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精选8篇)
蒋志辉
1周兆雄2
(1.湖南科技学院信息技术与教育系,湖南永州425100;2.华中师范大学职业
与继续教育学院,武汉430079)
摘
要:本文在明晰意义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意义建构的本质,分横向与纵向两方面提出意义建构即联系的建立及细化与抽象。同时本文对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做出尝试性的探索,提出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不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质的规定,而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规定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意义建构;本质
20世纪90年代,当建构主义盛行一时,建构主义受到人们的极度热捧,一度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正像有学者提出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界开始独领风
[1]骚,各类教育实践也纷纷贴上了建构主义的标签。而今,随着研究热潮的退却,人们开始反思和批判建构主义的某些错误倾向,鉴于建构主义的某些极端取向,有学者提出对建构主义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应从理论高度对其作深入的分析和必要的反思。[2]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已有的研究时,发现诸多研究是从对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及对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等的思考,近年来也有学者开始转向从哲学认识论上反思建构主义,但这些研究似乎对意义建构本质的解释并不彻底,还存在很多困惑点,这也是造成对建构主义盲目应用的根源。因此,笔者试图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解析意义建构的本质,并对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作出尝试性的探索。
1意义建构本质的解析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也是构成判断与推理的基本单位。如果要讨论一个问题,首先就必须要明确概念,否则,就缺乏讨论问题的逻辑基础。因此,我们要探讨建构主义意义建构的本质,首先应理解意义的概念。
1.1何为意义
什么是意义呢?在心理学上,意义并不是建构主义所独有的概念,它衍生于认知主义某些观点。最典型的关于意义的解释是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中,他认为,所谓有意义,是指观念或知识之间的非任意的和实质上的联系。非任意的和实质上的联系是指这些观念或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方面(如某一个表象、一个已经有意义的符号、一个概念或一个命题)有联系。因此,简而言之,意义的本质就是联系,我们谈意义的建构,就是联系的建构(联系的建立与细化)。
1.2何为意义建构
在明晰了意义的概念之后,我们才来讨论意义建构的含义。既然意义即联系,理所当然,意义建构就应当是联系的建构。因此,笔者进一步从认知结构变量的两方面来理解联系,即横向与纵向(我们认为认知结构是建构主义的基础),横向的建构即联系的建立,纵向的建构即联系的细化及抽象,这里包括两部分过程横向的建立与纵向的细化与抽象。
横向上,对某一事物的意义建构的过程,建立联系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只有与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某部分或整体建立起了联系,才有意义可言,否则,意义建构无从谈起。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笔者认为,独立的信息节点(事物、概念、原理等)在建立联系之前,即便被个体所了解和知道,它也是无意义的,我们仅能称之为资源,尚不能称之为建构的意义(通俗讲,不能称之为个体建构的知识)。
纵向上,意义建构是对联系的细化与抽象。意义建构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建立联系的过程,即意义建构与建立联系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意义建构除了建立联系的过程,还应包括对联系的细化及抽象。在意义建构过程中,一方面每个联系本身含有多层意义即含有多层联系,每次建构过程中都存在对已有联系的细化和详析,这就牵涉到联系的细化,这是联系纵向上的自顶向下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每个联系不可能作到完全、彻底的概括,它同时可能成为另一整体的一部分,由多个联系概括抽象为一个新的联系,这就牵涉到联系的抽象,这是联系纵向上的自下向上的建构过程。
2建构主义的本质属性——对意义建构过程的规定性
从上文论述的观点看,建构主义并未解释何为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主体通过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自主建构意义。在这点上,目前有部分学者及研究者对建构主义产生了不当理解,他们认为,建构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精髓。其实不然,对于他们强调的意义建构,我们可以追溯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建构并非建构主义所独有的、独创的。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我不得不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并且在他所提倡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重点就是对意义建构的阐释,他指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有意义学习,关键是能在新概念、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如不能建立起这种联系,不尽传递接受教学方式将是机械的、无意义的,就是发现式学习也不可能实现有意义学习的目标。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本质不在于对意义建构质的规定。通过文献调研,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的本质在于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规定性及意义建构的实现途径。在建构主义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几种流派,而这些流派对建构主义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建构主义的观点并没有提出意义建构质的规定即解释何为意义建构,而是为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提出了规定性解释。
尽管建构主义流派纷呈,但归纳起来,一般认为它的核心观点是:建构主义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一种认识论,主张人类的知识不是通过传递接受或客观存在继而被发现的,而是人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即个体自主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一般认为,自主建构、情境、协作是建构主义的基本属性,下文即从这几种基本属性论述建构主义对意义建构的过程的规定性的本质。
2.1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过程的主体性规定——自主建构
如上文所述,要达到意义建构,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既可以通过如奥苏贝尔提倡的传递—接受方式,也可以通过主体的自主的探索建构意义。而作为建构主义的首要特点,自主建构是其首要的特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非对于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它强调,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应是以建构者本人作为主体在建构,而非他人,若颠倒这个关系,建构主义也就不称建构主义了。并且,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3]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外部信息,由于建构主体不同,最后建构的意义也不同。因此,自主建构是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过程的主体性规定,这也是最核心的规定。2.2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过程的情境性规定——情境创设
在建构主义者看来,意义建构不等于凭空想象,而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脱离一定的情境,意义建构将成为空中楼阁,墙头草(缺少根基)。[4]我国学者周奇曾撰文指出,一方面,情境创设是更好的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情境创设的好与坏,将影响意义建构的效率;另一方面,意义建构的目标导向决定了情境创设的行为,情境创设要与意义建构目标相一致,否则学习就可能引向歧途,不管是客观情境的设置,还是心理情境的引导,都要与意义建构的目标同向。2.3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过程的行为方式规定——协作会话
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而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5]
3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与传统意义建构
前已论述到,意义建构并非建构主义的独创,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继承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中的意义建构观。那我们应考虑建构主义意义建构与传统意义建构又有何关系呢?在与高校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有些人认为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与传统的意义建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传递—接受,一种是自主建构,它们是一种相互对立的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包括后者。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这些观点极易导致极端的建构主义思想。笔者通过深入挖掘传递接受与自主建构的核心内涵,提出传统意义建构(即主要采取传递—接受方式)是建构主义意义建构(主要采取自主建构方式)的基础,而建构主义意义建构是传统意义建构的发展与提高。传统意义建构的核心在于主体接受外界的既定知识,通过外界的传递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即形成联系。这种建构的结果是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而建构主义之意义建构强调主体的自主建构,即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外界资源的支持下,基于一定的知识结构主动建立联系、细化联系。
在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上,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对建构主义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布鲁纳看来,知识是由概念、命题、基本原理及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组成的,这也就是知识的结构。因此,他非常重视对学科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6]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者的学习是基于他们以前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的,基于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建构的。而且,建构主义作为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显然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那么这个知识结构又是由何而来呢?有人或许会反驳到:由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而来。只要我们无穷地反推上去,这种知识结构的获得总以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得来,会陷入一种无穷的循环当中,显然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这种知识的结构恰是传统意义建构的结构。传统意义建构的结构恰好满足建构主义意义建构的条件,使得其建构得以发生与维持。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不能排斥传统的意义建构,更不能一刀切,将它们人为地对立起来,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要以传统的意义建构为基础,缺乏这个基础是行不通的。若从时间维度来看意义建构,笔者以为可以做这样简单的理解:它们处在意义建构的不同阶段,传统意义建构是意义建构的初级阶段,而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是意义建构的高级阶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习支持服务,建构主义,远程教育
0 引言
远程教育以其信息量巨大、交互性增强及即时性特征成为伴随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型教育方式, 成为了构筑现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但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理论研究较少, 主要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为主, 加之国内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不完善, 使得国家远程教育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以清华大学张建伟教授等完成的一项有关远程教育现状的调查表明,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是影响远程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的合理性和高效性是提高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特别重要的环节。
远程教育作为非传统式教育模式, 具有它自身的诸多特点。本文通过构建主义理论中所提到的关于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 结合现代教育成果提出了关于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的具体策略。该策略的提出, 一方面使远程教育在体制上向传统教育模式靠近, 以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对远程教育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针对实际构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提出具体建议和指导, 并非从泛泛的角度进行概述。增强了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对远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构策略讨论
1.1 学习过程的知识建构与衔接策略
由建构主义理论提到, 学习并非简单的信息积累, 而是包含了新旧经验的冲突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同时也包括了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 旧知识或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反复双向地相互作用, 而并不是学生与外在客观知识进行的认知过程。所以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建构方面一定要注意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新知识的快速溶入相结合。
通过考察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数所高校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教学过程, 深入地了解到, 基础旧知识的巩固与新知识的快速溶入在学习支持服务的远程教育中更为重要。在使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进行远程教育过程中, 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 学生很难得到旧的知识结构的提点, 从而很难在旧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实现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这也是一直以来, 远程教育效率较之传统教育模式相对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以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实现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过程中, 除了要将教学内容知识点以条目形式进行标注, 同时要在相应每个知识点的下方安插超级链接, 实现类比似基础知识的提示, 使学习者能在旧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新信息的意义建构。
教育者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 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是新经验的生长土壤, 可以非常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合理地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在这种情况下, 注意新旧经验的衔接无疑是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设计过程中要重点考虑的主要问题。只有在不断重复性地对旧经验的提点, 才能逐步转变学习者的角色定位。传统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但是在远程教育中,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出现, 要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引导下, 实现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的学习理念。从依赖型学习转化为自主型学习, 从群体型学习转向独立型学习。
1.2 周密逻辑思维方式设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策略
学习者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 学习者不是空着大脑接受教育的, 他们已经建构了自己的经验体系。在学习新经验时, 可以依靠相关的经验和自己的知识能力, 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显然这些办法和解释具有非常强的主观性, 有可能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非常大的偏差。但是这种解释和办法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胡乱猜测, 而是基于经验背景的合乎“自身逻辑”的假设。换言之, 由于学习者的学习都是基于已经建构了的自己的经验体系去解释和吸收新经验, 而这种新经验恰恰是建构于旧经验的基础上的。所以在设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时候, 要具有周密的逻辑思维方式。
在实际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构过程中, 增加逻辑性设计, 提高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训练一直是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要构建的主要部分。逻辑思维能力虽然不能完全是唯物主义思想相等价, 但是主要还是遵循着唯物主义的规律。首先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待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支持系统在各部分之间建立起联系, 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其次, 也要求各部分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不能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部分建立起所谓的联系。
1.3 半强制性机制设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过程。所以在设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过程中要建立强制性机制。与传统教育的强制不同, 远程教育尤其是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提供的教育, 没有教师或者家长的监督机制, 不能形成传统教育中相同的强制性机制, 所以我们把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设计中的强制性机制叫做半强制性机制。对于接受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学习者来说, 大都是接受了十多年传统教育的学习者, 他们已经养成了依赖于老师、家长、学校的习惯, 并且习惯于接受老师的面对面知识传授方式, 习惯于随时得到同学和家长的帮助, 并且习惯于在大众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知识的获取。但是在远程教育过程中, 学习者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安排教学任务, 选择教学策略, 及时进行自我评价。
建立半强制性机制的本质就是远程教育实现半传统式教学的模式, 通过改进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合理设计, 使远程教育更加适合于学习者的自我学习。具体实施方面, 要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总体上增加学生自我管理的登录机制, 学习者以登录形式进行学习时, 可以对学习进度进行强制性限制。限制学生对章节的学习进度, 同时要建立网上互动板块。在学习过程中, 利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数据库的索引方式实现学习者的疑难解答, 同时也结合留言板、教师在线解答等多种方式, 保障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
2 总结
教育的本质是经验传递和能力的培养, 无论传统教学方法还是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远程教学方法, 都是为了达到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更好地进行经验传递。本文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和当代先进教育理论, 结合现有某些高校的远程教育模式, 深入研究了远程服务器端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策略。从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逻辑性设计方面以及学习效率的强制性方面给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 对于其它教学机构具体设计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及远程教学的实施具有科学指导意义和应用参考性。
参考文献
[1]赵霞.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 2012 (8) :18-22.
[2][英]Ormond Simpson.对远程学习者的支持服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柯清超, 李克东.学习系统的软件建模方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3 (08) .
[4]杨昌勇.新教育社会学:连续与断裂的学术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
预习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预习是一项比较综合性的环节,在预习中,朗读课文时可以练习阅读能力,理解课文时可以锻炼分析能力,总结文章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由此可见,预习环节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此,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自主预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低年级阶段,就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枣核》,这篇课文意在使学生感受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这是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在讲解时,笔者特别留出时间给学生们预习,并且对学生们预习的思路进行提示:“同学们,下面我们预习一下《枣核》这篇课文,在预习时,希望大家能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每部分的都讲述什么内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叫‘枣核,用这个词作为题目,有什么用意?这篇课文的主题想表达什么?”通过这一系列有条理的问题,使学生有了预习的方向,在预习中找到答案的同时,等于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理解,逐渐地成为一种良好的预习习惯,在今后的预习中能够理解透文章,吃透文章,提升自身的自学能力。“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脍炙人口的话蕴含了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好的预习是学习成功的一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理解的方向,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学习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升得到解决自主学习能力,发挥主体性教育的作用。
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交流讨论的过程是学习解疑的重要过程,在交流讨论中,学生也可锻炼语言交流的能力,增加自信,从而拉近学生之间的友谊。在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会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来,同时对于他们的疑问,笔者会进行及时、有针对性地讲解。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两首》,这篇课文是从长征组歌中摘选出来的,两首歌词的语言都很精练,包含很多意味深长的句子。面对这两首歌词,由于理解力不同,学生们会针对不同的句子有着不同的感受,这其中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笔者经常会采取课堂交流讨论的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引导:“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征组歌》两首歌词,下面请同学们互相谈一谈,自己对这两首歌词中的哪句最喜欢,哪句话最让你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并且准确地表达出歌词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大胆的说出你的看法。”在笔者的设问下,学生们开始互动起来,纷纷认真的阅读,相互交流讨论,有时对共同的疑问难以解决时,笔者会在交流过后进行统一的讲解和解答,通过学生们相互交流体验,学生分享自己的和他人的想法,使学生对歌词中的情感体会的更加深刻,并且能够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针对自身的实际,补充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此获得共同进步。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发现他人的正确观点,作为自身的借鉴辅助材料,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的用正确的思维逻辑来完善自身的头脑,解决一个个问题。在交流中,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们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
三、理解领悟,明确主题
语文学习,理解能力是关键。对于初中生而言,对于学习的理解和领悟,要比小学生强很多,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上,能够对课文大概的主题思想进行剖析,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比较准确的概括。为此,在课堂上笔者对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进行了培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领悟和理解,为其他学生讲解,不正确的地方由笔者进行补充。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多一些宽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人应该学会宽容相处,面对他人的过错,用自己的胸襟去包容,去原谅,从中体会到宽容的意义。这是一篇哲理性文章,文章中蕴含的道理深刻,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充分地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理解和领悟是难点,而笔者在教学中,大胆的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主体性”发挥为目的在课堂上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理解和分析。在这之前,笔者会进行引导:“同学们,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这篇课文,并且在文章标记出三个句子,一个是你喜欢的,一个是你不理解的,另一个是你觉得有深刻内涵的,分别说说你的理由。”这样的设问,使学生们更加认真地阅读,更加用心地去分析,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身的理解领悟能力,使自身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体会情感,丰富自己的头脑。尤其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文章体裁和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记叙类,更多的是议论和应用类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有不同的感情表达方式,针对每一类的文章,老师们都应该认真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分析,使学生在今后的自主学习中能够得心应手,不断的升华情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力在于培养,尤其在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处于发展上升时期,这个时候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学生们通过自身的思维能力来对课文进行自主性的体会和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四、唯美赏析,升华情感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被赋予美的感受,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启发,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唯美的意境,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课文所要抒发的真实情感,在体会中深化自身的情感,进而激发出对知识的求索和探究。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用课文中的一些唯美篇章,带领学生进行美的赏析,同时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唯美情境的创设,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这部分内容主要以诗词为主,诗词中表达的情感相比较其他课文来说是比较深刻的,然而对诗词的鉴赏也是学生们比较薄弱的环节,因为每一首词所要表达的情感都不尽相同,所以对于初中教学而言,要通过创设情境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充分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在备课时,笔者会在网络上找些能与这几首诗词搭配的音乐,并且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大家尝试着体会诗中的意境,稍后,笔者会请学生到台前来说说你的体会。”选择了三名学生,他们分别到台前来,开始他们并不能真正地表达出诗中的意境,接着笔者将音乐播放出来,开始进行引导:“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秋风怒吼……”学生便随着音乐的响起很快地进入了状态,诵读时也能够放慢语调,注意抑扬顿挫,整体的语境得到了升华,进而从学生的诵读中,引导他们感悟诗词中的感情。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唯美的引导和启发,有助于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对一些事物已经有了美的追求,思想中对美好的事物都有一种向往之情。通过引导和培养,传授正确的赏析课文的方法,使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唯美的情感,进而升华自身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反思,查找不足
总结与反思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初中生由于年龄和心理成熟度等原因,对于事物缺乏耐心,部分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状况并不了解,导致很多时候都进入学习误区,很难走出来,还有部分学生一直很努力,但是学习成绩一直都不理想。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的培养,同时传授他们正确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总结与反思的重要性,在反思中真正找到自身的不足。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金色年华》,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比较重要,又因为这是初中学习的开始,是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在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后,预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并且对总结和反思的内容进行提示:“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为了让大家进一步地了解自己,下面请大家总结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学到了什么内容,有哪些内容是自己感兴趣的,哪些是不感兴趣的,在学习时,认为哪些课比较难?难在哪里?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是什么?”在笔者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渐渐有了思路,在总结反思时,明确了总结的内容和反思的方向,逐渐地养成了及时总结及时反思及时改正的好习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说出了反思的真正意义,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这句话更加适用,然而使学生拥有主动反思的思想才是教学的关键,需要我们探索出一条能够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式。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具备个人独特的教学方式,赋予课文一个崭新的活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辅助和启发学生,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的使用,留出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一个具有教学智慧的教师,达到新时代下的学生能力标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丝.义务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初中语文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教育,2013,(08).
[2]杨飞云.学校价值观教育的解读与思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6).
[3]刘南喜.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J].新课标:初中语文,2013,(9).
[4]孙欢欢.我国高考作文的价值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5).
特色学校构建的最高价值是文化形成。体现课堂文化的14个问题
1、你微笑了吗?
2、你的语言优美吗?
3、你的教学方法灵活吗?
4、你读懂学生的眼神了吗?
5、你是课堂的导演吗?你是课堂的协调者吗?
6、学生是你课堂的主角吗?
7、你讲解的时间在15分钟内吗?
8、学生主动训练、思考的时间超过25分钟吗?
9、课堂互动超过15分钟吗?
10、你运用小组学习的方法来教学吗?
11、你用作业(口头书面)的形式来检测学习的效度吗?
12、你挖掘了知识背后蕴藏的价值观和精神吗?
13、你传递的知识是否已应用实践并解决问题?是否就知识本身进行拓展探究?是否创造思想和知识?
1、能主动参与结构游戏活动,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2、感知材料的特征、性质,能根据自己的构思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并合理地利用替代、自制的游戏材料。
3、继续学习分工合作,有目的、有计划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建构;学会运用排列、组合、连接、拼、插等技能,搭建较复杂的造型或组合的主题造型。搭建的物体更加稳固逼真,整齐匀称,富有创造性,总体布局合理,构思新颖。
4、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外型特征的认识,并获得排列、组合、分解、合成、远近、面与体等相对关系的经验,提高空间布局能力。
5、进一步培养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空间知觉能力;培养造型艺术能力和审美情趣及做事认真、有始有终、遇到困难能够想办法解决等良好的品质。
6、爱护建构材料和建构成果,会与同伴共同使用材料、合作游戏,并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或同伴的游戏情况,独立收拾好玩具。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10日~3月31日 第二阶段:4月7日~5月5日 第三阶段:5月12日~6月9日 第四阶段:6月16日~7月1日
第一阶段共四次(3月10日——3月31日)
一、游戏目标:
1、会综合运用各种结构材料和技能,进行主题建构。
2、能按意愿自由选择材料,发挥想象,有创造性地建构;
3、培养设计建构图及看图建构的能力。
二、预定主题:《太空世界》 ①建构游戏:《机器人》 ②建构游戏:《宇宙飞船》
③自由建构:《想象中的太空世界》 ④主题建构:《太空飞船》 第一阶段 第一次
一、活动内容:建构游戏《机器人》
二:游戏目标:
1、明确建构目的,会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活动。
2、学习运用拼插、连接等技能建构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三、游戏准备:
1、物质准备:大、小型花片、圆筒插塑、星星插塑、城堡插塑、、塑料地垫等。
2、技能准备:收集各种机器人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机器人的外形特征。
四、活动过程:
1、欣赏动画片《铁甲小宝》中的机器人形象,激发幼儿对建构活动的兴趣。
2、出示机器人图片,幼儿观察建构要点,提醒幼儿注意突出机器人的主要特 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游戏计划表
征(头、身体、四肢等),并根据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材料。
3、提出建构要求:安静的建构,不能随便的走动以免影响别人;建构的物体要结实、牢固。
4、幼儿按意愿选择材料进行建构,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建构情况并及时进行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进行建构。
5、幼儿将建构好的作品送入“城堡”,互相观赏评价。
提醒幼儿轻拿轻放,并爱护同伴的作品。
观察分析:
此次游戏,幼儿能运用拼插、连接等技能进行建构,并注意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作品。色彩的搭配较以前协调,作品的比例、牢固性都很好,创造性也较以往丰富。但在最后收拾玩具时声音较大,场地较为杂乱,个别幼儿在和同伴追逐、玩耍。针对此次的不足将在下一次的游戏动中特别加强幼儿常规。
第一阶段 第二次一、二、活动内容:建构游戏《宇宙飞船》 活动目标:
1、明确建构目的,会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活动。
2、大胆想象,表现出建构物的基本特征,并进行创造性的建构。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事先与家长收集宇宙飞船的图片、并尝试将自己设计的宇宙飞船画下来。
2、物质准备:星星插塑、圆筒插塑、大、中型花片、雪花片等建构材料。
四、活动指导:
1、组织幼儿观察图片、讨论飞船的结构和建构特点。
2、组织讨论:可运用什么方法来拼插宇宙飞船?
1、教师示范拼插端点连接的方法。
2、提出要求:
(1)建构前先商量,建构时要与同伴协作。(2)懂得爱护建构材料,活动时注意“三轻”。
5、幼儿分组协商选择材料合作建构。
师观察幼儿看图拼插的能力,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根据图片和老师的建构模型完成作品,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建构出不一样的宇宙飞船。
6、展示幼儿作品,组织幼儿参观,提出不足及改进措施。
观察分析:
本次游戏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建构活动。活动时,幼儿能运用已学过的拼插技能进行构造,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建构各种不同的飞船,还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也拼出了 简单的飞船;不足的 是忽略了颜色的搭配,因此作品较不美观。这些不足将在今后活动中加以强调、指导。
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游戏计划表 第一阶段 第三次一、二、活动内容:《想象中的太空世界》 活动目标:
1、能按意愿自由选择材料,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建构出太空中的各种飞行物。
2、爱护同伴的建构成品。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星星插塑、圆筒插塑、大、中型花片、雪花片等建构材料,鞋盒、矿泉水瓶等辅助材料。
2、知识经验准备:对太空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四、游戏指导:
1、引导幼儿讨论,激发兴趣。
“太空里除了有机器人和各种各样的宇宙飞船,还可能有些什么?”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你想拼些什么?用什么材料来拼建。”
3、教师提出构造要求:
1)遇到分歧懂得与同伴协商,共同使用材料。2)大胆想象,拼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4、幼儿分组选择材料构造,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创造建构出太空中的各种可能存在的事物。
5、展示幼儿作品,组织幼儿参观、讲评,表扬想象力丰富,有创造性的幼儿。
观察分析:
此次游戏,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想象、发挥建构出太空世界里的各种飞行物。但幼儿的能力还有较大差异,特别是男孩子,由于他们对各种飞行器等较感兴趣,因此建构出来的成品大多比较丰富,富有创造性,而女孩子在这方面就比较欠缺。幼儿在建构中搭配颜色的能力不一,从整体上看还不够协调,如颜色份量偏向局部,有待下一次游戏继续指导。
第一阶段 第四次
一、活动内容:主题建构:《太空世界》
二、活动目标:
1、能综合运用各种建构材料和技能,进行主题建构。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星星插塑、圆筒插塑、大、中型花片、雪花片等建 构材料,鞋盒、矿泉水瓶等辅助材料。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太空世界有一定的认识。
四、活动指导:
1、谈话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心目中的太空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拼太空世界里的什么?
3、幼儿自由组合分组协商建构内容,提出要求。合作之前先分工协商,注意保持三轻。
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游戏计划表
4、幼儿建构,师观察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发挥想象,大胆创造,建出自己心目中的“太空世界”。
5、参观讲评,表扬想象力丰富,有创造性的幼儿。
观察分析:
此次游戏,幼儿能按建构内容,灵活运用已学过的建构技能,合理选择材料,搭建较复杂的造型并组合成有主题的造型。同时在建构中,幼儿能注意同组小朋友的合作,建构成品较丰富,但场地布局的合理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幼儿还未能细致地表现建构物的特征,想象力、创造性还有待提高。
第二阶段 共五次
一、游戏目标:
1、会按命题进行构造,学会看简单的平面图结构。
2、综合运用各种结构材料和技能,进行主题建构。
3、能按意愿自由选择材料,发挥想象,有创造性地建构。
4、学会建构物体的接纳特征和某些细微部分,能够搭配颜色。
5、教育幼儿能爱护建构材料和建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预定主题:《泉州侨乡体育馆》 ①建构游戏:《网球馆》 ②建构游戏:《足球馆》
③建构游戏:《游泳馆》 ④主题建构:《泉州侨乡体育馆》
(一)⑤主题建构:《泉州侨乡体育馆》
(二)第二阶段第一次
一、活动内容:建构游戏:《网球馆》
二、活动目标:
(1)会按平面图建构造型。
(2)综合运用各种结构材料和技能,进行建构。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带幼儿参观泉州侨乡体育馆,幼儿对体育馆的各种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已基本了解。
(2)物质准备:螺旋玩具、大型积木、花片、平面图、椅子、纸盒等辅助材料。
四、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平面图,说说这是什么?是什么样的?
2、师示范讲解如何看图构造,重点讲解椅子排列的建构方法。
3、提出要求:
(1)看平面图构造主体房子。(2)积木块与块之间要拼紧。
4、幼儿分组建构,师启发幼儿观察椅子的构造,重点示范椅子与椅子的连接,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游戏计划表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构造活动。
5、讲评: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6、组织幼儿收拾玩具,要求幼儿分类摆放。
观察记录:
此次游戏,我鼓励有去过泉州侨乡体育馆的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所看到的网球馆,并结合了网球馆的各局部照片及画出了天安门的平面图仔细讲解,幼儿很快就了解网球馆的格局,并很快就把网球馆建构出来,但是仍然有部分幼儿当玩具掉到地板上时,不能够及时地捡起来,在下次游戏中,我将针对此次的不足重点指导。
第二阶段第二次
一、游戏内容:建构活动:《足球馆》
二、游戏目标:
1、能够运用加高、保持平衡等技能建构,建构足球架。
2、明确建构目的,会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活动。
3、教育幼儿爱惜建构成品。
三、游戏准备:足球馆的局部照片、提供网、小、大花片、、圆筒插塑、星星插塑、城堡插塑、积木等。
四、游戏指导:
1、启发幼儿回忆:足球馆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并想一想可选用什么 材料来搭建?。
2、出示足球馆的图片和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可运用什么方法来拼插?
3、师边讲解边示范拼插端点连接的方法。
4、提出要求:
(1)提醒幼儿与同伴一起协商、合作建构。(2)爱护建构材料,活动时注意“三轻”。(3)爱护他人的作品。
5、、幼儿分组协商,进行建构。
提醒幼儿注意比例的大小;启发幼儿色彩的搭配运用要合理。
5、讲评:说一说谁的足球馆建构得最好、最牢固。
观察记录:
幼儿对于加高、保持平衡等技能都有多次的练习,大部分幼儿在技能上都有所提高,所以在活动中幼儿基本都能完成作品,且活动后幼儿都能爱惜他人的作品。但游戏结束时,老师在讲评作品的时候很多幼儿都不认真听,以至同样的错误在此次游戏中又出现了。
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游戏计划表 第二阶段第三次
一、游戏内容:建构活动《游泳馆》
二、游戏目标:
1、能建构出游泳馆的造型,练习垒高、加长的技能。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
三、游戏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观察过游泳馆。
2、物质准备:游泳馆的照片、大小型建构材料、积木等等。
四、游戏指导:
1、出示 “游泳馆”的照片、平面图,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游泳馆的构造、特征,启发幼儿说说如何建构。
3、师示范拼插的方法,重点演示游泳池与楼梯的接插。
4、师提出要求:
1)要求幼儿要认真建构。2)能和同伴一起合作。
5、幼儿分组协商、建构,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楼梯的建构。引导幼儿分担任务,制作每个元件要拼插好,要牢固。
6、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评价。
观察记录:
此次游戏,我结合了“游泳馆”的照片及画出了“游泳馆”的简单平面图仔细讲解,幼儿很快就了解“游泳馆”的格局,并很快就把自己观察到的“游泳馆”建构出来,但是仍然有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搭配颜色,在下次游戏中,我将针对此次的不足重点指导。
第二阶段第四次
一、游戏内容:建构活动:《泉州侨乡体育馆》
(一)二、游戏目标:
1、能够运用垒高、保持平衡等技能建构,表现出泉州侨乡体育馆的基本特征。
2、明确建构目标,会认真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活动。
三、游戏准备:泉州侨乡体育馆的图片、简单平面图、小、大花片、圆筒插塑、星星插塑、城堡插塑、积木等。
四、游戏指导:
1、启发幼儿讨论:泉州侨乡体育馆是在干什么的?它有哪些部分组成?
2、出示泉州侨乡体育馆图片和平面图,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可运用什么方法 来拼插泉州侨乡体育馆?或你想选用什么材料来搭建泉州侨乡体育馆?
4、师边讲解边示范拼插加高连接的方法。
5、提出要求:
a)提醒幼儿与同伴一起协商、合作建构。b)爱护建构材料,活动时注意“三轻”。c)爱护他人的作品。
6、幼儿分组协商,进行建构。
提醒幼儿注意比例的大小,启发幼儿色彩的搭配运用要合理。
7、讲评:说一说谁的泉州侨乡体育馆建构得最好、最牢固。
观察分析:
此次游戏,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能较好地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建构出大门及观众席,而且建构成品也比较大,但幼儿在建构及收拾材料时声浪较大。个别幼儿如:吕浩毅、陈荣灿等较不能有始有终地参与同伴的建构,活动一半会离开自己的活动场地。在下次的游戏中应对幼儿提出相应的活动要求,并提醒幼儿尽量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
第二阶段 第五次
一、游戏内容:主题建构:《泉州侨乡体育馆》
(二)二、游戏目标:
1、继续学习看平面图进行构造,学会建构物体的基本特征和某些细微部分,能合理搭配颜色。
2、能爱护建构材料,收拾玩具时注意“三轻”。
三、游戏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幼儿已有建构泉州侨乡体育馆的经验。
2、物质准备:花片、各种大型拼插建构材料、平面图。
四、游戏指导:
1、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上次建构泉州侨乡体育馆时,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提出这次建构的意见和建议。
2、出示平面图,请幼儿说说今天想建泉州侨乡体育馆的什么地方,如何建?
3、提出要求:
1)在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2)注意“三轻”。
4、幼儿分组协商、选择材料进行建构。鼓励幼儿尽量选择不同的材料,并注意颜色的搭配。
5、游戏结束并评价。
6、指导幼儿将材料分类摆放。
7、评价幼儿对泉州侨乡体育馆的整体布局及作品颜色搭配情况。
观察分析:
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建构时能注意控制音量且能围绕主题进行建构,同时部分幼儿也能注意到物体颜色的搭配,能初步综合利用材料美化结构物,并围绕结构游戏。游戏结束后能分类整理结构物、玩具,但相互合作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三阶段 共五次
一、游戏目标:
1、在模拟构造和自由构建中继续学习表现物体的基本特征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学习端点连接和交叉连接等技能。
2、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正确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建构材料对物体进行建构。使物体更加稳固逼真、富有创造性。
3、能够根据材料的特征、性质合理利用替代、自制的游戏材料对物体进行建构。
4、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物体外形特征的认识,让幼儿获得排列组合、分解、合成、远近面与相对关系的经验,提高幼儿的空间布局能力。
二、预定主题:
1、主题建构:《丰泽广场》 ①建构游戏:《鲤鱼化龙(一)》 ②建构游戏:《鲤鱼化龙(二)》 ③建构游戏:《新华都》 ④建构游戏:《街道楼房》 ⑤主题建构:《丰泽广场》
第三阶段 第一次
一、游戏内容:建构游戏《鲤鱼化龙(一)》
二、游戏目标: 能看平面图进行建构,学习用围合、加高等技能建构出物体的主要特征。
三、游戏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幼儿对鲤鱼化龙的基本认识。
2、物质准备:各种大型花片、积木等等建构材料。
四、游戏指导:
1、出示平面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如何拼插。
2、师示范较难拼插的部分,使幼儿知道柱状结构是由四孔连接而成,梯状结构是由而孔连接而成的。
3、幼儿分组协商,选择不同的材料,根据平面图进行建构。师观察幼儿看图拼插的能力,重点协助幼儿合理分工,完成作品。
4、带领幼儿参观建构成品。
表扬能与同伴共同合作、进行建构的幼儿。
观察分析:
此次活动由于幼儿对鲤鱼化龙比较熟悉,所以在拼插时幼儿比较积极,能够认真的拼插;不足的是幼儿在活动过成中不够安静讨论的声音太大,针对此次幼儿的不足将在下一次的建构中加强幼儿的常规意识。第三阶段 第二次
一、游戏内容:建构游戏《鲤鱼化龙(二)》
二、游戏目的:
继续学习运用围合、垒高等技能建构、表现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在建构时能注意到颜色的搭配。
三、游戏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幼儿对鲤鱼化龙已有建构与认识。
2、物质准备:各种大型花片、积木等等建构材料。
四、游戏指导:
1、请幼儿回忆上次的建构情况,提出不足,并说说今天要如何建构?
2、出示平面图,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物的特征,说说建构方法。
3、提出要求:
(1)建构时注意“三轻”(2)要与同伴分工合作,才能建得又快又好。(3)建构时注意颜色的搭配及整个建构物的比例。
4、幼儿分组协商,选择材料进行建构,师巡视指导。提醒幼儿有始有终地参与建构活动,并挑选适当的颜色进行搭配。
5、讲评,幼儿互相参观建构成品,学习好的建构方法。
观察分析:
此次游戏幼儿建构的内容比第一次有所丰富,使用材料增多,幼儿在游戏中能围绕主题大胆动手尝试构造,并为构造成功而高兴,同时在建构中与同伴的分工较明确,并能共同构建,因此每一组的建构成果都能体现不同材料的建构特点,颜色的搭配也比第一次大有改观。
第三阶段 第三次
一、游戏内容:建构游戏《新华都》
二、游戏目标:
会运用排列、组合、连接、接插等技能,看平面图进行建构。
三、游戏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幼儿对新华都的认识。
2、物质准备:各种大型花片、积木等等建构材料。
四、游戏指导:
1、出示平面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如何拼插。
2、师示范较难拼插的部分,使幼儿知道柱状结构是由四孔连接而成,梯状结构是由而孔连接而成的。拼插难点应体现在新华都超市与周围楼房的接插和拼建。
3、幼儿分组协商,选择不同的材料,根据平面图进行建构。师观察幼儿看图拼插的能力,重点协助幼儿合理分工,完成作品。
4、带领幼儿参观建构成品。表扬能与同伴共同合作、进行建构的幼儿。
观察分析:
游戏前,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协商、分工,并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建构,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游戏计划表
因此,幼儿在游戏中的建构意识有所增强,能有始有终地参与同伴游戏,并围绕主题较有目的性地进行建构,建构成品都比较丰富,特别是在颜色搭配方面,都显得比较美观、协调。
第三阶段 第四次、一、游戏内容:模拟建构《街道楼房》
二、游戏目的:
继续学习运用排列、组合、连接、拼插等技能建构表现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三、游戏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幼儿对新华都的认识。
2、物质准备:各种大型花片、积木等等建构材料。
四、游戏指导:
1、让幼儿说说丰泽广场旁边都有哪些建筑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2、出示建构材料,请幼儿讨论想用什么材料建构,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与别人不同的楼房。
3、提出要求:(1)不争抢建构材料,懂得互相谦让。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好,再建构。
4、幼儿分组自选材料,协商进行建构。鼓励能力较差的幼儿运用对称、连接等方法搭建;能力强的幼儿选用多种材料建构,并大胆想象建构出有新意的、与别人不一样的楼房。
5、评价幼儿作品,选出结构美观牢固的作品,表扬耐心构建的幼儿。
观察分析:
此次游戏,幼儿在建构中,目的性比较明确,能与同伴合作进行建构,并能综合利用材料美化建构物,因此建构出来的成品较完整,且颜色搭配协调。但幼儿在建构中的相互协商和合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阶段 第五次
一、游戏内容:主题建构《丰泽广场》
二、游戏目的:
1、让幼儿学会设计建构图,并根据建构图进行建构。
2、能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建构。
三、游戏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幼儿建构过丰泽广场的组成部分。
2、物质准备:花片、大小型积木、子弹插塑、圆筒插塑等。
四、游戏指导:
1、以谈话引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在前几节可,我们已经建过丰泽广场的各个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要来建丰泽广场。”
2、引导幼儿回想丰泽广场有哪些组成部分,并说一说:“哪个部分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建构。
3、鼓励幼儿分组设计建构图。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游戏计划表
4、提出要求:
(1)根据设计的建构图进行建构。(2)鼓励幼儿分工合作,提高建构效率。
5、幼儿分组协商,进行建构。师提醒幼儿注意比例的大小;重点指导幼儿建构图的设计。
6、带领幼儿参观建构作品,并邀请各组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观察记录:
此次游戏,幼儿能够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建构作品。色彩的搭配较以前协调,作品的比例、牢固性都很好,但在最后收拾玩具时声音较大,场地较为杂乱,个别幼儿在和同伴追逐、玩耍。此次不足将在下一次主题建构中加强,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第四阶段 共四次
一、游戏目标:
1、在结构中继续学习各种基本建构技能,学会建构物体的基本特征,培养造型 场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爱护建构成果、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3、愿意分工合作共同搭建,使物体造型更逼真、形象、构思新颖富有创造性。
4、让幼儿学会较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同伴的游戏情况,学会有条理的归类收拾玩具。
二、预定主题:《汽车站》
①主题建构:《候车室》 ②主题建构:《停车场》
③主题建构:《售票厅》 ④大型建构:《汽车站》
第四阶段 第一次
一、游戏内容:主题建构:《候车室》
二、游戏目的:
1、能建构出候车室的造型,提高幼儿的拼插技能。
2、能及时捡起地上的玩具。
三、游戏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幼儿已参观和观察过的候车亭(影片)。
2、物质准备:候车室的平面图、大小型建构材料、积木等等。
四、游戏指导:
1、提问: 去汽车站座车的人都要在什么地方等车?候车室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里面需要安装那些东西?
2、出示候车室的平面图引导幼儿观察候车室的基本结构,说一说自己要建构一个什么样的候车室。
3、讨论可以用那些材料建构比较好为什么?
4、活动要求:
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游戏计划表
(1)做到三轻,安静的活动。(2)要共同使用材料。
(3)发挥想象创造力建构先进科学的候车室。
5、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提醒幼儿候车室建构的要宽敞、明亮,建构候车室里面的物体尽量多运用辅助材料,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看平面进行建构。
6、展示幼儿的作品,相互评价。
观察评价:
此次游戏,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并且能通过自己对候车室的认识把它表现出来;还幼儿部分幼儿建构的非常的丰富,在里面建构了商店、厕所、垃圾筒还安装了监视器等。但是幼儿的能力层次能力表现的比较大,能力强的就建构很丰富,能力差的就非常的简单,而且速度也较慢。针对此次幼儿的不足将在下次游戏中重点指导。
第四阶段 第二次
一、游戏内容:主题建构《停车场》
二、活动目的 :
1、通过对停车场的了解,能运用已有的技能表现停车厂的基本形式。
2、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看平面图
三、活动准备:平面图、大小行积木、插素等。
四、活动指导:
1、提问:开往汽车站的汽车都停在什么地方?停车场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停放那些车辆。
2、引导幼儿看平面设计图,说一说要怎么建构停车厂,建成什么样子的停车厂。
3、需要用到那些材料?
4、活动要求:
(1)、相互协商、共同合作建构。
(2)、速度不能太慢。
(3)、小声的交流。
5、幼儿操作、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停车厂需建构的宽敞明亮、牢固还要有安全性。提醒他们对各种不同的车辆要有不同的停放地放还要不同标志。
6、展示幼儿的作品,相互评价。说一说谁建构的停车厂最好,为什么?
观察分析:
此次游戏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相互协商、共同建构。特别是陈雅喧一组,建构的非常的大,还贴有不同的标志把不同的车停放在不同的地放。但其他以及大部分幼儿都把停车厂的基本样子建构出来了,可在建构的同时幼儿游戏还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此次游戏中的不足将在主题建构时加强。
第四阶段 第三次
一、游戏内容:主题建构《售票厅》
二、活动目的 :
1、能够看平面图进行室内建构。
2、能够运用排列、组合、连接的技能进行建构。
三、活动准备:
平面示意图、大型积木、花片等材料,吹塑板、泡沫板等辅助材料。
四、活动指导:
1、提问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我们去车站搭车之前一定要先做什么,才能搭车么?(买票)我们要到哪去买票呢?(售票厅)”
2、引导幼儿看平面示意图,观察售票厅里都有一些什么。“有许多售票的窗口、维持秩序的栏杆等,”
3、引导幼儿讨论,要用什么材料来拼。
4、提出要求:(1)按照示意图的格局来建构售票厅。
(2)和同伴协商合作,爱护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5、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能根据示意图摆放作品。
6、参观作品,看谁摆设的布局和示意图最像。组织幼儿有序的收拾玩具。
观察指导:
此次游戏,幼儿基本能够将汽车站的基本结构建构出来,与小组的幼儿分工合作,一起参与建构活动,活动结束后,幼儿也能够将建构材料收到原来的位置。但是在建构的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有破坏他人作品的行为,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下次游戏中,将加强幼儿常规的培养,培养幼儿爱护他人作品的好习惯。
第四阶段 第四次指导
一、主题建构:《汽车站》
二、游戏目的:
1、能运用已掌握的拼插技能,建构汽车站的整体造型。
2、看平面图建构,注意布局。
三、游戏准备:
1、知识技能准备:已参观过汽车站,并对站内的主要建筑物有一定的认识和建构基础。
2、物质准备:花片、大小型积木、各种拼插材料等等。
四、游戏指导: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让幼儿自由讨论:汽车站里都有些什么?你想建构汽车站里面的哪个点?再出示平面图,引导幼儿观察汽车站的整体布局。
3、提出要求:
1)自由选择建构材料,看平面图进行构造活动。2)要与同伴分工合作。
泉州东湖中心幼儿园游戏计划表
4、幼儿建构,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材料进行建构,提醒幼儿将物体建构牢固,对能力差的幼儿给予适当的指导,要求幼儿在已有建构经验的基础上再加深。
5、参观建构好的候车室,师生共同评价整个布局及建构情况。
观察记录:
1、学会用搭高、延长的方法正确使用结构材料,懂得爱护并欣赏同伴的作品。
2、结合国庆节进行主题拼插,体验建构带来的快乐。
3、尝试解决建构中出现的小问题,培养幼儿耐心、细致、有始有终的良好品质。
4、进一步学会在创设好的情景中合理摆放作品,体验成就感。第一次游戏指导:(第2周,2014-9-8下午)游戏内容:长城
(一)材料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中大型积木,教师活动前画出长城的流线图,远观长城的PPT图片。游戏指导:
1、组织幼儿观察长城的远观图,了解其蜿蜒漫长的外形特征。
2、教师讲解长城的主体建构——城墙,让幼儿理解它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错落有致堆砌起来的。
3、教师讲解本此游戏所投放的材料——中大型积木。
4、重点讲解演示逐层搭高的方法,请幼儿参与讨论:怎样拼搭,长城才会又长又高?
5、鼓励幼儿大胆的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教师巡回指导。
6、组织幼儿参观作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利用白板电脑评价幼儿的建构情况。
7、整理场地。观察与推进:
围绕国庆节这一主题,在今天的建构中,我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图片的演示,让幼儿对长城这一相对陌生的建筑标志有了充分的观察、了解。由于是初次建构这一内容,因此我降低要求,只让幼儿用搭高的方法建构出长城的主墙体。大部分幼儿都很专注、很耐心地建构,培垚、艺捷两位幼儿不专心,还破坏同伴的作品,我用照相机拍下瞬间,在评价环节,利用白板电脑进行教育,效果不错。在下次建构时,将加深要求,对幼儿提出挑战。第二次游戏指导:(第3周,2014-9-15下午)游戏内容:长城
(二)材料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大型积木,各种方体鞋盒,教师活动前画出长城的流线图,炮筒插塑、饼干桶,近观长城的PPT图片。游戏指导:
1、组织幼儿观察长城的近观图,并讨论:它们分别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教师讲解长城的主体建构——城墙、烽火台、炮台等,分解其特点。
3、教师讲解此游戏所投放的材料——中大型积木,辅助材料——炮筒插塑。
4、请幼儿参与讨论:炮台和烽火台可以用什么辅助材料来充当,应摆放在哪里?
5、鼓励幼儿大胆的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幼儿在合适的地方摆放烽火台(饼干桶)和炮台(炮筒插塑拼插成的大炮)。
6、拍摄幼儿的作品,利用白板电脑引导幼儿欣赏评价,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创意和心情,教师从中进行爱国情感教育。
7、组织幼儿整理场地。观察与推进:
在上次建构的基础上,大部分幼儿已懂得如何进行牢固地搭高?在建构中,由于辅助材料的投放,孩子的兴趣更高了,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像个了不起的建筑师,协作、积极的气氛空前高涨。有个别幼儿不懂得主动与同伴合作,后经教师的协调,指导这部分幼儿在作品合适的地方放上烽火台,他们觉得有所事了,也显得很开心。总体而言,幼儿的本次表现跟小班初次玩建构时比起来,已跨越出巨大的进步。利用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还将延续有关方面的建构内容。第三次游戏指导:(第4周,2014-9-22下午)游戏内容: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准备:
长方体茶叶盒,各种方体鞋盒,远观、近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PPT图片,亲子活动中请家长丰富幼儿对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认识。游戏指导:
1、利用PPT图片,组织幼儿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远观图和近观图,了解其高耸、坚固的特征。
2、教师讲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体建构——碑体,让幼儿理解它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头错落有致堆砌起来的。
3、教师讲解本此游戏所投放的材料——长方体茶叶盒,各种方体鞋盒、饼干盒。
4、重点讲解演示逐层搭高的方法,请幼儿参与讨论:怎样拼搭,人民英雄纪念碑才会又高又坚固?
5、鼓励幼儿大胆的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建构,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注意保护同伴的作品。
6、组织幼儿参观作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利用白板电脑评价幼儿的建构情况。
7、整理场地。观察与推进:
在幼儿眼里,“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为了让幼儿有更好的建构经验,我们开展了亲子认知活动。今天的材料由于家长的帮忙收集,丰富多样。根据材料的不同和幼儿的喜好,我组织幼儿分组建构,让他们自选材料组进行操作。建构的气氛比较活跃,出现个别爱捣蛋的幼儿蠢蠢欲动,准备破坏同伴的作品,教师及时进行个别谈话,这几个幼儿才静下心来建构。幼儿个别作品由于搭得不整齐,很快就掉下来了,这个现象我在评价环节中重点提出,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尝试寻找原因,有部分幼儿能热烈地参与讨论,效果不错。下次建构将围绕国庆主题进行综合性的活动。第四次游戏指导:(第5周,2014-9-29下午)游戏内容:综合建构——我爱祖国的名胜古迹 材料准备:
长方体茶叶盒,各种方体鞋盒,长方体、正方体大型积木,炮筒插塑、饼干桶等。游戏指导:
1、介绍场地和材料,提出今天的建构主题——我爱祖国的名胜古迹。
2、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说说“准备用什么材料建构长城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3、回忆前几次建构中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从中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1)要把材料对准了再搭高;(2)注意爱护同伴和自己的作品;(3)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建构。
4、幼儿自选材料分组建构,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5、评价作品:组织幼儿欣赏,交流感受。
6、保持作品,让幼儿在离园时间带家长进行参观、分享。阶段小结:
大众传媒是城市文化资源中的重要软实力组成, 一个城市的传媒业越发达, 传播渠道越广阔, 传播指导思想定位越准确, 获得的受众认可度就越高, 那么该城市对外的文化输出与声音表达能力就越强, 形成为良好的传播效果, 良好的传播效果又进一步增强了城市文化的传播, 形成良性循环。当今各个城市传媒在“硬件”上的区别较小, 更多的是“软件”上的较量, 如何获得受众的认可, 如何能够提升受众的忠诚度, 获得最广泛的受众支持, 是城市传媒产业竞争能否获胜的法宝。影像是一切大众传播媒介中最具广泛性的媒介, 是综合动态图像、同期声或者是解说词, 配合以适当文字的视听兼备媒介, 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感, 受众无须接受相关的训练, 就能进行观影。借助互联网的全球性特点, 可以同时向最广泛的受众传播同一影视信息。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在影像传播的过程中将城市文化内化为影视叙事, 将影视收视的个体行为整合为社会大众行为, 产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共鸣, 使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化内容, 对影像所承载的价值观内容与受众进行相互作用, 进而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 有助于最大程度上传播城市文化,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目前针对城市文化软实力传播指导思想主要以国家相关文件、政策为主, 缺少丰厚的学术理论研究, 尚缺乏具体传播策略与措施。同时缺少核心价值观对文化软实力建构效果的量化分析, 特别是缺少实证理论研究的支撑。本研究以核心价值观对城市文化影像传播为切入点, 探究核心价值观对城市文影像传播的积极影响。为提升齐齐哈尔市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学者陶建杰对城市软实力进行实证研究, 提出城市软实力传播的实证模型, 但是其针对城市文化传播尚未涉及, 根据其研究模型, 结合格伯纳的“涵化”理论, 提出本研究模型如图1:
根据图1的研究模型, 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H0:核心价值观通过影像传播对受众的价值认同具有价值认同作用, 产生涵化 (cultivation) 效果。
该研究模型具有外生潜在变量1项, 为核心价值观 (ξ1) , 外源观察变量3项, 分别为影像内容 (X1) , 影像形式 (X2) , 传播策略 (X3) ;内生潜在变量1项, 为价值观认同 (η1) ;内生观察变量3项, 分别为共鸣 (Y1) 、主流化 (Y2) 、相互作用 (Y3) 。核心价值观与价值观认同的结构参数为γ11。
研究前测选取样本为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12、13级学生, 共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100份, 获得有效问卷82份。通过设置反向问题等手段对受访者对待问卷的认真程度进行测量, 排除问题问卷18份。针对前测问卷利用spss20软件进行探索因子分析, 排除探索性因子分析中贡献率较小的选项, 同时对相关调研问题选项进行调整, 保证问卷结构效度, 为正式调研做好准备。研究选取样本为黑龙江、吉林两省具有代表性的十个小区, 通过住户走访, 问卷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限于经费、人力等, 本研究共选取样本350人, 获得有效问卷326份。根据获得相关研究数据, 本研究利用结构方程软件LIS-REL8.7进行数据分析, 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 主要拟合指数见表1:
其中GFI指数为0.96, 判断值为0.9以上, 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CFI指数为0.96, 判断值为0.95以上, 拟合较好;RMSEA指数为0.059, 判断值为0.08以下, 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 符合拟合指数要求, 综上, 本研究模型主要拟合数据符合理论要求。
本研究模型的路径图见图2:
其中内生潜在变量价值认同有三个内生观察变量, 价值观作为外源潜在变量, 具有三个外生观察变量, 根据路径图, 潜变量价值观认同到价值观的回归系数为γ11=0.60 (P<0.001) , 研究假设H0获得支持:核心价值观通过影像传播对受众的价值认同具有价值认同作用, 产生涵化 (cultivation) 效果。
根据本研究数据, 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格伯纳的涵化理论:影像本身的叙事性 (story telling) 对受众产生两种影响:价值观的共鸣 (resonance) 和价值认同的主流化 (mainstreaming) 。共鸣是指受众从电视中得到的某种价值观在现实中得到印证, 那么受众就会对这个价值观产生心理上的认同, 电视对受众的涵化效果也会随之加深。主流化是指属于不同群体的媒介接触强度较高的受众的立场和行为之间的差异会逐渐缩小, 随着时间的变化, 不同阶层受众对于价值观的认知上的不同会逐渐趋同。根据研究数据发现受众并不是完全地被影像的叙事内容所影响, 更多的受众是将影像内容与现实进行对照, 进而获得对现实世界的价值观的认同, 但是影像的叙事内容仍旧对受众价值观认同具有重要的影响, 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
研究数据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影像传播有利于受众的价值观认同, 有利于城市文化获得最广泛的社会认同, 有助于最大程度上传播城市文化,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更广泛的层面上讲, 着重强化影像传播中的叙事,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有利于主流价值观的主流化, 引起受众的广泛共鸣, 产生良好的主流示范效应。
城市文化传播在宣传上应该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 寻求受众的最大“公约数”, 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力量上进行改进, 将有限有形的城市文化资源创造、转化, 在传播中形成无形的文化吸引力, 吸引最广泛的受众广泛关注。良好的城市文化资源, 准确的传播定位, 最普遍的核心价值观引导, 有助于形成最广泛的受众认可, 提升受众的忠诚度, 形成良好的文化软实力建构效果, 提升城市的美誉度、知名度, 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
摘要:以城市文化影像建构与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 分析城市文化的影像建构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利用大众传媒,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提升齐齐哈尔城市文化传播与建构效果, 进而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
关键词:影像建构,核心价值观,软实力,构建效果
参考文献
[1]陶建杰.传媒与城市软实力[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2]吴琼.国外核心价值观传播管窥[DB/OL].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cssn.cn/zhx/zx_zxrd/201407/t20140702_1237741.shtml.
[3]周东华.群体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DB/OL].光明网,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3/26/nw.D110000gmrb_20140326_3-13.htm.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起来的,知识的意义是无法通过直接传递而实现的。教学不是传递东西或者产品。要说教师在传递的话,教师充其量只是传递了语言文字符号信息,至于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中是什么意思,最终还是由学习者决定的、建构的。这好像收发电报一样,发送方邮局不能直接将汉字发送给对方,必须先根据已有的编码规则,将汉字转换成拼音字母,再转换成源代码。接受方邮局接到电报源代码后,也不能直接获得汉字,而是必须利用已有的解码规则,将源代码转译成拼音字母,然后再转换成汉字。接受方没有接受现成的“意义”,而是对接受到的代码信息进行了“建构”过程,“解释”了这些信息,生成了“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如此,讲者无法将自己的语义直接传递给听者,只能依靠语言文字符号信息来传递。讲者先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将语义转换成信息,“发送”给听者。听者接受这些信息后,则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将信息转换成自己的语义。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习者知道什么,更可贵的是要让学习者感受到什么,知识的意义不能直接传递。对知识的情感就更不能传递了。教师不只是关注如何呈现、讲解、演示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定的环境,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时刻关注、了解、探知学生头脑中对知识意义的真实建构过程,并适时提供适当的鼓励、辅导、提示、点拨、帮助、支持,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建构活动。
(摘自《人民教育》2006年第17期)
【建构】推荐阅读:
建构区观察记录分析06-22
建构形象的历史课堂07-03
建构主义与情境教学07-06
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分12-26
重新建构实践教学模式05-25
建构区活动目标及教案07-16
建构主义教育理念和模式12-19
建构和谐的行政管理观09-28
建构游戏:幼儿园的房子01-13
中国政治学话语体系的建构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