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精选8篇)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1

基础理论:

1、政府的职能指的是:

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过程中所应该担付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的职能是通过提供管理和服务体现出来的,通俗的讲就是政府都应该做好哪些事情 2我国政府的性质?与我国国家性质的关系?

3、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一.政治职能: 内容;(6)

事例分析

二.经济建设职能: 内容;(4)

目的: 事例分析:

三.文化建设职能: 内容;(2)

事例分析:

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内容;(6)

事例分析:

4.我国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5.公民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政府?

基础知识:

1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集中打击暴力犯罪,涉毒犯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和流氓恶势力。这表明我国在行使()

A、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实行了投资倾斜和其他政策措施,这一事实表明我国政府具有

①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②协调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的职能 ③调整地区经济发展的职能④制定法律和政策的职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这些职能的实施所达到的效果,就是政府的作用,我们在生活中主要通过哪些方面来体验政府的作用。

A。政府的管理与服务B。政府的职责和功能

C。政府所做事情的多少D。政府是否为人民服务

4、青藏铁路开通后,国家大力提倡青藏铁路精神,表明政府

A。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B。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D。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辨析:政府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管得越多的政府就是好政府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2

1.1 管理型政府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府有两种基本职能, 一种是社会政治统治职能, 一种是公共职能, 但国家的本质决定了政府首先是作为政治统治的工具或机器存在, 因此传统上, 人们将政府的政治职能更多地视为消极性的强制性职能, 及暴力镇压和社会控制, 更多地强调管理性, 这便是管理型政府的一个基本特点。管理型政府的存在与不发达的社会生产相适应, 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民主文明的进步, 人们迫切要求政府由一个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1.2 服务是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

政府是公民间契约的产物,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 政府最根本的职能仍然是服务职能, 它必须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 为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 而不是相反。政府行政在理论上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制行政, 而应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 服务是政府的首要职能, 现代西方各国政府的职能再设计也正是基于这种选择。

20世纪70年代开始, 西方各国行政管理陷入信任危机, 引起了国际性的公共管理改革, 要求政府的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和设计。西方各国通过多方面探索, 最终选择了服务职能, 实现了过去重管理轻服务、以政府为中心到开始注重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的需求为中心”的转变。中国的行政管理离不开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殊性, 更何况中国政府本身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因此, 最终实现政府职能的方向性选择, 就成为一种必需和必然。

2 服务标准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

2.1 服务标准化的提出

标准化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过程, 一般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三方面内容。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SO/IEC) 第2号的定义, 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条款的活动。

中国在服务领域的标准化探索较早。在GB/T15624.1-2003中第5章明确规定了服务标准化的范围, 除了包括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服务、交通运输、邮政和仓储服务、金融和房地产服务、商务、专业技术和科学研究服务以及旅游、文化等商业性质的服务内容外, 还包括社会公共服务和其他服务。

随着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公共管理领域管理方式和方法的不断创新, 公共服务标准化作为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手段应运而生。公共服务标准化是通过将标准化的原则和方法运用到公共服务领域, 通过对公共服务制定标准并付诸实施, 达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 从而获得最佳服务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2]可见, 标准化对象已覆盖到中国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 并从单纯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扩展到提高政府工作绩效、促进社会公平的范畴。

2.2 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 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 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务 (行政) 服务中心作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投资环境、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前沿, 从设立之初就承担了完善公共服务的使命, 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也正是体现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

政务 (行政) 服务中心通过服务标准化建设, 精简了审批流程和环节, 缩短了审批时限, 实现了行政审批服务的优质高效;拓展了服务功能和领域, 归并了行政审批职能, 增强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进了信息化建设, 发展电子政务, 促进了审批权的公开透明运行;完善了办事制度和监督体制, 开展实时评价监控, 带来了行风政风的普遍好转。行政服务标准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新领域, 对提高行政服务质量、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 加快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建设与完善路径

3.1 构建政务服务标准体系

构建政务服务标准体系的着眼点, 要以保障政务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更加顺畅为目标, 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基础, 以便民利民优先, 创新发展、实用可操作、整体协调为原则。要按照全省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地方标准的总思路和总框架, 构建以服务质量标准子体系为核心, 服务管理标准子体系和服务工作标准子体系为支撑的互相制约、互为补充、协调配套的高质量标准体系。以实现服务质量目标化、服务方法规范化、服务过程程序化。

3.2 强化领导, 合力推进服务标准化

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的作用, 要在各自职能和区域范围内, 按照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 把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的有效性作为考核服务业发展绩效的主要内容之一, 尽快形成“统一管理、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新局面。要成立相应机构, 认真制定实施方案, 精心组织实施。要明确阶段性工作目标, 做好各项工作任务的组织检查、督导和落实。各政务服务中心要结合实际情况, 分别制定政务服务标准化年度工作计划, 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建立政府部门主导、各政务服务中心和标准化科研机构分工明确的工作体系, 确保工作上有人抓, 技术上有人做。

3.3 厘清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在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化指标体系过程中, 首先需要厘清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将政府各个部门公共服务的职能与公民基本公共服务需要进行对接, 从而明确政府各部门应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服务流程、服务质量, 通过明确责任主体的方式来强化政府部门的责任。对于属于多个部门协作共同承担的公共服务, 如校车公共服务标准化, 必须在厘清每一个部门对特定公共服务的职能基础上, 对相应部门承担的相应环节服务制定标准, 横向上建立联动机制, 确保公共服务标准化落实。

3.4 把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关键环节

对于每一项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来说, 公共服务标准化指标体系必须发挥其在关键环节方面的衡量作用。建立标准化的指标体系就是通过衡量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 (政府工作人员) 按照一定的方式 (包括信息公开标准、服务行为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办理时限标准等) 提供标准化公共服务。通过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内容、管理流程、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工作方式等关键环节的衡量, 判断政府是否提供了基本公共服务项目, 通过哪些部门提供以及采用什么方式和标准提供的问题。

3.5 公民、组织多方参与推动标准化实施

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之路是由政府主导的, 但是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非政府的恩惠。因此, 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施过程中, 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必须由服务的接受者 (公民) 进行评价。在建立公共服务标准化指标体系过程中, 需要建立由公民、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来倒逼政府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避免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流于形式。

摘要:政府最根本的职能仍然是服务职能, 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选择, 是一种必需和必然。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 服务标准化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正逐渐被地方政府采用。本文基于对管理型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论述, 试图探索加快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建设与完善路径。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管理型政府,服务标准化,职能,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恒学, 等.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2]胡税根, 徐元帅.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1) .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3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关系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058—0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并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学术界与服务型政府同样流行的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从已有的文献来看,两个概念在相关著述中出现的频率几乎等同。但对于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系,学术界仍然存在着分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研究以便统一认识。

一、两者提出的背景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源于西方。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的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危机,市场失灵,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了凯恩斯主义,资产阶级国家政府由以往“守夜人”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当时的政府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社会管理者。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政府干预也开始遭遇危机,受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开始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重新思考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确立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确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补充地位,理顺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西方国家政府逐步转到了创造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上来,正如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所说,“长期以来,效率和经济是美国公共行政理论的两个支柱……把效率和经济作为公共行政的指导方针是必要的,但仅此是不够的。必须加上社会公平作为公共行政的第三个理论支柱,使公共行政能够回应公平的需要。”[4]服务型政府的创建便成为西方国家政府追求的目标。我国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提出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建国以来直到改革开放,由于受外部环境和对形势判断的影响,我们一直沿袭着建国以来的执政理念,计划经济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政府的定位自然成为了经济、社会的主导者、管理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和政府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有政策都围绕这一中心来制定,经济发展水平成为此时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此时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是改革开始触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般说,这些问题不再是改革初期政府职能范围大小的问题,而是政府角色的定位问题,即政府在与市场、社会以及公民的关系中,到底应该处在什么样的地位[3]。很显然,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就是一个为市场、社会发展提供秩序和服务的服务者。正如张成福教授在分析中国公共行政体系内部的深层次问题时所指出的,公共行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冲突表现之一就是“管制行政”与“服务行政”的冲突,因此,中国行政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就在于建立市场化或亲市场的政府行政,使公共行政由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到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5]。要实现政府管理模式由“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过渡,就意味着必须真正将政府角色定位在一个服务者的位置上,也必须实现政府管理模式以政府为本位向以公民为本位的方向转变。这样,学界对中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定位就开始由服务行政的概念,改为直接的服务型政府概念了[2]。

而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则是2003年“非典”过后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 2003年“非典”疫情出现时,广州和北京等大城市出现了公众极度恐慌的局面。中央及时采取了措施,特别是对工作不力的卫生部长和北京市长两位高官的撤职,开始了对高官实施问责制的先河。虽然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但也引发人们开始反思。人们的理性反思集中到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定位问题:即政府全部工作的重点是不是只有一个经济发展指标,包括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在内的各种公共服务职能,政府是不是更应该承担起来?考察一个政府工作绩效、决定政府官员职位升迁与否的指标是不是主要是经济指标?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对政府职能定位进行彻底的改变,即政府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指标,更应该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指标,并将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指标作为考核政府绩效和决定官员能否升迁的主要指标,以迫使政府及官员更加关注这些领域的发展[1]。温家宝总理就明确指出,“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在继续增加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样有学者就提出了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认为要想使政府职能更多的作用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就必须实现政府改革的实质性转型,即要由原来的经济建设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也就是政府应该从经济领域中退出,把主要职能定位于诸如公共教育、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研究和发展等公共服务领域。

二、学者的观点

对于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系,学术界仍然存在着分歧,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两者是平行关系。持此种观点的研究者在自己的相关著述中都是采用两个概念中的一个,平行使用这两个概念,并未有意识地将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分析过,研究者们各自表述、平行而用,两个概念之间缺乏有意识的交汇。谢庆奎认为,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可以同时使用,只是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6]。

2.两者是等同关系。此种观点明确将两者等同,认为服务型政府就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等同使用这两个概念的现象在学术界非常普遍,许多学者在自己的著述中就是交替使用这两个概念的,认为它们之间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就是同一概念。比如,陶学荣等就在引用刘熙瑞关于服务型政府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讨论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问题,事实上也就是将两个概念等同起来[7]。

3.公共服务型政府优于服务型政府。此种观点从政府历史类型演进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呈单线历史发展趋势,是一个从统治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并最终向公共服务型政府逐步转变的过程,从而将服务型政府与统治型政府、管制型政府并列为同一类型的传统政府形态,认为公共服务型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的发展趋势,是更符合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政府模式。王艳认为,服务型政府仍然属于传统公共行政范式的范畴,因此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可能出现服务行政的三种异化形态。突破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建设以公民、公民权和公共利益为核心的新公共服务型政府才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8]。

4.服务型政府优于公共服务型政府。井敏在对这两个概念的产生背景和研究视角进行对比分析后指出,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型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井敏认为,从产生背景来看,提出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的理论背景是我国学者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角色定位的长期思考,现实背景则是中国加入WTO后对政府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公共服务型政府则是在2003年非典危机过后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主要源于相关学者对非典疫情的反思。从研究视角来看,在这两个概念中,公共服务型政府主要是基于政府职能结构调整的视角,只是抓住了服务型政府的外在表现,而服务型政府才是整个政府管理模式从管制向服务的根本性转型,因此不能用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来代替服务型政府的概念[9]。

三、笔者的观点

我认为,两者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它将涉及执政理念、职能配置、组织结构、运行机制、行为方式和监督体系等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是政府转型时期党执政理念指导下的政府定位。服务型政府是由法治型政府、参与型政府、责任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高效政府、透明政府、学习型政府、节约型政府等一系列具体政府形态组成。公共服务型政府只是政府职能重点的调整,属于“服务型政府”的具体形态。

参考文献:

[1]谢庆奎,佟福林.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高尚全.政府转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刘星.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景鹏.政府职能与人民利益表达[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

[5]张成福,党秀云.中国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发展与变革[J].行政论坛,1995.

[6]谢庆奎.服务型政府: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人民论坛,2006.

[7]陶学荣.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途径[J].甘肃社会科学,2005.

[8]王艳.服务型政府的异化与转型:论建立新公共服务型政府[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

[9]井敏.论服务型政府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区别[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职能和性质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探究学习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和正确[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性质。

教学重点:政府的职能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国的性质。教师简介本课内容。

【新授内容】一,〈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我国政府在“非典”期间采取的措施体现了政府是什么职能?我们的生活与政府履行职能有什么关系?教师归纳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府的工作。导入新课。

二.〈政府的主要职能〉

1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的职能,政府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具有维护人民利益的职能。

2我国政府职能的`内容: A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手段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避免政府直接插手干预。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教育。二是发展教科文卫事业。

D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 正确行使政府职能 A 社会生活离不开政府职能的履行但是政府不能包办一切。各个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政府只能起到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的作用。

三,〈便民利民的政府〉

1 人们的公共生活必然受到政府的管理。启发学生列举接受政府管理的事例,教师总结归纳:生活处处有政府活动的影子,离开了政府的管理,社会就成了一盘散棋。

2 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享受政府提供的服务。阅读教材然后学生补充。

3简介政府各个部门的职能

4学会正确评议政府

【课堂复习】 一,当堂提问: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二 填空:我们过着安定祥和的生活,既 又接受 。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是

的政府,了解政府的 相信我们的政府是 的政府, 政府的工作 政府的帮助 政府的行为,是我们的 和 的体现。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5

达标检测——勤学苦练,游刃有余

1.我国政府的性质()

①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能体现国家性质②决定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职能反映和体现政府的性质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从根本上维护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④是国家权力机关,为社会谋利益

A.①③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目前,我国政府已建立完备的打击制售假药的法律体系;实行了药品质量公示制度,加大了对药品的监督、抽查、检验的力度。我国政府打击假药的态度明确,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假药。这说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中的()

A.社会管理B.市场监管C.经济调节D.公共服务

3.在近几年春运期间,我国各省由交通厅稽查征费局、高速公路执法总队通过开展客运车辆突击整治行动,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有效地维护了春运期间客运市场的正常秩序。这是我国政府在履行()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②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

4.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集中力量打击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等。我国的严打斗争是在行使()

A.保障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B.组织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级行政机关做到把保护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加强了对救灾物资的生产、运输、发放等各个环节的监管;进行了舆论引导,鼓励人们众志成城,共度难关,并全程做好检测预报及服务等工作。上述材料反映了政府()①履行了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课外作业——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2008年9月,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每一环节都集中暴露了当前食品安全制度的突出问题:监管漏洞、检验手段失效、非法使用添加剂等。国务院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了取消食品免检制度等措施,打响了一场乳制品安全的保卫战。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中在确立各有关部门实施分段监管体制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国务院要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协调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说明了什么。

【拓展延伸】

我国的对内职能有两处谈到公共服务职能,这两个“公共服务”是一回事吗?

①含义不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主要指的是政府应当为企业、社会等市场主体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强调的范围是在经济领域。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即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职能,强调的是社会生活领域

②内容不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主要有五条:第一,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第二,提出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第三,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督管理,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第四,经济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要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第五,政府要为全社会提供水、电、气、交通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前四项服务是政府应该提供的软件服务,第五项服务是政府应该提供的硬件服务。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搞好社会治安,保护公共财物;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兴办各种公共工程,完善各种公共设施;保护公共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等。③作用的方式不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直接的,国家行使这些职能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健康、协调、稳步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此公共服务强调政府履行义务,强调政府的服务性,突出政府的主导、主动作用,强调公民的权利。

无论是经济性公共服务还是社会管理方面的公共服务,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格局也已初步形成的情况下迫切要求改变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产物;二者都是要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自然环境,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的角色。服务型政府就是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法治的框架下,用公开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公正、优质、价廉、高效、方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达到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之目标的政府。即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透明政府、法治政府和问责政府。

我国的政府职能与我国的国家职能

国家建立政府机关就是“为了使国家意志得到表达和执行,必须建立、维持、并发展一个复杂的政府组织”,作为政治实体的国家,其职能只有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才能得以实施,国家机关是国家职能的物质载体。我国的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和行政机关五大类。我国宪法中的“人民政府”就是指我国的各级行政机关,具体包括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政府就是实施国家职能中有关行政部分职能的具体机关。由政府与国家的关系、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职能与我国国家职能的关系。具体可以总结为:

第一:政府职能从属于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包括了政府职能,也就是说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职能与国家职能有交叉的部分。例如我们现在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属于国家的对内职能,同时它也是政府的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及公共服务职能。

第二:政府职能的四个方面与国家职能相比,政府职能的外延比国家职能的外延要小。凡属于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方等方面的事,都属于国家职能范围内的事,而其中只有一部分是政府应该管的事。其它则由具体的国家机关来履行。

第三:在履行职能的侧重点方面,政府职能侧重于组织、干预经济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国家职能侧重于整体职能的把握。例如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

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这段话说明“纲要”的制定、通过是由全国人大履行国家职能完成的,而“纲要”中规定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则需要国务院领导下的各级人民政府来具体实施完成。例如公安部领导下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打击“东突”恐怖势力,维护社会秩序;商务部派代表与美国进行“中美纺织品贸易”谈判,维护我们的商业利益;国务院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召开了全国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履行了组织社会主要文化建设的职能等。

第四:在权力功能上,国家职能的权力是制定法,而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功能是执行法律。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享有最高立法权,制定宪法和基本法,我国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虽然也制定行政法规和条例,但它所制定的法必须遵循基本法的原则和立法意图,不得违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国家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在权力性质上后者从属于前者;在职能范围上后者窄于前者;在履行职责的重点方面,后者侧重于组织,干预经济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前者侧重于整体职能的把握;在权力功能上,前者是制定法律,后者是执行法律。可见,政府职能和国家职能相比,政府职能更侧重于行政管理方面,特别在今天,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现在政府职能侧重于强调它的社会管理职能,即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尤其是社会公共服务。

课外思考题

1.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要求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据此有人认为,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2.我国北方某地,虽然林地、农地、水面资源丰富,但由于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量优势。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实行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民加大投入,重点抓好优质经济林开发、冷水鱼养殖及深加工、大豆稳产高产这“一树、一鱼、一豆“三大农业科技项目,开发高产、优质、高效特色产品,并推进产业化经营,形成优势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地政府所履行的职能。

参考答案

B B D A C

①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②政府要切实履行政府职能,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是履行经济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③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体现。

1.(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负有特别重要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政府履行好这一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2)政府行使经济职能时,必须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为前提,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必须

坚持依法行政。(3)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政府还必须积极履行政治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4)题目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解读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 篇6

2015年1月4日,财政部、民政部和国家工商总局发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全面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基本原则、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购买内容及指导目录等内容,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

界定购买承接主体 明确内容目录规范

“谁来买”和“向谁买”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两个重要问题,《管理办法》就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和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管理办法》,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党的机关、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履职服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实施购买服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包括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社会力量。

对购买和承接主体的界定,与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改革相衔接。《管理办法》明确,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应按照“费随事转”原则,相应调整财政预算保障方式,防止出现既通过财政拨款养人办事,同时又花钱购买服务的行为。

《管理办法》还对政府购买服务内容的确定及指导目录的制定进行了规范。“政府购买服务强调的是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合理定位和良性互动,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能定位。对于公共服务,能够由市场高效提供的要尽可能向市场购买,不适合由市场提供的,则要由政府直接提供到位。”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杨志勇说。

完善购买方式程序 强化绩效管理机制

购买程序和机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能否取得实效。“政府购买服务往往比其他政府采购复杂,尤其是在定价方面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如何合理定价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用完善的制度进行规范,对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进行严格的激励约束。”杨志勇说。

《管理办法》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和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明确购买主体应当根据购买内容的供求特点、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按照方式灵活、程序简便、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结果评价的原则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购买主体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管理办法》根据《预算法》的规定,对资金安排、绩效管理作出具体要求: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应当在既有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加强成本效益分析,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工作。

《管理办法》引入了“第三方评价”制度,要求财政部门应当推动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专业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推进第三方评价,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效依托社会力量

根据《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和中央有关要求和规定,《管理办法》系统、全面地对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进行规范。

“《管理办法》将对政府购买服务的规范要求上升为部门规章,使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

据了解,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内涵,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以及政府履职所需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和事业单位承担,并由政府根据合同约定向其支付费用。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在深化社会领域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经济社会活力、促进就业、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新常态下,多重支出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有利于缓解收支矛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依托社会力量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白景明说。

解读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买什么怎么买卖得好

为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财政部、民政部、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就办法的相关具体内容和政府购买服务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买什么:重点考虑、优先安排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

“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个基本原则。特别是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的项目,将予以重点考虑、优先安排。”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应当根据政府职能性质确定,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这位负责人介绍,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应当是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比如,政府新增或临时性、阶段性的服务事项,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应当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不属于政府职能范围,以及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力量承担的服务事项,不得向社会力量购买。

管理办法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级政府的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政府职能转变及公众需求等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纳入指导性目录的服务事项,应当实施购买服务。应当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性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技术性服务和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事项(见图表)。

“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和重点,指导性目录也更加细化具体。这将有利于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加快社会急需的养老、家政、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有助于改变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做法,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尽快补上“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

怎么买: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办法明确,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费随事转,通过公平竞争择优选择方式确定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凡是社会能办好的,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力量提供服务的承接主体,则包括在登记管理部门登记或经国务院批准免予登记的社会组织、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划入公益二类或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依法在工商管理或行业主管部门登记成立的企业、机构等。办法明确提出,政府购买服务应当与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

“健全购买机制,完善购买程序,是解决好„怎么买‟的关键。办法对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都做了严格规定,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确保整个过程公平公正。”白景明说。

办法规定,购买主体应当根据购买内容的供求特点、市场发育程度等因素,按照方式灵活、程序简便、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结果评价的原则,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购买主体应当保障各类承接主体平等竞争,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对承接主体实行差别化歧视,并及时向社会公告购买内容、规模、对承接主体的资质要求等相关信息。同时,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承接主体则应具体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记录,信用状况良好,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等。承接主体应当按合同履行提供服务的义务,认真组织实施服务项目,按时完成服务项目任务,保证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主动接受有关部门、服务对象及社会监督,严禁转包行为。

“对于事业单位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坚持费随事转这一点很重要。”白景明解释说,一些事业单位本来就有财政拨款,当这些单位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时,财政支出账需要算清楚。不能既要财政拨款养人办事,又要财政掏钱买服务,防止出现“两头占”的情况。

如何才能买得好:建立综合性评价机制,确保购买服务效果和资金使用绩效

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政府购买服务,2015年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比例,要达到公共服务项目资金的30%左右,有条件的部门和地方可进一步提高比例。

政府购买服务,怎样确保这些钱花到实处、花出效果?

办法要求,购买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专业咨询评估机构、专家等专业优势,结合项目特点和相关经费预算,综合物价、工资、税费等因素,合理测算安排政府购买服务所需支出。承接主体应当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台账,接受和配合相关部门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绩效评价。

同时,推动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专业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推进第三方评价,按照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短期效果评价与长远效果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与经济效益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

同时,对承接主体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信用记录纳入年检(报)、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弄虚作假、冒领财政资金以及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承接主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列入政府购买服务黑名单。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7

1 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职业学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1 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区别

后勤管理与服务在多方面存在不同, 首先从字面的意义上其含义就有区别, 管理指的是管辖和治理, 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进行的一个行动过程, 而服务指的是面向他人而进行的一种带有帮助性质的行为。职业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 采取的是一种有计划, 有目的性的科学协调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决策和实施, 处理好学校内外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职业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 其服务的对象是师生, 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 是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为师生的生活提供帮助性质的过程。对于职业学校而言, 管理是一种行政工作, 但是服务是一种非盈利性的活动, 管理注重和体现在制度的建设和政策的实施上, 服务却体现在最为基础和普遍性的生活保障和教育教学活动中。

1.2 后勤服务与管理的联系

在职业学校的工作中, 后勤工作具有服务和管理两种职能, 在后勤保障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 使得后勤服务更加适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秩序。在后勤工作中, 通过提供多种方式的服务, 可以使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变得更加和谐, 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 又可以辅助管理, 从这点来说, 后勤的服务与管理是有很大联系的。

2 正确认识处理后勤管理与服务辩证关系的原则及其意义

2.1 正确认识、处理后勤管理与服务辩证关系的原则

对于如何看待和处理职业学校后勤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我们应当遵从唯物辩证的原则, 通过不同层面的论证, 从而准确的对其矛盾和联系点进行分析, 对于学校来说, 分析服务与管理的辩证关系, 其目的在于想运用其统一的一面, 要着眼长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分整体与局部, 通过辩证统一, 分析后勤管理与服务的矛盾与联系, 切实做好职业学校后勤服务与管理的辩证统一。

2.2 正确认识、处理后勤管理与服务辩证关系的意义

首先, 正确认识和处理后勤管理与服务的辩证关系, 有助于保证学校后勤工作的健康稳步推进。因为在后勤工作中,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将矛盾点消除, 对其联系点予以发挥, 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杜绝在工作中将后勤工作的服务与管理职能分离开来, 有助于形成学校后勤工作的自我约束机制。试想, 如果我们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将矛盾的处理看作是一个动力, 将服务与管理进行辩证认识和处理, 寻求其联系点作为切入点予以突破, 那么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自我约束力, 从而使得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和提升。其次, 有助于调动后勤管理干部的积极性。设立服务的标准, 有助于使得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的直白化, 有助于后勤目标的实现和评价, 因此, 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评价, 从根本上做好服务工作。通过辩证两者之间的关系, 寻找其联系点, 从而做好服务标准的确立, 这对于管理工作重点的明确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 讲求方法和效果的服务有助于加强管理, 明确科学的管理办法更有助于服务水平的提升。

3 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适应职业学校发展新格局

职业学校中, 后勤工作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与校园建设的正常进行, 因此, 后勤工作被称为学校的三大支柱工作之一。因为后勤工作的好坏, 可以直接体现一个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 没有很好的管理和服务水准, 那么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就无从建立, 因此, 后勤管理与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嘴上, 要想切实做好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管理和服务理念的创新

在职业学校的后勤工作中, 其服务与管理的对象相对而言是特殊的, 不能用市场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 管理的目标不能够用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定义, 后勤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围绕学校教书育人展开, 提高公共服务性, 切实保证学校的各项事务长足稳定发展, 不断更新和提高管理服务理念, 结合社会变革发展特点,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是管理目标的确立, 还是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实施, 都要从人的角度去考虑, 管理是为提升服务做基础的, 因此, 管理的核心要始终立足于服务学校, 服务教育教学, 服务师生的角度, 以优质的服务促进学校的进步发展, 以优质的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以优质的服务为学校谋求发展, 谋求效益。

3.2 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服务质量, 优质的服务是后勤工作的核心和宗旨,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后勤工作是一项创造稳定环境, 为师生提供安心学习、优越教育教学条件的工作, 是为师生排忧解难的工作。高质量的后勤服务工作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动力, 高质量的后勤管理是保证动力不枯竭的源泉, 是职业学校长期发展的切实保障。

3.3 实施形象战略, 提高整体素质

长期以来, 制约学校后勤工作长足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学校后勤员工在管理意识上的缺失和服务意识上的不足。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应当及时地采取措施, 要从后勤员工自身找原因, 切实提升综合素质才是关键, 要在服务和管理工作中注重言行, 塑造良好的形象, 以踏实热情的工作态度, 以高尚规范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成为学生思想建设的又一道风景线。

3.4 以人为本, 营造育人氛围

后勤管理与服务的对象说到底是学生, 其目的实质上就是育人, 根本是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管理和服务是制度落实的手段和途径。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现实特点, 管理与服务之间存在着很多的断层或者表面化问题, 职业学校后勤服务是学生享受校园生活的保证, 因此, 后勤部门还要继续发掘潜力, 在精神层面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服务与帮助, 一切从学生的切身需求出发, 努力营造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校园氛围。为了让拥有共同理想和目标而走在一起的学子们充实地度过在学校中的这段时光, 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一定要切实做到协调统一。

众多的实践证明,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我国的教育理念和职业前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陈旧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准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职业学校的发展需求。因此, 要想切实的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后勤服务和管理工作是保证, 要想做好后勤服务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是原则, 要审时度势, 切实地更新观念和思想, 勇于创新实践, 千方百计地去探索, 提升学校效益的同时, 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后勤服务。

摘要:职业学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后勤工作既要服务又要管理, 因此, 两者的关系既矛盾又统一。在职业学校的实际工作中, 要想后勤工作有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和突破点, 就必须坚持服务为先, 管理跟进的办法, 在服务的同时又要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 理念创新的原则, 不断提高职业学校的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 以适应新时期职业学校的进步和发展。

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 篇8

信息公开;行政公开;政府;服务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17-02

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诠释

1.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

政府信息公开的涵义包括3个要件:一是信息的持有人,二是政府要公开的信息的内容和范围,三是信息公开的对象。目前从各国的规定来看,持有政府信息的是广义上的公共部门即除了政府的行政机关外,还包括一切与公共事务的执行、管理相关的机构。

2.政府信息公开是行政公开的重要内容

行政公开是行政程序公正的最低要求,也是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途径。行政公开可概括为:行政机关应当通过适当方式将行政权运行的依据、过程和结果向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公开,使相对人和公众知悉。

行政公开是当代行政法制的生命,而政府信息公开正是行政公开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信息公开条例》在法治时代的要求下孕育而生。虽然不尽理想,但它仍是我国行政公开法制发展的最新成果,它的出台有助于增加行政透明度,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将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服务型政府构建下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和价值

1.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服务型政府可能有很多方面的描述,服务型政府首先可能是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现在中央一直倡导的要以人为本,要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最高执政理念的这种指导思想。然后有一个全面社会民主治理这样一个框架,政府在这个框架里面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执政者、管理者,更重要或者首要的,它是一种服务者的角色,并且通过法定的程序,以我们党的宗旨体现到我们的政府执政理念中去,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且承担着责任的政府,这应该是对服务型政府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描述。

2.政府信息公开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意义

(1)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20世纪50年代之前,公民知情权在宪法上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被排除在基本权利之外。194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59号决议宣布知情权为基本人权之一。1948年联合国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进一步规定,人人享有通过任何媒介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的自由。而当时的西德基本法则在第5条第1项以“自由地从一般可允许的来源获得消息的权利”之表述,确立了知情权为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公民的知情权作为基本人权之一,它的实现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2)政府信息公开是行政公开原则的具体体现

行政公开原则是行政法中程序公正的重要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政府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应一律公开进行;行政法规、规章、行政政策以及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的标准、条件、程序应依法公布,让相对人依法查阅、复制;有关行政会议、会议决议、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情况应允许新闻媒体依法采访、报道和评论。

三、服务型政府构建下政府信息公开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公众和政府部门来说,拥有通畅的信息渠道,保障正确的信息来源也是应对信息不通畅现象的主要方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公开性

“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是规定,但具体的实施还是由政府部门和官员来进行的,信息公开量的多少、度的深浅也是由他们所把握的。一旦信息公开,政府工作就会处在一个透明的环境中,随时接受公众的监督,一些人会害怕出问题、犯过错;公众在网上办事的过程也会按照固定的程序执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政府权力滥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一些人会觉得不适应,他们都会或多或少地阻碍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

2.共享性

共享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长期以来,各部门的信息化工作都是各自开展,各有各的信息系统,各有各的数据编码,分开工作时也许还可以,但当政府信息全面公开后,公众看到的政府部门就应该是一个统一体,是一个呈树状结构逐步分散下去的整体。

3.持续性

政府信息公开讲求的就是信息的准确及时,一些部门虽建立了网站,却长期不更新,许多信息数据处于闲置状态,实际利用率很低,网站只是兼职管理,甚至根本就无人管理,这是与建立服务型政府极为不适应的。服务型政府追求的就是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吸引公众的积极参与,对经济社会中发生的事件予以评论,献计献策。

4.保密性

政府信息的涉及面非常广,种类也非常复杂,其中有一些是可以公开的,如向社会提供和发布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机构设置、职能介绍、办事指南、工作动态、公告通知等信息;有一些是可以半公开的,如高考录取资料、毕业生需求、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有一些是不可以公开的,如关于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决策的保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保密事项、国家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的保密事项、国家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和追查刑事犯罪中的保密事项、涉及到公民的隐私权的事项,及其他经保密工作部门确定应当保密的事项等。

[1]姚锐敏.《行政法学》讲义,第三讲完善行政程序法,保障行政过程的公正性.

[2]吴柏林.《信息技术及其应用》,2004年7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上一篇:某局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述职报告下一篇:风景的日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