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精选8篇)

中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篇1

姓名:何晶晶 学号:110411209 班级11英本2班

摘要: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英语的教学相应也成为当今热点,受到全民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家教育部为适应现代英语教育形势的需要,出台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几年过去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情况如何?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普遍感到吃力。人们有必要要其反思,找出学习英语的好途径。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调查研究 引言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英语重要性愈加突出,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英语教学在指导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业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广大教师要认真探索英语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及时发现英语教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英语教学的肯定

现行新编中学英语教材体现了现代语言教学思想,是我国教育改革在教材方面的成果。外语教师为新教材的实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同时教研部门也做了大量培训工作,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教研、教改活动。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中学英语教学带来可喜的成果,由此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了提高,“发展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等观点开始并越来越多地被接受,从而促进了新教材的顺利实施。多数教师能够灵活驾驭、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在交际情境中学习语言,开始显得主动、轻松,兴趣得到激发,积极性得到提高,个别化学习也得到加强。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教学效果的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教学问题。当前,由于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致使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面对迅猛发展的形势,英语教学目的未及时进行调整。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现行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现行高中英语教学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侧重提高阅读能力。从初、高中英语教学目的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没有注意中学生的特点

中学生具有思想敏捷,眼界开阔,富有朝气,重视个人的权利,个性化更加突出的新特点,且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他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得更深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思维的完整结构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可是部分教师忽视了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英语新教材的教学中还是停留在单纯的原始英语教学上,没有结合新教材选择适合高中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在沉闷中学习英语。

(三)、教师教学方式、方法陈旧

教学方式上存在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定位不明确,只扮演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仅仅起到了知识的“传递”作用,忽视了学生应如何形成学习策略、构建知识框架这一重要因素。部分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教材的教学,其教学思想跟不上教材思路,仍存在捧着新教材上的是老模式的教学现象。部分教师把较多的时间放在语言点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上,留给学生的活动时间相对减少,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结构与功能两者之间的比重掌握不好。在教学方法上,被动多于主动,灌输多于启发,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听、记、背、练的苦学之中;重视对现有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教学的严格划一,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创造才能。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自主发展与独立人格意识的形成。

(四)、部分教师能力素质跟不上教育发展的进步

部分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思路不够明确对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误区。教学中虽致力于知识与能力并重,但教师总感到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不够系统,能力发展得不够显著。有的教师把对话课上成阅读课,不懂得如何根据不同的课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课堂教学步骤层次不够清楚。部分教师的文化素质、语言水平和教学水平亟待提高。新课程的内容涉及面广,西方文化色彩较强,而教师本身的这类文化素质不够,不能满足现代中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当前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总体上明显滞后是产生教学问题的主要根源。然而,仍有不少教师迟迟不得要领,其中有的教师英语功底太弱,无法驾驭新教材的教学;还有的教师则认为: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要“讲明白”。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被忽视,语言实践机会被剥夺,情感得不到激励,智力得不到开发,听说训练只走过场,对话、阅读上成统一模式。但最后发现,内容“太多”讲不完,便有了“教材内容太多”的感慨。可以说,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心态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复杂和矛盾,教学效果的差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显著。并且部分教师至今在课堂上仍基本用汉语授课;有的语音不准确,语调欠纯正;有的口语较差,语法错误较多,课堂语言单调贫乏,不能很好地胜任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顾问和组织者的角色,以致无法创设一种“逼真的”交际环境。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够充分

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评优质课时,挂图、简笔画、卡片、实物、录像、投影、录音机样样俱全,应有尽有;但到平时上课时,这些东西在课堂上统统不见了,教师依旧沿用那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法,仿佛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是为了应付优质课才用,致使平时课堂教学不生动、不活泼,教学过程呆板,气氛沉闷。而有的教师虽然常用多媒体教学,但只注重了生动和趣味性,学生是学得开心轻松了,可终究还是没学到应掌握的知识。

上述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如果不予重视和解决,将影响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众所周知,中学英语教学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为使高中英语教学适应改革开放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需要,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听、说、读、写能力均衡发展,综合提高。

二、结束语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英语教育近年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总之,我国中学英语教育质量的提高任重而道远,本文已分析许多现存问题都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其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也试着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希望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学校、家长乃至教师能够高度重视,推进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道义.中学英语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和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09(2).[2]沐正芳.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3]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中学,核心价值

当代, 素质教育的兴起, 已经在高考改革的各项要求中充分体现了出来, 并展现出了重要性的一面。而语文作为传统科目, 自然是素质教育推行和高考改革的焦点, 是不可忽视的。

一、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

这一点是高考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点。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从长远角度上看, 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和修养的提高, 是不容忽视的。可是, 中国教育界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灌输式的缺点, 即教师完全按照课件讲课, 分析课文, 将许多蕴藏着思想含量的篇章当作无关紧要的内容让学生课后自己阅读, 甚至直接忽略不讲。这是直接违反教育规律的, 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大的害处, 是必须修改的。所以, 我国教育工作者在集体探讨、深入调研后, 一致决定要彻底整改这一点, 完善语文教学的各种优良教法, 同时改正许多教学弊端, 完整系统地将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新的开端, 与素质教育体系找到结合点, 确定以学生为主体, 自我探究, 深化教学纲领的方针, 开启一种更为理性, 更具思想含量, 更突出人文内涵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在当代语文教学当中已经初显成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具效果。

二、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

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教学当中, 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始终是学生, 学生是主要受教育者, 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始终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时注重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 了解其接受水平, 不断改进教学教法, 完善教学提纲, 在深化教学细则纲领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教学监督的力度, 同时确保每个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使每个学生充分享受应有的教育资源, 这是不可忽视的。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更要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 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广度。例如分析课文中, 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于理解力较强, 知识积累较深厚的学生, 教师应该给予其鼓励, 并且将其引领到新的平台, 不能将这一方面的优势白白浪费;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教师应该做的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 找出其落后根源, 不断激励其发展, 不能让其丧失自信心。而且, 更为重要的是放慢讲课速度, 调整教学进度, 使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前进步伐, 找到每一个篇章的知识漏洞, 尽最大可能去填补, 以获得最大知识积累和收获。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之一, 从宏观上看, 其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发展和积淀, 是德智体美教学培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从微观上看, 无论在中考还是高考中, 其所在分值比重, 考察深度都是首屈一指, 不可忽略的。所以完善语文教学, 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对当今教育界都是一种旗帜带动作用。

三、提高人文积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众所周知, 语文这一学科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这么简单, 它所代表的重要方面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发展, 所以不能完全将其作为一门功课去教学, 更为主要的是从各个角度深入地去挖掘其精神意义、思想含量、教育启示和时代价值。所以在这些方面而言, 语文教学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这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必须认识到和体验到的, 也是教学活动中很大的乐趣。因为带领学生探索巨大的人文知识宝库, 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值得享受的事, 这一过程是一种人文修养的潜移默化提高, 是学生在自身的学习和完善中所不可或缺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核心关键点就在这里。

语文教学重要的是知识的积累, 其次才是方法技巧的教学和培养。只有知识的足够积累, 才有深刻的人文底蕴, 才能做到彻底具备了解中国文化内涵的能力和水平。如果只是片面地给学生无止境地灌输所谓的方法和技巧, 那么学生只能陷入两种误区:第一, 语文学习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考试, 生活中不需要语文学习。第二, 语文学习非常简单, 只要关键的几项技巧和方法掌握了, 就什么都会了。这两点误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待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应先要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习最大的目的是了解其精神内涵, 绝对不是为了满足考试, 然后必须让其了解语文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 要在生活中思考,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培养人文修养。要带领学生多读书, 多思考, 多写作, 这是根本方法。

四、培养学生兴趣

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学习一门学科, 兴趣是能否学好的关键性因素, 是不可或缺的。而要做到这一点, 需要教育工作者有深厚的学识以及能够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这是需要作为单独培养课题来培养的, 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同时, 教师要引领学生多读书, 在阅读中感悟语文学习的美。

五、结束语

语文学习是一个非常漫长, 同时充满趣味的过程, 而语文教学对每个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个庄严的使命。所以, 在当今教育界, 在素质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推动下, 语文教学必将面临一个新的美好的局面。语文的教育也会因改革而走上一个新的历程, 素质教育必将成为今后教育的主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虹.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3) :13-14.

[2]李渺.教师的理性追求[D].南京师范大学, 2007 (2) :22-23.

[3]董创文.中学语文教学课例研究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 2009 (2) :31-32.

中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篇3

【摘要】英语语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部分,直接反应学生整体的英语面貌。本文从英语语音的重要性谈起,就中学语音教学的现状,提出几点进行有效语音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语音教学 重要性 现状 建议

语音是语言学习的最基本的内容,语音的好坏反应了学习者整体的语言水平。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英语语音教学被忽视了。因此,在英语语音教学现状下发现问题、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

一、英语语音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学校的英语课堂上还是在各种英语培训班,都不难看到,英语的发音学习都是重点,对音标的不认真、不规范的学习都会给日后的学习带来很多麻烦。然而,由于受到诸如教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学校或教师对语音教学重视程度及认识不足等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制约,致使广大中学生的英语发音现状不容乐观。

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个中学英语教学开展的起点,语音教学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发音质量,而发音质量又直接影响整个英语的学习过程,因此,语音是英语教学的第一步。语音没有学好,音标不认识,单词发音就有困难,不会读或读不准,这就成了教学最大的难题,直接影响了单词的记忆和背诵,而单词的累积又直接影响着英语阅读、写作等方面。由此可见,语音教学是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基础,但是,现在我国很多地区的英语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结果是语音教学的忽视,是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衰退。

二、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

现今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大多数学生不能正确的发音,直接影响了学生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背诵,更重要的是阻碍了英语实际交际能力,这将英语完全演化成了应试教育的产物。然而,语音教学必须是学校、教师要完善和重视的重要课题。

1.英语语音教学没有完全得到重视。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在各类英语考试中,听、读、写是重头戏;同样在中、高考等大型考试中,英语口语的测试也属于附属考试甚至缺乏。语言学让我们知道,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声音是一种语言形成的基础,只有更好地掌握了语音,培养良好的语感,才会对语言产生感情,这样才更有利于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2.目前的语音教学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教材。现今,大多数中学仅仅将语音教学视为如音乐、体育、美术等的附属科目,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是随意地选择一本基本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教材,教师对教材中语音教学的编排、教学目的不能很好地掌握。所以,学校要重视语音教学,制定系统且完整的语音教材;教师要深刻领会教材内容,让学习语音的方式方法贯穿始终,渗透到英语其它方面的学习中去。

3.英语教师语音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语音教学不能很好地实施,产生良好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学教师语音水平不一。课标中对英语教师的语音能力有如下的基本功要求;教师应该能够听辨出每一个微小音素的变化与不同;教师的语音语调要纯正、流利;要有一定的口语能力,能用简练准确的言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语言运用要规范得体。由此可见,英语教师的语音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

4.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没能充分考虑语音教学的需求。英语语音的测试没有在中、高考中体现,很多中学在课程设置上未能考虑语音教学的需求和重要性。正常的英语课天天进行,并且为主要科目,而语音课程一礼拜有一到两节左右,且教学内容随意肤浅。

5.语音在考试中的分值过低,学生不重视。在中、高考中,语音测试为第一题,设有五道小题,以辨别词汇发音为主,总共五分,在试卷其它部分便没有了语音测试的题目。语音测试分值过低,对于五分的小题毫不重视,这使得英语语音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学习内容。

三、进行有效英语语音教学的几点建议

1.学好音标,打好基础。音标的学习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掌握拼读规则,具备识读能力的最基本条件。学好音标的第一步就是教会学生每个音素正确的发音位置,例如,摩擦辅音/θ/和/?/一直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对音素,这两个音的语音学描述并不难,把舌尖放在上下齿之间就行,注意的是前者是清辅音,后者是浊辅音,如常见的单词thank, cloth, these等。准确的音标的掌握是良好的英语语音的前提。

2.英语语音从单词教学开始。音标、字母最终都是服务于单词。在中学英语教材中都会有read these words的練习,这就要求每个学生每一个单词都要读准,不仅是单词,句子的发音也要过关。例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下,教师可以教授一些简单的英文绕口令,熟练朗读后,学生便可把相同读音的单词连在一起,也可多次练习读音。

3.注重英语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是培养英语语感的好方法。它可以改善学生“开口难”的现状,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朗读可以改善英语发音的语音,语调;朗读英语课文可以巩固学习过的单词、句型和语法;通过朗读,学生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发音;同时,朗读也可以提高阅读、写作和听力的水平;同样也可以培养英语的思维方式。通过朗读改善语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练习和坚持。

总之,进行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学校要认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增强自身的英语水平,提高自己的语音面貌;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正视语音的学习,提高兴趣,在坚持不懈地练习中提高自己。

参考文献:

[1]闫腾腾.初中生英语语音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J].海外英语, 2014.21.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 篇4

(毕业论文)

题 目_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_ 专 业_____教育学______ 年 级___2008级太原班_____ 指导教师_____杜老师______ 学员姓名_____于红云______ 学 号__2008级_太原班811116___

2010年10月18日

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摘要

本文先从三个方面就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特征进行了较充分的论述,接着从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就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认知现状、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素质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教学管理现状、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教学评价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阐述,最后对提高中学地理课程教学水平提出了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理; 教学; 分析

Teaching in the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ABSTRACP

The paper first three terms on the corrent charateritics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instruction was fully discussed,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ssroots educators, academic status of geography teaching cognitive status.Secordary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staff development secondary school.geography teaching situation of teaching management, teaching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of evaluation of a comprehen sive.systematic analysis.daborated ,and finally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teaching in secondary school geography curriculum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KEYWORD] GEOGRAPHY;TEACHING;ANALYSIS

目 录

一、引言.................................................4

二、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特征.............................4

(一)图式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独特方式.......................4

(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地理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条件........5

(三)电教媒体运用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6

三、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6

(一)师资力量薄弱.......................................6

(二)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极不适应......................8

(三)教学资源不足.......................................9

(四)、乡镇初级中学不重视地理教学的现象表现突出..........10

四、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水平的建议..........................11

(一)增加地理师资的培养力度............................11

(二)改善地理教育的硬件环境............................12

(三)更新地理教育理念、方法............................12

五、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7 致谢....................................................18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要求突出“有趣、多能、重情、务实、高效”的特点,通过其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以达到培养人才,适应社会,适应未来需要的目的。历史是在不断改革中向前发展的,就地理课程教学来说,不仅面对着社会的改革发展,地理学的不断更新发展,同样也要求教学本身进行改革。西南师范大学文星跃老师在其“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剖析”中学地理教学体系中的“问题”的同时,还“对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笔者受教颇多。笔者是基层地理教研工作者,是从基层角度去观察、归纳、分析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再加学识、能力有限,难免有失偏颇,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同仁批评、帮助!就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而言,笔者认为,较之未纳入高考时的状况来说的确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就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地理课程教学要求来说,确实是问题多多,不用忽视!本文就我所知道的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主要现状略作分析,与同行共同切磋。

二、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特征

(一)图式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独特方式

重视图式教学,创造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是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包括实物实地照片、模式图、结构图、过程图、示意图、分布图、剖面图等,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如在讲“季风形成”原理时,让学生读“亚洲1月、7月冬夏季风图”和“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变化图”。通过对图中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理解,使学生得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其差异。从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看,多种形式的图式教学,在中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直观,提高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师照本宣科、机械复述教材的被动局面。第三,通过读图、拼图等,可以锻炼、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询知识的热情,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

(二)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地理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条件 实行参与式教学有助于使学生投身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发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学生厌烦教师的“满堂灌”,迫切希望自己在地理课上“多说说”,教学参与意识非常强烈。学生参与式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a、地理模型制作。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有选择地制作地理实物模型,使学生在“学与做”中学地理。如地球仪、等高线、省级政区拼图游戏等,促进学生的地理感知,并激发其学习兴趣。通过参与模型制作,动手又动脑。b、设疑问答。教师通过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如有的教师在讲授高中地理第一部分中的四季成因 问题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层层设问,循循诱导,分析和归纳出四季变化的原因。参与式教育,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以上两种,但使用时应注意做到“三多”:多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设计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达独特性思想和感情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三)电教媒体运用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教学,有效地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教学信息传递方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学生心理更加协调,思维活动更加积极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提高。电教媒体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虽然具有突出的优势,若使用不当,不但其优势难以体现,而且还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出发选择电教媒体,设计教学过程。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电教媒体未进入课堂前,教师在教学中颇感困难,无论是用挂图、板图,还是让学生看教材中的插图,由于图式单一,难以使学生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识。县教研室地理组教师自行设计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屏幕上,先展示黄赤交角,再模拟演示地球绕日公转过程及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电教媒体凭借其优势,为教师讲解地理,为学生感知地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三、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近年来许多中学地理课不受重视,地理课时自行减少,地理统考成绩大幅度滑坡,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导致师资力量薄弱,表现如下:

1、专职教师少,兼职地理教师多。中学地理课不受重视,地理课时自行减少,地理统考成绩大幅度滑坡,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

兼职地理教师又存在如下种种情况:[a]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数 学的、政治的、生物的等,甚至有的学校连搞后勤事务的同志也来兼教两节地理课;[b]更换频繁,有的学校一年更换一个地理教师,个别学校一学期更换一个;[c]兼职地理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地理基础知识。

2、课堂教学水平不高

a、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复述一遍或照抄一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活跃。

b、钻研教材不深。大多数教师上课都只是就书本讲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对与理解教材有意义的其他地理知识很少涉及,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弄清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c、知识传授错误。少数教师由于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

(3)教研气氛不浓师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理论应用水平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教研活动开展少。从教育主管部门来看,对教研活动比较重视,但缺乏系统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机制,把教研活动看作是检查的手段,有的开展了教研,但没总结,不了了之;有的教研活动没有深度、广度。其次是承担教育教研的工作者、教师也对教研意义认识模糊,认为教研出不了成绩,只要自己把好大纲、看好教参、做好实验、管好仪器设备,按本授课就万事大吉;或者认为开一、二次公开课、听评课,外出一、二次听课或开会就可以充作教研,缺乏研究精神;有时教师虽然进行了教研活动,但教研活动的质量、内容及形式等层次低、比较肤浅和单一,没有深入下去,使教研本身的功能发挥不出来,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整个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及其改革与发展。所以县教研室要求各区成立地理教研联组,有的区教研联组虽然成立了。但是教研活动开展次数太少,甚至好几年都没有召开过地理教研会。有的区连地地理教研联组也没有成立,教研活动基本上为“零”。

(二)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要求极不适应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构建开放式课程,这是地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有的教师习惯了以往的课程模式,总感觉“如今的课程及教学无章法可循,无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有的教师意识到开放式地理课程对学生发展非常有利,但不知如何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显得无 所适从。比如一些教师在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时,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正好说明,该地理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如何指导好学生自学已成为该地理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要适应该地理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而是应当考虑和研究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如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达到增知、长智、练能的学习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对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艺和素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资源不足

1、地理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以电子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还没有完全应用到地理教育教学中。导致一些优秀的、有用的地理教育教学资源并没有完全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帮助学生积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完全显现出来。

2、教学设施配置差,大部分中学教学硬件设施薄弱,教学仪器设备短缺,使得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调,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许多农村中学欠缺教学挂图、资料、模型、标本,不少学校未能配备完整图书室、实验室,大多只是因陋就简;教师备课时手头上只有课本和教 参,要讲解知识没有挂图,要实物展示没有标本模型。因而教师靠板书,学生靠笔记,就此进行教学。教师无法借助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来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不用谈了,即使有一些地图、挂图,也是多年以前的,不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3、地理教学设施除了配置差,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专门管理。由于地理教师替换频繁,上一任地理教师不能如数地移交地理教学用具(地图、挂图、仪器等),结果是越移越少。平常学校和地理教师对地理教学用具也没有认真保管,故地理教学用具损坏的现象也严重。常常是一套完整的教学挂图用不了两年就破烂不堪,一只新的地球仪用不了一年就层层剥落。有的教学用的地图被教师拿去当作装饰画,地理教学仪器被当作装饰品。还有的学校,地理教学用具买来后,长期藏在保管室。

(四)、乡镇初级中学不重视地理教学的现象表现突出

由于受现行高中招生考试制度政策影响,现在地理科的会考在初二年级完成,学生进入初三后就与地理知识相处陌路。学生学地理随便,教师教地理随便,部分学校对地理学科的教与学的监督也完全处于“真空”地带。即使有的学校教师上地理课,在功利主义影响下,也是根据大纲要求考什么教什么,学生机械的背什么、不求甚解,师生决不越雷池半步。初中学业完成升入高中后,地理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极少,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反映地理难教。本来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地理知识脱节势必加重高中地理教学的负担,影响了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增加地理师资的培养力度

1、政府加强文化、教育职能和加大宏观管理和投资力度,加强中学地理师资的培养和培训,高校在政府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开设一系列地理教育专业,改进师范大专院校地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内容,突出应用技术课程比重,增加实习、实验比重,提高师资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与能力。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教育人才,使之有利于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确实使地理学科的教学者适应于素质教育模式的转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今后具体的教学中去,使地理教育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2、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应在努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前提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好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性问题。要督促学校严格按照中学课程计划和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坚决制止有些学校滥砍、滥占、滥挤地理课时和压缩地理教学投入的不良倾向;要有效地制止中学地理教师的流失,稳定教师队伍;应迅速纠正少数学校对地理教师的不公正待遇,不得在评职、晋级、奖金、住房等方面人为地压低地理教师,而妨害他们的切身利益,也不能在业务进修、教学研讨、外出学习考察等方面,剥夺地理教师正当的工作权利。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省地市,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组织好现任教师师资培训工作,重点是提高对新教材的授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验、实践活动的能力。在地理教师任职资格方面切实落实教师法所规定的要求,非师范地理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师 均属不合格的师资,这部分人应通过进修达到符合要求的水平。加强和鼓励现任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再次提高。建立一套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包括知识的考核与能力的考核,要知识与能力并重。

(二)改善地理教育的硬件环境

1、加强地理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方面初中以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为主,高中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为主较为适宜,应保证时数不得随意删减,加强对统考的严格管理,保证其严肃性,把好质量关,更应当恢复地理在高考中的原有地位。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知识的形成与品德的培养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并重;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重;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并重,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2、在教学设备方面要建立以电子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要满足教材内容和实验、实习的要求,建立电化教室,将录像、幻灯、投影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全国统一编制地理图片、录像片、幻灯片、投影片,及时与教材同时配套出版发行,供应。充分发挥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易化教学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3、各地应建立自己的乡土地理实习基地,编写相应实习指导书发给学生使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和德育培养。

(三)更新地理教育理念、方法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通过一系列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探索出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人才的途径和模式,使之有利于人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确实使地理学科的教学适应于素质教育模式的转移,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使地理教育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给地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地理教学活动不但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心理与智力特点,还要着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这就使得实际能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把握机遇,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灵活地采用并创新多种生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在教学中,落实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认识和掌握自然与经济规律的能力,使学生获取探求知识的能力;加强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精神、求实精神和造福人类的责任感,加强非智力品质的培养,这些应作为改进地理教学活动的重点。素质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学会动脑、动手,培养观察、阅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 性和创造性。发展智能和进行审美教育,加强竞争意识教育,让素质教育真正在地理教学中得以延伸。

素质教育要求对地理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周到安排,它要求内容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上学到知识技能,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只凭经验办事,一张嘴巴讲到底,而应开动脑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教师要不断改革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大力提高自身地理教育素质,加强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和提高地理教育教学水平.积极深入新课程改革,学习以电子计算机应用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地理课程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努力.1、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往往来自于良好的教学方法。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今天课堂教学的畸形发展,满堂灌,一言堂,题海战术经久不衰。学生处于学习上的被动地位,被支配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应该用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轻松、活泼而又热烈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技能的方式。“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因此,必须优化教学模式,变“注入式” 教学为“启发式”,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索去体会其中的乐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农村中学设备简陋,这就首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因此,地理老师若能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良好兴趣,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在地理教学中不断的创设情景和开展假想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途径。

3、善于质疑,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通过质疑,通过探究,学生对所学知识触类旁通,能够举一反三,我们就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学的更加灵活,更加丰富。

4、结合乡土地理,渗透德育思想

地理教育担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责任。地理教育除了细心的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外,更重要的是要“生活即教育合一”的 15 思想引领,不唯书、不唯本,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奉自然为宗师,以社会为大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渗透德育。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指出:“地理科学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问题,国家必须重视地理学科,建立“地理科学体系,发展地理科学。”地理学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为愈来愈多的 人所重视,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21世纪将是地理科学的时代。”我相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中学地理学科教育,必然会随着国家的振兴、社会的进步、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显示它无可争辩的育人活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无论是学科地位认知问题,还是师资队伍素质问题、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教学管理问题、教学评价问题,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管理者对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认知观念问题。如果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管理者能站在经济建设的高度,站在国家民族振兴的高度去认识地理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客观地摆正地理课程教学的学科地位,上述诸多问题则可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J].海南出版社,2001

[2] 褚亚萍.地理学科教育学[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 李建刚.现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4] 孙大文.地理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

[5] 褚亚平.中学地理教学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二版 [6] 刘盛佳.地理学思想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 [7] 方 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致谢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5

我校虽地处乡镇,但与城市中学相比,学生视野狭窄,阅读量低,语言表达水平普遍较差,学生作文水平普遍较低。学生在写作时的主要困难:一是“无米下锅”二是缺乏写作技巧,多数学生语言苍白,缺乏修辞技巧,口语化现象严重,感情浮浅,不能动人。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批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现象严重,作文练习往往是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对以上情况,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寻找源头活水,注重积累内化。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诸环节中,“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叶老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广泛获取材料。叶老还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在写作训练中十分重要。

具体做法如下:

1.理清材料源头,寻找写作活水。

“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

2.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习惯。

积累材料的基本形式有: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句妙言,记下点评之心语。

3.创设积累条件,力求有“源”可“溯”。

如何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即把全班师生的个人藏书统计起来,汇编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鼓励每人每学期订一份报刊(家庭困难者可2~3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通生效。第三,充分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第四,搞好校刊发放与优秀作文展览工作,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4.举行积累评比,促进相互学习。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文章是生活的再现与反映。读文体察生活也罢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积累写作素材有效途径。

二、针对学生实际,注重写法指导。

针对农村学生实际,改革作文指导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当务之急。我们从改革命题形式入手,即让学生自由命题、教师精心设计命题,使学生想写;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即捕捉小事,抒发真情、抓住瞬间,即兴训练,使学生有的可写;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几方面进行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命题形式,让学生想写。

写作文时普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教师常常以为这是学生生活经验贫乏,观察力不够,想象力太差所致,实际上命题不当才是重要原因。因此改革命题形式是让学生想写的重要原因。

(二)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使学生有的可写。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畅通,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加之教学作文的方法不当,所以上作文课,学生就觉得无话可说,更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习作材料,使学生有的可写。

1、捕捉小事,抒发真情。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小事,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教师要鼓励学生:写事不在于大小,只要能表现出真实而细腻的感受就是好作文。

2、抓住瞬间,即兴训练。教学生要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教师必须“身先士卒”做出示范,给学生感性认识。

3、精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写具体。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关注现实生活,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三)读写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写好。

只有多读多练,胸中有了大量积蓄,当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

1、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课文中吸收作文营养。

2、加强熟读练习,以熟读促理解、表达。

3、加强迁移练习,促进语言内化。

读写紧密结合,是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的重要基础。因为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准确、得体、生动的运用语言,把作文写好。

三、改革评价方式,师生平等对话。

作文评改中我们提倡运用作文互评法,所谓作文互评法就是在学生完成了草稿之后,教师为学生创设机会使学生互相分享自己作品,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评价、修改、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1、公开展示作文。

2、学生互评。

3、开展评定交流会。

4、举行集体讲评。

集体讲评一般安排在作文展示后的一周大致如下几个步骤:

(1)统计学生的阅读量。先统计每个学生读过几篇优秀作文,同时也使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扩大交流面。

(2)让学生推荐自己所读过的佳作。可以是整篇作文,也可以是某一片段、章节或某个句子。读完后要说出你认为好的理由。当然,也可以是毛遂自荐读自己的佳作。

(3)教师进行总结评定。教师在仔细阅读、评定每个同学作文的基础上,在整体上对全班作文的情况作出一个评定。

(4)如有必要,学生可进行再次的修改、评定。

中学生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篇6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中学 吴 军

摘要:本文运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论对传统概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其成功和不足之处,提出在概念教学中要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注重生成性教学等建议。

关键词:概念教学 概念形成过程 教学错位 生长性引言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李政道在回答怎样才能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时就曾强调: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为此本文对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物理概念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中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

中学物理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但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造成了物理概念教学着重点各有不同,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论来审视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成功和不足之处。

2.1 传统概念教学的成功之处

传统的概念教学着重从物理概念的文本出发,着力从三个方面讲解和剖析物理概念:一讲清物理概念的内涵,即它们的物理内容和物理意义;二强调物理概念的外延,即它们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三理清有关概念的联系和相近概念的区别。这样的教学严谨扎实,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积累的大量知识(以书本为载体的间接经验),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进而运用知识。

2.2 传统概念教学存在的不足

2.2.1 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重视不够

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影响,教师在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中过于强调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大大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新授课教学“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教师在引入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物理概念,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没有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实质,物理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题海战术成为他们学习物理的“捷径”,这种“熟记型”学习往往是比较机械的,学生对物理概念没有在感悟中“升华”。如在高一加速度一节,在没有帮助学生建立对速度变化快慢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匆忙给出加速度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然后进行大量的习题强化,导致许多学生对引入加速度的必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没有理解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什么是加速度、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只是“强记”加速度的概念。这样的后果是使学生失去了物理学习的兴趣,而觉得物理概念只不过是玄之又玄的物理学家们的游戏罢了。

2.2.2 物理概念教学中“二八”错位

一是在物理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上所花的时间只占整个课堂的20%,而将80%的时间花在习题训练上。这种“短、平、快”的战术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思维要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而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占有感性材料经过同化和顺应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是对80%的基础内容,只花20%的时间,而对20%的高要求的内容,却花80%的时间。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是“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体现基础性,显然这种对全体学生在“高端知识”提出高要求是不合适的,“中学物理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公民常用的基本的物理常识”(雷树人语)。

三是课堂教学只面向20%的学生,而让80%的学生在课堂上迷失方向。这样的错位只能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国民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休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概念教学的建议

3.1 物理概念教学应由“重知识”向“重过程”转变

任何一个物理知识的学习几乎都遵循这样的环节:实验、事例概念、规律题目。传统的概念教学将获得知识结论教学作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的表现的机械记忆,而不是理性分析。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应是认知主休的内部心理过程,学生是信息加工主休,高中物理新课标中提出了“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维度,在这一维度下,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从原来的“重知识”转变为“重过程”。

3.1.1 重视概念的引入过程,使认识产生飞跃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任何一个物理概念的出现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而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决定了其抽象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要能够在形成概念前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的、有助于形成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认识引入此概念的必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认识上产生飞跃。

例如对质点概念的引入,通过举例在研究雄鹰的飞翔时(人教版),要求学生想方设法描述雄鹰的运动,让学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然后同学生一起找出“困难、麻烦”所在,即雄鹰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造成了其各个部分运动情况不同。再引导学生想办法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从而顺其自然的引入了质点的概念。

3.1.2 充分还原稀释,使学生发现、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每个物理概念都是人类知识的结晶,铭刻着人类思维发展的烙印。如果我们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的同时,能把浓缩在其中的思维历程充分还原稀释,让学生沿着前人思维活动的足迹去重演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从中发现、体验、掌握形成概念的方法和学习科学思维的方法,那就等于教给学生一把打开思维宝库的金钥匙,从而把物理概念的教学作为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充分稀释加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站在问题开始的地方,要面对原始的问题”(杨振宁语):磁浮列车以432km/h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蜗牛在10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4.0s;例2:麦克拉伦F1 LM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3.2s;例3:宝马Z4跑车0→60km/h加速时间3.2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km/h加速时间15.6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3.1.3 适当引入物理学史,让学生感知物理学的文化内涵

只有了解了物理概念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本质。教学实践中的难点,往往也是物理学发展史上长期未能克服的困难;历史上物理大师们与之辩论和斗争的错误观点,往往也保留在学生的概念之中,认识上的反复和曲折正可反衬出正确理解物理概念的重要。物理学历史上关键性的突破和物理学家的伟大贡献,也正是物理学的重点。例如,“动量”和“动能”是物理学中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们都和质量、速度这两个概念有关。如果只讲述定义,即使详细罗列两者的区别,学生仍不能深刻领会这两个概念的物理本质。在分析具体问题时,经常会混淆不清,究竟是动量还是动能才真正是机械运动的量度呢?这个问题在物理学史上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当的引用一些物理学史资料,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下认识“动量”和“能量”这两个概念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更关注将人文的因素渗透。萨顿提倡的新人文主义将科学和人文结合在一起,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学习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等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预成性”向“生成性”转变

物理新课标对“方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目标的设计不仅仅指向“结果性知识”,而更多地侧重于“生成性知识”以及“生成知识的方法”。物理概念的教学应由传统的“预成性”教学向“生成性”教学转变,教学过程应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生长”到学生已有的认识上。在静电场的教学中许多概念非常抽象学生不易学习,如“点电荷”概念可将生长点建立在“质点”上、电势能生长在重力势能之上。在生成显性的知识同时,也生成了隐性的知识──思维。

生成性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最直接的体现是“概念变化”。所谓概念变化,是指学生在新的学习中,不同程度地扩展、更改或重组头脑中的已有概念以适应科学概念,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如在力的概念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整个高中的学习过程进行如下的概念变化:在大量的物理事件中建立“力是物体

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物体竖直上抛的上升和下降阶段的受力改变学生“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前概念,建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建立了加速度概念和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之后,促使学生建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功是力在空间上的积累→冲量是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在概念变化和重建中对力的理解呈螺旋上升。

3.3 注重师生交流,关注异质反馈

物理概念教学中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才能暴露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困难。在进行交流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已有共识的同质性回答,更应重视异质性反馈,异质性反馈往往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过程中观念的碰撞和思想交锋,能够帮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物理概念.结束语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尽量接近科学家们在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以使学生从中领会物理学家的实际创造过程和他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黄恕伯.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过程”.物理教学探讨,2004(7).

[2]罗祖兵.从“预成”到“生成”:教学思维方式的必然选择.课程·教材·教法,2008(2).

[3]吴伟,王新星.美国学生物理概念研究的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8(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制定.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7

1.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1.1 重表达, 轻内容

“重表达, 轻内容”的最真实写照即是老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过于重视写作技巧和写作结构训练, 忽略了对作文内容的引导和讲解。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学生在文章框架的基础上夸夸其谈, 假话连篇, 不但没有明确的文章中心, 更使得个人真实感情得不到准确的抒发, 文章千篇一律, 学生没有掌握作文训练的内涵, 常常误入歧途, 标榜消极的形式主义。

1.2 重模式, 轻能力

“重模式, 轻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抹杀。老师一味的将单一的作文公式, 经典的作文模式套用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 鼓励学生背诵名人轶事和政治要件, 这种写作训练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因素, 斩断了学生另辟蹊径的写作思路, 一味的死记硬背弱化了学生对社会的感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洞察能力, 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 勇于创新的学科素养养成, 无论是对语文学科的发展还是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消极的作用。

1.3 重书面, 轻口头

作文练习是书面、口头训练双管齐下的过程。书面与口头训练相辅相成, 互为一体, 共同决定了中学生写作能力、素养的获得。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诟病便出现在“重书面, 轻口头”, 使得学生口语能力急速下降, 影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没有口头训练的辅助, 书面训练自然也得不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影响了学生整体写作能力。

1.4 重课堂, 轻生活

生活乃是学生的第一课堂, 忽视生活, 学校的课堂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写作过程中, 务必要观察生活, 引用生活, 汲取生活中的材料, 表达对生活的一切情感。当前普遍存在的“重课堂, 轻生活”的写作内容训练阻塞了学生发现生活的眼睛, 作文内容时常苍白无力, 枯燥无味, 泛泛而谈。作文离不开生活, 生活内容的充实度决定了作文内容的饱满度。

1.5 重指导, 轻讲评

现实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 很多语文老师的文章反而比学生的同主题文章略输一筹。这是由于语文老师们大多把精力用在“看”和“读”, 而很少有所实践, 真正的动笔做写作训练, 因此语文老师的写作水平往往不如学生, 但同时语文老师的讲评能力由于常年读书看书的日积月累而有很深的造诣, 因此语文老师减少对学生实际写作的指导, 鼓励学生自我创新, 积极实践, 进而转向习作讲评才是正确方法。

2. 相应对策

2.1 转变观念, 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转变观念首先要认识当前。从作文教学现状中我们看到语文教学过分侧重形式主义的追求, 不讲求实际, 缺乏内容的充实感, 埋头于写作训练而忽视“口头”的作用等等, 介于现状, 我们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训练中, 抛弃旧观念, 树立崭新的“大作文观”,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点滴, 用最发自肺腑的语言充实文章内容, 以人为核心, 以学生自身为写作主体, 鼓励学生自我创新, 勇于开拓, 促进综合能力全面提高。

2.2 固本培元,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 加强学生的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阅读的充分积累, 写作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因此指导学生写作练习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然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方式, 教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积累名人轶事, 优美语句, 在阅读中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和表达方式, 从而应用到自我的写作练习中。以“阅读”为写作的养料, 在不断地阅读, 不断地积累中打造优秀, 富有人文情感的好作文。

(2)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的内容有多充实, 作文的内容就有多饱满。课堂是获取知识的狭小角落, 只有生活才是汲取知识的最大平台, 写一篇好作文, 不仅需要学生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更需要学生对生活感知的准确表达。从任何的角度看来, 写作都离不开生活的影子, 因此, 老师要积极利用生活这个最广阔的课堂,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引用生活, 在生活中汲取最灵动有趣的材料, 充实作文内容, 促进学生对写作的无限乐趣。

2.3 改进评改方法, 教师下水作文

“评讲”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 往往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好的讲评总结了写作训练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优点和不足, 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理解作文主题及中心思想, 及时纠正错误, 提高作文水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注重“讲评”, 在实践中积累讲评方法, 改进讲评方法, 是语文老师不容忽视的工作。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 即老师首先会写“下水作文”, 在好的下水作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文的内涵, 从而帮助学生在写作能力的训练中真正有所提高。因此第二点便是提高语文老师“下水作文”的写作能力, 将自我写作过程中的感悟、感知传授给学生, 解决学生在写作中的疑惑和不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文主题、中心思想, 组织写作语言。

3. 结论

总之, 语文作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包括了写作技巧及模式教授, 阅读积累, 语言重组练习, 语言对生活的高度浓缩训练等诸方面, 因而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几大诟病, 针对那些消极教学法要积极引导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 加强教师的“下水作文”写作能力和讲评能力, 全面转换教育模式, 鼓励学生发现生活, 引用生活, 多读多练, 善于积累, 从点滴的努力中改变作文习作能力, 从而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参考文献

[1]姬云飞.高中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语文学刊, 2010 (10) .

[2]朱红范.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 2006 (19) .

[3]王晓彬.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龙岩师专学报, 2004 (S1) .

乡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 篇8

【关键词】乡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面临着既传授知识又教授技能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的教学虽然已经有很长时间的教学历史了,但是在一些乡镇中学里依然不尽如人意。下面我们将围绕这一内容展开论述。

一、乡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教学设备落后

在众多的学科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费钱”的学科,一台电脑大约需要3000元左右,一个教室如果将这些配备齐全了最少也需要几十万元,这些费用对于城市里的一些中学并没有什么,但是对于乡镇中学来讲这就是一个问题。大多数的乡镇中学资金周转都很困难,有的为了节约成本,所以在置办一些教学设备上就比较消极,甚至不去购买。这样一来,最受限制的就是计算机设备了,很多学校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无钱购买,还有的学校一直在沿用旧式的计算机,这样的教学硬件设备直接制约了计算机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专业技术不高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所以教师的一些行为或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教学。在乡镇中学里,有的教师比较懈怠,对于计算机这样的学科根本不够重视,所以在上课之前他们也只是较敷衍地备课,这样在上课时就会很难掌控整个教学课堂,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

3.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乡镇中学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时间是不一致的,有的在小学里就已经学习了,但也有的学生上的小学并未开设计算机这门课程。所以到了中学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当老师从头讲授新知识,那些学过的学生就感觉很无趣,于是在上课时他们根本不听教师的讲授。而对于那些没学过的学生,他们又感觉到很难接受这门新的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虽然很喜欢计算机,但却是与学习无关的,一上课他们就想着怎么玩游戏,所以在乡镇中学里教授计算机真是很费力,由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这也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领导不够重视

在乡镇中学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一直是处于边缘化的教学地位,一般来讲每个班级一周就2节计算机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教学现状,是因为领导的不够重视。初中阶段有中考这把标尺“横”在各学科间,所以不管是家长,学校领导,还是老师和学生,大家都重视中考要考的那些学科,而对于计算机的关注就少了,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地位越来越低了,长此以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益也就差了。

二、乡镇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对策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正视信息技术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和素质教育思想的推行,乡镇中学对信息技术的观念和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部领导进而学校领导以及任课教师还是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存在偏见。真正的素质教育并不是把文化课学习好了就是胜利,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正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地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和新技术、新思想关系极大的学科,它在初中阶段开设,有其特别重大的意义。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上课时,我们的教师一定注意问题的质量,少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低级问题,如果在一堂课中设计的问题比较实用,这一课就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当我们讲授完和Word有关的知识以后,再讲PPT的时候就可以用迁移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比如,如何在PPT中新建一个空白的页面,如何在PPT中插入图片,如何在PPT中插入文本框等。这些内容都在Word中学过,到了学习PPT时我们只要将问题抛给学生即可,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自走进探索的天地,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3.贴近实际生活,实现学以致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尤其是数据的统计在中学阶段及日常生活中都很重要。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到这一内容的重要性,在讲解这一内容时笔者常常为学生展示许多数据,并要求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求和、求平均值、排序的计算,当学生计算完以后,笔者再用EXCEL为学生们演示一遍,学生们就能在比较中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样他们就会深刻地感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由此,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就会接纳计算机了,从而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严小满,陈镇等.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3期.

上一篇:大黄鸭的作文1000字下一篇: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