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理与危机管理专题试题库(通用8篇)
A.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B.约翰·希克斯
C.罗伯特·福格尔
D.西蒙
2.【单选题】本课程认为,我国的政府改革是以(C)为重点内容的改革。【2 分】
A.选举制度
B.行政审批制度
C.政府管理体制
D.多党制
3.【单选题】编制应急计划时,应依据(B)应急预案情况、权利和掌握的资源。【2 分】
A.上级
B.本级
C.下级
D.任务区
4.【单选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特点的是(D)。【2 分】
A.针对性
B.全面性
C.规范性
D.准确性
5.【单选题】(A)年,温家宝总理首次将提高政府执行力纳入党和政府的文献。【2 分】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6.【单选题】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A)这样说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制度执行意识,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2 分】
A.《求是》
B.《人民日报》
C.《扬子晚报》
D.《信息时报》
7.【单选题】“我深刻的感到出个主意是非常容易的,定个政策也不是很难,但是要落实就难得很”,这句话出自(D)。【2 分】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温家宝
D.朱镕基
8.【单选题】本课程提到,(C)年,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2 分】
A.1985
B.1986
C.1987
D.1988
9.【判断题】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不足,导致了上级部门利用行政命令和文件等形式干预地方的机构编制管理。A【2 分】
A.对
B.错
10.【判断题】本课程认为,优化战略流程的目的是制定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A【2 分】
A.对
B.错
11.【判断题】本课程认为,政府权力的集中程度和政府规模的大小是衡量政府好坏的主要标准。B 【2 分】
A.对
B.错
12.【判断题】突发事件是风险源及其影响因素不断产生、增加、积累和相互作用,达到一定阈值后产生的结果。B【2 分】
A.对
B.错
13.【判断题】本课程认为,一种完整的管理行为或管理活动应包括组织和管理两个方面。A【2 分】
A.对
B.错
14.【多选题】本课程认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成果包括(全)。【3 分】
A.农村免费义务教育
B.医疗保障制度
C.一站式服务的行政审批制度
D.以消防队伍为主力的应急管理体系
E.以信息公开为核心的政府网站建设
15.【多选题】本课程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基本围绕哪两个方面?(AC)【3 分】
A.打造公共平台,实现民主治理
B.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C.做好政府回应性,改善政府绩效
D.进行环境治理,改善城市形象
E.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城市内涵
16.【多选题】本课程认为,中国政府面临多重压力,主要包括(全)。【3 分】
A.民主化的要求和压力
B.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压力
C.上级政府的要求和压力
D.国际趋势的要求和压力
E.舆论的要求和压力
17.【多选题】在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分类结构包括(全)。【3 分】
A.整体预案
B.专项预案
C.部门预案
D.单位预案
E.综合预案
18.【多选题】本课程提到,管理流程优化的基本方式有(BC)。【3 分】
A.循环优化
B.水平优化
C.垂直优化
D.线型优化
E.网状优化
19.【多选题】本课程提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中,地方政府的动力机制主要在于(ACD)。【3 分】
A.管理驱动
B.舆论驱动
C.政绩驱动
D.财政驱动
E.法律驱动
20.【多选题】应急预案是应急计划的雏形,应急预案的作用包括哪些(BE)。【3 分】
A.降低应急成本
B.以最快的速度从常态转入应急状态
C.提高应急人员基本素质
D.避免上级追究责任
E.为应急训练提供基本依据
21.【多选题】本课程认为,改善运营流程的原则有(ACD)。【3 分】
A.以客户为中心
B.以职能部门为中心
C.组织结构扁平化
D.掌控工作执行情况的手段自动化
E.执行手段强硬化
1.【单选题】根据本课程,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政府治理的特点?(A)【2 分】
A.集中管理
B.倒计时管理
C.运动式管理
D.开放式管理
2.【单选题】本课程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B)主导。【2 分】
A.社会
B.政府
C.企业
D.个人
3.【单选题】“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句关于林权制度改革的话出自(C)。【2 分】
A.胡锦涛
B.江泽明
C.温家宝
D.贾庆林
4.【单选题】本课程认为,我国的政府改革是以(C)为重点内容的改革。【2 分】
A.选举制度
B.行政审批制度
C.政府管理体制
D.多党制
5.【单选题】政府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国家政府管理的层级是(C)【2 分】
A.三级政府
B.四级政府
C.五级政府
D.六级政府
6.【单选题】国外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大多采取按(A)确定配备人员比例的做法。【2 分】
A.服务对象多少
B.地域划分
C.部门划分
D.居民多少
7.【单选题】服务型政府建设对社会管理模式的追求是(C)。【2 分】
A.统治模式
B.管理模式
C.治理模式
D.包干模式
8.【单选题】 201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A)这样说到:“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制度执行意识,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2 分】
A.《求是》
B.《人民日报》
C.《扬子晚报》
D.《信息时报》
9.【判断题】根据本课程,未来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改变全能主义政府的定位。A 【2 分】
A.对
B.错
10.【判断题】本课程认为,优化战略流程的目的是制定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A【2 分】
A.对
B.错
11.【判断题】 1982年公布施行了《国务院组织法》,建立了干部离退休制度,从根本上奠定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B【2 分】
A.对
B.错
12.【判断题】本课程认为,政府权力的集中程度和政府规模的大小是衡量政府好坏的主要标准。B【2 分】
A.对
B.错
13.【判断题】我国政府治理结构的特点之一是上层多头管理。A 【2 分】
A.对
B.错
14.【多选题】根据本课程,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从哪些方面实现根本的转变?(ABCD)【3 分】
A.管理理念
B.管理职能
C.管理制度
D.管理手段
E.管理对象
15.【多选题】机构改革是政府对自身的改革,保持和维护机构改革成果必须坚持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推进机构改革的(ABD)进程。【3 分】
A.科学化
B.法制化
C.法治化
D.规范化
E.市场化
16.【多选题】根据本课程,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哪些(BDE)。【3 分】
A.风险监测
B.风险识别
C.风险分类
D.风险评估
E.风险应对
17.【多选题】本课程认为,制度变革和制度供给是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全)。【3 分】
A.在政党建设上,以党内民主重新塑造党的领导力
B.在经济建设上,转变增长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
C.在社会建设上,推进社会保护体系建设,培育社会自治
D.在法制建设上,推进司法改革,促进司法独立
E.在政府建设上,实现政府转制,打造服务型政府
18.【多选题】本课程认为,高度重视政府执行力建设有利于(ABC)。【3 分】
A.继续保持社会主义国家最大优越性
B.保持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和提高政府公信力
C.使决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D.提高政府威信
E.人民群众满意政府工作
19.【多选题】根据本课程,政府职能的越位和错位的体现包括(ABC)【3 分】
A.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依然没有理顺
B.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依然没有得到很清楚的划分
C.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依然存在
D.政府直接干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现象依然存在 E.以上都是正确的20.【多选题】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ABDE)【3 分】
A.经济调节
B.市场监管
C.资源分配
D.社会管理
E.公共服务
21.【多选题】根据本课程,深圳市的大部制改革的带来的好处包括(全)【3 分】
A.市场监管执法统一,大大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B.市场准入和窗口服务统一,大大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C.商品质量监管统一,构筑全过程质量防线
D.食品安全监管统一,大大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E.技术、专利、标准、商标工作统一,建立国际水平的服务经济发展的平台 判断题:
1、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错)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对)
3、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对)
4、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补偿。(错)
5、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错)
6、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对)
7、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对)
8、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错)
9、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对)
10、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通过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
11、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错)
12、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性。(对)
13、目前,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法制建设滞后。这些问题急需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对)
14、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是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松弛,监管不到位;间接原因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错)
1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进行预警。(错)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
2小时内向属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报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政府报告。(对)
17、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就是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影响十分严重。(错)
18、突发事件的善后重建,不仅要注意恢复事件中受损的物质与环境,更要注意恢复和重建事件中参与人的精神和心理。(对)
19、迅速从紧急情况转到正常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对)
20、虽然国际恐怖主义时有发生,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不用担心国际恐怖分子会流入我国进行恐怖活动。((错)
21、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对)
22、危机预案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
23、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只能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节点和网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收集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度。(错)
2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应当利用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报导,减少和消除不实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对)
25、突发公共事件是否最终演化为公共危机,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能力。((对)
26、《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对)
27、公共危机管理中,利用权威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时,存在一个相对具有客观性的信号引导体系。(对)
28、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指标是保证耕地、水资源等食物资源总量不减少。(错)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
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C)
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9、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10、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C)。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B)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13、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A)A、死亡200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倒塌(严重损坏房屋)5万间以上,少于15万间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14、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30日。(A)A、15
B、18
C、10
D、20
15、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C)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6、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D)。
A、成因的多样性
B、传播的广泛性
C、分布的差异性
D、治理的单一性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B)的原则。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18、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B)。
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19、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B)。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
B、迅速控制事态
C、主导舆论导向
D、动用武装力量
20、当前,国际反恐的主导是(D)。
A、八国集团
B、欧安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
21、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B)。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22、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3、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A)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24、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公共危机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B)。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25、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6、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C)。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27、制定公共危机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B)。
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应急响应机制
28、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公共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D)。
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29、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B)。
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30、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B)。
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AC)
A、信息的充分性
B、突发性
C、高度确定性
D、紧迫性
2、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其中“三制”是(ACD)? A、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
B、应急预案
C、运行机制
D、法制 3、2008年以来,浙江有两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CD)A、口蹄疫
B、乙肝
C、麻疹
D、手口足病
4、科学技术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依靠,这就要求(ABCD)
A、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B、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知识水平
C、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智力支持 D、必须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工具
5、现行的突发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不足有(ABCD)
A、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明确 B、统一协调、灵敏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没有形成
C、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 D、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充分、不得力
6、《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预防和应急准备的制度,包括(ABCD)A、规定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B、建立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应急议案体系
C、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络、预警机制、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D、建立了社会大众学习安全知识,并参加应急演练的制度
7、最小代价原则的要求包括(ABCD)
A、前提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优先权 B、要把对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损害控制到最低的限度 C、坚持常态措施用尽原则 D、要把对正常的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D)
A、综合协调包括政府的协调和办事机构的协调
B、分类管理是按照突发事件的不同特性实施相应的管理 C、分级负责是指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D、任何突发事件都必须要坚持属地管理为主
9、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包括(ABCD)
A、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B、建立举报制度
C、建立信息分析制度
D、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10、制订重建工作计划的基础是建立信息库,具体包括(ABCD)A、历史上有关灾情的报告、文字记载、相关资料
B、灾后的评估报告、为灾区所收集的资料、信息的储存、数据参考 C、在救援阶段的资料、信息、报告
D、国际救援机构提供的报告
11、制订重建计划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工作计划,它涵盖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ABCD)
A、教育卫生系统
B、社会服务体系
C、社区建设与服务
D、旅游产业
12、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形成了哪些观念?(ABC)A、以人为本
B、安全是最大效益
C、安全工作,人人有责
D、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
13、下面哪些选项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环节?(ABCD)
A、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B、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14、事故现场救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BCD)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B、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影响范围继续扩大,并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D、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5、传染病的流行有哪些基本环节?(ABC)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毒
16、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哪些方面的结合?(ABD)A、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结合 B、直接任务与间接任务结合 C、职能机构和协理机构结合 D、国内与国际结合
17、下列哪些属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案三制”中的三制?(ACD)A、应急法制
B、应急预案
C、应急体制
D、应急机制
18、从微观层面上要减少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要做好下面哪些工作?(ABCD)A、加强对重点人的预防
B、加强对重点时空的预防
C、加强情报信息,掌握闹事苗头
D、及时疏导、化解社会矛盾
19、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
A、管制现场,控制局势; B、调查了解事件概况,提出处置决策;
C、直接对话,解决、解释有关问题; D、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平息事态; 20、按照公安部的规定有哪些情况要采取强行处置措施?(ABC)A、围堵、冲击党政机关
B、卧轨拦车、阻断交通 C、骚乱、打砸抢烧
D、游行示威
21、政府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中的次级职能有(A, B, C)。A、决策
B、指挥与协调
C、危机监测
D、应急预测
22、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A, B, C, D)。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23、建立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A,B,C,D)。
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24、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A, B, C)。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25、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A, B, C)。
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26、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B,C,D)。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
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27、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B,C,D)
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28、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B,C)来分级。A、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29、公共危机应急处置包括(A,B,C)。
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D、应急总结 30、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应由(B,C,D)组成。A、能源生产体系
B、国外能源供应体系
C、能源战略储备体系
D、国内能源勘查开发供应体系
11、制订重建计划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工作计划,它涵盖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ABCD)A、教育卫生系统 B、社会服务体系 C、社区建设与服务 D、旅游产业
12、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形成了哪些观念?(ABC)
A、以人为本
B、安全是最大效益 C、安全工作,人人有责
D、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
13、下面哪些选项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环节?(ABCD)
A、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
B、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D、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14、事故现场救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BCD)
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B、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影响范围继续扩大,并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D、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5、传染病的流行有哪些基本环节?(ABC)
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毒
16、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哪些方面的结合?(ABD)
A、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结合B、直接任务与间接任务结合C、职能机构和协理机构结合D、国内与国际结合
17、下列哪些属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案三制”中的三制?(ACD)
A、应急法制
B、应急预案
C、应急体制
D、应急机制
18、从微观层面上要减少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要做好下面哪些工作?(ABCD)
A、加强对重点人的预防B、加强对重点时空的预防 C、加强情报信息,掌握闹事苗头
D、及时疏导、化解社会矛盾
19、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
A、管制现场,控制局势;B、调查了解事件概况,提出处置决策;C、直接对话,解决、解释有关问题;D、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平息事态;
20、按照公安部的规定有哪些情况要采取强行处置措施?(ABC)
A、围堵、冲击党政机关
B、卧轨拦车、阻断交通
C、骚乱、打砸抢烧
D、游行示威
21、政府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中的次级职能有(A, B, C)。
A、决策
B、指挥与协调
C、危机监测
D、应急预测
22、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A, B, C, D)。
E、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23、建立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A,B,C,D)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F、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G、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H、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24、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A, B, C)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25、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A, B, C)。
B、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26、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B,C,D)。E、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F、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G、一般法律法规 H、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27、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B,C,D)
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28、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B,C)来分级。B、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29、公共危机应急处置包括(A,B,C)。
B、信息报告
B、先期处置
C、应急响应
讲座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宏远主持,市政府副市长付昭祥、市政协副主席王兴建、协会会长钟新本、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明显、副会长王海涛、蒙兴燕、副秘书长王志禹、张明常、文向东、段学义、沈承云、协会常务理事、理事以及市直各部委办局的领导、各区县的领导和代表近500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这次讲座,协会有幸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同志作主讲嘉宾,他从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传播与应用、在现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作用以及现在频繁发生的公关危机产生发展的特点、危机发展的几个阶段、如何应对危机、管理危机、如何将危机转化为发展的机会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解说,他在讲座中说到: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经营策略、传播行为和现代交往方式,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正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管理活动中,成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共关系在交往沟通、协调关系、建立荣誉、塑造形象、咨询建议、管理决策、危机处置、教育培训、服务社会等各方面各层次的工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价值,无论是国家型的公关活动,还是组织的一般传播行为,都离不开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及实务的指导和帮助,公共关系正在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实现党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过程中将发挥极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由上海九焕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办,上海服装行业协会、上海世贸商城协办的“中国企业策划与危机管理论坛——从美日软包围下的中国投资环境谈起”,于8月31日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上海交大海外策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苏建诚教授与两岸经济达人、台湾著名实事评论专家、CCTV海峡两岸节目特邀评论嘉宾邱毅博士到场主讲,其精彩观点在本次论坛上——展现。
到场的领导和嘉宾分别是:享誉海峡两岸的经济评论家邱毅博士,上海交大海外策略与危机管理研究所执行所长苏建诚教授,以及上海世贸商城总经理田浩,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群弘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丁其,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毅诺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志平,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立毅,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圣利斯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徐瑞波,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名仕街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峰,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塔汇针织厂董事长虞剑芬,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杰西衬衫有限公司陆正芾,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理事、上海服装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毅峰,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安莉芳(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碧浩,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总经理金建华,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戴自毅等。
nlc202309040139
1、《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立法的最首要的目的是()。B、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响应等级。B、四个
3、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D、民政部
4、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D、特别重大事件
5、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4小时以上的事件属于()。C、重大事件
6、由市地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B、重大事故
8、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D、咨询系统
9、某省因发生台风,这次灾害造成该省行政区域内共倒塌房屋18万间,此时应启动()响应。B、Ⅱ级
1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B、属地管理
1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除了取决于公共管理机构特别是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外,还取决于()以及国民的综合素质。B、社会发展水平
13、每一级政府都需要成立由其首长担任负责人的危机管理指挥机构、上下各级形成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与指挥的危机管理指挥系统。这是指()。C、常设性原则
14、对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市(地)级政府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D、12小时
15、一次性紧急转移安置80-100万人的自然灾害应启动()应急响应的等级。
B、Ⅱ级
16、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B、危机预警机制
17、保持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并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危机周期阶段是()。C、缓解期
18、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应对活动。D、事后恢复与重建
19、“9.11”事件发生后,布什发表讲话:美国人民要透过泪水,看到历史带给我们的新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是()D、对事件前瞻
20、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B、6小时
23、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应急管理预案得以顺利实施的()。C、重要保障
24、经济安全事件属于()。D、社会安全事件
25、在我国灾害救助体制中,通过互助互济,使群众的生活得到进一步的照顾,这属于()。B、社会捐助
26、在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原则中,“四不放过”原则是指事故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以及()。B、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27、自然灾害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表现为:伤情、病情和()。D、疫情
28、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30、在非常规状态下,行政紧急权力的行使过程中遵循一些特殊的行为程序,例如可通过简易程序紧急出台某些政令和措施,或者对某些政令和措施的出台设置更高的事中或事后审查门槛。这是指()。C、程序特殊性
31、在非常规状态下依法行使行政紧急权力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后,如果损害是
普遍而巨大的,政府可只提供有限的救济,如相当补偿、适当补偿等等。这是指()。A、救济有限性
32、对可能出现危机事件的范围、影响程度进行科学分级,依法规范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级处理,宣布突发事件的级别,科学应对,达到预防和缓解的目的。这是指()。C、分级预警原则
35、项应急预案通常由()负责牵头,有关专家参加,共同完成。A、业务主管部门
1、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A)A、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3、个人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法,导致突发事件发生,给他人人身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C)。C、民事责任。
4、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可以对突发事件应对活动起到(B)作用。B、规范
5、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件可以划分为(C)C、四级。
6、突发事件最基层的行政责任主体是(B)B、县人民政府
7、下列不属于应急物质储备范围的是(A)A、应急救援人员
8、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向本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B)相关信息。B、通报
9、单位未按照规定采取预防措施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最高可以处以(C)的罚款。C.20万元。
10、采取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措施仍然不能控制事态发展时,相应的应对措施是(B)。B、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11、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C)、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C、监测与预警。
1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新闻媒体擅自发布有关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有权对其做出何种处理决定(C)。C、以上都错,无权对新闻媒体做出处理决定。
1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A)A、红、橙、黄、蓝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共有几章和几个条文(A)A、7章、70条 20、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B)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 B、预测预警
2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C)、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C、预警级别。
23、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及其先期处置的相关情况,要在事件发生后的(C)内报省政府应急办,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并及时反馈后续处置情况。C、1小时。
26、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含义:过去的3小时,本地降雨量已达(B)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B、50
27、台风黄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平均风力(A)级以上 A、8
28、高温红色预警信号含义: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暖气空气影响,最高气温升至(C)以上。|C、39℃。
30、公园景区游船、客运索道、滑道遇有(A)时需停运。A、4级风
31、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工作容易产生中暑,中暑者先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等症状,随即出汗停止,(B),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而死亡。|B、体温上升
32、基于可能面临多种类型的突发重大事故或灾害,为保证各种类型预案之间的并实现共性与个性、通用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对应急预案合理地划分层次是将各种类型应急预案有机组合在一起的有效方法(A)。A、整体协调性和层次性
33、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从应急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C)并持续改进的体系结构。C、有机联系。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A)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A、2007年8月30日
37、预计将要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属于哪种预警等级:(B)B、黄色
39、(A)根据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扶持该地区有关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A、国务院
41、(C)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伤亡的人员依法给予抚恤。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43、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A)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A、预防
44、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调整范围,是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检测与预警、(C)、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C、应急处置与救援。
45、预防与应急准备,是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立足于(A)的原则。A、预防为主;|B、控制为主;|C、处理为主。
46、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C)和社会安全事件。c公共卫生事件
49、“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B)。B、法制
20、“9.11”事件发生后,布什发表讲话:美国人民要透过泪水,看到历史带给我们的新希望。这句话的意思是()。B、对事件评价
24、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应急管理预案得以顺利实施的()。
C、重要保障
26、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属 B、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28、在非常规状态下,与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相比,与法定的公民权利相比,行政紧急权力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例如可以限制或暂停某些法定公民权利的行使。这是指()。A、权力优先性
29、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B、紧急处置性
31、不论政府还是企业的任何预案,要经过()的评估认证后才有实效。《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库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B、6小时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D、基本方针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C、10-29人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C、一案三制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B、分类管理
7、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D、讲究方法原则
8、()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A、紧急规范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B、紧急处置性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15、在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
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C、信息的不充分性
16、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负责制定,按照有关规定重大活动应急预案,报公安机关批准后实施,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D、承办单位
17、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以及()C、举行新闻发布会
1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是国家层面的总体应急预案,总体预案共分 B、6章
19、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C、24小时
20、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21、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A、预警指标体系
22、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属于()。B、重大事故
23、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C、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4、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25、应急法律中规定不得克减的人权最低标准。这是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特点。
D、保障性
26、在紧急状态下对人权的克减的程度以紧急情势所严格需要者为限。这一原则一般被称为 A、比例原则
27、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A、非克减原则
29、在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子系统是()。B、信息加工子系统
30、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D、咨询系统
31、在危机决策主体中,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责任,在出现危机状态下,拥有做
出最终决定的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特定个人和政府机构属于()。A、权力中枢决断系统
32、地(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县级报告后,在()内完成审核、汇总灾情数据的工作,向省级民政部门报告。A、2小时
33、省级民政部门在自然灾情稳定后()内将全省因灾倒塌房屋等灾害损失情况报民政部。
C、10日
3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07年()起施行。D、11月1日
35、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B、属地管理
36、由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C、特大事故
37、城市人口中将闲置不用的物品捐献出来帮助困难人口的社会捐助制度属于()。C、经常性捐助
38、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B、危机预警机制
39、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A、比例原则
40、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D、民政部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5题)14
41、人畜共患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有()。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降低病死率D、正确舆论引导
42、政府应急处理的次级职能有()。A、决策B、指挥与协调C、危机监测
43、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
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D、辅助与支持体系
45、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正确答案:A, B, C
46、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
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C、公众与舆论监督D、财政预算管理
正确答案:A, B, C
47、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答案:A,B,C,D
48、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国家财政支出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49、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来分级。A、危害程度B、紧急程度C、发展事态D、控制程度
答案:A,B,C 50、应急处置包括()。
A、信息报告B、先期处置C、应急响应D、应急总结 答案:A,B,C
52、全球视野下的战略物资保障体系应由()组成。
A、能源生产体系B、国外能源供应体系C、能源战略储备体系D、国内能源勘查开发供应体系 答案:B,C,D
53、应急处置的内容包括()。
A、信息报告B、先期处理C、应急响应D、应急结束 正确答案:A, B, C, D
54、危机管理系统包括()。
A、危机预警方法体系B、危机对应策略体系C、危机管理评估体系D、危机事件修复体系
55、危机决策的原则包括()。
A、权力集中原则B、过程优先原则C、短期目标优先原则D、强制原则
正确答案:A, C, D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13
56、危机管理是提高组织管理绩效的决定因素。()答案:正确
57、某委主任科员小刘通过参加应急管理培训,他对江处长说:原来危机管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理,要求我们必须在相当有限的时间里作出重大决策和反应,这对我们的要求也太高了,我们很难做到。()答案:不正确
58、某厅处长老谢认为,现在财政风险不断增大,主要原因是国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导致的损失、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社会保障的空账风险增大,要化解财政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私有化、市场化。()答案:不正确
59、调研员老陈对小王说,从我办案的经验来看,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背后,确实存在法律和政策的欠缺,以及政府管理的薄弱环节的问题。()答案:正确
60、虽然国际恐怖主义时有发生,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不用担心国际恐怖分子会流入我国进行恐怖活动。()答案:不正确 61、危机预报通过对危机诱因、危机征兆的严密观察,收集整理反映危机迹象的各种信息和信号。()答案:正确
62、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危机公共安全并对全局有重要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要十分谨慎,要得到统一的授权。()答案:不正确
63、在现实社会中,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往往是组织变革的主要促进因素。答案:不正确 64、强调设置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并不排除极端特殊情况下成立公共危机管理的临时机构。()答案:正确
65、强调设置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意味着政府专业部门的危机管理职能的弱化。不正确 66、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辖区内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处理和恢复重建的组织领导工作。并且协助周边地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答案:正确 67、公共危机管理除了专业技术团队和人员的技术支持和管理专家的管理决策咨询之外,还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甚至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答案:正确
68、从业人员不需要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答案:不正确
69、从逻辑上讲,危机必然由突发事件引发,但突发事件却并不必然形成危机答案:正确 70、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控制事态。()答案:不正确
(对)
1、危机治理与危机管理尽管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内涵上的重大区分。
(错)
2、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是唯一的主体,其他社会组织和成员只能被置于被动的配合与执行地位。
(错)
1、在我国,根据危机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可分为四级:Ⅰ级(一般)、Ⅱ级(较大)、Ⅲ级(重大)和Ⅳ级(特别重大)。
(对)
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四个大类。
(对)
1、公共危机管理法治属于非常态法治,它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错)
2、对于因采取危机措施的需要而给公民的财产和权利造成损失的,事后不需要任何
补偿。
(错)
1、危机决策有其选择与成本的紧密相关性,解决问题的时间越长,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其相应的付出成本与代价也就越低。
(对)
2、参谋咨询系统是构成危机决策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构成参谋咨询系统的可以是特定职位的人,也可以是组织机构。
(对)
1、公众和媒体是危机沟通的两大重点对象。
(错)
2、在危机爆发后,如果出现了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那就只有让它先报了,不用理会它,身正不怕影子斜,过一段时间就会真相大白的。
(对)1、通过各类社会组织与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来构成多元化的危机处理网络,是当今危机治理的世界性趋势。
(对)2、在大规模公共危机中,民众个体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但民众可以通过参加政党、社团、社区组织或群众组织等方式组织起来,这样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错)
1、我国是全世界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由于整治有力,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呈逐渐下降趋势。
(对)
2、浙江省的气象灾害具有鲜明的规律,如季节性、区域性、局部性和多灾并发性。(对)
1、目前,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形成体系,体制不顺,管理不统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体系和法制建设滞后。这些问题急需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来加以解决。
(错)
2、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是规章制度和现场管理松弛,监管不到位;间接原因往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作业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所造成。
(错)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绿色进行预警。
(对)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属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各级人民政府应在接报后2小时内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错)
1、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就是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影响十分严重。
(对)
2、突发事件的善后重建,不仅要注意恢复事件中受损的物质与环境,更要注意恢复和重建事件中参与人的精神和心理。
1、迅速从紧急情况转到正常情况的能力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对)
2、虽然国际恐怖主义时有发生,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我们不用担心国际恐怖分子会流入我国进行恐怖活动。(错)
3、对生产安全事故要坚持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对)
4、危机预案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目的是为了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
5、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时,只能设立专门的信息收集节点和网络,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收集的可靠性,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度。(错)
6、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应当利用主流媒体做好正面宣传报导,减少和消除不实谣言和传闻的负面影响。(对)
7、突发公共事件是否最终演化为公共危机,其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是领导者的决策和管理能力。(对)
8、《突发事件应对法》适用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对)
9、公共危机管理中,利用权威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时,存在一个相对具有客观性的信号引导体系。(对)
10、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指标是保证耕地、水资源等食物资源总量不减少。(错)
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D)。
A、危害性 B、不确定性 C、超常性 D、不可转化性
2、发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C)。
A、一般危机事件 B、较大危机事件 C、重大危机事件 D、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3、政府采取危机应对措施必须有宪法上的授权,并且政府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必须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这即告诉我们,政府在危机应对中应当遵循(A)。A、合法性原则 B、合理性原则 C、责任原则 D、时效原则
4、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B)。A、《紧急状态法》 B、《突发事件应对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5、我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是: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D)。
A、上级政府管理为主 B、县以上政府管理为主 C、基层政府管理为主 D、属地管理为主
6、下列关于危机决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A、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条件充分的情景下做出的 B、危机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景下做出的 C、危机决策往往是在时间不充裕的情景下做出的 D、危机决策往往是在后果不确定的情景下做出的
7、在公共危机管理沟通机制建设中应避免出现的情况是(A)。A、保持沉默,少说为佳 B、保证正规渠道畅通 C、保持信息口径一致 D、保证公众的知情权
8、下列关于危机发言人应具备的相应技能中,不应有的是(C)。A、质疑不准确的信息 B、解释有些问题不能回答的原因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压力下保持冷静
9、关于危机事件新闻发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一定要及时、准确,争取先声夺人。
B、充分考虑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有些很严重的危机事件暂时说得轻些。C、不能因为没有弄清楚情况而对相关信息不予披露。
D、新闻发布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吹风会、新闻通稿、记者采访、书面回答记者提问等多种方式进行。
10、当强烈地震发生时,民众在自救中不应有的行为是(C)。
A、躲进卫生间 B、就近找个枕头、坐垫、厚书本等护住头、颈部 C、赶快乘坐电梯下楼 D、就近躲藏在坚固的机器、设备或办公家具旁
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
A、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D、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是以(B)为基本行政单元实施灾情管理。A乡镇级 B县级 C地市级 D省级
13、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A)A、死亡200人以上 B、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倒塌(严重损坏房屋)5万间以上,少于15万间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14、重大、较大、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日内做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30日内做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A)A、15 B、18 C、10 D、20
15、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C)
A、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16、下列不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特点的是(D)。
A成因的多样性 B传播的广泛性 C分布的差异性 D治理的单一性
1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B)的原则。
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C、共同参与、协调配合 D、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国际合作
18、能否处理好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关键原则是(B)。
A、以人为本原则 B、尽早化解原则 C、依法处理原则 D、当地领导负责原则
19、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一旦发生,首先要做的就是(B)。
A、领导与群众直接对话 B、迅速控制事态 C、主导舆论导向 D、动用武装力量 20、当前,国际反恐的主导是(D)。
A、八国集团 B、欧安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联合国
21、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B)。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22、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3、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A)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24、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公共危机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B)。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25、建立公共危机预警机制时,要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这是指(D)。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26、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C)。
A、事态的严峻性 B、时间的紧迫性 C、信息的不充分性 D、资源的有限性
27、制定公共危机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B)。
A、现场调查 B、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C、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D、应急响应机制
28、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公共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D)。
A、监测系统 B、组织系统 C、决策系统 D、咨询系统
29、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B)。
A、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B、属地管理 C、常设性原则 D、统一指挥原则 30、公共危机管理过程的第一道防线是(B)。
A、危机决策机制 B、危机预警机制 C、危机资源配置机制 D、危机保障机制 多项选择题:
1、下面哪些不是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AC)A、信息的充分性 B、突发性 C、高度确定性 D、紧迫性
2、应急管理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叫做“一案三制”,其中“三制”是(ACD)A、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 B、应急预案 C、运行机制 D、法制 3、2008年以来,浙江有两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CD)A、口蹄疫 B、乙肝 C、麻疹 D、手口足病
4、科学技术是处置突发事件的依靠,这就要求(ABCD)A、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
B、要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防灾救灾知识水平
C、需要得到各方面专家的智力支持 D、必须配备必要的装备、设备、器材、工具
5、现行的突发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不足有(ABCD)A、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不明确
B、统一协调、灵敏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没有形成 C、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 D、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充分、不得力
6、《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预防和应急准备的制度,包括(ABCD)A、规定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 B、建立了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体系、应急议案体系 C、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络、预警机制、信息收集报告制度 D、建立了社会大众学习安全知识,并参加应急演练的制度
7、最小代价原则的要求包括(ABCD)A、前提是保障人的生命健康优先权
B、要把对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损害控制到最低的限度 C、坚持常态措施用尽原则
D、要把对正常的生产、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D)A、综合协调包括政府的协调和办事机构的协调 B、分类管理是按照突发事件的不同特性实施相应的管理 C、分级负责是指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 D、任何突发事件都必须要坚持属地管理为主
9、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包括(ABCD)A、建立应急报告制度 B、建立举报制度 C、建立信息分析制度 D、建立信息发布制度
10、制订重建工作计划的基础是建立信息库,具体包括(ABCD)A、历史上有关灾情的报告、文字记载、相关资料
B、灾后的评估报告、为灾区所收集的资料、信息的储存、数据参考 C、在救援阶段的资料、信息、报告 D、国际救援机构提供的报告
11、制订重建计划的内容应当是一个比较全面的工作计划,它涵盖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ABCD)
A、教育卫生系统 B、社会服务体系 C、社区建设与服务 D、旅游产业
12、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广大群众形成了哪些观念?(ABC)A、以人为本 B、安全是最大效益
C、安全工作,人人有责 D、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等重要
13、下面哪些选项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环节?(ABCD)A、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B、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D、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14、事故现场救援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BCD)A、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B、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影响范围继续扩大,并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C、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D、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15、传染病的流行有哪些基本环节?(ABC)A、传染源 B、传播途径 C、易感人群 D、病毒
16、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哪些方面的结合?(ABD)A、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结合 B、直接任务与间接任务结合 C、职能机构和协理机构结合 D、国内与国际结合
17、下列哪些属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案三制”中的三制?(ACD)A、应急法制 B、应急预案 C、应急体制 D、应急机制
18、从微观层面上要减少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要做好下面哪些工作?(ABCD)A、加强对重点人的预防 B、加强对重点时空的预防 C、加强情报信息,掌握闹事苗头 D、及时疏导、化解社会矛盾
19、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方法主要包括(ABCD)A、管制现场,控制局势; B、调查了解事件概况,提出处置决策; C、直接对话,解决、解释有关问题; D、采取强制措施,果断平息事态; 20、按照公安部的规定有哪些情况要采取强行处置措施?(ABC)A、围堵、冲击党政机关 B、卧轨拦车、阻断交通 C、骚乱、打砸抢烧 D、游行示威
21、政府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中的次级职能有(A, B, C)。A、决策 B、指挥与协调 C、危机监测 D、应急预测
22、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包括(A, B, C, D)。A、领导与决策组织体系 B、专业救助组织体系 C、专家咨询组织体系 D、辅助与支持体系
23、建立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的意义(A,B,C,D)。A、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B、是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必然要求 C、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D、是全球化时代信息传播的必然要求
24、公共危机善后管理的意义(A, B, C)。
A、对危机后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B、对危机后不稳定的社会状态起到缓解和消除的积极作用 C、为进一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供经验 D、是建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然要求
25、强化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与审计主要是指(A, B, C)。
A、加强内部控制 B、第三方评估 C、公众与舆论监督 D、财政预算管理
26、一套完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应当包括(A,B,C,D)。A、宪法中的紧急状态制度条款 B、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基本法 C、一般法律法规
D、国际条约中的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条款
27、公共危机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A,B,C,D)A、国家财政支出 B、社会救助 C、国际援助 D、政府通过其强制力取得的临时性财产征用
28、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A,B,C)来分级。A、危害程度 B、紧急程度 C、发展事态 D、控制程度
29、公共危机应急处置包括(A,B,C)。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__的土,只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A.5% B.6% C.7% D.8%
2、混凝土泵泵送时,不得进行的动作有__。
A.开启任何输送管道
B.开启任何液压管道
C.调整正在运转的部件
D.修理正在运转的部件
E.更换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
3、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脚手架的种类也愈来愈多。按脚手架的支固方式可划分为__。
A.框架组合式脚手架
B.扣件式脚手架
C.落地式脚手架
D.附着升降脚手架
E.附墙悬挂脚手架
4、钢筋弯曲机弯钢筋时,严禁在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内和机身不设__的一侧站人。弯曲好的半成品应堆放整齐,弯钩不得朝上。
A.防护装置
B.漏电保护器
C.固定销
D.活动销
5、严重贫血,Hb<60g/L时为什么不会出现发绀
A.贫血氧合血红蛋白高
B.血氧饱和度高于66% C.动脉血氧分压高
D.还原血红蛋白量不到50g/L(5g/dl)E.皮肤、黏膜难以观察
6、下列选项中,关于建筑业尘肺的防治,叙述正确的是__。
A.改革和革新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尽量做到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遥控化,用无矽物质替代石英,尽可能采用湿式作业等
B.建立经常监测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的制度
C.定期对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发现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患者,应及时调离
D.对已确诊为尘肺的病人,应立即送回家,给予合理的休养、营养、治疗
E.对已确诊为尘肺的病人的劳动能力进行鉴定和处理
7、在容器内施焊应采取通风措施,照明电压不得超过__。
A.12V B.24V C.36V D.220V
8、考虑模板安装的安全要求,以下做法正确的有__。
A.支设临空构筑物模板时,应搭设支架。模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安装后将洞盖没
B.支模过程中应遵守职业健康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连接稳固,不得空架浮搁
C.操作人员上下通行时,可以攀登模板或者脚手架
D.在支模时,操作人员可以站在支撑上
E.在模板上施工时,堆物不宜过多,不宜集中一处
9、结核瘤是指
A.结核引起的良性肿瘤
B.结核引起的恶性肿瘤
C.结核引起的肿瘤样浸润性病灶
D.结核引起的孤立性干酪样坏死灶
E.结核引起的冷脓肿
10、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__。
A.安全防护措施
B.安全技术措施
C.安全技术制度
D.质量技术制度
11、滑模装置的电路、设备均应接零接地,手持电动工具设漏电保护器,平台下照明采用__照明,动力电源的配电箱按规定配置。
A.12V B.18V C.36V D.220V
12、下列选项中,属于重大危险源的压力容器的是__。
A.介质毒性低度的压力容器
B.介质毒性极度的压力容器
C.介质毒性高度的压力容器
D.介质毒性中度的压力容器
E.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pW>0.1MPa、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事故直接原因中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的是__。
A.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B.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
C.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D.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E.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
14、施工现场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用电工程中,必须采用的接地保护型式是__。A.TN B.TN-S C.TN-C D.TT
15、选择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参数的依据有__。
A.负荷的大小
B.负荷的种类
C.设置的配电装置种类
D.设置的环境条件
E.安全界限值
16、当挖掘装载机停放时间__时,应使后轮离地,并应在后悬架下面用垫块支撑。
A.超过1小时
B.超过2小时
C.超过1天
D.超过2天
17、使用钢筋调直机时,应按调直钢筋的直径,选用适当的调直块及传动速度。调直__应低速进行。经调试合格,方可送料。
A.长度短于2m的钢筋
B.长度为4m的钢筋
C.长度为6m的钢筋
D.长度为7m的钢筋
E.直径大于9m的钢筋
18、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乙炔气瓶属于__。
A.高压液化气体气瓶
B.溶解气体气瓶
C.永久气体气瓶
D.低压液化气体气瓶
19、作业时,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臂的最大仰角不得超过出厂规定。当无资料可查时,不得超过__。
A.65°
B.70°
C.74°
D.78°
20、竹脚手架的立杆、大横杆、斜拉杆搭接的不正确做法是__。
A.按竹梢部有效直径接足1.8m以上
B.每350mm绑扎一道
C.三杆同时绑扎
D.每330mm绑扎一道
21、载重汽车装运易爆物资或器材时,车厢底面应垫有减轻货物振动的软垫层。装载重量不得超过额定载重量的__。
A.60% B.65% C.70% D.75%
22、爆破器材必须储存在专用的__内。
A.爆破器材库
B.保管室
C.地下室
D.储藏室
23、下列选项中,关于通风设备的安全使用规定,叙述正确的有__。
A.通风机和管道不得露天安装,作业场地必须有防火设备
B.风管出风口距工作面宜为5m C.通风机及通风管应装有风压水柱表,并应随时检查通风情况
D.运行中,当电动机温升超过铭牌规定时,应停机降温
E.对无逆止装置的通风机,应待风道回风消失后方可检修
24、桩机施工中,当采用桩架吊桩时,桩与桩架之垂直方向距离不得大于__,偏吊距离不得大于__。超出上述距离时,必须采取职业健康安全措施。
A.4m,2m B.5m,2m C.5m,3m D.6m,2m
25、浇灌混凝土脚手架横向水平杆间距不得大于1m。脚手板铺对头板,板端底下设双横向水平杆,板铺严、铺牢。脚手板搭接铺设时,端头必须压过横向水平杆__。
A.150mm B.160mm C.180mm D.200mm
二、多项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开关箱中的漏电断路器在正常情况下可用于__。
A.电源隔离
B.频繁通、断电路
C.电路的过载保护
D.电路的短路保护
E.电路的漏电保护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成员的是__。
A.工程项目经理
B.主管生产和技术的副经理
C.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D.分包单位负责人
3、溶剂型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水乳型改性沥青防水涂料适用于__防水等级的屋面、地面、混凝土地下室和卫生间。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4、在不经预松的情况下推土机可以推挖__类土。
A.一至三
B.一至四
C.二至四
D.一至五
5、检查评分表是进行具体检查时用以进行评分记录的表格,与汇总表中的10个分项内容相对应,共有__检查评分表。
A.10张
B.12张
C.15张
D.17张
6、配电系统中漏电保护器的设置位置应是__。
A.总配电箱总路、分配电箱总路
B.分配电箱总路、开关箱
C.总配电箱总路、开关箱
D.总配电箱各分路、开关箱
E.分配电箱各分路、开关箱
7、沥青防水卷材适用的屋面防水工程的等级为__。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E.Ⅴ级
8、悬挑式钢平台安装时钢丝绳应按规定设置,最少不少于__。
A.2只
B.3只
C.4只
D.5只
9、轮胎式起重机的行驶和起重操作同在一室,__为轮胎。
A.回转装置
B.变幅装置
C.起升装置
D.行走装置
10、抓铲挖土机的挖土特点是__。
A.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B.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C.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D.前进向下,自重切土
11、安全检查制中要做到“四定”,即__,并做好检查记录。
A.定整改责任人
B.定整改措施
C.定整改完成时间
D.定整改验收人 E.定整改完成人
12、在山区坡地建造的工程在入冬前应该根据地表水流动的方向设置__。
A.暗沟
B.截水沟
C.泄水沟
D.渗井
E.盲沟
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要严格做到__。
A.二级配电,三级漏电保护
B.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
C.二级配电,一级漏电保护
D.一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
14、自立式起重机在__及以上风力时应停止作业,并应将吊笼降到地面。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15、铲运机的开行路线有__。
A.环形路线
B.U形路线
C.L形路线
D.“8”字形路线
E.中心开挖法
16、下列选项中,属于作业人员使用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是__。
A.安全帽
B.安全带
C.安全网
D.焊接面罩
E.限位器
17、下列选项中,关于建筑施工现场职工宿舍的叙述正确的有__。
A.冬季,北方严寒地区的宿舍应有保暖和防止煤气中毒措施
B.夏季,宿舍内应有消暑和防蚊虫叮咬的措施
C.宿舍内应当设置2.0m×0.9m规格的单层或双层单人床,床铺应高于地面0.2m D.二楼以上的宿舍应设垃圾箱、倒水斗和水源
E.宿舍及其周围要保持环境卫生,建立健全卫生保洁、防疫、消防等各项管理制度,并落实到责任人
18、下列选项中,关于防腐剂、焊料、灌注料施工安全技术,叙述正确的有__。
A.加热防腐剂、焊料、绝缘胶等料剂时,须在离开建筑物的空旷地点,容器须支架牢固,禁止闲人、动物接近
B.工作地点应通风良好,熬制绝缘胶的温度不宜超过180℃
C.熬制绝缘胶时,如果绝缘胶溢出起火,直接用水浇灭
D.传递加热好的料剂时应手与手直接传递
E.灌注填充剂料时,所灌注的设备必须充分干燥,防止因含水分发生爆炸
19、施工场地的工程泥浆的处理方式为__。
A.随地倾倒
B.制下水沟
C.设排水沟
D.三级沉淀二级排放
20、钢筋切断应在调直后进行,切料时必须使用切刀的__,紧握钢筋对准刃口迅速送入。
A.中、上部位.
B.中、下部位
C.固定刀片一侧
D.活动刀片一侧
21、总包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情况除进行不定期、季节性的安全检查外,工程项目经理部__由项目执行经理组织一次检查。
A.每周B.每半个月
C.每个月
D.每两个月
22、当自立式起重机架设高度在10~15m时,应设一组缆风绳,每增高__应增设一组缆风绳,并应与建筑物锚固。
A.10m B.12m C.14m D.15m
23、每张检查评分表的满分都是100分,分为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检查表,保证项目满分为__,一般项目满分为__。
A.50分,50分
B.40分,60分
C.60分,40分
D.70分,30分
24、三相四线制线路中,当照明器为白炽灯时,零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的__。
A.40% B.50% C.60% D.70%
25、防护棚搭设与拆除应符合的规定有__。
A.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B.设防护栏杆
C.设警戒区
D.派专人监护
为了切实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并适时干预校园恶性心理事件,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平安校园建设。我参加了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与方案专题讲座。
培训从自杀预防基本理念、三级预防体系与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如何识别和干预即将发生的自杀行为以及守门人培训计划和力量之源介绍四个方面展开培训,增长了老师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知识,为学校开展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育活动、讲座、心理咨询等各种途径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积极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积极开展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如何帮助心理危机学生等,可以有效预防学生自伤自杀行为的发生。
强大的支持系统也至关重要,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同伴的关心、支持,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本场培训会学习氛围浓厚,互动积极,参加培训的老师获益良多。本次培训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心理健康教育的路途虽然遥远,但道路就在我们脚下,这一路上的跋涉都幻化
我国目前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分化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民众焦躁情绪和阶层矛盾日益凸显。新媒体的发展给民众意见表达和情绪宣泄提供了出口,舆情概念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考,作为我国一项独具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其重要性、敏感性和厉害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焦点”,也事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走向,并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最受网民关注的教育热点事件中,考试招生类事件占到31%,系教育舆情中最热的一类,特别是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新一轮高考改革更成为“全民话题”。
高考管理部门作为教育系统窗口单位,不仅承载着繁重的工作,更因这种多重的矛盾和利益诉求,很有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火山喷发口”。在党和国家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探讨如何构建高考管理部门与传媒及大众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升高考舆情分析和危机管理能力,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二、高考舆情特点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高考舆情的基本特点。
所谓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指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高考舆论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第一,多样性。高考舆论的主体首先是考生和家长,其次还有学校、教师、教育专家以及其他所有关注高考的社会人群。舆论主体的复杂性决定了高考舆情的多样化,每一项政策或规定的出台和实施不可能同时满足众多社会群体的需求。以随迁子女就地高考政策为例,随迁子女和本地考生的诉求就会有差别。不同主体所关注的焦点也不尽相同,艺考生关注艺术类专业考试,体育特长生关注体育加分政策,他们又和其他考生共同关注文化课考试。另外,高考舆情的多样化还呈现出一定的区域特征,教育发展的差异使得经济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对高考的关注也存在区位差异,如京、津和长三角地区更多地关注择校问题,而偏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公众诉求更多集中于教育公平性话题。通常,发达地区对教育考试类话题的关注度略高于欠发达地区。
第二,周期性。舆论总在全国统一高考时段异常活跃。艺术类专业考试、体育测试、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高考分数线出炉、填报志愿等关键节点也会出现舆论小高峰。高考录取结束后会沉寂一段时间,待到来年相应时间再重起,周而复始。而在高考重大改革、相关政策调整前后,更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类媒体也会趋之若鹜,并随时出现一波又一波的舆论高峰。
第三,情绪性和扩散性。高考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高考舆情往往涉及面广、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近年来如高考加分、异地高考、“英语退出高考”等事件,无论是事实还是谣言,只要涉及高考都极易引发关注。尤其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民发帖、微博发声以及微信传播成为舆情重要源头和传播渠道,以此为媒介的舆情事件可能迅速发展成为热点,甚至演变为公众事件。
第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自媒体间的双向递进与互动。一是从微信、微博发声、网络传递,到传统媒体跟进与再传播;二是传统媒体发声,网络跟进,自媒体“微力量”再扩张。如前几年的“三模三电”及前不久的“北大专家评浙江高考改革”舆情是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扩展,进而再走向自媒体;而“浙江高考作文材料引用作家国籍有误”,则是从自媒体向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扩散的。
2. 高考舆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当前,高考舆情管理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
第一,高考管理部门层面。主要有3点:(1)舆情预警意识弱。决策不作风险评估,在高考的各个重要环节没有提前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没有密切关注高考中各方的舆情动向,更缺少针对性的预警方案和应对措施,碰到突发事件往往措手不及。这既包含了对外部舆论的直接反应,也注定了管理部门在对高考舆情分析和危机处理所需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甚至规章制度的完善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要求教育考试管理部门必须将提升舆情应对与危机管理能力提上日程,并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落到实处。(2)舆情应对能力不强。舆情的产生和发展是复杂的,而高考管理部门往往先无丝毫准备,后又疲于应对;或被动停留在封堵消息、不发声、不作为的处理方式上,不知“疏”胜于“堵”。如因担心形象受损而简单封堵媒体对“志愿填报被恶意篡改”事件的报道,这不仅阻碍媒体正常信息传播和“惩恶扬善”作用,有损公众知情权,也失去高考管理部门借用媒体平台教育考生如何妥善保管好网络密码的机会,导致类似案例再发。(3)传播手段滞后,行政化、灌输式色彩浓厚。高考管理部门对舆情理论与传播规律研究不够,日常缺少与媒体正常的沟通交流,遇到舆情事件只是“临时抱佛脚”,只凭行政性经验,相对于网络媒体与新媒体而言,一厢情愿地灌输式处置,而非充分利用条件和资源创造多元化的传播途径来为高考做正面引导,难有良好效果,甚至会陷入更加被动和尴尬的境地。
第二,媒体方面,部分大众媒体出于自身利益诉求而给高考“添堵”。如媒体过度炒作高考话题,甚至为争夺点击量而拟造话题,为抢占先机将未经核实的消息向外界大肆宣传,使高考报道的准确性打了折扣;再如利益驱动下的高考广告泛滥,涉及的利益错综复杂。当前,网民发帖、微博发声和微信刷屏等“微力量”的作用和影响力虽日益扩大,但大众媒体依然是舆情热点事件的主流平台之一,高考相关的大部分舆情事件不是媒体引发,就是通过媒体放大,并且消除危机也要借助媒体的力量。高考管理部门有必要研究如何引导媒体理性而有效地介入这一过程,从而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三、高考舆情处置策略和方法
认识高考舆情规律,把握处置方法,构建处置机制,辩证地处理多方关系,成为高考管理部门的理性与有效选择。
1. 正确认识高考、大众和媒体的关系。
高考是教育层面、政治层面问题,同时又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教育部早在2005年就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的通知》,并联合宣传部门明确高考宣传纪律,但由于媒体和大众都有各自的视角和价值取向,一味地执行刚性管理,实际上无法、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高考舆情问题。而在推动教育考试管理逐步向治理转变的过程中,也必须认识到高考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认识到政府与考生、媒体、大众之间应是平等、互动、协同的。因此,要做好舆情应对和危机处理,前提是要厘清高考与大众、媒体之间边界及关系。
第一,要正确认识高考与社会大众的关系。有调查表明,我国广大网民和公众是易于情绪化的,他们大多是处于较底层的“草根”,背负了社会制度与结构变迁的代价,对很多社会事件感同身受,生活中积累的不满和焦躁情绪容易被带到具体的舆论事件中集中化地宣泄出来[2]253。即便和自身没有利益冲突,也易产生心理共振,从而自主不自主地进入“围观”角色。实际上这并非是大众失去理性,而是他们对公正和自保深感无力的反应。但同时,我国的广大网民和公众又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在乎的是尊重和态度,很多事件只要政府部门做了回应,哪怕仅仅是话语上的回应,就会理性地止步,若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实际工作能改进,就有了成就感和满足感[2]254。高考深受社会大众关切,特别对大多数寒门学子来说,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是唯一的社会上升通道。高考管理部门应当积极维护高考的公平公正,并建立确实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平台,公开透明地传递有关高考的信息。
第二,要正确认识高考与广大媒体的关系。鉴于高考已成为社会焦点,而媒体的本质又是“追逐热点”。媒体对高考的关注和报道,能迎合大众的需求,实现他们的期望。同时,媒体具有告知、启迪、监督三大社会职能,高考的正常运行需要传媒作为信息载体。对高考而言,“告知”就是以快速、准确、有序的编播整合向受众传递密集有效的高考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而“启迪”则是以透彻的分析对当前高考的各种现实问题进行理性通俗的解释;所谓“监督”即媒体代表公众的根本利益,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准确尖锐的曝光对高考中的不公、腐败等阴暗现象加以警醒,从而净化高考环境,维系高考机制正常运行。
因此,从本质上说,高考管理部门、大众和媒体三者关于高考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这正是我们进行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做好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的基础和支点。
2. 学会与媒体融通和共赢。
媒体是舆情走势的关键,掌握舆论主导权,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负面影响,促成危险向机遇转化。高考管理部门必须在充分尊重、理解、信任媒体的基础上,学会与媒体融通和共赢,辩证地把握以下3点:
第一,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媒体对高考的正面作用。首先是资讯传递。高考政策专业性强,每年对考生和家长来讲又都是“新手”,广大社会考生获知信息大多依赖媒体。因此,媒体要把有关招考录取政策尤其是有关改革的新政,如录取进程、批次调整、志愿填报、投档流程等,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考生和家长,尽量不留死角。其次是舆论建设作用,为规范和完善高考制度提供“正能量”。如近几年以媒体为平台,宣传、解读好浙江“三位一体”招生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办法就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第二,对媒体不当报道善意提醒,理性引导。做好高考政策和信息宣传,必须要借助广大媒体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对高考宣传报道是完全可自由发挥的。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媒体在高考报道中遵纪守法,注重新闻道德、行业操守和专业技巧问题。避免为争取高发行量或点击率,出现因核实不到位或“选择性”报道误导社会,涉及侵犯考生隐私权等问题。对于媒体不当报道,高考管理部门有责任加以提醒,及时主动、理性地与相关媒体沟通,并积极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尽量消除不良影响,防止负面效应继续传播。
第三,实现与媒体融合和共存。高考管理需要大众的理解支持,也需要大众传媒的宣传与监督,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媒体有其社会责任和商业利益的双重价值取向,所以要学会引导媒体把握好高考报道的尺度,真正体现“考生利益至上”的原则。加强日常交流与沟通,建立正常的多种形式的工作互访制度和战略合作机制,做媒体的朋友和合作双赢者,力戒“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短视行为。
3. 构筑良好的高考舆情研判和应对机制。
高考的舆情应对和危机处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制度化、常态化。
第一,建立相应的机构和人员保障体制。高考管理部门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媒体公关和舆情应对体系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和机构负责统筹和实施,实行有效的舆情监测。根据高考舆情的特点,组织开展高考舆情分析研判,特别要对省内甚至全国各主流媒体、网站、论坛、微博有关高考的新闻报道和网民声音进行常态性追踪,定期整理统计筛选。发觉舆情苗头,立即采取相应对策,防止事件发酵和扩大,尤其在考试、阅卷和录取期间,更要重点部署和防范。
第二,建立常态化媒体交流联动机制。高考管理部门要和新闻媒体建立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的良性互动机制。对于考生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提前与新闻媒体通气,加强与各新闻媒体记者的交流和联系,增进彼此的信任和感情,与媒体建立相互合作的良好关系,为共同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健全高考新闻发言人机制。建立健全高考新闻发布机制,尤其是新闻发言人制度,既是招生考试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抓手,也是推进阳光招生的重要途径。通过及时、有效、权威的新闻发布,全面宣传高校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向社会通报高考和招生进展情况,以切实维护其公平、公正、透明。对社会反映、媒体报道的焦点问题,由高考管理部门邀请相关负责人和专家等接受记者专访或提供采访报道线索,为考生和家长解疑释惑。同时对各种歪曲报道及时进行匡正和澄清,更好地把握舆论导向。
第四,强化舆情研判与预警机制。首先要对出台政策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研判,分析、探讨相关决策出台后社会的反响和舆情的可能走向,认真制订和落实相应的舆情应对策略与具体方案。如在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前后,教育部和上海、浙江两地高考改革试点地区,联合进行舆情风险评估和研判、宣传方案制订与实施、发布后的舆情跟踪分析和应对等一系列配套措施非常专业和到位,大幅度提升了社会大众和媒体对《实施意见》的认可度,从而对确保《实施意见》的平稳落地和有序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完善危机处理应急机制。高考舆情危机往往事发突然,需要在短时间内形成应对方案,如果事先有预案,就可以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进行危机公关,有助于提升化险为夷的机会。高考舆情应对和危机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基本策略:(1)第一时间主动反应。舆论传播中有先入为主的规律。危机发生后,社会大众无法从正常渠道得到信息,就容易根据自己的理解转向其他夸大性的猜测和推断,事件“固有印象”一旦形成则很难扭转,权威声音的缺失会给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以巨大空间。事后反应过慢,改变这些谣言和看法会非常难,也会因错过最佳时期而处于被动[3]13。所以,危机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掌握舆论主动权,“止谎止慌”,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信息的发布可分批进行,即便事件发生初期能提供的信息量少,或者说,有些事情需要时间调查,一时无法给予确切答复也没关系,关键在于及时通过媒体发出正确声音,表明管理部门的态度,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2)必须统一口径、权威发布。舆情危机发生后,如果各部门面对媒体时意见相左,往往造成大众的困惑、猜疑,这样会加深危机。高考管理部门应建立权威有效的对外沟通渠道,危机发生后由专门的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表态,“用一个声音说话”[3]56。如果采用多种方式或渠道发布信息时,必须要统一对外宣传口径,规范新闻通稿内容及发布方式,避免造成混乱。(3)要透明而凸显诚意。危机发生后,高考管理部门的信息发布要做到公开透明,尽量满足公众知情权,提供全面、客观、详实的信息,以坦诚的沟通凸显诚意,达到消除误解和矛盾的效果。(4)坚持“第三方”原则,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意见领袖、专家权威等特殊作用。作为大众的主要信息源,主流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可以很大程度影响危机的进程和解决。(5)坚持“非对抗”原则,正确对待和回应负面报道。个别招考单位工作人员自认“手握大权”,具有浓厚职业优越感,面对批评首先表现出的是傲慢,而不是应有的反省与自责。面对负面新闻时,当事人对抗性、不合作式的态度,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公众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一般更倾向于相信负面的消息。因此,高考管理部门在面对负面报道时,如果确是自身失误,应当及时道歉,以赢得公众谅解,缓解舆论不满情绪。即使媒体报导有不当甚至错误,也要胸怀雅量,理性妥善处置,以谦和、诚恳的态度说服媒体和公众。(6)坚持留有余地原则。出现危机后,说话不要过度绝对[3]59,避免后来陷入被动境界;同时实事求是,不作过度承诺,因为一旦承诺无法兑现,将进一步扩大危机,更加失去公众信任。
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与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进程重叠时期,媒体和网络迅速发展,舆论的力量给高考管理带来了全新挑战。通过对高考舆情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创建高考与传媒及大众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出了舆情分析与危机处理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教育考试的舆情监控及危机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进而推进我国教育考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高考,舆情分析,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谢耘耕.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
[2]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关键词:金融危机 政府债务 债务管理 国际经验
政府债务是把“双刃剑”,管理审慎的政府债务能够加快一国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同时为金融市场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管理不善的政府债务则会延缓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水平,并且成为经济金融不稳定因素。2008年以来的主权债务危机印证了后者。
政府债务管理的重要性
(一)管理审慎的政府债务是加快经济金融发展的催化剂
一是加快一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例如,良好的政府债务管理是18世纪英国超过法国的重要原因1。光荣革命后的英国建立了代议制政府,由于国债投资人在议会有自己的利益代表,国债管理较为透明,显性违约风险大幅降低;同时英格兰银行保证货币兑换为黄金,减少了政府通过通货膨胀对国债进行隐性违约的风险,这使得英国政府与法国相比,能够以更低的利息借到更多的资金,从而加快了英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二是促进一国金融发展。国债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核心市场(core financial market),对金融发展具有强烈的外溢效应2。国债是金融市场中最基础的产品,在一国国内不含信用风险溢价、标准化程度高、流通量大、期限完整。金融产品通过在国债收益率基础上增加风险溢价而进行定价,利率风险通过对国债及其衍生品的买卖而对冲,资金融通通过对国债的质押而实现。要保持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夯实作为基础的国债市场。
(二)管理不善的政府债务是危及经济金融稳定的风险源
管理不善的政府债务会加剧一国经济金融的脆弱性,甚至引发政治动荡。高度积累的债务风险会降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压缩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实施空间;国债无风险地位的丧失,会使得广泛持有国债的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相关交易萎缩,金融市场流动性濒临枯竭。
国际组织对政府债务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区分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框架,政府债务管理政策是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的政策。
财政政策管理的重点是政府收入、支出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及税收、消费政策对资源分配、各生产部门、个人的微观影响,赤字或盈余是财政政策的结果。
政府债务管理的对象是政府债务的结构与变化,重点是成本与风险。由于借新还旧的需要,当年财政赤字仅是政府债务管理部门融资任务的一部分,对于政府债务规模较大的国家而言,甚至不是主要部分。政府债务管理部门通过管理发行结构、调整存量结构、发展国债市场、建立风险管理框架等方式,实现中长期以较低成本和风险满足政府融资的需求,降低国内外各类经济金融冲击对政府资产负债表产生的影响。
在相互独立的基础上,财政政策与政府债务管理政策紧密联系,财政收支缺口积累决定政府债务规模,财政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制定者在政府债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上具有共同理念,如按时还本付息、保持债务水平可持续、采取措施管理与或有债务相关的政府资产负债表风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政府债务管理改革
(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均有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迫切需求
上世纪80年代前,各国政府发行国债通常基于政治动机的筹资需求,较少考虑风险;债务管理职责局限于发行与偿还,及在政府部门间(包括央行)分割,并非在系统了解债务组合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决策。
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采取了放松要素、产品市场管制等经济综合改革措施,但在国债负担率超过75%,还本付息超过税收20%,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债务、从各个渠道形成的政府或有债务累积的背景下,发达国家认识到,低质量的政府债务管理增加了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整体风险,制约了综合改革。为此,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起,发达国家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
此外,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发展中国家多次发生具有全球影响的债务危机,致使其对债务管理的认识不断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特别是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对本国政府债务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
(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债务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3
1.改变债务管理从属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局面,加强债务管理职能的专业性。许多国家在财政部、央行内部或另单独设置了债务管理办公室或类似部门。
2.借鉴现代金融组合管理理论,债务管理职能由单纯的发行、兑付转变为实现政府债务组合成本—风险综合平衡。政府债务已经是许多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中最大的金融组合,债务组合还本付息的规模远超过每年为赤字而发行的新债。
3.加强对政府债务的集中管理。把政府债务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进行管理,考虑各类政府债务之间的相关性。
4.区分债务风险与财政风险。尽管债务风险与财政风险密切相关,但从原则上,由债务规模、财政赤字等历年或当年预算产生的风险是财政风险。债务风险主要是与成本相关的风险,如市场风险,即市场利率、汇率等波动引起债务还本付息成本增加;再如再融资风险,即无法以合理利率借新还旧的风险。
5.实现债务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是调整债务组合的结构,如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币种结构等。
6.把或有债务纳入债务组合管理范畴。危机国家及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救助国企、银行系统以及地方政府。
7.从组织上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特别是在执行部门中按照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进行设置。
nlc202309040550
8.以信息系统、计量技术等为基础进行债务管理战略的设计与控制。
9.发展国内政府债券市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发展国内政府债券市场对于降低政府债务成本与风险极其重要。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所引发的广泛反思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部分国家政府债券在很短的时期内由投资者眼中的优质债券变为垃圾债券,政府很快丧失了从金融市场进行长期融资的能力。虽然冰岛、爱尔兰、葡萄牙已经恢复长期国债发行能力,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以下特征引起各国政府债务管理部门的广泛反思。
(一)债务危机本质上是财政风险的暴露
不稳健的财政状况使得风险更易放大。历次债务危机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任何单一指标对债务风险的解释能力都不令人满意。例如,日本国债负担率超过200%,金融市场却很少担心其债务风险。然而,毫无疑问,持续赤字、高企的债务负担使得一国经济、金融、政治在突如其来的内外部冲击下更加脆弱,更易受到投机资本影响。希腊加入欧元区后,享受了欧元区低利率的好处,大幅借债。2000—2007年,希腊GDP年均增长率达到4.2%,成为欧元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期希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由1391.84亿欧元增长至2396.58亿欧元,年均增长8.1%(见图1)。金融危机后,以造船、旅游为支柱的希腊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然而,直接引爆债务危机的是希腊总理揭露前任隐藏赤字,金融市场对此的反应是抛售希腊国债,希腊国债收益率大幅走高,1年半后希腊丧失通过长期国债借新还旧的能力。
图1 1997—2012年希腊中央政府债务余额(单位:亿欧元)
数据来源:希腊财政部
(二)或有债务转变为直接显性债务引起财政状况急剧恶化
1978年以来,各国政府主权债务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央政府筹资营救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国有企业等引起,历次债务危机几乎都与或有债务风险爆发相联系。近两年广受关注的高债务风险国家,大部分由于2008年后政府为向金融系统注资而发行大量国债,进入赤字率高于3%且国债负担率高于60%的区域(见图2)。特别是冰岛、爱尔兰、西班牙在金融危机前均为财政盈余,受金融系统拖累,冰岛、爱尔兰先后爆发债务危机,西班牙成为投机者博弈的对象。截至2010年底,冰岛政府用于存款保险和银行重组的财政成本高达GDP的70%;爱尔兰政府向银行系统注入的资本约占GDP的28%,向银行提供的债务担保约占GDP的16%4;西班牙政府于2010年建立“银行秩序重组基金”。
图2 2007、2012年部分国家赤字率与国债负担率
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
(三)债务危机表现为再融资风险
考虑到经济增长,很难做出大多数发达国家未来收入无法偿还债务的判断。但是,受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偿债风险可能在某一时点集中爆发。政府无法以可接受的成本滚动发行新债偿还旧债的风险,称之为再融资风险。再融资风险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是国债平均待偿期,平均待偿期越长,债务余额中每年需要滚动发行的部分就越小。2008年末,希腊约48.3%的政府债务待偿期低于5年,约占2008年GDP的46.2%。而英国国债平均待偿期约14年,2008年其再融资需求仅约1700万英镑,约占GDP的1.3%。为缓解短期内的再融资压力,欧元区国家采用换券等方式平滑政府债务到期结构。爱尔兰于2012年将2013、2014年到期的3只国债转换为2015、2017、2020年到期的3只国债,降低2013、2014年融资需求约45亿欧元,约占2013、2014年到期债券的35%。意大利、葡萄牙也进行了类似操作。
(四)欧元区国家面临货币政策约束
以本币发行债券的国家可以依靠增发货币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例如,2008—2011年,美联储持有美国国债增长约1.2万亿美元(见图3)。而欧元区国家是以单个国家不能直接控制的货币发行国债,无法实现债务管理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而且由于使用共同货币,危机容易在货币联盟内传染。在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仍陷于主权债务危机的情况下,2011年4月至11月,欧洲央行连续两次加息累计50个基点。2012年上半年,投资者对部分欧元区国家偿债能力的担忧演变为对欧元的担忧,恐慌情绪向欧元区多个国家主权债券漫延。直至2012年9月,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购买成员国国债的OMT计划,虽至今未使用,但有效稳定了市场信心,重债国国债利率显著回落。
图3 美联储持有美国国债数量(单位: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OECD Sovereign Borrowing Outlook 2013
(编辑注:横坐标的刻度“Dec-02”改为“2002-12”,其余依次改为“2003-12、2004-12……”)
(五)投资者情绪常以非理性方式表现
在投资者信心脆弱的市场环境中,任何消息面上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起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大幅增加新债发行成本,使金融市场情绪更加恐慌。例如2011年7月、11月,短短几周内,在西班牙基本面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经历了大起大落(见图4)。
图4 2011年以来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单位:%)
数据来源:彭博资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改善政府债务管理的建议
向稳健的中期财政回归是改善发达国家债务状况的根本途径。同时,主权债务危机后,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成为发达国家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报告集中体现了这些共识。
(一)“斯德哥尔摩原则”5
在总结主权债务危机教训基础上,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斯德哥尔摩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公共债务管理指引》进行了补充。该原则强调,政府债务管理的范围应当包括任何金融资产、或有债务对政府债务组合的影响;制定中长期债务管理战略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应当与最广义的政府债务相一致;政府债务管理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应当在保持独立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政府债务管理部门应当与投资者持续、有效沟通,及时了解投资者策略变化;政府债务组合风险应当保持在审慎水平;应当保持市场操作的灵活性,支持国债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和二级市场流动性。
nlc202309040550
(二)具体建议措施6
一是改善成本—风险管理框架。重点关注或有债务转为直接债务的风险,金融部门风险与主权风险的相互关系,货币、汇率等宏观经济政策对政府债务管理的影响。各国政府债务管理部门普遍使用成本—风险分析框架筛选最优债务结构,但未将宏观经济脆弱性与债务结构的相互关系充分纳入框架,而且基于历史数据的模型对债务危机等极端情况的分析能力较弱。各国压力测试多由政府债务管理部门、金融监管部门、主权基金等独立进行,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共同冲击下的全盘影响,进行多部门联合压力测试。
二是提高债务结构在宏观经济冲击下的弹性。延长债务期限,降低再融资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通过建立宏观稳定基金或主权财富基金等方式,在筹资困难的情境下为政府提供流动性缓冲。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联合分析,充分考虑各种风险源之间的关系,为压力测试提供真实、自然的情境,更有效率地实现期望的资产负债表风险敞口水平。
三是保持操作灵活性。保持采用多种发行技术的空间,使用买回、换券等操作支持二级市场流动性,提高市场价格发现能力,降低市场异常波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主权债券发行人,需要特别警惕不成功的市场操作可能对更广泛的金融市场造成影响。
四是加强与投资者沟通。更好地了解投资者构成及其投资行为,以及监管政策对投资者的影响,引导投资者正确理解宏观经济基本面和政府债务管理理念,识别并降低投资者需求突然消失的风险。
注:
1. Ferguson, Niall (2001): The cash nexus: money and power in the modern world, 1700-2000.
2. BIS, 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1999): How should we design deep and liquid markets? The case of government securities.
3. 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总结发达国家政府债务管理改革实践基础上发布的《公共债务管理指引》(Guidelines for Public Debt Management),可以视作对本轮改革的总结。
4. IMF(2011): Managing Sovereign Debt and Debt Markets through a Crisis—Practical Insights and Policy Lessons.
5. IMF Forum(2010): Stockholm Principles: Guiding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sovereign risk and high levels of public debt.
6. IMF(2011): Managing Sovereign Debt and Debt Markets through a Crisis—Practical Insights and Policy Lessons.
作者单位:财政部国库司国债发行兑付管理处
责任编辑:罗邦敏 刘颖
【政府管理与危机管理专题试题库】推荐阅读: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政府治理研究11-17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11-13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06-26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教案10-29
金融危机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机遇与对策研究06-05
特殊管理药品的应用与管理试题12-19
物业企业危机管理10-17
药事管理与法规试题09-06
组织设计与管理试题09-13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试题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