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共15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不仅仅体现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吹响了绿色发展的总号角,为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绿色,是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建设美丽中国,除了走绿色发展道路,别无他途。走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循环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究竟如何实现“绿色”与“发展”的兼得、如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始终是一个大难题。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3月10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用“眼睛”和“生命”为喻,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实现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无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如果只是坐而论道,蓝图就只会是“水中月”“镜中花”。正因如此,明确的发展理念和科学的行动纲领显得尤为重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摆在突出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绿色发展理念,既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引领中国长远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战略谋划。
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人与自然和谐、主体功能区建设、低碳循环发展、资源节约与利用、环境整治等多方面的内容,从生态文明和 “绿色化”发展的高度赋予“绿色发展”模式崭新面貌。这不仅显示出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更昭示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前景,意味着中国将以“绿色”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脉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
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之间的关系。走文明发展道路,生产发展是基础环节,生活富裕是重要体现,生态良好是应有之义,三者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于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导向,合理调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时刻保持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持续性,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
要将制度建设贯穿绿色发展全过程。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加强合力。要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强化制度保障,构建有利于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向和长效机制。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两型”社会的根本目标就在于解决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的矛盾,使人们既能充分感受到利用资源的幸福感,又能坚定人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决心。
1 以绿色发展理念审视美丽中国梦
1.1 所谓绿色发展
以往受“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影响, 人类总是把大自然当作无穷无尽的“聚宝盆”, 从中攫取了大量的财富, 天真地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征服与改造。随着在逐步地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 这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然界有其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由简单的征服转变为和谐共处。对此马克思也提到:“自然界, 就他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1]。马克思认为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不仅同样遵从着一切自然规律, 而且更重要的是作为这种存在的“优先地位”, 它作为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基础。人作为自然存在物, 不仅依赖自然界, 而且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恩格斯提出:“我们统治自然界, 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 绝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 相反地,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2]。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 党的十八届五中报告提出, 把绿色发展提升到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总布局的高度, 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夙愿。从内涵看, 绿色发展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全新模式的创新, 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 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3]。
1.2 所谓美丽中国梦
2012年习近平参观国家博物馆时, 首次提出“中国梦”的概念。他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内涵式开放的、多元的, 既包括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梦, 也包括生活富裕、人民幸福之梦。而走绿色发展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在中国梦的指引下, 与绿色发展理念相互结合下, 美丽中国梦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梦“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升华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美丽中国, 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生态文明、环境良好, 天蓝地绿水清”[4]。美丽中国梦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 即在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条件下实现“两个百年”的伟大目标。
1.3 以绿色发展视角审视美丽中国梦
每个人对美丽中国的标准都不相同, 但是用优良的生态环境来表达对美丽中国的诉求, 肯定能或获得广泛的认同。绿色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努力和手段, 它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美丽中国梦, 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发展, 是实现美丽中国伟大梦想的具体路径。
2 美丽中国梦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上, 习近平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美丽中国梦之路任重而道远, 我们必须直面问题与困难, 正确处理一系列问题, 才能建设好生态文明, 实现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
2.1 美丽中国梦与当下发展模式的脱节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与治理无效是密切相关的, 这其中错误以经济增长率论英雄, 忽视了生态建设。有些地方政府主导的“唯GDP至上”增长模式、官员的政绩冲动等, 导致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总值, 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忽视生态环境保护, 以牺牲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换取经济效益的提高。奢侈主义、面子工程充斥在当今社会之中, 这其中, 比较严重的问题是, 有些地方为了达到经济增长的指标, 不惜上污染的项目, 而对于破坏环境、滥用资源却不闻不问。
2.2 美丽中国梦与当下生态环境的脱节
由于粗放式、少循环、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使得当前我国的生态问题日益严峻。大面积耕地等农业用地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逐年增加, 土地盐碱化, 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水污染方面, 据统计, 全国约三分之一的水体丧失了直接使用功能, 重点流域40%以上的水质没有达到治理要求[6]。更严重的是, 水污染还涉及了城市居民的用水, 其中有一些城市的地下饮用水不合格, 用水条件急需改善。大气污染更加突出, 雾霾天气越来越多, 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 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高病发村、高癌症村, 目前全国已有七成城市不适合居住, 这些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使百姓深受其害。
2.3 美丽中国梦与当下生态观念的脱节
绿色发展的理念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长期以来, 受“人定胜天”、“天人合一”等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些地方无视自然、破坏自然等现象时有发生, 公民环保意识严重缺乏。一方面, 人们希望天蓝、山青、水绿, 渴望良好的食品卫生条件, 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和绿色文化, 但另一方面, 公众的生态意识还很欠缺, 过度消费、高碳出行、甚至破坏环境等现象还不时发生, 如捕食珍稀野生动物、随意排放污水废气、生活垃圾不分类乱丢乱弃等等。
3 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美丽中国梦路径
3.1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打造生态文明型政府, 保障美丽中国梦顺利实现
正确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首先需要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树立正确的绿色发展理念, 将绿色发展的内涵贯穿于执政的各项环节之中, 明确绿化目标及节能减排任务等工作责任制, , 把生态建设的绩效纳入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着力推进各地区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绩效评价体系, 完善相关制度和技术手段。
其次对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要进行相关专家论证, 重大污染项目应立即停止。建立环境信息公开机制, 对涉及公共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 要通过听证会或社会公开等形式听取社会意见, 接受社会监督。完善不定期督查调查制度, 加大督查通报的力度和密度。
政府不仅要承担自己的生态责任, 还有纠正市场机制中由于“市场失灵”所到导致的环境问题, 重点抽查涉及民生环境的企业, 加大对污染环境企业的执法力度, 增加其违法成本, 将污染排放的企业记录在案, 定期向社会公布。
理念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只有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强化生态执政能力, 打造生态文明型政府, 建立有关政策体系, 推进民主生态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美丽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3.2 遵循绿色发展的要求, 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美丽中国梦扫清现实障碍
绿色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 做到天蓝、地绿、水清。美丽中国的建设离不开绿化, 针对目前耕地、森林、草原等土地遭到破坏, 我们应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划定土地红线, 控制用地规模。
水是生命来源, 没有干净的水资源, 美丽中国梦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加强水资源配置建设, 着力构建“南水北调、四纵三横”等水资源配置格局, 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多源互补的江河水网体系, 改善居民用水难问题。通过严格控制用水总量, 提高用水效率, 制定强制性节水标准, 培养全社会节水意识。
针对大气污染的现状, 应对大气污染的来源, 特别是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进行数量限制。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建设, 特别是煤电、钢材、石化等行业, 淘汰一批污染严重的设备材料, 用绿色的清洁能源代替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
3.3 树立绿色发展观, 为美丽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
绿色发展观强调由过去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变为“生态中心主义”, 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绿色发展观首先要认识、理解和树立绿色发展观, 改变公民日常与绿色生态不相符合的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消费、低碳出行。提高公民素质需要绿色教育, 首先要开展种多样的绿色宣传和普及教育。以新闻媒体为主要阵地, 通过网络、报刊、电视等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绿色常识, 使全社会充分了解绿色发展的概念和要求, 提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其次, 促使公众向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转变, 鼓励每一个人参与到绿色环保的行动中去, 开展多样式的节能减排活动。最后, 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引导公众实践绿色消费, 对公共交通进行补贴, 吸引公众出行方式由私家车转变为公共交通;对绿色消费表现突出的典型, 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美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 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梦, 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到我们个人身上, 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培育和建立绿色发展的观念和意识, 从自身做起, 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 才能实现美国中国的伟大梦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2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383-384.
[3]赵建军.如何实现美丽中国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
[4]刘云山.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J].新华文摘, 2013, 15:1.
[5]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光明日报, 2016-5-16 (7) .
1.发现美、欣赏美、增添美
在观察游览中发现美,在文化活动中欣赏美,在课程活动中增添美。山美、水美、景美、人更美、环境育人、人气添美,让“建设美丽中国”主旋律奏起来、响起来、火起来。
2.志向美、智慧美、感恩美
清明节是一个法定节日又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祭先烈树理想、敬先贤学本领、忆先人懂感恩、在踏青祭扫活动中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美好新风,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
3.居家美、班级美、校园美
“家美·校美·我更美”,怀着一颗美好的心愿,把居住的家园“捯饬”一下,整洁了,美观了,美丽了,令人美滋滋的。建设美丽中国从居家开始行动,然后是中队班级,再到校园环境,开展中队十大员角色活动,校园十八基地活动,并与课程活动、社团活动相结合,一个“美丽创新”实践活动定能红红火火地开展得风生水起,“笑果”连连。
辅导员朋友们,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是队员身心成长的摇篮。开学伊始,你们一定在和队员一起开动脑筋策划今年的少先队活动。“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永续发展”给了四月份少先队活动可参考的工作指引。今后每期卷首,本刊将为您提供下月活动提示,以帮助辅导员更好地开展工作。
丽中国的基石
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
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石
美丽中国是天蓝、地绿、水清的优美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是资源消耗少、质量效益高的目标追求。然而,在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却因为理念的陈旧而导致各式各样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了障碍。环境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变又取决于发展理念的更新。绿色发展是低碳的发展、是清洁的发展,是持续的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更新是前提。长期以来,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消耗,更增加了环境的负荷。例如,出门必须开车,往往短短一千两千米的距离就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与废气排放;购买礼物必须精美包装,往往包装材料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聚会点餐必须远远多于正常的食用量,导致大量食物的浪费,也增加了清理的成本。根除这些生活陋习要求我们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生活消费简约化,出行旅游清洁化。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最终都能带来资源的大量节约,带来环境压力的减轻,最终汇聚成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践行绿色发展,技术革新是关键。环境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是由落后的生产工艺所导致的,优美环境的打造自然也就离不开技术的更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企业应加强技术升级改造,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取代高污染、高消耗的生产工艺。这一政策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指明了道路,也为绿色发展在企业生产中的践行划定了路径。各类企业应该充分领会中央的战略意图,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贯彻落实。必须在环保工艺的升级改造方面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给予更多的人力保障。
践行绿色发展,制度创新是保障。一段时间以来,对于绿色发展,各地政府普遍存在中“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的问题。例如,虽然各地政府高调宣扬绿色发展,但是仍然盛
行着“唯GDP论”的政绩考核机制,致使地方政府和官员出于升职的考虑,不敢拒绝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进驻。若是任由这样的考核机制的持续存在,绿色发展理念只能沦为一句空话。改善政绩考核机制,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民生指数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让落实绿色发展内化成官员的内在动力。不仅如此,其他相关的制度建设也必须相应的完善起来,扎紧制度的笼子,绿色发展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生态恶化问题,既有企业大肆排放废水废气的原因,也与人们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破解这一难题,需要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这既需要人们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需要企业更新生产工艺,上马环保设备,更需要政府完善法律,强化监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申论测查的四种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主题教育宣传资料
一、“中国梦”有关知识
1、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2、怎样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3、“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战略。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省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
1、“一个基调”。必须牢固确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
2、“两个跨越”。实现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3、“三大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和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
4、八项重点工作。①大力推进工业强省产业兴省,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②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拓展更大发展空间;③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
动作用;⑤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推进贫困地区跨越发展;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1、总体要求:次级突破,加快崛起,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奋斗目标:到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实现1800亿元,力争突破2000亿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六项重点工作。①做强工业;②做优城镇;③做大县域经济;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⑤提升发展软实力;⑥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主题教育相关知识
1、活动名称:“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2、活动时间:2013年5月至7月中旬,共两个月左右。
3、目标要求:思想进一步统一,力量进一步凝聚,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进一步推动。
4、教育内容:开展“中国梦、复兴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团结和谐、维护稳定”、“抗震救灾、自强奋进”四个专题教育。
5、活动步骤:活动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全面动
员阶段(5月15日前);第二阶段 集中学习阶段(5月中旬至6月上旬);第三阶段 交流讨论阶段(6月上旬至6月下旬);
第四阶段 总结提高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
6、活动方式:学习讨论,广泛交流,宣传引导,表彰奖励,建章立制。
2018国考申论范文:以绿色发展之“丹青” 绘制“美丽中国”之画卷
申论考试中的“大作文”一直是考试的难点和重点。为了提高考生的作答水平,明确考生的写作方向,现就一篇经典范文为大家解析作文的写作思路。【范文展示】
以绿色发展之“丹青” 绘制“美丽中国”之画卷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和能源等最基本条件。全面小康社会,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问题就是导向,国情决定国策,谋划“十三五”蓝图,必须补齐绿色发展这块短板。
着力“低”字——推动低碳循环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调整,既追求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也追求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变革产业方向,推进低碳循环发展,不仅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不竭的“绿色动力”,也给百姓生活带来环保的“绿色画卷”。从“卖石头”转变到“卖风景”,绿水青山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协力“高”字——节约、高效利用资源。从政府到百姓、从企业到家庭,节约使用资源、高效利用资源,说难,它是绿色发展的很高要求;说易,却是一念之间的举手之劳。这样的行动需要倡导新风尚:弘扬节约美德,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这样的行动更需要制度强制规范: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实施全民节能。节约高效利用资源,让绿色发展常态化,才能保持经济发展 “绿色增长”,增加社会大众 “绿色财富”,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聚力“治”字——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生态环境矛盾是长期积累的,目前,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期盼虽然可能超越了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禀赋,加大了对环境状况动态好转的认可难度,但要解决好生态环境可达、经济技术可承受、人民群众可接受的平衡问题。破解这一难题,就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努力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紧箍咒”已经念起来了,近期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更加注重对领导干部绿色发展的责任追究,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优质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中华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范文解读】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公司、每一个政府部门都应该身体力行,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
本篇文章的主题即:绿色发展。写作的角度围绕三个字:低、高、治。主要从低碳循环发展、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证。开篇引出总论点,结尾采取层层递进式进行文章的总结升华,进一步深化主题。
希望广大考生能从现在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字功底,从热点知识的积累到时政理论的学习,将大作文的基本功打好打牢,久久为功,定能绽放属于自己的文章风采。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官网
该届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论坛会上, 全国各行业科技精英的产业创新项目及创新理论彰显了中国创造的巨大力量。其中, 上海久鼎绿化混凝土有限公司创新发明的“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技术”因绿色环保效果显著, 促进产业发展, 对混凝土技术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上海久鼎绿化混凝土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 注册资金1200万元, 是国内专业生产“现浇绿化混凝土”的企业, 在董事长李仁的带领下, 公司一直致力于“现浇绿化混凝土”产品的研发生产, 并已经将其广泛应用于国内众多河湖水系、农田水利以及道路交通护坡工程中, 在国内生态护坡行业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其“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我国的生态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丰富阅历, 目光敏锐
任何企业的创新发展都离不开一位睿智英明的领导, 而每一位眼光独到的领导都有自己独特而传奇的经历, 李仁先生也不例外。1977年高中毕业后, 他曾从事过很多不同的工作, 仪表车床工、电焊、水电安装等。后来, 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目光, 选择了商海沉浮, 从事过食品、门窗工程等行业, 并在这期间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和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2003年, 机缘巧合下, 李仁先生从一位朋友那里听说了国外的一种绿色环保产品, 这种产品是一种混凝土, 它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混凝土不同, 是一种可以长草的绿色混凝土。他当时想, 如果能够开发出这样的产品, 不仅契合国家提倡的生态绿色环保政策, 同时也能为混凝土行业打开一道“绿色之门”, 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李仁先生是那种一旦做出决定, 就会马上付诸行动的人。为了尽快研制出这种新型的绿色混凝土, 他通过上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 并通过反复试验和潜心研究, 在当年年底就研发出了第一代绿化混凝土设备。后来又经过几次技术改进, 并采用电脑控制技术更新, 很好地解决了孔隙强度影响草的生长的问题。公司为了更好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从原来的预制绿化混凝土块的生产方法逐步改进技术, 实现了能在1:1的陡坡上进行现场浇制, 使得整个护坡的整体性、稳定性、牢固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工程效果更加完美。2004年, 李先生免费为上海一家公司做了一个项目, 并应用了他创新研究的绿化混凝土技术, 在试用一段时间后, 发现效果非常好。有了成功的实践经验, 李先生有了底气。于是, 他便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入生产, 虽然中间也经历了许多周折, 但最终该技术被广泛推广, 并得到相关企业的一致好评, 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也为祖国的环保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公司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6年6月23日, 上海《城市导报》城市专题版以“申城江堤河坡将铺绿色沙琪玛”对公司上海宣六港绿化混凝土工程做了详尽的报导;2010年9月30日的《经济视点报》以“绿色技术期待成人礼”为题, 对公司的绿化混凝土护坡技术作了报导, 并采访了董事长李仁先生;2010年12月23日, 中央电视台《管理与观察》频道以“走绿色环保之路, 建碧水蓝天之家”为题, 将公司的绿化混凝土护坡技术应用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2011年, 《国际商报》将公司绿化混凝土技术在《国际商桥》中列入重点专利项目推荐, 同年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技术被国家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列入《2011年度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指导目录》, 被认定为水利先进实用技术;2012年1月公司产品荣获“中国节能环保产品”称号;3月公司被中质信用企业联盟列为“副理事长单位”;2013年8月现浇绿化混凝土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 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技术”。2014年8月董事长李仁先生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影响力对话》栏目的邀约采访, 对企业文化理念及绿化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尽的讲述, 节目在中央电视台证券资讯频道及央视网播出。
绿色科技的创新原理
党的十八大也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并为中国描绘了一个“美丽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中国梦。李仁先生带领上海久鼎的全体员工, 一直致力于“绿化混凝土”的创新研发, 希望能够超越传统技术, 提供一种透水性好, 可作植物载体使用, 集合护坡功能较好的“现浇绿化混凝土的生产方法”及整个施工工艺, 为我们共同的“美丽中国梦”加油、助力!
李仁先生介绍说, “现浇绿化混凝土”的原理是由碎石、水泥、水与特殊元素配伍, 其中, 主要原料是碎石和水泥, 另外还有含生根剂等营养元素的各种添加剂, 并采用特殊的设备和施工, 使其达到理想的强度。它的孔隙率高达25%~35%, 最适合植被生长;其最大抗压强度能在8N/mm以上, 从而实现现浇绿化混凝土护坡在绿化覆盖率90%以上的基础上兼具4m/s以上的抗冲刷能力;适应根系3mm以下的各种草本及水生植物生长, 由于它的表面产生分布均匀, 均为直径2.5cm、深6~10cm的孔洞, 因此在内部能储存一定数量营养土及水分, 能使植物生长更为理想。由于其表面产生的孔洞及高孔隙率, 使得植草的根系穿透孔隙后扎入土中, 使护坡起到一定的锚固作用, 使植被得到更充足的养分, 根系更加发达, 更大程度提高抗冲刷能力。而且草根对绿化混凝土不会产生膨胀破坏作用。该技术的高透气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被保护土与空气间的湿热交换能力。而在自然河堤护坡上使用, 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草被人为踩踏死亡。绿化混凝土底部采用特殊方法而产生分布均匀的小柱子像钉子一样牢牢扎入土中, 使护坡更牢固。
李仁先生作为“科技典范、创新楷模”走向颁奖台
混凝土中植入草皮或草种之后, 植草根系在现浇绿化混凝土纵横交错的孔隙里自由穿梭, 吸收其中的养分, 并通过一定的时间后植草根系将会穿透100mm厚的绿化混凝土, 扎入坡堤土壤中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使得植草生长更茂盛;同时密集的植草根系在穿透绿化混凝土后宛如钢筋网一般扎入坡堤土壤中, 使得护坡不会出现开裂、滑坡等现象,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稳固。植草长出后, 不仅能美化环境, 还能预防混凝土滑落造成的危险。
如今, 李仁先生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对绿化混凝土的结构原理等方面的的深入摸索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不仅解决了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孔隙率、抗水土流失、除碱、沉浆等一系列都影响工程绿化效果及工程牢固性、稳定性的技术难题, 同时真正实现了人们所向往的混凝土上长草的愿望。
产业化发展, 助力经济建设
众所周知, 任何科研创新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真正的实现其价值, 为此, 李仁先生在做好科研的同时, 积极进行产品的转化推广工作。使得公司不仅拥有了绿化用混凝土块的生产方法 (专利号:ZL200710019205.4) 、全空隙混凝土块 (专利号:ZL200720033127.9) 、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 (专利号:201220082047.3) 等多项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 并且截至2014年底, 公司在全国各地区完成绿化混凝土工程量已超过80万平方米, 工程遍布上海、浙江、江苏、四川、山东、河北、湖南等地, 真正实现了创新科研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2014年, 李仁先生又有了新的想法, 在盐碱地上应用自己的技术, 让盐碱地长出碧草, 为祖国的碧水蓝天献力。同时, 他们在上海徐汇区进行了一个项目, 据李先生介绍, 该项目之前应用的浆砌块护坡还没完工, 后来相关领导考察了上海久鼎的产品以后, 决定引进现浇绿化混凝土技术, 施工后绿茵成片, 河水清澈见底。得到了周边很多居民的赞赏, 他们都希望能够通过“现浇绿化混凝土技术”, 带来一个好的休闲环境和场所, 让生活更加美好。
对于公司的未来, 李仁先生希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让更多的工程项目引用他们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产品应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谈到具体实施步骤, 李先生表示, 今年公司将在湖南推广现浇绿化混凝土技术和产品, 同时, 湘阴、汨罗等水利系统都将应用这一技术和产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绿色环保行业创新产品的开发, “现浇绿化混凝土技术”将在同行业中掀起一番浪潮。
协同发展, 共筑美丽中国
“盖有非常之功, 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李仁先生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他说, 一个公司能够可持续发展, 除了要有先进的科研技术, 人才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 人是所有事物发展的主体, 只有引用好的人才, 才能推动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另外, 员工的技术决定着企业的水平, 只有高技术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 李仁先生非常注重员工的整体素质培养, 尤其注重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 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创新人才为企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现自己的梦想。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水利建设行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混凝土行业, 李仁先生指出, 很多地方还是在运用传统的施工工艺, 很难达到生态环保的效果, 并且生产、运输成本高,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与我国提出的建设美丽家园的愿景极不相符。而上海久鼎公司研发的多种型号的现浇绿化混凝土, 正是契合了国家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 因为它不仅是节能减排的理想产品, 同时可以针对国内不同地区的不同环境、土壤条件, 进行因地制宜的检验运用。
李仁先生还说, 如今, 很多地方之所以提出要进行河道治理, 他认为主要原因就是目前很多河道都是病态河道, 就像一个人生病一样, 有各种各样的病, 他需要到医院看病, 但不可能同一种药治百病。而上海久鼎研究的现浇绿化混凝土技术, 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土壤条件, 针对性地应用, 是混凝土行业最前沿的绿色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李仁先生深知, 国家要想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拥有话语权, 需要各条战线上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一个企业要想走得更远、更久, 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在李仁先生的前瞻性领导下, 上海久鼎绿化混凝土有限公司将继续攀登科研高峰, 助力“美丽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徐守盛书记一行先后考察了湖南林业森林康养中心、天敌繁育示范中心、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业数据中心、林业展示中心和省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在首站到达的湖南林业森林康养中心,徐守盛书记深为中心优美的生态环境所吸引,当得知中心是建立在过去荒芜的垃圾场及沟谷之上,可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咨询管理服务时,他对这一林业发展新业态点赞,希望该中心主动对接人民群众的需求,大力发展以走进森林、同归自然为特点的森林康养和森林休闲业。在天敌繁育示范中心,徐守盛书记现场感受了智能化无人机侦察病虫害、喷洒防虫病毒的精准作业,细致察看了赤眼蜂卵、花绒寄甲成虫等生物天敌的生产,对不使用农药也能防治病虫害的方式深表赞赏,希望林业部门为“两型社会”建设多做贡献。在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徐守盛书记调研了林下种植铁皮石斛、花卉、蘑菇等林药、林花、林菜模式,对林下经济在消除“绿水青山掩盖下的贫穷”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存林业数据中心、林业展示中心、省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徐守盛书记对林地测土配方、森林防火等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大集中,网络全覆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并领先全国的林业信息化建设表示赞赏,希望林业部门继续为群众多办实事。
通过边走边看,听取邓三龙厅长的工作汇报,徐守盛书记对全省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以邓三龙厅长为班长的省林业厅党组一班人的出色业绩予以高度评价。他指出,近年来,湖南林业呈现出新变化、新进展、新亮点、新气象,不打药能治虫,不砍树能致富,老百姓不跑腿也能办事。林业工作可喜可贺,可圈可点。尤其是湖南林业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既定目标,国有林场、生态文明体制、林木采伐管理等改革有序推进,惠及了广大林农。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湖南林业在全国做到了有特色、有位置、有影响,值得骄傲和自豪。
徐守盛书记强调,湖南林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省林业厅的真抓实干,带领全省林业干部职工从严从实推动发展。一是坚持改革创新,秉持一种永不满足、永远赶超、永远创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林农需求,紧扣国家政策和湖南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惠民举措,带领广大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是坚持率先垂范,省林业厅党组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抓班子、带队伍、树形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徐守盛书记要求,在新的发展阶段,全省林业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所作出的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在推动湖南“三量齐升”、“五化同步”的生动实践中,找准林业工作着力点、契合点,奋力推动湖南由林业大省向林业强省迈进,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绿色保障和生态支撑。具体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大局,认真贯彻实施全省林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划定和坚守林地、湿地、物种生态红线,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继续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稳定高水平森林覆盖率,切实维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着力发展壮大林业经济。要突出区域特色,调整产业结构,做好“山”的文章,深挖“林”的潜力,推动林业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把发展林业经济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引导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优势,着力解决好青山绿水掩盖下的贫穷问题。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着力破瓶颈、补短板、强后劲。要进一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等配套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资源增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林业创新发展机制,增强林业发展内生动力。要积极探索和大力实施碳汇市场改革,走出一条新的生态保护、修复和补偿之路。要以科技创新提升林业发展水平,破解林业发展瓶颈,加大联合创新攻关力度,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全面提升林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校组织和个人学习《中共资阳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的通知》,结合学习实际,我对我的“中国梦”学习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中国梦”是什么?每个人理解可能不一样,与“美国梦” 不同,“中国梦”是个人的,是国家的,更是民族的。
“中国梦”是小康梦。小康梦即人民幸福梦,是十八大为我们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的新的要求。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上提出的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十八大还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同富裕”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有十八大精神的指引,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中国小康梦”不仅是具体而又真实的,还是美丽
而又可及的。
“中国梦”是强国梦。强国梦即国家富强梦。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00年以来,中国由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一跃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翻番,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不论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吸引世界的目光;不论是神舟系列飞船的一次次成功上天,还是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顺利下海,都在说明中国更加自信了,中国因底气而更加自信,因自信而更加强大。同时,中国人民富了,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都在8%以上,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些,都在说明中国已经进入国富民强也可以说是国强民富的新阶段。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取得重大历史突破,并在改革开放中与世界取得共赢,现在,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中国投资、中国伙伴、中国责任,都是更为强大中国留给世界的中国印象,这个印象是直观而又客观,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更加强大的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强国梦”就这样离我们越来越近,看得到,也摸得着。
“中国梦”是复兴梦。复兴梦即民族复兴梦。中华民族有上
下5000年的历史,曾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灿烂的文明,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使中华儿女一直有一个梦想,一个民族复兴的梦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的170多年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梦想而孜孜以求,9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担下了这个重任,使我们的“中国梦”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贴近。正如胡锦涛主席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总书记也在观看《复兴之路》后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地探索,求解放、求独立、求民主、求科学、求富裕等一个个梦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中得以实现”。两位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讲话,充满感情和感召力,听来让我们青年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回首中国复兴的漫漫征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代代人,带领全国人民一点点把民族复兴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关于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主题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2013年5月15日学校召开的关于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在会上张校长组织学习《中共巴中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的通知》和传达了恩阳区教科体局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宣布恩阳三中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并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布署。结合个人学习实际,我对“中国梦”有如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思想认识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领会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用“中国梦”统一思想、汇聚力量、凝聚共识。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深刻领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积极投身实践,为把伟大祖国建设好、发展好而努力奋斗。
二、努力方向
为了“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从作为家乡的一名普通教师来说,主要是要积极响应教育局及学校提出的要求,做好心理调适,保持健康的心态。热爱事业、热爱学生,才能从中体验到乐趣。看到前景、光明、梦想,就更能面对当前的困难。少埋怨环境,多调整自己,这是魏书生对青年教师的忠告之一。教师要形成肯定式人生观。看待事物多从正面去看,能从好的一面去看,就是“肯定式人生观”;经常从坏的一面去看,就是“否定式人生观”。教师的精神状态,必然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不是给与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就是给与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既是保持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更是对学生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的表现,是实现教师梦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谱写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坚强保证。
吴玉梅
关键词:转变方式;以人为本;科技发展;绿色发展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举世瞩目,然而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过大、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水体主要污染物超标,土壤污染累积风险突出,大气污染事件频发。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良好的生态环境即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正视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美丽中国。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发展路子,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建不成美丽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们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发展的过程,也是政府简政放权,不断增强各类市场活力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创造体制政策环境,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从资源依赖迈向创新驱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要素数量投入,导致各项要素技术含量不高,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贡献有限。我们不能做西方国家的技术附庸,要引进技术、消化与吸收。形成现代新型产业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运用高科技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核心的新的增长动力。继续推进核心和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转化应用,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传统产业。优化原有产业结构和组织方式。把节能减排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突破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指能源的高效利用与能源的结构优化,通过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其核心目标是温室气体排放减量。实现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实质是解决能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能源消费引起的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和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促进低碳发展的主要路径和措施是: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推进结构调整,化解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并提高能效水平,推广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实践,已经由早期的一种环境保护手段上升成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中进行资源再利用的总称,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通过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充分利用,减少自然资源进入社会经济系统的强度,其核心目标是物质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的消耗强度,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减少。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构建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经济生产方式,实施清洁生产,加强生态设计,促进源头减量。在农业方面,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的循环农业,加快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加快推广节水节能新技术,开发推广绿色肥料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新技术。根据地域特色,可以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在整个社会要构建循环性社会。将来要建立集循环型工业、农业和城市协同发展的循环经济体系。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生产方式,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美丽中国,是新世纪的战略选择。实现这一目标,要依靠科技进步,要下大力气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合营.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03).
[2]梁萍,黄少洪.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9(02).
[3]刘世强.生态文明:观念比较与实践检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早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曾明确提出。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文明”的高度, 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此次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 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 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由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和与之相应的战略布局。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是在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下的果断选择, 是对养育我们的大自然母亲的体恤和呵护, 是对子孙后代福祉和民族长远利益的考量和筹划。过去30多年,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我们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虽然还在用慷慨而丰富的产出供养我们, 却也已在过度的攫取中变得千疮百孔。
把“生态文明”提升到战略高度, 把“美丽中国”的构建提升到国家目标, 是中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未雨绸缪, 对美丽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出, 既是中国重新认识到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也是中国决意为守护人类绿色家园尽职尽责的体现。
当前, 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 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 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实现美丽中国。
活动动员大会讲稿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在这晴明的5月,微风轻拂,同学们沐浴在灿烂的春日中,感受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今天,我们齐聚在国旗下,一同来进行“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的动员大会。
老师们,同学们,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识和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梦”从此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了。
有的同学会说,“中国梦”。离我们太远了,那是大人们的事。不,同学们,我告诉你们,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必须为之而奋斗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努力。
下面,我们来解读一下什么是“中国梦”。从大的层面讲,“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繁荣富强的“大梦”。从小的层面讲,实现“我的中国梦”就要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集小梦成大梦,小梦大梦才能成就中国梦。
当前,我们正处于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重要时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消除地震灾害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努力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任务十分繁重。
老师们,同学们,面对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我们伟大的民
张子贤
《 人民日报 》(2013年04月11日07 版)
发展循环经济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我国应采取切实举措解决影响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既是一种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又是一种新的具体的发展模式。它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发展是由“资源—产品—废物排放”构成的单向运动过程,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增长,这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并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规律的基础上,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反映了人类社会正在不断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道路。当前,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一些发达国家把它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并以立法的方式加以推进。
影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由于人口众多,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只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近年来,我国在发展
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一是认识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消费者对循环经济产品的接受度也不高。二是利益方面。企业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企业之所以不愿意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行事,主要在于其利润不能最大化,利益无法保证。三是法律法规方面。目前,我国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律法规中虽然体现了某些循环经济的内容,但总体而言相关法律法规缺位的情况还比较严重,管理体制也尚未理顺。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当前,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尤其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对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在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信贷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保证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调整,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生态有利可图,使企业和个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效益内部化。二是加大科研力度,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贯彻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原则,离不开先进的处理和转化技术,离不开先进设施设备的开发和更新。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很难顺利推进。在这方面,除了国家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外,还应重点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有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三是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扩大公众参与度。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消费者愿意选择循环经济产品,才能形成绿色消费市场,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为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广大消费者树立资源节约型价值观和消费观,养成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
体悟新绿:退耕还林兴吴起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牢固树立林业的核心和基础地位,赵学敏深有感触,深有见地。200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一篇关于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草)工作的调研报告,这是他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党的十七大召开不久,赵学敏来到了陕西吴起县,开展退耕还林(草)的调研。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十年前,身处吴起,触目所及的尽是遍地的黄土和损毁的植被。自1998年开始,经过10年的退耕还林(草),吴起县累计完成造林种草面积236.79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175.27万亩,林草覆盖率由1997年的19.2%提高到2006年的62.9%,植被覆盖率得到大大提高,并准备建立退耕还林国家森林公园。这里的农民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高效生态农牧业,走出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怪圈,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经过调研,赵学敏总结吴起县退耕还林(草)的成功经验:一是封山禁牧,舍饲圈养;二是退耕还林(草),建设基本农田,三是发展农村沼气,推广节柴炉灶;四是实施生态移民,将生活在生态脆弱、不宜居住的深山区农民搬迁出来,使每个农民拥有一技之长;五是发展现代农牧加工业。这为我国的退耕还林和建设生态文明工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启示是: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优先”意识是前提,探索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关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证。如果盲目追求短期的GDP增长,生态文明建设会前功尽弃。
赵学敏说得较多的一个专业名词,就是“碳汇”。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森林吸收、汇聚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和过程。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据IPCC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赵学敏认为,中国强大的人口压力和落后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导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我国森林植被现有碳贮量只有潜在贮量的44.3%。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3%,名列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二。赵学敏认为仅靠工业减排还是有很大难度,必须发挥我国生物固碳潜力,尤其是要加强森林固碳作用。国内专家研究指出,在中国种植1公顷森林,每储存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而非碳汇措施减排每吨碳成本高达数百美元,二者形成鲜明反差。因此,加强森林等生态系统固碳就显得非常重要。
赵学敏建议,首先国家应该大力增加林业科技投入,进一步扩大植树造林面积。我国的林分生产力还很低,应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强化森林和湿地资源保护,遏制湿地萎缩森林破坏的趋势,落实有关措施,完善相关政策。要重视碳汇林业发展,实行完善的造林补贴和税收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造林,完善“谁排放,谁负担”、“谁减排,谁受益”的制度,建立国内碳汇交易机制,加强领导和林业机构的建设,增强林业服务,宏观调控政府职能,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碳汇行动。
情系湿地:真心关爱护生态
南方的冰雪凝冻灾害,让赵学敏想到了北方的沙尘暴。他说,北京离沙漠最近的地方不到百公里,降尘量每平方米16克,降尘总量达30多万吨,需要10吨卡车运30000次。长此以往,北京降尘量是多么地触目惊心。
抑制沙尘暴,关键在于保护流域的湿地环境。历史上中国湿地面积,曾达到657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而今中国自然湿地总面积362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中3.77%,远低于全球6%的平均水平。河流、湖泊和沼泽等自然湿地构成了流域生态的基础,由于围垦、改造等各种人类活动,中国已丧失了至少40%以上的自然湿地,其中绝大部分是生态功能最为强大的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滨海湿地。对此赵学敏深感痛心。
赵学敏一直积极倡导湿地的流域保护。他认为湿地的主要因子是水,这与江河、湖泊、库塘等有关,就应该从流域生态角度开展湿地生态的保护工作。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地域受不同地方政府和不同的职能部门的管辖,因此在流域内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形成统一的规划行动,展开湿地保护工作,非常必要。在湿地资源保护上,在水资源、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湿地保护管理部门要与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
赵学敏告诉记者,我国最大的人工和自然复合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长江中下游湿地,面积580万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5%。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即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和洪泽湖,全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区域。2003年11月,他带领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国家濒管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到上海崇明岛东滩湿地进行了调查考察,发现上海饮用水的70%~80%都是从太湖下来的长江水,仅仅达到三级水的标准。其原因就是,长江的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泥沙俱下;中下游污染严重”。他认为将长江中下游湿地合并一起考虑,从宜昌到上海的崇明东滩,作为一个系统流域进行治理和管理,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良策。
赵学敏认为,保护湿地生态,加快湖泊流域物种资源的整合,建立湿地保护区;大力推进湿地修复建设工程,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在核心区首先确立恢复区,加快加大湿地修复力度;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参与;继续加强退耕还林,大力兴建防护林带,减少上游泥沙流失,减少污染;要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生态平衡;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把利用野外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转到利用人工资源”上来。
自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湿地保护工作成绩喜人。中国已将湿地保护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以抢救和恢复湿地。2006年,赵学敏主编了《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又迈进了一个新台阶,是我国湿地保护的一个里程碑。让赵学敏深感欣慰的是,2008年2月2日是第12届世界湿地保护日,中国新增6处重要湿地,有36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国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与好评,有关人士获得了国际性的殊荣。
呵护生灵:草木动物蕴深情
除致力中国湿地生态保护工作之外,赵学敏担任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CWCA)的会长。
该协会成立于1983年,到2006年各级协会720个,团体会员2982个,2007年会员超过25万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研教育、驯养繁殖等方面,发挥了社团独特的优势,开展
了许多持续而有影响力的活动,比如“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同时还坚持二十多年开展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程、实施拯救朱鹦、保护东北虎等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等项目。在他的带领下,该协会在北京召开“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会议”,举办各种交流活动,先后同美国、德国、加拿大、爱尔兰、比利时、新加坡、日本等国开展野生动物合作研究,为国内野生动物保护募集了大量外汇资金,缓解了野生动物保护资金紧张局面。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大力发展社会各界名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为保护野生动物献计献策,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各项工作,事无巨细,赵学敏忙碌不休,忘我工作,乐在其中。2006年,中国野生动物协会组织国内著名作家,通过文学作品为野生动物代言,编辑出版了《生命的喟叹——作家为生灵代言》。赵学敏欣然题写了书名,并亲笔挥翰作序。
2005年12月1日,赵学敏在《人民日报》发表《野生植物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一文,阐明我国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资源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野生植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此文资料翔实,切中肯綮,说理透彻,体现了一个林业工作者潜心细致的学术精神和对人间草木的挚爱之心。
潇洒翰墨:绿色和谐自在吟
赵学敏曾是国家林业局的副局长,现在是社会团体的负责人;他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书法家。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林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为《大熊猫——人类共有的自然遗产》一书亲笔手写长篇序言,书法序言苍劲秀美,隽永清秀。他把自己对野生动物的爱融于他的书法艺术之中,这本书一发行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已被评为优秀图书奖。
少年时期的赵学敏家境贫寒,但在书法中体会感知到文化艺术的温情,投师到于右任秘书李楚才的门下,兼学汉碑魏法,另习舒同、方毅等名家,精于楷书、行书和草书,神韵清逸,畅和轻飚。赵学敏非常推崇王羲之,他说,王羲之在白云流动中体悟永字八法,从白鹅红掌拨清波中感知走笔运腕,书心天心同一,自然自我契和,人境心境谐美,进入物我两化的超然境界。
赵学敏书法作品广为各界人士的喜爱和珍藏,深得国学大师文怀沙等前辈的高度评价。认为他师承造化,中得心源,呈现绿色自然的精神。潜心研习书法五十年,赵学敏深爱《兰亭》,兼学百家,有诸多作品行世,主编《历代书法名帖经典》系列,参编有《温正瑞书圣教序》,他的工作非常忙碌,但一有闲暇,读书研习,揣摩名家笔墨神韵,旨趣更为精雅。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推荐阅读:
建设美丽中国的认识07-14
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09-15
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国06-17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单选题06-12
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美丽中国梦06-21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 电子书11-04
建设美丽中国 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11-09
美丽乡村建设资料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