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精选10篇)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 篇1

2016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于5月14日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主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与安徽富煌钢构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大会主题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出席本届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安徽省住建厅副厅长李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辽宁省住建厅总经济师钱新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施工监管处长逄宗展,住建部科技司处长何任飞,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耿雪梅,中国建筑业协会副秘书长景万,巢湖市副市长张年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建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宏,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春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安徽富煌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多维联合集体有限公司董事长多维宽,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裘建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名誉副会长、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单际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明贵博士等。会议由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董春主持。

大会每年召开一届,现已成为建筑钢结构领域影响最广、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被业内人士誉为“建筑钢结构领域中的奥林匹克”。其宗旨在于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传达落实行业相关产业政策,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和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平台。本次大会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合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钢结构企业家、专家代表700余人参与本次大会。

安徽富煌钢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斌作为东道主首先发表了致辞,他在致辞中对于现场来宾表示了欢迎,并预祝大会顺利召开。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向与会来宾致欢迎辞:今天,我们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开幕,大家齐聚合肥,共商钢结构宏伟大计,值此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向出席会议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参加会议的企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对会务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富煌人表示感谢。过去的一年,由国务院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展钢结构产业的政策,特别是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必将使我们的行业迎来充满生机的春天,结合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行业发展趋势良好。

本届年会,我们邀请到了行业主管单位的领导,国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在学术论坛、交流会等活动中共同解读国家政策,研讨前沿技术,并在展览会中充分展示钢结构行业中的最新产品。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将始终坚持“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思路,把为会员服务摆在首位。希望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多看、多听、多学、多交流,希望大家能有更多收获,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国家的建筑钢结构行业一定会兴旺发达。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发布2015年钢结构行业报告。在报告中,党会长首先就当前行业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讲解,他先回顾1997年-2013年间钢结构行业产业政策,就近几年国家对于钢结构行业发展政策进行了说明,并例举了多个省市地方政策;然后对行业的新常态进行了分析,钢结构在我国应用已超过30年,特别是在近10余年期间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钢结构用量最大、制造施工能力最强、产业规模第一、企业规模第一的钢结构大国;最后他指出行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十三五”期间钢结构行业挑战和机遇并存,把握行业趋势,顺势而为企业发展要主动变革、转型产业要多元化,实现关联发展。此外,党会长还对2015年分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并汇报了2016年的工作计划。

随后,大会进入到了颁奖环节。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对获得“第十二届中国钢结构金奖”、2015年“优秀企业家”、“诚信5A企业”等奖项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钢结构金奖名单另附)。

最后,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斌将象征着年会承办权的会旗交到2017年的承办单位沈阳三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长禧手中,2016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至此?桃欢温洹?

除此之外,会议期间还组织了“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技术与应用论坛”、“中国国际建筑钢结构及配套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以及“四新”技术交流会等活动,收到了广泛的好评。本次高峰论坛邀请到了国内顶尖专家学者以及各相关单位、兄弟协会、科研院所的领导,结合2016年“两会”精神以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性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新常态”下钢结构建筑推广的难点和热点解惑答疑,传递政府推进钢结构建筑的政策信息,交流钢结构建筑技术成果和应用案例,推进钢结构建筑“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的“三化”建造方式,从而提高钢结构建筑的设计、研发、应用水平,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建设报、科技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国冶金报、中国房地产报、建筑时报、安徽日报、合肥日报、合肥市电视台、巢湖电视台、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凤凰网等在内的多家媒体受邀参加了由主办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记者们争相向主席台的诸位行业领导发问,主要涉及钢结构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企业业绩与面临困境等,并得到了嘉宾的一一作答。

同期举办的“中国国际建筑钢结构及配套产业博览会”于5月14日上午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安徽富煌钢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戴阳、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波、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鸿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中大区总经理王朝阳、唐山钢铁集团中厚板公司副总经理尹宝良、上海钢之杰钢结构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金勇、中铁四局集团钢结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阮正洁、印度坡邱斯钢铁工程公司拉米德、山西华豹涂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蛟、厦门大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永康、山东雅百特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辉、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钢构公司总经理廖向东、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军民、唐山钢铁集团惠唐乐港金属科技分公司总经理周满春、唐山钢铁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远生、芜湖行健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宗义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张培华等参加开幕式。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鸿强与印度坡邱斯钢铁工程公司拉米德分别代表中外方参展企业发表了致辞,最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宣布博览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刘民主持。

本届博览会云集了行业上下游一线企业80多家,旨在展示企业风采,打造钢结构完整产业链,做最专业的建筑钢结构行业大展,展出面积达2万余平米。此外,博览会分会场,聚焦钢结构行业先进技术和产品应用,特邀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企业做精彩推介,多元化主题满足不同建筑钢结构领域需求。

【文献标识码】D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 篇2

1 厘定了绿色经济的理论本质

绿色经济这个词汇最早见于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的蓝图》第一本小册子的书名中, 此后, 绿色经济一词在世界广泛传播。但是, 皮尔斯等人的“绿色经济”只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角, 阐述了环境保护及改善问题, 其实质借用绿色经济之名, 表达环境经济之实, 诠释环境保护、治理污染和改善的问题。

为了阐释绿色经济的本质问题, 刘思华先生在《绿色经济论———经济发展理论变革与中国经济再造》 (2000年出版) 中, 把绿色经济看作生态经济与可持续经济的新概括与代名词, 并对绿色经济进行了以下界定:“绿色经济是可持续经济的实现形态和形象概况。它的本质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

沿着这个新的学术路径, 高红贵教授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一书, “以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视角探寻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深刻阐述了诸如“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 驱动经济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等观点, 揭示了创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应奠基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上。

2 厘定了绿色经济的的文明属性

自皮尔斯等人指出环境经济学范畴的绿色经济概念以来, 国内外一个主流观点, 就是把绿色经济看成是解决工业文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新经济观念, 是克服工业文明的褐色经济或黑色经济弊端的经济模式。高红贵教授认为, 工业文明经济范畴的绿色经济观念, 在本质上仍是人与自然对立的文明观, 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工业文明及黑色经济反生态和反人性的黑色基因, 丢弃了绿色经济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和超越工业文明黑色经济、铸造生态文明生态经济的本质属性, 从而否定了绿色经济是生态文明生态经济形态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因此, 我们必须以生态文明新范式或理论平台在深层回应绿色经济与发展绿色经济议题。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经济, 必然是生态文明生态经济形态的实现形式与形象概括。工业文明主导经济形态的工业经济形态的实现形态与形象概括就是黑色经济形态。而生态文明开辟了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即生态化的绿色发展道路, 最终形成生态文明绿色经济形态。它是对工业文明及其黑色经济形态的批判、否定和扬弃, 是在此基础上的生态变革和绿色创新。这就是说, 绿色经济的根本属性与本质内涵是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 使它必然在本质上取代工业经济并融合知识经济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 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主导经济形态的现实形态。所以, 绿色经济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形态, 是生态经济形态的现实象征与生动概括。

3 构建了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路

科学建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基本原则。高红贵教授在其《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一书阐释了建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基本内容包括生态发展优先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绩效性原则。

科学建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必须夯实其绿色能源基础。高红贵教授在其《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一书中认为, 绿色能源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最好切入点和新的增长点, 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绿色能源作支撑, 绿色能源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能源革命, 实现能源资源的多元化和低碳化发展, 实现能源使用的效率化和消费的低碳化。

科学建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高红贵教授在其《绿色经济发展模式论》一书中阐释了产业结构绿色化之道:用生态化改造第一、二、三产业, 建构绿色农业产业模式、绿色工业产业模式、绿色服务业产业模式;加快发展绿色知识产业, 建构绿色信息产业模式。

创新融合 绿色发展 篇3

作为国内唯一一个以印刷企业与上游需求客户订单对接为主题的专业服务平台,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见证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本届印刷周上,绿色印刷、印刷电子等成为主角,代表了新经济常态下印刷企业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和新方向。

绿色印刷 必由之路

绿色环保是印刷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前提。本届印刷周紧扣“绿色发展”理念,继续唱响绿色主旋律,集中展示了我国印刷业在绿色印刷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新突破,包括绿色技术设备的最新应用等,从源头、过程和末端三管齐下,推进我国印刷业绿色印刷进程。

1.源头与过程控制

绿色技术是印刷企业实施绿色印刷的有力武器。近年来,随着绿色浪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绿色技术被应用于印刷生产中,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中,柔印被业界誉为最环保的印刷方式,随着柔性版直接制版技术以及柔印水墨、柔印UV油墨等的广泛应用,其环保性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受到印刷市场的青睐。为此,本届印刷周特设柔印企业专区,汇集了来自全国的优秀柔印企业,展示了当前柔印技术在业界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例如,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再次展出了可以养鱼的环保柔印水墨,还带来了用其印刷的期刊。与上届印刷周展出的用柔印水墨印刷的首套柔印图书相比,最新的柔印期刊在色彩还原度以及色区的边界锐化程度上均有了明显提高,这正印证了柔印水墨的日渐成熟。上海龙利德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一款印有天堂鸟图案的食品包装盒,由胶印改为柔印后,从印刷生产到废水处理,全流程成本降低了90%。由此,该公司承接了美国近50%的比萨饼包装盒的生产。

另外,纳米印刷技术因低污染、低成本等特性也在本届印刷周受到了关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绿色印刷重点实验室主任宋延林在印刷周主论坛的演讲中提到,在传统印刷领域,通过纳米绿色制版技术取代原来需要感光冲洗的制版技术,可以使报纸、书籍印刷制版无需感光冲洗,从而避免在制版环节产生废水,大大节约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据其测算,如果纳米绿色制版技术能够在行业内全面推广,全国每年可减排上万吨有机溶剂、数百万吨废液和废水,节约数百吨银和数万吨铜等金属。

2.末端污染物控制与治理

近两年来,国家及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诸多环境保护尤其是涉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政策法规及相关标准,这不仅表明绿色印刷是未来印刷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无形中给印刷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结合当前全行业普遍关注的VOCs排放收费及综合治理问题,本届印刷周特举办了“印刷企业污染物控制与治理技术论坛”,邀请业内专家解读最新政策,环保设备供应商分享治污排污新技术、新成果,与印刷企业从技术层面共同探讨应对之策。

除此以外,本届印刷周上,不少设备供应商和印刷企业也展示了各自的治污排污解决方案,为印刷业实施绿色印刷再添羽翼。

上海盛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VOCs空气净化设备,对VOCs的净化率高达90%以上。而且,其还提出了“PEO”(光电氧化技术)的概念,在经多年研发后,建立了“PEO”产品在空气与水治理方面应用的数据模型,为环保设备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工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无锡天德印艺技术有限公司结合印刷生产实践自主研发了显影液、润版液等废液的处理设备。借助该设备,深色、强碱的废液经处理后,可成为基本无色、pH值呈中性的清水及部分半固体废渣,大大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一些印刷企业也不甘落寞,通过自主创新,在污染物控制与治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上海新华印刷有限公司此次展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印生产排放废水处理系统,目前已经出售3台。

无论是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还是通过各项措施,对企业污染物进行治理和控制,都是实施绿色印刷的有力措施。相信在绿色印刷理念的指引下,印刷业必将迎来一个绿色发展的新时代。

印刷生产 向智能化迈进

当前,国内印刷业增长速度逐年放缓,利润降低。而与此同时,工人工资连年上涨,用工成本居高不下,还出现了“用工难”“用工荒”。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印刷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走印刷智能化之路或许是一条有效途径。这在本届印刷周可见一斑。

北人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培武在印刷周主论坛上提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以及供给侧改革为印刷业解决目前困局,既指明了发展方向,又提供了解决方法,那就是打造智能印厂。”据悉,北人集团公司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借助智能软件平台、智能硬件设备和绿色节能设备等,提出智能印厂的解决方案,并已经在一些印刷企业开始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一家年产值2亿元的某深圳包装印刷企业,经智能化改造后,成本下降了35%,人员数量减少了40%,生产能力提升了30%。

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在“十二五”期间,从整合产业流程、资源入手,通过“国外引进、国际合作、集成创新”等方式,相继投资建立了“国际数字印前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和“POD按需印刷连线”。据其总经理张在健在江苏主宾省论坛上透露,未来在现有基础上,江苏凤凰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将建设智能印厂,打造“无人工厂”,积极向智能化更快迈进。

山西运城制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很早着手智能生产的企业之一。据了解,其已经启动了两个全新的创新项目“印前网络化”及“智能生产”,引进了数条全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制版生产线,如从日本引进的New FX 清洁环保型全自动激光凹版制版系统、从德国引进的全自动无人化电子雕刻生产线等,大大提高了智能化生产水平。

对于印刷企业来说,智能印厂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更是其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但就目前来说,智能印厂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少部分实力雄厚的印刷企业开始着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印刷电子技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在过去几年里,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性价比、节能环保的革命性技术,印刷电子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借着这股东风,传统印刷行业将驶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本届印刷周上,特别设置了印刷电子专区,展示了近年来印刷电子材料及其应用、印刷电子工艺及装备、新型印刷电子器件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适用于各种印刷方式的纳米金属导电油墨,通过优化印刷方式得到的RFID标签、透明导电膜、柔性传感器等印刷电子产品。例如,上海速腾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采用RFID技术、印刷与电子自动识别融合技术开发的多款新产品悉数亮相本届印刷周,其中“3D明星兔”早教产品是一大看点,引来了众人的围观。

另外,主宾省江苏馆入口处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大维格”)的展位也被围得水泄不通。观众们纷纷排队体验其展出的有10个触点的可下棋、弹钢琴的智能茶几。该产品的核心技术是苏大维格利用其自主研发的纳米材料制成的触碰膜。该触碰膜采用微纳光学技术对膜表面进行结构改造,从而实现特殊的性能。

从2016中国(上海)国际印刷周整体情况来看,印刷业正经历着巨大变革,向着“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发展方向积极迈进。在如此迅速的变化中,印刷企业应积极探索,努力应对,竭尽全力在新形势下闯出一片新天地,让我们拭目以待!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 篇4

老师们,同学们,当我们忍受气温的骤然变化时,当我们已渐渐忘记春天的感觉时,当我们听到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百年大旱时,当我们从T恤直接过渡到羽绒服时,当我们偶尔抬头发现蓝天已经不那么湛蓝时,我们都不约而同地问一个问题:我们的地球到底怎么了?

随着气候的变暖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最时尚的词汇。其实低碳的生活是一件非常环保和文明的事。我们对低碳的理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可能的消耗。当然,低碳主要还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积极提倡并从点滴做起。注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等。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本应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在此我向全体师生发出以下倡议:

1.勤动手,多动脑,学会旧物巧利用,便废为宝。比如:家中的废弃牙膏盒。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制作成储物盒,方便而实用。还可以利用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还有,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后做一茶叶枕头。既舒服又能改善睡眠。将废旧报纸铺垫在衣橱的最底层,不仅可以吸潮,还能吸收衣柜中的异味。

2.在家中、学校、社区和父母、同学、朋友一起种上几盆鲜花,栽上几棵树,既可以改善空气,又可以让生活充满春意。3.外出时,如果路不是很长,请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尽量不要开车或乘车,这样既可以锻炼了身体,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好处多多。

4.注意节约用电,我们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饮水机,拔掉插头。还有我们常用的电脑,如果短时间内不用,就将它转为睡眠模式。如果长时间内不用,就将它关机。我想这些都是个人修养的表现。

5.注意节约用水,将水龙头随手关紧。

6.少用纸巾,改用手帕。重复使用纸张,双面使用。多发电子卡、电子邮件,做到节约用纸。

7.远离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等,减少白色污染。杜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保护森林资源。

8.购物时,尽量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择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

9.尽可能选择使用太阳能绿色环保型新能源,一次投资,长期受益,既有利于解决国家能源,又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引导节能环保生活新时尚。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 篇5

一、低碳办公,促进低碳社会发展

1、离开办公室时,随手关闭照明灯、电脑、饮水机及其它用电设备。

2、办公室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不开室内照明灯。

3、夏季使用空调时,空调温度不低于26度;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下班前20分钟关闭空调。

4、积极推广“无纸办公”、“无纸通信”,节约打印、复印用纸,提倡双面使用打印纸。

5、采购、使用节能办公用品。

6、多走楼梯、少乘电梯。

7、节约每一升油,合理使用公务用车。

二、绿色生活,发扬勤俭节约美德

1、节约用水,随时关闭水龙头,做到人离水断;严防用水跑、冒、滴、漏,注重一水多用。

2、响应“限塑令”,使用布袋子、菜篮子取代塑料袋。

3、分类处理垃圾、废纸、饮料瓶、电池等废弃物,尽可能循环再利用。

4、节约每一粒粮食,杜绝奢侈饮食,提倡“光盘”行动。

三、节能有我,践行节能减排承诺

1、绿色出行,尽量拼车使用,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2、提倡自备水杯,少饮瓶装水,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

3、人人讲节约,处处讲节约,争当节能宣传员和监督员,随时纠正他人的浪费行为。

4、加强学习节能知识,提升节能意识,培养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 篇6

为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增强干部职工的能源资源忧患意识,树立依法节能、带头降耗的理念,协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发挥开发区各单位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值6月14日全国低碳日之际,开发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区“低碳体验日”活动相关要求,特发如下倡议:

一、少用一台电梯。同一部位有两台或以上电梯的,减半运行,提倡五楼以下少乘电梯,三楼以下不乘电梯。

二、少开一天空调。使用中央空调的单位,将空调主机迟开早关各至少二小时;使用分体空调的办公室停开一天空调。

三、少点一盏灯。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办公室、会议室不开或减半开启照明灯具。

四、少用一张纸。提倡无纸化办公,节约日常办公用品的使用,复印、打印时请双面用纸,并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耗。

五、少开一天车。倡导绿色出行,践行“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自行车、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以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支持节能减排。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低碳日”活动开始,养成“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实现“三生融合”美丽萧山贡献力量!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

论绿色物流的发展和制度创新 篇7

关键词:绿色物流,政府规制,政策激励,教育和传播

绿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绿色不仅是人类生活环境的本色, 还意味着和谐的生态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了一股“绿色浪潮”。不久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当今的科学发展观都要求我们进行一场绿色革命。所以, 绿色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它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深得大家的关注。

1 绿色物流

1.1 物流活动的外部性特征

物流活动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所谓的外部性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它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负外部性是指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1.2 绿色物流的内涵

物流就是将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 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 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 一般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 而绿色物流的目标是在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 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的目标。

2 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①物流基础设施的绿化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落后。②仓储设施落后, 库容体积小而分散, 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 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的浪费, 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原则。④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 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⑤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不高。⑥不完善的绿色物流发展“软件”。管理体制上存在着巨大的障碍, 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是很强。⑦环境教育的力度不强, 消费者对绿色物流没有深刻的了解。⑧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绿色物流存在着这些方面的不足, 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绿色物流观念没有普及, 甚至还十分陌生, 还有相关法律制度缺失, 导致绿色物流发展无章可循, 无法可依。而且物流行业发展滞后, 没有形成规模。物流管理人员匮乏也是重要的原因。

3 制度创新的对策

3.1 政府规制

政府规制存在合理性的原因是“市场失灵”的广泛存在。政府规制的目的在于政府对于物流企业或制造业的物流行为给予限制或禁止, 对于企业的外部不经济的物流活动给予约束和干预。政府规制的优点是目标的明确性和执行的强制性, 并且具有效果的直接性。它可以弥补激励机制约束力不足的缺点。

(1) 环境规制。

环境法规的定制。环境法规的定制就是通过环境控制标准和方法条款来约束企业或个人的行为。对绿色物流进行法律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法律条款和多种手段, 建立起污染者对他们所造成的损害应负的法律责任。它可以包括:采用与环境兼容性好的材料;回收再循环利用法规;污染控制法规。

(2) 收费制度。

排污的收费:排污的收费是根据厂商或污染源产生的排污量收费, 对污染物的排放收费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倡导的用来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手段。排污收费的特点是针对排放收费, 而不是针对产品收费, 因而会鼓励一些有利的替代行为。②废弃物的收费:废弃物的倾倒会对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 阻止对这类废弃物的非法处置就显得特别重要。很多国家对于包装废弃物的控制, 除了制定法规条例之外, 还收取高额处置费用, 使企业进行包装材料的循环利用。

(3) 许可证制度。

许可证制度的基本思路是环境管理部门首先确定符合环境标准的总排污量, 然后确定单个的排污许可, 各单个排污许可之和即为允许排污总量。该制度能够更好的实现污染控制目标的成本最低, 如果污染制造者减少污染所花费的成本大于许可证的价格, 它就会采取控制污染措施。

(4) 绿色物流的标准。

由于物流系统的功能环节涉及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管理部门, 如果没有各环节统一的技术标准, 很难保证各环节的有效衔接, 也很难实现一贯到底的物流模式。它包括最低排放标准、车辆技术标准、装载工具标准、包装尺度标准。

3.2 市场竞争秩序规制

(1) 垄断的规制。

垄断是指垄断主体 (市场主体或行政主体) 对市场的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排他性控制或对市场竞争进行实质性的限制, 妨碍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或状态。有些物流中心凭借自身的技术的垄断造成物流产业的垄断, 垄断的结果就是该企业可以不考虑到环境的因素进行生产运输, 对于一些垄断的行业引入竞争机制是客不容缓的。

(2) 对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限制竞争行为是指企业滥用优势地位, 或通过订立协议、团体决定或其他方式排斥或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我国市场竞争中限制竞争的行为已经不少见了, 特别是在利用合同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 限制上下游层面上企业之间竞争的现象、行业协会限定最低价格的联合定价行为等。绿色物流要发展, 要建立绿色供应链, 上下游的部门的衔接也要靠竞争, 如果竞争行为被限制了, 就难以形成绿色供应链了, 绿色物流就无从发展。政府方面要好好的整顿这种默许或支持的行为。

(3)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

在市场竞争中, 经营者为了牟取自身的利益, 采用损人利己、违背诚实信用的商业原则的竞争手段争夺市场, 给市场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同时也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绿色物流的发展不仅包括绿色技术的使用, 同样也包括了竞争过程的“绿色”, 对于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的消灭, 物流的绿色产业的实现才更有可能, 全面实施良性的竞争环境是绿色物流的必由之路。

3.3 激励政策

政府规制虽然具有强制性、严肃性的优点, 但企业会缺乏自觉控制污染, 实行绿色经营的动力, 对已经达到环保标准的企业的作用减弱甚至失去作用。因此, 为了促进绿色物流的发展, 政府还必须建立有效的绿色激励政策, 这种激励政策主要是通过经济杠杆来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

(1) “绿色补贴”政策。

为了鼓励和刺激企业的绿色物流行动, 政府可以建立一种补偿机制, 补偿机制就包括了对积极采用先进环保设备、清洁能源以及积极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实施“绿色补贴”。补贴方式可以采取物价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补贴、对无污染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实行加速折旧等。例如:

①对绿色运输方式的绿色补贴,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是污染较少、能源利用率较高的运输方式, 应给予补贴, 鼓励企业选择。

②对于削减空气污染物质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二氧化碳) 行为的补贴。因为, 企业必须花费一定的投资, 如改用清洁燃料、更换旧车辆、使用环保车辆, 才能取得削减污染物排放的结果。

③对于废弃物处理替代方式的补贴。例如:循环利用和堆肥处理, 因为这种替代方式比地下填埋更具有吸引力。

(2) 税收优惠政策。

对企业绿色物流活动, 政府应根据物流绿化过程中的投入和收益进行税收减免, 例如:对环境表现出色的企业实行能够低增值税率, 或者对满足绿色生产或服务要求的企业, 返还部分所得税, 以鼓励其绿色经营行为。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表现为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征收重税, 对使用原生材料的制造商征税, 对回收再循环给予税收优惠, 对清洁车辆和清洁燃料的使用给予税收优惠, 对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给予税收优惠。

(3) 政府采购。

政府不仅是环境保护的协调者和推进器, 也是环境保护的购买者。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和包装, 采购再生资源的产品, 选择绿色运输的方式等采购倾斜, 对绿色物流的发展起了拉动的作用, 而且这种购买行为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 绿色理念的教育和传播

(1) 消费观教育。

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应该支持和传播。事实上, 让公众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 并进行可持续消费观的宣传教育, 能使更多的公众真正关心环境问题、关心资源问题。具有环境危机感的人往往会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 通过自己行动避免造成更多的污染。消费观教育的内容包括:选择绿色产品、支持回收活动、支持再生资源产品、监督企业和政府的绿色行为等。

(2) 政府对绿色理念的推进。

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时期。长期以来, 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加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造成了资源的利用率低对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在国家总体战略的指导下, 各级政府纷纷提出实施绿色工程的具体方案, 促进了企业对有关绿色管理策略的实施。但绿色物流的理念才刚刚传入我国, 对政府和企业而言都还是一个全新的话题, 政府如何从政策、法规方面推进企业的绿色物流的全面实施, 还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3) 引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

首先要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 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以件杂货为对象, 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 从发货方到收货方始终保持单元货物状态而进行的系统化运输方式。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 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其次要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 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 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地配送。它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 缓解交通拥挤状况, 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 降低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 甚至实现零库存, 降低物流成本。

5 结语

总之, 政府对于物流产业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政策, 清除地区和行业壁垒, 营造现代物流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 创造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并提高依法监管水平。绿色物流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 光靠制度创新也还是不够的, 要多方面的结其他的创新, 这样绿色物流才能真正的引导时代的潮流, 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开拓一个新的领域, 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1992, 375-380.

[2]邵亦惠.美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动向[J].上海环境科学, 2003, 增刊:13-18.

[3]王长琼.绿色物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9, 230-246.

UV油墨的绿色创新与发展 篇8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及研究经验,并根据相关资料总结了UV油墨在绿色环保方面未来发展的几大特点,以及几种新型UV绿色环保油墨,并简要叙述其相关的使用范例,供同行参考。

低气味UV油墨

低气味UV油墨,即使用高纯度原料,限定塑化剂、重金属、苯类、酮类及其他芳香烃类有机挥发物等的含量,从根源上杜绝UV油墨固化前后恶臭味的产生,实现UV油墨的低气味化。

在实际应用中,UV油墨本身虽然不含有机挥发物,且百分之百参与固化反应,但并不代表其绝对无气味。现阶段,绝大部分UV印刷的气味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自身原料所带,比如单体稀释剂、低分子量的引发剂、树脂连结料等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缓慢释放出让人不舒服的味道;另一方面是UV油墨固化后,引发剂、树脂等原料裂解产生醛类、硫类等难闻气体。

因此,为实现UV油墨固化前后低气味化,就要选择合适的原料。

首先,考虑到UV油墨使用的聚酯、聚氨酯、环氧类的丙烯酸树脂以及单体,在生产过程中有些是采用溶剂法工艺(即在苯类、烷类或醚类等有机溶剂的反应介质中,中低温条件下聚合生成),可能会存在溶剂的气味残留问题,因此要求尽量选择对溶剂多次抽取的物料,以减少UV油墨中异味的存在。

其次,UV油墨中往往会加入多种引发剂,才能通过对不同紫外光的吸收获得能量光子,引发体系中官能团发生聚合,进而完成固化。然而,市场上的引发剂种类有数百种之多,但引发效率、价格、颜色深浅以及使用范围却千差万别。目前,国内UV油墨大部分使用的是907引发剂,其化学名称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1-丙酮,此类引发剂固化后会裂解出难闻的“甲硫基”。另外,EDAB、BP二苯甲酮等引发剂在固化后均会产生臭味。为避免因引发剂而带来气味问题,UV油墨应尽量选择高档低气味型的369、EHA、TPO等引发剂。

低气味UV油墨可以应用于一些对气味敏感的领域,如食品的外包装标签、矿泉水瓶外标签、纸巾外包装等。此类UV油墨固化后气味低,对内装产品味道不会产生破坏,因此受到特定领域的重视和青睐。

植物基改性UV油墨

植物基改性UV油墨,即提升UV油墨产品中可再生资源(如松香、大豆油、亚麻油以及其他植物油等绿色环保材质)所占的比例,减少石油化工类材料的含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传统UV油墨中的大部分原料(聚氨酯、聚酯、环氧或聚醚等丙烯酸酯、丙烯酸类的单体稀释剂等)占整体配方的50%~70%,这些原料几乎全部来自石油化工类材料,受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影响,UV油墨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一定挑战。

而植物基改性UV油墨大幅提高了可再生原材料的使用比例,一方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物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油墨及印刷品的生物可降解性能,降低对石油化工类材料的依赖程度。目前已开发成功的大豆油改性UV油墨(UV SOYA体系),受到了欧美地区一些环保理念超前的客户群体的喜爱,在一些儿童玩具标签上得到了应用。

LED UV油墨

LED UV油墨,即UV油墨走LED化之路,降低UV油墨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有效改善一线生产环境,减少对现场人员的危害,进一步实现UV油墨节能高效化,使紫外光固化技术真正走向节能环保高效之路。

传统UV固化装置使用的光源普遍是高压汞灯和金属卤素灯两种。电力消耗较大,灯管表面的温度可达800℃,发热量大,易对印刷机和承印物造成一定的损伤。为解决传统UV固化装置存在的问题,国外研究人员将能发射紫外光的发光二极管(LED)技术应用于UV油墨的固化中,开发了LED UV油墨印刷系统。

与传统的UV印刷系统相比,新开发的LED UV油墨印刷系统具有以下优点:①LED固化装置需要的电能更低,节省能耗费用,并大大降低CO2的排放量;②LED固化产生热量少,适用于热敏感性材质的印刷;③LED光源元件的寿命约为传统UV光源的12倍,光源更换频度大幅降低,器材损耗量随之减少;④LED可做到瞬间开启或关闭,无需预热及降温时间,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目前,LED UV油墨的生产制造已不再是难题,国内外知名油墨制造商均已推出相关产品。但就目前应用现况来看,LED UV油墨的性价比并不高,与传统UV固化方式的生产效率相比,改换LED UV装置进行UV印刷的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可见,虽然LED固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但要想真正地在印刷生产中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低迁移性UV油墨

低迁移性UV油墨,即使用大分子引发剂以及自固化树脂体系制造的UV油墨。低迁移性UV油墨可实现印刷后低迁移化的要求,使UV油墨在与食品接触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将其对人体的刺激减少到最低程度,真正能实现UV油墨低迁移化标准,达到与水性油墨同等环保地位。

目前,UV油墨已具备无溶剂挥发、气味低等诸多环保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外包装印刷。虽然此类油墨并没有与食品直接接触,但其确实是组成食品包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

事实上,固化后UV油墨的化学成分有向食品中迁移的可能性,通过食品最终流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例如,2005年底意大利相关部门在对雀巢牛奶做常规检测时,意外发现了异丙基噻吨酮(ITX),这种物质并不属于牛奶本身的成分,后来查明ITX居然来源于牛奶外包装已经固化的UV油墨。之后雀巢公司对食品包装油墨的各成分进行了严格规定,并发布《Nestle Guidance Note on Packaging Inks》(简称“雀巢列表”)。

正因为使用普通原料配置而成的UV油墨并不能很好地控制其迁移特性,便可能导致油墨中残留物对包装内容物造成污染。油墨制造商通过筛选大分子引发剂、高纯度的活性单体及树脂以及符合法规的颜料,并将这些物质的迁移数量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甚至可以达到几个PPM的级别,这便是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低迁移UV油墨。

未来,关于食品包装的各类法规条文将更为细致,检测方法更为严格。UV印刷绿色环保化必定需要新型的低迁移UV油墨,这样才可能带来印刷领域的绿色革命。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 篇9

绿色创新·低碳发展

据了解,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了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趋势!

今年的9月底,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便强调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节能减排的 重大意义,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坚持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节能减排。近期,财政部和发改委联合下发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指导意 见》,明确提出要从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等方面全面开展城市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程。

扬州市昕业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座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北郊郭集工业园。本厂占地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与流动资本共

2600多万元。工厂备有15米×压力1200吨大型折弯机,配套高速纵剪机、冲床、车床、刨床、半自动 埋弧焊机、等离子切割机、合缝机、校直机以及多种适应钢结构锥型路灯、高杆灯、中小杆、交通标志杆、通讯杆等制作的必备机械。企业在职员工有150多人,其中专门从事灯杆、灯具研究、制作的高工就有13人。

扬州市昕业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道路灯、中高杆灯、太阳能灯、LED路灯、仿古灯、中华灯、景观灯、庭院 灯、中国结灯、桃花灯、草坪灯、地埋灯、投光灯、LED灯、交通信号灯、隧道灯等,以及配套使用的镇流器、触发器、光控、时控开关箱等。企业还具有多套专利铝金属压铸模具,生 产制造多种式样的室外照明灯具。

扬州市昕业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本着技术新、品种新、文化新的理念,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竭诚为您服务,为您提供满意的商品。

绿色创新发展讲话稿 篇10

驱动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清华书记就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工作作了重要讲话,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创新深刻改变着区域经济版图,重塑区域竞争格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速发动创新引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构建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一)唯有创新,才能适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创新是新常态下打开经济增长之锁的钥匙。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主要表现为增速换档、方式转变、动力转换,最直接的表现首先是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而要保持中高速并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艰难,全国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保持合理区间并不容易,必须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通过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经济转型,才能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从我区来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比较吃力,原因多种多样,最根本的就是创新不足、经济转型慢。我们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顶住下行压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依靠创新、鼓励创新、实现创新。

(二)唯有创新,才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传统动能由强变弱,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下转第二版)

(二○一六年九月二十二日)

陈 武

(上接第一版)过去要素成本比较低,市场需求、环境容量相对较大,不需要太多创新也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现在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低端领域产能过剩,高端领域却供给不足,原来主要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方式已不可持续,产业和技术升级出现“高原反应”,每攀升一步,都觉得吃力,迫切需要以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破解困局。这两年我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创新催生了一些新动能,如汽车产业新车型、新款式不断涌现,实现稳定较快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增长超过两位数。可见,创新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提供了核心动力,抓创新就抓住了促发展、谋未来的“牛鼻子”,就能释放更强劲的增长新动能。

(三)唯有创新,才能形成发展新优势。创新对形成竞争新优势具有决定性作用,谁能掌握创新主动权,就能更快地确立新优势。柳州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加快推进“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转变,在汽车、机械、钢铁等产业领域强化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北海这几年通过创新,电子信息、石化和新材料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经济增速保持全区前列。贺州加强科研合作与产品研发,碳酸钙等新产业初具规模,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速排全区第一。实践证明,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要千方百计激活创新潜力、增强创新能力,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政策优势转化为环境优势,把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本优势,创造出更多体现先发优势的引领性发展。

为加快我区创新发展,我们按照中央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及系列配套文件,提出了创新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校和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各地各部门要吃透精神,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二、努力打造我区产业创新发展名片

我区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但经过多年发展,一些领域的创新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只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完全有可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领域,全力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发展名片。

(一)打造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名片。铝、糖等传统优势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家底。我们推进“二次创业”,核心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激发新活力,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铝基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支持南南铝、平果铝、银海铝等企业提升技术条件和研发能力,攻克铝合金薄板、厚板、型材和锻件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加快推进铝精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争取电解铝80%在区内进行深加工,形成产业集聚,提升铝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中高端铝产品,瞄准汽车、高铁、航空航天、轮船、电子信息、城建等领域发展高性能铝合金。全面提升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种植环节重点开展蔗种资源创新、全程机械化关键装备等研发,降低种植成本;制糖环节要加强生产工艺新技术攻关,开发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精深加工环节重点在专用糖、功能性糖、生物化工、食品等相关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带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延伸制糖产业链;支持制糖企业集团开展战略重组,培育大型糖业集团。此外,钢铁、建材、食品等其他传统优势产业也要加强创新,开发中高端产品,重塑市场竞争优势。

(二)打造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名片。要通过推动核心制造技术攻关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全面提升智能制造创新能力,突出抓好汽车、机械装备制造及智能制造。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研发基地。要大力开发汽车新款式,提升质量品质,积极发展中型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多功能乘用车等新车型,不断推出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打造过硬产品,树立良好品牌;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推进新能源汽车研发与应用;抓好配套和市场销售创新,加快建设面向全球供应的高端零部件产业体系;加大节能环保、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面的技术研发,着力突破整车智能控制技术、电驱动系统专用变速器等技术难题,争取新能源汽车主要技术指标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壮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要以柳工、玉柴等企业为龙头,抓好技术研发,以大型智能化工程机械、高档数控机床、大功率内燃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轨道交通装备、智能电力装备等为重点,实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突破工程。开发机器人和3D打印新领域。要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以及3D打印,抓好先进高端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传感系统、驱动系统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引进培育一批机器人主机、系统集成企业,形成3-5家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园区和制造基地建设。

(三)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名片。要抓住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重大契机,深入实施“宽带广西”战略,加强相关技术研发,着力发展下一代信息网络、IT核心产业和高端软件、高端新兴信息服务等,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面向东盟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要大力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快建设北部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继续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进富士康南宁信息产业园建设,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大科技精准招商力度,积极吸引华为、浪潮、中兴等龙头领军电子信息企业进驻我区。要加强军民融合创新。积极搭建“军转民”产学研平台,重点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北斗导航、网络安全、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板块开展务实合作,推进中国电科的北斗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和桂林英才科技园等建设。要完善区域发展布局。重点构建南钦北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产业带,在柳州、桂林、梧州等沿江地区和防城港、崇左等沿边地区布局一批特色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园区,形成以南宁核心基地为龙头的“一区多园”产业布局。要强化核心技术支撑。积极开发信息技术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重点攻克大容量存储设备、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核心电子器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四)打造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名片。要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落实好与阿里巴巴等企业签署的合作协议,确保相关项目尽快落地。一是发展以跨境电商和农村电商为重点的电子商务。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集聚区;进一步规范、培育和聚集更多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力争2017年农村电商覆盖率达80%以上,争取走在全国前列。二是建设工业云。积极利用工业云助推产业升级。选择一批好的工业企业推进工业云建设。三是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智慧景区,逐步实现智慧旅游覆盖全区。四是发展互联网金融。完善支付市场体系,推进普惠金融,为更多小微企业、创业者和个人提供在线融资服务及创新创业支持。

(五)打造高性能新材料创新发展名片。我区发展新材料的资源型产业基础很好,下一步要通过技术创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技术和产品优势。有色金属方面,首先要巩固提高冶炼技术优势,针对原料纯度不够的关键问题,强化科技攻关,力争所有高端材料生产都能就地取材。其次要强化高科技材料研发,在有色金属下游的线缆、电力电气设备、光电材料、人工晶体等领域,组织力量攻关,推进锡、锑、锌、铟等合金材料技术研发,发展高品质、高技术含量深加工产品。稀土方面,要重点提升稀土分离冶炼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发展高性能稀土产品,开发为汽车工业配套的新型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提高产品档次。石墨烯方面,要超前发展,开展石墨烯粉体批量化制备及大规模下游应用的研发,重点开发储能、高密度多孔碳、导电、导热等新材料,加快形成集产品研发、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此外,还要加强新能源材料、纳米碳酸钙材料、生物质材料等领域的研发。

(六)打造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名片。要依托10家自治区级以上节能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博世科、水性科天等代表性环保企业,强化4个方面的技术研发。第一,节能技术装备。重点发展节能汽车、高效锅炉、高效电动机、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以及半导体照明等,大力研发先进内燃机、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和电耦合装备、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高压变频控制系统、换热与冷却等关键核心技术。第二,环境保护与治理。大力研发再生资源化脱硫、污染土壤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环卫机械、新型水处理、大气治理、垃圾处理、环境监测仪器等高附加值环保装备。第三,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发展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装备,大力研发废弃资源再制造、清洁化利用、综合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第四,环保新材料。重点开发建筑结构、新型墙体等材料,积极推进特种工程与功能材料、海工水泥、高性能混凝土及添加剂等方面的研发。此外,新能源、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环保综合服务等方面也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争取更多新突破。

(七)打造优势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名片。要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提升特色优势农业。围绕甘蔗、水稻、玉米、水果、桑蚕、油茶、林业等产业,重点培育和应用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突破性重大新品种,提升标准化栽培、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水平,形成发展新优势。比如,开展甘蔗优良基因挖掘、优良亲本引进利用、适合机收的糖料蔗新品种选育、农机农艺融合生产技术和健康种苗高效繁育技术示范;借鉴葡萄、火龙果等栽培技术研发及示范推广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一批特色优质水果;加快把富硒农业培育成新的特色产业和增长点。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加强农产品保鲜、贮运等流通支撑技术研发,突破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开展水果、桑蚕、油茶、林产、水产等精深加工,开发罐头、饮料等精细化、系列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打响生态农业品牌。开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有机循环农业、新型肥料农药、农业废弃物处理开发利用等技术研发。大力发展以微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生态养殖,打造全国养殖业发展的示范品牌。

(八)打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创新发展名片。一要开发海洋生物制品。实施海洋天然药物研发、海洋生物医用新材料开发、海洋生物酶示范工程,开发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海洋创新药物和无毒、可生物降解的医用生物材料,以及食品、化工、医药、材料等行业用特效酶制品。二要提升海洋渔业水平。加强深海鱼类规模化育苗及养殖、网箱养殖、外海远洋渔业等技术研究,将一批北部湾海域特色海水养殖品种发展为地区重大产业,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三要加快能源和矿产开发。重点研发风能、潮汐能发电技术和装备,以及油气、石英砂矿、陶土矿等滨海矿产的开采和加工利用技术。四要加强海洋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发展海洋环境、地震、海啸、气象等监测技术,重点研发海洋环境容量总量控制、污染修复、入海污染物处置等技术,建立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基础信息系统、物种资源信息系统、环境质量和生态健康标准体系。五要增强海洋资源技术研发能力。大力引进培养海洋科技创新人才与团队,建设好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海洋研究所等研发平台,争取国家海洋局第四海洋研究所尽快获得批准建设,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实力。

(九)打造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名片。开发特色医药和治疗技术。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医科大学等高校以及中恒、慧宝源等有实力的企业,开发一批疗效确切、具有较好前景的民族药新产品,重点研制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地贫等区域性高发疾病和疑难病症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药物,培育独具特色的广西民族药产品和企业品牌,建设南方中药材种植基地、民族药二次创新基地和国家基本药物重大疾病原料药基地。开发特色医疗器械。提高智能健康产品、中医功能状态检测与养生保健设备器械的生产制造水平,重点研发与健康医疗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生物三维打印技术、医用机器人、口腔医疗器械、大型医疗设备、便携式家庭医疗器械等,推进壮医、瑶医等传统医疗器械数字化、高端化。开发健康饮品。大力开发功能型保健品、健康饮用水、健康农产品;加快推进“广西天然优质饮用水”国家地理标志和国家标准建设,建成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生态长寿天然饮用水产业基地。开发健康养生旅游产品。发展居住、游乐、滨海、壮瑶医、温泉等特色旅游养生产品,打造健康养生旅游胜地。开发养老产品。发展保健护理、康复疗养、医养结合、异地养老等技术与模式,建设国家养老产业基地和国际休闲养老基地。开发体育养生产品。支持开发大众运动养生项目,适度开发高端运动养生,不断壮大健身休闲、竞技表演、体育用品等体育健身产业。

打造广西创新发展名片,其要义就是形成有影响力、带动力、竞争力的产业,形成本行业本领域的标杆和龙头,跻身国内乃至国际行业前列。要推进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要加大研发投入建设重点研发中心;要通过培育、引进等多种方式,建设专家团队和人才队伍;要培育龙头、领军企业;要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和金融支持;要深化体制机制管理改革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更多优质创新资源向九张名片领域聚集,形成我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优势。

三、不断增强创新发展支撑能力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要强化前瞻部署,加快培育一批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引领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力量。

(一)加强创新研发平台建设。要围绕九张创新名片及教育、卫生等领域,大力优化整合和发展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提升和创建重点实验室。着力提升建设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非粮生物质酶解、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地中海贫血、鼻咽癌、肝癌等高发地方性疾病和新材料构效关系、岩溶动力学等优势研究领域培育创建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加强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强化建设特种矿物材料、土方机械、非粮生物质能源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糖业、有色金属、工程机械、内燃机、碳酸钙、新能源汽车等优势领域及新兴产业培育创建若干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积极构建“双创”平台。支持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高水平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园区,以及新型众创空间、众创社区。加快广西众创示范基地、南宁·中关村双创示范基地等建设。扶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新型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的土地、场所、重大设备及运转维护等以政府投入为主,资助建设一批应用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高端智库创新研发平台。此外,要大力推进创新型市县镇、智慧社区等建设。

(二)推动高新区转型提升。要按照国家对高新区的部署要求,加快推动我区高新区转型发展,全面提升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国际化与全球竞争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高新区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积极促进科技、人才、金融和高新技术企业向高新区集聚,推进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建设,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策源地。推动高新区升格发展。支持各市按照创新型特色园区的要求创建一批自治区级高新区,推动梧州、钦州等自治区级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鼓励现有国家级高新区适当扩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学习先进经验,在高新区管理运行、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土地管理、创新评价等方面先行先试,积极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政策支持。加大对高新区的财税扶持力度,实行土地出让收益、行政事业收费和罚没收入等上缴所在市部分资金返还政策。

(三)培育创新型企业。要把更多的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更多的研发机构建设到企业、更多的科研项目配置到企业、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到企业、更多的创新人才引进到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和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企业创新政策扶持,更多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推行科技创新券、政府采购支持等制度,运用财政补助机制激励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奖励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

(四)培育建设高水平大学。要完善高校布局。按照“两极带动,多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强化南宁、桂林两市作为高水平大学聚集区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完善桂林高校集中区配套设施,构建其他设区市不少于一所本科和一所高职院校的高等教育格局,增设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工科类、农林类本科高校。要打造高水平大学。重点支持广西大学等2-3所高校建设国内一流大学,支持若干高校建设地方特色和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加快建设北部湾大学。要建设一流学科。支持30个左右面向我区重大产业发展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到2020年,力争在材料科学、工程学、生命科学、土木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学等优势学科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

四、大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各级政府肩负着重要责任,要着力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更好地支持企业、民间和社会力量等发挥创新主体的作用,激发人才活力,促进资源集聚,为推动创新营造良好的生态。

(一)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改革放权,瞄准创新的方向、领域和特色,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有机整合,提升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创新发展。

深化科研院所和高校改革。要积极主动给科研院所和高校赋权松绑,削减和规范相关的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优化自治区级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赋予自治区各科研单位和高校直接费用预算调剂、间接费用使用管理、劳务费分配管理等自主权。要分类推进科研院所改革。鼓励中直驻桂科研院所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要积极稳妥推进高校改革,加大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支持力度,依法落实好高校办学自主权。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要破除科技成果转化障碍,重点解决“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先一公里”,就是要探索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健全转化收益分配机制。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在年底前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办法。“最后一公里”,就是要完善成果转化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以30个合作创新示范基地为重点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设行动,创新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激励机制与政策。

健全人才制度体系。要更加注重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引、培、用、激、服”。“引”就是加强人才引进,到2020年引进50名以上创新型尖端人才、200名以上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00名以上创新型企业家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培”就是强化人才培养举措,努力造就一大批高层次人才。“用”就是完善人才使用和流动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激”就是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服”就是健全人才服务与保障措施,为科技创新人才解除后顾之忧。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推进全方位的开放式创新,通过开放引进创新型人才,通过开放搭建创新平台,通过开放引进创新领军企业,通过开放引进和集聚各种创新资源。深化同以东盟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国家创新交流合作,加强与欧美、日韩、以色列等国家的创新交流合作,促进区域创新合作,争取更多国家重大创新项目、重要创新资源汇聚我区。

(二)加大创新投入。要想方设法增加投入,确保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要集中财力办大事,在保持现有科技经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自治区新设立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2017年至2020年安排50亿元,主要支持关系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开发和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平台等建设。要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由一次性拨款向更加注重滚动支持转变,由前期投入向更加注重后期补助转变,由零散投入向更加注重集中扶持转变,切实提高投入效益。要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综合采用贴息、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科创贷、成长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业务;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专项行动;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三)提升创新服务水平。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围绕从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全链条,主动提供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各项服务。继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建立完善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监管清单制度,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建立落实创新优惠政策的督查机制,切实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科技创新政策。要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大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崇尚创造的宽松环境,让各种创新基因在阳光政务下孕育生长,让各类创新要素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创新成为引领我区发展的第一动力。

上一篇:第13课 管理邮箱下一篇:三问三解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