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指南,,CDHT(精选5篇)
申请人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国籍
照片 学历(位)
毕业学校、院(系)及专业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职
务
联系电话
联系人电话
在五城区、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双流区有无住房
是否携带配偶及子女入住(人数)
证件名称 及证件号码
申请人类别
□ 经认定的成都高新区 B 类及以上人才
□ 世界 500 强企业总部 3 年及以上 核心技术专家、管理专家 □国内 100 强企业总部 3 年及以上 核心技术专家、管理专家 □国际知名研发机构 3 年以上核心技术专家、管理专家 □ 海外 博士学历且在成都高新区创办企业的人才
□其他
申请人简介
所在单位简介
申请人声明
本人声明:
知晓成都高新区国际专家公寓入住条件及政策相关规定。
本人入住成都高新区国际专家公寓,并严格遵守成都高新区国际专家公寓相关规定。
承诺对以上表格填报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申请人:(手写签名)
****年**月**日 用人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章)
****年**月**日
审核意见 初审意见:
****年**月**日
专家审核意见:
(盖章)
(一) 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政务服务中心
服务型政府, 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 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 通过法定程序, 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1]在当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热潮中, 服务型政府的定义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究其本质在于树立并遵循“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以“公民本位”为导向认真贯彻履行政府四项基本职能, 坚定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打造集民主、法制、信用、廉洁、责任、高效于一身的新型政府。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 (机构) 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 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 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和界面。[2]所谓的电子政务体系则是指, 以电子政务的综合协调运用为平台, 将行政审批、费用收缴等服务内容进行集中式联合办理, 实现政务办理公开、公平、公正的新型综合政务服务机制。电子政务体系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求, 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路径。
政务服务中心是政府将与公众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集中起来, 采用“一站式”服务形式为民办事的新型办公场所, 是电子政务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处理和“一站式”服务的载体, 是集信息与咨询、许可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
(二) 服务型政府导向下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当前, 在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进程中, 电子政务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电子政务体系的构建客观上有助于政府践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四项基本职能, 有助于公共资源的高效整合, “部门联办”机制的创立及“窗口一站式”服务的成型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实现形式。政务服务中心是电子政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电子政务呈现在公众面前的直观形式。政务服务中心的出现冲破了传统的管制型审批机制, 以全新的“便民、利民、高效、透明”服务型形象出现, 坚持“公民本位”的服务理念广泛开展行政审批、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等政务工作。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作, 既是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客观形势的刚性需要, 也是政府职能转变进程中依托的高效路径。以“一站式服务”、“高效、公正”为特点的政务中心设立, 有助于促使政府加强自身建设, 树立良好政风, 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打开新局面。
随着第四届全国政务服务中心创新论坛的举办,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已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自省会城市至乡镇政府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设立, 从另一层面说明以政务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已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从目前政务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势看, 在转变政府职能的硬性目标下其设立运行以中央《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为指导, 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导向, 在行政审批改革、公共服务等政务工作上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 旨在以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为平台, 全力打造科学化、规范化的服务型办事机构。面对当前各地政务服务中心在名称、工作程序、职责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与混乱现状, 我国政务服务中心的发展将以机构行政化、服务广泛化、渠道多元化、平台网络化、管理标准化、监督完善化为新型发展趋势。
二、以行政中心为代表的电子政务体系现状
(一) 发展的成果
全国政务服务中心创新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 各省市政务服务中心、政务大厅等相继成立,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 (区、市) 设立综合性服务中心将近3000个。随着政务服务中心数量的增加, 电子政务在全国各地逐渐得以开展, 成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实施政务公开的重要平台, 在经济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政务服务中心为着力点, 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创新, 极大地克服了民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难题, 为地区经济发展打造了卓有成效的投资软环境。通过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成为集中行政审批、政务信息公开、群众意见汇集、公共便民服务提供、综合监督等多元性事务于一体的政府权力运行机构, 很好的完成了成立之初设定的诸多职能要求。
(二) 存在的问题
1. 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缺乏规范化
首先, 我国政务服务中心在职能定位、机构规格、服务权限、标准名称、职员编制、窗口权限等方面存在区域差异。缺乏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规制引导的政务服务中心, 相继出现业务创新受阻、职员管理制肘、监督考核无序等问题。其次, 窗口人员的选拔配置带有明显的随意性、敷衍性, 缺乏规范化的选拔机制和培训进修机制, 导致服务人员整体业务技能及服务意识较差。再次, 政务服务中心的领导管理体制不够规范和科学, “一变四不变”的格局致使中心、各部委在对窗口业务权限、职员管控上存在交织, 难以进行系统、规范、高效的组织领导。
2. 窗口工作人员职业素质及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首先, 窗口工作人员在角色定位上存在观念误区, 没有很好的树立“公民本位”“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部分工作人员存有“官本位”思想, 对现有从事的服务工作存有消极应付的状况。其次, 窗口工作人员的职责意识、服务意识、效能意识、监管意识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缺失。再次, 工作岗位的抽调致使专业的业务匹配性较差的职员出现在窗口, 外加缺乏统一的业务学习及进修机制, 导致窗口工作人员个体缺乏业务提升、改进、创新意识。
3. 政务服务中心制度建设不完善
首先, 《行政许可法》在中心的贯彻实施不够彻底, 相关法律条文的缺失致使中心本身的法律地位模糊, 在职能行使方面缺乏强有力制度保障。其次, 制度建设存有漏洞, 政务公开、群众意见反馈、业务听证、人事管理、监管考核等制度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再次, 政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保障、晋升调配等保障性制度还需进一步明确固化。后续保障的缺乏, 对提升业务员个人业务能力及服务意识有消极的影响。
4. 业务办理机制呆板僵化, 联办效率较低
首先, 窗口所承接的授权范围有限, 部分业务的办理依然呈现“多部门跑”的状况。“前店后厂”格局人为的把待办事项割裂成受制于各部门的碎片化办件, 致使政务中心的办事效率较低。其次, 各窗口在隶属关系上分属不同单位, 在业务沟通、协调联合办理上存在难点, 难以依托联办平台的搭建推进业务的“一站式办理”。再次, 网络政务服务的开展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从业务办理主客体层面进行有利引导, 急需科学高效的推广网络政务申报、办理、跟踪、监督等卓有成效的现代化电子政务模式。
结语
当前, 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政务服务中心发展成果显著。但面对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 我们必须对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深究探讨, 从制度建设、机制完善、意识执行等方面提出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对策建议。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需要我们在政府体制改革及职能转变方面再接再厉。
摘要:电子政务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历经近20年的发展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取得显著成果。本文主要从概述分析、现状研究、问题探讨等方面, 依托对政务服务中心的探究对服务型政府导向下的电子政务体系进行研讨。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政务服务中心,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 2002 (7) .
[2]2013-2017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趋势评估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
[3]顾平安.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流程再造[J].中国行政管理.2008 (9) .
[4]刘熙瑞, 钱冰.当前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 (3) .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电子监察
[中图分类号]F22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85-01
面对日益竞争的世界,一个国家想要利于不畋之地,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能力的强弱其中体现之一在于是否能够维护社会长期稳定统一。提倡民主,扩大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不断加强和完善政务公开,创新政府管理,提高效率,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是政府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以及政府提供的政务服务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就显得尤为重要。公开透明是趋势,也是必须尽早解决的问题,天津市河西区按照国家和天津市整体要求和部署,先行完成区县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在原先建设完成的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系统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完成了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并在政务网站发布政务信息公开专栏和政府服务专栏。
一、应用设计
系统的设计原则为:顶层设计、继承创新、整体规划。
1、顶层设计。系统在设计规划阶段采用顶层设计的思想,从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的全局和整体角度考虑平台的建设。此平台的整体设计规划,将目前区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业务模型有机整合,而且还面向未来,为未进驻部门的办理提供统一标准和基础架构。
2、继承创新。本系统的建设,充分继承市和区级行政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系统的优点、功能和设计架构,利用现有系统的成功经验,针对目前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的业务需求进行功能创新。
3、整体规划。设计开发遵循整个平台建设的规范和标准,并从整体结构考虑本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充分考虑市、区、街道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平台建设的一致性,确保系统平稳、方便整合、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技术架构
1、硬件网络结构
网络架构充分利用现有市行政许可中心、区行政许可中心两级网络,并利用区基础政务网络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进行延伸。在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组建局域网络。在社区居委会,建立代办服务点。最终形成了市、区、街、居的四级行政审批网络架构,为“三级中心,四级行政服务体系”奠定了硬件基础。
2、软件架构
本系统的建设基于J2EE应用平台,采用纯JAVA语言开发、使用最先进的B/S构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系统采用分布式多层B/S应用结构体系,使整个应用系统建立在一个统一的架构平台上,但同时为各个系统模块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分布,使得系统结构分层构建,模块任务分布在不同的层次和部署环境,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分布性,充分体现系统的先进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等。
应用系统基本层次架构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分别承担系统的不同功能和任务。包括系统基础平台、J2EE应用平台、应用系统层、系统接口层、维护管理平台、安全解决方案等。
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系统部署在区级数据中心。利用全区基础政务网络,通过WebService、数据抓取和交换、纵向数据交换平台等技术实现与市、区两级行政许可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建设内容
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市、区两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政府服务专栏、政民互动系统等。其中市、区、街三级行政审批系统为业务办理平台,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政府服务专栏、政民互动系统为政务网站发布平台。通过统一政务网站平台进行串联,整合。
(一)市、区两级级行政审批服务系统
组织各进驻职能部门,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进入“中心”集中办理。同时,中央驻津部门的审批事项,以及市、区两级部门行政服务事项也进入“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服务。
(二)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与效能监察应用系统
系统的核心业务功能,按照事项的性质,分为审批事项、职权事项和便民事项,提供全程的办理、管理和监控功能。同时具备电子监察功能要求。电子监察应用系统实现对所有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办理全流程、全业务、全覆盖监察监控。
(三)政务信息公开专栏
基于互联网在区级政府网站上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信息公开服务。
(四)政府服务专栏
基于互联网在县级政府网站上开设政务服务专栏,与已设立的各类网上办事专栏相结合,避免办事服务信息分散,统一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务服务,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五)政民互动系统
为了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在区政府网站设立区长信箱、政民零距离等互动栏目,受理上述各类公开、服务的咨询、建议和投诉等,并根据不同类别信件的数目,分析公众的关注度,从而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基层延伸部署
街道办事处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河西区基础政务网络访问本系统。同时,在基层居委会,可以利用互联网,通过SSL VPN的方式,接人区级基础政务网络,访问该系统。实现社区居委会咨询代办服务。
五、服务保障
1、确定技术保障服务方式:结合全区实际情况,由区信息化专业部门负责硬件服务器及网络的管理与维护;市审批办负责软件系统的管理维护;区级行政许可中心负责系统日常运行情况的管理维护。
2、明确技术保障服务承诺:各负责维护部门要明确业务运行支撑和平台运行保障方面的承诺。内容包括:远程问题诊断、现场软硬件系统问题诊断、产品升级服务和定期巡检服务等。
3、明确技术保障方式:负责维护部门应向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提供5×8小时热线电话和远程维护,设立热线电话作为服务受理渠道,并提供电子邮件等远程维护及现场支援等技术保障方式。
4、建立故障分级响应机制:根据故障严重程度将系统故障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故障为特大故障,对系统运行有严重影响,导致系统无法运行;B级故障为重大故障,限制了部分系统运行;C级故障为一般故障,对系统运行产生轻微影响,大部分系统仍可运行。根据不同故障等级,分别设定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付登舟,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探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李传军,电子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谢[J]学习论坛,2009,(08)
计划生育办事流程
一、办理未婚证(女性)
(一)需带手续:
1、全家户口薄或小孩出生证;
2、本人身份;
3、本人免冠近照三张(一寸);
4、父母属超生的需带齐父母缴交的全部社会扶养费单据。
(二)办理程序:
领申请表(到村(居)委会或计生办领取)→填好表→村(居)委会盖公章(审核人签名、写意见)→计生办主任处审批→办理。
(三)本省未婚男性省内流动不用办理未婚证,如需要证明未婚身份,请带上述手续(除本人相片、申请表),到村(居)委会或单位用便条纸出示未婚证明,再到乡计生办进一步加盖意见。
二、办理《计划生育服务证》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计划生育服务证》只办理女方,本省已婚男性省内流动不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一)需带手续:
1、已婚未育的夫妇:①双方户口薄、结婚证、本人身份证;②本人一寸照片三张;③女方妇检本。
2、已婚生育一孩的夫妇:①双方户口薄及小孩的户口薄或出生证;②双方结婚证、本人身份证;③本人一寸照片三张;④小孩的准生证;⑤妇检证。
3、已婚生育二孩以上的夫妇:①双方户口薄及小孩的户口薄或出生证;②双方结婚证;③本人一寸照片三张;④小孩的出生证;⑤小孩的准生证;⑥结扎证;⑦属超生的要带已缴交的全部社会扶养费单据。
(二)办证程序:领表(在村(居)委会或计生办领取)→填好表→村(居)委会盖公章→已婚未育妇女先到镇计生服务站妇检→计生办主任处审批→办理。
三、办理独生子女证
(一)需带手续:
1、双方结婚证。
2、双方户口薄及小孩户口薄或准生证。
3、双方身份证。
4、妇检证。
5、小孩的一寸照片三张。
(二)办证程序:
领表(在村(居)委会或计生办领取)→填好表→双方村(居)委会或单位盖公章→计生办主任处审批→办理。
四、办理一孩生育证
(一)需带手续:
1、双方户口薄及复印件一份;
2、双方结婚证及复印件一份;
3、双方身份证及复印件一份;
4、女方一寸照片四张;
5、双方结婚合照相一张。
(二)办证程序:
怀孕满三个月后生育前领表(在村(居)委会或计生办领取)→填好表→双方村(居)委会或单位盖公章(男方户口在其他乡镇要先到镇计生办盖章)→计生办服务站做孕情妇检→计生办主任处审批→办理。
五、办理二孩生育证
(一)需带手续:
1、双方户口薄、一孩户口薄或准生证及复印件一份;
2、双方结婚证及复印件一份;
3、双方身份证及复印件一份;
4、女方一寸照片四张。
(二)领表(在(村)居委会或计生办领取)→填好表→双方村(居)委会盖公章→男方户口在其他乡镇同样先到乡计生办盖章同意→计生服务站做孕情检查→计生办主任处审批→办理。
民政工作办事流程
1、困难救济
本人申请——村民委员会签具意见——民政办调查核实——乡镇领导审批——本人签字领取救济金。
2、最低保障
本人申请——村委会调查——本人填写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村委会审查张榜公布——乡镇政府审核并张榜公布——民政局审批并确定享受金额——返民政办张榜公布——民政办发放低保领取证和保障金——本人凭证签字领款。
3、优抚社救双定
优抚“双定”,分半年和年末发放两次,一年内结清。享受“双定”补助的对象,按时凭证件到民政办签字领款。
4、收养登记
收养提出申请——所在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出具收养人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和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出具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县计生委、镇计生办、民政办的审查意见,公证机关的公正,公安机关对拣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收养人持上述证明,申请报告,户口薄和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及收养人和被收养人的黑白免冠照片各3张——县民政局社会事务服务股办理收养登记手续。
5、残疾证
本人书面申请——村民委员会签出意见——所在乡镇签具意见,残疾不明显的,还要出具县人民医院检查签定——县民政局残联办公室核实发证
家电下乡办事流程
一、享受补贴的条件:
1、必须是本辖区内的农村居民;
2、必须到指定的商家购买指定的产品;
二、办理补贴的手续:
1、必须持有农村家电下乡标识卡及标示卡复印件;
2、必须带上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3、必须带上信用社存折原件及复印件;
三、补贴的申报与审批:带好以上相关手续后到镇便民服务中心申报,镇便民服务中心初审后交县财政局审批。
四、补贴的领取:县财政局审批后,15个工作日将补贴资金打到农户存折上。
新农合参保流程
本辖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持户口本在所在村委会登记后,到乡农村办公室按每人50元交纳参合资金,由农村办公室负责人到县合管办办管农合医保卡。领卡后由村干部直接发放给参合人。
劳动保障工作流程
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合流程:城镇居民本人持户口薄到乡劳动保障站交纳参保资金,劳动保障站负责人开具票据后到县劳动局登记交费,15个工作日内发放城镇医保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参合资金为110元每人,在校学生及儿童为30元每人。成年人每人190元。
二、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注:上述概念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工伤发生时劳动者本人可获得物质帮助;
2、劳动者因工伤死亡时其遗属可获得物质帮助。
三、生育保险
(一)生育保险:生育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参保范围:所在城市常住户口的职工
(三)生育保险程序及待遇:
1、申报条件:(1)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时的所在单位按照规定参加并履行了缴费义务,且为其缴纳生育保险费累计满3个月的企业职工。(2)生育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职工。(3)以上条件须同时具备。
2、申报材料:(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3)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4)《企业职工生育医疗证审领表》;(5)《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证申领表》;(6)企业职工生育医药费报销申请单》;(7)《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核准结算表》;(8)《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外地就医申请表》;(9)生育医疗费用票据、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原始资料;(10)收款收据。
3、办理程序:(1)女职工怀孕后、流产或计划生育手术前,由用人单位或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携带申报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生育保险窗口;(2)工作人员受理核准后,签发医疗证;(3)生育女职工产假满30天内,由用人单位或街道、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人员携带申报材料到区社会劳动保险处生育保险窗口办理待遇结算;(4)工作人员受理核准后,支付生育医疗费和生育津贴。
4、保险待遇: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1)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生育津贴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计算。(2)参加生育保险累计满一年的职工,在生育(流产)时仍在参保的,按有关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3)生育保险待遇生育津贴发放标准,以生育(流产)时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为基数按规定假期计发。
土市乡政务中心
办
事
流
政府财务信息有助于清晰解释政府职责(Styles & Tennyson,2007)。当公众试图评估政府管理绩效时,财务信息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GFOA,2003)。为了构建服务型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提高管理和服务透明度,建立统一公共问责制度(陈工孟、邓德强、周齐武,2005)。为了解放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迫切需要推进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改革,全面披露与评价政府绩效信息。目前,社会各界呼吁公布财务报告信息的要求已经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2007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指出,区县级以上的各级政府必须健全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供相关的政府工作信息,尤其是政府的财务信息,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透明度。本文以江苏省地方政府为例,考察《条例》公布4年之后地方政府利用网络披露财务信息的现状,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
二、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与财务信息披露
随着政府信息化推进,电子政务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机构关注的焦点(Laswad、Fisher & Oyelere,2005)。作为信息网络技术普及应用与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变革相结合的产物(GFOA, 2003),电子政务不仅意味着网络技术在政府管理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更意味着政府在转变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以达到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全面实现面向服务的新模式。电子政务基本特征在于以民众需求为中心,借以网络信息技术丰富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凸显政府服务职能(Ho,2002)。电子政务包括五个方面:政府机构间的互动、基于web的服务、电子商务、旨在提高政府透明度的数字化民主和电子金融(Moon,2002)。
电子政务的出现,使得政府与公众间沟通异常便捷(Laswad、Fisher & Oyelere,2005)。公众通过网络可以与政府管理者直接交流,参与政府决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同样,政府也可以通过网站披露相关财务信息,提高政府管理与服务透明度,解脱公共受托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绩效评价需求。电子政务本质是成为一个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由传统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财务透明与网络技术应用是服务型政府的两个主要目标 ,许多研究(Perez、Bolivar & Hernandez,2008;Moon,2002;Groff & Pitman,2004)都强调新技术使用在提高政府透明度中的作用。财务透明度的实质,是政府及时、完整、准确地向公众披露财务活动信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价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履行状况。财务透明这一目标最终需要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
在我国,为保证公众能够获取政府财政信息,发挥其在服务社会中应有的作用,各级政府应主动披露其财务信息,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条例》要求所有区县级以上政府机构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同时要求各级政府采取诸如建立政府网站等便捷方式披露财务信息。本文所考察的江苏省117个市级政府中,均已建立政府网站,其中108个(92.31%)已实现通过网络方式披露财务信息,这表明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披露信息已被大多数地方政府机构所接受。但是对于披露信息的进一步对比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对于电子政务的重视度与投入度不够,表现在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过于概括和笼统,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三、文献综述
随着电子政务发展,互联网在政府管理服务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政府通过网络披露财务信息,不仅方便与利益相关者交流与沟通,更有助于政府管理者构建透明信息披露机制,解放公共受托责任(Moon, 2002;West,2004)。然而,相比于企业网络财务报告研究而言,基于公共管理部门网络财务报告研究成果较少。目前仅有五篇基于地方政府的网络财务报告文献:
Groff & Pitman(2004)以美国最大的100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现状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在100个调查对象中,有89%的政府在其网站上披露了相关 的财务信 息。相比 于全面的 年度财务 报告(GAFR)数据,这些政府更愿意披露预算信息;有88%的政府提供了年度预算信息,相对而言只有54%的政府在其网站上披露了全面的年度财务报告。他们按照城市规模的大小将这100个对象分为两组,结果发现,城市规模较小的组在其网站上倾向于只披露预算信息,而规模较大的组不仅披露预算信息,还披露了年度财务报告数据。由此他们认为,城市规模大小和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条件是影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
Laswad、Fisher & Oyelere(2005)选取新西兰各个地方政府作为对象,研究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这一课题。他们认为,地方政府的类型、负债率、财务状况和媒体曝光率是影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几个主要因素;市级政府的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程度高于区级政府的财务信息网络披露;同样地,媒体曝光率越高,负债比率越高,人均收入水平越高,政府披露的财务信息的程度也就相应越深入。与Groff & Pitman(2004)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城市规模的大小与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
Perez、Hernandez & Bolivar(2005)认为,目前欧盟各国政府尚未将网络作为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和改善政府问责制的有效工具。然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欧盟各国跨越一些关键领域向标准化进程发展,可以很明显地看到,财政部,或者说是类似的部门,在向公众公布财务信息时没有采纳统一的标准。为了加快推进欧盟各国的标准化进程,有必要在财务报告制度和公民获取关键财务数据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
Styles & Tennyson(2007)以300个美国地方政府作为样本,分析影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因素。他们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哪些因素决定一个政府是否在其网站上披露相关的财务信息,第二就是哪些因素决定政府财务信息的获取性。研究发现,当地政府规模、人均收入水平与披露财务信息的质量决定一个政府是否在其网站上披露政务信息;而当地政府规模、人均收入水平、资产负债率与财务状况决定政府财务信息的获取性。
Perez、Bolivar & Hernandez(2008)发现,所调查的样本城市没有完全意识到互联网在确保电子政务成为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手段中的潜在重要性。之前发现的在纸质报告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似乎对基于网络方式的财务信息披露没有重大的影响。只有债务成本和居民使用网络的便捷性似乎是影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主要因素。
四、调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本文选取江苏省117个市级地方政府作为考察对象,于2013年6月15日到7月10日登陆各个政府网站并获取相应数据,最终得到117个市级政府的观测值。本文所有关于网络披露财务信息的数据都是人工收集,并在后期重新访问各地方政府网站对获取的财务信息数据进行复核,笔者相信收集的数据的可靠性是合理保证的。
(一)财务信息网络披露内容赵建勇(2002)、王庆东和常丽(2004)认为,我国目前提供政府财务信息的主要政府对外报告是政府某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预算草案、决算报告,某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下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统计年鉴或财政年鉴。另外,笔者认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也会反映地方政府财务信息。所以,本文分别考察了地方政府网站是否披露了最近一个年度(2010)和以前年度的六项报告,结果列示于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政府工作报告(45.3%)披露频率最高。调查的117个市级政府中,53个政府在其网站政务信息公开专栏披露了最近一个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其次发现政府对财政预决算报告也较为重视,披露的2010年财政决算报告和2011年财政预 算草案次数 分别为41 (35%)、42(36%);相比之下,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实施报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政府网站中披露次数较少,分别只有29(24.79%)、19(16.24%)个政府网站披露了相关报告;并且,政府似乎最不愿意披露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在所有的117个调查对象中,只有1(0.8%)个政府对本年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审计,并通过报表的形式向公众披露。除政府工作报告的披露次数接近半数(45%)外,其他五项报告披露次数过少,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内容项目不完整,披露内容较少,无法满足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
(二)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质量特征对于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质量特征,本文主要考察五个方面:完整性、及时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和可靠性,结果如表2所示。
(1)完整性。所调查的117个市级政府中,只有4个(3%)政府披露了最近一个年度六项财务报告。各级政府在信息披露完整性方面表现很差,很少(3%)有政府能将六项财务报告全部披露在政府网站上,财务信息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势必难以取信于民,也必将给政府财务资源提供者、监管机构及依赖政府财务信息做出各种决策的其他信息使用者造成误导。
(2)及时性。本文考虑的是政府是否能及时通过网络披露六项财务报表。政府各项财务活动应及时向公众公布 ,以便信息 使用者及 时评价受 托责任和 制定决策(La Vigne,2002)。所调查六项披露数据平均值为31,即只有26%的政府能够及时向公众提供各项财务信息。各级政府还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关于政府财务活动的各项信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
(2)可比性。本文评判标准是对于每一个财务报表,政府是否都能在网站上及时披露大于两个会计年度的报告,以方便公众对财务信息的评价与对比。数据显示平均只有27.7个政府网站披露的报表具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在117个市级政府中,有将近76%的政府没有通过网络方式披露具有可比性的信息。笔者认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原始信息的基础上,补充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间的、较高质量的比较信息,披露反映政府整体状况(包括各层次政府主体)的合并财务报表,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对政府整体绩效评价的信息需求。
(4)可理解性。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政府网站是否存在一个政府财务信息公开专栏,将所有的政府财务方面的信息汇集其中;其次,政府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包含便于理解的图表或表格;再次,政府披露的财务信息是否包含备注信息,以帮助使用者更加综合全面地了解政府活动和业绩。可理解性得出的平均值为74,即有63%的政府网站披露的信息便于公众获得与理解。
(5)可靠性。本文考虑的是政府财务报告是否经过相关审计机关或其他鉴证机构审计,并提供客观、公允的鉴证报告,使政府财务报告取信于使用者,以解除其受托责任。数据显示,在调查的117个市级政府中,只有1个政府在网站上披露了本年度的审计报告。现阶段,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表现非常差,难以取信于民。笔者认为,将政府审计报告纳入政府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这不是一道可有可无的程序,因为政府财务报告只有经过审计鉴证,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访问性本文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影响财务信息可获取性的因素,结果如表3所示。
(1)信息获取便利性。通过网络披露信息的一个巨大优势是方便公众对信息的获取(Ho,2002;La Vigne,2002)。信息易于获取主要包含:网站地图、提供相关信息的检索以及提供英文版信息。表3显示,绝大多数(93%)的政府网站提供了信息搜索服务,大部分地方政府也提供了网站地图(39%)与英文版信息(50%)服务。
(2)数据管理便捷性。主要包括:文件格式和相关信息的超链接。对于PDF格式的文件来说,它的内容几乎与原始文件内容相同;而提供下载相关信息的超链接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尽快获得所需要的政府信息。在117个政府样本中,只有5个(4.3%)提供PDF格式的文件,而有59个(50%)政府提供了下载相关文件的超链接。
(3)与用户交流互动交流是互联网的重要优势之一。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互动性优势,收集公众的需求与反应,进而采取措施提高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互动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区分信息使用者身份与提供信息制定者的联系方式(电子邮件或电话)。结果显示,大多数(92%) 政府网站都提供了电子邮件,而相对来说只有32%的网站区分信息使用者的身份。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三个方面研究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情况: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内容,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质量特征以及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访问性。结果发现,目前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各级政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在提高政府财务信息透明度方面的潜在作用。互联网等新技术还没有成为政府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信息的重要工具。
笔者认为,为了满足公众对政府问责制的期望,政府机构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大以网络形式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力度:一是构建政府财务信息网络披露的标准化平台。政府信息公开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建立一个由中央政府机构(如国务院)主导的,充分基于网络的,全国性的信息披露标准化平台。而各级政府在这个标准化平台下,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的所用相关信息,例如财政预决算、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数据及其他财务活动和非财务活动等信息,经过数据处理之后全部纳入这个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平台之下,节省了外部信息使用者搜集信息时的成本,便于公众利用政府财务信息做出决策,同时也解脱了政府的公众受托责任。二是将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的状况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中。江苏省政府为了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透明政府”的发展目标,并通过大力推进网站建设加强与公众的交流。但是本文调查发现,各地方政府建立电子政务,通过网络披露财政信息的主动性较差,不少地方政府仅仅设立了信息披露的专栏,而没有披露出相关的政府工作的信息。因此我们建议,将信息披露的实施状况纳入各级地方政府考核标准中,改被动为主动,提高地方政府披露信息的积极性。
摘要:网络已经成为改善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电子政务作为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得以迅速发展,各国政府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作为其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形式披露政府的各项财务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的信息需求。与传统的纸质方式披露财务信息相比,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政府信息披露有诸多的优点。本文以江苏省117个市级地方政府为样本,考察中国地方政府财务信息披露状况。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信息披露处于初级阶段,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过于概括和笼统,信息披露完整性、充分性和相关性方面都存在明显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