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心理学的应用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阐述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运用护理心理学的价值结果评估。方法实验起止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6月,就此阶段挑选于门诊任职护理工作者共计80例,皆为临床工作超过一年者。通过非盲法将其分别纳入常规组和实验组中,常规组(n=40)下展开的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传统护理内容,实验组(n=40)下展开的门诊护理管理着重增加护理心理学内容。为得出不同管理方案落实差异,使用调查统计表收集患者负性情绪表现及评价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各维度工作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性评价高于常规组,同时其负性情绪控制表现相对更优,P<0.05。常规组的护理人员各维度工作质量评分相比实验组要低,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落实护理心理学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升门诊就诊效率,稳定患者情绪,可作为高效维护门诊护理管理质量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门诊;心理学;护理管理;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学属于整个护理体系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个体与护理情境相互影响且作用,在此背景下围绕个体对其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将护理工作及时介入到心理的发展变化上。此定义中所指同样包括护理人员,换而言之便是护理心理学管理落实过程中也要注意研究工作人员的心理活动,以两种管理角度构成了心理学,需要共同推进不能产生偏颇[1-2]。基于此,本文探析了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统计选择2019年8月~2020年6月期间于门诊任职护理工作者80例,将其按照非盲法做出分组后,对象平均纳入常规组与实验组中,每组40例。并同期在护理管理工作下挑选出门诊就诊患者共计80例,分为每组40例,分别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工作效果做出评价。常规组接受传统护理管理干预,而实验组着重增加心理学护理管理干预,本次实验内容患者已经知晓并签署相关同意书,明确报告研究开展目的,所涉及相关数据内容作为本项目主要数据支持。

常规组中护理工作者有男10例、女30例,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61±0.52岁,学历:本科及以上25例、大专以上15例;实验组中护理工作者有男11例、女29例,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88±0.58岁,学历:本科及以上26例、大专以上14例。人员资料对比无统计差异性,P>0.05。

常规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0∶20,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40.32±6.59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下25例、大专以上15例;实验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1∶19,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38.58±7.02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下22例、大专以上18例。将以上统计值进行比较,未发现结果比较差异性,P>0.05。

1.2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门诊护理工作者知情同意且自愿成为本研究对象;②实验资料已经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批核查,且通过支持;③患者在实验中发生紧急患病情况。

排除标准:①临床工作经验少于1年;②患者实验期间中途脱离实验。

1.3方法

常规组执行传统护理管理干预,定期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展开综合审核,同时组织相关会议,与护理人员之间反馈交流近期的工作情况。按照门诊常规就诊流程指导患者进行疾病看诊工作,保证其有序性。

实验组护理管理中增加护理心理学理念,从而影响护理工作质量。首先,设置科室合理奋斗目标,让每位工作人员在职过程中能够清晰认知到自我价值,提供一定空间供护理人员发泄工作中产生的不良情绪,以此更好地调节自身心理,防止工作行为受到影响,将不良的情绪传递给患者。利用自身专业能力舒缓自身与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时用肢体语言和专业性语言解决患者问题,消除其紧张感与焦虑感。护士本身也要加强职业意识,拥有较高的使命感与职业感从而让其工作积极性得以提升,塑造健康职业心态。及时树立职业自信心,门诊护理管理者应学会在不同环境、情况、时间段、层次站在临床需求角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精神支持、物质资源等,积极影响到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信心,由此影响患者完成高效就医。其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护理人员与患者三者之间也要做到互相尊重,尤其对于护理人员,其工作需要被尊重、个体也需要基本的尊重,按照其需求基于心理学护理管理中实施管理措施。为了控制服务质量,管理人员也要适当指出其工作中现有的不足之处,及时点出问题,适当提出表扬,制定公平稳定的护理服务质量标准,对其工作及时做出总结评价。同时护理人员在面对不良工作评价时,注意调节自身心理,通过多种途径完成自我疏导和减压。最后,让每位工作人员积极培养自身爱好,利用兴趣调节人们的心理见效最快,将其作为“画笔”来丰富工作人员的业余生活,有效利用休息时间来排解心理压力。创建有利条件让护理人员能够在良好环境中工作,或是可以使用运动疗法释放压力防止不良情绪被带到工作中。在此护理管理下产生的服务模式落实在门诊中,能够及时疏导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不良情绪,并帮助患者更快、更有效率地接受门诊看诊,提升护理工作的执行质量。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情绪状态,调整合适的语言方式。在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愈非常不自信时及时给予鼓励,对于治疗中的患者所存的疑惑及时解答,帮患者排忧解难,利用心理学知识开展指导。拥有充分的耐心、细心有助于门诊管理的顺利实施。

1.4观察指标

在门诊护理工作管理中执行两种模式的护理管理,并比较其实施差异,统计两组护理人员各维度工作质量评分,两种模式下的患者负性情绪表现及评价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

①护理人员各维度工作质量选项:心理宣泄、职业意识、兴趣培养、护患关系维护、自信心树立,满分值100分且调查结果若相对越高表示对应组的护理干预效果越好。②患者负性情绪表现调查于在门诊接受护理服务后的患者填写意见调查,所有资料表皆为患者自愿提供并填写,主要针对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评分越低表示护理服务越好。③护理工作满意度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意3项,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例数×100%,结果值越高表示对应组的护理工作效果更好。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各维度工作质量评分对比

如表1中结果统计显示,实验组的护理人员所能表达的职业意识、心理宣泄、护患关系维护等指标评分结果均要比常规组更优,由此显示了心理学的重要性,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5)。

2.2组间负性情绪比较统计

常规组与实验组执行不同护理管理措施下,对相应的门诊患者负性情绪表现进行统计,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见表2,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5)。

2.3组间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统计

表3显示,常规组对应患者的护理管理工作满意度情况比实验组要差,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5)。

3讨论

近些年改革过程中,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在随着生活的改善而进步,故而在此环境影响下很多人会选择积极看诊,而医疗服务质量在人们的需求中也要更进一步[3-4]。其中,本院近期门诊实施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属于在基本管理下放大了“以人为本”理念,大量贯彻护理心理学内容使整套管理模式充满个性化、立体化、有效性,在管理过程中优先考虑安抚患者的心理,让其在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5-6]。因为门诊护理管理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和各类形形色色患者接触,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较多,这便要求护理人员需要有优秀的职业素养来支持其足够的耐心,同时管理人员也需要及时发现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通过相应措施让其疏导自身压力以提供优质服务,而患者受此影响也能更好地就诊,从而整体提升门诊护理管理工作质量[7-8]。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应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性评价高于常规组,同时其负性情绪控制表现相对更优(P<0.05);常规组的护理人员各维度工作质量评分相比实验组要低,统计比较有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门诊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心理学展开护理管理,对于患者而言能通过护理服务消除不良情绪,而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王洪英,刘静.加强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和管理[J].特别健康,2017,13(15):268-269.

[2]赵伟.护士长提升门诊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措施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0):104-105.

上一篇: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研究下一篇:中草药熏洗方对跟痛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