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

2022-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

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诊断与矫治

随着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明显,使得中学校园里早恋现象呈蔓延之势。面对这样一个亟须认真对待并加以重视和研究的局面,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中学生早恋问题的成因

引起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诊断一:大众传媒深入持久的影响。所周知,眼下的影视媒体、报纸杂志所宣传的娱乐性节目无一不大肆渲染谈情说爱的内容,甚至是很露骨的“性”接触。这些媒体对这种情况深入持久的渲染,在我们的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的心里都产生了很大的波澜,他们向往这种浪漫而又刺激的,生活,有急切的效仿心理。这是产生早恋的社会基础。

诊断二:中学生自身生理发育的影响。统计数据表明,如今的孩子进入青春期较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遍提前1-3年甚至更早。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得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一个个都出落成大小伙子、大姑娘,生理的发育也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变化,他们对异性有着朦胧和神秘的感觉,对异性的向往与追求也显得急切。这是产生早恋的生理基础。

诊断三: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压力的影响。现在的中学教育,从内容上看只要是中考、高考科目,学校都自行加大课时数,加大课堂容量;从教育方法上看,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评价上只重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在校园里,唯升学率至上,唯名牌大学至上。校领导奔走呼号,谆谆教导;班主任关怀备至,婆婆妈妈;任课老师轮番上阵,喋喋不休。整个校园被笼罩在不上大学、不上好大学非好汉的怪圈之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更加给孩子施以重压。纷至沓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同学开始寻找释放紧张情绪的办法,一些趣味相投的男女同学便走到了一起,早恋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是产生早恋的心理基础。

诊断四:受中学生认知能力局限性的影响。中学生虽然生理进入青春发育期,身体长得很快,但心理还很不成熟,认知水平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因此,一旦班级里出现了个别同学的早恋现象,其他同学就会觉得“新奇”、“眼红”,就会跟着“效仿”,从而使早恋呈蔓延之势。这是产生早恋的认知基础。

二、中学生早恋问题的矫治

中学生早恋并非当代中学生思想发展的主流,它只是少数青少年思想和行为的不正常反映,但这个问题我们不能忽视。无论是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还是从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角度来看,解决早恋问题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矫治一: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学生一旦出现早恋倾向,班主任切不可惊慌失措,大惊小怪,更不能当众训斥,不能简单地采取“禁”和“堵”的办法,而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采用心理疏导的办法去解决。古人云:“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 矫治二:进行生理心理教育,培养健全人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生活本身并不会自发地教育人,凡有放任自流的地方,年轻的心灵在每一步路上都会遭到危险。”他还说,“对待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绝不可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中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他们对异性有着朦胧感和神秘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所容易出现的种种心理障碍,培养高尚健全的人格。

矫治三:进行耐挫教育,培养坚强意志。“人生难免有挫折”,这是广大中学生都熟知的道理,早恋往往是在学习、生活上遭受挫折或压力太大时,学生排解心中消极情绪的一种不正确方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生活技能的指导,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增长才干,同时教育学生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让学生明白面对挫折,只有坚忍不拔,知难而进,才是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才是当代中学生应具备的坚强意志和精神风貌。

矫治四:进行理想教育,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纪律教育,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看一些有益的催人奋进的影视作品,远离和拒绝那些庸俗的、低级趣味的文学作品和音像资料,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

总之,中学生早恋问题成因复杂,危害较大,矫治困难。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本着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重视研究并着力解决这个问题,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知识丰富、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创新人才。

作者:冯维梅

第2篇:以攻心为主,疏导与防治中职学生早恋问题

摘要:早恋问历来是中职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困惑家长和教师的难题。由于中职学生处于特殊成长时期,早恋很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如何引导中职学生正确认识早恋,直面朦朦胧胧的“恋情”,防止因早恋问题而产生的恶性后果的发生,是本文想要阐述的观点。

关键词:中职学生;早恋问题;恶性后果;疏导与防治

中职学生的早恋与早恋问题的普遍存在

早恋指未成年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的总称,是青少年行为表现中的一种失控状态。

有调查研究表明:中学生中正在恋爱、有过恋爱、单相思等情况的比例为36.5%。目前,中学生早恋早已是一个普遍的存在,并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而中等职业教育所包含的中职校学生群体,更尤于其特殊性,表现出来早恋现象较普通中学更有过之不及之态,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二、中职学生早恋产生的原因分析

2.1中职学生生理特征-产生早恋行为的基础条件:

中职学生早恋问题之所以普遍存在,这与学生们的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当女生第一次来月经,男生第一次遗精现象发生,就意味着人生的性成熟了,男女青年的第二性征开始出现,男生变声,…….同时,男女生们,开始有了性意识,性冲动等一系列的事情。

随着生第二性特征刚刚形成而产生的生理变化,必然引起了性心理的微妙变化。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他们希望与同龄异性交往的心理便应运而生。他们开始敏感地看待男女同学间的交往,注视着异性同学对于有关自己的一举一动,极易产生早恋行为。

2.2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致使在早恋行为中产生失控行为:

中职学生年龄段,自我意识膨胀,伴随着性成熟,认为我长大了,我的世界我做主,进入典型的叛逆时代,讨厌“大人”的说教,喜欢我行我素。然而,对未来的世界又有太多的不知,需要去探索与尝试。在早恋问题上表现出:①、尝试心理与模仿心理并存;②、愉悦心理与矛盾心理并存;③、逆反心理与攀比心理并存;④、回避心理与闭锁心理并存等心理特征,由此决定了他们的早恋行为往往是随意的,率性而为的,也是失控的。

2.3家校封锁—学生逆风而行助长早恋的悄然潜行:

中职学校现行的一些压抑性教育;社会与家庭对孩子们的异性交往及性知识方面谈虎色变,导致一些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老师和家长管不到的时候,他们就疯狂地去查阅一些网络书籍,偷偷地去尝试、模仿、探索性知识,由于不能得到正面引导,反而产生失控情况。

2.4自媒体盛行时代-催化了中职学生早恋行为:

当今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人手一部手机,网络小说、网络视频的查阅极为方便。由于管理的不够完善,往往不良书刊、低级趣味影像泛滥,青春期少男少女一般都喜欢看小说、影视作品等。文艺界这些年来也大肆描写性爱,这种精神生活的刺激,对正处青春期的学生的性心理起到了催化作用。一些描写中学生早恋的文学作品、影视节目纷纷出台,使青少年觉得中学生的早恋成为学校中的主流。由此形成“我谈恋爱怎么了,这不是正常的吗?”

三、中职学生早恋行为的危害

3.1早恋的一般危害

一方面,影响中职学生学习与正常社交,由于恋爱的排它性特征和不好掌握性,极易引起恋爱双方情绪的波动,这从很大的程度上会对尚处于自控能力不强的中职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正常社交产生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网络小说、当代影视的不良影响,孩子们敢作敢当,他们展现出来的行为,完全不符合中职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颇让人辣眼睛,严重影响校圆人文环境。

3.2早恋的恶性危害---极端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3.2.1早孕。因早恋,意外妊娠事件颇多,a重庆大学城电子工业圆,一实习学生产下一子后,杀死置于垃圾桶中……b、***20级在校女生,将孩子产于学校附近医院,……c***在校女生,因突破防线意外妊娠,事后只能人为终止妊娠……不可否认,类似悲情事件不斷在我们身边上演。

3.2.2性病。由于个别学生的严重不自爱行为,一方面进行入社会性行为交易,另一方面游戏于校圆恋情中,导致性病传播链加长。

3.2.3因爱不得,发生自杀事件,a18级学生甘*(男),喝农药自杀,好在及时抢救,救回一命。b.20级学生刘*(男),跳楼自杀,留给家人无尽的疼。c、07级学生廖*(女)因恋爱不成,切腕自杀,经抢救救回。

3.2.4因恋爱引发恶性打架事件。在中职校校园,因女生行为失当,引发男生打架的恶性事件,占整体打架恶性事件的比例,历来居高不下,达60-80%。

四、解决中学生早恋的相关措施

4.1尽早介入,让正能量抢先占领学生思想的主场。

从职高的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性方面的正面引导与教育,将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若将早恋当作中职学生一种心理和行为疾病看待,那么“防一定重于治”。

4.2多形式多渠道进行性知识教育。

4.2.1通过课程学习或主题班会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们学习了解青少年时期的生理知识,认知性成熟不等于体成熟。引导学生,认识早恋可能给身体带来的恶性伤害-早孕。如若早孕,只能进行人工流产,这会给发育中的子宫带来具大的伤害,据不完全统计,因孕流产后,造成终生不孕的机率25%,另外的75%的人中,还有表现习惯性流产的,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从思想上警醒孩子们谨慎和防犯自己的言行。

4.2.2、不洁性生活-性病。通过老师收集和组织学生收集展示一些性病图片,着重强调性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提醒班上的孩子们不要轻易突破男女界线,保持青年少年应有的纯洁。对于已经突破者,单独教育,至少要保护好自己。

4.3重视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防止最恶性行为的发生。

因为学生心理不成熟,很难控制架驭自己的言行,因早恋行为极易引发两大特别恶劣的行为,伤害他人与自我伤害。为此,我们应加强生命教育,树立“生命是第一位”的思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同时,应加强感恩教育,特别是对父母给我们生命权的感恩,不能让爱我们的人因我们失控行为而极度痛苦。让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思想在学生脑海里扎根,在关键时候阻止不当恶性行为的继续。

4.4家校联手,共同守护孩子的青春期

从学生进校起就要好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早恋”扼杀在摇篮中。需要老师和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去做好学生的思想及心理辅导工作,共同关注与守护孩子的青春期的成长。

作者:谢君

第3篇:农村初中“早恋”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 要] 关于农村初中“早恋”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剖析,转化“早恋”学生的主要对策有:一是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及时的关怀与尊重;二是“早恋”学生的个体的自尊和自信。

[关键词] 农村初中;“早恋”;心理问题;转化对策

“早恋”问题成为农村中学的教育难题。笔者曾经调查过一度“早恋”、旷课、逃学在外的一位读初二的农村中学的女孩子:你是如何看待青春期的情感问题和学校生活的?她说:“有人管吃喝,有人管学习,没人管我们的情感世界。我们不是小孩子,老师你看呢?”后来听该生班主任介绍,该生控制力很差,情感脆弱,对接触的事物往往做出过分的情绪反应,在班上谈情说爱,勉强接受班主任和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但又怕同学们嘲笑,受不了家长的严厉批评,离家出走,弄得学校、班主任、家长都很被动。

一、农村初中“早恋”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农村初中的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在父母或爷爷奶奶看护不力的情况下,易受外界环境各种不良影响,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情感强烈,对男女情感问题认识又模糊,一旦“早恋”,全心投入,山盟海誓,难舍难分,有的不惜向对方献出一切。

进入初中后,随着青春期悄悄地降临,农村孩子心灵深处发生了重大变化,两性意识也开始悄悄闯进了他们的心扉。他们意识到男、女异性之美,心理世界和情感变得极为丰富、多姿多彩。童年期的那种“平静的内心平衡”已被破坏,他们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由于强烈的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中学生之间常常产生一种异常强烈的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男女之间产生感情火花的碰撞,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

青春期是一个风暴期,农村初中的学生告别了天真烂漫的童年,走向成人的第一步,由于生理逐渐走向成熟,但毕竟还未完全成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又面临着人生课题的许许多多疑问和困惑,如思想道德上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还很不成熟,社会责任感、道德感和法律意识都很淡薄,不能理解真正的爱情,不可能很好地驾驭控制、调节自己的感情,最终只能歪曲甚至玷污了纯真而美好的感情,给双方带来痛苦;中学生事业尚未确定,经济上不能独立,使爱情失去了牢固的基础。当学生因“早恋”之爱搅动得坐卧不安时,由此产生某些不良行为,酝酿成不良悲剧。

农村初中的校园里,“早恋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他们因长期不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得到表扬的机会很少,得到更多的是批评和训斥,所以他们大多心理上很寂寞,生生关系、师生关系紧张。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往往把“早恋生”当作班级的包袱,这对于心理伤害显而易见。这要求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首先解开他们的心理闭锁,一视同仁,除了将浓浓师爱洒向那些聪明、优秀的孩子,更要用爱心去感召、温暖这些“迟升的朝阳”,让爱的“天平”平衡。

一些农村初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过重的学业负担超过了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致使“早恋”学生出现消极悲观、不爱学习的自卑心理。部分早恋学生面对老师给予的精神奚落,面对班主任处事的武断,面对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产生自尊心理,特别在学校学习成绩或师长的评价与他们的自尊需要不相吻合时,形成了的消极的自尊心理。

一些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受父母的过分溺爱,“唯我独尊”的思想突出。俗话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一些农村初中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有些孩子开始担负家庭的责任感,表现在学校生活中,喜欢暗暗同别人比着干,如果屡次在暗暗的学习比赛中落后,往往心灰意冷,从而引起一种反向的要求和行动的一种心理现象即“逆反心理”。

农村初中,引起学生“早恋”还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元素:一是社会上青年恋爱的影响。生活环境中痴情男女如胶似漆的举动,花前月下的约会,拥抱、接吻、抚摸,不可能对正处青春期的中学生没有影响。二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有关两性和爱情的种种信息不断地通过大众媒介传入农村中学生视野中,冲撞着他们,感染着他们。三是黄色书刊、影视及思想不健康人的教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的阅历、认同对象以及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之自身缺乏抗诱能力、选择能力,和社会上思想不健康的人交了朋友,也是引起青少年早恋不可小视的社会诱导因素。

二、农村初中“早恋”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的“早恋”是美丽的错误。但我们也不必视“早恋”如洪水猛兽,只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就能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观、恋爱观。

策略一:农村初中的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农村初中校园应该积极开展青春期的“早恋”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用理解和宽容体察他们成长中的苦恼,用真诚和尊重指导他们,适时地进行科学的性教育,使“早恋”学生从性朦胧、性神秘和性困惑中解脱出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与性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地困扰着学生,以至于谈性色变,现实呼唤着性教育,实践证明科学、严肃的性教育对帮助初中学生尽快走出“早恋”的漩涡有着积极的意义。学校及时对学生性知识教育,打破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要帮助他们理智地对待性冲动,促进男女同学正常交往。要适时、适度、有分寸对学生进行性心理疏导,以满足他们对性知识正常合理需要,净化其心灵;引导他们懂得必要的道德规范和礼仪方式,培养团结友爱的良好作风。珍惜光阴,勤奋学习,让性教育给所有“早恋”中学生带来一个玫瑰色的青春,使他们从性朦胧、性神秘和性困惑中解脱出来。

策略二:农村初中的学校的“领头人”应大力改革单一考试制度,综合评价教师实绩,从源头抓起,发挥制度导向作用。作为农村初中的学校的“领路人”,要引导教師多研究课堂,多研究“早恋”学生的心理需求,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学生用科学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才是明智之举;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策略三:农村初中的班主任要加强对“早恋”学生进行理性的引导,使他们正确理解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与爱情,走出“早恋”沼泽。当农村初中学生陷入最初的恋情而困惑的时候,他们需要朋友式的忠告,这就要求我们农村初中的班主任担当朋友式的角色。发现学生“早恋”了,切忌“上纲上线”、公开批评。要使学生知道,男女同学的交往甚至爱慕是正常的。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更不要有意识去刺激助长这个方面的情感。不可否认,初中学生的“早恋”中非理性和不理智的成分很突出,非理性的情绪总在挣脱理性的羁绊,去追求理想的美感境界。我们不能否认非理性的存在,更不能去扼杀情感的波动,但必须用理性来引导情感的发挥和升华,从而使初中学生走出“早恋”的沼泽,使他们正确理解友情和爱情。从友谊而言,那是一种高尚、纯真的情感,是在同伴间目标认识一致、志趣相投、互相尊重和帮助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共鸣,伴随着亲密、信赖、愉快的内心体验。与友谊不同,爱情是男女双方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伴侣的强烈忠贞、专一的感情,这种感情较为热烈、奔放和激情难抑。我们一向主张在中学时代,友谊比爱情更珍贵,也更加可靠,从长远一些考虑,异性之爱若无深厚的友谊做基础,是不可想象的,而友谊关系最适合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水平的。只有这样,才会活得轻松起来,并渐渐走向成熟。

策略四:农村初中的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丰富学校生活,营造中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的奋发向上的教育氛围,促进“早恋”学生的健康发展。

現代教育应该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因此,班主任要让所有学生在学校中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改进教学方法,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真做好差生转化工作。

首先,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农村教师要有务实精神,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新课程理念。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灵魂与灵魂对话的过程,因此,需要任课教师耐心宽容地对待“早恋”学生的习惯错误、细心处理成长困惑、热心引导“早恋”学生的人格塑造。多表扬学生,让农村初中的“早恋”学生自尊心得到满足。农村初中的“早恋”的学生一般学习成绩差,课堂表现不积极,常挨老师的批评。“早恋”学生挨的批评越多越感到自惭形秽,抬不起头;而越这样,挨的批评又会越多,从而挣扎在自卑中不能自拔。他们往往不求上进,总感到自己不如人家,自我评价过低,因此,妄自菲薄,以至怯弱自卑。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由于农村初中的“早恋”学生学习落后,导致集体活动不敢抛头露面,对有竞争性的活动更是怕受到挫折被人取笑而“退避三舍”。为适应不同层次的“早恋”学生的精神需要,要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迁移情感的注意力,打开心灵之窗,尊重他们的情感世界,切忌“暴风骤雨”,做到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使“早恋”学生的自尊需要自觉内化为祖国而奋斗的责任感。

策略五:农村初中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家校共舞,共同帮助农村中学的学生跳出“早恋”的漩涡。传统的农村初中,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常常沟通技巧不够,常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他们把学生的“早恋”问题及学习态度、生活习惯、个性品质等问题,归责于家庭教育;而家长则把其归咎于学校管理不当。“早恋”孩子的成长出现了真空。所以,新时代的农村初中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应该蹲下自己的身子,平视自己与家长的言行,聆听家长的心声;从而共同提高教育学生的生命的质量,使教育过程“心理无痕”。这样农村初中的学生才能自觉走出“早恋”的误区,不断追求上进,遵守校纪和社会公德。

策略六:“早恋”现象已在中学时代发生,愈演愈烈,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但作为农村初中“早恋”的学生,应该认清“早恋”的危害,审时度势,自尊、自爱,要自觉把“早恋”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同社会道德规范统一协调起来,安心学习,健康地成长,做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学生的生活中,爱情已经不是禁区,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早恋”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初中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学校、社会、家庭关注的焦点。作为农村初中的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做好“早恋”者的心理疏导和调适工作,尽快让其走出“美丽的错误”,把握爱的真谛,走向成熟的明天,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孙云晓,贺利娟.当代中学生隐秘解析[M].南京:江苏儿童教育出版社,199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刘洁)

作者:穆金甄

第4篇: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

刘金生

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据调查,一般中学生几乎不同程度上存在早恋现象,尽管中学生早恋者仍是少数,但对他们这一年龄而言,其比例还是让人感到吃惊而且目前有早恋人数逐年增多、年龄愈来愈小的势头。

早恋是青春期之前出现这早恋情的恋爱。引起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部分因自然发育因素引起的早恋性兴奋和萌芽有关。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会随着生理发育逐渐成熟,特别是性成熟以后,从心理和生理上有了对异性的强烈渴望。现在的中学生对性意识发展比较早,他会随着生理上的成熟萌发对心理上的一种性意识,也就是开始认识自己的性别,开始懂得如何去扮演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并且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一天天的发展造成了早恋。

不可否认,现在中学生早恋或具有早恋的倾向越来越多。早恋之所以发生,大部分的原因是孩子缺乏足够的情感关注,或缺乏与父母在心理和感情上的沟通。有心理学工作者申明,如果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爱,他一定会处理好与异性交往的关系,早恋更不会发生。还有一部分是因身边的环境而变得孤独和空虚引起的。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 家庭因素

随着现代的离婚率增长,单亲家庭和隔代抚养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里生长的孩子由于缺乏母爱或父爱,在与异性的接触中会产生愉快的心理,这是他们在家里从没有体会过的。这样与异性的交往就会频繁,从而发生早恋的情绪。或有些父母没有离异的,在生活上也有严谨的作风,但由于严谨的思想太浓,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也不善于和子女沟通,思想保存在封建时期。他们动不动就说教、呵斥,甚至动手,孩子在家中没有发言权,容易引起其心理不平衡和压抑。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与父母之间不再是无话不谈,沟通和交流减少,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认为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理解,便在同龄人种寻找知音。而异性之间有感情互补的特点,就可能去和平时谈的来的异性倾诉,毕竟和同龄的异性相处比与同性在相处更有安全感。这样就容易造成早恋。

据了解,一名男子背着孩子冲进了医院的急诊科,孩子的下巴下有一道伤口,周围满是鲜血,据值班医生说,这名16岁的男孩是因为家长反对他与一个女孩相恋,从二楼跳下,摔到阴沟里受伤的。

医院急诊科一位值班医生说,当时刚刚过零点,一个满脸焦急的男子背着一个男孩冲进了急诊科的医生办公室。男孩的母亲也十分焦急,声音里还带着哭腔。男孩的下巴上满是鲜血,有一倒近1.5公分的伤口,其父母称是从二楼摔到一楼的阴沟内磕伤的。医生立刻将男孩推入手术室,给他清洗伤口,并缝合了伤口。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男孩的头部并没有受到了其他的损伤,经过了一夜的观察,男孩的伤势已稳定。

男孩的父亲对医生说,男孩尚不满16岁,就读高中。前天晚上,男孩在家中与一名女孩通电话,两人通话的时间特别长。父亲觉得其中有蹊跷,从两人的谈话期间,他听出了一些端倪。在父亲的逼问下,男孩承认了他与女孩已有了一年多的恋情了。越听越生气的父亲,一怒之下踢了儿子一脚。可是没想到,男孩却从二楼纵身跳下,摔到了楼下的水沟中。男孩的下巴摔在了水沟壁上,鲜血顿时涌了出来,巨通使男孩休克了过去,父母立刻冲下楼,背起男孩往医院赶。

家长们深知道早恋的危害,平时对孩子和异性的交往管理很严,一有蛛丝马迹都要查的水落

石出。这样做是无可厚非,只是家长的方法欠妥。总把中学生当小孩子看,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私拆子女的信件,查看日记,偷听电话。一但发现早恋便大动干戈,拳脚相加,叫人心寒。毕竟孩子有自己的空间隐私,要会和其沟通,学会尊重孩子。

张女士得知女儿已经怀孕了之后,犹如晴天霹雳。但是转念想想,这也不是女儿的错,毕竟她还小,都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她。打胎之后,张女士一直陪着痛苦万分的女儿,一点点的鼓励她,开导她,给她希望。最终,女儿知道不管什么时候,母亲永远是最好最关心自己的。为了不让妈妈失望,她发奋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名牌大学。

家长是影响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接受自己身体上的变化,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要鼓励孩子和同学的广泛接触,共同学习。在群体交往的过程中,既能消除孩子对异性的神秘感,又可防止单独来往的意外。学生时代的交往是成年人交往的基础,不要幻想这时候不交流,大了自然会交流了,什么事都一个过程,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必然基础。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会有一个新的奇迹发生的。

二、学校因素

经调查,很多学校在情感教育问题上,现阶段是一片空白,没有明确规定和要求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现在学校只是一味的规定不许早恋,没有从根本上说明早恋的危害,只是一味的禁止。再加上没有“情感教育”这科目,总认为没必要不应该教这种东西,但往往适得其反,这反而会增加青少年对异性的新鲜好奇感。在好奇心、神秘感和逆反心理的驱使下,家长、老师越不让干的事便越想试试看,最终造成早恋。而事情发生了以后学校才处理,并且处理只是对事情的调查处分,找家长。这更会激起处于年少气胜中的青少年的叛逆心理,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还有一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不好,能力比不上别人,为了弥补失去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便用找到的异性朋友来自夸,试图解决心中的烦恼,得到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可他们不明白,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产生早恋的一个原因。

不久前一名高中女生跳楼自杀了,据说是因为她与一位男青年相恋,被公布后,女孩被退学。在家庭的责骂,同学的排挤下,她感觉无地自容,便从五楼跳下,抢救无效死亡。

班主任介绍,女孩的父母是离异了的,女孩跟妈妈,成绩平平,平时也没什么。不过最近总听见同学们在谈论她与校外某男青年有密切的关系,起初不在意,但是有一天发现他们牵手走在路上,很亲密有说有笑的。班主任发现大事不好,便立即报告校长。到下午放学后女孩被叫到校长办公室,并且妈妈也来了。女孩茫然的看着他们,最后老师把一封情书甩在了她的面前,一看才知道是男朋友写给自己的,不知何时在老师的手中了,脸色顿时煞白。妈妈从小就告诉过她,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不要与男生来往,然而现在自己恋爱的事被曝光了,她知道妈妈肯定不会原谅自己的了。在一场打骂纠缠之后,学校把她开除了。妈妈一气之下走了,说她不是她的女儿,她没有这种女儿。在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后,女孩心灰意冷,感觉这个世界都不要自己了,最后从五楼跳下,造成了悲剧。

学校阻止早恋的原因是怕学生影响学习,担心他们过早的发生关系。但学校在处理问题上往往也是简单粗暴的压制法:写检讨书、停课、记过处分、广播点名、公开情书、找家长……这些做法使孩子感到强烈的屈辱和压力,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有的表面顺从,但却将憎恨埋在心里,有的从“公开”转入了“地下”。最坏的是在压力的鄙视下,自暴自弃,悲观失望,最后走上逃学、

出走,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

三、社会因素

由于青少年对性知识的空白,而且也不能学校这一正规聚道来填补,就只能从其他一些地方去寻觅了。现在社会中关于性这一方面的刺激越来越多,在影视片里、广告里、杂志里,情爱都频繁出现。对于这方面很感兴趣的青少年就受影视媒体、不健康的书籍及社会上一些不良气习的影响,便随意模仿。青少年的心理还处于相对不完整阶段,男女恋爱的镜头频繁的出现,就会激起青少年对这种早恋的新鲜感和刺激感。或者是看到身边的同伴有了意中人,在从众心理的饿驱动下,与人攀比,以显示自己的本事。特别是现在大多数的男生都认为现在没有女朋友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

犯罪嫌疑人普某,西安市某中学中学生。普某因自己暗恋的女同学李某喜欢上别人,决定第二天把她先奸后杀,再自杀。当天下午普某在学校附近的商店分别购买了作案的物品,蒇在校内的一间小屋里。第二天放学后,普某将李某骗到小屋内要求与其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后,遂将李某掐死。作案后,普某自杀未遂逃走,后到工安机关投案。据悉,普某平时喜欢浏览黄色网站,中毒颇深,最终导致铤而走险,酿成命案。

转学到某中学的男生刘某,父亲是私营企业的老板,母亲也在公司帮忙,平时忙的都顾不上他。小刘来学校的就读时间不长,就和同班的“靓女”小郑交往密切。由于学校规定不准学生谈情说爱,他们在校内不敢走的太近。两个人都喜欢上网看青春偶像剧,尤其是日、韩的。剧中男女主角为了爱情私奔的浪漫故事,使他们觉得新奇好玩。一向过着优裕生活的小刘,竟模仿电视里的情节,拿了父亲的几千元,约小郑偷偷“私奔”了。急得家长、学校和同学到处找,而此时他们两个正在某市尽情游玩。但仅几天,身上的钱就所剩无几了,小刘只得给家里打电话,让他们把他接回家了。

这种种事例都知道现在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多大了,青少年还很单纯,有什么都模仿,我们要打击这些对青少年不利的影视片、杂志等这些不良的东西。避免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中学生爱情是现实的、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我们务必认真分析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治理。

第5篇:中学生早恋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

赵x,男,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前段时间,自己觉得与同班的一女生相爱了。那时,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X问:“我和他是不是真有爱情呢?”

案例二

王XX,某中学初三女生,语文、数学、理化各门成绩均好,但外语较差。一拿到外语书就头痛,害怕。妈妈为她着急,便托人给女儿请了一位外语系毕业的高材生做家教。开始,王××对老师持排斥态度,但几次辅导课下来王XX对外语有了兴趣。老师讲得清楚、有趣,王XX学得认真起劲,外语水平提高很快。他们经常相互夸奖,辅导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不久,这位家庭教师告诉王XX他非常喜欢她,将来一定要娶她。王XX又惊、又怕、又喜。她想:虽然自己不成熟,但他已经成熟了,于是便学着成年人的样子做了他的恋人,不料几天前,王××被父母发现怀孕了。她又悔、又恨,追悔莫及!

案例三

陈X,男,某校高二学生。其班主任是一位精明能干的青年女教师,她不仅课讲得好,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该班经常大出风头,班上的学生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但陈X似乎与别人不一样,他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凡是她讲的课,陈X总是拼命预习,踊跃发言,只为听到她的表扬。她在作文上的批语,陈x总是反复翻看,直到倒背如流。他常常模仿她的字体,常常独自回忆她的音容笑貌。还寻找一切机会问她问题。在陈x眼里,她是世上最完美的女性。陈x也为此陷入苦恼之中,老师比自己大十几岁,这种感情一旦被别人发现,别人会怎样看待自己呢?

案例四

杜X,男,某校初二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在班上,杜X属于不起眼的学生。前几天,班主任在下班的路上,看到他与一位同班的女生在冷饮店一边吃冷饮,一边有说有笑,在以后的几天里,班主任又看到了两次类似的情形。当班主任侧面问及此事时,杜X说:“我看到周围有些同学成双成对,下课后便到冷饮店边吃边聊天,心里很羡慕,所以就约了我们班的XX一起出去。” 案例五

王xx,一个初三年级的女生,在过15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还唱了一首Xxx最爱听的歌来助兴。王XX望着文艺委,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也处处留心自己。王XX在咨询电话中说:“我能感受到他常常注视着我,比如上体育课我跑步时,下课我与别人讲话时等,他都在看着我。他既然对我好,为什么不向我表白呢?他是不是不好意思开口呢?”

分析

从以上的案例和中学生早恋的类型中,我们还可归纳出中学生早恋有以下特征:

1、朦胧性。中学生的早恋只是一种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在他们中间还没有产生深沉执着的情爱,也很少有自觉的一对一的,以建立家庭为目标的道德感。他们之间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感情,似乎是爱,似乎又不是爱。有的是把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有的是由于偶尔的好感,也有的是羡慕对方的知识和才能等等。

2、感染性。早恋往往具有“流行脖”的性质,有的班级谁也不谈恋爱,但在另一个班如果有几个在谈,很快就会像连锁反应一样,感染其他同学。甚至有些同学会为自己还没有恋爱而自卑。

3、单纯性。中学生的早恋是很单纯的,爱就是一切。不附加任何条件,往往说不出明确和充足的理由。因此,中学生的感情是幼稚和纯洁的。

危害:

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1.影响学习和生活

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个人志同道合,谈恋爱不会影响学习”,或者认为:“相爱产生动力,促进两人学习”,这些都是极不客观的。实际上,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以对方为航向,感情为对方所牵制,学习没有不分心,成绩没有不下降的,许多早恋者两人交往虽然很隐蔽,之所以最终还是被家长、老师发现,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成绩下滑引起家长的注意,追问之下,道出实情。

2.早恋更容易使人受到伤害 青少年态度还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上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感情的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怀疑人生,怀疑是否有真正的爱情,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影响成年后的婚姻生活。

3.早恋者容易出现性过失

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对异性欲望强烈,容易激动,感情难以自控,行为容易冲动,容易凭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从而出现一些越轨行为,如未婚性行为、未婚先孕。这些行为一旦出现,会让当事者羞于见人,担惊受怕,即使当时不觉得怎样,但日后给她们造成的挫折感、自卑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对成年后感情生活的影响,往往也是难以弥补的。

4.“早恋”极难成功

由于早恋的盲目性和不成熟性使早恋者极少走向婚姻的殿堂。父母、学校的干预,两人感情的裂痕,升学、转学、工作等太多的因素都使早恋这个不健康的婴孩中途夭折。早恋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产生的过早恋爱的现象,一般发生于20岁之前。这个时期,由于年令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而更多的是跟着感觉走。

早恋是青春期性萌动的结果,异性相吸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成熟的果子。中学生早恋的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生理上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从心理或思想上来说都属于尚未成熟的成长期。中学生思想敏锐、求知欲强、记忆力好,正是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早恋常会占去不少学习时间,使学生精力分散,影响学习和进步。早恋也常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处于波动状态,给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另外,早恋中的中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集体活动冷淡,与同学关系也逐渐疏远。

咨询要点

(1)了解产生早恋的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营养状况普遍良好,身体发育加快,性成熟的时间提前,性意识开始萌芽并躁动,使他们过早有性爱体验的强烈要求;由于青春期的来临,在心里上渴望独立自主,一旦摆脱家庭的束缚,则会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跃跃欲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使男女同学接触机会增多,而在交往过程中,不免互相爱慕,引起早恋;由于社会生活的开放性、丰富性、信息量的增大,同学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描写恋爱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诱惑力和感染力很大,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模仿的愿望;理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情教育的缺乏,造成不少同学不求上进,道德观念薄弱和恋爱问题上的无知。很多同学把异性之间的好感、友谊当作爱情来待,更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异性友谊无立足之地,异性同学之间接触多一些,就会被人哄成“恋爱”,当事人有时就被逼上梁山;学校领导和老师,在男女同学交往上设置种种限制,对突破限制的同学横加指责。结果,“禁果分外甜”,限制反而引起了一些同学的好奇,找机会尝试恋爱的滋味;考入中专的学生,认为毕业后分配到农村,难找到合适的对象,现在有合适的就会抓住;有的同学外貌漂亮,生性浪漫,认为青春的幸福就在于花前下的私语,为了追求这种幸福,会轻易地和别人恋爱,但也有的同学只是为了好玩和猎奇谈恋爱,后来弄假成真。

(2)斩断恋情。正像建立恋爱需要两厢情愿一样,结束早恋也应是双方同意,这样才能不留后患。主动提出结束早恋的一方要用坚定的意志,果断而恰当的方法,斩断恋情。你可以与对方在适当的地方,在理智的情况下作深入的谈话。谈话中,你要首先肯定对方在恋爱过程中对自己的爱护、帮助和关怀,然后告诉对方早恋的危害和学习的重要性,劝其把爱情之火熄灭,把爱的种子珍藏在心底,把精力用在自己的学业和个性的完善上。也可用书信的方式,因为书信比起面谈有较大的缓冲余地,措辞也能更冷静、得体。但不管用什么方式,都要防止引起对方的误会,以尽快使对方心悦诚服为目的。

(3)中断往来。从结束早恋的角度来说,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好感都是正常的感情,只要把恋爱退回到好感或友谊,早恋也就结束了。但是,由于恋受所唤起的情感是强烈的,而中学生的理智和抑郁力相当有限,所以,要结束早恋,就人尽量避免两人单独在一起,暂时中止感情交流的一切渠道。经过感情的一段冻结过程,使理智对感情的控制成为习惯以后,再恢复正常交往,感情之树才不会故态复萌。

(4)转移情感。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紧张的学习和健康的课余爱好上去。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看一些文学名著、哲理性文章,多想想自己的进步,想想将来的事业,想想将来在复杂的社会里如何开拓和进取……这样,心胸和视野就会开阔,抱负就会远大,就会焕发出勃勃朝气,永远前进。

已经早恋的同学,应尽快地从早恋中解脱出来。要走出早恋的误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人为地夸大这种爱。中学时期对异性产生好奇、感兴趣的心理是正常的。但过分夸大这种感受,有意识地去刺激助长这方面的情感是不可取的。

2、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去,多参加集体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迁移情感的注意力。

3、用坚强的意志克制自己情感的流露。对自己爱慕的同学,也像对其他同学一样,落落大方,一视同仁。时间一长,这种感情就会逐渐消失淡化。

第6篇:关于中学生早恋的分析案例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年级:05级专业:生物科学姓名:余洁学号:050701020029

现在无论从自然年龄,还是生理、心理年龄来看,爱情,都不属于中学生这个年龄。但是,爱情已在中学时代发生。这是无可回避的事实,也是一个使教师和家长感到棘手的问题,关于早恋产生的原因,多数人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的。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中学生自己讨论的好,因为他们有感情体验,所以他们也最有发言权了。

例子:16岁的中学生张晓红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她那对早恋的痛苦之情跃然纸上:我也是一名早恋的学生,早恋给了我什么呢?仅有痛苦的回忆和难愈的精神创伤。接着,她叙述了自己早恋的经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班的小a。真是投缘,我们俩在一起感到有无穷的乐趣。可是没几天,放暑假了,我见不着他,一种难以名状的情升在心头。我觉得自己爱上他了,整个一个假期,我像丢了魂似的。

终于慢慢地熬过了假期,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很快就恋上了,我为他献出了自己的初吻。可是自从和他好上后,我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团糟了。因为毕竟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他也高考落榜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有一种犯罪感。我是一个坏女孩,是我害了他,我不该这样做,真不该。我想这种痛苦,这种内疚将伴随我一辈子……

对于这样的例子,或许有些中学生会气愤地找他来评理。我看大可不必,对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在这里想说一句公道话:像这样理智、清醒的中学生毕竟不多。

有的中学生认为“早恋”一词,是老师、家长及社会上的成年人强加给中学生的。她把那些被认为“早恋”的学生,分成了几种类型。

一种是自然型。学生从进入初中起,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异。就生理方面而言,第二性征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对于异性的吸引和爱慕的心理特征也就随之出现。加上多数学生在此阶段并未接受这一方面教育引导,使他们将这种变异特征同成年人的恋爱简单地结合起来,进入“心里恋爱”。一般是心里爱慕,而表现出来的则只是对对方的特殊“留心”,并未真正提出来。

第二种是逆反型。有些学生的“恋爱”,是被某些老师、家长或其他同学硬逼出来的。常有一些老师和家长见异性学生在一起、或有来往,便不问青红皂白,将“早恋”的帽子扣在俩人的头上。而实际上,他们并非真的在谈恋爱,但他们受不了老师和家长的训斥,受不了同学们的讥笑,只好两个人“团结”起来,形成真的“恋爱”关系。第三是虚荣心的满足。某些学生认为围着自己的异性朋友越多,越能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或风度。

第四是寄托型。有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型,还有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了。这些学生中多数得不到理解和关心,心灵上有一定的创伤。于是便到外面去寻找自己的知音,寻我自己的精神寄托。由于“同病”使这样的学生自然地“相怜”了起来,进而彼此间由同情向“恋爱”转化。

第五是成熟型。这样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相当民主化的家庭中,他们的性格开朗、乐观,与父母没有太深的鸿沟。这些学生多爱好文学艺术。由此,他们的情感较同龄人有显著的成熟的特点,对“爱情”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而且也能正确看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这一类型的学生是极个别的。

还有在《中外少年》90年第5期上刊登了一篇《老生常谈说“早恋”》的文章,作者郭煜把早恋的原因归结为四个方面。

炫耀型:“青少年都爱赶时髦,攀比心重。”有些中学生早恋,实际上就是出于炫耀、攀比的心理。

纯真型:这种情况往往女生多于男生,大概受言情小说的影响,自己也想“纯情”一番。

逆反型:中学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老师、家长如果教育不得法,不但不能防止早恋,反而会成为“催化剂”。

浪漫模仿型:模仿成人行为,求浪漫、玩潇洒的中学生,大有人在。

两位中学生的客观分析不无道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有关两性和爱情的种种信息不断地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到了中学生中,冲撞着他们,感染着他们。可以说许多中学生早恋实际上就是受了社会上爱情影视、言情小说的影响。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发育成熟普遍提前,出于人的本性,必然对异性产生一种朦胧的意识,就容易产生中学生最初的爱情写到这里,我们也许已经体会到了:中学生初恋的情网是那样的纤细、脆弱,早恋的土壤是那样的贫瘠,早恋的果子又是那样的苦涩。那么,我们如何保护中学生心灵深处那颗“爱”的种子呢?办法有一个,那就是将它珍藏在心灵的保险柜中而不要轻易地开启它,让爱的种子得到心灵的温暖和看护,它也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有的中学生已经恋爱了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感情是圣洁的,是年轻人纯真性格的体现。在这个前提下,让中学生学会驾驭感情的本领,而不做感情的奴仆。于是,中学生就会在理智的指引下找到摆脱爱恋之情的办法。走出这朦胧的世界,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集中到学习和集体活动中去,以后的路还长着哩!

第7篇: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一、学生早恋原因分析

早恋,从字面上看就是过早地恋爱。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人们习惯上把早恋界定为“不到恋爱年龄而进行的恋爱”。当前,青少年早恋现象越来越严重,已逐渐趋向低龄化,并且有的学生已不在满足于浪漫的约会和互递情书,而是发展到了“租室而居”的程度。从调查分析来看,有成绩较好的(占少数),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占多数)。学生早恋,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的主观因素,又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是多种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生理因素:性早熟是学生早恋的内部生理原因

生理发育的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是学生早恋问题出现的生理前提,生理上的快速变化和渐趋成熟,促使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知识的丰富、性意识的觉醒唤起他们朦胧的早恋心理。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开放环境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生理成熟期也在逐渐提前。

(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内在动因

学生群体中异性交往的几种主要心态是是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内在动因。

1.渴望纯真的友情和爱情。这种情况,大多数出现在经过较长时间的了解和相互往来的异性同学之间,他们大多数既渴望纯真的感情,又希望学业有成。(这属于上面提到的少数人)

2.变态的竞争心理。在校园中有部分学生存在希望有很多男生或女生追逐以表明其漂亮、潇洒的虚荣心理。(多为女生)

3.炫耀心理。学生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部分学生过早地或不适当地把谁先找到对象,谁的朋友漂亮等,作为炫耀资本。(多为男生)

4.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打算在校期间谈恋爱,但由于周围同学的“样”,甚至一些“好朋友”的撮合,也开始了行动。

(三)社会因素

1.社会中某些不良刺激是学生“早恋”现象的催化剂。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有关西方性解放的思想不断渗透到我们的学生思想之中。以描写爱情、性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一时间充斥了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不少学生接受了这样的思想:“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使不少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爱情生活非常渴望,并希望尽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化的爱情生活。

2.家庭的变故。

通过调查,早恋中的大部分学生往往是父母离异或不和,大人不负责任和生活上的随意影响学生。有的学生家庭是单亲,得不到家里大人的关心、爱护,转而向异性求助,互相安慰,互相关心,这样导致早恋现象产生。

3.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当和失误。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忽视他们生理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管理教育采取粗暴专制的态度,对子女的交往横加干涉,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缺乏必要的指导,这样,造成子女和家长缺乏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孩子深层次的需要在家庭得不到满足,只好在家庭以外的异性朋友那里寻求慰籍。学校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升学率,任意削减活动课程,校园文化单调,校园生活枯燥,使学生过剩的能量得不到正常的释放。另外对性教育的认识不足和保守,使性教育在大多数学校得不到正常开展,而学生对性问题又急于了解和渴求的,这样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有关性场面的描述填补

了这一空白。

有位作家说过,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分析学生早恋原因,找到正确处理学生早恋的对策,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正确处理学生早恋问题的对策

(一)教育学生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关系

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生正常交往的问题,因此男女生在交往中应注意:

第一、交往应自然。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像进行同性交往那样进行异性交往,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

第二、交往应适度。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因异性交往而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

第三、交往应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

第四、交往应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在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 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

(二)教给学生摆脱早恋的方法

教师应告诉学生当有人向你表示爱意或求爱时,当你对异性萌生爱意时,可采取如下方法:①转移法:把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去,用探求知识的乐趣来取代不成熟的感情。②冷处理法:逐步疏远彼此的关系,以冷却灼热的恋情。③搁置法:即中止恋情,使双方的心扉不向对方开启,而保持着纯洁的、珍贵的友谊。

(三)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教师在学生中的相对权威,学生尊重教师的意见。然而早恋是一处敏感地带,有早恋现象的学生在师长面前也会矢口否认,他们不愿教师总盯着这档事不放,谈多了会误认为教师有意找茬。教师可在双方已建立的相互信任的友好关系氛围中,询问一些学生情感发展的细节问题,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教师也可以参加进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评价一下那位同学,要尽量说优点,说明你也是很欣赏他的,但必须注意你的话语导向,学生会在你的话语导向下,对自己的早恋问题也会有一些与以前不同的认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表现得尊重理解学生,而且要把握好谈话的方式,时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当事学生的主动性。

(四)鼓励和指导学生的异性交往

青春期学生的异性交住,是青春期教育最受关注的问题,由于害怕异性交往有导致早恋增多,有些学校和教师人为地在男女生间高高筑起一条“三八线”。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越禁越多。异性交往既可萌发初恋的情感,导致早恋的发生,亦可以使初恋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究竟朝那一方向发展,往往取决于教育者的引导。因此,作为教育者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无压抑感的健康的交住环境,尊重他们之间的异性交住,又要给予积极的恰当指导。要教育男生尊重女生,行动要讲究分寸,教育女生自尊、自重、自爱。使他们明确友情和爱情的区别。教育学生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注意自己的外在表现。青春期的学生正值情窦初开,在非正常情况下异性间身体各部分的接触都会产生“异样的感觉”,使人想入

非非。应教育学生在同异性交往中力求广泛忌讳单一,与异性的交往,应尽可能减少单独相处,要广泛地与异性同学交往,建立起广泛的朋友关系,多参加集体活动,并在集体活动中与众多的朋友保持良好关系。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兴趣,使青春期学生情感出现迁移

青春期的学生精力充沛,智力发达,兴趣爱好广泛,这本是好事,但由于缺乏辩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也就易陷入低级趣味之中,过早地对性产生兴趣,出现早恋。学校应及时地引导他们的意识和兴趣 ,引导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在刻苦学习,立志报效祖国,成为有用之才上。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来,使他们的精神有所寄托,旺盛的能量得到释放。这样有利于预防早恋,也可使早恋的情感得到迁移,及时矫正早恋行为。

(六)抓住苗头,防微杜渐

学生的早恋大多是秘密进行的,但“日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事情在发生前,都会有预兆,都会流露蛛丝马迹。因此,教师应细致地观察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一旦发现学生早恋,要遵循尊重、理解、关怀、信任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认识早恋的危害,自觉矫正早恋的行为.

(七)努力创设一个利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个体的教育影响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综合活动的结果。因此,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最佳配合是对学生进行早恋教育的有效途径。首先要改善社会大环境,净化社会风气;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家长要端正教育思想,要关心子女的全面发展,对子女的早恋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明确早恋是子女生理发育成熟的一种表现,要鼓励和指导好子女与异性的交往。要善于把孩子对性的好奇迁移到健康、有益的方面。为他们开辟新的天地;最后,学校教育要发挥主导作用,教育学生正确分辩外界的信息,提高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密切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指导,争取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的实效

学生签名:

年月日

第8篇:学生早恋发生的原因分析

专家认为孩子“早恋”现象不能轻视,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地社会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来面对这个问题。

1、生活越来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学生身体的早熟。尤其是女学生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

2、学生的心理发育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他们的心理上缺乏自控能力。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要表现自己,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又不知道掌握分寸,不懂得适可而止。

3、相互吸引,由于男生具有心豁达,刚健的一面,因此许多女生之间不愿讲话就会和个别男生谈心,而女性具有温柔体贴的一面,男生在遇到一些情况时也希望得到女生的安慰,长此以往,也可能引起中学生早恋。

4、从众心理影响,一个班只要有一两对学生早恋,如果老师不加以及时引导,就可能漫延,这主要是学生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造成的。

5、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媒体经常播放一些未成年人恋爱的镜头,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了一种深刻的印象,由追星而到模仿,最终误入泥沼。

6、社会道德舆论对于异性间交往越来越开放。

7、破罐破摔,有极少数中学生由于成绩不理想自认为升学无望,而平时表现又不好,经常受到老师及家长的批评,于是破罐破摔,以早恋

来打发时光,如此等等。

8、相当数量的学生“早恋”的直接原因是社交范围狭窄。独生子女的原因致使家长对孩子包的较多,不愿意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走出家门寻找伙伴。造成孩子孤独感较重。

9、家庭往往只看到孩子的物质需要,却忽视了孩子对爱的渴求,对性的引导。

10、因为有心事不合适向父母、同性说,只好找异性倾诉,慢慢就变成了男女朋友。

11、平时没事干,无聊,就想到“恋爱”好玩。

12、随着离异家庭的增多,问题少年也不断增多。在初中,从初一到初三,各年级单亲家庭子女出现了很多早恋同学。递条子、写情书、送信物、定约会,处于早恋的“水深火热”之中。有些离异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爱和家庭的温暖,他们从小缺少异性的关爱,上中学以后,随着生理的成熟异性吸引越来越强,一旦有异性对其多一份关心或照顾,久而久之,很容易导致早恋,并从同龄人那里寻求安慰。

13、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在客观上方便了中学生的单独交往。电话、电脑的普及,网吧、游戏机房、迪斯科舞厅等的诱惑,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都对校园的平静产生了冲击。

14、传统的教育方式,现实的情况是应试教育已让老师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学率、分数上,老师们又还有多少精力去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去与学生沟通呢?

15、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遇到粗暴干涉和无端猜疑,致使他们

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会弄假成真,走上早恋之路。

第9篇:高中生早恋案例分析

一次接到学校宿管人员电话:你班教室有一对男女,动作非常亲密,请你现在赶快过程抓人!我心一惊:会是谁呢?去面对他们,我该说些什么呢?由于家住在校外,所以就说了个理由,请宿管帮忙赶人先。第二天,经过秘密调查发现:女生,是高三第一学期,从广州某学校转入了一位女同学,陈某,她个性文静,上课也遵守纪律,我心想:这个转学生真不错。男生:是我一直都很欣赏的刘某,课堂上的即兴演讲,他总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班级管理他也是我的得力助手。太出乎我的意料了。而且这两位学生都是学习非常勤奋,理想目标很明确的学生,为什么就谈恋爱了呢?如果发展下去肯定会影响高考成绩的。

如何引导呢?查找原因:

1、家庭原因:两位同学都是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住校,课余时间总会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接触机会增多,在交往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产生了爱慕之意,引起早恋。

2、个人原因: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营养状况普遍良好,身体发育加快,性成熟的时间提前,性意识开始萌芽并躁动,使他们过早有恋爱体验的强烈要求。

3社会原因:由于社会生活的开放性、丰富性、信息量的增大,同学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描写恋爱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诱惑力和感染力很大,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模仿的愿望;理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情教育的缺乏,造成不少同学不求上进,道德观念薄弱和恋爱问题上的 1

无知。

通过以上原因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辅导策略:

1、谈心。单独跟个人谈心,运用同理心技巧,对她(他)表示理解,使她(他)不感到老师可以任意评价她,对她是一种威胁。在谈话时,我耐心倾听,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一件事,同时引导她说出想说的话。

2、开会主题班会课:通过班级讨论,让大家认识早恋的危害性:早恋最严重的危害是严重干扰学习。由于整日整夜满脑子想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异性,因此会使你没心思去学习,也觉得学习没多大意思,上课注意力就难以集中。由于没有认真听讲,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青少年学生要把眼光放的远一点,要用理智战胜自己的感情。毅力的真谛是战胜自己,你能战胜自己就能摆脱早恋。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关系,每一个步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会开始关注异性同学,并希望了解他们,与他们交往,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青少年对异性的依恋并不是有些家长和老师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件丢人和见不得人的事。这与道德品质没有关系。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早恋”或“单恋”过一个自己喜欢的异性,关键是青少年如何正确处理早恋和男女正常交往的关系。不要过分地敏感,不要以为异性对你好一点就是爱上了你,也不要动不动就向人家表达爱意。

3、交给学生管理策略:转移情感。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紧张的学习和健康的课余爱好上去。多关心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看一些文学名著、哲理性文章,多想想自己的进步,想想将来的事业,想想将来在复杂的社会里如何开拓和进取。

经过辅导,这两位学生慢慢地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了,在今年的高考上,双双考上了省专线学校。

反思:马斯洛的需要测层次理论:人有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实当人的基本需要即生理和安全的需要的到满足后,更多的是需要精神和心理的满足。而孩子的的心理需要更是需要满足,如果他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以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满足,当人们不能理解他的行为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心理畸形的外在反映。在这个案例当中的陈某和刘某超因为缺乏家庭温暖,使得他(她)爱的需求变得特别强烈,所以两个人融入陷入恋爱的情节。

上一篇:小学汉语拼音学习方法下一篇:新进教师转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