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研究

摘要:网络信息化发展彻底改变人们生存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高校大学生交往和学习方式。二十一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网络终端设备的普及率迅速提高,推进了时代的进程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微文化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关注微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带来的新变化,积极做到微文化下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微文化的广泛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动态变化,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了新视野、创造了新途径、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也带了一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未面临过的新挑战。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对微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概念作了具体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深入了解了现今高校大学生对微文化的认知情况及对微文化载体的使用情况,并掌握了大学生对思政教师使用微文化载体的评价与其对微文化的总体评价。分析了当前在微文化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机遇与挑战,分别从教育者、大学生、教育载体三个方面指出了当前微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对应角度阐释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微文化的产生、兴起与快速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得的历史契机,一定要抓住机遇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因微文化信息的良莠不齐、大学生思辨能力的限制、部分教育者观点未及时更新以及部分高校重视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逐渐被削弱、高校信息管控难度增大等问题的产生。本研究分别从大学生、教育队伍、教育平台与校园环境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旨在提升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体包括:从媒介素养、自我教育意识、朋辈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入手更新大学生思想观念;促进教育者转变观念、加强对教育队伍的微文化培训;利用微文化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舞台;通过校园舆情监督净化校园微文化环境等。总而言之,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实现立德树人工作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关键词:微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微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概述

2.1 微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2.1.1 微文化的内涵

2.1.2 微文化的特征

2.1.3 微文化的表现形式

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概述

2.2.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含义

2.2.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估

2.3 微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2.3.1 有利于开拓思政教育的途径

2.3.2 有利于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

2.3.3 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2.3.4 有助于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评估反馈机制

2.4 微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2.4.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益复杂化

2.4.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力结构需创新化

2.4.3 大学生思想意识趋向多元化

2.4.4 高校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盲点

3.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实证调查

3.1 现状调查设计与过程

3.1.1 调查方案设计

3.1.2 调查方法确定及调查对象获取

3.2 以大学生为对象的现状调查

3.2.1 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3.2.2 对微文化的认知调查

3.2.3 微文化载体使用情况调查

3.2.4 对思政教师使用微文化载体的评价

3.2.5 对微文化的总体评价

4.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原因分析

4.1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4.1.1 教育者重视程度不够,创新方式有限

4.1.2 大学生自觉意识偏低,学习主动性不强

4.1.3 教育载体较为分散,有一定检测难度

4.2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 信息复杂,大学生甄别能力有限

4.2.2 认识不足,教育者观点尚未更新

4.2.3 不够重视,微文化应用结构单一

5.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对策

5.1 更新大学生思想观念

5.1.1 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

5.1.2 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5.1.3 注意加强大学生朋辈教育

5.2 加强教育队伍建设

5.2.1 转变观念,构建平等的教育主客体关系

5.2.2 加强微文化培训,打造微文化队伍

5.3 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舞台

5.3.1 利用微文化平台,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5.3.2 创建微文化栏目,弘扬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

5.4 净化校园微文化环境

5.4.1 法治与德育并举,加强高校微文化制度建设

5.4.2 重视校园舆情监督,确保正确引导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城市文脉雕塑艺术论文提纲下一篇:高中物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