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心理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一片灿烂的天空,是我国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帮助幼儿树立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使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第一篇:幼儿心理论文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全面实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幼儿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应为幼儿以后人生的发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质的基础。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策略

幼儿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重视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情绪安定愉快”作为健康领域幼儿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表现看做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2.保教队伍缺乏专业系统培训

目前心理健康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导致教师们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3.只重视幼儿园内的教育,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家庭对孩子呵护备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家长总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在物质的极大满足中却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家庭生活的不良环境,人际关系的紧张,不正确的教养态度,经常会引发幼儿不同的心理问题和社会行为问题。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1.积极构建安全、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1)创设良好的园所文化氛围

幼儿从小就得到祖父母、父母等多个成人的百般呵护。他们从各自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本身就带着几分胆怯和不安。如果幼儿在幼儿园里的感受是轻松的、乐观的,那么他们的胆怯和不安心理将会得到缓释。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友好合作、愉快相处,会使幼儿受到良好的情绪熏陶,从内心深处萌发团结友爱的思想感情。

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教师整日与幼儿在一起生活和活动,教师的言行和情绪状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教师稳定的情绪和完整的人格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常常受到别的幼儿的强化,而被攻击的幼儿常被迫退缩或放弃,攻击他人的幼儿的行为由此得到强化,长此以往,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幼儿园的各项教育始终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教师与家长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加强教师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以身示范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因此,就要完善相关教育培训机制,邀请专业人员系统培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内容、方法,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3.在一日活动中融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在生活管理中,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自理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在自由活动中,倡导幼儿之间的交往,以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然后幼儿园要坚持每周开展1~2次心理健康活动,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随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形成整体合力

(1)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帮助家长提高认识。

(2)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亲子活动,如亲子郊游、亲子协作等,密切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3)开设家庭心理咨询,给家长提供适时、有效的帮助。

5.开展“社会模拟活动”

让中小学生定期来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活动,或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活动。

6.实现时空开放

积极利用社区心理卫生资源,努力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王福兰,邢少颖.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2(Z1).

作者简介:邓英,女,1975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职于重庆市大足区龙岗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邓英

第二篇: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 要】幼儿教师主要负责指导、管理和培育幼儿的学习、游戏和生活,作为幼儿学习生活过程中重要的接触人员,其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情况。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具备天真、稚嫩等特征,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加大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用自身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幼兒,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保持心理的健康状态,增强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满足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需求。本文结合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重点探究有效提升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建议,希望对于各位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心理素质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教育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对于幼儿教师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幼儿教师的身心带来了很大的考验。幼儿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育工作时,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树立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在科学完成幼儿工作的同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因为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无意的,而且已经开始显现最初的个性倾向,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此时幼儿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我们需要从本质出发,分析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幼儿心理产生的影响,寻找正确提升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方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1幼儿教师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要教授幼儿基本的学习生活技能,还要求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常言道,教育是塑造灵魂的艺术,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自身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幼儿教师应爱岗敬业,具备崇尚的师德,通过恰当的心理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其次,幼儿教师须具有正确的心态与顽强的事业心;最后,幼儿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顽强拼搏,满足幼儿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

2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2.1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形成过程中,教师是包括父母在内的第三个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由于幼儿心理状况很容易受外界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关系到幼儿的一生。幼儿教师作为陪伴幼儿成长的核心人物,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发挥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如幼儿会向教师学习处理事情的方法等。

2.2幼儿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才能够使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影响到人的很多活动是否能够正常进行。尤其是幼儿教师,其教育对象远不止一两个,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幼儿群体,因此,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好坏会直接对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同的影响。

2.3以丰富的感情感染幼儿

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用爱浇灌他所培育的花朵,而爱的力量是相互的,幼儿在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后,也会回之以真诚的关心。因此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关系,用自身积极的心理状态影响幼儿,调动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真心赞美、拥抱幼儿等方式,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喜爱,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3有效提升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方法

幼儿教师不良的心理素质也可能是幼儿产生心理障碍或者消极心理的原因。例如,教师不够自信可能会让幼儿也产生自卑或胆怯的心理;教师不稳定的情绪会让幼儿形成爱发脾气、说谎争吵等行为。因此,幼儿教师应积极克服自身不良心理素质,具体途径分为以下几方面:

3.1对幼教事业持续保持高度重视

幼儿时期是其性格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人的一生中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个阶段幼儿的性格都有较强的过渡性、模仿性和过渡性。身心健康发展的幼儿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幼儿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对幼教事业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充分掌握幼儿的成长情况,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应主动适应时代的变化,转变自身对于幼教行业的认识,培养自身积极的心理素质。

3.2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幼儿教育工作相对于其他的教育工作来说,更加繁琐、单调和有差异。因此,幼儿教师要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认识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作用,随时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与幼儿建立起和谐的师幼关系,争取每一处都给幼儿带来积极影响,其教师不能对幼儿有硬性规定,应该要耐心地、不嫌麻烦地对待和照顾幼儿,要能够克制自己的情绪。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自身言行举止,给幼儿树立良好榜样,以积极热情的情绪去感染幼儿,用良好的心态去教育、影响幼儿,起好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让幼儿感受到轻松、欢乐的群体中健康成长。

3.3注重自我修养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可以通过心理训练形成的,心理训练是指运用专业心理学的技能对教师的心理状态造成影响,使其形成教师需要的心理素质。具体途径有:①幼儿教师应该认真、坚持的学习,通过提升自我修养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我,进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水平;②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当代心理学知识,再通过心理训练等特殊方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3.4创设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教师的心理素质问题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是一般都是由教育环境所导致的,所以要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就必须要给幼儿教师创设出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打造出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布置幼儿园的环境及装饰品时需要尽善尽美并有教育意义。幼儿园的教师与教师之间、园長和教师之间以及幼儿和教职工之间要尊重彼此、团结友好、平等互助,以形成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3.5健全幼师心理素质培训与保障机制

从根本上来说,要提升教师心理素质,第一必须注重培养高校师范生的心理素质,第二要更加严格把控师范生心理素质的鉴定工作,第三聘用幼儿教师时,要重视应聘者的心理测试环节,心理素质不合格的人坚决不能聘为幼儿教师,第四有关部门需要在进行教师资格证认证时增加测评教师心理素质的环节。以上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心理素质不合格的人成为幼儿教师,从源头上提升了整体幼儿教师心理素质。

4结束语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更体现在幼儿人格的塑造方面,因此需要积极帮助幼儿教师优化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海红.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37(11):142-144.

[2]罗静.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8(2):78-80.

作者:魏小宛

第三篇: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一片灿烂的天空,是我国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帮助幼儿树立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使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健康成长

引言

幼儿时期,心智尚未成熟,情感敏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此时,幼儿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心理疏导与教育,避免生活和学习中一些不良因素,对幼儿心理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要善于发现幼儿心理问题,并能够与幼儿建立和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为幼儿排忧解难,为幼儿打造更加美好的校园环境。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真正实现出幼儿教育的作用和价值的基础和前提。

一、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保证幼儿合理的需求和心愿得到能够得到满足,心情和社会化因素等不同的方面表现出的心理状况较为良好,证明幼儿的心理状态非常健康,这种状态的表现情况是,对自身感觉较为满意,情绪良好,表现活泼,在所处环境中不会感到不适应,与身边的小朋友相处和谐,能够将自身的聪明才智施展出来,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动作发展正常

动作的发展的控制机构是小脑,所以动作发展正常的必要即是脑发展正常,幼儿心理健康其中重要的一点即是幼儿的躯体可以进行正常的动作,手指可以进行较为精细的操作。

2认知发展正常

无论处于什么时期,认知能力都是必须的,拥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才能保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认知水平并不是绝对的水平线,但应当都处于正常水平之内,如果出现一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明显较低,那这个幼儿的认知能力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为避免这种情况的产生,要在幼儿时期保证幼儿的大腦不会受到损伤,也要避免幼儿遭受到环境的刺激。

3情绪积极向上

当幼儿长期处于紧张,受到压迫,恐惧,刺激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幼儿的情绪出现问题,情绪的控制来自于中枢神经,当幼儿情绪积极向上,表现健康时,别人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情绪也会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当幼儿的情绪表现出现问题时,则会拒绝各种人际交流,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情绪传达,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

4人际关系融洽

幼儿应当与同龄人进行适当的交往,这对维持幼儿的心理健康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人际交往中,幼儿可以获得许多好处。当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时,通常会感到不适,因为要自己进行吃饭,脱衣等环节,并且行为受到集体中规则的约束,因此需要适应,不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不主动配合教师同学,自制力缺失,这样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二、游戏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园时期,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身体中的各个器官正在发育,感官刺激最为剧烈,大脑皮层高级活动中枢在提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发展,在幼儿园中进行游戏环节,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有效的体育活动,且游戏自由,开放的性质,可以很好的符合幼儿的生理需求,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使得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被充分锻炼,进而快速生长发育。

游戏有不同的种类,下面着重介绍一下不同种类的游戏对幼儿不同的提升:

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中幼儿的身体可以得到锻炼,使得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且在不同的动作中,可以使幼儿的灵活性平衡性等基本素质得到提升,在游戏中,设置一些困难关卡,可以让幼儿学会克服困难,敢进行挑战等良好品质。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可以反映现实的生活,虽然与生活中并不完全一致,但也能大概反映,例如,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扮演医生角色,但并不是他曾经接触过的某个特定的医生,而是与他自己的想象与要求中所符合的医生,是他希望自己成为的医生,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表达,高度反映出他们自己的意愿,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基本素质水平。

三、各类教育活动中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于现代素质教育而言十分重要,对于幼儿教育而言也有很大的意义。

所以教师应当认真钻研教程,从教程中精心筛选能够对幼儿渗透的内容,提升幼儿的心理素质水平,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课堂中组织一些活动,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形式,增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上台演出,通过讲故事,表演话剧等方式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使幼儿在舞台上获得掌声,在鼓励中增强自信心,再通过与小组的交流和分享培养分享精神,收获合作的喜悦,在课堂中还可以进行一些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陶冶心灵的最好方式之一,有效的艺术活动有美术,音乐等,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举行一些联欢会,或者舞台音乐剧等方式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表达情感的平台。这对进行幼儿心理健康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个幼儿园必须做到的,因为只有建立健康的幼儿心理,才能保证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生活是十分丰富的,教育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学前教育应该基于幼儿生活的同时尽可能的丰富,在不同的环节锻炼提升幼儿的能力,包括一些衣食住行等方面,使得幼儿的身心皆能得到锻炼,不能仅仅依靠口头教育,更要丰富幼儿的活动,提升幼儿的集体素质,锻炼合作能力等,只有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确保幼儿的身心都得到锻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幼儿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并能够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避免或者排出幼儿心理问题,尽可能降低幼儿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问题,一些看似简单、不起眼的小矛盾,往往有可能给脆弱的幼儿心灵带来创伤,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以儿童视角看待问题,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幼儿矛盾,化解幼儿心理困扰,为幼儿创造更加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花,雷美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生成力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9):23-25.

[2]刘金花.构建互动立体教育网络,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141-142.

[3]张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点启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1):106.

作者:王勤

第四篇: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摘要:长期以来幼儿园普遍注重智力的开发,强调卫生保健,却很少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很多幼儿父母对幼儿物质生活、知识学习非常重视,却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心理健康已然成为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重视,我们不应该仅仅关心幼儿的衣食住行,更应该时刻注意幼儿的心理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在我国,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事业这几年才刚起步,所以,仍脱离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据统计,目前各级学校(包括幼儿园)的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胆怯、孤僻、脆弱、过度依赖、意志薄弱、性格怪异、不善交际等。而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比例大大增加,长辈的溺爱、骄纵更使得孩子在养成健康心理上阻力重重。

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幼儿身体有疾病的比例已经下降为1.3%,而在行为、情绪、注意力、性格等方面有障碍以及有心理疾病的幼儿占18%~30%;由此可见,健康的心理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心理存在的问题,获得健康的身心刻不容缓。那么怎样来维护和矫正幼儿不良心理、行为,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呢?

一、现状分析。发现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孩子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个人与生俱来的生物因素、一些心理行为因素以及后来外部世界中的社会文化三个因素,而这些因素都影响着个体的心理成长。根据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不良行为普遍存在,而导致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学校、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抚养方式、家庭结构等)

社会因素(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

学校因素(早期经验、行为习惯等)

家庭、学校、社会这三项因素相互之间也有联系。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属独生子女,家庭角色、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从原来的“父核心”形态转向了一种以孩子为核心的“子核心”形态。

这种变化使得家庭的中心人变了,它使得独生子女享有了更多的权利,更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意识。但如果说家庭影响是造成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前提,那么,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对于幼儿行为发展的影响则是最为根本的。

1、亲子关系

缺乏父母的疼爱、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会在孩子智力方面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还会使孩子产生孤僻、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而现如今,有些父母仍坚持“棒下出孝子”等教育观念,对子女过于严厉甚至失去了爱等。

2、父母对孩子过度爱护

现代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处于全家人溺爱的地位,本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全都包办代替,使孩子在获得了不合理的自我认同的同时导致孩子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任性、自私、固执、娇气、懒惰等,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他们暴露出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

(二)家庭与幼儿不良行为内在联系的因素

现代家庭,独生子女急剧增多,家庭结构和角色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发生的很大变化,特别是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或不利因素,致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不容改变的情况下,在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下,更应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成长中的不良方面、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对症下药,寻找解决途径

(一)实施幼儿园“三部曲”

1、入园——教师获得幼儿亲近的信赖

为了加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养,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理念的心理教育队伍,促进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笔者所在的幼儿园采用了开放式、多渠道的培训方法,通过订阅报刊杂志、观看相关讲座等途径,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广泛、深入以及多角度、多层次的研讨,使教师切实认识到加强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生理和心理都能健康和谐发展。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提高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性发展。

同时鼓励教师走出幼儿园,走进幼儿家庭。一来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有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逐步建立感情。教师可以给自己或者幼儿起个温馨、有互动的昵称,比如孩子们给我们取的婷婷老师、英子老师等,当然老师们也会亲切地叫他们的奶名或者我们给他们特有的昵称,同时我们在家访时也会和他们有身体的接触,如抱抱、一起玩玩属于他的玩具、聊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通过这些亲切、自然的语言和接触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以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时对老师产生依赖,从而消除他的不良情绪,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2、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感知和解决问题

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其次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幼儿能更系统地获得健康心理的途径。可以通过课程、视频、书籍等一系列途径,帮助幼儿获取合理和不合理的信息,引导幼儿正确、合理地解决问题。如在每周三上午组织观看教育短片,让幼儿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同时教师还把一些健康的行为习惯编成儿歌、歌曲等,我们就利用儿歌来教会幼儿不和别人打闹要友好相处,这样帮助他们更好地形成正确健康的心理。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将日常生活与各门教育相结合、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提前注意针对群体进行教育,通过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

3、家园联系——引导家长重视、思考

孩子的行为是复杂的,因此对孩子的行为矫正也并不简单,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所谓“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若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要有家庭的协助和支持。我园利用《家长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情况以及孩子自身心理健康的实施情况;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家长开放日》、《校信通》等沟通平台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班级开展“我健康我快乐”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同时在《家长座谈会》上教师为孩子的父母提供教育和咨询,让他们懂得这种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矫治这种孩子等,并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某行为问题的最新资料和书籍,帮助孩子们的父母答疑等,而家园的共同协作配合,也会从根本上促使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增进合理行为

合理行为包括遇到挫折不哭闹、不迁怒于人、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对合理行为不足的幼儿我们会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如:我们班的陈文熙、白一淳小朋友平时上课很少举手发言。有一次,两人突然举手发言,老师马上就给予了表扬和肯定,这大大激发了他们展示的欲望,而之后课堂上也就经常看见他们高举的小手了。放大优点会使得孩子自信心倍增,也会对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有所帮助。

2、消除不合理行为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方面要增进幼儿的积极、合理行为,另一方面也要消除幼儿的不合理行为。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孩子害怕上幼儿园、遇到挫折哭闹、发脾气、打人、抢玩具等,令家长和老师很不愉快。面对这些不良心理和行为老师和家长也会采取一些方式,从而慢慢消除幼儿的不合理行为,使之健康发展。如白一亭小朋友早上能主动和爸爸妈妈说再见开心进班、张佳余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能动脑筋来想办法解决等,我们会马上当着其他幼儿的面进行语言表扬和物资表扬,给其他幼儿做个榜样,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从而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尊重幼儿的个性,营造温馨和谐的环境

1、优化幼儿园的心理环境,加强心理指点

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隐形课程,为幼儿营造一个美丽的舒适的生活家园,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中的认知、情意和行动技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营造温馨和谐的精神环境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开展“今天你过得好吗?”、“我最棒”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都能自由、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教会他们自我调整的方法,培养乐观的心态。

2、创设轻松、自由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成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能促进幼儿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吵吵闹闹的家庭气氛由于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致使他们形成扭曲的人格。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着想,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让他们在有爱的家庭气氛下身心健康发展。

3、循序渐进,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一方面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要及早发现异常发展的孩子及问题行为,并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适当的矫治,有意识地进行抗挫折教育、自信心培养等。针对幼儿带有的心理问题,根据幼儿实际及幼儿迫切需要解决的或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和增强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循序渐进,引导其形成健康的心理。

总之,关注幼儿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这方面,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寻找合适的途径,让幼儿在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刘艳

作者:季静

第五篇:重视幼儿心理健康, 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如成年人,他们的内心十分脆弱,缺少坚毅性,一旦出现心理损伤,很可能是一辈子不能抹去的阴影。如果幼儿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恐惧、担忧和威胁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态和性格会变化,更严重的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应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出现一些因为自身教育原因造成的幼儿心理损伤。本文对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主要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人们对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认识。

重视幼儿心理健康,

避免幼儿心理傷害

(一)心理伤害影响幼儿健康发展

心理伤害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影响重大,教师在幼儿面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幼儿行动的指南。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节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关键的启蒙教育者。不仅如此,在幼儿的心中,教师是自己的偶像,幼儿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会争相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品质与职业素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对幼儿心理

造成伤害的原因

(一)教育观念与专业素养存在不足

有些幼儿教师认为学前教育就是“看孩子”,认为学前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听话”。那么有人会问“听谁的话呢”,当然是教育者的。所以,当有的幼儿出现“不听话”的行为时,教师会用自己的方法让他“听话”。这些方法中大多是错误的言行,比如讽刺、挖苦、殴打幼儿;有的教师还会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比如剥夺幼儿吃饭睡觉的权利、过度体罚等,导致幼儿的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偏差是造成幼儿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本原因。

(二)职业倦怠使得师生关系存在问题

幼儿情绪性强,对教师的关注极为敏感。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可以让幼儿一整天兴奋不已;反之,教师的一声呵斥可能会让幼儿变得胆怯、畏缩。幼儿喜欢的是有爱心、态度和善的教师。但是,由于职业倦怠,个别幼儿教师把工作中的压力转移到幼儿身上,面对幼儿时态度生硬、不耐烦,给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伤害。

避免对幼儿造成

心理伤害的措施

(一)合理安排教学,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在安排课程的时候,需要注意每一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在传授给幼儿常识性知识的同时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时候,很可能会受幼儿行为方式的影响,从而形成不良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幼儿教师需要学会驾驭自身情绪,不能将情绪带到教学工作中,学会自我调节和疏导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些不仅是教师自身修养的体现,同时也是当代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二)加强师德建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以师德为先,用心育人。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学,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在学校中担当起“家长”的角色。幼儿在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时,会对身边的一切事物产生陌生感和好奇心,在心理上会产生一些不安的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生活中提升自身素质,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慢慢适应幼儿园生活,减少负面情绪,让幼儿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保证身心健康。

(三)坚持因材施教

教师追求的是实现每个幼儿个人的、自由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发展需求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不可一刀切。心理环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品质;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会使幼儿情绪低落,形成消极的思想方法和行为习惯。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因此,创造良好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保证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晨阳幼儿园)

作者:姚美洁

上一篇:语文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园林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