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才个人简历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t人才个人简历(推荐11篇)

it人才个人简历 篇1

随着信息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高质量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大多数企业对IT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人才培养的速度远远滞后于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部门甚至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难以招聘到适合企业需要的IT人才,对企业的工程项目和产品研发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将非核心业务领域外包给第三方专业公司。通过这样的强强合作,可以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相当数量的企业(尤以金融、保险类企业为主)由于信息安全、自主掌控和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考虑,常常选取采用自主开发和人力外包相结合的策略来完成IT项目的实施。

IT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是外包服务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将员工派遣到客户现场共同进行项目实施的一种服务方式。企业只需从业务上管理派遣员工,而复杂繁琐的招聘、培训、考核、纠纷等人员管理工作全部交由外包供应商来处理,是解决项目人才紧缺与控制成本之间矛盾的有效解决方案。客户能够随时与我们的客户/项目经理沟通业务,同时对项目进展进行监控,甚至直接负责项目管理,让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够透明可控。从而最大程度达到降低管理和人力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福瑞博德软件开发IT人才外派服务优势:

1.选择能够准确理解客户和员工需求,合格、专业的客户/项目经理,并赋予其重要的权限和相应的责任

2.有效利用不同招聘渠道特点,快速提供大量技术人才资源

3.专业的招聘团队和流程保证了人才筛选的质量和适应客户项目需求的有效性

4.成熟、合理、细致、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薪资福利,绩效考评,培训与关怀等)是确保外派人员质量素质、积极性与稳定性、以及优异表现的主要因素

it人才个人简历 篇2

一、日本IT人才现状回顾与分析

最初, 对于IT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表现出“确保数量”的政策倾向。1987年, 日本产业构造会发表了“关于担负高度信息化社会责任的人才”的发言, 提出了“如果不采取切实措施, 到2000年信息技术人员职位将出现97万的缺口”。可见, 日本政府对当时IT人才不足的现象已经产生了危机感。

到2000年前后, 各种IT技术标准政策逐步实施, IT人才的技能、职业经历开始备受关注。“确保数量”的政策开始向“确保质量”转化。各个高校也开始面向培养高水平IT人才而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课程, 目标是提高IT人才职业技能、扩大IT人才规模, 促使人才培养模式趋于多样化、精致化。

(一) IT人才雇佣环境日益严峻

200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低迷, 造成用户端企业对IT市场的投资意识减退, 信息服务和计算机软件业的发展动向也不明朗。据厚生劳动省关于职业岗位的统计显示, 对于信息产业人才的需求量, 由2007年5月的26, 000人, 下降到2009年11月的11, 153人[3]。此外, 日本信息服务产业协会 (JISA) 于每年7月份实施的“信息服务产业基本统计调查”也显示, 在该协会的正式企业会员当中, IT从业人员由去年的258, 940人降至251, 573人。这些讯息告诉我们, IT人才的雇佣环境已经陷入困境。

(二) 日本IT人才总数预测

2010年, 日本信息产业省对IT从业人数进行了统计。该统计数据, 分别以“IT生产企业”和“IT用户端企业”分别进行了统计。

1. IT生产企业

2010年, 日本信息产业省对IT从业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 IT生产企业共有20, 149家, 从业人员总数为771, 426人[4]。如果以“总务”、“管理”、“营业”部门人员占20%的比例进行计算并加以扣除的话, IT人才的实际数量大约有69万人。

2. IT用户端企业

IT用户端的人才规模大约有25万人, 占IT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5]。近年来, 规模较大的企业, 开始出现了“信息系统自制化”的倾向。在这种潮流驱动下, IT用户端企业的IT人才数量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由以上统计结果加以计算, 得出目前日本国内IT人才总数, 总共约1, 026, 147人。

(三) IT人才的分布与构成

IT人才的职业岗位主要有:程序专家、营销、程序员、技术顾问、售后服务、项目经理、技术培训师等。与2008年的该项统计相比, 程序员和项目经理的人数有所下降。

(四) IT人才等级标准

日本的IT技能标准 (ITSS) 分为7个等级, 分别是1-7级。目前, 已经启用IT技能标准的企业约占20%。但是, 也有少数企业未采用该标准, 理由是“与本企业业务内容不符”或“已经拥有自己的标准”。

(五) 企业界对IT人才培养意识的变化

2007年, IT企业普遍认为IT人才存在严重不足。如今, IT企业对“质”的不足感已经远远超过了对数量的不足感。企业已经把目光由“量”转化到“质”。因此, 培养高质量的IT人才已经成为IT产业的重要课题。对于从业人员规模庞大的企业来说,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高质量的IT人才”;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最重要的则莫过于“录用并留住高质量的IT人才”。

(六) 有效利用外籍人才

近年来, 有效使用外籍IT人才, 也成为解决IT人才不足的方法之一。据调查, 2009年度, 录用外籍人才的企业已经达到36.7%, 高于2008年的33.9%[8]。超过半数的企业表示, 将“维持现状”或“继续加大外籍人才的录用比例”。如果企业方面的这一意向能够达成, 那么, 也就意味着日本IT产业界外籍人才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

二、教育机构IT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 在拥有1001名以上员工的大型企业中, 超过半数的企业已经确定了“高水平人才培养方法明确化”课题, 并实施了高质量人才认定制度。在1000名以下员工的中小企业中, 也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实施或正在研究实施方案, 力图提高员工的“就业满意度”和“就业动机”。

(一) 在籍学生数据调查

作为理工科的专业之一, 政府方面和企业界十分关心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规模。2009年, 日本私立大学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人数为40, 222人。国立大学总人数为32, 525人, 公立大学为6, 235人。加上高等专科学校学生13, 902人之后, 日本全国全年度总人数为92, 884人。其中, 专科学校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即学生人数减少和学校数量增加。而另一方面企业对于IT人才的需求高涨。

(二) 生源变化分析

整体而言, 日本大学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 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也同样如此。关于生源质量低下的主要表现在:数理课程学习能力低下、国语学习能力低下和沟通能力差。而IT企业方面也认为, 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具有沟通能力差的特点。

三、日本实践教学的实施现状

由于企业方面期待着教育机构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 这就督促大学尽快实施实践教学, 着手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方面的能力。

(一) 针对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 举行实践性研讨活动

邀请IT企业的在职人员进入学校, 与师生共同进行研讨, 或者选择题目为学生做专题讲座。结合翔实的案例作为佐证做演讲, 针对数据经济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展开精辟分析, 并通过相应的客户最佳实践作为案例向学生做诠释和讲解。同时, 就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困惑以及心得体会与师生分享。

(二) 企业实习

作为教育机构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 就是安排学生进入IT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习, 可以培养学生具备企业工作的初步印象, 了解自身实际能力, 有助于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

(三) 产学结合, 培养实用型人才

当前, 企业需要的人才与大学培养的人才之间, 其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所培养的学生, 进入企业之后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 其实际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 有必要采用产学结合的模式, 使大学培养的信息技术人员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四、IT人才培养战略

基于近年来日本IT产业结构的变化, 日本经济产业省积极制定IT人才培养目标, 组织产、官、学各方面的有识之士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讨。2007年7月, 产业构造审议会发表了题为“培养高质量IT人才”的报告。其中, 制定了日本IT产业人才培养基本战略。该报告指出, 应坚决执行IT技能标准和信息处理技术人员测试制度, 建立客观人才评价的平台, 完善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制, 旨在培养高质量IT人才。

普及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制, 由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建立产学结合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协助高等教育机构IT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由政府相关部门、IT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建立产学协作关系, 努力推行以下方针政策。

1.作为IT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为获得国际竞争力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有必要实行产学共建体制。

3.实施产学结合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4.促进产业界与教育界人士的交流活动。

5.提供设备支援。

6.提高初中生、高中生IT技能。

7.采纳产业界的意见, 改进各教育机构的教学计划。

随着时代的变迁, 新的信息技术必将产生, 为了实现产业技术革新而实施的各项人才培养措施也将逐渐展开。IT技术人才必将为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借鉴与超越

人才是IT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人才匮乏将会制约IT产业前进的步伐。在科学的人才培养战略指导下,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确保人才结构合理, 才能使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所保障。目前, 我国的高等院校在IT人才培养方面尚存在一些误区, 比如:过多的基础课程挤占了学生太多时间;课程系统脱离系统工程实际;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操作等。在这种背景下, 培养高质量的IT人才, 可以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同时, 也有利于促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头号软件强国。日本政府着眼于未来, 由产、官、学三方紧密配合, 团结协作, 共同打造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张越.对日软件外包企业经营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7.第1页.

[2]日本国经济产业省.特定服务产业实态调查[R].2005 (12) 第14页.

[3]日本银行.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R].2010 (5) 第14页.

[4]日本国经济产业省.IT人才白皮书 (2009) [R].2010 (5) 第18页.

[5]日本国经济产业省.IT人才白皮书 (2009) [R].2010 (5) 第20页.

[6]日本国经济产业省.IT人才白皮书 (2009) [R].2010 (5) 第29页.

[7]IT人才向往的职业.IT人才白皮书 (2009) [R].2010 (5) 第21页.

it人才个人简历 篇3

关键词:人才发展潜力;中小型IT公司;人才成本;人才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13502

1人才价值的定位和分类

人才价值的定位在于其对公司做出的贡献和培养成本,享有待遇之比,该数值越大说明该人才对公司价值越大,反之则越小。以此为准则,从价值创造的角度而言,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于公司的价值度是不同的,并且有高低之分,针对中小型IT软件公司的具体情况,从高到低大致列区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假设待遇情况最高列为10,设置为公司最高工资,最低为1,设置为最低工资。

(1)创新型:能有专利技术或者具有核心技术创造性,或者能进行创造性功能设计形成产品体系的人才,待遇为6到10之间,外加专利提成或者产品提成。理想比例:5%左右。

(2)管理型:具有全面而透彻的执行力,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能力,能有效的组织技术力量,使得技术团队发挥最大潜力和价值,通过管理产品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待遇为8到9之间,加年度奖金。理想比例:5%左右。

(3)高效型:沟通效率高,能准确迅速的领会用户需求,清晰化,优化并完善用户需求,深刻理解所应用的技术工具,并且优化意识强烈,能用更好的方法或者更快更熟练的速度很高效率的高质量的完成项目工作,减少时间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待遇为6到7之间,外加年度奖金。理想比例:30%。

(4)熟练型: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责任心和完美意识强烈,对于已经十分清晰完善的需求,能熟练的完成,不出现常规性或者之前提及的错误,极少返工,待遇为5到6之间,外年度奖金。理想比例:40%。

(5)操作型:掌握具体技术,可以实现一些需求,但对所应用技术的理解的深刻程度熟练程度和完美度尚有一定的欠缺,需要经常的返工。待遇为3到4之间,加年度奖金。理想比例:15%。

(6)试用型:刚加入公司的具有发展潜力的试用期员工,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已经被证明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如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工作期间的公司评价等),待遇1到2之间,没有年度奖金。理想比例:5%。

2关于人才潜力和人才的培养成本

培养成本,一个相对型的概念,最低为1,最高为10。

初期培养成本:从试用期发展到转正,即从试用型转到操作型,该阶段的培养和付出的成本,取决于试用期员工转正后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达到现有员工的那个程度和层面上。因为该阶段往往只有3到6个月左右,且试用期工资额度比较低,所以该阶段培养成本基本为1。

二期培养成本:从操作型发展到熟练型,所花费的培养成本,包括因为理解力问题造成的额外沟通成本,技术不熟练导致的公司技术员的指导和培训成本,作品出现问题导致的额外的测试成本,修改成本和问题解决成本,以及工作不达到要求或者因为技术素质导致的不断重复犯同样错误的返工成本等。该阶段成本直接和项目进度挂钩,牵扯到整个公司的运营成本,故成本巨大,估计额度为5到8之间。

三期培养成本:从熟练型发展到高效型,所花费的培养成本,主要包括额外的需求分析沟通成本,性能测试成本,技术升级耗费的培训和时间成本等。该阶段涉及人数不多,但因为涉及人员的工资额度较高,且培养过程难度较高所以总体成本也较高,估计额度为4到7之间。

3适应于中小公司的人才发展战略

“重基础”和“准高端”这两个概念是一体化的,尽管高的待遇和福利条件,一定会吸引来更高端的人才,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小公司而言基本都处于创业阶段或者发展初期,不可能象那些成熟的大公司那样有这样的条件,而且高端人才的稳定性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条件下,重点在选人和进人挖掘培养人方面把好关,可能更加符合中小公司的现状。

(1)把握好招人的基本硬件条件。

因而如何确保进入公司的技术员工的基本基础和综合素质,确保有明确证明的一些硬性条件为基础,在实际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基础比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降低二期和三期培养成本。

(2)人才的预挖掘机制的建立。

抓好人才定制和前期挖掘工作,在临近高校大学二三年级起,对于一些人才进行预先的投入和培养工作,如提供奖学金,提供实习机会,提供兼职机会等方式,预先以最低成本挖掘出有潜力的高端技术人才。

(3)建立涉及社会各界的人才库。

通过人才顾问或者其他方式,充分拓展兼职的形式和多样性人才库的建立,方便有相应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一些技术难题或者其他方面的问题。

(4)现有人才的界定和培养。

对于公司现有的人才要给于一个相对准确的界定,并给于其相对明确的发展要求和定位,给于动力的基础上给于压力,打破新老员工区别思想,一切以对公司的贡献为衡量标准,打破大锅饭和模糊化考核的风气,考核到人到事,准确的倚靠明确的证据考对每个人进行清晰的定位和评价,并以此评价为衡量其等级和水平的标准。

4中小型IT公司选取人才的注意事项

(1)关注基本的学校教育阶段,一般情况下,要求严格,专业对口的口碑较好的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总体来说相对总体质量较高,发展潜力较大。

(2)关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良好以上,获得过奖学金者优先考虑,毕业设计作品获得校级优秀者优先考虑,获得过学科奖或三好学生者优先考虑,获得过优秀学生标兵,校级优秀毕业生者,这些学生基本上在学校阶段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因而需要优先考虑,这些人尽管在初期可能需要较高的培养成本,但一旦掌握基本技能,则能很快适应工作,大量节约二期和三期培养成本。

(3)在校期间相关作品获得校级或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先考虑,并且建议用进入公司有特别奖金的方式加以吸引这些人才,这些人尽快可能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是在高校期间的能力已经获得正式的权威的认同,而且比较有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种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往往可以产生迁移,为公司创造价值。

(4)对于一些非全日制教育学历的应聘者,尽快有时候他们要求的薪金比较低,但在选取这些应聘者的时候,不但考察他们目前的动手能力,而且要考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比如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在摸清他的基本能力的前提下,提出一个需要他进行重新的学习的才可以掌握或者完成的任务,然后给他一定的学习时间,看其学习和把握新任务的能力以及潜力,通过这样的综合考核方式,可以挖掘出一些高质的人才。

(5)对于已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则定位于选择熟练型及以上类型聘用,且不但要考核其目前的技术和能力,同时要考核其前期学历情况,综合素质以及上次任职公司的评价情况,从而综合评价其长期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柳琳. 论人力资本理论的作用及其局限性[J]. 辽宁教育研究, 2005,(08).

[2]周航. 人力资本会计计量可行性探讨[J]. 商业会计, 2007,(05).

我国哪些城市最需要IT人才 篇4

无忧指数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占去了IT业的大部分需求份额。

除去传统的京、沪、深和穗这几个热门城市外,成都、大连、杭州也在2007年成为IT职位需求很热的城市。对于新增加的城市,调查报告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分析。

成都与IT产业有关的从业人员达20万人,中芯国际、英特尔等公司都在成都选址办厂。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认为,由于成都市政府对电子产业支持力度非常大,出台了许多很有吸引力的政策法规;成都交通便利,产业基础设施完善,半导体配套产业初具规模;西部地区物产富饶,水力电力资源丰富;西部高校众多,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这一切都为成都IT产业的崛起营造了一个优良环境。

大连的IT业以软件为重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连软件园。大连软件园以面向日韩等北亚地区的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的外包业务为产业方向,在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IT咨询、IT教育与培训、BPO、数据处理等产品和服务领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园内,通用电气、IBM、戴尔、松下、索尼、SAP、埃森哲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其在中国和东北亚的软件研发中心、呼叫中心或业务流程外包处理中心,欧姆龙、CSK、阿尔派、FTS、日中技研等众多日资软件企业设立了其在中国或亚洲地区的研发中心,东软、中软、信雅达等一批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在这里设立了面向日韩等北亚地区市场的出口基地。

it人才个人简历 篇5

加州山景城- 你是否靠快餐业或遛狗赚钱?你喜欢单独工作还在在团队里面工作?你创造过任何的世界纪录没有?

回答好这些问题可以帮助你在Google谋一份工作。

Google总是希望招聘那些成绩优秀,“学术水平测验考试”(SAT)双800分的人。现在,和名牌大学一样,Google也开始招收各种各样的人才,比如那些曾经出过书,或者自己开办过俱乐部的人。

为了支撑其快速增长的搜索与广告业务,Google正在不顾一切的雇用更多的工程师及销售代表,并建立起了一套在每月收到的10万份简历中自动搜罗人才的方法。

Google已经开始要求应聘者填写一份内容庞杂的网络调查,以便分析这些人的态度、行为、个性以及可以追溯到高中的个人经历。

这些问题五花八门,从第一次对计算机感到兴奋的时间,到应聘者是否做过家教,到建立过非营利性组织没有。

这些答案会被计算进Google的人才评估公式当中,最高分为一百分,最低为零分。这一公式可以很好的评估候选者的情况。

Google人事部副总裁Laszlo Bock 说:“随着Google业务越来越大,发现足够的人才却越来越难。如果用传统的招聘手段,我们担心自己将漏掉一些最佳的人才。”

其它公司和Google一样,也在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发现人才。企业主们用这些测试手段来评估一个人的技能、智力、个性以及诚实度。使用背景调查的势头正在上升。

而这些手段原来主要是大公司招聘工人的方法,像电话服务人员以及保险销售代表等等,很少被用在硅谷。

雅虎发言人Jessie Wixon说:“雅虎在面试求职者时并不使用测试、考题、谜题等手段,

”(而要进入Google,求职者需要回答大量的问题。)

即使按照硅谷的标准来看,Google的发展也称得上快速。为了安置不断增加的员工,Google在世界各地不断的租赁新的办公大楼。

过去三年,Google员工人数每年都在翻番,现在已经达到1万人,Bock表示,今年Google的员工人数还会增加。Google每周招聘的员工人数大约是200人。

因此,Bock希望Google的人才筛选机制更有效率。猎头们说,Google的主要兴趣点在工程师。

不幸的是,学术研究发现,Google最依赖的两种评估求职者的手段,分数和面试并不是招聘人才最可靠的方式。

Bock说:“面试并不能很好的评估一个人的成绩。”

因此,Google开始看重个人经历以及个性。

去年夏天,Google向全公司员工进行了一个300题的问卷调查,为期5个月。

一些问题比较实际:你最熟悉的程序语言是什么?你参与的互联网邮件列表是什么?

一些问题侧重行为方面的:你的工作场所是凌乱不堪还是整洁如新?

一些侧重个性:你是外向还是内向?

还有一些标新立异的问题:你订阅的杂志是什么?你养的宠物是什么?

Bock说:“我们希望尽量面面俱到。或许养狗的人具有的一些特性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这些数据先要和每位员工的25个测量标准作为比对。

一个考察面叫做“组织公民性”(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设计这个调查的博士Todd Carlisle 表示,组织公民性是指,不属于你工作范围,但却对Google有益的事。

而后,Carlisle等人会分析200多万个问卷搜集来的数据。

事实上,单一一个方面的考察很难发现一个岗位的最佳人选。但Carlisle博士能够创建几份调查问卷来帮助找到合适的人才,像工程师、销售人员、金融与人力资源人才等等。

目前,Google大约15%的求职者会接受问卷调查,未来,所有的求职者就要求填写这些调查。

即使Google正在试图招聘更多的人,它也希望员工可以融入其自由的企业文化当中。Google声称,每年Google人才流失的比例仅有4%,低于硅谷公司的平均值。

为了留住人才,Google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从丰盛的免费食品,到允许员工拥有个人项目时间等等。股票分红与奖励肯定也会让员工们呆得更长些。

Google的招聘方式表明,通过调查候选者大量的背景信息而获得的数据对于筛选人才很有帮助。

IT服务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篇6

信息技术发展经历第三次产业浪潮, “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在经济、社会、政务、文化和军事五大领域的信息化, 提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我国目前信息化已深植于生产、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支撑了现代化, 其中的核心技术还是在于信息服务 (IT服务与运维) 。IT系统也直接影响到企业、政府正常运作, 甚至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高效稳定可靠的IT系统成为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共同需要, 因此, 专业化的IT服务与管理企业也应运而生, 传统IT企业与纷纷从仅提供产品向着提供IT服务转型。

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需要IT运维与服务的技术人才

政府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企业的IT系统运行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这就要求规范、高效和服务质量保证的IT运维与服务。IT产品和信息化的研发在朝各种应用的纵深发展, 在保持高度专业性的同时, 更需要面向服务和IT技能交叉复合的人员。目前高职类的计算机类的培养模式, 基本上继承传统计算机学科的体系结构, 在专业设置上和课程体系方面更多地依据传统计算机行业技术岗位分类来设计。显然, 这样的培养模式培养的IT技术人员, 不适合以服务为核心的IT企业需要, 培养适合信息服务业人才就成为高职高专的IT人才培养也要适应这种需求。

三、信息服务人才就业岗位与技能要求分析

根据对企业的IT系统调研, 企业的IT系统基本由三个层次结构:“基础设施 (包括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硬件环境) ”、“系统平台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 ”和“应用系统 (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 ”。IT运维与服务就是要保证企业IT系统各部分稳定高效地工作, 这就需要对应IT系统分工的一线技术人员。根据IT运维与服务的工作岗位是从IT系统的运行各部分按岗位设计, 构建IT运维与服务的专业岗位技能。其主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如以下所列:

IT服务台技术支持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熟悉IT服务与管理工作流程, 熟悉服务管理软件, 能够帮助客户解决常见已知的问题, 利用知识库解决常见问题。能够实现客户与IT运维组织之间沟通的桥梁。

桌面系统维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熟悉桌面系统维护的工作流程, 熟悉桌面系统的硬软件, 会利用各种桌面系统检测工具排检故障, 能进行板卡级的维修, 并诊断和解决常见故障。

网络系统维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熟悉网络系统的维护的工作流程, 熟悉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能够进行网络系统的基本维护, 诊断和解决常见故障。

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系统维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熟悉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的维护的工作流程, 会利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系统相关的检测工具排检常见故障。

信息系统维护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熟悉信息系统的维护的工作流程, 熟悉信息系统应用的业务, 能够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 检测、诊断和解决信息系统的常见故障。

由此可见, IT运维与服务的工作岗位, 对应的IT系统各个领域, 学生可以根据自我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 选择其中一至二个工作岗位技能模块进行学习。

四、工学结合培养的探讨

培养一线的IT运维与服务的技术人员, 优良的服务意识, 客户第一, 能动手干实事。因此通过递阶式的培养模式, 在技能训练上循序渐进, 在工作环境中逐渐适应。从以下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培养IT运维与服务的基本技能, 在两年的4个学期中安排在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技能, 使学生接触企业接触社会, 适应商务环境的人际交往, 学习交流沟通的技能。目的了解企业运作模式, 熟悉企业的IT系统运行的环境。

第二阶段:IT运维与服务的专项技能训练, 通过校内建立模拟IT服务管理企业的实训室, 将企业实际的IT运维与服务组织的管理架构、IT运维项目引进到校内实训基地实施。建立典型IT服务管理企业的服务台 (呼叫中心) 、一线技术支持、二线技术支持的管理模式和工作岗位。专项技能训练同时还配合学生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考证。

第三阶段:学生到IT运维与服务的公司或有IT系统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 参与企业实际的一线运维项目, 进一步提高职业工作岗位的技能, 为就业打下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 IT运维与服务技能型人才培养,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培养技术能力, 二是培养沟通与服务能力。只要与IT运维与服务的专业企业紧密合作, 深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将探索一条切实可行地IT运维与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社会信息化无所不在而且仍在高速增长, 因此高效稳定的IT运维与服务成为维系企业业务增长的核心之一。探索工学结合的IT运维与服务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合现代服务业的IT运维与服务职业技能人才也就成为职业教育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蔺慧丽.基于ITIL的企业IT服务管理模型.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3 (4) :9-10+18.

[2]肖筱华;曹峥;李光亚.IT服务系统集成实施能力管理模型及要素研究.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4 (1) :42-45.

IT人才薪酬逆市看涨等5则 篇7

相对近期其他行业求职者凄风苦雨的境况而言,IT人才特别是软件工程师,不仅供不应求,薪情也持续看涨。这一“反常”景象使得倡导就业教育的IT教育培训进一步走俏,不少在校大学生、在职普通销售、网管都跨入了IT教育培训的大门。专家指出,IT人才薪情之所以能够逆市上涨,主要与今年软件外包人才缺口的扩大,以及信息化发展水平对网络工程师专业技能要求的提升有关。国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崑山指出,国际化软件人才正在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稀缺资源。巨大的人才缺口,导致企业不惜以重金挖取软件人才。在薪水方面,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软件工程师的普遍年薪在3到8万不等,系统开发工程师年薪在8到15万。

中国经济转型或将催生40亿美元职业教育市场

“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中国低成本的劳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服务业转型,这一转型催生的人才需求将在中国产生约40亿美元规模的职业教育培训市场。”近日在北京访问的全球知名信息服务提供商——美国麦格劳·希尔集团董事长哈罗德·麦格劳三世说。

在北京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麦格劳三世宣布,麦格劳·希尔集团将携手中国职业培训领军企业安博教育集团,加大对中国迅速扩张的职业教育市场投入。

麦格劳三世透露,麦格劳·希尔集团本周已携手安博教育集团,与中国北方服务外包中心城市大连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大连投资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并为IT领域技术人员量身定做提供英语培训,预计每年约2万名技术人员将接受专业培训。

职教必须与本科型办学说再见

有专家指出,今后的高职高专教育不应再沿袭原有的本科办学模式,而应根据自身特点,紧密配合国家和地方产业链的需要设置专业,强调技能培养、工学结合。

传统高职教育的教师一般是来自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和大学老师,他们的书本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在动手能力、技能操作应用等方面却经验不足,难于有效指导学生如何面对就业市场。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就此提出:“今后职业教育的师资,一部分将邀请各大企业的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他们主要教学生技能和实践。对学生的培养,将突出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除了邀请工程师来校任教,学生也将被派往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和院校之间将实现“工程师来学校教书、学生去企业实习”的双向人才流动。通过校企之间的“你来我往”,职教学校引进具备实战经验的师资,企业就能得到动手能力强的合格人才。

台湾教育界呼吁承认大陆重点高职学历

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前校长、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副执行长吴建国在2009苏台高等职业教育研讨会上透露:“台湾拟承认的大陆高校学历主要是38所‘985工程大学,再加上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体育大学,共41所大学。”对于大陆100余所“211工程”以上的大学,以及100所重点建设的高等职业示范院校暂时没有被列入台湾拟承认的高校学历范围,吴建国博士说:“为什么把这一大部分高校拒之门外?这是一种遗憾。”

首先,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普遍承认中国大陆“211工程”以上大学的学历;其次,在大陆大学生毛入学率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占半壁江山,每年招生三四百万人。“不承认这部分大学的学历,就意味着台湾高校与大陆这一大批高校学生的交流渠道有欠通畅。”吴博士表示。这位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前校长说:“两岸同根同源,语言相同,文化相通,高等职业教育互补性强,合作共赢,可让大陆的高职学校少走很多‘弯路。”

浙江省德清县新市职业高级中学办学实现双赢

新市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近年来,该校积极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与外省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引进和培养了200多名熟练工,还先后从西部两所学校引进了四批学生。由于劳动力资源的增加,德清部分企业用工短缺的问题便得到了缓解。

IT行业个人简历模版 篇8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 :E-mail:教育背景 学校:专业:培训经历 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工作经历 时间:公司性质:部门:工作描述:

1、获奖情况

获取证书时间:学历:时间:公司名称:公司行业:职位:

专业技能项目经验

1、时间:项目名称:

开发工具: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责任描述:

2、时间:项目名称:

开发工具: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责任描述:

3、时间:项目名称:

开发工具:硬件环境:软件环境:

it教育应重在培养复合型人才 篇9

IT业在快速发展,各国对IT人才的需求猛增。由于IT人才的成长远远落后于IT业的发展,全球又不得不面对IT业人才短缺的难题。对于中国而言,情况更为严重,IT人才的缺乏已经制约了我国IT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我国IT教育普遍存在层次单一、教学内容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IT人才乃当务之急。本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北京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向群,南京邮电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顺颐,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何炎祥教授,请他们发表看法。

陈向群: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教授、北京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系统软件与操作系统、智能传感系统软件等领域,曾参加和负责多个软件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张顺颐:南京邮电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无线电系,其后在山西太原无线电工厂工作。1977年调南京邮电学院工作,历任计算机原理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1991年任学院科技处副处长,1992年组建南京邮电学院通信技术开发部,任总经理,兼任南京邮电学院通信网络技术研究所所长。

何炎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主持和主要承担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近20篇论文被EI、英国科技文摘、俄罗斯科技情报文摘等索引和摘录。出版著作和教材15本,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和优秀学术论文奖4项。

IT教育距一流尚有差距

记者:随着IT行业的发展,各种IT人才蜂拥而出,高校和各种社会培训班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请您谈谈贵校在IT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及目前的就业情况。

陈向群:就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本科毕业生的情况来看,每年大约有14―15的本科学生出国。无论是国外大学还是外企,对我系本科毕业生的反映都很好,我还没有听说有毕业生不能胜任他们的学习或工作任务的。我系直接参加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工作的情况也相当不错,用人单位的反映也比较好。相当一部分本科生留在本校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至于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一直是很好的。这一切说明,我系有关人才培养的方针和具体措施大体符合各行各业对我系人才的要求。

但是,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不等于说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已经做的很好。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我们毕业生的总体水平距离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这个差距还需要我们进行若干年的艰苦努力去缩短,不是短时期能够弥补的。

张顺颐:由于IT行业的最重要的体现要素是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特别是压倒竞争对方的核心技术,而这些知识和核心技术又是由人才掌握的,是依附于人才的,这就造成在IT行业里更多的显

it人才个人简历 篇10

摘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正式提出“互联网+”计划。旨在推进互联网、云计算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实现电子、商务、工业和金融等在互联网产业中全面发展,开拓互联网企业国际市场。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产业变革时代已经来临,在该视野下首要改革目标将为IT行业,以适应互联网环境的不断变化。因此研究互联网+视野下IT人才培养策略符合时代要求,对于IT产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剖析了互联网+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互联网+视野下IT人才培养要求及现状,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视野下IT人才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IT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3

目前,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早已离不开互联网的帮助,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互联网+视野下,互联网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会发生进一步的碰撞结合,更深层次地促进社会的变革。IT行业处于互联网的领头位置,互联网+势必为其带来巨大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而IT行业牢牢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挑战的前提在于IT人才的全面性,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因此在互联网+视野下探讨IT人才培养策略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能为未来IT人才培养和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互联网+视野下IT人才培养要求及现状

2.1 IT人才培养要求

互联网+视野下对于IT人才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更加面向现实需求和未来规划。首先注重的是IT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工程操作能力,IT行业涉猎领域极广,尤其在互联网+视野下,必将大范围覆盖制造、服务、金融、石化等各个行业,处理无论哪个方向的事务,IT人才知识储备方面的要求都极为严格;良好的知识储备对于IT人员来说可谓基础性要求,过硬的工程操作能力则更为关键,能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之中,创造有效价值。

其次IT人才的培养中要求IT成员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时刻把握科技发展动向,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与团队多交流,共同发展进步。IT行业的发展速度极快,而互联网+将进一步推动知识革新,因此IT人才必须具备自我学习和创新意识,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学习进步,才能更好地为行业服务。而且IT行业是一个团队合作强的行业,软件的开发有时甚至需要百人团队去运作,团队协作意识是对IT人才最基本的要求。

最后IT人才必须全方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一点至关重要,个人综合素质决定了其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其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也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2.2 IT人才培养现状

(1)IT人才的总量与结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壮大,IT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性产业。随着IT行业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增加,IT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要求也更加专业化。目前IT人才总量上虽有所增加,基本满足IT行业发展需求,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技术人员缺乏现象,尤其是基层技术人员和高层设计人员数量上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IT人才结构方面也无法适应互联网+视野下IT行业的发展实际,IT人才大致分为高、中、低三档,及精英、白领和技术蓝领。IT人才的配置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进行合理调配。

(2)IT人才的供求状况

IT人才供应方面,目前国内IT人才的输出主要分为两个途径:一为高等院校的知识教育,二为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技术型教育。此外,还存在在职培训和海外聘用等途径,但IT人才输出数量较小,主要来源仍为高校教育。高校IT人才培养方面,涉及知识面较窄,以学术型指导为主,而且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学科设置上往往无法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发展薄弱,IT人才输出后无法第一时间适应行业实际。而专业培训机构面向技术指导,一般为知名商家接收,但由于学期较短,虽然能够大幅度补充IT行业人员需求,但知识系统性不强,IT人才未来发展潜力较差。IT人才需求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IT人才需求量将大幅度提升,且互联网+会带来产业的细化和种类的增加,对于IT人才专业性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

二、互联网+视野下IT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3.1 明确IT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各大院校和培训机构对于IT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视野下IT行业的发展需求,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评估,明确现阶段IT人才培养目标。在明确培养目标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互联网+的国家发展形势,另一方面结合本校和地区实际情况,力求培养出的人才满足IT行业生产力的需求,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高校及机构培养IT人才时要将眼光放长远,提升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国际化水平,能够更好地顺应发展潮流,担当更高级的职位,发挥自身价值。

3.2 改革IT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IT人才培养体系过分注重了学员的专业知识方面,弱化了其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理论和实际有所脱节,因此应该对IT人才的培养体系进行改革,调整教学周期,提高学员课程实践和设计工作占有比例,完善学分制度;课程设置上,采用模块化教学机制,提升课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加强学员的综合性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IT人才。

3.3 注重IT人才职业技能和道德培养

由于IT人才需求方面的特殊性,IT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更注重学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精尖人才,避免针对性较弱的全方位培养模式和实用主义思维。人才培养过程中把握好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间的关系,保证两者紧密结合,职业技能熟练与否决定其在行业中贡献程度。而且在IT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学员道德的培养,如果责任意识过差,擅离职守,即使再过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也无法充分发挥,道德的培养是IT人才在岗位上实现在我价值的保障。

结束语

互联网+视野下,IT行业势必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新的形势也会为IT行业带来严峻的考验。互联网+的发展会促进IT行业面向制造业、服务业等众多实体经济产业发展,对于IT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在互联网+视野下,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互联网+内涵,分析该视野下IT人才素质要求和当前IT人才培养现状,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提出培养策略,明确目标、改革体系、注重实践,满足IT行業发展中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伟. 未来“互联网+”的十大趋势[J]. 中国科技投资, 2015, (11).

高职女性IT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篇11

1 高职女性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意义

计算机专业拥有广东省财政支持的软件实训基地, 笔者所在学院采用“大专业平台, 小方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一培养学生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开发与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大二开始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测试二个方向来培养。计算机应用方向培养具有高级办公自动化运用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能熟悉软件项目开发流程管理、熟练掌握各类开发软件。测试方向充分发挥女性细腻、感知能力强的独特优势, 培养具有软件测试的知识与技能及掌握软件行业测试工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采取小方向培养, 让我们学生不仅能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向, 还能使专业更专一化一些, 学到专业的方向更深层。在就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 尤其是IT业的发展, 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

1.1 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 需求持续增长

中国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带动中国IT行业发展的直接动力。银行、电信、能源等行业信息化将逐步转向新的业务系统建设和现有应用系统的升级与优化, 教育、制造、物流、建筑、卫生、农业在内等行业信息化建设正在兴起, 这将是今后一定时期内拉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企业信息化发展情况来看,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经营的投入是越来越大的, 是拉动整个IT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1.2 良好的宏观环境是中国IT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

从政策层面来看, 党的“十六大”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 对于促进中国IT市场的发展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市场来看,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逐渐普及, 应用水平逐步提高。但在信息化应用普及方面还有差距。因此中国IT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1.3 中国I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展望未来, 中国IT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所以计算机专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市场。IT产业的发展, 要求IT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放在“更新、更拓、更宽、更多元化, 顺应科学技术综合化发展趋势和工程技术综合性特点, 逐步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综合性。

2 IT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

2.1 2010年前采用“平台+模块”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一) “平台”阶段的课程设置

所谓“平台”阶段, 即利用第一、二、三学期, 开设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为下一阶段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搭建一个基础平台, 开设的主要课程如图所示:

(二) “模块”阶段的课程设置

所谓“模块”阶段, 即利用第四、五、六学期, 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和进行专业实习阶段。主要的课程安排是:

2.2 专业核心能力与职业通用能力的有机结合,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2.2.1 专业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表

2.2.2根据专业学习内容, 构建具有创新和实践的课程体系

2.2.2.1以动态网页ASP.NET为例, 剖析专业学习内容。

第一阶段, 学习《html网页设计与制作》, 掌握HTML标记和静态网页的制作与美化, CSS样式技术, Java Script脚本基础。第二阶段, 学习《图形图像处理》, 能进行图像处理和图形设计与表现;学习《FLASH网页动画制作》, 能进行flash动画制作并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设计能力;学习《数据库应用》, 掌握数据库设计、管理和维护以及数据查询统计的技能;学习《XML网页技术》, 能灵活地运用XML技术进行信息的描述、交换和显示。最后, 学习《ASP.net动态网页设计》, 掌握使用ASP.NET开发.NET网络应用程序的能力。笔者在讲授《ASP.net动态网页设计》时, 增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答辩等实践教学内容以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营造了一种“学”、“教”并重的良好氛围, 既强调老师的导学作用, 同时又注重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自主学习作用, 通过学生“协商讨论”和“资源共享”, 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 提高了学生能力。这样, 全班同学只要学习80个学时的《ASP.net动态网页设计》, 每位同学都能提交界面友好, 图文并茂, 动静结合的动态网页。例学生作品:IDO婚纱摄影公司网站。

2.2.2.2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课程体系, 限于篇幅只探讨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

3 结论

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与行业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 推进产教结合, 深化校企合作, 努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IT技术技能女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隆益民.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究[J].福建电脑, 2006. (1) :20-22

上一篇:最高开票限额委托书下一篇:中2013年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