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儿科的临床应用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儿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为了确保患儿输液的顺利进行,降低护患纠纷,提高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笔者对该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150例门诊儿科输液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门诊儿科就诊的30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7例,女133例;年龄1~8岁,平均(4.16±3.28)岁;肺炎72例,上呼吸道感染64例,支气管肺炎57例,小儿肠炎42例,腹泻35例,湿疹19例,其他1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每组各150例。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及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儿输液结束后,通过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儿穿刺时的合作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干预组患儿穿刺时的合作率为77.33%,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7.33%,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67%,对照组依次为64.67%、15.33%、77.33%,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认知干预

做好与患儿家长的沟通工作,尤其是1~4岁患儿的家长,因存在不同程度的溺爱心理,更需要患儿家长的配合。患儿家长的配合与理解利于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情感干预

建立舒适、干净的就医环境,允许患儿自带物品、玩具到医院,满足患儿的喜好,让其能更快、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对0~1岁的患儿予以抚摸、抱抱等舒适的身体接触,对2~7岁的患儿可多放些有趣的卡通片,其转移注意力。

3.3 行为干预

对合作的患儿予以边做边宣传的方式,指导患儿进行正确的配合,对患儿积极的合作予以适当精神表扬或物质表扬。对紧张的患儿,需予以适当的鼓励,向患儿讲一些“你最棒、你最乖、你最听话、马上就好了”等暗示性语言。以消除患儿恐惧、不安的心理,让其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对不合作的患儿,切勿进行单纯恐吓或强硬的手段让其进行治疗,需多鼓励,少批评,告知患儿输液的重要性,满足患儿所需,让患儿产生信任感。

3.4 体位护理

静脉穿刺成功后,指导患儿摆放正确的体位,对头皮穿刺者,需妥善固定,并适当转移患儿的注意力,避免出现漏诊。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经常进行巡视,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若出现异常则需马上纠正。

4 结语

静脉输液时儿科常见的给药方式,患儿在输液治疗时,易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情绪,如焦虑、紧张、害怕等,从而使得患儿害怕输液或拒绝输液。为了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该研究对患儿进行了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及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在穿刺时的合作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利于输液的顺利进行。

摘要:目的 探讨与分析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儿科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该院门诊儿科就诊的300例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感干预、行为干预及体位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方式的护理结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穿刺时的合作率为77.33%、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7.33%、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67%,对照组依次为64.67%、15.33%、77.33%,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儿穿刺时的主动性,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门诊输液,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莉莉,孙云征,张月梅,等.儿科门诊输液病儿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3):91.

[2] 丁芸.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121-7122.

[3] 陈明婉,梁萍,陈梅菊,等.门诊输液患者护理及管理体会[J].山东医药,2011,51(31):94.

[4] 文丹静.小儿门诊输液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02.

[5] 李玉梅.改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质量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5):354-355.

上一篇:浅析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城镇建筑中的应用下一篇:简述化工工艺中常见的节能降耗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