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服务型政府(精选8篇)
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二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形成有效制度安排。四是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二、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
三、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四、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政府机构改革(大部制改革)的内容:
所谓大部门体制,或者大部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大部门制,是国外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比如“大运输”、“大农业”等,并在公共管理变革中有了新的发展,如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等。
一、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
二、加强能源管理机构。
三、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
四、组建交通运输部。
五、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六、组建环境保护部。
七、组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再保留建设部。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何谓服务型政府, 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 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 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 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 并通过法定程序, 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以公正执法为标志, 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当前, 我国要汲取美国政府再造的经验, 明确我国政治民主建设的目标, 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要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 推进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根本变革, 使政府的内部组织、运作程序及与外部关系得到重新调整, 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因此, 我们首先研究西方对于服务型政府的一些研究理论。
(一) 西方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以西方两大资本主义国家为例, 英国政府自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 开始了以注重商业管理技术, 引入竞争机制, 进行顾客导向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推行了西欧最为激进的政府改革计划。1987年的《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报告, 大力提倡采用最多的商业管理手段来改善执行机构, 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1998年9月, 布莱尔推行“第三条道路”的精神, 在《我们国家的新动力:新的社会契约》的绿皮书中, 工党政府认为新福利制度的原则之一就是:政府的工作重心从发放福利津贴转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使现代福利制度灵活、高效、便民。在新的福利格局下, 政府凸现公共服务职能,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成为政府形态的必然抉择, 英国这种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加强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福利产品供给的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机构改革, 20世纪末美国政府以奥斯本和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为理论指导, 于1993年克林顿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重塑政府运动”, 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5年内裁减公务员28万人, 摆脱了财政困难;废除了万余页的美国联邦人事管理手册, 放松了内部管制, 激活了人事制度, 政府职能开始从管制走向服务。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 并坚持顾客导向、结果控制、简化程序和一削到底原则, 这场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是戈尔所领导的国家绩效评价委员会的报告《从过程到结果: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2004年美国政府在此基础上颁布了《顾客至上:服务美国民众标准》, 主张建立顾客至上的政府。
随后,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等国家都把顾客导向作为政府改革的重要环节, 掀起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浪潮。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化政府职能, 推行非国有化政策和自由化政策;二是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 履行制定政策的职能;三是改革政府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现政府自身组织结构、人员的优化。
(二) 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服务型政府是指以人文关怀、民主、透明、责任、法制等价值为基础, 在社会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下, 以提供公平、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为标志的政府形态,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二是民本和责任相结合;三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四是廉洁和透明相结合。
二、服务型政府在我国的发展
(一) 服务型政府在我国的提出。
在中国, “服务型政府”类似字眼最早出现在九十年代初, 在当时的学术界没有被广泛接受, 只有人民大学的张康之用“服务行政”的概念论述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 张康之的“服务型行政”有着其特定含义, 主要是从行政价值、行政伦理和行政哲学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行政现实, 进而试图建构出适合中国大陆本土历史和现实的行政制度框架。
2001年开始, 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有关“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探讨和建设实践活动。2004年2月21日, 温家宝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中, 首次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同年3月8日, 温家宝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期间, 又强调“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 为市场服务, 为社会服务, 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二) 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目标。
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从2005年3月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始的, 温家宝第一次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正式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之后, 2006年3月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加快建设服务政府。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 进一步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型政府”。可见, 服务型政府作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已为中央所确认。
三、如何构建服务型政府
(一) 政府廉洁化和政务透明化。
“一肩明月, 两袖清风”历来是对从政人员的要求, 是我国传统为政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建设廉洁的政府, 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 实践“三个代表”, 深怀爱民之心, 多办利民之事, 坚持依法行政。根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政府廉政勤政实施细则, 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同时加大财经执法力度, 防止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
在政府行政程序上, 公开透明, 建设阳光政府。在政府政务上必须向公众公开, 包括政府组织的使命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常用法规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2008年3月29日, 在中央政府网站上发布《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 这是国务院下发给各部委的2008年工作安排, 从政府发文这一栏目的内容上看, 这是国务院第一次将年度工作要点在网络上向公众正式公布, 具有历史性意义。温家宝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多次强调的政府应该更透明的观点, 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话。
(二) 切实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
公共服务社会化主要是指政府事务的社会化, 即把那些不一定要求政策承担或政府无力承担的公共事务转化为非政府公共事务, 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来承担和处理, 或政府公共事务引入竞争机制, 实现社会化、市场化经营。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不是一切事情由政府包办代替, 而是要实现政府由“全能”向“有限”转变。政府通过提供公共服务, 调控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因此, 要按照公平公正、覆盖广泛、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目标。
(三) 建设电子型政府。
所谓电子化政府, 就是政府有效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 (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 , 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 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 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服务的虚拟政府。
目前, 政府信息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电子政务作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政府职能相结合的产物, 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 “电子政府”已被列为第一位。我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强调, 要“推进电子政务, 整合网络资源,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构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数据交换中心、数字认证中心, 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 网络时代的大潮正以不可抵挡之势扑面而来, 在此条件下我国要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 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提升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就必须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进程。
(四) 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
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也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管理学角度出发, 无论是企业组织还是政府组织, 人力资源管理都是其核心管理职能。公务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范围和质量, 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首先, 加强公务员的工作主动性及服务意识的树立;其次, 强调公正性, 公务员在具体的施政行为中, 要公平对待所有服务对象, 消除个人的、非理性和感情的因素;再次, 强化公务员竞争激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和廉政约束机制。
(五) 现代政府应该是效能政府。
现代政府应该是工作效率、能力高, 清正廉明、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 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政府。首先, 要抓执行的责任链条, 加强政府行政执行力建设, 教育和引导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把负责任当成一种信仰, 把负责任作为一种品格, 把负责任看成一种荣誉, 用落实责任去赢得尊重。其次, 重视领导干部的推动作用, 促使领导把抓执行作为自己的硬任务、硬指标, 带动各级行政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抓执行, 从而保障决策目标的实现。形成有利于执行的文化氛围。再次, 要强化行政执行力, 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行政执行文化。可以积极借鉴企业“执行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 通过行政执行文化建设, 形成各种有利于行政执行的理念和氛围, 促进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促进政府行政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国庆, 《公共行政学 (第三版)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 (第7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周三多, 《管理学 (第二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改革;管理;培训
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我国对于民办教育以及学前教育也越加重视。近年来,政府为了加大力度对民办教育的扶持,采取了购买学位等服务。在这一新的政策与理念下,我国民办教育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同时学前教育的普及率也逐步上升。
一、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现状
为了积极响应民办教育改革,泉港区学前教育也积极参与其中。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发展以及教育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民办综合改革试点近些年的相关资料总结,政府扶持制度以及购买学位服务这一举措取得的成就是可喜的。在改革实施中,泉港区69所民办幼儿园入园率达到了95%以上,其中已经办证的幼儿园达到了42所。根据相关的数据分析,足以证明建立政府扶持制度和购买学位服务进一步规范了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也加大了无证民办幼儿园的整改力度,使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得到了提高,也使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
除此之外,政府在实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助工程”中,出台配套政策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每人每年配套补助50元。可见,为了落实改革,政府加大了经费的投入,旨在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办学以及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总的来说,在政府的督导与评估中,民办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普惠性学前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为了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减轻家长的负担,在扩大民办园普惠性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扩展瓶颈,阻碍了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全面推行。
二、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泉港区普惠性民办园有31所,共有6000名幼儿,占民办教育的55%,在政府扶持制度和购买学位服务中,明显扩大了民办幼儿园普惠性。但是在对民办园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的同时遇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方面,在改革的同时,伴随着新的无证园现象,使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全面推行难度增加。同时,这些新增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人员配置不全,难以满足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使改革落实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的安全意识不强,使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行质量受到影响。在办园经济效益与加大投入、确保安全方面,园所比较倾向降低办园成本,加大办园经济效益,所以致使幼儿安全存在隐患,尤其是校车方面,违规超载现象非常严重。此外,经济条件较差的地方,由于道路较为狭窄,不利于幼儿的接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惠性学前教育的质量。
其次,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灵活性太高,不好把握收费标准,并且出现了行业间竞争激烈的现象。根据关于民办园收费的相关文件精神,民办园应依据办园成本折价收费,具体收费数目有关文件未做明确规定,因此,民办园收费灵活空间大,收费随意性大。部分民办园为扩大招生额,任意压价,行业内部出现无序竞争现象,不利于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推行。换言之,“入园贵”仍然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者,普惠性幼儿园的管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政府购买学位服务的政策下,一部分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错误想法,在教学中采取一系列并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小学化教育倾向。
二、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
(一)对普惠性民办园进行统筹布局与规划
在各区的教育改革中,泉港区的教育改革落实较好,但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普惠性,仍然应该积极地开展调研路线,了解民众对于普惠性幼儿园办学的要求。普惠性幼儿园的招生是面向全社会,因此对于幼儿园层次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价廉的学校就读,所以要求政府在购买学位服务之前,要对当地的经济状况进行整体调查与对比,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要配合园所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使不同园所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正常运营。除此之外,要对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行的速度进行合理的设计。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扶持力度控制不好,反而会影响办学的质量。所以要结合当地的幼儿园进行规模的对比,并制定出一套联动机制与示范性改革试点。
(二)加大力度提升普惠性民办园质量
强化普惠性民办园的质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提高业务指导。在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很多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所以使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普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政府要加大力度建立学前教育研究组或者培训机构,对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进一步规范办学质量。其次,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标准。对园所的规模、师资力量进行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并且在认定的园所中实行评估制度,对表现突出的普惠性幼儿园进行奖励,并且在当地或者全国进行推广与示范。同时在办园当中,不同的教学效率政府要给予不同的补贴,以此促进普惠性幼儿园在竞争中越办越好。
(三)落实动态监管机制
在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中,其质量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所以要实行动态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办学过程的监督管理。在这一制度的实施中,要重点抓好安全与卫生工作,确保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此同时,政府应加大普惠性幼儿园设施费用的投入,保证幼儿在教学中使用的任何设施都是经过严格质检,符合安全标准的,对于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政府也应该加大扶持力度,配备好安全性能较高的接送车等。除此之外,加大对于园所的卫生管理,使幼儿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落实动态监督机制还可以建立社会监督体系,实现全民参与教育的监督工作,也更加有利于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
(四)保障普惠性民办园队伍的稳定
为了有效地实施政府购买学校的服务,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是普惠性教育得到全面实施的重要举措。以此,在这一制度的推行中,可以通过加强经费监管来保障教师的待遇。同时要加大对于普惠性民办园教师的扶持力度,发放一些学历津贴、岗位津贴、园龄津贴,以此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到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发展中。
(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近年来,政府实行购买学位服务以及对学前教育实行扶持制度,不仅出台了配套资金、派驻公办教师等各项文件和政策,同时要求教师园长跟班实践学习——每年到实幼跟班一个月,以此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在政府的扶持与购买学位服务制度下,对示范园的师资进行免费培训,公办民办实施捆绑评价,使学前教育的监督与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对示范园实行一系列的奖励制度,比如,创建省级示范园奖金为10万元,市级示范园奖励5万元,区级示范园奖励3万元,进一步激励了各民办幼儿园的办学积极性。并且,在幼儿园建设中,政府依照相关的征地规范建立民办园,从建设到创建进行全程指导。在创建中,减免公共集体租金,每年进行先进示范园以及优秀示范园的评选,推动了普惠性资助及购买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使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在政府扶持制度与购买学位服务中,全面推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崔世泉,袁连生,田志磊.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来自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2]田志磊,张雪.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与改革[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胡杨.我国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高艳艳.政府主导学前教育模式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2.
服务型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行和逐步建立,已是一种大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新情况,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4年2月2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正式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2004年3月8日在参加全国人大陕西代表团讨论时又予以重申,至此,构建服务型政府在全国形成了共识,人们普遍认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必然趋势。特别是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的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政府自身改革的力度。因此,研究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以及结合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中心意旨是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政府建设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对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情况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现实回顾,由此提出我国当前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实践操作框架,以期能够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目录
摘要...................................................2
1、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经济背景..........................4 1.1为什么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4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特征、意义.....................5 2.1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5 2.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6 2.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的意义.......................8
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9 3.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10
4、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10 4.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10 4.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11 参考文献..............................................13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1、政府职能转变的社会经济背景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政府行为,如政府的越位、缺位、错位和补位所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在经济改革如火如荼之际,政府的改革也急需要提上日程,以跟上并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国情中心胡鞍钢提出,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和“一个最不公平的时代”;中国需要社会进步就必须改革,不仅是经济改革,还需要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中国的改革与进步有赖于政府的改革与进步。
1.1为什么一定要转变政府职能
1.1.1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客观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大的发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多年来,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审批盖章、决策处分,权力高度集中,在管理理念、职能配置、政策法规、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与世贸组织规则和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1.1.2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无所不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环境的监管者,而无论规则制定还是市场监管,都是为市场、企业、公民提供服务的。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由指挥经济变为服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只有这样,才会有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林凌教授认为,改革推进年之后,大量容易改革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旧体制的遗留问题和新体制形成的矛盾集中起来。过去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目前的改革已经聚焦到政府。很多问题如果不从政府改革开始,就解决不了问题。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 3
量。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1.1.3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失衡要求政府转型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副主席邵秉仁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城乡失衡:突出地表现在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日益严重。地区失衡:我国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渐次落后。产业失衡:我国第三产业一直比较落后。贫富失衡:城乡、地区、行业和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财产的集中度提高。1.1.4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的惯性影响,无论政府机关还是公务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都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推诿扯皮,效率低下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政令就不能畅通,也就无法实现民富国强。
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定义、特征、意义
2.1什么样的政府才是公共服务型政府
温家宝总理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这是对政府公共服务范围的新概括,是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新界定。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
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必须透明、公平、公正、廉洁、高效。余晖认为,更关键的是,一个服务型政府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无私的政府,是一个没有私人利益的政府。如果一个政府有私人利益,属于公器私用,就不是一个公共型的政府。公器私用的渠道很多,第一个渠道开办大量的国有企业,大量地进入竞争性的产业,与民争利。
第二,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最小化的政府。政府最小化有经济学道理。首先,政府提供服务是要有税收的,即有税收成本的。其次,政府官员不承担管理失败的风险。这跟企业不一样。企业经营亏损了,企业老板必须自己承担后果,政府官 4
员就不承担这个责任。所以,政府的规模越大,意味着损失越大。企业、市场,还有非政府组织,甚至社区,都是可以来替代政府的。所以政府应该是最小化的,它应该在市场、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干不了的情况下才介入。如维护产权、巩固国防、裁决,除此之外政府不应该介入其它领域。
第三,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民主的政府。以民为本还不够,应该强调主权在民。
2.2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特征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民本性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所谓民本就是要以民为本,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具体来说:一是服务群众。政府应当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事做起,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二是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切实对群众负责。三是深入群众,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2.2.2责任性
责任即份内应该做的事,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公共行政系统中,政府是主体,它和其他公共机构直接或间接地共同行使社会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同时也要承担应付的责任。政府不是全部公共行政机构,其责任和权力也不是无限的。通过分权、放权、授权,处理好政企关系、政事关系、政社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2.2.3调控性
宏观调控是国家主动积极地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宏观经济计划的要求,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计划、政策及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过程。具体来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是调节而不是管理,要从对经济的直接的微观干预跳出来,变为对经济的宏观调节。2.2.4法治性
公共行政权力来源于人民,受人民监督。政府在行使公共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法治政府执政的新理念。所谓有权必有责,就是从权力、责任对等的原则来说,享有什么样的权力,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用权受监督,就是要建立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提高审批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加强纪律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2.2.5透明性
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只有建立起政务公开的制度,才能把政府和政府官员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2.2.6务实性
务实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踏踏实实学习,扎扎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都落到实处。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影响当地发展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上。2.2.7绩效性
绩效即政府的业绩和效率。公共行政成本立于公共财力。也就是说,公共行政依靠公共税收支撑,就必须核算行政成本,讲究行政投入、行政产出、行政绩效。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日常工作制度。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2.2.8廉洁性
廉洁即清廉,清白;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从机制制度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蔓延,树立廉洁型政府形象。
总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涉及理念、作风、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把这项工作做好,不但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更需要把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和细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一一加以落实,这不仅是改革和发展的必须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2.3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的意义
方栓喜在“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重点的下一步改革”的文章中提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提出,是现代经济社会政府观念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具有丰富的而深刻的内涵。
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树立了最终模式,正确界定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市场主导资源配置,政府只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市场无法有效解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或“小政府”,必须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确定其规模,严格限定治理成本和提高治理效率。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与中国的执政党和政府宗旨相一致的政府模式,是法治政府,严格依照宪法赋予的有限权力进行治理,所谓“有限权力”,就是政府的权力必须严 6
格限定在为人民服务的范围之内,除此之外,政府没有其它任何特权和私利。因此这种政府是“阳光政府”,必须实行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
从社会学意义上说,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先决条件,由于摆脱了经济上的利益之争,才可以处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不仅保护精英阶层的利益,更强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公共服务型政府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将人民群众作为真正的建设者,为其提供便利条件。政府的本质不在于如何指挥和命令老百姓怎么做,而是老百姓怎么做决定政府如何做好配套服务。“公共服务型政府”对应的社会结构是是“大社会”、“小政府”。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提出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改革的关键时期,从解决中国突出的经济社会矛盾出发,为政府转型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理论界一直认为政府改革重要,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认识上没有突破,所以政府改革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公共服务型政府基本上确认了我国政府改革的起点和终点,并为寻求改革路径提供了可能性,可以说是一个观念上的突破。
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则是一场深刻的政府革命。是在新的政府理念指导下,对政府的再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不仅包括对政治体制的上端,在执政党的理念和组织形式,人大政协等层面进行改革,还包括对政治体制的下端,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模式进行重新优化组合。
3、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和任务
3.1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
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才能称为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一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3.1.1制度供给服务
作为秩序化的代表的政府,必须为人们和社会提供社会秩序的制度供给,也就是要为社会制定一个权威的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框架或者制度模式。政府根据人类最基本、最具有普适性的价值如自由、平等、公正、安全、公平、繁荣等来向社会提供制度、执行制度和纠正已经过时的制度。政府还应该根据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的推进制度创新。制度供给的内容非常的多。如法律制度、政治制度、财产权制度、财政制度、市场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政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服务,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就有了保障。服务型政府最好和最大的服务就是良好的制度供给。
3.1.2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和处理公共问题,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过程,所发展出来的原则、方针、策略、措施和办法。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要从公共性的角度出发,为解决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制定政策。如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义务教育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政府在基本制度已经确立以后,其主要的服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3.1.3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可以被社会公众共同享用的产品。如国防、公安、司法等。还有一种准公共产品,它是介于社会公共需要和个人需要之间的产品。如教育、社会保险等。从理论上讲,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决定了不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而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提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在政府支持的情况下,让社会组织来提供,但是政府要做好组织工作。3.1.4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的总称。实际上,它是解决政府如何提供制度供给,如何采取和制定公共政策以及如何提供公共产品的问题。涉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供公共服务时的程序、态度、方式和方法等。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服务行政理念的指导下,在服务程序、态度、效率等方面为当事人提供热情、快捷和周到的服务,而不是冷漠的官僚主义者。
3.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任务
简单地说,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人民服务。具体从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改革来讲,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需要完成的,包括以下几个任务:
确立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的原则,加快完善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薄贵利认为,必须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只要各级政府从竞争性市场中退出来,优质高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就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如何适应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既是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目前中国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许多国家在对政府的建设方面有成功 8
经验,但中国的政府职能转变却不是简单地改革,就象迟福林所说,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在于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更重要的在于要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不仅在于政府应当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在于政府要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不仅涉及政府机构的调整,更在于实现“政府再造”和推进政府“自身革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是简单地对现有政府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不是单纯地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增增减减,也不是一般性地政府职能调整,而是建立一个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相适应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政府模式。
4.1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并重、借鉴与创新结合,大力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加快政府转型步伐,努力建设现代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这一思路包括以下要点:
行为规范。所有行政机关都应依法行政,一切政府行为都应纳入法制化轨道,包括政府的职能配置、机构设立、编制管理、公务员队伍建设,公共政策的制定,行政决策、执行、监督,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首先是加快行政立法,健全和完善行政法律法规体系,使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其次是增强公务员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再次是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约束,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运转协调。所谓运转协调,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政府与所属部门之间政令畅通,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一致,整个行政体系目标统一、运转有序。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界定科学清晰,机构设置合理精干,分工明确,职权责相一致。
公正透明。所谓公正,就是政府应努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政府应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使社会分配公平合理,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扶持困难群体,维护社会正义;搞好社会保障,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所谓透明,就是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机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以外,都应向社会公开,给人民群众以更多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廉洁高效。政府应廉洁从政,高效行政。廉洁从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私、化公为私。高效行政,就是政府运转速度快,办事效率高,行政成本低,管理效益好。各级政府 9
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增强成本意识、效率意识,把成本管理、效率管理纳入政府管理之中。
4.2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
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是专家的共识。大家认为:
一是要建立符合本国、本区域特点的公共服务模式。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公共服务的模式选择也不一样。比如,同样是经济发达的欧洲国家,德国采用的是强调社会保障制度中权利和义务对等性的俾斯麦模式,英国采用的是强调机会平等、鼓励个人自助的贝弗里奇模式,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采用的是强调全面公平的斯堪的纳维亚模式。中欧公共行政合作项目欧方负责人李斯特教授提出忠告,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公共服务模式,中国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创造适合自己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要根据我国国情,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根据中国目前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来确定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当前,不仅要加强城镇的公共服务建设,更要加强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建设,要把农村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社会保障、劳动力转移、公共设施建设等纳入公共服务的范围;不仅要加强东部发达地区公共服务建设,更要加强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建设。
三是要探索不同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创新是世纪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环节。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法治化,正在成为公共服务方式创新的发展方向。
四是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问题。市场化改革要求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机制,要通过招投标、合同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运作方式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要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公共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五是公共服务的社会化问题。社会化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动社会力量改善公共服务,鼓励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兴办公益事业和社会服务。要根据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
六是公共服务的法治化问题。应大力推进公共服务的法治化建设,要在国家相关立法中进一步明确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要通过一系列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建构,为公共服务提供制度性的保障。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规范和监督,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必须搞好职能分离和转变,把政府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
2、加深理解:
(1)全能型、管制型、低效率政府模式——服务型、高效率的政府模式的转变: 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
管制型政府的特点在于:命令式、一统化、,人情、经验、弱则行政,导致失去监督、专权、全能型政府无限扩展。
(2)服务向政府的定位:
公共服务是政府主要职能之一。政府职能包括:经济职能、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提供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有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4)服务型政府:
是在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将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5)服务型政府的工作特点:
①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真正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
②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作为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
③合理分权是完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问责制政府,实现合理权限划分、权利下放,提高行政效率,减轻财政负担。
④强调法制,依法办事。
⑤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
(6)服务型政府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①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
②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
③提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
序论: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要站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论文摘要 :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但是目前在观念、规章制度、管理体制、效率等方面都存在着有多问题,本文从治理理念、民主参与、制度建设、管理模式、角色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应对措施。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关键字:服务型政府,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逐步加快,政府服务体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及研究的焦点。近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大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这是我国政府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选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步骤,也是顺应国际形势的重要举措。
一、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一)服务型政府的概念
从功能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要使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变成服务者,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服务为目标,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变为公共服务领域;从管理模式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有限管理社会的权利,对经济社会管理负有限责任,通过对市场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等方式实现政府对市场主体的互动式管理的政府模式;从特征角度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用全新的服务理念支撑,在服务中试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追求发展和进步的政府,突出以民为本,以提高政府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为中心,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管理体系;从理念和宗旨上讲,服务型政府就是在社会本位和公民本位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公民和社会服务为宗旨的政府。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府是社会主义政府,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注意发展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出现了严重失衡: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日益拉大,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引起经济和社会的不协调发展,影响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同时也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相背离。这些显现出构建服务型政府必要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对政府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行政审批程序烦琐,效率低下,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现象屡禁不止,不作为、乱作为,办事缺乏透明度,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人民群众就不会满意,政令就不能畅通,从而也就无法实现民富国强。因此,作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就必须率先垂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领导的人民政府,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怎样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呢?说到底,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政府的一切决策;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显然,在“管制型政府”条件下,把管“民”放在首位,无法体现上述三个坚持,唯有建立起“服务型政府”的体制,以服务人民、服务市场为己任,才能真正做到上述三个坚持,真正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同时,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经济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使我国经济社会呈现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其中包括: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化,选择性不断增强,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逐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愈益增大;随着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推进,我国社会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有机遇,也有挑战。这些都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会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会增多。新形势、新任务更加要求政府必须全面履行职能。要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物质基础;同时,政府必须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些本来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但是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目前,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和公共服务能力不强,已经是一个相当普遍和十分突出的问题。只有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总之,无论是人民政府的根本性质和宗旨,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进程,都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我们要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构建服务型政府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上因循守旧
我国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官大于民”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在不少政府工作人员眼里,领导、上级、自己、其他部门都比百姓重要。观念上总是抱着“以前如何如何”,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对改革后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服务意识不强,虽然建立了“政务大厅”,有些“政务大厅”并没有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反而增加了服务成本。公务员可能是社会各类组织里最怕犯错误的人,一犯错误,往往造成社会影响,受到全社会的攻击。因为害怕把事情办糟而受到责备,公务员们不喜欢冒险,不喜欢抢先做什么事情,碰到事情,往往先问“惯例”是怎么办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普遍存在。当然,要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也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要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规章制度不健全,有规章难以落到实处 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讲人情”、“讲关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或纠正,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及时救济。民主制度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和公务员的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不科学,评估方法不合理,各地政府只为上级“服务”;重大的决策论证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听证制度都还不完善,流于形式;政府的相关责任机制不健全,出现问题互相推诿,有了成绩相互争功;没有科学合理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缺乏为公共服务方面作保证的相关法律法规。各项管理和规章制度不能落到实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服务于人民的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总量高峰、城市化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与老龄化人口高峰的叠加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品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而我国的综合国力又决定了作为上层建筑的有关公共服务的各项制度不够健全,如公共医疗、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等。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投入都不到位,各级政府职能的转变、体制的建立健全步伐缓慢。
(四)行政效率较低
由于政府处于垄断地位,导致公务员缺乏竞争意识。正如戴维.奥斯本认为的:“政府是最习惯于采取垄断方式进行管理活动的,它常常把竞争看作是一种浪费和重复。”在这种垄断的政府组织里,也如缺乏竞争的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它必然产生低效率,与此同时,在政府机关里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办理一件事情,办事员要请示科长,科长要请示分管局长,稍微重要的还要请示局长,这中间如果有一个环节反对,那这件事情就办不成,影响了工作效率。五是业绩导向不明显,使政府工作人员缺乏进取心。政府即使规定了业绩目标,一般也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所以民众极少听说政府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不少公务员对政府缺乏一种认同感,将自己视作为政府打工,没有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遵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办事方针,行政效率不高是长期以来老百姓对政府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一个问题, 当前制约行政效率提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思想不解放, 缺乏干事创业的精神气;二是行政审批偏多, 抑制了发展活力; 三是“三乱”有禁无止, 群众反映强烈;四是政令不畅, 部门本位主义严重; 五是衙门习气重, 行政效率低;六是诚信意识淡薄。甚至有“拖”、“扯皮”、“环节多”、“人浮于事”、“执法比较随意”、“政策创新不够”等问题。
(五)计划性不强 工作中疏于计划,即使有计划也流于形式,没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工作进度、责任落实和奖罚措施,想到哪里就干到哪里,工作中不设定目标、不规定工作方向、没有灵魂,出现盲目和混乱。只关注日常事务性工作,不了解整体工作发展状况,不清楚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在谋划整体工作的发展上前瞻性不强,特别是在下达工作任务时,仅仅是把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简单分解,不能提出具体推动整体工作的考核指标,有的甚至是把不符合下级工作情况的指标下达给基层,使基层产生怨言。
(六)缺乏团队意识,安于现状
只关心眼前利益,对整个团队所处的“优”、“劣”漠不关心,更不会想到为团队多增一分光彩,工作中我行我素,不是自己份内的事绝不会伸出援助的手,安心于每天的按部就班,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某一单位或某一岗位多年,或多或少地积淀下一些长久养成的习惯,工作中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受这种习惯的引导,长期会拘泥于这种工作方式,工作中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和创新。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中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确立以服务为核心的治理理念
要实现政府治理转型,现代政府理念的确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确立社会本位、公民本位的治理理念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正确的治理理念。更新政府行政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前提。必须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政府行政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府只有从维护人民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以民为本,按市场规律办事,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才可以做到政令畅通并赢得民心。使政府的各级工作人员从传统政治中的官民观念转变为现代政治中的政府与公民的平等交换和平等制约的观念。要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在获得权力的同时,也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政府明确和落实责任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改变原来政府是唯一治理中心的传统做法,强调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社区及私人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从本质上要使政府管理功能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政府生产性和服务性功能的转移,通过社会责任的共同负担,将社会和群众力量形成国家建设的协同网络,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注重决策过程的民主参与
科学和民主的决策直接关系到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一项好的决策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提高决策水平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的要求,报告指出: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 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的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事项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要切实保证政府与公众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
(三)完善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队伍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主体,公务员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加强培训,不仅向广大公务员队伍灌输执政理念、法治意识和国家观念,而且培养他们服务精神与服务技能;在制度上实行绩效预算和成本核算,改革传统的统一薪酬制度,实行绩效工作制,以让工资反映公务员的工作绩效,努力建设一支精英化、廉洁高效、务实的公务员队伍。
(四)变革政府管理模式
加强依法行政,进行制度管理。从依法治民、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权转变,政府权力要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规范立法行为,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尽快制定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有效控制行政执法人员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超越职权、权力滥用等行为。推行政务公开,实现阳光行政。要切实保证政府与公众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扩大和加强公民对政府管理的参与性、沟通性和互动性,便于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有效,大幅度地减少中间环节,使资源分配和服务派送更加接近供应者本身,有效地遏制以权谋私和腐败,为社会及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公众与政府打交道更容易,改变政府职能机构各自为政、不易协调的状况,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组织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明确政府角色,实现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
把政府的职能重心从经济建设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等。这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是政府调控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有效制度性手段和机制。在我国现阶段,按照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必须既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又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 展的需要。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依法加强对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等的规范管理,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也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加快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由传统向社会化的现代社区体制转化,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预防和化解矛盾。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通过健全有效覆盖全社会的管理体系,更好的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我国的公共支出具有浓厚的生产投资型财政的特点。我国政府投资的主要领域仍然是竞争性行业,虽然近年来增加了对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但在竞争性行业方面的投资仍然占了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另外,在公益性投资项目中,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支出所占比例过大,行政管理费增长过快。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财政支出项目设置的严重不合理。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就必须调整和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把公共资源优先用于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来。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解决好关系民生的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四、结论
构建服务型政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它是一个逐步建立和实行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必须以政府职能转变,政府公职人员观念转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民众社会主体意识增加及民众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的提高为前提。目前,我国的改革正面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转型的挑战,这是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改革新阶段。在这个特定的大背景下,推进政府转型,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服务型政府,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金太军:《政府职能梳理与重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4、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日标选择》,《中国行政管理》。
5、侯玉兰:《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理论前沿》,2003(23)。
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 在整个公民民主秩序的框架下, 通过法定程序, 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 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第一个词是公民本位和社会本位。本位这个词一定是用来表示两个事物关系的。一个为本一个为末。公民本位一定是用在公民和政府关系的判断上的。以社会为本是指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 以社会为本, 以政府为末。这是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推进过程必须遵循的理念。第二个词是民主秩序。政府形态要在建立到运行再到开展工作中都体现以民为本, 如果没有民主化程度的提升、没有民主秩序作为支撑, 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一定要求提升中国民主化程度。第三个是为公民服务。我们提到的更多的是“为人民服务”或再加上修饰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全心全意为公民服务”, 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人民是政治学范畴的概念, 一部分是人民, 那么另一部分就是敌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 强调的是政府的政治色彩, 政治统治色彩。为公民服务, 公民是法学范畴的概念, 想到的是权利和义务。用一个法学范畴的概念来定义, 强调的是政府的公益性。一个强调的是政府的政治统治性、一个强调的政府的公益性。第四个是服务责任。服务型政府最大的外在特征就是服务。服务型政府最大的责任是服务。政府产生是因为公民个人要求政府去替大家实现公共利益, 这就是公共管理。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的一种形态, 所以实现公共利益是不能丢掉。
政府能力指政府实际能够履行职责和功能的程度, 它要解决的是政府如何去做、通过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
政府能力的构成是经济管理能力、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
中国政府最强的能力是经济管理能力, 推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维持税收和保持公共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政治和社会管理能力, 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能力、达成社会谅解和实现社会整合的能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的能力、促进社会均衡发展的能力;行政组织管理能力, 有效的反应和应变的能力 (社会感应、分析判断、迅速决策、预测政策结果) 、适应环境创新发展的能力、改革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 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
建设服务型政府, 提升政府服务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 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 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 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 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 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
坚持依法行政, 规范政府行为。执政之要 (下转237页) (上接217页) 在于为民, 行政之要在于依法。坚持依法行政, 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要求, 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各级政府机关都要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善于依法管理经济社会事务和其他行政事务。要以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重点, 加强行政立法, 提高行政立法水平。要改善行政执法, 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要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 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公正、有效运行。要强化政府机关问责制, 树立责任政府形象,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把生产投资型财政转变为公共服务型财政, 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基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建立严格、高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 建立政府统一预算, 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和约束力。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合理界定政府投资主体和投资领域。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资助体制, 提高政府资助的公开性、公正性和经济社会效益。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改进行政质量, 是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目标。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使其成为各级行政机关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 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改善政府管理结构和方式, 重塑政府业务流程, 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要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 继续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 推行“一站式服务”, 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更加重视行政规划、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 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新途径。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 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概括来说就是, 在管理理念上, 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 以追求公民的最大福祉为宗旨。管制型政府是以权为本, 以追求政权稳固和社会、经济有序运作的秩序为宗旨。在管理职能上, 服务型政府以向社会、公民提供服务 (公共产品) 为基本内容, 管制型政府以规制公民行为, 监控社会、经济主体活动为基本内容。在管理方式上, 服务型政府以公民参与、公民合作以及说服、指导、协商等为基本方式, 管制型政府以命令、审批、许可、强制、处罚为基本手段。
摘要: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已成为当前中国政府改革的重要举措。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必然途径。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出发, 分析政府职能转变与提升政府服务能力的关系, 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模式。
关键词:政府法治;法律顾问;律师
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里谈到要建立普遍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为法治政府建设注入了强有力人力资源基础。但现实中对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还认识不够。有必要加以研究。政府法律顾问在参与政府立法、涉法信访、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意见、参与调处社会矛盾以及代理政府参与行政复议和诉讼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作用主要有: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当好立法助手。立法是利益的界定和分配,立法的过程就是各利益主体相互博、相互妥协的过程。因此,立法者必须具有中立性才能把握好利益在立法中的协调。担任政府法律顾问的律师相比公职律师或政府法制机构工作人员而言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因此也具有较强的中立性。政府法律顾问在参与政府立法的过程中更能考虑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利益或公共利益,从法律方面提出修改和补充建议。2001年2月28日重庆市人大委托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起草完成《庆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在全国开创律师受托起草地方性法规先河之后,委托立法已成为各地人大改革立法模式的一大趋势,特别是委托律师起草法案的情况越来越多。作为政府法律顾问的律师、法学教授等更有可能接受委托起草法案或对其他单位起草法案提出意见,从而使地方立法更具合法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为政府重大决策当好参谋。能进入政府法律顾问的律师、教授,审判人员等均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丰富的处理诉讼和非诉讼的实践经验。政府法律顾问参与政府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审查,参与政府组织的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专业性决策的研究会议,对重点工程、政策处理、投资、采购法律风险等提供法律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和支持。
(三)为行政执法把关。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时机,但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行政争议越来越多,并呈现数量大、法律关系复杂、解决77难度大等特点。一是行政案件增多。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作为行政主体和民事主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同时人们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不满越来越多,政府不断成为行政案件的被告。因此,政府需要政府法律顾问代表政府出庭依法维护政府的合法决定。如奉化市原奉帮服装城征地拆迁案件中,百名群众状告该市工商局财产侵权,律师全程介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一审、二审,直到案件圆满解决。二是突发事件或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或群体事件时,政府需要法律顾问从法律角度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防止过激事件发生。三是征地拆迁工作矛盾多。征地、拆迁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难点。人民群众法制意识越强,征地拆迁的法律程序越严,需要处理的法律问题也越多,这些需要配备专项的法律顾问帮助政府妥善处理,以减少纠纷,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政府法律顾问要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
能运用法律手段为政府定期排查、及时调处、妥善解决诸如土地使用、拆迁安置、环境保护、劳动争议等各类矛盾纠纷,担当起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独特的法律桥梁。如2003年至2005年期问,深圳市政府法律顾问室共办理市政府及各部门转来函件近600份,出具法律意见或建议580余件,办理行政应诉案件及民事案件60余宗,收回财政欠款近亿元。其中,市政府法律顾问室在深圳市大型国企国际招标招募改革工作、农村城市化的工作、地铁四号线、南坪快速等重大市政投资项目事宦、市财政周转金欠款案等多起重大事项中直接承担具体法律事务或出具法律意见,为确保政府依法行政发挥了重大作用。[1]
二、大力促进律师业的发展
中国律师业经过30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律师业目前已基本建立起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社会职业律师队伍。中国律师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国律师业的专业化仅仅最近几年才成为讨论的焦点。一些小的律所或欠发达的地区的律所,主要还是从事刑事辩护和简单民事诉讼。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证券、金融、知识产权、房地产、投资、涉外等业务逐渐成为律师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专业化才能深入化,因此,在东部发达地区的律师事务所和律师逐渐朝着专业化发展。以深圳为例,深圳的法律服务市场目前比较成熟,许多律师事务所都是自愿改制为专业化的律师事务所。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是律师业专业化的又一体现。建立律师、法学教授等人员参与政府法律顾问不仅有利于提高参与者整体行业的社会地位,有助于律师、法学研究业务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律师、法学研究者行业专业化、社会化分工程度,有助于律师行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另外,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有助于律师、法学研究者参政议政。目前,我国律师参政议政的主流渠道是通过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甚至转而担任国家机关官员以实现参政议政而言.其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能获此资格的毕竟仅限于少数律师,其影响尚不广泛。
因此,我们应当积极考虑传统方式所属部门的法律顾问应当成为律师同仁们关注的另一种参政议政式。正如孔子所言:“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律师可以凭借其担任政府“高参”的特殊机会,参与国家的执政与施政过程,并以此推动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2]同时,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也是加强律师队伍统一管理,提高律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更好地发挥律师的社会功能,无疑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律师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法律顾问是律师业一项新型的法律服务。无论从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政府依法行政的角度而言,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法律顾问,尤其是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已然成为政府的高级智囊和参谋,为政府分忧解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律师等法律专业群体在为政府服务中具有独特优势:
(一)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法律支持。律师、基层法律服务人员运用精通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技能的优势,为政府决策和履行职责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科学、高效的法律意见和建议。这些前置性法律服务,直接影响和渗透到规范性文件制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等众多领域。同时,在参与政府重大项目投资的法律可行性论证、重大决策的研究咨询过程中,协助相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法律手段促进依法行政机制的建立,确保政府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
(二)是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保障。由于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易于得到上访人的理解和信任,从而缓和了他们和政府的对立情绪,避免了过激行动的出现。律师在参与信访接待中积极引导上访群众按正常程序反映自己的问题,根据上访人的反映,分别按相关法律及政府规定给予解答,提出合理合法的建议,并为信访群众指出解决涉法问题的法律途径和方法。在解答过程中,积极宣传解释法律知识,耐心做好息诉罢访工作,这种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其他任何职业都不能替代的。
(三)是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供法律培训。要从根本上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首先要提高执行行政职能的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作为政府法律顾问的律师可以根据顾问单位的日常工作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法律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素质,保证其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严格依法行政,从而从根源上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参考文献:
[1] 程晓东、陈建红:“律师参与地方立法的体会与思考”,载《海南人大》2010年第5期。
【试论服务型政府】推荐阅读:
创建服务型政府09-12
工商服务型政府11-10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06-22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研究综述09-21
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11-08
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工作要点06-23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06-26
政府购买服务协议范本07-16
服务类政府采购合同范例11-03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教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