社会发展和转型(共8篇)
文雪读
2013年,成为中国茶企的改革元年。市场恶化、消费下降、竞争加剧、资本进入,一系列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都预示着中国茶行业将迎来一次大的变革和洗礼。在国家三公消费限制和茶叶市场传统批发功能逐渐减弱的背景下,很多企业调整了渠道战略,传统茶商也面临转型,于是茶叶渠道优化升级和全渠道营销呼之欲出。
茶企在根据地市场进行全产品全渠道策略,全渠道营销并不是说要从每种渠道都获得销量,指的是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进行品牌产品传播推广,让消费者在更多的场合接触体验产品,从而通过主流渠道取得销量。
第一,不是所有的茶企和茶商适合全渠道,要根据品牌定位,产品定位,企业的资源和能力而定,渠道商的运行模式要与企业整体营销战略、营销模式相配称,考虑商家的承载能力。全渠道营销要根据厂家的渠道战略情况而定;
第二,进行全渠道要考虑三个指标,本品牌在该市场的销量、消费者购买习惯和维护服务体系;
第三,未来具有消费者体验感的短通路更具竞争力,近两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圈子营销模式将会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模式将成为近几年茶企渠道变革的重点;茶叶专卖店存活越来越困难;一度泛滥的茶城将面临洗牌;特通渠道如拍卖和茶庄园也会有一席之地;未来会出现“茶中苏宁”,也就是名优茶汇,但里面的产品不一定是各个品类的第一品牌,但他一定是正宗原产地、卓越工艺、品质第一的这些品牌。还有“茶巴克”、体验馆、茶酒店,比如老舍茶馆、TEAVANA、峨眉雪芽大酒店、茶香书香、荼非茶等。
那么,在什么阶段可尝试全渠道?
当企业总销售额低于4000万,且产品结构未能实现高档化时,企业应该集中有限的资源以本地为王,战略为主,区域扩张为辅。此时应进行全产品全渠道,线上线下不同渠道产品要区隔;
当企业总销售处于4000万-2亿之间,且实现产品结构改良以后;企业应以“本地为王为辅”,省内扩张为主;尤其是销量在1亿向2亿突破时,要做到省內或省外重点消区为王,如四川峨眉雪芽,在乐山、成都等根据地市场,毫无疑问的进行全渠道营销,除了常规渠道,布局到旅游、成都峨眉雪芽大酒店、茶馆茶楼、超市、社区店等;那么四川省内或全国扩张时要结合当地经销商资源、竞争态势和渠道特点选取优质渠道,通过品鉴会进行圈子营销。
当企业总销售额处于2亿以上,且实现产品结构改良;企业应该全力实现“全国化扩张战略”。尤其是销量在向5亿突破的阶段,比如白沙溪,在做好专卖加盟店的同时,正逐步向商超货架、专柜、旅游市场店面、企业礼品、定制茶、拍卖、茶馆茶楼、电商渠道拓展。
那么茶企的转型之路在哪里?
天津是一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城市, 民间美术种类繁多, 有绘画类、雕塑类、刺绣染织类、服饰类、家具器皿类、戏具类、剪纸类、编织类等。天津民间美术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地域文化, 一直以来都是子承父业, 师徒传承, 平稳有序。但如今, 天津民间美术的发展存在着众多问题, 部分民间艺术已经逐步走向消亡。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 有必要了解其现状, 为将来的转型发展做准备。
1. 原材料匮乏, 经营困难,
如果按地域分, 天津民间美术可以分为, 城市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和农村传统民间美术。城市民间美术主要以象牙、玉、宝石、金、银等作为制作原材料,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称为“特种工艺”。这些居住在城镇的能工巧匠, 手艺精湛, 制作精细, 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 由于材料的昂贵, 成品基本都会推向市场出售, 以获取利润。而广大农村民间美术在取材上则以简单、实用为主。其创作所用材基本以生活中随处可取的纸、树木、布、泥土、羽毛等作为主要原料。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另外, 农村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主要为普通劳动者, 并非专业人员。制作上, 技术含量低, 随意和随性强, 作品欠精细。不求形似, 但求神似, 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其成品也只是作为自家装饰和娱乐之用。基本不拿到市场流通。
由于用材和取材的不同, 因此, 对于农村民间美术而言, 原材料匮乏的情况比较少见, 但是, 对于城市传统民间艺术来说, 由于所选材料都比较贵重, 材料的供应渠道少, 成本比较高, 加之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原材料缺乏的情况就很普遍了。这样的情况, 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2. 门类发展不平衡, 传承无人,
天津的民间美术也面临的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 就是传承人的缺少。民间美术传统的传承方式为, 手把手现场面授的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 这样的传承方式有慢、周期长的特征。因此, 很多民间艺人, 迫于经济、社会等各种压力, 不能坚持自己的选择, 丢艺从商, 使得民间美术传承受到阻碍。再者, 改革开放让很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农村民间美术的传承由于人员不足, 被迫中断。而城市中本身从事民间工艺美术创作的那部分人群, 由于生活和经济压力等各种原因, 也放弃了原来所从事的民间美术创作, 转而投入其他行业。传承人员缺少, 最终将导致, 民间艺术的发展停步不前, 甚至消亡。
3. 市场性差, 资金馈乏;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进步,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天津民间美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伤”。由于创作的作品带有很强的传统艺术特色, 审美性和艺术性很难跟上现代的潮流, 不为市场认可, 整体缺乏市场性。民间艺术作品的经济价值很难实现。因此, 让民间艺术走向市场, 被市场接受, 实现艺术品自身的艺术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的统一, 弥补艺术部门或艺人经费不足的问题, 从而出现良性循环, 是发展民间艺术的关键。
二、天津民间美术发展的对策
1. 首先, 政府要重视, 采取多种措施, 加大对民间艺术的投入。对于天津民间美术, 特别是一些用家庭传承的民间个体手工
艺术, 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重视, 制定相关政策, 并从经济上给予优惠政策, 如:采取生活补贴、收购、收藏等方式。加大对民间艺术的投入, 以推动天津民间艺术更好地发展。
2. 其次, 民间艺人和民众要重视。
家庭传承与带徒授艺方式一直以来都是民间美术传承的主要途径, 但是, 仅仅依靠这种单一的传承方式, 是跟不上民艺的发展, 民间美术需要多方面, 多途径的传承, 除了政策支持以外, 还需要全民重视, 大众传播, 这样传承的范围才能更广, 速度才能更快。
3. 最后, 民间美术自身的转型和发展。
天津民间美术,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 如果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 转型是必须的, 转型能够让天津民间美术在适应市场化需要的同时, 很好地继承过去, 和进一步发展自身。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 找到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最佳方式, 从而, 实现传承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从技术和艺术上, 为天津民间艺术的发展找到一条最为有效的途径。
随着计数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 网络的不断普及, 民间艺术在创作, 传播和保存上都应该呈现出不同的方式。在创作上, 民间美术改变了过去完全以手工作坊、民间艺人手工制作为主的创作形式, 依靠计算机辅助设备, 民间艺术爱好者能够利用各种设计软件, 轻松实现自己的创意, 完成创意草图, 随意进行完善和修改, 甚至包括大规模的改动和整个创意的更改等等, 都只在滚动鼠标的瞬间。同时, 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现代化器具, 进行模型的制作和最终成品的创作。依托网络, 民间艺术爱好者能够在不同的时空创作同一部作品。新的创作成果能够在网络上, 被融入不同的创作个体的构思和理念, 从而在最终的成品上, 改变其作品的最初原貌。技术上的进步, 给民间艺术创作带来的便利是显然的。在传播上, 利用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 传播的方式多样化, 渠道更广。范围更宽。在保存上, 利用数字化技术, 以硬盘、光盘、软盘等等方式, 把所有数据以数字化的方式刻录在存贮介质上, 以实现永久性的保存。
要善于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艺术观念来进行创作, 中国特色, 天津特色是应该传承下去的, 但是, 如果不与时代发展脉搏同步, 不结合现代的元素, 民间美术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艰难。20世纪90年代以前, 天津的传统民间艺术, 呈现的是传统的民族化和地域化特点, 年画, 剪纸, 泥塑等等, 从造型到用色, 再到题材的选择, 基本成了一个定式, 选择手法和创作出的作品, 传统的东西太多, 现代的东西太少, 没有跟上时代的审美步伐, 其实, 从一个侧面反应的是, 创作者的艺术观念没有得到更新。
天津传统民间美术, 从形式到内容, 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因素, 几百年形成的天津本土艺术语言, 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借鉴不能简单地搬抄, 如果那样, 传统性和时代性, 是无法对接的, 最终只能是陷入抄袭的怪圈, 因此, 要发展天津传统民间艺术, 除了继承传统以外, 我们还需要结合现代元素, 融入当今主流审美观念, 只有当传统和现代, 经典和潮流很好地融合以后, 天津传统民间美术在非物质文化领域, 在市场经济下, 才能够很好地发展和传承。
天津传统民间美术, 在现有状况下, 要走一条, 有自身特色的, 紧跟时代步伐的创作之路, 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
摘要:天津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曾经辉煌灿烂过, 但是如今,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原材料匮乏, 传承无人, 市场性差, 资金不足等问题, 让民间美术的处境非常尴尬, 甚至部分艺术类别已经逐步走向消亡。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民间美术, 转型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民间美术,传承,现状,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文艺研究杂志社《文艺研究》2011年11期.
[2]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作品2006年.
根据相关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全球接近90%的平衡车产业集中在中国,2015年中国平衡车出货量达1 200万台,其中接近70%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国内的需求量在300万辆以上。海外市场相比国内,消费者对平衡车的认可度更高,相关的标准规范更加完善。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平衡车市场,中国出货量中的42%是面向美国市场的。
2016年平衡车市场发展面临空前的挑战
2010年随着Solowheel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第一批平衡车厂商出现,大多由原来做大型两轮平衡车或电动车的厂商转型而来,生产大众消费级别的独轮车和扭扭车等产品,2012年第二批有着独立专利和生产技术的平衡车厂商出现,市场加速发展。
到了2015年年底,平衡车的发展进入转折点,前期粗放式的发展带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行业标准缺乏,导致产品的定位始终模糊,市场上的产品参差不齐,安全事故频发,另一方面海外专利纠纷屡屡发生,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从2015年开始,连续发起3起针对中国品牌的“337”调查,亚马逊也在多国将中国缺少专利和不符合技术标准的扭扭车产品直接下架处理。在最重要的美国市场,美国消费品安全协会宣布,所有平衡车的制造商、进口商、经销商,其在美国本土生产、进口、销售的平衡车必须符合最新的安全标准,包括UL2272平衡车电路系统认证标准。而目前全球范围内拿到UL2272认证的中国平衡车厂商公开的也就Ninebot一家。
大部分缺少专利保护、无力支付认证费以及受到国内其他价格和品牌实力较强厂商的竞争的厂商纷纷倒闭,相关厂家从2015年顶峰时的超过1 000家锐减至400多家,部分依赖海外市场的中国平衡车厂商的订单锐减70%。
市场机会转向国内、转型势在必行
面对多重挑战,中国平衡车产业正在经历大洗牌,虽然平衡车市场有所收窄,但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危机同时也意味着机会。
中国平衡车厂商的未来市场机会体现在3个方面:
一、出口方面。目前除了美国、欧洲等主要市场已经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外,还存在许多“专利洼地”,很多厂商正在把出口方向对准东南亚等地区。但是,厂商必须吸取在美国等市场的教训,在开拓市场的初期,积极做好与当地相关部门的专利标准工作,确定合作方和销售渠道的稳定。
另外,坚持美国市场的厂商应主动配合当地的审查工作,积极处理专利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争取拿到相关技术和市场认证。
二、国内市场方面。从2015年开始,行业内部纷纷设立厂商联盟和行业协会,机电商会联合国内主要厂商积极推动行业标准的建立和海外专利维权的执行。预计最快会在2017年出台国家标准。
以大爱大境界为追求,激发文化活力。
邯郸洗选厂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该厂厂长张秀捧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的精神,就是企业的精神;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的文化。” 2011年,该厂立足以“邯选是我家,发展靠大家”为标志的浓厚家氛围,积极打造独具企业特色的“大家文化”,提炼了立家之本—仁爱;治家之策—宽严;成家之德—担当;持家之道—勤俭;兴家之举—卓越的文化五要素,形成了以爱为纽带的“大家文化”体系。
2013年以后,受市场因素影响,该厂入洗原煤量大幅减少,造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经营形势日益严峻。厂党政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
广大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培育出“大爱大境界、大选大市场、幸福大厂家、选煤大专家”四大核心理念,提出了建设“教学、运营、生产”一体化大型选煤基地的发展新蓝图。
全厂广大干部职工自觉践行品牌管理的具体措施,打造可复制的管理模块,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2014年6月,在全煤系统企业文化暨五精管理现场推广会议上,被授予全国煤炭洗选行业唯一一家企业文化品牌单位。
以大选大市场为方向,展示企业实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邯郸洗选厂坚持发扬自我加压,敢于拼搏,全面构建“大洗选”生产经营格局。
为提高洗选工艺水平,近10年来,该厂不间断地进行了重介改造、浮选改造、尾煤压滤与成型改造以及重介工艺改造及扩能工程、煤泥分级浮选工程、配煤仓扩建工程、汽运原煤返仓工程、尾煤压滤车间、尾煤型煤车间、高压配电工程、优质煤返仓工程、受煤坑改造工程、全重介技改工程等三轮四大工艺改造和十大工程建设,洗煤技术集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煤泥分级浮选、浮选精煤快开压滤脱水、尾煤压滤、干燥成型四大工艺于大成,实现了洗煤工艺精细化、控制技术数字化、技术装备国际化、先进技术集成化、组织生产简单化,精煤产率、精煤合格率、数量效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大洗选”格局日益完善。
以幸福大厂家为最高境界,凝聚队伍合力
先后实施了六区五园三广场开拓林建设:把整个厂区规划为休闲区、办公区、工业区、工业厂房、煤炭储存区、生活区,先后改造更新了澡堂、食堂、员工宿舍、生活区周转房等设施,600亩厂区全部实现硬化或绿化,厂区融入森林中,森林环抱厂区,展现了绿色邯选的新理念,企业面貌与职工幸福指数得到了大幅提升;充分挖掘古赵大地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建成了富含典故底蕴、浓厚文化渲染的掬秀园、畅园、怡园、馨园和迎宾广场、聚合广场、健身广场,凸显工业的整洁美、环境的和谐美、生活的品质美、厂房的便捷美,彰显了独特的人文精神;启动了煤炭储存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新建扩建近万平米储煤棚,开辟了开拓林,4万余平方米的煤炭储存区由风吹日晒、煤尘飞扬变成了绿树掩映,清洁敞亮,实现了“煤中见美”新境界。
以选煤大专家为依托,铸就发展动力。
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了后备人才资源库,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目标,制订了管技人员日常履职考核、动态管理、能上能下、后备干部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年终进行了考核评议,末位换岗,形成了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良性机制;对工程技术人员采取课题攻关,要求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工艺、设备存在的问题,开展技术难题攻关活动,并限时拿出成果。在职工中大力推行五小劳动竞赛,每季组
织一次职工“金点子”收集评议,通过对成果的效益进行科学测算并给予奖励,为建设一支超强干部职工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苗晓坤 王冬梅 卫绍元 陈昕
摘要:现在我国的运输业已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科学分析了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的模式,积极探索传统运输企业发展的对策和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不但有利于运输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也能为运输行业的结构调整和运输组织方式的改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运输企业;现代物流;转型
[中图分类号]U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140-031、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 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需要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据统计,到2007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5万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现代物流的观念和先进的运作方式,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中国能有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作为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过去主要依靠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的做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对接、联系将更加紧密,外资企业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面对这一必然趋势,同样需要发展现代物流。
1.2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需要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
现代物流已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整合创造的第三利润源泉重要举措,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物流”,对生产领域内的各个环节和企业内部管理比较重视,也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产领域以外的采购、运输、仓储、代理、加工、配送等环节顾及甚少,可控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历史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大而全”、“小而全”、“自成体系”的“万事不求人”等传统观念,在“采购黑洞”、“物流陷阱”中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难以计算。2007年年底,列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18,2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资金6094亿元人民币,占其全年产品销售收入的9.6%;如果加上应收账款12315亿元人民币,两项资金占用为产品销售收入的29.1%。2007年这18.2万家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41次。可见,通过企业改革,推进现代物流,压缩企业资金占用和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大有潜力可挖。
2、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的几点探索
我国正处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大好时机,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转变,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备。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能力,构筑货畅其流、方便及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物流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及工目标。
2.1 增强物流基本理念的认识
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
物流管理的核心实质是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也有的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作为现代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物流的定义应为:要以正确的成本和正确的条件,去保证正确的客户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地点,对正确的产品的可得性。
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人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应链”或“增值链”的概念。实际上,物流系统的竞争的优势主要就取决于它的一体化。
企业是营利性组织。物流系统管理的首要技术经济问题,也是系统管理的总体目标,就是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总成本支出来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2.2 传统运输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整合的基本途径
发展物流产业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去整合的问题。事实上,功能整合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核心业务,—是物流企业运作的灵魂。
2.2.1 激发物流的需求
生产制造企业由于拥有产品的物权,又处于供应链的中心,所以有权力也最有可能对物流全过程实行有效的安排和协调。因为物权属于制造商,所以相对而言物流服务企业处于从属的地位。物流企业是为制造商的客户服务战略提供服务的。制造商是物流服务的需方。它所要考虑的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的问题,要进行“服务/成本”的效益测算。但不管是自营物流还是外购物流都要考虑功能以及相关的资源整合。从企业竞争战略的优势考虑,自营物流对分散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外购物流则须对市场上的物流服务功能进行协调安排。所以,发展物流产业最根本的是要激发起制造商的物流服务需求。
2.2.2 向现代物流企业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现有的仓储、运输、货代中介等企业在产业性质上都属于物流企业,所以不存在还要进人物流产业的问题。但从现代物流的观点来看,如果它们不能作为制造商或特定产品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参加供应链的一体化运作,不能与制造商等结成策略联盟,则还不能算作现代物流企业,只能算作传统物流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传统物流企业是否能进入制造商的一体化供应链,升级为现代物流企业取决于市场的选择。从分工协作的观点来看,制造商选择其物流服务供应商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其市场营销战略需要;二是与市场营销战略匹配的物流系统设计;三是能获得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四是能获得降低物流总成本的好处。制造商的“服务/成本”分析将是至关重要的。换句话说,物流企业拥有物流服务的资源如仓库、货场、铁路专用线或线路经营权等只是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必备条件,而生产制造企业的市场选择则是其进入一体化供应链的充分条件。每一项具体的整合都是一系列技术经济权衡的结果。
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服务定位取决于资源配置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为此,物流企业必须实行服务的专业化,必须抓产品。不同的货品具有不同的物流特性。围绕产品的物流特性所进行的服务技术开发将为物流企业创新服务并形成核心服务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传统物流企业融入一体化供应链就会很容易。需要说明的是,核心服务能力也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比竞争对手略胜一筹之处”,就是特色服务。毫无疑问,物流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服务品种的不断创新将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物流企业发展了,物流产业自然就发展了。
2.2.3 延伸物流服务
功能整合本质上就是延伸服务。物流企业延伸服务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沿供应链“顺流而下”,即在制造商的产品销售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另一个是沿供应链“逆流而上”,即在制造商的物料供应渠道内作为服务供应商。如果同时向两个方向延伸,把制造商的物料管理和实物分配都承担下来,就成了所谓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物流企业延伸服务的起点就是前述各种物流服务功能。特别是运输、仓储、信息集成、存货管理、订单处理、物料采购等核心功能最可能成为服务延伸的起点。必须指出,服务延伸的过程就是在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对货主的服务需求细分再细分,对服务品种创新再创新的过程,也是对制造商的经营运作参与再参与的过程,是学习的新过程。
服务的延伸将对物流企业的信息集成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随着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时尚和服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物流功能的整合正在从业务整合转向信息整合。用网络的优势来整合现有物流服务资源,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3 将现代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重点培育
发展物流产业是应对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手段。发展物流产业就是发展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来引航:物流是服务。物流是存货管理。物流是功能整合。物流是策略联盟。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从中央政府部门到地方各级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物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工业生产部门、内贸和外贸部门、交通运输部门,都加大了发展现代物流的工作力度,纷纷举办学习班、研讨会,组织人员到国外培训考察,指导所属行业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邮政等已在进行大规模的战略重组或者将其物流业务分撤出去,以期打造现代物流企业,一些制造企业如海尔、春兰等纷纷抛出了自己的物流计划。深圳市已明确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目标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很多企业,从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认真研究后,已将企业的物流能力定位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另据中国仓储协会组织的一次典型调查,反馈信息的企业中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由此可见,现代物流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引导、改进管理、搞好服务,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3、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发展和转型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3.1 运输资源的整合问题
资源实质上关系到运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目前没有形成物流的条件下,对一些较大的生产制造企业,应在企业体制上进行改革,建立企业的物流公司,将供应、销售、仓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代理配送机构合为一体化,从原料到产品两极发展物流,然后,根据运输资源的多少决定吸收具有较高资质的运输企业,实行强强联合或战略同盟,向现代物流转型与发展。
3.2 网络问题
我国有几家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全球性的仓储货运网络,但是这个网络的覆盖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客户在选择物流合作伙伴时,很关注网络的覆盖区及网络网点的密度问题。有关网点的建设问题应引起物流企业的重视,政府主管部门在大力培育物流企业时,要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实行资源共享。
3.3 信息技术
世界上大的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凭着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这些物流客户也成为了高附加值的生产企业,国内物流企业必须在信息系统上增加投入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市场定位。
总之,加快传统运输业向现代物流发展与转型,国内环境气候、条件、时机都已经很成熟,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创造条件,迎难而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发展才能有变化;归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计划生育工作以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工程为载体,以“常态化”管理为主线,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2011年区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十一五”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示范县(市、区),是台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2010—2012年区政府连续三年被台州市政府评为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奖。各项计划生育主要指标执行良好,2012年,全区共出生6287人,计划生育率94.72%,出生性别比108.28,人口自然增长率3.57%,完成了市里下达的任务,在市对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1、领导重视,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我区充分认识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成立了全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会议,与全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出台了《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黄区委办〔2012〕23号),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予以“一票否决”。区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参与计生工作,区法院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计生工作大力倾斜,每月都组织10余名执法人员开展计生联合执法,区财政投入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高出同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区公安、卫生、食药监等部门组成打击“两非”专案组,重拳出击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制度健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去年以来,我区全力实施计生工作“常态化”管理,变原先的“季考评制度”为“月督查制度”,对全区19个乡镇(街道)分别进行了2次月督查,有效督促乡镇(街道)狠抓经常性工作落实,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落实“三捆绑”制度,把全区所有村居划分为示范、合格、整治三类,并落实“政治、经济(资源)、责任”三捆绑制度,将计生工作实绩作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综合性先进评选资格和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指导村居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有效引导村民自觉依法生育。深化计生队伍“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培训、竞赛、讲座等形式提高计生队伍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促进计生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3、破解难点,违法生育得到有效控制。以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严控违法生育。把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作为月督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区2012社会抚养费征收立案率达97.34%,征收率91%,符合率70.76%,分别同比增7.71%、5.04%、7.37%。开展常态化联合执法,通过收集医院出生记录、卫生防疫记录等违法生育证据,实现“零口供”立案,2012年全区申请法院的违法生育案件社会抚养费征收同比增248.74%;冻结划拨违法生育对象户银行存款同比增913.17%;司法拘留37人,同比增29人,有效震慑了违法生育对象,对控制违法生育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突出重点,性别比治理深入推进。2012年,扎实开展了“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活动,出台了黄岩区《关于加强“两非”案件政策处理的意见》,成立了打击“两非”专案组,脱产办案,成功捣毁4个“两非”窝点。查处“两非”案件58起,取消再生育指标2人,刑拘3人,判实刑2人,“两非”行政罚款17.89万元,出生性别比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值稳居全市第一。落实再生育责任包干、再生育审批、孕情跟踪服务和定点凭证引产等制度,落实全过程管理,开展“台州市生孕信息交换平台”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推进管理科学化。
5、创新机制,优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服务站基本完成标准化建设,全区共建成3个中心站,1个一级站,9个二级站,使服务站面貌焕然一新,服务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在全省率先出台《黄岩区关爱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实施办法(试行)》(黄政发〔2012〕40号),从发放一次性抚慰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救助、开展“再生育全程关怀行动”、发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金”等四个层面对关爱“失独”家庭这一全新领域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三优”(优孕、优生、优育)工作成功起步,建成区首家省级“三优”指导中心和新前、院桥两个“三优”指导中心,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工作,出生缺陷发生率同比下降3.42‰。“关爱女孩、阳光助学”活动全面深化,计生政策性保险扩面增项,计生奖扶金标准提高,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女孩、女孤儿发放一次性助学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显著加强,澄江街道建成全区首个省级规范化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中心,对外出流动人口开展“双向”服务,设立外出协作点,为台州籍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三查”服务。
二、存在问题
我区的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困难仍然存在,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违法生育态势不容乐观。由于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综合因素影响,群众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生育政策要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人口惯性增长势头强劲,违法生育现象有抬头趋势,控制违法生育任务仍然艰巨,2012年,全区计划外出生332人,同比增加6人,增幅1.84%,计划外生育村居215个,占总村居数的37.79%,同比持平。近几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在互联网上关于“放开二胎政策”的讨论持续不断,而专家、学者的观点仅仅是政策探讨层面,并非国家现行计生政策的调整,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政策被误读,影响了人们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认识,基层工作难度增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反弹,2012年全区出生人口性别比108.28,居全市第一,但今年一季度有所反弹,治理工作不容松懈。
2、依法行政缺乏相应有效措施。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一方面上级对人口计生工作刚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一以贯之甚至趋紧,而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却相对弱化甚至缺失,目前正处于老办法越来越不能用,新办法还没想全、还没想透、还没想深的局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难度很大。
3、综合治理工作尚未真正形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单靠人口计生部门难以实现,计划生育综合管理机制虽已建立,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职能部门只考虑部门利益,对计划生育工作不够重视,存在该管不管、管而不严、甚至不管的现象,难以形成联合执法的良好工作局面。基层基础仍有待提升,乡镇(街道)违法生育对象出现在“三查”遗留名单之外的现象不在少数;随访服务欠到位,随访记录不够规范;部分村计生服务员职责不清、情况不明。
三、几点建议
人口计生工作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强化领导素质,抓好工作落实的同时,重点应在转观念、强管理、优服务上下功夫,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
1、加强宣传,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要积极协调各类宣传媒体,创新发展宣传方式,依托“文化三下乡”等平台普及人口计生政策,广泛深入开展国策、国情与人口形势宣传教育,进一步澄清一些干部群众对现行计生政策的模糊认识,推动全社会和各级各部门清醒地认识到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做好“三个不变”政策宣传,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变,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制度不变,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不变,保持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要想从根本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关心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和利益导向机制,把人口计生工作与提高群众福利结合起来,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享受到各种相关奖励优惠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要兑现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待政策,加大对独生子女死亡残疾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继续开展关爱女儿户家庭活动,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3、加大执法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一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七条禁令和八项纪律,坚守法律底线,坚决杜绝因违法行政而引发的计划生育重大案件。二是认真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专项执法治理工作,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手段、方式,依法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同时要开展联合执法,切实解决一批“老大难”案件。三是保持查处“两非”案件的高压态势,力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对涉及“两非”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重从严处理,绝不姑息。
4、加强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合力。要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区域协作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具体措施。要建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计生部门要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分析研究,共同探讨计生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相关部门也要拿出具体的、切合实际的、相互协作配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强化信息采集和“联动协同”机制,形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服饰品批发商, 出路在哪里?如何实现第二次创业?如何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这是那些心已经冲破批发市场的局限, 希望做大做强的服饰品批发商的共同问题。
说到批发商, 就不能不谈到我国的批发市场。我国的批发市场, 发展有三种形式和三个阶段。三种形式:在以原有地摊式的马路市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批发市场;在原有的商业购销中心和门市部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市场;有计划新建的批发市场。三个阶段:80年代到90年代初, 主要是地摊式的马路市场 (棚子市场) 阶段;第二阶段, 撤棚入厅, 以轻工、金花等为代表;第三阶段, 店中店形式, 以多彩、西北等为代表。三种主要批发商的构成:城市无业人员和下岗职工;江浙等地外来经商人员;一些厂商派驻代表。
第一个阶段是国家刚刚脱离物质极其缺乏的阶段, 国家开始允许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 一些有眼光、肯吃苦、敢尝鲜的人开始在马路市场、棚子市场经营着广州的牛仔裤、深圳的电子表、江浙的轻工产品。一根铁丝、一张钢丝床、一辆三轮车, 就可以开张。不需要太多的经营技巧, 甚至不论货好货坏, 只要有货, 就有市场。人民长期被压制的物质需求, 对于美的需求被极大的释放出来。西安市康复路面对市县周边市场, 而骡马市更是以新奇服装闻名。
在第二个阶段, 经营条件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 新的通讯设备如电话、手机、传真等开始深层次地改变信息沟通的方式。围绕批发市场, 开始有了电信、运输、银行等配套设施。
第三个阶段, 品牌经营成为经营的中心, 品牌、设计、生产、销售链条开始形成。相当部分经营户, 已经开始从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发展。有的代理品牌, 有的随着自身的发展, 开始注册品牌, 自行设计, 委托加工。随着现代物流、通讯技术的发展, 辐射能力也不断发展和增强。
但在这个时候一些问题开始出现。一、很多投资人看到批发商场出售和出租商铺有利可图, 开始大量兴建批发市场, 但是定位雷同、客源相似、市场有限, 出现了空壳市场;大量商铺空置, 出现了生意难做、客流下降、利润下降的现象。
二、原有的经营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无法突破固有的思维, 等客上门、论质论价成为固有的经营模式。接待顾客、讨价还价基本占用经营者所有的思维空间。
三、现有的经营者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 长期是一个老板, 两个伙计, 一个店铺。而且以为这就是经营管理的全部内容, 对于现代的营销知识既不懂, 也不学习, 不思进取, 满足现状。经营主要依靠经验, 完全的经验主义, 好一点的是“经验+模仿”。很多经营者综合运用现代管理营销手段来进行大规模管理经营的能力不具备。
四、消费趋势变化快、商品周期短、中间商风险加大。
五、现代营销渠道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零售商越来越强大。强大起来的零售商开始撇开批发商, 直接和工厂打交道, 工厂也很愿意和零售商直接打交道, 从工厂到零售商的渠道越来越清晰。
六、随着现代信息工具和物流的发展, 网络交易、门对门物流, 使工厂到零售商店成为今后基本的商业模式。没有自己品牌、没有自己设计、没有自己销售网络的批发商, 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七、随着城市和人居概念不断提升, 很多城市在改造的过程中把批发市场视作影响城市交通、景观、人文环境的因素, 批发市场不断被拆迁改造成绿地、商场、小区、商业楼。西安环城西路的改造, 就在客观上“消灭”了一些批发商;大明宫地区改造, 还将会有很多批发商因为无法寻觅到合适的商铺而关门;北京三环以内已经清除了所有的批发市场。
八、从世界范围看, 随着连锁流通渠道、专业店、专卖店的不断完善, 大型批发市场 (除农产品、水产品等根据特点必须实地交易的商品外) 将逐步消亡。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国家, 也不会例外。
根据一项调查表明:淘宝网交易排名第一的商品是服装。作为综合类网络百货商店, 淘宝网的销售仅次于上海百联。也就是说人们过去认为必须要试了才能买的服装, 已经在网络销售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成立于2005年10月的上海PPG (批批吉) 公司, 采取报纸+速递直销的创新营销方法, 仅两年, 衬衣销量就超过了中国衬衣老牌企业雅戈尔。而VANCL学习PPG, 采用互联网+速递的直销模式, 仅一年就宣布达到了PPG的销售量。
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严重威胁着传统批发市场和批发商的生存。尽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批发市场和批发商还有生存空间, 但是这个空间将不断被压缩, 批发业在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例不断逐年下降就是最好的说明。
大量的义乌商人利用互联网作为贸易手段;上海襄阳路市场的商人, 晚上聚在一起请老师学习日语和英语。西安的批发商呢?笔者访问了很多批发商, 大概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怨天尤人等死型:生意不好的时候, 或者三五个人凑在一起打牌, 或者一个人拿扑克算命, 再不就上网打游戏;或者埋怨市场不旺, 埋怨季节不好, 怨天尤人。
糊涂农夫型:做了十几年生意, 连自己每年的销售额和利润额都算不清楚, 还盘算要做大做强。还有的想请职业经理人帮助经营, 笔者建议不如先找个会计帮自己把帐算清楚。
学习无用型:老子没有上过大学, 甚至中学也没有毕业, 同样赚了不少钱!打麻将一个晚上输几千不算什么, 但是如果你让他学习培训, 他一分钱都算得很精。有个商人和笔者说:“我花20块钱买了本讲商店选址的书来看, 结果选址还是选错, 所以学习没有用处。”笔者说, 照你这样说, 你买本《三国演义》看完, 你不就成曹操了, 可以封疆立国了?
自我满足型:满足于两三个人、几百万销售的状态, 不思进取。反正买房有买房钱, 买车有买车钱。老了干不动时, 把店铺传给儿子, 继续做批发, 似乎这个生意可以千秋万代的经营下去。没有危机感, 把批发生意当作了计划经济的铁饭碗。
只有极少数的批发商看到了市场的发展趋势, 开始实行转型。比如一些食品批发商, 已经开始转型为食品配送商, 生意越做越大;再比如西安某休闲服饰批发商, 从90年代末转型品牌连锁, 已经拥有全国数百家直营和加盟店铺, 实现了从批发商到连锁零售商的成功转型。这个转型指明服饰品批发商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方向, 就是发展成为品牌管理中心, 实现连锁加盟。
从市场发展的趋势看, 只有先人一步才能取胜!谁先人一步实现了业务和经营模式的转型, 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先机, 就能和时代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但是要想实现转型, 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要先实现思想的转型和能力的提升。有个老板问笔者:“你能不能给我找个经理人, 如果他能够帮助我销售实现一倍增长, 我就给他20万。”笔者说:“我认识的经理人很多, 但是我不会给你介绍。”“为什么”?笔者回答:“第一, 以你现在的经营意识, 和职业经理人根本无法沟通;第二, 你现在连自己的年销售额都说不清楚, 凭什么说让人家来增长一倍?第三, 你空有做大做强的雄心, 但是还没有容纳职业经理人的胸怀。什么时候可以, 只有你自己提升了, 了解现代营销的基本理念, 你事业心强烈到使你不得不依靠别人, 学会和别人分享你的成功和利润的时候, 才有可能。”任何事情做久了, 都会形成模式, 批发商也一样。这个时候就需要新鲜的思维来帮助和冲击自己, 这个不能靠内在, 要靠外在。
可口可乐的领导人说过:“哪怕全世界的可乐工厂在一夜内烧光, 我们也能很快重建可口可乐企业”。他的底气是什么?第一是可口可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 第二是可口可乐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的强大的分销渠道。只要有品牌和渠道, 卖什么商品不可以?
服饰零售商为什么对于批发商没有忠诚度?因为市场上可以选择的余地太大, 因为服装批发商不具有品牌优势, 因为服装批发商不具有控制零售商的能力, 因为你不懂零售。
中国政府在经济统计时, 把批发和零售统称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就是说, 批发从来没有独立于零售成为一个行业, 每个批发商每天或多或少从事零售业务。但是这并不表示你了解零售, 相对于真正的零售渠道——百货店、超市、专卖店, 批发商目前的零售业务还停留在80年代末的初级水平。
现在的批发商, 从来源看, 主要是城市下岗职工和无业人员以及江浙等外来小生意经营者;从经营手段上看, 基本还处于一手钱一手货的模式。如果要实现向品牌中心、加盟连锁的转型, 欠缺的知识还非常多。比如零售商店经营的知识, 从店铺选址到设计、陈列、组合、商品和人员管理、加盟店管理、品牌建设、团队建设等等。这首先要批发商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 到达一个更高的认识和经营水平;其次逐步通过品牌和零售店的建设, 整合上下游资源, 打通设计、生产、门店、反馈的快速分销和反馈渠道, 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要通过进一步强化品牌加盟总部, 分别建立品牌建设、品牌授权、商品设计、商品生产、加盟指导、运营管理等多项措施, 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渠道控制能力, 为建立强有力的品牌总部和扩大分销能力打好基础。
[摘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乡村旅游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产生动因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正面临着组织转型,规范的“农家乐”协会和“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主要的组织形态,后者最终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升级。
[关键词]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转型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2-0070-05
一、引言
合作经济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在众多的经济组织形式中,合作经济独特的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成为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通过互助达到自助的一个重要手段。自1844年12月24日世界上第一个合作经济组织——罗虚代尔先锋社建立以来,关于合作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就从未间断。近年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解决或缓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组织形式,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化取向改革和农业弱质性相结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原子式经营形态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市场信息不灵、市场竞争力弱等逐渐制约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此同时,政府引导和推动的“农家乐”协会、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专业合作组织应运而生,成为提高乡村旅游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进“农家乐”综合竞争力的积极力量。但正如走在前列的合作经济研究者们所遇到的一样,乡村旅游发展中专业合作组织在产生、绩效以及性质定位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需要厘清的概念。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现状特点和产生、发展的一般性条件分析,探讨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的主体模式。
二、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依法自愿联合组成,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实行民有、民管、民享原则为其成员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广义理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等;狭义理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指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7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义“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一)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主要类型
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在农业发展急需调整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相应地,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育时间短于一般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组织结构、运作方式还很不规范。根据创办主体的性质和组建的途径,大致可分为“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协会、旅游服务公司、“农家乐”联合社(2007年7月1日以后出现的专业合作组织)四大类。
1“农家乐”服务中心
“农家乐”服务中心一般由乡(镇)政府出面设立,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除在乡(镇)设“农家乐”服务中心外,还在乡村设立“农家乐”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站的负责人由当地乡镇或村分管负责人担任。乡镇“农家乐”服务中心的工作经费主要由乡镇财政拨付,村级“农家乐”服务中心(站)的活动经费由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进入中心的农户交纳定期会费、客源提留一定差价、经营当地土特产所得利润及其他合法服务项目所得等构成。这类组织在实际运行中更像是政府管理“农家乐”的派出机构,邻近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户被捆绑起来,实行以中心带动下的“四统一”管理,即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统一促销;服务中心有权认定“农家乐”的服务资格,同时通过年检等对“农家乐”服务质量实行监督;服务中心接受主管部门的年度考核。浙江省安吉县是“农家乐”服务中心制度开展最早的县市之一,现有“农家乐”服务中心9个,到2007年底共带动和管理“农家乐”505家,床位8500个。
2“农家乐”协会
大部分“农家乐”发展重点区域都成立有“农家乐”协会,由政府和村委会发动成立,履行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职责。王兵等调查的北京郊区的32个民俗村中,2/3的村庄有旅游协会。但多数“农家乐”协会并不规范,有协会名称,却由于没有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无法收取会费、接受捐助,因此基本没有自主开展协会活动的能力。正式注册的“农家乐”协会具有独立的社团法人资格,主要通过收取会费、接受捐赠和赞助开展相关活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以村为单位的“农家乐”协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多是村书记、村长等村委会成员,协会与村委会重合;联合多个村组成的“农家乐”协会多以乡(镇)政府主导,部分建有自己的网站,帮助会员进行网络营销,收取每年50-100元的会费,运作经费相对有保障一些。大部分协会的工作基本停顿或停留在组织会员参与旅游主管部门开展的培训、营销等活动上,协会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发展能力普遍偏弱。
3旅游服务公司
旅游服务公司由村镇设立,属于集体性质的法人实体,申请有旅游经营执照,各“农家乐”经营户挂靠在村镇旅游服务公司下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经营活动,经营户要把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10-30%)上交村镇旅游服务公司。村镇旅游服务公司通过制定内部的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每个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对旅游资源和游客信息采用集中管理、统一分配的办法,也即在经营中实行“四统一”:统一接待、统一登记、统一分配和统一结算。村镇旅游服务公司的总经理一般为村支书、副总经理由“农家乐”经营户推举产生。在实际运作中,村镇旅游服务公司还开拓有其他旅游经营业务,比如村镇景区等,而对“农家乐”更多的是管理和规范。上海崇明岛上的“农家乐”经营基本采取这一形式。由于公司管理权建立在村镇集体组织对村镇的管理权限而非产权基础之上,“四统一”的运作受到相当挑战。
4“农家乐”联合社
“农家乐”联合社是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以后出现的新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组建、运作基本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规范进行。“农家乐”联合社属于经济组织,由5名以上成员组成,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具有法人资格;联合社选举的理事长是合作社的法人,在治理机制上实行一人一票的民主决策机制;联合社对内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对外同样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成员按照合作社章程参与合作社内事务的管理,有利用本社提供的服务和生产经营设施并分享盈余的权利,同时承担一定的合作社经营资金需求。2007年7月25日,浙江省安吉县的9个农家乐经营户签署协议成立“故里炊烟”营销联合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
法》进行规范运作。
(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和发育特点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是伴随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而出现的,它一方面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自身也处在不断发展转型之中,因而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有其特殊作用,其结构和组织行为也很具特色。
1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将外部市场内部化,起到联结农户与企业、联结生产与市场的作用,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也提高了农户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有助于形成乡村旅游的“精品名牌”。专业合作组织还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
2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育的特点
乡村旅游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市场推动和政府引导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具有鲜明的发展特点。
(1)以政府主导为主,具有较浓的行政色彩。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生成与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样,是介于政府强制与农民逐利动机下自发行动之间的政府主导下内生需求诱导型的制度变迁。虽然有独立发展的市场化的业务,比如土特产品购销等,但总体发展并不好,相对而言,行政色彩更浓一些。
(2)组织形式较为松散,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形式普遍较为松散,没有自有的固定资产,内部协调成本也比较高。这种松散的组织形式往往导致运作资金缺乏。没有资金上的保障,不仅组织发展壮大成问题,甚至连组织的正常的活动都无法开展。
(3)内部管理不够规范,运行机制不健全。“农家乐”专业合作组织属于新生事物,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稳定性差,对内服务缺乏,惠及成员的能力较弱,导致参与的农民失去对合作组织的信任;作为经济组织或准经济组织,最吸引组织成员的是组织的营利能力,而现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运行机制普遍不够健全,使得大部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无法对外营利,失去了对农民的吸引力。
(4)合作环境存在较大局限。“农家乐”经营者大多文化水平低,企业化、产业化意识不强;自给自足观念较强,合作意识较淡薄;过多注重小利益、当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的较大利益;诚信不足,自律意识有待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和固有的“小农意识”,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共有环境困局。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存在较大距离,大大提高了合作中的摩擦成本,合作组织运转困难。
除以上各点外,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总体向好,客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基本还处于卖方市场状态,加之许多“农家乐”经营户以兼业的心态发展“农家乐”,也使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有待成熟。
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模式选择
从罗虚代尔先锋社开始,合作组织就是经济弱势群体为避免大资本、中间商盘剥,维护自身的生存地位而创立的一种自助组织。传统合作组织最基本的出发点是保障组织成员的基本利益,农户通过合作获取个体分散时难以获得的技术咨询、丰富的市场信息、较低利率的信贷服务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好处。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传统合作组织单一的支持和帮助已不能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农户们对经济有更大发展的需求。
(一)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生成动因分析
在经济学家眼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与企业相仿的一种替代市场功能的制度安排。为了招徕更多客人,“农家乐”经营户既可以自己组建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完成销售,也可以亲自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优势在于将部分市场关系内部化,形成互惠互利的机制,减少中间环节,节省中介成本,争取公平竞争的机会,获得平均利润并合理地分享增值和交易利益。因此,大部分经济学者都认为,专业合作组织产生是市场发展和农民理性选择的必然结果。但在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生成具有很多特定条件,“农家乐”专业合作组织也是如此,并增加了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偏弱的独特性。除了农产分散独立经营导致产业弱质化这一根本原因外,我国“农家乐”专业合作组织生成的其他动因还包括:
1“农家乐”集群发展
“农家乐”集群发展是乡村旅游迅速覆盖全国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村落型的发展态势,如甘肃麦积后山村有“农家乐”经营户35户,四川郫县农科村有37户,北京密云石塘路村有172户等。集群发展既是“农家乐”专业合作组织生成和发展的促进因素,也是“农家乐”专业合作组织获取规模经济收益的产业基础。“农家乐”产业规模初现和集群发展带来的无序竞争,使政府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和“农家乐”经营户都发现有组建“农家乐”专业合作组织进行自律管理的必要。
2“农家乐”经营户出现分化
乡村旅游发展与农作物生产的忙闲有序相关,其最大特点之一是兼业经营普遍,而且呈多样化。受季节性影响,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许多家庭既从事原有农、林、牧、渔业,也在旺季经营“农家乐”,部分家庭在乡村旅游淡季还外出务工。与这种“有则做,无则转”的经营心态相适应,前几年乡村旅游发展投入(包括政府和农户)普遍不高。但随着乡村旅游需求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在乡村公共设施投入上的增加,“农家乐”经营户开始出现分化,出现了以经营“农家乐”为主和专业经营“农家乐”的经营户,并呈现扩大之势。专业化程度和商品化程度更高的“农家乐”经营户往往不满足于现有的市场规模和季节特征,他们成为推动专业合作组织产生的强大动力。
3“农家乐”产品交易的弱质性
“农家乐”以农民家庭生产为基础的,具有分散经营的特点,存在信息不灵、没有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抗风险能力差等弱质性。提高组织化程度,将规模经济、市场进入、降低交易成本、获得附加价值等外部服务“内部化”,建立合作经济组织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而消费的季节性、服务的不可储存性、资产的专用性、交易半径的限制性等“农家乐”产品交易上的弱质性,也使合作经济组织能以良好的制度优势适应这种交易特点。这种制度安排的吸引力在于它可以发挥市场和企业不同协调机制的功能优势而克服单一协调机制的制度缺陷,它没有市场组织较高的交易费用,但又保持着市场的灵活性;没有企业组织高昂的管理成本,而又具备企业配置资源的优越性。
4政府引导
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不同,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体制内外结合生成为主,即其形成得益于政府及相关部门(或群团组织)的直接倡导和大力培育,或直接由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建。“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协会、旅游服务公司、“农家乐”联
合社四类合作经济组织行政色彩渐淡,但都有政府主导或推动的身影。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乡村旅游经济增长、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进程、扶持农民增产增收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使政府有引导的积极性,而国外上百年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也使政府能够设定一个明确的引导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以法律的形式指明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农家乐”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将极大促进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性质再认识
从理论上讲,在市场体制和乡村旅游比较效益较低的情况下,分散经营的农户经营规模偏小,很难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从节约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寻求交易过程中的联合与协作,使内部交易费用低于外部交易成本,于是便出现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吸引农民加入。但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随着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村和农业的支持以及其他外部环境的变化,能保障成员基本利益但不能保障成员获得更大发展的传统合作的基础已经从根本上受到了动摇。欧洲作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祥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尽管无处不在,但合作组织的实质已经从“非盈利、一人一票的公平原则”转向“强调发展和承认差别的原则”,合作组织的功能、作用都发生了变化,合作的形式也日趋多元化。
在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实中,在“农家乐”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不断扩大、重游率比较高的市场环境和经营户经营规模约束性很强的实际情况下,经营户和潜在经营户的需求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有的希望能够获得优惠贷款、有的希望平抑淡旺季、有的希望改善乡村环境、有的希望发展乡村旅游品牌……。现行的专业合作组织尚无法满足这些经营户的多样化需求,因而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也是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态势为行政色彩下的多元化,政府的支持总体要超过“农家乐”经营户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兴趣的根本原因。
无论外部环境怎样变化,分散经营的产业特征仍然会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生,但实现收益内部化的结果大于内部化的成本,才是维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协会、旅游服务公司、“农家乐”联合社,其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均在于“农家乐”经营户的信赖和支持,即真正代表经营户的利益。保证这种利益的关键在于专业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这也是欧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元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定了性并指明了发展方向,用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背景而拟定的章程来约束合作社的运作,承认差别的同时强调了共同发展,符合国际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潮流,也从法律层面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多元化提供了机会。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为了持续保证吸引农民人社,专业合作组织包括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有以下3个发展趋势:
1向企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经济组织的定性使专业合作组织区别于非营利组织,说明其功能不仅仅是服务于成员,还要求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并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发展,企业化经营成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2“对内服务、对外营利”是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
从实践看,无论是专业合作社,还是其他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除了继续提供各种服务、施惠于自己的成员外,能不能通过企业化运营实现营利,已经成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现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自身缺乏营利能力,但最根本的是缺乏有营利动机的企业运营机制,农民不能从合作组织中得到好处,不能得到超过平均利润以外的盈余,当然缺乏吸引力了。
3专业合作组织将呈多元化发展
“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协会、旅游服务公司、“农家乐”联合社等乡村旅游的专业合作组织将长期存在。但各类合作组织要存在和发展,要么突破合作的单一功能,延长联合的链条,比如将乡村旅游所在地景区经营者纳入进来或将客源地主要旅行社纳入进来;要么强化合作的专业类型,提高服务质量,创出能持续吸引乡村休闲旅游者的口碑和品牌。总的来讲,现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要继续发挥作用,就必须通过改革增强自身的功能和适应性。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除了农村固有的不利因素外,更有属于农村落后的第三产业的不利条件,因此,除了合作组织自身努力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营机制外,政府在现有引导和支持的基础上持续支持必不可少,财政支持可能是首要的,并且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形态紧密相关。研究者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探讨是多方面的,从发展历程研究发展模式,从运营方式研究发展模式,与乡村旅游发展经历的由初级到高级、由分散到统一的发育过程相吻合。随着我国“农家乐”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对乡村旅游主体组织形态的研究将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的重要领域。事实上,随着“农家乐”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以及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产生的基本因素的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正面临着转型和升级。今后乡村旅游的发展极有可能主要由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包括“农家乐”协会和“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它们都属于准市场(企业)性质的专业合作组织。“农家乐”服务中心、“农家乐”旅游服务公司也会在较长时期内依然存在,但分析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产业局限,结合这两类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基础,它们必然向规范的“农家乐”协会或“农家乐”专业合作社转型。通过规范内部运营和管理,实行综合经营而不仅仅是提供单项服务。会是乡村旅游发展和“农家乐”经营户们的内在要求。从运营机制角度看,“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更符合“农家乐”经营户的盈利诉求,它也将会是乡村旅游产业升级的主要组织力量。
【社会发展和转型】推荐阅读:
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06-13
实现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07-16
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10-30
2024 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12-09
中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数据07-06
对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考06-20
社会转型与中国法治12-08
转型发展破难题05-30
煤炭企业转型发展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