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整合——谈谈学生读写体验感悟能力的培训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极其紧密。阅读之于写作,正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诗化诠释,也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现代作家茅盾也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400万字的阅读量(主要指课外的阅读量),并推荐了适合学生阅读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若干,这无疑凸显了阅读的重要地位。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读才能让阅读发挥实效,成为写作的原动力呢?

【病文呈现】

幸福原来是宽容

重庆西藏中学初2013级10班一学生

有一天我和我们班上几个耍德好的一起去玩,下午没上课。

我们到了他家,就在他家去看动画片了。

我们看了看的我们几个全在他家的床上睡着了。

我们醒了以下了下午第一节课了,可是我们没有去学校。

我们就上山去玩了,玩了以后回到看,结果发学了。

我回到了学校拿上了书包我也就去坐车回家了。

回家后我妈妈就问我,你下午为什么不去上学,我说我去玩了。

妈妈问我在什么地方玩去了,我说我去同学家了。

妈妈问我去干嘛,我说我们去看电视去了,妈妈叫我以后中午不要出学校了,我说:“我知道了”。

我以后这样没事了可是我爸爸又来了,他又对我说你下次下午在不去上学,你就不要去读书了。

从这以后我再也没有逃学了。

我知道了一次宽容你就不会在有过错了。

所以为,认为宽容原来是种幸福。

【点评】

我认为本文在叙述上语言不通顺,表达能力极差,有的地方简直是不知所云;在内容上,本文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作者的叙述犹如流水账一般,没有矛盾没有冲突,因而文章的主题不明确,更谈不上立意的深刻。对自己的逃学行为,父母为什么要宽容?过度宽容就可能是纵容。作者显然没有仔细想过“宽容”一词的真正涵义。语言上的宽容不等于内心的宽容,父母虽然表面上宽容了自己,但是在内心深处有着对孩子最真实的牵挂和关爱。这些作者都茫然无知。作者所谓的“宽容”就是父母没有过于严厉地责骂自己和用暴力手段来惩罚自己。作者应该在文章中挖掘出父母对自己“逃学”行为宽容背后的那种严厉的关爱,这些才是“宽容”所体现出来的,作者能感知到的真正的幸福,幸福原来才是父母的那一次宽容,那一次宽容,让自己懂得了什么叫爱。可见,作者对素材的体验感悟和主题的挖掘能力太差。

为作文教学开处方: (1) 作者首先要做到文从字顺,表达要清晰流畅,没有错别字,卷面要整洁; (2) 叙述要重点突出,要善于凸显素材中的矛盾冲突,为主题表达和立意渲染蓄势; (3)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积累素材,并且要注重对素材的体验和感悟,要深入素材设身处地地想想有何启示,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想想有何收获。

【理论分析】

以上是一篇非常典型的、彻头彻尾的、失败的考场作文。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没有引领学生去梳理、归类属于自己的生活,引领学生去回味属于自己的那一瞬间的“怦然心动的感觉”,并把这些生活细节、心灵感悟形成单元、形成系列。其实,学生在整理归类中、在回味感悟中也是一种情感的升华、意趣的提升。让学生用个人独特的视角去看自我,去看世界,作文自然有“真意”;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作文自然有“真情”。我们不仅仅需要真情实感的作文,更需要有思想价值内涵的作文。

二是学生对于生活缺乏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他们眼中是苍白的、单一的,缺乏色彩、缺乏变化的。学生显然缺失发现和欣赏美的能力,生活在他的大脑中一片模糊。因而,在作文中学生们总是在发相同的感慨,抒一样的情感,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甚至有时候一个很好的素材,由于学生缺乏深入的体验和感悟,最终白白浪费了一个好的素材。这种现象在初中生的作文中表现得比较普遍。

(一)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整合起来。所谓“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东西通过某种方式而彼此衔接,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散的要素组合在一起,并最终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让这些单一看来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的事物获得超值的效果。

让学生在“读”和“写”中提升自己。曹文轩先生强调“阅读经典,才能写出有心性的文章”。阅读经典,就是种植精神的种子,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加清明与健朗,让我们的学生变得仁爱和智慧。无论在什么时候,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学中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不可偏废的主体。读是写的附庸,写是读的剩余,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阅读与写作相互依存,不容割裂,也不容有轻重之别,孰轻孰重需要我们统筹安排,那种为考而教的行为自然是狭隘的,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新中考中自然也是难以真正奏效的。

读写结合符合阅读的心理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吸收)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表达)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强化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是要借助模仿作为“阶梯”。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学中与作文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提供适当的范文,因为范文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某一篇作文该写什么和怎么写。

(二)如何将“读”和“写”整合起来呢?

首先,是要挖掘读与写的结合点,读写的结合点,要根据课文的表达特点、学生的实际、单元主题和课后“研讨与练习”来确定。

其次,要精心设计,处理好读与写的矛盾。“写”不能影响“读”,而应该为了更好地读,要以写促读,不单单是以读促写。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然后,合理安排读与写的时间,既要防止为了写而使得读肤浅潦草,蜻蜓点水,又要防止因时间仓促而使得写流于形式。

最后,要强调“写”的形式是灵活多样。“读”和“写”的结合中的“写”不同于一般的作文,它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读”,是“读”的延伸,是阅读成果的表达,是阅读过程当中产生的观点、思想情感的表达,是阅读材料中的典型表达技巧的学习借鉴。这就决定了写的形式灵活多样,写的篇幅长短不一。可以是口头表达,也可以形之于文;可以三五十字,也可以下笔千言。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结合的形式:说与写结合;篇与段结合;与大作文训练结合;与综合性学习结合;与课外阅读结合;与日记、周记结合等。

(三)课堂教学中读写结合示例

(1) 句段读写——仿写套用

句段读写,仿写学用,就是学用课文中的句式,学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技巧,通过这种运动量比较大的读写实践活动,达到既阅读课文、又进行语言表达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请欣赏《纸船》的教学设计。

师:诗的第三节运用了第三人称抒情的方式,还运用了美丽奇特的想像。下面我们来仿用这种语言模式,自选内容写一段小诗。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段小诗可以献给你感谢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边防军人,航天飞行员,孤独的小女孩,足球队员,北极探险队员,非常勤奋的人,非常贫困的人……

这段小诗可以表达思念,表达问候,表达安慰,表达尊敬,表达关心,表达想念,表达热爱,表达同情,表达牵挂,表达敬佩,表达鼓励,表达赞颂……

同学们当堂写作并进行交流,如:

(一)中国足球队员,倘若你们梦中看见一座大力神奖杯,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永远支持你们的球迷用热泪铸就的。

金光灿灿,满载着我们的鼓励、信任与期盼。

(二)老师,假如你桌上摆放起一盆芬芳的康乃馨,请不要惊讶她的突然出现。

这是你深爱着的学生亲手栽培的。

春夏秋冬,愿她带着我们的崇敬与思念同您相伴。

(2) 多向解读——展开想象

“多向解读”,是就课文内容进行多次、多向的“假设”,构成课堂读写教学的主要内容,既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练习,又从更多的更为有趣的角度来理解文章内容。如人教版八下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多向解读”式读写活动:

假如你向大家推荐《端午的鸭蛋》,请写一篇课文简介。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朋友,请介绍你记忆中的美好端午。

假如你是课文中的一位长辈,请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里的美食。

假如你是当地的厨师,请你给旅游的客人介绍咸鸭蛋的吃法。

假如你是广告公司的策划人员,请为“高邮的鸭蛋”写一个广告词。

当然,读写结合的形式有很多。不管如何整合,我们都要认识到:读,要深入地读;写,要围绕读而写。只有深入体验和感悟了经典范文的内容和形式,主题和立意,学生才能在有话可说,有情而感了!通过“写”将自己的思维砥砺抛光,你的作文才会熠熠生辉。

上一篇:传统元素与首饰设计下一篇:金融诈骗的倒塌:衡量破产规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