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精选14篇)
近几年来,心理教育蓬勃发展,我们宁波市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北仑区更是走在了“心理健康促进工程”的前列。幼儿教育是启蒙的基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园必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健康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其他领域工作都可以、甚至都应成为有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这些足以证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背景――现实需要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我们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近年来不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晨谈开展心理谈话,进行初步疏导;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关注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我们往往“重视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忽视孩子得到了什么,怎么学,如何达成孩子的“经验统整”等,为提高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有效性,我园在开学初策划开展了“幼儿园心理教育比赛月活动”,根据幼儿园心理教师队伍,合理组建了“三人行心理团队小组”开展心理教育研讨、展示比赛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实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提升教师心理教育技能;积累较为成熟的心理课案例,实现资源共享。
二、亮点――关注感动精彩
亮点一:三人行关注成长
“幼儿园心理教育比赛月活动”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成立“三人行”小组,即一位开课教师,一位组织教师,一位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团结一致;第二阶段设计教案,各组根据日常教育过程中的健康问题,寻求心理健康教育切入点,设计教案;第三阶段自主试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整,积极突破;第四阶段展示比赛环节,互帮互助,以最好的姿态为我们展现了心理辅导的精彩。我们以简单的形式,走脚踏实地的教育研讨之路,最终服务于我们的孩子。从开学到比赛走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表明了三人小组研磨、合作、努力了一个月,从一次次试教到精彩的现场展示足以证明,三人行,我们正同舞着心理这一快乐的圆舞曲。
亮点二:三人行感动你我
这一次比赛活动有那么多感动:
1.感动于老师们的积极参与。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涉及到20位心理老师,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无论是园领导还是一线班主任都在这次活动中积极参与,承担着开课、组织、指导的任务,特别是有两位教师,我们的钟贞老师虽已获得高级职称,但还是把握机会,希望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身成长;而我们的郑朝亚老师在那8位开课教师中年纪最大,本可以退掉开课活动,但她还是主动参加了开课任务,这让我们感动,她们的好学值得我们学习。所有的指导老师都有高级教师承担,每一位高级教师就像一家之主,关心开课教师,指导开课教师的成长,更是一位传业解惑者,带领着小组奔向成功。在我们的组织教师中还邀请了心理教师之外的青年教师,她们将此次活动当成学习的过程,奔前奔后,组织活动、记录研讨、制作教具,是那么的有冲劲,就像自己开课一样,尽心尽力。在这里特别要感谢钮老师、鲍老师(因为临时人员变动,需要新加入或改组,但她们毫无推脱,积极、真正地加入进来)。
2.感动于老师们的孜孜不倦。虽然才开学不久,班级的一切都还在调整,我们的成员早就利用假期寻找主题灵感,一开学就设计教案。三人小组时不时聚在一起商讨教案的可行性;一有空就找班级试教,一次次试教,一次次调整方案,寻求突破的策略,每一小组至少都试教了两三次,正是她们孜孜不倦的精神,积极认真的态度,造就了一节节精彩纷呈的心理活动。我们听课的分园教师张维英说:这是我听过的最精彩、最认真的心理活动,真得收获很大!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感谢你们的进取,感谢你们的支持,所以我们的研讨活动十分成功。
3.感动于老师们的同心聚力。
一根快易折断,一捆筷子难折断。三人行小组就像三足鼎立,顶起了一节精彩的活动,顶起了老师们的情感,更顶起了师幼的共同发展。在教案设计中,三人积极寻找主题,不分你我;试教中思维碰撞、修改教具、加班加点;展示中,更是目不转睛、配班帮忙,每一位成员都是主角,都拥有主人意识。不仅小组内团结一致,就连其他组教师也都能相互听课、提出建议、现场帮忙,我们不是竞争者,而是协同的促进者,你进一步我进一步,那是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我们拥有最团结的教师,最积极的团队,我们享受着过程,也共同期待着认可。
亮点三:三人行精彩呈现
本次我们呈现了8节精彩的活动,王琴琴老师执教的`《好孩子不任性》、徐S执教的《蜡笔小黑》、金丽老师的《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陈维维的《我不害怕》、钟贞执教的《勇敢试一试》、郑朝亚的《好吃的巧克力豆》、郑建英老师的《快乐是什么》、马金娜执教的《我的心情我做主》。8个活动从多个角度出发,有情绪管理、性教育、了解自我、良好性格个性、勇敢意志品质等,在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和策略,如集体研讨、小组交流、游戏体验、换位思考、冲突选择等,丰富有效。在孩子们积极讨论中、自主体验中,教师关注幼儿心理问题,帮助解决或缓解,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
比赛只是一种形式,虽有结果,但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的成长和情感。孩子们在自主体验中成长,获得初步的心理意识;参赛选手们在磨砺过程中成长,获得好的心理教育方法,加深了对自身的认识;协助、指导的老师们获得了教育智慧的碰撞,同伴的信任和感谢;教科研部门获得了案例的积累,不断积攒着活动开展的经验。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埃里克森认为:如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成功多于失败,他将因而形成勤奋的个性;如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屡遭失败,在日常生活中常遭批评,容易形成自卑个性。因此要为幼儿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幼儿最大的包容性,鼓励幼儿尝试、创造,对表现好的幼儿不吝啬赞赏,对遇到挫折、有所过失的幼儿及时疏导,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班上的天天是个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的男孩子。第一次开展美术活动时,他便一个人拿着蜡笔坐在位置上默默地流眼泪,旁边的小朋友纷纷告状:“老师,他哭了! ”听到同伴的告状他哭得更大声了。之后,我发现天天不能较快地吸收我说的话,于是我在画纸空白处又做了范画,让他看清楚操作的要求。他的动手能力确实不强,在家没有人专门引导他画画,看见别的小朋友都认真地画画,他性子一急就要哭。于是我鼓励他动笔涂鸦:“你只要按照步骤慢慢画,画得不像也没关系,一定要认真,好吗? ”他才放心地在纸上慢慢画了起来。活动结束后,我还表扬天天画画很认真不讲话,他露出了羞涩又开心的笑容。
幼儿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我们不能强求他们画出同样的画。在我所教的小班里,发现大部分幼儿的绘画水平持平,个别幼儿的绘画水平超出,个别幼儿对绘画完全没有概念,不愿意绘画,对绘画也提不起兴趣。绘画水平较好的幼儿思维较活跃,他们通常语言表达能力稍强一些,而不喜欢、不擅长绘画的幼儿与老师的交流较少,不太善于表达,进行绘画活动时会表现出很大的困难。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挖掘他们的潜能,我们应为幼儿排除一切干扰,营造自由舒适的活动氛围,让幼儿放下心理负担,通过感官尽情感受和体验,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二、创设主题,强化幼儿良性行为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分离焦虑等原因总是哭闹不止, 我们可以通过绘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也可通过绘画帮助幼儿顺利度过焦虑期。如开展《妈妈的毛线》,引导幼儿在纸上练习画螺旋线,许多幼儿一边想象妈妈的毛线一边认真画起来。点评时,看见幼儿脸上都露出开心的笑容。妈妈是幼儿最亲的人,所以围绕妈妈展开的美术活动十分吸引幼儿, 在操作时我便用游戏化语言引导他们:“你的妈妈喜欢怎么样的呀? ”“怎么画才能让妈妈喜欢呢……”幼儿与老师有了交流后,久而久之便缩短了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克服焦虑情绪。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大多数幼儿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刚入园时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于是我们组织了《好玩的玩具》等活动, 引导幼儿对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涂色练习。当幼儿完成练习后组织幼儿讨论: 你想和谁一起分享玩具? 为什么? 让幼儿与同伴讨论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让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玩具,感受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同时我还会给予大方的幼儿赞赏:“你的好朋友真多! ”“你画得真好,一定会有很多小朋友喜欢你的玩具! ”使幼儿深刻认识到分享的乐趣,同时强化幼儿的绘画技能。
幼儿的年龄尚小,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时交往中难免有摩擦,一些性格较冲动的幼儿会出现争抢、打人等不良行为。为了让幼儿理解这种行为的不良因素和安全隐患,我组织幼儿讨论:能不能对身边小朋友做出这种行为? 为什么? 如果你看到了这种行为该怎么办? 并以《你是我的好朋友》为题开展绘画活动,引导幼儿画自己的好朋友,充分发挥幼儿的创作能力,对于立场清晰、敢于表达、画面饱满丰富的幼儿给予赞赏和鼓励:“你说得真好!”“你要像画里一样和小朋友相亲相爱! ”“你和好朋友在一起笑得真开心! ”通过正面引导和暗示,幼儿的良性行为在潜移默化中被强化,悄悄改变幼儿的心理状态。
三、多元化、游戏化的评价,增强幼儿创作信心
多元化的评价不仅看到幼儿到底掌握了多少技巧,更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应对每个幼儿做出个性化评价,对于他们的闪光点要肯定、表扬,对于他们的失误、稚拙之处要包容、理解,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在《包糖果》这个泥塑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进行“包糖果”、“卖糖果”的游戏。“你的糖果圆圆的,如果再大一些就好了! ”“你的糖果包的真好,跟超市里买的一模一样! ”“你的糖果还要包的紧一点,这样糖果才不会露出来,才能卖出去。”包完“糖果”后,幼儿便开始卖“糖果”:根据我的要求:大大的、圆圆的、包得紧紧的选择糖果。这个过程中不仅满足幼儿互动游戏的愿望,而且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观察等能力发展。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幼儿的自我评价,给每个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幼儿说说自己作品中满意的地方,与同伴相互交流,注重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良好作用。许多幼儿的思维已经局限在一个特定模式里,我们更应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激发自己无穷无尽的潜力去创新。教师更应用积极、正确、赞赏的眼光看待和接纳幼儿作品,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遵循《纲要》的精神与要求,许多幼儿园都开始实施幼儿健康教育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大部分幼儿园由于受到师资、办学条件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幼儿健康教育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盲目性、随意性,存在重基本动作练习,轻身体素质的培养;重花样形式的翻新,轻活动目标的落实;重教师的课前设计,轻幼儿的主动参与;运动量太少,难度太低,练习密度不足;创新意识简单化,探索活动机械化;那么,怎样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呢?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幼儿园实施健康教育的新举措。
一、将健康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让活动更有效
陈鹤琴说过“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晨间锻炼活动和早操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开始的活动,也是幼儿早晨入园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的专门性的身体锻炼活动。我们应当加以充分地组织和利用。例如:
(一)晨间巧接待
在中、大班幼儿入园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值日生活动,如:浇浇花、抹抹桌椅等,适当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主动维护班级环境的整洁、卫生。
(二)晨间锻炼巧引导
在组织晨间锻炼时,我们要给幼儿充分探索锻炼的机会,做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为幼儿提供形式多样、安全、适合其发展水平的小型器械,比如皮球、圈、沙包、垫子等等,让幼儿在熟悉各种活动器材的功能和掌握了相应的技能后,探索其新的玩法,并达到一物多玩的效果。如玩“沙包”,可以投掷、抛接、头顶沙包走、肩扛沙包走、背上驮着沙包走、夹沙包跳、夹沙包走;可以一个孩子玩,也可以几个孩子进行竞赛活动。又如圈,除了常见的玩法,我们还开发出“穿圈”“钻圈”“套圈”“追圈”等一系列新颖的玩法。不同的玩法发展了不同的动作和能力锻炼效果好。
(三)早操活动巧编排
早操代表着新的一天、新的开始,教师要将课改理念“新,活,趣”融入早操中。可精心挑选风格多元的音乐,巧妙设计动作及队列队形,编排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本土运动特点、突出园本特色、难易适当,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早操。如我园大班幼儿编排“中国功夫武术操”、中班幼儿编排“嘿嘿哈哈武术操”、小班幼儿编排“三子经武术操”幼儿的早操活动即显园本特色,又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锻炼活动中幼儿精神抖擞、精气神十足,就连空闲的家长也在幼儿早操时段驻足等候观看幼儿活动。这样的创新编排很好地体现了园本教育理念,有利于孩子全面提升素质,健康快乐成长。
(四)体智能课程巧引进
目前幼儿园缺少男老师,孩子从小在一个只有女性的环境中生活,大部分孩子身上普遍缺乏阳刚之气。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通过引进“体智能教学模式”,弥补了女教师在教学当中所缺失的一些东西,启发了教师的教学思维,改观了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思路,让孩子们在一个个活动中感受不同的“刚性教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学习、欢笑”的天然潜质,使孩子的童年更健康、更欢乐、更童年!
(五)户外器械巧投放
在户外活动中,丰富的器械准备是基础。教师应考虑其多面性,如户外体育区域可以根据幼儿活动兴趣投放材料色彩鲜艳、器材新颖或有声响活动材料,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主动会参与尝试,仔细琢磨这些器材的玩法;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目标投放材料,如果是同龄幼儿进行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则可依据小中大幼儿不同的年龄段的体育动作发展目标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器材,同时能体现出各年龄段不同的层次要求;根据各活动区功能需要配置活动器材,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这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因而在活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的户外体育活动。它是全园性或年龄段的体育活动,可以划分一定的活动区域。如:钻爬区、投掷区、跨跳区、自由活动区等。因此,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可依据这些不同区域的特点,有选择地投放。如:钻爬区,可放一些便于幼儿钻爬的垫子、桌子、椅子或是在挂着的绳子上吊一些小铃铛、气球,让幼儿练习钻爬动作。
二、健康教育与环境教育相结合,让教育更无痕
幼儿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以应重视创设健康的物质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效率。
(一)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质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如:提供球,幼儿就开展球类活动;提供绳,幼儿就开展绳类活动。在户外活动区投放竹梯、飞镖、跳绳、轮胎、陀螺、滑板车等孩子们入园、离园时不由自主地就会玩上一会儿。
(二)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如:通过墙饰布置、家长园地、“我运动,我健康”宣传专栏等进行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的宣传。
(三)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例如:“我爱环境美” “整洁的幼儿园”,组织幼儿开展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
(四)园内设置警示标志、玩具架上的归类标识、自来水龙头旁的洗手图示、就餐时的轻音乐,大型活动器械定期检修,并有保护设施等。
三、健康教育走向家庭、社会,让活动更具影响力
幼儿健康教育必须要取得家长的共识,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健康教育效果才能更快、更好、更巩固。
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电话号码”“遇到坏人怎么办?”亲子同乐活动“小袋鼠跳跳”“螃蟹走路”“大手牵小手”“家园特色健康教育活动展示汇报”等活动。在实践中发现:家长的热情参与在某些程度上会激活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辐射了“家长向孩子学习”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这种家长配合营造积极的健康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健康教育内容推陈出新,让活动更精彩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例如:像《丢手绢》《老狼老狼几点了》这类传统的体育游戏孩子们非常喜爱,但活动中我们却常常发现传统的游戏规则对幼儿失去了挑战,孩子们玩不久觉得老是这样玩没什么意思。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动画片中的情节和角色或现场上简单的物品,如地上画的圈、一堵墙、一个角落、树荫、草地、现成的户外小器械、小椅子等,把人物角色、道具创设到情境中,让很多有趣的老游戏,赋予新的玩法。如“老狼老狼几点了”的这个游戏。我利用孩子们的新宠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把‘老狼老狼几点了’改说‘灰太狼、灰太狼几点了’啦。”孩子们都笑了。“等会儿我学喜羊羊。”“我学懒羊羊”孩子们边说边做着小动物的模样,使得动物们的角色更加丰富了。接着我请幼儿进行后半段的创编,问道:“灰太狼本领很大,一下子捉了许多小动物,而调换灰太狼角色的只有一只小动物,其它小动物站在旁边看大家游戏,心里肯定痒痒的,想个什么办法,让他们按要求停止游戏,又开开心心看大家玩呢?”幼儿说:“把他们关起来。”我疑惑道:“关哪儿呢?” 孩子们指着操场上画着的小圈说: “地上画的圆圈就把它当老狼的家,关在里面。”我表示同意,又启发到:“要是关着,不让出来玩,还是挺不开心的,怎么办呢?”一孩子抢着说:“灰太狼去抓小动物时,我们去救出来。”“不好救的,我们在逃跑呢。”有人表示行不通。“那编个天黑了,灰太狼要睡觉,睡着了再去救。”孩子们积极开动脑筋,在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断地补充着别人的想法,我也鼓励并追问道:“大家想得真不错,那救时要注意什么呢?”“不能发出声音”小朋友回答。老师又问:“脚上哪个部位走路时声音很轻呢?”孩子们尝试着轻轻走路,最后,决定踮起脚跟,用前脚掌又快又轻地走,用这样的方法走进狼窝救出小动物。为了让情节有个完整性,我说:“用什么方式表示狼醒了,发现小动物不见了呢?”“老师当‘村长’来叫醒狼,就可以重新玩了。”于是我顺着孩子们的意思,把规则渗透了进去:“那好,你们小动物必须又快又轻地去救,救好后快速跑到安全线后,随时注意“村长”喊狼醒来的口令。”老师为自己能成为新编游戏活动中的一个角色而高兴。最后我把孩子们创编的游戏情境连起来完整地讲解了一遍,自己为孩子们补充了一个规则,要求灰太狼抓两次睡觉一次的方式进行,让灰太狼多捉一些动物来避免人多跑动而引起的碰撞,同时也增加趣味。老游戏新玩法,新趣味,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运动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也使传统集体游戏在师生不断的改进中,变得更加好玩、更加完善,让每个幼儿都能分享游戏的快乐。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让教育更具生命力
“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幼儿园活动评价的最高准则。因此,建立能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促进幼儿整体素养提高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还能激励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如: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单一、权威的小结只会让幼儿感到活动是为了取悦老师,获得表扬。要走出这一尴尬的境地,就必须激发幼儿自主参与评价。教师应引导幼儿就玩了哪些项目,怎么玩的,想出了什么新的玩法,独自玩还是和同伴一起玩的,采用的是轮流还是别的新的玩法,心情怎样,玩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或打算怎样解决等方面想一想、说一说,请幼儿思考这样做好不好,为什么。让幼儿参与评价,可以促使他们学习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合理判断,更多地了解别人玩了哪些器械、如何玩、是否安全,等等。因此,教师激发幼儿自主参与评价,对幼儿在日后的活动中养成主动向同伴借鉴、学习活动的方法,促进同伴间的交往;养成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主动模仿、创新的思维模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知心姐姐”3月中旬在我园召开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获益匪浅。
他告诉我们:“健康”除了生理无病痛外,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得到重视,但却往往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爱,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心理健康中最宝贵的营养素。只有沐浴在爱的甘霖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与同伴、教师交往,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一)走近幼儿 聆听心声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幼儿就是要了解幼儿。我认为要了解幼儿就必须要走近幼儿,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人们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脸”来形容幼儿,因为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
(二)尊重幼儿 多些宽容
马斯洛有一句著名论断:“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来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尊重幼儿是让教师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幼儿听命于教师的现象,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
二、自信心,心理健康的基础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础。自信心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是不会快乐的,在与同伴和成人相处时也会有困难。
(一)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不难发现,课堂上常常是一些优秀生唱主角,他们踊跃发言、积极表现,出尽了风头。而一些幼儿只能默默无闻、谨小慎微,甘当陪衬,甚至是“反面角色”。其实每一位幼儿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欣赏。因此,教师应毫不吝啬的对幼儿鼓励表扬,经常给幼儿输入一些积极的语言,如:“没关系,再试一试”“你的小手真灵巧,画的画真美”“你的回答真棒”„„让幼儿在教师的赞美中拥有自信的力量。
(二)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探究过程中一次次的失败可能会获得成功,但对于培养自信心来说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幼儿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个性、能力各不相同。为让每一位幼儿都获得自信,在活动中我总针对不同个体制订不同任务。如能力较低的幼儿,我会为他们制订一些简单易完成的事情。简单易完成的事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三、游戏活动,无形的心理宣泄室
我认为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活动也就是一个无形的心理宣泄室。
(一)游戏活动,使幼儿善于交往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缺乏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而游戏活动改变了这一现象。在活动中他们互相给对方搭建着“脚手架”,他们互相模仿着、比试着、商量着、冲突着,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交往能力与日俱增。
(二)游戏活动,使幼儿心情愉悦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所做的、所忙的才是他们自己的事,而感觉不到任何的压力。游戏活动使幼儿有了自由活动的场所,让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乐地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冷饮中的一些成分,明白冷饮的一些小常识,能够有选择地食用冷饮。
2、结合一些具体的事例,了解多吃冷饮害处多。
3、在自制冷饮的过程中,体会操作的欢乐。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家长帮忙幼儿了解有关冷饮的一些小常识。如:冷饮中的多种成分,对身体有利的和无利的甚至是有害的成分┉
2、自制冷饮的饮料:奶粉、不一样口味的果珍、苹果汁、蜂蜜、糖、筷子┉
3、教师收集一些冷饮的外包装。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提议提下列问题:
▲我明白小朋友都喜欢吃冷饮,你们都吃过哪些冷饮?
▲你最喜欢吃哪些冷饮,它是什么味道的?
▲你为什么喜欢吃冷饮?吃冷饮有哪些用处?
▲吃冷饮又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冷饮虽然好吃,异常是在夏天,吃了冷饮会让我们感觉很舒服、很凉爽,但冷饮吃多了,我们的肚子会提意见了,肚子不喜欢太冷的东西,它碰到太冷的食品就会生病。冷饮大多是很甜的,人体内如果有了太多甜的食物,会影响食欲,让我们不想吃其他的食物,长期下来我们身体没有了其他营养来补充,就生病了,会营养不良。
3、了解冷饮中的成分和营养量。
▲教师:你们吃过许多冷饮,你明白冷饮有哪些口味的?冷饮里面有哪些原料吗?你明白制作冷饮需要哪些原料吗?▲教师向幼儿介绍冷饮包装上介绍的成分,每说一种成分便让幼儿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的数量。这样能够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冷饮的营养成分并不多。
▲教师小结:不一样口味,不一样名称的冷饮所需要的原料也不一样,并且冷饮的营养并不高。
4、启发幼儿结合自我的生活经验,讨论什么最解渴。提问:当你口渴的时候,你喝过什么?你觉得选择什么样的水最解渴?(让幼儿明白喝白开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5、制作冷饮活动。
宁江区善友中学
本学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继续以全面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工作目标,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围绕学校现代化德育工作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心理调控能力,自我满意度均较理想。现把一学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一下。
1、以理论学习为入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尤其是它很强的科学性尚未被许多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所了解,还没有被充分意识到开展这项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近几年,我们从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着手,不断增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领导班子与研究骨干抓起,采取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逐步引起大家对这一课题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莟,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打下思想认识基础。与此同时,还引导大家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逐步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一系列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2、以全员培训为龙头,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国内才刚起步,但是发展迅速,有些地区已经推进到了一定的深度,形成了一些有效模式。我们研究考察了各地的经验,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管哪一种模式,落脚点都在教师,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不但要对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进行重点培训,而且要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不但要提升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而且要增强他们的实践技能;不但要提高全体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而且要树立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观。我们的教师面向的是全体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敏感、稚嫩、能动、可塑的一颗颗心,没有一个良好的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将得不到保证。
3、以多种形式为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1)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班级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与此同时,我们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出发,建立了个别辅导模式,以弥补“集体辅导”的不足。
(2)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限于学校教育这一领域,它应当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拓展阵地。我们全面分析了学校教育的网络特点以及影响学生素质提高的各教育因素,觉得家庭与社会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特别是家庭教育,它直接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联。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导为链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实践研究表明,家长能够配合学校促进子女全面健康成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关心、支持、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使学校素质教育得到横向发展。(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学工作相结合
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辅导人员从受辅者的实际出发,协助、引导受辅者去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正确认识环境和认识未来,学习面对困难和挫折,协调人际关系,维护和恢复心理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增强生活的适应性。其终极目的是使受辅者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品德和才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并能依据自己的特点、环境和机缘,去选择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社会的人生道路,以便愉悦、有效地属于自己特有的生活。学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和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都是学生,它们共同服务于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学校教育的总目的。它们的具体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互相交叉和渗透,但又各有侧重,不能相互代替。
(4)课题研究与常规工作相结合
我们坚持了“点”上的试验与“面”上的逐步推进同步实施的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各个专题都能由点及面,有序展开。班主任工作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事实证明课题研究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是课题实施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
4、以阵地建设为手段,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1)、利用黑板报开辟心理宣传阵地。要求每班认真收集资料,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有关栏目,如开学初,设计“推出自我,认识朋友”;考试前,设计“考前心理调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健康知识的园地。(2)、开展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我校每天坚持课外活动,活动内容初三年级以中考体育项目为主,初一、二年级采取班级轮流制,以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等体育项目为主,活动采取班主任带队体育老师管理的方式进行。充分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课,根据实际的情况各年级各班级进行轮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不同的体育课外活动,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缓解学习压力。我校课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安排情况是:
(3)、组织主题班会课。各班级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课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期计划及学生的特点,积极有效的开展活动,进行团体辅导,在活动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4)、进行学科渗透。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校园生活对学生心理发展起到很大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课堂学习,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应该在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方法、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间的学习交往都成了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外部环境。学生中许多心理问题都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不良行为,不当方式有关。所以,在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技能水平的培养提高过程中,我们把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只有每一个教师掌握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能,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指导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堂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才真正得到了体现。
5、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尽管我们在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观的构建方面进行着研究探索,但我们清楚这不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一种面向学生的全新的教育活动,而且是一种科学性和实践很强的教育活动。全体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提高固然重要,但能使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更加重要。为此,我们在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动员教师也参与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让他们边培训、边实践、边科研,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大环境。
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了相关的子课题研究,并且积极的撰写论文用于指导教学,通过积极撰写论文,进行教育科研,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不断地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现将部分获奖论文列举如下:
总之,通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那么如何让这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作中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是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当然,其它人已经在这方面先迈出了步伐,我们可以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只有研究出适合自己实情的路子,才是最上上之举。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把已有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为更广泛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1 促进幼儿健康自我意识的养成
1.1 因材施教, 确定科学的活动目标
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幼儿是借助于动作来对周围事物进行感知的, 这些也包含着对自身的认识, 并按照自己曾经的一些成功或者失败的评价来获得当前的一种自我认识。体育活动中的一些基本动作, 能够帮助幼儿获取自身动作的正确感知, 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因为幼儿身体发展是量变到质变这么一个过程, 其变化有着特定的连续和阶段性。此外, 幼儿个体间客观差异的存在, 更加要求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要有效设置, 要因人而异, 这样更能够保护幼儿健康, 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
1.2 教师要做好活动课的各项准备工作
面对刚刚入园的幼儿, 教学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和安排,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幼儿教学的需要。幼儿体育活动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好物质材料准备, 如呼啦圈、小跳绳等;同时也要做好知识准备, 如体育活动知识、保健知识等。在活动前, 教师通过提供各种丰富的幼儿体育器械, 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通过对活动场地的合力布局, 能够更为充分的应用场地, 提高安全系数。同时, 教师的知识准备, 能够帮助教师更为科学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课, 更好的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3 加强对幼儿体育评价的有效使用
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首要表现就是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由于心智、年龄等问题, 其自我评价能力较低, 更多的是依赖于成年人的评价。收到自我认识水平的限制, 幼儿的自我评价更多的是主观情绪的体现。因此,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科学地、多鼓励性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 以更好的促进其自信心的形成。
1.4 促进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幼儿自我意识的有效发展, 主要表现为幼儿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因为幼儿的大脑发育没有完善, 尚处于不成熟状态, 这就造成幼儿不可能很好的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自我控制, 很容易就受到外界的刺激、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比如教师的表扬和奖励, 同伴对自己的友好态度、幼儿自身扮演的角色等, 都能够对其调节能力产生影响。因此, 教师在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要有意识的通过表扬、角色扮演、同伴交往等来加强对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2 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健康发展与引导
相关的试验和研究表明, 情绪情感能够对幼儿的心理、幼儿的行为产生显著的刺激作用。情绪情感的控制作为个体心理品质的一种, 也是导致心理产生异常的原因之一。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各种体育动作和体育器材, 能够对幼儿的感官产生有效的刺激, 从而更好的提升幼儿大脑髓鞘化的速度, 帮助幼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的提升, 使得幼儿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更为和谐, 实现幼儿情绪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2.1 避免幼儿体育活动的被动参与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有大量的体育基本动作需要幼儿进行学习, 幼儿习得这些体育动作, 是开展活动的需要, 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将体育动作化繁为简, 找到教学的重点, 以生活化的展示方法, 传授给幼儿, 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避免幼儿被动参与体育活动, 以保护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练习的过程中, 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 教师要通过创编儿歌等形式, 来激发幼儿的活动热情。教师要多和幼儿交谈, 以更好的解孩子们的需要, 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 提供更多感兴趣的活动材料, 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让幼儿主动活动尽兴活动;有了老师与幼儿的沟通, 从中老师能够准确的认识孩子, 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 把握孩子的真实意愿、兴趣、爱好。
2.2 教师要积极的对待每一个幼儿的活动表现
幼儿因为心智发育的不成熟, 其情绪很容易就受到成年人的影响, 教师作为幼儿体育开展的主导者, 教师对幼儿的态度能够直接的影响幼儿的情绪。因此,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的发现和总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有点, 以鼓励和欣赏的眼神来激励每个幼儿, 促进幼儿自我肯定的提升。在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有的教师往往注意到动作能力较高的幼儿, 而忽视了中间的幼儿, 没有及时的发现活动过程中情绪低落的幼儿, 导致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收到影响。另外, 教师的情绪也能够对幼儿的心身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要求教师保持一颗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
2.3 创设体育活动的各种美育情景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体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美育因素。人们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 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情感体验, 这些情感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体育美学因素带来的。因此, 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准备的时候, 要用美观、有效、健康的体育用品,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大方、熟练, 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有效, 教师的态度要有亲和力。这些积极的因素构成了体育活动课的美学因素, 给幼儿的情感、视觉、心理一个积极的引导和刺激, 从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积极发展。
2.4 加强对幼儿心理障碍的克服和引导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幼儿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惧怕、不合群、积极性低、攻击行为等, 这些心理障碍作为幼儿发展中的现象, 是正常存在的。但是教师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要通过体育活动的各种积极作用, 来发展幼儿的团结、积极、互助的优良心理品质。并借助于体育活动的场景、内容等来对幼儿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正确的引导, 以促进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
3 结语
综上所述, 幼儿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幼儿体育活动开展内容、开展的形式、开展的情景都会对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产生影响, 同时, 教师作为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主导者, 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很容易就影响幼儿的情绪。因此, 在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活动开展的准备、加强对活动场景的布置、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器材、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及时的对幼儿体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干预。以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 来开展幼儿体育活动, 实现体育活动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和干预, 更好的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俊鸣.把握体育活动特点,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J].幼儿教育, 2009 (13) .
[2]曾桂兰.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J].贵州教育, 2009 (17) .
[3]苏斌.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健康状况的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13) .
一、扩展和延伸幼儿的经验
教师往往会根据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健康行为问题设计活动,但如果仅仅重现原有经验,对幼儿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幼儿原有经验基础上扩展和延伸幼儿的经验。
案例:吃带籽的水果
品尝秋季的水果是小班“秋天到”主题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教师发现幼儿不愿吃橘子、葡萄等带籽的水果,经调查发现原因有二:一是自身经验不足,对带籽水果的构造认识不清;二是家长包办代替,导致幼儿丧失学习吐籽技能的机会。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设计了小班健康教育活动“我会吐籽儿”,活动环节有:通过谈话活动引出主题,通过看图片了解带籽水果的构造,通过自编儿歌《水果的籽儿吐出来》(水果水果营养多,籽儿藏在果肉里,先用牙齿咬一咬,再用舌头找一找,硬硬小籽找到了,轻轻把它吐出来,好吃的果肉进肚了,带籽的水果难不倒我)学习吐籽的方法,品尝带籽的水果。活动看似层次分明、设计合理,但是通过活动幼儿吐籽的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
调整策略:让幼儿在角色扮演和情景体验中扩展和延伸经验
知识是由经验抽象而来的,在幼儿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将知识还原为经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对活动设计作了大胆的修改。为了让幼儿更深刻、有效地了解带籽水果的构造,教师在活动初营造了“水果宝宝”的情景,将幼儿分为“橘子宝宝”和“葡萄宝宝”两组,为他们分别穿上橙色和紫色的“果皮”,还在“果皮”内挂上了匹配的“水果籽”,这时的幼儿完全投入到了角色扮演中,而这样的角色体验又改变了幼儿对带籽水果的原有认知经验,使他们更加深入形象地了解了带籽水果的构造。在学习吐籽技能的环节,教师以手偶表演的形式展现了一个不爱吃带籽水果的卡通人物形象“可可”,请“水果宝宝”帮助“可可”解决吐籽的问题。通过手偶真实体现幼儿现有问题,让幼儿正视这个问题,乐于在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吐籽的方法,而原有的经验也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在最后的品尝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并将自己吐出的籽收集起来展示在自然角里。
幼儿经验的扩展和延伸并没有因为活动的结束而停止。此后,班上愿意吃带籽水果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每每说到“吐籽儿”,他们总是自豪地说:“吐籽儿根本难不倒我们!”
二、整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
有些经验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些经验的教育价值有限,还有些经验甚至会阻碍幼儿的发展。教师应选择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有益的经验,并通过教学手段整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
案例:吃青菜
健康教育也是生活教育,教育内容应从生活中来。不少中班幼儿有挑食和偏食的毛病,不喜欢吃蔬菜,尤其是青菜。于是,教师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相关调查,了解幼儿不愿吃青菜的原因以及家长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调查发现,幼儿不愿吃青菜的原因有:青菜容易卡喉咙、不容易嚼烂、有苦味,等等。家长采用的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切碎,煮烂,蘸番茄酱,剁碎揉入饺子皮中,等等。为了让幼儿知道青菜有营养,尝试用不同方法品尝,在试吃中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烹饪青菜的方式,教师设计了健康教育活动“我爱吃青菜”。但是在活动中,教师发现教学重点偏到了选择辅助食材和了解青菜有趣的烹饪方法以及工具上了,这样根本解决不了幼儿偏食的问题。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了那些有趣的吃法,没有了那些诱人的辅助食材,幼儿还会愿意吃青菜吗?那么,这个健康活动对于解决幼儿挑食问题又有何意义呢?
调整策略:抓住问题的本质,放大“咀嚼”的功能,帮助幼儿整理和提升经验
幼儿不喜欢吃青菜的原因是青菜容易卡住喉咙,咽不下去。所以,教师重新设计了健康教育活动“卡不住的青菜”,把重心放在解决幼儿吃青菜容易被卡的问题上,以让幼儿知道咀嚼的重要性、不再抗拒吃青菜为重点,难点则放在培养幼儿大口咀嚼青菜的饮食习惯以及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喜爱之情上。在活动中,围绕青菜以及如何咀嚼这一问题,教师将重点放在让幼儿体验、感受怎样咀嚼。同时,创设有趣生动的游戏让幼儿体验咀嚼,知道吃难嚼食物(青菜)时更要咀嚼。通过“青菜妈妈”“卡卡”这些生动有趣的角色,幼儿认识了青菜的结构,找到了自己被青菜卡住的真正原因。教师还以“牙齿热身操”的形式将幼儿总结出的咀嚼青菜的方法编成了儿歌:“牙齿热身操开始了!左边咬一咬,嚓嚓嚓,右边咬一咬,嚓嚓嚓,不慌不忙慢慢嚼,青菜咬碎了,青菜变小了,调皮的卡卡不见了,多吃青菜身体好”,让幼儿在热身操富有动感的节律中体会咀嚼青菜的方法。在最后的品尝活动中,幼儿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都以嚼碎青菜,把青菜吃进肚里为荣。
教师通过整理和提升幼儿的经验,帮助幼儿掌握了吃青菜的正确方法,懂得了咀嚼。当然,幼儿不可能一下子爱上吃青菜,教师和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培养幼儿大口咀嚼青菜以及其他难咽蔬菜的习惯和能力,逐渐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
三、内化和重建幼儿的经验
在健康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应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幼儿与环境中的人和物的互动有助于丰富和提升幼儿的经验。教师应合理运用幼儿的经验,让幼儿在活动中累积经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帮助幼儿将正确的健康理念转化为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案例:吃早餐
临近大班毕业,不少幼儿还是不愿意吃早饭或吃得很少,为此,家长们很苦恼,担心这样会影响幼儿小学生活。教师经过调查了解到,班上有80%的幼儿不愿意或不喜欢吃早饭。家长也反映,幼儿早餐吃得不够健康,喜欢吃油炸食品和糖果、巧克力等零食,不爱吃鸡蛋,不爱喝牛奶,等等。为此,教师设计了健康教育活动“我的健康早餐”,希望幼儿知道早餐的重要性,根据教师提供的科学搭配早餐的图示学习搭配早餐,将各式食物以图片的形式展现,让他们觉得给自己搭配健康早餐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以后的生活中渐渐变得愿意吃早餐,喜欢吃早餐。但是,在活动中,幼儿参与热情不高,无法完全理解教师提供的图示内容并融入操作活动,不吃早餐的现象依旧存在。
调整策略:让幼儿自主分析图表,为幼儿提供二次操作机会,以促使幼儿不断内化和重建经验
幼儿知道不吃早餐的危害,但不懂如何合理搭配早餐,不知道早餐应该吃什么,吃多少。可见,开展这次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吸取上次的教学经验,教师对活动中幼儿有关科学搭配早餐知识经验的习得和反馈环节进行了修改,并将活动名称改为“我的早餐,我做主”,以培养大班幼儿在自我探索、自我修正中学习的能力。在操作活动中,幼儿有两次“搭配早餐”的机会。幼儿前后两次配餐的差别很明显,在没有任何因素影响时,他们选择的是自己喜好的食物(如棒棒糖、冰激凌等),但是,当教师出示科学搭配早餐的图示时,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他们研究、观察才能得出结论的图示。由于健康的饮食概念是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所以他们乐于接受也乐于修正自己之前的判断。教师向幼儿展示“经典”的早餐搭配方式,具有示范性,可以强化幼儿的认知。在第二次操作中,幼儿自主建构,纷纷成功地搭配出了自己喜爱又有益健康的“早餐”来,还与教师、同伴共同制订了一周健康早餐计划。最后,将早餐计划落实到家庭生活中,让幼儿坚持每天吃健康的早餐。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以“健康心理,和谐校园”为主题,以“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为口号,讲座上老师对同学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老师为学生安排了许多心理健康游戏,大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放松心情,缓解紧张学习带来的压力。
一张张填满心灵话语的心理健康小报画出了孩子们成长的快乐;一张张心理健康贺卡做出了孩子们的快乐生活;围绕的心理健康月的主题,我们还为家长搭建了网上家长心理培训学校,让家长在学校的“阳关心灵小屋”里学会关注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最后同学们一起观赏了心理健康影片《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全校师生心灵上的震撼,孩子们也从这位智商并不高的残疾人身上学到了诚实、守信、勇敢、真诚。
一、走进学生协助学生。
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开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区分实力和社会实践经历,加上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简单发生心理行为偏差。
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疾妒、自卑、孤僻等不安康心理行为,究
其缘由,我们不难发觉,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冲突,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实力。
因此,通过讲故事、学生表演小品、小组探讨、学生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承受相关的学问。
在家长开放日,结合学生的平常表现和家长刚好沟通。给家长相应的指导,让他们多关怀孩子的成长,多留意孩子的心理改变。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安康学问。
课堂是学校进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学问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开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安康教育素材,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学问,可以使学生到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养,且作为教育的主体,老师不仅在学问上影响着学生,而且老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安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怀子女的心理安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干脆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气。父母在关怀子女的生理安康的同时,还应关怀他们的心理安康。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安康,这是不全面的相识,事实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相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安康不够重视,
甚至采纳违反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安康开展的。在发觉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刚好与家长联系做到刚好矫正,引导他们酷爱生活、关怀他人,造就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在心理安康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到在小学进展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担负着造就下一代重任的小学教育,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开展、竞争日益加剧的今日,我们更应当注意学生潜能的开发,造就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保持安康的心理。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关爱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24-01
1 当前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无论成人或是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特别是现在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至学龄前的幼儿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娇惯、胆怯、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心理问题或现象,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2 预防和矫治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一个孩子降生于世时没有爱恨之分,具有爱心,懂得关爱他人是他在后天一点一滴学会的。关爱他人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自我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由于中国家庭角色结构的改变,使独生子女享有更多的权利,幼儿只知道获取,而不懂得去爱别人,不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与痛苦,更少有主动去关爱别人的困难与不幸并予以帮助的行为表现。正视幼儿心理问题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关爱”为主题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3 开展关爱残障人士活动,培养幼儿爱心
3.1 善用社会资源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008年中国残奥会的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亚残运动会的精彩呈现,每年的5月22日的全国助残日和12月3日国际残疾日,都向我们发出“关爱残障人士”的强烈信号。我们借助亚残运会的大好契机,以幼儿对残障群体的关爱和认识为起点,开展“爱心大行动”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发现和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如:我要爱护铅笔,因为它可以让我写出很多的字;我要爱护妈妈,因为她工作很辛苦;我要爱护奶奶,因为她的年纪大了;我要爱护书本,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很多知识。
有了“爱”的开始,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关注起社会上存在的弱势群体—— 残障人士。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初步认识到什么是盲人、聋哑人、四肢不健全、智力有障碍的人;认识到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以及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断地努力,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过程。幼儿对张海迪阿姨、舟舟、郭乙博的故事有了初步的了解,能自发地讨论有关他们的事情。“张海迪阿姨很坚强,虽然不能上学,但也能坚持学本领,自己学会了很多知识。”“叔叔很伟大,为了救人失去了双手,但他很坚强,学会了用脚代替手,写出了很多字。”“舟舟很棒!虽然智力有障碍,但指挥得很神气。”简短而真实的话可以感受到:幼儿对残障人士的认识不在于看到身体上的缺陷,更多的是看到他们努力学习的一种赞赏。
3.2 把握教育契机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幼儿是纯真的,因为他们还没有被完全地社会化,也就没有了固化的观念,对于残障人士,幼儿看到他们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反应,一是感到害怕和疑惑,并有意无意地回避;二是好奇,可能会盯着看,并问为什么。而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应正确引导幼儿要平等、尊重地对待残障人士,理解和关爱残障人士,从中体会身体健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对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有很大帮助。
“为什么会有残障人士?”幼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了帮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残障人士身上残疾的来源,我们下载了节目《鲁豫有约》—— “钢琴盲童、无声舞者”,通过观看,帮助幼儿了解先天残疾和后天残疾的概念。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发挥家园互动的积极性,带领让幼儿到社会上去寻找为残障人士特设的便利设施。在家长积极的参与和配合下,幼儿寻找到很多有关残障人士的便利设施,如:盲道、地铁轮椅电梯、残障人士专用厕所、电梯里数字盲文指引、公共汽车上的残疾通道等等。并把拍摄到的照片整理成图文并茂的资料,互相分享寻找中的乐趣、学习爱护各种便利设施。在交流的过程中,幼儿认识到:残障人士需要大家去爱护,要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他们。
3.3 结合实践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组织幼儿到广州市盲人学校进行慰问活,每位幼儿特意准备了一个精美的音乐卡。在盲人学校里,参观了盲童的生活和学习,并为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努力而感动,异口同声地说:他们真能干,会读书、会算术、会弹琴、会唱歌、会做游戏、会烫衣服……
为了让幼儿对盲人的生活有更深刻的感受,我们进行了体验式教学《当我蒙上眼睛的时候》。体验开始,幼儿都走得特别慢,有的幼儿更因看不见而害怕站在原地不动。当幼儿摘下蒙眼布后,最大的感受是:看得见真好!同时也深切体会到做盲人的不易,以及互相帮助的重要性,认识到盲人在生活中确实需要大家多一分帮助、多一分关爱、多一分支持、多一分鼓励。
经过多个活动的实践,不但培养了幼儿的爱心,触发内心的爱意,更懂得在生活中尊重别人。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精神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才可能有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2] 张丽华.论幼儿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56-58.
[3] 韩淑芬,范仲.培养幼儿承受压力自强不息开发智力[Z].
[4] 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4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绘画活动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活动,因其有趣性、易操作性深受幼儿喜爱并积极参与。佛洛伊德精神派认为:孩子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反映出来的。孩子绘画的内容表现的是其内心世界和对周围生活的感受,不仅如此,孩子的绘画更体现出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的世界单纯无邪,只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绘画作品,便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情绪波动,甚至是一些潜在的不健康心理现象。本人通过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认识到绘画活动在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在进行绘画活动教学时对了解幼儿心理状况、干预幼儿心理问题、培养幼儿健康心理方面有些心得,以期使每一个幼儿心理都得以健康快乐成长。
一、通过图画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
我们常说幼儿的世界是最干净的,幼儿的眼睛是最明亮清澈的,他们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是充满阳光的。有的幼儿的绘画通常会出现很多东西,让人看起来丰富多彩,但他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如此绘画;有的幼儿的绘画简单明洁,却能给你讲述出绘画中不一样的世界。这是因为幼儿的生长环境和生活经验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在绘画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也存在差异。但是有一共同点就是,幼儿在在绘画过程中的全心投入会将他们的真实心态反映出来。
幼儿绘画作品中的用色习惯和构图特点,往往能够映射出他们的心态特征。例如:孤独内向的幼儿喜欢用冷色调,常用黑色、灰色填满整个画面;有的幼儿习惯把人画得很小然后放在一个角落,往往表现为沉默、喜欢独处;有的小朋友涂色能完全按照线条进行涂画而不出界,这类画面往往表现出幼儿比较胆小、拘束与不自信;还有乐观开朗的幼儿,无论是画着太阳、花、草、云,都呈现出一张笑脸。为此,在绘画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幼儿的绘画特征作分析,正确了解幼儿的心理状态,以便给予及时的调整和心理辅导。
二、对异常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幼儿的不健康心理表现形式多种,其形成因素多数与成长环境有关。当发现幼儿有由不健康心理导致不寻常行为时,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时可以通过播放抒情歌曲、展示优美图片、朗读诗句等方式为幼儿创设宽松美好的艺术创作环境,让幼儿的感官和心理得以平衡放松后,针对幼儿在平日反映出的不良情绪变化或者不健康行为习惯进行积极引导,让幼儿慢慢地把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不愉快的事情通过绘画表现出来,教师再根据幼儿的作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如笔者发现有位幼儿在放一个周末回来后情绪变得很暴躁,也不像以前一样与其他小朋友好好玩耍。于是笔者开设了题为《快乐周末》的绘画活动,让小孩子们画出自己经历的周末。当中这位小朋友画的是他妈妈,但是妈妈的衣服并没有上色。经过交流,笔者得知原来这位小朋友的妈妈严厉地批评了他,导致他们原本定好的周末游也取消了,所以他讨厌妈妈,画中妈妈的衣服也没有了颜色。笔者引导小朋友要正确对待妈妈的批评,告诉他他的确是做错了,妈妈的批评是爱你的表现,知错能改才是好孩子,妈妈才会更爱他。于是,他立马把妈妈的衣服画的五颜六色,并为妈妈添上了笑容,也和班上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了。
三、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健康心理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更加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现代家庭中很多小朋友都是家里的独苗,被家里人捧在手心里疼爱,由此导致很多幼儿的心理素质较差,骂不得说不得;自理能力弱,不懂得与人交往、分享、甚至是帮助,在幼儿园常常发生打、抓、咬、抢的现象。如何让幼儿在园中活动中树立以上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品行呢?团队合作的绘画活动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笔者常常设置一些团队绘画活动让幼儿们在互相合作中完成绘画任务,帮助幼儿打开交际的心扉,树立互助互爱的团队意识。例如,笔者购买了几幅较大的动物园图画,然后让分好组的幼儿们给画中的动物们画上颜色,在此过程中,幼儿们会经历颜色的选择、动物的分工和小组长工作,他们会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接受别人的帮助或者给予别人帮助,这些都给与了他们正面的引导,对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具有积极意义。
一个月来,我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月”中,开展了以“关注心理,快乐生活”为主题,以“国旗下讲话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黑板报宣传”、“手抄报比赛”等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收获颇多。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一、国旗下讲话:在星期一升旗仪式上,以《关注心理,快乐生活》为题进行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如何调节情绪,快乐每一天,或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
二、创编黑板报:每班创编一期以“关注心理,快乐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学校进行评比,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优秀作品在学校宣传栏展示。
四、开展主题班会:各班以“关注心理,快乐生活”为主题,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课。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课让学生懂得如何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不要有过多的思想负担,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争取做生活的舵手。
五、手抄报比赛:全体学生举行了手抄报比赛。每年段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优秀作品在学校宣传栏展示。
完善健康心理,塑造健康人格。通过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逐步形成,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
现将本届宣传周中各项活动总结如下:
一、现场咨询及测评活动
本次现场咨询及测评活动分别于10月17日~19日中午在教学楼一楼大厅举行。火热的现场咨询以及现场测评活动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本次的测评提供了AB型性格测试、自信心测试以及意志力测试,用科学的方法使同学们进一步把握自身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为全面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供了另一个途径和机会,此活动受到同学们喜爱。本次测评共发放问卷279份,其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绝大多数处于健康状态。同时对在测验中发现的部分需要帮助的同学也给予人性化的咨询辅导。在现场咨询中,同学们来访的问题主要针对人际交往、学业、情绪情感等。通过心理老师耐心的疏导,让同学们了解并改善自己的困扰,部分需进一步辅导的学生也已建立咨询关系,将有专业的老师为其解决困扰。
二、团体辅导活动
10月19日中午,八(9)班在两位心理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团体辅导课,同学们在我校体育场上参加了以“马兰花”和“千千结”为主要内容的团体心理拓展活动。在“马兰花”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创造性和主动性,“千千结”环节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开发自我的机会。同学们在活动中,勇于挑战自我,发扬互助精神,同时也通过交流更加认识自己和他人,通过生动的活动和亲身的参与体会到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同时,孙丽娟老师通过发放的压力问卷,抽选了一部分压力较大的学生,在“心灵港湾”举办了一次旨在教会学生们减压的方法,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减压的团体辅导活动。此活动中,孙老师首先让同学们畅谈他们自己遇到的一些压力与感受,期间孙老师给与了一些有效的点评;最后,孙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体验身体和心灵双重放松活动,不仅“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三、心灵剧大赛
10月20日中午,在初中部一楼大厅举行了首届心理健康宣传周心灵剧大赛。在为期2个星期的准备中,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精心选取了心灵剧剧本,包括《小王子》选段、《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找回自信》、《如何正确的追星》、《男生女生》等。同学们精心的准备和老师耐心的辅导,使得当日中午的心灵剧表演精彩非凡。在表演中,同学们除了锻炼了自己的表现力外,还体会到了平日不曾细心体会到的各种情绪情感,对心理老师的工作内容也有了进一步认识,拉近了心理学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四、心理健康宣传周其他活动
本届宣传周通过心理健康宣传板和心理报纸《心灵港湾》两种形式,向同学、老师乃至家长们宣传了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同学们对所宣传的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有不少同学在心愿墙和彩虹墙上留下了自己美好的愿望。除了各种心理知识的宣传外,本次宣传周还在一些班级上播放了心理影片,包括《当幸福来敲门》、《忠犬八公》《地球上的星星》等,这些心理影片也唤起了同学们关注内心的感触。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12-15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10-16
幼儿园健康教育与活动设计09-30
幼儿大班健康教育总结06-04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工作总结06-28
幼儿园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总结11-07
幼儿园自科学教育活动总结12-14
幼儿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总结10-04
幼儿园健康教育评价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