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共9篇)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篇1

陈育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教师,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学情分析、收集资料、选择教法、课后反思,其专业水平必然得以提升。为什么同一教师在开观摩课时效果一般比平时好,原因并非在观摩课上,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而是认真的筹划、精心的设计、充分的备课使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了。2008、12、25,笔者曾参加闽侯县教育局组织“送教下乡”活动,开了一节题为《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研讨课。下面就以这一研讨课的备课过程为例,谈谈通过备课以促教师专业成长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

“送教下乡”,面对的并非是自己所熟悉的学生。在接到任务时,第一个反映的就是:必须尽快了解四中学生上政治课的现状。通过与四中老师、本校在四中支教的老师交流,了解到四中学生理论知识储备可能有所欠缺,但对时政的了解以及上政治课的热情并不亚于一中学生。

理念分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能否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已逐渐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情分析是备课过程中教学目标认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犹如空中楼阁。所以,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和兴趣态度,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二、准备素材

《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讲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要备好这一课需要“见多识广”。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驾驭课堂,在整理教案之前,我便上网搜集国际知名品牌的相关信息,跨国公司的数量,知名跨国公司的业绩,大量翻阅近期报刊、杂志,关注各类国际经济新闻。特别将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现状、影响了解到心中有数。

理念分析:政治科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对政治课的兴趣。但若在教学活动中融入一些新鲜的、紧扣时代的信息,一定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在原有的专业基础知识上,可以通过各种报刊、杂志、网络、媒体,了解各路新闻。最好做到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注重知识的积累,可以为教师专业成长“加油”。

三、选择教法

对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手头也掌握了一些素材,接下来就要着手进行教学设计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在陌生的学校,为了让陌生的学生与陌生的老师减少陌生感,开场白和导入很重要。我采用师生互动法,设计了一个开场白:知道我是谁吗?不知道!我叫××,因为××只是人名,不是名人。但有一个名人大家准知道。顺着这话题,运用创设情境法,设计了周杰伦与诸葛亮两名人进行跨时空相遇来激活课堂气氛。直观演示法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使教学更加直观。在透视经济全球化这一环节,我采用合作探究法,设计了一个辩题:全球化,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吗?为了降低探究难度,增强学生发言的欲望,我又将一个辩题分解成两个问题。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环节,我准备了《鸡尾酒的故事》与他们分享,采用角色情感体验法:如果你是美国人,你会拿出什么呢?

理念分析:任何一项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都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学习、研究教学方法应该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须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的认识基础和水平、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习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追求教学相融,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四、制作课件

上课习惯了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手段。在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有了合适的素材之后,动手制作课件成了必然。选用powerpoint2003中文版软件,按已有的构思先确定课件的结构与布局及界面的表现形式,而后再设计模板、字体、动作按钮、版面。所利用的模板背景、动画效果还利用Internet来进行搜索下载,使制作的课件更美观。

理念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当前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主要形式,而真正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实现个人全面提高是从制作课件开始的。因此,制作课件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个好的课件既能更好的辅助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利于教师使用和提高教学效率。而制作一个好的课件能够综合反映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反映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五、教后反思

课堂在学生友好热情的配合下,顺畅的划上句号。课后,在与来参加研讨的老师交流后,自己再认真反思这节课,发现有两处的遗憾。第一处:在备课时对比较优势理论在教材中的地位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未能适时的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第二处:对学生的配合估计不足,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了却还有7分钟时间,而在这时间段里未能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来实现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巩固。此教训记录在心。

面对全球市场赚全球票房 篇2

形势渐紧 未雨绸缪

在2016年6月14日上海电影节“电影工业化探索新路标”论坛上,复旦经济学博士陈沁指出,不同年份时期建设的影院,所能带来的平均票房正在降低,这意味着中国电影票房上限快到了。

而来自普华永道的一份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的娱乐媒体行业的总收入为1330亿美元,2015年全球的此项收入为1.72万亿美元。显然,面对全球市场,作为娱乐媒体行业的一部分,中国电影在海外具备巨大的上升空间。

票房快封顶的判断提示中国电影必须走出去,巨大的全球市场提示中国电影的诱人前景。

所以,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和正在举行的上海电影节上,中外电影界人士都提出了应对之策。

回归人性 讲好故事

在北京举行的“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与传播”国际论坛上,甲骨易翻译公司CEO姜征对《中国名牌》表示:“目前中国电影大都很难达到普遍水准。因为中国电影在开始制作时,只考虑本土市场、中国化市场,没有国际化的概念,所以到海外销售就寸步难行。加上片方投资主要花在明星身上,注重科技感。而编剧没有积累,没有好的内容,自然就不可能有高票房。”

新影联影业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表示:“中国的故事在外国人看来,只是一个古老王国发生的古老故事。中国是熟人社会,喜欢从人情的角度,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故事。为什么第五代导演的那些故事能够走出国门呢?因为《黑炮事件》《盗马贼》《黄土地》等都是讲的人性故事。”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教授蒲剑则对《中国名牌》表示:“风靡全球的《阿凡达》《变形金刚》等以未来时空、虚拟时空为主要时间背景,表达内容多为‘真善美’,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界限,易被全球观众接受。”而《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等多以当下或过去现实生活为素材,采取怀旧式表达,即便国内票房再高,也很难融入世界电影大潮。

所以,周铁东认为,电影分为本土电影和全球电影,如果中国电影要走出去,从一开始就要从全球电影的角度出发,就要回归人性,讲好故事。

送片出门 同步上映

国产影片若想在海外放映,需要相对固定、权威的发行单位,但中国在这方面薄弱,尚未与国外发行方无缝对接,只能靠影视企业自行联系,大大降低了电影输出的数量与进度。

然而,这个问题正在解决。姜征对《中国名牌》表示:“政府看重的是实打实地走出去,是影片的落地,希望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扩大中国电影作为文化名片的影响力。”

显然,发行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新诉求。来自华狮电影发行公司的调查显示,未来的国产电影海外市场将有6000万华侨和3000万新移民的庞大观影人群基础;在海外市场每场华语电影受众当中,有10%左右是外国观众。所以,近1亿人的市场已经足以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发行网络。

2016年春节这个发行网络已经有了开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策划指导,华人文化控股集团、华狮电影发行公司共同搭建的“中国电影,普天同映”国产电影全球发行平台开始向全球同步供应中国电影。春节期间,北美、欧洲、大洋洲、亚洲33个国家的120座城市与国内同步看到新片《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唐人街探案》。之后每月至少有1部国产影片在这些城市的主流院线与国内同步上映。从此,很多中国电影可以骄傲地宣传自己和好莱坞大片一样,全球同步上映。

除此之外也有中国电影公司在电影营销中推广“3+1模式”,以解决版权发行不畅的难题,即由国内影片版权方、中国电影译制拷贝制作方和国外院线方三方联动,并借助海外华裔的支持,共同推动中国电影的海外落地。

例如中影集团译制中心的马来西亚“中国经典影院项目”。该项目由马方提供影院、中方提供版权和拷贝制作,吸引当地华裔参与投资宣传,票房收入按比例分成,促进资源整合,已经放映《风声》等50多部影片,效果不错。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篇3

一、教材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第一节。具体研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影响。

从理论上讲,《经济生活》前三单元分别研究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现象,第四单元则进一步揭示了其存在的经济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经济全球化的探究,学生能依据国际经济形势,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内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框题──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从实践上讲,高中生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影响,有利于高中生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从而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人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①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②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理解:①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②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经济全球化利弊影响的分析,提高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如市场调节的作用等,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培养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互助合作的意识、方法、能力和习惯,学会资源共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确立对外开放的意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2)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勇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

四、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应对。

五、教学方法

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出发,借助时代感强、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合作的学习中得到结论,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六、教学资源(文本内容)

视频资料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由于市场化和网络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信息跨国界的传播、生产资料配置的优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高效化。全世界每年生产的产品有1/5纳入国际贸易渠道,与此同时,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资本超越国界加速流动。今天,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已同国外连成电脑网络。24小时全球营运系统的金融市场也对外国敞开了大门。这大大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新技术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加速了全球范围的资金流动,扩大了国际市场,从而促使各国经济更加开放,走向国际化。全球性贸易往来、资金流动和技术革命,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想到依存共同发展的整体。

视频资料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金融资本加速流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日益增大的风险。国际产业分工逐步朝水平方向发展,使企业兼并合并日趋激烈,经济全球化加速进行,使发达国家经济加速,向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产业转变,而一般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工业发达国家继续保持着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的优势,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率相对较低,又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社会福利难以维系、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家财政巨额赤字等问题。发展中国家有着市场、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不少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引进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现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已经拥有了绝对的优势,在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方面也开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经济全球化的进行,造成的结果是贫富差距加大。发达国家占有世界3/4的财富,他们投资的80%集中于十几个国家,只有1%投资在48个最不发达的国家。

视频资料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美国在9·11悲剧发生后,为了避免经济受到影响,政府出台了许多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美联储连续十几次降低贷款利息,刺激了房地产经济快速增长,同时,嗅觉敏感的华尔街也发明了次级抵押贷款。使许多信用不够和没有能力购买房子的人贷到了款,从而卷入了购房的热潮。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房价飞涨,房地产光洁也遍布全美,为促使房地产市场降温,美国联储又开始提高贷款利息,导致次级贷款的购房者,无法承受越来载沉重的房贷,房子只好被银行收回拍卖。

2008年夏天,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全面爆发,并引起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剧烈动荡。美国著名金融机构花旗集团和美林证券由于巨额损失,两位首席执行官先后引咎辞职。更严重的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还波及全球,总部设在巴黎的经合组织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可能达到的损失达到4 220亿美元,美国各银行的损失是900亿美元。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购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探究一:1.你平时接触过哪些外国品牌的商品? 2.你知道哪些中国商品在国际上畅销?

(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洋货”随处可见,“中国制造”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就在我们身边。

(教师预设)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对世界的发展会起到哪些作用呢?

[新课探究]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板书)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板书)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板书)

视频资料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探究二:结合视频资料和教材P106—108,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主要表现。(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点拨)通过分析,我们知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板书)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板书)

①生产全球化

(多媒体展示)戴尔电脑

戴尔笔记本在全球有6个工厂,分别位于爱尔兰的利默里克、中国厦门、巴西洛索州的埃尔多拉杜、美国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和马来西亚的槟城。顾客的订单被电子邮件送到最近的工厂后,那里的工厂立即从附近的供应商后勤中心(由不同的供应商联合组建)订购电脑的相关部件。这台笔记本的每个零部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首先笔记本电脑是由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工作人员、中国台湾省的一个戴尔工程师队伍、一个由中国台湾设计师组成的笔记本设计队伍联合设计的。美国英特尔公司设在菲律宾和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工厂生产CPU;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德国生产内存;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生产显卡;中国台湾生产风扇;主板由韩国、日本或中国台湾制造;无线网卡是由中国、美国或者马来西亚制造„„如果你是戴尔的零部件供应商,不管你在世界哪个角落,你的工作只是保证存放在后勤中心的特定零件储备充足,这样戴尔工厂就可以随时订购零件实现即时生产。

探究三:1.戴尔电脑的生产过程说明了什么?2.戴尔公司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产方式?

(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点拨)戴尔电脑的生产过程说明了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与协作的发展,各国的生产活动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许多产品其实是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的。这种选择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

②贸易全球化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1950年,世界贸易额为61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达到12.5%,2002年,世界贸易出口额达到62 400亿美元。2007年,全

球商品出口达13.8万亿美元,服务出口达3.3万亿美元。目前,全世界每年生产的产品有1/5纳入国际贸易渠道。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DP总额的1/4左右,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材料二:

探究四: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各国为什么开展对外贸易,应如何开展对外贸易

3.思考在国际市场上,我国的哪些产品具有优势?哪些产品不具有优势?

(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点拨)材料一说明了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材料二表明甲国拥有生产粮食的比较优势乙国拥有生产工艺肉类的比较落优势。因此,甲应主要生产粮食,乙国主要生产肉类,然后两国之间进行交换。这样贸易有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拥有比较优势。而在资本、技术密集的行业,目前除个别领域外,一般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在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创造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行业的比较优势。

③资本全球化

(多媒体展示)图示:资本的跨国运动

探究五:结合图示分析资本为什么要跨国运动?

(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点拨)资本总是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的,随着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加快。资本的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教师预设)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着,那么,经济全球化是通过什么而实现的呢?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全球79 000跨国公司及其790 000国外分支机构仍在继续进行海外扩张,其FDI(国际直接投资)股本2007年达15万亿美元。据估计,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为31万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1%。其全球分支机构2007年产值占全球GDP的11%,雇员达8 200万人。

材料二:目前全球的跨国公司。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

探究六:1.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2.结合材料分析什么是跨国公司,它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点拨)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板书)

①跨国公司的含义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

②跨国公司的作用

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世界各国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师预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那么经济全球化又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呢?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板书)

视频资料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探究七:结合视频资料和教材P109—110,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点拨)通过分析,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利有弊。

(1)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板书)

(教师点拨)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①它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利于提高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②它促进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各国生产力的发展。

③它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经济全球化还有利于传播知识与技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教师点拨)但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

(多媒体)

材料一:1983年,高收入发达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43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个比例扩大到60倍以上。目前全世界有13亿人生活在绝对的贫困线下。2003年,世界年GDP总额高达36万亿美元。但是,财富的分配呈现两极分化。“七国集团”(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人口占世界的11%,GDP却占世界的6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人口也占世界人口的11%,GDP只占有1%„„

材料二:在1997—1998年的全球金融动荡中,东亚、拉美、非洲都受到沉重打击。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说,“在发展中世界,世界至少有36个国家1998年人均产出将出现负增长„„1998年—1999年发展中国家的总产出将是八十年代初债务危机以来最低的”。

探究八: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点拨)这两则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板书)

①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教师点拨)材料一表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这种状况不利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和整个世界的和平。

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教师点拨)材料二则表明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要承受更大的经济安全压力。

(教师预设)请大家思考: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弊端,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严重影响?──这主要是由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的。

(3)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板书)

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探究九:为什么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呢?

(学生探究、解析)略

(教师点拨)这是由发达国家自身的优势地位决定的。

②理由: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教师点拨)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师预设)那么,发展中国家将如何在经济全球化中规避风险,更好地发展呢?

探究十:当前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学生探究、解析)略

(4)发展中国家的对策(板书)

(教师点拨)我们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一方面,因为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要善于抓住机遇,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因为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更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又要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以此来更好地推进本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新课小结]

海外有学者评说,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世纪。作为中国人,我们当为之鼓舞,但更应感到任重道远。在全球经济的竞争中,我们必须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抓住时机,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课演练]

视频资料三:《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

探究十一:1.为什么美国的次贷危机会波及到全球?

2.结合中国国情谈谈,我国应如何面对这次金融危机?

(教师点拨)

美国的次贷危机会波及到全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生产国际化、贸易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等方面,它使各国经济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了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得一国的经济波动必然影响到其他国家,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2)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蔓延及对全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市场自发运作的必然结果。

我国应采取如下措施:

(1)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国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减免税收;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

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出口产业结构。(3)国际:坚持对外开放;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原则;

加强国际合作与对话;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思考 篇4

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思考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大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带来发展机遇,也可能使发展中国家“边缘化”.中国20余年对外开放,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之中,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从全球化的过程中分享更多的比较利益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 者:谢念亲 作者单位: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教系,云南,昆明,650031刊 名:思想战线 PKU CSSCI英文刊名:THINKING年,卷(期):28(2)分类号:F40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挑战 发展战略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篇5

一、选择题

1.2017年2月2日,美国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不锈钢板和钢带实行反倾销。为应对日益增加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减少贸易摩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国企业应

①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不生产低端产品 ②积极“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办厂 ③利用WTO规则,积极应诉迎接挑战 ④形成价格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A.①④ 1.【答案】C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考点】生产全球化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2.2017年1月17日至20日,第47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演讲中提到: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下列我国对外开放的措施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加快资本市场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

②倡导“一带一路”——塑造新的合作模式——与各国携手创造“多赢”的经济新未来 ③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分享全球化红利——促进全球化向普惠方向发展 ④打造新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加快走出去步伐——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A.①②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传导型试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但不是对外开放的措施,①错误;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④错误;②③符合我国对外开放的措施,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走出去”战略 【题型】单选题 【难度】较难

3.2017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等33个部门联合签署《关于对海关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我国外贸正通过奖惩分明的方式,倒逼企业守信。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①我国的对外贸易正在趋于理性 ②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不断创新 ③我国对外开放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④我国的资本国际化不断加快 A.①② 3.【答案】B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经济全球化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4.过去这么多年里,运动用品制造商耐克公司的运动鞋生产基地顺应各地劳动力成本的变化,不断迁移——最早设在日本;后来移到菲律宾,1981年选择了在中国生产运动鞋;今天,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了耐克的第一生产大国。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①国际分工区域格局正在调整,国家间的产业关联度进一步提高 ②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本流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 ③我国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A.①④ 4.【答案】D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考点】生产全球化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5.修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是落实党中央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要坚持对外开放,适应国际通行规则,按照负面清单模式,推进重点领域开放,放宽外资准入,提高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等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取消内外资一致的限制性措施,保持鼓励类政策总体稳定。这

A.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B.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新举措 C.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 D.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有力载体 5.【答案】C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要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A错误,排除。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B错误,排除。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D错误,排除。材料中的做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拓展新空间,C适合题意。

【考点】资本全球化 对外开放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6.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这是基于

A.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 C.经济全球化可以消除各国共同面临的经济压力 D.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已经被打破 6.【答案】A

【考点】经济全球化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7.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达成共识,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为核心的跨国金融机构将加速“一带一路”沿线项目落地,各方期待“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打开包容性经济全球化新局面的新钥匙。由此可见,成立亚投行

①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有利于促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 ③标志中国取得国际金融话语权 ④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水平A.①② 7.【答案】C 【解析】亚投行的成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推动亚洲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亚洲经济增长,增强全球经济的稳定性,故选项②符合题意;亚投行的成立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故选项④符合题意;选项①说法错误,亚投行的成立,有利于增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夸大了成立亚投行的意义和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经济全球化 亚投行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丢块石头到水里,水波是逐步递减的,越向外冲击力越小,这就是“涟漪效应”。现代国际社会中,一般来说,市场开放程度小、处于全球化边缘的国家,受到危机的影响也小。“涟漪效应”主要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B.降低对外开放程度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方法 C.经济全球化对不同开放程度的国家影响不同 D.市场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8.【答案】C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9.近几年,不满足于在国内购物的消费者开始将眼光转向境外,轻点鼠标,去海外“淘宝”,这种购物方式被称为“海淘”。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加入海淘大军,成为海淘一族。下列对“海淘”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这是贸易全球化的表现 ②交易过程中使用的是现实货币 ③这是生产全球化的表现 ④这会使货币的基本职能发生变化 A.①② 9.【答案】A 【解析】国内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在境外购物,这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体现了贸易全球化,①符合题意,排除③。在“海淘”交易中,货币仍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其基本职能并未发生变化,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现实的货币,②符合题意,排除④。

【考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0.我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连锁集团拓展业务的首选目标之一。一些国际著名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国内市场国际化

A.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B.是我国发展民族经济的一种战略 C.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 D.不利于我国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10.【答案】C 【解析】国内市场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排除。D观点错误,排除。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1.近年来,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世界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由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这主要表明

①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载体 ②资本在国际的流动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③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了商品在全球流动 ④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绝大部分技术的研发和转移 A.①② 11.【答案】B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考点】跨国公司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12.目前,国际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东盟制造、墨西哥制造开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实现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对此现象,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②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A.①② 12.【答案】D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种玩具娃娃,由中国大陆生产棉衣服,台湾地区生产塑料身体,日本制尼龙头发,马来西亚负责组装,最后在美国贴上标签全球销售。

材料二 当今每天有2000亿美元至5000亿美元的资本在全世界流动,一年累计超过5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倍。

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13.【答案】

①材料一反映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生产全球化趋势加强。②材料二反映了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趋势增强。③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解析】本题要求回答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属于反映类主观题。解答本题可结合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组织答案。材料一说的是某种玩具娃娃由多个国家和地区来生产,体现生产的全球化;材料二说的是资本在全世界流动,体现的是资本的全球化。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7年伊始,中资企业的几笔海外并购令人瞩目,并购的领域侧重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的对象是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并购既可以使中资企业迅速切入高端市场,也可以使被并购企业借助中国企业的关键渠道,特别是依托“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和全球影响力。

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阐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意义。14.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

②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③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篇6

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报告称,“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安防产业年增长率将超过20%,到2010年将实现增加值800亿元以上。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大安防市场,以现在的发展速度来计算,中国很快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安防市场。

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安防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索尼正将网络摄像机生产中心移至中国;三星把视频监控业务的重心放在了中国市场;GE等国际企业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H3C、先进视讯等中国的本土企业,也在快速成长。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安防产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建设领域里一支十分重要的生力军。

看起来,中国的安防产业一片火热,然而,在爆发式增长的需求和日趋复杂的网络化安防应用的背后,中国的安防产业却难以摆脱行业管理薄弱、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的困扰。

4月24日,为探究中国安防产业如何向规范化发展,业界权威专家、主流企业、典型用户汇聚由《计算机世界》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网络安防研讨会”。经过激烈的思想碰撞,“融合共赢”成了业界的共识。

产业滞后于应用

“安防监控系统已不再是10年前那种简单的保安设施了。”在《计算机世界》总编辑孙定看来,数字化的网络安防已在产业、技术、产品、市场、应用等领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孙定指出,在整个国家向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大踏步快速前进的过程中,网络化安防系统应用已由初期只应用于国家要害部门,扩展到了当今的公共场所、大型建筑、金融、交通、社区等更广泛的领域。

而在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龙看来,这种应用发展也必然要求产业随之转变。然而,在安防应用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的安防产业却相对滞后。

这种滞后最明显地表现在“数模混搭”与“互联互通”问题上。

公安部一所专家李加洪认为,网络化安防是大势所趋,而“数模融合”将成为应用过渡期中难以规避的问题。

而当前的安防产业中,做模拟的企业多、做网络的企业少,而且大部分做模拟的企业不适应安防IT化的发展趋势,甚至导致“数模融合”走向了“数模对立”。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语音视讯产品部产品总监廖旭东坦言,IT化之后,安防将与业务日趋融合。同时,与地理信息技术、通信等技术的结合,使得安防系统日趋复杂化、多样化,而受到传统安保经营模式制约的安防产业,尚未适应这一变化。

同时,由于中国的安防产业长期缺乏统一的标准,在利益驱使下,为争夺市场份额各厂商标准壁垒林立,使得网络时代,安防系统的“互联互通”困难重重。

中国工商银行高级工程师李津铃认为,产业的滞后还有另一种表现,即当安防系统与管理融合后,用户条件、管理模式的差异,必然表现为需求的差异,系统功能要求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安防产业趋向市场细分。

“我看过很多企业‘模板化’的安防方案,要么各家大体相当、不具特色,要么各有特色但又难以单独满足我们的需求。”李津铃说。

“单纯实施一套简单的安保系统,是很难应对北京地铁安全管理挑战的。”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安全监察室主任李广俊也有类似的观点。即使同样是地铁系统,全国各地的需求都有所不同,高密度性、封闭性和敏感性,给北京地铁安防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任何一家企业的安防方案都难以独立满足北京地铁的安防需求,为此北京市正在做一项全国最严格的安防标准。

“如今,用户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在论坛上一位厂商代表感慨道,“一套系统放之四海皆准、一家厂商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此外,中国安防产业的滞后还表现在,集成、渠道企业多,核心设备、方案服务提供型企业少;企业层次水平整体偏低,规模总体偏小;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较为落后;行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更新缓慢;不少关键技术产品依赖进口等方面。

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的安防行业管理薄弱、秩序混乱几乎是“一盘散沙”。这也成为标准长期缺位、厂商混战不止、细分市场的产业链迟迟未能形成的根本原因。

联盟成为共识

“应该号召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企业,成立联盟性质的组织。” 在论坛上陈龙呼吁,成立中国数字安防的产业联盟,是解决中国安防产业滞后的关键。

他认为,在当前这个安防应用大发展的时期,应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把安防产业,特别是数字网络监控行业,推向一个更加活跃、更加开放的时代,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产业滞后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李加洪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联盟的成立有利于“融合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兼容性和互联互通的问题。“有了联盟业界就有了一个常态化的沟通机制,企业可以坐下来就一些细节问题,比如通信格式、压缩格式等慢慢谈,通过联盟来平衡分歧。” 李加洪说。

这一提议在安防厂商之间也引起了共鸣。

“传统的安防业不像IT业,本来就没有什么标准,IT元素的引入,是安防走向标准化的契机。这对互联互通、兼容来讲,都是有好处的。”GE中国区总代理、兆维科技销售总监曹京铭表示。

北京天地互连宽带视频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杨军认为,从安防业的发展看,任何企业都难以孤军奋战,融合各方力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安讯士网络通讯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朱新霞则建议,联盟不能局限在单一领域,应该把设备、网络、存储等不同层面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面对应用的变化。

汉邦高科市场总监陈勇更是提议,希望未来联盟能升级为商会,“现在很多企业都在考虑把业务做到海外去,当我们遇到国际贸易纠纷时,谁替我们出头呢?我们希望联盟能起到这个作用。”

融合应对挑战

产业的融合、联盟的建立,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博世(珠海)安保系统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视频监控产品及系统高级市场主管徐宗研支持融合,同时,他也提醒业界应该理性地看到,建立联盟不是简单地把各家聚到一起。除了互联互通,最关键是要平衡好利益冲突的问题。

“企业行为一定是要和利润挂钩的,如果没有互信机制,单纯谈开放、融合,市场份额大的企业肯定会担心利益受到威胁。”徐宗研说。

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鲁学军认为,融合意味着开放,“无论什么技术发展到今天,最终站得住脚的都是开放的。”同时,鲁学军也指出,开放的理念被普遍接受是要有个过程的,联盟应该起到这个推动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教学反思 篇7

首先,我通过例举同学们身边常见的外国商品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外国市场上常见的中国商品,让他们明白经济全球化其实就在大家身边,从而导入本堂新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比较感兴趣,这对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好的基础。接下来,先给同学们展示了美国波音飞机的生产过程、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往来以及漫画《资本的跨国运动》,让学生针对这些材料和漫画得出经济全球化的三个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并且结合它的表现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这个过程中由于选择的材料比较有针对性,学生都能很顺利的得出结论。对此给我一个启示: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非常重要,情景的重要性在新课改中尤其能够体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

其次,通过上面的讲述以及开始上课时所举的肯德基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经济的全球化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学生会说是通过到国外开公司实现的,由此也得出了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含义、目的都很好理解,但是跨国公司的意义学生一般都很难想到,不过在提示的过程中也能顺利回答出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个部分教师的指导工作必不可少,在这个方面作为一个新教师我觉得自己还存在不足,在今后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最后,通过中国从国外购买彩电技术到目前向国外出口彩电的材料,给学生一个印象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多好处——积极影响,对于这个重点问题,学生能概括出其中的几个方面: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劳动力在国际间流动。但是很少能概括完整的。课后我反思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上面的这段材料反映的不全面,这依然说明了情景及材料的重要性,另外这个知识点离学生的实际比较远,所以他们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在课前能自己去搜查一些有关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资料,通过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对影响有了初步的印象。对于这个方法只是我的一个初步的设想,不过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在将来的教学运用于实际。

这些只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但是通过下面的一段材料,学生就能很快明白经济全球化除了积极影响还有消极的影响。我所用的材料是书本上现成的,不过针对性很强,学生都能看出经济全球化会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加富裕而发展中国家更加贫困,在这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其实已经显现出来了——发达资本主义在这里起主导作用。不过在这个消极影响的过程我由于一时的心急就把两方面的消极影响都展示给了学生,到课后的复习过程中我才发现有很多学生对于风险全球化这点还是存在疑问的。所以,作为新教师不能自认为知识点简单就忽视学生的感受,这个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重视的,除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篇8

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来阐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及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造成的影响,教材还通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以及图片等提供了一些详细资料,教学中利用资料和图表,采用PPT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本课教学应该使学生关注当今社会,密切联系现实,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经济问题。【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历史学科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和趋势还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掌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现实生活,引入生活的事例,运用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于经济全球化认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逐步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①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②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③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认识其作用;④通过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过程方法目标:①通过展示和分析资料,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②通过相关的历史材料解析,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③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理解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情感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②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难点:理解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材料)

家住市区的小李早晨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保洁公司品牌)洗发水洗头后,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喝了杯雀巢(瑞士)咖啡,带上索尼(日本)mp3和诺基亚(芬兰)手机,刚出家门遇见邻居王叔叔开着新买的奔驰(德国)汽车

(1)根据这段材料,你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2)出示图片:了解我们身边的经济全球化

设问: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怎样走向高潮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走向高潮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问题提示引入本课学习。

一、经济向全球化趋势 1.概念解释

投影显示:波音飞机生产网络图。

问题情境1:波音飞机为什么许多的零部件由多个国家共同生产,而不是自己生产全部产品呢?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得出认识:国际分工合作有利于发挥各国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图片分析使学生明确经济全球化是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原材料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经济全球化进程

(1)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开始)

(2)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加快)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发展)(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高潮)

问题情境2: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导致二战之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原因: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影响和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根本原因)

(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问题情景3:P112【学思之窗】你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解题关键: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思路引领:①对数据进行分析②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3)两极格局的瓦解,扫除障碍。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4)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接受。(制度保障)(5)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

过渡: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是世界经济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全球化趋势会对各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情境4: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会对各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多媒体展示资料:

材料1:2004年全球贸易增长率8% 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亚洲7%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美国

欧元区

俄罗斯

非洲

6.2% 6.7% 7.9% 4% 2.1% 7% 4.5% 材料2:2006年中国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出口969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7916亿美元,增长20.0%。2006年我国出口总额前两位的国家和地区为美国和欧盟,进口额最高的国家是日本。2007年1月15日,***在官方场合这样表示:中国进出口总额今年可能会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了20%,排名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德国,达到1.7万亿美元,连续5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思考: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材料3:经济全球化使南北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根据联合国去年的统计,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世界绝对贫困人口由5年前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12亿;世界上3个最富有的人的财富,超过60个穷国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材料4:洋垃圾图片

日益蔓延的荒漠化,土地的侵蚀,气候的恶化,海洋与河流的污染„„其中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战略利益的考虑,为了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而把大量的污染源工业都建立在海外,既消耗了他国的资源,还污染了他国的环境。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将60% 以上的污染企业建立在海外。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材料5: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很快波及世界,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2003年“非典”、禽流感出现后很快扩散到世界众多国家;当前墨西哥出现的甲型流感H1N!正向全球蔓延,引起世界各国担忧„„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引导学生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思考,提示学生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使学生明确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3.影响

师生互动: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对发达国家来说,由于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3/4的生产力,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影响着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从机遇看,它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从挑战看,主要表现为:一是挑战和压力增大。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工业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国家将面对同样的全球化环境,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显然,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欠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不得不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二是经济运行风险提高。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普遍增大,因而更容易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规模大、流速快、投机性强,金融风险日益突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金融体制的脆弱、市场发育的不完善。

总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商品、劳动力、技术和服务的国际流动,有利于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最终促进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是,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使得发达国家有望凭借传统优势成为最大的受益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过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一个国际性的组织来协调各项事务,世界贸易组织便应运而生。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目的

自主学习: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这样,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2.建立过程

师生互动:前身是世界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改名为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标志着法制化和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英文缩写“WTO”)。

截至2007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已经发展到150个。提问:既然有了关贸为何还要成立世贸?(多媒体展示资料)

质 管辖范围 承担义务 关贸总协定1947年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部分货物贸易 随意性

世贸组织1995年 正式的国际组织

货物、服务贸易及知识产权 强制性

世界贸易组织是从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对国际贸易规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关贸总协定作为一项临时的协定存在许多弊端,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法律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多边体制。通过以上分析比较,使学生明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指导学生结合课本明确其宗旨。

过渡: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多边贸易规则,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规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世界贸易组织通过这些原则在世界贸易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那么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问题情境5:阅读教材指出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的作用。(多媒体展示资料)

2002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对部分进口钢材8%~30%的附加税,以保护美国钢铁工业的利益。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对美国此举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2003年,世贸组织最终裁定美国败诉,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取消进口钢材的高额关税。由此同学们看到世贸组织有何作用? 3.作用

师生互动:(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P112第三段)

合作探究:P113本课测评:简述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不仅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它本身作用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首先,世界贸易组织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普遍接受的规则,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规定了方向。

其次,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推动了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2)逐步取消贸易壁垒,促进了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

世贸组织通过多边贸易谈判促使各成员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使贸易更加自由地进行,并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从而在其成员间创造一个相互信任和合作的氛围,使得各成员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国际经济贸易中的强权政治。

世贸组织的运行是基于规则而非强权,努力减少其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通过其决策机制有效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过渡:正是由于世贸组织具有这些重要的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积极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并开始了长期的、艰巨的谈判历程,并最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向学生阐述中国入世背景

问题情境6:中国为什么要历尽艰辛加入世贸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1.原因

(1)中国需要世界:入世后,中国可以分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参加制定有关规则,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把握主动权。可以加快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增强国力。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收益和风险上并不均等,(2)世界需要中国:中国入世后,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入世后,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目前,与世贸组织成员间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90%,来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过渡: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8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那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问题情境7:阅读教材P113内容并结合材料,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多媒体展示材料:

截至2006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5周年过渡期结束。入世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超出了世界的期待。在中国入世5周年之际,中外专家纷纷对中国入世五年的表现发表评论,给予了高度评价。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称赞中国入世的表现,对中国入世后的作用给予了“A+”的打分。他认为中国的加入加强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中国已经成为WTO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拉米对中国入世5年来遵守入世承诺表示赞赏,他强调,中国入世对全球和中国的积极意义都是毋庸置疑的,最明显的就是中国贸易的跨越式增长,入世确保了中国的贸易扩张在WTO多边框架的体制下进行。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表示,在经济贸易增长的同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人民群众获得了多方面实惠,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5年间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58%,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9%,农村贫困人口大幅降低。5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凸现了三个重大转变:一是区域性推进的对外开放转变为全方位对外开放;二是开放领域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延伸;三是市场准入条件更加法制化、更加透明和规范。中国的发展进步不仅影响了周边国家的繁荣,促进了东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提升,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市场,为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机会。5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10%左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

2、影响:

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世界贸易体系; 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①机遇:

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世界经济增长。②挑战:

国内一些企业、产品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这将使中国相对落后的企业和产品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对西方高科技、高技术产品的竞争,中国会有许多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可能被淘汰;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可能上升。

3、对策:

①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② 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

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④ 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

过程评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我们要变外来挑战为自身机遇,切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大胆实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兴利除弊。【本课小结】

当今世界全球化大潮更加汹涌,急流勇退抑或乘势而上,在国际利益博弈中是强权还是忍让;是自强还是退缩;我们已明确答案:那就是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世界,有同一个梦想。全球共谋发展,积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世界经济的联系和繁荣,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板书设计】

1、含义

2、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①②③④)

3、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①②③④⑤)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5、5、实质;发达国家资本在全球范围新一轮扩张

1、目的

2、过程

二、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3、宗旨

4、作用

1、原因(中国、世界)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过程

3、影响(利、弊)

4、对策(①②③④)

【布置作业】

①课后学习延伸: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搜集经济全球化对当地发展影响的事例,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撰写一篇小论文。

②资料“红对勾”同步练习题。

【课后反思】:

本课内容紧紧围绕课标要求阐述世界经济发展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具体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进程及产生的影响。关税贸易总协定发展成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内容。

本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文字材料、合作探究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分析。拓展了学生思维,加强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并通过设计的探究问题,加强了学生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的课本知识回归生活实际。从授课过程来看,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点能够掌握,课本基本要点通过引导能够梳理。学生对于课件提供的资料比较感兴趣,特别是贴近生活的事例。引课提供小李事例及展示相关图片,对此,学生较为熟悉,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认识、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由此要加强教学和实际联系,便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及正确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过程并不是枯燥和乏味的,而与我们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引发思考,解决现实中一些问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学案例 篇9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浪潮,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综合起来说,全面客观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效应就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搞好了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搞不好则会遭到挫折和损害。

就中国的情况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经济在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之后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发展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并通过这种开放的联系成功地促进了自己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应该说首先是利于我们,是我们能够有更多机会吸取国外经济及发展的好的经验和成果,引进和利用技术、资金等国际资源,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的,我们在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种种压力和风险;我们将不得不面对实力差距很大的全球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同发达国家所主导的这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包括各种不公平乃至苛刻的条件和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利后果。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从80年代兴起的全球化浪潮为中国复兴带来了机遇,中国应抓住这次机遇,本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求同存异,克服困难的原则,主动、健康有序地参与和融入全球经济大潮之中,自觉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迅速发展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最终实现现代化。

(一)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我国底子薄,人口多,科技落后。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经济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而关起门来搞建设只会越搞越穷。邓小平说:“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要使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必须实行对外经济开放。事实上,在对外开放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利用外资的质量显著提高,对外经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八五”期间,我国共吸收外商投资1845亿美元,预计“九五”期间会达到2300亿美元。“八五”期间,货物满意额由2808亿美元,增加到3606亿美元。突破了4000亿美元。

(二)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改革攻坚阶段棘手问题的解决。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有很大出入,达不到国际要求的水平,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锁和限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棘手问题。

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处于相对封闭和较为落后的状况。产品市场主要依托国内,也可称之为以国家为主体的自给自足经济。经济全球化必然打破我国经济的自我封闭,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中,其进出口贸易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快速增长的国际贸易也给我国获得了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更大经济空间。

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实施对外开放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尽可能多地分享经济全球化扩大的投资和商品市场。同时只要发达国家不为维护其自身利益而采取保护主义的强硬政策,不对贸易自由设置阻碍,只要能够建立起资本流动的合理规定──保护生产性投资,预防如投机之类的负面影响,那么,经济全球化完全有可能提高我国的经济效益。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除了有赖于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变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此外,在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可以享受到许多来自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实际上进行的是不平等竞争,使国内企业对提高自身素质缺乏紧迫感。加之我国原有经济体制的作用,企业的设立、经营和产出往往不根据市场的需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经营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相互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这必然带来国外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从而对我国国内同类商品和服务行业带来冲击。为了把这种冲击减至最低程度,政府、行业和企业都要抓紧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利用世贸组织允许的过渡期,实现结构优化和素质提高。

(四)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能够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搞市场经济,我们还缺乏经验,这就要通过对外开放,在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交往和接触中,考察和总结各国活生生的实践,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各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利弊得失,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可以借鉴和选择的经验。80年代兴起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体制基础是现代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从体制上讲,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市场经济与传统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不同,它在政府的作用、企业制度、市场规则、信用制度、贸易方式、国际协调等方面都实施了改造和创新,发展出了几种不同模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今天,我们已经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等同于社会制度的思想束缚,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我们应当向搞了几百年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知识和经验,汲取别国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但是我们不允许也没有必要从传统的市场经济开始,沿着西方资本主义老路慢慢地发展到现代文明、有序的市场经济。

此外,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等都有很大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综合看来,中国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名列世界前八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属于发展中国家之列;中国对国际社会、世界问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世界经济事务中,中国现在已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所以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从而也不断地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推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想在一国范围内保持我国经济的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了,我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中。我国的原材料、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的供求状况都有国际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国民经济干预权的削弱正在成为普遍现象。同时,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国产品和企业更多地进入我国市场,冲击我国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同时将取消大部分非关税壁垒,形成严峻剧烈的竞争局面。

其中就汽车行业而言,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

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

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

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有个最好的例证。这就要求我国务必提高经济管理智能,防范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的发生。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较为灵活的汇率安排是减轻失衡和外部冲击的有效手段。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职能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际经济组织的挑战,一是跨国公司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诸多的贸易、投资等问题,哪个国家也无力单独解决,不得不求助于国际组织。这就使国际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也意味着原来主权国家部分经济管理权利的消失或转变。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显得至关重要。否则,国家的经济主权就会受到威胁。跨国公司对我国政策和措施有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它们经常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大搞投机活动。因此,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受到国际因素的限制和制约,使其作用的发挥要困难得多。我国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对国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及时加以调整。否则,就会殃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

(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的挑战。

政治稳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威胁和挑战加大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为西方的干预主义提供了很多的借口。美国一直奉行干预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美国更以各国利益的相互依存为借口,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子干涉别国内政。美国的一些政客和学者宣称,在冷战后的世界里,国家内政与国际问题之间的区别一直在减少,推广民主、对付动荡及非人道主义、建立集体安全是美国对外政策目标的三项内容。美国必须帮助那些“没有能力保护本国少数民族、种族和宗教的政府”履行其职责。北约就是以民族问题为借口,对南斯拉夫动武的。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许多民族和宗教问题,还有诸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等需要处理,如果解决方法失当,就有可能成为西方干涉我国内政的借口。

2.为西方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提供了方便。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集团出于对抗的需要,为了笼络住盟友,将政治问题经济化,竞相对集团内部的成员实施经济援助。如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给欧洲和日本进行大量的援助和贷款,帮助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苏联也用同样的办法使一些东欧国家与它靠近。冷战结束后,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加剧,经济成为最大的政治。

发展中国家把经济的发展作为政治成功的标准,发达国家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比如,西方国家为了制止波黑战乱,通过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实施经济禁运;为了消除伊拉克的军事和政治威胁,迟迟不解除对伊的经济制裁。在与中国的关系上,多年来西方更是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压迫中国就范。1989年中国发生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了经济制裁。在中国“复关”和“入世”问题上,西方更是漫天要价,把单纯的贸易问题变成了一个深刻的政治、经济和外交问题,使这一谈判持续了十多年。

美国国会把中国正常贸易关系待遇与人权问题挂钩,每年审议一次,就是要把美国的人权观念强加到中国人民的头上。西方一些怀有“西化”和“分化”图谋的人用经济手段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中国在这方面必须高度警惕。

此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的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具有全球性。西方文化日益明显地呈现出一种霸权化的趋向。西方意识形态正有计划有步骤的侵入我国,一些有害的文化价值观念也随着经济交往的频繁愈来愈多地被输入我国。这些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极其严重地动摇着中国人传统的思想价值观念。如,在理论的层次上,他们宣传“人权高于主权”、“经济自由化”、“政治多元化”等等,抵制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层次上,他们把色情、暴力等文化垃圾通过各种手段传播进来,消除人们的意志;在民族宗教问题上,他们给分裂主义分子以国际活动空间,授予其“和平”奖章,提供先进武器,支持其分裂活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反渗透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在各种领域和渠道上表现和展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将始终受到来自西方的威胁和挑战。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策略。

应从总体上明确,我国对外开放的方针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动摇。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强调指出:“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就必须继续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在全球化浪潮到来之际,我们决不能采取消极退缩的做法,而必须以积极进取的态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因此,在这里,我们的策略关注点也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公务员之家

(一)大力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信息网络化是当今全球化四大潮头之一,也是全球化形成的重要动力。全球体系得以形成的现代科学基础是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而推动的信息工业的蓬勃兴起,微电子计算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特别是光导纤维通讯技术的运用,将使世界进入一个信息革命时代。

今天,以无线电话、电视、电脑、人造卫星等现代信息手段为主体的传播网络,已使全球结合成一个紧密的信息整体。这种信息传播、处理的共时性,不仅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通讯化、计算机化和自动控制化的进程,而且也大大缩短了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人类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动范围和创造能力。根据有关资料,全球互联网的用户每年以高达162%的年增长率递增,几乎可以说已在全球普及。如今,国际互联网络已扩大到155个国家和地区,它使几万亿美元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业务片刻之间就能在国际间完成,这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且加速了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到来。正是因为信息化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国在“十五”计划中将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也是我们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对策。我们必须以积极、务实和奋进的态度,把握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给我国带来的难得机遇。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人类文明进程以及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态势,已不允许我们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我们必须正视挑战,形成共识,整合力量,统一行动,努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我们别无选择,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与未来的重大抉择。

(二)加强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和快速融入国际市场。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对外开放的体制环境发生变化,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政策性开放变为体制性开放。市场经济体制是全球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市场经济规则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各国必须遵守的规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使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的配置和重新配置变得越来越快,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影响深刻而频繁。适时开放市场,只有市场开放了,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同时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还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

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竞争力还处在劣势,因此在准入领域和准入时间上一定要与国家的长远发展相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中国企业是做了很大贡献的。努力搞好国计民生的国有大型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机制转化和结构调整中暴露出来的棘手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我们要把中国企业的实践经验认真地进行案例研究,上升到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专家学者要深入到企业里,总结中国企业的经验,然后上升到理论。

这些应是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应具有的条件。

(三)努力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和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差距。在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面对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必席卷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强化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以及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应加速推进我国经济法制改革,促进市场机制的完善,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体系。

同时,我国还应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包括贸易依存度和投资开放度,提高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为微观经济主体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宏观环境。拥有标准占领技术高点,现在我们造成财富差距主要的原因是知识差距,就是由于我们现在没有自主创新和自己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少,技术依存度有50%是依靠我们自己国家,50%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知识包括标准、品牌,也包括技术、专利等等,这些东西的价值是很难用实物跟它比较的。比如说标准,谁拥有了标准,谁就可以说占领了技术的高点。

因此,在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我们必须实行社会塑造与自我强化双管齐下,使我国最丰富的人力资源得到真正的开发;在提高民族创新能力方面,我们必须着力于创造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知识的创新两个层面,真正激发蕴藏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潜能,使创新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我国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此同时,我国应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法制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和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几年来,我们在健全民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建设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是一项长期任务,根本的还必须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入手,建立实行民主和法治所必要的、行之有效的机制、规则和形式。我们应该努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二十一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将以下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固然要借助于全球化而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尽可能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成果,力求实现某种程度的“跨越式”的发展;而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增强经济发展的坚韧性上下功夫,要认识到我们得要面对的压力和冲击力会是很大的,只有依靠坚韧的努力,才能站稳脚跟,才能以此为基础而寻求发展,寻求“跨越”。这两个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和统一的。

上一篇:幸福健康成长的手抄报下一篇:观《贪欲之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