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精选8篇)
所谓“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机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自主性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位置与方向》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采用森林运动会的形式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再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事物或图像比抽象的语言和公式要有说服力的多。再加上他们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动画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学生们难以理解。但如果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音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通过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钟,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2.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接着直线、线段,通过这样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利用动态的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深刻的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掌握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灵活应用。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练习反馈的有效性,巩固新知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为智力的一种活动。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一环节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对于练习的兴趣不高,其实学生不爱做练习题是有原因的,那么枯燥乏味的习题谁都不爱做。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对习题感兴趣呢?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包含有动画、图形、声音的练习题,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有“试一试”、“练一练”、“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块,从易到难,逐层递进,激发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我们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新的课程改革、围绕教学目标、围绕学生的实际,以人为本,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合理地运用好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数学教学走生活化,扩大视野
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七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各种世界大型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教学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我们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 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 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长期以来数学课本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源泉, 教学内容被定固于课本上, 不敢越课本半步。教科书总有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情境和问题, 一些具有时代特征, 联系实际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从而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数学的情绪。正如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而信息技术正好能弥补了这一点, 他能挖掘教材潜力, 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 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 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 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 数学就在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教学时, 教师创设了订奥运会各项目门票的情境, 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原因在于我们生活中要运用数学,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供活动空间, 强化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是认知的主体, 学生认知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活动机会, 让他们在合作中增长才干, 解决问题。
例如, 教学《小数加减法》时, 因为学生有和家长一起或独立去商场购物的经验, 教师利用计算机这一强有力的工具, 发挥其特有的其他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设计制作模拟网站及“网上商场”, 同时把网上处理数据的方法用到数学计算课上, 通过“网上商场”这一信息社会才有的产物, 将购物、调查等实践活动引进课堂, 使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小组活动中, 学生通过上网, 进行查寻、了解商品信息, 经历购物的全过程, 采用网络技术辅助数学教学, 学习过程基本处于学生自我控制的状态, 学生面对计算机屏幕通过键盘和鼠标, 控制对商场调查分析选择的活动节奏, 并且可以自由讨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在获得学问性知识的同时获得体验性的知识, 如怎样了解和比较价格, 货比三家, 少花钱多办事等;不仅获得方法性的知识, 如调查、分析、设计、调整, 而且获得综合性的知识, 如笔算与计算器、口算、估算的综合运用, 网络工具的功能等。通过将现代信息技术引进课堂, 实现了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把过去的“听”数学变为自己学数学, “做”数学, 较好地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
●利用网络资源, 改变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传统教学中, 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教师讲解, 课堂讨论等形式进行, 但由于一部分学生不敢大胆的发言, 怕自己回答不对引起别人的嘲笑等, 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高, 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后, 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讨论, 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网上可以匿名, 不怕被别人嘲笑, 这使每一位学生都敢于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 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课堂上不再只是几名学生唱主角, 营造起共同参与的氛围。由此, 构建出开放、民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只是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 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 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样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形式,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增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 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获得较多的数学信息
传统的数学学习比较枯燥、单调, 学生一节课能接受的知识相对较少, 而信息技术具有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载体于一体的特点, 它可以利用视听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 使数学教学变得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 学习者被动地吸收的过程, 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愉悦的环境中能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 在教学“倍”的概念时, 为了加强学生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我带着学生一起去“游动物园”, 孩子们一下被画面上的动物吸引住了, 通过数数动物的只数, 都能准确地表述出谁是谁的几倍。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兴趣盎然时, 就轻松并出色地完成了课堂任务, 这种整合为我们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资源。既体现了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也加大了课堂容量, 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了教育资源, 自主学习, 主动探究, 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
练习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途径, 但传统的练习方式单一, 一道题目全班演练, 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过于简单, 而成绩差的学习却无从着手, 利用计算机进行练习,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题, 由易到难, 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挑战自我, 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数学训练。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课堂效益
【分类号】G623.5
所謂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效益,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将信息技术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来,让数学课更加生动,有趣、高效呢?现结合本人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信息技术能以其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进入轴对称图形的专题教学网站,专题网站里含有丰富的资源,轴对称的建筑物、植物、动物、工具还有各种漂亮的轴对称剪纸、窗花,学生们被这些信息所吸引,不仅对轴对称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轴对称图形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网页中把实物图抽象成数学图形,配合一些揭示轴对称的图形本质的动画演示,学生学习又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识轴对称的相关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拓宽了视野,了解了社会,了解了自然,更增强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搜索,发现了轴对称图形在人们生活中美妙的作用,了解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知道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而且通过搜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特有的优势,化难为易,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数学思考,是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拿利用多媒体来说吧,多媒体课件用动态演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适当的加以应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过程中,在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时,传统的教学就是教师运用语言的描述来完成的,最好的也不过是借助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学生只是感性地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理解为什么正方体就是特殊的长方体,这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克服了这个缺点:我在授课时就借助于多媒体,先让学生们看到一个长和宽都很明显的长方体,然后用动画慢慢地逐渐将长缩短,一直到长和宽相等,这时学生就很容易明白长方体如何变成一个正方体的。由此将正方体的形成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看演示过程就很快明白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效果远比我们老师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要好的多,学生也记得牢。这一环节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在课堂上注意力也明显提高,对教学信息的反馈比较积极,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图形,深化理解
“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的知识较难,特别是有些计算公式的推导对于小学生而言难以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演示能突出实际操作过程,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与观察、比较,分析等手段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从而正确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时,学生虽然可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把圆沿着一条直径平均分成两个半圆,再把每个半圆平均分成八等分后拼成一个图形,可学生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上下排列,用不同的两种颜色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分别向两边展开,两半圆慢慢向中间移动,并拼插在一起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课件再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近似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想象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能转换成一个等面积的长方形的。这样一来既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渗透了无限分割和无限求和的思想方法。
四、运用信息技术,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实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确实为我们教师上课提供了很多便利之处:如有时上网下载一些比较好的课件,上课可轻松了,只需动动鼠标,敲敲键盘,电脑的播放就可替代教师的讲解。这种现象是否体现了信息技术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优越性,是否有助于减轻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不可能。因此,摆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应用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倡导的是一种观念和理念,只有在先进的观念和理念的指导下,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辅相成,不要局限于既定的模式,才能创新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的新方法,真正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一、知识更新速度快,新概念,新方法,新思维不断涌现,新软件和硬件层出不穷。
二、实践性,实用性,操作性强。
三、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浓厚,但起点极不平衡,学习的条件差别较大。
四、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受到升学等压力,把它当成娱乐课。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来上好信息技术课,提高教学效果是刻不容缓的,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课堂,现将我在工作中的做法介绍如下,供大家探讨。
一、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其教学目的是学生从教师那里学习知识和价值观念。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是真理的持有者和知识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信息的容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的,教师首先应该从观念上转变,由“授之于鱼”向“授之于渔”过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快,新的软件、硬件、思想不断涌现,今天才出现的新知识,可能明天也就过失了,教师绝不是某知识的权威。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就说过:“教师不一定样样先于学生,学生在许多方面可能已经超过了老师。”在过去,表扬教师的高尚就是“给人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教师拥有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给人一碗水,必须自己长流水。”教师要保证知识永不干枯,必须时时注入新的血液,与人交流。所以我们不只教给学生知识,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手段,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和本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激发创新的源动力。我们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非常浓厚,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娱乐性等魅力,来吸引,引导学生。正如我们常说的“打铁要趁热”。不能让学生在没有兴趣之后再来想办法,在选择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操作难度、内容等要适当。我在教学中,遵循“学中玩,玩中学,既要学好,也要玩好”的原则。有的教师既没让学生学好,也没玩好,从而减轻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学习完鼠标的五种操作后,我就教学生玩WINDOWS98自带的扫雷,纸牌,以及射击,桌球等游戏,学生肯定喜欢玩啊,学习气氛浓厚,情绪高涨,学生在玩游戏中迅速掌握鼠标的左右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在学习完输入法后,不能只让学生用打文章来练习,利用一些聊天工具如QQ、UC等进行聊天,有利于学生思想交流也提高了学生的输入速度。此外,每学期还应组织一些比赛,如:打字比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网页制作比赛,板报比赛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学生愿意学,愿意做,也使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兴趣浓了,教学效果相应也就提高了。
三、提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过一些手段去了解、掌握知识。在教学中,可以把学习的目标任务通过网络发给学生,学生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与任务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来完成学习。从而受到启发,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和延伸,形成自己特有的东西。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只能以学生“做”为主,注意“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我赞同有些人的观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在课堂上一句话都不说。”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因特网应用之下载”一课时,要求学生下载一首“春天的.故事.mp3”,学生通过Internet网、教材、教师收集的资料等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下载的方法多式多样,有用迅雷的,也有用网络蚂蚁的等等,从而掌握知识。但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反对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的实践,干课堂无关的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掌握知识。
四、注重学生协作学习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严重不平衡,协作学习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如班级聊天室,QQ,BBS,等工具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利用小先生制等协作手段,让学生带动学生,学生帮助学生,鼓励学生聪颖而出,积极思考。我校的机房是将八台电脑围成一个圈,八个学生一个组,这在形式上有利于协作学习。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在每组推荐一名信息技术水平相对教高的学生成为该组的小老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首先问小老师,小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组八名成员相互讨论,如还没有结果,我就组织全班同学大家一起来学习、研究。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让他们敢做、敢思考,使他们迅速的掌握知识。
五、时刻进行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贻”。反思是在学习教学过程中不断审查自己,进而培养自己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广大教师谈到:“如果学生不理解某种知识,如果他的思维犹如笼中之鸟无援地颤抖着,那就请你们留意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对教师而言,反思极为重要,只有对自己的行为深刻反思,才能使教学水平更进一步。教师应多学习,多思考,可以通过撰写教学日志、博客、教学随笔等形式来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可以用BBS论坛,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看法、观点积极思考,总结教学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也非常多,这里是我个人的教学心得,希望各位同仁相互交流,把信息技术教学搞得更好。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东津新区王河小学
陈先平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农村
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重大变革,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我国城乡少年儿童在学习方式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一项表现为:城市的孩子比农村的孩子拥有更多的学习资源,如城市的孩子拥有电子设备的数量远远高于农村孩子,加之农村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很多孩子买不起一些必要的课外书籍,这意味着农村的孩子在选择学习资料时受到了限制,更需要外界资源的补给,加上农村孩子信息较闭塞,见识不广,知识面较窄,给包括数学在内的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困难。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事关农村工作的全局。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因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那么,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有限的信息技术资源更好地进行课程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在这里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
运用多媒体画面,一开始就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新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学“商不变规律”时,采用故事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这样开头:“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学生齐答:好!)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猫妈妈分鱼’。在一条风景秀丽的小河边猫妈妈带着一群小猫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猫,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猫妈妈就想找个机会教育帮助它。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猫妈妈钓到很多鱼,又要分鱼了。猫妈妈对身边的肥肥说:‘给你6条小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吃吧’,许多小猫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6条小鱼太少了,不够吃’。猫妈妈说:‘那好,我给你12条小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吃’。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猫妈妈又说:‘那我给你24条小鱼,平均分给8只小猫吃,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猫妈妈和其它小猫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这时老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为什么猫妈妈和其它小猫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每只小猫吃到的鱼一样多)。猫妈妈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猫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
像这样,播放一段录像,倾听一段录音来引入课题,就会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
现在的孩子,个体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减弱,有的孩子很不合群,农村孩子相对城市孩子来说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不善言谈,不善交往,严重影响学其合作学习与相互交流。其实农村的孩子很渴望参与活动,只是在学习中往往缺少合作的机会与方法,缺少有效的资源,农村购买教学挂图、教具、学具的经费少,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难,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般能力等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制约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制约着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拉近了孩子间的距离,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执教数学实践活动课《参观果园》时,由于学校所在地的周围就有草莓的种植基地,甚至有的学生父母就是果农,因此孩子们都十分有兴趣。参观前,先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浏览老师下载的有关草莓的网页,了解各种草莓;参观后,让小组列出调查的结果:草莓的营养价值、品种、价格,计算出基地年产量及收入;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出网页,帮助果农进行产品宣传。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提供相应资料,学生利用计算机整理、收集相关有用的信息,甚至有的学生把获得的种植的知识传授给父母。此时的学习已不单单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涵盖了健康、美术、信息技术等各科的整合学习。在整个互动学习中,真正回归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他们有了实践的机会,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还有许多可供实践的数学活动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交流机会,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如《节约用水》,学生通过网络或报纸、图书调查世界各地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占水量,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计算学校一个水龙头一天浪费的水,计算所有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课后合作计算村子里一年共浪费的水,然后,指导学生制作宣传小报和电子小报,传送给村长。如教学《测量》时,利用媒体向大家真实呈现一名同学家里劳作时的情形,帮助这位同学计算自家种地的面积,鼓励学生回家实地测量,算算自己家里地的面积,试着计算自家地的粮食产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其实,许多数学概念、教学模型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就是因为太抽象、不具体,如果仅凭教师的描述和讲解,往往是教师花了很大精力,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重点,笔者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借助动画演示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感受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相等,从而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用红色弧线闪烁演示,使学生建立起“一大格”的清晰表象,然后再数出钟面上有12大格。接着运用多媒体把钟面放大,用蓝色小方块逐个闪烁显示,帮助学生数出一大格里面有5小格,进而认识到钟面上有60小格。在探究时分关系时,笔者又通过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转一圈。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1小时=60分,从而轻易地化解本节的教学难点。
再如,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去游乐场,在上《8、7、6加几》时,我设计去“游乐场”游玩,通过“买门票”,“给20元钱”自由选择游乐项目,列出算式计算,有的孩子根本没有去过真正的游乐场,更别说玩过,以至于在要求他们写下感受时,有个孩子说:“为什么我‘玩’了这么多,可一点也不觉得高兴呢?”。有了前车之鉴,我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在教学《旋转和平移》时,旋转和平移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需要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然后抽象出辨别两种现象的依据。将录下的春游时学生在游乐场的游玩情景,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的情景播放,让学生从其中找出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如摩天轮、海盗船、旋转木马等项目,升旗、擦窗、跑步等活动都含有这两种现象,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模拟物体运动轨迹。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旋转和平移这两种现象的运动规律,使难点轻而易举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运用信息技术,让评价方式成为学生的成长坐标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而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有的上课比较好动,有的自卑感强。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断鼓励他们敢于表现“与众不同”、有个性、有创新。
农村的孩子没有什么优越感,对自己的表现与城市孩子相比往往显得不够自信,甚至自卑,因此他们更需要表扬与鼓励。如果在学习结束后,能采用多种形式给予激励,效果将大不一样。有了信息技术的介入,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的反馈系统提供的信息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程序,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自己学习中的成败得失,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目标。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巩固练习时,让小动物当裁判,当学生回答准确时,多媒体显示正确的答案,小动物说句:“你真棒!”或用掌声鼓励等,如果回答不正确,就用“别灰心,再试试!”来给学生加油,这样使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巩固部分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强在不同的时间都在干什么。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然后在网络环境下,两人合作输入相应的时间并提交给教师,教师迅速得到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进度。在评价时,先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再让学生互评最佳,在网上投票选出本节课的最佳小嘴巴奖、最佳小蚂蚁奖、最佳小蜜蜂奖,由学生自评五星,即:倾听星,合作星,操作星,表达星,智慧星。你能得哪颗星,就在那颗星上涂颜色。让学生充分地说: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用意?有哪些地方值得别人学习?哪些需要改进?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反馈的过程。
总之,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它并发挥其优势,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昌黎县靖安中学 王建凤
摘要: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这一问题进行阐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用词要准确规范;
二、用语要通俗易懂;
三、授课要富有情感性;
四、评价要富有激励性,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掌握技巧。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语言艺术
语言,一向是语文学科重点关注的内容。其实,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关注语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灵活掌握这门语言艺术。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
一、信息技术教师的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
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力提倡把教学中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与日常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新术语。例如,学生第一次认识“任务栏”时,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教师可以介绍说“桌面最下方的蓝色长条”。但是,老师理应让学生掌握新术语,并能够运用专业术语解释新现象。如果传授新知识时,仍使用非专业术语,就会失去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严谨性和严肃性,有时甚至会引起学生错误理解。规范是技巧的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犯下科学性错误。记得在听一位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把闪动的“光标”说成“小竖棍”,虽然形象,但不规范;还有一位教师在讲鼠标的移动时,满堂课都是“这儿”、“那儿”,如果不是在机房里演示,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在讲计算机的硬件部分时,我们不能把“存储器”说成“储存器”;在讲鼠标的操作时也不能把鼠标 的“单击”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储存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再如,“选定”和“选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常常被混为一谈。两者的区别在于:“选定”是做标记,而“选择”则是指执行一个命令。如在Word中,“选定一段文字”不能说成“选择一段文字”; “选择复制命令”不能说成“选定复制命令”等。
二、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电脑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不是新鲜事物,但对于电脑的构造、原理等,学生还存在很多误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一定做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例如,我在讲计算机的组成时,我是这样进行的,可以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面,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如此一来,学生就会很容易明白,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下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学生很快都明白了。
再如,我们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所以讲课不在言多,关键在恰到好处。要想很顺利地完
成任务,必须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三、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这说明,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情理交融,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认为,情感在心理活动中具有动力的性质。任何认识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讲课,做到情动于衷,形诸于外,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例如 讲“网页制作”一章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引入新课时,用了这样一段话:“前面通过对Internet知识的学习,我们只需点动鼠标,便可坐观世界风云变幻,尽揽各地风情。当你在浏览这些精美而颇具风格的网页时,你是否也曾蠢蠢欲动,是否也想过在Internet上一展自己的风采?是否也想在互联网上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家园„„从现在开始,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章节──网页制作的殿堂!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同学们的不懈追求,你们一定会梦想成真!”
四、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语要富有激励性。
学生示范操作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如“操作非常熟练,如果讲解时声音能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这不仅对被点评的学生也对全班学生起到激励、点拨的作用。信息技术课最需作评价的就是作品展示时。作品展示不仅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优缺点所在,而绝非盲目地进行视觉刺激。面对学生对作品的评价,教师更不能一味地迎合。“恰当地运用字处理软件的艺术字功能,不仅能增强版面的活跃性,还可以突出编者所要表达的
主要情感及整张小报的重点。当然每个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这位同学刚才的建议你接受吗?”巧妙的点评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一字一句都将拨动学生的心弦。同时点评要使学生印象深刻,而非走过场。例如,我们在对Windows软件进行操作时,对于学生的操作我是这样点评的:“你做了一次很成功的指挥官,因为你在对“文档”进行操作时,你首先指挥鼠标选定了一段文档,然后又指挥机器移动了这段文档,连目前最先进的电脑都听你的指挥了。”学生在笑声中明白了这一操作的顺序“先选定,后操作”,这样让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掌握更深刻了。
艺术化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创新,让学生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从而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渐形成一种独具特色、既适应学科教学又适合学生的教学语言艺术。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语言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昌黎县靖安中学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标倡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景时,教师可以利用一幅美丽的图片或一段flash动画来展示要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练习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去数学宫.在此故事中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去数学宫的路上:坐着飞机出发了,途中三颗星星挡住去路.看到这生动的画面,孩子们不禁激动得叫起来.为顺利到达数学宫,要解决三个问题,孩子们毫不犹豫地充满了迎接挑战的激情.其中一个问题是“森林医生”,为树治病,给算式找错,并修改,小组交流再汇报.孩子们是乐于助人的,他们以“森林医生”的角色义不容辞地“为树治病”,每人争先恐后地出谋划策.第二个环节是进入数学宫的育苗门,电脑播放可爱的兔妈妈、兔哥哥和兔妹妹采蘑菇的对话.根据听到的对话中的问题列式计算.接着电脑又出示小熊的商店里有很多的体育用品,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要买哪两样,一共花多少钱?跟你的好朋友说说.本环节利用一个生动活泼的童话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发掘数学自身的魅力,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见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索、理解和掌握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强化学生的训练密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可以大幅度地的增加课堂密度、扩大信息量.一些耗时、费力的板书,一些叙述不清的情境,都可拜托我们的多媒体来迅速轻松完成,使本来学生的等待时间都变成了我们的有效学习时间,不断揭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一直处于一种高效的课堂探索氛围中.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信息搜索、提取、显示、转换方便高效的特点,大大地增加了教学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同时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学生“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很好地复习巩固知识.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展开.每一种新技术的运用,都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和角”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利用视频向所有学生展示自己和学习小组的探索过程和学习结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体现了学习个体的价值,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并把别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学习的一部分.在独立思考、自我展示与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转变观念,转变方式,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也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
多年教学,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数学的抽象性使学生在解决书本问题时非常流利,但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就束手无策.到底怎么解决这种困惑,怎样使小学生形象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使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吗?利用多媒体把数学知识同小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发挥现实生活中可触、可见、真实、形象的优势,化解抽象概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原生态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掌握书本中的知识点,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利用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来教学就必须利用信息技术来顺利完成.
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将整体分解细化,充分展示局部特征,将一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知识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之声、光、图、影、色的感官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充分的想象,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主动想学、爱学的问题。情境激励策略,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创设教学情境,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动脑筋思考,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如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有一列火车长200米,若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一段2200米长的隧洞,要用多少分钟?教学时,教师先用媒体在屏幕上出现铁路、山、隧洞背景的画面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出示教学的应用题,接着有一列火车正开过来,在车头接近洞前时及车尾刚刚出洞时,让学生观察火车和隧洞,并闪烁其线段图,分析火车通过隧洞的距离和隧洞长度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火车运行的动态演示,与直观线段图构成一个整体,使题目中的条件、问题以及数量关系信息动态地显现于屏幕中,学生完全处于一种思维高度集中兴奋而愉悦的心理状态,接受视听信息,很快便能够理解,并表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算式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精心创设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和结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中,“年、月、日”“闰年”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我就在教学中运用了自制的教学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等动态影像展示”将这些平时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使他们对奇妙的宇宙充满了好奇,激起了他们对发现知识的创新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结论,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实践感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在实践活动一课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及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高潮。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充分认识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然地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改革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深刻变革。我们会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真正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北寒学校
【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11-26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高效性07-08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07-06
初中信息技术自主课堂10-11
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12-11
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之我见09-23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反思09-23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议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