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课堂提问,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激趣性提问

(1) 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产生好学乐学的积极情绪, 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激发兴趣与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有对所学动作会感觉枯燥而厌学, 这时教师能有目的地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 创造生动的愉快情境, 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考。

(2) 事例:弯道跑的教学, 教师可问:汽车在转弯时, 乘客们都市会向外倒去, 转弯的速度越快, 则向外倒的力量越大这是何原因?初中以上的同学大多数会回答“离心力”的原因;再问:“我们在练习弯道跑时如何克服向外倒的现象呢?”同学们将会想到身体向内倾斜, 外臂摆臂加大等的动作, 诱发学生想试试看的好奇好胜心理, 调动了积极思维, 动作掌握也就容易了。

2 迁移性提问

(1) 体育教学中有些动作有类似之处, 它们动作规律之间有密切联系, 根据情况适时而巧妙的设置提问, 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概念迁移到新的知识结构中去。

(2) 事例:前滚翻教学教师可以这样问:“什么物体在光滑的平面上受外力作用最容易滚动?”学会将会回答:“圆形物体或圆球”。再问:“人体成什么姿势才便于滚动?”学生很快会想到团身动作, 这样一来就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 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作用, 调动思维积极性, 诱发学生迫不急待的想获取知识技能, 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率。

3 点拨指导提问

(1) 体育教学中对所学的技术动作往往不是一两次就能够掌握的, 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和巩固, 在练习过程中对关键的动作要领, 抓住要害处设置提问, 给予点拨, 使学生在一瞬间对学习的动作产生形象思维。

(2) 事例:教授掷铅动作时, 教师不妨这样问:掷铅球的关键动作是什么?学生一定会说出:蹬、转、送、挺、拨的动作要领, 这样起到启发思维的指导作用, 如同画龙点睛, 收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4 以错误性语言提问

(1) 体育教学中除了正面讲解、正确的示范指导练习外, 从经常容易出现的错误中进行提问, 从正误的对比中明辨是非, 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

(2) 事例:前滚翻教学中, 教师用一方木块放在垫子上加外力, 木块不会滚动, 教师抓住这个机会, 为什么木块不滚?学生便会说:因木块是方的, 不是圆的, 学生将茅塞顿开, 理解到前滚, 人的身体姿势团得越像球一样越好, 学生明白了动作的原理和特点, 掌握动作也就容易了, 获得的知识技能将会更牢固。

5 探求性提问

(1) 探求性提问能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 是启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教学技巧。”

(2) 事例:在教“制动性踏跳”动作时, 教师若问:同学们看到过或者乘坐汽车时, 在快速行进中突然急刹车会产生什么现象?同学不难回答:车有向上跳的现象。再问:物理学中力的分解与合成能说明“制动踏跳”吗?同学们将会明白, 是助跑向前的力量, 由于制动变为向上的力量, 这么一问像一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 立刻激起学生探索动作奥秘心理的涟漪。

6 巩固性提问

(1) 教学中对一个完整的动作结构和概念, 学生不一定马上形成心理定势, 运用巩固性提问能让学生形成并加深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

(2) 事例:学完了蹲距式跳远之后, 有意识地设计提问:“蹲距式跳远的动作是有哪几部分组成?”这将立刻引起学生思考, 把跳远动作结构的记忆再识起, 加深对跳运动作结构的记忆和理解, 于是学生对跳远由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各部动作的结构建立鲜明正确的完整印象, 这提问的过程也是由现象到本质逐渐深化的过程, 提高了教学实效。

7 总结性提问

(1) 体育教学中每一课都有教与学的目的与任务, 在适当的情况下, 选择良机, 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围绕中心, 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进行提问, 就像引线穿珠, 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形成有系统完整的概念, 教学的目的与任务进一步深刻地印入学生的脑海。

(2) 体育教学的总结性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性提问设计的优劣,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课堂提问也没有固定模式, 更精堪更切合教学实际的课堂提问, 定会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古语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有疑才能有思, 不能释疑。”在体育教学中, 优化课堂提问, 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诱使学生意识到新的知识同自身原认识结构的矛盾, 形成冲突, 激起疑点, 满足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愉悦心理, 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获得成功, 满足了心理需要,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调动了积极的思维, 在教师的主动引发和学生积极思考的双边活动中,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思维机会和学过氛围,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优化提问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优化设计,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体育理论[M].体育院、系教材, 1981.

[2] 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M].新华出版社, 1994.

[3]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4) .

上一篇:生命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下一篇:浅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