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服务型建构管理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服务型政府的开放性研究

摘要:政府既可视为稳定的组织结构也可视为集体行动机制,开放性是考察他者参与政府程度的重要维度,体现为实际界限与理想界限的差距。政府分解为“功能—结构—行动”前后相联的组成部分,任何环节存在着排斥他者情形,都意味着开放性不足。本文从政府建构和政府运行两个方面研究开放性,前者分为功能建构、结构建构和建构人员三个方面,后者分为内部运行、外部运行和要素流动三个方面。从建构来看,统治型政府功能可建构程度低,是完全封闭;管理型政府功能建构程度提高,相对开放,但是民族国家及主权不可建构,导致管理型政府开放程度不足。从内部结构建构来看,统治型政府具有内生性,组织是统治者的统治工具,是等级制和人身依附式私人关系外化,可建构程度低。管理型政府是官僚制组织,具有形式独立特点,法也是官僚制组织的结构实质,具有有限开放性。从外部结构建构来看,统治型政府与社会之间是“父爱式”统治,凌驾社会之上并统御社会,统治关系不可变更,对统治的任何染指都遭到残酷打击。工业社会发生领域分化,管理型政府与社会之间存在治理关系和平等的民事关系,具有较强建构性。从建构人员来看,农业社会建构政府的人数有限,统治者是唯一建构主体,被统治者完全没有建构政府的机会。管理型政府从形式上比统治型政府建构人员范围扩大,其实仍由少部分人建构,是中心群体参与。从运行来看,统治型政府内部运行和外部运行都基于封闭权力展开,信息、人员和物资等要素的流动以单向的封闭为主。管理型政府的内部运行,岗位成了独立王国,分割并封闭了成员行为,其自由裁量具有任意倾向,排斥他者意义解释,开放性不足是官僚文化根源。外部运行中政府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进行治理,是工具理性化的具体化。政府人员按照法定规范作为,拒斥法律之外责任,科学理性的强势逻辑也进一步压缩公民发挥作用的范围。信息、人员和物资的流动受到中心-边缘结构控制,政府以民事主体进行市场交易陷入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的矛盾。代议制充分体现了其开放的有限性,即便如此也发生了异化。政府开放性具有一定规律,从根本上受制于社会整体发展状况,反过来政府开放也推动社会整体发展。政府开放程度与人员流动、知识扩散和信息传播存在相关,政府开放程度变动产生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是开放的经济约束。政府开放程度维持在动态的界限范围内,超过或低于界限都破坏社会结构。全球化、后工业化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给管理型政府带来挑战,科学技术呈现出原子化特点,具有无限通约的可能性,个体的行动力不断增强,个体化成为发展趋势,高速流动的要素消解民族国家等共同体边界,全球性的公共行动框架不断拓展,超国家公共性的需求不断增加。物质资源稀缺性减弱缓解了政府开放成本压力,创制性精神成为主要发展动力,多元性挑战同一特点的社会治理,网络技术推动知识扩散和信息传播的均衡化,这些既给政府开放带来了压力,也为形成完全开放的政府创造支撑条件。服务型政府开放建构也要从政府建构和政府运行着手,在“功能—结构—行动”各层面同时展开,以伦理精神统摄多元复杂的矛盾体。集体行动框架由政府“独担”到去中心化的组织“多担”再到个体行动者“同担”。自我是由他者建构,他者对自我建构的越充分则自我越完满,自我越开放越能受到他者建构。因此服务型政府的开放不仅是物理开放和制度开放,还是意识观念的开放和精神心理的开放,整体和个体在伦理精神指引下均实现“意识—行动—体验”的完满一致。

关键词:全球化;后工业化;服务型政府;开放性;官僚制

学科专业:公共管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服务型政府开放性研究背景

1.1.1 社会治理的开放性视角

1.1.2 服务型政府开放性研究必要性

1.2 政府和开放性概念的再认识

1.2.1 政府的再认识

1.2.2 开放性的理解

1.3 政府开放性研究文献综述

1.4 服务型政府开放性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政府建构的开放性

2.1 政府建构的维度

2.1.1 功能建构

2.1.2 结构建构

2.1.3 建构人员

2.2 统治型政府建构的封闭性

2.2.1 政府功能建构的封闭性

2.2.2 统治者对政府独占

2.2.3 政府结构建构的封闭性

2.3 管理型政府建构的有限开放性

2.3.1 政府的公共性呈现

2.3.2 政府功能的建构

2.3.3 政府结构的建构

2.4 “主权”不可建构

2.4.1 主权“排他性”

2.4.2 政府治权的独立性

2.4.3 “主权”与“单中心”治理

第三章 政府运行的开放性

3.1 组织结构内部运行的开放性

3.1.1 从岗位看组织横向运行开放性

3.1.2 等级制的有限开放性

3.1.3 官僚制组织的封闭文化

3.2 政府外部运行的开放性

3.2.1 法律治理开放性

3.2.2 政府管理主义

3.2.3 社会治理中的经济思维

3.3 要素流动的开放性

3.3.1 信息流动的开放性

3.3.2 人员流动的开放性

3.3.3 物资流动的开放性

第四章 政府开放性的约束维度

4.1 社会是政府开放性决定性因素

4.1.1 政府整体开放与社会变迁的互相依赖

4.1.2 政府开放的整体性

4.1.3 集体行动与政府开放性

4.2 社会要素流动对政府开放的冲击

4.2.1 人的流动性与政府开放性

4.2.2 信息流动性与政府开放性

4.2.3 知识进步、传播与政府开放性

4.3 政府开放性的哲学思考

4.3.1 政府开放性中“结构与能量”约束

4.3.2 政府开放中的经济与成本约束

4.3.3 政府治理理念的开放性

第五章 服务型政府开放性的推动因素

5.1 科学技术变革与政府开放性

5.1.1 科学技术与社会行动

5.1.2 科学技术新变革: 对上帝的图谋

5.1.3 互联与信息共享

5.2 工业社会政治共同体的变化

5.2.1 共同体界限趋于消逝

5.2.2 管理型政府控制力下降

5.2.3 后工业化社会的融合发展

5.3 文化多元与政治融合

5.3.1 后工业化社会的文化多元性

5.3.2 后工业化社会经济与劳动方式的转变

5.4 个体独立的增长

5.4.1 个体独立行动能力提升

5.4.2 个体对社会依赖性的增强

5.4.3 自我的再思考

5.4.4 个体碎片化

第六章 服务型政府的开放性建构

6.1 自我的建构

6.1.1 行动的非均衡性

6.1.2 开放自我

6.1.3 集体行动规则的去中心化实现

6.2 结构建构的开放性

6.2.1 政府内部结构建构的开放性

6.2.2 政府外部结构建构的开放性

6.3 服务型政府的实现形式

6.3.1 政府实现的多样性

6.3.2 开放政府建构中的去“物化”

6.4 政府开放性建构中的支撑

6.4.1 解构“中心-边缘”

6.4.2 伦理精神追求

6.4.3 开放的信息系统

6.4.4 开放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语文课堂艺术教学论文提纲下一篇:摄影艺术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