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共14篇)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1

一、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加强对全区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促进人才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对全区人才工作展开调查研究,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和规划,供区委、区政府参考。

三、以具有高级职称和突出拔尖人才为重点,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使用、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利用克拉玛依市优惠政策,做好我区急需优秀人才引进工作。

五、做好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六、做好“克拉玛依区优秀人才贡献奖”的评选表彰工作。

七、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各项任务。

聚引领产业集聚,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经研究,决定开展第二批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申报工作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和宏观管理的有关工作;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研究提出全区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则、规定等;研究制定、协调落实全区人才工作的规划、规定和工作措施等;组织协调全区培养、吸引、使用和管理人才工作;协调人才交流支援工作;指导并参与自治区高层次人才的选拔、管理工作,联系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活动;督促检查区直单位和市县(区)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方针、政策、规定及各项工作部署的情况;负责全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直接联系一批优秀人才。

马鞍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规范对全市人才工作的统筹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促进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的形成,特制定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人才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规划和部署全市人才工作。

2、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对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

3、了解掌握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审议并协调落实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4、协调、指导全市人才工作有关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与完善工作。

5、对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以及人才流动、人才激励和人才安全等有关工作进行协调、指导。

6、安排落实全市人才工作重要任务,部署组织全市人才工作重大活动。

7、提出市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安排方案,研究该项资金的使用意见。

8、听取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关于人才工作的情况汇报。

9、向市委和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人才工作情况。

10、完成市委、市政府和省人才工作机构交办的其它工作。

二、各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组织部(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承担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宏观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

2、牵头制定全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牵头或参与制定全区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有关政策。

3、牵头组织制定并实施全区人才工作规划及计划。

4、牵头组织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荐、选拔,指导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

5、负责联系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信息库。负责区领导联系专家的服务工作,指导全区做好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工作。

6、负责全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目标制定、检查考核和管理工作。

7、牵头组织全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配合有关部门对人才工作

先进单位和人才典型进行宣传;负责对全区组织部门人才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

1、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人才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对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

2、组织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研究制定并组织落实全市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3、研究和掌握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研究重大政策,向市委提出建议。

4、协调、指导全市人才工作有关政策、制度和法规的研究、制定与完善工作。

5、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健全人才培养、评价、选拔、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

6、组织落实专项重点人才工作,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7、对市管各类优秀人才人选的命名表彰进行审定。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2

2013年1月10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传达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第38次会议和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 研究部署2013年人才工作。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会上强调, 要全面落实十八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 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尹蔚民指出, 今年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龙头, 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 继续配合实施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 统筹推进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等政府人才项目。二是以重大人才政策创新为根本, 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健全专家培养选拔、发挥作用和联系服务政策, 完善博士后培养、管理服务政策, 完善支持鼓励人才向基层流动政策。三是以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 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加快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全面推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推动出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推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务院表彰奖励工作条例出台。四是以转变职能优化服务为目标, 不断健全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内容,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 (刘祖华) ■

编辑冯玺玲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3

广东省政府官网5月18日挂出公告,披露前述人事动态。

除了组长、副组长,广东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还有43名成员,其中包括:广东省编办、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国土厅等部门的“一把手”或“二把手”,“一行三会”、国税总局、海关总署等中央部委派驻地方分支机构的相关负责人,以及南沙、前海、横琴、招商局相关负责人。

广东自贸区的管理架构与其他三个自贸区基本相似。福建、天津、上海三个自贸区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别是: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尤权;天津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

广东省政府公告称,广东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广东自贸区工作办公室承担,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

广东省自贸区管理办法明确,要搭建省和片区两级管理架构。除了广东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南沙、横琴、前海蛇口三个片区须分别依托现有管理架构设立片区管委会,负责研究制定各自片区的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并承担具体改革试点任务。

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简报 篇4

会议听取了市委组织部等6个成员单位工作发言,审议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任务分工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17年工作要点》等文稿。肖莺子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实施人才战略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求各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肖莺子强调,必须站在新的战略高度,在把握大局大势中谋划和推进人才工作。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钦州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人才紧缺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全市上下要以创新的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营造人才的政策洼地,最大限度地释放人才红利,让人才愿意来,主动来。要发挥作用,用好人才,打造人才创业的高地,推动人才合理流动,在合适的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解放思想,多措并举,打造人才培养的“双高”基地,充分依托院校“育”人才,树立大教育理念,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职业学校办成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肖莺子要求,要加强党对人才的领导,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要加强党管人才领导,真正把党管人才原则体现到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全面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工作的发展。要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的环境,进一步加大优秀人才宣传力度,积极营造重才敬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为实现钦州“两个建成”目标提供更加强劲、更加持久的人才动力。

肥西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文件 篇5

肥人才[2010]3号

关于开展肥西县第三批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决定》(肥发[2005]1号)精神,激励更多的人才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根据《肥西县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肥人才[2007]3号)规定,经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第三批拔尖人才的选拔评比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拔对象、范围

本次选拔的对象主要是在技术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在工农业生产、科技推广、科学研究、教育、卫生等第一线工作岗位上,及社会科学、文化、艺术、新闻出版、体育、法律等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创办和经营企业做出显著成绩的,或在企业管理上具有创新举措,并获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立足生产一线,爱岗敬业,技能水平拔尖的技能人才;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致富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农村实用人才;在其他工作岗位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选拔不受身份、工作单位限制,外籍受聘者在肥西工作一年以上,凡符合条件,均可推荐。

二、选拔数量

第三批拔尖人才选拔名额为50名左右。待遇享受期限为2011年元月1日—2013年12月31日为止。

三、选拔程序

1、准备和宣传发动(2010年7月中旬—7月31日)。印发选拔通知,在县内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提高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2、推荐(2010年8月1日—8月15日)。由参评对象所在的工作单位正式推荐。推荐人选需按要求填写《肥西县第三批拔尖人才推荐表》一式15份,单位签署推荐意见后,上报主管部门。

3、审核(2010年8月16日—8月31日)。主管部门要在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对所属基层单位的推荐人选和材料,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并逐人写出推荐意见,连同推荐人选的《推荐表》,获奖证书、作品原件及复印件等,于9月1日前一并报县委组织部人才办。

4、专家评审(2010年9月1日—9月10日)。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在进一步核准推荐人选资格的基础上,按行业分配名额,筹备召开人才评审会,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评审,且等额提出建议人选。

5、组织考察及命名审批(2010年9月底前)。县委组织部会同县人事、科技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对专家组通过的初选对象进行考察,写出考察报告。在此基础上召开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审定人选,再进行公示、报县委、县政府审核批准后命名。

四、条件

凡在2007年以来取得的业绩、成果,符合《肥西县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规定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推荐,参加选拔。

五、有关要求及说明

1、县委、县政府一贯重视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工作,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开展多年来,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我县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选拔一批优秀人才进行重点管理,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切实采取措施,保证推荐选拔工作的顺利进行。

2、各部门应把推荐的重点放在生产第一线的人员中。注意把握“五个方面”:在类别上,包含五种类型人才,以专业技术,尤其以科技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在成果上,以取得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主;在岗位上,以立足岗位,从事专门业务的人员为重点;在年龄上,以中青年为重点;在时限上,以2007年后取得的成果为主。

3、在获奖方面,以颁发的证书为依据;集体获得的项目表彰取项目主要技术承担者;重复授奖的项目只计最高奖一次。上报材料时,需将推荐对象获奖证书、论文、论著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一并上报(原件审查后及时退回)。

4、根据专家分级管理的原则,已被评为市级以上拔尖人才或已享受市级以上政府津贴人员,在享受待遇期内不作为县级拔尖人才的推荐人选。、5、申报人要根据评选条件填写《肥西拔尖人才推荐表》一式15份(统一用16K纸型),申报表格可到《肥西先锋网》 “人才园地”栏目下载。县人才办联系方式:8850141,feixircb@126.com。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篇6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篇三】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总结20** 年人才工作,部署20** 年度任务,进一步找准问题、强化措施,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刚才,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段名钰同志通报了20** 年度人才工作定量指标完成情况,尤其是对各项指标在全省的占比、位次等进行了详细通报,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人社局作了发言,其他单位的书面交流材料,会前我也认真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7

会议指出, 为实现今年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 必须明确以下工作重点:

(一) 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要将评价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二)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三) 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四) 加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五) 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六)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七)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八) 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

(九) 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十) 完善节能减排法规和标准。

(十一)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8

一、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构。为一步强化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一步推进《纲要》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滨州实际,先后协调市政府及领导小组出台了十二五期间《素质纲要实施方案》、《2015年素质纲要工作要点》等文件,并对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多次进行调整充实,市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增至26个部门,各成员单位紧密结合各自工作领域履职尽责,深入推动了《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全市10个县区全部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机构,建立从上到下、层层负责的组织网络,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局面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实施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分解任务,明确职责。今年3月份,召开了由各县区和成员单位参加的全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区政府和市属开发区管委会签订了《关于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共建协议》,制定下发了工作要点,制定了《滨州市素质纲要工作效绩目标评价标准》等文件,各县区相继召开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调整充实了全民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分解了任务,明确了职责,强化了措施,查找和解决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素质纲要11个重点工作的落实。

(三)健全制度,督导工作落实。健全完善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络员规则、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等制度,一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督导工作落实,大大增强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责任感,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不断推进工作落实。5月份,积极协调市政协对全市科普工作组织了调研督导活动,对全民科学素质推进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全市科普事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

二、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努力推动素质纲要实施

为实现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6%的任务目标,今年加强了与大众传媒合作,与滨州电视台、滨州日报社、鲁中晨报签订宣传合作协议,开辟了《优秀科技工作者风采录》《科学与生活》和《科普之窗》等栏目,普及科学知识。联合山东科技报社编印科普图书《身边的科学》,书中图文并茂,内容浅显易懂、接地气,深受了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目前《身边的科学》已向公众免费发放一万套。围绕推进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积极组织开展了科普宣传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五进”活动。

一是科普进企业,开展了“百名专家企业行”、十大杰出工程师评选等活动。组织40余家企业开展科技需求、项目对接等工作。活动期间,全市10家企业与院士专家签署了合作协议,30多家企业与院士专家建立了合作联系。为落实好山东省“百名专家企业行”活动确定的事项,做好延伸和扩大活动成果,又举行“高校(科研院所)走进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系列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对达成的10项协议按产业领域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合作、科技平台建设等,进行督导,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合作事项落到实处。目前,达成的10项协议中,已有8项得到落实,合作转化科技成果12项,突破关键技术9项,共建院士工作站、产学研合作基地5处。联合市国资委、科技局等八家单位开展了首届滨州市“十大杰出工程师”评选,评选了王景元等十位杰出工程师,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工程师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二是科普进机关,开展了科技活动周、科普知识有奖问答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等活动。5月份,2015年滨州市科技活动周暨“平安中国·平安滨州”防震减灾科普宣导活动启动,科技活动周从5月16日至24日在全市范围内举行,活动主题是“创新创业、科技惠民”。活动周期间,集中组织开展了“十二五”科技创新成果展、科技专家走基层和科学使者进机关志愿服务活动、高端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科普车和科普电影巡展巡播、科普知识有奖竞答等8项服务活动。联合市委党校市直干部中开展了《身边的科学》学习培训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感受到科技的实惠和魅力,积极支持和参与科技创新创业,切实营造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科普进社区,推进了科普社区大学建设,开展了“全国科普日”活动和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进社区等活动。积极整合多方资源,筹备成立滨州市社区科普大学,市科协投资22万在20处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科普书屋”, 增送图书价值40万元,采取“三级办学、四级管理、五个固定”的办学模式,目前,采取推荐、邀请、自愿报名等方式,社区科普大学讲师团教师已经达56名,并逐步抓点带面,推进市、县和社区三级教学联网运行。 9月16日,2015年滨州市暨滨城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省科协副主席于洪文,市委副书记秦传滨等出席启动仪式,活动从9月16日持续到25日,由市科协牵头在全市开展了2015“科普在线”等50项群众性系列科普活动。滨州市科协多次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四是在科普进学校,组织了科普报告百校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青少年科普夏令营和高校科学营等活动。邀请中科院文联主席郭曰方和三名省内科普专家来我市开展科普报告百校行活动,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创新技法、科普常识等方面的巡讲,得到领导和老师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利用流动科技馆的便携方式,积极开展了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50余件中型科技展品在沾化、惠民、阳信三个县区每县巡展3个月。开展了第一届滨州市青少年“七巧科技”竞赛、模型竞赛培训,开设了橡筋动力手机、航模放飞、现代七巧板教学,有力提高了青少年科学素养

五是科普进农村,普遍开展了“春风计划”、农函大培训工作、“专家大讲堂”和“三下乡”等活动。市科协积极整合人才资源,成立了家技协,组织成立科技志愿专家服务团与广大农林牧等种养专业户结成对子,建立服务台账,实现需求与专家主动对接,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5月份,组织的“春风计划”送服务到农户活动,实行专家主动对接“精准服务”。

三、加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一)开展“科普惠民—进村居”活动。为主动配合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开展了“科普惠民—进村居”工作,制定出台了“科普惠农—进村居”活动方案,在全市近500个村居、社区中完成了“一站一栏一员一通”“四个一”科普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先后印发“科普惠民—进村居”宣传挂图三期6000套36000张,举办农村专用技术培训班22期,培训各类人员1900人次,在全市涌现出了50个优秀科普活动站和100名优秀科普宣传员等先进典型。召开了全市“科普惠民—进村居”现场推进会,省科协副主席朱明和市委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推进了全市基层科普设施建设。

(二)大力实施科普惠民工程。围绕服务“三农”,今年积极争取国家、省表彰科普项目10个,获得奖补资金139万元。争取价值300多万元的省数字科普终端580台,全部开通运行;争取到市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表彰了全市25个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年全市新增国家、省科普教育基地11处,新建交通、消防安全专题科普场馆各一处,开发区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5.18万平方米快乐鸟乐园科普馆,市科协投资10万元为乐鸟乐园科普馆建设高标准科普画廊一处。

(三)加快推进市科技馆建设。一是优化市科技馆内容建设方案。多次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论证会对内容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专题汇报,根据领导的指示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现展品展项深化设计招标已经完成。二是启动了科技馆4D动感影院和多功能厅建设,预计年底前建设完工。三是市科技馆成立了市纪委、编办、财政局、审计局等单位参加的建设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联席会议,为推进市科技馆建设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责编/刘红伟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9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任务。刚才,各成员单位结合所承担的职责,汇报了去年工作开展情况和今年思路,有的单位提出了问题和建议。会后,请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梳理,进一步完善今年全市人才工作实施方案,研究解决问题,并抓好督促落实。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回顾通报一些情况,讲几点意见。

过去的一年,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围绕市委、政府中心任务,努力推进人才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果。一是党管人才工作体系逐步建立。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党管人才的目标任务、工作格局和主要内容,对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二是人才引进培养取得新的进展。坚持高端引领、以用为本的原则,全年引进硕士及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327名,柔性引进院士3名。从拓宽培养渠道、完善评价体系和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继续组织实施了人才培带工程,充分发挥人才“带头人”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培带了一大批业务技术骨干。着力三是载体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围绕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人才培养平台,培养了一批符合我市经济发展所急需的技能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四是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在市委组织部和市住建委的共同努力下,首期人才公寓,全部实现了精装修,达到了“拎包入住”标准,已提供给高层次人才免费周转使用,为外埠人才来我市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组织开展“人才工作宣传月”活动,集中连续地对全市人才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广泛宣传了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五是互派干部挂职和人才交流培养工作取得了实效。去年3月份,北京市委组织部选派了第二批21名干部赴我市挂职,我市选派了第二批19名干部赴北京挂职锻炼。北京市第二批挂职干部,迅速融入赤峰,积极为两地交流合作牵线搭桥,推动京蒙对口帮扶合作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选派赴京第二批挂职干部,迅速转变工作角色,认真学习挂职所在区县、部门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开展了一系列参观考察、对接洽谈、项目签约等活动,深化了京蒙对口帮扶工作。

总体看,我市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能力越来越强。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在座各位的辛勤努力,在此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和引进还存在激励措施不够的问题。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不是很优越,工资水平及有关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比较低,吸引人才优势不强。二是工作进展不够平衡。有个别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对工作任务抓得还不够实。三是人才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当前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人才资金投入不足也成为制约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需引起重视的因素。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下面,就扎实做好今年和下一步工作,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这是对我国人才发展和人才工作提出的更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人才支撑”。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加强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健全人才向基层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一线创业的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等一系列重点任务。这是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体制保证,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对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的重大部署,也是对广大人才的激励和鞭策,为我们与时俱进地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都很繁重。做好人才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有关要求,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两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的意见》,专门召开了全区人才强区工程推进会,确立了“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人才强区工程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40万人,人才综合竞争力达到西部省区市中上游水平;到2020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完善,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00万人左右,人才综合竞争力达到西部先进省区市行列”的总体目标,并明确了实施人才强区工程的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市出台了中长期人才规划。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关于落实自治区“人才强区工程”的实施意见》,计划将人才强市工程的重点项目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希望各成员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党委实施“人才强区工程”的有关要求,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加快推进我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锲而不舍地把“玉龙人才”工程抓实抓好,坚持边实施、边完善,以更灵活的政策支持、更完善的管理机制、更宽松的创新环境,选准用好各类中高层次人才,为赤峰市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扎实推进人才工程重点任务落实

人才工程实施以来,组织部对各盟市人才工作采取了项目管理和推进的办法,每年分解任务要求厅局和市承担完成。我市要积极承接自治区的工作安排,统筹抓好各支人才队伍建设。今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进硕士及副高以上职称高层次人才300名,柔性引进院士1-2名,培养高层次人才500名、高技能人才7500名、专业技术人才4000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5000名。继续承接好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和落实好十大“百人计划”。载体平台建设方面,主要是推进“四大平台”建设和加快“玉龙人才”公寓建设。为确保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好培养引进,统筹推进八支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自治区“十大百人”计划,统筹抓好八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我市在自治区中东部地区的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努力打造蒙东地区人才高地。一是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建设。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承担自治区“十大百人”计划的市直部门要以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评选表彰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基地和个人为契机,围绕我市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以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五甲万京信息科技产业园等各级各类创业创新载体为依托,大力培育和集聚一批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促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二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要以实施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为驱动,着力提升全市非公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管理水平和执行力。重点实施“百名企业家培养工程”,“千名职业经理人培训工程”“万名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工程”,力争培训10000名左右非公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更新知识、拓宽视野,逐步建成由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非公企业培训工作网络格局,切实加强非公企业中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和编办等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千百十人才引进和储备计划”。围绕打造有色金属、清洁能源、新型化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等重点产业,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在搞好人才引进和储备工作的同时,市委组织部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人才带头人培带工程”,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举办两期“人才带头人培训班”,集中对培带人进行培训。通过加强对人才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调动本土人才的积极性。市人社局要继续组织实施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采取开展公共课网络培训和在线学习等方式,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条件,将赤峰列入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四是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市人社局和教育局要组织实施好“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依托高职院校、技工学校和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大力开展技能人才培训。积极引导企业与院校结成合作伙伴,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订单”培训、岗前培训、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积极推动职业院校,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使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在职业院校中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要以我市被列入全国百家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城市为契机,不断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考评范围,使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五是加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市农牧业局要依托市农广校、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绿色农畜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领域的龙头企业等单位,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选择1-2个基础条件较好、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村或示范园区,将其建设成为自治区级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要继续组织实施好“送智工程”,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农村牧区一线,实行“1+X”(1名科技特派员与数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结对帮扶,采取面对面技术指导等方式,为广大农村牧区实用人才提供“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服务,创新服务农牧民的内容和方式,助推农牧区的经济健康发展和农牧民持续增收。六是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市民政局和教育局要共同加强社会工作职业教育,充分利用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进修、短期培训、函授等形式的专业化学习,努力提高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市民政局和人社局要不断拓宽社会工作人才就业范围,积极探索和推动在市、旗县区民政所属单位及基层民政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工作人才在城乡社区开展社会服务,到2015年每个城镇社区要配备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七是加强文化、旅游和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局要组织实施好“宣传文化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依托赤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大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品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集团。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引导旅游企业与市内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结成合作伙伴,重点培训各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导游、宾馆服务员、蒙餐师傅和民族歌手,不断提高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市金融办要制定“金融人才培育计划”。依托我市建设金融商务区的契机,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同时,加大本土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年纪轻、潜力大、政治素质好的中高层次金融人才,选派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和金融机构进行专门培养。八是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市委组织部要以“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为抓手,继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全面提高党政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落实好自治区选派县处级干部到山东、广东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的同时,加大自主选派干部赴外地挂职锻炼的力度。依托北大、清华等国内著名高校做好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同时,深入推进“党政优秀青年人才计划”。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选拔部分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从中选拔优秀人员申报列入自治区“百名党政优秀青年人才计划”。

第二,突出载体建设,着力打造“四大平台”。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提升引才育才水平,重点打造“四大平台”。一是建设特色优势产业人才培养平台。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经信委、科技局等部门要围绕化工、食品、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打造赤峰市特色产业高端人才培养平台。比照自治区打造呼包鄂“草原硅谷”平台,依托全市重点制药企业,做大做强内蒙古中蒙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中蒙药人才硅谷,辐射带动蒙东地区。二是建设高端人才引进平台。市委组织部、人社局、科技局、科协等部门要依托国家“千人计划”、自治区院士引进等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认真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申报审批程序,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带领我市优势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建站。三是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平台。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紧紧抓住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每年评选表彰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基地的契机,在进一步发挥已有平台载体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扶持和积极引导重点企事业单位申报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基地。四是继续加强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市委组织部和发改委要按照《专业人才对口帮扶方案》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继续加强京蒙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建设,积极争取京蒙对口帮扶资金和项目,做好两地互派干部挂职和专业技术人才交流与培养工作。

第三,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成员单位要积极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政策举措,加大人才激励力度,激发各支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类优秀人才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和示范作用。一是加快出台和完善人才工作的相关政策措施。要按照自治区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赤峰市关于落实自治区“人才强区工程”的实施意见》。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尽快出台《千百十人才引进和储备计划实施办法》和《关于加强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方案》,做为我市落实人才工作任务提供政策措施和指导的依据。二是加大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市委组织部要开展好“玉龙人才”工程评选表彰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柔性引进院士、重点学科带头人授予“赤峰市政府特聘专家”或“玉龙特聘专家”称号,并予以资金奖励。市科技局、社科联和科协等部门要继续开展好“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表彰活动。市文明办、团委、经信委等部门要继续做好“非公有制优秀企业”、“非公有制优秀企业家”、“优秀个体工商户”和“杰出(优秀)青年企业家”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优秀人才评选表彰,进一步激发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快 “玉龙人才”公寓建设。继续做好第二期、第三期100套“玉龙人才”公寓建设和管理工作。争取在2014年9月底前完成公寓装修、入住人员申报、筛选和分配等相关事宜,努力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交通便利、环境良好的免费周转房,有效缓解高层次人才住房难问题,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在赤峰创新创业。四是为有突出贡献人才安排疗养和体检。市委组织部、市卫生局和市财政局等部门要采取“财政拨款、轮流安排”的方式,组织我市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带头人和“赤峰市政府特聘专家”及其家属开展休假疗养。组织2000名为赤峰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到赤峰市医院进行免费体检。让高层次人才充分感觉到市委、政府对人才的尊重和关心,激发继续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和动力。

三、确保党管人才工作取得实效

一姚加强目标责任考核。要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着力推行旗县区和市直部门党委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强市工作纳入各地区、各部门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体系。各成员单位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配齐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建立听取人才工作综合汇报制度,各级党委(党组)每年至少听取一次落实人才工作任务的专题汇报,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将人才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各旗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督促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落实好任务。

二要形成人才工作合力。人才工作是系统工程,仅凭一两个单位的力量远远不够。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组织部要在市委领导下,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任务,认真履行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各项职责。各成员单位都要真正参与进来,不断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形成高效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要全面落实市委关于人才强市工作的重要部署、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各成员单位“一把手”要对本部门承担的重点人才工作任务负总责,分管副职负责抓好重点人才工作的组织实施,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科室和个人。要充分发挥各用人单位在人才开发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沟通,切实帮助用人单位解决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困难,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引导督促他们在人才投入、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引导和支持人民团体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人才工作。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培训机构、中介机构以及从事人才交流的民间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为人才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

三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人才工作宣传方案》,做好向中组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信息上报以及各旗县区人才工作的信息交流。市委宣传部要将人才工作宣传报道列入新闻宣传工作计划和季度工作重点,负责协调市属各新闻媒体积极主动地开展好“人才工作宣传月”的活动,采取开辟专栏、编发人才工作专刊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国家、自治区和我市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加快建设人才强市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宣传我市人才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宣传我市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玉龙人才”工程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关心支持人才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10

同志们:

这次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18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及省委二次、三次全会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全省人才工作。

刚才,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卫生计生委4家单位代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就2017年工作作了述职交流,听后深受启发,也倍感欣慰。过去一年,全省人才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把握定位,在深化改革中创新突破,很多方面都有新进展、新亮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体制机制越来越有活力。聚焦改革重点难点、回应人才关注热点,积极稳妥推进“放权松绑”,大胆开展试点探索,在人才评价上突出对发展的贡献度、体现结果导向,提出“不看时间看业绩”的柔性人才考核评价办法;在职称改革上突出重品德、重能力、重业绩导向,提出“不将学历、职称作为评价创业型、实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等10余项务实举措;在基层导向上探索藏区急需专业人才异地精准培养模式,与杨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分别开办玉树、果洛水利人才“订单

班”,得到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同志的批示肯定。二是人才政策越来越成体系。坚持中观引导、微观保障,围绕深化“1+2+3+x”升级版人才政策体系,相继推出《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优惠政策》《青海大学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引进高端创新人才住房保障的意见》等10余项配套政策,带动各市州制定区域特色政策近20项。三是聚才品牌越来越有影响。突出重大人才工程牵引,强力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精准引进高端人才86人,深度培养高端人才124人,分别是计划实施两年前的14.3倍和5.9倍;全面落实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实施各类精品项目90余项,为基层和重点领域培养培训专业人才2000余人。四是援青和引智工作越来越融合。注重借力聚才,深度对接援青资源开展组团式引才引智,推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10个对口项目落地实施;成立援青人才(博士服务团)联络服务中心,赴北京等5省市回访慰问205名援青干部人才,取得热烈反响和热情回应;设立临床医学、生态环保等4个特色研究基地,搭建了常联系不断线、展才华无边界的互通互动平台。五是人才生态越来越优化。重视政治氛围和外部环境营造,依托原子城红色教育资源,组织80名省内专家和海归人才参加国情省情研修,也得到赵乐际同志的高度肯定;全面落实人才关爱机制,组织20名优秀专家携家属赴外地疗养,建成“人才之家”

10个,新建院士工作站16个(是2016年的5倍多),广大人才对青海的归属感、认可度不断提高。这些进展和成效,是中组部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勇于改革、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人才工作者的智慧和辛劳。在这里,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全省人才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人才工作,根本的是要坚持不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关键是要结合省情大胆实践创新。我们深刻认识到,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对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对中央的决策部署,对省委的工作要求,要深入系统学习、联系实际思考、贯通起来落实,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持续对标和跟踪发达地区和周边省份,立足省情及时优化人才政策,从体制机制、制度措施、发展环境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部署,进一步增强政策开放度,让近者悦、远者来。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自觉融入党的事业发展大局,主动服从和服务重大战略任务,推动各方密切配合、协同推进,促进人才工作质量和效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严抓执行狠抓落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弘扬“严慎细实优”的作

风,落实组织工作“11710”制度,不虚华空浮唱高调,埋头苦干做实事,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有力有效落实。

当前青海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着力推动“四个转变”,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党的十九大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出了“三个更加”的改革要求,明确了重视基层、面向一线的工作导向,描绘了形成良好局面的美好愿景,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这都是今后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的总基调。在今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陈希部长从以改革激发创造活力,以重点带动整体建设,以政治引领吸纳增强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以尊重关心服务凝心聚力等四个方面,就2018年的人才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提出了目标要求。特别是今年全国“两会”上,陈希部长就青海如何把握中央“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政策机遇,实现由人才“洼地”向“高地”转变,为我们定了纲、点了题。省委也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建军书记在讲话、调研等多个场合、多次指示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引才育才用才的发展机制,着力打造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人才高地,这些重

要指示,观点鲜明、指向清晰,既是对人才工作的直接指导,也是对各地各部门的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保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正视青海人才匮乏的短板,强化担当、履职尽责,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以加强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为重点,以发挥人才作用为核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集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加强党对人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等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努力构建以“青海学者”计划、“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为引领,以“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为基础,以生态环保等十个重点领域“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为支柱,以柔性引才和智力援青为两翼的昆仑英才战略体系,走实走好符合青海省情、富有青海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下面,我讲五个方面意见。

一、强化理论武装,学深吃透新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涉及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各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坚定不移地用新思想指导工作新发展,努力化思想伟力为实践动力。一要坚持真学真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及时跟进学,做好广

大人才工作者的集中轮训,扩大对优秀人才的覆盖面,确保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在全省人才系统入脑入心、扎地生根。各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是学习贯彻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二要坚持真悟真通。教育引导人才工作者和各级各类人才,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务实思想作风,真正把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转化为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的高度自觉。省委党校、省社科院和青海人才研究中心要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立足省情实际,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选好题目开展专题研究,力争推出有份量的调研成果,形成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三要坚持真践真行。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思想,同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部署新举措新要求贯通起来,同省委深入实施“五四”战略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围绕我省重大战略任务积极引好人、育好人、用好人、留好人,既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造就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的事业平台。

二、持续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基本思路是:进一步落实《青海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措施》,继续扭住“放权松绑”,突出

以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用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要完善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机制。重点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制定鼓励和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支持意见,提出人才待遇、职称、流动、选拔使用等方面的特殊政策,依托“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博士服务团项目,加大向基层的倾斜力度,提高服务基层发展的质量效益。着眼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人才精准扶贫支持力度,以“京青专家服务活动”为引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力度,搭好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交流对接平台,培育挖掘乡土人才。二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突出培养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广玉树水利人才“订单班”模式,精细化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人才。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实行积极有效的引才政策,充分利用青海优势资源和气候条件,广泛联系和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青开展智力服务,千方百计感召曾经在青工作、生活、学习的人才回青创新创业。同时,各成员单位也要积极对接国家对口部委,争取在人才政策、人才项目等方面多向青海倾斜。三要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着眼破除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枷锁”,分类推进评价机制改革,突出品德评价,坚持凭能力、实绩和贡

献评价人才,着力破解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让优秀人才放开手脚创新。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通过实行人才股权、期权等措施,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合理分享创新收益的激励机制,打通科技成果与专利转化通道。四要打造我省人才改革特色品牌。突出试点先行,大力推动青海大学人才高地建设,持续跟踪、加强指导,形成更多可学可用可推广的改革模式;积极探索“特设岗位席位制”,采取“定岗不定人”方式,鼓励用人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以产引才、以才促产,发展新型人才服务载体,推进“(平安)柳湾人才小镇”建设,做优“西宁人才金港”;坚持项目化思路,将人才工作纳入全省项目化党建,提高各地区大抓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发展人才金融,依托“青海人才金融服务联盟”,撬动金融、创投机构推出“人才险”“人才贷”“人才投”“人才保”等“人字号”金融产品。

三、突出项目引领,构建昆仑英才战略体系。

近年来,各地区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要在这场“争夺战”中占得先机、把握主动,除“吸睛”的政策外,“引人”的载体是关键。对此,去年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会上,我们明确提出要整合优势资源和项目,构建昆仑英才战略体系。具体要求:一是面上的项目要突出精准。实施“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要注意发挥企

业聚才主体的能动作用,对接盐湖资源综合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同时兼顾生态环保、民生发展、脱贫攻坚等领域,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用好援青资源主动出击引才,注意人才梯队建设细化措施育才,力争实现新的突破。实施“青海学者”计划,要重点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选拔热爱青海、扎根青海,有强烈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的专家学者,着眼长远,努力造就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在业内属塔尖的“青字号”高端人才;实施“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计划”,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培养方式,从利于人才成长的角度出发,选拔一些发展潜力大、培养有空间的专业人才进行精准“滴灌”,通过“赛场”选英才。二是行业性项目要务求实效。实施重点领域“百千万人才引育工程”,要细化行业领域培养引进任务,特别是对看准的人才、对事业发展有利的人才,拿出敢于担风险的勇气,大胆启用、大胆引进,根据人才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要着眼做好“产业+人才”文章,鼓励引导重点产业企业建立一批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载体,积极拓展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产学研合作联盟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三是援青项目要强调灵活。依托援青平台开展组团式引才引智,要注意拓宽工作覆盖面,在深化“一对一”帮

扶模式的基础上,找准省内重点产业领域与援青省市人才智力资源优势互补互促的结合点,统筹推进省直单位、各地区与援青省市开展交叉式智力帮扶,充分发挥援青人才“蓄水池”作用。要充分发挥援青人才(博士服务团)联络服务中心和特色产业、临床医学、生态环保、绿色金融研究基地作用,完善联络服务措施,推动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合作和智力帮扶关系。今年重点做好编印援青人才故事、建设援青人才信息库、搭建青海人才服务网、举办援青人才夏季论坛、柔性引进一批援青人才等5件实事,有关地区单位要积极跟进,力争取得实际成效。

四、高举政治旗帜,加强团结引领服务。

政治属性是人才工作的第一属性,讲政治也是对广大人才最基本的要求,要坚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保障相融合,努力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的有机统一。一是加强政治引领。要做深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人才把“个人梦”“团队梦”和“中国梦”“青海梦”结合起来,增进思想认同、情感认同,秉持高尚情操,自觉开展创新创造。要深入挖掘原子城国情研修基地资源,全面加强专家国情省情研修工作,在知识分子群体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新时代”活动,引导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红色种子,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要讲好青海人才故事,充分发挥尕布龙、廉福章等先进典型的正向激励作用,把爱国教育与

身边人物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各类人才提升思想境界,弘扬优良传统,在崇尚实干中升华理想信念。二是注重政治吸纳。要着眼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坚持把政治可靠作为选才用才的首要标准,吸收优秀人才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中任职、挂职。要着眼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注意在优秀专家特别是中青年专家中发展党员。要着眼发挥人才参政议政作用,积极从基层一线推荐优秀专家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培养造就一批为青海事业发展甘心付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联系服务。要充分尊重人才,重视发挥专家的参谋智库作用,经常向他们通报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听取意见建议。要全面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加强同专家的日常联系,强化感情交流,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与专家真诚交朋友,及时了解掌握他们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关心关爱专家身心健康,重视加强特殊一线岗位专家医疗保健工作,持续开展专家休假疗养活动,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获得感。

五、完善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凤非梧桐不栖”“良禽择木而栖”,这些名句都形象地阐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必须围绕培育人才生态体系,做好凝聚人才各项工作,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一要压实党管人才责任。突出制度建设,完善

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管理服务职责,落细行业主管部门具体建设责任,形成全省上下贯通、系统联动、部门协作的人才工作整体合力。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探索建立省州县三级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通过省以下党委书记向上一级党委书记述职、省州县三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向同级领导小组述职、省以下党委组织部长向上一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述职,层层传导压力,严格督查问责。加大人才政策执行落实督导检查,着力解决政策落不实、落不了地的问题,打通执行人才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二要做活人才投入机制。着力改变省级资金“唱独角戏”的局面,推动州县两级财政逐步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建立起能够支撑地区发展的专项资金,积极鼓励引导用人单位、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形成全省一股绳、合力投资人才发展的大格局。三要创新优质服务环境。重点围绕优化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人才保障住房、“人才之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努力营造人才在青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活服务环境。开通高层次人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打造“零距离”服务新阵地。四要树立良好舆论导向。组织开展好首届人才工作“伯乐奖”表彰工作,通过选树典型、奖励先进,推动各地各部门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把握好时、度、效,精心组织策划,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入宣传

解读党的十九大关于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广泛宣传优秀人才及改革典型,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态势,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社会风尚,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良好局面。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11

本刊讯四川省通信业2010年重大课题领导小组5月14日在省通信管理局召开第一次工作会, 四川电信、四川移动、四川联通及四川通信科研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通信管理局局长、重大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王钢主持。

会议审定了《四川省通信业“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四川省三网融合课题研究》和《加快推进四川省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等三个课题纲要。

要求各课题组要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规划衔接、构建两型社会、强化新技术应用、打造区位优势等方面对纲要进行修改完善;认真做好课题初稿编制工作, 确保在5月底前完成三网融合、信息化应用课题初稿编制, 在6月底前完成“十二五”规划初稿编制;积极配合本次重大课题研究工作, 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调研材料, 确保课题成果对引导通信业未来五年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12

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亮点突出。特别是出台《人才新政七条》,产生了积极效应,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围绕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集聚了人才。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了一批本土人才。三是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提升了干部人才能力。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派出一批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央企和省级机关、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从三个多月的情况来看,赴外挂职干部学有所获、干有所成、抓有成果、宣有成效。同时,我们从中央国家机关、知名企业请进来31名干部进行“传帮带”,发挥了“鲶鱼效应”。总的来看,过去一年,全市人才工作有招数、有措施、有成效,值得充分肯定。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同志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推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中心抓人才

国与国、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大把人才强国战略列为决胜全面小康的七大战略之一,把人才摆在事关民族振兴、国际竞争的战略位置,与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人才工作新的战略定位,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对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自觉把人才工作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去审视,放在更好地服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去谋划,放在更好地落实省委“一二三四”战略谋划、市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中去推进和抓好落实。

对照中央、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和攀枝花发展需要,目前我市人才工作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短缺甚至匮乏。钒钛、康养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多,金融类人才难找,管理型人才、经济类人才不足,有的干部能力不强,不会干事、不能干事,“推一下,动一下”“工作永远在路上”的现象比较突出,延误了发展良机。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党政干部人才在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三是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在吸引人才、招揽人才的政策上,与成都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缺乏竞争优势,需要增强政策级差效应;在干事创业的环境上,还要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不转观念就换位置,不转作风就调岗位,不提能力就摘帽子。最近,省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凝神聚力狠抓落实的通知》,我要求市督查办优化目标考核办法,弱化发了多少文件、开了多少会议等过程考核,把重点放在项目落实了多少、经济发展了多少、民生改善成效如何等效果和结果考核上来,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切实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

二、坚持“招、借、培、用”,为做好“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攀枝花提供人才保障

第一是“招”,即招揽人才。一方面,要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宣传解读,宣传好、落实好《人才新政七条》,增强在市內外的知晓率、影响力,充分发挥其招才引智作用;抓好政策落地和跟踪评估,发挥好引领带动效应;实施差异化引才策略,注重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形势下的人才流向,充分发挥我市的钒钛、阳光等比较优势,重点面向东北、西北等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智。另一方面,要加强事业招人力度,善于筑巢引凤,既筑好温暖的“巢穴”,又提供干事的平台,让人才在攀枝花能够大展其能;加大对已引进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他们在攀枝花干事创业的典型事迹,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引领和带动效应;强化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解决好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待遇等方面的后顾之忧。

第二是“借”,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要破除“大山意识”“峡谷意识”,不断提升干部人才工作的对外开放水平。去年,我们在借才引智方面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年要继续作为重点来抓,进一步推进与名校、名院、名企和发达地区的合作,结合钒钛“五个一工程”建设、五个“康养+”产业发展,对接争取中科院局级、处级干部和高端人才到我市挂职,选派干部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上级单位、大型企业学习锻炼、提升能力,积极推进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攀枝花的“朋友圈”,大力引进先进理念、高端技术和优秀人才。

第三是“培”,即培养现有人才。招人才、借人才的数量有限,更重要的是抓好对现有人才的培养,持续推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提升能力。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力度。“走出去”方面,三月底四月初,市委、市政府将组织党政代表团到浙江考察学习,各县(区)也要行动起来。同时,要积极把有发展前途的干部和人才送到北大、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进行培训,探索开展委托培养。“请进来”方面,要积极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知名专家和企业家来攀开展访问、交流、培训。要抓好“钒钛之光”优势工业人才、“大地飘香”现代农业人才、“情满金沙”康养产业人才等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大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让人才在学中培养,在干中提升,造就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第四是“用”,即让人才各尽其能。对人才要用其长、避其短,让有文字功底的去搞文字工作、会协调事的去搞统筹协调、有点子有思想的去搞策划、懂群众工作的去做群众工作。要营造好“用”的环境,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受激励和重用,对不作为、慢作为的坚决调整,对乱作为的坚决处理。要用当其时,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优化人才结构,继续建好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孵化、专家服务基层等平台,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要加大人才服务基层和脱贫攻坚力度,鼓励和引导人才到基层一线和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行政化、“官本位”等问题,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最近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改进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评价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功勋奖励制度,让有真才实学、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实现“名利双收”。

三、坚持合力推动,确保各项人才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市委提出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得到了省委的充分肯定和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现在关键是要抓落实。对刚才讲的人才工作“招、借、培、用”四字诀,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梳理,明确具体刚性的措施,一条一条抓好,集众智、汇众力,推动“一二三四”工作思路落地落实。

一要压实人才工作政治责任。人才工作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专项述职、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好人才工作,真正做到习近平同志要求的“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今天,会议审定了全年25项重点人才工作任务,下来以后,各责任单位要逐一明确责任人、时间进度,逗硬考核。

二要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在人才强市格局中承担应有职责,发挥应有作用,推动形成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组织部(人才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切实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在当好参谋、统筹协调、调研指导上下功夫。各成员单位要抓好本领域、本系统、本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履行好在制定人才政策措施、构建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培育和发展人才资源市场等方面的职责。

三要切实保证人才投入。建立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强对人才新政、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的保障,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用人主体和个人共同投资人才开发,构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体系,共同推动人才事业发展。现有的人才经过培养和合理使用能够成长起来,外面的人才能够招得进借得来,通过多方发力,人才短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禁毒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篇13

1、严格贯彻上级禁毒工作指示,每定期组织召开禁毒教育工作专题会议,拟定学校禁毒教育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全面实施

2、禁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范围内的“四禁”工作,即禁种、禁贩、禁吸、禁带。定期进行监督和排查。

3、负责禁毒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学生对毒品的认识,加强禁毒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毒品的危害性。

4、组织开展全年禁毒宣传日活动,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禁毒宣传,确保学校范围内无一毒品的受害者,保证校园的稳定,文明。

5、负责组织学校各处室同学校签定禁毒责任书,组织教师与学校签订禁毒责任书,学生与教师签定责任书,并认真、规范收集归档。

6、规范管理禁毒档案质料,负责收集有关禁毒教育工作方面的资料,确保资料齐全,落实到位。

7、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学校禁毒工作职责

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篇14

省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今天召开第六次会议, 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特别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决定, 这个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纲。与此同时, 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安排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年初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 对今年全省“三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提出了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刚才, 红民同志汇报了去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情况, 王义同志对今年试点工作安排意见作了说明。省发改委对兰州、金昌、嘉峪关3个试点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修改完善情况作了汇报。对今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和3个试点市的《总体方案》, 我的意见今天审定通过。这项工作由省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请伟平书记组织领导, 红民同志具体来抓。

去年是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第一年, 总的看, 试点工作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体现了中央精神, 贯彻了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工作成效是明显的。但也反映出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强, 规划编制和资金整合等工作的力度还不够, 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城乡统筹等工作切入点还需认真研究探索, 这些方面的工作在今年的试点中要切实加强。

今年, 中央的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到新的高度。在二月初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 中央又提出要适应后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任务, 其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进一步统一思想, 统一行动。今天会议部署的新农村建设工作, 是全省“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为实现全省“三农”工作目标服务的。

下面, 我就做好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

2004年以来, 中央连续印发七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这既是风向标, 也是我们整个“三农”工作的导向, 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具体体现。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及“三农”工作的新形势, 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今年省委、省政府的一号文件, 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主题突出、部署明确、含金量也很高、针对性很强。我们要认真学习, 深入贯彻,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 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 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有力抓手, 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突出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把深入试点示范与推进面上工作结合起来, 把农村制度建设创新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结合起来, 毫不松懈地抓好新农村建设。

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 既然是试点, 就要允许大胆去试, 大胆去闯。要学习安徽小岗村的做法, 只要是能促进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方法, 就要千方百计去试、去闯。农村现在搞小城镇建设, 这是拉动农村消费,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抓手, 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实事求是讲, 要让农民仅靠几亩地实现小康、富裕起来, 是不可能的。要加快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做大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 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加快农村户籍制度改革,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 大胆的试, 大胆的闯。

一是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的总体要求已经很明确。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 按照各地不同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分层推进, 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在2008年底, 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确定了3个市、11个县开展试点工作。去年7月, 又部署3个试点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并要求3个试点市制定总体方案。11月30日, 省委、省政府在金昌召开全省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现场会, 并要求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试点工作要做到与全国同步, 率先形成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其它市州各抓好1个县 (市、区) 的试点。要求把规划编制作为推进一体化的首要前提, 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关键, 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着力点, 把建立一体化制度体系作为保障,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管理,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能力和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加强对农村社会事业、基础建设投入支持力度, 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劳动就业统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可以说,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统筹城乡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对公共服务, 要按照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把人均财力、人均支出水平作全面深入分析, 财政转移支付要做到心中有数。省财政厅和省统计局要对人均综合指标尤其是财力支出作分析, 着力寻找我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还有新时期的扶贫工作, 究竟如何搞, 也要深入研究, 既要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 又要立足实际做好自身工作。这里, 我想重点强调两个问题。一个是要推动资源要素合理配置。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理念, 也是方法, 更是要求。我省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资源配置要着重体现城乡统筹和相对集中, 应该从县城、小城镇特别是有条件的建制镇、中心村三个层面做起, 把县城、小城镇、中心村统筹规划, 把人口分布、区位优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统筹考虑, 带动人口向县城、小城镇、中心村集中和靠拢, 促进资源要素聚集, 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框架。另一个是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协调推进。努力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农村户籍转变为城镇户籍的相关政策。省公安厅要积极主动地在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上提出意见建议, 把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放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市县来进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吸纳就业的能力。把促进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作为城乡联动的切入点。要点面结合,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公共事业, 让农村居民安居乐业, 同时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努力形成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是要继续大力实施“促农增收六大行动”。把农民增收摆在新农村建设首要位置, 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关注民生、关注农村的战略思想。促进农民增收是试点的一项重要任务, 试点市县要在实施“六大行动”上起带头作用。据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试点市县统计, 新一轮11个试点县, 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预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首批省上重点抓的100个试点村, 2005年试点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 低于当时全省平均水平330元, 经过几年试点和巩固提高, 去年预计平均达到4327元, 高出全省平均数1277元, 增幅高出0.3个百分点, 显现出了试点促进增收的效果。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 只要路子对, 措施实, 农民增收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要继续把促农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 进一步实施好“六大行动”, 努力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 确保今年农民增收12%预期目标如期实现, 试点县农民增收幅度要力争高于全省和所在市州的平均水平。要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 采取集中扶持和减免税收等政策, 支持大中型骨干龙头企业兼并、联合重组, 加快发展。大力扶持围绕主导产业的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要着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从近几年我省农民收入情况看, 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具有显著的增长潜力。在3个试点市11个试点县中, 兰州市和西和、永靖等7个试点市县农民工资性收入占到纯收入的35%以上, 这充分说明工资性收入在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要进一步加快劳务经济发展, 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 落实有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 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环境。要加大培训力度, 整合培训资金, 拓展培训渠道, 大力宣传通过培训促进致富的先进典型。

三是要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中央的要求, 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继续增加“三农”投入,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切实加大争取项目资金的工作力度。认真研究落实中央政策, 高度重视“三农”领域和城镇化建设方面的项目, 谋划论证一批农田水利建设、电网改造、生态改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 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尤其是抓好农村“六小工程”项目, 争取中央资金。要按市场机制用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调动各地积极性。

四是要抓好扶贫开发。要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现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 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注重产业扶贫、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同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行业扶贫和专项扶贫有机结合, 统筹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 积极探索基本生活靠最低生活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新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方式, 促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向集中连片和重点地区扶贫开发转变, 落实完善倾斜政策。今年,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覆盖面还要进一步扩大。

五是要协调推进各项建设。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 科学规划和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合理配置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设施资源, 注重发挥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布局调整务求要搞好配套建设, 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完成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省委组织部、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要做好村干部报酬的督察调研工作, 这几年省财政连续预算投入, 也有量化的指标, 目前落实的情况怎么样, 要分片抓好落实。

二、围绕阶段性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全省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目标任务。实现目标任务, 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 准确把握工作重点, 抓主抓重。

一是切实抓好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是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 今年一定要取得新进展。省直各部门要按照支持试点市县创新发展的要求, 根据自身职能, 能简化的程序要简化、该下放的权力要下放, 鼓励探索试验, 建立政策支撑体系。去年第五次领导小组会议提出, 凡涉及农村改革的相关试点都要向试点市县相对集中, 截止目前, 已有以县为单位的5项试点工作和4项单项重点工作对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县给予了倾斜。各试点市县要抢抓机遇, 充分发挥试点的平台作用, 用足用活政策, 从关键问题入手, 从深层次突破。要充分运用制度建设和创新成果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 特别是要按照省上推进城镇化的要求, 从改革户籍制度入手, 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就业、养老、医保、低保等配套衔接制度, 探索建立城镇化制度体系。

二是切实抓好规划编制与资金整合。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的要求, 第五次会议部署了做好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的任务, 目的是节约资源, 发挥后发优势, 少走弯路。去年, 各试点市县全部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所有试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及村镇建设规划。部分市县的规划工作抓得紧抓得实, 如瓜州县编制完成了全部行政村的建设规划;武山县完成了全县344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和158个行政村的建设规划;泾川县完成全县70%的乡镇规划和47%的村庄建设规划。但从面上看, 规划工作还远落后于发展的需要。按照领导小组对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 到2012年要完成全省所有乡村的建设规划。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重点支持, 规划经费对新农村建设试点给予扶持。今年, 3个试点市、11个试点县和其他市州所在地的区以及有条件的县 (市) ,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要编制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70%的村庄建设规划。其他县 (市、区) , 要编制完成乡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和50%的村庄建设规划。特别是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环境治理以及乡村清洁工程等建设项目, 都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城乡一体化规划衔接。执行规划要做到制度化, 要通过规划合理布局建设项目, 通过项目实施推动资金整合, 形成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整合资金新机制。要注重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框架,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制度, 把转变城乡分割的思想观念体现到新的规划中。要统筹考虑城乡生产生活, 高起点高标准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要积极探索建立各项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价机制。

三是切实抓好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社会化服务,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从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今年, 各试点市县要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城市社区双进工程”、“农村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工程”和“新网工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构筑城乡流通网络。加快实施农村广播电视、电话、邮政、网络通达工程, 实现广播电视、电话全覆盖。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 促进信息消费, 达到“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供销社在市场体系建设方面, 在农产品收储、农资供应等方面要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建立健全农村沼气后续管理的相关补贴政策, 制定村级农村沼气后续服务网点工作评估管理办法, 把沼气这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办好。这里, 我再强调一下, 各试点市县要带头完成省上下达的农田基本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旱作农业增产计划等重点工作任务, 带头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四是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建立在抓好培训的基础上, 培训的重点放在培训资源整合上, 切实提高劳动力的培训率和培训效果, 提升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和技能素质。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部署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后, 全省共确定了1个市、22个县开展试点工作。两年来, 各试点单位采取“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机制、探索培训形式、完善培训网络”等有效措施, 统筹城乡人力资源开发, 进一步加强领导, 理顺管理体制, 初步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工作新格局。今年, 要坚持以就业和增收为导向, 创新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 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集团化办学。尤其要针对当前东南沿海农民工短缺的机会, 抓好短平快劳务培训和输出。

五是切实抓好村庄整治。借助于基础设施建设来整治村容村貌, 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 在一些试点县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把行路、饮水、垃圾污水处理、村庄建设统筹起来, 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促进了村容村貌整洁。要继续坚持这些好的做法。目前, 乡村道路只规划建设到村头, 村内道路建设属于“盲区”, 有一些已经硬化了通村道路的村, 村外村内道路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群众要求改造建设的愿望很迫切。这项工作在部分县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成效, 群众十分欢迎。从今年起, 要把村内道路纳入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 交通、财政部门要有投入, 安排到试点村进行,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同时, 要拓宽思路, 采取多种途径开展村内道路建设。

六是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试点工作目标任务涉及方方面面, 如何去抓, 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首批三年试点和新一轮试点一年来的情况看, 工作做得有成效的试点单位,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选准了试点工作的切入点, 找到好的工作方法。有了切入点, 就有了推动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如有的试点单位把群众急需解决的村庄道路硬化、改善基础条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受到了群众欢迎;有的立足实际, 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近期效果明显、长期关系重大的问题入手, 从中心村、小城镇、县城三个层面部署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 把推进中心村建设作为试点工作的着力点, 创新了做法, 取得了成效。今年, 试点市县要在找准着力点、找到好的工作方法推进试点工作方面, 下功夫研究探索。通过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部门的积极性, 改变面貌, 提升形象, 进而赢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三、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 也是克服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寄予厚望, 在去年成立了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地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 目前已有10个市成立了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具体抓这项工作。今年, 要以试点工作中期检查评估为重点, 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顺应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形势, 完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级领导小组要加强调查研究和工作指导, 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好主抓试点工作的职责, 加强协调、督导和服务工作。

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去年,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资金项目和工作重点上对试点市县给予了倾斜。省委组织部通过实施“百乡党建整推”计划, 加大了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实施力度。省委宣传部加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省财政厅把试点县全部纳入省财政直管县范围。省交通厅对试点市县部署的试点村安排了通村道路专项补助资金。省新闻出版局优先安排了试点市县的农家书屋建设。农牧、扶贫、教育、卫生、文化、民政、国土、建设、水利、林业、气象等部门也强化了扶持措施。今年,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 要继续把各类涉及农业农村的试点向试点市县集中, 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等各类涉农项目都要向试点单位倾斜。同时, 省直各有关部门要帮助试点单位抓好制度建设和创新。各地要对照省上制订的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和量化考核体系, 切实抓好城乡一体化工作, 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要牵头抓好考核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对3个试点市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从今年起, 省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给予扶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 抓好村内道路建设、培训资源整合、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和城乡危旧房改造工程。

上一篇:少儿美术教案——阿拉丁神灯下一篇:入学教育大会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