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信息技术,改善中职课堂教学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推动教育走向信息化。我们不得不相信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带来的独特效果。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一、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灌输式”的教学依然存在

不少教师把知识的掌握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将他所掌握的知识源源不断地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这是传统教学观念长期影响的结果, 教师一时难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特别是一些优秀的中、老年教师完成观念的转变有一定的难度[1]。

2、课堂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被动学习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 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 学生被动地接受, 虽然有些教学环节中有学生的参与, 但是参与的范围较小, 结果就是教师整堂课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在听, 但是学生有没有认真听, 有没有听懂, 教师往往难以判断。现代职业教育倡导“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很明显在目前的中职教学课堂中还没有完全体现这一点。

3、中职学生存在厌学情绪

在义务教育阶段, 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有不同程度的挫折感, 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 进入中职学习后,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延续使这些学生更加被动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再加上现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游戏的盛行, 学生自制力薄弱, 受其影响严重, 也是中职教学管理中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2]。

二、融合信息技术, 改善中职学校“课堂生态”

种种原因造成目前中职学校教学难的困境, 如何改变课堂教学现状是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需要直面研讨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 采用信息化教学是改善课堂生态的最好选择。

1、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信是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中职学生的厌倦学习、排斥学习的情况, 教师可借助手机教学APP软件、微信公众号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 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 结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心理情况去设计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 构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理解和掌握更加简单有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主动去探知。

2、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 加上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 学生不能理解一些课程中较深奥的知识, 时间久了学生渐渐跟不上, 自然也就不愿学习, 而智能手机的“诱惑”又是如此大, 在英语、数学、机械等专业这种现象存在严重。种种原因造成中职课堂教学难的情况。而选择基于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则可以改变这一情况。微课、动画、仿真等信息技术的存在, 有效地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大块知识碎片化、复杂问题分解化”, 真正做到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让学生学得轻松, 自然就会学得愉快。现在很多课程尝试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中, 如数学“闯关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 寓教于乐, 给枯燥的学习过程增添趣味性。有些教师也会利用一些微信小程序或者手机APP软件增加自己课堂的乐趣。这些十分契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有助于学生获得“快乐学习”新体验[3]。

3、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促进师生、生生合作式学习

交互性是教育信息技术的一大特点, 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微信小课堂等, 这些信息技术使得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 同时也促进了师生互动式学习, 生生协作式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的互动学习, 教师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道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学生可以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情境, 发布任务等手段, 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 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协作式学习, 这样让学生既学习到了知识与技能, 又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模拟真实场景, 增强专业实践“感知力”

相比较其他教育, 职业教育有其特殊性, 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因此, 中职教育必须坚持“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由于经济条件、专业特性等种种原因, 职业技能实训设备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但是虚拟现实技术, 模拟仿真软件等信息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的逼真、生动的操作场景, 学生能够在这种虚拟的操作场景中充当一个角色参与其中, 专心致志地投入实训学习中, 学生还可以反复练习, 直至掌握该项实训技能为止。模拟仿真软件可以模拟与实际生产或工作过程相近的场景, 学生从模拟情景中熟悉未来的职业状态, 学习机械类的种种操作技巧, 从而有效掌握技能, 成长为技能型人才。这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既让学生熟悉生产过程、形成实践感知, 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又避免了真实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虽然现在大力提倡教育信息化, 各部门也通过一些比赛来推广中职教育信息化, 如“创新杯”信息化说课大赛, 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等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依然存在教师对于信息化的利用不够充分, 信息化教学设备依然欠缺等问题。所以在今后的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 如何更深层次地融合信息技术入教学中, 需要我们每一个中职人不断努力。

摘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信息技术的存在, 现代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深受影响。教育作为社会重要领域之一,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教育模式, 其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中职教育, 其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结合中职课堂教学的情况分析, 探讨如何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改善中职课堂教学生态。

关键词:信息化,现状,课堂生态

参考文献

[1] 袁长花.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研究[J].中国商界, 2013.

[2] 程例.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的检视与重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

[3] 张高田.提高中职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 2011.

上一篇:装配式工程结构施工质量控制中BIM技术应用路径分析下一篇: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