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动的好处(推荐10篇)
1月18日这一天下午,忙完期末工作的我们一行三人,又开始了本学期的家访活动,在家访中我们对自己的家长和孩子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将心得体会如下:
我们先访问的是罗浩宇家,在他家,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家里,我们针对孩子的特点及平常的学习、本次考试的成绩,对孩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孩子的爸爸、妈妈是自由职业者,家里开了一个小店,对孩子的要求还算严格,妈妈也经常辅助孩子的作业,但是孩子总是改不了粗心的毛病,大人也很着急,孩子的性格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我就向他提出了上课必须发言的要求,他还是表示了同意,爸爸、妈妈也对本次家访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我们接着访问的是夏子博家,这孩子自从9月底脚有伤住进了医院以后,被爸爸宠惯了,回到学校以后作业也越来越马虎,上课开小差,经常被点名批评,他在爸爸妈妈面前也保证今后不再这样,但是老毛病老改不了,在本次家访中,他认识到自己的成绩在班上掉队了,开始不好意思了,我也开始给他提出了新的努力方向:寒假认真完成作业,书写不马虎,并积极参加锻炼,不随意向大人要零花钱,吃饭时不看电视,因为这样不利于消化。他也虚心接受了我的意见。
我们继续访问的是张洪瑞家,为了孩子读书方便,爸爸妈妈在学校附近按揭买了一套房子,还在装修,目前租房住,孩子成绩在班上虽然不是拔尖的,但是孩子很热心班级的事务,班上的大事和小事总是离不了他,虽然偶尔也会犯错,但是马上就会改正过来,老师们都很喜欢他,爸爸、妈妈听到老师的表扬,也倍感欣慰,对本次期末考试取得的成绩,也表示赞许,我们也为孩子提出了新的希望,希望他在新的学期能有更好的表现,能带动班上其他的同学继续努力,搞好班风学风建设。
我们最后访问的是王刚家,他家在蚂蟥梁,是由三家人合租的房子,爸爸妈妈经常上夜班,他经常不做作业或少做作业,常常看电视到深夜,第二天上课总是打瞌睡,和他的爸爸妈妈交换了好几次意见,收效甚微,后来我又和他的爸爸妈妈交换了意见,告诉他们家校配合的重要性,后来他的爸爸渐渐意识到孩子身上的问题,开始配合老师了,我也经常给孩子开小灶,让他明白自己是聪明的,只要肯努力。在本次期末考试中,他考出了89分的成绩,我为他感到高兴,他也得到了学习进步的奖励,在本次家访中,我又希望他在下次考试中能够得到95分成绩。
为此, 教师采用家校联系本, 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构建家校和谐互动平台, 除记录每天的班务及作业之外, 定期和家长之间互通信息, 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有关情况, 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这种形式既可以得到家长的欢迎和支持,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一及时指出问题, 赢得家长配合
每天教师要处理班级中发生的大小事务, 当孩子出现某种小问题时, 有可能当时想要和家长联系, 可忙碌起来就忘记了。而使用家校联系本就比较灵活了, 每天孩子在记录作业时, 教师就可以针对问题, 在家校联系本上, 把需改进的地方指出, 赢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比如:有个叫小轩的男孩子, 很聪明, 但课堂上从来不举手发言, 课下老师问他什么事, 他也总是不吭声。老师及时把这些情况通过联系本反映给家长, 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进行教育。第二天, 家长写道:“尊敬的老师, 看了您反映的情况, 我们了解到孩子在校的不足, 我们会对孩子进行教育, 并注意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 谢谢您!”渐渐地, 老师发现这个男孩有了一些变化, 课堂上不再只顾埋头玩东西, 老师提问后, 会时不时举举手。老师抓住时机, 及时表扬了他。第二天, 他的家长又在联系本上写下:“孩子今天回家非常高兴, 说老师表扬他有进步, 他说明天要争取更大的进步。谢谢老师对孩子的鼓励!”果然, 以后孩子上课坐得更端正了, 举手更积极了。
二发挥指导作用, 提高作业质量
利用家校联系本, 真诚地与家长联系, 客观或适当“夸大”学生的优点, 提出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 家校联系本要有一定的指导性, 给家长提出建议, 使家长看了联系本以后, 知道自己从哪些方面怎样进行操作, 以利于孩子的进步和发展。
好胜是孩子的天性, 他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表扬, 因而, 在书写速度和质量上有了一个无形的监督, 久而久之, 孩子在家的作业速度和作业质量都能有所提高。
三开拓写话空间, 帮助自由表达
当然, 家校联系本还可用于孩子和老师的沟通, 在此基础上家校联系本又有了另一妙用: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每天让孩子们在家校联系本的空白处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 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 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刚开始对他们的要求不要太高, 能按照基本格式写清一句或两句完整的话就行。批改家校联系本就好像在“新闻大搜索”, 可以了解许多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当然在批改时还要注意:每个音节的拼读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适当的评价, 因为老师的赞扬比教他一个写作技巧效果更佳。一句“你写得真棒”, 会让他们兴奋半天。而通过家校联系本, 家长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拼读能力, 并与老师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而共同努力。
四形成长效机制, 关注习惯养成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 作为班主任, 认识到这一点, 就要常抓不懈, 坚持下去。使用家校联系本, 一定要注意及时反馈, 如家长提出的困惑、建议、意见要及时予以解答、回应, 让家校联系本真正起到联系的作用。同时, 这个过程也要让孩子们参与, 让他们知道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目的, 逐步形成长效的机制,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产生向上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 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在每周的周五写下:本周我读了什么书,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的感受是什么。
通过周一的批改, 老师便能了解孩子的读书情况, 适时在旁边敲下一枚“爱读书”图章, 孩子们集齐十枚图章, 便可以领取一张“读书小明星”卡, 通过这种方式, 孩子们在家校联系本的帮助下逐渐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小小的家校联系本成了老师的“小帮手”, 家长的“知心人”, 随着交流的次数多了, 家长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而孩子们身上的坏习惯却少了。家长普遍很欢迎这样的联系方式, 他们积极配合, 认真填写, 在相互联系中发挥了“联系”的效能, 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在使用家校联系本的过程中, 我发现家校联系本的魅力远远超出了我当初的想象, 它就像一个快乐的信使拉近了我与家长、学生, 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让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成为我的合作伙伴。我相信这样的联系本将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近, 我们的力使得更齐, 我们的目标更明确,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健康!
摘要:教师采用家校联系本, 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 构建家校和谐互动平台, 除记录每天的班务及作业之外, 定期和家长之间互通信息, 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有关情况, 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这种形式既可以得到家长的欢迎和支持,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可以使班主任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关健词:家校互动 互动管理 家庭教育
搭建家校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越来越被广大学校、家庭高度重视。众多的学校,利用网络、手机、电话、通信等通讯工具建立了学校、教师、家长的互动平台。全方位地相互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学习信息、活动情况,完善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近年,我们学校不断重视和健全家校联系机制,拓宽互动管理渠道,引导家长更新教育管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探索了搭建家校互动管理平台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家长、教师、学生的互动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家长学校组织为中心,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整合为基础,成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家长会议、学校接待日、课堂开放日、班主任家访等活动,使学校、家长、学生之间形成一定的互动关系,互通教育信息,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表现,使教师知道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成长状态和学习表现等,达到互动的目的。
1.让家长走进学校
我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到校参加召开家长会议,提出对家长的要求,开展家教方法培训。如在素质教育改革方面,学校按照家长委员会章程,定期举办了多期家长会议,提高家长对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讨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家长宣传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鼓励家长多读书学习,提高家教水平。对家长的培训要注重实效,方式多样,可以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方法,树立“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观念;可以让成功的家长代表介绍他们的家庭教育经验,发挥好家长的辐射作用;还可以通过系列“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学生轻松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达到教育的目的。
2.让家长走进课堂
学校设立开放日,让家长进入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开放日主要倾听家长的心声,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逐渐改进学校管理。课堂开放日,主要让家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是有目的地听课。让家长跟孩子一起直接感受课堂学习活动,也可以卣接参与课堂评价。
3.让教师走进家庭
教师(班主任)进入学生家庭,体验学生的家庭生活,可以今家长无比感动,令学生心灵深处受到触动。教师(班主任)、家长及学生可以一起座谈,畅所欲言,教师简要介绍学生的在校表现,表扬家长、学生成功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同时融洽地与家长探讨家教的办法;家长可以谈谈自己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形成共同愿望。另外,教师(班主任)进入学生家庭。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家庭环境,起到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作用。
二.基于网络、手机、电话、通信等通讯工具的信息网络互动模式
基于网络、手机、电话、通信等通讯工具的信息网络互动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网站建设、手机信息发布、建立家校专用电话号码簿、建立《家校互动手册》等家校互动平台,进行互动联系,在家校之间架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使教育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从教师到家长,从家长到孩子,有机地实现了家校和谐瓦动,让孩子在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环境的共同关心、爱护、教育中健康成长。
1.开通校园网,建设网上家长学校
我校很早实现了校园网,建设了网上家长学校,让教师、家长、学生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在浏览学校的基本情况,了解教育教学,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家长在网站上不但能和教师对话,而且还能观看课堂教学、查询在校表现、出勤情况和成绩等级等,尤其是家长学校模块功能强大,教师、家长、学生可以对话交流,实现了多方沟通。
2.建立家校联系电话簿,实现固定电话、手机及手机短信的互动
现在电话、手机基本上已经普及,进入千家万户。为此,我校各个班级都建立了家校联系电话簿,利用电话和手机及短信实现快捷的联系,愉快的交流,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问、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等信息的交流提供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互动,解决家长和教师互动的问题,以及学生羞于面对面和教师交流的问题等。
3.建立《家校互动手册》,进行家校互动活动
家校互动联系手册的主要内容有:班主任填写的学生在校表现。如思想表现、学习状态、主动学习意识以及参加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也有适当评语以及给学生和家长的指导性建议。手册由学牛每周末带给家长,家长填写学生在家表现,再由学生带给教师,实现互动管理。家校互动手册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家校沟通,既iI:家长及时、有效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达到共同培养与教育的目的。
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特别是家校互动模式的建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具有奠基性作用,而且能够促进学牛的伞面成长。
(作者单位:辽宁阜蒙县红帽子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 孩子的成长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 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尤其是家长的全力配合。在新形势下, 教师和家长必须互相配合, 克服思想上的片面认识, 建立更加密切、和谐、有效的育人环境。和谐的育人环境需要家庭共同创造, 需要家长更好地参与, 与校方一起搭建互动的平台。
二、“家校互动”需要教师转变角色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和管理, 尤其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 要有服务意识, 服务于教育事业, 以学生为主体,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 但是由于有的家长知识、能力有限,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可能有时比较粗暴, 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主动改变这些家长落后、粗暴、无效的教育方法, 给学生一个愉快的成长环境。
教师要转变观念, 放下自身所谓的“架子”, 成为教育的服务者。教育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满足学生。同时教师要了解家长的需求, 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而家长的需求又千差万别, 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 才能更好地和家长配合, 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 实现家庭和学校的互动。
三、“家校互动”需要家长转变角色
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在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方面, 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在现代教育信息发达的社会中, 家长不能再只为是否吃饱、穿暖等问题去关心他们, 不能再扮演让孩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保姆型家长, 家长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赌博、抽烟、酗酒, 这样会使孩子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 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所以, 应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等各个方面去关心。
(一) 扮演朋友的角色
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谈心, 孩子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有感情的人。当出现问题时, 及时交流, 说出彼此的想法, 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像朋友一样, 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 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作为引导者的家长,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方法上, 要么是管得太严, 要么是放纵不管。现在推行赏识教育, 如果家长能多发现孩子的优点, 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帮助, 让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地增强, 随之带来的是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那么孩子的成绩也会随之提高。如果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信心, 就会认为题太难了,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厌学。在判断孩子是否错误时, 家长应进行换位思考, 尽可能从孩子的视角和心理去观察、了解、体验孩子的认知感受, 具体分析并区别对待。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 比如, 孩子学习, 大人看电视节目, 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 作业的质量就很难提高。当孩子学习时, 父母可以看报刊、书籍充实自己, 看到好的内容可以与孩子分享, 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四、学校要为“家校互动”创造条件
(一) 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家校互动”最普通的一种方式, 但意义重大。家长可以与任课教师面对面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 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掌握学生在家表现, 还可以让优秀学生的家长谈经验。本班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学生家长, 他虽然是一位地道的农民, 但他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其他家长学习。他一有空就和孩子谈心, 了解孩子的想法, 询问孩子的需要, 在家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 周末必须帮大人一起到田地里干农活, 目的是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虽然白天劳动很累, 但晚上仍然陪孩子一起读书。
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多边互动, 促进教育方式的改进,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二) 有效利用“校讯通”
“校讯通”是移动公司推出的一项业务, 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教育改革的一种互动方式。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平台给家长们发送信息, 家长就会很方便地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 能看到学校的各类通知。“校讯通”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让家长在百忙之中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情况, 既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 又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带来的喜悦。实践证明, “校讯通”是教师和家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沟通形式, 是“永不落幕的家长会”。
我使用“校讯通”两年有余, 家长的反响非常好, 认为“校讯通”是了解学生在校表现的“跟踪器”, 学生何时离校、何时返校, 家长通过刷卡可以轻松地掌握学生的行踪。另外, “校讯通”可以让家长及早地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 这样家长可以“对症下药”, 与孩子沟通、交流, 分析成绩考的不理想的原因, 及以后的补救措施, 教导孩子不能气馁, 要敢于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同时避免了以前学生由于怕家长责骂或惩罚, 欺骗家长说没有考试、试卷丢了或者教师没有发试卷等情况。
总之, 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要注意方法与策略相对应, 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因势利导, 淡化德育痕迹, 让德育在教育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 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时效性。我们应想方设法构建“家校”联系的桥梁, 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协作, 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实现“家校”的合作, 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以学生为出发点, 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发展, 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 “以生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家校共育”也是未来学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家长要转变角色, 以学生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学生的成才创造和谐的环境, 搭建良好的平台,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家校互动,德育,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 .
[2]武俊平.中国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 (8) .
一、搭建平台,让孝心行为成为生活习惯
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是有孝心。对此,我们一方面跟家长探讨儿童孝心的内涵,让家长全面关注儿童的成长;一方面根据家长的这种心理和要求,对孩子们进行爱学习的孝心教育。如课题组成员倪爱青老师在通过作业本批注反馈孩子情况的传统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家校联系阅读卡”搭建家庭和学校对儿童阅读的指导平台,培养了儿童亲情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孝心表现在阅读的快乐和收获中。
逢年过节是实施孝心教育的好时机,为此我们注意通过舆论宣传营造节日氛围,让儿童懂得节日的意义。引导儿童开展相关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记住这些节日,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孝心。
2011年元旦前夕,学校开展了“孝心迎新年”系列活动,各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家长表达孝心,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同学们有的表演节目,有的为家长制作贺卡……各班都以“孝心迎新年”为主题制作了黑板报。环境的渲染和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孝心氛围,而“孝心孩子”的评选更是把孝心活动推向了高潮。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不仅让孩子们为妈妈做孝心事,写孝心话,还让妈妈们写下孩子为自己祝贺节日的感受。事后有一位平日不爱说话,学习有点马虎的孩子送来了他的孝心事和家长心语,我读后很有感触地在孩子妈妈的心语后面写下了一段话,并加了封面,还在封面上写下“家校互动 培育孝心”几个大字。孩子收到后很是高兴。随后,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给予孩子表现的机会,并鼓励他回家把自己好的表现告诉爸爸妈妈,让他记下这些孝心事,同时我还找机会请他家长跟踪了解,给予孩子同样的鼓励。渐渐地,我发现这个以前上课根本不回答问题的孩子也开始大声地说话了,教室黑板上的大红花里也常常看见他的名字。每次看到孩子和家长的记录,我都会给孩子一些诸如“希望自己是个孝心孩子吗?那就继续努力吧”之类的寄语。看看孩子一天天地进步,我打心眼里高兴。
一次有个家长打来电话,说其孩子以前总是和家长顶嘴,甚至稍不如意就对他们发脾气。但自学校开展孝心教育后,这位家长给了孩子许多鼓励,并经常表扬孩子在家的孝心表现。现在,孩子孝顺懂事多了,还经常帮他们拿鞋子,给花草浇花。家长充满感激,我也很受感动。我想,当孩子的孝心行动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孩子将终身受益。
二、建构机制,让孝心榜样激励健康成长
目前,以学生自荐和家长推荐相结合,老师根据孩子的孝心表现评选孝心孩子的方法,收到普遍欢迎。但由于家长和教师认识水平不同,加上孝心孩子的评选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致使评选孝心孩子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促使我们不断完善评价机制。
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在推荐信中提到了许多孩子感人的孝心故事。如有个孩子因为帮妈妈下楼捡衣服,不小心被门挤断了手骨,孩子尽管疼得头上冒汗,但仍以笑脸面对爸爸妈妈,还说:“我不哭,我哭妈妈就会难过的。”读着令人动容,那是才二年级的小同学呀!为此,学校大力宣传这些鲜活的孝心榜样的事迹,大大推进了孝心活动的开展。
实践中我们也注意搜集有关家长的孝心教育经验。如有几个同学的家长特意把爷爷奶奶接来一起住,身体力行做孝敬老人的榜样。父母每天向老人敬孝时,都有意喊来孩子帮忙,还不时夸孩子懂事,有孝心。渐渐地,孩子的孝敬行动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同时,孝心教育的开展,带动家长从我做起,做孩子的孝心榜样,促进了每个家庭的和谐幸福。
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孝心品质的养成,宣传孝心事迹,弘扬孝心美德,我们在孩子们写孝心故事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争当孝心孩子”征文和演讲比赛,要求以真实的事例,展现自己在孝心活动中的成长。在各班级开展活动的基础上,遴选典型稿件参加征文评选,并推荐2名选手于“六一”前夕参加全校性的“争当孝心孩子”主题演讲比赛,邀请家长共同参加。
我们召开孝心教育经验交流会,让老师们交流开展家校互动培养儿童孝心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科研水平。
三、家校互动,让孝心培植成就幸福基因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还应关注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幸福度,提高他们感受和体验幸福生活的能力。
我们积极营造孝的文化氛围,让儿童感受行孝的幸福。如元旦前夕,我们组织开展了“孝心迎新年”的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爸爸妈妈表达孝心的同时体验行孝的幸福。“六一”儿童节前夕,我们组织开展了“孝心伴我行”演讲比赛,各班的初赛不仅给每个孩子以孝心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更让大家都感受到孝心带给自己的成长幸福。当各班优秀选手汇聚一堂时,班主任和家长们也亲临现场,共同感受儿童孝心行动带来的幸福。对此,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学校的孝心活动太有意义了。以前孩子在家根本不愿意做事,现在可勤快了。孩子孝心的种子将成为其未来生活十分重要的幸福基因。
为了更好地实施孝心教育,赢得家长理解和支持,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我们进行了“孝心教育好家长”的调查和走访,通过总结和推广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家长明白孩子行孝的幸福感不仅来自孩子孝心的表达,更来自家长为孩子树立的孝行榜样。
另外,我们重视及时整合教育资源,为儿童孝心提供滋养素。如前不久,我发现六年级光老师常年坚持服侍大小便不能自理的母亲,用自身榜样让一个嫌弃乡下爷爷的女生变成了尊敬和关爱爷爷的好孩子。一位三年级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她的父亲半身不遂,有时起来时口水直流。孩子只要发现了,就会主动拿来毛巾或纸巾帮外公擦拭。尽管外公生活不能自理,但全家几代人生活在一起,相互关心,大家都觉得很幸福。我们大力宣传这些身边的孝行榜样,用他们感人的事例感染老师、家长和学生,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孝行的幸福。
可见,孝心需要呵护和滋养,家校互动共同培植幸福的基因,使她繁衍生长,孝心才会伴随儿童演绎出精彩而幸福的人生。
责任编辑 余志权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1.学校要形成良好的阅读气氛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在学校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以外,还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在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在教室里设置一个读书角,图书可以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也可以是是发动学生从家里带—些好的书目与其他同学共享。图书角需要管理,把管理的任务分给学生,让他们当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发放与回收,并定时整理,保持图书角的整洁。图书角的书要定期进行更换,每月进行一次,这样会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书。阅读是学生的事,但是,老师也参与阅读,与学生的阅读同步,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的心得体会交流,这样,才能与学生有共同语言,使老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及时对他们进行阅读方面的引导,加快学生的进步。
2.家庭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学校里运用短短的时间来阅读是远远达不到阅读量的,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那么,更多的是靠学生在课下或者回家阅读,所以,孩子得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方能与学校互动,给学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为此,我专门召开了关于阅读的学生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共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家长会上,我安排了阅读方面比较好的学生和家长的发言,通过亲身实例经验说明阅读的好处与方法,让家长们明白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正面影响,以取得支持和帮助。
二、合理选择读物
我们见到的阅读材料很多,但并不是每一本、每一个领域都是适合孩子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另外,因为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大,比如,智力、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同,所以,我们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些,有针对性的给孩子选择读物。让孩子远离那些带有暴力、凶杀甚至色情之类不健康的书籍,老师与家长一起给孩子选择读物,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指导,让孩子学会甄别,学会选择读物,让他们幼小纯净的心灵在丰富的而博大精深的文化下不断成长。
三、学会阅读方法
阅读不是停留在表面上,也不是只看看热闹,而在阅读中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比如,有一些特殊题材的课文能帮助学生了解我有的传统节日,通过开展拓展阅读既学习到传统节日的知识,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在阅读中引导孩子学会建立自己的课外阅读目标,在阅读中完成目标,让他们相互交流,共同阅读,形成一个阅读的平台。
阅读不只是读,也要动笔,在阅读中发现好词佳句记录下来,把好的经典的名家名文不仅背诵而且还要写下来。这样做有效地避免了应付课外阅读,又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把记录的内容随时运用在写作中,提高写作素养。
师生共读,集中集中指导。运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同选一本读物尽管不易,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乐此不疲。经过我们的努力,选择了很多人人都爱看的读物。这种活动就是我们所说的好书推荐,运用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又涌现出了很多的读书新星,学生们你追我赶,读书热情高涨。而且大家共读一本书更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同学,而且又其他同学由于很熟悉就会很快地给他解决问题。
四、以阅读的效率的提高来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读书需要坚持,更要有耐心,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就不会有收获。小学生心理发育还不全,他们做事多是凭的热情,而且不易坚持下去,如果想让他们坚持下去,就要培养他们的读书积极性,以效率的提高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收获,从而产生读书的积极性。所以老师、家长的管理方法不宜粗暴单一,更不能强加于他们,否则不仅不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可能会埋没一个阅读天才,也可能会抹杀他们的阅读热情。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就要从课外阅读效率做起,要求家长和老师—起努力,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除了方法上的指导上,更要发动学生积极去做,我们在班上搞了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情况。比如,每周评出2名“读书明星,每个月组织评选一次“书香少年”,同时有3位学生的家长也获得“阅读明星家长”的称号,并颁发证书,结果公布在教室里的黑板报上公布,鼓励学生积极上进,形成“你学我学,你赶我超”的局面。
一、家校互动的方式
1. 家访
家访就是学校组织班主任或教师亲自去学生家里, 和家长面对面探讨学生发展的一种方式。其特点, 一是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在家访中我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 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看到自己的长处, 看到自己的进步, 家长更希望听到对孩子的表扬, 因此家访时先说孩子的优点, 然后在肯定中委婉提出要求, 一下子就拉近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二是家访有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学生在学校有了问题, 教师及时与家长联系, 帮助家长正确对待问题。如有的学生学习很努力, 但总是不见效果。通过家访, 可共同制订学习计划, 科学地指导孩子学习, 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第三, 通过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看到老师亲自上门家访, 会让学生从心里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尤其是学习差的学生, 他们往往存在着自卑心理, 自认为老师和同学们都看不起自己, 这样的学生见到老师去他家, 他会感到很高兴, 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2. 召开家长会
召开家长会也是家校互动的一种方式。它要求学校做好充分的准备, 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且具有实效性。比如我校在开学初召开了全校家长会, 这次家长会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培训班、家长陪孩子就餐和看学生写给家长的感恩信等形式, 使家长懂得了教育子女的基本方法, 学生也加深了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 还让老师知道了学生在家的表现。多个家长在一起, 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这种家校互动方式同时也为家长和学校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打下了良好基础。
3. 创建家校互动网络平台
家校互动网络平台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教育改革的一种互动方式。家长们想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只要点点鼠标, 就能在网上进入一个名叫“家校互动”的系统, 在那里看到孩子学校的各类公告、任课老师情况以及孩子在校表现等信息。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互动功能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够让家长在百忙之中轻松掌握孩子的在校动态, 既帮助教师和家长及时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 又让教师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身上随时出现的亮点带来的喜悦, 使孩子少走弯路, 健康成长。实践证明, 家校互动网络平台是教师和家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沟通形式, 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 真称得上是“永不落幕的家长会”。
除了以上三种方式, 电话联系、短信互动、问卷调查等也是家校互动简便有效的方式, 尤其电话联系和短信互动现在使用的家长和学校也越来越多, 值得提倡。
二、家校互动应注意的问题
1. 家校互动应该切合实际
家校互动的方式的确很多, 不过还要注意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条件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一些偏远山区如果用家访的方式, 由于学生居住分散, 对学校是一个难题, 也许召开家长会效果会更好。同样, 在这样一个地区创建家校互动网络平台也不现实, 一是条件有限, 二是家长根本不懂。相反, 在城市发达地区创建家校互动网络平台就很适合, 因为城市家长工作忙, 如果家访或者召开家长会的话, 参与的人也许比较少, 而家校互动网络平台的实时性, 正好符合城市家长的特点。所以, 开展家校互动一定要切合实际, 只有这样才能使家校互动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家校互动不能变成利益互动
学校开通“家校互动”短信平台或者网络平台, 旨在方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但如果家长给学校或老师支付一定的费用, 这分明变成了利益互动,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 而且具有隐形的强制, 因为家长不支付一定的费用, 就无法登录信息平台, 也就看不到学校的各类信息, 无法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这种带有利益色彩的家校互动方式是不可取的。
面对中小学生学业压力很大的现状,家长和教师如果没有及时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去发现并解决他们出现的成长问题,很容易使学生对家校联动产生抵触情绪。我们亟需寻求一种更好的家校互动形式。
一、基于知识分享的家校互动研究
知识分享是指个人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如电话、口头交谈和网络等)为组织中其他成员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的过程。从知识存放地点的转变来看,知识分享是一个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不断相互转化的过程。从分享内容的转变来看,知识分享是隐性知识不断转变为显性知识的过程。知识分享是知识的双向传递,强调的是知识在合作者之间的双向流动。知识分享包括知识的传递、吸收和应用,如果知识未被吸收和应用,就没有实现真正的共享,仅仅是获得知识,不能成为分享。
要形成有效的家校互动,应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以解决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针对问题设计主题,关注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形成解决某一问题的再生资源,完成家长、学生、教师对相关知识的分享和建构,实现家庭和学校协同教育的目标,并在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创造充满关爱的学习氛围。
二、数字图书馆在知识分享过程中的角色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属性和技术功能决定了它能够实现知识分享平台的作用,能够支持家校互动的研究,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字图书馆引入到家校互动研究中,以数字图书馆资源为切入点,开展基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建构的家校互动实践研究。
1. 资源库
从信息结构来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既是综合性的中小学资源库,也包括有特色的中小学资源,如儿童文学、电影、地理、历史、科学探索、考试辅导等。从信息符号来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包含文字、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信息。从资源的类型来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包括初级资源、结构化资源和部分体验性资源,能够支持研究性学习、结构化学习和体验性学习(如下表)。
2. 知识服务器
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能提供完善的检索功能,具有资源存储虚拟化、传递网络化,存取自由化等特点。从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角度来看,中小学数字图书馆信息不是来自于散布在网上的那些未经筛选、真伪难辨且无序的信息,而是来自正式出版物,并且进行了深度加工和整合。信息内容具有真实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不但更完备,而且更新及时。因此,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能够成为支持基于知识分享的家校互动的知识服务器。
(1)资源库的共建。共建目的在于让网站的资源得以充实和发展,而这些资源需要通过知识分享的机制加以扩展,即通过上传专区与好书推荐。
(2)实现知识分享工具的应用。其一是交流工具,数字图书馆所拥有的大量丰富知识需要流通机制来增加其实用的价值,即使用者在网站上可自行浏览并挑选可用的素材和参考资源。其二是上传工具,为了让使用者有网站参与感并扩大网站内容的供应源,要开发相应的工具,用于上传学生的读书笔记、感想体会、研究报告表单以及小组间的互相评价等。其三是专家咨询,针对每个学习活动,聘请该领域专家担任咨询顾问,通过定期整理问题与问题的解答,充实到资源库中供学习者阅读。其四是上传审查,数字图书馆中所有的内容要求是可信的,因此,在参考资源与素材的开放上传部分设有审核的机制,以确保资料的正确性、可靠性。其五是论坛,这是网络环境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合作交流的必备工具,可按讨论的主题划分,或按参与讨论的群体划分。
三、数字图书馆支持下的家校互动实践
本次实践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以“家长、学生、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为核心,实现基于数字阅读的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实现知识的分享、建构以及情感的交流。
1. 实践活动设计
一是发现问题,设计主题。通过对初一年级实验班学生和家长的访谈,我们发现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成长的阶段。他们开始对身边的一切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开始有自己的秘密,和父母交流越来越少,而父母也逐渐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家长与孩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导致了亲子关系若即若离。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将主题定为“让我们的心越来越近——共读一本书,共同去感受”。
二是设计资源。班主任经过充分准备,在数字图书馆中为家长和孩子挑选了《给家长的1 00个故事》,使家长通过读书了解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也使孩子能够理解家长。
三是设计活动。包括:(1)共读一本书:家长和学生带着问题,利用假期共同阅读《给家长的100个故事》,并且利用数字图书馆划批写注的功能记录感受、认识和体会。(2)互动交流:家长与孩子在共同阅读过程中交流,孩子之间讨论,从1 00篇故事中评选出1 4篇最具启迪意义的故事,并且相互交流自己的感想和体会。(3)参与式互动交流:一方面,家长与教师互相交流、讨论。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请教师解答问题,并从提问、回答中得到具体指导和启发。这种互动式讨论有利于解决问题,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另一方面,家长与家长交流。家长代表谈教子经验,使其他家长学会一些具体的、有实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家长们通过典型案例,述说自己是如何与孩子交流和沟通的,并彼此提示应避免哪些不良做法、家庭进行教育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等。
2. 活动反思
(1)知识的获得
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将书中的内容改编成小剧目自导自演。同时,通过写感想和体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教育、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等问题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发展。家长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收获家庭教育的启迪,学习与孩子交流的技巧,并且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与孩子进行讨论和知识分享,实现以知识为基础的情感交流。
(2)知识的分享
家长、学生、教师在共同学习和互动交流中,逐步建立学习共同体,形成再生资源,并且在资源的利用、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实现家校协同教育的目标。
在这次以“共读一本书”为基础的家校互动活动中,每一个参与读书的家庭都积累了一本家庭电子书,积累了孩子和家长的读书体会、感受、想法。同时,每位学生推荐的好篇目、撰写的好感想集中在班级电子图书和班级讨论社区,在此过程中形成资源再生和知识分享的新机制。
(3)家校互动
在活动策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家长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主动参与,从采访时的推三阻四到主动发言,从开始的一言不发到畅所欲言,这些变化是显著的。
不少家长提出可以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使家长能够和学校一起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还有的家长反映,他们一直期望能有机会和孩子交流、相互理解,能够和其他家长一起交流教育、关心孩子的方法是他们的愿望。其实,让每一个孩子展示才华、表达思想,不正是家长和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的吗?
参考文献
[1]魏江,王艳.企业内部知识共享模式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1.
[2]鲁若愚,陈力.基于合作与分享的创新知识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3.(7).
关键词:德育;蒙典;家庭;养正
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努力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还应侧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如今,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我们培养的人才要顺应时代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重课内发展课外,让孩子多积累传统经典,即使眼下成绩平平,将来也定能出类拔萃,因为他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话说回来,“一把刀不能两面快”,让学生大量积累传统经典,并不见得能提高眼下的教学质量,说直接点就是并一定能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这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傻事”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干。但为了孩子、为了家长、为了社会,我们却这样做了。
孟子曾把人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有德有才,乃圣贤伟人也;第二,有德而才华差点儿的伪君子;第三,无德有才曰小人;第四,无德无才是废物。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虽然喊着德育为首,但落实的时候大多流于形式,片面追求升学率。
面对这样的現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再不能袖手旁观。为孩子着想,为家长负责,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在原来“小学师生中华传统文化研读”获得省课题研究一等奖的基础上,又成功申请立项“小学生蒙典养正的实践研究”这一省级课题。与前一个课题相比,后者侧重“养正”,即品德修养。
古语有云:“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0~13岁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因此,我们的教育首先要选准孩子。其次,要选准途径,那就是“蒙典”。通过诵读蒙典,对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我们选择了传统蒙学经典,选择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食粮来哺育我们的孩子,就是让孩子在积累传统经典的同时,达到修养品德的目的,从而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李嘉诚先生在一次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全得益于我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李嘉诚先生三岁能咏《三字经》《千家诗》,五岁学习“四书五经”。他感叹道:“我儿童时期学到的知识弥足珍贵,令我终身受益!”他虽然没有上完初中就辍学了,但正因为有儿时文化知识的积淀,最终成了大企业家、大慈善家。还有大量的事例都能说明“蒙典养正”的重大意义。例如,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巴金、冰心、朱自清、林语堂、蔡元培等,影响了我们这个国家的领袖——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影响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科学家——杨振宇、李政道、丁肇中等,哪一个不是读国学长大的?
如今,“蒙典养正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已经启动,我们立志于把它渗透到每一学科,渗透到课堂内外,我们还将通过孩子把它带入千家万户,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经典。哈佛有句校训:“从今天开始,永远也不晚。”如果家长能陪孩子一起读经典,天长日久,定会受益良多。
国家“十二五”教育课题组关于孩子的教育因素比例分析图显示:孩子的成功,家庭教育占51%、学校教育占35%、社会教育占14%。但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很多家长总是把责任推给学校。其实,最大的问题在于家庭。在家庭教育中,教养孩子分为两部分:一是身体的喂养;二是精神的喂养。对于前者,许多父母都做得很好。给孩子吃五谷杂粮,绿色食品,孩子就健康,同样,孩子的精神喂养也是这样,如果孩子每天看暴力电影、动画片,玩游戏,孩子能健康吗?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是一张白纸,往上面画什么图案,就决定了这幅画将来是“价值连城”,还是“一文不值”。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父母的心头肉,是什么让我们的心头肉变成了心头痛?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什么叫无为而为?什么叫不言之教?那就是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总之,学经典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个孩子都品学兼优,谁说不是造福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很多家长都很年轻,配合学校的工作陪孩子读经典,应该不成问题。目前,“蒙典养正”的课题在我校已全面展开,各种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孩子的养成习惯也日见成效。我坚信:有经典伴随,孩子一定能健康成长!有经典作积淀,孩子总有一天能翱翔蓝天!
参考文献:
[1]张瑜.经典国学家教智慧[R].平顶山,2014(6).
[2]刘超平.家教圣经[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关键词:网络;互联网;互动
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学生中上网人数的比重日益上升,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报道很多,一时间人们谈网色变,许多家长根本不让学生上网。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科技是把双刃剑,对于网络,我们应发挥其正导向作用,尽量克服其负面的影响。而不能一叶障目,因噎废食。我们认为可以疏导为主,运用互联网这一手段来为教育服务。
一、互动技术
作为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完美结合,网络有着自己鲜明的特性:
(一)开放性
互联网是一个四通八达,没有边界,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体现的是自由开放的理念和堵不住打不烂的设计原则。
(二)互动性
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并举的技术结构彻底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任何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并可以实现在线信息交流的实时互动。
(三)平等性
网络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存在方式决定了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在网络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是可以平等交流的。这也正是网络的迷人之处。在互联网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师之间平等交流,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四)共享性
网络教育资源是可以共享。在网络上,同学们的精彩论点大家可以共同分享,智慧的火花会在交流中得以碰撞。
(五)即时性
反应快,这使得网络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最大的媒体之一。
二、互动意义
舆论与班风建设关系重大。如果班风不好,歪风邪气上升,学习气氛不浓,班级里没有正确的舆论,也会对好学生造成压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所以,要十分重视良好班集体的建设,致力于班级优良班风和正确舆论形成,形成正确的强势舆论。正确的班级舆论对于违背纪律、不良道德行为有巨大的约束力,有道貌岸然是众怒难犯,人们都怕舆论压力,这种惧怕感是一股自我教育力量。
三、互动形式
(一)网站形式
首先确定网站主题:“家校互动平台”,选定话题,正确引导,家长交流参与讨论,老师与学生和父母心连心,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奇迹不能创造;其次可以通过校友录等的留言板,充分发挥留言板的作用。
(二)电话沟通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达,电话已经普及,因此通过电话进行沟通已经是很容易做到并且是很正常的了。一个电话,一声问候,拉进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对师生沟通将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QQ聊天法
网络这把双刃剑对青少年学生是好是坏是现今社会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但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趋势将无法阻挡,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如何利用网络为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提供帮助。我们可以按班(级)建一个QQ群,让喜欢聊天的学生都进来,让教师陪你们聊,当然教师也应取一个好听一点的昵称,这样师生沟通是不是更自然一点呢,家长也可以参与,有时间可以就陪聊,没有时间可以留言,这样我们老师、学生、家长的沟通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呢?
四、互动操作
(一)提出论题
一个好的论题,对于正确班级舆论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组织者要抓住时机,针对同学们关注关心的问题,确立主题。
(二)发动组织
利用班会等做好动员工作,尤其希望代表正确舆论的一方做足准备,好好发言。
(三)学生舆论
学生的参与程度是成功关键,只有学生的充分参与,让学生感到以理服人,让整个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针对文科班有部分学生追求打扮,追求时尚,我提出让同学们讨论,什么是中学生所需追求的时尚。让学生、家长、教师都参加,以理服人,形成共识:青年学生应拒绝成人化的时尚。
(四)家长支持
只有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才能让学生在更为理想的环境中成长。
(五)教师总结
每一活动最好都要有教师总结。只要认真总结,让每一活动都既开花又结果。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讨论,在思索的海洋上领航,使学生沿着正确的航向,顺利地驶向理想的彼岸。
五、注意问题
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家长参与,以学生为中心、以网络为纽带、以焦点为论题、展开讨论,防止“德西效应”出现。
第一,尊重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心灵的尊重,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第二,尊重全体学生,平等对人;第三,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