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人才工作总结

2022-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刚进职场的我们,还是成长路上的奋斗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吸取他人与自身的教学,优化自身的工作方式。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我们自身的工作水平,有着显著的提升,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用于记录与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土人才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乡土人才工作总结

开发乡土人才 助力乡村企业振兴

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尤其是深入服务乡村一线的人才,因此要加大乡土人才的培养力度,突出乡情纽带作用,培育和发现更多优秀乡土人才,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通过乡土人才使得乡村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推进乡村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乡村落后的面貌。

一、开发乡土人才对于乡村企业振兴的重要性

乡土人才开发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迫切要求,农业发展与农村进步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大局。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路径就是振兴乡村企业,乡村企业振兴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第一,可以实现农民就近就业,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成本,农民可以在家居住,生活各方面都好于外出务工,节约了大量的交通费用。第二,节约资源,外出打工的各类花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比如住房问题、日常生活问题,振兴乡村企业,农民可以在本地工作,节约了很多社会资源。第三,首先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包括三农研究者、基层干部、乡土人才,所谓的乡土人才也就是农村的土专家、能工巧匠、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打工青年等,农村乡土人才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活跃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的具有一定科学文化或是一技之长的人员,不仅能够勤劳致富,而且能够带动一片、示范一方 ,乡土人才成长在基层乡村,对本地资源环境和风俗习惯非常了解,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带头引领作用,鼓励支持他们用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村庄,盘活农村的人、地、财资源,这对于加快农村发展、带领群众同奔小康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开发乡土人才面临的两大难题

1.乡土人才队伍素质不高。农村的乡土人才队伍很薄弱,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及生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制约,乡村地区往往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不高,加之有能力有技术的青年人都基本外出务工,留在乡村的基本是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员及老人儿童,乡土人才素质良莠不齐,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涉农领域,现有的乡土人才队伍中,掌握传统农业技术的居多,而掌握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人才明显不足,绝大多数农业经营者和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水平很低,知识结构也非常单一,缺乏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各类乡土人才散、弱、小,组织力量薄弱,人才队伍的建设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阻碍了各类农业科技、民间工艺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

2.乡土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往往留不住人才,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人才的吸纳影响是深远的,另外,农村的發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城镇,农村的劳动报酬不及城镇,农业发展缺少吸引力,大批中青年离开农村到城镇从事其它产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一般不愿从事农业生产,这是大量的农业劳动者离开农村走向城镇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选择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严重,各类人才流往大城市,乡村人才逐渐减少,这种现象将严重困扰和制约着乡村的长远发展。

3.相关激励保障机制缺失。乡土人才短缺与缺少激励机制有关,虽然各地方出台了不少激励政策,但是主要还是侧重于乡土人才中以服务农业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农业科技服务人才,而对于乡土人才中的基层组织领导人才、民间艺术人才等,仍然缺乏相应制度和机制予以保障,比如工资偏低,社保、医保等保障缺失,晋升空间受阻等原因,致使其工作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会选择跳槽他处。 另外,对于一些乡村能工巧匠的培育和挖掘,民间技艺传人的激励和保障等相关制度和机制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也导致一些本地民俗文化、民间技艺、乡土技能等正面临失传的危机,乡村振兴必须要发挥各类乡土人才的才华,务必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形成不拘一格用人才、百花齐放用人才的格局。

4.对人才引进意识不强。乡土人才缺乏与基层政府人才引进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乡村地区在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比较落后,包括乡村政府的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上思维陈旧,以传统管理手段来进行乡村治理。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乡村的基层管理人员没能与时俱进,对乡村居民日常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开展不利,甚至是流于形式,对于人才引进的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真正将上级政府给予的人才福利传达下去,引才力度弱,不够积极。

三、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1.形成乡土干事创业发展氛围。打造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为乡土人才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和较为丰厚的待遇,大力宣传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成绩的典型事迹,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鼓励,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展开摸底调查,把专业退伍军人、高中以上毕业生,外出务工但是一技之长人员、企业下岗人员等作为乡土人才重点培养对象,按照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土人才库,给予一定财政补贴,为乡土人才的开发培养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乡土人才有效管理机制,成立乡土人才开发领导工作机构,改变乡土人才自发无序的无政府管理状况。

2.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乡土人才,而乡土人才的形成手段主要还是要培养和培训,要充分利用地方的高职院校,发挥其功能,形成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乡土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作为区域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担负着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下,高职院校应依托自身的办学优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创新培养方式方法,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有文化、善经营、懂管理的现代农业带头人、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带头人。推进高职院校涉农学科、特色工艺班次建设,采取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定向就业、专项奖学金等,开展乡土人才专业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紧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培养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优势,在乡村大力实施“互联网+”工程,同时组织乡土人才赴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学习取经,开拓思维,培育一批产业带头人和电商人才,促进乡村经济的大发展。

3.健全乡土人才发展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开发人才资源的动力,抓好激励机制建设会加大乡土人才工作开发的力度,调动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按照国家关于加人才工作的决定,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短期激励与中长期激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人才激励机制。对于乡土人才的发展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为乡土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帮助乡土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规模。一方面,要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在乡土人才创业上,要大力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倾斜和扶持,帮助乡土人才把产业做大做强,充分激发乡土人才发展自我、带动一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给予政治激励,要把符合入党条件的乡土人才及时吸纳到党内来,把年纪轻、素质好、懂经济的党员乡土人才,纳入农村后备干部人选,在村“两委”换届和村级班子调整中,按照法定程序,优先进入村“两委”班子,规定其权力和义务,增强其责任感,引导他们干事创业、振兴乡村。

4.鼓励外出乡土人才回乡创业。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导致了大量鄉土人才外出打工创业,进一步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向外出人员全面宣讲党的政策,重点宣传就近创业就业培训、贴息贷款、就业帮扶等优惠扶持政策,进一步了解了外出返乡人员用工需求情况、就业创业动向,是否有返乡创业的计划,收集外出返乡人员诉求与意见,促进外出返乡人员创业支持家乡建设,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在大力培育并留住本乡本土的“土”人才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故土情怀和归根意识,吸引乡贤们“落叶归根”,打好“乡思牌”,对于回乡创业的乡贤给予特别的关照,用乡音、乡情、乡思的魅力,吸引他们回乡创业,帮助他们化解“乡愁”、解除“乡忧”。因此,地方政府要积极为乡贤回乡创造温馨的环境,提供周到的服务,努力促使其回归乡土,为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5.地方政府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地方政府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要不断完善和优化,确保本地区人才政策和方针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发展下,不管是资源的竞争还是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地方政府要通过对本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机制,在广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宣传本地区人才引进政策和创新创业政策。并且积极向其他先进的地区看齐,学习其在人才引进机制中的政策优势。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环境下,将人才资源力量向乡村地区倾斜,建立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人才战略模式。

(作者单位:中共连云港市委党校)

作者:韩家戚

第2篇:农村乡土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探讨

摘 要:强调乡土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和管理应把握好的基本原则和所走的途径。

关键词:科技;人才;改革;创新

1 农村乡土科技人才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乡土科技人才队伍是一支新兴的人才群体,它包括县、乡镇、村农业服务体系中的各类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农民技术员以上职称的技术骨干;乡镇企业、私营企业、民营科技服务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类科技推广示范户,各种生产专业户中的管理技术骨干,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组干部,为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具有农业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乡土人才是推进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飞跃的根本力量。

(1)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内容。各地围绕“人才兴国”总体战略,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了各自的“人才兴市”、“人才兴县”战略,并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主导战略的作用。而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必须坚持以建设党政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工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等五支队伍为重点,作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核心力量的乡土人才,对其进行开发与管理,无疑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不畅、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乡土人才匮乏,推进产业化的领军人物太少。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为纽带,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将农业生产过程中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行方式。这一经济运行方式最终要靠产业化人才来推动和发展。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作为现代农业的支撑力量,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担当着主力军的作用,其开发与管理的程度、深度决

定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进度。

2 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则

(1)改革创新原则。各级各部门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理念,坚持与时俱进,推

进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全过程。

(2)适用效能原则。坚持讲求实效,以农业生产一线、农业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区域布局等为重点,从实际需要出发,用好存量人才,挖掘潜在人才,引进紧缺人才,培养后继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全面提升农村乡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3)比较优势原则。对于农村而言,开发乡土人才,首先必须立足本地人才资源。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只有认真分析当地人才资源所存在的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山区农村人才资源比较优势的作用,用好现有的、引进急需的。

(4)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把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放到可持续发展的大循环中去考虑,将乡土人才作为一种资源进入市场,必须通过培养、引进和放活等措施,建立动态的乡土人才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乡土人才结构。

3 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的主要途径

(1)结合实际定规划。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因此,结合实际,系统规划,合理确定工作目标至关重要。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的工作目标应当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形成完整的农村乡土人才网络体系,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跟踪管理。二是建立科学的“选、育、用、管”机制。这一点非常关键,笔者有幸参加过我市乡土人才选拔的起步工作,个人认为,在我们的工作中存在着重选拔,轻管用的倾向。选拔乡土人才只是一种手段,如何用好乡土人才,让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才是目的,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三是普及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素质。四是不断优化农村乡土人才队伍结构,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2)全面培训强素质。乡土人才在知识结构、文化素质、科技和市场意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必须加大培训力度。首先要制定详细、系统的培训规划。其次要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以乡镇党校为阵地,对乡土实用人才进行科学技术普及的更新教育;另一方面以农村电化教育或农广校为手段,推广农业科技技术。三是以大专院校为依托进行素质提高教育,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乡土人才进行后续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四是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本着方便乡土人才的原则,以示范基地、知名企业为载体进行现场教育,通过优秀“田秀才”、“土专家”现身说法,提高乡土人才实用技术的熟练程度。保证每个乡土人才每年都有一定学时的培训,使乡土人才培训制度化。

(3)建好市场促流动。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的集中表现,县、乡镇、村要层层建立健全“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人才服务站-人才服务点”三位一体的农村人才市场网络体系。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把人才推荐给农户,把技术传授给农民,把他们带入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大循环运作之中,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奔小康。

4 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的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各地各单位一把手必须高度重视,亲自抓,而且要常抓不懈,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与管理才能取得全方位的实效。主要领导要办好联系点,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强检查督导,狠抓工作落实。组织、人事、劳动、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发挥部门优势,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建立和完善乡土人才激励机制。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党委政府要在政治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奖励,舆论上大力宣传,政策上给扶持。对有重大贡献、创造显著效益的乡土人才,除了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外,还要根据其能力,选任其担任村级领导干部;同时,结合当前我省正在进行的在村干部中招考公务员工作,对于已经进入村级领导班子的乡土人才,在招考公务员时条件给予适当放宽。这样才能使乡土人才产生最大激励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带领群众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真正做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3)建立跟踪督导机制。每年安排工作专班,对各部门或乡镇落实人才政策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促进各项配套政策落到实处。

(4)建立乡土人才资源开发基金。每年财政预算安排适当资金,由人事部门设专户统一掌握使用,重点用于乡土人才培训和管理。乡镇、村级要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引进先进的农村实用技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为乡土人才提供创业发展的舞台。

(5)优化环境,为乡土人才创造良好发展条件。就县一级情况而言,必须着力优化四种环境。一是优化人才成长的舆论宣传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必须开发”等理念,弘扬优秀拔尖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对农村技术能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成功经验的总结,适时召开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乡土拔尖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二是优化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同时制定现有人才的保护政策和盘活用好人才的激励政策,使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三是优化人才成长的竞争环境。通过“优化环境 服务中心”活动,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环境。四是优化人才成长的法制环境。通过制定制度和法规,为人才健康成长提供法制保障。

作者:周翠芳 王虹芳

第3篇: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刍议

摘 要:近年来,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因人才缺乏产生了起步慢、不平衡、持续难等突出问题。抓好“乡土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突破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的重要途径。加强边远贫困山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五个结合”。

关键词: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乡土人才”;培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本质上讲是以广大农村群众为主体、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农村改革发展活动。一个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否能够顺利发展,关键要看这个地方的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在一些边远贫困山区,由于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人才缺乏,导致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意识缺乏,主体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不少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至今仍处于政府主导、群众被动参与的状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人才匮乏是制约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

“十一五”以来,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集中帮助边远贫困山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这些政策措施涉及到边远贫困山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通过试点、示范等方式,推动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有效起步。经过前一段工作,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地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正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迈进。与此同时,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一个突出的问题成为不少贫困山区新农村顺利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难点不仅在于自然、经济、社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在于缺乏一批能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本质含义、能真正担当新农村建设重任、能在广大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动作用的人才队伍。由于这一问题的存在,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工作还存在着“起步慢”、“不平衡”和“持续难”的突出问题。

“起步慢”是指贫困山区在经济社会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可能像粮食主产区、城镇周边地区、交通发达地区那样迅速起步,需要在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贫困山区大都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再加上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质缺乏了解。在一部分群众眼里,新农村建设相当于“新村庄建设”,就是政府出钱给物改善环境;在另一部分群众眼里,新农村建设也就是“政府工程”,搞好搞坏责任全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身上。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偏差,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难以在短时间内变成广大农村群众的自觉行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工作主要落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身上,当地群众基本处于被动和服从的地位。

“不平衡”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从已经开展试点工作的贫困村寨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多数村镇至今仍处于贫困落后的状况,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大都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通过生产建设带动村镇建设和农村社会建设,而不是像其他地方那样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同步推进。其二,从整个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各村之间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较大,再加上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因素,即使是比较成功的新农村建设经验,也难以推广到其他村寨,整个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难以实现整体推进。

“持续难”指已经起步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地方,由于缺少各类专门技术人才,由政府牵头实施的各种发展技术手段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当地群众所掌握。因此,当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力度减弱后,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会出现停滞甚至后退的现象,新农村建设缺乏后劲。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在各类生产建设上,当帮助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农技人员离村后,当地农民群众难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这种情况说明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因此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是广大农民群众主体意识的提高,新农村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广大农民群众不仅具有建设新农村的强烈愿望,而且具备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手段。因此,在加快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除努力改善客观条件外,还必须下功夫解决人才匮乏等制约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突出问题,推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二、抓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应该承认,人才匮乏是由边远贫困山区的特殊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社会服务功能较弱,特别是教育普及程度不足等因素,使边远贫困山区的广大群众中难以产生大批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由于人才成长条件有限,外来人才也难以在这些地区安心工作。贫困山区既是经济“洼地”,也是人才“洼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急需各类人才的条件下,培育造就一支立得住、用得上、能持久的农村乡土人才队伍是当前缓解贫困山区人才短缺困难的现实选择。

“乡土人才”是指既具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等方面的素质,又能长期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专门人才群体。在贫困山区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土人才”具有其他人才群体不可比拟的特长和优势。

一是本土性。“乡土人才”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的人员组成:回乡务农的复员转业军人;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当地具有先进思想观念和生产技能的农民。他们与其他人才群体最大的区别是能够长期扎根乡村与乡亲们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由于这一特点,“乡土人才”是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活动的实践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成效大小与他们有着直接的利益关联。

二是适用性。指“乡土人才”中具有“工业型”、“农业型”、“服务型”种类专门人才,他们的知识面不一定很广,文化程度也不一定很高,但许多人都是某一领域的“土专家”、“能工巧匠”。对于具体的农村生产建设和村镇建设来说,他们所拥有的技术和手段更具有适应性,也最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的各类乡土人才,同时乡土人才也会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到施展才能的天地。

三是广泛性。由于乡土人才来源于千家万户,因此他们的联系面向四面八方,对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通过他们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会逐步加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意识会逐步提高;通过他们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富裕生活、美化环境、改善条件的主体功能会逐步增强;通过他们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会逐步巩固。

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可以填补边远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人才短缺空间,而且还有利于缓解这些地区在新农村建设初期出现的某些不足,对加快边远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从目前贫困山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条件来看,解决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问题,必须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切实抓好“五个结合”:

一是把引进人才与充分发挥本地“乡土人才”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乡土人才观。正确认识乡土人才在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培育乡土人才的工作放在促进贫困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来认识,克服只重视外来人才而轻视本地人才、只重视高层次人才而轻适用性人才的倾向,树立在边远贫困山区培育乡土人才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思想,树立“大乡土人才”观,把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重要推动力量予以重视。

二是把乡土人才的渠道建设与平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造就一支功能齐全、各具特色、能够引领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乡土人才队伍。一方面,围绕乡土人才的群体培养,注重加强渠道建设,多层次、宽领域发掘乡土人才,把有志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类乡土人才聚集起来,形成强大的乡土人才群体。另一方面,创造条件,构建乡土人才建设平台。采取村为依托、乡为基点、县里统筹的办法,建立贫困山区乡土人才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技专业部门的作用,搞好对乡土人才队伍的传帮带;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拓展乡土人才视野;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等,增强各类乡土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

三是把乡土人才的技术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类乡土人才在推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贫困山区新农村实践的现实需要,不仅要注重发挥乡土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从贫困山区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经济,使各类乡土专业人才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领路人和助推器;同时,更要注重乡土人才队伍在社会建设和群众工作中的作用,使乡土人才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好帮手。比如,在新农村建设起步阶段,利用乡土人才本土性强的特点,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牵头,组织他们深入农户家中,向群众宣讲党和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加深广大群众对新农村工作的理解,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比如,在村镇建设中,可以根据乡土人才各自特长,通过有效的组织培训,发挥他们在协调服务中的作用。再如,围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可以利用乡土人才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政治觉悟高、对党的政策理解力强的特点,发挥他们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从而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是把工作实绩与扶持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大批乡土人才扎根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围绕乡土人才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持激励机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突出贡献和工作实绩的乡土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各级地方财政应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集中用于奖励扶持乡土人才扎根贫困山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应以县为单位,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多渠道发掘各类乡土建设特色人才,跟踪掌握乡土人才工作情况,记录他们在乡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实绩。根据乡土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工作实绩,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奖励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

五是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搞好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构建促进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乡土人才既是农村基层组织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又是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壮大党在农村中基层组织的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乡土人才联系千家万户的作用,构建起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的畅通信息渠道,密切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广大群众的关系,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时也能够使党和政府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想法和愿意,增强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充分依靠乡土人才在农村民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加强和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真正在广大边远贫困山区建立起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相结合的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谐民主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聚集三农[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2]陆平宽.农村乡土人才开发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6) .

[3]刘颖.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刍议[J].大庆社会科学,2007,(5) .

[4]余杰.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养研究[J].农业考古,2010,(6).

[5]张天运.欠发达县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人力资源开发,2010,(11).

[责任编辑:闫生金]

作者:吴敏

第4篇:农村乡土人才选拔、管理、使用工作

汇报

农村乡土人才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汇报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万亩,历史上素有“冀东粮仓”之称。近年来,乐亭县坚持发展“果品、蔬菜、畜禽、海产品养殖”四大特色产业,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县人才劳动力市场和乡镇人才劳动力服务站的

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不断壮大实用人才队伍,使那些“田秀才”、“土专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农民致富的“导航员”,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突出贡献,

受到社会各界与广大农民的普遍肯定与赞誉。

一、乐亭县乡土人才选拔、管理、使用情况和基本特点

因为乐亭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的原故,所以很早就有一批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田秀才”和“土专家”,随着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乐亭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些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科学规范的选拔、管理和使用,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乐亭县已选拔出了470名县级优秀实用人才,其中6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实用人才。仅去年,就选拔出105名县级优秀实用人才。乐亭县在乡土人才的选拔、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乡土人才的选拔注重实绩。

实用人才选拔是造就高素质实用人才队伍的基础。在选拔中,乐亭县按照市人事局市人字[1999]34号《关于开发管理实用人才的试行意见》文件精神,

通过村委会推荐、乡镇人才劳动力服务站审核、县人事部门审批等程序,层层选拔,严格把关。在考核中,以实绩为依据,对实用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一年举行一次选拔活动,每三年组织一次评定活动。根据他们的思想品质、技术水平和贡献大小严格进行选拔调整,将不再符合条件或主观努力不够者调整出去,把新兴行业中有新技术、有突出贡献者补充进来,以此来保持实用人才队伍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唐山劳动日报以“乐亭建立实用人才库”为题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乡土人才的管理科学规范。

1、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明确。为了强化制度管理,乐亭县人劳局与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实用人才工作目标,做到了责任明确。首先,明确了组织、人事、科技、科协和乡镇实用人才服务站的工作职能。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实用人才的选拔、培训、开展服务活动、外出考察学习等工作;县科技、科协等部

门和乡镇实用人才服务站主要负责实用人才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基地建立等一些业务性工作。其次,实用人才从命名之日起统一建卡登记,纳入县人才市场实用人才信息库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个人实绩档案,并按文件政策规定评定职称。

2、采取多种形式对乡土人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近年来,乐亭县先后聘请国内外专家60多人(次),以研讨、讲课等形式对全县实用人才及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其中国家科协、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多次来传授技术,以色列、新西兰、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的专家也相继来到乐亭讲课。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乐亭县以实用人才为重点,先后组织农业科技人员150多人次到山东、北京、上海、江苏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并与中国果树研究所、北京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几十家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通过县人才劳动

力市场、依托县农广校、县职校每年至少对实用人才和农民技术骨干进行至少一次的集中强化培训。去年,在县人才劳动力市场举行了果树、蔬菜两期培训班,有221名实用人才得到了专业培训。为了加大科技普及的力度,还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网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县科技培训中心,作为全县科技推广的主阵地,各乡镇成立了科技培训学校,在各村建立了科技活动室,在全县形成了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科技培训网络。

3、走访慰问,做好乡土人才的服务工作。为了激励实用人才为乡村经济建设多做贡献,乐亭县以搞好后勤服务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了与实用人才联系制度,定期下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激励他们为乡村经济建设多做贡献。每年都要有重点的对实用人才进行走访,并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改进工作。联系

实用人才制度,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全县的小康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制定优惠政策,宣传典型事迹。近年来,乐亭县坚持“放心、放胆、放手、放开和重奖、重用”的“四放两重”原则,相继出台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意见》、《建立实用人才服务站的意见》、《加强实用人才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实用人才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较为优厚12全文查看

第5篇:关于乡土人才开发建设工作汇报

××*镇位于丰县西部,距县城9公里,地处苏、鲁、皖三省交界处,总面积112平方公里,社会人口9.56万人,下辖31个行政村。全镇共有3个总支,54个支部,1860名党员,是响誉全国的木线条加工基地。近年来,该镇经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一大批乡土人才脱颖而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土专家”、“田秀才”和依靠科技致富的能手

。乡土人才队伍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大显身手,成为将农业科技成果转达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带头人,传播最新农科知识的“播火者”,成为带领农民致富的示范者和先行者,仅木线加工这一行业,就有许庙、两合集、梁楼、王大庄、王仙桥等16个专业村,木线经营遍布全国56个大中城市。截止目前,全镇拥有乡土人才共计5000多人。

一、摸清底数,建立乡土人才库,把有发展潜力的村民培育成乡土人才

××*镇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紧紧抓住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重头戏,在全镇31个行政村展开摸底调查,把转业退伍军人、高中以上毕业生、外出务工回村有一技之长人员、企业下岗人员等作为乡土人才培育对象。按照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土人才库,并层层建立了乡土人才档案,做到一村一册,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一个遍布全镇,上下衔接,滚动发展的服务网络。如王老家村村民刘尊龙高中毕业后,常年在外打工,掌握工艺麦杆画技术,镇党委从乡土人才库了解情况后,多次交谈,鼓励他创办了丰县刘尊龙麦秆工艺品有限公司,用家乡丰富的麦秸秆作资源,招收40名工人,进行大批量生产。如今,成批用文秘杂烩网麦秆制作的工艺品,按着订单从丰县发往全国各地,发向海外。他的成才事迹先后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徐州日报》、市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作了报道,不仅带动一方经济,而且致富一方百姓,成为闻名一方的“民间艺人”。

二、转变观念,把乡土人才培育成致富能人

××*镇更新观念,围绕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乡土人才开发力度,激活现有人才,培养造就“永久性”乡土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该镇对乡土人才库人才进行跟踪,服务指导,每季度邀请县专家或组织本镇农技人员深入村组,对乡土人才进行科学指导和提供致富信息,开设专题讲座,向“田秀才”、“土专家”传授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及时帮助解决科技难题。同时,因势利导,鼓励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发展型经济实体,镇政府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扶持资金,使其及早进入角色。赵集村农民罗国征,高中毕业后,他由3000元起步,经过艰苦创业,创办了丰县求实化工厂。镇党委多次深入化工厂,了解创业中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使他增加信心,先后创办了徐州卓越肥料有限公司、复合肥厂、微肥厂、磷肥厂、生物活性有机肥厂、徐州生物有机肥料工程研究中心、江苏心实中小型企业技术服务平台、100亩规模科技示范园等经济实体,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和服务于一体,是目前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实力最强的农用肥企业,拥有职工590名,固定资产净值达5400万元,年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年利税突破1500万元。他富裕不忘群众,热心公益事业,先后为村小学捐款捐物,修建道路,先后被市县评为优秀农民企业家、当选为县政协常务委员。张庄村东张庄组村民张效领创办的徐州森鑫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他从一个只有一台刨条机,3名工人的家庭作坊生产画框到成为苏北唯一出口画框的生产基地,品种由原来的8个逐渐增加到近千个品种,经过多年努力,工艺画框全部出口国外1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固定资产1000万元,现有职工600余人,年创外汇300多万美元,在他的带动和扶持下,张庄村及邻村韩庄、张月铺等陆续建成50多家画框厂,他还无偿地为他们提供技术,并多次到厂指导生产,同时带动圆木加工、半成品加工、半成品供应、包装辅助材料加工,还吸收一批剩余劳动力和贫困户进厂做工。由于成绩突出,被授予全县“十强私营企业”称号,当选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三、加强管理,把乡土人才培育成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

通过调查,××*镇乡土人才种类很多,有“农业型”、“工业型”、“经纪人型”、“务工型”、“民间艺术型”等几类,他们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考虑到农村乡土人才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效应,辅射效应和带头作用,通过培养实用人才,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同时,该镇在帮带培育、开展培训、考察学习、村务建设等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组织优秀乡土科技人才参加,不断增强人才队伍素质,并把优秀乡土人才纳入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行列,近年来,全镇

党员发展120名,其中优秀乡土人才45召,占党员发展对象总数的37.5%。该镇两合集村计生专干洪风雷,高中毕业办起了木线条加工厂,不仅自己富裕了,而且带动更多百姓从事木线加工,他还帮助他们销售木线。使两合集村成为当地有名木线加工专业村。现在列为村后备干部来培养。

四、突出重点,把优秀乡土能人后备对象培育成村级班子成员或党

××*镇坚持标准,明确条件,把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乡土人才,坚持做到成熟一个,使用吸收一个,及时推选进村级班子或吸收进党组织。在2004年村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全镇调整两委班子成员18人,由乡土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的有10人,占5.6%,发展党员20名,其中致富能手15名,占新党员总数的75%。如王老家村村民王文智,根据本村沙质土壤适宜种山药的特点,他带头种植山药,一步一步走上了富裕路,年收入达10万元,他致富不忘众乡亲,积极传授先进实用技术,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领下,该村成立了丰县方圆山药种植产销协会。不仅带动了周围李六村、五所楼村、刘元集等村山药的种植。2004年,在村支部换届选举中,全票当选村支部书记。

××*镇更新选人观念,创新用人机制,大胆培养吸收能创业、会发展、甘奉献的“双强”型优秀人才,经过镇党委调查摸底评议积极报请上级部门,充实到镇党委班子。石洼村支部书记石炳宏在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积极兴办企业上项目,连续多年被县镇评为优秀村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由于成绩突出,2004年5月走上镇领导工作岗位。

乡土人才,农村经济腾飞的“助推器”----××*

第6篇:农村乡土人才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汇报

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1308平方公里,人口49.2万,其中农业人口43.6万,耕地面积94.9万亩,历史上素有“冀东粮仓”之称。近年来,乐亭县坚持发展“果品、蔬菜、畜禽、海产品养殖”四大特色产业,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县人才劳动力市场和乡镇人才劳动力服务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不断壮大实用人才队伍,使那些“田秀才”、“土专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农民致富的“导航员”,为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各界与广大农民的普遍肯定与赞誉。

一、乐亭县乡土人才选拔、管理、使用情况和基本特点

因为乐亭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的原故,所以很早就有一批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田秀才”和“土专家”,随着全县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乐亭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这些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科学规范的选拔、管理和使用,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乐亭县已选拔出了470名县级优秀实用人才,其中6人被评为省级优秀实用人才。仅去年,就选拔出105名县级优秀实用人才。乐亭县在乡土人才的选拔、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乡土人才的选拔注重实绩。

实用人才选拔是造就高素质实用人才队伍的基础。在选拔中,乐亭县按照市人事局市人字[1999]34号《关于开发管理实用人才的试行意见》文件精神,通过村委会推荐、乡镇人才劳动力服务站审核、县人事部门审批等程序,层层选拔,严格把关。在考核中,以实绩为依据,对实用人才实行动态管理。每一年举行一次选拔活动,每三年组织一次评定活动。根据他们的思想品质、技术水平和贡献大小严格进行选拔调整,将不再符合条件或主观努力不够者调整出去,把新兴行业中有新技术、有突出贡献者补充进来,以此来保持实用人才队伍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唐山劳动日报以“乐亭建立实用人才库”为题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乡土人才的管理科学规范。

1、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明确。为了强化制度管理,乐亭县人劳局与县委组织部制定了实用人才工作目标,做到了责任明确。首先,明确了组织、人事、科技、科协和乡镇实用人才服务站的工作职能。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实用人才的选拔、培训、开展服务活动、外出考察学习等工作;县科技、科协等部门和乡镇实用人才服务站主要负责实用人才科研项目申报、科研基地建立等一些业务性工作。其次,实用人才从命名之日起统一建卡登记,纳入县人才市场实用人才信息库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个人实绩档案,并按文件政策规定评定职称。

2、采取多种形式对乡土人才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近年来,乐亭县先后聘请国内外专家60多人(次),以研讨、讲课等形式对全县实用人才及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其中国家科协、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多次来传授技术,以色列、新西兰、日本等农业发达国家的专家也相继来到乐亭讲课。为了进一步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乐亭县以实用人才为重点,先后组织农业科技人员150多人次到山东、北京、上海、江苏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并与中国果树研究所、北京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几十家科研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通过县人才劳动力市场、依托县农广校、县职校每年至少对实用人才和农民技术骨干进行至少一次的集中强化培训。去年,在县人才劳动力市场举行了果树、蔬菜两期培训班,有221名实用人才得到了专业培训。为了加大科技普及的力度,还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网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成立了县科技培训中心,作为全县科技推广的主阵地,各乡镇成立了科技培训学校,在各村建立了科技活动室,在全县形成了完整的自上而下的科技培训网络。

3、走访慰问,做好乡土人才的服务工作。为了激励实用人才为乡村经济建设多做贡献,乐亭县以搞好后勤服务为切入点,建立和完善了与实用人才联系制度,定期下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激励他们为乡村经济建设多做贡献。每年都要有重点的对实用人才进行走访,并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改进工作。联系实用人才制度,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全县的小康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制定优惠政策,宣传典型事迹。近年来,乐亭县坚持“放心、放胆、放手、放开和重奖、重用”的“四放两重”原则,相继出台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意见》、《建立实用人才服务站的意见》、《加强实用人才管理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实用人才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和较为优厚的待遇。通过县委、县政府在县电视台、电台、报刊、杂志等媒体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大力宣传他们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典型业绩。同时,县委、县政府每年还组织评选出“十大科技状元”、“十大科技标兵”、“十大科技阵地”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和奖励。2004年就表彰了14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和59名科技型村干部,每人奖励彩电1台。这些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效果比较好。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鼓励,全县“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浓厚。

(三)乡土人才的作用发挥明显。

1、开展咨询服务,发挥实用人才的技术作用。乐亭县在全县的实用人才中开展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促进发展”的“两技一促”活动,利用每年三月的“科技服务月”,组织他们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庞各庄乡青坨村农民

张稚玲是省级优秀实用人才,他通过多年的钻研和摸索,积累了丰富的果树种植和管理经验,他管理的桃园每年亩效益都在万元以上,成为全县闻名的技术能手。他致富不忘众乡亲,每年都举办技术咨询培训班,毫不保留地传授果树管理技术,每年登门学习请教的群众达一千人次,他还自费订阅了《河北科技报》、《中国果树》、《果树实用技术信息》等10余种报刊杂志,购买了大量科技图书,无偿提供给群众。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该村已发展鲜桃1000亩,全村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300多万元。

2、建立科普网络,发挥实用人才的科技带头作用。乐亭县在全县开展了“带头学科技、带头用科技、带头发展乡村经济、帮助群众科技致富”的“三带一帮”活动,要求每位实用人才在本村联系1—2名科技能手,每名实用人才在本村联系3-5名科技示范户。目前,全县410名实用人才共联系了700多名科技能手以及1000多户科技示范户,在全县农村形成了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普网络。在此项活动中,引进了红甘露和重阳红鲜桃新品种,首先在实用人才中进行科学化实验,待取得经验后再由他们带动本村的种植能手发展,继而形成了具有乐亭特色的鲜桃产业。目前,全县建成桃树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150个,千亩以上的桃树专业村80个,专业户近2万户,百亩以上温室群村60个,50亩以上的120个。同时建成省级果树高效科技示范园区1个,乡镇典型示范园区15个,重点设施桃树户500个。全县鲜桃种植面积已达到15万亩,年产量达到27.7万吨,年产值达到4.1亿元。

3、开展联合攻关,发挥实用人才的群体作用。乐亭县针对实用人才分布松散、技术单一,难以优势互补、发挥综合效能这一情况,会同科技、科协等部门,以实用人才为核心组建了9个专业技术组,进行科研攻关,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整体作用。由省级优秀实用人才常寿祥同志牵头的稻改沙改技术组以姜各庄林场为基地,进行“以土换沙、高台淋碱”的试验攻关获得成功,在昔日寸草不生的沙荒盐碱地上建起了高效益的日光温室,每棚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此项目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农科院、国家科协、省农业部、省科协的领导和市里的主要领导都亲自到该基地进行过考察调研。王元孝副市长亲自调拨了60万元的农业发展扶持周转金,支持该项目的深入研究;海水养殖技术组针对虾池渣草严重影响产量的难题,组织有关专家大胆试验,探索虾池除渣草新途径,研制成功虾池除草新产品,为全县7万亩虾池除草提供了保障。该项成果引起了省农业厅和国家农业部的重视,现已立项并申请专利。

二、乐亭县乡土人才选拔、管理、使用工作中的问题和建议

乐亭县在乡土人才的选拔、管理和使用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当前形势下,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一)充分发挥职称评定的作用。目前,乐亭县只有建筑行业中小部分乡土人才进行了职称评定。从整体来看,一是人们对评定职称的认识不是很到位,多数人认为农民评职称没什么用;二是各部门宣传引导及扶持政策不到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靠各级部门的积极引导,使人们认识到职称评定的作用,并且要根据职称级别的不同兑现一定的经济待遇,来引导他们学科技、用科技,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

(二)乡土人才的技术类别要向更宽的领域拓展。目前,乐亭县乡土人才大部分局限在了果菜上,在畜牧、水产品养殖方面选拔的人才比较少,今后应加大这部分人的选拔培训力度,以更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全面加快全县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三)要进一步加大乡土人才的辐射面。乐亭县有680个行政村。到目前为止,全县评出县级乡土人才410名,还有一半的村子里没有县级乡土人才,要通过选拔、培训、典型引导等有效措施,尽快使全县所有的村子都有符合自己特点的县级乡土人才,引导农民走出不同特色的致富之路。

(四)要更大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通过宣传鼓动等有效形式引导教育全县农民树立科技意识,开展争做“学习型农民”活动。要开展更多的农业科技知识讲座活动,把课堂放在田间地头,要根据果菜、养殖动物、水产品的不同阶段适时组织科技指导活动。在每个村子里都建立起科技读书室,并配有科技指导人员,对读书农民进行指导和讲解。建立乡土人才奖励基金,对于在带领农民致富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乡土人才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充分发挥出乡土人才在县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作用。

乐亭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第7篇:乡土人才培训计划

来源: 经济观察网

作者: 发布日期:( 2011-11-12 ) 我要评论

(一)充分认识农村乡土人才开发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农村乡土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人才是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门以上技能、具有一技之长的当代新型农民。他们了解农村的发展现状、风土人情、潜在优势和市场变化,对改变农村面貌有着强烈的愿望。他们是普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骨干力量,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明确乡土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三)、创新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加大乡土人才培养选拔力度

(四)、加强乡土人才的培训。

对乡土人才要广泛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乡土人才接受科技知识现实问题、敢于创新和组织示范能力。要充分利用农业高校、职业学校、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科教中心等资源,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技术培训;要组织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实施面对面的培训提高;有条件的可择优选送一批优秀乡土人才进入省内大中专院校深造,也可以组织到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先进实用技术的短期培训。

(五)、认真做好乡土人才的选拔工作。要创新乡土人才选拔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通过自 荐、举荐和组织开展各种技能表演、技能比赛等方式来发现人才,把本村中那些具有一定技能、一定专长的专业型、技能型、实用型方面的人才选进乡土人才队伍中来。选拔的重点应是获得农民技术职称或“专业技术证书”、“绿色证书”的农民专业技术骨干;乡镇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专业生产示范户、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中的骨干;具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为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销售、劳动技能等牵线搭桥的农民经纪人;带领农民致富取得明显成绩的农村村组干部;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的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回乡知识青年;农村医疗卫生、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人员;以及外地打工经商对家乡公益事业有显著贡献或回乡创业,并在安置村民就业方面成绩突出者等。

(六)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

(七)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乡土人才普遍掌握着农村先进的实用技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带动周围群众及周边地区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要鼓励和支持乡土人才牵头,组织农民建立各类新型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农学会,引导农民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农民的竞争意识、营销能力和组织联络化程度,促使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确保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八)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示范引导作用。要鼓励乡土人才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品种示范园,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尽快治穷致富。要坚持乡土人才开办技术培训班、技术中介服务机构,面向农民普及推广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九)关心乡土人才的成长。对要求进步,思想政治觉悟高,本人志愿并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应积极吸收他们入党。对组织管理能力强的乡土人才,根据工作需要和按照国家规定,在乡镇招聘工作人员时,应优先聘用。积极推荐优秀乡土人才,担任村级组织负责人。

(十)大力宣传乡土人才的先进事迹。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乡土人才扎根农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弘扬乡土人才乐于吃苦、勤于耕耘、勇于创业、敢于实践的精神,在全社会形成鼓励乡土人才干事业、支持乡土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乡土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8篇:乡土人才先进事迹材料

乡土人才涂平和同志事迹材料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我作为乡土人才,一定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这是万载县康乐街道里泉村生猪加工企业经理涂平和肺腑之言。涂平和,一个平凡的农村人,用自己的言行成为了里泉村农民发家致富的领头雁,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组群众进行生猪加工及加工,使数十户群众踏上脱贫致

富道路,为农民撑起了一片艳阳天。

穷则思变寻找致富路

艰苦的生活条件,敢想敢做的性格使涂平和产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认真分析后,他决定发展生猪加工业。1985年,东拼西凑了1万多元钱,他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并逐步攻克来自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困难,坚定不移的发展生猪加工业。1999年,他多方筹集18万元,购进2个大型冻库。2003年,他赚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并利用这资金做垫本,逐步扩大生猪加工线。2005年,再次扩大了加工规模。直到2009年,加工企业投入已达到100万余,实现年均收入20余万元。如今,涂和平在村里建起了新楼房,买了小轿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引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涂和平富了,但他深感肩负的责任,要“带动广大群众一同致富”。于是他决定在村内去寻求生猪养殖户,亲自给加工户传授经验,上门为养猪户提供技术指导,涂和平每天辛苦的奔波,不仅缓解了生猪加工来源的紧张,而且带动了周边群众创收。2003年,生猪加工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涂和平在

反复思考后,决定迎合市场的新需求,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他开办了生猪养殖与加工技术培训班,每月召集养猪户学习培训一次。同时以我县农业科学技术阳光培训工程为依托,组织村民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目前,我村及周边数十户农户成了里泉猪肉深加工企业的长期供应商,里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生猪深加工地。现在乡亲们说起涂和平,都竖起大拇指,感谢他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科学发展拓宽致富路

多年的实践,涂和平感受到,生猪加工业只有坚持走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信息化道路,才能走得更好更远。他多次到南昌、高安、上高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生猪加工业,回来后,将新技术通过反复研究,多番尝试,增强了科学加工、规模加工、规范加工的意识,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他安装电脑,上互联网,开拓网络销售渠道。他以打造绿色食品为目标、注册成立了里泉猪肉生加工企业,建起了省内先进的生猪加工生产线,在管理中实行以公司加农户的组合方式,是以互助互利为基础的经营性结合体,吸收养户自愿参加,实行集中到生猪养猪户家中进行疾病防疫、饲料供养、统一保护价收购,统一绿色屠宰,赢得了农户的称赞,促进了生猪产业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科学化的加工道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经过二十五年的磨练,涂和平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养殖户的引路者、加工户的主心骨,成长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他时刻牢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一花开放不是春,只有群众富裕了,才是硬道理。在今后漫长的日

子里,涂和平还将不断探索企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思路,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争取带领更多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9篇:积极构建乡土人才使用机制

认真做好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工作,构建了选拔任用乡土人才“识才用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

一、大范围选拔。狠抓“三个一批”工程,即选择一批优秀村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创业青年和在各村挂职锻炼的机关干部,一并纳入村级“一把手”后备干部人才库;实行优先使用。培养了一批既有知识和才能、又愿意立足农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有针对性地选育村级“一把手”;提拔一批年纪轻、文化高、懂经营、善管理、群众公认的乡土人才作为村级“一把手”。打破行业、身份界限,采取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三种方式,扩大选人视野,广招“贤能”、广纳“贤才”,在全县范围内选拔有知识、有技术、懂管理的优秀青年进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库。

二、多渠道培训。以县、乡镇党校为培训主阵地,每年集中时间举办培训班,除规定的教学课程外,还聘请工作经验丰富、水平高、能力强的村干部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学习成绩记入后备干部档案,确保培训效果。同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增长见识和才干。今年县委党校共举办富民型村干部、发展型村干部和村级财务管理3期短训班,共训1238人。今年各级党组织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又选派了32名农业产业化人才,到华中农业大学进行特色产业等培训班,形成了以政治理论教育为重点,岗位职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相配套的培训格局。

三、多层次管理。依据中央《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汇编下发了村级各项管理制度范本,帮助各村进一步完善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通过实行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各村以乡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研究制定“两委”班子和成员个人的工作目标。目标任务制定后,通过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核把关备案,并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严格实绩考核,奖罚兑现。通过推行村党干部末位诫勉、末位淘汰制,增强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危机感。村级后备干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健全教育、激励、监督机制,每年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考察,重点掌握其工作、生活情况,载入管理档案,实行优胜劣汰。建立村级后备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帮助生产生活有困难的群众,目前全县所有村级后备干部均建立了各自的联系户。

三、多岗位使用。坚持把能力强、头脑活、思路新的干部选拔到村级领导岗位。2009年以来,先后选拔了132名优秀年轻后备村干部担任村级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另一部分担任了村文书、治保主任等职,选拔使用的后备干部都能够发挥作用,在带头和带领群众致富上受到好评。

上一篇:工信局工作总结下一篇:东华理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