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的职能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护理管理的职能(共8篇)

护理管理的职能 篇1

目的研究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针对该院20xx年4月—20xx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7%,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关键词]

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技术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护理管理对护理的质量、临床治疗水平及和谐的医患关系有重要的影响[1],而且在当今的医疗环境中,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水平的高低。在护理管理中,坚持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2]。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就是将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制度、流程均规范化,对其中的各要素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使护理工作能够实现标准化,且能从细节上监测病情,从而使护理质量提高,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3]。该院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管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选取20xx年4月—20xx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护理与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35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2.5±4.21)岁;观察组患者男36例,女36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51.4±3.41)岁。两组患者均为心血管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方法为:

①日常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日常护理,监控患者合理用药。

②心理护理:时刻关心患者,注意沟通交流,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疾病。

观察组患者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方法如下。

1.2.1规范护理制度

在心内科中,应制定具体的规范制度,保证各项细节能够做到有章可循,并规范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措施。制作护理制度流程图,使护理人员按标准执行,减少误差;规整日常护理排班情况。护理人员需对每一项操作的细节进行掌握,对工作分配及时调整,不断完善各项工作。

1.2.2基础护理管理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了解,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用药,每天按时对病房杀菌并保持通风,以保证患者能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

1.2.3心理护理管理

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有不同程度的转变,多数患者的生活态度逐渐消极,加之经济的压力,常常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的状态。所以一定要重视心理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多多与患者沟通,讲述有关疾病成功的案例,增强他们的.信心。多开导患者、聆听他们的倾诉,以增添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念。

1.2.4健康教育

一些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不太了解,所以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讲座,使他们对自己疾病有更深的了解,以及今后如何预防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其更加配合医务工作人员积极治疗。

1.2.5观察病情细节

对心内科患者来说,观察病情细节是护理人员很重要的一项素质,这与心内科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心内科患者容易焦虑不安、病情变化大、病程长等,稍不注意就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而导致生命安危。医护人员应多去巡查,了解实时病情。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各项指标,并且做好实时的记录。

1.2.6强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细节思维

在细节思维管理的过程中,应成立护理管理小组,请外来专家对小组成员展开具体培训,内容主要是基础培训、专业知识、技术操作等各方面的内容。对于心内科患者来说,心电仪器在日常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所以护理人员必须使用心电仪对心率等进行严格检测,以免在治疗中出现异常而导致生命危险。在培训期间还应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进行可能的自我保护。

1.2.7强化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保证护理安全是工作的重点,有了安全的护理环境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这需要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才能保障护理的安全。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口服及静脉注射药很多,稍有差错就会引发护患纠纷,所以在工作中严守岗位,严格按照护理等级制度巡视患者,落实好交接班手续,及时发现患者微妙的病情变化,及时实施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记录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向患者就护理质量满意度进行调查。

1.4评价标准

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非常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满意: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所减少;不满意:患者病情没有得到缓解,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减少。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100.00%。

1.5统计方法

对数据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对护理风险管理老年脑血管住院患者跌倒例数等计数资料比较,并用[n(%)]表示。P

2、结果

2.1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满意度分析

两组数据总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66.67%,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28%,观察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工作是医院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医疗质量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而且优质的全面护理能加快恢复身体。相反,护理工作欠缺将会导致护患纠纷[4]。而细节思维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近几年逐渐被应用到临床上,其主要是从规范护理流程、落实细节方面出发,实现优质的护理工作[5]。细节思维管理模式的任务量大,工作内容细致,需要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细节管理做到位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以达到满意。

该文选取20xx年4月—20xx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思维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而分析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9.4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说明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有明显提高。综上所述,细节思维管理模式对心内科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医疗单位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军燕.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xx,1(10):173-174.

[2]蒋争艳.细节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研究[J].,20xx,12(18):2365-2366.

[3]管艺.细节思维管理理论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杂志,20xx,4(25):100-101.

[4]李红霞.细节管理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管理[J].20xx,3(7):381-382.

护理管理的职能 篇2

护理部是医院的职能部门, 在医院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护理部是院领导对护理工作实施领导和指挥的参谋部, 也是全院护理工作的指挥中心。护理部不仅行使护理专业组织管理职能, 还担负医院护理质量的监督指导;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护理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护理学科发展规划等重要职能。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随着医改工作的逐渐深入, 优质护理服务作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涵是由责任护士实施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 是公立医院改革内增活力、改善服务的突破口, 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举措。护理部如何在变革中适应形势、转变观念, 集中群体智慧, 灵活运用现代管理的手段, 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 提高优质护理的质量, 是值得护理管理者共同深思的问题。我院作为湖北省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 在应用护理部职能、开展优质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效, 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积极沟通, 争取最大支持

1.1 为了有效贯彻卫生部优质护理工作, 护理部会上、会下积极与医院领导充分沟通, 医院护理工作也得到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方位的支持。尤其是2009年以来, 为了更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 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为护理管理开设了绿色通道, 把支持护理工作落到实处。针对护理队伍基数大、底子薄的特点, 在论文撰写、职称晋升、科研评定等方面为护理制定了专门的政策, 鼓励全院护士立足岗位, 积极创新, 敢于超越。并且增设了专科护士岗位, 每年拨出大量专款培养专科护士。医院还把护士培养列入医院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 给予资金支持, 包括各种学历提高、进修培训、出国进修, 鼓励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努力学习, 不断提高优质护理的专科内涵。

1.2 为了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2010年医院设立了优质护理服务专项奖, 每年拿出100多万元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专项奖励经费。在此项经费的分配上, 医院建立了工效挂钩的护理绩效考核分配制度, 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 向高责任、高风险、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岗位和临床一线护士倾斜。此外, 医院还将护士夜班费标准提高了3~4倍, 院领导班子把支持护理工作作为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加强管理、履行公立医院社会责任、强化办院宗旨的重要抓手。

2政策引导, 理顺护士队伍, 确保一线护士数量达标

护理临床严格按照《医院护理岗位设置名录》界定护理岗位, 限制非护理岗位护士的使用。2010年, 护理部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 出台了一系列的绩效考核、晋级管理等政策, 鼓励机关等非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归队, 限制护士向非护理岗位流动, 吸引门诊等照顾岗位护士回归临床, 有效地稳定了临床护士队伍。

3重视宣传引导, 统一护士思想认识

根据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及卫生部文件要求[2], 为使护理人员正确理解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目的、意义, 护理部定期组织召开试点病房工作会, 及时将卫生部、省卫生厅的精神传达给每位护士, 并将基础服务项目、要点编写成辅导手册, 便于护理人员学习和参考。护理部还多次安排护士外出参观学习、交流, 帮助大家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通过全员培训, 使护理管理者和护士们充分认识了护理改革的重要性, 在全院营造了推行优质护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4积极投身改革, 提升优质护理专业内涵

4.1 改革排班方式

为挖掘人力资源潜力, 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和病人需求, 我院推行了护理人员“APN”弹性排班制。这样的排班方式可以减少护士上班次数, 也减少了交接班次数, 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同时把过去方便护士的8h向方便病人的8h转化, 增加了晨晚间时段的护士班次, 从而在病人治疗、护理高峰时间段增加了护士数量, 保证了基础护理的质量。

4.2 改革护士分工模式

优质护理的开展, 促进了护士分工模式的改革。去年3月, 试点病房开始实施“护士包干病人”责任制分工方式, 每名责任护士负责2~6名不等的病人, 采取“个人负责, 两人互助包干”形式完成病人整体护理工作, 明确了在临床护理中为病人提供更良好的就医环境、生活服务、完成常规治疗等, 均属于基础护理的范畴, 它既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 也是病人诊断治疗中不可缺少的环节[3]。从而为病人提供全面、周到、连续的护理服务。

4.3 推进护士分层管理

在实施责任制护理基础上, 对全院护士实行分层岗位管理。护士长根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 按照能级对应关系, 将病情轻重不同的病人分配给不同能级的护士进行护理, 从而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充分体现不同层次护士的自身价值, 让护士看到了职业发展的前景和希望。

4.4 公示分级护理标准

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试行) 》等文件要求, 结合病房实际, 细化了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 在病房醒目位置公示并遵照落实。要求病人的护理级别应当与其病情和自理能力相符。让病人及家属、其他医务人员共同监督护理的质量。

4.5 全面落实护士的职责和义务

医院从2009年以来持续开展“把时间还给护士, 把护士还给病人”全面履行护士职责的系列活动。通过建立、健全医院支持系统:成立药剂配送中心、后勤保障中心等把时间还给护士;同时要求护士贴近临床、贴近病人, 切实落实责任护士的职责, 把时间还给病人, 提供优质服务。

4.6 提高护士待遇

2010年底为了稳定护士队伍, 推动护理学科发展, 护理部改革了编制护士和合同护士的双轨管理模式, 将编制护士和合同护士实现并轨管理, 体现了同工同酬。为了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 同年将试点病区劳务费提成比例上调6%;将护士夜班费提高了3~4倍。为保障护士合法权益, 在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让收入向一线护士倾斜, 为护理长效发展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氛围。

一年多来, 优质护理工作在各级领导和护理人员的支持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实现了“三提高、三下降”, 即:病人满意度提高、病人的表扬增多、护士责任感提升;病人的投诉降低、自聘护工比例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2011年4月, 我院被增选为卫生部“优质护理重点联系医院”, 优质护理试点病区骨外科被卫生部评为全国优质护理优秀病房。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 护理模式变革也在急剧的变革中, 护理工作如何适应经济市场化、科技信息化、服务多元化的新形势, 以及在新形式下如何推进优质护理工作,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护理部管理人员应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 掌握信息, 充分发挥运用组织、沟通、指导、控制协调等管理职能, 克服困难, 加速护理模式变革。通过组织实施护理模式变革, 充分发挥护理部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相对独立的职能作用, 使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工作得到落实。因此, 我们要肩负使命、把握护理良好发展契机, 努力进取, 继续履行公立医院护理服务职能, 通过临床护理专科的建设,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内涵, 让老百姓获得科学、高效、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发挥大学附属医院优势, 把医院建设成“政府放心、群众满意、职工自豪”的护理示范性公立医院。

参考文献

[1]李勇辉.适应形势强化管理充分发挥护理部的职能作用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 19 (6) :57-58.

[2]郭燕红.卫生部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相关文件的背景介绍及解读 (J) .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3) :9.

管理职能理论的发展 篇3

法约尔的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对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论证和介绍太过简单。在他的经营生涯里,没有遇到过像泰罗那样必须面对的质疑,更没有遇到工会造成的带有敌意的反抗。所以,法约尔在很多地方只是告诉经理们“应该”怎样做,很少论证“为何”这样做。雷恩认为:“人们很容易低估法约尔的工作。他的主张和术语在现代的管理文献中实在太平凡了,因而常常被看成是极为一般的东西。”对于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大学生来说,看法约尔的书往往会认为不过是老生常谈。但是,对于一个在现实中饱尝管理活动酸甜苦辣的经理来说,则会为法约尔那些睿智名言所折服。而且越是接近高层管理,对法约尔的论述可能感触越深。所以,从法约尔思想开始传播后,就有不少学者着手补充、完善、发挥法约尔的学说。关于管理职能的论证和分析,就是这样展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过程学派在发展进程中,关于管理职能的讨论,比这一学派同其他学派的争论还要普遍。

仅仅从30年代到50年代,关于管理职能到底包含哪些方面,在管理学界成为一个持久的讨论议题。比如,有着深厚实践经验的通用汽车高管穆尼(James D. Mooney),认为协调、等级、职能构成组织的最一般的原则。古立克(Luther Gulick)的七职能说(POSDCORB)对法约尔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发挥,很快就在美国流行开来。戴维斯则强调职能内部的逻辑结构与关系,在读了法约尔的书后经过认真琢磨,提出了“有机职能”的概念,职能数量也减少为三个。而经过同样认真思考的特里(George Terry),在管理职能数量上前后变化,起先主张六职能,后来又归并为四职能。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孔茨时期,而孔茨提出五职能说,也没有能够终结这一讨论,其后,关于管理职能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参见下表)。管理过程学派中,几乎每个管理学家都要在管理职能问题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互相之间往往有一些差异。尽管表面看来是大同小异,但他们对这种差异进行辨析的认真劲头,令人叹为观止。

这种职能辨析到底有什么意义?有许多中国人对此不以为然,非学界的人,往往把这种辨析看作繁琐哲学;而学界的人,往往看重职能差别的名词表象而忽略其内涵实质。比如,曾经有教科书堂而皇之声称:本书采用四职能说,是鉴于四职能说简明清晰。这种说法的荒谬显而易见——既然追求简明清晰,三职能说比四职能说更简明更清晰,为何不用?还有一些学者,试图把自己的一得之见插入这一职能体系(比如创新等),以显示自己的功力。殊不知没有对管理职能体系的认真研究,这种对职能的调整,会造成不同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断裂或者错位。所以,了解西方管理过程学派的职能辨析,对于促进管理学概念体系的科学化和准确化,具有积极作用。孔茨在管理职能上的贡献,就是推进了这一概念体系的完善。他和奥唐奈编撰的教材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管理职能框架的调整。后人尽管可以对孔茨所说的管理职能进行相应的再调整,甚至可以增删变化,但是,从法约尔创立这个范式后,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到了孔茨的时候,学科意义上的管理职能范式已经相对稳定。

孔茨和奥唐奈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管理过程可以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五项基本职能。所谓计划,“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如何做和谁去做”,是所有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计划包括目的或任务、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预算等内容。所谓组织,就是把人们承担的所有任务组合成一个体系,以便使人们共同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工作。所谓人事,包括对人员适当而有效的选择、考察和培养,以便实现组织所规定的任务。所谓领导,就是引导下级人员有效地领会和出色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谓控制,就是按照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在论述这些职能时,孔茨尽可能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孔茨对管理职能体系的调整,在逻辑的严密性上,最初还比不上戴维斯的有机职能说;在内容的全面性上,最初也比不上古立克的POSDCORB。但是,戴维斯的有机职能说抽象度太高,接近于管理哲学,对于以实用为目标的管理学来说,难免有曲高和寡之弊。古立克的POSDCORB,在孔茨之前非常流行,已经对法约尔体系做了很有价值的补充,而且本身也比孔茨的五职能说内容更丰富,但这种自洽带来了一定的封闭性,导致其难以接纳其他学派,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兼容性较差。孔茨有一个戴维斯和古立克都比不上的地方,就是孔茨赋予五职能说以高度的开放性。

在孔茨的《管理学》初版之时,其内容的法约尔痕迹还十分明显。这本书的早期版本,基本上是通过经验总结,丰富和补充每个职能对应的管理原则。比如,在组织职能中,强调权责对等原则和命令统一原则(这很明显来源于法约尔);在计划职能中,强调战略因素原则(这很明显是接纳了后起的战略研究)。然而,到后来,尤其是丛林之争以后,这本书的每次修订,都吸纳了大量其他学派的成果。行为科学、决策理论、运筹学、战略研究等方面的内容,不断被吸收融汇进孔茨的各项对应管理职能,其结果是把管理过程学派变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性的理论体系。这种开放性(管理活动的开放性和管理学科的开放性是两个概念),正是孔茨五职能说的活力之源。这种不断修订教科书的态势,在孔茨去世后,被他的合作者韦立克保持了下来。如果把孔茨《管理学》初版和最新修订版比较阅读,就会发现,这一职能体系的开放性和兼容性,是其他管理学教材难以比拟的(笔者读过的教材中,只有罗宾斯的《管理学》在开放性上可以同孔茨相比)。从研究的深度和观点的新颖来说,孔茨有可能比不上与他齐名的其他一些管理学家,但在包容其他学派的努力上,孔茨是首屈一指的。雷恩评价说:“孔茨和奥唐奈的教科书,成了探索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不朽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当然,孔茨对其他学派的吸收,并不是简单地拿来主义,而是有自己的融会贯通和创造发挥。比如,在谈到人性假设时,孔茨不仅对经济人、社会人、麦格雷戈的X&Y理论以及沙因的人性研究等内容进行介绍,而且对人性问题作出了自己的界定。他强调,了解人性应当承认以下前提:①个人事务是人们自己所主要关心的事情;②如果利益超过代价,那么个人会为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工作;③个人是能够受人引导的;④个人对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环境有相应的要求;⑤个人促进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以服务于自己的需要;⑥一般的抽象的人并不存在,把人假设成相似的,试图对人进行算术平均,是注定要失败的;⑦个人能够应付对他们的全部能力的挑战。由此可以看出,孔茨实际上对经济学的理性假设、社会学的情感假设、权变理论的复杂性假设等等,都能兼容并收,同时渗透进自己的观点。但其基本思路,还是保持着法约尔奠定的经验概括和实践验证风格。

后勤管理的职能 篇4

后勤管理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职能:既有按本单位职能活动规律组织后勤服务的职能,又有通过管理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职能。正确认识服务与管理两个方面的职能,这对我们全面理解后勤管理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行后勤管理科学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后勤职能的重要性

后勤作为一个职能性的服务保障部门,从职能分工看,他服务于全局各项工作,以大局为先,服务为重。后勤其实质就是为其他工作的开展提供“弹药”的后方战线,没有适时的物质保障和适宜的服务保证,各部门工作和活动就会失去基础和后勤管理制度示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使本集团后勤管理更科学、规范,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不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和集团的经济效益,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主要包括:车辆、宿舍、医务室、食堂及电话、手机管理等。

第三条 本集团各级员工,均应遵守本制度各项规定。

第二章 车辆管理

第一节 大客车的管理

第四条 员工乘坐规则动力,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厨 务 管 理

厨房卫生管理

① 厨房清洁设立岗位责任制,所有日常用厨具每天在工作后都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清洗时要做到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五保洁,在消毒后要加盖保管,防止再污染,未经消毒的厨具不得使用。

② 厨房所有厨具在用完后要摆放有序,砧板要竖放,以确保底、面、边三面光,且切生熟食品的砧板要分开使用。

食堂承包美誉膳食

③ 洗菜池、洗肉池、洗厨具池要分开,不得混合使用。

④ 炉灶、配料台、工作台在完工后要予以擦拭,确保干净整洁。⑤ 下水道要每日进行清洁,彻底清除菜渣等杂物,以保证排水畅通及清除异味。

⑥ 清除卫生死角,定期灭老鼠、蟑螂、苍蝇等。

⑦ 仓库物品要摆放整齐,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以防止物品发霉变

厨房人员着装规范

◇ 在配膳台前供应事物应戴口罩

◇ 头发应剪短,戴工作帽的应将头发完全包住◇ 不准留胡须

◇ 工作时不可抽烟,不可用手挖鼻孔◇ 手要洗净,不得留长指甲

◇ 工作时不可戴戒指,手表等饰物

◇ 工作时应穿白色工作服并保持整洁

公司设备管理的职能 篇5

(l)负责公司的设备资产管理,使其保持安全、稳定、正常、高效的运转,以保证生产的需要。

(2)负责公司的动力等公用工程系统的运转,保证生产的电力热力、能源等的需要。

(3)制定设备检修和改造更新计划,制订本公司的设备技术及管理的制度、规程。

(4)负责公司生产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分析、维修,合理控制维修费用,保持设备的可靠性,发挥技术效能,产生经济效益。

(5)负责公司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是技术的综合实体,需要机械、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热工等专业技术的管理与维修。同时还要执行国家部门制定的有关特种设备的安全、卫生、环保等监察规程、制度。

(6)负责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参加对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投产、维护、检修、改造、更新的全过程管理。做出经济技术分析评价。

(7)管理设备的各类信息,包括设备的图样、资料、故障及检修档案,各类规范和制度,并根据设备的动态变化修改其内容。

酒店管理的基本职能 篇6

(一)杭州宾馆酒店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因素构成的,即现在常说的管理五大职能。酒店管理的核心就是管理者通过执行管理职能来实现酒店的经营目标,酒店管理职能贯穿于酒店管理全过程。下面由杭州宾馆酒店管理系统为您带来酒店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

一、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就是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预先确定目标和方针,然后制定一套详细的实施方案,从而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酒店计划就是酒店预先决定要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和由谁做。计划的前提是决策,决策的结果形成计划。在酒店管理中,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

(一)计划职能的作用

1.确定了酒店统一行动的目标

酒店管理者和员工分布在各个不同的部门工作,他们一般都非常关注自己部门的利益,不太考虑酒店整体利益。而一个完整的计划,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酒店的整体利益,增强其全局观念。

2.充分利用酒店各种资源

计划职能可使酒店对所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组合与调配,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从而形成尽可能大的接待能力,并实现酒店效益最大化。

3.增强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

计划职能在确定酒店目标的同时也规定了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这些途径和方法充分考虑了酒店内外环境的变化及其趋势,使酒店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宾客需要日益多变的环境中求生存、图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增强了酒店的应变能力。而成功的酒店通常都具有比对手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计划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酒店计划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用的类型是按时间分类和范围分类。

1.按时间分类

按时间分类,可以将酒店计划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指酒店在较长时期内(一般在三年以上),有关酒店发展方向、规模、经济、设备、人员、等级等方面的战略性、纲领性计划。中期计划是计划期在一年到三年的计划。中期计划中,计

划的制定较多。短期计划是指酒店以一个季度(季度计划)或一个月(月度计划)为期限,对酒店各种工作所做的具体安排。

2.按范围分类

按范围分类可以将酒店计划分为酒店总体计划和各部门的分类计划即部门计划。

酒店总体计划是指确定整个酒店目标和任务的综合性计划,它包括酒店的计划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分解及其说明、计划的实施过程及其措施方法等内容。

部门计划是指酒店各部门为实现酒店的总体目标而制定的本部门在计划期内需完成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的实时性计划。所以部门计划的制定是以酒店总目标和政策为指导的,它包括部门的具体目标、实施细则等内容。

(三)计划的制定

制定计划是管理的基础。计划是否恰当直接影响酒店管理是否成效。制定酒店计划必须充分考虑酒店的各种内外信息,对广泛收集的酒店内外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在信息整理分析基础上,管理者制定酒店计划草案以供相关人员讨论,并根据讨论意见对草案进行反复修改,使之更可行、更具体化。

(四)计划的实施

编制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酒店所有管理者和员工实施计划,实现计划目标。计划的实施分为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的控制两个方面。

1.计划的执行

酒店计划一旦确定,就应将其分部门、分层次、分阶段层层分解,逐一落实到部门、班组、员工,分解至酒店业务活动的淡季、平季、旺季或月、周等。

计划分解后,酒店计划就成为各部门和每位员工的具体安排任务,为有效地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授予相应的权力,并规定达成计划目标后的相应利益,做到责、权、利三者的和谐统一。

2.计划的控制

管理者通过检查及计划的实施结构,将实际结果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然后针对找出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主要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如是计划目标的问题,还是计划执行的问题,或是外部环境变化的问题等。

根据差异原因,酒店必须修改计划。但无论是局部修订还是总体修订都必须慎重,均需酒店店务会议或办公会议反复讨论、论证后决策,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杭州宾馆酒店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本文地址杭州宾馆酒店管理系统酒店管理的基本职能

管理的实质与职能的整合 篇7

管理是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一项活动, 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条件。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群体组织的出现, 管理工作逐渐演变为一项独立的活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讲, 管理活动与人类社会的产生应当是同步的, 也就是说从有人类历史活动开始, 就有管理活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在不断完善, 许多机关、事业单位开始精简分流, 导致就业主渠道的机会不断减少。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与就业岗位需求不成正比。另外, 学生择业观念陈旧, 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很多毕业生还是盲目追求环境好、效益好、条件好的单位, 从来没有考虑到就业形式的严峻性。大学生缺乏符合自身发展的择业观念, 导致择业目标不明, 定位不准。大部分学生偏重专业知识忽略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有的学生不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致使自身的综合能力差, 独立工作方面不强。特别是现在的“90后”毕业生很大部分心理素质差, 遇到挫折, 轻则怨天尤人, 一蹶不振;重则导致精神异常。大多数毕业生经过学校的教育和亲身到社会上的经历, 能初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缺乏工作经验, 初入职场要能融入环境, 学习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进而累积更多的工作经验, 前期对收入不必过多要求。

四、加强毕业生求职主动性

作为特色专业以及冶金专业的行业特殊性, 我院毕业生就业主要以校园招聘会学校推荐以及企业专场宣讲会和招聘会为主。到目前为止, 我院已经与国内外近400家企事业单位保持长期的毕业生就业合作关系。虽然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 但是这相对各地的人才市场掌握的资源及举办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的机会来说是比较小的,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我院2012届毕业生中82.81%的毕业生认为参加校内招聘会是他们首选的求职方式, 只有18.87%的毕业生表示会去人才市场上去应聘。特别是个别学生对院系的推荐持观望态度, 甚至有些同学错失了就业的最佳时机, 可见毕业生的求职主动性和积极性还比较欠缺。

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教育”及“订单培养模式”教育

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 我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种“面向行业, 优化培养方案;突出特色, 创新培养体系;抓住重点, 完善培养机制;落实举措, 精心培养人才”的教育方针,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进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当下“校企合作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也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主要以社会和市场为依托, 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资源, 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工作能力相互结合, 从而培动。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之中, 有关管理活动的记载和论述也是文化内容中的重中之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可以看成是社会管理思想。小到个人生活的管理, 大到家庭、企业、组织、国家乃至天下的治理, 都是管理所研究的范围。管理学应当是研究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有养出适合不同用人单位的应用型人才。主要目的是把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我院重点来培养, 包括职业素养、岗位能力等, 从而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可以采用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和企业优势进行教育和实践, 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等有机结合, 共同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从2003年开始,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发展, 学院先后与30多家大型的企业正式签约建立了集教育教学、产业科研、项目成果为一体的战略合作伙伴, 并且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快速发展。

六、保持适度的就业压力, 有助于学生成长

在当今众多高校中, 普通高校的学生虽然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 也有很强的就业竞争意识, 但相对于全国那么多的重点高校我们多少还是处于一些劣势。这一情况普通高校的学生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 而且还要时刻提醒他们现在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相对地, 才有利于他们把对就业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 并且大学生就业形势也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变化, 这就需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势下, 转变工作方法, 探索新的工作途径。“冶金特色”环境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 我院应当紧握行业脉搏, 推陈出新, 居安思危, 不断强化就业工作, 为社会为行业培养更多“好用、顶用、适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雄文, 陈艺锋, 刘友良.面向冶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J].中国冶金教育, 2010, (6) :1-4.

[2]周济.统一思想, 狠抓落实,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04, (6) :3-9.

[3]张革英, 刘友良, 刘光辉.当代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10, (8) :73-74.

[4]张革英.新时期冶金类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探索[J].出国与就业, 2010, (12) :73-75.

[5]童玲, 谭秋华.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新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149-150.

通讯作者:向楷雄 (1983-) , 男, 湖南株洲人, 硕士, 讲师,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关方法的科学, 是人类管理经验的总结的基础上人类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成果。因此, 随着社会的发展, 管理科学也会不断地发展。所以出现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的思想主张、不同的原则方法是不足为奇的。但是, 从管理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 人们普遍认为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应当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算起, 即从泰罗《科学管理原理》 (1911) 的问世算起, 为此, 泰罗也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这种尊称的获得与人们对科学的见解有关, 即认为科学必须是通过严格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这一观点也是科学界所认可的。不过一门科学的产生往往不是个体现象, 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出现的普遍现象的反映。在泰罗时代, 与其同时或稍前稍后,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许多管理学家, 如 (法) 亨利·法约尔、 (德) 马克思·韦伯、 (英) 林德尔·厄威克、 (美) 切斯特·Z·巴纳德等, 他们都对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后,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第二次、第三次产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管理科学也与其他科学一起迅速发展, 并成为当代科学群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突出地表现为各种管理理论的不断涌现, 就西方管理科学的发展情况来看, 除科学管理理论之外, 又相继出现了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等不同的派别。这些理论的提出, 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管理科学的内容,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管理学界, 人们在引进和消化国外管理思想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1997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原理》指出, 学术界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 (1) 忽视理性的重要作用而过分注重经验; (2) 任凭经验简单积累, 对离散型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理论混乱局面, 理论工作者一直无力进行成功的梳理; (3) 随意使用“新潮”词汇; (4) 管理理论越来越偏离管理实践的需要; (5) 非理性的人本主义潮流利用了人们的情绪, 而渐渐将管理引入一种新的神秘主义境地; (6) 强调了企业的外环境而忽略了企业的内环境, 将企业的命运之宝押在体制等方面, 在实际的效果上形成了又一次淡化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强调环境影响的“工具论”的回潮; (7) 几乎所有管理理论工作者都注意到了一个事实, 管理理论的主干思路在近几十年里几乎没有多大的进展。从“古典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再到“综合的现代管理学派”, 主干思路似乎已经发展到了尽头。之后出现的许多自称学派的理论体系, 实际上仅仅是一些枝节观点, 根本称不上是一种理论学派。最起码的是无法与前面的这样一些理论学派相提并论。我们认为, 以上问题确实存在。但从学术发展的过程来看, 也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问题是面对这些现象, 学术界应当采取什么方法予以解决?有人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 这是一种积极的推进科学发展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应当引起学界同仁的思考和讨论, 共同探讨和厘清管理科学的基本概念, 对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进行重新整合, 以期使管理科学的理论概括更精辟、更深刻、更简明、更系统、更有说服力。这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着这一原则, 我们试图从管理的实质问题入手, 对有些观点进行一下整合, 抛砖引玉, 贡献些绵薄之力。

二、管理的实质

科学研究中为了准确地揭示所研究的对象的实质, 经常使用定义的方式对其核心概念加以界定, 用以表达对象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其他概念的逻辑关系。因此, 不同的定义往往反映着立论者对于对象的不同看法或不同的理论假设。所以, 厘清概念的工作不是无聊的消遣, 而是“正名”, 是认真的理论思考。特别在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论观点的争论时, 每一种理论都不是无稽之谈, 都有它的道理和依据。因此, 理论的整合就要求我们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并根据逻辑简单性的原则加以概括。从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有关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 人们对管理本质的看法是各式各样的。比如:MP·福莱特 (1942) 认为, 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其基本观点是将管理界定为“完成工作的艺术”, 并强调了“通过其他人”这一特征。这个定义的问题是排除了自我管理, 即将自我管理没有包括在内。同时, 也没有考虑到单个人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如家务管理、饲养管理等对于非人的物的管理。P·罗宾斯和M·库尔塔 (1996) 认为, “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他们强调的是“活动过程”, 并突出了“和其他人一起”这一特点。同时, 强调了“切实有效”的要求。“活动过程”的看法, 无疑是可取的, 但如果不和其他人在一起难道就不存在管理了吗?切实有效固然重要, 但那些效率不高的管理活动, 也不能被排除在管理之外。S·路易斯、H·古德曼和M·范特 (1998) 认为, “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 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也是“过程”论, 但他们强调的重点是“支配合协调资源”与“达到组织目标”这两个特征。我们觉得这一表述是比较精确的。还有R·普伦斯特和F·阿特纳 (1997) 认为, 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而管理则被定义为:“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 (或) 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 和利用各种资源 (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 来制定并达到目标的活动”。这一定义更为详细, 突出了“行使相关职能”这一特征。以上定义反映了国外学者对于管理本质认识的变化和不断深入。我国学者在吸收和消化国外学者观点的同时, 在他们所编著的教材中, 也提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定义。例如:杨文士和张雁 (1994) 主编的管理学教材中认为,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 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的活动, 使别人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徐国华 (1998) 等编著的教材中认为,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 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喻晓航、齐善鸿 (1997) 编著的教材认为, “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某项活动的最佳的目标而进行的包含计划、组织和控制等职能的综合性的活动”。这个定义符合逻辑简单性原则。周三多教授 (2000) 等在总结国内外相关定义的基础上, 为管理提出的定义是:“管理是指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 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该定义详细地罗列了管理的职能, 并且是目前我国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观点。但在他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一书中, 又有不同的表述, 认为“管理是社会组织中, 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定义强调了协调活动, 也具有逻辑简单性。

综观上述有关管理定义的各种论述, 说明管理学界在不断地寻求对管理的本质的最简要的科学的表述。面对以上有关管理实质的不同陈述, 我们能不能综合各家之长, 求得一个相对简要且能深刻揭示管理的本质特征的定义。这里我们冒昧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供大家讨论。我们认为, 从以上学者的论述中, 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管理是一种过程;又认为管理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还认为管理与对于相关资源的调配有关;同时管理有许多职能, 其中最重要的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另外, 在这些不同的职能中, 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最为核心的职能。我们认为,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五大职能中, 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讲, 决策、计划、组织和领导只不过是实现控制的不同方面而已。因此, 我们可以简要地将管理的定义表述为:“管理是人们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对于相关资源进行调配与控制的过程。”这个定义避免了关于人数是单数还是复数的争议, 也消除了有效和最佳的要求。关于职能种类的问题, 我们想作进一步的辨析。

三、新定义的特点及管理职能的辨析

为了教学的需要, 我们在自己的课堂上不得不对管理的定义和职能方面的争论, 进行认真地思考和辨析。我们认为, 将管理定义为“是人们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对于相关资源进行调配与控制的过程”。甚至再简单一些, 将“调配与控制”简化为“调控”, 也是可取的。因为在这个新的定义中包含着下述特点:首先, 它汲取了“过程论”的观点, 虽然没有出现“活动”二字, 但是, 只要一讲到“调配与控制”或者“调控”, 人们就会知道这是一种活动过程。其次, 定义突出了“调控”的实质, 因为“调配与控制”正是所有管理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特别是从上个世纪中期, 随着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提出和成功应用, 使人们耳目一新。许多管理学家也重视了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来阐述管理学的问题, 例如将企业看作是多因素的、多层的、多功能的、动态的、开放型的社会技术系统。而控制论又和有目的活动有关, 控制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所进行的调节与选择的活动过程。此外, 我们强调“实现预期目标”, 是为了突出一般的管理活动。如果强调科学管理, 可以增加“有效地”这一副词, 所以“有效地”三个字可有可无。但是, 管理的目标问题非常重要, 它是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最后的归宿, 是不能省略的。另外, 定义用相关资源概括了管理的对象。其中包括有人、财、物、信息、时间等。总之, 在新定义中大体包含了管理活动的所有要素:管理者是“人们”;管理目标是“预期目标”;管理对象是“相关资源”;管理职能是“调配与控制”或“调控”。这个定义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周详性和逻辑简单性。

当然, 定义只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的特征, 有一些特性是定义所不能涵盖的。例如, 管理的手段 (工具) 和有些职能, 在我们的定义中没有反映, 更重要的是没有必要出现。在讲到管理的实质问题时, 有的学者非常重视, 甚至以罗列职能的方法来定义管理。我们也赞成将管理的职能特征作为最重要的“种差”。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合乎“属加种差”的逻辑规范的科学定义。但是, 从管理学的历史上看, 人们对于管理职能看法一直存在着分歧, 最常见的有三职能、四职能、五职能和七职能之说。那么, 究竟哪一种提法比较合适, 这也是有必要深入讨论的问题。目前管理学界关于管理职能的分歧, 突出地表现在对其种类的划分上。从管理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 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最早提出了企业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基本活动包括:技术、商务、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而管理的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是长期以来为多数人所认同的划分方式。不过几乎在同时, 英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则认为, 管理有三大职能, 即计划、组织和控制。他又提出了与其相对的三项原则, 即预测、协调和指挥, 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与完善。我们认为, 厄威克的看法是非常精辟和深刻的, 他不仅抓住了管理的最重要的职能, 而且揭示了管理职能与其相关活动的关系。后来大多数教材将管理的职能压缩为四种: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上世纪中期, 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将管理视为“决策”以来, 人们纷纷将决策从计划中提取出来, 作为一项独立的职能。这样在四职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决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 信息和创新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所以人们又将信息的获取与创新作为管理的新的职能。这种与时俱进的努力是无可非议的。但是, 由此而来就难免会出现一些概念上的重复、交叉和逻辑上的混乱。例如, 当人们将计划作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时, 并没有忽视决策的作用。因为决策与计划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是不可分割的。决策是形成计划的前提, 它与厄威克讲的“预测”相类似。计划是决策的逻辑结果, 所以不提决策并不意味着排除决策, 只不过是隐含着决策而已。如果将计划和决策都作为管理的职能, 难免有重复的嫌疑。当然, 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新的概念来概括两者, 即“策划”, 这样也许比较妥当些。也有些学者将人员配备、指导、指挥、激励等作为管理的职能。但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 其实人员配备是组织活动的重要内容;指导、指挥和激励是领导的主要作用。如果将它们与组织和领导并列作为管理的职能, 显然是一种重复, 因此可以完全省去。

信息获取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先决条件, 我们认为没有必要作为一项单独的管理职能提出。关于创新的问题, 有的学者将其作为管理的重要职能, 并认为这也算是一种管理理论的创新。但是, 当我们仔细翻阅有关管理创新的内容时, 觉得它们完全可以放到组织变革之中去。因为, 所谓任务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等均属于组织变革的问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 喻晓航在其《管理学原理》中, 统计了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 国外十三种管理学著作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其中组织、计划和控制为多数学者所认可。指挥、激励、人事、沟通等, 所涉及者均在三至五种以上, 如果将这几种职能归纳在领导之中, 其统计数也在十种以上。这远远地超过了对其他职能的认可。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值得强调的管理职能理应概括为“策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根据逻辑简单性原则, 也不需要再增加其他项目。至于这些项目之下的细目问题, 尚可以进一步商讨。在知识激增的情况下, 在各种观点层出不穷的时代, 从逻辑简单性原则出发, 对相关的概念和原理、原则进行整理和综合是很有必要的。它对于形成管理科学的范式以及该学科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会有所帮助。最后大家看到, 这里我们对于管理职能整合的结果和以往大多数管理学的教科书的四职能归纳几乎没有区别。唯一的变化是将“计划”改成了“策划”。其实不做这样的变化也没有关系, 因为计划中包含着决策。这种螺旋式的回复现象, 是否可取?或者这种回复是否意味着大家有可能在新的条件下达成新的共识?这些问题有待于学界学者的思考和讨论。

参考文献

[1]喻晓航, 齐善鸿.管理学原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1-3.

[2]周三多.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3, 4, 183-184.

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 篇8

关键词:新时期;工商管理;职能

工商管理是指依据经济学与管理学之中的相关理论,在现代化发展阶段当中,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对企业的发展制定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经营策略,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现如今,社会发展的脚步在不断的加快,这种背景之下,传统的工商管理策略已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和稳定运行,工商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需要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根据时下的现状,有效的总结并探索相关的工商管理职能作用,以便于在新时期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一、新时期工商管理的意义

目前阶段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入当中,在此期间经济体制的相关策略也在不断的趋于完善。而事业组织的结构正在变得更加的抽象化和繁琐,在这种情况之下,工商管理就会显得十分重要,其一方面体现出了社会管理系统自身的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政府对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合理的进行融合[1]。特别是现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再加之当前的互联网科技日益发达,将全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这也使得我们现如今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加的严峻和复杂。因此,在这种环境和背景之下,充分的总结归纳工商管理在新时期的职能,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最近这些年,相关研究人员对于这一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索,这也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交流更加紧密[2]。此时,因为当前的市场经济改革体制正在不断加快,随之其所表现出来的相关部门所面对的压力也更加的沉重,因此工商管理部门如果无法在短期内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那么也将无法更好的对当前的市场进行充分的管理,这样将会为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使得经济发展的控制得不到合理的保障,因此当前需要工商管理部门深入挖掘时代的背景,将工商管理更好的融合到新时期的经济活动当中。

二、新时期工商管理的职能探索

(一)新时期工商管理需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思维意识是行为方式的引路人,所以对于工商管理来说,意识起到了一种引导的作用,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意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工作环境当中需要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和良好的管理理念。同时将这种思维意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这样能够更加彻底的将工商管理的工作质量和实际的工作水平加以提升。因为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与以前的经济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综合联系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形态,分析当下经济市场发展的特征,然后将工商管理合理的纳入其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出有效的管理目标。为此需要将传统的思想观念合理转变,这样才能建立起正确的工作方法,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市场的运作,进而使市场运作管理控制的更加严格。

(二)强化市场经济的监督和管理策略。工商部门的主要工作便是对经济市场进行日常的管理,其管理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严格控制市场的准入资格。工商部门需要充分的发挥其监督和管理职能,那么就需要对市场的主体进行充分而必要的考察,调查市场主体是否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从而保证市场的主体更加合理。可有效的推动市场经济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发展,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塑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3]。

(三)严格履行工商管理的原则。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进度在不断的提高,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早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工商管理部门必须对传统的相关准则进行调整。必须以实际情况作为中心出发点,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得企业自身需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工商管理部门同样是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部门,因此其应该站在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立场上,总结时下的环境,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应该将企业的实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为企业办实事,这样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工商管理部门应该依法使用职权,在实际工作当中,工商部门的相关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同时需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便可以第一时间进行问责,并更好的解决问题。

(四)优化内部结构,建立信誉管理机制。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改善传统的管理模式,以市场发展为立足点,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将自身的内部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同时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进行明确的改革,明确相关的职能。因为当前阶段的社会市场当中,其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是这种发展规律也必须和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工商管理部门保持着良好的信誉关系。因此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当中,合理的对社会经济进行划分,建立其良好的信誉管理机制,对于维持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在本研究当中,笔者主要就新时期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和工商管理职能的新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文中笔者也涉及到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这也使得在当下的环境下,我国的工商管理必须迎合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出改善,这样才能够为工商管理部门更好的发挥自身职责,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漆圆方.论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区别和联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5,15(24).

[2]张萌.工商管理对于企业重要性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5,64(12).

[3]周思.我国工商管理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人力资源管理,2015,16(08).

上一篇:平安夜优秀祝福语下一篇:我的美丽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