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材料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作文材料(精选9篇)

中学生作文材料 篇1

[1]

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以下若干种:

1叙述一件较为完整的事情;2引述一个完整的故事;3引用一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4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

5一段主题鲜明、道理深刻的论述;6一段或几段突出一个中心的抒情性文字;

7揭露社会生活中某一丑陋现象的一副或几副组合而成的漫画……

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单则材料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

一、找要素

二、析原因

三、辨关系

四、拟中心

主人公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

材料一居里夫人把伦敦皇家协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来访的客人十分惊讶:“夫人,您把这么责重的奖章给孩子玩?”居里夫人说:“我是故意给她玩的,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将来必定一事无成。”由于居里夫人的良好的教育,24年后,她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找要素(1)居里夫人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2)教育女儿正确对待荣誉,把奖章当玩具。(3)结果,女儿也获得诺贝尔奖。

二、析原因女儿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是因为有母亲的正确引导,二是靠自己的努力。

三、辨关系三个要素之间是因果关系。

四、拟中心(l)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成功。(2)人应该正确对待荣誉。(3)正确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读寓言《滥竽充数》,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多角度立意——

分析

①从南郭先生角度。正向: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蒙混度日。逆向,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②从齐宣王角度。批评齐宣王的享乐昏庸;

③从齐泯王角度。赞扬齐泯王的改革精神。

④从乐师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好人主义”处世哲学来立论,指出“中庸之道”、“好人主义”至今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弊病。启示人们:人人都要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中国才会有希望,兴国才会有希望。

多则材料求同找出中心

例l

①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自己的哪一个球,他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个”。

②有人问着名电影导演谢晋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谢晋说:我最喜欢的是“下一部”。

③“百花奖”配角刘信义,在回答观众问及他最喜欢演过的哪一角色时,他说:“如果要说最喜欢的,我想还应当是我的“下一个”。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中学生作文材料 篇2

真正解决以上所提及的三大问题并非一日之功, 而要立足学生的学习、生活, 从实际出发, 以兴趣引路, 降低要求;以读写结合, 内外相辅, 打造日常化、生活化、立体化的全方位作文训练空间, 真正树立“生活身边, 资源无限”的作文观。

一、补白———文本的拓展延伸

大多美文佳作, 皆有张有弛, “恰是未曾着墨处, 烟波浩渺满目前”, 便是对作品言不尽意、书不尽言的生动写照。而这些耐人寻味、意蕴深邃的文本留白, 便成了读者走进文本的孔眼, 成了解读作品的门户。这些“空白”往往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果我们适度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填补这些“空白”, 效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人教版四下课文《中彩那天》的结尾:第二天, 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我们全家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众说纷纭, 一生写道:“真诚真是一种心灵的开放呀!”父亲长长舒了一口气, 眼中却流露出一丝留恋, 但更多的是喜悦。“太好了!”母亲摸摸我的头, “终于解决了这个道德难题!”“是呀!”父亲与母亲和我都笑了, 笑得那么开心, 笑得那么美。

二、重墨———作业的二度开发

除了文本, 学生的作业练习也是展示教师个性设计的阵地。我们可以很好地对学生作业进行二度开发, 比如设计有语言训练价值的题目, 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题目, 可以针对书本中的题目进行二度开发, 可以根据班级里的题目设计针对性的练习。我们的作业可以改变形式, 不要仅仅是书面作业, 也可以有一些操作型题目, 也可以有一些综合实践的题目, 这样我们才能把学生教活, 我们学生写作也就有了大量的素材。

人教版四下课文第9课同步练习第7题“轻松阅读”———《一件小事的震动》中关于“画眉妈妈给笼中的小画眉喂毒梅”的故事片段着实让人震惊, 而短文却是一笔带过:“画眉妈妈让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淡墨之处大有文章可做。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写段:动物也有情, 画眉妈妈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子女下毒手呢?可以想得出那场面是如何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对孩子的心灵触动深了, 自然有话可写且精彩纷呈。

三、仿续———经典的读写结合

“腹有诗书气自华”。打造书香校园就得倡导学生诵读大量经典名著、经典古诗文……沐浴经典已成共识。就目前而言, 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看, 还仅仅停留在诵读的要求上, 而怎样对经典著作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等习作训练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尝试。之所以称为经典, 必有其高明独到之处。对小学生来讲, 他们对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儿歌尤感兴趣, 用好此类经典对于小学生习作训练是大有裨益的。如:以《安徒生童话》为例, 仿写《丑小鸭》, 学生想到蝴蝶写成《毛毛虫流浪记》;续写《皇帝的新装》, 学生想到皇帝的悔悟, 写成《骗子的明天》。

四、生成———游戏的趣味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我们只有在“易于动笔”和“乐于表达”的教学上下工夫, 学生才有可能获得并学会摄取鲜活的生活素材, 学会感受、体验等创造性情绪的发挥。趣味游戏为作文教学铺上了一条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理想之路。

(一) 巧设游戏, 激发情趣。

“游戏作文”就是寓作文教学目的、内容、手段于游戏之中, 使学生在游戏中兴趣盎然, 变苦学为乐学。如:我们可以在课堂内做一些诸如“蒙眼画鼻子”“夹弹子”“捉迷藏”的游戏, 可以让学生就某一个细节展开写, 至于写片段还是整篇文章视学生年段而定。

(二) 开展游戏, 拓展生活。

快乐作文的核心是教育学生学会摄取生活材料。喜爱游戏活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 我们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 熔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于一炉, 相得益彰。用先做游戏后写作的方法, 既可以向孩子们提供生活素材、可以在游戏的进行中将生活的片段展示给孩子们看, 帮助他们学习用五官进行观察, 又可以激起他们的“投入”兴趣和“表达”热情, 这就解决了生活素材和写作激情的问题。如:让学生去表演某一生活场景, 像模仿“老爸抽烟”“妈妈照镜子”“摊主和顾客讨价还价”等都能成为写作的好素材。

(三) 创新游戏, 丰富体验。

在很多名师的公开作文课里, 我们都能看到许多充满睿智的活动设计。如:贾志敏的《我帮爷爷找手机》, 于永正的《考试》, 虞大明的《智能鼠捕鼠》等, 每堂课中或多或少都有游戏活动的内容。由于游戏既向学生提供了生活素材, 又使学生在快活的甚至是“发疯”的氛围下进行思考和写作, 所以生活源泉和感情激发两条要素同时存在, 学生几乎忘记了自己是在作文课上, 从而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自己的作文。

五、细察———生活的人景事变

古人云:“夕阳芳草寻常物, 解用都是绝妙词。”《课标》指出,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推动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的重要途径, 是解用的前提。细心观察包括“看”和“听”。主要应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和勤于观察, 学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例如观察自家人各自的性格, 同学们的外貌与习惯;市场街道的变化, 自然景物的特征, 节日活动的状况……学生经常带着目的观察, 久而久之, 也就形成观察行为的习惯;二是让孩子们运用已掌握的观察方法观察大自然, 提高观察能力, 做到观察有序, 观察有重点。如指导观察人物活动, 要求学生先观察其外貌神态, 再观察其行动表现。小学中段要重视片段训练, 不求完整, 但求具体。例如可以布置学生专门观察一次自己爸爸抽烟或醉酒的表现来写一则片段。

六、捕捉———新闻的冷热聚焦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中看到方方面面, 其内容几乎无所不包, 大到影响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重大新闻, 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小镜头;其形式更是多姿多彩,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 互联网给新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片新天地。现代新闻以它的立体、高速、多层次、全球性展示在我们面前, 极大地开阔了作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 活跃了写作思路。许多紧跟时代脉搏的热点、焦点新闻使学生提早接触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 产生想说想写的表达欲望。如全民关注的“奶粉事件”、事关民生的“柑橘风波”等都是指导学生写作的绝佳材料。

浅谈中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 篇3

关键词写作 积累 兴趣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便正确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写作能力 则综合反映学生听、说、读的实际水平。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历来重视作文教学,并视之为教学重点,呕心呖血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中学生却最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中冥思苦索,却提不起精神,许多人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分析,一般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是将材料归类疏理,根据题意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形成提纲,才动笔写作。但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许多学生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于是感到害怕,激不起作文兴趣。

可见,平时善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如何帮助中学生广撷博采,积累写作材料呢?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才能掌握与积累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 、有目的的感受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 ,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 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 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 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 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 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开始不可。

三、视听积累

现代社会是信息量丰富、信息传播手段现代化的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日益普及,广播电视等夜以继日传播丰富的信息,且比书刊杂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动活泼有魅力, 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吸引力的间接观察手段。广大青少年早已自发地而且饶有兴趣地通过广播电视积累信息, 但往往凭兴趣爱好,随机收看,缺乏选择性和目的性,娱乐消遣性强。家长则多以影响学习为由加以阻止,教师则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实际上,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从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丰富的材料,如新闻联播、环球45分钟、好望角、动物世界、假日晨曲、各种节日晚会节目、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等 ,都对学生有益智、地行、激情、开拓视野、丰富生活体验等作用,均属积累写作材料的范畴;同时要帮助学 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纯消遣趣味性收视倾向,并学会动态观察,提高观察水平和积累的材料质量。

四、活动积累

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 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语文教师应 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如采取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课外阅读成果展、社会调查、专题辩论等中学生喜爱的形式,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德育活动、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体验活动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观察活 动过程中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活动中所积累的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五、练笔积累

上述各种途径的材料积累,均属无形积累,储存在大脑中,使用时不仅要再现、梳理、选择,还得考虑材料的文字表达。有形的文字材料积累(除动笔墨读书外)被忽视了,即练得太少。因此,要提倡练笔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上述途径的材料积累中勤于练笔,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从中提高运用语言技能。叶圣陶先生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 也非多做不可。写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产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而且必须做到的。”据推算,中学生写作水平要能基本达到大纲要求,各类练笔不得少于50万字。因此,教师应在对中学生材料积累的指导过程中,结合给予练笔指导,并把练笔也当成材料积累的重要途径。

六、强记积累

学生“自评互改”作文反思材料 篇4

上新庄初中郭成良

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叶圣陶先生在谈及这个问题时,曾说学生改文水平有多高,作文水平就有多高。一次作文互评训练课,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语文知识等方面的一次大修炼。所以修改文章的过程,自然就是提高作文水平的过程。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分析 篇5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和形式《大纲》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小学作文的训练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个作文训练要求。从“内容入手”才能达到学生作文“有具体内容”,“从内容人手”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在表达之前,对作文材料有所选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概都有所知,然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习作材料贫乏、内容空洞大多雷。其原因、结症在哪里?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选材能力。只有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怎么写”言之有序的训练。而且选材能力的培养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拟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对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第二步对学生获取材料后如何表达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本文是第一步的实施情况,我们是在第一学期的后半时进行的,调查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共115名。调查时采取了个别座谈、察看学生习作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二、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结果为了全面真实了解情况,我们从行为、实事、态度几方面设计编题,根据小学生实际而采取了封闭问卷形式。调查表如下: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表姓名: 班级: 时间:1.你订有作文类刊物吗?有———无——。2.你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无——。3、你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主动写作文吗,写——,不写——·4.活动前老师就要作文,你认为怎样,喜欢活动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玩不开心-------。5.你作文中所写内容是自已经历的———看到或听到的——。看书获得的——。注:此表只用/符号表示,每题只选一项要真实填写。此表设计上姓名旨在和平时情况对照。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了解学生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方面获取作文材料的情况,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程度,以及积累表达方面的情况。调查结果:题号 问卷结果1 、订有刊物的4 9 人占4 2 . 6 % , 没订刊物有6 6 人占5 7 . 4 % 。2 、主动写作文的8 人占7 % ,不主动写作文的1 0 7 人占 9 3 % 。3 、写日记的2 8 人占2 4 . 4 % ,不写日记的8 7 人占7 5 . 6 % 。4 、喜欢活动害怕作文的1 0 0 人占8 7 % ,讨厌作文玩不开心的1 5 人占1 3 % 。5 、写以历的 7 2 人占 6 2 % ,看到听到的 2 3 人占 2 0 % ,看书获得的2 0 人占1 7 . 4 %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如上调查结果及座谈和察看作文情况来看,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①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范围决定了其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用自己的是非观做简单的评价。正是由此习作中才显出童真童趣,学生眼中的世界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范围、写作内容和文章类型如下:来源范围 写作内容 文章类型家庭 长辈、同辈、同学、老师、各行各业 写人学校 参观、游记、活动、游戏、各类事情 记事社会 植物、动物、器皿、物品、任何物体 状物自然 环境、现象、风景、风情、大千世界 绘景由此可见,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室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②选材能力构成因素选材能力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由以下几方面组成:选材能力:1、感知事物能力2、观察事物能力3、分析认识事物能力4、积累材料能力5、筛选剪裁的能力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而感受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观察是分析认识事物的前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认识其本质意义。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写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筛选剪裁是运用材料的能力。显而易见选材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这次调查结果看,高年级作文训练仍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特别是对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A、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大凡作家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就是日积月累用树叶写成的巨著。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们的作文训练每期8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B.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从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对策:首先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C、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真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因此,在我们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中,首先要端正认识:活动不是为单纯的作文而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在活动前大加强调,而活动中不加指导。要克服学生惧怕的心理负担。巧妙地,有艺术性地加以引导,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观察习惯。其次,要准确把握作文训练要求,根据情况因人而异,逐步提高。活动一定大力开展,只有生活丰富了,才有取不尽的材料,写不完的内容。通过活动,学生获取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写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训练“怎么写”才能得心应手。作文“从内容入手”无庸置疑,目前的放胆文、观察文、情境文、读写文,都是很好的方法,这是在一定思想理论指导下的结果。作文源于生活,不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训练“怎么写”,抛开内容大讲技巧更不可取,只有把握作文教学规律,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中学生作文材料 篇6

【作文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今年4月,在上海浦东机场,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悲剧:赴日留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前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拔出水果刀连刺母亲9刀,致其当场昏迷。日前,这个悲剧又出现了“反转”情节:原本在亲戚口中,存在不打工光“啃老”、要求无法满足会动手等毛病的汪某,时隔几天,忽又成了汪母及亲属眼里“勤勉、懂事,知道给家里分担压力的好孩子”。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猜题理由】【考点、热点】

高考作文有一种声音,要始终关注现实生活,远离甚至悖离生活的话题,应当也必然被高考命题所扬弃。作文当然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人生,思考自我的健康成长。并且这个轰动社会,给人们以沉重反思的材料更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构思点拨】

“刺母案”虽然是一个极端案例,但行凶者那残忍的9刀,不仅刺伤了含辛茹苦的母亲,也刺中了我们社会的一些软肋。面对“刺母案”,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悖论”:母亲的爱,为什么结出了恨的恶果?是过分溺爱结出恨的恶果!畸形的爱、糊涂的爱、错位的爱,往往是悲剧的源头。由此我们也可以谈我们的教育问题,我们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应该如何培养一代新人?同时还可以谈及略了孩子心灵世界的塑造、心理问题的解决问题。

【名人言论】

1.“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2.“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 ——马卡连柯

3.“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 ——爱因斯坦

4.教育是根本大计!——托里斯夫

5.“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

6.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艾涅斯库

7.“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罗隐

8.对于幼苗,剪枝和施肥同样重要——左伊默

9.“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 ——陶行知

10.惯子不孝,肥田收瘪稻。——谚语

【最新素材

1.“刺母案”虽然是一个极端案例,但行凶者那残忍的9刀,不仅刺伤了含辛茹苦的母亲,也刺中了我们社会的一些软肋。实际上,类似事件也有发生,诸如8岁乖儿子因争吵欲掐死母亲、23岁青年杀死双亲后还去网吧上网、名牌大学毕业生因母亲干涉自己“人生的选择”挥刀弑母等。在某网站关于“刺母案”的网络调查中,近四成网友认为这是中国教育问题的体现,还有将近半数的网友认为这一事件绝非个案,而是源于社会问题。

2.2010,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留学生的自费比例越来越高,留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项针对留学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网络调查显示,留学生因业余时间无处可去而常以网络和影碟打发时间者占26%;找不到倾诉对象和途径的占17%;学习、工作或经济压力大导致失眠者占16%。自认为“吃得好睡得好,心情畅快”的,仅占被调查者的7%。

3.我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4.现在的社会上,独生子女已经越来越多,20世纪70年代,我国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来控制人口快速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现在城市百分之九十,农村百分之六十以上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独生子女的成长引起了关注。家长们越来越宠爱这些只有一个的儿女。家长们的普遍观点是,要给孩子在智力上提高,只有学习是最重要的,品德、体育根本不必放在心上。家长们彻底错误了,这种想法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埋下了祸根。

5.有个故事,说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一次与同学在外面吃饭,吃到鸡蛋时,他说这里的鸡蛋不好吃,和家里的不一样。问他怎么不一样,他说是太硬了,家里的鸡蛋是白皮的,很软,拿着就能吃。原来,他父母一直把鸡蛋剥了才给他吃。

【写作范文】

别让关爱成悲哀

面对“刺母案”,人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悖论”:母亲的爱,为什么结出了恨的恶果?人们不能不为汪母对儿子的深爱而感动,她以并不富裕的家底、每月7000元的收入,苦苦支撑着儿子每年8万元人民币学费、开销30—40万元人民币的华丽留学梦,甚至在儿子连刺她9刀之后还是给予原谅,希望社会给孩子机会,把“可怜天下父母心”演绎到了极致。

这是不是一种爱?若是,那么别让关爱成悲哀!

或许,问题恰恰出在这过于沉重的溺爱。不少人痛惜地表示,该案例呈现出“中国式家长”的悲剧。汪母的心理和做法,和许多父母一样,“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本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凡事都应有度,量力而行,并且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一般的家庭条件,高昂的留学消费,五年的漫长时间,这本身就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母亲把生活的艰难全扛在肩上的同时,也消减了孩子体验人生、认识社会、感知责任、磨练意志的机会,缺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样的成长课程的修习,造成孩子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

这当然值得社会反思,更值得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和做子女的人来反思,反思在教育上,到底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什么?而孩子应该如何看待?或许给予的越多,得到的失望也会更多。如果任由对孩子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到头来可能仅仅为了一点点、一次不如孩子意,就会得到孩子的怨恨,难道这是爱吗?连自己的母亲都可以往死里刺,让人情何以堪?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溺爱,忽略了孩子心灵世界的塑造、心理问题的解决。就已经披露的案情而言,汪某可能存在调试心态、控制情绪等方面的心理障碍。遗憾的是,母子之间一直未能有敞开心扉、解开心结的交流沟通,使得消极情绪一直处于积累状态,成为一颗可怕的“定时炸弹”,汪某拔刀向母之时,就是这颗“炸弹”的启动之时。专家指出,溺爱和棍棒都出不了孝子、才子。爱不是罪过,但畸形的爱、糊涂的爱、错位的爱,往往是悲剧的源头。

别让关爱成悲哀!

【简评】

浅谈小学生作文材料的积累 篇7

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因为学生年龄小,说接触的就是周围的人和事,而对这些他们又缺乏仔细观察,不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就是观察了也没能及时地积累起来,所以他们写出的作文就内容不具体,空洞。其次,小学生周围有许多有意义或有趣的作文材料,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引导学生以写日记或写片段的形式记下来。同时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在学校,参加学校的活动,应该把活动的重点、经过,同学们的语言、神态、动态记录下来。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可以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记录下来。比如,星期天到集市上买东西时,可以留心观察市场看到各色各样、形形色色的物品,以及人们购物时的调价还价的过程都可以记录下来进行积累。

二、我们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的材料,平时就要让学生注意词汇的积累

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把课本上的好词、好语段记录下来,可以仿写练习。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一些内容健康的儿童图书、报刊都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比如说,在班级号召学生建立图书角。举行“捐一看十”的阅读读书活动。就是每个人捐一本书,全班就有几十本。每一个月就举行一次“捐一看十”的阅读读书活动。这样就使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读很多的课外书。满足了学生读书的胃口。也使学生都如获珍宝,轮流阅读。日久天长,学生都有所收获。让他们互相交流阅读,扩大知识的储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事实上,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拿起笔来,不知怎么表达,这就说明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性。记得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曾在一封信中写道这样的话:“文字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纵观古今中外,哪一个大作家不是由于大量读书而读写的呢?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从中积累语言材料。首先是要多读书。我们课文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选自名家名篇,都是范文,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多读、熟读,从中学习一些恰当的用词,优美的语句,精彩的片断,写作上的技巧等。之后才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广泛涉及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课外读物,从中体会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字里行间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魅力,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这样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了大量的文字信息,长期积淀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三、我们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的材料,就要让学生利用假期以及闲暇时间来积累材料

每年学生都有暑假和寒假,我们要让学生利用这两个长假也可以收集不少材料,暑假有些同学出外玩,就可以写一些助人为乐的行为和自己的感受。作为农村的孩子写作素材比较多,如和父母一起参加夏收劳动,可以描写农村繁忙的夏收景象,也可以抒写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体会。其次是夏天的景色也使人流连忘返。孩子可以去河里捉鱼、游泳,夏夜看瓜地,有绿色的林子,有一望无际的田野,野花盛开的草地,夏日中午的蝉鸣。暑假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寒假的生活也其乐无穷;下雪了,堆雪人,打雪仗,溜冰,打野兔。只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多方面地收集写作材料,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此外还要勤动笔。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无论是观察到的,阅读到的,还是做过的实践活动以及亲身感受,都应及时记录下来,建立一个材料库。也可以写日记,也可以写随笔、记卡片等等,不过无论哪种形式都要练习写上自己的见解,写出自己的所知、所悟、所感。

四、坚持日积月累,勇于创新,写出自己的特性来

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厚积而薄发,这样才能很好,做到游刃有余。要告诉学生,无论干什么,做什么事,都贵在坚持,因为只要坚持不懈的积累,就可能有所创造。我们要学生再有计划的作文训练中,持之以恒地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细心体味和观察,在自己的经验世界里自由都翱翔,放飞驰骋的想象,从个性出发去理解和评价生活,这样的文章就独具一格了。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独创是作文的生命,学习和借鉴优秀文章也可提高作文水平,但不能生搬硬套,一味模仿。

总之,我们让学生从生活和课内外阅读中积累作文材料,是帮助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积累作文材料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就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会写出好作文来。

参考文献

浅谈学生作文材料的获取 篇8

关键词:感悟;观察;积累

作文,首先应解决内容,即写什么的问题。学生如果占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就不会做“无米之炊”,就不会怕作文,厌作文,以致严重地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作文无内容可写呢?教师又该怎样解决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写作文脱离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学生的认识、思想、情感以及一切素材都来自现实生活。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应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熟悉生活,想方设法丰富他们的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掘、积累材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二、不善于观察

观察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素材的得来,必须靠平时对社会、对生活、对身边的人、事、物的仔细观察,并且把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处理。但是,我们的学生极不善于去注意、去发现身边的人和事,也不善于去观察、分析、认识,他们所学到的观察只停留在课堂上老师教给他们的一些看图方法或通过阅读所建立起来的时空概念,而没有具体的实践体验。因此,而对纷繁的社会生活,对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事情的细枝末节,对景物的优美奇特,他们就不知如何去观察,如何去分析、辨别,更不知该怎么用脑去想,用口去说,用手去记,熟视无睹,脑子空空,一提起作文,就没啥可写,硬挤几句也是空话、假话、套话,苍白无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三、不注意积累

用一种形象化的方式来表述学生的作文过程,应该是一个“进口—加工—出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口”是前提,因而,平时对素材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注意积累写作素材是学生的一个通病。尽管他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尽管我们为了丰富他们的写作材料而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带他们参观、游览、访问,尽管他们当时也玩得高兴或激动得热泪盈眶,但事后都缺乏动手把它记下来的习惯,事前激动,事中高兴,事后忘记,作文时,仍是脑袋空空,胸中无物。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也就不可能有信息的“出口”。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他们养成勤看、勤记、勤想的好习惯,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读到的东西记下来。

有了感悟生活为源泉,观察生活为基础,积累素材为保证,再加上我们老师的精心指导,我相信,我们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一个新的跨越!

中学生作文材料 篇9

重点突出主旨明

——如何让叙述重点更加突出

主备人:赵姗姗

【教学目标】

⒈ 掌握命题作文的一贯思路和解题方法,更好地应对这类作文。

⒉ 培养学生写作时重点突出的能力,学会运用让叙述重点更加突出的常见方法。⒊ 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培养 学生用真情动人。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写作时重点突出的能力,学会运用让叙述重点更加突出的常见方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天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上街,正好和一个骄横的年轻人碰了个照面。年 轻人气势汹汹地说:“我从来不给蠢人让路。”

旁边的人看看年轻人,又看看马克•吐温,都不知道这僵局将如何收场。没想 到马克•吐温侧身而过,只说了两个字:“我让。”

马克•吐温走过去了,人群发出了笑声。大伙理解那两个字是“我从来不给蠢 人让路”的延续,也就是说他给蠢人让路。

马克•吐温一语双关,一下就抓住了对方的要害,置对方于尴尬的境地。写文章也应这样,我们要牢牢抓住写作重点,紧紧扣住文章重点进行选材、组材、布局和描写,这样中心就鲜明突出,正所谓重点突出主旨明。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叙述重点更加突出呢?

二、明含义,知作用。

1.叙述重点突出的含义。

叙述重点突出,指我们在写记叙类文章时要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和关键,能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叙述和描写,那些与中心或主题无关的材料尽可能少写或不写。

2.叙述重点突出的作用。

内容翔实,重点突出,是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基本规范和要求。重点突出,情感才会丰盈,人物才会立体,中心才会鲜明。

三、叙述重点突出的写作技巧。⒈场面描写法

指抓住生活的精彩场面,用细致的描写来表现文章主题的方法。场面描写犹如特写镜头,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贴着生活抓住其精彩的场景,能让叙述的重点更加鲜明突出。

例如课文《最后一课》,作者没有交待事件的背景,也没有花笔墨去写最后一堂法语课后还能否再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更没有写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和当地人们后来的命运如何。作者只紧紧抓住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课堂场景——小弗郎士的化和韩麦尔先生的神情举动。

场面描写法,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就像生活中的特写镜头一样,省去了繁琐的背景交待,也略去了不必要的结果陈述,直接抓住最具表现力的场面加以描写,这样重点突出,能收到很好的效果。⒉过程详写法

指在叙述典型事例时只抓住最有用的“过程”,而省去或略写其“背景”“开始”“结果”等,以突出叙述重点的写作方法。

例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整篇文章按照“赶于勒——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顺序展开来写,但作者只把笔墨重点放在“遇于勒”“躲于勒”的情节上,因为它们最能表现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市侩、刻薄无情的形象特征,对中心表现最有效果。

⒊详略安排法

指文章主体部分选用多则材料时,以刻意的详略安排来凸显文章重点的写作方法。它特别能体现作者对文章重点的把握,应这样有重点、有主次、有区别地对待材料。

遵循原则:详写与中心、主题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主题的重点材料;略写与中心、主题关系不大,但又不可或缺,交代背景、铺垫情感等的次要材料。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运用详略安排法的成功典范。作者选取了四则材料来行文: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境惨淡、车站送别。作者略写前三件事,而详写车站送别这件事,其中又重点刻画父亲买橘时的背影,因为它最能表现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意。

详略安排法,还讲究材料的合理布局。一般来说略写在前,详写在后;实写在前,虚写在后;一两则详写,其他略写。

⒋ 正面表现法

指文章对写作对象进行正面地、直接地叙述和描写,以此作为文章重点的写作方法。对人物的直接叙述和描写,为正面表现;对人物的间接叙述和描写,为侧面表现。前者为实,后者为虚。文章应以实写为主,虚写为辅,实写是文章的重点。

例如课文《孔乙己》,主要抓住孔乙己进行叙述和描写,辅以对酒店掌柜、酒客的简单叙述和描写,因为前者为正面表现,后者为侧面表现,以突出孔乙己的悲惨境遇及世态的炎凉。

⒌描写表现法

指对文中的主人公进行细致入微、极具感染力和表现力的描写,以突出文章重点的写作方法。写人记事类文章,就是要塑造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

例如课文《范进中举》,范进是本文的主人公,作者对范进的细节描写有很多。放榜当天,范进抱了鸡在集上卖,“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地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好不狼狈;邻居告诉他中了举人,他却以为人家哄他,“只装作听不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便要夺他手里的鸡,他只好无奈地请人家不要跟他开玩笑。这些细节描写,把范进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范进读报帖时,“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知道自己真的“中了”,竟欢喜得发了疯,拍手大笑,满街飞跑,弄得披头散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一只,口里狂念:“中了!中了!”作者以细致的笔触描摹了范进中举后的种种疯态,刻画出范进对功名的热衷,表现了他受科举制度毒害之深。巴尔扎克曾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这说明,细节是写作的重点。

⒍对比表现法

对比表现分横向和纵向两种。横向对比是指对不同对象在同一时期的不同特征进行对比,而纵向对比是指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进行对比。无论采用哪种对比方式,都要紧紧抓住其特征,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如课文《故乡》,作者通过对少年闰土(纯真、神气)和中年闰土(麻木、愚昧)的对比,表现了当时普通民众生活的艰辛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对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言行举动的同时,小说的主题也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再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也是通过对十年前的紫藤萝(伶仃、稀落)和眼前的紫藤萝(茂盛、繁密)进行对比,来表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主题。

四、叙述重点突出的注意事项。

⒈要学会列提纲

我们在平时写作时要学会列提纲(哪怕只是几个关键词语),时刻提醒自己哪些内容应当详写,哪些内容应当略写,这样就能做到重点突出,中心鲜明。

⒉要学会紧扣中心

选材、布局、角度、描写、结构都受中心的制约,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因此我们在行文时要紧扣中心,这样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容易将中心表现得鲜明突出。

⒊要学会直接表现

要学会在事例中穿插有效的叙述和描写,用直接表现的方式行文,文章的重点就会凸显出来。余秋雨先生曾说:“好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抓住文章的写作重点,唯有如此,我们写出来的人物才有特征,表达的情感才会动人,文章的主旨才会鲜明,正所谓重点突出主旨明。

五、升格示范。

我们的语文老师

教室里,五十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讲台。新上任的语文老师正在颁布他的“施政纲领”,洪亮的声音响在教室:“我„„生字不教,你们自己查字典;注释不讲,自己看懂;段落大意不概括,中心主题不归纳„„课后练习的答案不讲,你们自己研究„„”大家愣住了:老师,你这也不教,那也不教,那么你还教我们什么呢?我们还要你这样的老师干吗?不明白,真不明白!

老师一丝不苟地执行他的施政纲领,两个星期中,只是重复我们早在小学时就掌握的查词方法,预习课文、阅读课文的方法,然后让我们自己读了两篇课文,并且宣布,要考试了。发了考卷,试卷上全是生字生词的默写、解释,课文的阅读分析,反正都是他不教的东西,全班考得一塌糊涂!老师没有发火,说:“明天再考。”大家不明白“明天再考”的含义,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天。第二天发了试卷一看,天哪,一字不差,还是那张试卷!又是一塌糊涂!老师看看大 家,又是一句“明天再考”。大家吃足了苦头,谁还敢不拼命地看,第三次考试 的成绩不言而喻了。

我们恨死了,但是不敢不看,不敢不记,不敢不自习,为了那该死的考分!一天,老师让我们用“纷纷扬扬”这个词语造句。这还不容易!但他提了 个要求,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前一个同学造的内容,大家要多方面、多角度地思 考,多多益善。同学们纷纷举手,用“雪花”“纸屑”“气球”“灰尘”等词语 造了句子,老师一一作了肯定,接着问:“这些东西具有什么相似的特征呢?”

大家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最后概括出了“小”“细”“轻”“多”的特点,老师很满意。可是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刚才造的都是看得到的有形的事物,有没 有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东西也能用“纷纷扬扬”造句?大家被问住了,教室 里没有一丝声响。第二天,老师重复了这个问题,我心中的火山终于爆发了,我刷地站起来:“老师,你这也不教,那也不说;你一再追问、苦苦相逼,你太懒 了,你的懒名声早在学校里纷纷扬扬地传开了!”

教室里一片寂静,空气沉闷得像要爆炸,大家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哈哈,”老师突然爆发出一阵笑声,“你终于懂了,你终于明白了。小道消息,流言蜚语,某种信息这一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可以用‘纷纷扬扬’造句。造得好,造得好!”同学们被感动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对于我的非难,老师只字不提。

哎,我们遇到的许多好老师大多是带病上课、放学补课、深夜还在备课的。他们苦口婆心,恨不得把自己的知识都塞给我们。在他们的关心下,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学能力能有多少?

现在,我似乎明白了,语文老师这也不教,那也不教,似乎包含着一个什么 哲理。哎,用心良苦的语文老师。

【点评心得】

文章为了突出语文老师的“良苦用心”,有针对性地筛选了材料。对“考试事件”略写,而对“造句事件”详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等都细致 精彩。正是抓住了写作的重点,文章才显得内容翔实,错落有致,人物个性鲜明,情感表达得当,中心突出。

六、实战演练

开心于与“你”的每次交心,你从来不嫌弃我寸步不离;甜蜜于与?你?的朝夕相处,你让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庆幸于有“你”的一路支持,你让我感觉拥有了整个世纪!我会好好珍惜,一年四季里有你;今天我要用心回忆,与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请以《成长路上有你相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写作要求】

(1)内容具体典型,语言生动。(2)注意人称的正确运用。(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文体写成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优秀作文】 成长路上有你相伴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可今年的清明节却和以往不同,更多了几分哀伤。去年的此刻,你还和我们一起,可今天,却成了我们来祭拜你。我呆呆的望着天空,思绪渐渐回到了从前。

就在几年前吧,还记得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正是下大雪的时候,你到我们家来住几天,你刚一进门,就听到我吵着要吃鸡蛋,可家里却没有鸡蛋,于是还没等妈妈招待你坐下时,你就又撑起伞下楼闯入雪中,我往窗外望去,只见你迈着蹒跚的步伐艰难的走在雪中,不时踉跄几步,瘦小的身躯在雪中瑟瑟发抖,看着你的背影愈来愈远,我的心中也越来越酸。没一会儿,楼梯里传出几声熟悉的脚步声,我连忙跑过去开门,果然你的手中多了满满一袋子的鸡蛋。妈妈从厨房里出来,看看了,说:“这孩子要吃鸡蛋,我出去买就是了,怎么要你来操心呢?再说外面还下着大雪,万一摔了怎么办?”你顺手拍了拍裤腿上的雪说道:“我这次来也没带什么东西,听见他想吃鸡蛋就出去买了一袋子,也算是我的一个心意吧。”妈妈无奈的摇了摇头,提着鸡蛋进了厨房,我见了高兴的大喊大叫,你和蔼的摸了摸我的头,笑了。

最让我记忆忧新的是在我8岁时学自行车的时候,那时虽然没有凛冽的寒风,也没有.那鹅毛大雪,可却是烈日当头,烤得人十分难受。依然是你在我得身旁,教我骑自行车,可是我怎么也学不好,只会直着走,不会拐弯,也不会捏刹车,每次要想停车都得墙上或一旁的树上撞一下,每撞一次我就摔到一次。记得有一次刹车,依旧是望墙上一撞,只是之前的速度太快,车子狠狠的往墙上一撞,我自然也从车子上“飞”了出去,膝盖磕在地上生疼生疼的,我便哭了起来,期望你过来安慰我。可是你却毫不理睬,只是冷冷的叫我站起来,你对我说:“做人要坚强,不能这么轻易就留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要自己坚强,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听了你的这番话,小小的我似乎也从中听懂了什么,从地上爬起来,又骑起了车子,过了一会儿我感觉这似乎挺容易,很快就学会了骑自行车,当我望向你的时候,你正满意的望着我,还不时的点点头。我的心里也十分的自豪,并且从此记住了你的那一句话“做人要坚强,不能这么轻易就留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要自己坚强,无论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好。”

想到这里我不禁摇了摇头,在你的坟前久久站立,看着你的坟墓,我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突然我闭上了眼睛,心里想到你说过“做人要坚强,男儿有泪不轻弹”便将眼泪逼了回去。

上一篇:“村帐乡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下一篇:高中生的《时间简史》优秀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