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缺陷汽车召回法律制度研究——以某车召回为视角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4年下半年, 某汽车断轴门沸沸扬扬。7月, 某汽车公司声明某车后悬挂断裂并非缺陷问题;8月, 国家质检总局对该车悬架问题展开调查;10月, 该汽车公司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召回。在召回方案里, 该汽车公司仅采取了在后轴纵臂上安装一块金属衬板, 以便在断轴后起到防护作用, 并未采取更换独立悬架, 也就是所谓的“打补丁”的召回方案。这一举动激化了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各地车主掀起了维权行动, 规模空前庞大。

从2004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12年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到今年1月1日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我国的汽车召回制度跨上了行政法规的台阶, 但上述汽车公司在某车召回问题上解决的不彻底, 又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的落后与不完善, 构建完善缺陷汽车召回法律制度, 我们还需更加努力。

一、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概述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是指汽车制造商或进口商按照法律规定, 对那些因设计或制造方面的原因在某一批次、型号、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具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或者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汽车, 由汽车制造者先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然后发布召回声明告知召回这些存在安全缺陷的汽车, 并选择修理、更换、收回等方式, 从而消除汽车产品带来的危险。

需要明确的是, 召回并不等于退换。退换的条件是产品缺陷极其严重、质量极其低劣、采取其他措施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消除影响, 纠正错误。召回可能会得到退换, 但也可能是局部的维修或者改造, 部分零件的更换, 但也有可能产品本身并无缺陷问题, 制造商为了消费者的利益或者以更好的消费体验为出发点, 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品质与说服力而进行的产品召回。

二、我国缺陷汽车召回的现状

我国《缺陷汽车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进一步对汽车厂商的信息报告义务、缺陷调查及召回实施程序、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等相关内容予以细化, 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以满足监管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缺陷产品召回法规的空白和不足, 但依然不够。

(一) 缺乏专门的立法

在国外, 各国都有专门的汽车基本体系的法律, 专门规范汽车市场行为规范与秩序, 而我国却缺少这种规范性的法律体系, 有关产品召回方面的法规也只是分散在部分现行法律中, 如《产品质量法》,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产品质量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上法律法规的位阶相对较低, 威慑力不够, 产品召回法律制度落后, 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召回制度。

(二) 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 政府有必要对市场进行干预和宏观调控, 监管企业的产品质量亦是政府的职责。在缺陷汽车的召回中, 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发挥其监管职责, 确保产品召回的有序进行, 这就需要对政府主管部门的具体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但目前在我国, 关于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仅在《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中规定, 质检总局负责全国产品召回管理工作, 各级质检局在权责范围内负责监督,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 协同质检总局开展缺陷产品召回的有关管理工作, 并未对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各自职责范围”进行详细界定。这样虽然形成了多部门相互协作的监管格局, 但却缺乏明确的部门职责和具体的分工范围, 在汽车召回的实施过程中, 很可能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 影响召回的效率。

(三) 配套措施不完备

缺陷认定机构不完备。目前国家承认的鉴定机构仅有20所左右, 且仅有极少数达到国家级检验水平, 面对我国庞大的汽车市场, 仅这几个检验机构显得也太捉襟见肘了;另外, 检验机构必须先经过司法诉讼途径才能对外开放, 而且必须有法院对样品的司法鉴定, 否则该机构的检测则为无效;再加上汽车构造复杂, 检验程序繁琐, 要求先进的检验设施, 而我国的检验设备、检验标准落后, 即使出现问题也无法及时检验出来, 加之检测结果的得出需要较长时间, 大大降低了检测的效率。总体上说, 汽车召回制度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备。

三、构建完善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完善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能够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 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借鉴欧美国家汽车召回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 对我国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提出以下建议:

(一) 加快立法进程, 增设环保法相关规定

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武器。要构建完善的汽车召回制度, 必须要有配套的法律体系作支撑。

首先, 将规范汽车召回的行政法规提高到国家法律的位阶上来, 提高汽车召回法律的权威性。对缺陷汽车的召回、汽车厂商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相关不作为行政单位的行政责任予以规范, 增加惩罚性赔偿法律规定, 提高汽车召回的成本, 更好地约束汽车企业的行为,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 因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是有目共睹的, 环境保护被世界各国列为汽车达标检测的重点, 在完善汽车召回法律体系建构时, 应当将环保是否达标纳入到汽车召回范围之内。

(二) 明确政府职责, 健全政府管理体制

美国、日本等国家负责缺陷汽车召回的主管部门及其法定职责, 在其国家立法中都有明确规定, 而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中对于负责汽车召回工作主管部门的规定是很笼统的。

要想提高汽车召回的效率, 必须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 健全管理体制。可以建立一个专门负责汽车召回工作的国家机构, 明确规定该部门的具体工作范围、工作内容, 以便发生召回事件时, 能够及时妥善处理消费者对汽车缺陷的投诉, 在汽车召回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并在事后对相关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处理, 使我国的消费者在遇到汽车缺陷问题时, 能够明确自己维权路径, 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 完善配套措施, 构建完备的召回机制

构建完备的汽车召回制度配套措施, 首先要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客观、公正地评估汽车产品缺陷, 使评估结果更具中立性、权威性;其次, 建立完善的简易召回程序、专门针对那些缺陷认定无异议的召回, 提高召回的效率;再次, 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系统、监督机制, 对缺陷的发现、信息的曝光、公告召回等及时向公众公布, 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 规范行业协会及消费者组织, 鼓励和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与召回的改进;最后, 完善汽车召回保险制度, 减少销售者的经营风险。

四、结语

我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起步较晚,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为我国缺陷汽车的召回提供更为明确的法律指引, 但我国的汽车召回制度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构建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中国汽车召回制度, 从而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仍需努力。

摘要: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 由汽车缺陷而产生的汽车召回事件也屡见不鲜。然而, 由于我国汽车召回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导致很多缺陷汽车陷入不能合理召回的泥潭, 消费者的权益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本文结合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的现状, 深入剖析汽车召回制度不足的原因, 及构建汽车召回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召回制度

参考文献

[1] 郗伟明.论我国汽车召回制度缺漏及民事责任完善[J].当代法学, 2015.3.

[2] 朱晓聪.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构建[J].法制与社会, 2011.3.

[3] 张云.我国缺陷产品立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4] 王芳.我国缺陷汽车召回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 2013.

上一篇:核电厂海水淡化设备设施海水腐蚀问题及处理下一篇:税收法治建设的浅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