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23-0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推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摘自胡锦涛同志2010年2月3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上的讲话

第2篇:领导方式转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前提

摘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领导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只有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才能有力、有效、有机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正确认识领导方式转变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作用,深刻剖析河南当前领导方式转变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着力探讨以领导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推动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质的突破,从而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步伐。

关键词:领导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原经济区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明确指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河南科学发展的战略之举和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经济领域里的一场伟大革命,又是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而领导方式转变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只有加快实现领导方式转变,才能有力、有效、有机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在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领导干部,关键在领导方式的转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行为素质,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工作效果等,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因素。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导观念转变是前提

领导干部观念转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所在。

1.只有转变领导干部观念,才能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想基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政府是主导,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责任。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需要解决好思想观念问题。目前有些领导干部虽口口声声称转变,但实际上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并不到位,在行动上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其原因仍然是发展观念还没有实现根本转变,科学发展的意识不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转变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使领导干部尽快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只有转变领导干部观念,才能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能力。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全省上下深刻认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紧迫性,少些浮躁、多些理性;少些盲目、多些主动,使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科学发展观这个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上来,切实转变发展观念,立足河南实际,把握发展规律,抓住难得机遇,真正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不断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能力。

3.只有转变领导干部观念,才能破除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目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所以存在“久推难转”、“转而不快”的问题,症结之一就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归根结蒂还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要消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加快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转变的程度,决定和影响着体制机制创新的速度和力度,进而决定和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速度和力度。只有大力推动领导干部发展观念转变,才能促进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导方式转变是基础

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转变领导方式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首要任务。

1.转变领导方式,是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前提。当前河南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取得明显成效,但总体上看,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短缺和过度消耗已使部分传统产业陷入困境,如不尽快转变,势必严重影响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摆在当代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转变,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问题、指导工作,从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转变领导方式,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有力抓手。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否迅速,往往与当地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人的领导方式密切相关。正确的领导方式,能够尊重和充分利用客观经济规律,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统筹协调促进地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否则,就会挫伤各方面的积极性,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贯彻好、落实好,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发展内容上体现全面性,在发展过程上体现协调性,在发展环境和条件上体现可持续性,在发展方法上体现科学性,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前提下,做到认识上到位、决策上到位、方法上到位,才能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3.转变领导方式,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号召全党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法、政策和策略,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法,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建设,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领导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治基础,而改进、创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只有广大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方法改进了,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才能真正实现。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导作风转变是保障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有真抓实干、求实求效的工作作风做保障。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不仅关系到党的形象,人心向背,而且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能否真正转变。

1.转变领导作风,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到1亿河南人民的福祉,是全省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紧密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大法宝。只有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作风,才能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才能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政策、措施变为全省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河南科学发展的进程,才能尽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这一伟大历史任务。

2.转变领导作风,是克服形式主义、工作求实求效的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把求真务实贯穿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当前,在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思想不务实、作风不务实、工作不落实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由此引发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时有发生。因此,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要做到实事求是、想好再说、说到做到、说好做好。只有讲真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坚持办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积极改善政务环境,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才能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作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第3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长庆油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地区分公司,经过40多年艰苦奋斗,特别是近年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油气产量连创历史新高,2011年长庆油田油气产量突破4000万吨,占国内总产量的1/5,基本达到目前大庆油田的规模。按照规划,2013年将达到5000万吨,成为业绩优良、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环境和谐的现代化“西部大庆”。

一、发展理念创新推动油田科学发展

長庆油田工作区域鄂尔多斯盆地位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四省区,成立之初的几十年里,产量徘徊不前。进入新世纪以后,长庆油田产量不断攀升,2007年油气当量达到2000万吨。2008年,长庆油田实施上市与未上市业务重组整合,油田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辩证思维更新发展理念。整合后,长庆油田公司冷静分析油田面临的形势,认为国家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是企业加快发展的责任和历史机遇,重组整合集中了油田资源,长庆油田具有加快发展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油田发展,其中首要问题就是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气藏,多年来“低渗、低压、低丰度”的特性成为制约长庆油田发展的瓶颈。按照行业普遍规律衡量,单井日产量低于4吨的油井属于“鸡肋”,很难带来经济效益。而以低产著称的长庆,油井单井平均产量仅为2吨,气井单井产量不到2.5万立方米。面对困难,长庆油田首先从解放思想入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一分为二、与时俱进地看待油田的地质条件,经多年研究分析,形成了对于低渗透全面的、辩证的认识:长庆的低渗透虽然有单井产量低的天然劣势,同时也具备了稳产期长、分布稳定,原油粘度低、流动性好等优势,只要方法得当,一样能够建设大油田。这个认识的确立,更加坚定了长庆油田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实事求是明确发展目标。重组整合之初,长庆油田公司业务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油气工程技术服务、生产生活保障等,业务门类庞杂,主营业务面临发展“瓶颈”。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生产一线人员紧缺,一方面二三线存在冗员,企业生产经营包袱较重。为了实现科学发展,长庆油田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分析,从明确发展定位和理顺业务结构入手,提出要实现协调发展,首先必须在结构优化上下大力气,着力优化业务和人员结构。同年8月,公司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做大做强油气勘探开发主营业务、做精做专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做优做好矿区服务业务的发展定位,实施企业归核化发展,把长庆油田推向产业结构优化、发展重点突出、资源配置合理的发展轨道。对于未上市业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发展主营业务,通过业务转型逐步退出与主业关联度不高、效益差的业务,积极推动工程技术、矿区服务等业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形成主业突出、其他业务优化发展的局面。对于人员结构优化,长庆油田确定了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控制总量的原则,依靠管理挖潜,盘活人力资源存量;依靠技术进步,控制用工总量;依靠改革深化,提高劳动效率,保证油气主营业务发展对人员的需求。业务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调整有力支撑了主营业务发展,目前,长庆油田销售收入中油气主营业务收入超过95%,企业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长庆油田以《实施意见》为指引,客观认识油田资源基础,编制了长庆油田建设5000万吨大油气田的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上产方向、技术方案和保障措施,10月7日,中石油集团党组批准了这一规划,成为了长庆油田加快发展的新引擎。

危中求机推动协调发展。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长庆油田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找到了应对危机的办法,油田上下认识到危机是暂时的,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只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就能够渡过难关,实现科学发展。为此,长庆油田苦练内功,坚持低成本战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走重效益、重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投资成本能够有效降低的有利时机,2009年在5000万吨规划基础上实施了加快陕北石油开发的方案。同时把握下游市场天然气需求增长迅猛、国外天然气引进尚未跟上、国内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加快开发苏里格气田,2010年成为了全国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区。在机遇面前,长庆油田领导班子通过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油田连续五年每年油气当量净增长500万吨以上,2013年油气当量将突破5000万吨,建成“业绩优良、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环境和谐”的西部大庆。

二、技术创新提升低渗透油气田开发的效益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驱动发展。我国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还没有形成先进的技术系列,按照国内常规的开发方法,长庆油田不但没有利润,还将面临巨大的亏损。因此,长庆油田立足自身地质条件,瞄准世界低渗透油气田的开发前沿技术,展开了艰苦的攻关。

水平井压裂技术有效提升了单井产量。在磨刀石上开发油气,钻到油层后,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把致密油层压出缝隙,然后再用特殊的物质把缝隙支撑起来,从而形成人造的孔隙通道,使石油能够流出来。将地层压出一条条裂缝,成为油气流动的通道,才能将地下的油气开采上来,这个技术被称为压裂技术。长庆油田以压裂技术为主攻方向,不断创新压裂方式,由直线压裂、网状压裂到如今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了世界先进的体积压裂技术,将地下坚硬的油层压成树枝状的运油通道,将以前采油的“羊肠小道”压成了高速流动的“高速公路”,产量获得了极大提升。特别是体积压裂结合水平井技术,实施水平井分段压裂,2011年在实施的阳平1、阳平2双水平井13段26簇同步体积压裂初期试油产量均在100立方米以上,投产半年仍保持十多吨的日产水平,是常规压裂改造试油产量的3-5倍。长庆苏里格气田应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使水平井平均单井日产量由以前的1万立方米左右提高到5万立方米以上。如今,长庆对付低渗透的压裂技术不仅在国内首屈一指,而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正是有了压裂技术这一“撒手锏”,长庆的超低渗透油藏得以大规模开发,小于1毫达西甚至低至0.1毫达西这些别人看来根本不能开发的资源都被长庆开发出来。

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显著降低开发成本。长庆油田境内的苏里格气田位于内蒙古草原,2000年发现之初,以其储量巨大而震惊世界。然而在随后的开发进程中,气井的单井产量普遍低下,不具备开发价值,因此被看做“带刺的玫瑰”。在当时的认识程度和技术水平下,无论是在布井方式、压裂手段,还是在地面工艺和现场管理上,长庆油田似乎都无从下手。历经八年艰苦的试验、攻关,长庆油田针对苏里格气藏特点,提出单井产量并不是衡量开发价值的唯一标准,只要能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有效降低开发成本,一样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在此基础上,长庆油田大力实施科技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研发形成了井位优选、快速钻井等12项配套技术系列。长庆油田提出速度就是效益,创新应用PDC钻头和“四合一”钻具,大幅提高了钻井速度,7天时间就能完钻3000米深的直井,丛式井钻井周期也缩短到20天以内,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为了降低建设成本,长庆油田在工具创新和优化工艺流程上想办法,研发了“井下节流”工具和地面“电磁阀”装置,实现了气井之间的管线串接,实现了中低压集气,使地面装置的材料强度要求大大降低,同时简化了地面工艺流程,地面投资比开发初期下降了50%以上。

大井组丛式井技术实现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长庆油田应用技术进步不但提升效益,也在全面协调发展上取得效果。全面推广大井组丛式井开发技术,将几十口井集中在一个井场,减少井场建设的重复投资,也实现了土地等资源的集约利用,2000年以来共节约土地20多万亩。同时,公司倡导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创新伴生气利用技术与采出水回注工艺,综合利用伴生气资源,安全回注采出水,优化油区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

正是由于技术上的敢想、敢闯,让长庆油田终于跨过了“低渗透”的重重障碍,大幅提高了发展的效益。关键技术的突破,使长庆油田拥有独特的“三低”油气藏规模有效开发的技术系列,成为提高发展质量的革命性推动力量。2008年以来长庆油田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82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近几年,长庆油田销售收入60%以上是利税,在高投入阶段仍然实现了较好的净现金流,企业实现了效益发展。

三、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积累了巨大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基础装备工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现代高科技全面应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西部大庆,要求我们应该充分吸收和依托已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为此,我们大力实施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市场化运作、数字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四化”管理模式,推动管理方式、生产组织方式的根本变革,确保了新时期大规模建设的生产安全和经济安全,实现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转型。

标准化体系建设夯实了科学管理基础。在建设层面,推行以标准化设计、模块化施工、规模化采购和标准化预算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化建设。标准化使设计速度提高了近两倍,模块化施工把建站周期从90天缩短到20天。规模化采购对21个大类98个中类1587项物资设备进行定型,覆盖了油气田产建物资需求品种的85%以上。实施标准化预算,编制发布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市场指导价格11类1342项指标,覆盖了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75%以上的投资;发布了钻井系统市场指导价格指标327个,使招投标、合同签订、投资审查等工作做到了公开、透明、简化和全面受控。在管理层面,推行标准化流程管理。整合人财物资源,确定作业顺序、协作关系,把重复性业务全面纳入了制度、办法、流程、作业标准、信息表单的流转系统,避免了资源部门化。在操作层面,推行标准作业程序。开发了10多个专业8547项标准作业程序、534项操作卡,覆盖了油气生产的各个专业,突出了关键环节安全风险控制和作业过程相互监督,促进了操作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

市场化运作确保了大规模建设的高效组织。市场主体培育和市场监管基本到位,构建了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平等竞争的市场格局。高端市场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中石油整体优势,与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实现了战略合作、共同发展。与国外石油公司、中石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提升了技术创新能力。低端市场面向社会和民营资本,解决了基本建设力量问题,实现了低成本高效发展。做服务型甲方,培育诚信型乙方,对社会化队伍实行按进度结算,进行大规模安全培训和业务指导,加大监督、监理工作力度等措施,促进了社会化队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油田市场保持了健康有序高效竞争的局面,提升了公司运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数字化管理提升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前端建成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的生产管理系统,资料录取、生产组织、组织架构和劳动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中端建成以生产运行、应急预警和安全环保为核心的生产运行指挥系统;后端以数字化油气藏研究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的4大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知识管理、移动办公以及多学科、一体化协同研究的优势初步显现,已经并将进一步改变科研技术人员的研究和工作方式。数字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对大漠深处、梁峁之间的数万口油气水井,上千座场站,几万台生产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油田变成了有围墙的工厂,极大地改善了一线员工生产生活条件,生产效率和开发效益显著提高。

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化了公司运营机制。大力推进业务结构调整,五个采油采气技术服务单位整建制转型从事超低渗透油藏开发,保障了主业发展。推动建设工程、机械制造业务转型,围绕油气生产主营业务提供服务保障,形成新的业务发展优势。工程技术服务实现市场化,矿区服务社会化迈出新步伐,未上市业务实现整体盈利。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盘活用工存量2万多人,组织1.5万余人转岗油气生产,油气主营业务和生产一线用工比例分别达到78.6%和66%,较整合之初分别增长29.3%和16.2%,实现了“增储增产不增人”。

强化安全管理促进了公司安全环保本质化水平显著提高。建設全流程、全方位立体防控体系,确保安全环保风险“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有效控制”。建成了油气集输、安全环保、应急抢险一体化的安全环保风险感知预警系统,形成了输油泵、集输干线、环境敏感区安全环保“三道防线”和公司、厂处、作业区、岗位“四级责任”体系,安全环保保持了稳定态势,公司连续五年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先进单位称号。

四、长庆油田科学发展的主要启示

一是解放思想实现科学发展的前提。解放思想不是空洞说教、不是空泛的口号,解放思想是基于理论认识突破而推动的生动实践和深刻变革。创新是思想解放成果、理论认识成果在实践上的反映,表现为思想方法的转变、实现路径的变化、实践手段的进步等方面。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必须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和条条框框,勇于突破自我,敢于挑战极限,不断深化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对企业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的认识,在实践中形成新的思路、目标和举措。长庆油田坚持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客观认识油田的内外部环境和低渗透油气田的优势,坚持解放思想,把握发展规律,系统辩证思维,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变劣势为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开创了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信息化技术是传统石油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石油行业几十年来延续了传统的生产组织和运行管理方式,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不高,长庆油田从油气田基本生产组织入手,引入信息化技术装备改造油气田,符合国家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基本具备了现代化油气田的特点,对于提升我国石油产业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要注重自身实际与先进经验的结合。自主创新能力是现代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自主创新首先要立足自身实际,明确自身的技术、管理差距与创新方向。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吸纳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为我所用。长庆油田在创新发展进程中,就是立足于低渗透的实际,提出创新的目标在于提高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以压裂技术创新、油气田工艺流程变革、标准化、市场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始终瞄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向,结合自身实际加以完善,成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作者:张宏鹏

第4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领导方式转变是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只有转变、转快、转好领导方式,才能有力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此,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更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时代的命题、实践的命题,也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更是现实经济发展的挑战。就渑池而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转变领导方式更是刻不容缓。

怎么认识转变领导方式

转变领导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支撑。领导方式是执政党对执政规律把握的外在表现,是各级党政机关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阶段性中心任务的组织及施政方式。从科学内涵上讲,领导方式是观念理念,是思维方式,是体制机制,更是方法举措和干部作风表现。省委提出这一命题,抓住了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建设的关键。领导方式不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或在落实效率、效果上大打折扣。不同领导层级有特征不同的领导方式,不同阶段中心任务有方法不同的领导方式。现阶段,中心任务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因此,领导方式必须随之转变。

转变领导方式是推动县域发展的引领因素。渑池是资源大县,以资源开发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已到了不转不行,非转不可的地步。十多年来,渑池虽然实现了高速增长,完成了原始积累,但资源工业的粗放

发展也带来了种种弊端。一方面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业大而不强。二是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压力加大,环境约束趋紧。三是三产过于弱小,导致社会就业不足,城镇化进程缓慢。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必然面临资源枯竭的风险,产业发展停滞,产业困局、生态困局、发展困局将积重难返。另一方面,社会建设滞后,社会矛盾叠加,这与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发展为民的目的背道而驰。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一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因此,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首先需要转变领导方式。

如何转变领导方式

一靠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纵观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凡是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显著的地区,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就高,眼界就宽,思路就广,办法就多,其共同特征是,不只是个别领导干部,而是整个干部队伍的思想解放程度都高。渑池是建制2000多年的历史名县,历史遗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仰韶文化是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北部山区、黄河沿岸,山水秀美,景观独特,然而渑池的三产却做不大。因此,转变领导方式应着力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抓起。

二靠科学决策转。现代决策涉及的要素越来越复杂,范围越来越广,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单靠领导本身的智慧难以应对。作决策时应注重领导与群众结合,政府与专家结合,用程序的科学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注意充分听取班子的意见、基层单位的意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立信访评估制度,听取广大群众对重大决策的意见,避免决策的盲目性、片面性。

三靠强化责任转。近年来,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传导快,安排部署清晰、具体,但一些好的决策还是落不到实处,究其原因主要在基层干部。为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一是建立分级负责的责任体系。二是明责无缝隙。三是评议面对面。四是强化问责,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问责。通过建制、明责、评议、问责,努力解决中梗阻、下梗阻

的突出问题。

四靠转变作风转。转变领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有针对性地戒“浮”求“实”。要多学习勤思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思路。要加强实践,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要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在渑池形成清正的党风、清净的政风、清纯的民风。要讲究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发展的规律、尊重群众的意愿,通过持之以恒的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要讲究实在,工作措施要具体扎实,要把工作部署变成具体的项目,一件一件抓好。要讲究实效,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究实际效果,以此带动干部作风的根本好转。

五靠体制机制转。机制的支撑,体制的保障,是转变领导方式长期的决定性因素。这应该是县域当前最具现实针对性和执政挑战性的问题。去年以来,我们成立了渑池商会、仰韶文化研究会、传统文化研究会、社区自治组织和铝工业、建材耐材产业协会及渑池县新能源发展促进会,有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第三方社会力量、中介力量,构建行业协会组织协调、沟通交流、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服务企业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与此同时,组织成立渑池科学发展促进会北京、深圳、郑州分会,整合渑池籍在外人员及在渑工作、服役的外籍人员资源,构建外部力量收集信息、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合作交流的平台。以体制机制的完善,在更广领域整合资源,支撑转变。

六靠政策制度转。在常委班子自身建设上,渑池研究制定了《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关于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见》。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制定完善了实绩登记制、末位淘汰制和干部任前公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规章制度,试行公推直选乡党委书记,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建立了重大项目稽查制度、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政府投资项目评估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尝试

探索县委及县委书记权力的规范化、透明化、民主化、科学化运行。在产业发展上,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产业聚集区发展基金,并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制定了项目准入、节能减排、平安建设、信访稳定等一系列工作规范。通过政策和制度引领,推动领导方式转变。

总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央立足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关键阶段做出的一项重大而关键的决策。这一决策确定以后,各级领导干部就成了能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最为关键的因素,而能不能转变领导方式,就成为能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的重大考验。作为基层县级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省委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领导方式转变中提高领导水平。

第5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连续六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有显著提高。

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江苏省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必须依靠经济比较发达和科技、人才、资本的优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的界限,产出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形态。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必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工程技术,发展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

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规模经营,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兴办种苗、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推广、统一机收机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服务,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着力做强一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做大二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

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突破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依托农业绿色特质和农村特色地域文化,以农业景点、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为载体,利用人文历史、民俗古迹、旅游景观,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江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要着力推进“两个化”、加强“三大载体”建设。“两个化”即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和高效农业规模化。“三大载体”为:现代农业园区,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大力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此,要扎实推进以下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业、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业,积极发展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加快发展规模畜牧业,积极发展优质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提高渔业养殖综合效益。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新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增值利润。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打响江苏品牌农产品。深入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大力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和村干部的培训,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新型适用农业机械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生态生产、健康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和弃置污染水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布局、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农村

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趋于均衡。创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确保农业贷款增幅大于贷款总额增幅。加快发展高效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 作者:黄莉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第6篇: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顾益康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农业从小而全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资源从粗放开发利用向节约、集约、循环和永续利用转变;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以规模化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浙江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去,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坚持富民强农基本宗旨、家庭经营基本制度和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动力,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致力于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基础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

一、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

要树立五个农业发展新理念。强化农业人本化理念,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把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现代农业成为能让农民致富的产业和体面的职业;强化农业多功能化理念,顺应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的趋势,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致富、生态保育、文化传承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强化农业工业化的理念,科学借鉴现代工业发展的理念,推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和生产的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强化农业产业化理念,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分工协作,完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农业生态化理念,引导农业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轨道,优化农业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要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长期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以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家庭农场经营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地经营体制改革,鼓励农民自愿转让农地承包权,建立流转市场,积极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一批有强大的市场经营能力的贸易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拍卖市场、期货市场多层次市场有机结合,实物交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

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

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农业块状经济和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一批有区域知名品牌、拥有连片基地的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充分发挥浙江水稻科研力量强和稻作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推进水稻生产的规模经营,建设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的水稻生产示范县、镇和稻作文化示范点,努力提高浙江粮食生产力水平。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实行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有机整合,注重研发和推广与精致型农业产业相配套的、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农业功能多样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作制度改革和生产模式创新,重点推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创新,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推广教授、科技特派员、责任农技员制度,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五、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

要以微观和宏观多个层面和统筹城乡发展层次上来创新农业发展机制。要形成农业创业创新的新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农民与科技人员、工商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投资和合作经营,通过设立现代农业创业贷款等多种举措,培育一批新的农业创业主体。要着力形成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机制,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来进一步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分化,进一步形成百万农村能人创业带动千万农民转产转业的机制,推进务工经商农民的市民化,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 顾益康)

第7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卫东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陈辉

这段时间,我们认真学习了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及《河南日报》系列文章“何平九论”。文章言语质朴,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九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卢书记文章的内涵,思想深远,论述全面,对于各级干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一个月来,我认真研究学习了系列文章,我感到这一系列文章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说重要的就是落实,重要的是将理论文章的思路、方法应用的实际工作中来,下面结合我所从事的环保工作谈一点肤浅的体会: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提升领导站位。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要在发展中解决。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暂时的发展,也不能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因此,我们在环保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1)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必须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与环保协调统一起来,坚持科学发展、优化发展,坚持在保护环境中寻求发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要努力用最小的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努力探索一条代价小、排放少、效益好、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

(2)要正确处理环境监管与服务的关系。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把环保服务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创新管理模式,为企业治理污染提供决策、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信息、帮助企业更准确地履行污染治理义务,主动、及时、准确、全面地将环保政策向企业解释透彻,增强环保政策的透明度。在日常环保审批和执法检查中切实增强环境监管责任意识,做到严格审批、严厉查处、严肃追究。要强化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深化环境执法后督察。

二是改进领导作风,提升领导能力。

要按照赵顷霖书记提出的“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抓好工作落实。要提升自身素质,加强党性修养和职业道德自我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执行能力,努力实现局党组提出的 “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三个一流”目标。坚决杜绝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夯实环境基础。

(1)要有一种求实精神。作为基层领导,在工作中要勇于应用“领导在一线垂范、决策在一线落实、队伍在一线锻炼、问题在一线解决、威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检验”为主要内容的“一线工作法”。“一线工作法”是一种求实精神。在工作中只有重心下移,管理前移,扑下身子抓工作,少说空话,多干实事,迈开双脚,亲临一线,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问题、污染减排工作的紧迫问题、环保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等。

(2)要提高能力素质。我们要按照“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坚持“中心工作跟得上、改善民生办实事、加快发展真爬坡、重大事情拿得下”的干部实绩衡量标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五位一体”建设,努力打造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五型班子”。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把学习作为终身建设的任务。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自觉增强责任意识,使全体人员履行职责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努力打造一支精业务、善管理、肯干事、会干事的环保队伍。

(3)要提高执行力水平。重点是在服务项目、服务企业上下功夫。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搞好服务,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限时办结,确保重点项目扎实顺利推进。

三是加强环境管理,提升发展水平。

要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能,通过污染减排、环境准入、清洁生产等工作,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新增量,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强力推进污染减排。要在完成环境容量测算、污染源普查数据动态更新调查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十二五”污染减排基数和总量控制目标,围绕完成“十二五”期间的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减排指标,落实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措施。同时要加强督查考核,完善污染减排统计体系、考核体系及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继续实行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一票否决”制。

(2)严格环境准入。要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坚决杜绝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入驻我市,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新兴战略产业发展。

(3)加强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降低能耗、物耗,达到减排目的,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容量空间。

第8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201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省委书记卢展工署名文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近日,一直在反复拜读,深思默想,内心颇为激动。文章提出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命题,思考了“领导干部应该怎么转、怎么做”的问题,强调了“发展目的必须明确,头脑清醒至关重要,正确思路应当持续,方式方法亟待改进”的要求。文章言语质朴,思想深远,对我个人未来工作具有很强指导性,在这里,我谈一些内心的感想和体会:

一、要勤学善思,不断强化发展为民意识

卢书记文章中开篇就阐述了:“发展的目的就是为民”,这一个质朴的道理指出了我们所有工作的归向,这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是否促进了发展,是否促进了为民发展?同时,指导我在今后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要勤学善思,勇于创新,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一步强化发展意识,为民意识。结合自身工作,就是要认识到作为从事基层党建的组工干部,虽不直接抓经济发展,但我们的工作和经济工作不是“两张皮”,绝不能游离于发 1

展之外,自觉地把工作放在服务发展的大局当中,放在服务群众的大局当中,努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为发展为服务群众出谋划策、积聚力量、营造氛围。

二、要常念忧患,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冷静

卢书记在文章中,深刻批判了当前“看好不看坏,算得不算失,报喜不报忧”的问题,言语切中要害,针砭时弊。在面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问题中,又阐述了要毫不动摇,持续发展的要求。读到这里,我对照自己,比照工作,深深感到自己欠缺了“生于忧患”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的路途中也必然会有打滑的脚步。怎样避免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常念忧患,心存谨慎,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客观认识到自己面对的问题,冷静正确的判别自己应迈入的下一步。结合自身工作,就是要进一步多正视工作中的“短板”,从基层党建的薄弱领域主动出击,从党建工作的落后单位主动抓起,遵循规律,循序渐进,加大工作力度,保持工作韧劲,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要真抓实干,努力提升服务群众水平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有句话说 2

的好:“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规章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针对领导干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落实好党的政治路线,卢书记的文章进行了实际中肯的阐述,抓住了干部工作方式方法这一关键环节。结合自身实际,这就要求我在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上,要真正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展工作,要在工作中精益求益,真抓实干,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多办具体事,多干实在活,不说、不做没作用、副作用的话和事,让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群众,对得起人民。

第9篇: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明年各项任务。市委书记刘淇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今年情况和明年重点工作安排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市政协主席阳安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出席会议。

刘淇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要求在明年的经济工作中要突出主题、主线,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宝贵经验和基本要求,结合首都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标准表述】 [深度分析]

2011年北京市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建设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创新社会管理与服务,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宜居健康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5%和4%,力争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比重达到75%,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权威观点]

各区县、各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来确定发展速度,把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上来。要妥善处理好创新驱动与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的关系,妥善处理好首都性质功能定位、人口资源环境与推动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市与区县的关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一是要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责任感。 首都发展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利用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和中央给予的各项先行先试政策,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继续走出一条物质消耗最少、增长效益最高、环境不断改善的发展道路,起到首善之区的作用。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形势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切实在“加快”上下功夫。

二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理念和模式上统一思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重要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就是要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三个北京”是奥运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实践转化,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时俱进的创新成果,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首都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指向,反映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认同,是在发展中崇尚以人为本、重视科学技术、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今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抓手和重要载体。

三是要找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

要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要着力发挥首都的资源优势,使首都的发展与城市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与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要着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能力。要着力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努力抓好中央赋予中关村的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实。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

一、

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转自:育路公务员考试网

上一篇:沈阳工业大学绩效下一篇:林木良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