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为了使学生进入上述学习情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南京本地的秦淮河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一、思考本课地位,确定教学重点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地理现象,水循环把地球上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课在地理课程中的地位极高。
基于此,笔者确定本课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人类对待水循环的态度。
二、调动各方资源,收集教学素材
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素材的收集。根据本课需要,笔者认为需要收集如下的素材。
三、设置课堂问题,学生探究提升
乡土案例教学中问题是主线,一个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究,以达成教学目标。问题的设置尤为重要,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学生设置的问题应是自然生成,因为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免会对自然现象产生疑惑。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笔者结合教学需求,设置如下问题。
四、克服不利因素,确保教学顺利推进
乡土案例教学有众多的教学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倘若能够消除这些困难,必将推进乡土案例教学实施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乡土案例,水循环,秦淮河,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学的重点不在于教,而在于学。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不能代替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同时,课程目标也提到了要求学生“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为了使学生进入上述学习情境,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大胆的尝试,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秦淮河为案例,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后面的区域地理学习打下了基础。
一、思考本课地位确定教学重点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地理现象,水循环把地球上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影响着地理环境。人类也无时无刻地在影响水循环,水循环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课在地理课程中的地位极高。
基于此,笔者认为学习本课需要重点掌握如下内容: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人类对待水循环的态度。
二、调动各方资源收集教学素材
案例教学相当重要的环节是对教学素材的收集。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需要,笔者认为需要收集的素材有如表1 所示内容。
通过对表1 中收集到的素材进行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一)秦淮河历史水位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从三国吴嘉禾三年(234)至民国37 年(1948)共发生水灾229 次。1949年4 月23 日南京解放至1959 年,冬春期间,秦淮河几乎年年断流干涸;部分年份,夏秋季也发生断流干涸。1960 年,建成武定门水站后,秦淮河水位常年可保持在6.5m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曾规定秦淮河东山防汛警戒水位为8.5m。1950 年设东山水位站,观测秦淮河水位。至1999 年,共发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达29 次,其中超10m的较大洪水有5 次,最高达10.74m(1991 年7 月11 日)。
(二)秦淮河水患资料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支流之一,孕育并滋养了南京这座文明古都。由于宁镇山脉的阻挡,长江自芜湖向东北方向流淌,与自南向北入江的秦淮河水系形成“人”字形交汇,在雨季或洪涝发生时期,江水与河水常相顶托,容易形成内涝,危及南京城市的安全。因此,地处长江及其支流秦淮河下游的南京市,自秦代就被称为“洪水走廊”,洪涝灾害极为频繁。
1954 年一次大水,不但大校场机场、城南大片耕地受灾,甚至连新街口的水都没了膝盖;1969 年夏天,沿线流域受灾面积更是超过37 万亩。此后南京人下定决心,遵循“上游以蓄为主,下游以泄为主,中游滞泄兼方工”的科学治水规律,做出在秦淮方山段对老河流“裁弯取直”畅通河道,并在牛首山与雨花台之间开凿一条秦淮新河入江的决策,以便彻底解决秦淮洪水入江通道的问题。这一河道开凿之后,大大减轻了南京主城区乃至秦淮河中游一带的洪涝压力。
(三)赤山湖面积变迁
上游支流从东、南、西三个方向汇流入湖,通过赤山湖调蓄和赤山闸控制,下泄句容河,排入秦淮河。赤山湖是蓄水灌溉的古人工塘泊,湖区上游是三面山岗地,沿湖是低洼圩区,西北角赤山山峰耸立,北面地势平坦。据记载,公元前239 年,筑堤蓄山溪水成湖,湖周长约120 km,有两个斗门控制洪水,灌田万顷。后经历代多次围垦,湖面积缩至7.8km2,使得赤山湖滞洪效果大为减小。
(四)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目前赤山湖地区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该湿地公园被划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 个功能区,进一步改善了湿地周边环境,保护和扩大鸟类栖息地,逐步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打造秦淮河源头生态湿地的科普宣教基地,构筑南京城的生态屏障和防洪屏障。
三、设置课堂问题学生探究提升
在乡土案例教学课堂环节中,问题是主线,一个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这些问题的设置尤为重要,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学生设置的问题是一种自然的生成,学生在科学考察调研的过程中不免会对自然现象产生疑惑,发现并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仅是探究学习的开端,而且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因此,我们不仅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教师设置问题,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增减、优化、排序。其目的是使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以达到在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笔者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需求,在教学中进行了如表2 中的问题设置。
四、克服不利因素顺利推进教学
乡土案例教学有众多的教学优势,但是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困难,倘若能够消除这些困难,必将推进乡土案例教学实施的广度和深度。
(一)课时安排有限
乡土案例教学的确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每节新课都这么上,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易操作、少用时的章节来操作。这样既不影响教学进度,也不会改变整体课程结构。
(二)教师备课压力增加
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乡土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设计课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动用教研组的力量进行分工合作,这既可以降低备课难度,也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重复利用。此外,对推进教研组的教科研也大有益处。
(三)学生外出调研风险
由于家庭及社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尤为关注,学校也出于安全考虑,尽量减少学生外出活动时间,这给乡土案例教学的实地调研带来了巨大阻力,教师的很多想法因此也只能停留在设想。在这里,笔者认为,做任何事都会有风险,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放弃了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举措降低风险,如精心策划并模拟活动过程、获得家长支持并全程参与、获得学校支持、购买意外保险等。
关键词:乡土案例;职高;地理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2-0093-02
一、教学要求
在职高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案例教学已成为职高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案例教学法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和关注,它与一般的教学形式互补互进,将使地理课堂教学变得异彩纷呈,生机勃勃,还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最终全面提高职高生素质。
二、经典案例描述
乡土地理案例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源自职高生身边的地理现象,对此比较熟悉,更容易被职高生理解并接受,因而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江汉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盛夏常为副热带高压脊控制,年均日照时数约2000小时,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52%,水田约占48%。旱地集中分布于堤内平原,堤内平原的棉田占耕地面积的40~60%,棉花是清代江汉平原主要的经济作物,而棉布则是重要的商品之一,解放后成为我国五大商品棉基地之一。
法兰西学院院士埃利克·奥森纳探访五大洲的七个主要棉花种植国后写出《棉花国之旅》,以棉花的发现为第一次全球化,殖民地棉花种植为第二次全球化过程,那么,目前正在进行的各大产区相互的渗透和影响则可以被看作第三次全球化。近几年来,全国棉花大战此起彼伏,棉花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棉花生产不稳定,种植面积不稳定,起伏太大,而生产本质是由棉农的种植收入所决定的,棉花的市场收购价格直接影响棉农的积极性。
近年来,公安县棉农弃棉改种玉米、黄豆等农作物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正如奥森纳所言,棉花产业的历史被看作是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缩影,“棉花长得好,世界就会变得太平而高尚。”埠河镇曾是公安县的产棉大镇,现在全镇很多村组改种葡萄等其他农作物。埠河镇葡萄种植面积4.5万亩,其中葡萄专业合作社29家,覆盖成员9000多户,葡萄销售经纪人达300多人,总产值近4亿元,产品畅销北京、武汉、长沙、上海、广州、郑州、重庆、成都、南京等20多个省市,且供不应求,现有藤稔、香妃、维多利亚等50多个品种,形成“荆秋缘”、“荆楚天心眼”两大知名品牌。每到葡萄丰收的季节,埠河镇金秋葡萄观光园都会有很多农民工采摘。这些农民工都是葡萄园招聘的当地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到2013年,埠河镇葡萄种植规模将扩大到5万亩,产值达到6亿元,年人均创收6000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葡萄第一镇。
埠河葡萄的优势在于,成熟时间较北方产区提早一个月左右,而较广西晚一个月左右,7月上市恰好与南北两产区葡萄上市时间错开。葡萄园负责人毛佰均向我们算了一笔账:农民将田出租种葡萄每年每亩收入750元,比租给种蔺草多收入约10000元;同时,葡萄园优先招聘当地农民,每月工资2000元到3000元。今后,随着葡萄园里成熟的葡萄增多、葡萄架下养鸡及其他休闲项目的启动,就会需要招聘更多的农民工。因此,这一项目得到了湖北省农业部门和荆州市及公安县的大力扶持。现在最大的困惑是交通因素的制约,由于外地客商到埠河采购葡萄交通成本过高,不愿前来收购,导致大量葡萄销路不畅。随着荆州交通的不断发展,埠河葡萄也会随之迎来春天,特别是江南高速公路一旦通车,埠河葡萄东西方向的销售走廊将被彻底打开,埠河葡萄也将通过岳阳和宜昌这两个交通支点,走得更远。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棉花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气候?能不能在长江以北的荆州区、监利县、洪湖市、潜江市种植?这说明了农作物与气候之间有什么关系?②埠河以什么地形为主?③埠河葡萄为什么得到广泛推广?埠河有什么交通优势?④为什么有些棉花地改种葡萄?这说明什么道理?
针对上述4个问题,可以展开师生互动,互相探讨,最后教师总结。第一题第一问答案在材料中可以找到,比较容易。第二问其实是在第一问的基础上来回答的,职高生回答可能有两种:“能或不能”,从职高生中推举两个代表分别来回答为什么能或不能,教师总结:这两种答案都对,不能种植是因为江北的气候跟我们这里气候不一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江北也能种植,可以为后面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埋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第三问,答案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教师总结:一个地区农业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
上述问题讲完之后,教师可以再追加一个题目:除了上述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但材料中最后一句话指出:政策也是影响农业布局的一个因素。当然,学生还提到劳动力素质、人的口味等,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但在最后要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三、教学反思
1.就地取材,课题源于生活
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名人思想、生产生活经验、乡土地理、风俗习惯等。上述案例中,讲到地形,第二题让熟悉埠河的学生来回答,马上回答出是平原地形,此时教师总结:“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所以埠河发展种植业。”接着,马上提问:“公安虎西地区以岗地丘陵为主,那么在章庄铺镇主要发展什么样的农业?种植什么?”可以叫当地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答案:章庄主要种植茶果树和茶树,因为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于水土保持,一般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此时,教师可以讲解茶树的生长条件,这样就引出土壤对农业的影响。职高地理课中的很多知识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但乡土资源取材于本地,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教材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考虑参与因素,在趣味性上做文章
多取材于本省、本县,甚至是周边的人物、事物、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上述案例中,学生对埠河人民增收的问题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看材料中农民收入的变化,不难得出市场对农业的影响非常之大。例如,棉花地改种葡萄,因为种葡萄的收入比种棉花的收入要高得多,从而指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此时,还可以向学生提问:“沙市的近郊现在主要种植什么,以前是不是一直种植呢?”为后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埋下伏笔。事实证明,以身边常见的地理现象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的气氛非常活跃,也容易理解、掌握,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3.弥补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当教学需要能更清楚地说明问题的乡土资源材料时,平时搜集的乡土资源正好能弥补这个缺陷。下册也有很多章节可以通过乡土地理案例来讲解,如《工业的区位选择》可以联系荆州长江二桥附近准备依托蒙华铁路筹建三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城市的区位因素(一)》可以用荆州城市作为案例、《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可以用公安县城的中心商务区为案例、《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以用青吉工业园为案例,等等。
参考文献:
——SEFC BOOK1 Unit4定语从句教学案例
一、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8)班的学生。高二(8)班为文科班的平行班,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定语从句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容有排斥畏难心理。尤其是当先行词一样时,该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2.重点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导入
在上课前几分钟,我播放了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周杰伦的歌《青花瓷》。上课时,很自然地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和周杰伦。学生们非常高兴,也非常积极地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气氛很好,也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这 节课的课题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句子,如: 1.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2.Jay Chou is a famous singer.然后,提示学生可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述同样的意义,由此引出定语从句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 who/that is a famous singer.【设计说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Step2 Review and Presentation 在第一步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分析该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关系代词等,让学生复习与定语从句相关的内容,此时重点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并将其写在黑板上。然后用图片帮助学生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具体做法是在屏幕上展示学生熟悉的人、物和地点,图片下给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恰当的使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填空。如:
人--姚明,句子:
Yao Ming is a basketball player who/that is very popular.物---电脑,句子:
This is a computer which/that I often use to surf the Internet.地点---罗布人村寨,句子:
I can’t forget he days when/during which I visited Luoburen Cunzhai 地点---鸟巢,句子:
Do you know the reason why/for which people call it the Bird’s Nest? 在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时,帮助学生分析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同时为下一步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作铺垫。
【设计说明】: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地点的图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可帮助学生复习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Step3 Consolidation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我在屏幕上给出了两组先行词一样的句子,即: a.1.This is the house _____he visited last year.2.This is the house _____he was born.b.1.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he has explained to you? 2.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he came late?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最后给出答案。事实上,学生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说明学生对此内容掌握地很好,而且学生信心很足。
在此基础上,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尝试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学生们跃跃欲试。我给出了六道完成句子题目。这六道题的题型与新疆省高考英语完成句子题型一样,且需用定语从句相关知识做题。我让学生六人一组讨论、分析,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将其中一题答案写在黑板上,同组的同学还可帮助订正。【设计说明】:帮助学生巩固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答高考题型。
Step4 Play a game 既然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定语从句来描述人、物或地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强调语法的语用功能,我设置了这个游戏环节。在这个游戏中,我将题目分为三组:人、物、地点;请三个不同的学生来选择不同的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助后,派一名同学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内容,让这三个同学猜并说出图片中人、物或地点的名字。答对者及描述正确者可得到纪念品。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及突出语法的语用功能,我将我们的学校、学校里的操场,学生的板凳,校长、老师、同学及每个班上都有的倒计时牌拍下来,放在游戏的题目中。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强调语法的语用功能。
Step5 Composition 在上一环节中出现的人、物和地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和每天都会见到的,并且都是他们学习了近五年的学校里的人,物。对于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来说,这一切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于是我将学校的值得学生们留念的人,物、地点的照片用幻灯片的形式配上音乐又重新回顾一遍。在此基础上,我问同学们是否热爱我们的学校,如果要写一篇介绍我们学校的作文,他们会写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然后我 给出一篇已经写好的以“I love my school”为题的作文,请同学们评价好不好。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作文中的句子过于简单,在高考中得分不会高,并提出可以用定语从句等将此作文修改的更好。接着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这篇作文现场修改。在此巡视的过程中我用相机将部分同学修改后的作文拍摄下来并放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设计说明】: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作文的写作,以此提高英语作文水平,争取学考甚至是高考作文拿高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校情感。
Step6 Summary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
六、课后反思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二中 孙俐红
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发学生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讨论、解决及总结的一种教学方法。换句话说,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真实、典型性的问题、事物或者现象作为教学的情景,并通过这些问题、事物及现象引起学生的讨论,而这个讨论的过程就是教师要传授的一种学习过程、方法及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其实属于情景教学的范畴,但是又结合了探究法、讨论法等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能力的积累有利于学生潜能的挖掘及长远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1、高中地理知识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奥的,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概括与灌输,使学生获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识。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学生可以获得自己能够驾驭的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如对于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关系就可以通过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让学生理解清楚。(不详叙)
2、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方法,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创造环境,学生有着较大的自由度、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有培植创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案例教学是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案例教学通常把一些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从而也就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在不用真正深入实践的条件下能在短期内接触并处理到大量各种各样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形成理论视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着理论如何运用于学习实际,从而及时有效地促进了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城市规划问题,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工农业交通区位问题都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来达到教学目的。
4、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情感。阅读那些生动、逼真的案例,往往能迁动学生的情思,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更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励其情感,并使认识和情感有机结合,形成坚定的教学信念。
二、地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地理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情景的描述,引起学生对案例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之间并不存在内涵的本质区别,主要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所不同,地理案例教学法界定案例的选取范围。具体来说地理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性分析
从新课程中地理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通过对具体地理情景的描述,可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地理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地理之所以给学生一种艰涩难懂的印象,归根究底是因为地理的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来说,认知是一种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学生缺乏对地理知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讲授已经成为理论的地理知识,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认知的脱节,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地理案例教学法的互动性分析
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地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本来就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强调的是一种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以学生朋友及伙伴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因此,案例教学要以师生的互动及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讨论,并鼓励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收集一些相关的地理案例,这样可以比较有效地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系统化、理论化的一些知识丰富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理论化。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3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全面性分析
地理案例教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地理案例涉及的肯定不止一个知识点,通常都是以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为重点展开的,但是涉及的知识点都比较全面。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对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是比较全面的。首先,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案例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三、实施策略
1、教师的“三导”角色
教师在整个案例讨论过程中要善于当“三导”角色——“导航”、“导游”、“导演”。既要善于倾听学生发言,又要适时的诱导学生,或给予提示、发问,或故设疑团,或充当争论反角,使案例讨论的发言始终围绕题目中心顺利进行,不发生偏题或跑题,同时也使讨论中的争论能深入开展下去,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对知识理解的深化。当然,讨论中也要求学生能坚持正确的意见,勇于纠正错误的观点。
教师在积极扮演“三导”角色的时候,切记充当“三员”角色。一当“演说员”,从头至尾只顾自己发表见解,不注意调动学生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二当“评论员”,对学生的发言评头论足;三当“仲裁员”,对学生之间的争论横断是非。
2、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更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除案例的提供、课堂结束时的简短总结由老师完成外(也可以让学生搜集整理案例),对案例的分析,讨论,结论都要由学生来独立完成,当然教师要积极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和气氛,使学生能充分讨论、争辩,教师要适时地鼓励那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同学发言。对那些观点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同学发言也不要轻易否定,以免打击其积极性。
3、案例的萃取
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材料的选取,它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1)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
传统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例如在地理必修下册农业地域类型部分中就选取了一些具有明显代表性的案例,相信在新课程教材中选取的优秀案例会更多,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不用。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2)从多种媒体中选取有用的案例
现代媒体多种多样,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他们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的优势,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弥补了教材上一些图、文、数据相对滞后的劣势,平时要注意搜集,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把一些媒体中出现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信息及这些信息背后隐藏的地理知识,精选设计为典型案例。但是选取一定要遵循“热”(热点)“精”(不贪大求全)“度”(深浅难易)三字原则。
(3)引导学生自己搜集设计案例
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获取资料作为教学案例,也可以只提高背景资料,让学生自己设计案例,例如,在讲气候与季风时可以提供给学生三国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破曹营火烧赤壁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案例材料,然后课堂讨论解决问题。
(4)模拟情景
在讲授一些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假设一种情景,让学生深入其中,通过对情景的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然后再把得到的结论运用与课本知识中去,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农业的区位时,可以假设给你十亩地,你如何利用好这十亩地?如何才能获得较大的产值?需要考虑哪些问题?等等
4、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效果及效率。(2)案例教学的实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并且要把握好时机。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见解,或者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对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还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法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从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案例的选择及具体应用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证,阐述了笔者对于该教学方法的见解。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学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为美国法学院首先采纳,它要求学生阅读真实案例和法官对案例的评语,分析法官推理思路和判断方法,然后学生在班级里讨论法官的评语,最后让学生将这种推理思路和判断方法运用到类似的案例中去。据说,美国哈佛大学每年要投入大批教师的力量来编写案例,编写案例已成为该校教师一项重要的科研任务。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案例,使其在教学效果中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案例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或指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案例的引入时机、引入目的、引入方法却有不同之处,要考虑到教与学的整个环境。在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从几方面具体谈一下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问题。
一、案例在法学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与传统教学中的举例子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法学教学中,案例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
首先,案例可以改变枯燥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主动学习的效果,这也是学校教育的目的所在,改变“填鸭式”的呆板。
其次,案例可以贯穿多个知识点,实现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达到综合把握知识点的效果,把零散的知识点以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思维,避免片面性。
再次,案例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防止二者之间出现“代沟”。我校的目标是培养高等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在这方面就更是必须的,不仅在实习中,在课堂上就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和技能,不要使学生局限于纸上谈兵。
最后,案例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不仅对一个学科,对所有的学科都全身心的投入,以达到知识的融合。
二、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即要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我校学生培养的目标是高等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选择案例上要有自身的特点,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笔者认为选择的案例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案例要存在争议性。即案例本身能引起争议和冲突,引发不同的观点,这是调动学生兴奋点的有效措施。
第二,案例要具备综合性。即案例不能仅局限于某个知识点,要有多个知识点的渗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判断与分析能力,形成较开阔的思维;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细致思考的意识。
第三,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或多少年难遇的案例。法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应用于理论与实践,因此,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也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第四,案例要体现专业性。即案例内容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方向性,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案例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案例的难易度、复杂程度要求上是有差别的,在案例教学中依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环节的三大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中,就这三大要素都有不同的要求,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二者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教学中心、教学效果的不同。
(一)教师的地位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模式化,教师以讲课为基础,形成知识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教师居于支配地位。案例式教学打破了这种常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具有灵活多变性,课堂以讨论为基础,形成知识与观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多向流动,教师居于次要地位,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和增强学生分析、思考、辩论、表达能力,在案例的讨论方式上,教师是一个主持者、调动者和最后的总结评价者。因此,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比较,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如下:
1、对案例本身有透彻的理解,有客观、确定、准确的观点。对于法学案例教学而言,虽然鼓励学生思考、辩论,有自己的观点,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每一个案例都必须有一个最后的客观结论。比如对一个案例存在是抢劫罪还是抢夺罪的争议,最后必须有一个结论,到底是哪一个罪,教师不能最后评价“两个罪名都成立”。唯一结论性要求教师必须对案例有透彻的理解,并且形成客观、确定、准确的观点。
2、要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因此,要求教师具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恰到好处,充分起到调动、引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还要有充分、全面的准备。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模式
案例教学是使学生在熟悉具体案例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分析、讨论、总结这一过程,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有特殊的应用条件与程序。
1、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案例教学法也不例外。案例教学法并不能贯穿法学的所有教学环节,也不能贯穿某一课程的全过程,而是有其具体的应用条件。
从教学目的、任务看,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应用技能。因此,在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不是普遍的,一般应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开展。
从教学内容看,笔者认为更适合于知识点的归纳、相类似问题的比较、章节小结或单独的案例分析课。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或者头脑中已带有些许疑问,此时应用案例分析法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从教学允许的时间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必须先布置案例,可以采用事先布置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课堂教学以讨论和分析为主。但这并不是必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中临时布置不是特别复杂的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应变与反应能力。
从学生的实际状况看,要体现差异性。首先,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案例,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先选择知识点较少、难度较小、篇幅较短的案例,并逐渐加深难度。其次,针对课程的不同进度选择不同的案例,开课初期知识点较为单一,学生对课程的体系初步形成,这时的案例一般不很复杂;但课程接近尾声,案例一定要体现综合性,甚至可以有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融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组,分别布置不同程度的案例,采取小组讨论的模式,实施案例教学法,这更适合于模拟法庭等实践课程的教学。
2、案例教学法应用的程序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笔者认为在这一系列程序中,有几个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法的效果。
第一个重要环节——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实现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教师在此环节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案例。比如刑事案件,首先要考虑时效问题,是否超过时效直接关系到是否予以追究问题;其次要从犯罪构成要件入手,分析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再次看量刑情节。比如民事纠纷,首先对事实进行分析,确定属于何种法律关系;然后,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入手,确认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要根据具体案例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分析方法予以指导。在该环节中,对学生的调动也不能忽视,有些同学对于案例分析不感兴趣或者有惰性,因此一定要注意对这部分同学的调动和激励。第二个重要环节——课堂讨论。
学生事先进行思考分析以后,通过课堂讨论使事实脉络清晰,找出案例争议的焦点,从而寻求恰当的解决思路。因此,在课堂讨论中,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一方面,要使学生勇于发言、陈述观点;另一方面,要保证讨论的秩序和效率,使讨论能够团绕主题,有针对性。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准备,适当指引学生围绕关键问题进行讨论,不要在细枝末节上浪费时间。第三个重要环节——总结。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案例为研究对象, 以问题为导向, 以问题解决为目标, 从中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特征如下———
1. 教学过程的针对性。
在教学中,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老师会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必修3《荒漠化的防治》一节就是以我国西北地区为案例围绕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和防治措施这一教学目标展开的。
2. 教学过程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是以问题为导向, 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设计的问题去思考、讨论,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达到问题解决的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有启发性。如必修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一节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分析保护热带雨林的必要性。
3. 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案例教学的过程是老师与学生, 学生和学生互动, 共同参与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 并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案例中的问题各抒己见, 表达自己观点, 互相交流, 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样的教学才是充满活力和开放的。
4. 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生产活动并且是经过加工形成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通过案例教学, 学生能把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社会实践与应用联系在一起, 提高用地理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必修2《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一节中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分析, 进而思考如何解决我国东北工业区面临的问题。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主要作用
结合本人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及案例教学在地理学科的具体应用, 经过探索与研究, 可以得出案例教学不仅是贯彻落实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它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有着显著作用。虽然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无瑕的, 但是案例教学却发挥着主要作用:
1. 案例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发思考。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结合生活中的地理、身边的地理, 准确运用优秀的案例, 就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 引发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如在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时, 引用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 日军出动大量飞机偷袭珍珠港的美军基地, 炸沉炸伤几十艘美军舰艇, 炸毁飞机200多架, 4000多美军被毙伤, 重创珍珠港军事基地。提问:日本攻击舰队为什么选择太平洋北航线进行偷袭而不选择南航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带着问题来展开教学, 整节课气氛很活跃, 教学效果显著。
2. 案例教学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知识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 我们可以利用地理案例直观、详细、形象、典型等特点设计各种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 师生交流, 探讨和思考, 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如在学习必修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引用“鞍钢与宝钢的区位选择”的案例进行分组教学, 思考鞍钢与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科学技术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讨论, 发言, 课堂气氛活跃。最后老师进行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 工业区位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市场的影响增强, 原料、动力对工业区选择的影响减弱。
3. 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新课程教学理念客观上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把课堂还给学生, 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案例教学就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它以问题为导向, 注重学生的参与, 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时, 我采用哈密瓜、苹果、荔枝这三种水果分布的区域材料进行教学。请同学思考这三种水果在进行区位选择时要考虑什么因素?为什么?在本案例学习的全过程, 学生要综合运用地理知识或原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积极思考和讨论, 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存在的不足和实施策略
通过课堂教学证明, 成功地运用案例教学, 既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转变教学行为,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地理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缺少乡土地理案例, 不贴近学生的生活。
高中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活动相互关系的课程, 很多地理知识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 课程学习的核心是“生活中的地理”。但现在使用的教材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乡土地理案例, 不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对案例缺少感性认识, 这对激活课堂, 完成教学目标带来较大的影响。
2. 学生差异性大, 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低。
案例教学是以优秀的案例为研究对象, 以问题为导向, 围绕问题不断地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要以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才能实现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基础差, 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重视, 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低, 影响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和小组合作, 课堂纪律松散, 学习主动性差, 没有形成一个和谐, 开放的教学环境, 影响了教学效果。
3. 重案例教学, 忽略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案例教学客观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案例的选择要合理;教师的组织要到位;引导要适当;学生的参与程度要高;案例分析要深刻;交流讨论氛围要活跃;案例教学总结要精妙。但是实际教学情况不容乐观, 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重案例教学, 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思考, 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从而实现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迁移方面做得还不够, 并没有达到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
为了解决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提高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水平, 我们采取的策略是:
1.紧扣教学目标, 精心选编案例。案例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精心选编教学案例。例如可以搜集、整理, 精心选编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要注意做到所选编的教学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 所给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 使学生有探索欲望。案例要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内容要丰富性、情境性和可读性, 能使学生把自己置于案例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去思考、讨论、分析案例呈现出的问题,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知识和方法迁移。在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过程, 创造性地使用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地理案例, 针对各种地理问题, 做到学生自主思考和钻研, 师生互动, 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相结合,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教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优化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重点学习的并不是案例本身, 而是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去理解地理原理及应用原理分析生活中各种地理问题的方法, 注重知识和方法迁移。如果老师没有充分利用案例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和学习方法指导, 适当扩展和迁移, 那就是“教案例”。如在新工业区的典型案例美国“硅谷”的教学中, 通过分析其特点和区位优势, 探究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与美国“硅谷”相比, 中关村的发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北京中关村高科园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进而探究海口能不能模仿“硅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因此, 优化教学过程注重知识和方法迁移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
3.进行课后反思, 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总结得失。教师可以反思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典型, 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 内容是否丰富, 学习是否有障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程度如何, 有没有形成互助、自由、和谐、充满活力的教学气氛。案例分析是否深刻, 学生们是否积极发表各自的看法和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面对相似的地理问题,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提高, 是否学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回答实际地理问题。课后反思要具有针对性, 少讲优点和成功之处多找不足, 勇敢面对得失, 这才能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更好地将案例教学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
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它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又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 案例教学已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全面展开, 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但由于高中地理教师的不断探索与研究, 案例教学逐渐发展成熟, 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相信在广大师生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 丰富地理案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构建充满活力的地理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晴.试论地理案例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1 (1) .
[2]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 2003.
关键词:乡土地理;拉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现状
乡土地理是区域地理学的一部分,其核心和特色落在“乡土”二字之上。据此,给“乡土地理资源”下的定义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取自“本土”的、具有教育潜在价值的信息。包括本土历史、地理、生态、文化风俗、生活生产经验及社会科技进步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
一、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
本调查从2014年5月至2014年7月结束,历时2个月,对与本调查相关的研究信息进行了分层抽样及整理。本调查在调查问卷的处理上,利用PASW statistics 18.0版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本调查主要采用的分析方法为: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记录法、观察分析法。
本调查的学校为拉萨市区全部高中。本调查的样本是以每所学校不同年级人数的百分之三作为调查抽样样本;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540份,回收54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500份,有效率为92.59%。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学生大部分来自乡村,喜欢并积极学习地理知识,但地理应用较差
据调查,藏族学生的比例为97.3%,汉族学生比例为2.3%,其他民族为0.4%;家庭所在地调查中42.6%的学生家庭所在地处于城镇,57.4%的学生家庭所在地处于乡村;25.4%的学生很喜欢现在的地理课堂,52.8%的学生喜欢现在的地理课堂,觉得现在的地理课堂一般的学生占18.8%,仅仅有3.0%的学生不喜欢现在的地理课堂;调查显示,36.3%的学生能较好的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而大部分的学生只能一般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8.9%的学生几乎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师积极将乡土资源融入到教学中,但地理教学任务繁重
通过调查发现,98.1%的教师愿意将乡土资源应用到地理教学中,1.9%的教师不太赞成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而拉萨市区中地理教师任教的周课时在11-16节的教师占52.9%,6-10节的教师占25.3%,16节以上的占14.3%,5节以下的占7.5%;50.9%的教师不能按照正常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49.1%的教师可以按照正常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访谈了解到,每位教师平均要教授的学生数约为311.1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以至于乡土地理资源没有更好的融合到地理教学中。
三、调查结论
乡土地理资源并不等于地理课程本身。乡土地理资源只有经过开发、遴选、加工和利用,才能发挥其教育价值,形成地理课程要素,融入到地理课程中去。
(一)教育部门、基层领导对乡土地理资源的不重视
在对拉萨市高中地理教师的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当地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等对待教学的态度,直接影响乡土地理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拉萨市十所高中中多数学校的领导对乡土地理资源应用教学的态度不是非常重视。即使有部分教育单位在乡土资源的开发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实际来看,却只能将很少一部分的乡土地理融入到教学中,根本无法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要。
(二)教师对乡土地理资源应用教学不积极
多数学校没有具体的乡土地理资源开发规划,很多教师对于乡土地理资源开发的理论并不清楚,很多地理教师认为教材是最重要的乡土地理资源来源。虽然少部分地理教师认识到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师的精力、外在的物力和教学的时间等限制,教师对乡土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停留在传统的课程资源上,并且很多地理教师把乡土地理资源和办学条件等相等同起来,这种认识上的缺失至使本土的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存在严重不足。
(三)学生对乡土地理资源的学习方式不正确
拉萨市高中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仍是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仅是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方面的知识传输。学生在课余时间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兴趣了解本土的一些文化、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平时的训练对学生学习乡土地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式有待于改变。
四、可行性建议
针对乡土地理资源在拉萨市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本文作者给出以下可行性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乡土地理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程主要的实施者,教师对乡土地理资源应用教学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乡土地理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改变地理教师惰性思想,多鼓励地理教师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对做出成绩的教师要予以表彰。
(二)加强教师对乡土地理教学的认识,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想充分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不仅具有良好的地理专业知识,更要求地理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来扩大对本土地理的掌握。
(三)帮助学生转变地理知识的学习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地理知识的学习方式已经转变为以探究式、发现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这种探究式、发现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在乡土地理的教学中更加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在乡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加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四)多种形式的乡土地理教育
拉萨市是一个以旅游为主的城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一些高校、博物馆、旅游地进行参观,教师在参观的同时结合本土地理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经济区位、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这种参观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因此,多种形式的乡土地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佶航.新课程改革后拉萨市区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研究.[D/OL].西藏:西藏大学,2013.
[2]刘猛.对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几点思考[J/OL].读与写,2008(6).
摘要: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高的学科,对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的要求很高,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会计教学的效率,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汲取知识的潜力,在当今这个对综合性实践人才需求很高的社会,案例教学法有着很不错的发展前景,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才会推动教育事业的永续发展。本文就案例教学法的内容意义发展等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教育;会计教学
一、何为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简单地来讲就是用案例教学,极为关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案例教学法不等同于传统教学法中的举例说明,并且和传统教学法中的举例说明有很大差别。讲课中的举例说明主要是用来补充、肯定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案例教学法则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有一个明显的改观,由被动地接受改为主动地汲取索求,极大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发展潜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会计教学的一种主流方法,以其实践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会计学,众所周知,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管理学科,在信息激增的今天,仅仅知道“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会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是案例教学法赢得认可的最重要的原因。
案例分析法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复杂的理论。对于会计专业来说,会计学的很多理论知识是很抽象的,也是很枯燥的,如果教师不能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应该学习的东西,而正确使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就能够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当中,对于引起学生思考,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是极为有利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方法探究
既然案例教学法这么重要,那么应该这样具体实施呢?老师应该掌握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呢?
首先,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使用的案例典型实用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只有具有使用价值学生才会更容易理解更容易吸收和接受。
其次,学生应该在课前积极准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案例内容一定要心中有数,更要准备相关的一些资料,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最后,案例资料一定要真实,目的一定要清晰,内涵也必须丰富。只有源于生活中的典型的而富有积极意义的案例,才会有效地将课堂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才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案例教学法的发展前景
目前,从我国的国情看,会计人员整体能力的提升还要借助于学校的教育,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比拟的好处,他的发展前景很好,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并不是很重视案例教学法,对于人才的培养还是仅仅停留在老师教授学生学习的阶段,实践效果差,知识体系与工作岗位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知识还不能与实践最大限度地融合。学校培养的人才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到社会上并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越来越多的高分低能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能尽快地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就会严重阻碍会计人员的就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高职会计教学规划中并没有把案例教学法考虑进去或者对案例教学法不够重视,以致课堂的教学设计中会存在诸如不规范,知识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如果能够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并能够合理利用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老师的教授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案例教学法目前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还有诸如机制不健全,案例资源匮乏以及师生素质跟不上教学要求等一些摆在面前的问题,这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普及和发展会产生很大的阻碍。
总之,目前我们也应该看到案例教学法并不能完全地取代传统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才能展开的,他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学生在用自己的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时候首先必须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否则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并且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和阻碍作用。但是对于会计这个应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理论而没有实际也是远远不够的,不能只讲理论,也不能只讲案例,理论与案例的有机结合才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
五、结束语
社会在进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已经远远不同于以前,知识性人才越来越多,而社会最需要的是综合性的实践性人才,如果高职会计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突出实践教学并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能够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教学相长,更能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决策能力和思维能力水平极高的综合性人才。(作者单位: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
[1]王春萍.案例教学在会计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7(5).[2]陈红英,祝焰.会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四川会计,2002(12).[3]隆瑞.哈佛商学院MBA案例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4]常颍,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5]楚蓓,王伟,李素娟.案例教学法在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09年04期
[6]张文松.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7期
[7]周肖冰.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年05期
[8]滕建林.“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碧鸡中学
晏仲鹤
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软件提供充分的手段帮助用户实现其教学思想,只需要熟悉软件的简单的使用技巧即可自行设计和编写应用范例,范例所体现的并不是编者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而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可以说几何画板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下面是我在教学《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使用几何画板的案例:
【教学片段】 1.概念学习
四个顶点都在圆上的的四边形叫圆内接四边形。2.探讨性质
(1)打开几何画板,任意画⊙O和⊙O的内接四边形ABCD。
(2)度量可测量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和四边形的边,内角,对角线,周长,面积,这些值的度量几何画板软件可以自动完成),并观察这些值之间的关系(大小、和差、倍分)。
(3)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这些量有无变化?由(2)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4)移动四边形的顶点,这些量有无变化?由(2)观察得出的某些关系有无变化? ⑹用文字语言表述刚才实验得出来的结论。4.性质的证明及巩固练习
猜想结论: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证明猜想: ……
【案例分析】
这一教学片段的某些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但如实反映了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时使用多媒体的一些情况,本课例在引导学生得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通过使用几何画板,从而实现了改变圆的半径,移动四边形的顶点等,从而使初中平面几何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就是让图形出来说话,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比过去的教学更能够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几何。计算机所特有的,对数学活动过程的展示,对数学细节问题的处理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用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图形的思想。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是在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把实践中所形成的原始材料、案例报告等与教学有关的事实筛选、整合,组成事实材料,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既能增加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下面浅谈一下我对案例教学的理解。
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类型
根据我国高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高中地理案例可分成四类:一类是讲读式的案例,如《城市区位分析》等;第二类是讨论式的案例,如《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第三类是活动式的案例,如《城市化给我们带来什么》《身边的污染及人们的反映和能做的小事》;第四类是调查式的案例,如《关于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的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作用
1.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例如2011年3月11日,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海啸,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灾难。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设计一节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既联系了时事,又引起了学生对地质灾害理论知识的好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升,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能够集思广益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带动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应该避免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强调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地理新课改的深入,选修一、选修二中采编了许多的典型案例,教师在教学中也面临着此方法所带来的巨大挑战。该教学方法易受学生情况、教材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在使用案例教学时应避免以下情况出现:
1.不重视系统的理论知识与传授
案例教学确实能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使用案例教学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能就此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万能的,不能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案例就一定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案例教学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以理论知识为前提。学生只有在系统地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对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平衡好案例学习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
2.切勿将案例教学与事例混淆
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例子很多,但是不能都作为案例应用于案例教学中。事例是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列举的一些典型的例子,并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事例的启发性与探讨性较小,在教学中应居于次要地位。例如“热力环流”一节内容,在讲述热力环流原理后,可以开展以下这个活动:让学生听歌曲《军港之夜》,找出歌曲中歌词的不当之处。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热力环流”理论的应用能力,它是地理教学中的一个事例,但不是案例。一个优秀的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通过整合加工之后,将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展示给学生,这些案例必须有典型意义,它必须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示和体会。
3.案例选取要把握好难易程度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因此在选取案例时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程度而定。选取案例太简单,包含理论知识太少太明显,学生一看就懂,案例就仅仅变成了一个事例,即不能激发起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也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目的。当然,如果案例的难度太大,超越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使绝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无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分析讨论就无从进行了,更不要说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了,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完成。所以选取案例时要难易适当,既包含一些新的知识,又联系旧知识,使案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乐于开动脑筋,乐于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从而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第一中学地理组)
【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教学案例乡土地理11-04
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09-13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11-21
案例教学法在实验中医学中的应用11-24
高中语文《乡土情结》教案11-25
浅谈乡土历史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运用11-15
乡土地理调查报告06-25
初中历史课堂乡土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