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生管理制度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学生管理制度(通用8篇)

中学生学生管理制度 篇1

学生请假、销假制度

1、各班每天上午、下午第一节课前对学生进行一次点名,并认真填写点名簿。

2、学生因故缺席,必须向班主任递交请假条,说明事由并在请假条上注明返校时间,家长要在请假条上签名。返校后应销假。

3、学生患流行病、传染病期间,必须回家休息、治疗,凭疾控部门的证明方可返校上课。班主任应及时将信息报告师生疾病防控办公室。

4、如有未请假不到校的学生,班主任应立即与家长联系,弄清原因。一时与家长联系不上的,应向师生报告。

5、学生请假一周以上的,班主任应向教导处报告。

6、学生中途离校的,应凭班主任的签条出校门,签条由传达室收存。原则上不同意除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以外的人员来校请假并带走学生。

7、各班应切实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请假、销假制度。

8、对无故迟到、早退或旷课的学生应给予批评教育,并及时通报家长。

学生补课制度

为了确保师生正常的教学秩序,使每一名因故缺课的学生都能够及时得到补课,特制定本制度。

1、要求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负责,实行严格的补课制度,给缺课的学生补课。

2、学生返校后,由教导处向相关教师下达补课通知单,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缺课情况制定补课计划,及时为学生补课。

3、对于大面积出现缺课现象的,学校要统筹安排集中补课。

4、补课后,学校教导处要通过问卷方式对补课效果进行调查,凡学生依旧没有掌握的,要进行再次补课。

5、学校要加强补课的跟踪管理,确保补课落实到实处,不让每一名学生掉队。

学生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为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有效防止传染病疫情在学校发生或蔓延,特制定学校学生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一、确诊患有传染病的学生,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到相关医院就诊、治疗,不能来校上课、学习,并将诊断证明复印件及时交学校留档。

二、学生病愈且隔离期满后,持由二甲及以上或县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直属医院开具的复课证明到学校课程与教学处办理相关复课手续。

中学生学生管理制度 篇2

1 管理制度与权利保障之间的关系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 是由高等学校作为主体,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经过教育行政机关审核的本校章程制定的, 调整有关本校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秩序, 确定学生管理的规则和办事程序, 在本校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它体现学生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

显而易见, 高校内部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然而近年来, 大学生权利诉求的不断增强给旧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提出了种种挑战, 现实状况迫切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作出适时的改革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如何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大学生合法权利, 成为我们改革的最终目标。

2 在学生管理制度中保障学生权利

2.1 制定学生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a.合法性原则。高校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原则, 就是不得与宪法法律, 以及教育部的部门规章抵触原则。要求必须主体合法, 制定程序合法, 制度形式合法。b.参与性原则。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的方式上, 学生参与讨论制定与自己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 这样可以集思广益, 使学生意见和建议能通过正当途径得以表达,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同时, 在其实施过程中, 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支持, 减少阻力, 提高学生遵守的自觉性。c.民主性原则。学校要吸纳广大学生的意见, 拓展文件制定过程中的学生参与渠道。还要广泛征集广大教职工特别是有关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意见, 不能是某个和某些人说了算。d.合理性原则。在合法的前提下, 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育人的角度出发, 以教育、警示为主, 而不是为了“从严治校”方便管理而给予学生严厉的惩罚。e.规范性原则。包括制定的程序要规范, 符合一般的“立法”程序;文本要规范, 如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不能使用专用的“条例”等;用词表述要规范, 如给予学生处分的情形, 规定中的要用具体表述语言。

2.2 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主体。高校学生

管理制度制定的主体是学校。由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且管理制度的效力及于全校, 其他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 (系) 不得另行制定涉及学生权利义务的内部管理制度。目前高校制定其内部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以学校的名义下发的。但高校内部学生管理涉及很多部门, 主要有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组织部、团委以及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等, 这些部门就代表学校起草有关管理制度, 然后提交学校有关会议讨论通过, 学校下发。从一个制度的最后一个条款"本规定 (办法) 由x x处负责解释"中可以看出, 这些制度名义上是学校的, 但实际上是部门制定的。这样的做法可以从使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很多惯常的合理的做法上升到制度中, 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管理部门起草制定的制度之间存在脱节、扯皮、矛盾等问题。

2003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 (教政法厅[2003]4号) 要求高校"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健全。学校有专门机构或者领导负责依法治校工作"。为落实教育部的精神, 全国很多高校成立了学校法制工作机构, 但法制工作机构作为一个常设机构的情况还是很少。高校应该把法制工作机构作为一个常设机构, 负责内部管理制度的管理。法制工作机构应设立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委员会, 其成员包括学校领导、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有关人员、学生管理机构有关负责人、学生代表、法学专家等。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委员会可以提出关于学生某方面管理制度方案, 对现行学生管理制度修改或者废止的意见;讨论修改学生管理机构提出的学生管理制度方案。这样, 可以保证学生管理制度的合法性、统一性。

2.3 严格学生管理制度制定的程序。

高校制定内部学生管理制度是一件非常重大非常严肃的事情, 参照国家的立法程序, 结合高校的实际, 似应遵循以下程序:a.制定规划。学校应该制定哪些学生管理制度, 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构想, 制定规划,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b.调研。针对要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 必须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 参阅其他高校有关的管理制度, 全面清理本校已有涉及该方面的有关制度, 听取学生管理者以及学生本人对该方面问题的看法、态度。c.起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可以由法制工作机构的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委员会直接起草, 也可以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先起草。d.论证。涉及学生重大权益事项的规定, 法制工作机构应采取书面征求意见, 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 甚至学生代表大会、团员代表大会等多种形式听取意见, 也可在校刊或校园网公布草案征求学生意见。以论证学生管理制度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e.修改。根据所搜集到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f.审议。草案修改后, 由法制工作机构提交校务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审议。g.公示。经过审议的学生管理制度草案必须在校内公告栏、校园网向全校师生公示一段时间, 以便再听取有关的意见, 如果还有涉及原则性的、重大的问题, 必须再修改。h.通过。校务委员会或校长办公会应采用民主投票的形式表决是否通过。i.备案。把已经通过的学生管理制度报送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是否合法。j.公布。经审议通过和备案的草案, 经校长签署, 作为规范性文件编人规范的文件后以学校正式文件向全校公布, 公布时, 应下发到各职能部门, 学生所在院系、班级, 同时在公告栏、校园网公布。

2.4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的内容体系。

从《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的结构体系和具体内容来看, 学生管理所涉领域主要有:a.学籍管理。b.校园秩序与课外活动管理。c.奖励。d.处分。高校学生管理涉及学生事务的方方面面, 以上只是包括了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方面, 此外还有学生学费管理、安全管理、就业管理、科研管理等。一部完整的学生管理制度, 有利于学校全面的管理, 更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建设应包括以下方面:a.学籍管理。具体指人学与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转专业与转学;休学与复学;退学;毕业、结业与肄业、学位等。b.校园安全秩序。包括游行示威、伤害事故处理。c.助学。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社会助学奖学金等方面。d.奖励。包括奖学金评定、优秀班集体以及其他奖励。e.处分及申诉。应包括各种关于学生违法、违纪、违规的情况及其处分办法, 救济方法, 相关责任等。f.学生团体。包括学生会、各种协会及其他团体。g.党团。包括人党程序、学生党员职责、团员活动、学生干部等。h.课外活动, 包括文娱体育、科研、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i.收费。包括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j.就业。包括就业信息收集统计、协议书、推荐表、暂缓就业、违约改派、档案户口、毕业离校等。k.守则。关于教室、宿舍、食堂、网络、实验室、图书馆方面的守则。l.学生管理者, 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公寓管理人员的有关管理, 作为学生管理制度的配套。

中学生学生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学生观;大学生管理;管理制度;以人为本

目前,理论界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讨论逐渐从“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转移到“如何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上来。作为现代大学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管理制度的构建,其关键点是要在学生管理理念上进行突破。学生观就是学生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管理制度重构的思想基础。

一、“学生观”的内涵分析

从高校学生管理视角来看,“学生观”是指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对大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的总和。从其内涵构成来看,“学生观”包括以下内容:

(一)师生地位观。在我国传统师生关系思想中,师生不平等、不民主的思想占据主要地位。在这种师生关系的影响下,学生工作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形成了严格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控制者与服从者、支配者与从属者、主导者与跟从者的不对称且不平等的关系。目前,必须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一种平等的、对话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正受到人们的推崇。学生工作管理者除了完成必要的日常管理工作之外,更多的时候应该充当大学生的顾问、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以及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挚友。

(二)学生发展观。传统学生发展观认为,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而现代学生发展观则认为除了以上三个因素外,还应该包括实践活动因素和学生的主观努力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是在实践活动中,并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离不开个人主观努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实践活动的效果。学生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知识,还需要从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和能力。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读书,更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学会组织能力,学会对集体的责任感”。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过程中来,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增强其学习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则成为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必要途径。

(三)学生学习观。传统的学生学习观把学生看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只需要按照既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安排进行学习就行。教学重点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而不关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如何,参与度如何,有无创新思想,能否自由表达等。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需要特别关注。

(四)学生利益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不仅免除学生的学费,还包分配工作。传统的学生利益观认为,大学生要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不要讲求什么个人利益问题。但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开始缴费上学,成为了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呼吁,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上,高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主张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和负责任的受益者。

(五)学生评价观。过去,“又红又专”往往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对大学生的评价标准,它是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专业知识技能关系的一种形象比喻,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往往采取“思想上一票否决,专业上只看分数”的做法。这样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难以全面、客观地对大学生做出评价;现代学生评价观则综合考虑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身心发展等因素,其目的是为了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评价的尺度也不是统一的,留给大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传统学生观突出“管”,现代学生观突出“服务”;传统学生观侧重从学校出发开展工作,现代学生观侧重从学生需要出发开展学生工作;传统学生观强调统一和服从,现代学生观更注重个性的发挥。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学生观必然、必须要向现代学生观转变。

二、“学生观”视阈下的学生管理制度要求

从学生观(尤其是现代学生观)视阈出发,大学生管理制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一)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大学生需要外在的规章制度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但更需要通过自我约束使这些规章制度的要求得以内化。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约束,尤其是纪律的要求和行为的控制,学生在管理中几乎没有话语权,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管理主要依靠外部力量,即高校管理者和规章制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发展、自我管理的空间较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其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也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现代学生观要求学生管理制度充分体现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推进柔性化管理,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刚性、统一化和行政色彩比较明显,“追求一个步调、一种风格、一种色彩,不但忽视了大学生作为个体人的需要及其发展需要的差异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过重的社会导向”下形成的“过强的共性约束”的学生管理制度,使得学生个性被淹没。高校制订学生管理制度的出发点是以学校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现代学生观要求对学生进行柔性化管理。柔性化管理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依据的是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规律,强调在方法上的非强制性。

(三)优化对话渠道,凸显学生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学生观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对话的关系,这就要求无论是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制订还是在执行过程中,都需要制度的制订者和学生开展有效的对话,以增强制度的有效性。在学生管理制度制订过程中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制度制订前的调研中,调研对象要具有广泛代表性;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学生管理者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减少误解,并及时搜集反馈意见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尤其要充分发挥学生代表大会的作用,探素学生与学生管理者之间有效的对话机制,彰显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突出服务意识,用心培养学生的认同感。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强调严格规范,学生管理者高高在上。部分高校把学生工作仅仅理解为学生“不出事,不闹事”,强调的是“服从”,因此在学生管理制度中处处都有“不准”、“禁止”等字样,而较少有“可以”、“允许”等字眼。现代学生观则更多地强调通过相关的管理规定来保障为学生提供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总之,现代学生管理制度强调“为学生服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由“管学生”转变为“服务于学生”,用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关心,增强其对学校的认同感。

三、学生观视阈下的大学生管理制度重构

与现代学生观相契合的学生管理制度,其关键在于通过制度的构建把“以生为本”的理念和“服务”的意识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工作管理者也要以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水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和咨询。现代学生管理制度要凸显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差异,彰显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生为本,树立学生权利观。当前,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正在形成,“以生为本”要求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和合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作为教育对象的具体的个人的和谐、完善的发展)为教育及管理之本。以生为本要求在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中,树立正确的学生权利意识,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坚信学生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前提。

(二)加强法制化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依法治校。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和学生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依法管理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由之路。国家应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一些涉及学生权益的规定要进一步健全和细化。如2005年9月1号开始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虽然已经明确了高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但对于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不当侵害时的救济渠道仍然限制在申诉的范围之内,对怎样寻求有效的司法救济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学校处分裁量权的规范和约束也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为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法可依,可参照《教师法》起草相应的《学生法》,以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三)推进专业化管理,提高学生管理者素质,增强服务育人意识。现代学生观要求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树立“管理即服务”的意识,以服务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工作管理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杂家”或“管家婆”角色,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管理水平。“科学、严格和规范的管理使学生生活紧张而又有序,活跃而又高效;全面、周到和优质的服务为同学们提供尽可能好的学习和生活保障;通过健康、积极的教育引领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四)尊重学生自我选择,加强学生学习辅导,保障学生学习自由。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它要求在办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实现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学习进度和选择学习形式的自由。当然,让学生自由选择不等于放任自流,必须同时辅之以适当的引导和建议。目前各个高校虽然在推进学分制,但距离自由学习还有很大距离,同时也缺乏对学生的学习辅导。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来加强对大学生的学习辅导,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

(五)实行参与式管理,激发学生参与管理,提高其主体意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相关条款,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要加强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群众团体的作用。现代学生观要求通过制定合法的程序吸引学生参与,使其自觉地参与到学生管理制度的制订与实施过程中,从而提高制度实施的有效性,此外还要对学生具体的参与方式进行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蔡国春. 中美高校学生观和学生事务观之比较[J]. 江苏高教,2011(4):77-79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 篇4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1

为营造良好的第二课堂氛围,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在学生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我院学生课外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我院学生课外活动的思想性、专业性和群众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特制定我院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1、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原则上安排在非学习时间,活动须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校、院两级活动的统一安排。

2、学生课外活动须坚持精神文明,不得擅自组织内容不健康,违校纪校规的活动。

3、学生课外活动须严格实行审批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须经班主任同意,以专业为单位开展的活动须经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同意,跨学院或在校外开展的活动须经院分管领导同意,社团开展的活动须经院团同意。

4、学生课外活动须有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并要针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制定安全预案,活动结束须及时总结。

5、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须以安全为前提,活动须明确负责人及安全责任,活动范围原则上应在校园内开展。室外活动应事先经得学校保卫部门的同意。

6、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原则上自筹经费,提倡勤俭节约,活动过程中注意保护活动周围的环境,活动中正确使用和尽心保养开展活动所需的设施,器材等。

7、学生课外活动须按计划认真开展,切实保证活动效果和质量,对影响较好,意义较的活动,学院经讨论研究给予表彰奖励。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2

xx初中在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用心做好课外读物的管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确保高品质地阅读。

一、学校成立“读物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学校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读物的管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读物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遴选一次。程序包括初选、评议、确认、备案等环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提高认识,规范课外读物推荐和征订工作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使广大教师意识到规范学生用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将严肃学生课外读物推荐、征订纪律,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不组织任何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与老师们签订《xx初中不乱征订教辅资料教师承诺书》,设立了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底线,凡触犯者依据学校师德师风及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精心挑选适合学生课外读物

我校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制定xx初中课外读物进校园标准。

1.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范围是除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2.明确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的推荐原则,要求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和启智增慧的推荐标准。

3.下列十二种情形的读物不得推荐或选用为学生课外读物:

(1)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

(2)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

(4)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5)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内容,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6)存在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

(7)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8)存在低俗媚俗庸俗等不良倾向,格调低下、思想不健康,宣扬超自然力、神秘主义和鬼神迷信,存在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赌博、毒品、引诱自杀、教唆犯罪等价值导向问题的;

(9)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10)存在科学性错误的;

(11)存在违规植入商业广告或变相商业广告及不当链接,违规使用“教育部推荐”“新课标指定”等字样的;

(12)其他有违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法律法规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5.存在下列五项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视情节轻重依法依规予以处理;需要追究其他纪律或法律责任的,依纪依法移交相应主管部门处理。

(1)进校园课外读物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推荐的;

(2)进校园课外读物不符合本办法原则、标准、要求的;

(3)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4)接受请托、牟取不正当利益的;

(5)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的。

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读书活动,确保阅读有品质

有序开展教师读书论坛、读书节、整本书阅读、图书漂流、亲子阅读活动,建设书香校园。

学校制定相关阅读计划,确定阅读内容,在和教学结合的过程中进行专业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并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漂流、整本书阅读、阅读展演等活动,鼓励各班开展亲子阅读,建设书香家庭。学校定期进行教师读书论坛、书香少年、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以引领学生的阅读有广度、有深度地有效开展。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3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20xx]2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稿)文件精神,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学校,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辅功能与知识育人功能。特制定以下五个制度。

一、课外读物进校园推荐工作报备制度

1、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各类进校园的课外读物须按照“凡进必审”“凡荐必审”的原则,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工作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进校园课外读物必须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课外读物,一律不予推荐和选用。

3、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由学校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学科教研组组长、图书馆负责人、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初选目录推荐小组,形成初选书目,共同参与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

4、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对初选书目进行评议,对选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渠道推荐的课外读物要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

5、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明确采购渠道,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局图工委审核备案。

6、学校应向师生和家长主动公开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教师对学校推荐的书目负有导读责任。

7、各级各类需要在校园内使用课外读物的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不得接受请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得违规干预课外读物推荐。

8、教师因教育教学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由教师所在学科教研组组长认可,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学校管理工作组备案。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

9、学校将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要求纳入校纪校规以及年级和班级公约等制度进行规范,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探索建立学生自带读物进校园自治管理制度。

10、建立、完善和落实图书采购的配备机制和采购责任机制,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切实提升学校图书馆服务教育教学能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外读物读书活动审核制度

为规范课外读物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从而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现制定课外读物读书活动审核制度。

1、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课外读书活动的荐书原则

学校对各级各类需要在校园内使用课外读物的活动都要审核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3、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要求

丰富学生阅读内容,拓展阅读活动。学校每学年举办“读书节”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4、课外读书活动审核流程

1、教导处有效管理各类读书活动,对任何形式进校园的读书活动都要审核活动方案,按照《管理办法》对相关书目进行把关。

2、根据教师荐书管理制度,活动教师因活动需要,向学生推荐阅读的课外读物书目,应通过教研组商议并按照《管理办法》审核,报教导处备案。

3、教师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学生家长事先向班主任及语文教师报备。等具体审核人审核符合要求,经教导处备案之后再带。

三、课外读物教师荐书管理制度

为切实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管理工作,根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部《管理办法》,掌握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上级要求的情况下,向学生推进课外读物,要严把12种情形关,严防不良读物进校园。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制度。

1、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学校教导处、政教处、学科教研组组长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教师荐书原则

课外读物推荐,要坚持五大原则的课外读物的推荐工作,需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坚持以下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满足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要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3、基本标准

课外读物推荐要符合思想标准,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1)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视野,涵养法治意识。

2)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3)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

4)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4、教师荐书的流程

1)教师列出所需要的荐书目录。

2)教师把所需要的书目报所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审核。

3)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根据《关于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进行审核并报教导处备案。

四、学生读物自治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认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管理办法》要求,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质量,丰富拓展教育资源,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学校制定了学生读物自治管理制度。

学校将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要求纳入校纪校规以及年级和班级公约等制度规范,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引导。

1、建立组织管理机制

学校成立由学校校长、书记负责,政教处、各年级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各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和本班语文教师和图书馆等相关负责人等共同组成的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组,负责本校所有课外读物的遴选、审核工作。

2、班级工作内容

1)班主任要对《管理办法》进行宣传,对十二种不良书籍要让学生知晓,对学生书籍进行一次大清理。

2)每班对学生自治管理读物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3)每周定期对学生课外书籍进行清理,并制定相应的班级公约。

4)班级成立班级学生读物管委会。

3、制定相关的责任制度

1)班级学生管委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定期清理学生所带书籍。

2)对不遵守课外读物管理的同学,班主任要进行批评教育,品德等第降一级。

3)对不听劝阻的学生要联合家长和学校进行批评教育,品德等第为不合格,并进行重点教育直至其改正为止。

五、受捐赠课外读物进校园备案制度

1、学校相关受捐赠课外读物部门要明确受捐赠课外读物的来源,确保合法性。对于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或存在《管理办法》中所列举的十二条“负面清单”情形的捐赠读物,一律不予接收。

2、学校相关受捐赠课外读物部门确认受捐赠课外读物事宜背景,确保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在相关受捐赠课外读物部门初步审核后,学校组织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领导小组人员对受捐赠课外读物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审核,确保对捐赠读物的价值取向和适宜性严格把关。

4、图书馆负责人如实填写《嘉一联中受捐赠读物进校园备案表》交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校长、校长审核通过后,上交教育局图工委审核备案,审核通过后方可接受捐赠。

5、总务处规范做好进校园课外读物的卫生管理工作,对各种渠道捐赠的课外读物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4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精神,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的育人功能,我校特制定以下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制度。

一、管理目标

(一)通过严格管理,使学生课外读物符合教育部《办法》要求。

(二)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习惯,建设书香校园。

(三)指导亲子共读,建设书香家庭;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管理原则

1.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严把政治关,严格审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全面性。坚持“五育”并举,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围绕核心素养,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满足中小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的阅读需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3.适宜性。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需求和阅读兴趣。课外读物应使用绿色印刷,适应青少年儿童视力保护需求。

4.多样性。兼顾课外读物的学科、体裁、题材、国别、风格、表现形式,贯通古今中外。

5.适度性。学校和教师根据教育教学需要推荐的课外读物,要严格把关、控制数量。

三、管理措施

(一)规范课外读物推荐使用

学校在进行课外读物的推荐与使用过程中,依据《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形成较为健全的遴选、审核和推荐机制。

1.遴选。

学校成立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党员教师、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图书馆管理员、家长代表等组成的读物审读专家,由审读专家遴选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2.审核

(1)清单预审制。根据《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学校组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在教育部和专业机构推荐目录的基础上,以及近年来口碑好的课外读物中,选取相对适宜的图书进行初评,形成读物推荐清单。

(2)确认审核制。读物选购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推荐读物目录,重点统筹数量种类,责任人签字后,读物方可进入学校。

3.推荐

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原则标准,审读专家库成员对每一本准备推荐的图书进行审读、评议,提出评议意见,形成学校推荐读物目录。

(二)防止问题读物进校园

1.全面摸底清查

学校以学期为单位,教导处牵头,分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时段对馆藏读物进行全面摸底清查,严格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中的“12条红线”为依据,对课外读物及时进行把关遴选,去芜存菁,汰劣留良,保证读物的健康与营养。

2.设立“图书观察员”

1-2年级采用学科老师做“图书观察员”,3-6年级每班设立2名学生“图书观察员”,他们负责对班级出借、归还图书中的破损图书进行整理,就读物细节问题进行上报。

3.发放告家长书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课外读物的合理选择,明确课外读物的质量要求,营造健康向上的阅读氛围,形成家校最大的教育合力。

(三)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

1.读书月。每学年开展主题式读书月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

2.约书日。建立“一周约书日”,由图书室统一策划,利用新建阅览室,结合图书漂流、拓展课程、课后服务等,全校联动,全体参与,基本确保学生的每学期阅读量。

3.日有三诵。晨诵、午读、暮吟,每次十分钟的经典诵读,使学生能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工作要求

(一)成立组织,加强保障

学校成立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制度》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各班主任

(二)注重宣传,严格管理

各级各班要结合学校加强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指导和管理,指导家长管控好学生使用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观看内容,教育学生不浏览不健康网页和不良信息、不阅读不健康书籍、不观看不健康视频,坚持绿色上网。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

(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

全校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凡因工作不力致使学生课外读物出现问题者,对当事人严肃问责。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5

为了维护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更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参考兄弟学校经验的前提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一、携带规定:

1、学生一律不能带手机进校园。

2、凡因特殊情况确需携带手机的,须由家长填写《申请书》,经班主任同意且汇报政教处。进校后存放到班主任老师处。

二、使用规定:

(一)在学校期间学生一律禁止使用,如发现有以下情形即可收缴手机。

1、手机铃响,拨打、接听电话;

2、用手机发、看短信息;

3、玩手机(如看视频、听音乐、看电子书籍、交友、游戏等)。

(二)用手机编辑、传播黄色下流等不健康网页、内容,视违法行为,立即收缴手机,情节严重的,可移交机关处理。

(三)用手机发送考试作弊内容,立即收缴手机;用手机联系校内外人员组织打架斗殴或其他非法活动,除收缴手机外,情节严重的,可移交机关处理。

(四)在学校期间,严禁玩手机,一经发现,一概没收。

(五)不允许因给手机电池充电而私自乱接电源,更不允许午休、晚熄灯后在教室或其他场所给手机充电,一经发现,没收手机、电池或充电器。如因充电引发火灾事故的,要追究相应责任。

(六)学校不提倡在校学生使用手机,如学生丢失手机,由学生个人负责,学校概不负责。学生违规使用手机,当场由老师收缴,然后交到政教处集中处理(主动配合上交手机的,可减轻处理;拒不交手机的,要严肃处理)。

三、强调说明:

1、若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班主任、任课老师、宿舍管理人员等,可扣留其手机交政教处,手机问题处理后一个月,由个人申请,班主任提出建议,经学校同意后,由学生家长来校领取,并取消其校内使用手机的资格,全校通报批评。

2、凡被收缴的充电器、数据线、手机,如家长在规定时间内不来校领取的,对其收藏、保管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损坏、甚至遗失,老师和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3、学校、班主任有权对登记的手机在禁止使用的时间段内通过通话的方式检查该生是否按要求关机,如有未按要求关机的,学校或班主任可责令该生上缴其手机。

4、凡是出现以上情况的,参照《归州中学学生行为规范量化细则》对各班进行量化。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6

中学生滥用手机已经成为校园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危害有:一是学生长时间进行网上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等活动,影响睡眠,分散精力,浪费时间;二是通过手机容易沉溺于不健康的网上信息,影响了中学生的道德成长;三是使用手机过多和家人及外地同学联系,不利于中学生自理能力和立精神的形成。为此,我们特制定如下制度。

1、一(8)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一律不得携带手机入校。

2、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校园固定电话、班主任电话、班主任办公室固定电话,生活老师值班电话、校信通或班级共用手机等方式和家庭进行联系;家长还可以直接通过班主任手机与学生进行联系。

3、个别情况极其特殊的学生如果确实需要携带手机入校者,需家长本人直接向班主任提出申请,班主任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及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同意。

4、班主任把本班同意其带手机的学生名单备案。凡发现未备案学生携带手机,视为重违纪,学校将给予严肃处理。

5、凡带手机的.同学,其手机平时由班主任保管,原则上只允许学生在周末或每月月末放假回家时由班主任发给其使用,平时不允许私自在校园内的任何地方使用手机及充电。

6、凡发现有违上述规定而滥用手机的学生,一要没收其手机,二要通知其家长并回家省一周以上。对多次违上述规定的学生,予以劝其退学之处分。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7

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滋养与智能提升。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我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我校制定了《课外读物管理制度》,制度如下:

1.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采购规范的课外读物,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含数字出版产品),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2.学校每学年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建立图书馆,设立班级读书角,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3.学校对学生携带进入校园的读物进行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4.家长应在正规渠道购买课外读物,重视课外读物价值取向,购买符合孩子认知发展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积极向上的正版书籍,对于不适当的书籍要及时禁止阅读。

5.保证孩子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倡导亲子阅读,教育孩子爱护图书。

课外读物领导小组:

组长:王胜(校长)

副组长:陈国强(分管校长)李瑞兰(语文教研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8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值班工作,完善值班制度,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根据上级安全保卫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制度。

1、值班工作的宗旨:

值班工作旨在保证学校上下联络畅通,下情及时上达,上情及时下传,及时掌握校内外动态,提高办事效率,为学校发展服务。

2、值班工作的任务:

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确保周末、节假日、晚间有专职人员值班,负责拿文件及受理领导交办事项。

3、值班工作处理问题的原则:

(1)严肃认真,迅速准确,实事求是,符合政策。

(2)属应该办理的,要及时办理,较的事项应及时向领导汇报。

(3)各种自然灾害、重事故等突发事件,按照预案做好各项应急处理工作。

4、值班工作程序:

(1)做好记录。对来往的电话、接待的公务、校内情况和领导交办的事项等,要在《值班记录》上认真记录。记录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文字通顺,字迹清晰。

(2)督促催办。对重、紧急事项的办理情况,承办部门要及时汇报办理结果,值班人员也应督促催办,并将了解的情况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

5、值班工作人员守则:

(1)值班人员,采用专职和中层干部轮流值班相结合,休息日和国定节假日由学校安排2人轮流值班,并有领导带班。夜晚保证有4人以上值班。

(2)承办值班工作事项,必须按照工作程序,做到有报告、有登记、有落实、有馈,特别是对领导交办的事项,要认真及时地办理,不折不扣地完成,件件落到实处。

(4)遵守值班制度,坚守值班岗位,做好交接班,不擅自离岗,如有急事离开值班岗位,应由其他值班人员替班,并报值班领导同意。

(5)工作要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遇到突发事件,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

(6)处理重突发事件,要映灵敏,做到快速、高效、及时、准确。

(8)要严格遵守保密规则,不准向无关人员泄露值班工作中的机密事项。

6、值班工作领导:

(1)为加强对值班工作的领导,学校要有一位领导分管值班室工作,并做到值班工作“五落实”(值班人员、时间、地点、电话和制度落实)。

(2)建立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在节假日,领导值班应排出名单和值班地点、联系电话、传呼或手机号码。遇有突发事件,各级领导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进行应急处理,值班领导特别要坚守值班岗位,落实防范措施,组织抢险救灾工作,保持上下联系,及时掌握全面情况。如发生通讯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主动派人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

(3)要从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值班干部,让他们参加必要的会议和阅读有关文件,尽可能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使值班人员既相对稳定,又及时交流。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9

为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规范学校课外读物进校园的管理,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进入我校的课外读物必须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规定。

二、原则上学校每学年推荐一次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程序为初选、评议、确认、报备四个环节。学校教导处、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员提出初选目录;各学科分管领导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审查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上报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备案。

三、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向学生家长公开,自愿购买为原则,禁止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学校不得组织统一购买。学校要对家长自主购买推荐目录以外的课外读物进行指导。

四、学校图书馆购买课外读物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

六、原则上不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进校园,如确有需要,须由家长事先向班主任报备并得到许可。

七、受捐赠的课外读物要明确来源,由学校进行审核把关,上报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备案。

八、针对进校园课外读物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对校园推荐图书进行清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有效处置,消除不良影响。

九、落实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完善引进、岗位聘用、培训进修、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强化图书采购人员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供货渠道正规,图书来源可靠,采购流程规范,切实保证质量”。

十、对违反规定的,依法依规予以处理;需要追究其他纪律或法律责任的,依纪依法移交相应主管部门处理。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10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文件要求。(课外读物承载着重要育人功能,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我校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范围:

是指除教材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的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

二、成立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小组:

由潘海澜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阮喆主任任副组长,语文学科组长、图书馆馆长和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小组,负责学校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工作,切实做好教育部《办法》和学校《方案》的落实工作,使本校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阅读等工作良性发展,推进学生课外读物管理常态化。

依照相关规定,管理小组成员严格把关,禁止以下类型读物进校:

(一)非法图书

1.违反《宪法》《刑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司法解释有关规定的侵权,盗版等非法图书。

2违反《出版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包括下列内容的图书:

(1)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有反华、辱华、丑华内容的;

(4)违反民族政策的内容,煽动民族仇恨,民视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5)宣扬邪教、迷信的;

(6)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宣扬淫秽、赌博、恐怖、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10)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3.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污蔑、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英模人物,戏说党史、国史、军史的图书。

4.存在违反宗教政策的图书。

5.非正规渠道进口的境外图书。

6.假借和伪称名人和外国人名义出版的伪书。

7.有关部门明令停止流通的图书

(二)不适宜图书

1.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的;

3.宣扬狭隘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的;

4.宣扬宗教教理、教义和教规的;

5.科学概念、原理等出现明显错误的;

6.不适合中学生心智发展水平、认知理解能力的(教师用书除外);

7.宣扬个人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观点,存在崇洋媚外思想倾向的;

8.格调低下、思想内容不健康的,含有恐怖、残酷、色情等内容的。

三、完善长效机制

(一)图书馆馆配藏书

按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馆配图书的主要参考依据,按照“凡进必审”原则,新增馆配图书目录需提交课外读物管理小组审核,把好图书馆新增图书入口关;定期开展图书剔旧更新,确保图书馆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不少于一本,逐步减少教科书同步练习、习题集、试卷、考试辅导等图书资料做为馆藏,不断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

(二)学生自有课外读物

各年级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自有课外读物,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家访等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庭藏图书进行排査,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及时剔除,禁止学生阅读。

(三)其他

非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学校任何个人和部门不组织任何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推荐、征订。学校设立违规推荐、征订学生课外读物“红线”考核,凡触犯者依据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的;

2.引导、暗示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图书的;

3.未经同意,组织学生、家长下载各类学习的平台、安装APP,或网上学习资料、读物征订的。

中学生读物管理制度11

一、住校生必须遵守以下规范:

1、住校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与制度,服从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指导的管理。

2、住校生应严格按照管理人员安排的寝室、铺位住宿,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准随意调换寝室。

3、住校生应保持学生宿舍的安静,整洁、卫生,做到团结、互助、自律。

4、住校生要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早上按时起床,整理内务,做好寝室内的卫生工作;中午按时休息;晚上按时作息;除节、假日及学校组织活动外住校生一律不准出校门。如确有急事需外出者事先应书面请假,上课时间必须由班主任签字,课后必须有指导签字,同意后方可外出,且要严格在请假时规定的时间内返校,并及时做好书面消假登记。否则根据实际情况,分别予以警告、记过、记大过、取消注销资格、勒令转学等处分。

5、住校生要保持寝室及教室的环境卫生,垃圾按规定的地方倾倒。

6、住校生不准在宿舍内、走道、楼梯上打闹。若不听劝告,造成的后果一律自负。

7、住校生不得奇装怪服或衣冠不整以及染发进入学生宿舍。

8、住校生不得将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带入学生宿舍;不得在寝室内乱丢杂物及向窗外抛、丢杂物和倒水。

9、严禁外出打电子游戏机、上网或私自下河游泳,若造成严重后果,责任自负。

10、建立寝室值日制度,室长全面负责本室管理工作,建立轮流值日制度,保持室内卫生状况,就寝时室长一定要检查本室同学到位情况,凡晚回或未归同学应及时向值班人员汇报。

11、严格执行卫生值日制度,轮到值日的寝室及个人要按要求把寝室及包干区打扫干净,未达到要求的要扣除卫生分,并责令其限时改正。每周按各寝室情况给予“纪律”“卫生”等评分,学期末进行奖励。

12、住校生要增强自身安全意识,发现不良现象应立即报告值班人员。住校生要加强自己财物保管。严禁身边存放大量现金及携带贵重物品进入学生宿舍,如特殊情况下(如学费等)带入时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并交管理人员保管,管理人应作好登记工作,违者后果自负。

13、注意安全,学习期间,不得私自进入寝室。若发生失窃事件或特殊情况,及时报告保卫科或政教处。

14、住校生表现情况纳入评优、评“学生标兵”表彰,若有违纪行为,视其情节轻重,按教育部规定的有关办法处分,并通知家长。

二、住校生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取消其住校资格:

1、住校生翻越栏杆围墙及登屋顶、爬树和爬窗。(如出现意外后果自负。)

2、住校生抽烟、喝酒;在宿舍里赌博或变相赌博。

3、住校生将管制刀具及其它有危害的器械带入寝室。

4、住校生未经许可,私自外出。

5、住校生在宿舍里烧煮食物,乱接电源,烧电炉及使用其它电器;熄灯后点蜡烛。

7、住校生有敲诈勒索其他同学财物的行为。

8、住校生不服从学校管理的。

除以上制度外,未尽事宜,将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三、寝室长职责

1、督促值日生履行工作职责。

2、督促本室同学严格遵守寝室制度和作息制度

3、负责检查本室同学的内务情况,遵守制度情况。

4、每周安排一次卫生大扫除。

5、做好本寝室同学的思想工作,调解同学间的矛盾。

6、经常向管理教师汇报情况,协助搞好管理工作。

中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篇5

为了建立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创造优美、安静、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制订本制度。

一、纪律方面

1、按统一指定的房间、床位就寝;

2、遇到突发事件或病、事假及时报告值班人员;

3、晚上必须在规定时间前返回宿舍;晚上点名后不得私自离开;

4、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制度,按时起床、就寝、熄灯;

5、爱护宿舍内的一切公共设施,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搬动;

6、节约水电,严禁私用电器,严禁乱动公用电源,严禁在宿舍内烧水;

7、上课时间,不准出入宿舍楼,若有特殊情况,持班主任证明,方可进入;

8、严禁带领外来人员进入宿舍私自逗留,严禁留宿外来人员或非本宿舍人员;

9、严禁在宿舍内抽烟、喝酒、打牌、下棋、打架;

10、严禁乱串宿舍。

11、做好宿舍保卫工作,不准把蜡烛等火种带进宿舍,不私拿同学的物件。

12、未经班主任批准,不准直接去亲戚、同学家过夜。

13、不得向窗外、楼下及其他地方乱扔杂物,乱倒脏水。

14、不能把收音机、录音机、随身听、CD、MP3等带入宿舍。

15、不能在床、门、门窗玻璃、墙壁等处乱贴乱画。

16、熄灯后,不能在宿舍内说话,影响其他人休息。

17、晚间遇到停电时,不得火烛,以确保师生安全。

二、内务方面

1、洗刷用具要统一摆放在指定位置且整齐美观。

2、被子要叠成矩形状,并统一放在背离门口的床头,被子开口面对大门,床单平整。壁柜要干净,书籍须摆放整齐。整个内务要使人感到整洁、整齐、美观。

3、床底下一定要干净,无臭鞋、烂袜和其他杂物,鞋子要摆开一条直线。箱子、提包要摆放整齐并保持无灰尘。地面干净,干燥无纸屑、烟头、果皮等废物和痰迹。热水瓶、水桶要干净且摆成一条直线,桶内无杂物、废水。

4、墙壁、天花板无灰尘、无污迹、无蜘蛛网,墙上不乱贴东西。

5、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无蚊蝇。

6、不私接乱接电线,不准使用电褥子,热水器等大负荷电器。

7、值日室长安排两名同学负责当天的卫生,并在规定时间倾倒垃圾。

三、伙食方面

1、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排队就餐,不得插队。

2、食堂就餐时,严禁快速奔跑,不得拥挤。

3、刷卡时,只得使用本人饭卡,不得使用别人饭卡。

4、中午饭和晚饭,务必到生活委员处签到。

5、早餐的就餐情况,各寝室固定室长务必在当天第一节课上课之前告知生活委员。

6、各位同学务必均衡膳食,不得偏食,每日至少吃一顿荤菜。

7、餐具的清洗只得在食堂进行,不得嬉水,更不得浪费水资源。

中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篇6

1、住宿学生须按班级分配层铺就寝,不私自调换。

2、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上课及课间不私自到宿舍。

3、讲卫生、爱整洁,床铺整齐,生活用具摆放有序。

4、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不拉帮结派,不惹事生非,养成良好的生

活、行为习惯,不在宿舍内吸烟、酗酒、打牌。

5、讲公德、守诚信、不乱拿、乱用他人物品。

6、爱护宿舍公物,若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7、节约用水、用电,反对浪费,不乱倒剩饭菜剩饭,保持宿舍卫生

干净整洁。

8、严格考勤制度,有事必须请假,请假条一式三份,班主任、宿管

员、门卫各一份。

9、严禁乱窜宿舍,非住宿生不得进入宿舍,更不允许非住宿生留校

住宿。

10、注意安全,不在宿舍内玩火,不在宿舍内私自接用电器。

11、舍长须配合宿管员老师管好宿舍事务,负责宿舍值日安排,发现

问题及时上报。

12、住宿生晚上突发疾病或出现意外事故,舍长应及时报告宿管员及

班主任,以便妥善处理。

13、宿管员老师全面负责宿舍管理工作。

中学生学生管理制度 篇7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对调查专业进行分类, 分为5个系。各系所包含的专业如下:饭店管理系包括酒店管理 (含丽嘉、万豪) 、旅游会计, 旅行管理系包含旅游管理 (含高尔夫) 、电子商务, 国际导游系包含旅游英语、旅游日语、应用韩语、应用西班牙语, 会展系包含会展策划与管理, 烹饪系包含烹饪工艺与营养、西餐工艺、餐饮管理与服务。然后对这5个系, 每个年级选一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 共计15个班, 以每班40人作为估计对象, 估计600人。通过调查以上15个班级的同学, 基本可以了解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 回收问卷543份, 有效问卷501份, 问卷回收率为90.5%, 有效率为83.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影响学生对学生管理制度认同度的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办法》认同度调查整体情况。

(1)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级、专业分布情况分析。从表1看, 在性别分布上, 这次调查没有做到男女生基本等量的设想, 这是由于旅游院校特色决定的。虽然这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鉴于被调查总数较高, 男生绝对数不低, 最终分析结果还是可信、可效的。

(2) 调查对象对《办法》了解程度及途径情况分析。表2中学生对《办法》了解程度大部集中在了解不多和基本了解这两项上, 说明学生对其了解、学习程度不高。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方面, 通过学校发放的学生手册和老师组织学习几乎占了全部, 说明学生还是较为被动地去了解, 也很少去关注学校网络上公布的电子版本的学生管理制度。

(3) 调查对象对《办法》中关注度情况分析。从表3中可以看出, 第六题学生都是以奖学金评定作为最为了解的方面, 较为了解是校服月规范, 遵纪守法和寝室管理排序略有变化。在是否赞同这四个选项内容方面, 奖学金也是占了绝大多数。这一现象说明, 学生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管理制度或者时间跨度较长、执行较为严格的制度较为关注和认可。

(4) 调查对象对执行公信力认可度情况分析。表4中学生对《办法》执行过程和其规定的程序认为不一致的情况占62.5%, 基本一致情况占36.3%, 表明学生对《办法》执行公信力认可程度不高, 说明学生对制度认同方面会把该制度的执行公信力考虑在内。

(5) 调查对象对比外校学生管理制度情况分析。表5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会关注并对比校外管理制度, 有相似制度的地方学生认同度比独有的制度认同度高。

(6) 调查对象对《办法》满意度、不足情况分布分析。从表6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学生对现在运作的《办法》持不满意态度的占绝大多数, 达到了89.6%, 表明现在运作的《办法》有修改的必要性。在认为现今《办法》不足方面选择前三项的占了绝大多数, 也即学生认为现今学生管理制度存在条例太多, 限制自我发展、过度强调理论课重要性, 不重视实践课、较少考虑学生提出的制度改进措施等不足。

(7) 调查对象对《办法》制定过程是否清楚及是否参加其制定过程情况分析。表7中学生对《办法》制定过程不清楚的占94.4%, 说明学生很少参与到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去。在被问及是否愿意参加制定《办法》时, 绝大部分同学表示愿意参加, 说明参与度是影响学生对管理制度认同度的一个因素。

2. 相应背景下学生对《办法》认同度差异性分析。

(1) 不同性别学生对《办法》认同度差异性分析。以男女生为角度来检验不同性别对调查问卷各题的差异性 (表8) 可以得出, 在第四题选择上即对《办法》了解程度上, 男生和女生选择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在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这一显著差异现象, 一方面调查样本女生占大多数, 另一方面, 女生综合成绩普遍比男生好, 《办法》又涉及到奖学金、评优等内容, 导致女生比男生较多关注该制度。

(2) 各年级学生对《办法》认同度差异性分析。以年级为纬度进行差异性分析, 得到结果如表9所示。大一、大二、大三在第四题即对《办法》了解程度、第五题即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办法》、第七题即对《办法》赞同内容、第八题即是否觉得《办法》执行过程跟其规定程序一致、第九题即是否会对比本校和外校学生管理制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 在十三题即是否清楚《办法》制定过程上, 差异不明显, 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显示, 年级越高, 对《办法》了解程度越高, 通过阅读学校发放的学生手册关注学生管理制度越多, 对《办法》赞同内容也越集中在奖学金这一板块内容上, 也越关注制度执行的公信力, 也越想参与到制度制定过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随着年级增长, 学生思想成熟程度提升, 涉及到的相关制度增加, 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越来越多。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女生对《办法》认同度普遍高于男生, 年级越高, 对该制度了解认同越高;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较为关注外校学生管理制度, 会对比本外校相似的制度, 对于相同的地方会更深入地了解, 对于不同的地方了解不多, 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学生较为关注学生管理制度执行效果是否和其规定的章程内容一致, 对于执行效果一致的制度较为认同, 执行效果严重偏离规定的, 认同度最差;学生对制度内容是否符合其特点和利益成为学生对制度认同高低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此外, 学生对参与制度建设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鉴于此, 为了提高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度, 建议如下: (1) 采取讨论、宣讲、组织活动等形式, 提高学生对规章制度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学生管理制度教育和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在校整个期间, 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阶段性, 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教育和引导。如可以通过讲座、班会等形式, 使学生事事有规范, 处处有规矩, 增强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和能力。 (2) 扩大宣传学习力度, 增强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度。学校应提高教师了解学生管理制度热情, 自觉采取有力措施, 维护学生管理制度;使教师意识到只有落实、抓好学生管理制度, 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3) 注重提高学生在管理制度制定中的参与度。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承担的是引路人或障碍扫除者的责任, 学生才是管理制度制订的主体。教育自由意味着教育必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限制, 以保证没有任何外在的权威强迫教育者朝某个规定好的目标前进。只有这样, 个人才能摆脱外在设置的障碍, 同时教育必须提供条件和引导, 以促使个人摆脱内在障碍 (如虚假意识、内在压抑、自我蒙蔽等) , 这两方面都会破坏精神的自我创造。所以, 学校应该主动提供学生参与制度制订的途径和机会,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激发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的热情。 (4) 改善教育管理方式, 体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可以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管理制度, 从而得到学生的认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建设美丽和谐校园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制度管理制度时, 要考虑学生的特点, 尊重学生, 维护学生权利, 把学生视着对等的主体, 以激励引导学生为主, 惩罚教育为辅, 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人性化, 才能把硬性的管理扭转为人性化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都玉洞.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2]盖晓芬.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模式[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3]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走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4]马焕灵.高校学生纪律处分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5]黄红霞.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6]孙文琴.基于学生满意度的新疆高校留学生管理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2012.

[7]尹红, 等.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对策——基于权力来源视角[J].教书育人, 2012, (11) .

[8]丁淼.高校学生管理制度改革探索[J].文教资料, 2007, (1) .

[9]蒋本桂.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9) .

用制度管学生,用活动教育学生 篇8

一、从建立与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入手,抓实常规管理

“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制度管人,制度育人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除了大力宣传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针对学校实际先后制定“自行车管理条例”“卫生包干区管理条例”“教室、宿舍规范化管理条例”“安全守则”“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在落实这些制度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六个字:先知、恒行、自律。先知:新生入学前,把所有的规章制度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并在为时七天的小学初中衔接军训,以讲座、看录像、测试等形式让学生熟知学校的规章制度。恒行:在抓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全面性、连续性原则。坚持每天对校园一日常规(纪律、卫生、出操、自行车停放、文明礼仪)逐项进行检查评比,天天反馈,周周公布,月月总结,这样全方位持之以恒地抓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习惯。自律:自觉遵守纪律,自己规范自己是我们最高层次的要求,学校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德育实施制度,逐步形成自我约束的习惯。

二、从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入手,构建德育活动体系,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德育过程中矛盾转化的自觉性决定品德形成的深化,只能靠受教育者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尽量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使自身的修养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有:首先为增强法制观念,学校定期邀请法制教育报告团、法院、检察院、司法局领导作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观看法制教育宣传片,开设案件聚焦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通过讨论、写心得体会,举行知识竞赛、征文评比、演讲比赛等活动,切实加强法制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劳动观念,我们把教室、宿舍、公共厕所、绿化区的卫生工作交给学生承担,要求各班责任到人,做到班上事有人做,班上人有事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与多彩的历史文化交往,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交往,在交往中产生道德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校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以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礼仪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四项专项教育,开展“我为学校(社区)做实事”“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建设一流中学”“激扬青春文字,传承‘五四精神”“寻访抗战老战士”“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做公民道德的践行者”等系列活动,在“体验性原则”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访问、街头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完成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要使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用细心、耐心、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德育氛围,引导他们做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上一篇:高一物理全套教案下一篇:质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