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师幼互动意义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有效的师幼互动意义

情感视域中的师幼互动研究

[摘要]幼儿教育阶段是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重要研究阶段,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引导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明确情感视域的概念和师幼互动在幼儿教育阶段中的广泛应用后,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其现状的缺失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随着我国教育系统的改革,对于知识的接受范围和接受程度均进行了无限制的扩大化。本文对目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情感视域中师幼互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情感视域;师幼互动;案例研究

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幼儿教育问题成为各界人士备受关注的话题。教师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的知识还不够成熟的现状,尊重还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成长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把握幼儿教育中情感建设及互动,让孩子们在幼儿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为今后能全面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師幼互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所谓师幼互动,对于这个名词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解读。幼儿教育中的情感视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贯穿于整个学习阶段,儿童通过对幼师的情感意识,将教师作为自己的伙伴,从而赋予师幼互动新的定义。教师要采用一种幼儿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教育的本质知识,从而达到幼儿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师幼互动可以从自由、创造、愉悦、体验四方面来感受,师幼互动在儿童视野基础上,在幼儿教育阶段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如在王真的《中班体育游戏——快乐的空降兵》中提到,在幼儿园课程中,孩子们需要对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有一个自我认知,能够明确空降兵是什么样子,游戏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开发了左右大脑的配合能力。教师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特别是在游戏精神下进行的教育活动。师幼互动在幼儿教育阶段的这种应用,能够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其更多的潜在能力。以生活为中心,考虑幼儿的是非观念,不是通过虚空的语言来产生认知,而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和引导学习来接受信息的特点,将幼儿教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进行生活化的侧重,这样更好地发挥师幼互动的价值,让教师的关爱深入每个幼儿的内心。

二、情感视域下师幼互动缺失分析

目前,幼儿教育事业存在的现状问题是“急于求成”的“催苗式”教育方式,师幼互动的缺失从“自由、创造、愉悦、体验”四大情感方面有所体现。根据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都缺乏自由精神,在幼儿教育阶段尤为严重。事实证明,幼儿教育中师幼互动的自由精神能够引导教育教学目标正常进行。

对于幼儿教育中情感视域中下师幼互动的问题要全方位分析。一是幼儿教育系统缺失现象严重,重点是教师素质不够达标。教师对于幼儿教学片面理解,过多采用成人的视角考虑幼儿教育问题,用自身不够健全的专业教育方式及习惯性思维考虑幼儿问题。二是教师对于幼儿教育中受教群体的定位模糊,一些西方教学思想的深入,使得幼儿教育的方向和侧重点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偏移。儿童在成长阶段,能够接受的知识有限,更多的是在游戏中、玩乐中得以成长。三是受到“中国式”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却往往忽视一个前提条件,孩子究竟要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开始赛跑?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学习什么样的知识,这是最好的教育规划,也是目前逐渐缺失的教育现象。

三、 情感视域中师幼互动的策略

1.创造课堂中的游戏互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游戏互动,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互动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一些游戏教育模型,让孩子们尽情地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这种方式使得教育和游戏二者之间不再是矛盾冲突的关系。在陆启梅的《大班幼儿“跳绳”案例分析》中,将游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学,在学中玩乐。教师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过几天幼儿园要举行跳绳比赛,我们要抓紧时间练习,争取在比赛中拿奖!”因为是游戏课堂,底下的孩子们积极踊跃地举手参加。一个孩子说:“老师,跳绳太难了,我学不会。”教师在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劝导她多练习,看到绳子摇到头顶时准备跳,绳子到脚底时刚好跳起来,千万不要气馁,肯定能学会。渐渐地,她在坚持下慢慢找到了感觉,从会跳一个到很多个,动作也越来越优美。这一游戏过程,不仅将游戏精神带入课堂教学环节中,还让孩子们和教师建立起信任关系,教师鼓励孩子坚持不懈,孩子信任老师变得更加努力。最为重要的是,在这种互动式的游戏教学环节中,孩子们学会了互相沟通和互相帮助的美好品德,在遇到问题难以独自解决的时候懂得变通,在一定程度上开发了幼儿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智力。

2.引导孩子自主领悟师幼互动精神

教师应将压制孩子的教育方式彻底摒弃,让孩子们“学会游戏”“善于互动”“享受快乐”,使得幼儿情感视域中师幼互动得以发挥作用。陈艳梅的《在体育活动中增加动作训练的趣味性》中提到,教师应引导孩子们自主进行游戏活动,采取鼓励的方式,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认可,让孩子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大班体育游戏《跳跳虎》中,教师先以活动的发起和参与者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形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集体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玩伴的角色,起到较好的主导作用;最后,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强调以孩子为主体,真正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把活动推向更高潮。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相互建构经验、相互合作、学习、帮助的机会,满足了幼儿自主的需要,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准备。

3.增强教学案例的设计

幼儿教育阶段的教案设计问题,对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师幼互动有很大的影响。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师幼互动通过教学课堂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来对幼儿阶段孩子的情感进行关注。如在中班体育游戏《快乐训练营》中,以“小伞兵”为角色,以“跳伞训练”“定点降落训练”为情境的高跳下练习活动,活动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通过游戏活动的训练循序渐进递增,逐渐使幼儿克服“高跳下”的心理恐惧感,在练习中逐步掌握正确的落地姿势。在教学的同时,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增强了教学效果。

4.国内外经验总结和借鉴

随着现代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教育有了很多平台得以共同分享,相互借鉴。对于在幼儿教育阶段师幼互动的讨论也有很多参考文献,对于其中涉及到的措施,可以适当根据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加以应用,特别是美国一些比较开放的发达国家,对于释放孩子天性一类的教育比较多样化,对于幼儿教学的经验也很丰富。此外,我国也有很多规范的幼儿园和很多高素质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他们对于幼儿教育阶段的情感互动进行过很全面的诠释,从教者要多关注这些幼儿教育阶段发展的成果。

四、以幼儿情感角度看待师幼互动

教师和家长要学会以幼儿情感角度看待教育,注重儿童文化课程的品性选择,弥补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互动缺失问题,切忌出现过于极端的教育手段。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将课程情景化,填充更多的游戏元素进去,让孩子们在端正的态度下体会师幼互动带来的教育体验,这样的做法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真正的师生关系。这样,一些学生难以与教师相处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只有站在幼儿情感角度去看待师幼互动,才能真正提高幼儿教育水平。

总之,对于幼儿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缺失与重建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从一定程度上对于幼儿教育系统进行了完善和强化。教师要关注幼儿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切忌给这一阶段的孩子施加过多学习压力,要采用幼儿阶段可以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为祖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磊,鲁石.幼儿园角色游戏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回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

[2]史莉.试析师幼互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体现[J].幼儿早期教育教学,2012,(04) .

[3]高洁.从儿童情感视域关照儿童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03) .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作者:韦珠榕

第2篇:数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探究

摘要:幼儿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师幼互动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与发展、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有力手段。在数学教育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行为,优化师幼互动的效果,这是提高数学教育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数学;师幼互动;幼儿兴趣;教师策略

导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抽象性、概括和逻辑性与幼儿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所构成的突出矛盾要求数学教育必须要采取师幼互动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师幼互动才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理解和接受的知识,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与发展、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有力手段。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点明了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承担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合作的,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案例研究法。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师幼互动在幼儿教育界被认为是有效提高数学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影响师幼互动效果有效实现,如注重导语运用程式化,忽视其目的性、趣味性;注重学具提供数量性,忽视层次性、实效性;注重幼儿是否操作,忽视幼儿怎样操作;注重幼儿模仿性操作,忽视探索性操作等,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多为单方面讲授和指令,忽略了幼儿的反应和思考,使其对数学活动缺乏兴趣和操作的愿望。因此,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行为,优化师幼互动的效果,这是提高数学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创设和谐、愉悦、宽松的互动情境,激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更能保证幼儿产生活跃的思维。我们在活动中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可以自主地选择,并有更多机会去自己发现问题,去进行比较判断和探索。

(一)创设问题型情境:

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发生的。当幼儿对所提供的数学操作材料感到困惑或无趣时,教师若能巧妙地创设问题型情境,让幼儿与环境互动,就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中班幼儿使用橡皮筋在“方形钉板”上认识平面图形时,露出十分没劲的神情,認为一点都不好玩。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皮筋朋友要在这块‘体操板上跳舞’,你们来试试看,皮筋朋友会跳出什么样漂亮的舞呢?”这个问题一抛出,孩子们脸上无趣的神情立刻消失了,同时兴致勃勃地操作起材料,高兴地说:“瞧,红色皮筋在跳三角形舞呢!”“绿色皮筋像模特儿在走直线呢!”等。这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幼儿通过积极的富有创意的自主操作,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

(二)创设生活型情境: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幼儿接纳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师应尽量创设与幼儿生活实际有关的互动情境,让幼儿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班中设置小猴食品超市的场景,布置了四个“柜台”,“柜台”上有相应的标记和数卡,我扮演了猴妈妈的角色,让幼儿通过玩具材料制作糖葫芦、糖和饼干等食品,幼儿在这样生活型的情境当中心情十分愉悦,也达到了活动的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对老师、同伴施动,向老师、同伴介绍他们想买的货品是什么,还会与老师、同伴探讨他带的钱够不够买他喜欢的玩具。可见,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幼儿数学活动中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

三、创设交流合作的互动学习条件,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有效性。

(一)在融洽的师幼互动关系中构建数学知识:

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会表达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幼儿同教师之间也是如此。可以说,融洽的师幼交流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催化剂”。

(二)在平等的幼幼交流互动中构建数学知识:

在新型的师幼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但这并非表示,幼儿在智力和能力上完全等同于教师,更不意味着教师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不能介入幼儿的活动,相反,教师应当提供隐性指导,包括创设条件引发幼幼之间的互动。师幼之间、幼幼之间这种交流合作式的互动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促进幼儿的思维和学习;这种学习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了解,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交流合作式的互动也使幼儿学会了沟通,学会了处理分歧意见,学会了分享学习成果。

四、创设开放式的互动空间,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一)借助数学操作活动,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地建立关系。因此,师幼互动的有效实施必须要通过"学具"这一载体才能得以实现。在师幼互动中,幼儿是前提,学具这一载体是实施互动的关键。

学具提供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效果的实现,在学具提供上要注意做到:1、层次性:针对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三个发展的阶段,我们提供的学具有完全直观的学具、半直观学具及符号学具,以体现教育促进每个幼儿的进步和发展。2、自主性:为幼儿提供不同类型和材料的学具,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结伴和独立思考操作。3、多样性:在同一目标设计相同的名称游戏中,提供不同操作材料,丰富多样的学具易使幼儿保持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心理。4、趣味性:注重发挥学具半具体、半抽象、操作性和可变性的特点,使幼儿在有趣地操作中,学得其乐无穷,使幼儿学习兴趣、自信心、坚持性、自制力等方面得到培养锻炼。

(二)借助各种有趣的数学智力游戏,提高思维的敏捷: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最有效地实施师幼互动的方式。教师在设置游戏活动时,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采取最佳的游戏方式,有效的将抽象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获得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

数学智力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并通过情境式、语言式、操作式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

五、体会及思考:

1、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提供给幼儿创造的时空,使求知的过程成为不断改造的过程,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创造力,同时给幼儿添加释放潜能的“催化剂”,通过有效的师幼互动,包括情境创设、情感支持、平等交流等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与愿望,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会建构、理解,甚至生产数学知识。

2、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注重数学操作材料的多层次性、多结构性以及不同的表现、制作方法。促进儿童在数学操作的过程中富有个性的协调发展,并在操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价值。

3、在師幼互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有效的互动中,形成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幼儿才能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实现自我的知识建构,数学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幼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体看来,本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对于有效标准方面的研究没有进行深入探索,在研究样本的选择、研究方法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对于幼儿园数学师幼互动探究的研究没有终点,优化师幼互动过程,促进幼儿主动发展,需要教师在新的教育观、儿童观的引导下,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师幼互动状况的影响,用心关注师幼互动过程,抓住教育的契机,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不断地向理想化教育境界迈进,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进一步充实、完善自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佩燕,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探析,才智,2014年第3期

[2]徐继娟,让师幼关系在数学活动中相互“动”起来,新课程(下),2012年第4期

[3]杨小妹,浅谈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如何做好师幼互动,都市家教(上),2015年第1期

[4] 周利亚;张莉,对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分析及教育反思,当代学前教育,2011年第8期

[5]石爱琴,数学活动中增强师幼互动有效性的方法,学前教育研究,2012第7期

[6]李琼珍,数学活动中快乐师幼互动研究,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第7期

作者:刘珍艳 刘念慈

第3篇: 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一本好的教育书,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它是经验的,是经过实践的,是可以应用的;第二,它是启发的,是具有理论背景的,是能洞悉问题的,是有深度的。《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就具有这两个要件。该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的大名虽然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当我阅读了他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我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的作风让我油然而生了钦佩之情。

在通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佐藤学撰写该书的目的在于试图改变日本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和功利性两大特征,在此基础上改革学校教育。该书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改革,对于我这样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来说是颇有启示的。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和学生建立互动关系?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该书中对这些问题的许多观点和案例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发人深省!

“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室里,能看到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倾耳静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而在沉闷的教室里,看到的是学生笔直端坐着,面无表情,教师也是用生硬的姿势、硬邦邦的语言控制着整个教室。教师的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讲课上,很少去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起伏或学生的想像产生共鸣。而相互学习关系的建立恰恰需要从教师用心倾听学生身体所发出的无声的语言开始。”这是书中的一段话,它引发了作为幼儿教师的我的思考: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有关于教师用心倾听学生的理念出发,让我看到了在当前的师幼互动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首先,在角色定位上,师幼双方的平等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多以指导者自居,对幼儿发起的互动信号熟视无睹或反应淡然,教师经常的低敏感性反应抑制了幼儿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和可能,对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其次,在互动内容和互动形式上,师幼双方的表现失衡。如 教师对幼儿生活照顾多于对幼儿自理、自立的要求;教师预设性的教育指导多于适时、灵活地把幼儿的兴趣和意愿转变为教育内容、引领幼儿进行自我构建的活动发生于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多于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互动等等……这些问题引人深思。

书中有一些话让我感触颇深:“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能生动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在对学生群体讲话时,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而且教师边与每个学生谈话,边倾耳静听每个学生尚未说出的话语,在对话的过程中,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这些话让我感到:针对当前师幼互动中产生的问题,我们应把握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特点,充分发挥幼儿在互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才能达到促进幼儿真正全面和谐的发展。结合佐藤学先生对师生互动的观点和我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我对师幼互动有这样一些认为:

一、 教师定位是奠定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基础。

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师幼互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善于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以便适时、适宜地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我认为师幼互动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

1、教师是幼儿心声的倾听者。作为教师要以微笑和耐心倾听幼儿的需要、想法、问题和建议,并给予适时、积极的反馈。这正是佐藤学先生在书中一在提到的:

2、 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教师应悉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分析了解其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

3、教师是良好环境的创造者。教师要创设健康、丰富的物质环境,营造愉快、宽松的精神氛围。

4、教师是交往机会的提供者。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平等、自由的交往。

5、教师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和指导者。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和现有水平来制定教育计划,选择和调整教育内容,并适时地把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生成为课程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 为幼儿定位,从而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就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而言,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但事实上师幼双方在互动的主体地位和主动行的发挥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来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愉快、宽松、丰富、能动的环境,营造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氛围和条件。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愉快、 丰富的环境是给幼儿的一个良好心理环境,教师要善于倾听幼儿的心声,与孩子们心心相印,追求一种“用心地相互倾听的环境”;多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感到教师是我的大朋友。同时,幼儿和教师一样有布置环境、充分运用环境中的诸多因素进行自主活动的权利和责任。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讨论布置什么样的环境,如设置哪些活动区域,然后收集材料、动手制作等,会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要随时根据教育的需要和幼儿的需求去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在互动中积累经验,体验成长的乐趣。

其次,通过构建合作式园本课程,为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提供载体。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载体。我认为应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把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分为生活课程、学习课程、游戏课程和环境课程四大类,并将教育目标渗透在各类课程中。作为教师,应根据教育目标要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并组织的预设性学习活动来实施课程。在教育形式上,可采取集体、小组和个别等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发展需要,运用教育机智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在最大程度上满足 幼儿的认知兴趣和主动发展的要求。 再次,开展平等性对话,注重对话个环节的融会贯通,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我认为师生对话不是一方的“独白”,而是双方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正如《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的平泽宪一校长认为的:“作为学校改革的出发点是对话。和学生的对话,和教师的对话。作为教育必要条件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信赖关系。而对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信赖关系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对话决不是单向的„意见发表‟,也不是单纯的„相互提意见‟。要建立对话的文化而不是„说话‟的文化。”这些话让我想到,有时由于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权威性,会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显示出不公平性,因此教师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应根据需要灵活变换角色,自觉地充当平等的对话人。师生对话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给予等待的时间。如小班幼儿在对话时,他们的语言具有断续性,这时需要教师耐心倾听等待,给予他们充分的规划时间。同时,师生对话中的听、问、答也是实现师生沟通、互动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善听、巧问、妙答。善听――就是从孩子的对话中准确捕捉教育信息;巧问――就是以问开头、以问深入,甚至以问答的形式构成对话的主过程;妙答――即对孩子的信息与问题及时做出评价。例如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中,教师提问:“你在哪里看见过数字?”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车牌、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等都有数字。教师仔细倾听及时受到的信息后再次提问:“这些数字有什么用?”这一巧问使孩子积极思考,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我认为,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应答情况和教学中反馈的信息随即应变,积极引导。师生对话的精妙意境不在于提出问题孩子回答,而在于孩子回答后教师临场处置产生的良好效果。

最后,重视材料在师幼互动中的作用。在建立师幼互动中,材料能充当重要角色。它虽是无声的,但在教师有目的的、有效的投放和调整中,却能给予幼儿暗示和积极的刺激,可以“说”出教师未说的话,从而能大大推动学习 活动的进程。当然,材料的暗示作用并不是独立发挥的,它需要与教师的语言提示、行动参与同伴的启发与经验共享等多种因素结合,才能激发幼儿的灵感。同时,在使材料起到促进师幼有效互动的作用时,教师应注意必须对幼儿目前阶段的学习活动情况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再考虑投放相关的材料;教师还要注意随时观察幼儿对所投材料的态度与使用结果,及时地结合语言、行为等进行建议与提示,使材料真正发挥作用。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就如书中所说的:“教学是多种思考相互呼应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应每一个学生的活动。分组活动时,教师要走到需要帮助的学生前,倾听他的想法和了解他的思想。……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为对象讲话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同一视线上交互目光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在看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都应该行动起来,从最基本的倾听出发,从和学生建立同一视线上交互目光的关系出发,在幼儿园中也来开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以积极探索幼教改革的新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2004年11月:《关于师幼互动若干实践问题的探讨》

2、《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案例》:作者:王厥轩

3、《上海托幼》2002年第一期:《教学 活动中的师生对话》

第4篇:如何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问题一:你认为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是怎样的?

“积极”是指师幼双方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意识和互为主体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状态。“有效”是指师幼互动过程倡导师幼主动发起有价值的互动,进而促进师幼情意发展,有效达成了活动目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向幼儿(个人或群体)主动发起的有价值的互动,幼儿(个人或群体)向教师回应的有价值的互动。也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幼儿根据活动需要和实际,幼儿(个人或群体)向教师主动发起的有价值的互动,教师向幼儿(个人或群体)回应的有价值的互动。包括师幼互动主体、时机、内容、行为、方式、形式、效应等师幼互动的要素。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内在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教育手段与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能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学习,不断地在反思中提高,才能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实践经验提醒我们,任何完美的教育理念、活动设计都要借助人际之间的互动行为往来才能实现其价值。形成师幼间的有效互动提示我们应该用平等和尊重的眼光看待幼儿。只有营造出开放和允许自由表达的活动氛围,才可能启发并引导幼儿积极的思考与参与,才能够获得理想的师幼互动。

问题二:如何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如何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将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维果斯基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功能与价值是极其重要的。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和教育内容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经过在教育实践中反复尝试,及聆听了黄老师的讲座后,感受颇深,也学到了很多,我认为教育者首先要从正确把握儿童观、教育观的角度出发,将关注点从自身教育活动转变到幼儿的行为变化上来。要读懂幼儿、关注幼儿、要给予幼儿温暖愉快的情感回应。因此提出具体师幼互动策略如下:

1.平等、民主的师幼关系,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前提和保障。 相关研究表明:师幼互动行为与师幼关系相依而存。良好的师幼、同伴关系,营造了友爱、和谐、温馨、融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安全、愉快,幼儿会表现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思维、语言和行动都处在积极状态,这为师幼互动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阳光般的灿烂的笑容与表情,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与动作,对幼儿表现出的关注与尊重,是构建和谐、融洽师幼关系的重要元素。教师和幼儿因此拉进了距离,课堂因此而充满欢乐,活动因此而生动有趣,师幼互动的通道因此而畅通。

2.创设幼儿喜爱的、自主探究和表现的活动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是师幼互动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大家都知道“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幼儿园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就必须培养幼儿成为一个会学习会思考的人,一个自主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教师把主动学习的过程还给孩子。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学习状态是师幼互动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也就是说,幼儿有效的自主学习是师幼互动有效应的重要标志。从讲座中的教学案例可以发现:教育环境的创设首先要能准确地承载着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其次教育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身心特点,体现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游戏和富有探究性、表现力的活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再次教育环境中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发展水平,既不能远远超越幼儿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水平,又不能简单重复原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水平,真正起到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作用。

3.借助于适合幼儿活动的材料,充分让幼儿与活动材料有效互动,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措施。

首先,材料的投放要科学,要能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没有知识性的错误;其次,材料投放的时机要适宜,真正能发挥支持幼儿学习的作用;第三,根据幼儿学习形式的不同,而选择不同数量、不同形式的材料;第四,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学习内容的渐进和上升,尽可能多样化且有层次性,不可千篇一律、反复、雷同;第五,教师和幼儿能充分地演示、操作、利用现有材料,以最小的投入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益;第六,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展示和评价。

4.利用幼儿同伴间所蕴含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与同伴的有效互动,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方法。

幼儿同伴间在生活经验、知识水平、表达方式、创造力和个性等方面存在的相互差异,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他们在相互观察、模仿中相互启示,在指导、帮助中共同提高,在协商、合作中学会交往,在讨论、争议中增长心智。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动交往中增长知识,启发心智,获取活动成功的信心,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学习交往、分享与合作。

5.善于把握教育契机,灵活机智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幼儿,是实现有效师幼互动的策略。

教学因幼儿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征而呈现出不确定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超出预设的活动计划。那么,如何应对幼儿不同的表现与反应,抓住教育契机,以适当的方式方法回应幼儿,促进幼儿更快更好地发展呢?我想:首先教师要能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对幼儿行为的关注能使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幼儿不同表现和反映的问题所在;其次,敏感地觉察幼儿不同行为与表现的心理需要,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敏感性,教师的职业敏感型来自于教师对幼儿的密切关注和用专业的眼光解读幼儿,这是灵活机智地采用适当的应答方式的前提;再次,教师要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目的就是开启幼儿的心智,支持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关注,是前提,是基础,是构建有效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没有关注,就不会有发现,就不能敏感地觉察幼儿的心理需要,就不可能有适当的方式应答;而敏感地觉察幼儿的需要,是职业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只有敏感地觉察幼儿的需要,才能以积极的、有效的方式回应幼儿,使师幼互动富有成效。

6.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师幼互动的效果。

感情充沛、有童趣、有色彩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能调动幼儿快乐的情绪情感,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简短明确、儿童化的语言能使幼儿听得真切、清除、明白,能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适合与幼儿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发展水平的语言能使幼儿保持轻松、愉快、积极的学习状态;语言所展示的问题有情境性、趣味性、游戏性,能有效地促进师幼互动;开放性的问题能使幼儿的经验、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幼儿的探究、操作和表现富有创造性,有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富有激励性的、多样化的评价语言能使幼儿体验成功,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过多的语言介入易干涉幼儿的思考、操作和表达,不利于幼儿学习。

第5篇: 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幼教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方向,素质教育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的特征。其中主动性——让幼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这个特征要求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与幼儿互动方式。《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明确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我园多年来根据师幼互动原则开展实践与思考,以从中改变传统观念,探索建立新型师幼互动模式的方法,教师观念已有初步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与幼儿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我们主要通过抓好三个环节来实践有效的师幼互动:

(一)创设良好的师幼互动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作为一种潜意识的教育因素,对幼儿影响可以说十分的重要。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因而,让他们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获得教育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园要求教师应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与其沟通,蹲下来和他做朋友,让孩子愿意把心里的东西告诉老师,当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为此,我们坚持执行五个一服务法:即一声问侯,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鼓励。教师们会在晨间接待时送去一声问候:早上好;在幼儿完成一项工作后说:你真棒;在一日工作中始终保持微笑;在幼儿午睡前给幼儿一个拥抱说句悄悄话让他们进入甜美的梦乡;用眼神、肢体动作或语言在幼儿探究过程中给予恰当的鼓励。每名教师把‚五个一‛理解到位,运用到位,是创设良好的师幼互动心理环境的基础。

幼儿在情感上是比较脆弱的,对成人的依赖思想十分的严重,教师的评价是他们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依据。在教学反思中有位教师这样写道:‚今天,在创设动植物区角活动中,我一时没看到,王浩然小朋友往金鱼缸了放了好多的小石子,结果金鱼没法游水,死了,我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了他,不许他参加游戏,可后来,从别的小朋友那里了解到,原来他是想给金鱼造一间房子!多么纯真的想法啊!可是却被我的武断所夭折。因此,在孩子做出出人意料的事后,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去观察孩子,分析孩子,尝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尽可能避免消极、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反思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和王浩然小朋友道了歉,

并对他的行为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了不足。这使后来这个班的师幼互动心理环境更加和谐了。

教师要善于肯定幼儿学习及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通过努力领略成功的喜悦。孩子一般都喜欢听‚好话‛,喜欢戴‚高帽子‛,作为教师不应该吝啬那些赞扬、鼓励、肯定、安慰的言行,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产生被重视感、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能促进师幼的有效互动。

(二)给予幼儿平等的言语权,促进师幼积极互动。

在幼儿园教育中,言语的交流是师幼互动的主要途径。对话是师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心灵沟通,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过程。我园倡导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把能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愿作为教师素质评价项目,列入家长调查问卷当中。教师们不仅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对话的习惯,还创设出‚午睡前的悄悄话‛‚老师热线‛‚我想对你说‛等特色活动,利用午睡前的整理活动让每名幼儿同老师或小朋友说一句悄悄话;利用周末在电话里与幼儿对话;利用班级门口的板面粘贴想对老师、小朋友说的话等。我园教师在构建平等的师幼关系上,学会了倾听幼儿。以平等、尊重以及温和的语气和孩子对话,使他们敢想、敢说、敢探索,保护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另外,教师还运用适当的体态语与幼儿产生互动。

在我园幼儿一日生活中,教师体态语的合理运用在师幼互动过程中的教育影响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幼儿年龄小,最容易受到教师言行的暗示。教师一个赞扬的手势、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温柔的抚摸都能向孩子传递情感,如当幼儿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勇敢地做出第一个动作时,教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等积极性评价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而面对幼儿破坏纪律或不礼貌的行为时,教师目光中流露出某些严厉的神情,就能使犯了过错的幼儿感到惭愧,使其改正。

(三)调整角色,换位思考,提高师幼互动质量。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我园每学期都对教师进行《纲要》的学习和培训,随着《纲要》的贯彻落实,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行为不断改善,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得以落实,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师幼关系,而且教师们已开始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教师也不段在实践中懂得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幼儿发展的支持者。这一点在教师的反思中有充分的体现。

自从我园倡导‚通过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促进素质教育‛活动以来,就要求教师们将活动中的体会和问题通过反思记录下来。在中班刘老师的反思中这样写道:‚在今天的公开课‘有趣的豆豆’活动中,琳琳小朋友将泡豆子的水洒了一地,还得保育员阿姨差点摔倒,我当时很生气,但没有批评她,因为在开展师幼互动中我应该换位思考,体谅幼儿。她一定不是故意的。午睡前的悄悄话中我和琳琳对这件事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她的心情,同时对她进行了安全教育。得到她的认同。‛这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老师却不象老师,因为少了老师的架子。这种关系,像朋友,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又像妈妈,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以一颗童心去理解、读懂孩子的言语与行为。

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每周一次的‚我是今天小老师‛活动,让幼儿体验做老师的感受,大家讨论老师平时是不是这样。大班王奥博小朋友做了一天小老师之后说:‚当老师好累呀‛。这个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孩子更加尊重老师的劳动,感受老师的辛苦,还对老师的行为起到了软性的督导作用。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师幼互动心理环境、改善教师行为,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促进教师与幼儿的积极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这样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促动下才能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更全面的发展。《纲要》中要求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以《纲要》为指导,从实践中创新,为作好师幼互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6篇:提高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浙江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王春燕

引言 (1)

※互动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互作用或行为的相互影响。

※ 言语互动与非言语互动。

※ 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

※维果斯基:教育作为一种代际之间的文化传递活动,实际上就是在成人与儿童之间发展的“社会共享”的认知。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3)

一、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幼儿主体地位缺失。

2、现实的师幼互动平等仍处于浅层状态,往往只停留于表面的互相尊重,教师没有把幼儿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 教师的话语霸权。 ※ 师幼虚假的交往现象。

(4)

案例1:有趣的转动

教师问:“要是身体的哪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会怎么样?” 幼儿:“眼珠不会转动九看不见旁边的东西了。” “脖子不会转动,头就不会动了。” “如果腰不会转动,身体就弯不下来了。” “我家就有老板椅呀。”

教师强调说:“我的问题是如果身体哪个部位不会转动了,会怎么样。”就又请别的孩子回答了。

然后教师接着说:“请你们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会转动,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5)

虽然教师能清楚地听到幼儿回答“我家有老板椅。”但是还没有真正听懂这句话,不能真正地理解幼儿所表达的意思。在教师看来这样的回答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但如果仔细分析:幼儿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老板椅呢?老板椅与身体转动有什么相关吗?就会发现幼儿所说的老板椅的意思应该是:老板椅会转动,我要是身体某些部位不能转动了,就可以坐在我家里的老板椅上,以椅子的转动来代替身体一些部位的转动。其实,老师是可以接住孩子抛来的球的,及时鼓励幼儿,帮助幼儿更清晰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再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找一找、说一说,什么东西会转动,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6) 案例2:玩具要轮流玩

※为了引导大班的幼儿学会和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一位教师设计了社会活动“玩具要轮流玩”。这是其中的一个活动实录。 ※师:有时候好朋友之间也会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像他们这样:(两位幼儿一男一女进行争抢玩具的情境表演。)

师:这两位朋友在争抢玩具,这样做对不对?我们来帮助他们想想办法?

幼:男孩应该让女孩。 幼:大家轮流玩。

幼:只给女孩子玩,不给男孩子玩也不公平,应该再找一个玩具。 师: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幼:有一次我玩一个玩具,哥哥也想玩,就拿着他的玩具对我说:“我这个玩具很好玩。”其实,他的玩具我玩过,一点也不好玩,我就没有答应他。

师:我们要学会相互谦让,玩具要大家轮流玩。

(7) 上述判断中,教师早就预设了问题的答案——教师都要绕回预先的目标上。其实,适宜的社会性行为必须经过幼儿自身的体验才能被认同并内化,与其回避、压制,倒不如让幼儿充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及感受,再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况,如:两个小朋友都想玩该怎么办,让孩子说说解决的办法,从而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合作中问题,如苍白无力地说教说教要有效得多。

(8)

在互动的内容上,教师以自己的思维、语言、行为来代替幼儿的思维、语言,而忽略幼儿的内心感受。

※ 在互动的导向上,教师是互动中的主动者,幼儿是消极的受动者。

(9)

2、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的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倾斜式互动。教师发起互动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

(10)

※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自主权。

(11)

※教师往往会把课堂教学看成是按照预先的设计进行的走教案的过程,较少关住或漠视互动中幼儿随时出现的问题,也不希望看见教学进程与教学计划慢慢地偏离。

(12)

案例3:有趣的光斑

教师说:今天阳光明媚,请小朋友用镜子玩一玩,看能发现什么。听到小铃声就到老师身边坐下来。

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四处玩起了镜子,有几个小朋友把镜子放在太阳下不停地晃动着,把光斑照到各处,指指点点说: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慢慢地孩子们都挪向有阳光的地方,大多数孩子都照出了光斑。可还是有几个孩子没成功,有的岁让站在阳光底下,可镜子缺在阴处,有的本该照射镜子上的阳光正好被其他孩子的身体挡住了,还有个女孩虽然把镜子放在阳光直射到的地方,可镜子正面朝下,阳光只照到镜子的背面,虽不停地晃动着镜子,可还是照不出光斑。旁边一男孩子就伸手过去帮她调整了镜子的方向,光斑就产生了。

(13) ※老师敲小玲了,小朋友们围坐在老师身边,老师问:“刚才玩的开心吗?”“开心。”“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光斑呢?” ※ 孩子们正在讨论。刚才那个男孩突然站起来自豪地说:“有一个小朋友搞不起来,是我帮她搞起来的。”

※老师并没有理会,继续说:“光斑都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请小朋友们再去玩一玩,想一想。” ※老师的教案成了死的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幼儿,让他们围绕着它转,教师不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推进情况适当调整,互动机械。师幼互动的过程成了有目的、有组织的灌输过程。

(14) 调整:

※当老师发现有的孩子照不出光斑时,即可增加“如何才可以照出光斑”的讨论,“照不出光斑”的原因分析,探索环节,可以提出

(1) 你照出光斑了吗? (2) 你是怎么做的?

※也可以请照出光斑的孩子再来试一试,再次展现问题情境,让大家来找寻原因。

※再如,当那个男孩说时„„,教师应及时鼓励、肯定,为他提供充分表达、展示的机会,同时可以把球抛给大家,共同讨论。 (15)

4、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预料外的问题,随机应变、灵活机敏地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特别是对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从而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完成,随机处置的能力。

(16)

案例4:木鱼在什么地方敲

※教师正在组织孩子进行音乐欣赏:小老鼠偷油。活动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形象地肢体动作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接着有条不紊地欣赏乐曲第一段与第二段,老师问:这首曲子好听吗?你们喜欢那一段?

※有的小朋友说喜欢第一段,也有的说喜欢第二段,教师说:“很好。”接着老师提出了一个启发式的问题:“木鱼在什么地方敲呢?”立即有小朋友们抢着回答说:“在庙里。”顿时,在场的小朋友与听课的老师哄堂大笑谁也没有想到这种出乎意料的回答,老师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继续强调:“你再仔细听听木鱼在哪里敲”而幼儿仍然回答:“在庙里”。最后老师强做微笑说:“木鱼应该在第一小节结束时来敲。 (17)

※老师的问题:“木鱼在什么地方敲?”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答案自然是多种多样的。木鱼是可以在庙里敲的,这是没有错的。幼儿能做出这样的回答,说明他在认真思考,积极动脑,教师多幼儿的回答要分析,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幼儿会这样回答,造成这样回答的原因是什么,应从教师找原因,是语言不准确,还是问的范围太大„„

(18) 分析:

教师的语言是幼儿回答问题的诱因,如果是这样问:“你们认为木鱼应在乐曲的哪一个小节敲好听呢?”这样的提问确定了问题的范围,把幼儿凌乱的思绪拉入乐曲之中,请幼儿听听音乐告诉大家,这样就不会出现以上的情况了。并且在此过程中孩子不但能体验乐曲之美感,也能在比较中了解敲木鱼的作用。 即使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也不需要紧张,可以灵活机动,发挥教育机智:“很好,你是个非常细心的孩子,注意到庙里也有敲木鱼,能不能帮我们想一想今天这首歌曲中什么地方用木鱼敲好听呢?这样幼儿不但积极回答,而且也会想为什么用木鱼敲而不用别的器具,自然归纳出:用木鱼的声音最能表现出小老鼠头油时紧张的气氛。” (19)

二、 原因分析——价值观、技术因素及实际困难 ※

(一)落后的课程教学观

※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观念问题——教学活动十特殊的认识活动还是师幼的对话交往活动?

※传统教学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带领下以集体教学为组织形式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师生双边活动。

(20)

案例5:森林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大森林是我们的好朋友吗? 幼:不是。 师:为什么?

幼:因为森林里有许多动物,他们很凶的。幼:我最害怕大灰狼和大狗熊了。

幼:地球上没有动物就好了。

幼:可是,没有虾的话我就吃不上虾了。

※老师把话题重新扭转过来,继续问道:森林有什么作用?接着引导幼儿归纳出大森林种种好处,如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最后做出总结:大森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大森林和大森林的小动物„„ (21)

当前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教学中心目标,其它的目标,诸如态度、价值、情感、社会性的任务或附带,或抽象,并没有真正的地位。 ※教学过程成了展示教学计划的过程。

※引起儿童兴趣——导入活动——提出问题——师幼一问一答——最后教师得出结论。 ※ 教师是知识的载体与传声筒。

(22)

送给蛤蟆的礼物

※再过几天就是蛤蟆妈妈的生日了,青蛙想做一件衣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这天下午,青蛙一看见蛤蟆,就忍不住说了出来:“我要送你一件衣服,不是买的,是我自己做的。”蛤蟆听了很高兴。

※晚上,青蛙准备好剪刀、针线,开始做衣服。可青蛙从没做过衣服呢!刚剪了几下,青蛙就叫起来,“哎呀,坏了,剪坏了!唉,看来衣服是做不成了,只能做一件背心了。”

※有一天,青蛙碰到蛤蟆的时候有点不好意思,说:“嗯,做衣服太慢了,我想还是做件背心给你吧!”“呀!太好了。”蛤蟆高兴地叫了起来。 (23)

※晚饭后,青蛙就做起了背心。这次青蛙就小心多了。可是不知怎的,又剪坏了。现在背心也做不成了,只能做一顶帽子了。青蛙真的生自己的气了。“唉!算了,明天再做吧!”青蛙气呼呼的上床睡觉了。

※二天,青蛙又碰到了蛤蟆说:“嗯,我觉得那块布更适合做一顶帽子!”“听起来真不错,我喜欢帽子!”

(24)

这天晚上,青蛙在动手做帽子前,对自己说:“这次,你要是再剪坏,你就是一个最笨最笨的大笨蛋!”唉,看来青蛙的运气真是糟透了,布又剪坏了,这下连帽子也做不成了。“唉!我是世界上头号大笨蛋。”青蛙自言自语地说。

※第二天是蛤蟆的生日,当青蛙把一块手绢送给蛤蟆的时候,他难过差点儿掉下眼泪。“哇,真漂亮!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最特别的礼物了,谢谢你!”看到蛤蟆这么高兴,青蛙一点儿不觉得难过了。

(25)教师的三个提问

※导入故事:最近,听说蛤蟆要过生日了,它的好朋友青蛙打算做一件衣服送给它,可是最后,青蛙只送了一条手帕。 问题一:如果你是蛤蟆听说礼物从衣服变成了手绢,你会高兴还是难过?为什么?

问题二:如果你是青蛙,把原来打算制作的漂亮衣服只做出一条手绢,你还会把这份礼物送给蛤蟆吗?为什么?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留下结局让幼儿思考并提问: 问题三:猜一猜,蛤蟆最后会收下这份礼物吗?为什么?

(26)

教学活动是师幼交往对话活动

※课程的教与学不是外在于教师与儿童的活动的,尤其当幼儿园课程从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展到幼儿园一日的活动后,其本身就是师幼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幼儿园课程教学就其本质应是师幼互动的交往过程,是对话的过程。

(27)

雅斯贝尔基在《什么是教育》中描述了迄今为止的三种教育类型。

1、经院式教育:仅仅局限与传授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工具,儿童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习固定的知识。

2、师徒式教育: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它使儿童只能被动地依附于教师,服从于教师。

3、苏格拉底式教育:教师与儿童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学没有固定的方式,双方可以自由地思考,在善意与无止境的对话与讨论中唤醒儿童的潜在力。 (28)

腾守尧先生在《文化的边缘》中指出: ※灌输式教育:

第7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效的师幼互动

美育对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它对幼儿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绘画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活动中力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发挥创造的潜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教师引导得当,能吸引住幼儿,就能培养其有意注意,从而实现师幼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形成有效互动;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无味,教师在活动中知识、技能的传达,使幼儿被动接受,幼儿与教师的教学难以产生共鸣,则产生无效互动。我认为,有效的师幼互动是绘画教学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在组织绘画教学活动时,我力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和积极性,通过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发挥创造的潜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具体如下:

1、在充分了解幼儿绘画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

通过几次活动,我大致了解了我班幼儿的绘画水平,从技巧上来说,甚至还不及小班的水平。能力差的幼儿只会画点小圆圈、小点点,小杆杆等符号性的图案。结合幼儿现阶段的水平,我在活动中除了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创作,还加入了技能技法的教育。例如:《好朋友》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我先请幼儿上前表演:谁会画人?然后根据幼儿的演示组织大家讨论:请大家看看人还缺少什么?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由于是让幼儿演示,演示的人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创造新的图式时便无拘无束,就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画成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出了孩子的个性。

2、教学程序避免模式化

传统的教学程序往往使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的训练,现实教学中像“喜不喜欢?漂不漂亮?想不想?愿不愿意”这些无效提问充斥着课堂。教师这种口头禅似的提问,早已让幼儿形成习惯性的回答,教师问得越积极,幼儿感觉越无趣,因为答案永远只是一个,没有其他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用单纯的心灵去表现和创造,我认为上课的模式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入手,避免不必要的语言引导,可先让孩子感知所要描绘的事物,让其产生作画的愿望和信心,自己尝试构图与表现,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各种表现方式来随机进行指导,完善、丰富画面,这样能充分展示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愿望。如在进行《我爱我的幼儿园》主题画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将画本带到了户外,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建筑的主体特征,幼儿每天都在园内活动,却很少有孩子仔细观察幼儿园的建筑、场地,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幼儿把握了幼儿园的主体特征,并能把看到的结合在幼儿园的活动,将主题画很好的表现出来。有的幼儿还会加入丰富的想象,为幼儿园穿上漂亮的外衣。

所以说教师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发掘他们内在的美,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积极、有效的沟通,站在孩子的立场、角度去考虑如何引导、表达,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开发美育的内涵。

3、示范讲解要注意形象性,要善于开启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在讲解时要声情并茂,有一定的幽默性,突出教学难点、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为了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我在美育活动中尽量做到引导语言有童趣,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特别是在示范、讲解时更注意语言的形象化、儿童化。如教画《小绵羊吃青草》时,我根据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自编了一个小山羊吃青草的故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地讲给小朋友听,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把握住小羊的外型特点,我把小绵羊的造型概括为:“波浪线组成的圆圈是小绵羊的头发,因为它最近赶时髦,烫了个卷卷头,眼睛像小黑豆,弯弯的两只小角像香蕉„„”孩子们听起来都笑了,还饶有兴趣地边画边念:“小黑豆、卷头发、弯弯的小角像香蕉;真可爱”。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不是为画而画,而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是一种很有趣味的活动。

4、 通过适当的评价,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幼儿绘画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而不是培养工匠型的画家。因此,即使幼儿画出的作品很粗浅,在成人的眼里“不像什么”,但只要是他用心去表达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就有它存在的涵义,教师就应理解孩子内心的感悟,去鼓励和引导他。如我班的孩子在创作想象画时,爱要画些恐龙、奥特曼、红衣战士“火车侠”和“怪兽”交战的情节。有的造型准确,笔触熟练生动,有的却显得怪诞、滑谐。有些家长看到这些画时常说;“总爱画这些机器人什么的,怪怪的!”一幅不太满意的样子,诛不知,这些画是孩子们宣泄自己的正义感的创造性的表现,他们有着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所以我常赞赏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但也没有放任自流,在实践中我经常应用过程评价,时时调控幼儿创作过程,评价激励其表现更为完善;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幼儿进行自我反思,改进不足;进行相互评价,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评价则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从造型、构图、色彩及创新的角度给与激励性评价,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并鼓励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多看、多想、多动手操作。

绘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练习,它更是幼儿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在指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个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和有效的师幼互动,来共同感受人世间的美,大自然的美,享受其中无穷无尽的乐趣。

第8篇:早期阅读中的师幼互动探析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前言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师角色行为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它标识着外显的教育手段和教育结果,同时反映了内隐的角色意识、角色定位和角色转换。有效的师幼互动是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简称《纲要》)精神的必然要求。《纲要》阐发了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其中,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因而受到特别关注。早期阅读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的图文并茂的读物,帮助幼儿从简单的口头语言过渡到规范的书面语言,对于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力、个性、习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的阅读方式。作为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在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开启其智慧、丰富其知识、发展其个性、提高其语言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价值。如何更有利的体现这一价值,阅读中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是很关键的。《纲要》的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提出:“关注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1]。这些表述都体现了《纲要》对师幼互动的特别关注。

在早期阅读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教师顺利、有效达成活动目标的重要保证。有效的师幼互动能够让教师真正的了解幼儿的兴趣、需求,了解幼儿现有水平,把握幼儿年龄特点,找到幼儿发展真正的增长点,找到幼儿发展与早期阅读指导的契合点。教师如果以伙伴、朋友的身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爱和尊重,仿佛和教师一起做游戏,没有压力和批判,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阅读,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论文计划在分析早期阅读中有效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当前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讨如何在早期阅读中有效开展师幼互动的策略,为幼儿教师在阅读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提供一些借鉴,引导幼儿与环境、教师、同伴积极互动,提高阅读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早期阅读中有效师幼互动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特征

早期阅读中的师幼互动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关系到阅读故事价值的有效发挥。其重要性及其基本特征表现为:

1. 早期阅读中有效师幼互动的重要性

早期阅读中的师幼互动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关系到阅读故事价值的有效发挥。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教育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和能否有效发挥价值的条件。早期阅读活动中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同时也对幼儿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1.1 师幼互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

幼儿教师在早期阅读中保持关注,是建构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产生被支持感和责任感的条件[2]。在早期阅读进行的同时,观察和理解幼儿,以幼儿的角度去感知他们真正的兴趣点和行为,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幼儿、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当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和行为被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并以他们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早期阅读活动,幼儿将会在整个早期阅读的活动中都处于兴奋状态,早期阅读活动将不断吸引着幼儿的注意,让他们持续、主动地参加到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时,早期阅读活动的方式是幼儿感兴趣的,他们能尽心的投入早期阅读活动,并能持续较长的时间,教师对早期阅读活动的兴趣,能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使幼儿感到一种鼓励和支持,从而乐于和教师合作,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关注和尊重兴趣点,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早期阅读活动中,在这样的互动中推波助澜,给幼儿自我表现的空间,激发他们对教学早期阅读活动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使早期阅读活动不断得以生成、发展和延续。

1.2. 师幼互动有利于提高早期阅读活动的质量

利用师幼互动开展教学早期阅读活动不仅意味着对话、也意味着幼儿与环境的交融,意味着幼儿知识建构的发展。在师幼互动中能生成有效的教育因素,能促进幼儿发展互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著名的意大利插画家白莉亚说得好:“小孩一半因吃东西而长大,另一半是因阅读而成长”[3]。早期是孩子在不认识字之前最有效的认知学习读物,教师通过指导幼儿的早期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自然阅读的方式,还

2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可以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习惯,更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

2. 早期阅读中有效师幼互动的基本特征

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指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设计师幼互动的内容,运用语言、肢体动作、情感等激发幼儿活动,或者是关注幼儿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空间和时间;幼儿则主动投入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发问。

2.1 师幼互动是一种正向性互动

在早期阅读中,积极的师幼互动是一种正向性互动,其主要是指肯定性互动和平行性互动占主流。肯定性互动是指倾听幼儿心声,接纳幼儿不同的想法,鼓励、表扬幼儿。平行性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以协商、讨论等形式互动,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师幼互动的正向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也有利于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师幼互动积极有效的进行。

2.2 师幼互动具有适时性和多样性

在早期阅读中,教师与幼儿发起互动的时机是适合的,当幼儿遇到矛盾、困难,产生疑惑、兴趣转移,有认知偏差,需要建立规则时,或者幼儿有思维碰撞,有新发现新经验积累,自己解决问题时,教师适当的参与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幼儿方面方面讲,幼儿发起有价值提问,或是有情感需求时,如情感依恋、生活照料等,幼儿会主动寻求与教师的的互动。此外,师幼互动的多样性表现在施动行为以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适宜出现,在反馈行为方面表现为易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方式适宜出现。

2.3 师幼互动具有并重性

在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具有并重性是指教师积极主动发起与幼儿积极主动发起并重。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设计师幼互动的内容,运用语言、肢体动作、情感等激发幼儿活动。并且关注幼儿作为学习者的需要,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发起互动的空间和时间,如宽松的环境、丰富的材料、合理的空间布局、充足的探索和质疑时间。同时,幼儿主动投入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发问。

总之,师幼互动对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幼儿的早期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实施,才能有效发挥早期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现阶段的早期阅读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师幼互动的开展却往往不尽人意,师幼互动的过程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 当前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1 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学前所有的阅读活动始终贯穿着这样一种思想──以幼儿为本,强调了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教育领域也不断地发出这样的声音:“还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给幼儿更多的主动性”、“尊重幼儿”„„所有的活动都在不断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在早期阅读活动的实践中却感受到总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致在早期阅读活动常常会走进这样的教学误区:

1.1.1 教师操纵下的“主体”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不少老师心中是想把幼儿放到主体的地位,可是却怕幼儿的主体会失控于自己的指导,不敢放手去做。于是就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早期阅读活动前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准备了许多的教学“道具”,甚至安排好了幼儿的每个动作,每句回答[4]。在早期阅读活动过程中,看上去是让幼儿主动地去操作、学习,但往往总是匆匆走过场,将“主体”流于形式,最后还是跟着老师走,完全让幼儿在老师设计好的轨道上活动。

1.1.2 幼儿全自由的“主体”

还有一部分老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谨遵循“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精神,过分地夸大了幼儿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惟恐在活动中因为有了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使幼儿失去了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老师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充分的空间、完全的自由,而自己全然成为了活动的旁观者。

陈鹤琴说:“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自己索求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5]。但是真正的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但也要做好幼儿自主学习的监护者、领航者,让幼儿的主体性在

4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活动中得到完美发挥。

1.2 师幼互动模式单一

在早期阅读活动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与被教育、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照顾与被照顾的倾斜式互动。尤其是在集体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组织、控制着整个早期阅读的过程,掌握着师幼互动的主动权,幼儿被期待的应该是保持安静,听从教师的教育与指导,而不能不经教师的允许随意打断教师精心策划的活动进程,也不能任意发起与教师或与同伴的互动行为。幼儿的互动被严格地限制在一定的时间与范围内,而且主要是配合教师的教育内容与教育行为。幼儿在许多事情上,包括能不能再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游戏,能不能离开自己的位置去取水,可不可以上厕所等,都得接受教师的指令,没有任何主动权与自主权。教师与幼儿之间进行彼此平等的交流与行为往来,相互问候、表达情感体验、共同游戏以及幼儿向教师主动发表见解等平行互动方式却很少体现。

1.3 师幼互动行为具有较强的负向性情感特征

已有的研究与观察表明,教师发起的互动行为,应该以不带鲜明情感色彩的中性行为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中,教师对幼儿却表现出更多的不满、恼怒、厌恶等负向情感行为[6]。例如,当教师面对自己不喜欢的幼儿时,对这些幼儿在早期阅读中的提问或突发奇想的设计教师便会表现出冷漠甚至讽刺的态度;或者当教师面对幼儿一连串的疑问时,教师的耐心便会被不屑所代替,这些都严重损坏了幼儿的好奇心和主动思考的欲望,使他们不愿意再发问,对幼儿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研究与观察也表明,由幼儿发起的行为应该以正向行为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却带有明显的害怕老师倾向的畏惧行为,由此使得幼儿不敢真正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走。

1.4 师幼互动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1.4.1 师幼互动的对象差异

外向、活泼开朗、行为积极的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反馈的机会较多,而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容易被教师忽视;教师对聪明、可爱、遵守班规、积极追随教师思路的孩子表现出亲近感,而对过度活跃、经常出现违纪行为的幼儿常表现出不满,且这些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处于被拒绝的状态。

1.4.2 师幼互动的方式差异

5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对不同年龄特点的幼儿,教师会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如教师对小班幼儿实施正向施动行为的频次明显多于大班幼儿,而教师对大班幼儿的负向施动行为频次要多于小班幼儿,也就是说,年龄小的幼儿更容易获得教师带有亲切、友好情感特征的互动举动,而对大班幼儿要求更高、控制更严。

1.4.3 师幼互动的内容差异

在以抚慰情绪为主题的师幼互动中,教师对小班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多于大班幼儿,而以让幼儿做事为主题的互动行为则少于大班幼儿[7]。大班幼儿发起的以发表见解为主的互动行为多于小班幼儿,以寻求关注与安慰为主题的互动行为少于小班幼儿。

1.4.4 师幼互动的空间差异

幼儿与教师空间距离的远近会影响他们的参与机会:往往与教师距离较近的幼儿,更容易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在活动中与教师互动的机会比较多;而与教师距离较远,或坐在边角上的幼儿却容易受冷落,在活动中参与互动的机会也少。

2. 出现师幼互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育,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以知识传授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这种教学观认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年青一代掌握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经验,学习者被看做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他们进入这个世界是准备来吸取由环境所提供的知识的,而不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形成了我国传统教育强调和利用幼儿的受动性、依赖性和模仿性,而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了正在不断增长的幼儿独立活动的要求与能力。教师的头脑中形成了这样的倾向,所以,对越来越需要被重视的幼儿的主体地位却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与肯定,同时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指导地位,不能自然的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指导幼儿的活动。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像一只“领头羊”一样,走在幼儿的前面,规定着幼儿的活动,幼儿的自主性便被埋没了。

2.2 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比较较低

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幼互动的负向性情感和教师对待不同年龄幼儿的不同方式、不同性别幼儿对象的不同方式、对不同年龄幼儿不同的教育内容都是因为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比较低下造成的。有一项对幼儿教师现状的调查显示,在公办幼儿园中尤其是教

[8]

6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办园中,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处于40岁以上,她们的教学方式已经落后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并且近10多年来幼儿园教师编制得不到保证,岗位没有吸引力,导致优秀幼儿教师流失严重[9]。新进幼儿教师由于入学门槛不高,素质普遍较低,部分民办幼儿园的从业人员甚至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质量。社会上的幼师培训学招生门槛越来越低,甚至已经没有底线,此外,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的行为性质和敏感性程度过低,直接影响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和主体性的发挥。幼儿教师自身教育素质的这些现状都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作用的发挥,甚至在早期阅读活动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3 学前教育机构数量不足和班额数量太多

因为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状况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还不足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每个年龄阶段相应的班额还比较大,老师无暇顾及每个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的问题,不能及时对每个幼儿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反馈,不利于幼儿教师的管理和幼儿主动性的发挥。

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章第十一条对幼儿园的班额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幼儿园每班的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6或7周岁)35人,混龄班30人,学前班不超过40人。但是现实的情况却远远的超出了这些数字,幼儿园每个班都差不多有40个幼儿,这40个幼儿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向老师发出请求、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等。在实际的早期阅读活动过程中,特别是自主阅读时,幼儿的问题一多,老师便应接不暇了,往往对幼儿发出的互动信号注意不到或反应淡漠,从而影响了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的整体性质。

7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

师幼互动是实现早期阅读价值的重要途径,只有恰当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早期阅读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地展现,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

1. 接纳与尊重幼儿,营造轻松愉快的互动氛围

许多研究表明,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关心爱护每一个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索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与条件;多与幼儿进行积极、平等的交流与互动;多鼓励、赏识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幼儿的观点和兴趣常常与教师不同,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有安全感。 例如,在早期阅读活动的延伸,教师认为青虫很丑陋,但幼儿却很喜欢,乐于探究。那么,教师就应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想法和做法,为幼儿提供他们需要的工具,扩展他们的经验。

同时,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还应学会用正向的、平和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各种行为,多给以赞扬和鼓励等肯定性评价,对存在的行为问题,也应该以正向引导为主,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与关爱,使幼儿在被尊重和被赏识过程中体验到自尊感和被支持感,从而产生更强烈的互动动机。

2. 调整角色定位,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早期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选择幼儿不会的、不懂的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自我定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教师控制整个活动,让幼儿走在预设好的轨道上,达成教学目标就是活动成功的标准。但是,在早期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大相径庭。尽管教师比孩子具备更多的知识经验、拥有更强的策略意识,但也要淡化自己的权威,隐藏起自身的教师身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以一颗童心去理解、读懂孩子的言语与行为,始终以协商者的口吻、建议者的态度、鼓动者的语言去发表意见、给予暗示或引导深入,这决定于早期阅读是一种带开放性、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进行丰富和提升的、建立形-音-义三者之间联系的整合性教学活动。而面对幼儿思考的多样性、提问的不确定性和内容的难易时,教师就要成为学习者和探索者。

8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3. 关注幼儿的阅读表现,及时给予积极的反应

在早期阅读中,教师和幼儿的地位是平等的,都在互动中共同成长,但是教师区别于幼儿的是教师要在活动中进行引导,在适当的时间介入幼儿,关注他们的表现,做出及时、积极的反应,提升幼儿的阅读质量。新《纲要》在组织与实施部分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者,应当关注幼儿的表现并及时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幼儿做出积极的回应。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时,关注教学环节的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平等地对待“一鸣的发现”,通过给予积极的肯定,催生幼儿仔细观察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也带动和感染其他幼儿的探究兴趣。

4. 因材施教,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

幼儿教师在早期阅读中对幼儿的指导和教育应是全面的,但并不等于要对“对全体幼儿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的不同,同一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基础和不同的发展水平,甚至有着显著的个体差异,因此要根据幼儿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的全面发展,也就是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早期阅读中,幼儿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从互动范围看,既应有教师与全体幼儿的互动,有教师与小组的互动,还应有教师与个体的互动,三种方式互为补充。从互动主体的作用看,既应该有以教师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也应有以幼儿主体为本位的师幼互动。从互动方式看,既可采用语言方式,也可运用动作方式或以环境、材料为媒介的其他互动方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具有个别差异,教师在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也应考虑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去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5. 正确处理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的关系

如何正确面对并尽量缩小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幼儿的潜能,这是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教育上的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建立在承认个体差异基础上的一种相对公平。忽视幼儿之间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片面强调统

一、同步的标准化教育,这只是表面上的公平,实际上的不公平。因此,只有从幼儿实际

9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是符合教育公平要求的。也就是说,在早期阅读中,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和内容,分配相应的互动时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如果教师将自身的亲疏、好恶带到与幼儿的互动交往中,表现出对幼儿的偏爱或歧视,人为地造成教育上的差异,那么,它不仅不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而且违反了教育公平的基本精神。因此,教师应从职业道德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既面向全体,又关注个体,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策略是建立师幼之间良好互动关系的必要条件,幼儿教师只有恰当的运用各种策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在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使师幼互动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10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五章 结论

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共同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动态的阅读探究过程,如同在幼儿的心灵撒播了一颗特别的种子——爱上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活动更加富有活力,促进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的能力和习惯,陶冶幼儿良好的性情品格。师幼互动是双向作用的,只要作为互动主要发起者的教师以积极、平等的态度面对幼儿,幼儿在尊重与信任的氛围中更富创造力,身心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同样可以从与幼儿的互动中得到灵感、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通过不断反思、实践,在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为今后的个人专业成长提供动力。

1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M].1996.

[2] 左瑞勇;柳卫东.幼儿园师幼互动现状与对策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4):70-75. [3] 方志丽.建构积极有效地师幼互动关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6,8(2):23-25. [4] 许林军;戴玉云.早期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建立的实践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8(2):39-42. [5] 袁晓峰.早期阅读课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方式[J].小学语文教学,2007,4(2):8-10. [6] 谢晓悦.让孩子去热爱与渴望——浅谈早期阅读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校外教育(基本版),2009.10(11):35-37. [7] 韦禾.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述略[J].教育研究,1987,5(6):20-24. [8] 袁晓峰.快乐的早期阅读[J].小学语文教学,2006,4(

7、8):50-54. [9] 康长运.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4(11):22-23 [10]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06-10.

12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本研究及毕业论文是在徐月欣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徐月欣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给我精心的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徐月欣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许多可敬的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上一篇:高尔夫比赛规则全解下一篇:学院健康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