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历史文化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推荐8篇)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 篇1

海尔的物质文化是高酬,包括基本工资与股权 薪酬激励: 海尔提供具有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的薪酬激励,以短期、中期和长期激励组合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统一,并通过人单合一机制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基础福利: 海尔提供社会统筹的五项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构成的法定福利,同时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除此之外,海尔还为员工提供丰富的企业福利和弹性福利。乐活计划: 为保证员工在海尔快乐工作、幸福生活,除竞争力的薪酬之外,海尔还为员工提供由丰富的特色项目组成的“乐活计划”,如:员工健康管理、子女教育讲座、个人成长讲座、流行时尚讲座、图书阅览室等。

员工关怀: 包括新员工关怀和在职员工关怀。

生活平衡计划: 为平衡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关系,集团除为员工提供带薪休假外,还为员工提供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各种培训、以及丰富生活沙龙项目。

海尔的制度文化是创新

创新

为什么要创新

没有创新只靠速度赢得的市场难以为继。在创新的过程中,创新还要和速度结合起来。另外,组织结构不好也会窒息速度。过去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使市场上用户有什么需求、员工有什么反映,很难传递到决策层来,决策过程非常慢,因而不能把所有创新的想法都变成现实。现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等于是把企业与市场合在一起,流程全部围绕着用户来转,这样就可以实现创新的需求。

如何靠创新创造用户价值

如果说速度争取到了用户资源,创新就是要留住这个资源,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在网络时代,用户的价值体现在“两个化”:一个是个性化,一个是全球化。为什么突出体现这“两个化”呢?因为现在市场供大于求,顾客选择的余地很大,谁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顾客就选择谁。

创新的目标

创新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定单。要实现这个创新的目标就必须要做到两点:第一就是创新的本质——创造性地破坏;第二就是创新的途径——创造性地模仿和借鉴,即借力。全球化是因为在全球网络上,用户的选择余地很大,而且用户需求的是全球质量最好的、价格最便宜的产品,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本土化满足个性化,以竞合实现全球化。

SBU定义:SBU即Strategical Business Unit的缩写Strategical 战略的Business 事业的Unit 单位(单元)

SBU即战略事业单位,如果不仅每个事业部而且每个人都是一个SBU,那么集团总的战略就会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而每一个员工的战略创新又会保证集团战略的实现。为什么要成为SBU

如果员工不能成为SBU,我们就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可以说SBU具体的体现就是速度和创新,或者说把海尔集团速度和创新的目标量化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去创新,都以速度去争取用户,那么他就应该成为一个SBU。对外“一站到位”的服务和对内“一票到底”的流程,就是为了最快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如何成为SBU

如何成为SBU?成为SBU的四个要素是:市场目标、市场定单、市场效果、市场报酬,这实际是企业的四个目标,现在要转化到每个人身上去。

市场目标:以速度体现的市场竞争力,创造用户资源

市场定单:以创新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实现市场目标

市场效果:以定单执行到位创造出用户满意度的量化数据,并由企业信息化系统显示市场报酬:自己创造的市场增值部分在收入中的体现,并能对市场目标的再提高产生作用力

SBU的目标

SBU的目标对企业对员工、对用户意味着什么?对员工意味着要成为创新的主体,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实际上就是经营自我;对企业来说,如果每个人都成为SBU,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竞争对手不能模仿和复制的;对用户来说,意味着在网络时代,对企业和品牌的忠诚度。如果每个员工都在创新,用户的需求无论怎么变化,我们都能抓得住。

海尔的行为文化是创造感动,创造感动就是用心做事,增强凝聚

海尔人就是要创造感动

就这样被你感动

2002年6月22日,国际培训中心在接待山东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副所长金锋给青岛市学习型组织研习班学员讲课的工作中,服务员刘瑞标在帮助客人上网时,发现金先生的电脑屏幕上有很多污渍。小刘找来酒精和软棉,给客人送到房间,但客人刚好出去了。因服务员未经客人允许是不可以随便动客人东西的,小刘便把酒精和软棉放到电脑旁边并留言:“先生您好!刚才帮您调电脑的时候发现屏幕上有点污渍,想到您可能是外出没带擦拭的用具,这是我特意为您准备的酒精和软棉,您先用软棉醮酒精擦一遍,然后用干软棉擦干……”

整个过程非常详细。客人回到房间看到留言,既惊喜又感动,忙打开随身携带的录像机把这一切记录了下来。客人次日找到经理说:“我到过全国各地讲学,第一次遇到像海尔这样的超值服务。我会把这件事列入我的教材。”

用户永远是对的三次上门心不烦 海尔社区服务美名传

家住重庆市竞地城市花园的祖文霞女士最近听说海尔社区服务站在小区落户

了,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小区物业打了个电话,要对家中1999年买的两套空调进行维护保养。哪知刚放下电话不到十分钟,服务人员就上门了,令祖女士惊讶不已。然而就在工作人员刚把空调部件打开时,祖女士家的门铃就响了。原来是祖女士的一位好友带着一家人来做客。看着满满一屋子人,祖女士面露难色,犹豫再三小心翼翼地对工作人员说:“能不能暂且停止下次再来?”服务人员二话没说,带着微笑收拾工具退了出来。

第二天,当祖女士再次打电话时,和上次一样,服务人员又在十分钟内就登门了,然而这次正当保养工作接近尾声时,祖女士家的电话突响,接起一听,是公司电话,上司要求祖女士立即回公司处理事情。怎么办?当祖女士再次为难地表达歉意时,服务人员像上次一样,依然面带微笑悄然退出。

一周后,当祖女士第三次打电话时,服务人员再次登门,这一次进行得顺顺当当,而且服务人员的热情不减,工作仔细周到。当祖女士送走服务人员,回头看着焕然一新的空调时,禁不住感慨万千。而海尔服务人员保养空调三次登门的事迹也在竞地城市花园以及周边居民小区流传开来。

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

“孙悟空”的一碗长寿面

2001年,一位加拿大设计师为海尔山庄二期的别墅设计造型,因此住在了山庄内。每天他都会到餐厅来用餐,时间久了,我们都知道他有一个有趣的中国名字“孙悟空”(他非常喜欢中国文学《西游记》并崇拜孙悟空)。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 篇2

马凌诺斯基深刻地论述了文化和器物的关系, 并指出了器物的能动性, 器物, 作为文化的产物, 不仅是由人类创造, 而且反过来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心灵。因此, 马凌诺斯基指出:“器物和习惯形成了文化的两大方面——物质的和精神的。器物和习惯是不能缺一, 它们是互相形成及相互决定的。”3“文化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体系, 同时它可以分成基本的两方面, 即器物和风俗, 由此我们可以进而在分成较细的部分或单位。”4

可见, 文化包括一套工具和一套风俗, 而它们都会直接或间接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 人类学的重要工作是去研究文化的功能。按照哥登卫舍的“有限变异”原则:“有一文化的需要, 满足这需要的方法的变异是有限的, 于是由这需要而引起的文化结构是被决定于极少可能变异的程度之中。”5

马凌诺斯基还指出:“一个器物的主要性质是维持不变的, 而它的细节则尽可能变异。但是有意思的是在任何文化中, 在这限度内的变迁也不是毫无一定的, 而有固定的形式可见, 似乎是一旦选择定了之后就永远得照例遵守了。”6

《长鼓研究——兼论细腰鼓之起源》《中国音乐学》 (1 9 8 7年第4期) 是伍国栋先生2 0世纪8 0年代对瑶族长鼓进行的一次深入调查的研究成果。作者在瑶族音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民族学、民族史学、民俗学、音乐史学的有关材料, 对瑶族长鼓和长鼓乐舞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并对细腰鼓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精辟而独到的见解!从中可以是我们更加深刻地马凌诺斯基“器物”与文化关系探讨的深刻内涵。

全文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结构层次呈现出由表及里, 深入浅出的特点, 史论结合, 足见其功。具体为:

一、关于长鼓的研究。

从长鼓的称谓、形制、奏法等方面, 结合历史文献对整个长鼓本体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历史文献记各地瑶族所使用的此类鼓时, 有“腰鼓”、“长腰鼓”、“长篌”、“铳鼓”等多种命名;今日所称瑶族之“长鼓”, 可视为瑶族多种同类细腰型双面鼓的统称 (见图7) 。其称谓来源系用“长形 (细) 腰鼓”、“长大腰鼓”或“长腰木鼓”之简称。此简称至迟在宋代就盛行于瑶区。从各地木鼓的形制总结出总体特征分为:鼓面组络式与鼓面固定式。鼓面组络式为枕状细腰长筒型 (广东连南排瑶长鼓、广西金秀坳瑶黄泥鼓〈公鼓〉、桂湘边界瑶族塞鼓) 和两杯底脚对合状型 (广西金秀坳瑶黄泥鼓〈母鼓〉) 。鼓面固定式为枕状细腰长筒型 (桂湘边境瑶族长鼓、桂湘边境瑶族短鼓、广西金秀盘瑶长鼓) 。奏法概括为:悬挂式手、杖轮击法, 悬挂式双手轮击法, 手握式单手拍击法, 立地式单、双手拍击法。

二、关于长鼓乐舞的考察。

指出:在瑶族传统文化生活中, 长鼓一般不单独使用, 亦不随便使用。长鼓舞的类别大致有三种风格:悬挂式鼓舞、悬挂式与手握式组合鼓舞、手握式鼓舞。长鼓的音乐在调查中指出:今日长鼓舞音乐编织和乐器组合, 基本上承继上唐宋以来的瑶族民间音乐传统。并从鼓乐、歌鼓乐、笙歌鼓乐三方面进行论述。

三、关于长鼓乐舞文化属性的考察。

按照马凌诺斯基的观点:“家庭的物质设备包括居处、屋内的布置、烹饪的器具、日常的用具, 以及房屋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 这一切初看起来, 似乎是无关轻重的, 它们只是日常生活的细节罢了。但事实上, 这些物质设备却极精巧地交织在家庭生活的布局中, 它们极深刻地影响着家庭的法律、经济及道德等各方面。”8例如, 人们对于住宅的情感方面的重视。所谓的功能:“就是一物质器具在——社会制度中所有的作用, 及一风俗和物质设备所有的相关, 它使我们得到更明白的而且更深刻的认识。观念、风俗、法律决定了物质的设备, 而物质设备却又是每一代新人物养成这社会传统形式的主要仪器。”9

在《长鼓研究》中, 伍国栋先生指出:长鼓在瑶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了该族群共同的民族意识和信仰, 共同的心理结构和习俗规范。并且指出欲深究瑶族“长鼓文化”同中原民族传统文化之联系, 并进而导入唐宋时期泛滥中原之细腰鼓的渊源的探讨, 则有必要在实际调查材料基础之上, 综合古代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献记载来进行分析研究, 预先确定出长鼓乐舞在该族传统文化系统中的适当位置和基本的文化属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长鼓文化, 从仪式程序、产生与使用的渊源分析其有着古代图腾崇拜的文化遗迹;具有着娱乐诸神以招福禳灾的文化意义;并蕴含着瑶族人民的自娱性和创造力的艺术表现。

于图腾、巫术等文化事象, 马凌诺斯基认为:“巫术应用最广的地方, 也许就在人们忧乐所系的健康上, 在初民社会中几乎一切有关于疾病的事都是靠巫术的。”1 0“巫术不是科学, 亦不是假科学”, “我们知道它并不助长思想万能的见解;我们知道它是不能用‘曼那 (也有译为玛纳, 指一种超自然力) ’来解释, 亦不是原始人类的愚蠢, 因为我们已见到, 就是我们自己所谓的文明人中也脱不了它。若这是愚蠢, 则这愚蠢是普遍的。但是这愚蠢却又是这样不能缺少, 它决不能只是一种劣根性而已。”11

这正是瑶族长鼓研究中为何要有图腾崇拜的考察的原因所在, 因为在这类传统保持相对完整的民族中, 任何一种有历史传承的器物都不是单一的实用器, 而是有深刻内涵和符号学表意的。而从瑶族长鼓的图腾文化内涵来看, 这种乐器还使得整个民族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恰如马凌诺斯基所言:“巫术不仅对于个人而言, 可以促进人格的完整, 对社会言, 它也是一种组织的力量。”12

四、瑶族长鼓同诸民族同类型鼓的比较研究。

作者将流行于中国、日本、朝鲜、印度、中亚和东南亚等各地的长鼓, 从形制、奏法、组合使用以及文化属性两方面进行比较, 指出他们宛如同族兄弟姐妹, 各据一方, 作为古代细腰鼓的后裔, 活跃在中国东西南北疆, 构成颖丽多姿的中国现代细腰鼓群态。从诸民族细腰鼓乐舞文化属性比较, 涉及细腰鼓内容的诸艺术形式略相比较, 显示出各者之间有着基本相同的民族文化属性。从这个角度通过对各民族细腰鼓及其乐舞使用场合、宗教职能的比较观察, 使我们从中窥见一条联系各民族细腰鼓乐舞的文化纽带。瑶族长鼓兼以法器面貌而使用于祭祀诸神的乐舞场合这一历史事实, 一条巫教、佛教、道教并合交错的宗教文化纽带, 将诸民族的各型细腰鼓及其有关乐舞约相一致地联系起来。

五、从瑶族长鼓历史论细腰鼓之起源。

从传统文化历史角度来观察, 诸民族各型细腰鼓及其乐舞最早之滥觞, 真实之导因, 则应是中国周秦时代即已盛行的“国祭蜡”、“击土鼓”的原始宗教祭祀乐舞活动。作者从新石器陶鼓考古发掘, 到“击土鼓”以乐百神的周秦时代, 再到魏晋荆楚驱傩的直接渊源进行深刻论证, 最后认定周秦时代腊日祭祀所用土鼓, 即包含有鼓腔为细腰型的双面鼓, 其制乃新石器时期细腰型双面陶鼓之遗制。

“文化的真正要素有它相当的永久性、普遍性及独立性, 是人类活动有组织的体系, 就是我们所谓的‘社会制度’。”1 3而一个民族的发展延续, 不单单只是依靠生物学、人体科学或体质人类学认为的所谓生理冲动与物种延续, 而是“一套传统的规则和一套相关的物质文化设备活动的结果。”14

通过伍国栋先生对瑶族长鼓的论证, 我们对瑶族长鼓和长鼓乐舞的基本面貌和文化属性, 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另一面在同类型乐器和同类型乐舞的比较研究中澄清了音乐史学中有关细腰鼓发展历史的某些疑难问题, 如:长鼓并非南方某一个民族所创, 细腰鼓发祥于中国而并非国外音乐史学者认为的发祥于印度等等。这正是马凌诺斯基所谓——要想考察一件器物, 也就是说要找出规定它的文化的同一性, 我们“只有把它放到社会制度的文化布局中去说明它所处的地位。换言之, 就是说明它如何发生文化功能。”15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 篇3

不管与制衣联系的多么紧密,以动漫服饰为主业的美盛文化都不能简单地被理解成制造业,尽管这种创意并非绝对的“原创”意义,但基于文化消费升级的必然要求,这种并不算太高标准的创意当属于被鼓励、被支持的范围。

事实上,原创不足、创意不足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动漫产业包括服装产业的通病。作为两者的跨界经营的典型企业,又被冠名为国内迪士尼第一股称号的美盛受到质疑不足为怪。

但是,回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阶段,当原创与创意尚处于虚弱的状态下,一味地拔苗处长并非发展文化产业的本意。我更愿意从文化服务业的角度去理解当下的文化产业,而且从文化衍生品的角度或者文化服务业的角度重新理解现阶段的文化产业,应该更有意义。

关于这一点,其实有更为官方的说法。比如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国家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朱之鑫在讲到“十二五”期间发展文化产业的三个关键内容时就强调,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从消费升级的角度,把当前阶段的相当一部分文化消费定位成文化服务业要做的事情,理解起来更为顺畅。

回到美盛文化,公司是国内主要的动漫服饰制造商之一,专注于动漫衍生品细分产品动漫服饰的开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迪士尼形象动漫服饰、电影形象动漫服饰、传统节日动漫服饰以及装饰头巾等。

2002年6月,美盛文化创始人赵小强辞掉工作,在浙江一个县城郊租了块地,动手搭起厂房,开始承接一些圣诞礼品业务的零散订单。

当初的美盛是地地道道的制造业,然而随着中国制造的不断提升,美盛开始进入高档纺织类礼品行业,进而逐步涉足与万圣节、圣诞节和大电影服装相关的生意。

发展到今天,美盛文化在动漫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生产企业中已拥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动漫服饰研发设计制造方面更是遥遥领先。

美盛的发展历程也正是中国制造逐步转型升级的过程,从单纯的制造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这个过程也是过去十年中国众多企业的写照。

服务于节庆文化的迪斯尼动漫服饰本身就是典型的文化服务业。在这里无需特别强调,类似这样的企业的原创与创意,目前这个阶段,先把服务做好,文化服务业本身就是文化产业的重要一环。脱离这个阶段,单纯去谈原创与创意,绝对是空中楼阁。

所以,从这个角度,美盛为代表的众多动漫衍生品产业都属于应该被鼓励的部分,而且在这些衍生品企业中,不乏靠衍生品赚钱反哺原创动漫的例子。

再举一个CG(计算机图形)产业的例子,这个产业在美国、日本是伴随着电影、动漫的发展而发展的,但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进入中国后,中国的影视动漫产业并没有充分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产业没有充分发展就说中国不需要CG产业。

家文化、郊庙文化、江湖文化 篇4

摘要:家文化、江湖文化、郊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板块,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整体,纵观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都可将其纳入到家文化、江湖文化或郊庙文化的范畴中。这三者既有为主的又有为辅的,既相悖又相容,既时常冲突又互相渗透,而将三者贯穿起来的正是中国的正统文化——儒家文化,尤其是作为儒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自古以来,统治中国人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以“忠孝仁义”为内核的孔孟之道,而“忠孝仁义”恰恰是文学作品所要反映的思想精髓,它构成了文学作品的灵魂。关键词:家、江湖、郊庙、封建礼教、忠孝仁义

正文:家文化、江湖文化、郊庙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整体,纵观中国历代的文学作品,都可将其纳入到家文化、江湖文化或郊庙文化的范畴中。儒家思想是贯穿其中的灵魂,使这三种文化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忠孝仁义”作为封建礼教的核心内容,恰恰是文学作品所要反映的思想精髓。从家、庙堂到江湖,儒家思想影响之大,可以说是遍及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早已渗透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之中。

家文化,以家为中心,而维护一家之正常运行,则依赖的是几千年来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家”中,讲究尊卑贵贱、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尊卑、贵贱、长幼各有其礼,要求父父子子。家以男权为中心,女子属于完全的附属地位,家的礼数则大部分由女子完成,女子需要恪守封建礼教,遵守三纲五常,做到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历代大多数文学作品对女性的描写,都是从男性视角出发,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和玩赏的心理塑造女性角色,这种传统的封建礼教注定了女子在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命运。家文化以孝为核心,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姻则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文学作品,家文化在其中的体现可谓是淋漓尽致,严苛的封建礼教造就了剧中大部分人的悲剧命运。贾府王夫人地位尊贵不必说了,迫于封建礼法的贤,只能默默忍受贾政的风流。贾政的妾赵姨娘是她心上一把刀,因她有了儿子贾环,如果宝玉早逝,王夫人后半生将很悲惨。这种现实威胁折磨着她的心理,后来金钏、晴文的死也是源自于她对“狐狸精”“无耻之人”的恨。她自己何尝不是受害者?金钏、晴文更是死得冤。秦可卿死于贾珍的调戏,前面通过贾宝玉眼中描述的可卿卧室,杨贵妃的画像已经暗示“父占子妻”,对于看重名声“要强”的可卿来说这是致命的,何况有瑞珠的无意发现?瑞珠后来触柱而亡也是怕报复。将被非礼、强奸等受害者也视为“淫”是封建思想的恶毒一面。黛玉因和宝玉的人性自然爱恋,被元春等视为“淫”,导致爱情悲剧和死亡。元春也同样被礼法所害,到了“见不得人”的地方。反人性的邪恶思想向来是害人的同时也将受害者变成礼法帮凶。即使强悍能干如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最终被“休”了。她对贾琏可是从一而终的,封建礼法纵容贾琏的淫荡,她运用自己才干与命运的抗争注定是悲剧。尤二姐与贾珍父子乱伦,被凤姐毒计打压,吞金自尽,一尸两命。何尝不是封建礼法思想在她头脑调唆下作的傻事?迎春更不用说了,在父母包办婚姻下,嫁给了不学无术、的中山狼,最终活活抑郁而死。尤三姐的死也是封建礼法制造的舆论压力,侠气的柳湘莲也承受不了“不干净”可能带来的婚后“背后指点,戳脊梁”恶果。巧姐的悲剧也是根源于主家男人掌管家中女子的封建礼法。刑夫人固然贤得讨好地帮着贾赦纳妾,但心理何尝不已扭曲,精力都放在挤兑儿媳妇和敛财身上了。宝衩如此有才有能,正是礼法让其无情,何尝不是伤害?惜春怕沾惹“不好名声”,毅然出家,何尝不是礼法在脑中生根。《红楼梦》中才情女儿,美丽女子“薄命司”的悲剧命运无一不多少受到封建礼法思想的毒害。

我们经常说的江湖有三个意义。第一是大自然中的江湖,指江河湖海;第二是文人士大夫的江湖,这个江湖偏重其人文意义,是文人士大夫逃避名利的隐居之所。它摆脱朝廷、远离市井,是历代隐士的栖居之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里的“江湖”指的就是隐士的隐居之所;第三个是游民的江湖,这是宋代以后才有的含义,首次是在《水浒传》中被提出。这个江湖是个无形的概念,它没有具体的场所,是一大帮江湖人活动的流动的空间,它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和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个新含义逐渐代替了原有的江湖之义,并普遍被后世认可。我们这里所说的江湖文化以第三种为主,是由江湖人所创造的文化。

俗话说,人在江湖讲究的就是一个“义”字。江湖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义”,江湖人则把“义”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江湖的文化也就是“义”的文化。中华传统的儒家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是朋友来换取一己之私利。儒家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思想。

江湖作为游民的江湖第一次在《水浒传》中被提出,《水浒传》中108个好汉的行为举止则处处彰显“义”的精神。

小说中的鲁智深、宋江、李逵、林冲、花荣等等,无一不是“义”的化身,在我看来,“义”在鲁达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例如在《水浒传》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鲁达和史进、李忠,一起去酒馆喝酒。其间,金老之女在他们隔壁哭泣,鲁达不耐烦,却意外问出了郑屠户欺负良人一事。鲁达帮助金老父女脱离了苦难,替他们打抱不平,到肉铺上三拳打死了郑屠户,然后逃之夭夭。鲁达与金老父女素昧平生,但他却为了能让他们摆脱镇关西的纠缠,不惜亡命天涯,足以可见鲁达的义胆忠肝。又如《水浒传》第七回“鲁智深千里护林冲”林冲因得罪尉之子被刺配沧州,鲁达担心林冲途中遭遇不测,一路暗中保护,并在林冲危难时及时救他脱险,为的只是兄弟间的“义”字。此外,鲁智深为就史进独身行刺贺太守,都体现了其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义”气。

108个好汉聚义,齐上梁山泊,与宋王朝展开殊死搏斗,当起义军势如破竹,就差直捣黄龙时,起义军首领心生动摇,他们骨子里的忠君思想并未磨灭,最后宋江和李逵双双赴黄泉,用义成全了他们的忠,而吴用、花荣在宋江坟前自杀,将他们的义延续。

郊庙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以皇权为中心,其主流意识形态是儒家的“忠”。“忠”主要针对的是君臣关系,经过汉代独尊儒术及其后世对儒学的发展,儒家的忠已有原来的“君仁臣忠”的相对关系转变为“人之异于禽兽,逃于天地之间” 的绝对天理,甚至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郊庙文化的创作主体是文人士大夫和高官贵族,其整体格调是庄严、优雅、凝重„„

《三国演义》是郊庙文化的典型代表,小说中主人公围绕皇权进行尔虞我诈、明争暗斗,他们把“忠”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身体力行着“忠”的精神。

刘备是名主,诸葛亮是忠臣,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报答其知遇之恩,倾尽其一生。后刘备征讨东吴,于猇亭之战大败而归,在白帝城托孤。告诉诸葛亮,如果将来自己的儿子刘禅没有能力或者不忠义,可以由诸葛亮取而代之。但是诸葛亮终其一生都忠于蜀汉政权,以克复中原为己任。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述,“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在那样急迫的环境下,诸葛亮守护刘禅,帮他处理好蜀汉政务,使得蜀国在三国时期有了稳定局面和恢复发展。诸葛亮还六出祁山积极展开统一工作。当然最终因为实力不济失败了。同时诸葛亮注意提拔有用人才,比如费祎,董允,姜维等等,使得在其死后,蜀汉政权又存续了多年。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虽然诸葛亮心中有数,但他从没有取而代之的私心,一心只为保住刘氏打下的基业。总之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政权的发展稳定贡献了一生。

《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集中体现了关羽的“忠”。由于关羽通过效忠刘备来效忠汉朝,即他的“忠”主要表现在对刘备的忠诚。而他与刘备又有兄弟关系,所以他的忠义总是分不开的。只是在具体情节上有所侧重。而作为臣子最大的忠诚就是文死谏、武死战。在《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和《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两回里关羽在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保持大义凛然,怒斥吴国,至死不降的气节是其忠诚的最好表现。此外,张飞、张任、赵云、王累等都是一代忠臣,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精神。

结语:《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是家文化、江湖文化、郊庙文化的典型代表,孝、忠、义分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家文化、江湖文化、郊庙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板块,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

参考文献:

《红楼梦》原著

《水浒传》原著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 篇5

日期:2012年03月16日 来源:《求是》

http://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青海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文化的基础良好。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青海要着力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

提高文化自觉,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省的重大意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

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这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 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欠发达省份,提高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推进青海发展的应有之义。文化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北京等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0%,而青海仅为1.66%。文化产业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能增加就业、拉动内需,又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提升青海形象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大美”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上,对文化方面的内涵美挖掘运用不够。尤其是青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要进一步提升“大美青海”文化品牌形象,深 入挖掘其人文精神、文化气派和文明底蕴,赋予其更深更广更多的内涵。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造福青海各族人民的内在要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近年来,青海文化消费已经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但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普遍匮乏,基础条件差。要准确把握青海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努力满足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巩固青海民族团结的重要法宝。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必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各宗教之间文化的交融与交流,真正实现各民族、各宗教在文化上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形成共同的文化追求,凝聚共同的价值取向,夯实青海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文化之基。

增强文化自信,深刻分析建设文化名省的现实依据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体系和文化价值的肯定、坚持与弘扬。长期以来,青海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逐步形成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这成为青海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青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从地理空间看,地 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青海是山之宗、水之源,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脉构成了名副其实的“亚洲脊柱”,黄河、长江、澜沧江等形成了闻名于世的江河源头。山是骨架,水为血脉。青海的山脉水系呈扇状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发散,延伸辐射中华大地,构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地理空间。从人类起源看,起源于青海高原的羌人、戎人是中国许多古老民族的先民,在不断发展、迁徙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历史上的炎帝部落既是生活在青海高原古代先民羌人的祖先,又是华夏民族的结合体。从文化起源看,昆仑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祖之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昆仑文化作为青海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海内外中华儿女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青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地之一。民族文化在青海交汇。自古至今,先后有戎、氐、羌、匈奴、吐蕃等20多个民族在青海生活,经过千百年的融合演变,形成了现在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个世居民族,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医学等文化艺术交融相汇,形成多民族文化共生共存的生动局面。宗教文化在青海共生。本土原始宗教苯教、萨满教、道教等与外来的佛教等宗教文化交流碰撞、相互融合 吸收。儒家学说、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扎根青海,和谐并存,共同发展。传统文化在青海延续。自古以来,各种文化在青海争奇斗艳,逐步演绎形成了河湟文化、三江源文化、柴达木文化、吐谷浑文化、格萨尔文化、热贡文化等文化形态,并衍生出“花儿”、“安召”、“轮子秋”、藏族舞蹈、藏族民歌“拉伊”、回族撒拉族宴席曲等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和特有的艺术风格。众多文物古迹,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青海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现代文化在青海绽放。青海各族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热贡艺术、湟源排灯、土族盘绣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青海贤孝、平弦、藏戏等传统曲艺戏剧,经过现代艺术形式和科学手段的提升改造,重现活力。近现代以来,涌现了王洛宾、昌耀、朱乃正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诞生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金瓶似的小山》、《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等诸多富有青海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青海正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青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地之一。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在党的领导下,青海各族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不断弘扬和发 展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西路军将士在祁连山区浴血奋战,表现了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聚集到青海的金银滩,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锻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各族儿女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展示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青海高原的具体展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文化自强,正确把握建设文化名省的科学方法

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和“两手抓”的方法,着力处理好“五大关系”。

正确处理“魂”与“体”的关系。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 化产品和服务等。“魂”和 “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始终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文化名省建设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

正确处理“教”与“乐”的关系。文化既有社会教化、引领风尚的“教”的功能,又有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乐”的作用。要把“教”与“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不断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正确处理“政”与“企”的关系。文化建设既有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和制约,既包含公益性文化事业,也包含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文化建设、研究文化工作、发展文化事业。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进入文化市场、投资文化项目、发展文化产业。

正确处理“管”与“放”的关系。“管”,就是要把文化有效管起来,不能放任自流;“放”,就是要让文化迸发活力,不能死气沉沉。“管”和“放”,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单位依法运营管理的文化管理体制;又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 极作用,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实现“管”和“放”的有机统一。

正确处理“多”与“精”的关系。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在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在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上下功夫,努力走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之路。

提高文化自觉是建设文化名省的先决条件,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名省的依据所在,实现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青海将以自觉、自信、自强的姿态,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力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名省。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 篇6

边缘文化: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文化资源

边缘文化是多元文化或复合文化中新的研究领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边缘文化不是多种文化简单的机械相加,而是一种新的文化的.组合方式或新的文化体系.边缘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行为领域扩张、文化转换及创新等功能是我们构思特定文化域文化战略的主要依据.构思这种文化战略,在我国的朝鲜族社会、内蒙蒙古族社会等跨境民族区域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作 者:金强一 Jin Qiangyi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延吉,133002刊 名:东疆学刊英文刊名:DONGJIANG JOURNAL年,卷(期):26(4)分类号:G0关键词:边缘文化 文化资源 边缘文化区域 文化战略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 篇7

一、刘三姐文化的形成

刘三姐是古代民间传说的壮族歌手,聪明伶俐,歌声动人,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2014年起广西政府在每年的三月三歌节全区放假两天,成为刘三姐最好的纪念日。刘三姐生于唐朝,故乡最早记载在贵县,也被称为三妹,能歌善唱,与一张姓书生在七星岩对歌七日七夜,羽化成仙。也有传说出生在宜州下枧、或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蓝靛村,在柳州鱼峰山骑鲤鱼成仙。宜州市还为此申报命名了刘三姐乡,申报了刘三姐歌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发展地方游业。

刘三姐文化的生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最开始流行于两广地带,现代主要流行于广西桂中的宜州、柳州、来宾地区。活动的展开形式,大多以唱歌、传歌等文化形成的过程;而在南宋时期,就有文学家将其传记记录在《舆地纪胜》中,从此掀起了刘三姐文化记录的热潮,但是随着文字资料的增加,为了更好的统一文献,固定了统一的刘三姐的称呼。

二、基于刘三姐文化的旅游开发分析

(一)刘三姐文化开发过程

1、电影资源引导阶段。刘三姐文化的旅游业发展,最初源于电影《刘三姐》的成功热映,电影中浓郁的民歌风俗,秀丽的地域风光吸引了广大观众,赏景觅俗的游客逐渐增加,阳朔将刘三姐电影的拍摄地和景观作为旅游项目;后逐渐开发相关故居遗址、洗衣石、对歌台等景点,以及刘三姐歌圩会等项目,“印象·刘三姐”与南宁国际民歌节,更加速了刘三姐文化传播,而柳州市投资近千万拍摄的刘三姐电视连续剧,但不知何故一直没有公演。

2、景区开发。人们认识到基于刘三姐的旅游业火热的现象之后,也逐渐的提高了广西各个省市相关旅游管理部门的认识,并且逐渐并大量的进行景区开发,桂林开发了刘三姐文化主题公园,宜州斥巨资打造刘三姐故里,柳州修建鱼峰山的刘三姐雕像、刘三姐歌台和歌仙广场,为刘三姐产品的旅游开发奠定基础。

3、品牌市场开发和营销。以刘三姐文化的品牌营销,大都是的文化品牌,包括相关刘三姐文化的电影、电视剧、舞蹈等,地名、香烟、学校,相关的服饰、纪念品等品牌的建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阳朔“印象刘三姐”的实景演出,不仅带动了旅游,增加居民的收入,还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形式、促进当地新农村的建设、增加了青少年的表演学习技能;除了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改善促进,也积极的带动了环境方面的改善。《印象·刘三姐》项目演出10年来,阳朔县旅游人数从281.8万人次增加到811.3万人次,其中留宿人数从23.3万人次增加到279.2万人次,床位数从6100张增加到30000张, 收入增加到了31.5亿元。”其中到广西旅游游客,对刘三姐的认知程度调查如图所示;

同时对于该58名游客,进行最吸引游客的广西景点的调查,数据显示有31.03% 的人是为了阳朔、43.1%的游客为了漓江、17.24%的游客选择了《印象刘三姐》。

(二)“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1、刘三姐文化品牌发展良好,旅游市场开发不足

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与南宁的国际民歌节的品牌建设,使刘三姐文化的利用相对成熟,有效促进了广西旅游业的发展,在有效的传播民歌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刘三姐的出生地、流传地,民歌文化最为浓郁的柳州、宜州、来宾等桂中地区,旅游业发展较为滞后,浓郁的山歌民俗,歌圩文化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如柳州市的“鱼峰歌圩”,在区内乃至全国很有影响,节假日常有上万人众汇聚,歌声如潮。柳州市也以此申报了一项“鱼峰歌圩”国家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示范工程,但该项目更关注社区群众文化娱乐节目排演,对柳州山歌的传承、发展,对山歌传承人的培养及鱼峰歌圩这一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建设投入不多,旅游开发无从谈起。

2、文化挖掘初见成效,可持续性有待强化

电影刘三姐的辐射效应,阳朔“印象·刘三姐”及南宁国际民歌节文化品牌的成功打造,让人们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但随着国内同类文化产业的发展竞争,“印象·大红袍”“印象·云南”“宋河千古情”“又过平遥”等主题公园+旅游演艺模式被广泛复制,刘三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强化。利用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平台,开发桂中浓郁的原生态歌圩文化旅游,打造桂中刘三姐文化主题的全域旅游,既符合现代全民旅游、个人游、自驾游的时尚,又能传承民歌文化,推动桂中经济文化的发展。

3、刘三姐文化保护力度不够

人们认识到刘三姐文化利用的效果价值之后,出现了很多不法的商家,只注重经济利益的发展,盲目的进行旅游项目的开发,编造出很多的刘三姐的故事, 打造质量不高的刘三姐文化品牌,树立扭曲的刘三姐品牌形象,这样不仅会产生人们的防避心理,降低人们对于刘三姐文化的信赖程度,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刘三姐文化品摸市场的秩序,降低品牌的质量以及销售的价格。对此加强刘三姐文化品牌的保护,以及合理的利用刘三姐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以“刘三姐”文化资源开发,促进桂中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以刘三姐文化为媒,注重招商引资发展文化产业

广西刘三姐文化产业,以“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节最富盛名。通过开展民歌会商贸活动,实现招商投资目的,总的商品交易成交的数额达到将近90亿左右,招商项目的签订以及总投资额达到200多亿。这些商贸活动的开展,有效的带动了招商投资的发展,使文化资源、旅游业、商贸活动有效的融为了一体。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影响,也给了桂中刘三姐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带来更多的生机和发展。柳州三月三全国山歌邀请赛,宜州秋季的刘三姐文化节,逐渐丰富了刘三姐文化品牌内涵。

(二)完善刘三姐文化旅游产业链

针对于旅游中的购物,注重特产产品购物平台的建立,目前相关刘三姐文化的旅游产品,有绣球、纪念品、香包、服饰等。在南宁民歌会期间,产品销售收入达到约1亿元,比以往增长了25%左右,每人购物消费达到100元左右。打造增加刘三姐文化产业链,有效的促进游客的购买的欲望是非常有必要的,更好的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针对于旅行中的住行,通过对于调查发现,星级饭店和社会旅店,游客的平均花销为450元和350元左右,同时在旅游旺季和淡季的住宿费用也是不同的。桂中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要适当优化饭店结构,增加住的新意,开展农家乐、家庭旅馆等形式的住宿环境,并完善各自的功能,按照实际的住宿需求进行定位,同时也要提高住宿的质量,避免因为住宿的环节,而影响游客对于刘三姐文化的印象,以及游客的数量;在行方面,要保证大交通和小交通系统的畅通,形成景点之间的交通环线,提高慢游的质量。

针对于食方面,目前推出的美食节不仅受到游客的广泛欢迎,同时具有风味特色的小吃,像粽子、糍粑、螺蛳粉等,保留了原始的风味,体现刘三姐文化地域的生活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相应的也促进了很多餐馆的兴旺,像刘三姐饭店等,平均一天的销售额大都在5万左右,这样富有刘三姐文化的美食影响,给游客带去了更多的情调和观赏动力。

针对于游和娱方面,可以让游客积极地参与到主题活动和景点观赏中,而首先就要对于桂中各个景点进行功能规划,抓住柳来河一体化发展契机,打造刘三姐文化品牌产品。突出原生态的歌圩文化,加上主题公园、购物中心、娱乐项目、商品街等项目的开发,会满足不同层次的游客对于刘三姐文化的追求,以及旅游的需求。保证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与刘三姐文化的结合,从而有效的保证旅游业的发展。

(三)注重资源的结合

广西桂中风景优美秀丽,具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家喻户晓的刘三姐文化,是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精髓,对刘三姐文化的旅游项目的开发,要利用桂中柳(柳州)来(来宾)河(河池-宜州)一体化发展平台,对桂中刘三姐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要注重文化创新,从实际出发,彰显地方个性,避免千村一面,使其旅游业更加的专业化和富有灵魂化。

旅游文化历史文化 篇8

乡村文化指的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例如民居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用品、服饰及手工艺品等等,也包括在此地域范围内被广泛传承和认可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甚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而旅游是人们向往自然的天性所致,挖掘整合乡村文化,将乡村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领略风光世界,体验文化旅途,这不仅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一、要突出当地乡村文化为特色

乡村旅游以乡村自然资源为载体,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色来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容易被复制、代替,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也不尽相同。利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再结合悠久的文化传承、挖掘整合各地的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及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形成的不同的风俗习惯等,打造开发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必定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以湖南省的芷江县为例,芷江县总结了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挖掘了当地的和平文化和民俗文化,设计开发其旅游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民俗文化旅游线路等,使得芷江旅游有的看、有的听、有的吃、有的玩,也更有意义,从而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品牌是一种市场资源,它综合了历史、自然、人文、地域等因素,反映为一种文化心理的认同。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甚至文化竞争力,最终都体现在文化品牌的竞争力上。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固然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但制胜的关键在于能否根据本地实际塑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长期以来,承德旅游没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文化产业相当的部分尚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景点零散,文化附加值低,缺少关联性和市场号召力,以致来承德游客人数虽多,但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没有真正形成 "食、住、行、游、购、娱"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目前,承德借鉴了云南等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先进经验,总结提炼河北民族文化品牌的具体内涵、具体内容、形象特征,设计开发了承德旅游业的三项精品工程,即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依托的皇家文化精品;以坝上森林草原为骨干的自然生态旅游精品;以佛教文化和满族风情为主题的民族风情精品,均以民族文化为主线串联,实现以文化为灵魂、以景观为核心,以商业为根本的集约型发展,打造承德旅游的文化品牌,承德旅游业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是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对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共识。摸清需要保护与传承的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底数,遏制破坏现象蔓延的趋势,突出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吸纳具有当地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土壤,发展以乡村优秀文化为核心的实景教育和体验教育式旅游

上一篇:以品味为题的作文_作文下一篇:读《水浒传》名著小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