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就业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探讨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得益于互联网网络经济的快速渗透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越来越多,战略合作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发展规划。本文简要的介绍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并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为依据,进一步探究了促进就业,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系列措施。

引言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积累,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在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日益淡化,同时,许多国家也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高度的开放,才能保障本国经济获得更加长足的发展。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经济、科技积累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不同国家、不同区域文化互相渗透的结果。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201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成为常态化。一方面,提高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优势资源的交换频率,带动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日益频繁的贸易往来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经济在较长时间里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当前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有效的降低失业率,才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1.互利共赢战略。在区域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固步自封肯定无法保证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共同致力于国家之间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自古历来中国就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2001年加入WTO,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有国家都希望能够充分发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优势推动本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提高本国经济在世界贸易中的话语权。良好的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有助于我国经济环境的保持和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还可以降低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同时,我国内部经济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作用于外部经济环境,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战略。目前,我国还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国人均经济水平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必须坚定不移的进行经济模式的转型,改变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策略,转向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来推动的,虽然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建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但是我国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综合分析,未来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因为以往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当前背景下不但会限制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我国的贫富差距。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可以从以下视域来着手:

(1)强化知识经济模式的建设,提高我国经济结构创新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必须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的力度,才能让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持竞争优势。同时,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因此,加大素质教育力度,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综合素质,进而建设知识经济的战略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2)加强经济多元化建设,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纵观全球经济,许多发达国家着重以第三产业来推动经济发展,我国也可以根据当前国情,探索经济发展模式向第三产业的转型,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有以下不可替代的作用:①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②能够为我国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条件;③能够解决当前社会复杂的就业问题,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④有助于我国小康目标的早日实现。

3.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环保问题和能源消耗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和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未来,必须持续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要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对新时期日渐开放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的竞争性影响加以分析,使企业在探索新型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可以将产业结构的调整创新作为主要手段,更加充分的满足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需求。一定要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成特点的分析,尤其要对企业的平稳增长所面临的客观环境进行调查总结,使符合企业经济增长战略实施需求的举措能够得到进一步改良优化,以便可以更加成熟的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战略需求,为企业更好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帮助。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的设计一定要构建危机倒逼机制,尤其要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可持续性特点进行有效说明,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性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创新需求。

4.探索区域协调发展。要加强对不同区域经济资源优势的关注,尤其要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出口加工产业成熟度较高的优势进行研究考察,使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平台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构建,进而满足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一定要加强对国民经济发展战略所需资源的关注,尤其要对当前国内经济环境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加以研究,使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能够为区域协调发展方案的进一步创新提供必要支持,并保证不同区域间的经济资源共享机制可以得到更加成熟的改良。在探索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过程中,要加强对中央政策构成和落实情况的研究,尤其要对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举措进行作用分析,使符合经济资源合理配置需求的基础条件能够得到满足,以便资源利用率可以得到逐步优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就业环境的影响

1.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尖锐,劳动力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在实际中,企业招工难,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十分普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变革导致的。现阶段,传统制造业在自动化技术的影响下已经接纳不了以前那么多的劳动力;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我国工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大量高新技术产业涌现,这些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但是这一类人才目前处于极度短缺的状态,这种情况加剧了我国的就业供需矛盾。

2.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国的就业问题由来已久,但是政府相关部门对就业问题反应不够及时,未充分认识到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因此,目前我国仍在进行就业扶持政策与服务体系的尝试,还没有成熟的经验。

3.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缺少足够的就业岗位。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就业率的提高,但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减少了工业生产对人工的需求量。

4.经济全球化加剧了收入水平的差异。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素质人才就业环境大为提高,但是传统岗位工人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就业岗位反而越来越稀缺,这种情况不利于社会的平衡发展。

三、促进我国居民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随着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富余,造成了严峻的就业问题,也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城镇居民就业率略有上升,但是失业居民的总量还是过多。大量失业居民的存在,不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平衡发展,还会阻碍我国安全、稳定社会的建设进程。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效解决居民就业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通过创建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扩大市场内需。国家经济发展的推进首先要从振兴区域经济着手,通过消费主导型经济结构的创建,能够有效拉动市场内需,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还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得到充分发展以后,才能提高国家的总体经济建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拉动内需是一个阶段性的工具,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综合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等。2.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问题的解决,并不是表面的去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而是通过经济结构的转型,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让经济增长与就业率的提高互相促进,走良性循环之路。目前,我国工业结构正朝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转型,地方政府应该着力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照顾;同时,组织进行再就业人员的岗位培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针对性的进行特定岗位的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培养其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能力。

3.帮助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中中小微企业众多,通常它们具有规模小、组织架构简单、管理灵活、运营活跃等特点。通过政府的协助,拉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资本注入,同时引导中小微企业进行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制定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保障企业健康发展。这种措施不但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能显著增加就业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就业率,解决当前突出的就业问题。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形势下,任何国家都不能摆脱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此,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好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工作。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而严峻的就业形势,亟需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并逐步建立消费型经济结构,促进当前形势下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车伟.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就业问题[J].上海企业,2020(07):44.

[2]韩一宁.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问题的思考[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4):12.

上一篇:企业场景引导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下一篇:电力自动化工程施工问题及监理安全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