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结课论文(通用7篇)
数学与科学
学
院: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指导教师: 职
称:
论文完成日期:二〇一五年11月29日
摘要
一般人对数学的印象,多半是理性的、精确的,因此很少人会将它跟柔美浪漫和感性的音乐联想在一起.虽然音乐也有理性和精确的一面,但是在过去,数学和音乐一向是壁垒分明的.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符号体系的使用使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音乐则是研究现实世界音响形式及对其控制的艺术,它同样使用符号体系,是所有艺术中最抽象的艺术.从表面上看,音乐与数学是“绝缘”的,其实不然.关键词
起源
发展
美
目录
1.数学与音乐皆为艺术 2.音乐与数学结合的起源 3.乐理中的数学规律 4.乐曲结构与黄金分割 5.和声的傅立叶分析 6.乐器中的数学奥妙 7.相关名言
8.数学与音乐融合的必然性
引言
J.J西尔威斯特曾经问道:“难道不可以把音乐描述为感觉的数学,把数学描述为理智的音乐吗?”这实际上是对音乐和数学联系的间接描述.数学是对事物在量上的抽象,而音乐是对自然音响的抽
象,我们所提到的两者的关联,正是在抽象这一点上将音乐与数学连结在一起.因此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说:“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爱因斯坦说得更为风趣:“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两者都有各自的抽象符号,又为各自的规则支配.数学符号不等于数学正如曲谱不等于音乐.1.数学与音乐皆为艺术
何谓数学?何谓音乐?各种解释与说法不一,其中有以下的看法:
(1)数学源自于人们对自然界规则事物的观察,它是一种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2)音乐是对于声音中规则变化的认识,而不规则的声音,即属于噪音(黄嘉彦、张如梅,民89).由此可知,数学与音乐都同样是在对自然界的事物作描述或探求,人们藉由数学和音乐,都可以了解到自然世界部分的现象数学和音乐位于人类精神的两个极端,一个人全部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就在这两个对立点的范围之内展开,而人类在科学和艺术领域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都分布在这两者之间,音乐和数学正是抽象王国中盛开的瑰丽之花,它们的美交相辉映。音乐在演奏中得到生命,数学符号在数学者心中呼吸.两者在各自伯乐的眼中都美的惊人.2.音乐与数学结合的起源
2.1早期的古希腊包括中世纪时期的作曲家和理
论家,都是被当做科学家来看待的。早期的音乐大概有两个大的分类,“music as theory”和"music as practice“,前者从纯粹的理论方面来研究音乐,后者是从表演方法的角度来研究。前者的研究,很多都是和数学重合的.另外,从很多音乐创作技法和观念上来说,也是和数学有紧密联系的.比如早期音乐中时值最开始是以三等分来划分,后来才发展出两等分;以及各个模仿声部之间的比例的确定(早起音乐是没有我们今天乐谱上的小节线的,所以,音与音之间的时值比例在那时是一个更本质的音乐理论和创作元素);早期对八度、五度的运用,到逐渐加入三度和六度的过程,以及一直避免三全音的观念;音乐高潮放在黄金分割点上的技法;另外,一个实际的音乐作品的例子是Dufay的Nuper rosarum flores.这部献给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委约作品,其音乐结构中包含了各种影射教堂建筑结构的数学比例,比如:talea的6:4:2:3的比例就是教堂圆顶的nave, transept, apse和高度的比例等等.巴洛克时期发展成熟的各种复调手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数字的游戏.比如对主题的倒影,逆行和倒影逆行.整个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通用的功能和声,也是和数学模式紧密相关的.比如V-I(i)就能确立一个新调,或者传统的转调都是在近关系调之间转,或者模进中的“首调模进”和“变
调模进”的区别在哪(音阶不变或者音程不变),本质上都是长久以来从一个数学的逻辑推导出来的.20世纪初,勋伯格打破传统调性体系后,不论
是自由无调性还是序列音乐,还是再往后一点的octatonic音乐,都是建立在”音集“(set或者collection)理论上的.这个”音集“,就是把一个音高组合的材料数字化,然后再去用各种方式进行变形和”变奏“来发展.另外,不论是十二音的完整matrix,还是octatonic的音阶的移位,还是梅西安自己的有限移位调式,只要涉及到调式或者音阶的移位(transposition), 那都是和数学紧密相关的.2.2乐声的协调与所联系的整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拨动一根弦发出的声音取决于绷紧的弦的长度,协和音由长度与原弦长的比为整数比的弦给出, 被拨动弦的每一种和谐的结合,都能表示为整数比,由增大成整数比的弦的长度,能够产生全部的音阶.五度相生律是毕达哥拉斯的首创,故又名毕达哥拉斯律.基础音: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础音,是由一根弦或空气柱整体振动时产生的泛音:以基础音为标准,其余1/
2、1/
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根据第一、二泛音间频率比为2:3的关系进行音的繁衍,以此为纯五度,进行一系列的五度相生,从而得到调中诸音.纯律取泛音列中第一、二泛音之间的纯五度以及第三、四泛音间的大三度这两种音程为繁衍新音的要素,由频率比为4:5:6的几个大三和弦确定诸音高.纯律的实际应用及乐谱记载在六世纪由我国梁代丘明传谱的《碣石调幽兰》.直至十六世纪我国在数学运算上有所突破,在算盘上用开两次平方和一次立方的方法求出了十二次方根,这实际就是一百多年后由德国人沃克梅斯特提出的十二平均律,公比为1.05946,是2开12次方的算数根.3.乐理中的数学规律 3.1音程转位
音程:两个音之间在音高上的关系
单音程:八度以内的音程
音程转位:将音程的冠音和根音相互颠倒位置 音乐中的音程有严格的数学理论,一个大调中如果以根音C(do)的频率为1,那么其他音的频率分别为D(re)=9/8, E(mi)=5/4, F(fa)=4/3, G(so)=3/2, A(la)=5/3, B(si)=15/8, 高音do=2,而如果我们从B大调出发就可以得到其他音的频率:小二度(升do)=16/15, 小三度(升re)=6/5, 三全音(升fa,增四度)=64/45, 小六度(升so)=8/5 ,小七度(升la)=16/9.对单音程而言,原音程及其转位音程的度数之和为9.在音符方面,小于全音符的诸音符由除法确定,如二分音符为全音符的 ½,四分音符为全音符的 ¼.拍子是拍的分组,如 ¾ 拍子是以全音符的¼为1拍,每小节有3拍,即3×¼=¾,而 6/8 拍子可认为以全音符的 1/8 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即6×1/8=6/8.4.乐曲结构与黄金分割 4.1对称
在数学上就是1:1,由上下句构成的乐段,由起承转合四部分构成的作品,由四个乐章构成的交响曲,都体现了造型的对称美
4.2黄金分割
把线段L分成两段,使其中较长段x为全段与较短段(L-x)的比例中项,即满足等式L:x=x:(L-x).x=0.618034…倍
巴托克的顶峰之作《弦乐、打击乐与钢片琴的音乐》 这部作品第三乐章89小节 55小节 A34小节 B34小节 A21小节,高潮 一21小节 二13小节 一13小节 二21小节 一13小节 二8小节 →34:55 13:21 21:34 8:13 黄金分割 8、13、21、34、55、89等小节数数字本身,则均含于黄金分割的另一种形式——斐波那契数列(即1,1,2,3,5,8,13,21,34,55,89,144等,且从第三项起每项均为前两项之和).这个数列前两项之比1:1反映对称关系,而自第三项起,每相邻两项之比如2:
3、3:
5、5:
8、8:13等均近似反映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且愈往后精确度愈高.由此可认为,上述乐曲的结构明显受斐波那契数列的制约.5.和声的傅立叶分析
5.1一个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其图像就是一个正弦函数.任何乐声的图像都是周期性的图像,它有固定的音高和频率.而傅立叶定理指出,任何一个周期函数都可以表示为三角级数的形式,如任何一个周期函数都可表示为
f(t)a0ancosnxbnsinnx,即f(t)Ansinnxn。n
12n1
其中频率最低的一项为基本音,其余的为泛音。由公式知,所有泛音的频率都是基本音频率的整数倍,称为基本音的谐波.根据傅立叶定理,每个乐音都可以分解成一次谐波与一系列整数倍频率谐波的叠加.5.2傅立叶还发现每种声音都有三种品质:音调,音量,音色与曲线的频率有关 与曲线的振幅有关 与周期函数的形状有关 6.乐器中的数学奥妙
低音乐器发音低,声波长,所以要求共鸣箱有较大体积;高音乐器则反之,发音高,声波短,所以共鸣箱需较小体积.由于一件乐器可以发出多个乐音,所以又要求其形状复杂,以利于在各个不同方位上形成不同长度
的共鸣空气柱,适合于不同高度音响的需要.如中央C音频率为261.63Hz,波长1.3米,波长的 是0.325米,为保证该音共鸣,则共鸣箱的内空至少有一个方位为0.325米(或其2、4、8等倍数).音越低,波长越大,跨越障碍的本领也越强,再加上频率低,能量损耗小的特点,决定了低音的传远性.乐器之王——钢琴的键盘,其琴键的音程恰好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在钢琴的键盘上,从一个C键到下一个C键就是音乐中的一个八度音程,其中共包括13个键,分别是8个白键和5个黑键,而5个黑键分成2组,一组有2个黑键,一组有3个黑键。2、3、5、8、13恰好就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前几个数.6.相关名言
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莱布尼茨
音乐是由数规定的运动.——奥古斯丁
8.数学与音乐融合的必然性
音乐中出现数学与数学中存在音乐并非偶然,而是音乐与数学融合一体的完美体现.音乐可以抒发
人们的情感,是对人们自己内心世界的反应和对客观世界的感触,因而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来描述世界,而数学是以一种理性的、抽象的方式来描述世界,使人类对世界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理解和认识.虽然音乐与数学描述世界的方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服务,因此两者可以从根本上统一起来,成就了一种必然.致
谢
摘要
文化建设是组织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坚持文化兴税,构建开放、有序的税务文化体系,充分发挥税务文化的引导、激励、凝聚、约束功能,实现税务文化的质的飞跃,增强税收事业的发展后劲,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税务机关强化自身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文章分析了新型税务文化的基本内涵,介绍了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要求,阐述了建设新型税务文化应树立的几种理念,并且在税务文化内涵及税务文化建设误区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税务文化;文化建设;意义;建设误区;理念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建设新型税务文化,对于激发广大税务干部的事业心和积极性,提高税务机关的运转效率和服务意识,增强税务机关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新型税务文化的基本内涵
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及其成员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其核心是共享价值观,具有凝聚、激励、约束、导向等功能。德国汉堡大学比格·纳瑞教授认为:“一国特定的税收文化是与国家税务制度和税务执法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总和,它历史性地扎根于该国的文化。”美国乔治·埃塞基亚和马修·默里教授在分析转型国家税收文化时采用了纳瑞的定义,而且指出,税收文化反映了一国税务正式规则级次和正式规则在涉税习俗中的运用程度,包括税务法律、税务管理和纳税遵从三个部分。
国内公认的税务文化概念是:广大税务工作者在继承和弘扬先进文化的实践中,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取向为基础形成的管理理念、制度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文化成果,构成一个有机的税务文化整体。
物质文化,是指税务部门组织收入和为实现税收职能而进行的物质建设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它处于税务文化的最外层,表现为工作场所、办公设施、征管装备、社区环境等。行为文化,是指税务人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主要表现形态为行为规范、行为组织和行为管理,处于税务文化的第二层。
制度文化,是指税务部门为协调征纳关系、规范税收执法、强化行政管理等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所反映出来的文化成果,处于税务文化的第三层,包括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等。
作为组织文化在税务机关的具体体现,税务文化对广大税务干部价值观念的形成、服务理念的树立及行为方式的选取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设新型税务文化,就是要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建设一种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团结互助、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为核心的文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应对新的挑战。创建服务型机关,打造和谐税务。
2、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要求
当前,我们开展税务机关新型文化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2.1 领导高度重视,宣传组织到位
组织活动的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组织领导的重视程度。同样,在税务机关建设新型税务文化的过程中,由于领导者担负着倡导、设计、培育、带动新型税务文化的重任,因此领导者对于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认识程度对于最终建设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就要求领导层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率先垂范、积极倡导,并亲力亲为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为其他成员树立榜样,认真做好各项活动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有备无患。
2.2 明确建设目标
确立一个明晰的建设目标是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关键。任何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在制定税务机关新型税务文化建设规划时,必须紧紧围绕税收这一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这个大局。激发广大税务人员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努力实现集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坚持将文化建设渗透于整个税收管理活动之中,形成具有税务特色的先进管理文化,实现税收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将文化建设贯穿于新型机关创建活动中,充分尊重个人特性和要求,充分关注个人创造性、能动性和集体创新力、竞争力的整合,打造富有创造力、充满人性化的新型税务文化。
2.3 狠抓落实,注重成效
新型税务文化建设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注重效果。(1)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提高全体税务人员的认识度和参与感。税务人员是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广大税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形成优秀的税务文化。(2)要积极利用各级税务机关网站,开设网上税校、税务文化论坛等。开拓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渠道,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形成加强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3、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及误区
3.1 我国税务文化建设意义
(1)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要求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新举措。
(2)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税务部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提高执政能力,促进依法治税,赢得广大纳税人对税务工作认同、支持和配合的有效手段。
(3)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税务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增强新本领、开创新局面的现实需要。
(4)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是税务部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税务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干部队伍的需要。
3.2 当前我国税务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1)表现形式简单化。片面理解税务文化的内涵,把税务文化建设单纯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讲座、培训等活动,使税务文化建设简单化、文体化。
(2)成果反映形式化。不注重税务文化底蕴的积淀,一味追求外在形象,本末倒置,导致税务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3)具体实施表象化。认为税务文化建设就是创造优美的环境,注重衣冠服饰的标准统一,设备摆放的整齐划一,使税务文化建设表象化。
(4)工作标准肤浅化。认为悬挂标语、制度上墙、成文成册就是在搞税务文化建设,没有认识到税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积累、总结和提炼。
(5)文化建设无用化。认为税务文化建设是务虚,没有认识到它是一种实用的管理方法;认为税务文化建设高不可攀,无从下手,敬而远之。
4、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时应树立的几种理念
根据新型税务文化的内涵,在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时,关键是要树立以下几种理念:4.1法治理念
法律除了具有惩戒、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外,还有评价、指引人们行为,保护、奖励合法行为,以及思想教育等基本功能。新型税务文化建设必须有效地推进依法治税。(1)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税法宣传工作,不断创新税法宣传的方式,活化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切实提高全社会的依法纳税意识,形成“以依法纳税为荣,以偷税漏税为耻”的社会氛围,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依法行政,抓好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最大限度地减少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全面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和行政管理水平,树立文明、守法的良好机关形象。
4.2服务理念
税务部门要树立新的税收服务观,应该做到 “全心全意”和“群众满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则是社会主义税收的本质
3特征,税务部门应正确处理两方面关系:(1)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通过简化办税程序,优化办税手段;(2)保障国家税收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关系。努力实现服务动机与服务效果的统一,既要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又要注重服务质量和实际效果。4.3团结互助理念
团结互助在本质上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体现,团队精神是提高一个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思想武器。当前,各种组织和团队都日益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提升,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税务部门在建设新型税务文化时,如何在广大税务人员中树立团结互助的理念和团队精神。(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让广大税务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度,增强组织的凝聚力。(2)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利用一些团体项目的机会,增进税务人员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树立他们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
4.3学习理念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的拥有程度以及新知识的获取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因素。当前,税务部门在税收工作中遇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广大税务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加以应对和解决。树立学习理念就做到:(1)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挑战,树立“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将学习活动与“学习型”机关的创建有机结合,自觉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坚持不懈地充实和提高自己。(2)应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包括学习领导责任制、中心组学习制度、干部脱产培训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丰富学习的方式和手段,优化学习内容,努力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把外在约束与内在动力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4.4创新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构建创新型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税务部门也要大力推行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跳出思维定势,打破传统观念,以创新的思维、超前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对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做法和体制进行改革,大胆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新路子。要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巩固已有成果,加强薄弱环节,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新型税务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分析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加以改进和创新,在举措上依托信息化建设,实行税务机构“扁平化”管理,推行“一站式”集中办税服务,将纳税人相关的涉税事项集中整合在纳税服务场所办理,形成“统一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格局,为纳税人提供快速、规范、便捷的服务。对涉税咨询、投诉举报、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领用、涉税核准审批等事项提出统一标准和要求,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开展“网送税法”服务,面向全体纳税人提供及时、人性化的税法服务。开展提醒服务,通过电话、电子邮
4件、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及时通知纳税人应办理的相关业务,避免纳税人因疏忽或不知情导致损失。积极开展信誉等级评定,引导纳税人诚信纳税。
季羡林说过:“对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这个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对文明和文化的传承,自然是成功的。璀璨的华夏文化也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视若珍宝。但是当下中国出现的文化危机和社会道德的集体缺失却一再拷问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发展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前些日子,我一直在读将梦麟先生的《西潮》,这本书其实是蒋氏的回忆录,同时也是一部鲜活的中国近代史。蒋先生幼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青年时留学美国近十年,有着中西文化背景。归国后,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主政北大15年,最早提出中西文化观,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很有发言权。从书名《西潮》中不难看出,蒋氏已经意识到近代中国排山倒海般的社会变革,归根结底是源于疾风骤雨般的文化变革。从书中“西风东渐”的历史开始反思,我试图寻找今天中国文化发展的症结和出路。
中国社会当下产生种种文化道德的问题,我认为最根本原因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蒋梦麟等近代国学大师大多认为,中国文化重道德,而西方文化重科学。照此说来,如果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得到位,那么中国人的道德素养应该至少不亚于西方,可是,现实似乎离这样的假设越来越远。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天天讲弘扬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怎么会缺失?欲解释此问题,就要先梳理一下中国文化发展的脉络。
近代以前,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经几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一套文化体系,我们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统道德,那时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信奉类似于西方人对宗教的信奉。随着近代中外战争中中国的频频失利,一部分人看到了西方科学的力量,提出了“中体西用”的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恰好是这一时期传统文化优越感的体现。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和革命活动的兴盛,尤其是到五四运动之后,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大量的批判,中国走上全面西化的道路。同时,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逐渐成为思想主体。
梳理之后,不难发现,五四运动之后,从崇尚西方科学与制度的全面西化思潮,到建国初期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大力推行马克思主义,再到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大的断层。这种断层是过去几千年都不曾发生过的。因此这种断层的影响也在今天日渐显现。所以我认为,过去几十年对传统文化的过分抨击,其实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严重摧残,灵魂没有归宿,道德滑坡在所难免。难免有人哀叹:中国识字的人多了,懂国学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发展中国文化,我以为以发展民族文化为最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推崇人心道德,这是我们民族宝贵的财富,同时也是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千万失之不得,否则文化危机就是民族危机。
束方敏
导课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中的导课也是一门艺术!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教学与恰当的导入新课是分不开的。作为一节课的开始,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导课能够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有利于师生双边活动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恰当的导入新课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是一门教学艺术。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了解和掌握这门艺术是十分必要的。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切题、引思和简洁。下面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导课应具有“简洁性”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导课应精心设计,力争用最简洁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的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如果导课过长,则不容易给后面的重点内容提供足够的讲授时间,往往会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学生更谈不上有充分的时间去训练。
二、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古人说:“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这就是说,人如果心情不安,没有兴趣,学习就没有什么成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那么,怎样的导课才具有“趣味性”呢?
1、悬念激趣。在导课阶段,教师可巧设悬念,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年 月 日”时,在导课时,我首先问:“同学们喜欢侦探吗?你们知道著名的侦探是谁?想不想像福尔摩斯一样帮老师破案?这样用悬念开场进入课堂,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创设情境激趣。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在导课时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验教材内涵。如教学“秒的认识”的导课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师:同学们每年的春节晚会你们看了吗?有谁坚持看到晚上12点的?那你们还记得新年钟声敲响时的情景吗?下面就让我们再次回顾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12点时的情景)师生一起倒数“10、9、8„„”刚才我们所数的“10、9、8、7、6、5、4、3、2、1”是以什么为时间单位?(秒)如此导课,就将这一熟悉的并且特别容易煽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场面很好地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兴趣,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秒的长短。
3、谜语激趣。猜谜语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谜语导课容易很快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几时几分的认识”的导课时,教师出示简单的提示词语,请学生根据提示猜出谜底。一听到是猜谜语,学生们马上集中了精力,很快把心思回归到了课堂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符合“趣味性”这个要求的导课方法还有很多,例如: 故事导课法、游戏导课、操作演示导入法等。平时教学时我们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而选择适合的导课方法。
三、导课应具有“新颖性”
只有新颖的事物才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的师生活动打下活力的基础。新颖且具有创新的事物是每个学生希望得到的,强烈的愿望会调动起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教学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必须进行创新。就我而言,采用做课件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对问题转化成军事夏令营中排列整齐的士兵。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需要,士兵就会变成一个个圆点。这样设计后,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的注意力也就全部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
四、导课应具有“启发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兴趣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积极地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成功的关键,教师在上课开始就运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教学内容时,在认识了点子图描述学生的位置后,我不是再急于告诉学生用数对的方法确定位置,而是启发学生:你们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更简练一些呢?比如说用数字呀、图形呀、符号呀等等。结果,同学们积极动脑、动手,最终发现了最为简洁的方法——用数对确定位置。
巧妙地设置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开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成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前提,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起点。良好的导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石,数学课的导课方法举不胜举,如:情境导课法、故事导课法、游戏导课法、创设疑问导课法、提取素材导课法、巧设悬念导课法„„导入法在具体的运用时,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可以同时应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方法,很多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导入方法的融合。无论采用哪种导课方法,都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导入要有针对性和时间性。(2)导入要有启发性和曲折性。(3)导入要有趣味性和新颖性。(4)导入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5)导入要有生活性。
在实际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勤于动脑,肯于钻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紧扣教学中心,运用正确方法,精心设计导语,就能达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教学这门艺术显示其独特的魅力!结课
一堂好课,不仅应当有良好的开端,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教师应当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结束,精心设计一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课的结语,做到善始善终,给课堂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
1、结束的作用
所谓结束从技术上可以定义为:将学生的注意引导到一个特定的任务或者学习步骤的完成。结束是一个任务的完成,不是简单地说一声“这个问题(或这节课)就讲到这里”就可以结束的。最加的方法是在一个问题或一节课的末尾,将问题的论点、要点等简明地交待给学生,以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也是不仅要使以被感知的科学事实和所形成的概念的记忆中巩固下来,而且要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使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向高一级升华。
2、结束的类型
在教学中,结束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认知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其方法如下:(1)认知型结束。又称为“封闭型结束“。其目的是巩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程的要点上去,这种方法虽然是对问题或课程的归纳总结,对结论和要点的明确及强调,但也应该是有趣的,尽可能引出新的问题,把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
(2)开放型结束。它是一个与其它学科、生活现象或后续课程联系比较密切的教学内容完成以后,不只限于对教学内容要点的复习巩固,而且要把所学的知识向其它方向伸延,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起学生更浓厚的研究兴趣,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
结束的方法除了对全课归纳总结、引伸拓宽、与后续课承上启下外,还有一些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要求来决定。在对一堂课的设计中,怎样来结束一个课题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只有这样你的教学才有了清楚的目标和方向。假如你自己都不知道这课的要点是什么,怎样归纳到一起,或最后把学生引导到什么方向,那么,你怎能把这一课教好呢?
3、结束的过程
在结束一节课的时候,大体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简单回忆: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识的思路。
(2)提示要点:指出内容的重点、关键是什么,必要时可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进行巩固和强化。
(3)巩固和应用:把所学知道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解决新的问题,在应用中巩固知识,并进一步激发思维。
(4)拓展延伸:有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或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而把课题内容扩展开来。
4、结课的一般要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结课的作用,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结课应按以下基本要求进行:
(一)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结束是一堂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客观要求,又是课堂教学自身科学性的必然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课前设计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由前而后依次进行。力求做到有目的地调整课堂教学的节奏,有意识地照顾到课堂教学的结课,使课堂教学的结束做到自然妥帖,水到渠成。
(二)语言精练,紧扣授课重点
课堂教学结束的语言一定要少而精,紧扣本节课教学的中心,梳理知识,总结要点,形成知识网络结构,干净利落地结束全课,使之做到总结全课,首尾呼应,突出重点,深化主题,让学生的认识产生一个飞跃。有句格言说得好:“没有结束语的结尾平乏无力,可是没完没了的结尾则令人生畏。”课堂教学的结束语切忌冗长、拖泥带水,而应高度浓缩,画龙点睛,一语破的。总之,教师应该在结课前的几分钟内,以精练的语言使讲课的主题得以提炼升华,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一个既清晰完整又主题鲜明的认识。
(三)内外沟通,立疑开拓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赵老师。赵老师工作态度严谨,治学兢兢业业,从论文的选题及布局都能提出建设性意见,每次与赵老师的探讨都能从其严密的理论思维中得到新的发现和新的理解。同时,赵老师谦虚朴素的为人和智慧的思辨能力对我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巨大影响。赵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关怀将使我终身难忘。
其次,我要感谢经济学院的全体教师。虽然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担任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任课教师,但是,感谢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使我与一群优秀的同学为伍,使我在遇到论文难题又不便向老师求助时可以转向同学帮忙。
再次,我要感谢我的舍友,是你们陪我度过两年半的大部分时光,感谢你们在我无助、困难的时候一直陪伴我。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换来我在学校安逸的学习环境,感谢你们无私的爱,使我人生充满源源不断的动力。
姓名:学院:班级:日期: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我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他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其作为我党的行政指南。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是,作为党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坚定不移 不断地发展 科学态度
自3月30日起,我参加了本校的第二十一期校党课,在这段时间的学习后,我学会了很多,知道了很多党的知识,党的先进概念与党的发展进程。期间,贾锡萍,王辅成教授的讲座令我印象颇深。贾锡萍教授风趣活泼的讲座不仅令我深入了解了党的最近动态与十八大的会议精神,还了解了不少社会时事并进行了分析。而王辅成教授使我了解了一名老党员的生活,他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对于党,他充满热忱,他愿意为了党付出一切,深深的令我折服。通过了党课的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尤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谈马克思主义,我们先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干什么。根据我们的党章,我们可以知道: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我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的理论基础。多少年来,我们党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毛泽东主席结合中国国情和不断变化的实际,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在指导中国共产党 和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已深深扎根于中国,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信念来源。
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就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党乃至我们国家的重要性了。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我们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发生了改变,我们的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融合,我们最发达的香港澳门等地区也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并取得了十分显著地成效。这不禁的是我们想到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和我们么?我觉得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
在日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站在世界历史进步和中国改革发展的新高度,科学规划未来社会进步的蓝图,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民族复兴的行动纲领在十八大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力量,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否正确的认识世界,分析国情,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理论。
我国上一代领导人胡锦涛同志曾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四个重大问题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回答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其中“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更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集中体现着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回答这一问题对于正确回答其他基本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根据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最近30年的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的丰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们过去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后,马克思主义发生了变化,跟适合我国的发展,在我们社会进步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的进步,不断地被补充。
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结合就是坚持,结合就是应用,结合就是发展,结合的实质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是不能要求他们具体地回答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和行动方针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创造。这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在需要。例如,我党的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以邓小平理论这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建设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的实际,研究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为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在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老人在深圳画了一个圈,现在深圳的发展有目共睹,这充分说明了中华的马克思主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永不过时。
同样的,我觉得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党要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个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背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全党同志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发生动摇。响应党的号召,毫不动摇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断的丰富发展他。
不断实践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注意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我们的邓小平同志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不是用与当今,我们也要以实践来判断他。
我们知道,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也必须随之不断地 3 完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这也正是这一科学理论永葆青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从来都是着眼于实际,着眼于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在这一光辉著作公开发表25年的时候,他们谈到《宣言》时,一方面肯定“《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指出,在今天看来,当年“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有些论述“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在1888年谈到《宣言》时,他们又重申了这个观点。
作者早已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不足,并正视他们,努力的改正他们,我党的多年的发展中早已发现并改正了他们,所以马克思主义并不会像部分人们想的那样老套,落后。相反的,他是不断进步,不断革新的。在实践中我们知道了,马克思主义永不过时。
具有包容性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有容乃大。想要不断地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包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知道了,虽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违背,但是它的实际运用因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政策的出现表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众不同的包容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说,就是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上述“多样化”,必然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不可避免地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因而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并不妨碍思想意识的多样性。正确处理“一元”与“多样”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前提下允许多样性,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坚持“双百”方针统一起来,这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保证。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这种思想观念多样化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也在滋生蔓延。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多种思想并存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 4 运、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如果否认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意识的多样性,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就失去了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会成为无的放矢的空头口号;相反,如果否认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多种思想并存的状态就会演变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斗争,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允许而且鼓励人们对此进行严肃的讨论。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和评论,必须采取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当作僵化的教条,来要求现实的万古不变;也不能用变化发展的现实,随心所欲地去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历史结论。无论当今世界和中国的现实如何变化,我们均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
心得体会
——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院别: xxxx 班级: xxxxx 姓名: xxxx 日期: 2012年4月23日
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这俩周我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院团校的学习。团校主要分四个主题《大学生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责任与担当》、《大学生干部能力与素质》、《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作建园学风建设的有为学子》对大学生在国家大发展趋势下、学校建设上、个人能力提升上所应承担的责任应尽的义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了深刻的讲解。
第一讲是军事教研室梁培国老师主讲的,梁老师主要讲了十七届七中全会的主要情况和重大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等重要内容。在关于十七届七中全会中,梁老师主要提到了十七届七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提出的决议、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的意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任务目标等四点进行重点讲解讲解;其中在讲到文化这个你我都熟知的词时,梁培国老师从文化的定义即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代代相传、质和精神财富的更深结合和文化的层次即器物文化、组织文化、精神文化等三个重要层次对文化这一词进行了讲解;同时梁老师还讲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任务、目标,他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体现,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体制,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体现,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而且他还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他也指出了当今中国文化存在的文化危机和被外国文化侵蚀的现象。
通过梁老师深刻而精彩的讲解,我了解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国家加达里推进文化发展的大潮下应该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保护本民族文化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下去。同时也明白了我们平时看的美剧,听的韩乐,穿着法装„„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国家对我这个民族文化的侵蚀,梁培国老师的讲解使我们认识到这些。我们只有积极学习本民族文化,这样既有利于国家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中的稳定和谐也有利于我们这群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国家未来发展和民族希望的继承人健康的成长下去。
第二讲是由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书记毕业于南开大学的高燕老师主讲的,高老师在关于《大学学生干部能力与素质》中提到了什么叫幸福和大学阶段幸福指数俩个重要的话题。其中在讲到幸福这个大家都熟知的话题时,她先讲了幸福四
要素即财富、情感、健康、理想,继而引出了大学阶段的指数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到底由啥决定我们的幸福指数。最后她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中的优点即辩证思维趋于成熟、思维品质完善、独立性、灵活性、批判性、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和缺点即简单片面而盲目自信、怀疑一切俩方面引出了作为大学生干部我们首先应该打造个人品牌,然后把学习、生活、情感搞好。
通过高老师有趣而生动地切合我们自身地讲解,我明白了作为一个高校学生干部,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对学校和身边同学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注意到了作为一个学生干部我应该好好树立自己的品牌,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等等各方面的事项,使自己在各类生活中提高自己能力与素养。
第三讲是由建筑学院学办教师毕业于燕山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桂锦峰老师主讲的,他与我们探讨了与学校发展最相关的问题高校学生干部执行力的问题。他主要从四方面高校学生干部的涵义、什么是执行力、学生干部应具有什么素质、如何提高执行力等一一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为学生作干部。在提到执行力时,他首先讲到了在学校“十二五”快速发展,伴随学校更名、学科集群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的大环境下,我们作为学生干部应该明白执行力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需要,在大学这个综合素质培养平台,较高的执行力有利于变被动管理为自主管理,能够很快融入集体成长与教育中。其后,他提到了学生干部应该具有的素质:主动意识,所从事的工作采取坚持不懈的态度,主动思考所在班级或组织的发展,增强我们的品牌意识和管理意识;自我定位,学生干部是学生,不是干部,学生,以学习为主;思想品德,正直诚实;学会享受缺憾;学会经营 ;务实精神。当然,他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如功利思想严重、只重工作不重学习、对人对己双标准、缺乏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淡薄、团队凝聚力差、战斗力不强和缺乏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毅力等等。最后他讲到了如何提高执行力,即作五个“人”热心人—帮助别人,有心人—注重群体利益,大意人—个人利益,小心人—遵纪守法,工作执行—坦荡人;同时要强化责任、开拓创业、以身作则、严格管理、群众监督、思想健康、身心健康、眼明手快和能说会写等等。
第四讲由牛老师对建园学风问题进行讲解,他首先给我们看了好多关于现在大学生的生活状态的照片,然后引出了关于学风建设的必要性,进而提出要建设
好的学风我们作为学生干部应该怎么办这些关键的话题。
通过这俩讲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学生干部的我们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性,我们的个人执行力关切着每一位同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
【水文化结课论文】推荐阅读:
水文水资源规划论文09-14
水文监测范文07-02
水文文献综述10-22
水文水利课程设计11-02
小学教师下水文09-24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排名06-29
水文与水资源复习题06-08
2022年水文学实习报告10-03
在水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09-0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行业标准目录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