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企业文化培训心得(精选8篇)
一、浅谈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强大需要两种纽带:一种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种是文化、精神、道德的纽带。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所以,企业文化被誉为企业参与竞争的“软实力”。
二、关于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几点思考。
建设企业文化,我们要以彰显特色为根。我们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应突显我们农行的个性色彩,特别是要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新”的企业精神和“团结、敬业、创新、务实”的核心价值观,使创新的意识,团队的意识、服务的意识和务实的作风,成为我们凉州支行最靓丽的标签!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团队建设。我们都知道,一盆散沙磕不破一个鸡蛋,而一枚石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把鸡蛋打破,同样,我们也只有发挥团队的集体力量,才能创造骄人的业绩。所以,我们必须打造一支既有比赛、争锋的气势,又有有团结、互助、补位的意识,虎虎有声、朝气蓬勃的昂扬团队。
建设企业文化,我们要以树立形象为本。“一个好的品牌,不是他消灭对手的结果,而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就要尽最大努力赢得广大客户的信任与选择。我们要通过实施“口碑工程”,努力打造“以客为尊,诚信为本,为客户提供卓越金融服务”的最佳服务品牌;我们要以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和优质的服务为出发点,使我们的经营、服务等各项工作规范而不机械,专业而不高傲,自然而不做作,使客户在接受我们服务的过程中感到舒畅惬意,感受到人性化的尊重,进一步提升“实力大行”、同业领先者和系统“标兵行”形象。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
据了解, 企业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一种新的概念在形成过程中, 往往会发生众说纷纭的现象, 企业文化也不例外。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表述比较有代表性。
首先定义什么是文化。从广义说,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 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
社会文化包含了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等。可见,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 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 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 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 强调精神的力量, 希望通过企业文化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 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集, 企业文化是通过企业的产品及服务, 反映出企业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其中最核心的定义:通过企业的产品所反映出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因此,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包含什么内容, 也是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但最通常的说法是, 企业文化主要的内容包含企业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另外, 也有更广泛的说法, 例如还包括企业的行为文化、文化设施等。
(一) 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用以指导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目标、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 企业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念体系。
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 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来只有人才具有精神, 企业精神就是把企业人格化, 它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 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 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 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 它是必不可少。
(二) 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法规、企业形态、企业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等要素构成的外显文化, 它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企业对战略目标和价值观的弘扬、培育、落实的具体体现。通过企业制度文化, 确保能更好地把企业所提倡的企业精神文化转化为企业的物质产品。企业制度文化对外约束企业的行为, 对内约束企业内每个人的行为, 使企业文化能向希望的方向发展。
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 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中所发生的对外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体现了社会大文化对企业的约束和要求, 以及企业制度文化的共性。不同国家的企业法规, 都是以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制定的, 体现国家的意志, 对本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企业法规是依法管理企业的重要依据。
企业形态主要是指企业体制及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间的责权利关系。现代企业有许多形态, 如私人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制企业、股份制企业等。企业形态在企业法规下, 通过其所有权和经营权间的责权利关系, 体现企业各自的经营管理特色。企业形态通过企业所有者授权, 体现企业所有者意志, 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个性, 达到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 提高企业活力的作用。
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 在企业法规和企业形态下反映企业管理者的意志和观念。虽然, 企业法规和企业形态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 但真正决定企业文化个性的因素, 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企业的制度与经营理念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合理的、严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而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又会促进制度的正确制定、贯彻, 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 如何建立企业的制度文化, 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首要的任务。企业法规一般由国家制定, 企业能左右的空间不会很大。企业形态一般由企业所有者决定, 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与企业所有者沟通, 力争更宽松的经营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让企业管理者能在企业组织架构和企业规章制度上体现管理者的经营理念。
(三) 企业的文化设施
企业的文化设施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支撑。完善的文化设施既为弘扬和培育企业的精神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也展现了健康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设施包括企业的形象设施、生产环境、文娱设施及各种文化支撑系统。这些系统包括企业外部门户、内部门户、内部论坛以及各种办公、生产管理系统。
三、银行科技的企业文化
尽管银行的科技部门不是一个独立的企业, 但由于其特殊性, 对银行科技的管理大多都相对独立。与独立的企业一样, 存在如何建设其企业文化的问题。下面, 从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文化设施3个方面去探讨银行科技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 银行科技的精神文化
银行科技的企业精神是什么呢?银行科技的战略目标和价值观又是什么呢?
一个企业的产品通常可分为两类:有形的产品和服务, 银行科技也一样。银行科技的产品是金融电子产品, 银行科技为了生产、运行、维护这些电子产品还会直接或间接地为科技的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更多、更快、高质量地推出金融电子产品, 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满足银行业务发展与社会的需要, 这就是银行科技的战略目标。不断提高银行科技客户的满意度, 在银行科技发展的同时, 让所有员工在事业上得到成长和发展, 让员工满意, 这就是银行科技的价值观。
这里提出了几个概念:首先是“多”、“快”、“好”的产品和服务, 满足银行与社会需要;二是客户满意;三是企业发展;四是员工满意。这就是通常说企业追求的企业、客户、员工、社会“四赢”。如果我们能不断“多”、“快”、“好”地提供产品和服务, 就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 企业就有发展的空间, 员工也能满意并得到成长;企业发展、员工满意, 就能更“多”、“快”、“好”地提供产品和服务。在这几个概念里, 关键是“多”、“快”、“好”的产品和服务。
1.“多”、“快”、“好”的产品和服务
影响银行科技产品是否“多”、“快”、“好”, 有主观的因素, 也有客观的因素。
主观的因素包括:科技团队的管理水平, 参与研发人员的素质、精神面貌等。客观的因素包括:整个银行的科技体制与架构、流程, 研发需求的质量和稳定, 研发使用的平台、语言、工具, 研发条件是否完备。
研发条件又包括:人力资源是否充足, 研发周期是否充足, 研发的生产环境是否具备 (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等) 。
更要注意的是:“多”、“快”、“好”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特别是银行科技自主研发的电子产品与外部产品之间、自己的产品与产品之间, 未必具备很高的可比性。对于一既定的产品或服务, 如何评价, 其实与产品的服务对象, 银行科技客户的主观认定有很大的关系, 与他们的满意度有很大关系。
2. 让客户满意
银行科技的直接客户是银行内部人员, 包括银行的各类员工和各级管理者。进一步分类, 包括提出各种研发需求的业务部门, 银行内部与银行科技关系密切财务、人事、内部审核等管理部门, 还有各级领导。银行的外部客户, 当他们直接使用银行科技的自助产品时, 是银行科技的直接客户;当他们使用银行的协助式产品时, 他们是银行科技的间接客户。通常, 银行客户的满意度会通过银行内部人员反应到银行科技。所以, 银行科技的客户满意度, 关键是看银行内部人员对银行科技是否满意。而银行内部人员对影响“多”、“快”、“好”因素的了解与理解, 直接影响其对银行科技的评价与满意度。
因为任何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多”、“快”、“好”。它在某一个历史时点, 只能在这个时点的客观和主观条件下生产出某种水平的产品。如果把绝对的“多”、“快”、“好”的产品比喻为一杯满的水, 那么, 大多数产品只能算半杯水或者大半杯水。对事物的评价有所谓“半杯水”原理:从积极的评价, 可以认为已经有半杯了, 不错;从消极来评价, 认为怎么才半杯水, 差得远。关键是评价人认为被评价人是否尽了努力。
所以, 要业务部门满意, 就要让业务部门了解和理解当时历史条件, 让他们看到银行科技的努力。银行科技各产品线部门要建立与业务部门对应的专门的客户经理队伍, 要做好与业务部门沟通的工作。在项目可行性分析和需求编写阶段, 要派出得力骨干参与, 争取在前期与业务部门达成共识。在研发阶段, 要积极邀请业务人员全程参与, 让他们了解研发过程碰到的所有困难, 参与解决。银行科技要做到:想业务部门所想, 急业务部门所急;真正从业务出发, 结合计算机处理的特点, 向业务部门的需求提建议。让业务部门的产品研发人员与科技研发人员完全结合在一起, 共同承担产品研发的压力和风险, 共同分享产品成功的成果。只有让业务部门对研发过程充分了解和理解, 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才能获得业务部门的满意。
对于各管理部门, 银行科技必须严格按照各种管理要求, 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并要把各相关方面的工作情况尽量向各管理部门透明, 主动听取他们的建议与意见。对他们的意见, 要落实整改, 举一反三。
对各级领导, 银行科技应该尽力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图, 急他们所急。并利用各种机会, 主动把银行科技的情况向他们汇报, 争取他们的了解、指示和支持。
银行的外部客户, 也是银行科技的客户。银行科技应该通过各种机会去了解他们的体验。一方面, 可以在每一个版本投产后, 到网点或应用一线了解版本的应用情况, 听取应用系统的直接使用者的意见;另一方面, 银行科技的所有人员应该同时是本银行的客户, 通过更多的直接使用和享受本银行的服务, 去体验银行应用系统, 也就是自己研发的系统的优劣。要让别人满意, 首先应该自己满意。
3. 让员工满意
让员工满意,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员工满意呢?
最通常的说法是, 如果企业本身是一个稳定而发展的企业, 员工待遇福利好, 工作条件好, 工作不要太辛苦, 有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员工就应该满意。
但问题不是那么简单。按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人类由低到高各层次需要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我们经常听到许多就业者说, 待遇并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要干得开心。那怎样才能让员工干得开心呢?
待遇解决了生理需要, 工作条件解决了安全需要, 但这只是人类低层次的需要。按马斯洛的理论, 关键要解决感情需要、尊重需要、实现自我需要。其中, 最重要的是让员工能够感觉实现自我。
实现自我, 指的是人们能够实现个人理想、抱负, 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 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也就是说, 人必须干自我感觉称职的工作, 让人有成就感。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
当一个人能在越大的范围、越深的程度去左右或影响事物的发展并取得成功且为人认可, 获得荣誉与尊重, 就越有成就感。成就感越多, 就越感觉到实现自我。
可见, 我们要想员工满意, 通常的说法是感情留人, 事业留人。要让员工有事业, 获荣誉, 有成就, 就要让员工能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有话语权。让他们真正觉得自己是面对要建设的系统的主人。
(二) 银行科技的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是为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价值观念服务的。银行科技的目标是为银行更快地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所以, 银行科技的所有制度都要围绕这个目标而展开。下面, 以银行研发中心制度为例展开说明。
研发中心的制度主要有两大类。与所有企业类似:一类是行政管理制度, 另一类是生产管理制度。每个制度最多会包含几部分:规范或标准、制度细则、文档模板、支撑管理系统。
行政管理制度包括: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党团工会管理等制度, 生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研发管理、支持服务管理等制度。
1. 行政管理制度
(1) 办公管理制度
办公管理制度通常包括:办公环境管理、审批流程管理、公文管理、会议管理、印章管理、档案管理、合约管理、企业文化宣传管理等制度。
(2)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人员录用、培训、流动、劳动合同管理, 岗位、薪酬、福利管理, 绩效考核管理, 奖惩管理, 职业发展管理, 考勤管理等制度。
(3) 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通常包括包括:各类费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税管理、财务审查管理、采购管理等制度。
(4) 后勤管理制度
后勤管理制度通常包括:安保管理、机电管理、车辆管理、办公用品管理、接待管理、饭堂管理、宿舍管理、园林管理、清洁管理、基建管理等制度。
(5) 党团工会管理制度
党团工会管理制度通常包括:党委、总支、支部管理, 纪委管理, 团委、总支、支部管理, 工会、职工代表会管理, 各类党、团、工会活动管理等制度。
2. 生产管理制度
(1) 研发管理制度
研发中心最主要的工作是研发, 所以, 在制度里研发是占了较多的内容, 包括:项目管理、架构管理、开发管理、测试管理、技术支持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制度。
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文档模板, 项目规模、周期、质量评估管理, 版本管理, 进度管理, 质量管理, 风险管理, 变更管理, 配置管理, 专利管理等制度。
架构管理制度包括:各类架构标准与规范, 应用架构管理, 数据架构管理, 技术架构管理, 运维架构管理, 架构、技术评审管理等。
开发管理制度包括:各类开发标准与规范及执行管理, 人员投入与进度管理, 风险、质量管理, 阶段评审管理, 阶段提交物管理等制度。
测试管理制度包括:各类测试标准与规范及执行管理、人员投入与进度管理、单元测试管理、集成测试管理、系统测试管理、版本集成测试管理、适应性测试管理、验收测试管理等制度。
技术支撑管理制度包括:操作系统管理、技术平台管理、数据库技术管理、网络技术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安全技术管理等制度。
生产环境管理制度包括:开发环境管理、测试环境管理、办公自动化环境管理、基础设施使用管理等制度。
绩效管理制度:这里的绩效管理主要针对研发绩效。由于研发中心主要的工作是研发, 所以, 研发绩效是构成整个中心绩效的主要组成部分。绩效管理制度包括:绩效指标管理、绩效评定管理、内部审计管理、外部审计管理、过程改进管理等制度。
(2) 支持服务管理制度
支持服务管理制度包括:投产支持管理、生产支持管理、系统监控与优化管理、事件与问题管理等制度。
(三) 银行科技的文化设施
为了能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企业文化, 企业要建立相应完善的文化设施。企业的各种管理系统是企业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 以银行研发中心为例展开说明。
研发中心的各种管理系统, 为落实研发中心制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管理系统主要有办公管理和生产管理两大类。
1. 办公管理系统
(1) 办公系统
办公系统通常要具备如下功能:邮件交流、公文传递及调阅、报告审批及流转、会议管理、表决管理等。
(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常要具备如下功能:人员花名册、人员信息管理、人员考核管理、人员岗位、薪酬、奖惩履历管理等。
(3) 考勤系统
考勤系统通常要具备如下功能:人员考勤记录、请假审批、加班审批管理, 考勤统计及分析等。
(4) 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通常要具备如下功能: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人员薪酬、货币福利发放及个人费用、税负的扣收管理, 财务计划执行监控与分析, 固定资产台账, 办公用品库存及领用登记等。
(5) 安保管理系统
安保管理系统通常要具备如下功能:各种门禁管理和监控管理。
(6) 内部门户、论坛
内部门户、论坛通常具备如下功能:信息发布、知识库、信息交流等。
2. 生产管理系统
(1) 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通常要具备如下功能:配置管理、项目管理 (计划、人力资源安排、实际人力投入, 进度) 、阶段监控、风险监控、质量监控等。
(2) 架构管理系统
架构管理系统通常具备如下功能:数据字典管理、应用系统资源 (界面、交易、程序、接口、数据库表等) 管理、方案评审管理等。
(3) 开发管理系统
开发管理系统通常具备如下功能:人力资源配置管理、开发进度与质量管理、阶段评审管理、阶段提交物管理等。
(4) 测试管理系统
测试管理系统通常具备如下功能:人力资源配置管理, 测试进度与质量管理, 测试案例库管理, 自动测试、压力测试、回归测试管理等。
(5) 支持服务管理系统
目前,阿富汗新一代官员和企业管理者正在国家经营管理研究院接受培训,以为阿富汗所有省份培养管理人才,传授先进的管理技能、计算机技能、会计和其他商业技能。“阿富汗目前急需具备现代化技能的管理者,特别是那些偏远省份”,国家经营管理研究院院长巴兹·穆罕默德指出,“因此,研究所目前开设的课程均以私营部门、政府部门和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每一年几乎都有来自500个不同地区的约1.46万名学生申请进入国家经营管理研究院学习。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后,入选学员必须通过第一学期的通识教育学习,才能继续后两年的课程。2011年时,第一批1058名学员毕业,并获得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大学的文凭。这些学员中,约52%已经在阿富汗公共或私营部门工作,其他人则在阿富汗国内外高校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国家经营管理研究院现有学员982名,其中220名为年轻女性,他(她)们正在分别参与会计、管理和信息通讯技术等三个项目的学习。
彭 宁
4月27日至4月28日,新华保险陕西分公司在延炼大酒店举办了全省企业文化种子讲师培训班,作为其中一员我有幸参加本次培训,在整个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企业文化对一个再次重新出发的上市企业的深远意义。
在学习中,通过王建军总深入浅出的讲解,案例的分析,公司历程的再次学习,让我对风雨新华十五年又再次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新华的五大致胜之道,1.战略制胜,2.文化制胜,3.服务制胜,4.整体制胜,5.细节制胜,坚定了我们推广新华特有的企业文化的信心,康典董事长要求文化建设要坚持与公司的战略选择、追求目标的实践路径、人才战略、员工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的统一与同化的结合与密切联动,发挥公司文化在引导发展方向、同化员工思想以及凝聚团队力量,共同追求目标上的应有作用。公司上下要共同思考,共同努力打造出公司鲜明、准确、实用的文化体系。我们要将企业文化建设从战略的高度去理解和实践,把文化因素注入到经营管理过程中,达到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与公司价值主张一致。在培训班的学院通过集体学习企业文化过程,大家围绕企业文化理念分别谈了个人的心得体会,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力渗透,学习和领会还需要更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公司大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所带来的深远意义上大家达成共识,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二部分,公司构建了企业文化推广的五大步骤,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行为规范,以“诚信、责任、公平、创新、进取”来建立健康统一的价值观,以“简单、客观、协作、责任”来约束自己的工作行为,企业文化引导和指明了我们今后的工作方向,明确了奋斗目标。2011年公司成功上市后的发展规模和格局需要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与时俱进,迫切需要公司文化的引领和激励,以健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由表及里的意识统一和精神提升,充分体现出新华人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精神,以及对保险事业的不懈追求,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公司充满活力和竞争力。
我们要以企业文化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服务意识,锻造责任心和强化执行力,建立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风,以适应公司发展节奏和要求。增强自身对企业的使命感,要以为为客户提供幸福生活的保障;为股东贡献持续稳定的回报,为员工创造成就自我的机会;为社会增添和谐安宁的力量为己任。真正认识和深刻领会企业文化的引导、激励作用,并将此贯穿和运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并以企业文化为指引,不断提高个人修养、思想境界,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履行我们的岗位职责,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做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远景,万人企业靠文化的指引才能凝聚人心,才能汇聚智慧,才能留住人才,这种文化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员工的工作习惯之中才是我们作为全省讲师的责任,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者这是荣誉也是责任。
2012
从文化这个词的来源可以知道,文化是“圣人”制定的。圣人聪明睿智,并且有爱护苍生之念,故能因应现实,从中抽象出文化理念,以收到教育人心的效果。
所以文化是人文化成的东西,首先它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一个团体在经一定时期的经营之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底蕴和风俗。然后圣人再在这个基础上抽象和生发,形成切合现实而又引领现实的理论,最后再用它去教育普通民众,收到化育的效果。
所以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有产生它所需要的土壤和气候。企业文化基于现实,能够很好的浓缩总结企业当下的风气和精神面貌;同时又能引领现实,将企业所追求的理念的精神境界在现有基础上拔高,引领众人共赴愿景。
于是,在上者掌管教育和感化,在下者接受教育和感化,上下同心,意愿齐一,企业整体的精神面貌也就显现现出来了。
本着“修辞立其诚”的态度,借企业文学学习的机会,我坦陈一下自己的思想,有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指正。
使命:
一提使命,很让人心头油然而生一种神圣的感觉。使命者,天生抱负之谓也。说到责任,倘其中无高尚的使命感以为引领,则责任内事终必完成不好。以八维的校情,说“教育改变人生”,我觉得丝毫不为过。宗教里有大慈悲之法师,尽爱心之牧师,皆以教育人、改变人、助人向美向善为务,为达宏愿,甚者舍身饲虎、身钉木架,每每想起这些,我辄动情不已。三世轮回,虽不能普度众生,然心向往之,积点阴德,于心无愧。
核心价值观:
文化是人文的东西,任何一种文化,都与人有关,无人则无所谓文化,所以“以人为本”是任何一种文化的应有之义。“人”的内涵,有狭有广,有具体有抽象。狭义地说,“以人为本”的“人”只是指个人,每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广义地说,“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人群,即生活于这个团体中的所有人的总和。具体地说,“人”可指企业所有者、各级管理者、员工群体、甚或我们学校的“产品”——学生群体;抽象地说,则“人”字只是一个符号,正如一个人的名字一般,花名册上变来变去,似没有什么实存的意义。
“人”之内涵,既有如上分别,则对于“以人为本”之理解,自也有不同之解释。倘狭义地讲,则生活于企业中的人都可作“企业当以我为本”的思考;此种见解,固然私心太重,与中国传统之“克私为公”之主流价值观念不合,然而西方人重视个人,每个人都照顾到了,公道公理公义自也全都照顾到了,于是 “照顾到个体”的结果是达成天下之大公;广义地说,则
事业大家干,人人为团体,大河有水,小河自然也受惠泽。倘具体地说,则企业追求的是利润,而学校为的是学生;抽象地说,则“以人为本”追求的只是一种类如柏拉图所讲的理念,理念与现实生活全可截然分开,两不相干。
校训:
人之成就,大概分两种:一种人天生的聪明灵秀,于很多事上不学而能,则他在成就某些事的过程中,自可凭借天生的长处把事做好,这种人是不需要经历饥寒冻馁动心忍性的过程的。爱因斯坦说“爱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即有动力,可见“快乐成功”绝非虚言。另有一种人,抱负出于恨意。传统中国人总结历史,认为人之成就,必要经历“生于忧患、卧薪尝胆”的过程——经验须在实践中学,智慧须在教训中得,能力须在磨练中长。应用于书生,于是有了“十年寒窗”“发奋苦读”的说法。问:这种人何以要忍痛发愤?殆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于是内在有了一股洗刷耻辱证明自己的冲动。头悬梁锥刺股,大抵出于这种因怨愤而生的抱负。
读书,有人把它看做苦事,有人把它看做乐事。有人以学语文苦,有人以学数学苦,但也有人以之为乐;有人以学专业苦,有人以学专业乐,苦累似乎并不在计较之列,何以有如此分别?我想,以学基础学科为乐的人,大抵出于兴趣——学语文是涵咏其中,熏陶美感,学数学是敏捷于思,锻炼头脑,闲来何事不从容,无限风光在险峰,他们都属于“乐之者”。以学专业为乐的人,大抵生活在现实世界,作风踏实,有意无意间做了实用主义的信徒。只是实用主义也有褒贬之分,褒义的实用主义者胸怀长远,走每一步路之前于心中都有安排,且脚踏实地能将计划付诸于现实行事;贬义的实用主义者显得过于急功近利,目光短视如鸡,只看眼下,不看将来,于是应了“有心栽花花不开”的谶语。
孔子讲“因材施教”,于学生类型分析中,对症下药,于是弟子三千,各怀所能。有的学生,乐学语文,则一个月的强化,自有欢乐开怀在其中,有兴趣本就专注,何谈疲惫?但倘若他生就以学语文为苦,则张飞让他捉针,苦不堪言可以想见。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以意志矫正心态,硬着头皮从语文学习中发现美、提升爱,久之对先前觉可憎之语文萌生爱意,此亦绝非没有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历事的增多,人的兴趣会转变,正如从小到大人的食欲口味会有所变化一样。先结婚后恋爱,与先恋爱后结婚,理论上讲起来殊途同归。
态度:
态度云云,一言以蔽之,在自省而已。书生初踏社会,多易犯以理想要现实之病。是以孔子教育人要少怨。任何事物,自其美者视之,貌若处子;自其恶者视之,不忍卒视。我的性格中,多有逆流而动的倾向,碰壁之后方反省,天生性情,多须矫正,此是决定一生命运之举,也是个修养问题。勿激愤,勿小气,要日日警醒才是。我的可取之处在于做事仔细认真,但同时却有较真的弊病。默默无闻不喜做表面功夫,但不善明哲保身,每遇不公对待辄心生怨愤,久之直言语泄,修养差得很。每到这时,后悔懊恼不已。今后还须努力学习孔子周游、行事不成而犹弦歌不绝的涵养。
认真做事,当保持下去;模糊做人,还须努力学习。勤奋好学,卖力工作,还要加把劲。严于律己,要有一点武士道精神,做个好男儿。正确归因,不怨天,不尤人,做事必求结果,但须合于义,否则精神死去,这一辈子活得没意思。知爱惜福,必须承认,自己还很无知;
态度第一,还不够端正;学会感恩,这个不会忘本,但亦绝不培养奴性,否则虽死无憾。永远要做个正直的人,虽然这须付出代价,但依然要努力追求之,这是我的信念,多年教育的结果,否则人将不人,精神上痛苦。
严而有格:
关于“格”字,历史上有几种训法,汉儒训“来”,从某地前来的意思;南宋朱熹训“至”,至于、达到的意思;明代王守仁训“正”,“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纠正的意思;清代颜元训“犯手搓打捶弄”,击打的意思;清代龚自珍训为规范,如“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么我们企业文化中的“严而有格”当作何种解释呢?
若依汉儒意思,则“严而有格”意谓“严而使之来”,通过严格要求让学生心思归附;若依朱熹训,则“严而有格”意谓“严而使之达到”,通过严格要求以让学生在某方面做到某种地步;若依王阳明训,则“严而有格”意谓“严而使之归于正”,通过严格要求来改变学生不正的作风,达到正派的作风;若依颜元训,则“严而有格”意谓“严而有捶打”,动手打是实现严的一种方式;若依龚自珍训,则“严而有格”意谓“严而有一定规范”,严格要求学生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由此看来,“格”作“标准、规范”讲似乎最为贴切,但我认为不如训为“正”讲合理。为什么呢?
规范是人制定的,一般说来,有标准总比没有标准好,可是实际操作中有个问题,那就是制定这个规范的依据是什么,以什么为更高一级的标准?规章条令的上面有更高一级的指导者,那就是理念。孟子就曾说过:“徒法不足以为政”,只有标准是治理不好国家的,即便这个标准是非常好的标准,还必须有善良意志的人去贯彻实施。否则法律就反成为乱政的工具了。
可见,执法者之有善良意志与否非常重要,惟其有善良意志,故能知何所谓“正”,何所谓“不正”,方能有心去把“不正”的事物纠正过来,使之端正。
具体回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上来,“爱而有度,教而有方”,“度”和“方”都偏重于从方法上讲,还没有讲到指导方法的理念原则,因为“度”和“方”都是可以主观认定的,千人有千种理解。那么一要制定共同的规范,这个规范之合理性的前提是什么?“严而有格”正可以补充这个不足。这个“格”就是正义和正气。从上到下,不管是规范的制定者还是规范的执行者,只有居心正,教育目的才能正。
另外我觉得“教而有方”这个提法有误,应该“教亦多方”才是。教学应该有很多方法,不应该有一定的方法的。
……
一、公司企业文化体现公司的凝聚力
公司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奠定的基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在达到目标的道路上需要公司的全部岗位在公司企业文化的指引下共同的努力实现目标,每一个部门是公司团队的一部分、每一个岗位都是部门的必须的组成部分,大家在取得共同的价值取向后,在企业提供的平台上齐心协力实现共同的价值观,而公司的企业文化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将价值取向相同的大伙聚集到一起,使用企业提供的平台去实现。
二、公司企业文化的指明公司的发展目标
公司企业文化为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明确的目标,为共同价值取向的大伙确定了发展的战略方向--我们是坚果的全供应链解决的专家。从种子的研发、种植、运输、生产、销售的整个供应链服务,是从产区管控,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质量、供给效率等问题,提供从原料的初加工到深加工的全供应链服务。
三、公司企业文化确定了公司的使命
公司企业文化为公司的前进赋予了使命,在公司使命确定的同时,也赋予了公司所有部门、岗位的使命,挖掘出所有产品的价值,来不断提高产品的整体效率,通过不断的创新,要求的精益求精让消费者最终得到受惠,从而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创新发展的企业, 必然有一种拼搏合作, 开拓进取的文化。我国加入WTO后, 国际金融环境风云变幻, 商业银行正面临“国际竞争国内化, 国内竞争国际化”的严峻环境。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也是面对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因素, 本文旨在浅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 并对商业银行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它使企业独具特色, 区别于其他企业。
银行文化则指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 形成的为全体员工认同、遵守的经营准则、经营作风、风险意识、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日本松下的一名经理曾说:“公司的确有一些规定, 但是我使这些规定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根本不需要外来的限制”。
(二)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从内容与架构来看, 分为三个层次:
表面层、中间层、核心层。表层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 可以感知的文化现象, 例如金融产品、员工形象、营销手段、广告策略、银行装饰装修等外在表象;中层文化是指商业银行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组织架构等通过形态体现出来的文化;核心层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 是那些积累与沉淀在商业银行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员工心灵的特殊意识形态, 例如商业银行的价值目标、经营理念、道德品格等。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应具备的特点
(一) “以人为本”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核心。
商业银行管理层要本着人尽其才的思想, 合理的设计员工的职业生涯, 尊重、关心、提高员工, 让员工与银行结成命运共同体。
(二) “合规”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根基。
合规是银行业的一个普适价值观, 商业银行是一个金融产品同质化较高的行业, 从全球来看, 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操作风险这三大风险是各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 “规范的形象”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催生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 形象作用远超过银行本身的有形资产, 良好规范的形象, 能赢得客户, 赢得市场, 同时可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 自豪感, 使得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体现出银行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四) “社会责任”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环境基础。
商业银行在社会中扮演着资金引导, 服务金融社会的角色。商业银行在向经济社会获取利润的同时, 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回馈社会。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浅析
《财富》杂志的扉页上曾写过“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 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 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如果一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没有独树一帜的特色, 无论它提出怎样的口号, 都只能归类于一般管理文化而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瑞士银行把个人与私人财产不可分割的联系, 升华成为其独特的银行文化特色“守密性”, 使之成为世界金融的中立庇护港。中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创新凝聚出新的价值观与职业理念, 融入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 国际性的中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特点。如何完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人文关怀, 人性化管理, 是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因素。
国外商业银行早已进入“尊重员工, 满足员工需求”的柔性人文管理阶段, 特别强调极具凝聚力的银行文化, 营造协作和谐的工作气氛。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 应结合本身优势:网点多、金融产品丰富、专业分工细致、人员能力密集等特点, 形成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相融合的现代商业银行企业特色文化, 实现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打造精品银行文化。
(二) 加强核心精神文化层建设, 辐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层是保证银行在激烈市场竞争成功中最主要, 最关键的因素。首先, 树立标杆典型, 以点带面, 潜移默化的激励员工, 形成独特的工作团队。例如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长度, 但一只木桶的容量更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紧实程度。这说明银行精神文化的灌输, 可显著增强银行的凝聚力, 保证企业文化顺利的积累传承。其次, 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 从战略的角度培养管理层敏锐的观察力, 文化创新精神及通观全局的观念;从行为文化建设上, 管理层要言传身教, 使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相辅相成。
(三) 把形象塑造作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立的根本。
进行银行形象塑造, 是建立银行文化的必经过程。要塑造特色的银行形象有两种途径:一是培养区别于其他银行的企业文化;二是选择与其他银行不同的传播媒介。现实中, 媒介区别并不大, 选择特色鲜明的商业银行形象才是最佳途径。企业形象识别 (CI) 与客户满意度 (CS) 相结合的战略是银行形象建设的最有效途径, CI属于外延, 例如银行的行徽、制服、网点装修统一性等;而CS属于内涵, 它关注银行自身的服务质量与配套服务功能的完善, 着力于内在素质的提升。双“C”相互贯穿, 高度融合, 使得商业银行以鲜明的企业文化特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四、结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 激烈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金融竞争, 使我国商业银行失去以往的垄断优越性,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 就必须在企业文化这种无形的竞争资产上加大投入, 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 杀出重围, 屹立不败。
参考文献
[1]张德.企业文化[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1]张德.企业文化[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刘文平, 郑珍远.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J], 鸡西大学学报, 2006, (2) [2]刘文平, 郑珍远.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J], 鸡西大学学报, 2006, (2)
[3]朱启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3]朱启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6)
关键词 战略实施 企业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
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是一种面向国内外市场,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开放型企业制度,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极大地改善了银行的经营管理,同时大大开阔了银行员工的视野和胸怀,也为金融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搏击驰骋的广阔天地。国内现阶段商业银行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表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而且还必须依靠企业文化建设为其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针对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通过不断地导入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制度,培育员工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行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优秀团队,才能为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才能进一步提升银行的社会形象和市场影响力。因此,构建与大力实施有核心竞争力的银行企业文化,是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和激励全体员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能够有效地改善和提升企业的形象,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当今世界上的知名银行都是从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出发,提炼形成有个性特点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价值理念培养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以品牌制胜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使银行不断发展壮大。具有银行特点和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是银行广大员工长期以来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统一现有员工思想、振奋员工精神、凝聚和塑造员工队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银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以准确的经营发展策略和良好的机制建设,在大力拓展市场、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致力于打造优良社会形象和高素质团队,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创造出优异经营业绩。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文化建设在经营管理中的精神凝聚、文化融合、形象推广、机制激励和业务推动作用将日益显得紧迫与重要。因此,为进一步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提升团队精神和员工凝聚力,制定切合银行发展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规划,深入传导具有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于促进银行实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要按照高立意,低起点,先易后难,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要求,遵循“科学性、创新性、长效性”,才能把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抓出成效。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纵观古今中外企业管理的整个历史,可以看到大致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认为,在人、财、物诸因素中,人是首要的因素,人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是企业文化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和主旋律,企业文化建设与人息息相关,立足于员工队伍的建设,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因此,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最核心的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把人的因素摆在企业管理的突出位置,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时代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到有利于银行持续发展的方向上来。
(二)必须坚持服从和服务于银行的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从银行的组织结构、管理形式、发展目标、经营战略、生产经营特点和员工队伍状况的实际出发,并考虑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银行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有的放矢地进行企业文化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既体现先进性、导向性要求,又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推进银行的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三)必须坚持重在创新
既要继承银行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当前实际,更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要,在银行的统一要求下,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企业文化进行充实、提炼和创新,进一步突出特色,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银行发展的要求。
(四)必须坚持重在建设
要以深入宣传贯彻企业精神、核心经营管理理念及银行标识为突破口,以企业文化建设带动和推进员工队伍的观念转变和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充分调动积极性,发挥创造性,努力促进员工队伍的全面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阵地建设,积极构建宣传银行发展成就的平台,不断提高银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必须坚持员工广泛参与
员工的广泛、积极参与,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要通过广泛宣传,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教育,利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形成强劲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让全体员工消化吸收,真正提高员工的素质。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总体发展战略要求下,建立起适应当前银行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反映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增强银行凝聚力,提高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银行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银行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银行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具体说来。
(一)核心理念深入人心
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使全行广大员工正确理解和把握银行对外宣传语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深刻内涵,增强员工对银行历史使命和核心理念的认同感,实现个人价值追求与银行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自觉投身银行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形象标识统一规范
要制定与实施《银行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手册》,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统一各项视觉表征,统一办公事务类用品、广告宣传类用品、公关事务类用品的制作,充分体现银行作为一级法人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三)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注重行容行貌及营业办公环境建设。营业场所布局统一,环境整洁舒适,服务设施齐备,安全保障有力;有良好的办公环境,有基本的学习活动场所,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有规范的着装要求和明确的行为准则要求。
(四)人际关系和谐顺畅
全体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有较强的归属感、自豪感和敬业精神,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各级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部门间、员工间关系融洽,民主氛围浓厚,内部和谐,凝聚力强,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局面。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银行企业文化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性要求,银行文化建设应在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物质形态文化三个层面上,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向前推进。
(一)加强观念形态文化建设
银行观念形态文化主要包括新时期银行精神和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准则的核心内涵。
1.大力宣传和弘扬“以人为本、创新进取、团结奉献”等为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和“诚信为本、经营智慧、精艺管理、创造财富”的战略思想,继续大力提倡自动自发、敬业乐业、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使之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
2.建立企业文化行为准则体系,使员工形成勤于工作、敏于创新、敢于竞争、勇于战胜自我的工作风貌,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鼓励跨部门弹性组织活动,倡导“沟通、协作、分享、感恩”,强化执行力文化的培育。
3.树立精干高效的员工队伍,在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内部经营管理等各个层面,始终围绕和体现人本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各项工作都能把着眼点放在人上,深入倡导和实践“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激励人、激发人、造就人”的核心文化,打造优秀团队,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4.秉承智慧经营创造财富策略,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契机和发展空间,在不断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使创新文化深入贯穿到银行内部系统、组织架构、产品研发、管理模式、营销策略、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有效激发员工的创业激情。
(二)加强制度行为文化建设
制度行为文化是观念形态文化的动态反映。加强制度行为文化建设,要以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证,对银行和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并把开展各种载体活动作为弘扬新时期银行精神、培植企业理念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
1.建立完善员工行为规范,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职业素质。
员工良好行为的形成,既要靠教育灌输引导,也要靠制度进行规范约束。要以银行精神和银行文化核心内涵为指导,按照银行一贯推崇的要求,根据岗位要求,健全完善《员工守则》、《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员工岗位职责》等制度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不断完善符合银行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各项工作流程和业务流程,以规范的制度和流程指引工作运行和业务开展,强调工作过程的把控,强化约束机制,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对各级员工的监督和约束,使之成为员工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激发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建立和完善以岗位管理、竞聘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员工管理机制,强化绩效考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力度,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岗位能手等实行重奖,以激发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身到银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
3.健全和完善员工学习培训制度,努力提高员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完善学习培训制度,突出抓好员工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培训。要优化教育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银行改革发展需要的员工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内外部的优势,搞好员工的学习培训,采取脱产轮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员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4.建立培养选树典型制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
培养与选树典型是银行的传统和优势,要将典型培养、选树、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培养选树典型既要能体现银行精神、展现银行形象的重大典型,又要能体现岗位特色的岗位明星,充分挖掘体现银行精神和银行先进理念的模范人物及典型事件,形成银行文化的品牌资源,发挥先进典型对员工的示范导向作用,在员工队伍中形成学赶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
(三)加强物质形态文化建设
物质形态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创造的物质成果和各种文化设施的总和,主要包括各种银行产品、设备设施、生产环境、文化阵地、企业标识等内容。
1.打造银行品牌,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要充分利用实践锤炼形成的队伍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力争强化与创造出反映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科技创新水平和开拓市场能力的产品、技术、服务品牌。利用品牌的市场开拓力和形象扩张力,塑造银行良好信誉和形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强化银行统一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严格遵照银行统一标识、用品、品牌、广告等,以此规范并影响员工的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社会上建立起银行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
3.进一步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改善与提高员工的办公环境和学习娱乐设施,不断改善与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努力把银行建成环境优美、秩序良好、文化繁荣、员工凝聚力强的精品商业银行。
4.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把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礼仪和文体等活动作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展示银行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作为密切员工关系的重要纽带和加强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要开展入行教育、任职宣誓和各种形式的礼仪活动,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行歌。要积极开展重大节日纪念活动、重大节庆活动、送温暖活动、领导拜访慰问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展示银行良好形象,使广大员工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参与中得到提高。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保证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
银行各级领导尤其是银行主管要担负起企业文化推动的第一责任人,要成立由银行高管、文化建设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主管组成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承担银行文化建设的规划制定、宣传引导、活动组织和持续推进责任。要充分调动综合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和党、团、工会组织的群众发动、思想沟通、意见反馈的桥梁纽带作用,齐抓共管,共同致力于企业文化在全行的深化建设。
(二)为企业文化建设骨干人员搭建成才平台和职业发展空间,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培育和选拔人才,组织和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人才队伍。要建立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对骨干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和水平。
(三)实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考核,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其应具有的文化素质作为员工招聘、评选先进、职务晋升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之一。
(四)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根据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与要求,按照一定比例投入企业文化建设经费,主要用于企业文化宣传贯彻、人员培训、文化设施的建设、企业文化工作奖励等工作。
六、企业文化实施的步骤
企业文化建设要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进行,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启动推进阶段
主要工作是整合文化资源,提炼并初步确立以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理念系统,重树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制定员工行为规范,同时大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灌输核心经营理念。
主要工作内容是:
1.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战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方针与方案,协调、检查和监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2.整合提炼企业理念,形成员工行为规范。对银行原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炼,从中提炼出银行的理念系统与行为规范,编制银行企业文化手册。
3.全面导入银行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4.修订完善与企业理念相悖或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
5.培训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力量,普及企业文化知识。
(二)逐步深化阶段
主要工作是巩固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进一步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
主要工作内容是:
1.在全系统推广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网络。
2.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银行企业文化核心内涵进行宣贯和推介。
3.推进学习创新型组织的建设。要立足于改进员工的思维模式,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条件和学习环境,培养员工不断超越自我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银行的经营管理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形成学习与创新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4.培养绩效导向的经营理念,树立资本价值观念、成本观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银行的各项管理工作人性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5.促进员工个人价值观同企业价值观的有机融合。要深化人力资源和绩效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行兴我荣、行衰我耻的价值观。
(三)总结提高阶段
主要工作是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总结、宣传,创新企业文化理念,使银行企业文化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为银行新时期的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主要工作内容是:
1.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全面评价,分析现状,总结成果,表彰先进,巩固成绩。要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认真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找准工作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可以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交流等形式,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进行表彰。
2.巩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修订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巩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促进内部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业务的有效发展。
【银行企业文化培训心得】推荐阅读:
银行企业文化学习心得09-26
银行企业文化理念10-10
工商银行企业文化11-19
银行企业文化活动方案10-29
哈尔滨银行企业文化12-12
企业文化师培训心得11-12
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心得10-18
银行员工企业通讯稿09-28
中国农业银行企业网上银行简介2011年11-11
建设银行企业代发代扣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