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分析

2023-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银行对企业的财务分析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防控分析

摘 要:能否有效防控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影响到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资金,进而关系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做好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防控,对银行以及中小企业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提出了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控的意义、风险范围、风险产生原因和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词:银行;企业;贷款;风险控制

中小企业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力量,只有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被迅速拉动。

一、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控的意义

中小企业扩大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在多种融资渠道中,中小企业最常选择的渠道是向银行贷款,相对于民间借贷,这是较易操作、较易实现、利率较低的一种融资渠道。然而对银行来说,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需要承担很多风险。如果中小企业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多,不良率高,就会限制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因此做好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防控,对银行以及中小企业来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原因

企业经营策略的原因。中小企业贷款最大的风险为企业经营策略的风险。大型的企业资本较为雄厚,当遇到经营风险时,大型企业可以自身的资产为基础,广泛的吸纳融资,直至渡过经营风险。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不能度过经营风险。部分中小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时候,没有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经营的问题、没有分阶段完成战略规划、没有逐步的评估达成战略规划实施的情况。由于部分中小企业存在经营粗放、粗放管理,因此当它们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时,极易失去经营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失败。

1.银行内部管理欠缺

由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贷款金额较小,笔数较多,各家银行普遍将贷款的审批权限下放,与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审批相比,政策把握、风险防控的能力有所下降。贷款发放前,银行没有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情况、人员素质、经营能力、盈利能力没有作全面的调查,在评估企业经营情况时显得较为被动。贷后管理不善,贷款发放后没有及时关注企业的动向、市场变化,出现风险没有及时采取保全措施。部分企业虽然不具备贷款的能力,应用不正常的手段仍获得贷款。

2.外部环境制约的原因

目前我国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风险部门之间未能形成一张网络,缺乏信息的共享会让中小企业逃脱不偿还贷款的制裁。我国的中小企业通常不愿意提供某家企业经营的信息,使银行难以取得评估资料;担保机构的处理方式通常为一刀切,因为他们常常以担保不足为理由拒绝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所以是否应该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决策风险只好由银行承担;我国执法部门执法效果不佳,也让中小企业忽视偿还贷款的问题。一系列的环境致约使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问题上陷入孤岛状态。

三、中小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

经营信用风险。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区别之一,即资产的风险。通常大型企业不敢轻易违约,原因是由于如果大型企业违约,银行可向法院申请扣压企业的资产,以资抵债。中小型企业的资产有限,经营点较少。部分中小型企业抱着在市场上“搏一把”的思路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经营赢利,他们就偿还贷款;如果经营失败,就抛弃现有的资产,远走他方上去别处经营。

经营管理风险。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不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他们的经营理念、人事管理、财务管理都较弱,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如果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竞争力,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利,就没有偿还银行贷款的能力。

经营政策风险。国家会通过宏观调控扶植一些产业,使产业结构产生变化,中小企业通常无法提前了解国家的政策,他们的经营存在着风险。比如目前我国的政策倾向于农业产发展、房地产业发展,相对的密集加工产业不能得到扶植,部分地区简单密集型加工中小企业,由于利润纷纷倒闭,失去偿还贷款的能力。

经营产业风险。企业之间存在竞争,部分中小企业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吸纳优秀人才的能力、没有适合市场的产品,就会竞争失败,失去偿还贷款的能力。

四、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控的策略分析

建立完善的发放贷款标准。为了避免将贷款发放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中小企业,银行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发放贷款标准。银行首先需要根据企业的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市场口碑等来评估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其次,需要建立一套动态根据企业信息的办法,定期了解企业经营的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及时止损;最后,银行要建立一套贷款发放的权责制度,即谁做出发放贷款的决策,谁就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建立连锁的信用信息网络。为了全面了解中小企业经营的情况、为了能够让其它的机构共同配合银行的工作,银行要取得其它机构的配合,形成一张连锁型的信息网。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可以应用网络技术构成这一信息网。如果能够建立一张信息网,银行就能建立一个中小型企业信用评估数据系统,与其它的机构共享数据库信息。如果中小型企业拒不偿还贷款,进入贷款黑名单,以后其它的企业将收到该信息,不再为企业提供贷款、其它机构也不再提供相关的服务,直至该企业偿还贷款。这一强制性的措施会让中小型企业重视偿还贷款的问题,主动在贷款到期前偿还贷款。

建立详细的贷款风险分类。目前银行的贷款风险分类管理较为粗放,使银行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各种贷款风险提出有效的策略。为了减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银行要细化企业银行贷款分类。比如银行要划分战略错误、产业倾斜、经营不良、信用不佳等贷款风险类别,然后根据每一类的贷款问题产生提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关于战略错误、产业斜斜这一类的贷款问题,在企业未提出全新的经营管理战略以前,不能继续提供贷款;对于经营不良、管理不善的贷款问题,可综合评估企业经营的情况,决定不再给予贷款或减少发放贷款;对于信用不佳、恶意拖欠贷款的问题,银行要迅速与其它的部门联系,联手给予企业经济封锁,让企业了解不归还贷款的后果。细化贷款分类、结合该分别评估企业的还款问题、根据类别找贷款的风险防控策略,可高效的处理贷款风险的问题。

建立立体的贷款控制办法。如果应用一刀切的方式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估,这种方式会过于严厉,同时也没有激励的效果。假如建立一个弹性的贷款控制方法,可以加强贷款的控制。比如银行在发放贷款以后,可以根据提前还贷、如期还贷、延迟还贷的模式给予不同的评估。对于长期提前还贷的中小型企业可以予以奖励,对于延迟还贷的中小型企业要减少发放贷款的数额。

总结

银行只有做好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防控工作,才能优化运营,获得利润。本次研究提出了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控的意义、风险范围、风险产生原因和风险控制对策。银行应用本次研究提出的风险防控策略,可让中小型企业重视贷款偿还的问题、找到适当的贷款方法、优化企业的经营。(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风险管理部)

参考文献:

[1] 周明栋.“信贷工厂”模式对小微企业服务的启示[J].现代金融.2012(10)

[2] 张李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现代金融.2012(07)

[3] 姚效兴.银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路径选择[J].现代金融.2011(10)

[4] 王建民,房东升,董黎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金融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09)

作者:朱华

第2篇:对当前大型银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发展的思考

摘 要:发展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做大做强中间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结合某省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发展的实际,深入分析了银行在发展该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企业财务顾问业务 风险

近年来,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拓宽了收益渠道,推动了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但通过对某省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以下简称“五大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发展情况的实证分析,发现部分银行机构失范的企业财务顾问经营行为蕴藏的风险亟待纠偏和防范。

一、业务发展特点

自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企业财务顾问业务以来,该项业务成为推动五大行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大对重点企业和有贷户的营销力度,目前五大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对中间业务的贡献度已达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一般水平。

1.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与信贷政策的松紧呈反比例增长关系。2008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对银行信贷实行总量控制。受此影响,截至2008年6月末,五大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较2007年6月末同比增加2.7亿元。随着2008年下半年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被取消,企业获取信贷资源相对容易,银行的强势地位有所减弱。截至2009年6月末,五大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较2008年6月末增加2亿元,增幅73.58%,增量增幅均大大低于上年同期。

2.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比重失衡,常年财务顾问业务占比偏重。五大行财务顾问业务内容过于单一,主要依赖常年财务顾问业务的开展。某省五大行常年财务顾问业务收入在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中的占比由2007年6月的51%提高到2009年6月的75%,结构不均衡情况加重。

3.大企业对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大幅增加。随着大企业(授信额度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对企业财务顾问业务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银行营销方式和手段不断创新,大企业与银行间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签约户数及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均大幅增加。截至2009年6月末五大行与大企业共签约467户,是2007年6月末的3.46倍;大企业对银行财务顾问业务收入的贡献度由2007年6月末的33.3%提高到2009年6月末的52.08%,提高了18.78个百分点。

4.有贷户收入在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从收入结构看,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对与本行有信贷关系的客户(以下简称有贷户)的依赖程度逐渐加大。从2007年6月末至2009年6月末,五大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中有贷户的贡献度由80%上升到92%,上升了12个百分点。相反,无贷户虽然也保持一定增长,但对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却由2007年6月末的20%下降至2009年6月末的8%,下降了12个百分点。

5.银行财务顾问业务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已达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一般水平。据资料统计,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占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一般在20%至30%。2007年6月末,五大行的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8%,经过两年的发展该比例已提升到24%,基本达到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一般水平。

由此可见,在银行拓宽视野经营和企业资本运作的双重推动下,五大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增速较快,发展初具规模。但随着市场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逐步深入,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出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急待解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和赢利模式调整的力度加大,五大行通过拓展企业财务顾问等新兴业务推动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但由于管理、人才、经验等方面的欠缺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在驾驭市场、培养队伍、拓展业务和控制风险等方面的能力还不能适应业务开展的需要,影响了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1.市场定位不准。(1)将产品定位为收费工具,搭配贷款销售。银行营销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时,将其作为发放贷款的先决条件,导致有贷户在企业财务顾问客户中的占比逐步上升。从2007年6月末至2009年6月末,有贷户收入的占比由80%上升到92%,而无贷户的占比下降到8%。调查发现,部分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把收取企业财物顾问费作为先决条件,把本是银行尽职调查应当做的份内工作用来收费,将部分利息转化为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使企业财务顾问业务退化为一种收费工具。如某二级分行2009年1月与某学院签订企业财务顾问协议,服务时间为1年,2009年6月收取财务顾问费16万元,但该行既没有给客户配备服务团队,也没有对客户提供企业财务顾问服务的任何记录。(2)将产品定位为竞争手段,沦为“免费午餐”。银行在面对部分优质客户时,受制于非正当竞争等因素,不得不免费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籍此争取更多的资产负债业务收益。如2008年,某行省分行12人耗时近1个月,免费为某著名上市集团公司设计了外汇资金池管理系统,实现了该系统国内4家企业的资金归集管理,大大提高了集团外汇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了集团结算时效性,降低了汇率风险,得到企业的广泛应用。该行的免费“午餐”也带来了极为可观的回报——独家包揽集团外汇资金付汇业务。

2.任务指标不实。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银行为突破传统盈利模式的束缚,加快企业财务顾问等业务的发展成为银行做大中间业务、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突破口”。但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产品单一、观念落后、人才匮乏、环境欠佳,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发展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相比,差距明显。但国内商业银行对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考核任务年年水涨船高,基层行为完成任务,在向企业发放贷款时普遍将部分利息转化为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造成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虚增。

3.专业人才缺乏。据调查,某省五大行从事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专职人员数量偏少且集中在省级机关,缺乏对业务发展的直接研究和专业指导;从专、兼职人员的素质情况看,多擅长于开展常年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尚不能适应开展新型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需要。财务顾问专业人才的欠缺与业务拓展的紧迫性之间形成了十分突出的矛盾。

4.拓展能力不足。在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的情况下,受制于企业财务顾问业务人才匮乏及专业素质的不足,银行远远不能适应客户在专业市场分析、企业重组并购、股权投资、税务筹划、IPO及再融资等新型财务顾问业务上的需要,对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反应迟钝;即使客户提出需求,也难以提供真正令客户满意的、有价值的财务顾问服务,限制了业务的深入发展。银行客户经理从自身能力和任务考核的急迫性出发,在传统的常年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潜力挖掘后,大多无力也不愿再花时间精力拓展新型企业财务顾问业务,以致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实际经营范围狭窄,品种少,起点低。

5.管理手段落后。在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已开展多年的情况下,某省五大行中仍有个别省级分行没有出台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操作细则,大多数银行没有开发专门的业务管理系统。目前,只有工行开始试行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管理系统,根据权限和职责审批下级行的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其他银行仍然依赖各基层机构每月逐级上报数据来掌握该业务开展情况,对业务的办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管理手段落后。主要表现在:(1)账务管理不严。部分银行未严格执行收入递延入账规定,随意调节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收入的入账时间,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使财务监督职能得不到发挥,造成财务指标不能真实反映当期财务收入状况。(2)激励措施不力。部分银行仍将企业财务顾问业务作为资产负债业务的附属品,没有认识到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在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日常组织推动、资源配备、执行力等方面动力不足。牵头管理部门出于业绩考虑,推动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意愿强烈,但部分基层行创新发展意愿不强,加之缺乏灵活的激励约束机制,严重影响业务经办人员的积极性。

6.风险监控薄弱。在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发展过程中,部分银行对安全防范和内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监督检查工作不扎实,存在重发展轻管理问题。具体表现为:(1)忽视对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后评价。商业银行对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数据管理工程建设滞后,在新业务品种推向市场后,未及时全面地进行后评价,致使部分业务品种推出后潜藏着风险隐患。(2)忽视风险控制片面追求“业绩”。商业银行对企业财务顾问业务长期追求不切实际的增长率,将员工的奖金、职务晋升与业绩增长简单挂钩,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在开展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时不搞客户分析与行业分类,直接通过贷款搭配销售,没有实际履行财务顾问协议的约定,在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不按程序操作、档案资料不全的问题,产生有损银行形象的声誉风险。(3)忽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银行普遍忽视对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监督检查,基层行担心检查规范了业务会影响市场的拓展,省分行担心规范了业务会影响基层行开展企业财务顾问业务的积极性。近几年,五大行很少对该项业务开展专项稽核检查,个别行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未开展一次专项检查。(4)无视规章制度违规发展业务。部分银行在开展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时,不按制度规定办理,超范围乱收费或应收费而不收费等,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声誉。如某支行2008年在向某楼盘办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时,以按揭利率下浮15%,计10年利息再乘10%收取按揭客户的企业财务顾问费。这一行为招致客户的强烈不满,纷纷到工商局和银监分局投诉,并准备诉诸法律,严重影响了该行的声誉。

三、相关建议

1.尽快出台完善的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指引。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2001年颁布)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建议尽快出台《商业银行财务顾问业务操作指引》,对财务顾问业务的范围、操作规程、收费标准和监督管理等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以促进企业财务顾问业务规范、健康发展,防范“寻租”现象的发生,为商业银行拓展财务顾问业务创造一个健康的法制环境。

2.明确市场定位,建立业务创新与推广反馈机制。商业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明确市场定位,根据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发展战略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健全业务开发推广组织体系,统一协调好产品的研发、推广工作。同时,为更好的运用创新手段服务客户,商业银行应在市场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增强创新的信息透明度,保证创新的产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3.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企业财务顾问业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综合业务,对银行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商业银行应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优化人才结构,不断壮大专业队伍,同时加强对现有员工的普及型教育培训,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配套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银行人才优势、融资优势,为企业财务顾问的“融智”业务打好基础。

4.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综合经营能力。商业银行应在经营中高度重视财务顾问业务的管理,把发展财务顾问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突破口,将财务顾问业务与传统的存贷汇业务紧密融合在一起,互相带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使之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应树立科学管理意识,避免粗放经营,统一规划、制定企业财务顾问业务发展战略和阶段性目标。

5.树立风险意识,加快推进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在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不仅需要考虑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还应树立全面风险意识,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建立约束有力的内控机制并督促落实,防止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同时,应从防范和控制道德风险和案件发生的角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管理部门职能,厘清个人工作职责。

(作者单位:湖北银监局 湖北武汉 430015)(责编:吕尚)

作者:陈 涛 霍金元 彭劲进

第3篇: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不断增加,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较高、交易成本分摊不成比例等原因导致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有所贡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

一、理论层面分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就是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称,这是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的现象。它包括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各方面信息了解不完全,对于这些企业自身的素质和文化、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管理和效率以及企业的盈利等关系企业将来收益的重要因素并不能够完全了解。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贷款发放之前,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将不利于自身的信息隐藏起来,银行“惜贷”)和道德风险(贷款发放之后,企业隐瞒或改变资金用途投资高风险的项目,商业银行产生坏帐,企业信用严重缺失)。[1]

(二)交易成本和交易成本分摊理论

交易成本是指通过市场进行的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成本。

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较少的资本、较高的频率。这些特点决定了其获取金融支持的成本相对较高。

交易成本分摊理论:交易成本的合理分摊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成本。就信贷融资理论的内容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在信贷融资过程中提供公共服务的成本就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接受政府支出的交易成本。同理,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上的信息披露及各种信贷技术的开发利用也都是这种信贷融资交易成本构成的。信贷融资交易成本的分摊是信贷融资的基础。这一因素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利益直接关联者(政府、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共同承担,并在达到均衡时实现最大信贷融资量。

二、实践层面分析国外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

(一)银企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国外中小企业通常有固定的一到两家银行为其服务,他们之间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业务往来,为了进一步维持银行与信用较好的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西方的商业银行在营销和提供客户服务方面不断改进,而且为单一客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有助于从客户方面获取潜在的利益,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很好的模式。华比银行在与中小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方面下过功夫:不单单为客户提供单一的贷款服务,它还向中小企业出售其拥有的多种产品,典型的捆绑销售模式,比如会在提供贷款的时候也向中小企业推荐理财、保险、进出口付汇等等一些综合性相对较强的产品 。

此外,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国内外的主要做法还有:英国的英格兰银行、美国的小企业管理局、美联储、以及我国的台湾省的行政部门等,每年将其掌握的中小企业的财务、融资等方面的大量状况通过各种媒介对外通知,这些信息非常有助于银行制定和调整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支持[3]。

(二)优化、简化金融支持路径

在西方的商业银行中,它们有专门负责中小企业的相关部门,这种专属性就确保了商业银行能以不同的模式对待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就能获得其相对应又恰当的服务。商业银行按业务流程对内部设立的相关部门进行整理合并,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以美国银行为例,它的部门设置主要包括零售及商业银行部、全球企业及投资银行部、资产管理部和股权投资部,对美国银行来说对其最重要的部门是前两个,这两个部门被称为“零售银行”和“批发银行”。前者负责服务个人及其中小企业。美国国内外的客户尤其是一些金融机构或者国有集团是“批发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这样的组织结构使得美国银行更便于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良的服务并满足他们的需求,2000—2002年统计数据显示,该银行60%以上的收入均源于此项业务。

(三)交易成本分摊经验

风险投资是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解决交易成本分摊方面采取的比较好的手段。风险投资可以在企业的不同时期(比如初始期、发展期、获利期、成长成熟期等)引入资金,获得一定股份或认股期权。还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的所有者或者管理者通过手持企业的股份更加关注企业的信誉和未来发展。企业所得与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所得成比例,那么就会极大的激发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种机制就弱化申请贷款过程中和申请贷款后的不诚信行为。风险投资这种模式根据公司的实际状况综合衡量,分阶段给公司注入资本金,因此能够较好地驾驭风险,从某种程度上降低并分摊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

三、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现状

(一)银企信息不对称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供求双方信息无法实现有效组合。首先,从法律程序等层面银行对企业的注册有一定的要求:企业是否经历完整的工商注册以及具备完善的经营资质。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对银行申请信贷的结果不良;其次,我国中小企业中管理模式比较传统,相当一部分的管理人员并不专业也就无法全部满足信贷融资要求的一些做法;最后,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要求企业账户管理中必须明晰独立真实的企业信息,但是,我國中小企业对这个环节的处理不够恰当。

(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任务不明确

在我国,商业银行其各项业务都是面向大型企业,以服务大型企业而设置,并不重视中小企业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注意到中小企业销售人员与业绩考核的区分,这与中小企业的贷款频急、单位交易成本较高等相悖。

(三)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审批流程复杂

银行常常不公正地对待中小企业贷款申请,尤其是若干年以前银行对企业规模更加歧视。目前银行在控制信贷风险上主要采取审贷分离、三级审批制度控制风险,通过要求企业提供担保来转移风险,这样的流程过于复杂,无异于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为中小企业提供更适合的信贷流程以便增加中小企业的忠诚度。

(四)交易成本分摊不对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存在交易成本分摊的严重不成比例,表现在:中小企业自身承担较多交易成本但是能力不足;商业银行不愿意在信息风险下承担交易成本,因为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对资金安全和收益非常关注,出现的信息不对称的客观现实也就无法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政府承担较少,为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提供的必要公共服务不足,无法提供具备能力和资质的担保机构。

四、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路径

(一)增加银企互信

中小企业通过提高信誉、增加自身财务的管理与透明度、改善经营机制、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及建立与商业银行的密切联系可以深化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和信任,便于商业银行能够及时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等。

1.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

为解决银企由于信息缺乏导致的互信程度低的问题,专门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政府建立“中小企业数据库”并请专业人员调研,通过对中小企业各种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数据库的内容能为贷款的管理更加容易,商业银行的服务也更加高效。

2.通过营销手段加强与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

为了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少的问题,一些中小企业可以与一家金融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小企业能更便捷地获得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为此,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开发多种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综合多种营销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业务服务,从而为与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创造条件。

(二)改进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1.设立相关部门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采取美国商业银行以及日本商业银行的做法,在当前的部门设置基础之上再单独设置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职能部门。商业银行必须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把大小企业的人员划分开来,建立一个中小企业部门。

2.优化贷款程序和简化信贷业务申报材料

升级或改进业务流程,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审批中小企业业务时,存在着审批环节多、审批期限长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绿色通道”,使得中小企业风险指数较低的业务能够快速办理。在综合分析贷款企业资料的情况下加快对其贷款的审批。

3.改善公共服务

(1)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排除制约金融市场和融资渠道顺畅的不利因素

(2)建立与发达国家类似的中小企业发展服务机构

(3)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和产权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晖,单国莉.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J].大学数学,2006(3).

2.王娟.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J].山东大学,2006.

3.喬冠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2004.

4.葛兆强.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与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支持[J].海南金融,2007.

5.胡延平.中小企业融资交易成本分摊的思路探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6.

(作者单位:周建中,江苏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侯彩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作者:周建中 侯彩霞

第4篇:银行信贷人员如何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一)财务分析思维

银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因不能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享,决定了债权人必须对其贷款的安全性首先予以关注。因此,银行在进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最关心的是企业是否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以保证其债务本息能够及时足额地得以偿还。因此,对于短期贷款,银行主要关心的是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如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和周转率,希望企业的实物资产能够顺利地转换为现金。长期贷款主要关心长期收益能力和资本结构,企业的长期收益能力是其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决定因素,资本结构可以反映长期债务的风险。

无论是短期贷款或是长期贷款,其共同特点是在特定的时间,企业需要支付特定数额的现金给银行。偿付的金额和时间,不因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而改变。但是,一旦企业运营不佳或发生意外,陷入财务危机,债权人银行的利益就要受到威胁。因此,银行户头必须事先审慎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并对企业进行持续性的关注。

银行的主要决策是决定是否给企业提供信用,以及是否需要提前收回债权,银行要在财务报表中寻找借款企业有能力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贷款本金的证据。因而要通过分析需要找到这些答案。首先是公司还本付息为什么需要额外筹集资金?其次是公司还本付息所需资金的可能来源是什么?再次是公司对于以前的短期和长期借款是否按期偿还?最后是公司将来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贷款?

(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依据

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依据,即就是所拥有的第一手资料,这是进行规范财务分析的起点,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要进行科学而规范的财务分析,必须拥有下述资料。

其一,会计报表类。这是进行分析最重要的一类资料,包括(1)资产负债表,其中一般应附有三张附表,即资产减值明细表、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应交增值税明细表;(2)利润表。其中也应有三张表,即利润分配表、业务分部报表和地区分部报表。(3)现金流量表。其中有主表和补充资料。

其二,会计报表附注。以往我们只注重对会计报表本身的分析,而对会计报表附注关注不够,这极大地减少了分析人员的信息量。近年来,企业报表附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增加财务报表附注的目的是增加财务报表的信息量,改善披露的充分性、抑制企业粉饰报表,减少报表使用人的误解。按照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法》的规范,在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至少应披露13个方面的内容。

(1)是不符合会计核算前提的说明。

(2)是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以及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

(4)是或有事项的说明。

(5)是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即截止编报日至报出日期间资产减损、销售退回、已确定了的赔偿等情况)。

(6)是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7)是重要资产转让及出售的说明。

(8)是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

(9)是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10)是收入说明。

(11)是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的说明。

(12)是合并会计报表的说明。

(13)是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通过对会计报表附注的分析进一步确认会计报表主体的真实性。

其三,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这些审计报告包括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四类形式。阅读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公允的审计报告,有利于进一步证实企业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增加可信度,减少信贷及相关决策人员的决策风险。但是必须强调,审计的有用性依赖于它的独立性和能力性。审计的独立性是人们信赖他们的首要因素,但是被审计客户是审计人员服务费支付的主体,与审计的独立性存在重大矛盾。审计的能力性是他们被信赖的第二位因素,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每一个审计人员都是胜任的。因此,分析人员应当关注可能出现的欺诈、疏忽和不遵守审计准则的行为,始终对审计意见保持一定的警惕。

其四,其他资料。如可能的话,在取得以上资料的同时,最好能取得如信息、证券信息、相关行业资料等,以便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分析企业的发展趋势。

最后,取得以上资料,不要急于盲目按分析程序进行分析,而应首先对报表的欺诈保持应有的警惕,并熟悉其常见的欺诈特征。这些特征可以概括为:

(1)经常签订企业合并协议。合并活动会改变企业经营的持续性,使利润失去可比性,成为操纵会计报告利润的一种手段。合并是一种重大的理财决策,不可能经常进行。合并在经济上的成功率并不高,经常进行合并是不正常的。

(2)公司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增长速度比较快。由于份额越大,增长超过行业均数越困难,如果找不到正常解释,就应关注其真实性。

(3)公司解雇会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不会轻易放弃客户,老的客户审计成本很低。更换会计事务所,往往与企业坚持不正当的财务报告有关。

(4)业绩太好了,以至于让人难于相信。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的业绩通常是随机的,不太可能长期直线上升。

(5)公司增长迅速。公司的增长总是有其合理限度,过快增长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财务问题,公司有可能人为地改变财务报表。

(6)公司有操纵利润的历史。当然,上述六大特征只是报表欺诈、利润操纵或信息误导的外部表现,并不意味着具有这些特征的报表都是虚假的。关键是保持足够的警惕,以减少风险。

本文转自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EDP中心

第5篇: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摘 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然后从银行角度和小微企业两个角度分别阐述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文章又分别从银行和小微企业两个角度对症下药,提出完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2-50-2

1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

1.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一般是指企业没有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偿还本金和利息,从而导致银行无法按时收回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小微企业的信用级别越低,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越大。造成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的原因,大部分来自于小微企业自身。一方面小微企业生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小微企业的各项资产较少,能够提供担保抵押的资产更少,造成小微企业在银行的信用评级系统中的信用级别较低。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大多数的经营者,经营管理素质较差,有时会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长远利益,从而导致在向银行借贷的过程中存在着违约行为。

1.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或者盈利情况受到市场变动情况的影响而产生价格下降和盈利受损的程度。目前,中国经济虽然持续发展,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同时受到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小微企业的盈利状况不是很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很容易出现业务下降,资金也容易出现问题。这样银行面临小微企业的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加大。

1.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恰当或者错误的内部流程、人员和系统或者外部事件带来损失的风险。造成这一风险主要来源于银行自身。比如说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审查出现问题造成银行贷款损失的就属于操作风险。小微企业为了获取银行的贷款,而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银行只对小微企业的财务和盈利状况等财务信息进行审查,而忽视其他非财务性的信息,从而产生操作风险,造成银行贷款的损失。

2 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从银行角度分析

2.1.1 银企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向银行进行信贷时,银行会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情况、投资项目、财务状况、盈利状况做充分的调查,以此来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和坏账损失;但是小微企业要想选择合适贷款银行,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银行有时候会为大量资金贷不出去而发愁;小微企业却面临着融资困难,造成上述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1.2 贷款定价机制不科学

小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会加大银行信贷风险,因而银行提高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这种专门针对小微企业提高贷款利率的做法,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的需求,也不利于银行和小微企业双方的长远发展。因此银行合理的制定小微企业的贷款定价机制,既满足小微企业发展,又使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收益高于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和成本。

2.1.3 产品创新程度不足

目前银行贷款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还是较大,究其原因是银行信贷产品无法满足企业借款的需要,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就更少了。因此,银行应当根据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量小、抵押物少的特点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既满足自身收益的同时也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需求,为双方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4 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风险管理在银行的信贷管理中是关键的环节。但风险管理的人才要求具有会计学、数理统计、管理学、金融学多种学科的专业素质。从事风险管理的人才还要具有敏感的思维能力,能够洞悉贷款企业或者项目存在风险,从而为银行降低经营风险。目前银行的风险管理专业的人才是十分欠缺,严重影响了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发展。

2.2 从小微企业的角度

2.2.1 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不完善

首先,我国信贷评价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历史数据还比较少。其次,信用评级体系中的数据有待核验。由于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性有待验证,导致信用评级系统中的数据不准确,贷款人员无法准确核算小微企业真实的信贷风险。最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缺乏更新机制。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状况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动。银行看中的这些贷款的重要指标没有在信用体系中进行更新,因而会失去一些资质较好的客户,同时由于没有删减信用级别不够的企业,而加大银行的信贷风险。

2.2.2 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首先,小微企业担保体系机制设计不合理。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要么用自身的财产担保,要么请担保公司作担保。小微企业一般自身财产不多,因此小微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都需要担保公司担保,担保公司要向小微企业收取一大笔担保费,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其次,尽管我国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有所创新,但是还没有得到广大小微企业的认可。

3 完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对策

3.1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

3.1.1 加强信息收集,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银行在解决小微企业信贷信息不对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量进行实地考察。第二,除了考察小微企业的财务信息之外,还要考察小微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第三,除了与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考察,也要与小微企业的生产工人、销售工人侧面进行考察企业的经营情况。

3.1.2 建立小微型贷款的风险补偿定价机制

银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利率定价机制,这样不仅不利于银企之间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银行应当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阶段、贷款用途以及是否有担保物而采用浮动的银行利率,不断让银行的贷款收益大于贷款成本和风险。对于前景较好、收益稳定的、风险较小的小微企业贷款时采用较低的浮动利率;对于风险程度较高的小微企业的贷款时采用较高的浮动利率。

3.1.3 创新小微企业信贷产品

第一,由于目前现有的小微信贷品种较少,因此银行加大对现有的小微企业的信贷品种进行创新,同时加大对新信贷产品品种的宣传力度,增加小微企业的使用率。第二,加大对信贷产品和非信贷产品进行组合创业,满足小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融资的需求。第三,对小微企业进行需求调查,设计出更多满足小微企业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的新产品。

3.1.4 加强风险管理的人才团队建设

为了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率,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人才建设是重要的保证。首先,对银行管理人员实行差异化培训,特别是加强小微企业的信贷管理的培训。其次,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业务素质强的员工安排在小微企业信贷管理上。最后,制定小微企业的信用管理机制和建立员工执行小微企业信用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2 从小微企业的角度

3.2.1 完善小微企业的信贷体系

第一,构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第二,从现有的数据着手,不断完善和更新信贷体系中的数据信息。第三,针对小微企业,采用独特的数据分析方法,加强对信贷体系中小微企业的数据分析,合理评估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3.2.2 完善小微企业担保体系

第一,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既可以有利于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的长期合作,同时也能够降低双方的经营风险,有利于银行和担保机构之间对小微企业的信息快速共享。第二,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信贷时要选择合理的担保方式。小微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担保方式,既能满足银行的信贷要求,也能将小微企业的抵押风险降低到最低。第三,银行加大的担保方式的创新力度。例如可以使用无形资产和应收账款进行信贷担保。

参 考 文 献

[1] 陈华?[.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现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82-83.

[2] 韩炳旭.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J].商,2013(7):187.

[3] 梁彩红.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J].上海金融,2014(9):108-110.

[4] 王素娟,王俊鹏.基于FAHP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因素影响度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3(4):76-79.

[5] 李昆芳.中国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广西大学,2013.

第6篇:银行贷款对财务报表的要求

银行贷款涉及的相关财务指标及报表要求

(一)、向银行贷款的企业报表编制财务指标的注意事项 向银行贷款企业要把握好的14个财务指标: (1)财务结构:

1、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必须大于100%(房地产企业可大于80%);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年末贷款余额/净资产*100%,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也称净资产负债率。

2、资产负债率必须小于70%,最好低于5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2)偿债能力:

3、流动比率在150%~200%较好;流动比率=流动资产额/流动负债*100%。

4、速动比率在100%左右较好,对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也应大于80%;速动比率=速动资产额/流动负债*100%;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它流动资产。

5、担保比例小于0.5为好。

6、现金比率大于30%。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3)现金流量:

7、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应为正值,其销售收入现金回笼应在85~95%以上。

8、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采购商品,劳务的现金支付率应在85~95%以上。 (4)经营能力:

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小于8%,说明该企业的主业正处于成长期,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该产品将进入生命末期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10、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大于六次。一般讲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高,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初余额)/2=营业收入*2/(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初余额)。

11、存货周转速度中小企业应大于五次。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周转速度(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其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5)经营效益:

12、营业利润率应大于8%,当然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综合获利能力越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管理费-销售费)/销售收入×100%。

13、净资产收益率中小企业应大于 5%。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回报越高,股东们收益水平也就越高。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4、利息保障倍数应大于400%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二)银行对财务会计报表审核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财务会计报表审核方法包括对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审核、报表相互之间勾稽关系审核、重要会计科目审核和异常情况审核等。对于合并财务会计报表除进行上述审核外,还应该要求企业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的本部(母公司)和占合并财务会计报表比重较大的子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并进行审查。

(1)、财务会计报表的形式审核。

1、审计报告的形式审核。 ①标题是否为“审计报告”; ②收件人是否正确;

③是否有注册会计师签字及盖章; ④是否已注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 ⑤是否签署了报告日期;

⑥是否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许可证; ⑦是否已核对审计报告的骑缝章无误; ⑧是否为标准的审计报告; ⑨报告内容是否完整齐全。

2、审计报告结论审核 ① 无保留意见;

②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③保留意见; ④无法表示意见; ⑤否定意见。

3、会计师事务所的形式审核。 ① 受过注册会计师协会处罚; ② 受过国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处罚; ③ 受过财政税务审计等公安机关处罚; ④ 是否曾贷款行提供过虚假审计报告; ⑤ 有过其他不良记录。

4、会计报表及附注的形式审核。 ①报表名称是否符合规定; ②报表编制单位是否盖章;

③报表是否有编制人、财务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签字及盖章; ④资产负债表是否为账户式; ⑤利润表是否为多步式。

5、验资报告的形式审核。 ① 标题是否为“验资报告”; ② 收件人是否正确; ③ 是否有注册会计师签字;

④ 是否已注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 ⑤ 是否签署了报告日期。

6、合并会计报表的形式审核。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① 是否为汇总会计报表;

② 了解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并审核其合规性; ③资产负债表是否有合并价差及少数股东权益科目; ④损益表是否有少数股东权益科目。 (2)、财务会计报表间勾稽关系的审核。

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四者之间科目对应关系的审核。

1、企业“营业执照”中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中的“实际投入资金”、“资产负债表”中的“实收资本”之间勾稽关系审核(除外商投资企业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资本金可以分期到位,“实收资本”等于“实际投入资金”并可能小于“注册资本”外,一般情况下上述三者之间应相等,如果存在差异应向企业了解原因,并作说明)。

2、“资产负债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勾稽关系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审核: 期末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公益金(或提取的职工奖励工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或利润归还投资)-应付股东股利或转作资本部分

如通过上述公式进行测算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数据与会计报表实际数据不符,应要求企业解释并作出说明。

3、“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同“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X1×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7%)+X2х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13%)+(1-X1-X2)×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其他业务利润+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初-期末)+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营业外收入×20%-当期坏账核销额+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

其中,X

1、X2分别为当期商品销售中增值税销项税率为17%、13%的商品的占比。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用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

4、“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审核: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当年计提的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待摊费用(期初-期末)+预提费用(期初-期末)+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存货(期初-期末)+应收账款(期初-期末)+应收票据(期初-期末)+预收账款(期初-期末)+其他应收款(期初-期末)+应付账款(期初-期末)+应付票据(期初-期末)+应付福利费(期初-期末)+应付工资(期初-期末)+未交税金(期初-期末)+其他应付款(期初-期末)+其他应交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期初-期末)-(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80%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现金流量数据、存货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根据重要性原则,经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否则,要做具体分析。

5、“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同“资产负债表 ”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期初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期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期末预收账款-期初预收账款)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根据重要性原则,经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否则,要做具体分析。

6、“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减:减少)”同“资产负债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审核: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期末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期初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期初预付账款-期末预付账款)

因上述公式中涉及数据需要分析填列,审核中可能会出现一定误差,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判断,经上述公式测算出的“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数据同会计报表的“现金流量表”中的实际数据误差在20%以内可以认定为勾稽关系相符。否则,要做具体分析。

(3)、重要会计科目的审核。

1、审核要点:

①资产类科目应审查其是否实际存在、所有权的归属以及计价是否合理; ②负债类科目应审查其金额是否正确、负债到期日以及是否存在未入账的负债事项;

③权益类科目应审查其来源的合理性、确认的合法性、计价准确性; ④收入、成本和费用类科目应审查其确认的合法性、是否当期发生以及收入成本费用相互之间是否配比。

2、审核细则

①根据审计报告审计意见确定重点科目并审核。审计报告的意见有无保留意见、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以及其他情况,如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不为无保留意见,要求对解释段的意见作详细分析,并根据解释段中所提事项的真实性确定其对评级的影响。

②根据金额确定重点科目并审核。重点科目分为必查科目和条件审核科目。必查科目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在企业资产中通常占有较大份额的科目,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条件审核科目是指当有关科目达到一定数额比例时才予以审核,包括短期投资、待摊费用、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审核要点是从银行的角度出发,核实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准确反映企业真实偿债能力。

A、应收账款的审核。主要审查企业是否存在较大数额账龄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是否存在较大数额且已判定不能回收的应收账款而未核销;是否由于经营效益下降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而数额增加;是否存在收款期大于一年的大额应收账款,是否提取足额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虚列应收账款以虚增销售收入现象;是否为了刺激销售,降低信用政策标准,导致应收账款大额增加;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问题。

B、存货的审核。核实存货的主要组成;是否存在少列、多列存货现象,核实存货的真实存在;核实说明存货收入、发出计价方法及其一贯性,是否存在多计存货,少计成本的现象;存货是否大量积压变质,而未提取足额的跌价准备;核实是否由于该企业经营效益下降,存货销不出去导致存货数额较大;通过对存货的审核了解企业的生产销售能力;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C、固定资产审核。主要核实说明企业固定资产的组成,并确认固定资产划分是否准确、产权是否归企业所有,是否存在将经营租赁固定资产计入固定资产原值现象;核实企业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真实公允,是否及时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审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期限是否合法合理并遵守一贯性原则,是否存在少提折旧、不提折旧现象;审查是否存在已经过时报废、不使用的固定资产还列入账中;是否存在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事项,若有,就其事项要求作具体说明;是否存在接受捐赠、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若有,要求作具体说明;是否存在期间费用固化现象;以及其他需要核实说明的事项。

D、主营业务收入审核。审核是否存在通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等科目虚增销售收入现象;销售收入确认时是否同时满足已将销售商品上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失去对已出售商品的控制权、有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可靠计量四个条件;是否存在通过销售退回、折让随意调节利润现象;是否存在信用标准降低导致销售收入增加现象;以及其他需要审核的情况。

E、如果企业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总额≥10%,则应审核其他应收款。要求核实说明该企业其他应收款的主要项目,以证实是否存在抽逃投资、错列现象,同时要对其他应收款的回收性进行审核说明。一般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具体项目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备用金,存出保证金,预付账款转入等。

F、如果企业近两年财务数据都满足待摊费用/流动资产≥10%,则应审核待摊费用。主要核实该企业待摊费用的组成,是否存在把递延费用计入待摊费用现象或者待摊费用未及时摊销计入当期成本和费用。一般情况下,待摊费用包括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等。 G、如果企业长期待摊费用/(总资产-流动资产)≥10%,则要求审核长期待摊费用。要求说明该企业长期待摊费用的组成,核实其摊销期限是否合理合法,是否存在期间费用长期化等现象。一般情况下,长期待摊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以及筹建期发生费用支出等。

H、如果企业无形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20%,则要求审核无形资产,主要核实说明该企业无形资产的组成及其真实存在;核实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是否提取足额减值准备;是否虚列商誉等无形资产;是否存在无形资产评估增值,若有,要求作具体说明。

I、如果连续两年在建工程/固定资产≥40%,要求审核在建工程,主要核实说明该企业在建工程的主要项目及金额,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存在已投入使用而未转入固定资产的现象;是否存在已经停工的在建工程;是否存在期间费用长期化现象,利息资本化是否合规;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J、当资本公积/净资产≥10%或者期初资本公积不等于期末资本公积,应审核资本公积,主要审核资本公积增加减少的原因。资本公积增加的途径包括资本(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折算差额;资本公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有原评估增值再评估减值、减资、转增资本等。

K、当期初实收资本不等于期末实收资本时,应审核实收资本科目,主要核实说明企业实收资本增加的真实存在性,是否存在虚增实收资本抽逃投资现象。

L、如果短期投资/流动资产≥15%或者长期投资/总资产≥10%或者投资收益/(|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10%,应同时审核短期投资、长期投资、投资收益科目,主要审核说明短期投资的具体内容,并确认其真实存在性,计价是否准确,是否提取足额减值准备;是否存在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买卖股票现象。通过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栏分析企业该期间内是否有短期投资买卖行为;审核说明企业长期投资核算的方法,成本法核算的长期投资是否在当期分派股利。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被投资企业是否真实产生相应比例的利润。长期债权的利息投资收益核算是否准确;根据对前两项的审核说明投资收益产生的真实性。

M、 如果营业外收入/(|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10%,应审核企业的营业外收入。要求审查说明营业外收入的来源,以核实是否存在虚增利润现象,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4)、财务报表异常情况审核,指对财务报表数据所反映的财务状况超过了正常情况下的置信区间或者表明财务状况恶化等的异常情况进行到审核。

财务状况异常包括静态、动态两个方面。静态财务状况异常是指比率极端优秀,动态财务状况异常包括比率突然好转、利润表变化异常、销售购买循环异常。当企业财务报表出现比率极端优秀、比率突然好转、利润表异常变化异常时,应予以充分关注,并核实其真实性和可信性。当企业发生销售购买循环异常时,应重视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情况。

1、比率极端优秀。当企业某指标优于同行业该指标的优秀值时,且同时满足|该指标值/该企业所处行业优秀值-1|>40%,则认为该企业该指标异常。具体考察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增长率。

2、比率突然好转。当企业某指标本期所在行业标准值中的区间-指标上期所在行业标准值中的区间≥2,则认为该指标的变化异常。区间的确定原则为:低于极差值为区间1,较低值至极差值为区间2,较差值至平均值为区间3,平均值至良好值为区间4,良好值至优秀值为区间5,高于优秀值为区间6。具体考察的指标包括: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增长率。

3、利润表异常变化 ①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的配比。当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销售成本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呈正增长、销售成本呈负增长;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成本增长率<80%;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成本增长率>120%。

②销售收入与营业费用的配比。当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营业费用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呈正增长、营业费用呈负增长;

销售收入、营业费用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营业费用增长率<80%;

销售收入、营业费用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营业费用增长率>120%。

③销售收入与管理费用的配比。当企业当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与管理费用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呈正增长、管理费用呈负增长;

销售收入、管理费用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管理费用增长率<80%;

销售收入、管理费用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管理费用增长率>120%。

4、销售购买循环异常

①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配比。当企业当年销售收入增长率与应收账款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时,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负增长、应收账款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3%、应收账款增长率>3%;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同向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80%;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120%。

②销售成本和应付账款的配比。当企业当年销售成本增长率与应付账款增长率存在如下变化时,则认为异常:

销售成本正增长、应付账款负增长,且销售成本增长率>3%、应付账款增长率<-3%;

销售成本、应付账款同向负增长,且销售成本增长率/应付账款增长率<80%;

销售成本、应付账款同向正增长率,且销售成本增长率/应付账款增长率>120%。

③销售收入与存货的配比。当企业销售收入与存货存在如下变化时,则认为异常:

销售收入负增长、存货正增长,且销售收入增长率<-3%、存货增长率>3%;

销售收入、存货同向正增长率,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存货增长率<80%;

销售收入、存货同向负增长率,且销售收入增长率/存货增长率>120%。

(三)、银行对需用贷款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管理要求

1、报表收集 首次办理信贷业务的企业一般应提供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和最近月份的月度财务报告,其他企业应按贷后管理的有关规定提供和月度(或季度)财务报告。

①财务报告至少包括审计意见、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其中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利润分配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可合并为“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②月度或季度财务报告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③对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须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集团本部(母公司)应同时提供个别会计报表及集团合并会计报表,两者缺一不可。提供合并报表的企业还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完整披露合并范围、合并政策及合并报表编制方法。

④对新成立企业或实收资本在本期发生显著变化的企业,还应要求其提供验资报告及相关的资产评估报告。

2、查验财务资料是否规范有效。

①财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并装订成册(封面至少应注明企业名称以及报表所属或者月份,加盖单位公章并由“单位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分别签名或加盖私章。相关签章应与企业在银行预留的印鉴一致)。

②报表的名称和格式必须规范[相关会计报表的名称应分别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或合并为“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不得使用其他名称。

、半年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两个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现金流量表可只反映当年或当期数),月度利润表至少应反映当月数、本年累计数]。

③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名称必须规范,应分别为“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书)”。上述报告中必须有注册会计师或注册评估师的签名,并同时盖有会计师事务所或评估事务所的公章。

④一般提供财务资料的正本。

此资料由:全国会计经验交流总群,提供学习 更多免费实用资料请加群号:85330628 各地各行会计精英交流,欢迎您的到来

第7篇:解析银行贷款对财务报表的要求

银行贷款涉及的相关财务指标及报表要求

(1)财务结构:

1、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必须大于100%(房地产企业可大于80%);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年末贷款余额/净资产*100%,净资产与年末贷款余额比率也称净资产负债率。

2、资产负债率必须小于70%,最好低于5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2)偿债能力:

3、流动比率在150%~200%较好;流动比率=流动资产额/流动负债*100%。

4、速动比率在100%左右较好,对中小企业适当放宽,也应大于80%;速动比率=速动资产额/流动负债*100%;速动资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它流动资产。

5、担保比例小于0.5为好。

6、现金比率大于30%。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3)现金流量:

7、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应为正值,其销售收入现金回笼应在85~95%以上。

8、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支付采购商品,劳务的现金支付率应在85~95%以上。

(4)经营能力:

9、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不小于8%,说明该企业的主业正处于成长期,如果该比率低于5%,说明该产品将进入生命末期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10、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大于六次。一般讲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高,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越短,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就越快。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初余额)/2=营业收入*2/(应收账款年初余额+应收账款年末初余额)。

11、存货周转速度中小企业应大于五次。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周转速度(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其中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5)经营效益:

12、营业利润率应大于8%,当然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综合获利能力越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销售收入-销货成本-管理费-销售费)/销售收入×100%。

13、净资产收益率中小企业应大于 5%。一般情况下,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回报越高,股东们收益水平也就越高。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其中营业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4、利息保障倍数应大于400%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 / 利息费用=(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第8篇:对村镇银行企业文化的学后感

——周丽萍

通过企业文化的学习, 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企业的奠定基础,带动整个系统的脉动。而作为新员工,更应实地践行我们村镇银行的文化,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的同时更好的宣传银行文化。

我们应遵循以下内容: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从小的方面讲,比如我们北银村镇银行,每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岗位都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也是北银村镇银行存在和发展的必需。我们村镇银行要发展,要在这个竟争激烈的金融业中不断强大,立于不败之地,没有我们每一位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

作为银行员工,我们讲求职业道德,讲求道德必须诚实守信。所谓诚实守信就是忠心耿耿,忠实守信。所谓守信就是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所以通过对这次的学习,使我更深的了解到作为北银村镇银行的一名员工的根本、为人、言行和责任,就是自己工作中不断地加强学习,时刻按照职业规范去要求自己,努力工作,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规范操作意识。

虚心学习业务、用心锻炼技能,耐心办理业务,热心对待客户。在银行业日趋竟争激烈的形势下,我们都很清楚的意识到:只有更耐心、周到、快捷的优质服务才能为我行争取更多的业务。虽然我们新员工还没有参与操作中,但是应该提前学习操作的规章制度与内容。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定的基础。

“不依规矩,难成方圆”,只要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践行自己银行的企业文化理念,并不断地自我完善,加强学习,在未来的发展中,每个人和村镇银行一定能越来越强大。

2012年07月25日

第9篇:对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推进工作的思考

2010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发布了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这标志着农业银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企业文化建设迈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然而,择路易而行路难,当企业文化建设进入到推进实施阶段,面临的任务显然会更加艰巨。

一、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推进中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一)如何能让农行的企业文化根植在每名员工的内心,形成全体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如果企业文化不能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和遵循,那它就只是档案室里无人翻阅的文件、墙上无人注意的标语而已。农业银行拥有中国银行业中最庞大的机构设置和遍布全国的40多万名员工,地域环境的差异、员工资历和教育程度的不同都为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此外,与其他大型商业银行一样,农业银行多年的国企身份,使她也不免带有一些“官本位”文化的影子,在组织内部彻底抛弃消极落后的观念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如何让企业文化真正发挥作用。

强力而正确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为企业带来业绩的增长,这个观点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共识。但是比起“企业文化的作用”,其实管理层更加应该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企业文化发挥作用”。企业文化是实践的文化,即使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人人都能将企业文化的内容倒背如流,只要不去在经营管理中去实践,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要将企业文化与业务经营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出它的凝聚和调节作用。著名管理学家金克拉夫博士曾提出一个卓越的企业文化应该实现五个目标:1.每名员工都理解公司的业务、目标和愿景;2.每名员工都知道他(或她)如何为公司做贡献;3.每名员工都知道如何改进他们的流程;4.每名员工都知道如何解决问题;5.每个部门都能够精诚合作。此外,另一个需要重视的细节是,农业银行是中国境内网点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的银行,如果所有的机构都对总行发布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进行生搬硬套,是一种思维僵化的表现,一些经营环境比较特殊的行,应该在保证中心思想不改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环境,对核心理念进行微调,产生与自身经营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二、推进农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以人为本

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

首先,要让每名员工接受并践行企业文化要使企业文化与员工个人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不少企业看似都拥有一套华丽的企业文化体系,但是大多数都仅仅是高层决策者的一厢情愿,大量企业基层管理的薄弱之处正是来源于员工对企业文化表面认同,而内心里却普遍抱有一种事不关己甚至是抵触的态度。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要做的就是让企业文化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让员工意识到确立与企业愿景和使命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规划会给他们带来现实的收益。当每一名员工都确立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后,再适当的引导员工用企业的价值观作为他们实现目标的思路和行动指南。

其次,要让每名员工接受并践行企业文化,必须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一家企业能够得到外界的尊重首先需要得到员工的尊重,而要得到员工的尊重,就必须先要尊重员工。苹果公司连续两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受尊敬的企业,甚至连许多已经从该公司离职的员工也依然会认为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这一切都来源于苹果公司自由、平等、推崇个性的企业文化,在这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让每个人的声音都能传播出来,即使最基层的员工也可以直接向CEO表达他们的想法,在这里每个人的观点只能被反对而不会被轻视,在这里领导是被员工尊敬和崇拜的榜样。反观我国的企业,长期以来的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精神,严重压抑了个人需求的表达,一切的决策和创意都是从上层逐级传达下来,基层员工只有接受和执行。这样的管理文化使员工很难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个性被逐渐消磨,变得消极而平庸。因此,农业银行在推进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员工的个性表达,给予每个人充分的尊重,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才能。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教育引导与强势灌输相结合。

农业银行拥有40多万员工,要引导每名员工自主地接受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将会异常困难,且过程漫长,因此有必要采取强势灌输与引导教育并举的措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首先要从领导抓起,在企业高层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知水平普遍较高,因此这里要着力抓好基层领导的思想认识。要让每一名基层领导都能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让他们作为第一批践行者,通过他们的行为带动广大员工关注企业文化,进而认同并遵循企业文化的精神。其次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不断地在员工头脑中强化企业文化的内容,例如可以举办企业文化知识考试、宣讲等活动,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活动形式一定多样和富有趣味性,要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

(三)做好企业文化品牌化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一样,不仅需要内部认同,同时也需要得到外部认同。企业自身以及员工的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正是来自于社会公众对该企业文化的认同,将企业文化形成品牌向社会进行宣扬,是成熟自信的表现,是有追求、有责任感的表现,有利于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这一点对于农业银行这样的大型企业尤其重要。有人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文化,如果企业能够得到目标客户群体在文化上的接纳,那么就等于获得了客户最高的忠诚度和信任度。农业银行打造企业文化品牌,我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统一企业形象。农业银行网点众多,遍布城乡。参差不齐的网点环境和服务水平给客户带来的是不专业、管理混乱的感觉,因此农业银行必须在所有基层网点统一形象,包括LOGO、装修设计、服务流程等等,让客户无论在哪里走入农业银行的大门都能够获得统一标准的体验,形成全国农行一个整体的规范化管理。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发布广告、张贴海报、散发宣传品的方式,把农业银行的企业文化与农行产品结合起来,传达给客户,增加农业银行的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三是充分重视新媒体的作用。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统治力再渐渐减弱,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壮大。网络是大多数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年轻人又是企业最重要的潜在客户群体,因此如果能在网络上塑造出良好的形象,获得青年群体的认同,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企业文化的推进工作,是一个持续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我相信,只要农业银行

上一篇:今冬明春专项活动总结下一篇: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