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正在大力加强城镇化建设,我国市场对建筑材料的需求非常大。而2015年全国“两会”中,政府要求GDP的增长率达到7%,其中基建项目的投资额同比增加200亿元;铁路基建的投资额仍然在8 000亿元以上,新投产里程8 000km以上;棚户区改造580万套。
然而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今年建筑总能耗已经超过社会总能耗的40%,除了高能耗所带来的问题外。建筑行业附加的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的排放,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健康,在这一系列的背景下,建材行业从传统能耗型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升级势不可挡。发展绿色建材是实现绿色建筑和建筑低能耗的关键问题。在研究我国建材成本占整体建筑成本的比例时,发现仅仅建材成本平均占建筑费用的2/3,可以说绿色建材已经成为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化的最重要的环节。
一、发展绿色建材的意义
众所周知,全球的环境持续恶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面临一系列的疾病。而对于建筑材料而言,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纵观我国建筑史,水泥、陶瓷、玻璃、粘土砖是建筑材料的主流,而生产他们所需要的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6%。同时有害的建筑材料还会对建筑使用者健康带来长期的持久的危害,它们会释放出有毒有害气体导致人们生病甚至死亡。因此鼓励绿色建材的使用可以保护自然环境,也可以提高人们的居住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住宅产业技术》明确阐述了实现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主要为:“居住环境保障技术”、“住宅结构体系与住宅节能技术”、“智能型住宅技术”、“室内空气与光环境保障技术”、“保温、隔热、防水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实现都要以建材为载体,高科技技术为关键,我国正向着多元化高效节能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模式的方向发展。发展绿色建材就是大力推动建材绿色生产、技术改造和创新、产品升级换代的过程。绿色建材是发展绿色建筑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是大势所趋。
二、国外绿色建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绿色建筑材料的概念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建筑大师保罗索勒瑞把建筑学(Architecture)和生态学(Ecology)合并为“Arology”,提出”生态建筑学”的新理念。随后,伴随着石油危机,建筑节能体系逐步完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后绿色建筑概念开始提出。1991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Brenda and Robert vale)合著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明确指出应将能源、气候、材料再生利用、用户、地理环境等综合考虑。1992年,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大力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并强调了人类居住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建筑材料和构件可循环(recycle)、尽量重复老旧建筑和建筑材料(reuse)、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reduce),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而绿色材料的概念最早是1988年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议被提出,1990年日本的山本良一提出了生态环境材料应该具有3大特点:先进性、与环境的协调性和舒适性。1992年学术界明确定义绿色材料为在原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废料处理等环节对地球负荷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1999年我国首届全国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研讨会上提出绿色建材的定义: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可见绿色建材的定义涵盖了建材的全生命周期,力求对地球环境产生最小的负荷,并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健康安全性。
2.国外绿色建材的分类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政府将绿色建材所满足的性能按照以下4方面做了分类:
(1)可以节约资源的建筑材料
材料本身属于比如木材类的自然材料(但此种材料需要第三方认证);材料本身不属于自然材料但可以回收;建筑材料、构件和系统,就近供应附近项目现场;可以回收、翻新甚至再制造的建筑材料;可重复使用或回收利用的材料;回收或可回收的产品包装;是持久的或是比较长的常规产品材料。
(2)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的材料
低或无毒的材料(排放很少或根本没有致癌,生殖毒物,或刺激物且由制造商通过适当的测试证明);最小的化学排放量的材料(产品具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但排放量极少);组装粘合剂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最少或无VOC的机械连接的材料;防潮材料(建材产品能抵御潮湿或抑制建筑生物污染物的增长)。
(3)可以帮助建筑减少水的消耗的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有助于降低该建筑水耗或者能保护建筑物所在风景区的水质。例如通过节水卫生器具的使用,地面吸水材料的使用,雨水收集材料的使用等。
(4)可以帮助建筑减少能耗的材料
可以利用绿色建筑材料、部件和系统减少建筑物和设施的能源消耗。比如建筑保温材料,双层或3层隔热玻璃,镀膜玻璃,真空玻璃等。通过保温材料、高隔热效果的门窗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建筑的采暖能耗。
3.国外最新绿色建材技术
(1)生态水泥
生态水泥包括:含有活性氧化镁(有时称为轻烧氧化镁或氧化镁,MgO)的水泥,贝利特水泥,和出自火山灰和工业副产品的水泥。相对于传统的水泥,生产及制造他们都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很好的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比如以焚烧后的垃圾粉末或者石灰石做原料制成的水泥可以很好的解决城市垃圾堆置的问题。
传统硅酸盐水泥不仅仅烧制温度要求高(在1 450℃以上),还需要上好的石灰石作为原料烧制,通过原材料的含碳量就可以计算出烧成水泥过程中会排放多少氮氧化物和碳合物。
如果用国外先进技术(干法技术)开发硫化碳为主要原料的贝利特水泥,不仅燃烧温度会降低200℃左右,还可以减少碳排放打20%以上,还能利用纯度不高的矿石和工业废弃残渣来制作。这种水泥将具有高强度、优越耐性和抵抗化学破坏等明显有点。
生态水泥产业化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比如说,在拆除废弃建筑物的现场,就能看到成堆的混泥土被绞碎后,用机器将钢筋抽出后,再精制成颗粒大小不同的小块,然后重新作为原料,用于新大楼混凝土墙的建设,这种方法叫干法制作。
在日本近一半的水泥工厂都是用工业废弃物炼制水泥的,而且水泥强度非常高;在欧洲某些国家,水泥厂可以处理多达1 000万t的垃圾,为城市环保和可循环持续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不可小觑的是,欧洲很多国家的水泥厂已经实现了零污染的同时,还利用余热发电,大大减少了水泥厂的电耗。于此同时,他们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设计不同性能的水泥。日本在生产水泥的技术上,做出很多研究,不仅节约能耗还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
当然在研发新技术的同时也引发了相关问题,比如说水泥干法处理所消耗的成本比较高,但是由于已经大大的节省了原材料开采和所消耗时间,而且整个生产过程简单明了,再配合高效除尘和脱硫技术,因此颗粒物问题得到解决。
(2)绿色玻璃
新型绿色玻璃主要有以下几类,他们能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具有自我洁净功能的玻璃。这种玻璃表面有一种光触媒(二氧化钛)膜,这种膜可以亲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雨水达到自我清洁的效用;在太阳光照射下还能消灭各种霉菌和细菌,非常有发展潜力。
Low-E玻璃。这种新型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有特殊材料可以减少传热,将红外线反射回屋内,从而减少热的散失。
泡沫玻璃。该玻璃是一种刚性的绝热玻璃,其同样传热系数小、强度高。利用废旧玻璃制成的泡沫玻璃相对于其他诸如木材、泡沫塑料等建筑材质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具有保温、吸声、防水、防火、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还能防虫害。此外,泡沫玻璃由于其低廉的生产成本而得到市场的青睐。
绿色玻璃隔断。这是一种成本稍高的新型玻璃,可以有效阻挡紫外线(阻挡90%)和红外线(阻挡20%),有效减少光污染的同时,让夏季室内温度不会过高。研发人员在玻璃中混入了氧化铁化合物,当玻璃中的三氧化二铁逐渐变成氧化铁时,玻璃颜色也随之改变,有效达到阻挡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3)绿色木材
木材产品对于大多数绿色建筑项目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用在新建筑和老房子普通装修上。绿色建筑考虑材料的生命周期:木材的特性是自然生长,是可再生、可持续、可回收的。相对于木材设计,钢铁和混凝土设计带来更多的空气污染,产生更多的固体废物,使用更多的资源,耗费更多的能源,排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和水污染。木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主要为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因为树在生长过程,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用木材代替化石燃料密集型的材料,如钢铁和混凝土可以避免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木材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装饰品,在学校、办公室和医院配有适当的木材产品可以舒缓人们的心情。
(4)绿色金属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开始用一种叫耐候钢的材料,这种钢材料结构十分稳定,耐腐蚀,但从外观看来锈迹斑斑。其表面的锈迹其实是氧化物保护膜(由特殊的合金元素组成),可以阻止氧化物和水对刚材质的侵蚀,当天气破坏了这层氧化膜的时候,还能再生氧化膜。西方国家常用其做钢的外立面,看起来十分古朴很受大家欢迎。它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被用作桥梁、海上运输、建设的联运集装箱、板桩、高速公路等建设。
三、国内绿色建材行业的现状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正处在住宅产业化、规模化的历史机遇之中,建材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建材行业已经过了发展的巅峰时期,逐步开始从量向质的方向进行转变,环保健康将逐步成为建筑材料行业的热点。而市场也恰恰表现出对健康环保的建筑材料产品的认同,国内迎来了绿色建材发展的良机。普通的建材产品的价格战非常激烈,一块普通瓷砖可能只能卖几十元,甚至几元钱,但是如果是绿色环保瓷砖,就可以卖到几百元。环保的水性涂料很快取代了溶剂型涂料,而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水性涂料可以获得更高的附加值。欧洲有很多建材商店专门出售绿色建材产品,这类建材商店或专柜在国内的出现也将是朝夕之事。
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我国环保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重新认识,我国绿色建材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1993年10月我国公布了环境标志,其图形是青山、绿水、红日及10个蓝环组成。其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外围十环相连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寓意“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1994年5月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的同时,我国政府出版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大师大会在中国召开,提出了人类建筑应该秉持可持续性发展、保护环境的信条。我国先后在2001年、2002年、2004年、2007年等年度召开了绿色建筑建材等相关大会。
然而我国在绿色建材领域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且发展较为缓慢,制约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建材行业环保意识普遍较差,以获利为主的短视行为明显;法律法规发展滞后;配套技术缺乏;行业缺乏协作和信息共享;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我国的绿色建材市场同时还存在鱼龙混杂,缺乏管理规范的情况。因此制定相关的评价标准和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5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建科〔2014〕75号印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分总则、组织管理、申请和评价、监督检查、附则5章22条,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发展绿色建材的决心。该《办法》给绿色建材的发展提供了标准依据和评价框架。随着进一步评价细则的出台必然会对规范绿色建材市场,促进绿色建材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想绿色建材产业化,仅仅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远远不够,还需加大科研投入,制定绿色建材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国发展绿色建材的重点仅放在加强环保意识,在现有技术水平上改造提高,以求实现减少资源消耗和避免加大破坏环境等方面。但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我国的绿色建材技术水平,发展新型建材才是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需要提出下阶段的发展战略。
首先,发展可以调节室内湿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性涂装材料,加大高强钢筋和水泥产品的使用,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材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发展轻质、保温、隔声的墙体和门窗材料,发展建筑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技术,开发新型的对现有资源依赖较少的建筑材料,发展隔热、屏蔽射线的高性能玻璃,发展工业化门窗等;应大力提倡绿色建材集成技术的发展,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积极将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绿色建材之中。
再者应该加强行业协会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构建良性的竞争机制和信息共享的技术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使行业内的新技术可以尽快地应用到实际生产和使用之中,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应大力提倡相关的专业技术组织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交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提供平台,促进新技术的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
四、结语
绿色建材市场前景光明,但只有抓住绿色才能抓住建材市场的未来。虽然我国目前在绿色建材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国绿色建材行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既是观念和意识的落后的结果,也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原因。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技术,消化吸收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绿色建材技术创新和转化,抓住我国住宅产业化和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作者:袁扬 赵盟盟 崔伟伟
【摘要】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以及绿色住宅建筑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其不但能够降低建筑建设过程中有害物质以及废物的排放,节约资源,而且还能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积极推广与应用绿色环保建材以及绿色住宅建筑。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建筑;绿色环保型建材
1、环保建材的概念及发展
绿色材料就是环保建材,最早出现于1988年的国际材料研究会,并随之引起了世界学者的高度关注,发达国家及世界著名人物提出应该迅速普及环保建材。国际学术研究界于1992年正式提出了绿色建材的概念,认为在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类健康、地球环境造成任何危害的建筑材料才能称之为环保建材。我国的经济状况还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大力推广环保建材会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环保建材有利于减少资源的应用、可以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因此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研究了发达国家关于环保建材的应用情况发现,大力推广环保建材不但要求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而且还需具备完善的技术经济政策,才能保证环保建材的顺利推广。当前关于环保建材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发达国家在评价过程中主要应用LCA法。他们认为环保建材就是没有任何危害的或者是极少危害的、不需消耗自然能源的材料,因此应该大力推广绿色材料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绿色环保型建材在绿色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2.1基本无毒无害型材料
基本无毒无害型材料主要使用的是天然材料,其自身含有的有害物质少之又少,对人体健康几乎不会造成影响。通常该类材料包括了天然的石材、石膏、滑石粉和木材,其可塑性较强,因此常常应用于绿色住宅建筑拼接过程中,以有效减少具有有害物质的粘合剂使用率,从而确保住宅建筑的绿色、健康。在使用木材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壁纸、拼接板以及实木复合板来替代原木,该类材料不但含有较少的有害物质,而且还能减少对森林的破坏。不仅如此,天然石材、石膏以及滑石粉等绿色环保建材也在建筑墙面、底板等部位得到了广泛应用。
2.2环保涂料
在住宅建筑中较为常用的建材是涂料,要想实现绿色住宅建筑则必须要使用绿色环保型涂料,在节能资源,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保护人体的健康。通常情况下绿色环保涂料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上的绿色环保涂料指的是功能较为突出的,如防虫、防霉以及防紫外线等。并且性能较为良好的,如耐腐蚀、防潮、透气、抗冻等环保材料。狭义上的绿色环保涂料指的是有害物质较少的涂料。在绿色住宅建筑中环保涂料往往涂在家具或墙体表面,以起到装饰以及保护的作用。
2.3 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材料,其克服了以往涂料耐洗刷性差、耐老化的不足,具有良好的防水、除臭、防尘以及隔热保温的性能,且装饰效果良好。并且纳米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耐高温能力强。不仅如此,纳米陶瓷材料克服了普通陶瓷材料易损坏、硬度低等特点,其韧性、度以及延展性较为良好。因此,在绿色住宅建筑中广泛的应用了纳米材料。例如含有纳米抗菌成分的涂料常常运用于室内空间以及卫生洁具等建材表面,以起到自洁以及杀菌的作用。
3、绿色环保建材的优点
3.1在生产过程中杜绝使用有害化合物,控制环境污染
将苯类物质、低质劣质工业品、化合物等用于建筑建材中,对人体健康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在绿色环保建材产品的开发与利用中,坚决杜绝这些物质的加入,从根本上防止有害化合物对人类的侵害,控制环境污染,这是对人类生命安全的一种保障,又是对我们人类生命的一种承诺。
3.2减少天然能源的使用,维持生态平衡
过去,在建筑工程中大量传统建材的使用,肆意消耗自然资源,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了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而绿色环保建材的产生为我们的建材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绿色环保建材的生产过程是一个把一些可回收资源变废为宝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再利用的过程,这样的循环生产方式,既减少了生产成本又节约了资源,既减少了污染又维持了生态平衡。
3.3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健康环保随行
传统工艺的建材生产,消耗的是能源产生的是污染,能源的耗竭和“三废”的产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开始开发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模式,把一些废气物回收利用于生产,生产低碳环保的新型材料,这样既实现了废物的有效利用,又使有限的自然资源被循环利用,这是一次低碳、健康、环保的旅行。
4、绿色环保型建材與绿色住宅建筑的发展
4.1 提倡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能够将生产建材所对生态以及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要想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则务必要往建筑价值体系中加入原材料对环境影响程度这一方面内容。而清洁生产主要指的是利用无污染技术来生产出建筑材料的过程。如,采用废弃的泡沫塑料来生产出保温墙体板材;采用煤矸石、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料来生产出砌块、水泥等材料;使用废弃的玻璃生产贴面材料等。进行清洁生产部件能够将固体废渣的堆存量降到最低,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够有效节约天然原材料,能够有效保护地球资源,以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2 提倡降低能耗,节约资源
从广义角度来讲,建材能耗主要包含了建筑物的使用、建筑物应运、建筑物的解体与拆除、建筑材料的生产以及建材的再利用等方面的能耗。一般来说,建筑材料以及产品的制造以及加工过程越复杂、细致那么就需要耗费更多的资源。而材料的耐久性能越好,那么其对室内污染就会越小,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部分建筑师都会就地加工,并尽可能减少使用混凝土以及金属类等能耗大、加工程度高的材料,而多数会选用防火防水、在加工等再处理较少的建筑材料。不仅如此,往往会受到城市发展需要、使用期限影响以及功能需求改变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对建筑物进行改造与拆除,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将建筑物的拆除情况考虑在内,以金坑你使用可循环利用以及可再生的材料,用以降低建筑垃圾的压力,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一旦达到使用期限,建筑材料就能够被转换或是自然降解。
结语: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全面发展绿色环保建材行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实现国家革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栋.绿色住宅建筑中环保节能技术与质量控制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1:168.
[2]姚春禾,施龙.我国绿色建筑建材发展之探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5,02:46+55.
[3]谭景文.绿色环保建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江西建材,2015,14:1-2.
[4]宋燕斌.绿色建筑之环保住宅[A].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太原市中小企业工程技术人才发展促进会:2015:1.
作者简介:
胡艳红(身份证号码:420603197410100023),女,汉族,出生年月:1974.10.10;专业:工民建工程。
作者:胡艳红
摘 要: 随着环保型消费逐步占据主流,住宅建筑的生产商和消费者都对建材提出了安全、健康、环保的要求。因此,采用清洁卫生技术生产,减少对天然资源和能源的使用,大量使用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环保型建筑材料,是住宅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建材成为当前住宅污染的主要来源,必须注重采用新型环保建材,提倡绿色住宅建筑,使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行节能减排,这才是实现住宅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绿色环保;建材;绿色住宅建筑;发展
引言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环保型建材领域和绿色住宅建筑领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在住宅建筑的建设过程中使用绿色环保型建材,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住宅建筑的绿色环保程度,实现建设绿色住宅的目的。反之,如果绿色住宅建筑得到了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也能够有效的促进绿色环保型建材市场的发展。因此,绿色环保型建材和绿色住宅建筑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总而言之,建筑材料市场和住宅建筑的绿色发展才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就绿色环保型建材与绿色住宅建筑发展研究做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一、住宅建筑装饰材料的污染源及成因
室内装修使用不少材料大都是由化工材料制成的,有的本身含有有毒物质,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据报道,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专家们对数个城市的 10 幢新建房屋建筑作抽样检查证实,在现代化房屋建筑内空气含有多达500余种的化学物质,比室外要高出许多倍。具体来说,住宅建筑装修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板材类。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人造装修板材,内含超标的甲醛,如细木工板、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等。
石材类。石材类装修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瓷砖等,含有一种叫做氡的有害物质。氡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个肺癌致病因。
涂料类。房屋装修使用的油漆、涂料、防水材料,以及各种油漆涂料的添加剂和稀释剂含有有害物质苯。
水泥等。水泥等建材主要含有有害物质氨,它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装修设计的环保,最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环保程度。现在的建筑材料打出了很多环保的卖点,如节水、节能、防霉、防虫、防菌等,这给了设计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我国目前室内装修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但在重视和治理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原因如下:首先,很多消费者的室内环保意识并不强,在装修时更注重居室的豪华与气派,忽视了装修污染。其次,大多数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并不了解自己生产或销售的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使污染室内环境的建材源源不断产出并流入市场。再次,装修材料生产企业资质低生产技术水平落后,没有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一、绿色环保型建材的优势
所谓的绿色环保型建材就是指不会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与人们的健康造成污染的建筑材料。首先,绿色环保型建材在生产的过程中绝不会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合物,以此来有效的防止有害化合物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在开发和应用绿色环保型建材的过程中,还要有效的控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此来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其次,在绿色环保型建材的生产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自然能源的使用。生产绿色环保型建材所使用的能源都是经过绿色处理后的可回收资源,所以,绿色环保型建材的生产过程就是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一个过程。绿色环保型建材领域的发展,不但优化了能源利用的方式,实现了节能减排目的。还有效的促进了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为生态平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最后,在绿色环保型建材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无污染技术,生产出的建材也符合低碳环保的标准。
二、绿色环保型建材在绿色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第一,基本无毒无害性建筑材料就是绿色环保型建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石膏,滑石粉以及天然的石材等。在绿色住宅建筑的拼接过程中就会应用到基本无毒无害性建筑材料。通过基本无毒无害性建筑材料的使用,不但能够有效的减少传统粘合剂的使用量,还能够有效的提升住宅建筑的绿色环保程度。另外,基本无毒无害性建筑材料也经常被应用于绿色住宅建筑的室内墙面和地板等位置。第二,在建设绿色住宅建筑的过程中,绿色环保型涂料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通过绿色环保型涂料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环保型涂料的功能性也越来越强,不但具备防虫防霉等功效,还具备抗冻和耐腐蚀等特征。第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也被引入到了绿色环保型建材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通过纳米技术生产出来的绿色环保型建材比以往出传统的建筑材料具备更多的优势。比如纳米涂料,不但具有防水和防尘等功效,还具有耐洗刷和保温等特征。目前,纳米瓷砖也已经被研发了出来,其具备更好的延展性和韧性。总之,纳米材料在绿色住宅建筑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的。
三、绿色环保型建材与绿色住宅建筑的未来发展
首先,要大力的推行绿色生产,通过绿色生产来实现建材生产过程的绿色发展,进而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所谓的绿色生产就是在生产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应用无污染技术,尽可能的节约自然资源,不断的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对于绿色住宅建筑的发展无言,要想促进住宅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就要不断的优化建筑的体系,使住宅建筑朝着低污染和低能耗的方向发展。要不断的提升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和再利用率。这样做的话,既可以降低绿色建筑物室内的污染,又可以有效的降低建材领域各方面的能耗。近年来,循环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在绿色住宅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也是未来绿色环保型建材与绿色住宅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环保型建材市场将会拥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城市中的绿色住宅建筑也会越来越多,为人们构建出和谐舒适的居住環境。
参考文献
[1] 绿色环保型建材与绿色住宅建筑发展探讨[J]. 王权利. 居业. 2017(08)
[2] 绿色环保型建材与绿色住宅建筑发展[J]. 王静. 绿色环保建材. 2017(07)
作者:李陈 李雪
众所周知,建筑能耗占社会能耗的三分之一,与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并称社会三大能耗。目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每年新开工建设52亿平方米建筑,每年消耗水泥20亿吨、钢材6亿吨,伴随着建筑总量和居住舒适度的不断提升,建筑能耗呈急剧上升趋势,因而给国内环境带来了无法承受的压力。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是迫在眉睫的重中之中的工作任务。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等的实现要求我们,决不能再延续以前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必须走绿色、生态、宜居之路,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
作为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健康建材的统称,“绿色建材”一词恰当地表达了这类新型建筑材料的“健康、环保、安全”品质,绿色建材也是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的重要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构成建筑的基本物质要素——建筑材料也在发展变化。绿色建材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现代绿色建材首先要具有时代性才能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其次要节能环保,符合生态化特点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绿色建材特点生态
建筑是时代的橱窗,构成建筑的基本物质要素——建筑材料,也就按着时代的脉搏而呈现出自己的价值。几千年来,建筑材料产品有了长足的进展,从最早的土坯发展到现在门类繁多,充满技术含量。各个历史时代都有代表各个时代风貌的建筑,也有与之相匹配的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物的风格、功能以及人们对它的要求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绿色建材也会相应的出现。
绿色建材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绿色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绿色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绿色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目前,全国绿色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国内所需的绿色建材已能自给。我国已形成了绿色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
一、具有时代价值
一位日本学者在讲学时曾经说过,最好的建筑材料是土坯,他是在分析了各种现有建筑材料功能的优缺点之后,不无感慨地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的。土坯是人类从筑巢而居时就开始利用普通的黏土做建筑材料,兼有保温、吸湿、透气等特性,更适合人体要求,人住在土坯房屋里比住在混凝土房屋里或者砖房里舒适得多,所以这位日本学者的话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虽然土坯具有这样的优点,可还是遭到了人们的抛弃。因为现代建筑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居住的功能了,现代建筑是人类技术进步的集合体。除了保温、吸湿、透气这些功能要求之外,还有高强、轻质、防水、防火、防腐、采光、吸音、装饰性以及利于快速装配化施工等等其他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来。因此,现代绿色建材首先就必须具备时代价值,必须适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类的审美。现代建筑材料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复合后可以达到比土坯更好的性能,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就因为其适合时代的要求而普遍存在了。纵观历史,建筑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在不断改变着的过去。
二、绿色、环保
优良舒适的居住环境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之一,丰富多彩的建材产品不仅使我们广厦万间的追求成为现实,更为人们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然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对人体及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原料尽可能少利用天然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材料。(2)低能耗的生产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3)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不得添加使用甲醛、卤化物、芳香烃等,不使用含汞及其化合物、镍、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绿色建材的生态化考虑显得尤其重要。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从原料采掘到生产使用直至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中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在我国,每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要向大气中排放130kg粉尘,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种环境问题。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建筑材料也是消纳废弃物的大户,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中。例如粉煤灰、矿渣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掺和料,煤矸石已普遍用于制作烧结砖,甚至于一些有毒可燃废弃物及垃圾可作为燃料用于煅烧。随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当前,在新型墙体材料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主要建筑材料的同时,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也日益成为现代建筑墙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蒸压加气混凝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的开发与应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蒸压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的出现,更是成为现代化建筑中墙体填充材料的新宠儿。 蒸压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绿色环保轻质建筑材料,其产品种类有屋面板、隔墙板、外墙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更具备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环保等优点,同时,还具有质轻易装、施工便捷、坚固承载、降低建筑成本和施工成本,隔墙一体化和增加建筑使用面积等优点。其优良的综合技术性能、科学可靠的安装节点构造、工业化的板材安装施工、良好的后处理配套材料和施工技术、可供建筑设计进行不同选择的方案及完全市场化的技术服务,更能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等多功能的需求。
蒸压加气混凝土轻质板材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墙体填充模式,引领现代建筑墙体填充的新技术、新工艺,必将为国家“绿色建筑行动”和我市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伟大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绿色建筑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先导,绿色新型建材又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推广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的必由之路。
针对上述绿色建材自身的特点及其重大的意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做好绿色建材的推广:
一、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环保意识、环保知识、绿色建材知识的教育,并通过绿色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帮助企业树立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人们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环保理念。
二、加强行业领导,建立完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实现建筑及相关行业和建材行业的联动发展。绿色建材是跨越建材、建工、化工、冶金、轻工、农林、煤炭等部门的行业,为了加强管理,做好协调工作,实现建材产品的设计标准、制造标准、施工安装标准与建筑设计标准的对接。首先,优先面向绿色建筑所需的、量大面广的建材,加快研究制订以建材设计为龙头,从材料、产品设计、认证、制造到施工安装的标准化体系和认证办法。而在标准化方面,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其次,逐步编制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绿色建材发展,支撑绿色建筑建设。第三,注重生产和使用环节联动,加快修订不利于绿色产品推广的既有标准和规范,以先进标准规范激励绿色建材技术进步,加快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三、进一步加大对旧设备、旧技术的技术改造。关闭和合并那些高能耗、小规模、污染严重的企业;同时加大对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组合,使现代的绿色建材产品在技术上研发和生产的成本进一步下降。
四、加强法制建设和认证管理,建立绿色建材市场。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配套法规。对符合绿色标准的产品,要由国家指定认证机构颁发统一“绿色”标志证书后,方可在市场上流通。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杠杆,借助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是实现绿色目标的重要保证。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方向的进一步明确,在城市建设中,大力推广新型绿色墙体材料已经成为重中之重的首要任务。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等若干文件的出台,提出以创建全国低碳城市试点市和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为抓手,努力实现全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跨越,将绿色建筑发展纳入开发项目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范畴,有力保障了在城市建设中符合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建设目标,建设符合现代人居生态城市,促进池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绿色建材发展概况的比较与感想
贾晨希
(08设备2班200815360206)
摘要
通过国内绿色建材的发展概况与国外绿色建材的发展概况的比较,大家可以了解到中国在建材绿色化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的优势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确地快速地发展绿色建材。 关键词 绿色建材 发展
引言
随着人类数量的日益增长,以及工业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出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尤其对于人口众多且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中国影响非常大。绿色建材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产生的。1992年,国际学术界明确提出绿色材料的定义:绿色材料指在原材料采取、产品制造、使用或者再循环以及废料处理等环节中对地球负荷为最小和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材料,亦称之为“环境调和材料”。其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废液等废气物。 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然环境的生产技术。 在产品配制或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CH2O、卤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铅、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然、防火等。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气物。由此可见,绿色建材能够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当今与长远的结合。即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安居乐业,健康长寿,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更大需要能力,使子孙后代日子过得更好,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方向。世界各国在这一领域都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一 国外在绿色建材方面的发展概况
近二十年来,欧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对绿色建材的发展非常重视。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后,1994年联合国又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工作组。随后,国际标准化机构也开始讨论制度环境调和制品的标准化,大大推动着国外绿色建材的发展。如世界最早推行环境标志制度的德国,它于1928年德国就发布了第一个环境标志“蓝天使”,至今实施“蓝天使”的产品已达到7500多品种,占全国商品的30%;实施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的北欧各国,即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士及等国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又如研究开发绿色建筑材料最早的欧洲国家之一的英国,早在1991年英国建筑研究院曾对建筑材料及家具等室内用品对室内空气质量产生的有害影响就进行研究;积极推动和发展绿色建材的加拿大,它的环境标志计划及环境选择始于1988年,1993年3月颁布了第一个产品标志,至今已有14个类别的800多种产品被授予了环境标志。加拿大对一些建材产品制定了“住宅室内空气质量指南。”目前,加拿大正在积极建造健康住宅师范工程。而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不过它至今还没有国家统一标志,都是由地方组织实施;另外,日本政府对绿色建材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在1988年就开展了环境标志工作,至今环保产品已有2500多种。日本科技厅于1993年指定并实施了“环境调和材料研究计划”,通过省制定了环境产业设想并成立了环境调查和产品调整委员会。近年来,在绿色建材的产品研究和发展以及健康住宅样板工程的兴建等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 国内在绿色建材方面的发展概况 国家环保总局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于1994年在六类十八种产品中首先实行环境标志。我国的环境标志是1993年10月公布的,其图形是青山、绿水、红日及十个蓝环组成。 其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外围十环相连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寓意"全民联合起来, 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1994年5月17日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国家环保局和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北京宣告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材工业通过研究、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主要的建材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质量与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使绿色建材的研究开放及使用愈来愈深入和广泛。
由国家科委,国家建材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编写制定的生态建筑材料研究,已作为新材料领域被列入《国家S—863计划纲要》,正在实施中。
北京、上海等市近年来,先后召开了绿色建材发展研究会,一些研究单位开始致力于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江苏爱富希新型建材厂在有关单位的帮助下,研究和开发成功的“无石棉粉煤灰硅酸钙建筑平板”和“可挠性纤维石膏板”通过了部级鉴定;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利用稀土激活技术,研究成功保健抗菌材料和保健抗菌釉面砖,通过了技术鉴定,成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三 对于国内外概况的比较结果的感想
由比较结果可知,中国在绿色建材方面起步较发达国家晚得多并且发展较缓慢。通过总结可得,制约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一些原因:我国建材行业是资源耗能大户,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缺少行业间协调合作,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差,各种配套政策跟不上;缺乏绿色建材专业技术人员,其开发及研究工作相对落后;缺少行业间的信息交流工作。而国外一些国家在此方面发展迅速的原因可概括为政府重视﹑科技支持﹑资源综合利用以及法律先行。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绿色建材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材观,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提倡绿色建材,建立和完善建材业技术标准,加快实施环境标志认证制度,加强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要做好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工作。
结论
绿色建材前景广阔,是21世纪我国建材工业的必由之路,可以说,谁拥有绿色建材,谁就拥有未来的建材市场。总的来讲,近年来我国绿色建材的研究开发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千里之行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但只要全国上下团结协作,支持和参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就能融入全球的绿色洪流,在国际绿色事业的开发中享有一席之地。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加快绿色建材工业的发展,用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绿色建筑物,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
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
目
录
一、 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回顾 ·········
(一) 主要工作与成效 ···················································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 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形势 ········
(一) 转型发展与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
(二) 国家行动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三) 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与需求 ··························
三、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
(一) 指导思想 ····························································
(二) 基本原则 ····························································
(三) 发展目标 ····························································
四、 重点任务 ·················
(一) 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与公益性项目率先突破发展
(二) 加快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园区 ·······························
(三) 积极推进郊区新城建设发展绿色建筑 ·················
(四) 加强引导市场自愿实施绿色建筑建设 ·················
(五) 积极探索既有建筑绿色改造 ·······························
(六) 建立绿色建筑监管机制 ······································
(七) 强化开展绿色施工··············································
(八) 全力发展绿色建筑四新产品 ·······························
五、 保障措施 ·················
I
(一) 完善管理体制 ·····················································
(二) 强化激励政策 ·····················································
(三) 健全标准体系 ·····················································
(四) 加强科技研发 ·····················································
(五) 培育市场发展 ·····················································
(六)加强宣传推广 ·····················································
I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实施国家与地方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要求,加快推进本市绿色建筑有序发展,促进建筑产业能级提升,推动本市城市建设领域转型发展,为此编制《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
本规划在衔接国家与地方节能减排与建筑节能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形势,提出了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本规划初稿编制完成后经过多轮专家研讨与评议,并向各区县相关管理部门征求意见,最终经过绿色建筑领域权威专家评审完成规划报批稿。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日期:2008年3月11日来源:省绿办 作者:
我国于1990年正式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现在经历了10年多时间,其间在中国不仅建立和推广了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而且还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仍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现已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委托了38个分支管理机构、定点委托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机构56个、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检测机构9个,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网络。
参照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有机农业及生产加工基本标准、欧盟有机农业2092/91号标准以及世界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有机生产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肥料、农药、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全国7大地理区域、72种农作物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一批绿色食品产品标准以及AA级绿色食品认证准则等,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和完善。
1996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在9大类商品上共33件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中国农业部制定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标志着绿色食品作为一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在中国的形成,同时也表明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开发绿色食品产品1018个,生产总量为840万吨,开发面积达226万公顷,分别是1990年的8倍、24倍、56倍,年平均递增速度分别为26%、42%和57%。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类等,其中初级产品占30%,加工产品70%。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中国各地,许多企业是大型知名企业,许多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1998年,中国参与绿色食品开发的企业有619个,企业年生产总值达402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为285亿元人民币,税后利润17亿元人民币,其中80%以上的企业由于开发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已初显成效。目前,中国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西安、深圳等国内大中城市相继组建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绿色食品以其鲜明的形象、过硬的质量、合理的价位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地进入了日本、美国、欧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并显示出了在技术、质量、价格、品牌上的明显优势,展示出了绿色食品广阔的出口前景。
绿色食品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993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IFOAM),奠定了中国绿色食品与国际相关行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目前,“中心”已与90个国家、近500个相关机构建立了联系,并与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不仅确立中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地位,广泛吸引了外
资,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开发和国际贸易。1998年,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重点向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介绍和推广中国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的模式。
对于我国的绿色会计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葛家澎教授将环境会计理论首次引入到中国。在1992年中发办7号文件明确提出:“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按照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要逐步开征资源的利用补偿费,并开展对环境税的研究,研究并试行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的活动核算体系,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在2001年召开的九届政协四次会议上,致公党提出“关于实行绿色会计制度的建议”,国家财政部高度评价了该提案,并认真落实有关建议,于当年成立了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促成了全国首届环境会计专业会议的召开。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绿色食品工作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它的示范带动作用,绿色食品品牌已经成为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一个精品形象。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是入世以后带动我国农产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以后发展的重要方向。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l1月,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的7大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等。到2005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3695家,产品总数9728个。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类产品占14.2%,水产类产品占5.8%,饮品类产品占16.4%,其它产品占6.5%。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00万t,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54万hm。l19个县(农场)创建了151个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积270万hm,年产优质原料1878万t,带动农户420.35万户。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消费认识不足。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二)经济条件不成熟。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三)产品结构不合理。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 。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l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四)假冒伪劣层出不穷。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
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二、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一)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在营销对策上,要通过CIS设计来提高绿色食品的宣传效应,在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设计中贯之以绿色食品思想,辅之以环境保护行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传播绿色文化,烘托出绿色食品消费氛围。通过普及绿色食品消费观念和知识,使消费者熟悉绿色食品的涵义、特性、标志、标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使更多消费者认识绿色食品对保证身体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形成自觉的绿色食品消费需求。
(二)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三)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优先从山区、半山区沿海滩涂、生态农业实施区和农产品出口基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逐步在不同地区建立起多种类型的生产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开发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有一定影响的绿色食品生产体系。按照把产业调新、产品调优、档次调高、规模调大的要求,结合各乡镇不同的产地、气候条件,确定发展不同的项目,以加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自主开发绿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发展绿色食品打下坚实基础。
推荐阅读: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探析10-21
绿色发展讲稿07-10
创新驱动绿色发展07-14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06-11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10-20
我国跨国经营发展现状07-07
我国货代企业发展现状09-16
我国外交的发展06-12
我国农药使用现状06-19
我国酒店发展趋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