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团

2022-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高校大学生社团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构建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科学发展新体系

摘 要: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优势与作用,明确目标,积极探索社团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明确社团工作应服务高校中心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应向规范化、品质化、高效化发展,坚持以“服务社团、凝聚社团、发展社团”的工作理念,构建“思想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载体,发展学生社团、繁荣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学生成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以下简称社团)是以广大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能力锻炼、学习提高为目的,以活动开展为平台,富有生命力、实践性和创造力,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内涵式发展所依赖的路径是校园文化建设,而社团建设突显了校园文化的再植功能及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连接功能。

当前,社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社团的优势与作用,明确目标,积极探索社团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明确社团工作应服务高校中心工作,服务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应向规范化、品质化、高效化发展,坚持以“服务社团、凝聚社团、发展社团”的工作理念,构建“思想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载体,发展学生社团、繁荣校园文化、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学生成才。

一、坚持思想引导、认识社团作用是做好社团工作的前提

社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创造美好的大学生活,培养健康的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的特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社团活动已成为大学生对理想和情趣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探索的舞台和载体,通过社团活动强化大学生亲身实践,精诚合作、开拓创新的意识,培养集体主义、团队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社团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社团以独特灵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发挥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培养功能、示范功能,不仅能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良好氛围,而且也能使社团真正成为高校建设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弥补高校素质教育的不足,对塑造健康的学生心理、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认识社团的作用,更好地加强对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团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社团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术氛围的形成、构建学生人格体系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团工作的中心应强调对人的重视,坚持思想育人功能,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社团活动是进行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活动主题都是以国家、学校的重大事件为背景或与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或参与到学校的重大事件中来,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增加其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起到了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

二、注重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是发挥社团作用的基础

社团成员的满意与否是检验社团工作的重要标准,只有考虑和满足了成员的利益,才能得到社团成员的认可。我们要提高服务水平,谋求成员利益。

社团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竞争意识,培养竞争力。每个社团指导思想不同,举办活动也不同,但最终目的就是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度,提高本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从这个角度讲,不同社团为学校作出的贡献不同,影响力度不同,从而竞争力也不同。在社团内部中,不同部门、不同成员间也具有竞争性。上至社团负责人及主要领导,下至社团普通部员,都要积极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社团内部也存在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对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其竞争能力无疑是大有益处的。

社团促进了大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社团具有自发性与兴趣性的特点,多数高校学生都是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参加不同的社团。值得关注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很多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匹配。而社团成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及专业课以外知识、拓展知识面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在社团活动中,无论是社团成员,还是活动参加人员,都会接触到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知识,这些知识丰富了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

(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社团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和保持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团促进自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社团要科学配置资源,集中力量于优势领域,创造和推出一批精品服务项目,扩大社会影响。

(二)开展活动的能力。开展活动能力是社团能力建设的重点,是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社团要加强内外协调,经常开展活动,提高服务能力。

(三)竞争与合作能力。要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促进社团的不断发展,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学生组织和社团的合作。

三、规范社团活动,加强制度建设,是促进社团发展的关键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坚定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自觉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社团活动以其思想性、实践性引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增强了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陶冶了大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社团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培养成特长,把特长提升为技能,把技能拓展为素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途径。社团活动打破了院、系、年级、专业的界限,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能够广泛交流,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求知领域。各社团举办的学术讲座、专业技能比赛、科技创新比赛、文艺体育比赛等各类比赛活动,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实践平台,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社团要稳步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完备的内部组织、考核和激励机制,规范的管理和健全的组织机构。应做到日常管理规范、活动开展有序、思想教育经常、内部账目清楚、发展方向明确,只有拥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促进社团健康有序持续快速的发展。

四、加强文化建设,创建品牌社团,是提升社团品质的亮点

社团文化,是指在大社团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大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指大学的各种社团组织的建立、校园活动的开展以及社团组织成员的行为形态等。社团组织涉及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体育、研究、实践活动。社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课余性、群众性,它的直接目的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素质,所以深为广大师生喜爱。活动力求高品位、多层次、重参与、求实效。同时要注意对思想意识类、科学知识类、文化娱乐类等各类活动分类引导,以增强活动的针对性。

品牌社团就像一面旗帜,引领着各个社团的健康发展,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品牌,所以品牌社团的建立在社团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应该重视品牌社团的打造及其发展,特别是要重点建设有特色,有影响,高品位,高起点,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社团。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加大对这些社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这些示范性社团建设的导向作用,以点带面,以滚动发展的方式带动了更多的社团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在学校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社团建设“八化”为目标,社团价值理念化、社团目标战略化、社团组织科学化、社团管理规范化、社团活动品牌化、社团队伍人本化、社团实践社会化、社团形象系统化。当前,社团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社团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形式日趋灵活,其影响力逐步增强,我们希望追求社团文化,品味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健康人格将成社团发展的主题和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从而更多地承载着大学校园文化表达的功能,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校园文化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牛俊红.浅谈社团建设[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3,(4).

[2]陶国富,吴梦宇,蒋宏.大学校园文化[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7.

[3]施喜军.社团建设的特征、作用和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

作者:阮霖

第2篇:中外高校学生社团的对比以及对我国高校社团建设的启发

高校社团既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大学生锻炼综合能力的切入点。对比中外高校社团的不同点,依据我国国情和高校社团的现状,提出高校社团建设上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应对问题的几点建议,以充分发挥社团在提高学生素质和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促进高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高校社团对比启发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已成为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面对高校招生迅速扩张的今天,如何通过社团建设来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是我国高校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通过中国高校与外国高校社团建设的对比,分析我国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相应的对策,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

作为高校教育,与高中教育最基本的区别在于高校授予学生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以后的就业做好基础工作,锻炼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社团是每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更是学生全面发展、锻炼各种能力的平台,它是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基础上建立的,更是以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的深入补充,中国各大高校的社团种类大致相同,但也会因各大高校教育学生的侧重点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中外的社团因文化的差异,在社团管理、社团种类、社团在学校的地位权利以及社团的规模上都有较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

首先,从社团管理来看,中国高校社团虽说种类较多,但大多管理松散,缺少规范性,加入的方式也较为简单,参与社团的学生也大多都是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针对的是大一新生,对高校来说,社团种类繁多,很多社团为了吸引学生加入,为设团而设团,在大一新生入学之际争先广告宣传,在学生还不是很了解社团的详细信息时就匆忙加入,对于社团内部的管理者来说并没有指定严格的选拔程序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基本只要报名即可加入,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因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加入某个社团,只是一时的冲动,在招新选拔的过程中社团没有科学的选拔依据,没能平等对待各面试会员,凭主观原则选拔,有时优秀的会员没有得到优秀的待遇,实力不佳的会员反而受到社团干部的喜好,权利与义务的天平在这里就开始倾斜,而在加入社团后,很多社团内部的活动并不是坚持不断,社团内部组织几次会议或者几次活动就中断了,主要原因还是社团内部的人力资源部不完善、社团接班人员素质差、社团人员出现无人参与干部换届竞选、等情况十分常见。分析这种结果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由于社团的干部培养体系不完善所致,干部培养内容以经验基为主,干部选拔培养方式碎片化,干部的传承原则和理念不是紧靠社团理念原则和宗旨,而全部依靠以个人主义和能力主义,重才轻德现象突出。而在日本,他们比较重视高校社团建设,不只是高校有社团,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加入社团,并且日本的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较为清楚,一切可能都是为了以后就业做准备,为了就业,可以专心致志的细心的去做对于以后就业有利的每一件事情,为了毕业以后的发展而有目的去参加某个社团,虽然学生参加的社团不多,但是每个社团都管理到位,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配备相对较齐全;我国的社团多是由各大高校设立的,学生依据自身需要而申请的较少,而美国的社团多是要经过学生向院长办公室申请,经过严格的审批后,出具较为严格的制度,社团的有关规定也要遵循学校的制度,经过严格程序形成的社团学生也会加倍珍惜,参加社团的学生也必须是老师认可的较为优秀的学生,每做一项社团活动都有章可循,井然有序。

其次,从社团的权利和地位来看,日本和韩国的社团较为受各高校的重视,日本高校的社团分为文化类社团和体育类社团,其中体育类社团尤其被重视,对于较为自由的体育类社团之外的社团,日本高校可能任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并没有提供较为高的经费支持,但是作为体育类社团,尤其是一些棒球、羽毛球类……这类社团多是较为被重视,并且在选择时较为严格,多选择一些从小就有此类特长的学生加入,在此基础上,进入大学后学校安排专业的教师指导,经过日常的练习,在遇到适当的机会时学生又会去参加一些比赛,如果能在大赛中获奖,高校也会得到国家的经费支持,学校就会更重视对该社团的建设,其中更重要的是高校会得到国家赋予相应的荣誉,这将有利于学校的招生,所以高校会在体育类社团中提供较为大的精力,从学生以后自身就业来说,企业认为一个人如果连兴趣爱好、梦想追求都没有,怎么可能热爱生活、好好工作呢?所以在日本学生也较为愿意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在高校,社团活动几乎是和学习课业同等地位的学生时期重点经营项目。从学校到家长都是全力支持的,就像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一样,学生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参加社团,认真的把他们喜欢的事情做好,尤其是男生,都会参加一个或者两个社团,并为此全力以赴;从韩国高校的社团来看,学生自己申请社团,学校审批后也是会指定较为系统的制度,学校也会比较重视学生社团的意见,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比如:当社团内部申请修建校园的一条小路,学校经过审核后会给与一定的经费支持,当然也有一部分资金还是学生出去拉的赞助经费,在中国,这样大修的工程学生是没有权利要求修建的,即便经费是学生拉来的赞助,也要经过学校批准才可以。

再次,从社团种类来看,日本的社团几乎没有以专业或系为单位的社团,基本就只分为文化类和体育类,都是以整个学校为单位,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与社团活动无关,前面提到过体育类社团受日本高校的重视,但是文化类的社团并不是以专业为单位,而是包含日本文化,比如茶道、插花等传统文化类,而中国高校社团虽说种类繁多,但多是以专业或系为单位的,而包含传统文化的社团,包括戏剧社团等所谓国粹很少在高校社团中呈现,并且很多社团因参与人数不足而社团活动较少或者周期较短的现象,似乎社团的存在只是个形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社团种类繁多这个优势加强社团间的平等合作,强调社团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社团主义外交行为。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大一新生入校时至少参加两个社团,但学生真正认真去参与组织的活动的社团并不多,并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久而久之,他们参加的有些社团因不积极去参加活动和遵守相应的规定,到大二的时候或许只剩下一个社团或者全部退出了,每个社团都应有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我们应求目标之同、存价值之异,在互助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综合国内外高校比较,我个人认为我国高校社团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一是在管理制度上应该有成文的规定,比如:美国的社团实行依法控团,美国的高校没有辅导员一职,全部学生教育管理全靠法律、学分和自我约束,美国的社团也一样,主要依靠法治约束,中国的社团在管理上也应该严格化,应依据不同的社团设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一个社团建设的好不好不在于有多少学生加入,而在于学生加入社团后收获如何,绩效的基础是参加社团不能时间太短,锻炼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大一加入了,大二就退了,而应该善始善终,看最终的成绩,所以每个社团管理上都要有一定的考核标准;二是高校应该重视社团建设,特别是应该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学生教育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成熟、能力的加强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愈来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校对学生社团的建设在主观上是大力支持的,但是在客观上却不能提供充足的活动经费,以扶持社团发展,由于没有足够资金提高社团活动质量,直接导致品牌社团活动、星级社团难以建立,也就无力与社会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吸引资金扩大社团,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三是各类社团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社团建设不精,为什么社团越来越大同小异,从组织活动、到建设步伐,不同特色的社团步调几乎都一致?每个社团都应有不同的独特的文化和价值所在,每个社团要有独立性和创新性,适合不同的学生,并且社团内部要设立专业的老师指导,让学生感觉到加入社团确实受益匪浅,能在其中能够锻炼不同的能力。

虽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国家的高校有不同的社团,但对于社团的管理和建设,每个国家都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在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基础上,锻炼不同的能力,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添上重要的一笔,从而有利于现代高校的发展,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皮莉.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南:河南大学,2010.

[2]赵立香.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3]吴照云.管理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张群卿 隋丽丽

第3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究

摘 要:从高校学生社团的分类与特点出发,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与作用,分析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对策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素质教育得到了大力的提倡和实施,作为高校素质教育阵地的学生社团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影响也变得日益深刻起来,在高校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自我教育作用,因此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探索高校学生社团的文章也逐渐增多,但这些研究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适用性广、指导性强的理论。

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高校学生社团分类与特点、功能与作用、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发展等方面作一些肤浅的探讨。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分类与特点

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分类,目前国内外尚无一个统一标准的分类方法。但经过梳理可以发现,我国高校社团的分类方法相似,基本是按照社团活动内容和性质来分类。如一些学者将社团简单分为理论学习型,如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学术科技型,如学生科技协会;文艺体育型,如英语协会、羽毛球协会;公益服务型,如爱心社、志愿者协会等[1]。而另一些学者则是将高校学生社团分成六类:其一,政治思想型。这类学生社团建立的前提是相同的志向、理想、信念的成员。如党章学习小组。其二,专业学术型。这类社团主要是以相同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活动形式主要为学术咨询、学术探讨和交流。如史学会、“红学”研究会。其三,科技创新型。这类社团成员是结合自身互不相同的专业,主要是以理科知识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目的在于科技创新,比如软件开发协会、无线电爱好者协会等等。其四,艺术兴趣型。这类社团的成员则是因为有同样的兴趣爱好,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并发展特长而建立,陶冶情操,如街舞社、国画协会等等。其五,体育娱乐型。此类社团的成员则是具有相同体育爱好,社团活动旨在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如象棋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其六,公益服务型。这类社团的活动主要是以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的,如逆风飞扬自强协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而在共青团江苏省委省教育厅《江苏省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文件中则提出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志愿服务、体育健身、其他等类别。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特点分为两大类:一是高校学生社团的性质特点,包括社团类别、活动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学生参与和管理的自主性,社团建设和活动的自发性、组织结构的松散性,社团成员的群体性、广泛性、互动性等;二是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社团的数量和人数、类别发展增长较快;高校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动机开始趋向于理性,主要是想锻炼自身能力并且可以扩大求知欲;社团的活动范围,由内部封闭的校园型为主,逐步转向社会开放的扩展型。

二、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当前对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功能主要从两个方面来阐述,即对学生自身的重要作用和对学校的重要作用,并且主要体现在对高校学生自身的重要作用上。

(一)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参加不同种类的有关学术、科学技术方面的社团,以多种方式来进行学术研究探讨,如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竞赛、辩论等,使得不同信息、不同创意的想法相互碰撞,在这些活动中既可以培养大学生严谨、求真、求实的治学态度,又能提高本科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和舞台,激发学生主动进取和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高校社团中,体育、文艺类社团占有较大比重,社团内的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独立的分工,都需要自己根据活动的需要自主地完成与自己相关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社团成员自然而然地就需要与人广泛地接触交流,并且来协调各种人际关系,进行沟通合作,每位成员在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心理素质方面经受了良好的锻炼,不断总结,不断进步。这类社团在开展活动和比赛过程中,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锻炼了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意志品质。

(三)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使大学生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当中,创建了各种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使得大学生原来局限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单调狭隘的交流圈得到了扩大。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同学或者与社会工作者打交道,建立友谊,从中大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并且理解团队协作的力量,从而培养他们的人际沟通和团结合作能力,开朗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

(四)促进大学生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环境

学生社团为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场所和阵地,其实学生社团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雏形,大学生在学生社团内得到了锻炼后,有了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增进了对社会的了解,为毕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不够,校领导和师生对学生社团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很多学校单纯地认为高校学生社团只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并不需要进行引导和管理,没有把学生社团放在应有的高度和地位加以重视和发展。团委作为学生社团的上级领导对社团统得过死,抓得过紧。认为社团完全从属于团委的指导,作为学生干部必须无条件服从,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表现为参加社团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发展兴趣爱好,但随后并没有重视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社团活动随意性大。

(二)社团管理缺乏科学性,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学生社团没有制定相应的适合自己社团特点的管理制度或者管理章程,对于社团的发展及壮大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计划、发展方向,所举行的活动也只是凭一时兴起,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与规划,指向性不明,这些问题都使得社团发展的前景堪忧。

(三)社团干部素质良莠不齐,缺乏教师指导

虽然现在高校的学生社团大都配备有指导教师,但大多数指导教师精力有限,缺乏激励机制,他们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后很难再有热情和精力对学生社团进行尽心尽力的指导,一些指导教师只是挂名而已,对社团开展的活动指导和参与都很少。这样的情况致使一些社团开展的活动质量始终不高,得不到提升和发展。同时,学生社团面临缺乏持久性,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承袭不够,许多核心成员干部只在乎自己在任期间活动,而对于新骨干成员的培养意识不够。

(四)社团发展模式单一狭隘,创新活动少

目前绝大多数社团开展的活动都局限在自身所属类型的常规、单一的层面上,并且活动的覆盖面主要集中在校或者院系,如体育类社团开展的大多数是校级或者院系级的体育比赛,艺术类社团开展的活动大多数是艺术欣赏活动等,形式新颖、影响力大的活动很少,校际间或与社会企业联合开展的创新活动也寥寥无几,这种形势不利于社团持续健康发展。

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

(一)把握社团方向和指导思想

高校可以试点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团组织,设立专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社团指导教师,将思想政治引导工作渗透到社团中去,加强指导,从而创造良好的学生社团发展环境,通过积极向上、有意义、有明确主题的社团活动来辅助引导社团会员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发展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成人成才。

(二)加强社团建设的规范化管理

明确管理责任,完善审批、审核、申报、监督、经费管理、考核制度,健全规章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励机制等制度。加大学校经费投入,鼓励学生多渠道筹集经费,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组建社团联合会帮助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完善学生社团的队伍建设

加大社团建设的扶持力度,重视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在配备高素质指导教师的同时,逐步建立起一套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同时重视对学生社团干部的培养,确保学生社团创新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认真做好学生社团管理的“传、帮、带”工作,重视对学生社团新提拔的干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思想上、业务上都可以完整地将社团原先优良的运行机制继承下来并有所改进创新[3]。

(四)开展学生社团间的交流合作,紧密联系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各种跨界交流也日渐丰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加强交流,推出校际联合活动,使得各高校学生社团能够进行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并且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合作中促发展。可在网络上组建跨系科、跨校的社团联盟,或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出高品质、高规格、影响力广泛的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寻求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2]王宇姝.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发展[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

[3]徐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高职论丛,2006,(12).

作者:邱烨

第4篇:高校学生社团

论文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团 建设与管理 科学性

论文摘要:通过对全国多个省市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的调研,比较分析当前不同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体两翼”是高校共青团与学生组织的建设模式,是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定位。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大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有影响力与凝聚力的群体,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日趋成熟、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大学生体验生活、锻炼自我、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窗口。他既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又是学校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但在社团的定位、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还未形成较科学统一的认识,已明显影响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影响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对高校社团建设状况的比较分析,探索出当前高校社团建设的新路子,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学生社团的位置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以一定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基础,自愿参加的群众自治组织。与之相似的学生群众组织还有学生会。因此,高校学生社团所处的位置,必须以学生会的位置为基础来分析定位。高校学生会是在党领导下,高校共青团组织直接指导下的代表学生利益的学生群众组织,高校学生会在学校教师与学生间起着桥梁作用,解放以来,学生会一直依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教育思想,积极为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及校园文化建设作贡献,其工作的显著特色是“三自”教育,反映同学心声,当好学校教育的参谋,工作中强调的是整体性与规范性,并有一定的强制性,在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与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大学生社团自诞生之日以来,一直是按照参与的自愿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原则来组织,由兴趣、爱好、志向相同或相似的学生自愿组成,虽说其工作也是“三自”教育的范畴,但其活动自由、组织机构较为松散,对成员没有强制性、约束力,气氛较为宽松、活泼、平等。活动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对校园良好学术与人文文化等综合性育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并通过会员兴趣爱好来巩固发展,以及用这种文化氛围的渗透、感染来教育人、影响人[2]。因此,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又相对独立的学生自治组织,是促进学校发展与学生成材的两个并行而又相互补充的组织体系,校园中的人才也常一分为二,分布于学生会与社团,若社团与学生会各行其是,缺乏沟通,没有突出或抓住自身的重点,势必引起学生会与社团(特别是社团)活动出现低水平的重复、低水平的泛滥。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高校学生会与社团所处的位置与管理模式,寻找出适合学生会与社团发挥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

2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状况

从各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看,各高校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良莠不齐[3]。发展好的社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同学们的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而发展较差的高校社团情况各不相同,但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质量差、各社团的发展波动大。造成这种高校间良莠不齐的原因主要是:①各高校对社团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认识不一;②各高校在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中对各社团的重视与支持不一样,在基本的物资保障与经费支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③各高校对学生社团的领导与其活动的具体指导方面的力度不一样;④各高校对社团组织及社团干部培育的力度不一样。⑤有的高校没有为社团发展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活动空间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措施;⑥管理工作缺乏重点,没有做好对学校中心工作有重要影响力的社团的扶持工作,如:专业学术型、理论读书型、科技推广型等社团;甚至有的学校只管学生社团的审批。这些学校的社团发展状况一般是:社团人数较少、人数不稳定;活动质量不高,冷热现象明显;活动内容不丰富、内涵品位不高、影响力小;社团干部及其中的骨干成员质量不高或高的比例较小,且人才流动与流失大;整个社团过于松散、无活力、无朝气;办公与活动无物资保障。再有,各高校对社团指导教师的选配情况也不一样,应该说一般都有挂名的指导教师,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指导教师投入的精力也不相同。由于大部分教师自身工作学习较忙,又无专门的补助,因此,有不少社团实际上处于无教师指导的状况。

3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概括起来,在对各个社团的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管理模式:

第1种:在团组织或学生会设社团部,由社团部负责各个社团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这是传统的社团管理模式,在高校学生社团兴起的前些年里,产生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也是现在许多高校仍然使用的模式。由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初期,一般以较单纯的兴趣爱好型或理论学习型为主·前者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为主要原动力推动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后者一般是由于党团组织的扶持与引导为主要动力推动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因此,社团的创建与发展或许以明显的自发为主,或许以明显的扶持为主;其活动的内容与范围明显是团组织指导下的学生会的补充。对于这种社团的管理模式,相对较规范、较简单。但随着高校社团的进一步发展,社团的种类、数量已大大超过起初的种类与数量。其教育功能的地位已成为学生会所无法替代的。社团创建与健康发展的动力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高校社团发展的需要。再有,随着高校的扩招,学校及各院(系)学生数量明显增多,学生仅靠学生会的活动已难以满足其需要。因此,改变学生自治组织的这种管理模式,促使社团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2种: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直接隶属于学工部(处),由学工部(处)负责社团组织的具体指导工作;或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或组织部主管,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具体负责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的可能是宣传部或组织部,也可能是团委,因此,各社团成立的批准机关也自然是学工部(处)、党委宣传部、组织部或党政办公室,或特设的学生社团领导小组,这种管理模式突出了社团的重要位置,但又明显存在管理的多头性,存在与社团、学生会活动不相协调的现象,因此,也是不够科学的。

第3种: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直接隶属于团委·社团联合会(或理事会)与学生会享受相当的地位待遇——同级或略低半级。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在团委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这种管理模式是近几年随着社团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是建立在学生会与社团在高校学生的“三自”教育中的不同作用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基础上的。基本上把握住了社团地位、作用与如何发挥社团重要功能的正确认识,对正确引导与科学管理高校社团有较积极的意义。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笔者认为,目前以第3种模式为基础创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是最科学的。为了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把握好每一个社团的办团宗旨与发展方向,突出对社团的重视,应由学校党委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社团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由团委、党办、宣传部、学工部(处)及相关教学科研部门的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常务办公室设在团委,由校团委书记任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或理事会)。由办公室负责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的组建与工作指导,办公室与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共同负责学生社团的审批、日常管理与工作指导。办公室与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对学生社团领导小组负责并定期汇报工作。使共青团与学生会、学生社团形成“一体两翼”的管理模式。

4 结束语

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三自”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是重要的,是学生会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提出“一体两翼”的团学组织建设思想——即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使之处于与学生会相当的位置。由团委负责日常管理与指导,按照它们自身不同的活动性质,突出自身的优点与特色抓各自的建设与发展,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服务,为学生的成材服务。这是当前学生社团发展与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的需要。团组织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及学校的治校思想,突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理事会)的政治领导、制度管理,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①学生社团的物资经费的筹集,并给予必要的物资经费补助与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②做好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素质审查,并采取措施保证指导教师工作到位;③抓好学生社团的干部培养与学生社团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干部培养与大型活动的指导,使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有基本的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持·同时,还要对学生社团进行必要的分类建设,重点扶持专业学术型、理论读书型、科技推广型等学生社团的建设工作,使之为学校营造浓厚的学术与理论学习氛围,成为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的重要阵地;适度发展兴趣爱好型学生社团,注意引导社会服务型学生社团,使它们在学校整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

[1] 何荣波.发展大学生社团的意义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8): 45.

[2] 冯友梅.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其作用[J].学校党建思想教育, 2004, (5): 25-27.

第5篇:高校学生社团章程

根据民政部2004年出台的《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民间组织:"未经登记,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的;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被撤销登记后继续以社会团体或者民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郝际广说:"从面制品分会衍生出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该协会应该是想通过这个牌子扩大自身影响力,达到垄断业内企业的作用。但既然挂出这个牌子,就应该在民政部门注册,不然便是违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

中文名称为“中国xx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英文名称为“associations of communities’ Union of xxxxxxxx University Of China”。

第二条 本会性质:

中国xx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直接指导下,在全校学生的监督下,由中国xx大学所有学生社团共同建立起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全校性社团联合组织,是联系学校与各社团、社团会员的桥梁与纽带,是发展与繁荣校园文化的舞台和基地,是培养大学生张显个性、开拓创新、全面成才的重要载体。

第三条 本会宗旨:

贯彻执行党团的教育方针,全心全意为全校社团以及社团会员的全面健康发展服务,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四条 本会指导思想:

拥护四项基本原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发挥社会和学校与各社团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团结和引导各社团开展各项有益、健康的文体及学术实践活动,响应党的号召和祖国需要,通过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良好结合。

第五条 本会任务:

1、引导学生社团学习并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社团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2、对各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发展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督,对各社团的活动定期进行评议,激励并促进社团的发展。

3、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学校总体利益的前提下,争取和维护各学生社团的共同利益,沟通各社团与学校和团委的联系,做学校和团委与各社团之间的桥梁纽带。创造有利于社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4、加强校内各学生社团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社团之间的合作与资源整合,发展同兄弟院校学生社团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成员

第六条 成员的产生

凡在中国xx大学团委正式注册、承认本会章程的社团及其社团会员均为本会成员。

第七条 本会成员的基本义务: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积极举办学术、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提高自身及其会员的全面素质。

3、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文明自律,尊师爱校;自觉维护学校的党政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4、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积极参加本会活动。

第八条 成员的基本权利:

1、在本会工作中有建设、批评和监督的权利。

2、在本会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3、有要求本会提供正当权益保障和服务的权利。

4、由参加本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权利。

第三章 组织机构设置与职权

第九条:本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第十条:社团联合会理事会

1、由各学生社团社长组成,是本会的最高权力机关。

2、每学期定期召开两次会议,如有重大事件,经校团委批准,可不定期组织召开。

3、职权:

⑴ 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

⑵ 代表各学生社团表决关于社团管理、评比等重大决议,当天1/2票数通过视作通过,未出席大会的委员视作自动放弃权利

第九条:机构设置

主席1-2名(由团委任命)

理事会5-8名:由优秀学生社团社长组成

委员:由学生社团社长组成

财务监察委员会:由各社团财务人员组成

第十条: 社团联合会成立六个下属部门:

外联部:联络校内各类社团开展活动,与其他高校社团部开展交流和联谊活动,与外部组织进行有利我校社团发展的合作。

组织部:负责社团联合会内部的各项日常工作,整理各个社团活动资料的整理和更新,并进行社团成立、注册、活动申请等的审批,社团违规的判断和处置,以及各学生社团的年度评优工作。

财务部:负责管理社团联合会下属部门的各项活动的收入支出,各学生社团的财务管理,落实财务监察制度,培训财务监察委员,以及学校对学生社团活动拨款的招标、发放、监督。

行政策划部:负责社团联合会制度编订和修改,对各项活动进行初步的策划,重点社团和重点活动项目建设,为社团活动方案提供建议性策划案。

宣传部:负责社团联合会各项活动的宣传工作。对内和对外宣传社团联合会和各学生社团动态,辅助社团联合会中的其他工作组塑造良好整体形象

第十一条:社团联合会理事会成员及各部门部长、副部长的选拔

1、有志愿参加社团联合会管理的委员和社长,向理事会提交参选表格(个人简历和参选部门)

2、理事会在初步审评后,决定最终的参选人名单,(主席拥有一票否决权)

3、参选人员进行参选演讲,社联全体委员通过无记名投票选举各部部长,副部长。

4、选举的各部部长,副部长任期为一年,社长退社后即退任,表现优秀者可考虑连任。

5、如果各部部长或副部长有失职,理事会有权罢免其职务(主席和半数以上理事会成员通过,即可罢免)

高校学生社团章程范文二: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规范协会的管理,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促进协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精神与文明共同进步,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精神,结合我校大学生社团管理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社团全称xx师范大学大学生xx协会(Student xxxxxxxx Association,xxxxxx Normal University),简称xx协会(SEA)。

第三条 本协会是在共青团xx师范大学委员会的领导下,并在xx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工作,隶属于校团委社团部,是由我校学生本着自愿结合的原则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协会以为学生xx提供帮助为主导思想,是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xx的整体趋势下成立的一个具有全新理念的综合性学生社团。

第四条 本协会的宗旨与口号是:

(一)宗旨:普及xx知识、增强xx意识、提升xx能力、展现xx风采;

(二)口号:励志改变人生,xx成就未来。

第五条 本协会的基本任务是:

(一)通过创办“xx之星”大讲堂等系列xx知识培训班,在广大同学中普及xx知识;

(二)通过组织xx计划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比赛活动提升大学生的xx能力。

(三)紧密联系校外公司企业,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多的xx、就业信息,为广大同学接触社会工作提供便利,鼓励同学进行xx实践,争取成为学校学生联系社会的桥梁和本校创新的“孵化器”。

(四)通过知识的普及、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等,增强大学生的xx意识,在全校激发和鼓励大学生xx热情,培养一批有深入、全面世界眼光和xx潜质的人才。

第二章 会员的权利、义务和准则

第六条 会员的基本权利:

会员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一)会员有参加本协会一般活动的权利;

(二)会员有了解本协会内部运作的权利;

(三)会员有监督权利和对协会的工作提出合理建议和批评的权利;

(四)优先参加协会xx知识培训的权利,参加协会重大会议的权 利,对协会重大决策有建议权和投票权。

第七条 会员的基本义务:

(五)会员必须遵守协会的章程,积极参加本社团理论培训、比赛和实践活动;

(六)会员有协助理事会开展活动的义务;

(七)会员有缴纳会费的义务;

(八)会员有维护本协会名誉和利益的义务;

(九)会员有发展新会员和扩大本协会影响力的义务;

(十)会员需明确协会及各部门的基本情况和本人职责,认真思考并出谋划策,在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义务。

第八条 会员准则:

(一)SEA行为准则:不要找借口;

(二)SEA评价准则:一切用行动说话;

(三)SEA思想准则:责任是一种使命;

(四)SEA机遇准则:强者创造机会;

(五)SEA生存准则:学会适应环境;

(六)SEA合作准则:团队高于一切。

第三章 协会组织机构、负责人及职责

协会设会员代表大会、常务理事会、导师团

第九条 会员代表大会,由全体会员推选出会员代表参加每年的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会员代表大会推选出总经理(会长)、副总经理(副会长)候选人选,由院团委及指导老师和上届总经理(会长)考核后任命,报校团委批准。

第十条 常务理事会,由总经理(会长)、副总经理(副会长)、及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和修改章程;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决议协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方针;负责对协会重大事情做出决定,提议修改章程指定和各项活动方案;负责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对各执行部门进行监督;对不称职的组织者进行审查,并重新选拔,确定。

(一)总经理(会长):

向理事会负责,对各活动进行总体规划安排,对外代表创协面对学校领导、地方相关人事机构、工商行政机构、各大企业商家及其他学校及学校团体。

(二)副总经理(副会长):

1、负责对外职能的副总经理是协会的对外形象,协助总经理处理对外关系,直接面对赞助商、各大合作企业商家等,负责协会的对外工作。

2、负责对内职能的副总经理对协会内部人员进行协调管理,监督指导各部门日常事物的开展,并负责和各部门间人手的协调工作。定期主持举办管理层会议。

3、负责内部事务的副总经理掌管和监督创协各部门的工作,各部门直接向其负责。

(三)部长(理事长):

按实际工作需要,负责不定期主持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负责各项日常工作计划;每三周召开常务理事会会议,商议协会重大决议和活动的安排。

(四)导师团:由经管学院各专业老师组成负责,聘请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张廷龙老师为导师团负责人,张建华、茆巍、马骥、胡庆十等老师为顾问,对协会的运作进行具体细致的指导工作。

第十一条 协会各部门职责

(一)行政部(办公室):管理协会所有文挡资料,定时向各部会议记录员索取会议记录;每次活动后向各部门索取活动策划书、工作计划和各类协议书,随时向有需要者提供查询;及时快速的向校内外媒体递送协会重大活动信息;负责管理协会物品;负责汇总、起草协会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拟订有关规章制度并督促检查落实;制定具体考核制度,协助总经理、副总经理对各部进行考核,负责对各部门日常、学期、学年的考核评议的具体工作。

(二)企划部(宣传组织部):负责活动的策划、执行;对重要活动或服务提出创意性方案;按照需要配合其他部门收集各种就业、xx信息;定期组织企业文化游;负责大小活动中的宣传活动的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横幅、海报、传单、问卷调查、会员证的设计。

负责xx文化的传播;进行大小活动的宣传;及时向会员传达有关xx的信息以及校外兼职的信息;负责本协会理念及各种活动情况的新闻汇报工作。

(三)公关部(外联部):负责协会一切公关活动及与与社会各社团和企业联系,扩大影响力,提高社团形象,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开拓和维持与校内外各媒体,校内各院系、社团、其他学校及赞助商和相关部门的联系;

(四)财务部:负责内部资金的运营与周转,掌握现金流出和留入,做学期预算和节余,协调行政部共同管理创协资产,记录各种物资的买入、借出和归还。定期向理事会汇报财务。

(五)人事部(培训部):管理更新所有协会会员的档案信息;,负责各部门人员调配、协调工作;负责会员有关xx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负责表彰红先进集体和先进人员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相关荣誉证章颁发工作。

(六)项目部:负责联系校内校外xx人才并管理更新xx人才相关信息;负责对xx项目进行评估,为理事会提供详细项目评估报告,以决定协会对xx项目进行投资。

第四章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篇 收支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 本协会经费来源分为:会费、外联、项目提成、学校资助等,各项收入必须全部入账,现金收付应当严格手续,加强管理,执行钱账分管原则,财务部门专职办理.建立现金日记账,逐笔登记现金收支, 不得坐支现金和账外设账,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十三条 每次外联所拉赞助以及代理社会企业公司开展项目的提成,公关部工作人员须向财务部汇报,以便财务部做好财务工作。

第十四条 支出是指协会开展大赛、宣传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对于对xx项目的支持投资须经理事会决议通过,财务部须做好各项支出的记账工作。

第十五条 协会要加强支出的管理,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协会各项包干使用的经费和核定的指标费用,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列支。

第十六条 协会、各项支出必需符合本制度,对发生的各项支出经办要做好计划向办公室提出申请,办公室根据其职责权限,依照协会规定的程序审核批准后方可支付。

第二篇 资产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 资产是指协会占有或使用的能以明确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价在50元以上,使用期一年以上的资产;固定资产应登记造册,行政部设立专人保管,并建立健全领用制度,保管人员调离工作时应办理交接手续。

第十九条 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对确实不能用的固定资产

可由行政部或管理人员提出意见,经理事会批准后处理。

第三篇 财务报销制度

第二十条 协会的一切经济收支,必须分厘入帐,实行欠账分管原则,严禁设立账外账等。

第二十一条 协会各部门设立报销负责人,负责收集单据、票证定期报至财务部并做好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协会的单据、票证和账册统由行政部保管,各种票据统由财务部人员登记造册,财务出纳凭审核凭证支付,每学期期末由理事会审核办公室的财务工作。

第二十二条 分管财务部副会长平时定期对财务部负责的财务工作进行审核。

第二十三条 报账使用报销单,报销票据合乎规范,内容要齐全真实。报销单要填写以下内容:

(一) 填写部门名称

(二) 填制日期

(三) 业务内容、金额

(四) 经办人员(至少两名)及证明人(所属部门上级领导)的签名

注:1.报销单要附有相应原始票据,报销的原始票据必须规范真实有效,票据上要有出具单位的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票据记载的要有单价和数量,并且大写金额和小写金额要相符。

2.发票背面必须按右侧格式填写:

XX活动XX用途

经办人: XXX(为此发票的第一支出人)

XXX(为此发票的第二支出人)

证明人:XXX(为各部门部长级)

第二十四条 借款及报销程序

(一)在活动前,涉及到经费开支的,活动负责人需要先报备财务部室本次活动费用预算,预算在50元以下(含50元)的不用报购买物资数量等明细内容,预算在50元以上的需列出购买物资的具体明细(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费用预算通过后方能报销,经费原则上先行垫付,若需求经费较大且会长团讨论通过,可事前借取部分经费,借款单要有活动负责人签字后,财务部方可支出。

(二)对一般经费支出,当次报销金额在100元以下(含100元),报销单要有活动负责人、经办人签字后,财务部方可审核支出

(三)对较大的经费支出,当次报销金额在100元以上,报销单要有经办人、活动负责人、签字并得到会长批准后,财务部方可审核支出。

(四)办公室财务人员应根据职业判断对与社团无关的事项不予报销,超过正常范围的金额应予以询问,无正当理由,不予报销。

第二十五条 报销审批程序:

(一)经办人及上级领导签字;

(二)财务部财务人员签字;

(三)会计审核制单;

(四)出纳凭据报销。

第二十六条 报销时限

报销时限定在每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四和星期五值班时间,报销人带报销凭证并在办公室填写报销单,由办公室财务人员汇总后向院团委领取报销现金,无正规财务发票的一律不给予报销.请报销人于次月报销日(每月最后一周星期四和星期五)凭报销单副本在办公室领取现金。

第五章 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 文档的整理和归类的工作由协会行政部成员具体负责。

第二十八条 起草或审核各类文件并负责各种资料、文件的收集,分类存档。

第二十九条 会议记录管理,作好会议记录和考勤记录,以备用于会员考核工作。

第三十条 做好会员的年度注册工作和人力资源的调配,协会成员的考核等都要整理备案。

第三十一条 文档管理一般需要书面资料备案、磁盘备案等多种形式,以防止资料丢失。

第六章 考核制度

第一篇人员考核制度

第三十二条:考核内容

(一)出勤率方面(15分)

总体要求:凡由协会召开、举办的会议、活动,相关人员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1.无故迟到者每人每次扣2分

2.无故缺席者,每人每次扣3分,凡在一学期内,无故缺席3次者取消评优资格,并且本人作书面检讨

3.请假缺席者每人每次扣1分

(二)工作态度及质量方面(25分)

总体要求:相关负责人积极、认真、负责地履行相关职责,踏实地做好所分配的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因个人原因导致会议、活动等不能如期举行者,每人每次扣3分。

2.凡在活动中不能正确履行相关职责,导致会议、活动场地秩序混乱、活动不能顺利进行者,每人每次扣2分。

3.凡在活动进行时,相关人员擅自中途离场者,每人每次扣2分。

4.凡在规定时间没有总结、上交相关材料者每人每次扣2分。

(三)参与活动的次数和获奖次数方面(15分)

总体要求:协会成员要积极参加协会举办的各项活动,做好规划和筹备工作。对于在活动中获得奖项的成员,应优先考虑评优名额。

1.凡参加本协会举办活动(参加者或组织者)每人每次加2分。

2.凡参加本协会举办活动并获奖者,一等奖每人每次加5分、 二等奖每人每次加4分、三等奖每人每次加3分。

(四)为协会发展出谋划策方面(20分)

总体要求:协会成员在认真对待本职工作的同时,也应留心协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协会本身制度等的不完善,勇于创新积极主动的为协会的发展出谋划策。

1.凡为协会所提意见被采纳者,每人每次加2分。

2.若意见被采纳且由本人负责举办成功者,每人每次加5分。

(五)与协会成员的团结合作方面(25分)

总体要求:协会成员应注重与其他成员间交流和合作,加强内部的团结,从集体中汲取工作经验,建设强有力的内部管理层。

1.与同事融洽相处、通力合作,做好协会工作10分。

2.服从协会安排,协助相关负责人做好工作15分。

第三十三条 考核流程

(一)自我评价。会员根据个人工作能力提升(40分)、工作态度和质量(30分)、团体协作意识与能力(30分)的三大模块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占总成绩的30%。

(二)认证部评议小组评价。评议小组根据平时所作评议材料对会员进行综合打分,取其平均分为最终成绩,占总成绩70%。

(三)公布考核成绩,并结合考核结果对内部考核成绩突出的普通会员、理事、部长进行晋升;对内部考核成绩极差的部长、副会长进行降级或在学年结束后不颁发聘书的处理。

第二篇部门考核制度

第三十四条 门考核按其不同特点分为实践性部门考核与非实践性部门考核两部分,在学期末各评出两个优秀部门。

第三十五条 部门考核由认证部及会长团完成,考核标准参照《部门考核评分与奖惩细则》。

第三十六条 考核程序

(一)参与考核的各部部长将本部门年终工作总结与申报材料交至认证部,认证部审核后将审核情况通知会长团。

(二)会长团根据认证部提交的审核情况及相关资料确定考核结果并确定“先进部门”评选结果。

(三)对考核结果以及"先进部门"评选结果有异议的应在公布一周内向认证部提出,逾期不与受理.无异议的,协会备案.并给“先进部门”颁发荣誉证书。

第三十七条 被评为“先进部门”的部长授予“优秀部长”称号。该部门理事及副部在干部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的部门,协会将给予批评。

第三十八条 考评细则:

(一)部门考核中,分为实践部门考核和非实践部门考核,最终评出二个“先进部门”。考核均采取百分记分制,基础分70分,发展分30分,所有部门评分细则一致。

(二)基础分细则:(加分与扣分并行,总分70分,从零分开始累积)

1.科学合理地处理本部门事务,日常工作运行状况良好,内部团结,学期末最高加10分;活动纪律混乱,严重影响协会形象和声誉的部门最低扣3分。

2.关心协会发展,主动与会长团沟通交流,对协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最高可加5分。

3.对会长团安排的工作任务(包括非本部工作)无故不执行者每次扣10分,不按要求完成者每次扣6分,延误者每次扣3分。

4.每次开会部门与会率在90%以上,考核时最高可加5分;出席人数未达到部门总人数的2/3,每次扣3分,累记扣分,扣完为止。

5.对协会的安排活动,部门积极相应参与,由会长团指定总负责人,可由一个部门承办或由几个部门合作承办,参加活动的部门指派专人负责策划,若活动举办成功,效果较好,各项工作(如策划书、活动总结等)落实较好,承办的部门最高可加10分,若无故拒绝参加活动的部门,每次扣3分。

6.协会物品属于协会集体财产,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丢失或损坏,部门若有财务丢失情况或人为故意损坏财务者,每次最低扣2分(视情况而定),满分为5分,扣完为止。

(三)提高分评分细则:(30分)

1.计划与总结:每次活动(日常性活动只需一份学期总计划)都有完善的活动策划和总结,部门学期初有工作计划,学期末有工作总结者,经核实最高可得5分,其他情况酌情加分。

2.人才培养:重视后备力量培养,内部干部层稳定,整体工作实力强,善于挖掘和推荐新人,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招新工作把关较好的部门,审核时经核实最高可得5分。

3.协会网站投稿情况:积极向协会网站论坛投稿,除宣传部外,其他部门每被采纳一篇可得2分,最高可得5分。

第七章 相关活动内容

第三十九条 协会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活动,普及xx知识、培养xx意识,提高xx能力。

(一)开办xx、就业培训班,举办“xx之星”大讲堂, 在广大同学中宣传普及xx、就业知识,培养知识型人才;

(二)举办xx计划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专业性比赛,挺高参赛者xx能力、团队精神、职业能力;

(三)与公司、企业洽谈项目,鼓励会员参与项目实践,为公司、企业输送合格人才;

(四)对评估合格xx项目予以支持和帮助,鼓励大学生自主xx。

第6篇:高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1、学生社团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社团尤其是学生理论社团,始终坚持深入研究并在广大同学中积极宣传先进的思想理论,引导广大同学将学习先进理论与自身成长实践相结合,成为学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学会成立,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社团的理论优势和集体资源,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的理论学习。

2、学生社团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全面繁荣,许多社团及社团活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校园特色,并进一步推进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种类众多,理论学习、学术科技、公益实践、文艺体育、综合兴趣等不一而足,但无一例外地都积极参与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领域,努力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才能、陶冶自我、发展自我的广阔舞台,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一些层次品位较高、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社团活动已成为广大师生深深喜爱和广为参与的校园品牌。许多高校每年都举办的社团文化节系列活动,集中展示社团风采,荟萃优秀活动品牌,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和融入其中,正逐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团文化,并努力创造格调高雅、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优越向上的育人环境。

3、学生社团推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在帮助广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学习丰富知识、陶冶个人品性;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认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锻炼某方面技能,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为培养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社团活动中会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不同思维方式和专业背景的影响将使人受益菲浅;而在走出校园的社会活动中,社团在锻炼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于课堂的专业素质教育而言,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4、学生社团带动了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促进就业创业。

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广阔大舞台上经历风雨、接受锻炼。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也在积极组织和带动成员走出象牙塔,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人格塑造,实现自我价值。爱心社、青年志愿者协会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它们一方面立足校内,自我奉献、关爱他人;另一方面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关怀救助、社区服务、环保宣传、助残敬老等公益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与肯定。除此之外,学生社团还积极组织社会调研、职业实践,并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培训服务。职业发展研究会、青年成才促进会、实践促进协会、人才交流协会及金融协会、公关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促进大学生就业和进行职业培训的协会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直接为同学成才需求服务。

试论学生社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创造高尚的文化境界和氛围有着重要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院校组织,以系部为单位参与的,如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运动会。二是社团组织,以社团为主进行的,如文学社组织的文学创作比赛、棋牌社组织棋类比赛等。院校组织的大型活动有一定的时限性,如艺术节是一年一度的。因此,在大部分时间内,还是以小型的社团活动为主要角色。社团活动具有很大灵活性,可以是小范围的讲座,也可以是长期进行的系列活动,如社团月刊、月报,每周的学术讲座,甚至是假期专题社会调查。我院已连续举办了两届学生社团节,在社团节期间各社团纷纷组织相应的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以特色鲜明、针对性强、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同学的参与。可以看出社团活动活跃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社团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有积极意义

学生社团是个特殊的团体,它可以在学习兴趣方面引导学生。学生因为兴趣而参加学生社团,社团可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态度,在校园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创造一种具有激励作用的积极的学习气氛。如电脑爱好者协会组织电脑操作比赛,使全校学生活跃起来,积极上机训练,认真学习电脑技术。又如英语社组织英文歌曲比赛、英文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浓郁了学校的英语学习氛围,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社团对于校风学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学生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他们在这个组织里进行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如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和决策能力等。另外,一些学会还可以针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如法律学会,可以进行长期的法律援助活动,既可以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又可以锻炼运用专业的能力。前景社(服务学生就业的社团)可以利用节假日对人才市场和人才需求状况开展社会调查,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做好人才竞争的准备。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四、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就高校而言,它应该是思想品德、专业业务、人文社会、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学生社团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辅助和补充作用。如理科生可以参加文学社,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或者参加戏剧社,提高自己口头表达能力。文科学生也可以参加电脑爱好者学会,提高自己对计算机发展的认识,以及自己的电脑操作能力等。

五、有利于对学生的组织管理和行为养成教育

高校学生课余的分散性和班级管理的相对松散性,使组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社团恰恰可以让分散的学生因为兴趣走到一起,联系在一起,使他们过剩的精力集中起来,发挥出来。同时,可以使那些因无聊而喝酒滋事、闲游瞎逛消磨时日的人有喜欢的事愿干,有正经的事能干。而且,社团的“公共”性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改变他们自由散漫的习性,矫正他们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六、 有利于整合学生的力量,为学校的教育管理服务

高校学生自由意识和自主精神都比较强,而学生社团既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和一定的自主权利,还可以在此基础上,使所有的学生都找到自己的“组织”,从而整合学生的力量。通过这些“组织”引导他们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不断锤炼自我,完善自我。

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中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学生社团的成员通过加入社团、开展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如各种服务性社团,通过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尝试成功与挫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通过组织和参与集体活动感受到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而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良好工作作风。这些都是未来从事各项工作所必需的职业道德。

2、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组建的,因此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学生所学专业或个人爱好为基础、根据专业特点组建的。如英语协会、文学社、电影协会、计算机协会、科技协会等社团,他们通过知识讲座、作品交流、竞赛、义务服务等活动,相互切磋、深入研究,使所学知识得到不断强化。特别是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影响使社团成员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延伸出去,创造一番新天地,从而起到开阔视野、扣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效果。

3、有助于锻炼较强的交际能力。第一,学生社团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其内部平等、轻松,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地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第二,学生社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打破班级交流的瓶颈,积极为其成员创造成员之间及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开拓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最后帮助成员达到从学校走向社会并服务社会的目的,促使其成员充分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社团成员的社会适应性和交际能力。

4、有助于树立较好的团队精神。在学生社团内部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活动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平等交换意见,可以公开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有较浓厚的民主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在开展活动时,从活动的策划到经费、设备、场地等具体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家齐动手共努力,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5、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大学生在心理阶段上正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其心理承受能力一般较弱,如果没有人际交流,找不准“自我”,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而社团组织内部宽松和谐的环境,便于成员间融洽地交流和接触。其次,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训练,为学生敞开心灵、表现自我、张扬个性、锤炼意志创造了良机。最后,社团所产生的集体力量,又能形成约束力,使学生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表现能够为环境所接受,帮助学生尽快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7篇: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对广大青年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学生社团; 意义; 存在问题; 对策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扩大求知领域,培养兴趣爱好,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群体,社团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成熟、能力的加强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愈来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16号文件,强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正确认识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并充分发挥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加速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一、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社团活动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社团没有严格规范的章程,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运转,甚至在社团活动中出现价值取向偏移,忽视或淡化精神支柱的倾向,这就势必影响到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是社团物质条件欠缺。很多高校的学生社团普遍存在活动经费不足,缺少活动场地,社团指导教师配备不够等问题。据资料统计显示,目前上海高校80%的学生社团普遍存在着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地和活动经费等问题,这也是一些社团活动不正常,一些社团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

三是社团活动层次较低。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很多学校在学生社团建设上没有总体的发展规划,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对学生社团建设听之任之,导致一些学生社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学生社团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此外,许多社团活动缺乏整体策划,缺乏老师的指导,尽管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因为指导老师是义务为社团兼职服务,不可能投入全部的精力,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

四是内部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或制度不落实,社团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分工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组织过于松散。目前,许多高校的社团没有必要的章程、管理制度,结果造成了一个活动一个组织、一个会长一个组织的局面,一旦活动结束,会长卸任,整个社团就变成了一个空架子。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二、新时期学生社团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

(1)要在提高社团骨干素质上下功夫。社团骨干是社团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社团骨干的素质如何是一个社团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一个社团是否有战斗力和生命力,尤其是社团能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关键就取决于社团负责人的素质。因此,高校要把社团干部作为学生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校学生干部的管理之中。要有计划地举办社团干部培训班,着力提高社团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要在提高活动的层次上下功夫。开展活动是社团存在的主要目的。活动是社团凝聚青年

学生的重要手段。很多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加入某一社团,但参加几次活动以后便再也没有了兴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不高,活动低水平重复。因此,学生社团活动必须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质量,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社团的影响力。

2.明确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1)要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引导各类学生社团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社团活动的重要任务;要利用各种纪念日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要通过鼓励社团团支部定期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强化社团团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学生社团成为共青团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之一;要坚持社团建设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广大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使学生社团成为团组织凝聚青年学生的纽带,成为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校园稳定的润滑剂。

(2)要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高校要以“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大力发展学生社团,使之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平台。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大力扶持学生社团的发展,使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学习型团队”,成为学生自我锤炼意志的重要场所,让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3.建立和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和运行方式。因此,必须把握社团自身的特点和活动方式,促使社团文化发挥育人的最佳功能。对此,一方面要根据社团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直属于校团委等部门的类似于社团联合会等社团服务管理机构,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以加强对社团的宏观引导和有效管理,确保社团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如《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优秀学生社团评比办法》等,从而使社团明确工作的目标,做到有章可循,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不仅指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对新时期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社团组织作为高校学生活动中最活跃的群体,应该主动成为联系社会文化的纽带,成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辐射社会的桥梁。学生社团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知识变革的需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引导社团这一群体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社团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社团自身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将会对广大青年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第8篇:高校学生社团管理问题思考论文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培养学生成才与成长的重要阵地,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着力研究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社团健康良性发展。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问题;有效途径

高校学生社团使校园内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依据兴趣爱好,资源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根据其活动内容又可区分为兴趣爱好类、理论学习类、社会公益类、学术科技类等。它使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社团工作,将学生社团建设纳入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工作体系,使学生社团成为开展工作的有力臂膀,显得尤为重要。

1高校学生社团主要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高校学生社团的总体趋势是好的,但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1 没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目前高校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特别是新生入学之初,社团种类、品种之多令人目不暇接。但是由于一些学生社团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长远的发展规划,常常是热闹的开始,冷清的偃旗息鼓,虎头蛇尾的草草结束。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好高校学生社团育人的作用,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社团成员的激情。

1.2 品味不高、缺乏亮点

许多学生社团的建立,往往是几个或者几十个学生凭借一时冲动的一腔热情去建立,没有充分考虑到该学生社团的自身建制以及外部环境,更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只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喜欢就建,草率行事,造成许多学生社团品味不高,特色不明,缺乏亮点。

1.3 管理不善、经费不足

许多学生社团管理较为松散,自身活力不够,骨干素质不高,内部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或制度不落实,缺少理论性指导,而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分工不明,管理混乱,组织松散,缺乏学生社团应有的有序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其次经费缺乏,学生社团的主要经费来源主要使学校的财政拨款以及会员费,但是由于社团多而学校没有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维持社团的正常开展就显得捉襟见肘。

1.4 指导教师配备力量不足

指导学生社团的教师一般是义务的,这是造成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不足的根本原因。而今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基本上是高校团委的教师,一人包揽几个甚至几十个,教师的指导力量严重分散,造成指导社团的工作及效果不理想。部分高校也聘请了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性强不言而喻,但是由于是义务的,加之专业教师有其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作为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只能使敷衍了事了。

1.5 活动场地无保证、设施不健全

尽管高校基本上都建有学生活动中心,作为学生活动的场地。但是面对少则数十个学生社团多则百个学生社团,场地还是少,不能保证专门的社团如理论学习的或者学术科技的社团开展活动,往往造成的是准备一场活动要排队等候学生活动中心的使用。此外,学生社团缺少应有的设施,乐队乐器不足,摄影协会没有摄影器材等等。

2解决学生社团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2.1 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社团

高校的各级领导要重视学生社团对于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阵地;多一个展示舞台,多一批创新堡垒,多一些收益学生。”高校学生社团应该得到各级领导但是重视与关注,将学生社团组织与社团活动纳入入学教育与教学的整体规划中。

2.2 多渠道解决经费不足

多渠道筹措资金是学生社团解决经费不足的主要方式,因为学校对于学生社团的资金投入有限,学生社团可以采取有偿服务、接受捐助、举办培训班、挂靠企、事业单位、社会赞助等方式,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发挥其自身的优势的同时,也解决经费问题,同时激励了学生社团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2.3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注重社团管理

高校应该根据学生和学生社团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社团的成立审批、注册审核、重大活动申报的审批程序以及社团活动经费的管理进行明确的规定。此外要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的考核评比和激励机制,以利于奖优罚劣,树立典型,一方面对学生社团的成绩予以肯定,另一方面也激励和鞭策学生社团的工作热情。

2.4 以学生成才为宗旨,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可以参照北京大学的“四个一”模式进行,即要求一个学生社团要有一个校内的、相关的单位或机关作为挂靠单位,有一个本校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有一个贤助手。要选聘那些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学术造诣较深,或者有某项专长、关心青年学生成长、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丰富组织管理才能的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为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可以将教师这方面的业绩类为其评选各项先进的重要依据,或者直接计入其工作量。

2.5 保证学生社团发展的物质设施

学生社团如果没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其活动质量一定会大打折扣,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生活动中心场所,为学生社团提供活动场地。另外给出一定空间的办公场所,配备相应的设施作为物质保障,使学生社团成员能够相互交流思想,有效开展工作。

2.6 增强学生社团的凝聚力,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学生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增强学生社团的自身凝聚力,使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基础。学生社团要增强其自身的吸引力,提高活动的含金量。首先,学生社团可以借助第一课堂的有力资源,主动寻找与社团主体相关的课程,引导会员选修这门课,利用课程知识引导会员对社团活动的理解,提高成员的积极性。其次,要积极走出校门,联络兄弟学校的同类型社团,加强交流与合作,联合举办活动。

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伴随着学分的全面推行,他将更为直接、更具影响力的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研究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规律,找出不足,尽力弥补,有效的发挥其育人作用,成为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相信通过改革创新、齐抓共管,学生社团一定会成为高校的动人乐章。

第9篇:高校学生社团年度工作报告

江西科技学院学工助理中心

2012年年终总结、表彰大会暨元旦联欢晚会

学工助理中心2012年工作报告

(2012年12月28日)

李雅通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第三届中心主委团向大会作报告,请全体委员审议。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总结过去,展望未来。2012年学工助理中心在校党委学工部(处)的正确领导下,在指导老师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紧跟时代步伐,转变工作思路,锐意改革,在内部建设、制度完善、机构调整、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方法,开创了新学年学工助理中心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工作回顾

(一)、以“四自教育”方针为宗旨,精简机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工助理中心的生命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1、整合资源、拓展职能,机构设置更加科学。2012年中旬在指导老师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本着“精简机构、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经过调查研究、集中讨论,正式确立了一处、四部、两社的组织机构设置,原中心秘书处、人力资源部、新闻通讯部保持不变,将原学习创新部、求真湖文化传播中心合并组建文化传播社,将原公益实践部、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合并组建勤工助学社,组建了学风督察部、学生事务部和大学生宣讲团,其中大学生宣讲团并入新闻通讯部。

2、理论学习、培训激励,干部队伍。更加成熟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自身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强化学生组织的内部建设,学工助理中心全体干部参加了由校党委学工部(处)主办的学生干部经典课堂培训班、大学生品牌中国素质拓展营、学习十八大活动等。

3、加强管理、合理定位,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立足新学期中心工作和发展现状,为更加有效地服务全校广大师生,进一步完善了部门工作机制。其中包括:规范日常值班制度;制定中心工作手册;对中心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健全中心年度评优评先细则等,通过以上措施,初步实现了中心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同时使中心学生干部熟悉了内部工作的开展方法,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心工作动态。

(二)、以“两个服务”要求为目标,举办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社团的知名度、凝聚力和影响力。

学生组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服务学校党政工作大局稳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熟成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心干部协助学工处老师开展了2012-2013学年迎新、军训和入学教育;“蓝梦之水”的采集仪式;学校更名揭牌仪式;学校宣传片的拍摄;

开学典礼;高雅艺术进校园;社会实践颁奖典礼;迎新喜乐会;校运动会等一系列校级活动,独立开展了学工助理中心2012级学生干部的纳新工作;分别召开了中队长会议和座谈会;多次召开了膳食委工作会议;成功举办了“喜迎十八大·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首届“学工杯”足球赛和首届“闪耀学工舞台”主持人大赛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和大型活动,并通过校广播电台、校园报刊、校园官网等多种渠道对中心活动进行广泛有力的宣传,切实提升了学工助理中心在广大学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以“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为指南,走出校园,发挥组织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组织的发展需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作为高校学生活动中最活跃的分子,组织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学生走向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桥梁。随着中心规模日益扩大、组织机构日益健全、各项活动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出校园,在服务社会基础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广大同学干部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经受了历练,丰富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同时找到了步入社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契合点。勤工助学社组织的百胜招聘工作;杨恒同志组织的大学生品牌中国素质拓展营;学工处主办,学工助理中心承办的“激励新青年·传递正能量”的讲座等,都是学工助理中心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重要体现。

二、工作展望

经过三年多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江西科技学院学工助理中心组织机构日益完善、管理体系、财务制度日渐成熟、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工作和活动也朝着“精品化”“规范化”“阵地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仍亟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中心内部的组织、管理、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中心工作的延续、内涵建设引导不足,对于制约中心发展的瓶颈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中心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不够等。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校级学生组织,学工助理中心应重视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服务全校师生,明确中心的第一任务是发展,核心任务是服务。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方针落实到实处。

(一)、关注中心发展趋势,加强三个基础建设。

1、思想建设 青年组织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阵地,作为党委学工部直属的唯一一支校级党委学生组织,中心的党建、团建工作势在必行。2013年我们要大力推进党组织的“组织覆盖”,通过党建带动团建,团建推动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形象化,具体化,为中心干部的成长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

2、制度建设中心的发展暴露出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内部民主化建设不足,发展不均衡、活动形式单一和水平不高等弊端,2013年,我们将继续完善《学工助理中心中心干部管理条例》、《中心干部评优评先制度》、《关于对学工助理中心干部转正及提拔规定》和《学工助理中心干部考评制度》等规章制度。

3、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队伍是老师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广大师生的重要桥梁,精练的骨干队伍是组织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要想保证中心又好又快发展,一定要加强队伍建设。严格选拔、强化培训、完善考核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此外,我们还要有“水浒梁山聚义”的渗透思想,借助中队长会议和“两特生”的普查吸纳优秀的学生充实中心的干部队伍建设,确保中心干部队伍的整体性。同时,加大对干部的“五

个一”工程投入,确保提高中心干部的整体素质,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结合“二八”定律,大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学生干部,并将其提拔到管理层面上来,为中心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大基础。

(二)、立足中心发展现状,把握三个发展方向。

1、服务化发展 自2009年学工助理中心成立以来,在以杨恒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二两届学工助理中心干部领导集体,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和繁荣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心日益呈现出广泛的群众性、种类的多样性、示范的群体性等特点的同时也暴露出结构松散性大、干部流动性大、发展不均衡等不足,因此中心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整合资源,扩展中心各部门服务校园发展的外延职能。中心干部要深入院系、班级开展“对口服务”,协助学工处做好对班会、班费、班导工作的检查;协助校资助管理中心发放奖助学金;膳食委对学校餐厅的卫生与食品安全进行检查;根据“以事管人”的思想,通过两会的召开,把中队长更好地进行有效管理。另外,要加强与校办、校报和校广播电台等党政部门的联系,将工作方向放远,工作范围放大,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

2、品牌化发展 2013年,要继续推进中心品牌化战略,进一步优化中心结构,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指南努力把学工助理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内部制度完善、结构合理的学生组织,结合学校和中心的实际情况,开展首届“七彩江科·我的蓝园生活”感动江科人物评选活动、“科技之虹”全校师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学贵躬行”学风建设工作、协助学工处举办第二届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等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品牌活动。

3、规范化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章程在工作中的作用,使日常活动日趋成熟和规范化。要继续推进中心组织的健全化、日常工作的书面化,活动项目的流程化,并能够自主整合相关资源。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中心干部培训、激励、传承体制以及中心民主考核、奖惩机制,实现中心“监督---执行---反馈”完整循环的运作模式,让规范成为我们工作的标准,从而使中心工作得到学校更广大师生的认可。

同志们,中心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大家的精诚合作,中心取得的各项成绩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2013年,让我们同心同德,开拓进取,为做出更加辉煌的成绩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暑假30天的惩罚计划表下一篇:整改方案村主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