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1

摘 要: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科学技术和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使得我国综合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为了使得我国能够更好的进行世界贸易和交流,不同种类的外国语言逐渐流入到我国的学习之中。目前,英语作为在我国流通最为普遍和广泛的外国语言之一,我国教育事业对于英语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仅加强了对于英语专业的学习和宣传,同时,还在我国设立了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充分跟体现出英语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之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探讨有关教学策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策略

伴随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十分明显的方向,其中,英语作为国际贸易和世界交流的重要语言之一,在我国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素质化的教育理念不但推广,对于我国初中英语的教育教学十分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基于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其主要是以英语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技能。对于初中生而言,英?Z学习主要掌握四个方面:听、说、读、写,因此,在实际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上述四个核心内容开展英语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1]

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实际目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核心素养的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但是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如下:[2]

1.注重应试考试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发展期间,初中英语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是为了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目标,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作用,家长和老师对于英语课程的成绩过于重视,但是对于学生应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十分缺乏,甚至会忽略学生的综合发展和实践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反之对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会出现相应的阻碍作用。除此之外,在应试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取单一而又枯燥的教学模式,开展机械化的课堂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会使得学生严重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可见,基于现代化的发展观念下,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原则,积极围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开展初中英语教学。[3]

2.缺少课堂互动

对于英语课程而言,其本身作为一种语言学习的内容,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多情况下集中注意力在课堂学习之中,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严重缺乏,课堂学习之中与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上述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学”和“用”造成一定阻碍,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形成“哑巴式”英语,学生严重缺乏对于英语语言的说和读,使得英语语言难以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上文中通过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在此期间的问题一目了然,提高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了解和深入,因此,基于新课改的背景下,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结合学习的个体差异制定一系列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能力。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英语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利于开展学习的最好前提,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不仅能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开展学习,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使得英语教育教学更加利于展开。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情绪,通过构建真实合理的语言氛围,在开展讲课前安排学生通过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兴趣,并在活动之中穿插本节课的英语内容,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游戏之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进而减少学生的惧怕感和厌恶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老师在讲解Unit3时,可以预先让学生准备自己身边亲人和朋友的照片,在课堂游戏环节,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营造出真实而又生动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英语的乐趣;其次,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展开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英语老师可以举办趣味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进而使其能够在轻松欢快的环境下开展英语学习。

2.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听说读写作为核心素养的内容,在初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需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对于学生听力能力的训练,进而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相应的听力训练,提高自身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运动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积极热情的进行口语训练。此外,书面写作能力同样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英语评定标准,老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指导,可以采取写日记或者指导学生进行就地取材的方式开展教学,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做到灵活运动,更好的将相关知识点进行掌握。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在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个体差异,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在初中英语学科中,核心素养是在英语课程标准上的延伸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即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关键能力(即学习能力、语言能力)。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的指导下,专家们提出了中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其中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基于鲁子问(2016)对于英语教育可以着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可知,以下六项品质的发展,英语教育具有相较于其他教育的显著优势:

准确性:外语理解与表达有助于发展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发展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两种语言异同,有助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英语文化的批判性传统有助于发展思维的批判性。开放性:外语学习本身可以促进思维的开放性。创造性:运用外语进行书面表达、口语表达以及表演、展示等,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这些思维品质都可以通过英语学科教育来提升。其显著优势在于:英语思维的理性、逻辑性、批判性均显著于汉语思维。因此非常有助于中国学生的终身发展。

以下是有关于思维品质培养的两个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一、8B Unit 6 Reading第二课时Down the rabbit hole

在导入环节,教师以电影Alice in Wonderland(1985)中女主角Alice掉入兔子洞这一场景的视频片段引入话题。这个warm-up热度足,lead-in引入快,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也给下一个环节:让学生将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七幅图片排序埋下了伏笔。

这一活动设计,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批判性。

准确性体现在英语的理解与表达上:要准确说出正确的图片排序,学生需在理解电影片段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已经掌握的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一难度适中的活动设计,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品质,又培养了四维核心素养中的另一关键能力——语言能力。

思维的批判性体现在排序这一活动环节上。对事件进行排序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方法。视频播放完后的这一活动设计是对学生很好的训练契机。还有诸如讨论相似事物之间的异同、探讨事件的因果关系、学会用简单的事实与逻辑去支撑自己的观点、学会提问等等,都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途径和重要基础。

二、9A Unit 5 Reading第一课时Music without boundaries

在while-reading环节,对于文本的第五、六段,教师向学生提出了”Read again and find out Tan’s role and achievements”的任务。

首先,学生运用careful reading的阅读策略,“read in lines”,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找出文中两句可以回答问题的话,但这远远不是任务的完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紧扣“bridge”这一关键词,“read between lines”,对文本信息进行进一步处理,提炼出了“east and west”,“past and present”,“music instruments and common objects”,“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nd modern Western music”这四组相互对比的词和短语。此处学生通过思维训练,达到了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提炼出的信息进行解释和分析,“read beyond lines”,利用关键词“bridge”,生成文本的主旨:“Music without boundaries”.学生颇有成就感地发现,主旨恰恰就是这篇文章的标题。教师利用解释和分析课文的过程,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开放性,同时又做到了回归文本。

核心素养的四维目标不仅为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动力,也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蓝本。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四维目标中的核心目标。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它对中学生未来英语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初中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品质培养要求,积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提升的路径,唤醒学生自我素养与提升意识,为学生终身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5).

[2]赵昱,郝培利,解冰.基于核心素养思维目标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7,32(7).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生物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45-02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学科教学不应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应同时指向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情感等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紧密联系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基于课标与教学发展的趋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粗浅探讨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科学素材为媒介,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物学中的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在较好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等,并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科学素材,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生命世界和生命现象,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

例如,笔者在教学《人的生殖》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抛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怎么来的?妈妈说我是路边捡来的,你呢?”然后教学了人的生殖系统、受精作用、胚胎发育与分娩等知识内容。最后设置了一个情境体会环节,提供一个题为“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材料,内容是汶川地震中母亲因保护婴儿而丧生并通过手机留下遗言的真实故事,这个材料让很多学生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学生在导入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学习明确了人类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通过生殖系统来完成的,人的生殖过程包括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分娩等环节,由此知道人的生殖不神秘也不特别,而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情境化材料则唤起了学生珍爱生命之情和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本课学习升华为感悟生命的诞生,学生受到了生命教育,生命观念得以构建。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科学素材,通过不同的形式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健康生活。

二、以科学论证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生命是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存在,人的思维也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思维一旦模式化、格式化,就不可能有创新,能力发展也就停止了。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到奠基学生能力基础、关乎学生人生长远发展的高度。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合适的内容设置科学论证的过程和学习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例如,笔者在教学《性别与性别决定》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提出了“母亲决定了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民间观点,并询问学生是否认同这样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安排了三个环节对此观点进行了求证:1.人类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观察学习人类染色体组成图。2.结合学习过的基因遗传示意图,请学生写出人类性染色体遗传图解。3.请学生结合人类性别染色体遗传图解分析“母亲决定了生男孩还是生女孩”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学生一步步的学习分析过程实则是一个科学论证过程。针对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教师可以围绕科学论证过程,通过激疑—质疑—释疑等环节,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展科学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能够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与规律,审视或论证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议题,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理性思维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三、以合作探究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积极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土壤里的小动物》一课教学中,在教学蚯蚓的身体结构、感觉器官、运动部分的知识内容时,笔者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综合设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探究:1.如何区分蚯蚓身体的前端和后端?2.蚯蚓的运动过程与运动板的材质有关吗?3.蚯蚓对光的刺激有反应吗?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以下要求:1.结合问题,各小组先设计好实验方案。2.小组群策群力,明确分工。3.观察的过程中要保持蚯蚓的湿润。4.观察所用器具除事先提供的以外,需要其他实验室器具的可以提出。5.观察结束后要记录结果并分小组展示与分享。通过探究,学生进行了尝试与实践,一些小组的实验过程存在问题,在分享过程中有其他的小组指出并得到正确的指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活力,培养与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团队合作学习能力。

四、以情境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知识内容中蕴含的价值教育内容,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珍爱生命 拒绝毒品》一课时,笔者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导入环节让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的生命更持久,你觉得你需要什么?学生想到了健康、习惯、自由、财富等,热情高涨地参与讨论,因为这是与他们生活、理想密切相关的内容。随后,笔者通过一个个吸毒者的现身说法(采访视频、相关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吸毒者吸毒后失去了什么。结合导入环节的问题,学生很快体会到了毒品的危害。这个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对生活需求的思考”进行相应的情境设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自身“体会”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规范自己的生活甚至理解生命的意义,进而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围绕社会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积极向学生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生物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模式,从重点关注一个或几个核心素养开始,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创新生物教学组织实施方式,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点滴 篇4

一、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深入化学课堂听课,你往往会有一种感觉,好像化学课与其他学科没有什么两样:或不做实验,或以讲代做,或学生分组实验,其实验技能的缺陷便暴露无遗;新授课与习题课一样,题海茫茫苦做舟„„化学课的特点在哪里?化学课的特点就在于必须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观察表象,通过理性思维抽象出具体的理论,再通过具体的原生态问题,得到建构和升华。显然,把活生生的化学仅肢解为知识,而又把知识的获得归结为习题的训练,这样的化学是没有魅力的,这样的化学课背离了化学的本质和特性,不是没有魅力的问题,关键是不能形成化学学科素养。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是以缜密的实验为基础,以近乎抽象的原子分子理论的理论为基础。正因为化学的这种特点,它在各门自然科学课程中,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肩负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化学教学究竟应该给学生什么?众所周知,知识只是载体。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获取终生受用的化学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才是化学教学应有之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强调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形成的品格和素养。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以化学教学为例,浅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实施“尊重的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即我们所说的尊重的教育,它包括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化学概念,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原电池”的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基于高中生的心理特征,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电池放电精彩片段,学生观看之后就会发现一系列的问题。譬如:为什么小小的电池可以供电,当看到纽扣电池的作用时就更想找到原因了,发现了这些神奇现象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这就初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接下来,可以再做一个实验,由学习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苹果电池,橘子电池等。看到这么奇怪的现象,学生们一定会被吸引住,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疑问,“电”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传授化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化学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中体会和掌握主要的化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化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学什么,怎样用科学思想方法解决繁杂的实际问题,化学思想方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化学教学中有效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化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社会的要求和化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例如:守恒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在高中化学教材中运用电荷(电子)守恒法有多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等。在化学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渗透“守恒”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三)营造合作学习氛围,为学生未来生涯搭桥铺路。让化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化学知识能力是现代课堂的必然趋势,现代化学课堂教学,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化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以增强整体的合作意识。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愉悦感,使同学们体会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汲取了大家的智慧,受到大家的尊重的认可。例如:在“研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如何设计原电池,如何在探究中体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作用,得出探究结果等问题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各小组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当然角色还可以轮流互换,这样既体现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们在做的过程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做,让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团结协作,共同进步。采取这些举措,其目的不只是促使学生相互合作,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提高交流、合作、共事的心理品质,为学生未来生涯搭桥铺路。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5

通过本次学习,我明白了中小学生素养的结构应当以人文素养为主,要研究构建以培养人文素养为主的核心素养体系、课程体系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核心素养的定义应该是: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或者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在21世纪最应该具备的那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除此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二、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三、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四、学习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篇6

摘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意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健康情感态度的形成。本文基于英语核心素养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有效性;阅读教学;模式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视。在充分了解小学英语阅读目标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寻求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阅读前活动――引起兴趣,适机引导

小学英语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动机越强。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多种方法:1.充分利用插图等辅助手段,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刺激学生的阅读欲望。2.用Free talk的话题、小诗等引入课堂,加深对阅读背景的了解。交给学生开启阅读的金钥匙,提高阅读兴趣,增强自信心,让导入水到渠成。3.巧用多媒体,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7 At weekends课文阅读时,我们可以将有关Weekends的rhyme制成PPT,让学生自由选择来朗读小诗,进入学习氛围,介绍有关昆虫的知识。翩翩起舞的蝴蝶,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优美的画面,动听的语言,创造了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师生积极交流的欲望。

二、阅读过程活动――形式多样,获取信息

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如果阅读形式比较单

一、枯燥,学生很快就会对此失去兴趣。想要上好一节阅读课,阅读形式的灵活多样必不可少。在教授Unit 5 Seasons时,可以将阅读形式设计如下:

(一)始于猜谜,巧学单词和短语。

Its very warm.We can fly kites.What season is it? Its Spring.Its very hot.We can go swimming.What season is it? Its Summer.Its very cool.We can go camping.What season is it? Its Autumn.Its very cold.We can go skiing.What season is it? Its Winter.猜谜语是学生非常乐意参与的一个活动,在快乐的阅读中也学会了文章中的词汇和信息。

(二)编唱儿歌,巩固语言点。

I like spring because it is green.I like summer because it is red.I like autumn because it is yellow.I like winter because it is white.(三)整体感知,带着任务捕捉信息。

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以上的阅读材料可设计问题如下:How is the weather in spring? What can we do in spring?学生由问题作引,捕捉重要信息,锻炼学生处理听力信息的能力。

三、阅读后活动――始于教材,高于教材

要创设各种平台既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也要给予更高要求的同学上升的空间,鼓励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译林小学英语6A Unit 8一课教学中,在教授完语篇后,面对有余力可发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完成一些拓展练习,如:口头表达或书面练习。第一段 ‘Im.I like Chinese New Year.At Chinese New Year,I can get some red packets.’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替换口头表达。把描述Chinese New Year的内容改成描述其他节日的短文。教师给出框架“There are a lot of festivals in a year.They are,and so on.I like.I.”教师给出一些备用词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这些节日可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节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将国内外的节日进行比较,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被激发,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意义性练习――设计检测,加深理解

(一)阅读短文,完成表格,捕捉具体信息。表格如下:

Season

Weather

Activities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让学生在自由默读中完成表格,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选择配对:找出与所得语言信息相关的选项。

如At Christmas一课教学中,学习了“whose”礼物是谁送的表示方法。可以请学生把人物与所给礼物配对起来。此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捕捉相应有效信息、正确把握语篇中条件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反馈教学,即学即用

(一)书面表达:根据提供内容,完成信息采集。

如译林小学英语5A Unit 6 My efriend在读了介绍阅读材料后,让学生阅读做小小信息采集员,完成下表。

Name: Age: Country:

Favourite Subject: Hobbies: Language:

以此考查?W生阅读语篇并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阅读与动手相结合

如通过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3 Asking the way这一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具体要求,画出路线图,找到具体位置。又如5A A new house,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画图、着色、剪贴、制作,把抽象的英语句子变得形象,提高阅读的兴趣。考查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并能运用语言操作的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之一,我们要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习惯,采用有效的阅读模式,充分挖掘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潜能。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2):21-22.[3]朱新斌.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与形成性评价的初步实施[J].外语界,2005(1):62-63.作者简介: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篇7

2015年,“核心素养”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词,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也随即成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关注焦点。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王珕,2015)。然而,现今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严重缺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每个单元教学中所占比重最大,所体现的知识点最多,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贯穿于我们的英语学科中。但笔者却意外地发现,大部分阅读教学仍是传统模式: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所谓的知识点现象屡见不鲜。本文提出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明确了方向,即在“素养”的层面上重新探索阅读教学。笔者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二、问题导学———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所谓的问题导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如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六Unit2 Pomes里的诗歌教学《Brother》和《Summer》这两首cinquain(五行诗),寥寥数语,意境深远(刘秀萍,2016)。第一首诗,诗人帅气,健美,爱开玩笑的哥哥的形象跃然纸上;第二首诗生动鲜明的表达了诗人对周而复始的夏天极其厌倦的情绪。笔者首先用问答形式,问学生“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his brother?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summer?”有些学生回答“His brother is his friend and enemy.”有些学生回答“Summer is endless.”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着不同的解读,笔者尽可能做到引导,尊重多元化的合理的理解。然后,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并详细分析cinquain的结构特点。

三、思维引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的思维引领工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不应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一步一步让学生回答,当学生无法回答的时候,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启示,学生在教师的启示下回答出问题。诗歌在创设情景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诗歌可以用优美的语言,通过对一件事、一份情或一个特定场景的描述,激起学生的无限想象。例如,在教学上面所提及的那首诗歌《Summer》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Whether the writer likes summer or not and why?”,体会诗人的语言,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脑海里勾勒一幅画面,体味诗人那份淡淡的夏日清新。

四、情感体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情感体验主要是指:教师应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既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又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这些素材进行多元的解读的素材,同时启发学生把理解和体验外化,用个性化的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的内心感受,让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升华,进而形成文化意识。在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选修八Unit4《Pygmalion(皮格马利翁)》课中,教师以问题导向“What other things show one's status in society apart from how one speaks?”来带领学生去品评文章的语言,从而对不同文化社会背景进行思考。其改编作者肖伯纳的幽默和犀利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来自社会下层的卖花女,与上层社会的皮克林和希金斯教授的对话和他们各自具有的代表性语言,表明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自身素养和所处阶层。这些文化的比较在潜移默化之中体验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形成了文化意识。同时,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作者为了创造这些人物而使用的各种戏剧表现手法,如抒情独白,夸张渲染等。

五、情景运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有效设置真实情景,在情景中运用发挥学生所学,内化语言知识能力,并在实践中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而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如在戏剧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正确的英语语音和语调,有效培养学生对剧本中人物的立体认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进而对本剧本的主题有更加深刻地了解。然后可以选择一两个场景编排一个短剧,并分角色进行表演(李维维,2011)。表演之前或之后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评析。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加深对舞台说明,旁白等戏剧元素的印象。紧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续写创作,使学生充分学生发挥想象力为故事发展设想情节,续写剧本,并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结语

英语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长远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对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该告知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通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有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期为英语阅读的创新和发展增添一丝色彩。

参考文献

[1]李维维.初探高中英语戏剧阅读教学[J].海外英语,2011,10:61-63.

[2]刘秀萍.例析高中英语课堂诗歌教学问题剖析及对策[J].文理导航,2016,3:28-29.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那么,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学科,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内容?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很多英语教学专家在谈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时有各自的见地。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第19期羊城教育大讲堂“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与培养途径”专题讲座中提到,英语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龚亚夫还认为,中小学英语教育应改变单纯以语言运用能力为核心的目标,设计多元的目标,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语言交流目标”,把语言学习与思维认知、个人素质培养等结合起来,体现英语教育在促进人的品格与思维发展方面的价值[1]。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2]。

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设定的课程目标,笔者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关系见图1)。

(一)三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话题、功能等,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石,没有语言知识的铺垫,就无法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它是语言能力的载体,是形成语言理解(听、读、译)和语言表达(说、写、译)的途径。语言各技能相互依托、共同促进。语言理解是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一种内化,而语言表达则是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基础上的最终输出。

2.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主要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人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英语思维模式在语法、语义、语篇、语用等方面与汉语言思维模式有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模式之间的异同、联系、转换、互补会给学习者以跨地域、跨文化的思维想象空间,帮助学习者拓宽视野,为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打下坚实基础[3]。

3.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上的突破。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任何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在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培养世界意识,最终具备面向世界的国际视野。

(二)两个关键

1.学习能力

一般来说,学习能力就是有效运用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能力。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同时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学习能力是其他素养的“催化剂”。

2.情感态度

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中,情感态度是其他素养的“润滑剂”。人的发展是自我发展,它不是靠教育直接发生,特别是在语言学习中,学生的成长发展靠的是来自于与情感态度紧密相连的动机。只有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才有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态度”达到和谐共鸣,才能创造出课堂活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策略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促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4]。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下同)Module 3 Unit 1的阅读部分“Fog”的第二课时教学中,首先呈现课文中的情境来回忆和巩固上一课的内容,而后以与课文相关的雾天发生的个人真实经历为整体情境,巧妙地将重点词汇进行串联,具体如下(加下划线的为重点词汇或短语):Last Friday, when I was on the way to my school, I was knocked down by a young man who was nowhere to be seen soon. The pain in my leg held me still. People gathered around me, some glanced at me and walked away, some just stared at me without offering any help. At that moment, Li Ming came up. Without hesitation, he reached out and helped me up despite the fact that his mom stopped him from doing so. I was very grateful for his timely help. Seeing his sons good behavior, Li Mings mom was touched. She said, “Actually, the reason why I dont help is that people nowadays are not that trustworthy.” Indeed, some immoral behavior does exist nowadays. But I firmly believe once the trust between people is rebuilt, we will have a more beautiful world.最后讨论:“What will you do if you come across such a situation?”通过对这个经历(情境)的呈现,既让学生在整体的情境中学到了语言知识(重点词汇),又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语言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言表达。

(二)问题导向 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因此它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5]。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Module 6 Unit 3阅读部分“Cultural difference”的教学中,通过OK手势的图片呈现,以“What does the gesture mean?”的问题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进入课文学习后,提出“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 What does Waled say when he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speak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等两个问题,通过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的适当总结,引出本课的阅读策略——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examples。随后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examples in the text? Can you find some other examples in the text? Why are they used to do?”学生通过阅读reading strategy能很快地发现答案,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对阅读细节处理后,结合课题“Cultural difference”提出“As is known to us all, its important to act while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can you use different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tyles to explain or confirm it in groups?”这个问题。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创新思维,以创新活动从更高层次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层挖掘。其中有小组以小剧本的方式,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的聚会为背景,巧妙地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阐明“入乡随俗”。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发表不同见解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都得到了训练。

(三)加强交际 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只有通过交际才能习得,而文化意识的培养更需要交际来实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利用教材以外的网络信息资源来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英语国家各方面的信息很方便,因此本文所指的交际是突破了以往的仅仅是“面对面的真实”的交流,而是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与国外的“面对面的虚拟”交流。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9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小学阶段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与之?τΦ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教师应该将如信息化一类的新型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多元引导;提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087-01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启蒙英语学习和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更为重要的则是注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在学生日后步入社会的时候,才有与人竞争的资本。在进行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利用语音素材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视觉和听觉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是他们对外界探索的主要信息来源,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没有积累过多的语言知识,所有的认知基本都来自于他们所感知到的画面,所以,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学会英语的表达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孩子们觉得新鲜有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建立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课程中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经常有人说,在国内学习外语来的不去直接去国外听它个两三年。虽然这句话不一定正确,但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环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以前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和老师们疲于应付一场接一场的考试,大多都进行着填鸭式的教育,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在课后更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像是流水线上标准化生产的产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们的自主思考,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发起“日常生活用英语”的活动,鼓励学生们在与同学交流的时候,尽量使用英语,或者是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设计一个英语交流的环节,主题可以定为“the English in the life”.使学生们在讲英语,用英语的大环境下,将英语用法和单词烂熟于心,潜移默化的进行英语的学习。

二、用故事启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对于童话等美丽的故事的兴趣远远大于那些无聊、刻板的英语课本,童话故事不但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将学生们的思维调动起来,鼓励她们自主学习。所以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利用一些英语小故事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之一。想要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从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我们教师就应该做到不断采取新方式,活跃课堂氛围。举例来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开始上课的时候,给孩子讲这个故事。

One day a visitor from the city came to a small rural area to drive around the country roads,see how the farms looked,and perhaps to see how farmers earned their living.The city man saw a farmer in his yard,holding a pig up in his hands,and lifting it so that the pig could eat apples from an apple tree.The city man said to the farmer,“ I see that your pig likes apples,but isn’t that quite a waste of time?” The farmer replied,“ What"s time to a pig?”在讲述的同时,一句一句的翻译给孩子们听。一天,有一个城市里的游客来到一个小乡村,在乡间路上开着车,想看看农庄是什么样子,也想看看农夫怎样种田过日子。这位城里人看见一位农夫在宅后的草地上,手中抱着一头猪,并把它举得高高的,好让它能够吃到树上的苹果。城里人对农夫说,“我看你的猪挺喜欢吃苹果的,但是,这不是很浪费时间吗?”那位农夫回答说,“时间对猪有什么意义?”

故事讲完了以后,教师可以进行提问,让学生们把这个故事按照自己的印象复述出来,最后选取一个与原文最像的,编成小剧场,选几个学生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

讲故事这种方法不但是发散思维的好办法,更能够一改以往课堂上沉闷、死板的教学氛围,而复述和表演的过程更是对学生记忆能力、再现能力的一种培养,寓教于乐,在快乐的氛围中,让孩子学会英语。

三、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版本的教材,课文是经过严挑细选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很好的将知识点传达给学生,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比如说,课文中讲述航空航天的故事,这虽然是有利的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是过于抽象,他们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意义所在。所以,在讲授课本以外,课后还需要教师提供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资料,比如说最为经典的英语动画《Litter Bear》,在将常用的英语口语传递给学生以外,还能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主人公熊宝贝的机智、勇敢,以及遇到问题的时候不退缩不躲避,迎难而上解决问题的精神,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具有极高的价值。除了动画片以外,一些短小精悍的英语小读物也可以推荐给孩子们,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

小学时期的孩子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像一张白纸一般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核心素养的培育应该从这个阶段开始,教师作为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引导者,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习的乐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以便学生学会英语,在教学的整个进度中,教师需要时刻保持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敢于信任老师,从而方便教学,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下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10

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生硬死板,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出现了越来越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增加了阅读教学的方式。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参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制定教学策略,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要增加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讲究科学策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且要利于小学生接受。

一、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素养究竟是什么?很多教师也只是一知半解,只有理解了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基于语文核心素养来进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下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简要叙述。

语文核心素养是在语文学科的具体化,学生学习完语文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因此具体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几个方面。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能够精准妥帖地运用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进行情感表达和日常交流。小学生时期语言表达体系还未健全,正是语言建构的良好时期,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达到这个要求。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是人通过大脑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概括和反应的一种行为。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成阶段,通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成长为更健全优秀的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对深刻地理解和认同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传承。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来很多优秀的文化和思想,需要后代人进行学习,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审美鉴赏与创造,人对美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很多人只知美,而不知道如何美,语文课就可以教会学生们进行美学鉴赏,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丰盈学生内心的感受,也能够表达出什么是美,如何美等问题,令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从而更加热爱这个世界,热爱生命,成为一种情感丰富的人。

二、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读物,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过历史的沉淀,产生了很多优秀的文化读物,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古诗、乐曲、对联、灯谜、歇后语等,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优秀的思想,通过让学生们阅读这些优秀的读物,来培养优秀的品格,增添对我们国家文化的认同感,热爱上我们国家的文化,从而进行更好的传承。

小学生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时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拼音的读物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例如,古诗词也属于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小学语文部编版会有一些古诗词要求学生进行背诵,教师可以选择一本带有课本所要求学习的古诗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或者教师制作一些精美的PPT,包括课本中一些要求背诵的诗句,每句诗词都标上读音,照顾一些学习能力比较低的同学,配上一些美

丽的动画,营造一种诗句中所表达的意境,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体会到当时写诗的感情,丰富学生的感受。比如,在阅读到《忆江南》这一首词时,教师首先放出一张江南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句中的意境,然后教会学生诗句中所有的字词读音及意义,让学生再分小组谈论诗中诠释的含义,分小组进行讲述,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增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发掘多种阅读题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字具有一种神秘的魅力,很多语言听起来很苍白,但是写下来就感觉好像是拥有了生命。小学生阶段是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孩子看到的世界和大人看

到的可能不一样,他们具有无限的可能,不能抹杀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要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通过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在学生们在安静的读书环境下,神游到书中所描绘的世界,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能只给学生千篇一律的阅读题材,要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以及学生的性格特质的不同,教师分门别类地给学生准备不同的阅读教材。比如,有的学生比较爱幻想,超现实的事情,可以给这类学生准备带有拼音的《鲁宾逊漂流记》,让学生根据小说中的鲁滨逊的经历,想象到一些荒岛求生的的生活,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学习到鲁滨逊的坚强,养成自力更生和自信乐观的良好品格。有的学生喜欢一些对国外的一些童话故事充满兴趣,可以推荐这类学生阅读《月光男孩》,讲述一个黑人男孩的慢慢地正视自己,接受自己的艰难成长过程,还可以请学生阅读过后,去观看相关的电影,比较一下电影和书中描写的是否相同,发散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11

2012年以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席卷浙江大地,为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着力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从支架式教学策略的要求出发,我们积极探索和建设历史适性课堂。

一、搭建支架,辅导学生自主预习

适性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终极追求。如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呢?那就要设计学习支架。导学案是比较合理的学习辅助,是能够符合学生多样发展需求的支架形式。我们根据对学生学情和课程内容的精准分析,为学生提供导学案,为学生提供“前帮后扶”的学习载体,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历史适性课堂强调以生为主,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共同参与中习得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有效参与呢?问题教学是能让学生真正介入课堂,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媒介,也是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培养历史思维的前提、保证。

1.预设问题是适性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根据学情和学生能力,提出一组较为合适的问题,在课堂引导学生参与探讨,让知识在思维活跃中有效生成,在问题解决中自主构建,让能力和历史思维在过程中自然提升。

2.民主参与,积极探究。

适性课堂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要秉承课堂师生民主。民主的课堂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载体,同时也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引领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史料教学,引领学生习得方法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要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当然不能仅靠一些现成的结论,史料是历史学科研究与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选好史料,开展有效的史料教学,是引领学生习得历史学习方法,形成历史思维的根本途径,也是适性课堂的基本要求。

1.史料教学助学生形成更加具体、更加准确的历史时空观。

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是认识历史的重要切入点,唯有准确的时间、空间概念才能对特定的历史事实形成客观公正的认识。

2.史料教学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对历史的解释能力。

史料教学是老师在课堂上为历史的演进发展提供相关史料,帮助学生形成发展历史的解释能力,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获得对历史的更合理、科学的认识。

3.史料教学助学生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

四、关注过程,促进学生构建认识

适性课堂要关注过程,立足“九度”开展多维的效度评价:学生学习参与度、学习方式自主度、合作学习有效度、师生关系融洽度、学情掌握准确度、体系构建清晰度、学习目标适切度、练习设计层级度、拓展延伸合适度。通过这样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关注习得的学习方法,关注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理性认识。

五、问题与困惑

适性课堂建设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有效探索和实践,是历史课堂教学深度改革的体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依然发现有困惑,比如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学习时间大量减少,那么适性课堂如何真正落地?

还有教师能力与适性课堂的矛盾、学生的多样性与课堂相对统一性的矛盾等,该如何更好地去破解呢?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篇12

一、试题分析

1、核心素养扑面而来。

所谓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在这份试卷中, 全面渗透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 尽管层次较浅, 但重视核心素养的意识是可以充分感受到的。

2、试题视野“立德树人”

所谓“立德树人”, 就是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具体而言, 要培养出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 要培养出能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人, 要培养出具有爱国, 民主法制, 自由平等, 开放包容、公平正义等意识的现代公民。体现在这份试卷中, 如第4、10题通过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与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 达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如第5、7、11、26题通过显性或隐性考查中国近代抗击外来侵略, 中国领土问题以及古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达到弘扬爱国主义, 树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意识的目的;第3、15、28题通过考察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东西方文豪以及中美关系, 培养中国与世界相互交融, 美美与共的视野;第25题考查科技革命, 达到弘扬科学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进步, 关注社会发展, 关注时代。总之, 全卷流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公民气息, 准确完整地体现了主流价值观。

二、“两驾马车”驱动下的中考复习

通过综上的分析, 笔者认为当下和今后的中考必将是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时代。可谓是“两驾马车”在驱动。通过高考所反映出来的复习备考与教学方面的问题有一些是令人惊讶的。例如学生历史常识、社会常识和生活常识的匮乏、时空观念的错乱、概念的模糊化、知识的碎片化和歧义化、思维的单一化、误区化等等甚至包括老师个人学养的不足与价值观的偏颇。为了更好地适应“两驾马车”的驱动, 笔者在此提出自己对于中考复习的些许建议。

1、复习着力点:从知识为本到素养为本

要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就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主讲, 搭建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复习模式,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 真正的参与对知识、能力、素养的体验。尤其是要多加训练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与提取能力, 包括文字、图片、表等多种类型。要精选史料, 深度分析解读, 能形成观点碰撞, 擦出火花那就更佳。

2、复习内容:从关注教材和题海到关注生活和社会

(1) 关注命题者的学术成果

适当关前沿的学术成果, 包括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主要观点等, 对中考的复习备考、核心素养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

(2) 关注社会热点

初三的学习不需要和社会隔离, 反而需要关心社会热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辨, 从多元史观, 从不同角度去认知领悟社会热点, 充分发挥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功能。

3、复习安排:从注重进度到注重效度

上一篇:机关党建要创新机制下一篇:黔之驴文言文概括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