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教育基础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教育基础(共8篇)

中学生教育基础 篇1

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闵行区酝酿了一场对基础教育进行“革新手术”的改革,以华东师大教授叶澜领衔的“新基础教育”推广性、拓展性研究与实践,在闵行区27所中小学先后展开。这场看似没有硝烟的教育改革,却触动了基层学校最敏感的“神经”,经历了“碰撞”、“认同”与“内化”的本土化过程,成就了一批校长、成就了一批老师,最终让学生受益。

新基础教育

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新基础教育

让教育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新基础教育

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

解读 叶澜观点

新论一:在我看来,普通中小学是整个中国教育的基石,是孕育中华民族未来的摇篮。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

新论二:我把21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走向定为“实现转型”,即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

新论三:“新基础教育”课题组与实验学校的成员,正努力地把上述认识转化为实践形态,开展着创建新型学校的研究性学校改革实践活动。

“新基础教育”宗旨

就是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活”起来。

“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

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

二是改变学校日常的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实现实践层面上的转换; 三是转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实现师生生命在生存意义上的转换。“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轨迹

1999年成立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与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同年实验扩大到十七所学校;

2000年上海市教委认定新基础教育研究所为市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同年实验学校扩大到27所;

2001年闵行区获第二届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奖一等奖。同年中国教育学会认定闵行区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主要探索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推广问题。

为转型性变革铺路 经典提要:实现基础教育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是社会与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而认定“新基础教育”理论作为引领闵行区学校实现转型性变革的选择,则是闵行人的慧眼与胆略。

有人说,选择一种理论就是选择一种变革的方式。这是十分有道理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力图“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活’起来。”这种“生命激活”理论正是闵行人多年求索的。认定了“新基础教育”就是要仰仗“新基础教育”来实现区域性基础教育的整体转型。

于是,成立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创设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组建新基础教育的指导与管理队伍的“铺路工程”在闵行区有序地进行着。

形式多样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与宣讲活动在闵行区开展得如火如荼。从校长、书记到三大主任(教导、政教、科研)及三大组长(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进行地毯式的“硬培训”,让基层学校的领导与教育教学骨干走近“新基础教育”,了解“新基础教育”;同时按自愿参与的原则招募实验队伍,实现“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在闵行的“软着陆”。

变革学校先变革校长

经典提要:“新基础教育”理论在推进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实验学校校长对“新基础教育”理论理解的深浅直接关系到学校整体变革的水平。因此,抓好校长这支队伍,致力于校长教育观念的变革,强化校长的第一责任人意识成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与拓展性研究的重要策略。

要当先生先当学生,校长要带领老师搞新基础教育,自己先要读懂新基础教育,没有这一点,实验是搞不好的。于是,该区成立了由实验学校校长及分管实验的副校长参加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高级研修班。研修班在叶澜教授的指导下,一方面解读新基础教育理论,使校长对新基础教育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体系的结构及其丰富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听课、说课、评课,看班级建设的状态,参加新基础教育的现场研讨。

为期一年的校长研修班使校长们获益匪浅。这种在专家引领下的学校校长培训模式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教师在实践中变革自我

经典提要:五年来,从学校领导到实验教师在新基础教育的引领下学会了反思与重建,他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中最为有趣的变化是“源性”之变。以往,每当出现问题时,总是校长怪老师,老师怪学生,这叫从“校源性”到“师源性”再到“生源性”,现在正好反过来,学生出了问题,老师、校长先从自身找原因。比如,学生上课开小差,这是课堂上常见的问题。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老师就会反思,自己备课、讲课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有了这样的思考,老师看待学生的眼光也就温柔了许多,师生关系自然紧张不起来。

一天早晨七点多钟,一位参加新基础教育实验的青年老师来找推广组的同志,说要她开一堂新基础教育的研讨课,心里实在没有底,怕搞砸了。说着就流起了眼泪。新基础教育理论在向课堂推进的初期,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唯一的一次。在超越自我、变革自我的过程中,叶澜教授带领课题组的专家,会同闵行区教育局领导及区教科研人员“相约星期二”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现场研讨,叶教授把它称为“号脉与捉虫”。刚开始,实验教师很不适应,专家评课直捅人的痛处,有时甚至忍不住要哭。于是星期二便成了“黑色星期二”。随着研究的进展,老师们感到专家的剖析入木三分,心服口服,当时虽然“很痛”,但过后却会产生豁然开朗的快感,让你思路更为清晰,人也更为自信。于是一些老师便开始“渴望星期二”。有一位老师原来要去医院动手术,听说叶老师要来学校指导,她手术也推迟了,一定要上一堂研讨课让叶老师指导。

三大承诺为变革之路护航 经典提要:闵行区在实现学校转型性变革的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充分利用制度的力量推进“新基础教育”的实践研究。他们提出了“组织保证”、“时间保证”与“经费保证”的三大承诺作为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的重要保证。

闵行区自上而下纷纷成立了推广“新基础教育”的领导班子、工作班子与实验班子,作为实践“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支持系统。

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与科研、师训、专家组协调行动,落实新基础教育的研讨、交流、学习与培训的时间。

五年来,闵行区各实验学校为开展“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投入了500多万元,力图从课堂教学、班级建设与新型学校的创建来实现学校从“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一举措对闵行区基础教育的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实践

“双七条”:实践“新基础教育”的标尺

“新基础教育”始终把课堂与班级作为其转型理论论述的重要基点,并在实践层面给予高度关注。尽管如此,广大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仍有云里雾里的感觉。于是,参与实验的先驱们依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以及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为实践者设计了“双七条”,即课堂教学七条与班级建设七条。

课堂教学七条是:

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和平等;

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

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6、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班级建设七条是:

1、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

2、班级管理中岗位设置的广泛性与动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岗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发展的均衡性;

4、班级建设中体现学生的创新性与特色;

5、关注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质量;

6、班级群体中对学生评价的多元性;

7、班级建设中家长的参与性。

“双七条”给老师提供了一个判断的准绳。有的老师说,过去谁也不承认自己上的课是传统的,谁也不承认自己的教育观念陈旧,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可供人们参照的尺子。“双七条”的具体条款今后或许会变,但在改革中不断探索总结的思路不会变、也不该变。

听课评课新变化:听课听学生评课评老师 “新基础教育”的听课、评课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星期二”是“新基础教育”的研讨日。叶澜教授去实验学校听课,总是坐在教室前面,面对学生听课。新基础教育的听课,是听学生,听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看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发展,完全改变了以前听课“听老师”的传统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新基础教育”的评课,多评老师的缺点少评优点,而且更加关注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动态生成,抓住课堂教学的细节,培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智慧,教师“会教”和学生“会学”和谐统一发展,让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

我们是阳光:教师职业是尊严与欢乐

多少年来,教师的形象就是《烛光里的微笑》,照亮别人,燃尽自己,悲壮而无奈。可如今,闵行区华坪小学的教师们,却自豪地宣布:“我们不是烛光,而是灿烂的阳光!”

年轻校长王叶婷认识到:“只有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才能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他们进行了“营造师生发展空间”的课题研究。原来冷冰冰的管理变得亲切了,开会不再是布置任务,而是有效对话;校本培训成了“大家教大家”的小团体互动;教导处鼓励教师自主听课、自设研讨课、自报“三格杯”竞赛;科研室帮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改变教育理念与思维方式。“校长信箱”“BBS”开通了;“华小之窗”改为可互动的电子版;“周末课堂”的读书会、拳操队、旅游团,还有“阳光书吧”“心语静室”„„浓浓的大家庭式和欢乐的氛围,唤醒了老师们的主人意识。新教师顾燕红在读书笔记《“夸父逐日”新解》中写到:新时代的夸父们,除了坚韧不拔地按预定目标追逐太阳以外,能否改变思路,去迎接明天升起的太阳呢?或者想方设法,把自己变成发光发热的“太阳”呢?青年人大胆的思考,震撼了大家的心: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自信地宣布:“我就是太阳!”这才是学校的真正成功。

于是,他们大胆地改革原有的“宝塔式”奖励制度,创造了“阳光教师”群体培养机制,以“绿荷、蓓蕾”——“绿叶、剑兰”——“星光、阳光”教师来命名,阳光教师为最高层次。这样,每个教师都有“光环”与“台阶”,有了自信与追求。

后生不畏权威:学生向老师“叫板”

这是一堂小学语文的“新基础教育”研讨课。老师在讲到船过闸道时人会有一种“飞天”的感觉,这时有一个学生问:“飞天”是什么意思?老师随口答道:“飞天”就是飞向天空的意思。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自信地说:老师,你说错了,“飞天”是敦煌壁画上的仙女。不是飞向天空的意思。老师很高兴地说,让我们为这位敢于指出老师错误的同学鼓掌,紧接着老师又问:你从哪里学到这些知识的?那个学生自豪地说,是在网上。老师又让大家为他能利用网络学习鼓掌。面对学生的“叫板”,老师表现出一种高兴的神态,并给学生以鼓励,这正是“新基础教育”历来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而充分利用这种动态生成来开发教育资源,则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展现。在“新基础教育”看来,我们的学校要承担起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必须更新老师的学生观,唯唯诺诺、缺乏自信的学生不是“新基础教育”所期望的学生。鼓励学生向老师挑战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方面。为了这一点,教师有时还要特意地设计“破绽”来诱发学生的“叫板”意识和能力。

日本教授感言:学习,何必舍近求远

随着“新基础教育”在闵行区的深入开展,一批批考察学习的国内外教育代表团来到闵行,想对“新基础教育”看个究竟。他们下教室、进课堂、翻阅实验资料、召开师生座谈会,对“新基础教育”给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所注入的活力惊叹不已。

一个香港教育代表团的领队说:过去,我们一提起外出学习考察,那必是非英国莫属。现在看来,真是有点舍近求远了。其实从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理念来比较,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学校绝对不比英国逊色。

“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连续两届在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举行,来自世界各地及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当作为东道主的孙联荣校长向大会作了《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数学开放题教学研究》的报告,当听了学校三位老师开设的开放题研讨课后,数学开放题权威、日本横滨大学的桥本吉彦教授兴奋不已,他惊诧于五年来实验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变化,惊诧于这里的师生展示给每一位与会者的积极的生命状态。听完课,他激动地说:“我听的课不算少了,但在‘新基础教育’听到的课,可以说是一流的,不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是学生积极的生命状态,都可以看出你们的研究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我要以一个专业学者的身份,把你们在新理念下进行开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介绍到日本数学教学的权威杂志,让更多的人知道你们这样一所学校,知道你们为此所作的努力。”

是“新基础教育”让这里充满生机!

大会操:教学状态优化了

4月6日星期二,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参与第一批实验的10所学校向全区的中小学开放,没有参与实验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语、数、外教研组长分批就近参加了现场研讨活动。

听课、说课、评课、校长汇报,看似一样的程式,却有着丰富的内涵。一位五年前曾听过新基础教育研讨课的老师说,与开始相比全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的教学状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的校长说,现在看来,当初没有参加“新基础教育”的探索是不明智的。

中学生教育基础 篇2

一、尊重学生的必要性

(一)对学生的尊重,是法制社会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第46条规定:学生有受尊重的权利,有受教育的权利。尊重学生是遵守法律法规,依法执教的需要,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需要。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是我们的希望所在,保护好他们,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尊重学生,就是要充分地保护好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从大量的社会调查中也不难看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们最集中的表现特征就是尊重学生并且理解信任学生。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确保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注重对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理解,给予学生充足的尊重与关爱,为培养综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尊重学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处于迅速发育时期,精力充沛,所以富有朝气、充满热情,但是心理极不稳定,情绪化比较多,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意志力有了一定发展,但不稳定,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会失去理智,特别是有坏人乘机诱惑或挑唆时,就极易染上恶习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教师对学生尊重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培养与个性发展,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会从教师的尊重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勇气,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更加积极进取的一面,对于一些困难也是越挫越勇,迎难而上。

(三)尊重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要取得学生的信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真切关心、无私奉献。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影响到学习成绩。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一旦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就对哪个老师的学科有兴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就更为认真,其对应的成绩就比较理想。反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往往对其讲授的课程不感兴趣,从而学习落后,甚至会产生情绪上的抵触,学习成绩相对也差。“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的教师,一般都是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教师。只有对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尊重,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扉,教师用自己的真情融化学生的内心,学生在教师的情感感染下增强学习的信心与前进的动力。再不好的学生,只要教师尊重他,信任他,他最终也会感动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的教育要求与尊重学生结合起来才能让其转化为学生前进的源源动力。

(四)尊重学生,是激励学生进步的燎原之火

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教师通过自己的尊重与呵护会让学生感到由内而外的温暖。美国心理学专家罗森塔尔曾经做了一次心理学试验,在试验中他从各个年级选择了十几个班级,并对这些选定的学生进行发展预测,并且把一份优秀学生的名单交给了老师,告诉老师这些学生在未来将会很有成就,其实发展预测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根据,只是摆摆样子,走走形式,而那些所谓的优秀学生则是随机确定的。罗森塔尔等人走了以后,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另眼相看,对他们充满了期望。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与期待会潜移默化地传递到学生,学生在老师的价值期许中严格要求自己,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从而表现出更为自强进取的一面。最后这些人都成为了社会中很有作为的人。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学生的成长提升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程度密切相关。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尊重则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努力进取,从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五)尊重学生,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标尺

一旦学生入学,随着其年龄增长,其更多地受学校影响,与此对应的家庭层面的影响开始减弱。学生就开始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学习、生活的关系,学生的关系以教师和同学的关系最为重要。经常可以听见学生说,我的老师如何如何,我的同学又怎么样怎么样的,而其中老师的喜爱与否成为学生迫切关心的问题。多数学生都会基于经验做出一些判断,我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相信老师一定喜欢我。我自己学习不好,也没什么特长,老师不会对我有什么关注。其实这份自然而然的判断是来源于教师,他们会通过教师的言语行动做出一定的判断。记得我刚刚接手一个班的时候,我注意了一个女学生,她在成绩方面不是很理想,所以有一点自卑,看到我总有点怕怕的。有一次我特意叫她帮我把数学作业本拿到办公室,并且谢谢了她。后来我经常请她帮忙,并且很认真地谢谢她。她后来好像变了个人,变得开朗了,看到我也不再是怕怕的表情,会对我微笑,变得做事大胆了很多,学习也进步不小。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改变了她对我的态度。

二、如何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就要满怀爱心

爱其实与尊重紧密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基本的关怀谈不上尊重,因此要想尊重学生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学生生活经验的缺乏与成长中的困惑都很可能给其学习带来干扰,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难免存在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充满爱地呵护学生,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做好生活学习难题的处理。对于一些学习落后或者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从而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勇气,更好地迎接人生的每一次挑战。

(二)尊重学生,就要体现宽容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每个人都有存在的理由,也具有别人不具备的特性与优点,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宽容地对待学生,对于那些学习落后或者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应该引导包容并鼓励,而不是嘲笑讽刺,也许你的讥笑对象中就有下一个牛顿。除了要学会充满同情心地包容他们,还需要倾听他们的苦恼,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忠诚的朋友,用充满爱与鼓励的话语给他们打气,鼓励他们振作起来,对学习对未来充满信心。特别是当遇到与自己顶撞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学会包容,从学生的角度立场去思考问题,从而三思而后行,这需要教师具有自我批评的意识与勇气。

(三)尊重学生,必须平等对待学生

尊重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生家庭出身,不论学生长相、不论学生学习成就,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确保教学工作的公平公正,真正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对应的鼓励引导,让学生得到平等的尊重。

(四)尊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1. 要敢于向学生道歉

教师也非圣贤,也会犯错,而教师一旦犯错也很容易引发对学生的误解,因此教师必须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必要情况下要学会放下身段,向学生道歉。学生不仅不会嘲笑教师,而且会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产生积极的效应。

2. 要学会主动问好学生

平时作为教师总是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讲礼貌,其实作为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主动与学生打招呼。反过来,我们又有多少老师能主动向学生问好呢,更有甚者,面对学生亲切的问候,只是哼一声,甚至不理不睬,给学生留下了恶劣的印象,在他们眼中,老师就好像庙里的“菩萨”,高高在上,没有一点人情味,人人敬而远之。只有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地向学生问好,一定能得到学生更多的爱戴。在校园里,遇到我所教班级的学生,如果他们害羞没跟我打招呼,那我一定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如果他们没给我回应,我会说“怎么不理我啊”,这时他们一定会跟我打招呼,而我们会在微笑中结束这个问好。我虽然是老师,但是老师和学生地位是平等的,主动给学生问好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个具体表现。

3. 要善于给学生留面子

“人要脸,树要皮”。脸其实就是面子,中国人最爱讲面子讲情分,因此一旦遇到尴尬的场面,多数人会为了维护基本的面子尊严说很多理由,其实本质上就是想尽量不出丑,维护自己潜在的自尊。然而实际教学中却有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面子,很多事情都是追究彻查到底,让很多学生难堪尴尬。在一次卫生检查中,我们班扣了分,原因是地面上有一张面纸。这张面纸就在一位学生的凳子底下,对此,我没有点名批评,因为,我情愿相信他不是故意的。后来我利用课间提醒大家:“最近天气多变,很多同学都感冒了,用过的面纸一定要扔到垃圾桶里去,如果掉在地上要及时捡起来”。上完一节课后,我再走进教室,地上那张面纸不见了,我走到那位学生旁边,拍拍他的肩膀,轻轻地对他说:“很好”。给予学生基本的尊重,让学生有台阶可下,学生也会对你的包容产生感激,从而产生后续一系列积极影响。

(五)尊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很多学校都强化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部分教师习惯武断地判断规划学生的未来发展,忽略了学生自身的真实内心想法。虽然表面上看是出于对学生的爱,但是却是强制性的错爱。学生每个人情况不同,对事物的兴趣也不相同,如果强制学生学习接受某些东西,只能引发其逆反心理。教师真正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课程,从而更好地更健康地发展。我的班级男生比较多,大家都认为是比较“活泼”的一个班级。经过了解,发现班里的男生都比较喜欢打篮球,于是,我给他们制定的一个打篮球的活动时间。由于打篮球总会有一些磕磕碰碰,刚开始我总是不放心,生怕出点什么事,所以总会在边上看着。后来我发现,他们在运球打到别人时,根本就不需要我去协调,他们完全能自己解决问题。一段时间下来,男生之间的小打小闹变少了,他们的团队精神更强了,更会包容别人,不会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了。这让我非常高兴,我就在班上“借题发挥”,表扬了他们。尊重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了我对他们的好意,他们也更加地尊重我,以后的工作开展起来就更加顺利了。

(六)尊重学生,必须尊重学生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并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来自家长层面的支持是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尊重学生也有必要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尊重。我们面对的学生家长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与富裕程度都不尽相同,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必须打破身份地位的等级性,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家长,真正做到公平公正与一视同仁。其次,不能侮辱学生的家长,特别是不能在学生面前对家长说三道四,尤其不能评论家长的缺点,

对于优秀的教师而言,不仅需要做好传道授业,更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给予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你对学生付出的每一分尊重,或将收获学生对你十分的爱戴,更将收获学生更高素质的回报。行动起来,努力践行尊重学生的人民教师吧。

参考文献

[1]罗丽芳,连榕,周捷夫.不同学科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

[2]吴康宁.学生仅仅是“受教育者”吗?——兼谈师生关系观的转换[J].教育研究,2003(04).

[3]张丽华.论自尊研究的历史发展趋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02).

[4]张向葵,吴晓义.自我尊重:学校教育不容忽视的心理资源[J].教育研究,2003(01).

[5]周作宇.学会尊重——从独立到相互依存[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2(08).

[6]陈广文.尊重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功效之本——对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湖南教育,2002(14).

中学生教育基础 篇3

一、小学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心强,且有一定的手机、PAD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接触手机、PAD和计算机大多是为了玩游戏、听歌、看动漫,很少使用这些设备去主动获取其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来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这个阶段信息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熟练操控信息设备并方便获取信息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阶段,网络世界光怪陆离,他们不容易分辨清楚。少年儿童对互联网及网络信息的认识和网上行为习惯都是在接触互联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必须培养孩子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

这个时期的重点是指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初步具备识别、筛选信息的能力,在使用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们要引导孩子观看儿童影视作品、参与益智类游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等,而不是沉迷于游戏、不良动漫和信息中。

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计算机的基本运用以及高效获取、分辨信息的能力。现阶段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大都讲的是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很多概念、键盘上每一个键的作用、记事本与菜单栏的功能等。如何能使这些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相应问题。老师在上课时,先不去机械地讲解,而是让学生先去自己探索这些功能键的作用,然后一起交流讨论,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达到学会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二、中学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

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涉及面很广,包含操作系统、网络访问、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工具软件等众多实用知识。如果在课堂上单纯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操作一个软件,机械地介绍操作系统、网络访问等概念,这种枯燥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中学生还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减轻升学考试压力,在学习与娱乐中完成相关教学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各种信息获取手段,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增强学习信心,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协作交流,先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法,然后选择适合的软件和展示环境,根据分工去搜集相关信息。搜集信息的方法有口头询问记录、填写问卷调查、利用其他通讯软件如QQ完成等。在对搜集的信息进行鉴别、归纳、分类与综合分析后,生成通俗易懂、个性鲜明的信息群组。最后再根据展示的内容和方式,选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将结果呈现出来。

在学生熟练掌握课本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演示其他的软件,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

总之,教师要创设个性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学得起劲,乐在其中。

中学基础教育装备应用自查报告 篇4

教育技术装备应用自查报告

依据上级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对教育技术装备条件及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制度建设

(一)教育装备机构及管理人员配备

我校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行政人员组成的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规划设计学校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由教导处牵头,专用室负责人组成的技术装备工作小组,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保养及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服务,做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各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导处直接领导和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

(二)教育装备管理制度建设。

我校制定各个专用室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到人。在理化生实验室,我们先后制订了《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室危险品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及考核办法》、《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在体育器材室,我们分别制定了《体育器材保管制度》、《体育器材损坏赔偿制度》、《体育器材报损制度》;在音乐室,我们制订了《音乐教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音乐教室管理制度》、《音乐教师岗位职责》;在舞蹈室,我们制订了《舞蹈专用教室学生活动守则》、《舞蹈专用教室安全防护措施》等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保证了我校目前的装备设施的高效维护和利用,充分发挥了装备效益。

同时我们将教育技术装备硬件、软件按规范登记,学校有总帐,各室有明细帐,做到柜有柜签,物有标签,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

二、图书室配备使用情况

图书室现有图书24245册,配有经过系统业务培训的兼职图书管理员,室内所有图书均为正版、内容健康,无严重破损。室内配套设施齐全完好,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健全且张贴上墙。所有图书能按要求分类,能正常在工作日对所有师生开放借阅,各项记录规范齐全。

三、实验室使用情况

仪器实验室面积达标,配有经过系统业务培训的兼职实验仪器室管理员,内部设施齐全完好,有防盗措施,仪器完好率98%以上。实验室仪器设备摆放规范,管理制度健全,设备有账册,账目规范。

四、实验教学开展情况

日常教学中,能按课程标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所有分组实验100%开出,实验开出率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学校每学期均开展师生实验操作技能大赛和教师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组织教师参与省教科所组织的实验教学论文评比和课题研究,2017年,我校有2项有关实验教学课题研究获得立项资格。

五、装备应用方面的典型经验

一直以来,紧紧围绕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配备、管理与使用”的四个重点,发挥管理职能,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各项工作。尽管目前我们学校办公经费很紧张,我们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多方支持,不断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

(一)学校现在已有的多功能教室、仪器实验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和体育器材室,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目前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活动需求。

(二)学校每年利用寒暑假期,投入资金,对各类专用室和教室进行维修、粉刷与美化,做到宽敞明亮,窗明几净。

(三)按照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设备的配备。我们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配备实验器材,购置艺术、体育器材,添置新电脑,做到了年年有投入,年年有更新。

(四)学校在逐步更新硬件设施的同时,重点狠抓软件建设,规范制度,强化装备管理,发挥装备效应。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装备效益,确保教育技术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装备效应。

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编,在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上没有专职教师,任教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于通过多种途径培训进一步提升。

(二)实验仪器损坏和药品用完难以得到及时补充完善。

七、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继续加强对教育装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关系,以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为突破口,来促进学校教育装备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要认真贯彻执行《甘肃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解放思想,狠抓落实,以全新的观念,开拓的思路,踏实的工作,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应用工作的新一轮快速发展,努力开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新局面。

(二)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现代教育装备的投入。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积极争取资金,使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加强教育装备经费的使用管理,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保障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装备经费,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三)强化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素质。要继续重视实验教师、图书管理员、网管人员和器材专管人员的培训工作,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全员培训工作,并将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之中。要全面开展以校本培训为主,以提升教师的整合水平为目的,以转变教师理念为根本的教师全员培训。

(四)强化督查,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课学习心得 篇5

312013—2014第二学期

(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课学习心得)

题目:浅谈个人创业课学习心得

姓名:

班级:

题目:浅谈个人创业课学习心得

[摘要]:大学生创业基础教程,是一门对当代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讲,创业并不陌生,许多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或多或少接触了一些,比如开家教班、开学时买卖生活用品等。大学是我们树立人生志向、扬起理想风帆的关键一步,也是进入社会发展准备的重要阶段,因此,对我们进入社会前应该对自身发张方向具有规划。

[关键字]:大学生;创业者;心理素质

[正文]:

苦读十多年,能够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几乎所有同学都对前途充满期盼,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然而在现今,大学生就业困难已然成为了社会一大问题。随着如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这个问题必将会愈加严重,若常此以往,将会给社会的长久稳定带来影响甚至是负面作用。

在这此前提下,提出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个建议,不失为解决此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至少,他可以相对缓解目前岗位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必由之路。同时,创业是实现远大理想,塑造辉煌人生的一种途径,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创业伴随的往往是高付出、高风险、知识面有限和技术能力不够等,许多大学生因此望而生畏,更多人则认为自身能力不足,希望工作一段时间后等待时机再去创业。所以创业指

导课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现状,以及创业的形势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是每一个大学生创业者正式踏入社会之前都要认真学习的一门课程,把大学生的学业与创业问题当作学问、理论来讲,让我们迅速的找到自己的不足和社会的发展动向。以前,我所理解的创业很简单,就是只要能赚到钱就可以了;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往往是头脑一片空白。通过这次的教育,让我茅塞顿开,对创业有了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逐渐改变了原来错误的理解和想法,端正了思想态度,因此,对创业的真正意义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为了提高试验效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参与创业的实践,融入创业的平台。老师把整个班级分为个个小组进行创业模拟规划训练,使我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与创业热情。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创业者首先要明确创业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是第一,双赢思维,知己解彼,综合综效。做好职业的生涯规划,并执行。创业的路是艰难的,是曲折的。创业能带来很多好处,但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在我们还未准备时,先不急着创业,而因多考虑就业。企业刚起步时,寻求的是生存,人也不例外。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明师指路,不如自己领悟。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自己的创业生涯中非常重要,我还学到要做一个成功职场人需要具备以下素质:(1)创新意识。

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2)独立意识。在创作和设计工作中,拥有独立的思维与个性毋庸置疑是相当重要的。(3)人际沟通。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便于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更好的向他人学习或是与人合作。俗语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呀。

(4)领悟力。领悟力也就是个体对某种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拥有良好的领悟力能帮助我们更好的领悟到事物的美感,或是领悟他人提出的某种工作方案的实用性,更能帮助我们获取创业的灵感。

在结束了职业生涯课的学习后,我通过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高老师所传授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大学生创业存在哪些缺点:首先,由于大学生毕业生刚涉足社会不久,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常常会对事物持有过于乐观的态度,并没有做好面对失败的充足的心理准备。第二,由于大学生对市场并不是很了解,很多都是通过老师或者网上书上的了解,并没有涉足在其中,所以很多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并不明白市场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在创业的计划中都喜欢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会知道这些技术或产品会有多大的市场,是否能被大众所接受。第三,大学生创业的时候过于.急于求成,因为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第四,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

这次的创业教育很有趣和也很复杂,大大考验了学生们的创业意识。此次模拟创业非常接近真实创业,老师预先设置了不同的创业环节,如公司前期方向规划、中期运营、以及个人特色分工等。每个环节环环相扣,都加强了对学生的考验,让我们培养长远的意识、做下

一部计划、讲究团队精神与协作。这次模拟中,我们组的七个成员积极听取相互的意见,细心组织生产和经营。在创业中遇到困难相互讨论、以及研究创业方案。各个部门分工细致明确、各个负责人尽职尽责,最终使我们公司的生产有盈余,企业最终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在各个小组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中学生教育基础 篇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的首要任务,课程改革旨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它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我校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继续探索课改之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学习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学习新课标,参加新教材培训

学校印发各课《新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通读新课标,从而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有了感性的认识,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组织教师对新课标进行解读,使全体教师对新课标能准确地理解和接受,从而对新课标有了理性的认识;要求每位教师能对新课标逐章研读,并结合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2、走出去,请进来

我校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水平。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方法。走出去锻炼:积极参加课堂教学评比,发挥科组作用,集体备课,利用比赛促教研、促课改,通过比较认识不足,在学习中前进。请进来:请名师来校传经送宝,提高我校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学年开展校教学开放日,请来各学校的领导、教师指导教学,提出宝贵建议。

二、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推进课程改革

我校建立了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即校长靠前指挥制度,主任中间调控、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制度,特别是细化了备课、上课及作业批改制度,对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新理念下的教学评价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并讨论推出了符合我校校情的具有科学性、民主性的教学、教研常规量化考核细则,定期对教师的各方面工作进行全面具体的评价。领导靠前指挥,用大量精力和时间听课、指导,参加教研组活动,检查教案、作业,对教师工作给予科学正确的评价。由于校长、主任注重教学过程的管理,经常参加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因此能随时把教学中的成绩给予肯定,也能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为我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学校的正确领导和调控下,教师十分重视课堂40分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向课堂40分种要质量,严格控制学生在校上课时间,有明确的课外作业量,安排科学适当。

我校按国家教学计划和新课程标准开齐、开全各类课程,开足课时,学校严格执行“三表”,做到开齐学科,开满课时。

学校十分重视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学校积极利用信息化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计算机等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作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升教师培训意识。通过计算机和远程教育培训,使广大教师很好地借鉴了各地实施新课程的经验,同时也为教师拟定练习题及作电子教案提供了方便条件。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校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讲、学生听,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实现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的转变,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摸索出适合我校实情的“四步”教学法,“四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第一步:学前指导、明确目标。要求教师在学案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第二步:自学自练、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先自学课文,勾画出知识点,然后完成学案中的导学练习。最后把不懂的问题写在学案上。第三步:合作探究,互解质疑,要求教师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第四步:当堂训练,能力提升。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练习题。当堂训练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

三、加强教研,以教研促课改

我校重视教研工作的开展,坚持教研指导教学,教学中开展教研的理念,从实际中来,运用到实际中去。强化管理,重视过程,讲究实效。根据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课程要求,以“先学后教”、“以说促思”等课题为重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学研究。每学年我校每位教师都要上至少一节校内的课改公开课,检验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课后开展评估与小结,总结得失,指导课堂教学工作。

在教学研究工作中,我们主要实施了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制度,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多种形式,我们狠抓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每位教师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教研、培训、课改和教学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具体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定期在任课教师中开展调查研究活动,通过调查研究,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和价值取向较高的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开展具有指向性的专题研究。

3、在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重点组织开展了集体备课和说课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这两项活动,将课改与教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了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提高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4、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位教师必须做到“五个一”,即写一篇教学案例,一篇课改反思,一篇自己满意的教学设计,上好一节课改研讨课,写一篇优秀专业论文。

中学生教育基础 篇7

关键词:中学生,自律,心理学

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触及学生灵魂深处的德育才能够真正被学生接受, 才能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德性和人格。指导学生的自律, 不能只从单纯的德育理论出发, 更应该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 把握其心理发展特点, 对症下药,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把握中学生的心理是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

纯粹的道德教育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教育者在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 必须把握相关的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理论基石。其中, 心理学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 中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过程, 必须有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参与, 这个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而知、情、意、行均是心理因素, 思想品德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心理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 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帮助中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 引导其道德行为, 从而促进中学生品德的发展。

其次, 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 德育工作者应学习和运用现代心理科学中的相关知识, 使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心理测量等方法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 把握学生的心理冲突, 找到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冲突点, 采取措施, 促进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第三, 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 教育工作者可利用个案研究、个体教育等方式, 依据品德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年龄阶段中品德培养的目标, 从心理学规律出发, 采取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和措施, 对不同的学生的行为进行心理分析, 采取相应的措施, 促进其品德的提高。

二、对中学生进行道德自律教育的心理学依据

所谓的中学生道德自律就是指中学生在已经内化了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下, 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调控, 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对中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并且促进个体道德素养提高的道德发展过程。中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其品德成长的重要基础, 只有其有了自律的愿望, 才会有进一步的道德上的追求;只有其有自律的能力, 他才能寻找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去促进自己品德的提高。心理学中, 诸多理论指向于道德自律, 能为道德自律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如下理论。

(1) 需要、动机理论。所谓需要, “是个体真实存在的主观感受到的某种必要物的缺失”。它在人们的行动当中起到驱动作用, 驱使人们去追求所感受到的或者是真实的缺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和智慧成就、审美、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在中学生道德品质发展过程中, 为了满足实现自身道德价值的需要, 往往会自觉地启动道德自律, 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养和教导, 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以使自己能够获取满足需要的条件。中学生的自主性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日益突出, 自我需要的层次不断提高, 他们开始追求认知和智慧成就、审美、自我实现等上位需要, 对其进行道德自律教育是满足其实现自身道德价值需要的最好途径。需要固然在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但其毕竟只是一种心理状态, 要想让其能够真正地驱动道德行为, 必须将其转化为动机。这是因为在心理学中, 动机与行动产生最直接的关联, 能够驱使人们产生行为活动。道德自律的三个环节, 都跟动机有着直接的联系。所谓动机, “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 以及导致行为指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力量”。在社会生活中, 现有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为中学生的品德“成长”提供外部压力和道德动机, 这种压力迫使中学生将现有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内化为其道德信念, 在道德动机的驱动和道德信念的指引之下采取道德行动, 使其道德行为符合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 从而促进中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这个过程也就是道德自律的过程。

(2) 人际关系心理理论。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 人与人之间避免不了互相交往, 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心理也能成为影响中学生道德自律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这种影响,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 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影响他人对中学生道德形象的判断。所谓首因效应是指“第一印象在人际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会在知觉者形成对对方的总体印象时产生强烈的影响”。即第一印象对人的影响往往是非常强烈而深刻的。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或好或坏的印象后, 还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外貌和认知者最先获得的信息都会导致晕轮效应的产生, 其中认知者最先获得的信息的作用较为突出。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当中, 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从客观上决定了中学生为了给他人留下较好的道德印象, 就必须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控制, 从而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 (2) 印象整饰推动中学生道德自律能力的发展。所谓印象整饰是指“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从这个概念出发, 我们可以看出, 人际交往中, 被认知者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认知, 而是愿意更是能够对自己不甚留意或未加控制的较随便流露行为进行适当控制。在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中, 印象整饰从主观上决定了中学生为了给他人留下较好的道德印象, 往往会注意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一定的适度自我控制, 既展示自己好的一面, 又不让他人感到做作。

综上所述, 培养中学生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的方法、途径虽然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要想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 更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 而本文所述还是非常有限的。但笔者相信, 今后这方面的探索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重视, 也一定会产生更多的理论成果用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实践, 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中学生教育基础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大学生发展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复杂化。一项以全国12.6 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为3%。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2004 年2 月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更是凸显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严重和危害性。

一、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比较复杂,在他们的大学期间对个体的行为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际心理问题

在进入大学校园以后,生活环境的改变需要大学生独自处理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大一新生存在多方面适应性心理障碍,若处理不善,易陷入心理困惑之中。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心胸狭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的学生,与他人交往很少,自我调节能力差,对外界有抵触情绪,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感到精神压力,产生失落、冷漠、抑郁等心理情绪。

(二)学习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大学生中不良的学习心理大致有如下几类:(1)自卑心理。自卑表现为完全失去自信,自我感觉一切都不如别人,继而伴随着对前途的不可把握而产生心理困扰。(2)得过且过心理。有些大学生缺少学习动机和兴趣,沉溺于上网聊天、玩游戏与言情武侠小说之中,学习成绩与日惧下、放任自流。(3)焦急恐惧心理。在面临考试、学习时,难于处理紧张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自我调控。(4)好胜自傲心理。好胜自傲心理表现为自我清高,妄自尊大,对周围不屑一顾。

(三)就业心理问题

根据统计,从2003 年开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以每年增加20 万人的速度递增,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尤其在目前,我国遇到经济危机的冲击,预计09 年毕业生超过600万,这些客观因素使一些大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足够的勇气去应对,经常怨天尤人,大叹读书无用,变得郁郁寡欢。还有一些学生,期望值过高,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陷入迷茫失落与自暴自弃的状态。

(四)恋爱心理与性心理问题

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年龄,生理的发展使他们易对异性产生好感。但感情的经验不足会让他们一旦觉察出对方的缺点或者不能引起对方的同样的好感就变得失望,心理上承受不了,进而采取极端方式。大学生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这时的青年有了性冲动和性要求,他们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对青春期的性冲动和性要求理解不当,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确的行为。大学生的性心理障碍问题非常令人担忧,还有的因理想的恋爱观和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不能自拔,甚至出现轻生的压力。

(五)网络心理问题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随意性与虚拟性等特点,使一些大学生缺乏自我调控能力,容易受到不健康因素的侵蚀,造成价值观念的混乱。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转而沉溺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逐渐变得孤僻寡言和意志消沉,导致心理障碍产生。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实际上,大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首先是家庭成长环境缺乏沟通

父母能否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的沟通是否充分,家庭气氛是否民主,父母的人生态度是否积极,这些都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孕育一个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富裕程度也是关键之一。很多贫困的大学生,因家庭条件而自卑,被别人嘲笑,进而产生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1.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损人利己,不讲诚信,见死不救,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都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防线,扭曲着大学生的心灵,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消极影;

2.物质化,功利化的社会;

3.网络虚拟,置身于这样一个毫不设防的虚拟世界中,难免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再者,高校教育在某些方面与社会发展要求脱节1.思想政治课空泛教化,无法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2.缺乏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从事心理咨询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数量里也很不够。很多高校的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比例达到1:5000 或以上;

3.学科设置不合理以及高校过度扩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同时,高校过度扩招。2006 年高校毕业生为413 万人,比2005 年增加了75 万人;2007 年达到495 万人,比2006 年增加82 万人;

4.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文化教育相比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滞后或超前。这种结构性失业的结果就是一定程度的高学历人群失业。

(二)主观原因

学生本身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弱点,这些心理弱点会在不良外部环境影响下转化为心理危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社会认识上的自我中心观。自我中心观使大学生无法“他位”思考,而只能想当然去做,最终无法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懂得如何求助于他人,从而容易情绪失控,进而行为肆意放纵,将自己的不满变成攻击性的行为。有些指向他人,有些指向自身。

2.自我意识的混乱。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

3.絕对化思维,走极端,非好即坏,非此即彼,没有中间缓冲余地和其他任何抉择。

4.抗逆力差。现在的大学生成长环境较为顺利,困苦的生活经历太少,心理成长缓慢,对挫折缺乏心理预期与调适措施,加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一旦遭遇到较大的挫折容易产生过激行为。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个体的身心健康是全面发展素质的基础,心理素质的教育对于整体的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重构学校德育工作格局,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之中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改变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互脱节现象,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与融合到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首先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入手,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以积极地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激励他们保持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其次,要加强校风校纪教育,创建诚信氛围,增强学生的

历史使命与责任感。再次,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把德育工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体系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复杂,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书报广播讲座等多种形式,特别是要与大学生当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和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设立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在线网络咨询,并有专门的心理咨询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与疏导,积极开展心理调查,对那些意识到自己心理问题但羞于咨询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同时提高心理咨询教师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位化

要在学习计划中设立心理健康公共课和人文教育性质的选修课,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同时,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发挥激励和情感培养功能,在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三级预防干预机制

高校要设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中心,学院(系)建立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领导小组,各班建立预防干预小组,由班长任组长、心理委员任副组长,各班寝室长任组员。遵循为学生保密及人性化原则,收集学生心理健康资料,建立学生档案,密切关注并及时发现报告,定期召开心里委员例会,汇报和讨论具体学生心理案例。同时制定紧急情况、突发事件的预案和组织实施。

(五)重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高校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也是幫助学

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重视并掌握心理健康的自我保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持身心健康。同时,教给学生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能,引导他们学会表达和宣泄生活中容易产生的负性情绪,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六)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沟通协作平台

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沟通协作平台。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家长注重与孩子思想情感的沟通交流,增强子女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加强家庭教育影响作用的同时,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为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参考文献:

[1]徐鹰,翟志.高校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结合[J].高教论坛,2007(, 10).

[2]王双,李敬筠.大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 6).

[3]任锦香,王祎蓉.素质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实施途径[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

[4]张予东.关于高校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19).

上一篇:幼儿园防地震演习预案下一篇:中专生实习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