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精选10篇)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 篇1

束方君 化01 2010011833

一、讲座综述

大约还在高中的时候,就听说大学有各式各样的讲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听取。实际进入清华之后,除了这门必修课程之外,还有时代系列讲座以及各方自行组织的大小讲座。讲座内容丰富,然而自己时间有限,从中只选取了八次听取,也算是大学生活里的一件憾事。不过韩寒与方舟子事件之时的一期讲座,主讲老师素质之低下实在引起了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学生的公愤,未待讲座结束便愤而离席。这样的讲座,不听倒也罢。这三年间听的八次讲座分别如下:施晓光教授的《新文人系列之九第十六讲》介绍了美国大学的文化特点,文化中包含了衣食住行学等各个方法,并借由与中国大学的对比给了我们启示;倪维斗院士的《开启我国低碳转型窗口的几点意见》分析了中国高碳排放的现状,从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接下来阐述了常见的低碳化的措施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区,为我国低碳转型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李崇林教授的《梨园惊梦》在短短的三小时内以点代面,展现了中国国粹——京剧的魅力;王奉梅老师的《昆曲旦角之美》是这八次讲座中我最喜欢的,《牡丹亭(青春版)》正好也是我最喜欢的昆曲,王老师在台上虽不着水袖戏服,也没化妆,但一动一停一颦一簇,都充分展现了昆曲旦角之美,这次讲座接下来会重点讲述;肖鹰教授的《狂人徐渭与晚明文人》以徐渭为点,讲述了在晚明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文人的共性与个性,以及经济政治基础决定文化的道理;学生实践支队的《行胜于言——“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系列讲座实践篇》是“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系列讲座的结题,这次讲座形式新颖,不再由一位老师或教授主讲,而是由四位获实践金奖的支队队长讲述了他们的实践经历——实践正是“行胜于言”最好的表现,不是靠磨嘴皮子耍表面功夫,而是深入到最需要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的地方去吃苦效力,当然最后院士的总结也非常中肯;李锦记者的《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是一次政治色彩比较浓厚的报告,也切合了当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改革看似比革命温和,实际上实行更困难,既要有大踏步,又不能完全甩开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正是在这种艰难泥泞中前行的国企改革,才更加体现出由国企改革带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的重要性和本次大会的重大突破;香港卫视副台长白燕升带来的《传奇 传承 传递 传道——艺术温暖人生》和之前讲述传统文化的讲座不同,除了从艺术角度出发,还通过大师的生活趣闻突出了“温暖人生”这个关键词,使得这些舞台上的大师变得可亲而不仅仅是可敬,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什么品质是真正的艺术品质。

二、讲座精选

我自己从小深受东西方文化熏陶,虽然既不是美院的学生也不是艺术特长生,但我在大学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并担任队长,在刚结束不久的校歌赛上也获奖,所以接下来我会着重谈谈昆曲和艺术温暖人生这两场讲座,顺便谈一下我对艺术的理解和思考。(思考的部分我曾经在一门艺教中心的课程论文上用过,稍作修改后加入本篇。)

人们常说“戏子无情”,生活中也有一些知名演员被人提问“戏中XXX饰演的角色有XXX的品质,简直完美,那你会不会对这名角色的演员在现实中产生感情”,在历史上也有不少艺术家有精神障碍或是死于非命。不知何时开始,“艺术家气质”似乎已经不是什么好词,我自己留长发也有人常问是不是美院的学生。首先得承认的一点是艺术家确实容易比普通人偏执、极端,但这是因为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远远高于常人。正如同发现了测不准原理的海森堡因为看不懂自己当初写的论文而变成了一个疯子一样,过高的艺术才能也会把自己逼入绝境,例如梵高、帕格尼尼。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悲剧;但对于全人类来说,他们留下了无比珍贵的文化瑰宝。这样牺牲了自己造福了全人类的伟大的艺术家们,和那些献身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一样值得尊敬!

回到讲座,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昆曲、京剧的大师们数十年如一日的练习,仔细揣摩每一处动作语气,甚至冒着入戏太深不能自拔的精神危险,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经典。道姑的故作矜持却又得稍作有意,本是演出失误却变成了画龙点睛的白素贞的一仰一俯,倒不是我偏爱女性角色,而是生活中女性本来相较就细腻,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搬到舞台上便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拿捏的恰到好处,便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关于艺术方面,我自己是搞硬摇滚和重金属的。这两样都是源于英国,在欧美得到发扬光大最终影响全球的东西。80年代我们的流行乐刚起步之时,为了偷懒速成,只学习了J-POP的皮毛,而支撑J-POP最核心的编曲我们却一点都没学来,以致时至今日华语流行的编曲都简单的不动脑子。而反观我们的邻邦日本,他们和我们一样有着音乐的历史积累,一样有许多传统乐器,而在乐理方面,中国是宫商角徵羽五声,日本是日本调五声,两者合称东方五声体系。二战遭到惨败后,由于朝鲜战争的机遇,日本得到美国的大力扶持,日本从欧美学到的不只是技术,还有文化的吸收和化为己用。耳熟能详的两支乐队Beatles和Rolling Stones出名大约是1963年之后,而在70年代日本已经有了相当有水准的硬摇滚乐队,80年代初的重金属乐队LOUDNESS更是直接杀入了美国乐坛。我们虽然在90年代也有崔健、许巍、唐朝和魔岩三杰,但终究还是“泯然众人”。一方面日本岛国资源匮乏,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几乎是国家生存的唯一方式,另一方面中国政治的高压也是重要影响,但更多应该反思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的娱乐圈除了娱乐还能做些什么?能培养商业和艺术并重的人才么?比如说清华的艺术特长生,能不能招收电吉他电贝斯?清华的原创音乐能不能跳出水木年华的流行模式?至少我愿意,如果将来有可能学成归来,在艺教中心开门课教授真正的编曲。

三、课程意见与建议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 篇2

本刊讯近日,中移铁通四川分公司采用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开展“提升主动融入移动文化理念能力”移动文化专题讲座,公司两级机关管理人员、部分经营部经理参加了培训。

主讲教师为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党群工作部企业文化管理高级内训师马亚平。授课主要涵盖了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要建设企业文化以及中国移动文化体系、转型期企业文化建设等内容。通过培训使大家更深刻的理解了移动文化的核心理论体系,促进认同中国移动文化,从而提升自觉融入中国移动文化的能力。

中国食文化讲座 饼缘 篇3

“天津卫,始前明,改县府,是前清。天津城,像块砖,东西比,南北宽。天津卫,三宗宝,钟鼓楼,铃铛阁(音“搞”)……北门里,好热闹,商店开,放鞭炮。想美餐,东门里,冀州馆,路南里。曹秃子,是经理,焖的饼,有名气。熏驴肉,味鲜美,切卖者,内掌柜。”

天津卫过去是有名的“食都”、“食窝子”,有“八大成”、“九大楼”、“十大饭庄”,经营着众多津味名菜,但是在“数来宝”中为什么没有满汉全席、山珍海味,却大唱土得掉渣的焖饼呢?原来,看似档次不高的焖饼在天津老百姓的心目中却占有很高的位置。而且可巧的是,笔者的三代人都与天津的老味焖饼有着奇特的“饼缘”。提起饼来,说来话长,且听老朽慢慢讲来。

我们先弄明白什么是“饼”。“饼”这个名称在中国出现的并不算早,在先秦史料中尚未出现“饼”的字样,而称煎、炸、蒸、烤类面食为“饵”、“粢”、“ ”等,西晋束皙在《饼赋》中说,“饼之作也,其来近矣。”到了汉代有关饼的记载才多了起来。杨雄《方言》说,“饼谓之馄,或谓之 ”;刘熙《释名》说,“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胡饼作之大漫 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其形而名之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为“并也”。在唐之前,“饼”还是一个类的概念,是对面食类食物的总称谓。

唐、五代时期,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除了仍将面条类食物称作“索饼”外,在日常生活中,“饼”就是类似面包类的食物。如从西域传来的“胡饼”,宋之后被称为烧饼、鏊饼、锅盔等。而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蒸饼即是今天的馒头。

在《水浒传》中,武大郎是个令人深思的人物。网上评论说:“一个二等残废,在城区拥有小二楼的房产,娶有美貌娇妻,开有小作坊,在那个年代就算是个小富了。他是不会被逼上梁山的。”调侃归调侃,但大家都知道武大郎是卖炊饼的,有的地方为发展旅游经济甚至打出了“武大郎牌烧饼”。不过那是搞错了。炊饼不是烧饼而是馒头。武大郎应该是卖馒头的。

至于馒头有馅无馅,和包子有何关系,它们是否是诸葛亮发明的,因为离题远了,我们改日专文再议,此处暂且不表。

到了近现代,饼成为了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北方家庭的主食。老百姓日常烙饼用的是一种叫炙炉的圆形陶制品,凸面上有许多的透眼。过去几乎家家都有此物,大约已传承了千年之久。现在此物几乎绝迹,只有在沈阳道(天津的文物古董一条街)的摊儿上当古董卖。家常的烙饼讲究层多,烙法多采用煤球炉子的火,而且上面要洒一层乏煤球,使火候恰当,口感好。一般家庭烙饼时,每次都多烙几张,晾凉。第二天给孩子吃早点时泡在热豆浆或锅巴菜、老豆腐中吃。也可用来转天炒饼。炒饼最精者是三鲜焦炒饼,饼丝要经油炸,非常好吃。秋冬季各家多以大白菜切丝烩饼,有汤有菜,吃着舒服。焖饼要焖,加盖大火,以蒸汽收汤入味。品着滋味,吃着解饱。吃焖饼比吃烩饼要讲究些,除了品个滋味,还讲究俏头的时令。春天焖饼要放“探头青”的韭菜头,而且要卫南洼大任庄的韭菜提味,香气十足。吃三鲜焖饼、炒饼,要用时令海鲜。木樨焖饼、炒饼,口味鲜香,色泽美观。冬日则多以韭黄当俏头,放得虽少,但味道很窜。总之,各家焖饼做法不同,各有高招,食用标准就是适口者珍。

天津的餐饮文化中,饼的吃法更是丰富多彩。天津餐馆烙大饼不同于百姓家,先将面团揉匀,用擀面杖擀成长三尺、宽五寸的扇子面,用油5钱刷油,再从左起向右边叠四五层,然后用擀面杖上下推拉(以防止中间太薄,擀成大圆片),将饼放入铛内烙熟。烙时先烙正面,反过来用木锅盖压上小转,起鼓凸后,再翻个儿烧转,正面朝上出铛。烙出的大饼金黄色、芝麻花、柔软适口、层次均匀,无青边。烙饼的师傅常常用擀面杖敲打面案,从很远就能听到有节奏的“嗒嗒嗒”声。那可不是瞎敲,他是和灶上的师傅敲炒勺一样,在传递着只有圈内才听得懂的“电报密码”讯号。笔者还听说有的烙饼师傅能将烙熟的三尺大饼用擀面杖挑起,像转“二人转”的大手帕那样飞到后面的饼摞上。不过那只是传说,余没有见过如此神奇的“飞饼哥”。

天津卫吃大饼的花样品种很多,如卷酱肉、卷蚂蚱,有俗话说,“大饼卷蚂蚱——您家(夹着)吃去吧”。还有素焖饼、素炒饼、肉焖饼、肉烩饼、肉炒饼,味道各不同。老鸟市有个惠友居老师傅名刁振东,有一手焖饼的绝活。他的焖饼与众不同,饼不粘盘子,口感软但有嚼头,面味浓,俏菜香脆,可谓津门一绝。此外,辽宁路恩升饭馆有位王春彤师傅的焖饼也是津门一绝,穆祥珍大师曾登门求教。老厨师告诉笔者一个诀窍:“烩饼离不开姜,焖饼离不开蒜。”否则,出不来天津老味。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天津金刚桥旁的老鸟市是条有风味特色的美食街。街上经营的品种集天津小吃、炒菜为一体,独特、质优、物美、价廉。老鸟市的焖饼,风味各异,有十多家经营。其中最为知名的焖饼有老鸟市姜记、三胜湧饭馆、闫记饭馆、祥顺居饭馆等家。

此外,河东地道附近郭庄子饭店旁边有个小酒馆,焖饼、烩饼的生意非常火爆。河西谦德庄、南市等大市场、小饭馆、小酒馆都有焖饼、烩饼。下小馆子上俩凉菜,来二两酒,酒足了,来碟焖饼或者来碗烩饼,花钱不多,亦菜亦饭,热热乎乎下肚,天津话叫“泰嗨”(舒坦)。

前些年,不仅是饭馆,连国营企业、大专院校、机关单位的食堂,都设专门窗口焖饼、烩饼、炒饼,三班倒的大企业,夜宵以焖饼、烩饼为主要食品。单位的大食堂焖饼不同于社会餐饮,焖饼时多用一些食堂加工的大锅菜、丸子炖肉的汤,职工自带凉饼加工,三分钱一份。当然,本单位食堂的焖饼更香,更有味道,更加实惠。

笔者可以说是吃着烩饼、焖饼长大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考上了天津十一中学(现实验中学前身),那时的南开、耀华都是私立中学,学费很贵,一般家庭上不起。而当时公立中学只有十二所,收费很低,登报录取,有如上皇榜,荣耀得很。但是问题来了,我家住在海光寺,上学却要去八里台(现师大旧址),距离不近。怎么办呢?于是,12岁的孩子就开始骑自行车走读,中午在八里台与吴家窑大街把角的一家小餐馆就餐。

nlc202309041040

小餐馆地处要道,车水马龙,中午吃饭的人特别多。吃饭的人虽多,但点菜把盏者,却是鲜见,大多人都和我这个学生娃一样或者是自带凉饼花上3分钱请灶上帮忙加工成烩饼,或者是花上5分钱要上一份带菜的焖饼,那可是又有肉又有蛋,老远闻着就香。不过那样的美餐对学生娃只是一种奢望,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就这样,我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地在那间高台阶、挂着五色店招的小饭铺内和浑身汗味的苦大力朋友们挤在一条板凳上吃了几年的烩饼与焖饼。天津卫有句俗话,叫“二小吃焖饼——不觉(音“角”)闷”,是贬人不知趣、不自觉的意思。是说常吃焖饼会把人吃傻了,吃“二”了。可是我却自我感觉良好。正因为常吃焖饼,常接地气,使我懂得要自强不息,厚道做人。教我在复杂浮躁的社会生活中恪守做人的底线——敬畏天地,感恩父母,有羞耻心,担当回报社会的责任。

后来我去了甘肃支教,当了一名老师,听家里来信说,老父亲也情钟于焖饼了。笔者的父亲曾在旧时代的县衙当过“师爷”,即文书之类,写一手好颜体字。后来,水上登瀛楼慕名请他题写店名,他欣然应允,题写“水上登瀛楼”几个大字。饭庄要酬谢他,他说:“当年劝业场请华世奎题字,花了500块大洋。咱不能和大家比,你们就请我吃焖饼得了。”

水上登瀛楼是天津有名的鲁菜馆,有许多看家名菜。但是人家并不端大饭庄的架子,也卖深受游客欢迎的焖饼等家常饭。上世纪六十年代笔者回津曾到水上登瀛楼品尝焖饼,那焖饼俏菜精细,肉汤煨焖,鲜香可口,味道绝非一般可比,是用普通食材做出的大手笔。

之后,老朽一直致力于研究饮食文化。我的孩子也受到影响,“下海”做了厨师。他有幸拜在“八大成”的再传人、被誉为“一代儒厨”的马金鹏大师门下为徒,同时也得到了津菜大师姜万友、厨界前辈耿福林等大师的指点教导。后又被派往国外工作一年,因而厨艺得以长进。2001年在天津家常菜的比赛中,他以刀工精细、天津风味足的一道家常老味焖饼而一举夺魁,捧得金奖。

社会在发展。随着餐饮文化的多元化趋向,人们的口味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杂。不少年轻人热衷于叉牛排、品红酒、喝咖啡、啃黄油面包、吃意式披萨,有谁还会对灰头土脸的大饼再感兴趣?所以,炙炉、饼铛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社会上的餐馆大多是什么菜赚钱卖什么。厨师炒菜是怎么省事怎么做。因为毛利低,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以焖饼、烩饼为主的饭馆了,更没有馆子师傅为挣个“块儿八角”的去为顾客费心费事地加工暖胃暖心的烩饼了。

但是,天津的老爷们儿还真有好这口儿、想这味儿的。这不,那位能“五鬼闹判”(看5个火眼),大翻勺能一次翻4条黄花鱼绝活的姜万友大师还经常去找我的孩子,一进门就亮开铜钟大嗓:“昆仑爷们儿,上焖饼!”

记住老天津味儿,莫忘这片热土上的那片情!

(下期预告:山德士上校不卖包子)

哈工大文化文化素质讲座报告5 篇4

交响乐艺术欣赏

姓名:

班级: 学号: 学院: 专业:

时间:2015年11月18日地点:活动中心301

一、讲座概述

本次讲座邀请的嘉宾是卞祖善,1956年由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直升本科指挥系,师从杨嘉仁教授。196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从事乐队指挥至今。中央芭蕾舞团原首席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会第四、第五届理事,中国交响乐团联盟首任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爱好者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管弦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约理事。国家一级指挥,中国金唱片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本次讲座主要介绍了交响乐的起源,交响乐的广义解释与狭义解释,三部活的“乐器法”:波莱罗、彼得与狼、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不同体裁的名作欣赏:婚礼-进行曲、春节-序曲、卡门-前奏曲、乡村骑士-间奏曲、《前奏曲》-交响诗、舍赫拉查德-交响组曲、鹿回头传奇-小提琴协奏曲、哈里路亚-大型声乐-器乐作品、C小调-第五交响曲。

二、交响乐的起源

交响音乐的起源可以追述到15世纪。它的名称源于古希腊,是当时“和音”和“和谐”两个词的总称。到了古罗马时期,它就演变成为泛指一切器乐合奏曲和重奏曲的代称,当时俗称“杂乐”。到了16世纪,也就是1501年 至 1600年,距今大约400多年前,也就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交响乐开始在欧洲发展起来。到了16至17世纪,交响乐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纯粹的器乐曲。18 世纪初期,也就是距今300年,音乐艺术在欧洲得到了迅猛发展,音乐开始逐步走向平民化和社会化。这个时期,交响乐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规模和形式都慢慢有了明确的含义。也就是说,交响乐或者交响乐团没有明确的创作者,是历史和音乐自身发展的集合和必然。18 世纪中后期,也就是距今200多年前,海顿创作了120多部交响乐。他在交响乐艺术上的贡献是——完整而严谨的确立了交响乐的形式和规模,因此,他曾被人们誉为“交响乐之父”!他的艺术成就直接影响到了他的两位后人——莫扎特和贝多芬。而交响乐的形式、规模、内涵等等,都是在这后两位作曲家的创作中得到真正的成熟和完善的。

由于交响乐曲式结构宏大,乐队庞大齐全,有强大的音响力量,加上丰富多彩的音乐千变万化,管弦乐队的表现力能得到高度发挥,因此意蕴深远,善于表现神秘、丰富而复杂的感情,对于大自然的诗情画意的描绘更是有独特的色彩效果。因此,交响乐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

三、交响乐的广义解释和狭义解释

交响乐的广义解释是指西洋古典音乐,狭义解释是指古典主义音乐。四、三部活的“乐器法” 《波莱罗舞曲》是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最后的一部舞曲作品,是他舞蹈音乐方面的一部最优秀的作品,同时又是二十世纪法国交响音乐的一部杰作。是拉威尔受著名舞蹈家伊达·鲁宾斯坦委托而作。民间舞蹈风格的旋律是这部作品的基础。“波莱罗”原为西班牙舞曲名,通常以四三拍子、稍快的速度、以响板击打节奏来配合。形式上,由主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构成。但拉威尔所作的这部舞曲,只是借用了“波莱罗”的标题,实际上是一首自由的舞曲。该曲被公认为20世纪法国最有代表性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是由英国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于1946年为英国政府拍摄的教育影片《管弦乐队的乐器》而写的管弦乐曲,又名《珀塞尔主题变奏与赋格》。乐曲的主题选自英国作曲家亨利·珀塞尔为戏剧《摩尔人的复仇》所作的配乐中一段活泼轻快的舞曲,并以此主题作了一系列变奏,向年轻听众一件一件地介绍了管弦乐队中的各种乐器。

五、总结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 篇5

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听讲记录

1、儒家素来主张“仁爱”,其逻辑起点为“亲亲之爱”,强调“孝悌”。“孝”即纵向的父辈、子辈、孙辈之爱,“悌”为横向的兄弟姐妹之爱。所以,从逻辑起点上,儒家要求人们先爱自己的亲人,再横、纵延伸,对人性中爱的来源解释较为合理。但从中也可看出,儒家有不平等的思想(横纵都是逐级减弱的),但正是其“不平等而对等”成为其主张的核心,也从此被历代帝王所推崇,作为治国策略的纲领,如“拥军爱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墨家推崇“计划经济”,讲究自食其力、按劳分配、各尽所能、公平正义。“兼爱”即为平等地爱,不能像儒家一样有阶级利益上的不平等。墨家以技术见长,器械、发明等是墨家开创的先河。

3、道家之“不爱”,认为“不需要爱”。“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天本就不管不治人,人又何苦“自治”乎?庄子认为天下乱子皇帝,因为“有爱必有恨,有亲必有疏”,统治者的管理反而扰乱了既定社会秩序,所以应“不救”、“不治”,正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道家的思想只适用于“人祸”,若有“天灾”,“不管不治”必不成行。故道家的思想更多应用于个人,而非用于治国。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 篇6

感:爱的力量

“传统文化论坛暨家庭教育讲座”听后感:爱的力量

学生:z 家长:z

2016年11月19日,我被二中邀请参加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说心里话,刚开始我只是迫于孩子的压力,去顶个数罢了,心中还有好多的不满。觉得那只是在作秀和走形式。七点半钟我准时来到二中礼堂,礼堂里一排排整齐的座椅和宽广的讲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实话自从我离开校园还是头一回来到学校。真是与我们的那个年代大不一样了。于是我感叹孩子们的幸福。

在义工老师的指引下,我找到了我的位置并安静地坐下,我发现每一位义工老师都是那么的谦和认真和蔼可亲,我觉得很新鲜和感动。毕竟在当今的社会上是难得一见的。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丝丝触动的。

上午八点三十分讲座正式开始了。说实话,上午的学习与分享的内容由于我文化不高,不太理解,但是从身边家长的那一次次热烈掌声中,我还是感受到了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和感动。

特别是下午田妈妈的分享让我有史以来头一次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田妈妈太伟大了,她诠释了伟大母亲那无私的爱。田妈妈在那么多的苦难岁月里,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支撑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家,还那样的乐观。渐渐地我发现周围的家长都鸦雀无声,不时暗暗地流泪。我知道家长们在用心地聆听和感受。随着田妈妈精彩的分享,我们渐渐地都进入了角色。和田妈妈一起感受她的酸甜苦辣的人生。三个小时的精彩分享很快

就结束了,田妈妈很忙。当田妈妈离开会场去下一站继续分享的时候全场家长和义工,工作人员都对田妈妈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回到家后心情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田妈妈能把好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把那样不幸的家庭经营得那样和谐、温馨、幸福?为什么我们这些都健全的家长却没有做到?这些真的都值得我去思考。”没有优秀的家长哪里有优秀的孩子啊?”我不会忘记田妈妈说的这句话。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 篇7

为引导中职女生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的变化, 有效避免青春期所引起的种种心理困惑, 使女生们能够健康、快乐、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最近, 三门职业中专开展了一堂针对全校女生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学校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黎珊珊主讲。

在讲座中, 黎珊珊老师引用了生活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 主要从认识自我为切入点, 分析了女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并阐述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通过经典案例, 教育女生如何解决生活方面的困惑、正确对待男女生交往和女生心理自护等问题。还对部分女生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和引导, 拓宽了女生的视野, 加强了女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也解决了部分女生的心理困惑。

此次女生健康教育讲座的举办, 得到了女生们的广泛好评, 为全体女生的健康成长, 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文化素质教育讲座论文 篇8

其一,中国茶文化的传播,遍及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口,为世界提供了健康饮料。

其二,中国瓷器的外传,遍及亚非欧美,形成了世界性的餐具饮食文化。

其三,中国筷子的发明,改变了16亿人的就餐方式。

其四,中国大豆及豆腐的传播,为世界开拓了一个重要的植物蛋白资源,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但使中华民族得以世世代代繁衍昌盛,也对世界进步做出了贡献。因此,中国食文化的主流是一种先进文化。

大豆起源于中国,东北、西南地区、云贵高原是原产地。上古的粮食所谓五谷、六谷中都没有“豆”,只有菽。菽就是豆。《诗经》中有“七月烹葵及菽”和“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句子。以后才改叫豆的。

大豆含蛋白质很高(平均为35%),素有“植物肉”之称。脂肪平均值高达16%。因此,我国很多地区都把大豆当作最好的营养食品。中国的牛羊奶产量不多,婴儿代乳品大都用豆奶。实际上,豆奶比牛奶更易于中国人的肠胃吸收,也是重要的补钙手段之一。大豆可培育豆芽作蔬菜食用,也可磨粉掺入面粉制作糕点和馒头。整粒大豆煮熟可作主食或副食。豆腐和多达百种以上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在世界上值得骄傲的发明。中国菜肴总的来说油腻味重,炒和油炸是中国烹饪中最常见的手法,所用的油也大多是豆油。

一般认为,豆腐的发明者是汉代的淮南王刘安。但事实上,豆腐的发明很可能是有一个时期由很多人研究改进的过程,据传还与佛教的倡导素食有关。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的发掘中就有一幅把豆类制成豆制食品的生产图画,可见,在汉代黄河流域已经有了规模较大的生产豆腐作坊。

大豆发酵制成的酱和酱油等调味品一般被认为是东亚地区的发明。东亚地区盛产大豆,气候高温潮湿,适合发酵调味品的生产,成为发酵调味品的高产区。稻、麦等谷物发酵后也能分解出甜味和一定的鲜味,但无法获得大豆蛋白分解出的那种独特的鲜味。

大豆在农业种植上还有很高的价值。大豆的根部伴生有根瘤菌,它能够吸附空气中的氮素。这些氮素除了供大豆植株生长所需外,剩余的部分大多残留在土壤中,为再种的植物提供养分。因此,可以建立以大豆为中心的三年或四年的顺序轮作制。东北人常说,没有大豆,就没有东北的农业。可见大豆在中国农业中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而现在,美国、巴西比我们的产量都要高得多了。

一个民族的饮食习惯是由其地缘、食物资源、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等诸多因素长期形成的。所以,我们对饮食习惯的研究也不能简单化了,应该从食文化形成这个根源上去找。

现在,很多人埋怨中国的足球出不了线是因为我们吃的肉少、喝的奶少,比不上外国球员的体质。这是一种误解。笔者曾在《食情感背后的故事——食文化概念新探》一文中说过。喝奶与不喝奶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饮食习惯问题,还源自生态史、体内的酸碱平衡所需等因素。人家西方人以肉为主食(酸性食物)当然要喝大量的奶与咖啡(碱性食物)以保持酸碱平衡。我们中国人是以吃素为主的民族,现在生活好了,自以为可以大量喝奶了。但是,我们的体内没有相应多的乳糖酶来帮助吸收,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笔者主张适量喝奶。同样,大量食肉的结果也给不少人造成了酸性体质,导致了多种富贵病。

其实,中国人的饮食中有一个重要的蛋白质及钙的来源,那就是我们祖先培育的大豆。笔者并不反对“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提法,但是更提倡中国人喝自己的豆奶,豆奶把奶和大豆的优势兼容并蓄,而且更适合于中国人的肠胃吸收和营养支持,还可节省出喂养牲畜的大批粮食。此等利国利民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遗憾的是,我们总是不重视自家的宝贝,误认为月亮总是外国的圆。近年来,欧美国家备感炸烤肉食所带来的现代富贵病之弊,越来越重视大豆食品,甚至把大豆蛋白作为食品营养添加剂。而我们自家却看不上灰头土脸的大豆制品,豆奶业、豆制品业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联系到不久前一些人恶搞中医药,挖炎黄龙根的无知,也就不足为怪了。笔者担心,在若干年后,我们的下一代要去花巨资再买回本属于自家的宝贝。

中华民族自从走上粒食的歧路之后,“民以食为天”,实际上就是“民以粮为天”。这也不足为怪,因为中国人在历史上被饿怕了,因而也就总结出一条死理:老百姓认“囤里有粮,心中不慌”,统治者认“广积粮、高打墙。”解放后,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方针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但在落实时,却变成了“以粮为纲,其余砍光”。因此,尽管粮食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总产量成倍增长,但农产品结构单一、食物总量不足、膳食结构很不合理,碳水化合物消费过量,油脂、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素的生产和消费严重不足。因此,改革开放以前尽管经过了近30年的努力,还是没有很好地解决“中国胃”的问题。

在中国,人们习惯于将传统上的主食统称为“粮食”,主要是指稻谷、小麦、玉米、薯类等淀粉作物和豆类两大类作物。1995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更令我们举国上下过度偏重于“粮食安全”。4年下来,酿成了一个苦果:“一方面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全面过剩,大江南北都出现了‘卖粮难’;而另一方面,每年却要进口近2 000万吨的油料及其制品,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食用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的需要。”(《瞭望新闻周刊》第1191期64页)

“吃饭”问题是国民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同样是吃饭问题,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甚至有着本质的差别。在困难时期,老百姓的要求是有饭吃,求生存,只要有粮食吃就很满足了,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康社会的“吃饭”问题内涵已经与困难时期、温饱时期的“吃饭”问题有着本质的差别。现在,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好”的标准是食品安全,满足国民合理的日常营养需求,而且还要色香味俱全。

从营养学的角度考虑,人的主要营养素的合理需求量:每人每年需碳水化合物约183千克,脂质约41千克,蛋白质约29.2千克,此外,还需要矿物质、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因此,无论从国民的合理营养需求还是从现实的食物结构调整总体趋势来分析,我国的农业发展都要从为国民提供合理的、足量的碳水化合物、食用油脂和蛋白质这三类主要营养物的视点去综合发展。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向有限的可耕地要“粮食”,也要向林地、草地、水面要食物;既要着眼于领土的食物利用,也要着眼于领海甚至公海的食物开发;既要考虑满足当前的食物需求,也要考虑到食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对于我们的“中国胃”才谈得上有安全保障。

最后说一下中西文化交流问题。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借鉴是一种必然。但是要注意活用,不要钻牛角尖,特别是要符合国情,为我所用。

我们的“文化”一词起自“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而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一词的词根却含有耕作的意义。在中国,“粮食”的概念是指传统上的主食,即稻谷、小麦、玉米、薯类等淀粉作物和豆类两大类作物。而在英语中却查不到相对应的单词。国际组织关注的是“Food”即“食物”而不仅仅是“粮食”。英语中的“食物”概念,从内涵上说,包括了淀粉作物类、油料作物类(含豆类)、蔬菜和瓜类、糖料作物类、水果和果酱类、家畜和家禽类、水产品类、微生物类和海产品类等9大类100多种;从营养构成上说,包含了人类所需的所有营养素;从资源上来说,可来源于陆生、水生和海洋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其生产可面向整个领地资源、领海资源和公海资源。其所指广泛,生产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我国可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我们对“食物”和“粮食”这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正确把握,对正确指导我国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的食物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班组文化建设讲座 篇9

企业文化最初的提出,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当时美国、日本以及西方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学者,将它作为一种企业管理理论提出的。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生存发展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使企业基业长青,成为国内外企业界广泛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专家们通过对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优秀的长寿的跨国企业的深入剖析和研究,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管理开始走进公众的视野。

随着人类工业历史的深入发展,企业经营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经验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家就开始探索更科学、更规范的企业管理新方法。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代表企业管理迈入了科学管理新阶段。

到了二十世纪末期左右,企业管理学者专家通过大量实例研究发现,在美欧日经营的最成功的公司里,居第一位的并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或利润指标,也不是计算机或任何一种管理工具、手段和方法,甚至也不是科学技术,而是企业文化或公司文化。企业管理开始进入文化管理阶段。

现在,我们要搞清楚的

第一个问题是,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企业文化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感受,能极大地影响人的情绪,左右人的心境。

企业文化是一种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中,积淀形成的共同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它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组织之中,存在于全体员工头脑深处,是一种无形的软约束。

企业文化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长期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习惯的力量很强大,也很可怕。习惯成自然,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职业习惯是个体文化最显著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一种追求。“企业需要利润就像人体需要氧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没有它们,就没有生命。但这些东西不是生命的目的。”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担负社会责任。

看不见摸不着的企业文化,像高楼大厦里的钢筋、螺钉、焊缝,在装饰一新的大厦外观,轻易不被人看见,可这种叫着企业文化的东西却渗透到了大厦的每一个角落、关节和着力点,承载着大厦最为沉重的负荷。企业从一开始设立(诞生),就有了文化。无论企业大小,凡是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但有好坏之分。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肯定是永远长不大的企业,一个长大了没有健康企业文化的企业,不但营养不良,而且风雨飘摇。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问题是,胜利物探公司的企业文化

胜利物探文化是和集团公司、油田的企业文化一脉相承,是其大框架内的一个特色子文化。

前年底,集团公司刚刚印发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在这个《纲要》中,明确了集团公司的

企业宗旨:发展企业、贡献国家、回报股东、服务社会、造福员工

企业愿景: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 企业精神:爱我中华、振兴石化 企业作风:精细严谨、务实创新 经营理念:诚信规范、合作共赢

胜利油田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 共同愿景:百年创新,百年胜利 共建共享观:共创百年胜利 共建和谐油田 共享美好生活 共同行为规范:人人遵章守纪 事事讲求精细 时时注重创新 处处体现和谐

胜利物探文化历史沿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胜利物探精神,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轰轰烈烈的胜利油田勘探大会战时期,是胜利物探文化的基因精髓。积淀了40年的胜利物探文化,已在一代代胜利物探人的骨血中绵延流淌。

在公司档案室里,至今还完好保存着一个由国家石油工业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六部委联合颁发的“地质勘察功勋杯”。奖杯那昂扬向上的独特造型,向人们诉说着胜利物探人那段激情澎湃的艰苦创业史。

头上青天,脚下荒原,喝黄水,吃窝头,没房屋,缺床铺;生产上更是困难重重,缺仪器,少设备,没公路,无供电。胜利物探人不怨不悔,喊出了“两个窝头一碗水,找油不怕跑断腿”的铮铮豪言。

70年代的222地震队,提出了“披星戴月流大汗,提前突破年上千”的口号,首创当时国内地震队施工测线1017公里的最高纪录,并连续七年被评为油田工业学大庆标杆单位,从1976年起,连续三年被胜利油田党委命名为“英雄地震队”。

80年代,面对油田快速增储上产的要求,他们又喊出了“披星戴月流大汗,誓献荒原大油田”的奋斗口号。胜利物探2186地震队连创年总公里数、月公里数和日炮数三项全国最高纪录,自1984年至1989年,连续六年获得石油部同工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金牌,成为全国物探系统唯一的“六连冠”队。

90年代,“永远寻求新起点”的2188地震队被誉为“胜利油田物探战线的一面旗帜”,连续八年获得胜利油田“名牌队”,连续四年获得集团公司“金牌队”。“甘做大漠骆驼草”的223地震队12年21次进疆施工,炮震昆仑,让胜利物探的旗帜飘扬天山南北。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全国勘探市场的逐步开放,公司被直接推向了大市场。近年来,市场环境更加深刻变化。国内市场群雄逐鹿,国际市场滩多浪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深入研究分析,对国内外同行的纵横比较,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客观预测,公司党委在1998年提出了“四大创新工程”,即:企业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工程。2000年,又明确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号召。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种前沿管理理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高层次。其核心理念在于:市场永远在变,企业要生存发展,其学习和创新的速度,必须赶上或超过市场变化的速度。这也标志着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加速整合、持续完善、创新发展期。

公司党委坚持大视野出发、大市场着眼、高起点定位,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传统企业精神注入了勇于拼搏、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于竞争、勇闯市场的开拓精神等新内涵,提出了“打造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经营高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胜利物探铁军”的企业愿景。

以上是精神层面的文化,公司企业文化还包含制度行为和物质形态文化,如:

1、经营理念体系:

发展思路: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装备为支撑,以人才为保障,确保实现公司“胜利本土、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三个三分之一的跨国经营格局及和谐稳定发展局面

市场战略:拓展新区市场,优化传统市场,引领新兴市场,抢占高端市场

经营战略:推动“粗放型向集约型、总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的三个转变

科技战略:科研生产一体化

人才战略:企业培育人才,人才成就企业

胜物党发[2009] 36号:人才团队设置分为三个系列:专业技术系列、经营管理系列和技能操作系列。具体讲,就是打造十大核心人才团队。即: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山地地震采集技术、大沙漠地区地震采集技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四个物探技术系列人才团队;物探测量装备技术、物探仪器装备技术、滩海装备技术、特种装备技术,四个装备技术系列人才团队;一个以推行绩效考核体系为重点的经营管理系列人才团队;一个以一专多能型石油地震勘探工为主的 技能操作系列人才团队。

2、七个核心发展理念: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发展动力;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终身学习是第一需要;学习型是第一文化管理;培训是员工第一福利;安康是员工第一劳保。

3、子文化:

A安康文化—“和谐发展,共享明天”的安康文化共同愿景 “追求零伤害、零事故和零污染,成为管理科学、现场标准、工艺优良、操作规范、身心健康、环境优美的行业典范”的安康工作目标。

“两书一表一本一案两单一程序”的HSE体系运行模式 B执行文化:执行规范不打折扣,执行标准一丝不苟;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讲困难;战略决定方向,执行决定成败;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赢在执行

C基层家文化:223地震队“大漠骆驼草”、2188队“新起点”

D廉洁文化、滩海文化、西部文化…… 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开展班组文化建设?

文化牵引靠高层,文化推进在中层,文化落地于基层。国内外著名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优秀高效的班组是企业成功的基石。只有班组的潜能被激活,才能更好地释放整个企业的创造张力,实现基业长青。

一、什么是班组文化

班组,是为了共同完成某项工作任务,而由一定数量的人员在有统一指挥、明确分工和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所组成的一个工作集体。班组文化就是以班组为主体,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基层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的具体体现。

优秀的班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到员工,管理到班组”,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基层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就如“把党支部建在连队上”,可以统一员工思想认识,缓解基层员工的压力,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二、班组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班组文化建设切忌“为文化而文化”,不能让文化建设成为日常管理的负担,而要让班组文化建设与班组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有机融合,成为优化班组管理的有效途径,让管理在文化中升华,让文化在管理中落地。

班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班组宗旨、理念、制度、行为、氛围、激励等。

其中,“班组宗旨”是班组文化建设的起点,也是班组存在的目的所在,基于宗旨的不同,可以划分不同类型的班组,如生产效率改进型、产品质量改进型、服务水平提升型等。“班组理念”是企业文化在班组层面的体现,起到统一班组成员思想的作用。有效的“制度”安排则是提高班组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的内在要求;行为是班组价值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窗口和体现。“班组氛围”是班组成员全天候浸润于其中的,是班组成员对班组的直观感知。“班组激励”是为班组工作提供、激发动力的源泉,也是班组文化建设以人为本的体现。

围绕班组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活动,班组文化建设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班组集体活动

班组要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如开展一些运动项目比赛、户外拓展活动、烧烤、郊游、聚餐、辩论赛等活动。

2、班组文化墙

班组文化墙是展示班组的宣言、标语、口号、定期活动通知、活动成果展示等情况等,并将先进事迹和案例显性化在文化墙上。根据班组文化建设的情况,定期更新班组文化墙的内容。

3、班组文化博客

文化博客是班组文化建设的阵地,各班组博客必须上传全组成员的集体照、个人照,并附个人简介,博客定期更新一次;班组成员每月需在博客发表博文。

4、班组文化故事集

组员围绕企业核心理念,写下发生身边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故事,把工作生活中有关企业文化的点滴写成故事案例,交给每组班组长。有关负责部门将收集到班组的故事案例进行整理、挑选、整合成册,一年出版一册《班组文化故事集》。

5、活动积分激励计划

个性化的积分服务能挖掘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参与班组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员工积分可兑换礼品:学习发展类(经典培训、精品讲座、外出交流等)休闲活动类(演唱会门票、电影票、假期等);消费类(优惠券、实物等);等等。

班组文化建设除了上述形式以外,还有班组图腾、班组口号、明星班组长评比、班组文化漫画集、班组论坛等系形式,在班组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形式。

三、班组文化建设基本流程

班组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一般而言,在班组文化建设的一个周期包括组织计划、集中建设、监督检查、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即PDCA的闭环管理模式。

1、组织计划:成立班组文化建设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制定班组文化建设规划和方案;召开班组文化建设启动大会,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培训,宣贯班组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使广大员工了解班组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流程。

2、集中建设:各班组在公司的指导下,具体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各班组根据公司的文化理念,结合班组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本班组的形式,进行班组文化建设。

3、监督检查:对各班组文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纠正。

4、总计提升:对班组文化建设进行评比,推广先进;对班组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改善。

四、班组文化建设案例分享

案例:生产制造行业班组文化建设——日本技研新阳TCC班组建设

日本技研新阳是日本爱电集团在华设立的电子加工工厂,自1994年至今短短10多年的时间,新阳从当初的300多人迅速发展到今天人员规模超过一万多人,年收入达五六十亿,各种类型班组100多个。从2007年起,普智经盛作为技研新阳的企业文化咨询合作伙伴,与技研新阳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班组文化建设。

技研新阳班组文化建设创造性地将班组建设与QCC(质量控制圈或品质圈)结合起来,提出TCC班组文化圈建设。TCC即文化圈,全称班组文化活动小组,主要以班组成员自动组成,活动开展方式类似QCC,区别在于活动主题基本固定,主要解决如何通过日常工作来促进文化落地的问题。TCC建设具有新阳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TCC目标:全员参与、自主管理

2.TCC管理内涵:

依靠职工的活力: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决定班组业绩关键是下属/员工

开发职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去挖掘职工的才智和能力

尊重职工的人格:关爱的具体体现

塑造职工的素质:一带一(类似导师带徒)、各种培训班

凝聚职工的合力:塑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3.TCC的管理精髓:

点燃员工的激情:想办法让所有成员说真话、做实事、追求真理……

实现职工的价值:尊重每一个人、适合的人做合适的岗位、帮助成员实现自身价值、感恩惜福……

共创和谐与共赢:团队氛围的营建(各级管理干部的自律、带头作用……

4.TCC活动流程: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以激情打造为主,最终实现全员参与,自主管理,新阳文化全面落地。第一阶段:讨论班组现状(团队氛围、效率、品质、改善等状况)。提供不同的渠道给员工说话的机会并及时回复明示,并通过各级管理者进行相应的指引,将班组的现状与班组建设结合起来。

第二阶段:根据改善重点制定行动措施及活动计划。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改善、激情逐步融入到活动。如: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员工工作激情,培养高技能员工;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员工自主管理。

第三阶段:不断检查、改善。结合自身不足,多到他部门观摩、交流、学习,共同成长、进步及时将活动开展中的困惑反馈至企业文化办公室,多借部/课长等智慧及力量支援对成员中消极、不投入等人员进行单独沟通交流

第四阶段:总结。总结本届TCC活动成果:重点体现品质、效率、合理化效益、激情等方面成果活动中的不足真实、有据可查横向展开计划及措施。

第五阶段:循环往复

技研新阳的班组文化建设重点点燃了班组的工作热情,打造了高绩效的班组,促进了“激情工作、快乐生活”的文化理念在基层的落地。

传统文化讲座记录 篇10

活动主题:传承传统文化从我们做起 活动时间:2013年6月5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主持人:张俊芳

一、活动前期准备

1.确立方案明确工作制作宣传海报并张贴。

2.通过询问同学以及有奖征集等方式收集信息包括掌握传统乐器传统书法等传统文艺的人员信息以及在校少数民族同学信息。

3.问卷调查的问题征集

二、活动开展

1.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图片展示

①传统舞蹈 ②传统乐器③传统文艺④传统节日端午节 2.问卷调查从各系中抽取一个专业发放问卷再回收问卷并对调查结果做出统计分析。3.采访同学

① 采访问题:你如何看待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请谈谈你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对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作用。② 以下是同学回答

四一班郭思源:我觉得少数名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元素。中国是一个涵盖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的绚丽多彩得益于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六三班李佳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断增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力和影响力。

三、活动后期

1.对于收集的图片进行整理编辑同时对于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总结分析。

上一篇:火工品爆破员、安全员操作规程下一篇:《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