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出台《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

出台《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 篇1

全球儿童每年因家具安全而导致的伤亡时有发生,儿童家具的结构安全、缺乏警示标识等问题层出不穷,我国被检查出甲醛释放量超标的企业也不在少数,部分产品的甲醛释放量甚至超过标准百倍。为改善这种局面,规范儿童家具市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针对包括儿童用品和家用电子电器产品。

此次发布的《管理办法》规定,消费品召回的范围将实施目录管理,消费品目录由质检总局制定、调整,拟首先从儿童用品和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开始实施。其中,儿童用品主要包括11类产品,家用电子电器产品主要包括9类产品。

作为该法规的直接利益相关群体,家长对法规的态度褒贬不一。家长周先生认为实行儿童用品召回能够挽回自己的一部分损失,“召回和售后服务不一样,在召回问题产品后,我们作为消费者能够拿回当初购买所花费的钱,至少可以挽回物质层面的损失”。

另一位家长陈女士则对该法规的执行力存疑:“虽然有食品、药品安全法,但儿童疫苗、奶粉这些与孩子生命息息相关的产品还是不断地涌现安全问题。因此,作为儿童家长,我们对这样的法规能不能有效实施持怀疑态度。”

我国在2012年颁布儿童家具国标

记者了解到家长在日常购买儿童家具时,对相关的生产标准并不知情,更多关注的是儿童家具的环保和性能问题。那《管理办法》对儿童家具的生产链环节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为此,南都记者采访了儿童家具品牌松堡王国品牌运营中心总监连轲。

“这条法规的颁布是具有必然性的。从20 12年开始,全球日益重视儿童家具安全问题,我国也早在2012年就颁布了儿童家具新国标。发展到今天,儿童安全问题也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连轲透露,与成人家具相比,儿童家具在产品标准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质检时,通常要对尺寸安全、油漆安全、产品原材料污染、生产工艺、家具顶端突出物、软包材质、承重、警示标识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测。”

近年来,随着社会及企业对儿童家具的环保问题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甲醛释放量超标这一问题明显好转。即使超标,很多也是微量的,质检“黑榜”上不再见释放量超标准百倍的猖獗企业。然而,结构安全、警示标识等隐性问题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对此,连轲表示,松堡王国为解决结构安全问题,通常会在说明书上做好详细说明,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导购员进行专门培训,区域经理也会经常下发文件强调这方面的问题。

不少生产商常常会忽视警示标识。但实际上,小朋友不同于成人,缺乏经验与常识,经常会因功能性或折叠性的问题夹到手,因此需要警示标识的提醒。

“这一点,我们公司是有特别下功夫的。比如说床头柜,通常情况下,柜子是不会倾倒的,但如果承重过大或将抽屉全部拉出就可能导致倾倒。为此,我们公司会在每件产品中加一个防倒五金使床头柜与墙体连接,来避免因承重倾倒砸到小孩导致的安全问题。”连轲补充道。

出台《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 篇2

召回制度在一般消费品上的“缺位”, 已经成为保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一大掣肘。2015 年12 月21 日, 质检总局在北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 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发布《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 宣布从2016 年1 月1 日起, 包括儿童用品、电子电器产品在内的一般消费品都纳入召回管理范畴。

近年来, 消费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立健全消费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召回制度, 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行为,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2014 年3 月15 日, 我国新颁布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对所有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实施召回并规定了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作为质量工作主管部门, 质检总局根据建立健全召回制度的需要, 制定了《管理办法》, 并经通报WTO后正式颁布。

据严冯敏介绍, 《管理办法》共30 条, 主要包括5 个方面:一是规定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 对消费品、缺陷和召回等概念进行了定义。二是规定了生产者责任、消费品召回目录管理、信息系统和专家库建设, 明确了质检总局与地方质检部门及技术机构的职责分工。三是规定了生产者的召回义务, 明确了产品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调查分析结果报送义务及有关要求, 规定了经营者的信息报告和协助召回义务。四是规定了主管部门启动缺陷调查的条件、缺陷调查权限、缺陷调查程序、异议处理程序和生产者实施召回的程序。五是规定了质检部门发布消费预警, 以及召回监管人员的违规处置等内容。

对于谁是召回第一责任人的问题, 《管理办法》第4 条明确规定:生产者是缺陷消费品的召回主体。作为召回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 生产者的主体责任有助于督促其筑牢第一道“质量安全防线”。《管理办法》还对生产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义务、自行开展缺陷调查上报、接受主管部门监督、生产者异议申诉、备案召回计划、上报召回总结报告等情况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结合工作实际情况, 《管理办法》还将经营者、零部件生产供应商等纳入到“责任链条”中:销售者、租赁者、修理者、零部件生产供应商、受委托生产企业等相关经营者 (以下统称经营者) 应当向质检部门报告和向生产者通报消费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关信息。经营者获知消费品存在缺陷的, 应当立即停止销售、租赁、使用消费品, 并协助生产者实施召回。

不仅是国内生产的产品, 进口产品在召回上也因本次征求意见稿享受到了“国民待遇”。《管理办法》第3 条规定的生产者范围, 还包括从中国境外进口消费品到中国境内销售的企业。

《管理办法》实行质检总局和省级质检部门二级监管模式 (含进口产品) , 强调了省级质检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消费品召回实施监督的相关职责。质检总局只有在消费品可能存在造成严重后果的缺陷或影响范围较大的情况下, 才直接组织开展缺陷调查, 并通报生产者所在地省级质检部门, 也可以通知生产者所在地省级质检部门开展缺陷调查。在赋予省级质检部门对各行政区域内消费品召回管理权的同时, 强调了质检总局在重大事项上的监管权。

按照风险管理的原则, 《管理办法》规定, 根据消费类产品存在伤害及安全隐患的风险程度, 对消费品召回实施目录管理。实施召回管理的消费品目录由质检总局制订、调整。拟首先从儿童用品和家用电子电器产品开始实施。其中, 儿童用品主要包括11 类产品;家用电子电器产品主要包括9 类产品。

目录管理制度改变了我国现行的对不同的产品分别制定管理规定的立法模式, 将儿童用品、电子电器产品在内的一般消费品都纳入召回管理范畴, 并实施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召回程序, 节约了立法资源和行政资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及相关立法研究, 烟草及烟草制品、机动车产品、民用航空器、民用船舶、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产品、农药制品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已经作出专门规定的, 不适用本《管理办法》。尚未列入目录但需要召回的其他消费品, 可以参照《管理办法》执行。

《管理办法》还强调缺陷信息分析处理和共享。信息是缺陷产品召回工作的基础和源头, 将多种渠道收集的缺陷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处理, 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进行缺陷判定。《管理办法》第9 条规定, 质检总局和省级质检部门加强缺陷消费品召回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 收集、分析、处理有关缺陷消费品信息, 发布缺陷消费品召回信息, 实现信息共享;第10 条规定, 省级质检部门在本辖区内负责组织收集、分析、处理消费品缺陷、消费品投诉等信息。省级质检部门发现消费品可能存在缺陷而生产者不在本辖区的, 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生产者所在地省级质检部门。

出台《缺陷消费品召回管理办法》 篇3

1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述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国家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以消除有缺陷产品对使用者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的危险, 维护公共安全为目的, 规定由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或进口商在发现所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不合理危险的缺陷时, 自愿或者被强制回收或免费维修这类产品的制度。具有两方面特征:第一, 整体性。缺陷产品的召回, 是对一种品种或同一批出产全部产品, 有整体性。由于缺陷产品造成的损害有社会性, 危害大, 不仅仅是个别的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 而是大多数消费该类产品的消费者。所以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加以规范, 对企业的缺陷产品进行召回。第二, 预防性。缺陷产品的召回更好的是有利于预防损害的大范围发生, 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 节省不必要的浪费, 节约社会资源。产品召回制度就是为了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减少消费过程中的纠纷, 把危害的发生消灭在萌芽状态。

2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我国的现状

我国在1993年2月2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产品质量法) 之后, 于2004年颁布了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2007年7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8月, 发布实施《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2008年9月, 《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草案) 》立法听证会在北京召开, 2009年4月, 国务院法制办就《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草案)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 我国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

3.1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位阶低

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位阶低,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美国被寓于各种产品质量监管的法规之中,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产品质量监管的措施之一, 没有制定专项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法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外国与其他法律位阶平行, 统一为行政法规。在国内, 《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一般法, 产品召回通过制定专门的制度。不过两项法律对于召回方面都没有明确规定, 所以没有立法支持, 形不成完整的产品质量监管法律体系。

3.2 没有设立专门的产品缺陷鉴定机构

目前我国缺陷产品没有成立专门的鉴定机构, 因而也就没有独立、公正、权威的检测结果, 相关的检验技术手段还落后, 即使存在的检测机构也缺乏独立客观性, 像汽车的召回, 具有汽车缺陷技术鉴定能力的科研、评估、鉴定机构与行政主管机关及汽车厂商之间或多或少地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这样, 检测机构的独立客性就大打折扣, 无法形成客观公正的检测结果。

3.3 与国际上的做法尚未接轨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立法内容上还没有与国际习惯做法接轨。例如,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立法层次低, 是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个部门规章, 对其他部门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另外, 相关的罚则轻微, 有人认为, 这样的规定没有拘束企业的违法行为, 召回制度的相关规定得不到有效履行, 而且我国未涉及到环保问题。

3.4 规定缺陷产品的召回范围狭窄

国外在产品质量监管法律体系中, 除了包括针对一般产品的一般法, 还有针对特定产品的特殊法。但是, 我国现有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只是针对汽车、食品、药品以及儿童玩具等特殊产品, 对一般产品的召回依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很多领域存在召回立法的缺位现象, 一些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特定产品的召回仍处在立法盲区。

4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对策分析

4.1 我国应提升产品召回制度的法律位阶

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 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目前还相当不完善。必须尽早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方面的立法。为此, 本文建议, 保持现有的《产品质量法》, 作为相关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地位, 指导下位法律或者规范, 产品质量事前控制制度应当加强, 使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同时, 配合事后民事救济制度, 更好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到条件合适时, 制定《缺陷产品召回法》, 对产品召回制度的原则、执法主体、召回标准、召回程序和法律责任作出法律上的界定。国务院或其负责相关产品召回的部门根据《产品召回法》的内容制定行政法规或规章作出具体的规定。有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召回法律体系, 使产品召回制度的贯彻实施有了保障。

4.2 成立专门鉴定缺陷产品的部门

我们对于将召回的缺陷产品, 必须先对其进行专门的检测, 然后决定是不是缺陷产品。然而, 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下, 企业建立、运营着多数的检测机构, 使得检测结果的科学与公平受到很大的影响。专家委员会的判断受到检测结果直接影响, 所以客观公正的检测机构的建立十分必要。另外, 为了便于让政府准确高效的发现企业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是否存在缺陷, 应当建立先进的产品检测手段以及被社会认可接受的检测制度, 同时, 对于外商向我国提供的产品, 也要由专门机构对其做出质量判断, 不应像以前存在的那些行政偏好, 或者是说检测技术不行, 对内外的产品实行不同的召回制度。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检测机构, 对产品进行缺陷的鉴定, 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 采用国际先进的检测手段。采用这种方法后, 成立的专门的检测机构作出的检测结果会被社会各界接受, 公信力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这样以来, 我国的产品召回制度也实现了国际化, 与国际实现同轨。

4.3 产品召回相关的法律制定要与国际接轨

我国做为WTO组织的一个成员国, 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了, 所以, 我国的立法也应当与世界的立法相衔接。我国已颁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中三万元以内的罚款, 在实际中产生不了应有的作用, 相对于企业的信誉及经济负担, 这些钱还是太少了。而我们再看看美国的法律怎样规定, 缺陷产品的出现是生产商的故意行为致害的情况下, 会采用加罚惩罚性赔偿金的措施。同时, 美国的法律规定赔偿数额方面, 没有上限。有一个科学的法律制裁方法, 相应的法律规定就会更有效的落实, 达到制定时的目的。经过分析可知, 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对于缺陷召回产品承担的法律后果不一样, 很多厂商在产品找回的时候便采取了“中外有别”的做法, 这也使得他们减少这项的支出, 这样就使他们的违法成本大大降低了, 而且大于不召回产品的已获利润, 所以我们不难明白, 我国在立法时必须与世界接轨。

4.4 应当使缺陷产品的召回范围扩大

我国对缺陷产品的召回仅仅限于, 汽车、食品、药品以及儿童玩具等特殊产品, 对一般产品的召回依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产品召回立法的很多领域存在缺位现象。因此本文认为, 国家必须扩大缺陷产品的召回范围, 产品的召回不仅限于特殊产品, 还应当有一般产品。

摘要:最近几年, 部分缺陷产品进入市场, 引发了许多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以及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 并且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国虽然一直致力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法治化国家, 但尚未建立健全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 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 法治的进步受到阻碍。因此, 制定《缺陷产品召回法》, 有利于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公共利益。

关键词:产品缺陷,召回制度,法律制裁

参考文献

[1]宫伟建, 吴洪波.信息化对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与管理, 2006, (1) .

[2]涂杜.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探讨[J].当代经理人, 2005, (16) .

[3]王贺洋, 曹繁有.论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完善[J].法学论坛, 2005, (12) .

[4]钱贵明.召回制度的信用论异[J].政法论丛, 2006, (4) .

[5]杨紫煊.经济法 (第二版) [M].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

上一篇:输液室2011年工作计划下一篇:后备干部自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