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2024-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精选8篇)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篇1

所谓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负有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经过多年的改革,从总体上看,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管理职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直接从事和干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大大削弱,经济调节、市场

监管和综合协调的职能明显增强;单一追求高增长目标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工作重心逐渐集中到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上来;以人为本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不断丰富,政府的政策方针更多注重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

然而,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的政府职能还不同程度存在着部门管理体制不够配套、依法行政意识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干预经营,集权审批,市场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二是体制不顺,因权设事,“三乱”现象还不能得到全面禁止。三是执法不严,侍权干预,行政执法制度的机制还不够健全规范。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影响了社会投资和消费的积极性,最终结果是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体系内,政府只有从直接微观管理转向间接宏观调控,从重审批重管理转到重执法服务上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经济发展环境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优化发展环境、建设法治政府,主导权在政府,主动权在政府,关键环节在政府职能的转变,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制度建设,实现三个协调

要真正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就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机制做保障,通过制度把政府的职能固化下来,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要注重通过提高立法质量,完善配套制度机制,确保政府及其部门实现行使职权的法制化、规范化,努力做到“三个协调”:一是要与健全市场机制相协调。转变政府职能与培育市场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在将企业推向市场,市场对企业起引导作用的条件下,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管理,建立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健全市场组织,不断提高市场的组织程度,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只有这样,政府职能转变才可能真正到位。二是要与健全社会组织相协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让渡的职能,必然导致大量社会事务无人管辖。因此,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同样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保障。政府要积极对社会组织予以引导和管理,促使其不断健全和完善,从而有效地分担传统体制的部分政府职能。三是要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协调。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给国有企业更多的自主权,让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不再管理国有企业,而仅仅是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调控的管理方式转变。因此,要转变政府职能、改变计划体制下的政企关系,就必须完善国有企业的自我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企业搞活的目的。

二、理顺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

转变政府职能,其根本在于理顺管理体制,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如开展了对相对集中的行政审批、行政执法依据梳理和行政权力清理等工作,基本理顺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今后,还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对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的审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对确要保留的审批事项予以精简、规范;对部门之间重复、多头交叉的审批予以归并。同时,要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的监督约束机制,推进行政审批的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真正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政府部门从过去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搞好公共行政,加强公共服务,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廉洁高效、协调运转、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

法制是发展环境的基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是政府的职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政府的失职。因此,有必要加大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力度,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要把依法行政与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必要的执法经费,坚决纠正各种形式的收支挂钩现象,以有法必依求效率,以执法必严保公正,以违法必究顺民心,以法制意识和执法水平论干部,确保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

四、塑造诚信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篇2

1 政府职能的改革之行

从国内看,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后,国家开始反思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全能政府”的种种弊端。为了适应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家大刀阔斧地展开了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内容的公共行政改革。

由于政府职能集中反映了国家管理活动的实质和方向,故而是政府进行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活动的指南。对之进行科学的界定,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前提。

不过,何谓政府职能,国内外学者表述不一。依笔者拙见,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政府职能并非是个静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着行政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察看我国当前的社会态势,一方面,公民的法制意识不是很强。据一项对上海市民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排名公共秩序前三位的问题分别为: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无视红绿灯,乱穿马路,经常发生率为43.3%;自行车不遵守交通规则,横冲直撞并随意停放,经常发生率为43.9%;乘坐公交车不排队,争先恐后,不遵守先下后上规则,经常发生率为37.2%。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弱势群体扩大,道路交通拥挤,公众需要政府创造就业机会,提供生活保障,建设公共设施。这些因素,致使我国政府职能面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可是,海量的行政任务与有限的政府资源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公共行政职能无法成为政府“专利”,需要由社会来合理分担。于是,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就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一种理想的社会治理模式。

2 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管理公共行政事务的法律制度

社会自治就是为了实现公共行政的分散化,国家通过法律设立非政府公共组织参与管理公共行政事务的法律制度。

根据法律规定和法理要求,参考学界观点,笔者认为只有具备以下主要特征的社会组织才具有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资格。

(1)独立性。非政府公共组织不属于行政机关系统。它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对特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并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这个特征使非政府公共组织可以避免行政机关的官僚主义习气,在管理中,呈现民主化和亲民化。

(2)非利性。与营利性社会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非政府公共组织关注的是无利可图的公益事业。这个特征使它不追求权力出租和寻租,减少行政腐败。

(3)公益性。公共利益可以分为普遍公共利益和特殊公共利益。政府关怀的是为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的普遍公共利益,但非政府公共组织关怀的是特定范围内的人们所享有的共同利益。这个特征决定了非政府公共组织可以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能。

(4)公权性。为了对特定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非政府公共组织享有法律授予或者确认的公共权力。但管理行政事务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有限性,使其享有的公共权力相对有限。

(5)非包性。非政府公共组织的财政经费不是全由国家财政拨款,这个特征使其参与行政管理可以降低政府管理的成本。

以这5条特征衡量,我国目前非政府公共组织主要有三种类型:(1)社区组织。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2)行业组织。如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3)公共事业单位。如公立医院、公立学校。

由于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公共行政分散化,这样就促成了公共行政主体多元化体系:(1)职权性行政主体,即国家行政机关。(2)授权性行政主体,即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组织(其具有准政府组织属性,且国家不允许其转移职权)。(3)自治性行政主体,即非政府公共组织。

因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实行公共行政任务的分担,所以,政府转移其部分职能的对象只能是自治性行政主体,而不能是营利性组织或者公民。

3 公民环境权

从法律角度看,公民环境权既是私法权利,更是公法权利。这项权利的双重属性构成了双重法律关系即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当公民的这项权利被他人非法侵犯时,公民有权选择司法救济或者政府救济。

英国著名的行政法学家威廉·韦德在评论司法救济与政府救济的利弊得失时指出:“法院的法律程序是琐碎、缓慢、费用昂贵的”。因为法院的任务是实现高标准的公正。一般而言,公众总是需要尽可能最好的产品,并准备为此付出代价。但在处理社会事务当中,目标就不同了。这个目标并不是不惜任何代价以获得最好的结果,而是在符合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取得最好的结果。为了节省社会和当事人的开支,应当使争议得到迅速和经济的处理。“法理如此,为什么我们的司法机关在设计救济制度时不考虑救济的低本、便捷和实效的原则,偏要公民和国家为维权和护法付出高昂的成本?”

至于《物管条例》和《物管规定》赋予物业对住宅装修进行社会自治,确有张冠李戴之嫌。物业管理属于私人治理,而私人治理不属于社会自治。因而物业不享有管理行政事务必需的公共权力。对于物业,政府可以利用之(如政府机关可以委托物业代为作出诸如行政指导、行政调解和行政信息服务等非强制行政行为,以降低政府管理成本),但不可转职之。否则,必然导致社会管理失控。如予不信,请看下例事实:

比如,在业主、使用人装修开始之前,《物管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业主、使用人需要装饰装修房屋的,应当事先告知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应当将房屋装饰装修中的禁止行为和注意事项告知业主。”大家知道,“告知”是无需批准的。这样,装修期限的长短听任业主决定。有些“自觉”的业主告知装修的事宜后,物业会发给“施工许可证”。有些“懂法”的业主则一声不吭,开工装修,物业也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因为依法,物业无权实施装修许可。

又如,在装修过程中,有些业主任意做出国家规定的装修禁止行为,物业也会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发出“整改通知”。对此,“知法”业主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物业则不得不望法兴叹!

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哪里有国家,哪里就有管理,哪里有管理,哪里就有法律,哪里有法律,哪里就有强制。如果只有管理,没有强制,就可能造就“一个法律更多但秩序更少的世界”。如今住宅装修噪声污染泛滥成灾,不正是这条规律的具体生动的反映!

诚然,现代社会,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的确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国家转移给社会的是部分公共行政管理职能而不可能是全部的或主要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那么,环境管理职能究竟属否主要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

科学告诉人类,良好的生活环境既是公民有效和持续地进行劳动、维持健康和幸福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公民实现管理国家事务、享受休息和受教育等权利的必要条件,而噪声污染恰恰是危害公民健康的一大杀手。据调查,超过50分贝的噪声,会影响学习、工作、休息和睡眠,70分贝噪声会造成精神不集中,心烦意乱,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笔者曾专门和物管人员一起持噪声测试仪到住宅装修现场进行测试,结果是冲击钻:93分贝左右;电锯:97分贝左右;切割机:97分贝左右。显而易见,装修造成污染的危害性更甚于其他噪声污染!

正因为环境良好与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党和国家将环境保护定为我国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六条则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可见,按理依法,治理住宅装修噪声污染当然属于主要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相关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将此项职能由政府错位转移给物业,实乃公共行政改革之败笔!

尤其需要引起警觉的是,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凸现,社会关系复杂,而转变政府职能涉及整个行政管理层面,现今,社会领域已发生误读现象。为了避免由于政府缺位而留下管理真空,致使社会无序,以致酿成社会危机,笔者不揣冒昧,提出一些建议,供国家有关部门作立法参考。

总而言之,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在思想上,不应形而上学地量化估量,而应辩证地质化考量;在行动上,不应高歌猛进,而应“摸着石头过河”———积极地理性地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参考文献略]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转型,推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当前,我国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内容的公共行政改革方兴未艾。从住宅装修噪声污染失控现象入手,寻根溯源地剖析国家有关部门因误读转变政府职能而导致立法失误问题,进而就正确解读提出建议,供国家有关部门作立法参考。

政府职能大转变 篇3

从1982年以来,我国经历的几次机构改革,每次都对经济有很大的推进。我的评价是,这次根据十六大《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基本精神,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可以说是我们最彻底的、最好的改革。

实际上国家政府职能有两个:一是社会管理,二是资产管理,在我国的政府职能中,由于过去片面强调发展公有制经济,政府及其部门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从而使其社会管理职能落在了从属地位。

之所以说这次改革最彻底最深刻,是因为这次体制改革,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表现为行政,同时对经济的管理体现为对资产的综合管理。国家决定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将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职能分离出来,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改变了改革的观念思路:政府营造环境,而非经营者。而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从企业管理转向资产管理,这是一个很深刻的转变。不再着眼于企业管理,使政府强化了社会管理职能,真正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迈进了一大步。

回顾历次的机构改革,总的来说,政府机关的多次改革撤并设立,虽然意味着政府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缩小,但不管是直接经营还是间接管理,都没有彻底摆脱政府的企业管理职能,只不过是多一点少一点,基本是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改来改去,改的都是国家与企业关系,政府怎样调控、指导企业。但此次的改革方案,按照十六大报告精神,在总结我国历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曾经由多个部门分别拥有的国有资产(企业)管理职能,被剥离后系统集中交给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原有职能部门不再管理资产,而成为彻底的政府机构,可以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营造经营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打击经济犯罪、保护经济发展。

朱少平说:这次在十六大报告指导下的机构改革,在指导思想上有了根本的改变:政府的经济职能以资产管理为中心实现调节而非控制,从管理企业为主转变为管理资产,从管理资产角度出发来处理资产管理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

朱少平说:新的改革思路从根本上倡导、实践、促进了两个原则:

1、政资分开。要把国有资产集中起来统一到国资委,“资”的职能与“政”分开。国有资产管理功能分离后,国有资产的经营和使用机构应完全独立于政府,由国资委委托过去和以后将要设立的国有资产经营机构包括国有投资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国有控股公司、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独立运作,与政府部门,如计划、财政、贸易等部门不再具有直接联系,而新设立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则专门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具有社会管理职能,更不能干预其他所有制经济组织的活动。

2、政企分开。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表现为行政,对经济的管理则体现为对资产的综合管理。各职能部门不再有人财物产供销的直接管辖权,只能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约束来促进企业发展,而不能再直接干预。现在政府的两大职能应是:社会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按照新的改革方案,改革发展、财政、贸易部门都要退出企业经营,而其行使的“政”的职能要面向全社会,包括营造经济环境,指导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这些部门制定的各种政策、法律、规则等对任何企业和投资组织都是平等、公开、公正和一视同仁的。都要覆盖全社会,要辐射到全社会。政府职能部门重大政策、规范环境,考虑的是全体经济主体的利益,为他们服务。

政企政资的分开,为从根本上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篇4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央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快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既是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应该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市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但同时应当看到,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公共服务的施政理念尚未真正形成。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树得不牢,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2)、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认为管理就是审批,服务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3)、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公务员队伍的现有素质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建议: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

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政策法规建设。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业垄断,防止企业利用行业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予以公示,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简化程序,大幅度缩短行政审批时间。规范收费事项,减轻企业负担。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所有依法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应在媒体上公告,增加透明度。

三、坚持以法行政,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在其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继续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减少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随意性。

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和公务员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奖优罚劣。

转变政府职能 创新组织模式 篇5

努力促进行业商会服务发展新水平

如皋市工商联

(2010年04月01日)

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如皋同业商会始终围绕“发展一个商会、打造一个板块、振兴一个产业”的奋斗目标,致力探索地方党委、政府组织经济工作的新模式,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先后组建了28家市级同业商会、29个镇级商会以及5个异地商会,其中,太阳能、液压机升格为南通市级商会,肠衣升格为省级商会,市级商会共吸收会员企业3233家,85%的规模企业都是商会会员,已成为推动如皋经济社会持续腾飞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追求“三个更高”,鼎力支持商会建设。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如皋同业商会应运而生。一是思想认识定位更高。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会的组建工作,充分认识同业商会的组建和发展不仅符合中央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更是推动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组织经济工作的全新模式。于2004年2月、2004年7月和2006年12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同业商会建设的意见》、《关于放手发挥同业商会职能作用的意见》及《关于进一步明确同业商会职能权利的意见》三个文件,充分赋予同业商会的知情权、参政权和监督权。二是组织领导要求更高。把商会建设列入我市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市四套班子在商会工作方面的具体分工联系人,市委主要领导坚持每个季度对商会工作进行一次专题调研,对商会的组建、作用的发挥、活 1

动的开展多次作出指示。在党代会、人代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商会工作都做到有总结、有评价、有希望、有要求。三是专职队伍配备更高。在商会的业务主管部门即工商联的班子和人员配备上,市委做到侧重倾斜、选优配强,2位驻会会长都有着丰富的基层一线和经济工作经验,从乡镇中选调了4位35周岁以下的年轻优秀公务员,在职人数达到10人,人员力量得到了大幅度充实和高标准配备。市委还从非领导职务干部中选派了部分懂经济、有能力、讲奉献的优秀干部到市级同业商会担任专职副秘书长,切实加强对同业商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实行市级同业商会专职秘书长集中办公制度,强化了工商联对商会的管理与沟通。

二、打造“三大平台”,着力加快民企发展。以提高服务经济的能力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三大服务平台,在服务手段、职能、渠道等方面实现新提升。一是建立互助基金平台。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市工商联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金融部门协调,组织银企交流恳谈会,促进银企之间有效对接,目前与邮政储蓄银行的合作正在紧密进行;另一方面按照《关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与发改委、人行等部门组织了市应急互助基金监督会,目前已有近百家中小企业申请加入,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二是建立维权服务平台。工商联加强与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09年5月份在全市成立了“如皋市纳税人维权中心”,并依托肠衣、液压机、太阳能、船舶、服装、纺织、黄酒、糕点、建筑、浙江等商会,首批成立10个纳税人维权分中心,进一步维护了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培训服务平台。为帮助民营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规避风险,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09年11月份邀请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王仁锋为近400名企业家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得到了参训企业家们的一致好评和欢迎。从今年开始市委将组织企业家赴上海复旦大学轮训。我市工商联将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企业家培训班,长期为会

员企业开展培训服务,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三、实现“三个助推”,竭力发挥商会作用。市委、市政府充分信任和依靠同业商会,赋予相应职权,积极发挥商会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实现了企业、行业、地方经济的“三赢”。一是以商会为龙头助推企业壮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是同业商会的重要职责,地方党委、政府重视商会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商会组织来推动企业和产业的做大、做强、做优。同业商会组建以来,我联充分发挥商会在行业内的龙头作用,使广大会员企业树立加快发展的理念,提升了会员企业的总体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南通市液压机商会会长单位南通锻压设备有限公司、华东液压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利用自身影响,与高校合作,搭建研发中心服务平台,研发成果惠及商会企业,促进行业企业的迅速成长、逐步壮大。二是以商会为抓手助推产业发展。商会尤其是工业企业商会在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如皋的十大重点产业推进体系中,涉及商会的有食品、新能源、服装等5大产业,相应的食品、肠衣、太阳能、服装等商会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制定产业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加大科技研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批以商会为平台的产业集群、产业园区正在形成。工程总投资6.8亿元、目标产值100亿的中国肠衣城首期工程已竣工,已有200家企业入驻园区;如皋市船舶商会通过举办“如皋船舶高层论坛”,促进我市船舶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目标产值100亿的长寿食品产业园区规划工作基本结束,医疗机械商会的专业园区、药品商会的医药商务中心和浙江商会的浙商大厦等一大批商会牵头的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三是以商会为平台助推地方经济建设。以企引企、以企招商是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的捷径,而商会正是推动以企招商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市工商联不断加大以商会为载体的招商引资力度,先后以太阳能商会、电动车商会、如皋浙江商会等为主体成功举办了招商活动,引进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如皋市浙江商会引进了投资达8亿元的“语言山”项目。去年10月份以举办长三角工商联联谊会为平台,成功召开了如皋投资环境说明会。在市工商联和如皋市浙江商会的共同努力下,如皋市荣膺2008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称号。深圳、上海等地如皋异地商会也发挥了地缘关系的独特作用,积极主动协助各类招商活动,助推了如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发挥“三大功能”,合力共渡经济危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严峻挑战,28家同业商会迎难而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根据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在引导会员企业坚定信心、反映诉求、构建平台、增强服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抱团取暖、共渡难关。金融危机引发行业困境,外贸出口业首当其冲,作为传统出口行业肠衣产业遭受了巨大打击。困难时刻,肠衣商会理事会群策群力,抱团取暖,以会长陆金林为首的四家会长单位先后筹集7000多万元,用于收购会员企业的库存肠衣,解决了会员企业产品滞销和资金周转困难问题。09年随着肠衣市场行情的日趋好转,肠衣商会及时调整经营发展思路,在稳定国外市场的同时,加大力度开拓国内市场。目前肠衣产业走出困境,出口总量已占据全球30%,在行业重新洗牌后实现了新飞跃。二是联手出击、抢占市场。南通市太阳能光热商会在获知太阳能热水器即将进入家电下乡产品活动时,积极引导和鼓励会员企业进行“家电下乡”申报,在09全国招投标中我市元升、佳佳、奥斯特三家名列其中,其中会长单位元升所申报的28个型号全部入选。通过成功申报“家电下乡”活动,抢占了国内市场,壮大了太阳能产业。三是转型升级、提升档次。服装行业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行业。市服装商会通过树典型,促发展的形式,向全体商会会员宣传、推介重点企业的经验,号召广大会员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层次,全市服装行业销售、利税均有所上升,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态势良好。服装商会副会长单位南通泰慕士近两年投入了5000多万元引进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际一流设备,对产品进行转型升级,提升档次。公司计划将再投入5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与香港企业合作在上海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从贴牌加工向自主研发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地方经济 篇6

当地政府职能的积极快速转变相关联。

一、舒城县工业企业发展状况

近年以来,舒城县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围绕“工业富县”战略目标,以扶优壮强为重点,狠抓产业集群积聚、园区建设、工业招商,优化发展环境,克服金融危机冲击等不利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截止3月,全县规模工业123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83亿元,同比增长37%。然而,作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县,如此经济总量是远远不够的。如何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持优环境调结构,靠科技谋发展,尤其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县域工业经济长足发展,仍是我们长久思考和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舒城县工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舒城县工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虽小有成就,但与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仍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如下:

1、规模小,档次低。

按照500万元产值的界定,全县规模企业123多家,其中,5千万------1亿元的13家,占10%稍多,亿元产值以上的14家,占11%稍多。不难看出,整体档次不高,规模不大,水平较低。123家规模企业更是缺少龙头企业,企业发展的拉力不强,制约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品牌少、品质低。

据技术监督部门统计的显示。舒城县123家规模企业,品牌不多,品质不高,拥有市级名牌产品10家,省级名牌产品3家,国家免检产品1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其余大多为外来加工或贴牌企业,自主创新企业较少,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本身的发展。

3、类型杂、骨干少。

从行业看,全县规模企业涉及羽绒羽球、食品粮食酿酒竹艺等农副产品加工、油脂淀粉、童车童床、建筑地产建材、塑料化工、纺织制衣、农机机械、印刷包装等10多个类型。其中,绝大多数属中小企业数,产值在亿元以下,缺少骨干企业。

4、管理方式落后,人员素质低下。

舒城县规模企业大多数是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和草根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一是管理方式落后,其中一部分企业名义上虽为某某有限责任公司,其大多是自己任董事长,夫人为总经理,带有明显的“家族”模式;二是人员素质低下,相当一部分企业老总的文化水平只有初中层次,甚至少数的还是小学文化程度;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也很有限,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5、发展理念滞后,发展环境不优。

就县域经济来说,发展理念滞后是个普遍的问题。一是企业本身没有发展意识,大多企业仍是传统的思维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有的企业虽然有超前发展的先机,但没有超前发展的思想,有的企业具有扩规模上项目的条件,但却不愿做大做强,瞻前顾后。二是少数政府部门缺少发展现代经济的理念,尽管政府为促进发展县域经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但少数部门仍然跟不上发展经济的快节奏,在审批、核准、收费等一系列环节上仍然吃、拿、卡、要。良好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体现,是一个区域文明的象征。

所以,进一步转变政府(来源:好范文 http:///)职能,推进政府效能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才能最终促进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三、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县域政府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层级位置,县域政府的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县级政府职能的特殊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只具有有限的知识和不完备的信息,不可能具有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政府。公共管理哲学中正是基于这一理论,才有关于有限政府的理念。政府的职能范围有限,政府的责任也有限。政府责任有限也是因为公民只向政府让渡了有限的权力,公民在保留自身的自由与权利的同时,也相应地保留了自己的责任。所谓“人必自助,然后政府助之。”

基于舒城县工业企业发展的现状,本地政府应着力完成如下四个“转变”,提高政府服务经济建设的作用。

一是变全能政府为有限政府。

要树立有限政府的观念,少微观多宏观。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是也不可能是万能的政府,不可能是包揽一切的无限政府,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一些企业所

说的,不怕市场看不见的手,就怕政府闲不住的手,就是指政府的所为太多。所以要树立“小政府、大社会”、“少机构、宽职能”的理念。政府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减少对经济事务的行政性审批,实现精简与效能的统一。对交叉、重叠、相同或相近的职能进行归并,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逐步按照大经贸、大流通、大文化、大农业、大部门等宽泛的思路进行机构

调整。做到能不批的就不批,能少批的就少批,尽量把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实行审批制度向登记制度的过渡。让政府分出更多的精力致力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使一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得到加强。

二是变管制政府为服务政府。

管理就是服务,领导就是服务,掌权就是服务。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形势,依据服务政府的管理理念,做到少收费多服务,少盖章多办事。对确需保留的审批事项,实行窗口办公、集中受理、阳光作业、限时服务、业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承诺承办人公开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建立“绿色通道”,优化服务环境;实行“一条龙”办证制、“一站式”收费制、收费明白卡制、部门服务承诺制和重点项目、民营大户领导联系制。本县职权范围内的证照手续可当场办理,当场不能办理的限日办理完毕,必须到上级机关办理的,由主管机关代办。避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对企业的检查、评比及收费可实行检查评比许可制和交费登示卡制;建立对政府部门的测评制度和投诉举报制度,为行政行为戴上“紧箍咒”,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就是“服务”二字。就是要以服务型代替传统的政府中心主义,政府承当的是为市场和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协调社会秩序的角色。

当前,全国各地的发展竞争十分激烈,以市场取向、公平公正、法规完备、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已成为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软件”,已成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以减费让利来增强招商引资的的吸引力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减费让利的空间越来越小,只有强化软环境建设,发挥优质服务的比较优势吸引资金、人才和项目权利。就好比:政府造好一池水,让各个市场主体去游泳。

三是变权力政府为法制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强化市场的监管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着力倡导重诺守信的良好商业氛围;建立投资者服务中心、保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督查中心、劳动力培训中心,企业培训基地,加强规划发展、法律咨询、社会保障?9eseea1e53@5gq!ec5du5bc頏e5dc6。

设置禁涉“雷区”,改善法制环境。对扰乱重点项目建设,乱收费、乱检查、不履行承诺、吃拿卡要和环境评议不佳等情况,可出台“事不过三”的责任追究制。如对吃拿卡要行为,发现一次,当事人下岗,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向企业赔礼道歉,写出检讨;发现两次,对分管领导予以免职,对主要领导实行戒勉;发现三次,对主要领导予以免职,调离原单位。

现代政府是典型的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威其实并不在于权力的张扬和炫耀,而在于这种权威是建构在权力制约基础之上的公信力、掌控力、执行力和影响力。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有限政府,他的影响力和执行力以及掌控力实际上又是无限的。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这种改革理念的具体指向。把管理型政府置换为服务型政府,切实解决政府“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

应该看到,舒城县近几年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不仅综合实力在全省考评中有所攀升,财政收入、人民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也实现了较大突破。然而,就全县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来说,舒城的发展速度还应该再快一点。虽然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政府职能转变应该是关键所在。只有实现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才可以实现经济的真正发展。这一点已被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和发达地区发展的经历所证明。

转变政府职能难在何处 篇7

首先, 难在权力格局的打破, 存在着“不愿转”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 要求政府把自己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 不该管的事情转移出去, 交由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来管。这意味着要打破原来的权力格局, 而隐藏在权力格局背后的是利益格局, 因此, 转变政府职能必然要触动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及其公职人员的权力和利益。一些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必然会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 在思想观念上抗拒政府职能的转变, 存在着“不愿转”的问题。因此,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不仅要求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必须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气, 敢于革自己的命, 而且需要人民的觉醒、支持, 不断施加外部压力, 来促使政府加快转变职能, 坚决打破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 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错位的问题, 使政府真正成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其次, 难在政府职能的厘清, 存在着“不会转”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 是一项系统工程, 有许多工作要做, 但首先必须厘清政府的职能定位, 搞清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该管什么, 不该管什么。要将政府的各项职能科学合理地配置到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 切实解决职能交叉、推诿扯皮和职能分散、政出多门的问题, 使各级政府能够全面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能, 真正知道自己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不仅要改善经济调节职能, 严格市场监管职能, 而且要加强社会管理职能, 更加注重公共服务职能。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价值回归 篇8

关键词:政府职能;市场化;机制;效率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17—0009—02

公共资源的有限性、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促成了以效率为目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政府职能改革。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政府再造运动,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这股全球市场化浪潮对当前我们国家的行政改革,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一、政府职能市场化取向的内涵分析

政府职能市场化,就是要处理好政府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营部门。同市场相比较,计划有一系列缺陷:计划受政治而不是政策推动,计划不是自我改正的等。政府经常因计划而遇到麻烦,政府应该把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政府的管理中去,重新规范市场。在全球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市场具有很大的力量。市场意味着选择、竞争和机会。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不得不重视和利用市场的机制,以求得更佳的效果。

政府职能市场化是改进政府机构生产率的根本战略之一。它能够引发私人产权、市场和竞争的力量,公共部门雇员被迫与私人签约者竞争,从而为公民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如果实施得当,市场化一般能导致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同时会保持甚至改善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二、政府职能市场化取向的动因

1.市场机制天然的功能优势。市场机制有着胜过政府机制的诸多优势:(1)市场是分权的;(2)市场在一般正常情况下是竞争的;(3)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式是其自主选择;(4)市场是资源和产品、投入和产出的优良的天然联系;(5)市场对迅速发生着的变化反应极其灵敏。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各国政府,要应对全球挑战、直面全球竞争的能力,惟有以高效率的实现机制即市场为榜样进行大刀阔斧的行政改革,借鉴市场机制的功能优势,弥合政府机制的功能,方能从宏观上真正提升本国的核心竞争力。

2.市场机制是弥补政府缺陷的有效手段。既然政府的力量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纠正市场失灵,那么,反过来市场力量可以弥补政府的不足,防止政府的失败。以往人们只注重用政府来改善市场的作用,却忽视了相反的做法,用市场机制的力量改善政府的作用。市场化的出现有其必然性,是对“政府失灵”的反省之后的一种治理战略的选择,其理论与实践影响相当深远。

3.当代政府治理理念的市场化趋势。从理论内容上来说,市场化属于当代行政改革的主流。公共选择和管理主义无疑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主导理论。市场化是公共选择理论的逻辑结论,又是公共选择济世药方的一味主药。此外,“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系列创造性改革的通用标签,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政治领域。在萨瓦斯看来,市场化显然属于新公共管理的主流,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的所有特征。

4.市场化是政府治理的有效工具之一。政府“治道变革”含义广泛,主要是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政府行为的法制化、政府决策的民主化、政府权力的多中心化。实践表明,政府职能的市场化是非常有效的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英国、法国及新西兰等国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政府改革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未来发展角度看,市场化必然成为政府新治理模式的核心要素。

5.现实的压力呼唤市场价值的回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政府需求的增加导致了政府职能扩张,而政府职能的扩张又导致了公共机构的膨胀和公共支出的增加,只有市场机制才能是政府的职能卸载,使公众对政府的需求转变为对市场的需求,从而提高微观和宏观行政效率。

三、政府职能市场化的实践与形式

(一)西方国家政府职能市场化取向的实践。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职能定位的市场化,主要指重新检讨政府的社会福利职能和经济职能,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和经济职能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从而减少政府负担,缩小政府规模,精简政府人员。压缩福利项目,收缩政府的社会职能,放松对工商业的管制,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等等。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的具体体现来看,其主要是通过市场方式来实现的。如新加坡的政府职能市场化与国有企业民营化的三大举措:从私人经济的某些商业活动中撤出、扩展本国股市、减少国有企业与私人经济之间的竞争,都是尽量以市场化的安排来代替政府的安排,让私人部门承担重要的角色,减少依赖政府来满足公众的需求等。

(二)政府职能市场化取向的具体形式

1.私有化(民营化)。就是将原来由政府控制或拥有的部分职能交由企业私方承包或出售给私方,通过市场的作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生产力搞活国营企业。其中最典型的做法是国营公司一半以上的股票出售给私人或全部直截了当地出售国有或国营企业。英国是当今世界上率先也是最有计划实行私有化的国家,其次是日本、西欧和现在的独联体国家都推行之。目前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程度不同地效仿英国的私有化改革措施。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打破垄断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供给,是一种全新的施政方式,这种施政方式开始改变政府供给公共服务、市场供给私人服务的二元分离格局,政府开始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的供给领域。既借助市场机制吸纳私人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与供给效率,以有效地发挥政府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又更好地展示和满足了公众对公共服务的真实需求。其具体做法有:

(1)合同外包。指“政府以合同的方式要求生产者提供公共服务”,其主要内容是政府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权和提供权向私营公司、非盈利组织等机构进行转让。政府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对外向私营部门、非盈利部门招标承包,中标的承包商按合同提供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诸多行业都是合同外包的范围。如环境保护、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工作培训、运输服务、公共工程、精神保健、数据处理以及监狱管理等等。(2)特许经营。政府不需要以纳税人的钱去购买私营部门提供的服务,而是以政府特许或其它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建设或提供某项服务。在政府的规制下,私营部门通过面向消费者的价格机制来实现投资回报。既借社会资源提高公共服务的生产能力,又借价格机制显示真实的需求。(3)使用者付费。对一些公共服务采取收费的方式主要目的是想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来。其优点有:它能克服免费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可以使价格真正起到信号灯的作用;客观上还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英美等国在很多服务领域都采用使用者付费制。(4)招标投标。公共服务中引入招投标做法,允许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及其他组织公平竞争。英国等国家在政府采购、财务管理、饮食服务、会计等方面普遍应用这一方式。(5)补助。即政府给予生产者补贴,使得特定物品的价格更接近消费者的购买力。(6)凭单。是“对特定的消费者予以补贴,使其在市场上自由选择受补贴的物品。”

四、政府职能市场化取向对我国的借鉴

1.充分认识市场化是优化政府职能的一个有效手段。市场化时代要求政府职能从无限政府模式向有限政府模式下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现实目标转变,要求政府职能做出重大调整,也就是从“划桨”的职能方面退缩,真正定位于“掌舵”职能上,政府起掌舵作用,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机制“划桨”,公私并举,有利于减轻政府现在和将来的负担,有利于政府绩效的优化。

具体到我们国家,就是政府职能要从通过行政机制配置资源,转向主要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由企业办社会转向由政府引导社会各界承担公共需求与社会服务职能;由政府既要提供公共物品或公益性产品又要生产赢利性产品,向只提供公共物品的社会服务角色转变;由政府统管公共资源、公共财政的全民所有资本性资产,转向只管公共资源和公共财政;由一些行业的政府垄断转向多个市场主体的参与。把过去政府过多延伸到微观经济和社会领域中不适当的职能加以“弱化”。凡是市场机制能发挥积极作用的,政府的影响要越少越好。政府应当从经营性、竞争性的投资与经营领域退出。对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服务如煤、气、水、电、公共交通等,也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进政府与它们的经济核算与拨款方式。推进各种行业组织和协会的非官方化。以发挥其行业管理、职业自律、行业服务的功能,政府应当为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管。

2.从本国国情出发,注意寻求政府与市场的均衡点。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缺陷。为此我国必须从国情出发根据我们的发展实际寻找和确立市场和政府的均衡点。这是中外行政改革的基本共性和趋势,也是我们转变政府职能所必须把握的关键。我们的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市场机制所需的法制环境的改善仍需要一个过程。有能力承载由政府转让出来的公共服务生产合同的私营部门和各类非政府组织的培养和发展壮大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中不必急于在结构和形式层面上刻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而只需按照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总体发展状况,来不断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渐进而有序地推进改革,努力使政府规模选择地位置落在它带来的成本最小和收益最大的那一点上,也就是边际政府交易成果和边际市场交易成本相等点。

参考文献:

[1]赵战军.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设计[J].学理论,2009,(6).60-61.

[2]赵战军.公共服务运营方式多元化创新[J].甘肃农业,2009,(7):30.

[3]赵战军.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下的竞争机制建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8):119.

[4]林万龙.农村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影响因素及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发展出社,2007:89.

[5]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6-87.

[6]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6-57.

[7][美]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98-99.

上一篇:杯弓蛇影成语故事感悟下一篇:《观察的范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