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发展引领

2022-05-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文化经济发展引领

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顾明远先生认为,学校文化可以定义为: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随着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关于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探讨也日漸增多,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

如何挖掘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怎样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质量呢?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我们邀请多位中小学校长共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的相关议题。

议题一 : 学校是否需要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

徐一凡:办学理念的“不同”,不在于理念本身的说法、名称或内涵等,而在于践行这一理念所采取的具体举措,即“怎么做”才是办学理念与众不同的根本所在。近年来,南昌三中青云谱校区秉承“人文日新,教育日新”的办学理念,借集团化办学的东风,在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两个方面精准发力,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办学道路。

打造“四有”教师队伍。为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我们加强了集团校内部的教师流动。实施“领头雁计划”,分层架构年轻教师、经验教师、骨干教师梯队。带领教师重点抓教材和课标研读,强调教学的深入研究与思考,以老带新。为了更好地形成全覆盖的教师培养体系,我们做了许多扎实的尝试。例如:集团校专门成立教科处,负责教师培养,开设日新讲堂,“栽好梧桐引凤来”,从教研专家到一线教师,从集团校优秀校友到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教科处和日新学堂里人才济济;从学科教学设计到师生关系处理,从论文撰写到班级管理,各种话题都会得到充分讨论。通过这些举措,真正实现了集团校内部教师资源的再整合。

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为了惠及更多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我们坚持以课程为落脚点,努力托起学生的幸福人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度过青春期,我们与青云谱区法院工作人员一起,开发防欺凌课程、性教育课程等校本课程,营造了校园内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开设了瓷板画、京剧等艺术类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程选择面。为了强健学生的体魄,我们结合学校场地优势,将跳水、足球、篮球、羽毛球、田径等课程开齐开足,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同时,学校结合重要庆典,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红色研学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更广阔的天地成长,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其个性特长。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全校定期开展心理状况调查,及时了解、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创设心理辅导课程。

议题二 : 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挖掘

陈曦:现代学校治理,离不开个性、先进的学校文化引领。而现代治理的核心,不再强调“自上而下”的层级单一的纵向“权力式”管理,而是偏向于横向的“参与式”管理,从而实现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这为我挖掘学校个性文化、自主建构学校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问政于民,科学设计,挖掘文化基因。针对学校多年来缺乏先进学校文化引领的现状,我们首先“问政于民”,挖掘文化基因,形成价值认同。整个过程经历了以下几步。第一步,初始问卷,了解需求。了解教师们对学校发展的初心和定位,也收集教师对优质教育的原始渴求。第二步,理清认识,聚焦文化。在整理教师问卷的基础上,集体学习讨论并请专家指导,在教师的共同认知基础上初步建构学校文化顶层设计的框架,并转化为话题,进行有品质的专业聚焦,出台第二次问卷。第三步,再次梳理,聚焦内核。根据教师的第二次问卷反馈,学校再次梳理,更加凸显文化设计,聚焦内核发展。通过专家指导,形成了学校文化顶层设计的核心思想——协创教育。第四步,抛出成果,引发讨论。抛出“协创教育”的思想成果,分组讨论其价值和内核。同时请专家指导,根据现代教育价值引领进行资源统整,着力于激发内生动力与活力,坚持自主发展与创造力的培育走向,最终确立了学校“协创菁华”的办学理念。第五步,顶层发布,形成共识。在讨论、内化、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学校正式发布顶层文化设计。

多维协同,系统规划,建构文化内涵。我校确立了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制定了五年三步三品的发展战略,以协创党建、协创德育、协创课程、协创型教师培养、协创管理五大工程为实施抓手。五年发展规划充分体现了规划的教育导向和决策价值,先进的学校文化确立并转化为具有可行性的行走路径、着力地带和突破点位,为学校治理确立了价值之魂。

韩伟峰:文化是源自内心的坚守和持之以恒的耕耘,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立足校情,全力打造,精心呵护,通过链接“传承·守候·融通·创启”,使之环环相扣,相辅相成。

传承:打造高地·涵养校园文化。秀水泱泱,红船依旧,作为“红船旁的最美学校”,我校以“培养有智慧的人”为办学理念,坚持“习惯比分数重要,聪明是玩出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三个基本教育价值观,构建“智慧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为底色和红船精神基因特质为亮色的智慧少年。

守候:回望校史·根植校园文化。学校通过回忆、搜集、梳理、记录等方式留存厚重的校史资料。秀城“8头开荒牛”用实干与无私,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初心,老一辈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秀城人砥砺前行。此外,学校结合地域发展特色,将水乡特色与地域文化植入校园,将学校的校舍命名为运河楼、三塔楼、银杏楼等,赋予学校建筑以文化意味。

融通:理念彰显·播种校园文化。学校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优化育人环境,以文化育人,促基因传承。集团的钧儒小学建有开放式“沈钧儒校史馆”,弘扬沈钧儒老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民主法治思想,指引学生做钧儒精神传承者;吉水小学借助与大运河相依相伴的地理环境优势,成立“秀城运河”文学社,引领学生传承和发扬深厚的运河文化。

创启:场域研学·释放校园文化。学校的每一堵墙、每一条走廊、每一个转角都是育人的空间,更是一个立体的“全景式”研学综合体。学校分区域划分研学点,潜移默化育人,让景物言说,用故事书写,形成了美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接口”。学校开发校园生态研学课程,通过对研学概念与校园环境关系的深度剖析,将校园全景与研学课程巧妙结合,并串成系列研学“岛屿”,变“盆景”为“风景”,支持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探索和对话。

万象贵:深圳市福田区黄埔学校是一所创办于2003年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创办伊始,我们就以“君子和而不同”作为学校校训。近年来,我们通过校训凝练、总结出了黄埔学校的“君子文化”。

黄埔学校根据“君子和而不同”的校训,阐发出了“君子精神”的学校精神、“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校风、“涵德、启智、修己、安人”的教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学风。以“君子精神”为导向的人格化德育,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高度契合,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教育,其中包含了四种最基本的人格内涵:其一为“浩然正气”,其二为“自强不息”,其三为“和而不同”,其四为“彬彬有礼”。

与此同时,黄埔学校对培养目标进行了更深层的挖掘与完善,将培养目标制定为培养“学贯古今,融通中外,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现代君子”。

何谓“学贯古今”?这要求我们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现在所用,为将来所用。何谓“融通中外”?这要求我们进行开放性的、有辨析性的中外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并为我所用。比如说,我们现在不仅需要关注大数据、信息化这一时代背景,还要关注中国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态势,深度思考如何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何谓“面向未来”?这要求我们立足现在,基于所处的时代,怀抱着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来培养现在的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走向未来的能力,不仅要掌握面向未来的技术手段,如3D打印、无人机操控、编程、机器人制作等,更要主动承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

在如此丰厚的文化构建基础上,我们形成了独特的君子文化课程体系。君子文化课程体系是最能促使校园文化落地的抓手,能够有效促进全体师生将“君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熊艳娟:要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首先要因地制宜地挖掘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的功能。

挖掘地域文化,提升学校品位。南昌市三店小学(以下简称“三店小学”)校内有很多香樟树,它们从幼苗到参天大树,见证着学校50多年的历史发展。所谓“有樟必有才”,香樟树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学校一直以来坚持的教育理念一致。2015年,学校充分挖掘香樟树的精神,并将其与学校的育人特色、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深度融合,确立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课程理念,通过 “校园足球”和“主题阅读”两大办学特色,一张一弛,文武并重,努力达成“培养善学求真,坚韧向上的三店学子”的育人目标。

依托特色文化,滋润生命成长。体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一育”。校园足球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具有磨砺德育、催化智育、启蒙美育的重要功能。学校通过足球课程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永不放弃等精神。

学校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明确了“强体、立德、增智、赏美、乐劳” 的育人目标,从“健身、修身、砺身”三个维度,研发了“以体育人”的足球特色课程。同时,不断强化“人、财、物、时、空”方面的保障,筑牢校园足球发展的根基; 组织“玩、学、练、赛、悟”等多样活动,落实校园足球发展的路径;实现 “师、生、家、校、社” 全方位参与,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在三店小学,从一周一节的校本足球课,到一学期一次的班级联赛,校园足球运动覆盖全体学生;从班级到校级,再到绿城恒大,校园足球水平节节攀升;从牵手新疆到国际交流,校园足球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做大了学校足球“分母”,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同时,也做强了校园足球“分子”,为各级平台输送了优秀足球队员。

修伟: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小川小学从四大方面充分挖掘学校文化个性——

从历史传承中挖掘文化建设个性。小川小学坐落在伟大的革命战士、诗人郭小川的故乡,为纪念郭小川先生,学校命名为“小川小学”。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标志形成了小川小学的文化个性。郭小川精神文化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好教材、好载体,深入挖掘和传承郭小川精神文化,对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我们以小川精神为主线,深入挖掘,厚植小川文化。以郭小川先生的诗句“大胆地想望,不倦地思索,一往直前地行进”为校训;以郭小川先生“占三尺地位,放万丈光辉”的诗句为全校师生的座右铭。

从学校课程中创建文化建设个性。首先,与校本课程结合,挖掘郭小川教育资源,纳入校本课程,编入校本教材。开发了《郭小川诗歌选读》等7套9本校本教材。其次,要与课堂教学结合。教学中细化内容,分段实施。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小川精神文化进课堂,包括讲郭小川生平故事、读郭小川诗集等。最后,要与实践活动相整合,为此,学校创设小川书屋,其中收录了郭小川先生的手稿、读过的书籍及用过的生活用品等。通过小川故居主题研学、小川书屋新生宣誓、清明祭奠先烈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德育活动课程,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前辈的革命精神。

从时代发展中丰富文化建设个性。在国家提倡劳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川小学开辟了学生劳动基地,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和课程。

从区域特色中丰富文化建设个性。小川小学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这里地处交通枢纽,历经繁华,给后人留下众多历史财富。小川小学以这些财富为基础成立了“满族剪纸”“小川文学社”“凤山民俗”“古迹遗存”等社团。

议题三 : 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丁淑敏:德州市第五中学(以下简称“德州五中”)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以国学经典为抓手,形成了“国学立德”特色课程主题,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社团引领经典阅读,明德砺志。2012年开始,学校打造了富有书香韵味的“咏湖书院”作为国学教育讲堂,并组建了德州五中国学社团,开展国学知识补充、国学素养提升、创意诵读展播、辩论赛训练等社团活动。学校以社团的形式带动、推进经典阅读,开启了“国学立德”课程1.0版本。

传统国学激发成长,厚德至善。随着社团活动深入开展,我们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学习应与教学同步、与生活相关。为此,我校开展了“国学知识进课堂”活动。组织骨干教师编写“诗情词意翰墨香”作为校本教材,并开辟出专门的国学诵读时间。校本教材引领经典阅读提升,“国学立德”课程进入2.0版本。德州五中学子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

活动融入经典学习,载德育人。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民本思想、人生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而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通过活动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活动推进了育人效果,2016年至今,德州五中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收效良好,由此,“国学立德”课程进入3.0版本。

一体化经典阅读,凝练“德文化”。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经典的同时,2020年疫情期间,经过专家论证指导,我们建立了教师--家庭一体化阅读体系。为推进家庭阅读,我们制定了亲子读书计划,开展“书香家庭评选”、家长进课堂讲经典等活动;为促进学生阅读,学校公众号开设“咏湖朗读者”板块;为推进教师阅读,我们启动了“微阅微语”项目组。项目组目前共有成员74人,分为5个小组,开展日常读写、小组活动、项目活动三大活动。每日安排1位老师在群内上传个人教学或读写札记,每月整理提交1次,领导小组负责整合并集结成册。小组活动每周组织一次,以“讲座+交流”“分享+探讨”等方式开展。

李丁:四川天府新区第三小学(龙江路小学天府校区)通过打造“乐之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乐之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学校通过三级课程构建“乐之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一是构建发展学科能力的基础课程。即以部颁课程、地方课程为本,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以传统课程结构为主,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学科统整和校本化实施,引领学科课程向纵深发展。二是构建生长生命宽度的拓展课程。学校构建了“编程启蒙”“管乐学习”“原创科学”“天天陶艺”“MMUN模拟联合国”“绘本阅读”等信息类、艺术类、科学类、文学类和语言类等领域的拓展课程,形成了丰富多元的课程形式,采取面向全校学生选课走班的课程形态,形成了“必修+选修、课内+延时、校内+机构”的复合型课程结构。三是构建培养个性发展的活动课程。即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在国家规定课程开设总课时数之外,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周末、寒暑假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一年级入队课程”“五年级二次入队”“志愿者活动”“校园110“主题研学”“家校同心圆”“家长讲坛”“开心农场”“420俱乐部”等,延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拓宽学生成长的渠道,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众意识、职业规划和志愿者精神。

教師队伍的内涵发展。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平均年龄26岁。根据年轻教师特点,结合学校的“两自一包”办学体制特色,我校在内部管理中尝试以“项目制管理”激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学校内部的“共同治理”,形成学校发展的良好生态。项目制管理强调赋予权力、成员合作、集体参与,作为一种尝试,既能考验教师的执行力,又能突出教师专业建设在项目中的成效。

作者:侯京华 田杨洋

第2篇:青啤:文化创新 引领发展

近年来,青啤公司为实现“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的奋斗目标,坚持以文化创新引领战略、组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有效推动了公司的持续发展。2005年,青啤公司产销量达到408万吨,居中国啤酒行业第一位、世界第八位。公司品牌价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总资产、出口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居中国啤酒行业第一位。

理念创新

创新文化推动发展战略的创新。几年前,公司就开始推进战略思想的“三个转变”,即从“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从“基于增长的发展”向“基于发展的增长”转变,从有形资产竞争向无形资产竞争转变,实施了局域的模块整合。2006年,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提出了“有条件追求规模、无条件追求经营质量”的基本思想,并以“三个转变”为中心,全面进行深度系统的集成整合。

公司组织了战略“头脑风暴”,制订了《青岛啤酒品牌带动下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公司的使命、愿景、未来发展目标。公司使命是“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出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公司愿景是“成为拥有国际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同时,建立了战略管理时钟和战略沟通机制,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公司引入平衡计分卡作为战略落地的工具,建立了以此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

公司以观念为先导,以技术为手段,保障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例如,过去啤酒行业每增加10万吨产量,需要投资几亿元。而现在我们依靠工艺技术进步,依靠管理进步,10万吨产量的工厂不用投入或少量投入就能达到20万吨产量。今年,青啤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来增加产能50万吨。

全力打造循环经济模式。公司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美化厂区和社区环境,做有责任心的环保志愿者。通过我们的付出,企业形象不断提升,企业信誉不断加强。2002年至2004年,青啤公司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支持工厂的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目前,青啤公司已有14家子公司实施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19家子公司建立并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通过PDCA运行模式持续运转。

组织创新

思想和战略的创新必然带来组织制度的创新。青啤公司的组织变革是一次以市场为导向的产权关系和管理关系的变革。一是重新规划了公司组织架构与战略和市场的适配性,明晰了组织的价值链。二是撤消原有的事业部,成立营销公司,理顺了产权关系;建立了两级营销决策委员会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对营销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责权进行了界定,理顺了管理关系。三是重新明确了职能部门的使命、权责,使部门又重新找到价值链上的定位;及时弥补了总部价值链上缺失的采购、工厂运行和销售管理三大业务环节,搭建了知识管理平台;体现了公司“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管理思想,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四是持续变革的意识和行为深深扎根于每个团队和每个员工。

通过组织变革,解决了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之间授权管理方面的问题,增进了部门间的配合与协调,初步实现了由生产导向型组织向市场导向型组织的战略性转型,在公司层面启动了对价值链的深度系统整合,促进了青啤区域市场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技术创新

近年来,青啤公司的自主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水平不断提高,创新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不断增多。我们不断强化研发和创新的“主体意识”,自主研发的投入不断加大。企业每年销售收入的3%用于研发和技改,这一比例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科研中心不仅拥有国际先进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ICP原子能吸收仪等分析监测设备,还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大型生化仪器。在研发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加大了对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出台了研发人员薪酬改革方案。

商业模式创新

“三位一体”营销模式是基于品牌和战略导向的营销模式,它将产品销售、品牌传播、消费者体验三种竞争手段结合起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种带有体验特色的整合营销模式可让消费者真真切切感受到青岛啤酒的激情与快乐。

青啤提炼出“激情成就梦想”这一新的品牌主张,不仅与“青岛的,世界的”“百年青啤,百年品质”“酿造激情,酿造快乐生活”等品牌主张一脉相承,也是对百年品牌内涵的浓缩和延伸,反映了青岛啤酒的发展,体现了从目标到内涵的不断完善。

不久前,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青岛啤酒品牌价值以224.73亿元位居中国啤酒品牌第一位。世界品牌实验室认为,在2005年中,青岛啤酒以梦想中国、中国网球公开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活动为平台,诠释了青啤的百年激情文化。它所倡导的用激情追求梦想并成就梦想的品牌理念,很能激起广大追求梦想的年轻人的共鸣,充分展示出青岛啤酒自信、激情、开放、进取的品牌个性。2006年世界杯期间,青岛啤酒与中央电视台共同打造青岛啤酒CCTV“观球论英雄,激情成就梦想”电视互动活动,为广大体育爱好者提供了一场观球论战、释放激情、赢取大奖、成就梦想的欢乐足球盛宴,加速了品牌价值的提升。

为了更加有力地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我们于2005年开始构建与战略转型相适应的新版企业文化体系,把“诚信”、“和谐”、“开放”、“创新”确定为青啤文化的重要理念。我们认为,创新是青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理念的不断更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因此,我们强调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要宽容失败,勇于承担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在战略上要永远保持反思力和前瞻力,及时调整航标。

目前,青啤公司正在通过多种载体推广新版企业文化,使其逐渐被员工理解和认同。各单位设置了企业文化培训师和推广员,推出了《2006年度企业文化推贯实施方案》、《企业文化衡量指标体系》和《企业文化基层单位推广细则(2006)》,将企业文化建设进行量化。公司还成立了企业文化宣讲组,到各地子公司去,现场查核各单位的企业文化宣贯情况,并推广先进单位的经验,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总之,青啤创新文化的倡导与实施,推动了公司上下的观念转型和思想解放,带来了公司各个领域的工作创新,为公司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倡导和贯彻创新文化,勇于进取,持续改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公司的宏伟愿景而努力奋斗!

作者: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第3篇:安全发展 文化引领

编者按: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安全文化的动力原理、人本原理、价值观收敛原理、安全目标偏离最小化原理、安全文化力场原理等问题。同时,阐述了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的概念、内涵、程序和方法体系,从系统、宏观层面构建了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的模型,为企业实现安全文化的实践和落地提供了指导和方法支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安全科学原理也揭示出,安全保障需要三个支柱:一是安全科技;二是安全监管;三是安全文化,安全原理称为“三E对策”理论。对我国各行业发生的事故致因统计分析表明,80%以上的事故与人为因素有关,100%的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基于上述的理论和依据,可以推理出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生产能够起到“软实力、硬道理”的作用。笔者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课题研究中,从理论和实证上定量地分析了这一规律和道理,即针对特种设备安全系统的分析,得到了如下结论:科技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贡献率大约为58%,管理为27%,文化约15%,软实力的贡献率接近一半。就行业来说,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矿业等)科技贡献率要求低,文化和管理贡献率要求高;而高技术行业(特种设备、地铁、民航、核电等)则反之。我国城市和地区也有这种差别性的规律,就我国城市目前的安全现状来看,经济基础好的中心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安全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可与世界看齐,甚至更高,如果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常常表现为管理和文化的软实力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目前多数地区和行业企业,应有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软实力的贡献和作用处于不足的状态,还有较大发展和提升空间。

另外,从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中,也可以解读出安全生产的保障,既要考虑技术功能、监测报警、设备设施等硬件因素,更要重视人为、管理制度、教育培训等软件因素;既要依靠原料、动力、设备、工艺等生产技术部门的负责落实,也需要党、政、工、团、妇的参与辅助。软件与硬件兼容,人因与物因兼顾,技术与管理相辅,既是“预防为主”的全面体现,也是“综合治理”的内涵真谛。但就我国目前安全生产发展的现状,以及人为因素事故发生比例较高的现实,可以看到:人的素质不高、文化因素不利、管理执行力不强等软件因素,成了我国目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增强安全生产软实力将成为提高我国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和提升事故预防能力的重要策略方向。

笔者提出“安全发展,文化引领”“安全生产,文化先导”的认知和理念,想表明的是文化是安全发展、安全生产的根本,文化是安全生产的灵魂,文化是安全系统的基石和根基。

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原理

人本原理

安全生产需要物的本质安全,更需要人的本质安全,“人本”与“物本”的结合,才能构建全面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安全文化建设的“人本原理”可用图1示意。即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塑造“本质安全型”人,本质安全型人的标准是:时时想安全的安全意识,处处要安全的安全态度,自觉学安全的安全认知,全面会安全的安全能力,现实做安全的安全行动,事事成安全的安全目标。塑造和培养城市本质安全型人,需要从安全观念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入手,需要创造良好的安全物态环境。

球体斜坡力学原理

安全文化建设的“球体斜坡力学原理”可用图2示意。该原理的含义是:安全生产状态就像一个停在斜坡上的“球”,物的固有安全、现场的安全设备设施和人的防护用品,以及矿井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科学技术,是“球”的基本“支撑力”,对矿井安全生产发挥基本作用。然而,仅有这些支撑力是不能够使 “球”稳定和保持在应有标准和水平上的,这是因为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存在着一种“下滑力”。这种不良的“下滑力”是由于如下原因造成的:一是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生产条件和状态发生变化的偶然性和突发性等客观因素;二是人的趋利主义,即安全需要投入增加成本,反之可以将安全成本变为利润;三是人的惰性和习惯,人在初期的“师傅”指导下形成的习惯性违章,长期的投机取巧行为方式的形成等。这种不良的惰性和习惯是因为安全规范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付出人力、智力和时间,而违章可带来暂时的舒适和短期的“利益”等导致的。在这种状况下,“文化力”的出现反作用于这种“下滑力”,起到了重要的克制作用。这种“文化力”就是正确认识论形成的驱动力、合理价值观和科学观的引领力、正确意识和态度的执行力、道德行为规范的亲和力等。

收敛原理

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和“价值观收敛原理”可用图3示意。该原理的涵义是:O,即共同安全理念或价值观;O1、O2,即不同的理论或价值观;AB,即安全文化建设中对人安全多元化的价值观、安全态度或理念取向的作用力;AB1和AB2,即建设先进安全文化推动力和同一价值观及理念的合力;实现安全文化合力及收敛于最高的安全目标。这一原理表明,需要通过对全体城市市民安全观念文化的建设,来增加安全文化推动力,从而使不同的价值观念逐渐减少,即价值观念逐渐缩短并收敛于社会共同安全价值观的最高目标M上。

偏离角最小化原理

安全文化建设的“偏离角最小化原理”可用图4示意。该原理的涵义是:夹角越小其余弦值越大,当夹角为0时,余弦值取最大值1;O点代表共同安全理念或价值观,M代表组织或社会的最高安全目标,OL和ON是指在干扰力量的影响下产生的安全目标的偏离。共同的安全理念或安全价值观,产生最大的文化合力,否则就会产生安全目标偏离,导致安全的最高目标不能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对全体人员安全观念文化的建设,来实现安全价值观收敛于社会共同安全价值的取向上。

文化力场原理

安全文化建设的“文化力场原理”可用图5示意。该原理的涵义表明,建设安全文化就是要形成一种文化力场,将分散、不良的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认知和观点等,引向好的方向及规范、制度、标准和要求上来。

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

3个阶段

企业安全文化落地有3个阶段,认知、认同和自觉,其中第3阶段是目标,前2个阶段是达到该目标的途径,如图6所示。

认知 即在思想上认识。只有员工对企业安全理念有了全面充分认识,才有可能达到共识。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落地,首先要让员工知道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即“入眼”“入脑”的过程。

认同 即在观念上接受和赞同。企业员工安全行为随时都受着企业安全观念的指导和影响,只有企业安全观念文化成为员工的一种潜意识,形成一种不可言传的心理共鸣,员工才能在行为上以企业安全观念文化为导向。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落地,就是要让企业员工相信企业安全理念的功能作用,即“入心”的过程。

自觉 即在行为上自觉。企业的安全文化成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成为企业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导向,融入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实际行为,员工主动按照企业安全理念的导向去行动,自觉履行岗位责任。因此,企业安全文化的落地,就是要让企业员工自觉行为,知行合一,即“践行”的过程。

落地工程模型

首先,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管理工程,通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协调配合才会使该管理运行良好有效。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的系统分析,可以从落地工程的实施主体、具体实施方法和实施过程入手,构建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模型,从而解决了谁来实施落地,实施什么内容,按照什么方式实施的问题。利用霍尔模型在其基础上构建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模型,有高度可行性。

其次,将落地工程实施主体自上而下分为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将具体实施的方法按照安全文化形态属性分为安全观念文化落地措施、安全行为文化落地措施、安全管理文化落地措施和安全物态文化落地措施;将落地工程实施过程依照企业文化落地内涵分为启动、认知、认同、自觉4个阶段。以霍尔模型为基础,构建三个维度即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分别对应上述的3个要素,构建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模型。知识维对应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的实施主体,逻辑维对应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法,时间维对应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的实施过程。

实施主体

通常将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内部管理分成3个层次,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3个层次之间从高到低呈金字塔结构,组织结构的每个层次之间紧密相连,但各自的工作内容又相对独立。企业安全文化落地的实施,首先需要明确划分各类人员的职责,调动所有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落地中来,强调“文化落地,全员参与,人人有责”。此外,企业安全文化落地需要决策层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因为决策层处于每个组织的顶端,他们是组织的最高层,担负着“企业应该做什么”或者“工作的做与不做”的最终决策权。如果各级领导没有根据新的理念作出相应调整,新的文化推广就会毫无起色。决策层一定要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旗手和第一推手,带头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深入基层接触员工,成为企业合格的“领路人”。

实施运行

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按照实施的时间顺序分为启动、认知、认同和自觉4个阶段,体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由浅入深,步步深化,每个阶段需要开展不同工作,如图7所示。在4个阶段中,组织、宣贯、培训、建制、激励和导行6个方面基本涵盖了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的所有工作内容,每一项都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方法措施

企业安全文化落地工程最终落脚在具体实施方法,用以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可以把实施方法理解为安全文化载体,这里的载体不只是物质载体,比如安全文化室、安全刊物、板报、标志物、纪念物等。其载体的形式还包括丰富多样、寓教于乐的各种安全文化活动,例如安全活动日(周、月)、安全知识竞赛、安全表彰会等。理清各种载体的功能,建立安全文化落地载体体系,就会在安全文化落地工程中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根据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安全文化的形态体系,从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态文化4个方面,可以设计出安全文化落地载体的层次结构,如图8所示,该体系归纳了企业安全文化落地载体的种类与层次结构的内涵和关系。

编辑 刘莉莉

作者:罗云 田硕

第4篇:文化引领发展

——豫煤一队“河南煤田”文化建设纪实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0年全队实现社会地质及多种经营收入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3678.85万元,在职职工年人均收入与2006年相比增长了24293元。

探求该队快速发展背后的奥秘,除了拥有科学的管理体系、精良的技术设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重要因素外,具有高度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堪称支撑起该队发展的基石,并成为该队拓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强大引擎。

文化铸魂 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根须之于大树,精神之于人体,犹如文化之于企业。文化是一个单位的‘生长素’,有了文化,就能人显精神、牌显价值。一个单位没有自己的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

经过30多年的积累,该队形成了独具行业特色的河南煤田文化理念。2006年,按照省局安排,该队利用3年时间,全面推广“河南煤田”文化理念,并为每位职工发放了文化手册和培训教材。于是,“献身勘探、奉献光热”,“河南煤田、诚信永远”等理念开始在干部职工心中落地开花。

文化建设,理念灌输是基础。为了使这些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成为每位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不断开拓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该队大力进行宣传灌输,培育职工对河南煤田文化理念的认同感。制定出台了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确立了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内容和推进步骤。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以来,共组织各类企业文化培训32场次,发放各类企业文化培训教材1057本(套),观看录像讲座近30余次。同时,加大物质形态文化建设力度,印制了具有局标识的办公用品,在队部大院、办公楼、基层施工钻机,粘贴、悬挂了河南煤田文化理念和标识等。此外,以开展各类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职工参加了省局组织的企业文化知识问卷调查、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河南煤田”杯演讲比赛、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巡回展等活动,使企业文化理念入心、入脑。

先进的文化理念已经融入河南煤田一队人的血液,进一步引领和推进了全队的各项工作,辐射到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为全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文化聚力 发挥人才聚集效应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河南煤田”文化建设的根基。我队紧紧围绕“人人优秀,知人善用”的人才理念,加强职工素质工程建设,全面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引导职工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

人人都有专长,人人都是栋梁。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类人才的聚集效应,提高人才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给广大职工提供更多的“精神食量”,该队每年都为各部门、科室订阅了相关业务报刊、杂志等,又筹资开设了职工书屋、电子阅览室等。针对基层钻机职工看书难问题,为一线配置了流动图书箱,为各类人才的学习、成才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学习上,鼓励他们学习新技术、新理论和新知识,鼓励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并给予学费报销、物质奖励等,把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全队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2004年至今,全队先后有66名职工提交了继续深造的申请,已有48名职工取得了大专以上文凭。为了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2003年,队上实行了工程专业技术骨干评选活动,2007年结合实际又出台了工程专业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进一步丰富了评选内容和方式。结合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工作实际,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形式,有计划的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同时,队上还不定期的召开技术研讨会,全队技术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在这种氛围的浸染下,职工们自觉自愿学习,努力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的热情空前高涨,从而实现了单位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文化强体 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在“河南煤田”文化建设过程中,该队将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通过建章立制,在全队形成用制度管理、按规矩办事的良好风气。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一年,该队修订和制定的规章制度就达41项,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已成为一队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在安全生产方面,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在质量管理方面,出台了《地质勘查质量管理办法》;在经营管理方面,出台了《合同管理办法》、《工伤管理办法》、《钻机“三公开”管理办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出台了《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评选及管理办法》。等等。并将队上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汇编成册,发放了中层干部手中。

为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我队畅通言路,大力提倡民主管理。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重要途径,凡涉及全队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事项,诸如单位发展的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都须经职代会审议;积极推行二级单位(实体)职代会制度和钻机“三公开”办法,让职工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利用宣传栏、简报、网站等载体,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公开。坚持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领导干部谈心制度及队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等,开设了队长、书记、廉政三个信箱,征集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

民主渠道的畅通,使各级领导干部与职工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并极大地鼓舞了职工参与单位生产经营的热情,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更强了,工作积极性更高了,单位内部环境更和谐了。

文化树形 打造优秀企业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企业形象靠品牌来树立,品牌靠企业形象来提升。优秀的品牌,须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来支撑。

打造品牌工程、品牌项目,一直是该队班子“河南煤田”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结合地勘单位的实际,队班子提出了“承揽一方市场,结交一方朋友、树立一个品牌”的发展理

念,通过项目施工,树立品牌,拓展市场。该队在大口径瓦斯抽放孔市场、西北煤勘市场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涌现出了140

5、1203等一批模范钻机、红旗钻机,中国煤炭工业第九届石圪节精神奖获得者宋佩德、河南省煤炭系统劳动模范曾献荣、河南省地质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张保忠、河南省煤炭行业模范班组长张新忠等先进典型,扩大了“河南煤田”在省内外的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品牌要在社会心中扎根,还必须依靠宣传。近几年来,该队班子把宣传报道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修改完善了通讯报道管理办法,实行对外宣传双稿酬制度,提高了基层通讯员写稿、投稿的积极性。借助网络的传播范围广、信息传播迅速及时的特点,建立了队博客和队网站。同时以建队35周年为契机,举办了文艺晚会、建队35周年辉煌成果展,印制了《岁月如歌》宣传画册。积极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扩大了河南煤田一队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知名度。

在加大宣传,树立单位形象的同时,该队还在精心打造着自身的社会形象,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在每年开展的向灾区、困难群众等捐款捐物活动中,干部职工从来都是慷慨解囊。2008年以来,全队干部职工捐款总额达69479.3元。仅2008年,全队干部职工就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群众捐款53841元。此外,还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开展了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动,倡导文明交通,做文明市民。等等

单位形象的优化,给“河南煤田”品牌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市场因之而稳固,美誉度因之而日盛,竞争力因之而愈强。

文化凝心 全心全意为职工谋利益

每天的清早和傍晚,办公楼前的灯光篮球场内总会飘出悠扬的音乐,一群人伴着音乐跳起欢快的健身操,或者舞太极剑、打太极拳。如今,这项群众健身活动已成为一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年来,该队坚持把“河南煤田”文化建设与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改善职工待遇等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队先后出资建起了职工活动室,添置了乒乓球桌、健身器材等设备。建立了职工图书室,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每年的“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组织职工开展知识竞赛、扑克、拔河、钓鱼等活动。队职工家属自发成立了门球队、太极拳队等组织,积极参加驻地组织的各项活动、比赛,在驻地小有名气。2010年,队老年太极拳队代表新郑市参加了郑州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保杯”太极拳(剑)团体赛,代表省局参加了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成人组(省直机关)太极拳比赛。

2009年,恰逢建国60周年,又是建队35周年,该队举办了规模宏大的文艺晚会,充分展示了职工积极向上精神风貌,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目的。2010年,组织职工参加了驻地组织的文明单位风采展示活动,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等形式,展示了职工风采。昂扬向上、多姿多彩的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彰显了“河南煤田”文化的底蕴与个性,促进了职工的身心健康,营造出和谐、宽松、团结、向上的文化氛围,也将“河南煤田”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宣扬、灌输、传播开来。

单位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队班子全心全意为职工谋福利,实实在在为职工办实事、好事。从开展困难职工慰问,到每年组织职工体检,凡是职工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要求的,队班子都尽力考虑到并努力做到。每逢过年过节,队领导都去看望慰问老专家、老领导、老职工和困难职工,送上全队职工的关心和祝福。职工生病住院,部门领导前去探望慰问。职工或家属病逝,工会等各级组织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

善待职工,提高了职工身为河南煤田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单位发展步伐更快了。近年来,该队各项经济指标年年攀升,职工人均收入逐年递增,大家在点点滴滴的奉献中,体会着事业的成就感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生动的“河南煤田”文化建设,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为一队基业长青、快速成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该队先后获得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煤炭系统文明单位、河南省地质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第5篇: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翻开吉林油田近年产量记录,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大幅度攀升的数字,5年时间吉林油田油气产量由500万吨上升到700万吨,创造历史新水平。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油田上下共克时艰,战胜挑战,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推动振兴吉林经济做出了突出贡献。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使这个企业焕发如此强大的生机和活力?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吉林油田近年来贯彻实施的文化引领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定位,引领战略展宏图

2004年,吉林油田原油年产量跨越500万吨。按照中国石油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部署,吉林油田公司提出了“681”发展目标,靠什么凝聚队伍持续奋斗,凭什么来引领发展追求卓越,保障“681”发展目标实现,成为摆在吉林油田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围绕“681”发展目标,吉林油田公司经过精心运筹,进一步提出了“1356”发展思路,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引领战略作为支撑公司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吉林油田文化引领战略实施方案》,明确了“316”工作思路,即强化三个引领,推进人本制度建设,建设六个文化,并在实际工作中着力推进文化引领战略的落实,使企业文化成为引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助推器,推动了吉林油田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培育共同价值观,思想引领催奋进

行为缘于意识,思想催生动力。吉林油田把中国石油“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作为加强思想建设,培育共同价值观,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的基础,自觉践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按照“文化育人、文化提素、文化强企”的目标,大力弘扬中国石油企业精神,用企业宗旨、公司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教育广大员工。为此这个公司扎实开展了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形势和文化理念宣贯活动,打牢员工队伍思想基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团队思想素质。持续开展企业精神教育,凝聚发展力量,努力培育形成新时期公司的团队精神。通过一系列工作,建立完善符合公司发展实际的文化理念,形成体现共同意志的价值取向,实现思想高度统一,力量有效凝聚。目前,实现“681”,建设科技安全和谐大油田已经成为全体吉林石油人的共同愿景。

塑造优秀团队,行为引领树航标

文化理念形成后,关键在执行。以什么手段培育共同的行为模式,引领队伍形成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风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吉林油田公司通过强化行为养成教育,规范职业行为;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形成道德约束;通过发挥典型辐射作用,提升团队素质,着力塑造一支技术一流、作风一流、素质一流的优秀团队。

吉林油田公司把学习型团队建设作为塑造队伍的基础,不断优化学习环境,提供学习机会,建立能够广泛激发调动员工学习热情的激励机制。持续开展“学习型团队”建设活动,员工学习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仅2009年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就达186项。把行为养成作为塑造队伍的支撑,在管理的全过程中通过贯彻《员工行为规范》,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活动,建立奖优罚劣的行为激励约束制度,不断强化行为养成教育,提升了团队执行力。把培育和树立典型作为引领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大了典型培树力度。持续开展“劳动模范”、“十杰青年”、“技能专家”等评选活动。通过营造氛围,建立评先树优的长效机制和先进模范的“保鲜”机制,促使先进人物不断涌现。近几年来,吉林油田涌现全国劳动模范12人,中石油、吉林省劳动模范28人,中油集团公司高级技能专家、公司级技能专家28人,公司级以上技术专家、学术带头人185人,已经评出81名“十大”杰出青年。

着力载体建设,特色文化强管理

石油行业艰苦创业的历程和特殊的工作环境,融铸了石油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和无私奉献

的品格,更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吉林油田结合实际,创新载体,通过建立企业精神教育基地,传承培育企业精神;开展企业文化示范区活动,培育典型推进文化落地;持续开展“三岗”即“知岗、爱岗、讲岗”活动,使全员素质得到大幅提高;通过开展“六建”活动,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基层逐步建立了一套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的工作规范、一道干群之间的沟通桥梁、一种促进员工成长进步的激励机制、一个规范的站队形象、一种体现人文关怀的“家”文化、一个全员自我完善的学习型班站。

通过载体推动,培育形成了富有吉林油田特色的“六个文化”,即激发动力的创新文化、提升管理的执行文化、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崇尚节俭的节约文化,清正自律的廉洁文化,团结协调的和谐文化。“六个文化”在基层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形成强大的文化力,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完善识别体系,形象引领树品牌

吉林油田把企业形象识别体系建设作为彰显和传播企业形象,树立文化品牌的主要手段,积极打造公司科学发展的崭新形象。

这个公司通过策划吉林电视台黄金时间的形象广告,制作画册、拍摄宣传片、参展东北亚博览会、在重要路段树立形象宣传广告等手段,全面提升公司社会形象;通过推进站队文化建设,打造基层企业文化示范区,开展“六好站队”、“五型班组”建设,塑造基层站队全新的队伍形象、管理形象和环境形象。在迎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通过9名油田火炬手展示了吉林石油人的良好形象,使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文化与油田文化进行了一次大融合。吉林油田宝石花合唱团,代表中国石油百万职工和中国当代产业工人,在2007年维也纳新春音乐会上唱响,充分展现了吉林油田全体员工的精神风貌。

目前,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吉林油田公司实现了以思想道德修养、文化技术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员工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人本化、精细化、实效化为目标的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实现以经营规模、盈利水平、创新能力为内容的企业发展实力的显著提高,企业稳步向实现“681”,建设技术先进、管理科学、人才济济的科技大油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生产受控的安全大油田,环境宜居、安定团结、富裕文明的和谐大油田的目标迈进。

第6篇:以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企业的生存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间的竞争逐渐由价格竞争转向了核心能力的竞争,而现代竞争的关键就是企业文化和人才的竞争。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着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符合企业战略要求且适应企业文化的新型人才,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最早的企业管理的理论关注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假设人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社会人”的假设反映了人的社会性及情感方面的特点和需求。后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有着巨大的影响,企业文化的观念因此被发现和重视。企业员工有着多方面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多元的人生和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已不再单纯是一个赢利性的经济组织和员工挣钱养家糊口的地方,而且还是承担社会责任,满足员工追求精神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基本细胞。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简而言之,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由企业领导人在创业及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由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整合而成的一套全体成员认同并遵行的价值和行为体系,是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文化都是其创始人精神的体现,带有独特的个性,但也会不断融入新的观念,体现着时代的要求。企业文化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并且使新成员与企业融合,推动着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现代管理的重点已经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在企业的人、财、物等各项生产要素中,人是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机器需要人开动,财物需要人管理,制度需要人执行,生产需要人负责。只要谈管理,就离不开人的管理,人在管理中的能动作用和重要地位不断凸现和逐步提高。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的管理,早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导向性、约束力和激励性等功能。文化式的管理强调文化认同与群体意识的作用,重视理解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着力把管理从“成本控制”型的资源管理转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上来,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相统一的“人本管理”。企业文化建立了一整套明确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将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统一起来,使员工由“他律管理”变为“自主管理”,促使员工自觉、积极、主动地开展本职工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并且是一种最省力的有效的管理方式。

企业文化也是一种具有品牌效应的无形资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扩张力。品牌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形象标志,是企业与公众、市场进行沟通的桥梁。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它能通过对人的管理,影响生产,影响销售,影响市场,影响消费,影响效益,从而创造出巨大的品牌价值。企业文化帮助企业战略落地并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是实现品牌价值的重要保障。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凝结在品牌中,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文化与品牌都深远地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决定着企业成败兴衰。

当然,企业文化的作用不能被过分夸大,但其对企业的发展壮大确实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和意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立身于社会、竞争于市场所必须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没有文化

1 /

3的企业是没有灵魂和缺乏竞争力的。

三、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1、提高重视程度,做好提炼研究。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体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是实现科学管理、高效管理的有效途径,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先进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提炼研究。在企业中,决策层应该把企业文化的塑造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一套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文化理念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应该不断地对领导者及典型员工的思想行为事迹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进行总结,建立并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企业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应该不断地用理论来阐释观念,用故事来体现思想,用模范来指导行为,使广大员工的工作行为能够有所指导,有所效仿,有所依循。

2、加强宣传教育,创新活动载体。

先进的文化需要有效的传播渠道和活动载体。加强宣传教育,就要利用企业内部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媒体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活动,展示改革发展新成果,传播生产经营新举措,展现优秀员工新风貌,创新教育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围绕中心重点工作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传播功能和导向作用,使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耳熟能详。创新活动载体,就要利用学厂史,观厂影,唱厂歌、思厂恩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教育活动,利用节假日和重大庆典之机开展催人奋进的表彰激励活动,利用员工兴趣爱好及各种文化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企业文化的本质内涵深入人心。

3、结合人力资源,采取有效激励。

没有有效的激励,就没有预期的行为。如何选人、育人、留人是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工作共同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两者在塑造人的行为上有着一致性的目标。企业文化提出了鼓励行为、禁止行为的价值标准,但员工能否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去做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人力资源激励政策的影响。建立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在员工招聘、培训发展、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等方面制度的设计和制定上体现企业文化的理念和要求。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政策时,应该重视员工的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的需要,评价体系要公正合理,薪酬体系要具有激励性和导向性,同时并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这样员工才能积极主动地做出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行为。

4、紧跟时代脉搏,不断发展创新。

现在,科技创新在提速、生产效率在提高、管理模式在改变,公司规模在扩大,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生产经营实际不断创新和完善。充满竞争的时代,落后的企业文化会成为转型升级的最大障碍。思路不改进,方法措施就有可能不对路。前进路上,文化先行,企业文化符合战略要求,就能促进战略的实施。要经常检视并剔除已有的企业文化中不适应发展要求的观念,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广泛学习借鉴先进文化成果,要注重从企业特定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挖掘整理出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气质和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力量。持续创新的文化将成为企业迎抢抓基于、加快发展的智慧,应对挑战、攻坚克难的勇气,精益求精、做强做优的强大动力。

四、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的文化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气质,但大多数企业的文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重视学习,鼓励创新,以及对员工幸福的关注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必须包含的因素。

学习的文化

《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尤其是在现代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设备层出不穷,知

识像产品一样频繁地更新换代。如果不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个人和企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优秀的企业都会营造全员学习的氛围,鼓励学习,鼓励自学成才,岗位成才,领导干部带头学,普通职工主动学。通过学习,员工的知识底蕴会更加深厚,眼界视野会更加宽广,想法点子会更加独特,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就能不断提高。

创新的文化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超越,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竞争使得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逐渐趋同,企业唯有在产品、工艺、营销、文化、管理、体制上不断创新才能占得先机,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企业和员工应该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意识,在每一个工作环节、每一种工作流程、每一次重要决策、每一项战略措施上都有新的思索,用最优化、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法做好各项工作。将来的经济必定是创意的经济,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才是现代企业的生存之道。

幸福的文化

幸福,越来成为人们的理想。幸福来源于勤劳、奋进,来源于倾听、理解,也来源于共同信守的价值观,来源于共同奋斗的成就感。企业的发展依赖于员工,员工的发展依托于企业,只有把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把企业目标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员工精神上关心、思想上关心、生活上关心是员工敬业和发挥积极性的前提。企业发展最终要靠员工来实现,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就要合理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员工创造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员工感到幸福了,认真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增加了,企业也就成为了“幸福企业”。

企业文化传递了力量,企业文化凝聚了信心,企业文化指明了方向,企业文化推动了发展。企业文化的实质,其实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无形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第7篇:文化引领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企业是人,文化是魂”。走进新泰公司,所到之处,所见之人,都让人强烈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标杆企业”、“中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创新成果”等荣誉是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荣耀。如果你问该公司的职工们,这些年企业的发展是如何驶上快车道?他们一定会自豪的告诉你,这些成绩

的取得,得益于优秀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用文化凝聚企业合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要形成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依靠人的氛围,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激励。”

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该公司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出发,大力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提出“企业是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企业造人”的管理思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用企业文化这一只无形的手来引导职工,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拼上、豁上、靠上。”这是新泰公司职工耳熟能详的两句话,也是最能反映公司文化理念和员工精神风貌的两句话。公司完善、优化了培养、选拔、任用、考核、激励相配套的人才管理机制,推行“

一、

二、三线”动态管理,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上上下下形成合力。列入公司职工自主创新成绩单的有:2个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4项全国优秀qc成果、8项山东省优秀qc成果、8项省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31篇省技术创新优秀论文奖、4项实用新型专利,这是开展全员性创新实践活动带来的可喜成果。

目前,该公司各类群众性技术攻关小组已全面渗透到生产、营销、农电管理的各个环节,有近百项成果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可喜的经济效益。“通过参与群众性创新活动,不仅创造了效益,更主要的是创新了思维,开拓了视野,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生技部亮剑qc小组成员说。“学习榜样、尊重榜样、崇尚榜样”在很多员工办公桌上都有一本《榜样》画册,里面记录着员工的优秀事迹,是公司“我们是一家人”系列文化丛书之一,目前已出版12册。每一册,通过“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不同主题把员工的优秀表现记录下来,通过有形的文化宣传将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创新文化理念用文化提升发展动力“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赋予了新电人干事创业的执著和闯劲;巍巍泰山,汤汤汶水,孕育了新泰电力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气质。新泰电力“企业发展巍如泰山、安全生产重如泰山、电网建设坚如泰山、优质服务美如泰山、企业文化厚如泰山”的“和谐五观、稳如泰山”企业文化成果,是对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四统一”的塑造、传播和深植,该成果荣获“中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创新成果”奖。“我们县供电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符合国网公司“四统一”文化要求的工作机制,并融入到安全生产、电网建设、优质服务、队伍建设和基础管理等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中,强化文化执行力,让文化沉下去”。对企业文化建设,党委书记刘国红有着深刻理解与感悟。“你要有个三长两短,家里没了顶梁柱,俺娘们这日子还好过吗?家里遭了灾,公司也损害,孩儿他爹,这些事你想过没有......”这是该公司高洪军与妻子“联袂”打造的“家庭安全二人转”《生日之爱》。因其形式活泼,寓教于乐,在社区家庭巡回演出时很受广大电嫂的欢迎。安全情景剧的推出,是该公司“安全文化”活动的又一重头戏。公司在“泰山石”安全文化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红灯笼”系列载体活动,将国网公司“安全文化”做到家,既能让电力职工接受铁的管理,又能转变为一种自觉行动。“服务真情如泰山深厚,服务环境如泰山优美,服务品质如泰山高尚,服务品牌如泰山响亮”文化理念是该公司对“服务真诚、共谋发展”理念的创新与延伸,并相继开展“95598天使行”活动,制定了“感恩”服务活动载体。此外,创新廉洁文化理念,在廉洁文化“四进”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发挥家庭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用妻儿句句叮咛、父母殷殷教诲、家人丝丝牵挂,时刻提醒党员干部既要干事,又要干净,做成廉洁“家”文化。

打造知行合一企业文化“四统一”完美落地当前,“我是国家电网人”的意识,企业文化“四统一”精神,在每个新电人中落地生根。“《员工守则》是国网公司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10月9日,新泰公司参赛选手在企业文化“四统一”知识竞赛中的精彩表现,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多数文化宣贯不同的是,他们在竞赛中采用了小品加现场情景剧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新泰公司坚持载体推进、全员参与,在充分解读和对接的基础上,于10月份举行了3次企业文化建设研修会,开展知识竞赛、调考和征文等载体宣贯活动,从理念文化、视觉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谋划共性与个性的融合,打造企业文化“四统一”认知力、执行力。“为了全运会的顺利进行,为了国电铁军荣耀,我们全力以赴,确保全运

第8篇:以文化引领经济跨越式发展 打响文化品牌

社会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党支部

(我为界首发展献良策调研)

界首,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一座正在崛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邮北部的中心集镇。

200多年前,清代诗人王士祯谪居界首,以文敷儋,传播里下河文化,从此界首文风盛行。受之恩泽,界首一直崇文重教,文化建设花繁果丰,诗词歌赋盛行不衰,素有‚诗乡之乡‛的美誉,是高邮唯一荣获扬州市‚诗词之乡‛称号的乡镇。

文化是软实力,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时度势,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建设,两手抓,两手都硬,立足我镇丰富的传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大型节庆和文化体育活动,倾力推进文化建设,吹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如今,界首作为文化大镇的雏形已初露端倪。

镇党委书记、镇长夏春来多次强调:‚界首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了快车道,我们要以全新的视角思考积淀了一千多年的本地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努力把界首打造成为文化之镇、智慧之镇、体育之镇,给力高邮旅游圈建设。‛

领导挂帅 创新举措 亮点频现

今日的界首,文化活动如火如荼,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公共文化建设带来的实惠。为了实现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秉承‚文化就是生产力,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大力推进特色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品牌。镇第十七届人代会第五次会议提出了‚经济快转型,项目再突破,财源稳增长、民生多改善,文化大繁荣,科学促发展。‛的战略目标,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提到更高的政治高度,摆到更重要的位置,并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促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亮点频现,异彩纷呈。

一个个(社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农民文化广场在欢呼声中落成;一场场大型节庆活动、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下乡戏剧在喝彩声中落幕……

投资20多万元的市民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0亩以及龙翔村文化广场、老人桥村文化广场等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不仅成为我镇节庆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

继界首茶干被江苏省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2011年6月份,胡元德又被确认为第二批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目前,界首茶干已成为界首人引以为豪的‚集镇名片‛和文化品牌。

素有‚诗歌之乡‛之称的界首,拥有镇文联音舞协会、社区腰鼓队、电影队、等文化演出团体,每年演出放映上百场,已形成‚四季长歌‛的良好氛围:春有迎春文艺汇演、舞狮舞龙比赛,夏有端阳赛歌会、健身舞大赛,秋有中秋文化活动,冬有送春联活动等,形成了干群结合、全镇联动、高潮迭起、四季常新的群众文化环境。同时,界首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三下乡‛活动,把先进文化和科技送到广大农村。

举办大型节庆文体活动 打响界首文化品牌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抓节庆活动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经济发展,特色节庆文化活动更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搭建对外交流、展示形象、提升内涵、扩大影响、推动发展的平台。

2003年10月,界首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江苏界首茶干节,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被市内外人士津津乐道,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开幕式上,万名观众的宏大场面让远道而来的宾客真切感受到界首的无限魅力。

2012年湖西湿地公园将开园,建议举办大型开园节庆活动,以此为载体,把界首文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举办这一系列的重大节庆文体活动,将极大地提高界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界首近年来主打‘文化牌’的集中体现。‛借助节庆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界首文化产业整合、

链接打造平台,另一方面,也为界首进行经贸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渠道,促进文化力向文化生产力进行转化。

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 以文化引领经济跨越式发展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是我镇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在推进新旅游经济体建设和区域中心镇建设的今天,我镇应抓住机遇,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引领经济跨越式发展。

在全市大的文化发展战略布局下,我镇应以湖西旅游、连标葡萄农家乐的文化旅游发展为契机。引进或转型一个纯文化产业,形成一个文化品牌,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界首在区位、交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把界首建成高邮北部的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引领、辐射和带动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园区和基地建设为重点,构建基本覆盖全镇的特色文化产业,孵化和培育关联度高、成长性好、发展空间大、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

第9篇:以文化引领餐饮企业发展

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达程度。作为全国餐饮行业组织的中国烹饪协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餐饮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他们积极配合各级政府机构,团结各级行业协会,带动众多餐饮企业,做了大量行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春节前夕,中国烹饪协会会长苏秋成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了烹饪协会在推动行业文化建设和餐饮产业发展方面的几点体会。

苏秋成说,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与融合日益深入。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文化的饮食就没有魅力,饮食与文化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餐饮业发展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传统技艺、食俗、节庆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餐饮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因此,我们首先要将饮食文化建设列入行业的重要工作范畴。要通过餐饮文化建设提升我国餐饮行业的整体素质,加强餐饮行业文化基础建设,重视餐饮企业文化建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进诚信建设,完善职业道德体系;要打造中国餐饮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框架,力争使中国餐饮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动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提高中国餐饮文化国际竞争的软实力,使中国美食成为全球共享健康食品、使中国烹饪理念成为世界餐饮主流文化”。

增强品牌意识推动中国餐饮走向世界

近年来,烹饪协会坚持思想理论创新,引领全行业准确把握餐饮业发展的时机,及时抓住重大问题,总结新鲜经验,对餐饮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做出了初步探索。

苏秋成对记者介绍,为发掘传统饮食文化的底蕴,协会根据历史和现实影响,培育了一批菜系之乡和饮食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名店和名菜、名点、名小吃。这些品牌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在饮食文化的弘扬上也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仍然对餐饮业发展和饮食文化建设起着标志性、示范性作用。

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资源,办好一个特色文化节庆活动,不仅能促进文化的交流,还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城市品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协会多年来在不同地区,会同各级政府部门、各省、区、市协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美食节庆活动,对继承弘扬和创新发展传统饮食文化、促进当地的文化生活及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树立行业品牌的意识,宣传行业榜样的作用,协会每年都在进行餐饮百强企业的评选活动。目前,这一活动不仅在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还成为了广大新闻媒体

关注的行业标志性活动。另外,由《餐饮世界》杂志开展的十佳企业、十大人物评选,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外广泛的关注。

中国餐饮“走出去”是国家“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餐饮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苏秋成说,目前中餐在海外的整体宣传和推广较为缺乏,使得外国民众对中国饮食文化缺少全面的了解,加上西方少数媒体别有用心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当地民众,损害了中餐的形象,不仅使得海外中餐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更使中餐“走出去”步履维艰。

为了消除国外民众对中国饮食文化和中餐的隔阂与误解,协会一直强调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饮食文化,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餐饮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协会每年都积极组织国内的餐饮企业赴海外参观考察,精心设计参观内容,力争有所收获。同时,协会还热情传播三资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与外国餐饮机构、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便利,也为中餐企业“走出去”牵线搭桥。2010年,协会在法国巴黎成功举办了中国美食节,引起轰动,受到法国官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当地餐饮业社团和民众的称赞和欢迎;2011年,在意大利成功举办了欧洲中华美食节活动,展示了精湛的中餐技艺,促进了东西方烹饪文化的交流。此外,受国务院侨办委托,协会还多次组织中国厨艺绝技表演团赴世界各地慰问海外侨领,展示丰富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2012年协会将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在海外加大中餐文化传播力度,多种形式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助推优质服务加快餐饮企业申遗步伐

苏秋成表示,为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今后协会仍将以促进行业文化建设为己任,一如既往地会同各级政府机构、各级行业协会、餐饮企业,团结广大热衷饮食文化的人士,在餐饮行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大力做好全行业的文化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餐饮产业与饮食文化紧密融合、共同繁荣,把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体现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方面;不断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和弘扬众多的饮食文化资源,使其不仅能传承发展下去,也能为餐饮企业品牌树立、持续发展,进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带来巨大的推力;恢复“中国烹饪协会饮食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加强餐饮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做好餐饮企业文化建设调查,了解各地区饮食博物馆、纪念馆、研究会等现状,营造鼓励文化创意的良好氛围。

二是倡导广大餐饮企业全面建设以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优秀的企业文化。支持和帮助企业将餐饮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自主创新、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营销服务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中,着力打造源于主业且能够让消费者长久认可、在国内外市场上彰显强大

竞争优势的品牌;引领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团结各级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规模,优化培训结构,调整培训内容,为解决行业人才短缺出一份力。

三是加强餐饮业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组织非遗保护单位、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和餐饮企业召开全国餐饮业非遗保护工作研讨会,探讨传统技艺和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保护、创新发展,并帮助、指导餐饮企业或相关地区开展申遗工作;争取举办全国餐饮业非遗保护成果博览会,编写针对餐饮行业的有关非遗内容的宣传手册;广泛征求意见,专门研讨,集思广益,形成共识,明确方向,继续做好中餐申报世界非遗的工作,力争使中国餐饮早日进入世界非遗名录。

上一篇:广州哪里有电玩店下一篇:世界杯宣传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