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abetie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 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 主要表现为四肢远端的感觉、运动障碍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肌肉无力及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有近60%~90%的糖尿病患者通过神经功能检查, 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 其中30%~40%的人无症状[1]。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 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严重地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多数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性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近年来, 中医药在治疗DPN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 并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该次研究中该院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了分析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对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将患者分成两组, 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32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17例, 女性患者15例, 最小34岁, 最大67岁, 平均 (46±4.38) 岁;患者病程3~17年不等, 平均病程为 (7±1.34) 年;对照组使用基础治疗。研究组有18例男性, 14例女性, 最小35岁, 最大69岁, 平均 (47±3.85) 岁;病程3~17年不等, 平均 (8±1.65) 年;研究组使用基础和中医治疗。两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诊断标准

该次诊断依据时世界卫生组织 (WHO) [2]拟定的相关糖尿病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参与, 患者均无心肝肾功能不全病例, 没有严重感染, 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病例。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 均行常规基础治疗, 如降压、降脂、抗血小板的聚集以及营养神经等, 研究组则同时联合中医治疗, 中药内服:黄芪30 g, 川芎、何首乌、鸡血藤各15 g, 赤芍、桃仁各12 g, 地龙10 g, 当归、红花各9 g, 僵蚕6 g, 蜈蚣2条, 用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两次服用。针灸治疗:取胰俞穴、阳陵泉穴、脾俞穴、环跳穴及足三里等为主穴, 取阿是穴、曲池穴、三阴交穴或太溪穴中的任意两穴为配穴, 进行针灸, 行针1 min, 留针20 min, 隔治疗1次/d, 连续治疗4周。

1.4 效果评定

采用肌电图检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肢体运动神经传导的速度 (MNCV) 以及感觉神经传导的速度 (SNCV) ;同时, 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等改善情况对两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消失, MNCV、SNCV等指标改善明显;好转: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改善, MNCV、SNCV等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者更加严重。总有效为显效与好转之和。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 (±s) ,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表示用[n (%) ],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正中神经MNCV为 (49.39±4.17) , SNCV为 (44.32±4.25) ;腓总神经MNCV为 (36.69±3.19) , SNCV为 (40.93±3.21) ;对照组患者正中神经MNCV为 (42.19±3.28) , SNCV为 (46.32±3.85) ;腓总神经MNCV为 (39.23±3.95) , SNCV为 (13.47±4.37) ;研究组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NCV、SNCV上升程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有17例显效, 占该组的53.12%, 13例有效, 占40.63%, 2例无效, 占6.25%, 临床有效率是93.75%;对照组有14例显效, 占43.75%, 11例有效, 占34.37%, 无效7例, 21.88%, 总有效率为78.12%。研究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5,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慢性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中认为, 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血管变化是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 导致了神经缺氧缺血, 自由基生成增加, 进而引起了周围神经病变[3]。目前临床中的治疗是以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调整饮食结构, 使用药物改善神经功能等为主。祖国医学认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瘘证”、“痹症”等范畴, 对其的治疗主要是以补气、活血以及痛痹等为主。该次中药药方中, 鸡血藤和川芎能够行血补血、通络舒筋, 而当归克行血止痛, 地龙能够通络利尿, 红花、桃仁及丹参可活血化瘀, 何首乌及赤芍克养血、活血, 诸药合用, 能够达到活血、补气、逐瘀及通经络等功效。除此之外, 结合针灸可以对微血管进行扩张, 让患者的脉络通畅, 活血化瘀, 还可以让血管扩张, 促进血流, 让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该次研究中, 研究组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NCV、SNCV上升程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有17例显效, 占该组的53.12%, 13例有效, 占40.63%, 2例无效, 占6.25%, 临床有效率是93.75%;对照组有14例显效, 占43.75%, 11例有效, 占34.37%, 无效7例, 21.88%, 总有效率为78.12%。研究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 常规治疗和中医联合治疗的方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优秀, 临床中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提升, 神经组织得到了修复, 周围神经组织微循环得到了改善, 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非常高,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2014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收的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分析研究,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对照组使用基础治疗, 研究组使用基础治疗和中医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NCV、SNCV上升程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有17例显效, 占该组的53.12%, 13例有效, 占40.63%, 2例无效, 占6.25%, 临床有效率是93.75%;对照组有14例显效, 占43.75%, 11例有效, 占34.37%, 无效7例, 21.88%, 总有效率为78.12%。研究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使用中医治疗的效果突出, 患者的肢体运动神经功能能够得到改善, 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临床中应用价值比较高。

关键词: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赵维纳, 李思瓯, 曲世巍,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1例[J].中医研究, 2013, 26 (3) :32-34.

[2] 陈茜, 马丽, 李凯利.甲钴胺穴位注射合补气活血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4) :309-312.

[3] 孙梅艳, 易敏春, 李庆兰, 等.中医滋阴养血、强筋健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 (1) :41.

上一篇:甘肃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研究下一篇:城市燃气管道风险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