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全国1101所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方面的宏观数据进行分析,包括信息素养听课人数、教师人数、课程开设数量、网络课件数量等。在信息素养课程听课人数方面,总人数馆均值约为5483.5人,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听讲座人数,其中听讲座馆均人数最高。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教师人数约为10.1人,信息素养课程开设数量约为5门,信息素养网络课件数量约为32.5个。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能力还有待加强,需要开展信息素养知识单元化的线上教育,信息素养知识场景化教育,信息素养教师团队包干制指导,学生社团驱动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融合新媒体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宣传。

关键词:信息素养数据素养高校图书馆

自20世纪90年代始,信息素养理念引入我国,早期名为信息素质。1997年,马海群对信息素质的涵义、特点等进行辨析[1]。黄晓斌(2001)[2]和孙建军等(2001)[3]分别从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实践与美国信息素质教育评价进行论述。皮介郑(2003)提出信息素质教育应融入学科教育中[4]。此后,信息素质这一名称逐渐被信息素养替代,肖自力(2005)提出信息素养的本质是信息意识力、信息思考力、信息技能、信息道德修养[5]。上述研究是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先行者、引路人。学者们对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主题多集中在国外经验借鉴、国内经验与问题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调研等方面,研究群体以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图书馆员为主,研究内容涵盖了信息素养基础理论、信息素养课程建设、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信息伦理、信息意识、信息检索、信息评价、信息构建)等。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居多,一般采用问卷调查、案例访谈等研究方法来支撑理论分析。以全国宏观数据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的研究成果非常少。

随着互联网紧密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大数据思维开始成为人们思考问题的重要方式,自2016年起,数据素养变成学者们使用频繁的主题词。黄如花等认为:数据素养包括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伦理[6]。数据素养强调掌握和应用数字技术与网络知识,确定、组织、理解、评估和创造信息,以满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需要[7]。数据素养是在信息素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笔者不作区分。

信息素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进行辩证的思考能力,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帮助学生有效查找、组织、使用和评估信息资源[8],学生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有能力以终身自主学习的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对于信息素养概念的界定,1974年,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祖科斯基提出: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2012年,英国国立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提出:信息素养是一个总括性术语,包括数字素养、媒体素养、学术素养、信息处理、信息技能、数据管理;其核心要素包括:信息资源的识别、检测、规划、搜集、评估、管理、呈现[10]。利兹大都会大学的定义是:自信而有效的使用信息和数字技术,以促进学术、个人和专业发展的能力[11]。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扩展了其内涵,信息素养是对信息的批判性思考、理解信息的产生、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创新、重视信息伦理[12],信息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个方面。

2016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三十一条指出:图书馆应重视信息素养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建设,应对新生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完善与创新[13]。信息素养教育正成为高校图书馆常规服务的一种形式,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一小时讲座”、“定制讲座”、“信息素养课”等服务已常规化,武汉大学图书馆各分馆的学科服务部承担着对口院系信息素养教育与培训工作,兰州大学图书馆网站专设信息素养教育栏目。

笔者以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各馆自报数据为分析对象,从全国宏观层面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现状。截至2020年9月30日,共有1101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2019年度的基本数据,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42所(占该类总体的100%),“双一流”建设外的“211工程”高校图书馆61所(占该类总体的87.1%),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723所(2020年教育部公布普通本科院校1160所,占该类总体的62.3%),高职高专院校(含成人高等学校)图书馆535所(2020年教育部公布专科院校(含成人高等学校)1733所,占该类总体的30.9%)。本研究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20.0。

信息素养课听课人数分析

高校图书馆所设信息素养课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行为等基本信息素养能力。信息素养课听课人数是衡量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能力和影响力的一项指标,包括听课总人数、必修课听课人数、选修课听课人数和听讲座人数等方面。

信息素养课听课总人数分析

共有1062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有效的“信息素养课听课总人数”数据,馆均人数为5483.5人①,而各高校折合在校生总人数②均值为18176人。从全国整体情况看,有30.2%的高校学生参与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课。在“信息素养课听课总人数”数据中,听课人数最少的为14人,最多的为164647人,系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听课人数,二者相差164633人。依据四分互差原理,笔者对“信息素养课听课总人数”的数据进行分层计算,有25%的高校听课总人数在2300人以内,50%的高校听课总人数在4296人以内,75%的高校听课总人数在6822人以内。武汉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听课总人数最多,主要是因该校图书馆借助慕课网站讲授信息素养课,并面向全世界开放授课,其听课总人数由在校生听课人数和校外生听课人数两部分组成。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外的“211工程”高校、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其信息素养课听课总人数馆均值依次为:11642.9人、7073.7人、5369.4人、4732.8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既可面向校内学生授课,也可采用慕课等形式面向社会公开授课,故听课总人数馆均值可从宏观上反映出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校内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笔者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听课总人数除以读者总人数,可计算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的读者参与率,这一指标能近似反映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特色。“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建设外的“211工程”高校、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其图书馆信息素养课读者参与率馆均值依次为:0.177、0.223、0.315、0.435。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参与率最高,其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信息素养课读者参与率与信息素养课听课总人数馆均值呈逆序关系,表明“双一流”建设高校等重点院校的学生多通过自学等形式来掌握信息素养知识,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更习惯于以课程的形式来接受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必修课听课人数分析

以必修课形式面向全校学生讲授信息素养课,表明学校重视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认可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共有1069所高校图书馆提交了有效的“信息素养必修课听课人数”数据,占填报数据高校图书馆的97.1%。在填报信息素养必修课听课人数的高校图书馆中,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到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必修课听课人数为0的比例依次为:66.7%、66.1%、56.5%、66.1%。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必修课人数”分布状况见表1。

在信息素养必修课人数馆均值上,“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值最低,表明这类高校图书馆更注重采用多元、多样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而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必修课馆均人数约为1000人,表明这两类高校图书馆更注重以必修课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素养知识的积极性与热情。笔者以信息素养必修课听课人数作为分子,在校生总人数作为分母,可构建出衡量信息素养必修课普及推广状况的指标值,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到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必修课人数比值①依次为:0.0362、0.0457、0.1351、0.3016。高职高专院校信息素养必修课人数的比值最高,其各教学单位重视信息素养课,符合信息素养课的通识性、普及化等特点。

信息素养选修课听课人数分析

有些高校将信息素养课开设为选修课,以满足学生学习之需。依据各馆自报数据,在信息素养必修课听课人数为0的高校图书馆中,有315所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选修课人数不为①信息素养必修课人数占比值为0的,设置为缺失值,不进行平均值运算;信息素养选修课人数占比同理,值为0的设置为缺失值,不进行平均值运算。

上一篇:建筑企业人才培养内涵分析下一篇: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