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精选8篇)
公管091:陈滢旭学号:0909510
4“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是这几年很流行的词语。我们在电视新闻、报纸杂志、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能听到这两个词语。但是,我们却没有真正地明白这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也没有想过“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而产生的一个新术语。简单从字面上理解,电子政务就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是指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政府可公开的信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公众发布,并使政府的服务工作网络化。它实质上是构建一个电子政府,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行政、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目前,关于电子政务的科学概念还没有统一的描述,一般我们将电子政务的概念定义为:政府部门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这是我们教材第一章中关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解释。
关于“服务型政府”,有关专家将其定义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从“电子政务”和“服务型政府”它们各自的概念来看,两者有一个共同之处,既它们都是朝着能更好的为人民提供服务为目标的。其中,“电子政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我们首先要让将传统的政府转变为电子化的政府,然后由电子化的政府过度到服务型的政府。但是我们不能将“电子政务”等同于“服务型政府”来看待。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中所借助的一种工具,它能为实现服务型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所以我们要发展好电子政务,更快,更好地实现服务型政府。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了。不管是欧洲发达国家还是像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网络。网络已经浸透了我们的生活,因此在科技新时代要想建立服务型政府,就要使用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有其自身的很多功能:1.政子政务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2.电子政务可以很好地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3.电子政务可以有效地增强政府的监督力度。4.电子政务可以方便地提供决策支持。5.电子政务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众服务。6.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借助电子政务可以大大增加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为政府提供一种全新的为工作服务的方式。我们可以不必进出政府部门,在家点击网页进入政府网站就能了解政府的工作运作和相关手续的办理。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获得政府提供的服务。
网络时代的政府承载着大量的公众业务,它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顺利运行的核心和调节器。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提高政府现代化服务效能已经成为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所以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有着社会自然发展选择的必然性。创建服务型政府就要克服传统政府所存在的 “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风气。改变政府部门服务效率低,服务态度差,政府办事成本居高不下的负面影响。这些综合因素最终导致民众对政府的认同程度产生了质疑。这样传统的政府办事方法,不仅影响了人民政府的形象,同时也违背了人民
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那么,借助电子政务的手段实现服务型政府是毋庸置疑的,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政府通行电子政务改革实现“服务型政府”相比“传统政府”公共服务,有很多其特有的优点。
1.方便公众享用政府服务:互联网是一个24小时全天提供服务的,它相比传统政府公共
服务没有时间上的限制。另外,互联网作为全球的网络,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进行双向交流。电子政务它能随时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信息量非常大。
2.降低政府服务成本:电子化服务可以 减少客户服务人员的数量,大大降低纸质文件在纸
张、印刷、传递等方面的费用。对资料采用电子文档存储,还可以节约很多空间。
3.提升政府分品质:实行电子化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得公众访问政府网站状况、对
政府的评价以及进一步明确潜在的服务需要,并针对公众的需求提供个性服务,让公众得到更为满意的服务。电子化服务,是政府服务的信息内容量更多,服务的速度更快,服务的效果更好,服务针对姓更强。
4.促进电子化民主进程:政府电子化服务将使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方
面电子化服务要求政府服务树立起“一公众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必然会提高政府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赢得社会公众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另一方面,电子化服务为公众参与政府事务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即可以有效监督政府的各种行动,是政府事务更为公开、透明,又可以让公众参与政府的具体决策,大大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5.推进政府服务的持续创新:互联网为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便捷、高效的服务桥梁,为政府服务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政府电子化社会服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公众参与的形式方便灵活,服务项目多种多样,这对推动政府服务的持续创新将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较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我国是近几年才采用电子政务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但我国的电子化服务型政府的发展速度相当迅速。已经在朝着目标方向努力跟进了。通过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建设,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还有助于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提高对公众的服务质量,实行政务公开,缩小数字鸿沟,实现网络民主。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只有采取电子政务才能事半功倍。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将电子政务运用到了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中去了。现在,我国各级政府建立的公共服务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公共服务,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高速、全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服务: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申请续办驾驶执照,和交通违章查询,道路交通信息服务交通堵塞报告,电子地图等等
2、个人服务: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申办出生证明和死亡证明,还可以申办结婚证和相关信息查询。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物品捐赠,天气预报查询„„
3、信访服务:提供网上信访服务,将网络上的信息和相关问题根据类型转入政府机关内部的处理系统中不同人员的信箱,整理后做相应的处理。
4、预约服务:电子政务将受理各种申请和答复、办事预约,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安排。
5、教育服务:家长和学生可在网上进行各小学、中学、大学的相关信息检索。参加网上学习,网上学历认证等
6、就业服务:政府网站上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岗位培训的、专业技能考试、登记求职、劳动部门介绍等信息
7、纳税服务:可在政府网站完成税务查询、更改纳税人资料,缴纳税款等活动。、8、保险服务:通过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保险网络,使公民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账户的明细情况,有利于加深社会
保障系统的建立和普及。还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有关的社会保险理赔手续等。
9、法律服务:在政府网站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同时,使公民可进行网上相关法律知识的咨询和司法程序的了解等。
10、文化娱乐服务:在网上进行各种旅游资讯和图书馆书记查询,公开文化娱乐活动举办的信息发布等等
11、商务服务:可申请营业执照并查询相关信息,例如企业投资指南、更改商户资料、商务部门介绍。商户可在网上进行政府费用的缴付等。
12、旅游服务:提供旅游线路查询、旅游饭店预订、景点门票预订、机票及列车票务服务等。
如此可见,要想建立起服务型政府,加强电子政务的开发和利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只有借助“电子政务”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政府”。
虽然中国的上网人数占全球的很大一部分,但是中国公共服务电子化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国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比较低,很多部门把收集的数据当成独家所有,没有互联互通、协同办公。很多数据都只是内部所有,我们普通市民根本没有办法通过网络途径来查找这些宝贵的数据。
2、我国各政府网站的整合力度不够,各个政府部门内部网站与门户网站之间的信息很难进行有效共享。这就造成目前不少政府网站的协调效益非常差,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3、我国政府网站的使用效率不高。很多公民反映政府网站对问题的回复都比较慢,甚至直接没有音讯。公众的服务请求在政府机构之间来回穿梭,没有明确地落实到位。导致其政府网站只能被当成一个摆设,对公众没有实际作用。
4、网络服务非常薄弱,我国政府网站的服务人群少,服务领域窄,服务形式单调,直接服务能力弱,以及服务程序非常浅。很多政府网站不能提供网上咨询和查询政务,很多政府链接都是不完善的,这些都是严重阻碍电子政务效益发挥的因素。
5、公共对政府网站抱怨较多。虽然我国政府网站的发展进步很快,成绩也很明显,但由于政府网站的建设并不完善,很多都是形式主义,导致了民众的抱怨很多。政府应该要从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那么政府就要提出一些政策来提高我国公共服务的电子化。要帮助公民强化对电子服务的认识,也要重视服务设计,是政府网站更加完善。此外,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政府网站的信息量加大;瞒足公众需求,超越公众期望;加强应用集成,促成职能重组;提高政府服务网站的有效性;全面创新服务观念与机制;及时了解电子服务的发展趋势。
根据我过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必然的选择。而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实现电子化就要发展“电子政务”。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利用好“电子政务”,让它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发挥强大的作用。
解释概念
必然性
关系
政府财务信息有助于清晰解释政府职责(Styles & Tennyson,2007)。当公众试图评估政府管理绩效时,财务信息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GFOA,2003)。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提高管理和服务透明度,建立统一公共问责制度(陈工孟、邓德强、周齐武,2005)。为了解放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迫切需要推进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改革,全面披露与评价政府绩效信息。目前,社会各界呼吁公布财务报告信息的要求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2007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指出,区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必须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供相关的政府工作信息,尤其是政府的财务信息,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透明度。本文以江苏省地方政府为例,考察《条例》公布4年之后地方政府利用网络披露财务信息的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二、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与财务信息披露
随着政府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机构关注的焦点(Laswad、Fisher & Oyelere,2005)。作为信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与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变革相结合的产物(GFOA, 2003),电子政务不仅意味着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意味着政府在转变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以达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全面实现面向服务的新模式。电子政务基本特征在于以民众需求为中心,借以网络信息技术丰富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凸显政府服务职能(Ho,2002)。电子政务包括五个方面:政府机构间的互动、基于web的服务、电子商务、旨在提高政府透明度的数字化民主和电子金融(Moon,2002)。
电子政务的出现,使得政府与公众间沟通异常便捷(Laswad、Fisher & Oyelere,2005)。公众通过网络可以与政府管理者直接交流,参与政府决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同样,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站披露相关财务信息,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透明度,解脱公共受托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绩效评价需求。电子政务本质是成为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由传统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财务透明与网络技术应用是服务型政府的两个主要目标 ,许多研究(Perez、Bolivar & Hernandez,2008;Moon,2002;Groff & Pitman,2004)都强调新技术使用在提高政府透明度中的作用。财务透明度的实质,是政府及时、完整、准确地向公众披露财务活动信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状况。财务透明这一目标最终需要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
在我国,为保证公众能够获取政府财政信息,发挥其在服务社会中应有的作用,各级政府应主动披露其财务信息,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条例》要求所有区县级以上政府机构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采取诸如建立政府网站等便捷方式披露财务信息。本文所考察的江苏省117个市级政府中,均已建立政府网站,其中108个(92.31%)已实现通过网络方式披露财务信息,这表明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披露信息已被大多数地方政府机构所接受。但是对于披露信息的进一步对比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重视度与投入度不够,表现在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过于概括和笼统,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三、文献综述
随着电子政务发展,互联网在政府管理服务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政府通过网络披露财务信息,不仅方便与利益相关者交流与沟通,更有助于政府管理者构建透明信息披露机制,解放公共受托责任(Moon, 2002;West,2004)。然而,相比于企业网络财务报告研究而言,基于公共管理部门网络财务报告研究成果较少。目前仅有五篇基于地方政府的网络财务报告文献:
Groff & Pitman(2004)以美国最大的10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现状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100个调查对象中,有89%的政府在其网站上披露了相关 的财务信 息。相比 于全面的 年度财务 报告(GAFR)数据,这些政府更愿意披露预算信息;有88%的政府提供了年度预算信息,相对而言只有54%的政府在其网站上披露了全面的年度财务报告。他们按照城市规模的大小将这100个对象分为两组,结果发现,城市规模较小的组在其网站上倾向于只披露预算信息,而规模较大的组不仅披露预算信息,还披露了年度财务报告数据。由此他们认为,城市规模大小和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条件是影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Laswad、Fisher & Oyelere(2005)选取新西兰各个地方政府作为对象,研究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这一课题。他们认为,地方政府的类型、负债率、财务状况和媒体曝光率是影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几个主要因素;市级政府的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程度高于区级政府的财务信息网络披露;同样地,媒体曝光率越高,负债比率越高,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政府披露的财务信息的程度也就相应越深入。与Groff & Pitman(2004)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Perez、Hernandez & Bolivar(2005)认为,目前欧盟各国政府尚未将网络作为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和改善政府问责制的有效工具。然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欧盟各国跨越一些关键领域向标准化进程发展,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财政部,或者说是类似的部门,在向公众公布财务信息时没有采纳统一的标准。为了加快推进欧盟各国的标准化进程,有必要在财务报告制度和公民获取关键财务数据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
Styles & Tennyson(2007)以300个美国地方政府作为样本,分析影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因素。他们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哪些因素决定一个政府是否在其网站上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第二就是哪些因素决定政府财务信息的获取性。研究发现,当地政府规模、人均收入水平与披露财务信息的质量决定一个政府是否在其网站上披露政务信息;而当地政府规模、人均收入水平、资产负债率与财务状况决定政府财务信息的获取性。
Perez、Bolivar & Hernandez(2008)发现,所调查的样本城市没有完全意识到互联网在确保电子政务成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手段中的潜在重要性。之前发现的在纸质报告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似乎对基于网络方式的财务信息披露没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债务成本和居民使用网络的便捷性似乎是影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主要因素。
四、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本文选取江苏省117个市级地方政府作为考察对象,于2013年6月15日到7月10日登陆各个政府网站并获取相应数据,最终得到117个市级政府的观测值。本文所有关于网络披露财务信息的数据都是人工收集,并在后期重新访问各地方政府网站对获取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复核,笔者相信收集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合理保证的。
(一)财务信息网络披露内容赵建勇(2002)、王庆东和常丽(2004)认为,我国目前提供政府财务信息的主要政府对外报告是政府某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预算草案、决算报告,某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统计年鉴或财政年鉴。另外,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也会反映地方政府财务信息。所以,本文分别考察了地方政府网站是否披露了最近一个年度(2010)和以前年度的六项报告,结果列示于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政府工作报告(45.3%)披露频率最高。调查的117个市级政府中,53个政府在其网站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披露了最近一个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其次发现政府对财政预决算报告也较为重视,披露的2010年财政决算报告和2011年财政预 算草案次数 分别为41 (35%)、42(36%);相比之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实施报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政府网站中披露次数较少,分别只有29(24.79%)、19(16.24%)个政府网站披露了相关报告;并且,政府似乎最不愿意披露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在所有的117个调查对象中,只有1(0.8%)个政府对本年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审计,并通过报表的形式向公众披露。除政府工作报告的披露次数接近半数(45%)外,其他五项报告披露次数过少,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内容项目不完整,披露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二)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质量特征对于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质量特征,本文主要考察五个方面:完整性、及时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和可靠性,结果如表2所示。
(1)完整性。所调查的117个市级政府中,只有4个(3%)政府披露了最近一个年度六项财务报告。各级政府在信息披露完整性方面表现很差,很少(3%)有政府能将六项财务报告全部披露在政府网站上,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势必难以取信于民,也必将给政府财务资源提供者、监管机构及依赖政府财务信息做出各种决策的其他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
(2)及时性。本文考虑的是政府是否能及时通过网络披露六项财务报表。政府各项财务活动应及时向公众公布 ,以便信息 使用者及 时评价受 托责任和 制定决策(La Vigne,2002)。所调查六项披露数据平均值为31,即只有26%的政府能够及时向公众提供各项财务信息。各级政府还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关于政府财务活动的各项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
(2)可比性。本文评判标准是对于每一个财务报表,政府是否都能在网站上及时披露大于两个会计年度的报告,以方便公众对财务信息的评价与对比。数据显示平均只有27.7个政府网站披露的报表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在117个市级政府中,有将近76%的政府没有通过网络方式披露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笔者认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原始信息的基础上,补充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间的、较高质量的比较信息,披露反映政府整体状况(包括各层次政府主体)的合并财务报表,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
(4)可理解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政府网站是否存在一个政府财务信息公开专栏,将所有的政府财务方面的信息汇集其中;其次,政府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包含便于理解的图表或表格;再次,政府披露的财务信息是否包含备注信息,以帮助使用者更加综合全面地了解政府活动和业绩。可理解性得出的平均值为74,即有63%的政府网站披露的信息便于公众获得与理解。
(5)可靠性。本文考虑的是政府财务报告是否经过相关审计机关或其他鉴证机构审计,并提供客观、公允的鉴证报告,使政府财务报告取信于使用者,以解除其受托责任。数据显示,在调查的117个市级政府中,只有1个政府在网站上披露了本年度的审计报告。现阶段,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表现非常差,难以取信于民。笔者认为,将政府审计报告纳入政府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这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程序,因为政府财务报告只有经过审计鉴证,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访问性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影响财务信息可获取性的因素,结果如表3所示。
(1)信息获取便利性。通过网络披露信息的一个巨大优势是方便公众对信息的获取(Ho,2002;La Vigne,2002)。信息易于获取主要包含:网站地图、提供相关信息的检索以及提供英文版信息。表3显示,绝大多数(93%)的政府网站提供了信息搜索服务,大部分地方政府也提供了网站地图(39%)与英文版信息(50%)服务。
(2)数据管理便捷性。主要包括:文件格式和相关信息的超链接。对于PDF格式的文件来说,它的内容几乎与原始文件内容相同;而提供下载相关信息的超链接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尽快获得所需要的政府信息。在117个政府样本中,只有5个(4.3%)提供PDF格式的文件,而有59个(50%)政府提供了下载相关文件的超链接。
(3)与用户交流互动交流是互联网的重要优势之一。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优势,收集公众的需求与反应,进而采取措施提高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互动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区分信息使用者身份与提供信息制定者的联系方式(电子邮件或电话)。结果显示,大多数(92%) 政府网站都提供了电子邮件,而相对来说只有32%的网站区分信息使用者的身份。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情况: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内容,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质量特征以及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访问性。结果发现,目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各级政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在提高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方面的潜在作用。互联网等新技术还没有成为政府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信息的重要工具。
笔者认为,为了满足公众对政府问责制的期望,政府机构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大以网络形式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力度:一是构建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标准化平台。政府信息公开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建立一个由中央政府机构(如国务院)主导的,充分基于网络的,全国性的信息披露标准化平台。而各级政府在这个标准化平台下,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的所用相关信息,例如财政预决算、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数据及其他财务活动和非财务活动等信息,经过数据处理之后全部纳入这个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平台之下,节省了外部信息使用者搜集信息时的成本,便于公众利用政府财务信息做出决策,同时也解脱了政府的公众受托责任。二是将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状况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中。江苏省政府为了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透明政府”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大力推进网站建设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但是本文调查发现,各地方政府建立电子政务,通过网络披露财政信息的主动性较差,不少地方政府仅仅设立了信息披露的专栏,而没有披露出相关的政府工作的信息。因此我们建议,将信息披露的实施状况纳入各级地方政府考核标准中,改被动为主动,提高地方政府披露信息的积极性。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改善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电子政务作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得以迅速发展,各国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其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形式披露政府的各项财务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与传统的纸质方式披露财务信息相比,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政府信息披露有诸多的优点。本文以江苏省117个市级地方政府为样本,考察中国地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状况。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信息披露处于初级阶段,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过于概括和笼统,信息披露完整性、充分性和相关性方面都存在明显局限。
关键词 公共服务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必然成为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可以为民众在电子政务的平台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目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相比,政府服务网站的数量,服务内容,功能和互动性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亟待进一步的强化。
1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1理念落后
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以及深厚的社会环境作为支撑。极少数领导干部对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缺乏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机遇和挑战,更重要的是激进式创新的概念,让政府机关电子政务既克服了恐惧的网络时代,还防止了政府机关电子政务认识不够深刻的倾向。
1.2内容片面、枯燥、建设混乱
因为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新兴的东西的产生不同步,党委组织的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党务工作者主要依靠传统的方式处理党务,而政府机关电子政务是“时尚”的象征。但是,公開挂在网站的内容并不全面。其实,党务不是“开放,人们可以看到什么”,但必须是“人们关注什么,什么是开放的”。属于共产党中国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另一方法,群众关心的问题是党的移植,腐败和不公平的事项,只要它的内容不涉及党和国家的秘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公众。
政府机关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的点击率是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政府机关电子政务,没有点击,更不用说网络教育的党员,更不用说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立场。在中国现有政府机关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最常见的问题是网站更新缓慢,内容枯燥无味。网站更新缓慢的缺点,使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网站建设不能保持较高的更新率,这是大忌。一些党政网站内容枯燥,只有极少数的页面,缺乏生动的内容,影响了访问者的兴趣。
1.3应用层次较低和民众参与有限
随着当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政治参与和逻辑思维与行为,从而激发人们的政治参与热情。然而,毕竟发展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在初始阶段,公众还不了解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可以说,发展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离不开广泛的群众支持。殊不知,党的工作只能从群众出发,使工作真正贯彻落实,实现党的执政宗旨。政府机关电子政务也不例外。因此,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注定无法实现飞跃式的发展,政府机关电子政务也注定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做的更好,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教训。
1.4数字鸿沟现象
首次提出数字鸿沟的是美国电信和信息管理局,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定义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所造成的核心信息技术紊乱,致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行业之间和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技术开发和利用的不对称。根据到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1月颁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互联网还存在着区域差异。不同的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以及互联网普及率仍存在差距。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截至 2013 年 12 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 28.6%,规模达 1.77 亿,相比 2012 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但我国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反映出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 27.5%,虽然延续了 2012 年的增长态势,但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仍明显存在,农村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何应对巨大反差,成为了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单位和专家实践研究的重要课题。
2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优化对策
2.1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不仅需要解决一些技术问题,适应涉及党的工作方法的变化,而且还需要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管理和运作。应充分认识到政府机关电子政务建设的客观要求,是与时俱进,是加强党的信息时代和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从加强执政党本身这个意义上来讲,建设一个开放的学习态度,是更新他们的旧思想,旧方法的客观要求。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以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前提为社会的进步开辟了新的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创新的想法是必须的,应转变观念,开拓视野和敞开胸襟,了解世界,用最先进的技术来建设政府机关电子政务。
2.2丰富内容,形成体系
信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资源和战略要素,在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下转第62页)(上接第60页)务公开信息是指反映党建设一个有意义的消息和信息的政党,尤其是行政活动的变化和发展,一个对象的状态在功能活动中的表现,建设和社会政治生活和政党,执政的,完整的任务和使命的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这个目的,当事人必须非常重视党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党的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信息时代的来临,进一步凸显政党的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是党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党务部门,也使党的建设成为政府机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水平和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水平,也决定了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系统在全社会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的建设的信息资源系统。
nlc202309011329
2.3优化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流程
通过协同各项事务、整合资源和规范业务流程,形成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化办公,达到优化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流程的目的。在政府部门,由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出现、不断发展和应用,将旧有的管理规则打破,重塑了新的政府流程。但是有的流程不规范,不科学,我们必修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合理的梳理、优化。针对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的状况,我们首先要优化职能结构,改变使每项职能只有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其次,把处理同一个业务所涉及的各个部门整合在一个流程上,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使其包括了该项业务所涉及的各个职能部门、所需的各个功能环节和机构人员,并把这些资源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业务处理流程,打破了部门界限,实现了跨部门的信息化协同办公,业务流程的一体化。这样所有公共部门只有一个统一的对外窗口,使公众感觉到各部门是一个整体,公众通过互联网等技术的利用可以很容易的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和信息,滿足自己的信息需求,而不需要自己去刻意的在乎是哪个部门提供的。
2.4加强通信企业合作,跨越“数字鸿沟”
通信企业经济效益,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一直都是比较好的。再加上通信企业的发展具有全盘化、全国化的特点,它不是单单局限在某一个地域。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通信企业的资助先建立起平台,等经济情况好转之后支付企业的投资。这样为政企信息化建设的对接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利益。
参考文献
[1] 费军,余丽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基于公共服务视角[J].情报科学,2009.06:894-899.
[2] 耿华,陈文波,黄丽华.面向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流程优化方法研究[J].软科学,2009.05:37-41.
[3] 何元增.电子政务视野下的政府公共服务创新[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05:11-12.
[4] 陆敬筠,张琳,朱晓峰.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评价研究[J].电子政务,2010.06:63-68.
[5] 孙宇.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J].中国行政管理,2010.11:7-10.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4.
摘要: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转变职能、提高行政绩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工具,是当前我国政府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的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政府职能改革和体制创新的一个新取向。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层面,电子政务的发展都必须以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作为基本要求,即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又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其管理和服务常常要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从公共行政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就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使现代政府理念、职能、组织以及运行模式等多方面进发出引人注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则从转变民主价值、人才的优化、信息资源与技术的更新和制度的有效供给等方面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和完善。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充分体现了服务型政府服务于公众的理念,为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为此,我们要积极实施电子政务,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关键词: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功能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完成,实现政府信息与政府业务的充分共享和高度集成,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迅速、透明、方便和高效地处理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以及行政机关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化业务,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这是综合了虚拟政府、网络政府和电子政府概念的内涵而成的对电子政务非常客观的一种界定,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电子政务的概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电子政务必须借助于现代电子信息和数字网络技术,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二是电子政务处理的是包括政府机关的行政事务、立法部门、司法部门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组织的管理事务;三是电子政务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共管理部门与社会的联系,向社会提供更为高效、优质、透明的管理和服务。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在概念上往往容易被人们混为一谈,但是这两个名称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应用领域的概念,电子政府是信息化组织表现形态的概念。电子政务对促进公众与政府互动、推动政府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得益于其宏观调控、改善服务等功能。其中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的信息服务。通过电子政府可以在因特网上设立自己的网站和网页,向公众、企业和各种社会组织提供政府的所有非保密档案和检索服务。由于政府掌握着最大量的信息,又是法律和法规的制定者,不仅方便了公众,而且有助于政府各项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实现,促进了整个社会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公务员电子化服务。通过电子政府,政府和公众的接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办公室、窗口和柜台等实体的界面,而是扩展到了计算机屏幕前。这样,政府公务员为公众的服务不仅可以跨越时空的屏障,而且可以跨越行业职能的限制。只要公众需要,其在任何时点上都可以得到政府公务员提供的服务。由于政府公务员的电子化能够借助信息网络的技术优势,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联网,从而为公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子政务也具有影响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功能。由于推行电子政务可以极大地加强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改进政府对公众的服务,因此,不仅公众对政府事务的了解和参与能力
得到了增强,其对政府事务决策活动的参与更加便捷,而且政府也获得了与公众进行讨论、协商并寻找解决问题方案的便捷渠道。由于通过电子网络政府能够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一些全新的方式。如电子民意调查、电子公众投标、电子听政会等,从而使得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成为了一项经常性的、持续性的活动,这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推进了一个社会的民主化。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在新的形势下,站在全局高度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担负起服务公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服务型政府坚持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政府只有有效地提供了公共服务才能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让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转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这种转变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要彻底转变官本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公民为本、以服务为本的理念。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到我们的制度设计上,体现到政府的管理中,通过制度创新使“为人民服务”真正落实在政府的各项工作当中,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要求。服务型政府必须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为此,要特别强化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政府的工作重点就是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建构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型政府应该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服务型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对于担负着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而言,其是否依法行政以及依法行政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重视法治,仅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电子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作用
提升政府服务理念
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以服务行政为核心价值理念的方法论深刻内涵,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改进的重大创新理论前提,它本质上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政府管理理念是工业革命以来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科学管理理论,金字塔型的权力分配结构是其管理的显著特征、这一传统理念体现出来的是“官本位”与“权力本位”在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上,政府始终处于支配、指令地位,而公众总是被管理、被监督的对象,民众的意志与参政、议政的权力得不到真正的实现。
服务型政府理念,即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政府进行改造,扩大政府的开放程度,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不断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提升政府满意度。推进电子政务可以满足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所需要的,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功能环境。目前,许多国家在政府信息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努力提升政府服务理念,电子政务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重点发展的项目。
电子政务技术,要求政府创新其服务方式,使政府服务更快捷、更方便、更直接、更公平。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在现实世界中得以贯彻。一方面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快捷、及时、准确了解政府机构的相关政策、法规及信息,减轻为此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政府借助网络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从而强化政府在公共管理中服务者的角色,密切政府与公众的联系。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主要是面向管理和控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运作则主要是围绕公共服务展开的,电子政务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这一重
大转变,因为电于政务的基本特征就在于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丰富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促使其服务绩效趋于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深刻影响当今社会生产生活的新兴技术手段,是以方便民众生产生活、为民众参与政府过程提供快捷途径为自己的追求。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正是为服务型政府的“服务”职能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更好的实现手段,能够促进其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化。通过实施以服务为目的,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可以为政府提供新的理念,确立“以民为本”、“社会为本”的政府理念,引导政府组织机构进行积极的调整与变革,调整权力与业务流分配将政府的组织形态从传统金字塔形的垂直结构转变为权力分散的扁平网状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与传统的政府服务相比较,电子政务着眼于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社会需求的合理化和现实化,它为民众获取各类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准入。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网络技术支持下,电子政务不仅能够以方便、快捷、多样化、个性化等方式满足民众已有的服务需求,还能够通过对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整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需求,所以发展电子政务意味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化和政府服务能力的增强,进而使政府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公信力、回应力和创造力更多、更好地满足民众对其公共服务品质不断增长的需求。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电子政务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和应用工具,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和人力成本,节约了原来靠人脑处理文件信息、所消耗的大量时间和精力。网上办公、远程会议、虚拟机关的产生,打破了政府工作的时空界限,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互动,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更加高效。一是降低了政府机构与人员费用的开支;二是降低了政府办公设备的开支及公务处理成本;三是提高了人力资源利用率。
结论: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企业服务、为公众服务,这就要求政府必须树立一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理念和价值,时时处处以企业和公众作为政府处理各项事务的中心,通过多种形式给企业和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服务。电子政务的实施必将大大促进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政府服务理念的落实。
适应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的应用的重点向对外服务转变,将是一个基本趋势。本轮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这一目标,未来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围绕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突出服务型电子政务。从我国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责看,不同层级政府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中央政府一般不直接为公众提供服务,但是要利用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政策制定的水平和政策制定的质量,加强对全局的指导;而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更多是要利用电子政务系统为公众、社会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服务型政府建设任重道远,改变这样的状况有两方面相当重要。一方面,各级领导必须把以“公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头脑、骨髓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另一方面,社会民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电子政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中来,转变过去被动地一味服从的心态,树立参与公共事务是每一位公民的职责、义务的意识,积极履行自己的权利,监督政府的权力运行,使政府始终围绕着公民转,这样通过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实现共赢,通过电子政务实现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一站式的公共服务,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也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岳阳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位于县城长丰路, 交通便利。该中心内设办公室、业务室、监督室、电子政务室4个股室,是信息公开和咨询投诉,行政审批、收费和公共服务,管理、协调和效能监察为一体的“开放式、一站式”政务服务机构。该中心有主、裙2个办事大厅,有24个服务窗口,进驻32个县级部门和机构,97名工作人员,318项政务服务事项(行政审批项目303个、办事服务项目15个)。
该中心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运行为原则,按照“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告之、一条龙审批、一单式收费”的要求,创新服务模式和运行机制,优化政务环境,全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规范、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自2011年4月18日试运行,到目前为止,平均每月各工作窗口共收件2200件左右,办结1900件左右,平均每天接待300—500人次。
7月25日,市优化办和市政务中心领导来中心进行机关效能制度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检查,对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该中心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严谨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做到热情服务,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并联审批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并联审批工作的通知》(川政中心〔2011〕16号)要求,结合泸州工作实际情况,现就做好2011年并联审批工作通知如下:
一、着力推进并联审批标准化建设
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将并联审批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要继续遵循“创新思路、依法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的基本原则,按照“统一受理、提前介入、同步审查、信息共享、公开透明、限时办结”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继续完善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加快开展一个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并联审批,切实做好西博会签约项目审批服务工作,积极配合电子政务大厅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加强学习,创新思路,推动全市并联审批工作平衡发展。
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情况,明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并联审批和西博会招商引资服务工作,负责并联审批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有效掌握和控制并联审批的各项效能指标,做到管理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要设置专门的区域,将与并联审批有关的部门窗口相对集中,统一事项、名称和标识;进一步梳理、总结和归纳三类并联审批的流程及方式,争取在今年12月底前制定出针对每一类并联审批的服务指南,统一流程,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全面实施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
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主要涉及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18个部门,85个审批事项,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要按照合法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本级政府已经公布的审批事项,清理本地区涉及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事项,在主干框架的基础上配置好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并联审批事项和流程,进一步理顺并联审批操作流程,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并联审批的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
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对相关部门窗口的培训和指导,有条件的地区要设立综合窗口,建立代办机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加强相关部门之间、部门窗口和申请人之间的组织、协调、沟通、解释和服务工作。督促相关审批部门按规定使用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办理所有并联审批事项,及时解决软件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审批事项向初设、开工准备、建设实施阶段延伸,积极向上级政务服务中心提供优化软件的建议。要对部门窗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不出现超期件,群众评议率达95%以上,满意率达98%以上,确保并联审批办理提速相对于一般性审批有明显提高,确保各项行政效能指标达到规定要
求。
三、继续完善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
建立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机制,完善相关制度、职责。在政务服务中心审批大厅设置综合窗口,积极协调工商、质监、税务和公安部门,完善并联审批流程,力争在年底前将所有申报新设立内资企业的审批全部纳入并联审批办理,争取省、市、县三级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以统一的模式运行。
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要积极配合网上电子政务大厅建设,充分运用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将所有相关部门的申请信息进行整合,制定“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申请表”,试行“一表制”,并探索通过网络电子化进行申报和审批。要及时协调当地电信部门解决软件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不出现超期件,群众评议率达98%以上,满意率达99%以上。要逐步梳理涉及前置的企业设立审批事项,不断拓展并联审批源头和范围,开通绿色通道,主动服务、提前介入。
四、加快开展一个审批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并联审批
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要紧紧围绕并联审批的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系统性和主动性。要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了解掌握审批事项的关联性,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采取各种方式合法开展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并联审批。
要不断提出并联审批的新措施、新办法,注意发现并联审批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固化流程,形成制度,并建立好并联审批工作联系制度。总结经验成效,积极推广好的做法。
五、切实做好十一届西博会签约项目审批服务工作
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投资建设项目、企业设立登记和一个事项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和作用,将十一届西博会所有签约项目全部纳入并联审批流程办理,并记录在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或企业设立登记并联审批软件系统中。
要按照“特事特办、急事快办、易事即办”的原则,推行全程代办、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逐项目跟踪落实,逐环节跟踪办理,确保西博会签约项目审批工作规范、高效运行。主动协调配合招商引资、商务、统计等部门,及时向本地党委、政府汇报情况,按时报送相关统计数据。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要高度重视并联审批工作,不断创新审批方式,把并联审批作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一思想、强化领导、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推进。各区县政务服务中心主要领导对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并联审批工作要亲自过问、负总责,分管领导要牵头制定工作计划,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创新并联审批工作机制,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要加强与本级政府各部门的联系和沟通,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及时了解和掌握并联审批的实施情况,提出上下衔接的具体意见和办法。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协调一致的措施和办法,确保并联审批的标准化和整体推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将按照本通知各项要求对区县政务服务中心2011年并联审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一)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概念与类型
目前, 社会对于电子化公共服务概念的内涵没有一个明确的提法, 一般都以“政府电子化服务”、“电子化的政府服务”、“公共服务电子化”、“电子化的政府以电子化的形态传送政府服务”等来表述[1]。综合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外延, 所谓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电话、移动通信等各种途径) 等电子化手段, 使政府为社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和结果。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电子化公共服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按服务对象划分, 电子化公共服务可以被划分为:政府对公民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政府对企业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政府对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的电子化公共服务。
2. 按行政职能划分, 电子化公共服务具有多样性, 正是这个明显的特征, 可按照行政机关履行的具体职能对电子化公共服务进行分类。
3. 按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划分, 可以把电子化公共服务分为四类:单向发布、简单交互、在线应用和变革发展。
4. 按服务提供方式划分, 可以分为信息发布服务、信息搜索服务、文件下载服务、电子邮件服务、表格下载服务。
(二) 电子化公共服务与电子政务的关系
改革公共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基础目标。全球的信息化, 也带动了政府的办公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各国政府建立的电子政务系统, 必须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国际环境, 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办事能力, 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政务的进展是由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好坏来决定的, 它是电子政务建设的衡量器。同时电子政务在进步的同时, 也能提高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质量。二者相互依赖, 相互影响。
为公众服务是电子政务的宗旨。如果没有为公众服务, 那么电子政务的发展就是失败的。在信息化的影响下, 政府和公众由原来的传统的方式变为多样化的方式, 由单向交流变为在线即时的互动, 由“为民做主”变为“为民服务”,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公众可以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搜索到有用的权威信息, 下载办事所需要的表格。政府的管理成效和政府工作人员是否称职, 主要是看公众对所获得电子化公共服务是否满意。
(三)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使公众更为便捷的享用电子化公共服务;有助于政府建立起廉洁、公正、高效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2];降低管理和办公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四) 中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建设成效
1. 建立起政府门户网站。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为公众提供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主要途径之一, 是电子政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起了政府门户网站, 目前网站的数量已超过一万个, 其中, 中央国家机关占了90多个。门户网站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成为全社会理解、支持政府工作的窗口, 进一步密切了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联系, 对整个电子政务建设与运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2. 服务方式趋向于多样化。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从最初的单向发布、简单交互、在线应用三个阶段向变革发展的目标迈进, 电子化公共服务也随之多样化。已开展的电子化公共服务主要有: (1) 电子采购, (2) 电子资料库, (3) 电子认证, (4) 电子支付, (5) 电子咨询。
二、中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障碍
(一) 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的障碍
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政, 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 制定利于自身的标准规范, 来解决其需求。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合作, 从而导致工作效率和公众满意度降低。从组织内部来看, 其信息共享程度只存在于内部, 不同的部门没有过多的信息交换。从组织外部来看, 各部门网站基本上都封锁了消息, 不能实现基本的流通和互动, 造成了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分散化和低水平重复, 阻碍了政府整体服务能力的发展。
(二) 服务系统应用实现程度低及其存在的理念障碍
一方面, 网站服务内容缺乏丰富性。大部分政府门户网站几乎都是千篇一律, 只是简单地把新闻、政策、法律法规原封不动地从纸上搬到网上, 数量少, 质量低, 政府和公众之间几乎是零互动, 电子邮箱和留言板成为摆设。另一方面, 国内的政府门户网站和国外的相比, 并不是以“公众为中心”, 而是以“政府为中心”, 展示给本地政府领导看, 做好所谓的“面子工程”。从功能、政务内容、用户界面友好度以及互动性上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重硬件轻软件, 重开发轻标准”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3]。
(三) “数字鸿沟”的现象及其体制障碍
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情况千差万别, 不同机构的职能差异很大, 面向的服务对象也千差万别。绝大部分城市家庭, 能够通过网络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政府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和信息资源。但是在中西部和农村地区, 由于经济条件、教育水平以及电脑操作水平的限制, 无法获得电子化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各地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再加上软硬条件存在着差异, 从而导致“数字鸿沟”这个现象产生。
(四) 电子化服务安全问题及其存在的技术和法律障碍
在技术障碍方面, 中国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在设备方面, 硬件和软件都需要到国外加工或者从国外进口, 自主研发和生产的产品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些都会对数据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法律障碍方面, 西方政府通过法律先行的方式, 来保障信息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和国外的相比, 中国在这一方面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 电子化公共服务安全方面还存在缺陷, 这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进程, 无法和国际互联网进行更好的媒体信息交流和业务处理。
(五) 电子化服务质量不高及其存在的人才素质障碍
一批能充分掌握电子化知识和技术的人才是电子化公共服务质量的保障, 有高素质的人才, 其电子化服务的质量才能随之提高, 否则,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质量就会停滞不前。随着政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力度, 但是他们还是不能够完全适应实际情况的需要。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一大批既能熟悉政府各部门的流程业务, 又能熟悉现代电子化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往往是供不应求的。
三、中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对策研究
(一) 加强协调与合作, 促进资源共享
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政府分工, 使不同部门的政府服务能做到有机集成[4]。如何利用信息资源, 加强多方合作成为关键的问题。政府和各个部门应当舍弃自身的利益, 从整体利益出发, 以大局为重, 打破传统的枷锁, 和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第一, 用局域网的方式把政府机构内部业务连结起来, 实现政府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第二, 建立政府信息专用网络, 使各个部门能够跨层级、跨行业、跨地区进行信息互通。第三, 应用现代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 建立全国统一的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5]。第四, 政府服务需要朝着“单一窗口”、“跨机关”、“二十四小时”、“自助式”服务的方向发展, 使其更为便捷、更为公平、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二) 更新服务理念, 消除观念障碍
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成为政府开展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指导原则和最高宗旨, 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根本目标, 是政府机关以及其他公共部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要认识清楚什么是需求。传统的观念忽视了对公众的服务, 公众的需求才是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主要需求。所以各级政府应当更新服务理念, 制定可行、符合当地需求的目标和决策。
消除观念障碍。第一, 在门户网站的建设中, 必须思考如何使政府门户网站被社会公众所认同和接受, 要愿意利用庞大有效的信息资源, 让它发挥自身的价值, 真正地为公众所用。第二, 信息透明化, 工作效率高是公众对政府的要求。第三, 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 宣传推广电子政务, 使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能够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三) 消除“数字鸿沟”的现象, 促进服务平等
在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建设中, 应当结合当地的政治、经济、教育和文化的实际情况, 以及当地政府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重点, 因地制宜, 制定出符合当地的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方向。第一, 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电子化公共服务政策。第二, 促进优质教育的共享, 避免数字鸿沟的扩大。第三, 照顾弱势群体, 扩大服务对象的覆盖面, 缩小信息差距, 使中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更具有普及性。
(四) 加强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安全防范机制, 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首先, 加快研发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 建立坚实的体制基础, 继续汲取国外先进技术的精华,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有了强大的技术力量, 就掌握了信息安全保障的主动权。其次,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最后, 政府在系统运作中可能会遇到如自然灾害、人为破坏、黑客病毒侵入以及其他电脑犯罪, 所以要加强信息安全的建设, 保证各种信息在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得到安全和保密。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电子化公共服务安全。中国的电子政务法制建设起步晚, 导致政府信息化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法律法规体系成为当前的需求。同时, 还要调整和修改现有的法律法规, 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更好地为电子化公共服务奠基坚实的法律基础。此外,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为信息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起到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作用。
(五) 加强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重要的财富, 是强大的基础保障。在建设电子化公共服务的过程中, 应当加强以下几项工作。第一, 在选拔和任用公务员的过程中, 培养他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 使他们充分了解国内外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 能熟练并且很好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化公共服务管理。第二, 注意培养他们的信息观念, 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 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到来。第三, 对现有的公务员队伍进行考核, 提高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理论修养, 使其发展成为一支有知识、有能力、有积极性的队伍。第四, 加强公务员道德的培养, 提高整体的素质水平。只有强化公务员的信息道德教育, 使信息道德规范内化为他们的信息道德品质, 使他们能够严格自律、自觉践行信息道德业务, 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运行, 保证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顺利开展[6]。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中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和弱点, 需要及时地去弥补和解决。电子化公共服务是发展电子政务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 它有助于密切公众与政府的联系, 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提升政府质量和服务效率。只有在提供电子化服务的过程中让公众切身体会到了政府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改善, 电子政务的发展才会具有更广阔的前景[7]。因此, 中国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需要克服各种障碍, 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摘要:深入了解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内涵, 从电子政务的角度, 认真分析中国电子化公共服务存在着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数字鸿沟”现象、理念障碍、技术障碍和人才素质障碍等诸多问题, 寻找相对应的解决途径, 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消除理念障碍、创新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人才的培养, 最终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化公共服务,障碍,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国俊.电子政务教程 (第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35-140.
[2]黄国圣.政府电子化的发展及前景[J].健康必读 (下半月·学术版) , 2008, (2) :81-84.
[3]李艳波.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现状及发展目标[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4, (9) :69-70.
[4]李鹰.加强中国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发展[J].民族论坛, 2007, (8) :12-13.
[5]张军, 雷文慧.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服务[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6, (3) :83-84.
[6]徐莉.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障碍及其解决路径[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7) :135-137.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电子监察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85-01
面对日益竞争的世界,一个国家想要利于不畋之地,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能力的强弱其中体现之一在于是否能够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统一。提倡民主,扩大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不断加强和完善政务公开,创新政府管理,提高效率,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开透明是趋势,也是必须尽早解决的问题,天津市河西区按照国家和天津市整体要求和部署,先行完成区县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在原先建设完成的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系统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完成了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并在政务网站发布政务信息公开专栏和政府服务专栏。
一、应用设计
系统的设计原则为:顶层设计、继承创新、整体规划。
1、顶层设计。系统在设计规划阶段采用顶层设计的思想,从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的全局和整体角度考虑平台的建设。此平台的整体设计规划,将目前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业务模型有机整合,而且还面向未来,为未进驻部门的办理提供统一标准和基础架构。
2、继承创新。本系统的建设,充分继承市和区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系统的优点、功能和设计架构,利用现有系统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需求进行功能创新。
3、整体规划。设计开发遵循整个平台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并从整体结构考虑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充分考虑市、区、街道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一致性,确保系统平稳、方便整合、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技术架构
1、硬件网络结构
网络架构充分利用现有市行政许可中心、区行政许可中心两级网络,并利用区基础政务网络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进行延伸。在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组建局域网络。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代办服务点。最终形成了市、区、街、居的四级行政审批网络架构,为“三级中心,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奠定了硬件基础。
2、软件架构
本系统的建设基于J2EE应用平台,采用纯JAVA语言开发、使用最先进的B/S构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系统采用分布式多层B/S应用结构体系,使整个应用系统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架构平台上,但同时为各个系统模块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分布,使得系统结构分层构建,模块任务分布在不同的层次和部署环境,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分布性,充分体现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
应用系统基本层次架构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分别承担系统的不同功能和任务。包括系统基础平台、J2EE应用平台、应用系统层、系统接口层、维护管理平台、安全解决方案等。
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系统部署在区级数据中心。利用全区基础政务网络,通过WebService、数据抓取和交换、纵向数据交换平台等技术实现与市、区两级行政许可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建设内容
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政府服务专栏、政民互动系统等。其中市、区、街三级行政审批系统为业务办理平台,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政府服务专栏、政民互动系统为政务网站发布平台。通过统一政务网站平台进行串联,整合。
(一)市、区两级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
组织各进驻职能部门,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进入“中心”集中办理。同时,中央驻津部门的审批事项,以及市、区两级部门行政服务事项也进入“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
(二)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
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按照事项的性质,分为审批事项、职权事项和便民事项,提供全程的办理、管理和监控功能。同时具备电子监察功能要求。电子监察应用系统实现对所有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办理全流程、全业务、全覆盖监察监控。
(三)政务信息公开专栏
基于互联网在区级政府网站上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四)政府服务专栏
基于互联网在县级政府网站上开设政务服务专栏,与已设立的各类网上办事专栏相结合,避免办事服务信息分散,统一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政民互动系统
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在区政府网站设立区长信箱、政民零距离等互动栏目,受理上述各类公开、服务的咨询、建议和投诉等,并根据不同类别信件的数目,分析公众的关注度,从而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基层延伸部署
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河西区基础政务网络访问本系统。同时,在基层居委会,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SSL VPN的方式,接人区级基础政务网络,访问该系统。实现社区居委会咨询代办服务。
五、服务保障
1、确定技术保障服务方式:结合全区实际情况,由区信息化专业部门负责硬件服务器及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市审批办负责软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区级行政许可中心负责系统日常运行情况的管理维护。
2、明确技术保障服务承诺:各负责维护部门要明确业务运行支撑和平台运行保障方面的承诺。内容包括:远程问题诊断、现场软硬件系统问题诊断、产品升级服务和定期巡检服务等。
3、明确技术保障方式:负责维护部门应向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提供5×8小时热线电话和远程维护,设立热线电话作为服务受理渠道,并提供电子邮件等远程维护及现场支援等技术保障方式。
4、建立故障分级响应机制: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将系统故障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故障为特大故障,对系统运行有严重影响,导致系统无法运行;B级故障为重大故障,限制了部分系统运行;C级故障为一般故障,对系统运行产生轻微影响,大部分系统仍可运行。根据不同故障等级,分别设定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付登舟,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李传军,电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谢[J]学习论坛,2009,(08)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推荐阅读: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09-08
电子政务模拟题与答案12-13
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初探09-10
电子政府与宏观经济调控09-16
电子政务论文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11-20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07-04
市电子政务系统10-10
电子政务的特点10-22
电子政务建设模式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