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语文朗读教学

2022-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者主张,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但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 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1) 学习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 学习者是认知主体, 教师是认知主体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2) 提倡情境教学, 要求教师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 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 广泛采用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 更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并且在合作和讨论中形成对知识更加丰富的理解。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性和重要任务, 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教学, 教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都可以在朗读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实现。因此, 朗读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被证实是切实有效的一种教学理论。怎样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 组织语文朗读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提供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 使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 触景生情, 在课堂上迅速调动已有的知识结构, 利用可看可听的信息源, 构建间接的知识经验, 从而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进入知识意义的建构中。

例如在讲授《项脊轩志》一文, 可用多媒体课件投影项脊轩的影像, 搭配古琴音乐《忆故人》[2], 教师范读, 要求语调沉静, 感情深沉。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 会用心聆听文中诸多感情细密的叙写。从音、像、情三个方面, 营造朗读教学的情境, 为下一个环节的学生朗读、感悟文章做好准备。

再如余光中名作《乡愁》,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 播放配乐朗诵, 制作一帧帧如同音乐电视般的课件, 建构进入诗歌学习的情境, 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 通过多层次的朗读, 感悟作者的情感。

2 小组合作, 展开多层次的朗读教学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 是朗读教学的三个层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 在与他人的讨论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对各种观念进行改组, 因此, 我们采用小组的方式合作学习, 来完成各层次的朗读教学目标。

(1) 在这一教学环节, 教师首先要在课前划分好学习小组。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 促进学生良好的认识和非认识品质的发展, 又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 认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合作的技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根据班级具体情况, 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长、已有知识经验、学习环境等, 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 (采用前后两排排列的方式, 方便课堂组织) , 优、中差生的比例约为1∶2∶1。小组讨论时, 前排同学回过头来, 即可面对面地进行活动。这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 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相互切磋, 相互学习。同时, 由于各小组整体实力不相上下, 有利于各组之间开展有效的竞争活动,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 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学生合作探究效果的关键。首先, 教师可设置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 (或者这段文字、人物的这句话) , 大家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朗读?例如话剧《雷雨》, 同样是繁漪的台词, 不同情景下她的情感和语调也是不同的, 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 第一探究这个问题。再如朗读朱自清的《春》, 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等不同的文段, 因描写对象不同, 作者的文字节奏也相异, 因此, 教师应该提出要求, 让学生在朗读中将差异表现出来。

其次,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完成朗读要求, 正确, 即按照普通话的规范, 读准字音, 清晰响亮, 不增添缺漏字, 不颠倒、不重复。流利, 就是要求学生朗读流畅不结巴, 同时语速适宜, 有节奏, 有轻重。有感情, 是比较高的要求, 学生在小组练习之初已讨论明确了语段的情绪, 但要付诸实践, 读出效果, 却并非易事, 因此要指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读法, 共同探讨不同的读法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选取最适合文段的一种。

(3)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及小组讨论结果, 在小组内进行朗读训练。教师巡视各小组练习情况, 适时参与讨论。

3 展开课堂朗读竞赛, 鉴赏作者遣词炼字的艺术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训练之后, 可以推举本组最出色的一位同学参加班级的朗读竞赛, 全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 在竞赛及评价中, 完成认知任务。在评价的过程中, 教师注意课堂调控, 淡化标准答案, 鼓励多元思维, 给学生开放性的评价:“大家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没有说明确的答案, 而是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就不会压制学生的思维, 鼓励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朗读效果的同时,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遣词炼字的艺术。例如李清照的小令《武陵春》,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这句, 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可以体会到词人春晚伤怀的情感, 但词人以舟载不动来写愁绪的沉重, 成就这流传千古的名句。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 还要引导学生鉴赏词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建构性, ……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1]在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和应用的基础上, 我们的语文朗读教学, 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主体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摘要: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科的教学中。朗读, 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 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课堂竞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 使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 建构自己的知识意义,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语文朗读教学,情境教学,小组合作,课堂竞赛

参考文献

[1] 张积家.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 中国音乐大全:古琴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Z].中国唱片上海公司, 1994.

上一篇: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针灸理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