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调查表

2024-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业企业调查表

工业企业调查表 篇1

1、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所属地区:; 填 表 人:联系电话:; ·企业性质:;

①内资企业,③合资企业,②外资企业;

·所属行业:;

①轻工工业(含家电行业),②纺织工业,③食品工业,④机电工业,⑤电子及通讯工业,⑥化学工业,⑦医药工业,⑧建材及非金属制品工业,⑨冶金工业,⑩其它

2、企业现有员工情况:现有员工人

(其中行政管理人员人;技术人员人;一线员工人);

3、员工参保情况:

①养老保险缴费人数人,②失业保险缴费人数人,③工伤保险缴费 人数人,④生育保险缴费人数人,⑤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

4、员工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

5、员工福利待遇情况(2009企业月平均收入):

行政管理人员月平均元;技术人员月平均元;一线员工月平均元;

6、员工后勤管理情况:

员工食堂 :①有,每日补贴元②没有,每日补贴元,③均没有; 员工宿舍 :①有,②没有,每月补贴元,③均没有。

7、用工需求情况:

近期缺工总数人,预计2010年缺工总数人; 预计2年内缺工总数人。(⊙近期是指农历新年前后)

8、近期需求的工种及需求数:

·行政管理人员:人;·行政办公人员:人; ·专业技术人员:人;技工人;(包括车钳刨铣焊等各类各级技术工种); ·生产操作工人:人;主要工种·其他人员:人。

9、近期需求前5个岗位及需求数:

岗位,需求人;岗位,需求人; 岗位,需求人;岗位,需求人; 岗位,需求人。

工业企业调查表 篇2

一、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 工业倍增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2011年宁波全部工业产值突破15000亿大关, 达到15390亿元, 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1848亿元, 增长17.9%。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跨上3000亿元新台阶, 达到3005亿元, 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81亿元, 增长12.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全年累计实现总产值3077亿元, 增长20.2%。

(二) 工业经济从量的扩张逐步向质的提升转变

通过积极实施专利战略、品牌战略, 引导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 提高产品附加值, 促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产业层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逐年提高,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0.1%, 比2006年提高3.7个百分点。2011年, 全市工业技术改造完成投资465亿元, 增长12.4%, 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9.6%, 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2011年新认定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 通过组织“中小企业信息化百强示范企业及20强龙头企业”创建活动, 有两家企业成功入选国家两化融合重点项目。

(三) 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

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文化、智慧旅游等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成效明显。政府云计算中心、电信管网基础设施共享建设、物联网平台、两岸无线城市合作试点工程等一批基础性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建立了宁波市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宁波市企业信用数据库、基础数据库, 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支撑环境。

(四) 工业设计平台为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和丰创意广场是宁波市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打造的工业设计平台, 该平台已于2011年10月开业。平台集聚了以中国最大的专业性汽车设计公司--北京阿尔特汽车设计公司、国内最顶尖的产品设计公司--深圳浪尖工业产品设计公司, 在欧洲工业设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意大利戴达罗 (DEDALO) 国际设计中心、韩国设计协会在中国唯一的办事处、欧洲著名的工业设计公司—荷兰茵德斯 (IN-DES) 设计公司、广东首屈一指的广州大业工业设计公司、省内规模最大的船舶设计企业之一———东方船舶设计公司、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尚设计工作坊等为代表的入驻企业, 涵盖了船舶、汽车、文具、服装、家电等产业设计;国内广告业领军企业上海灵狮广告、浙江完美在线、金狐网络传媒、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畅想软件开发等机构;与国内最大工业设计在线交易商“视觉中国”合作组建的和丰设计交易平台、委托具有十几年快速成型研发经验的深圳快达科公司运营的和丰快速成型中心、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中汇金穗税务事务所、提供出入境保姆式外包服务的隆天对外服务公司也相继入驻。另外, 已初步达成意向的设计企业约40家, 其中有德国昂志汽车设计公司、诺基亚宁波研发中心、浙江纺织服装设计中心等设计企业将随后入驻。设计平台通过征集和发布制造企业设计需求, 开展对接活动, 2011年共促成185家本地制造企业与设计机构成功对接, 交易金额超过4200万元, 预计设计产品产业化年销售规模将达63亿元。促进了制造与设计的对接,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工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

(一) 对转型升级认识存在偏差, 跟风现象严重

近几年房地产价格和资源价格飞涨, 实业利润微薄, 企业主投机心理严重, 一些企业主产生小富即安的心理, 放弃实业, 专门从事金融投资和理财。许多企业在发展上还存在盲目跟风现象, 如宁海的很多中小企业在2010年期间纷纷投资光伏产业, 而当前光伏产业产能过剩严重, 后进入的中小企业亏损严重, 甚至一些企业新买的机器设备还没有拆封, 就被迫停产。企业对转型升级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或者认识存在较大偏差, 有的认为转型升级没有必要, 宁海一个高耗能企业的企业主对政府对其限电很不理解, 还在考虑扩大产能;有的认为转型升级就是改行, 从传统产业转到高科技新兴产业, 自己没有实力转型升级。个别企业原来从事贴牌生产的企业认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 开始自创品牌, 但由于国内环境的特殊性, 如百货大楼的潜规则、店面租赁费用迅速上涨、库存压力大等, 使其创品牌之路十分艰辛。

(二) 要素成本不断上升, 挤压企业生存空间

大部分的工业企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 普遍反映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挤压企业利润, 奉化从事针织服装制造的企业当前利润率低于5%。在金融税收方面。企业普遍提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尤其是光伏产业, 由于产能过剩, 即使有抵押物, 银行也不给贷款;也有一些比较大的企业, 在银行贷款政策宽松时不盲目扩张, 保持谨慎的财务策略, 银行信用状况良好, 不存在融资难问题, 融资成本保持在银行基准利率上浮10%-15%;其他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融资成本在1.5分/月左右。由于缺少担保物, 宁海一些企业多家相互担保或个人担保, 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加大, 当存在个别企业倒闭或个别企业主跑路时, 企业主们的信心就受到很大打击。今年由于市场不景气, 企业收款周期变长, 且一些企业70%以上的收款是承兑汇票, 在企业普遍需要现金的情况下, 以承兑汇票贴现, 增加了1.5分/月的利息。企业用地难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长期问题。企业普遍反映用地紧张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宁波东方日升作为国内上市的新能源企业, 近年发展情况良好, 在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 依然保持10%-15%的利润率, 2010年在国内上市募集资金18.4亿元, 但是由于缺乏土地限制其发展, 尚有5亿募集资金未使用。由于历史遗留问题, 许多企业厂房无法办理土地证, 导致他们无法拿土地去银行抵押, 请担保公司担保, 增加了1.5分/月的财务费用。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员工宿舍用地紧张, 政府规定工业用地只能有10%用于建设职工宿舍, 还要经过专家审图盖章, 并且收200元/平米的人防费, 增加了企业负担, 使企业员工宿舍不足, 难以留人。

(三) 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缺少技术人才

在企业管理方面。据宁海县经信局领导介绍, 宁海企业制造能力一流, 研发、设计、营销能力薄弱,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 企业开始重视研发和设计, 但是企业对内营销的能力依然十分薄弱。宁海经济外向度60%, 由于企业长期从事外贸加工, 在国内市场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 缺乏专业的国内营销人才, 使产品内销十分困难。许多企业还没有建立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和治理机制, 往往是人企不分, 企业主个人资产和企业资产不分, 存在用企业资产抵押贷款用于企业主个人消费, 甚至赌博等现象, 而当企业出现问题时, 企业主个人往往倾家荡产, 这与现代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要求相差甚远。

在人才及用工方面。制造型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招工贵、留工难。一线工人、熟练工、技师、工程师、车间主任非常紧缺, 且流动性大。制造型企业平均工资在3000左右, 但是与内地相比, 浙江生活成本大, 外来人口住房、子女就学存在困难, 如在象山外来人口子女无法就读本地高中, 只能就读职高。90后工人对生活质量要求高, 而工业区生活配套不完善。宁波一休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介绍, 企业非常缺乏设计师, 从日本请设计师要8000元/天, 而宁海当地城镇化建设落后, 无法吸引高端人才到宁海定居。建立培育和吸引高技术人才的长效机制是打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四) 发展环境不完善制约了企业发展

在鼓励浙商回归的大背景下, 一些在深圳的浙江企业家表示很愿意回归浙江, 但是他们在深圳享受包税制度, 税收占利润10%左右, 而回到浙江要承担更多的税费负担, 加之浙江产业配套环境比广东、江苏差, 导致他们想回却回不来。在配套环境方面。据奉化经信局介绍, 由于审批较为严格, 奉化当地十分缺乏中介服务机构, 如环保评估机构、能耗评估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等, 企业必须去请宁波的中介机构过来, 大大增加了成本。且地方缺乏科研机构, 限制了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浙江县域工业经济在分布上依然呈现“小”、“散”、“乱”的格局, 产业链配套不完善, 缺少龙头企业, 没有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企业主们普遍感到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小, 且落实不到位, 如政府科技创新的补贴少, 且答应给企业的科技补贴资金迟迟不到位。另外, 企业主们抱怨政府政策没有连续性, 2008、2009年大力鼓励企业贷款, 上项目, 去年突然收紧银根, 导致企业资金链跟不上, 他们极力呼吁政府政策的连续性和科学性。企业普遍反映没有享受到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企业主们感到政府对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做得不够,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甚至受到歧视。同时经济转型升级和政府转变职能的相关指标没有纳入考核体系, 导致地方政府没有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三、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推进宁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结合本次调研走访基层、企业的呼声和诉求, 课题组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对策建议:

(一) 加强政策引导, 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政府应积极引导企业的转型升级, 包括观念的引导, 方法的指导、政策的扶持等。尤其要积极帮助那些在转型升级道路中遇到困难的企业, 这些企业或许只有小部分能在转型升级的巨大变革中获得成功, 但是只有通过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才能使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转变, 才能重塑浙江创新创业的活力, 才能使浙江经济突破发展的瓶颈。要引导企业家能够沉下心来, 坚守主业, 坚持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要围绕市场需求, 坚持技术改造不停步,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不仅要继续强化技术创新, 而且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要注重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在加快创新中实现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壮大实体经济。

(二) 降低小微企业税费成本

一些金融机构在办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时, 虽然所执行的贷款利率上浮水平并不高, 但一般都采取捆绑式销售以提高银行的综合收益水平。要限制银行这种捆绑式销售, 降低收款承兑汇票的比例, 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快结构性减税改革的步伐, 政府应该拿出更大气魄实施减税免费政策, 不妨像对农业免除农业税一样, 对所有小微企业免除一切行政性收费项目;对自主创业成立的中小微型企业3年或者5年不征任何税, 降低自主创业门槛。建议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尝试员工工资抵扣部分增值税的改革。

(三) 开源节流, 推进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使用

积极探索工业用地节约集约的有效途径, 通过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借“天”生地、工业项目集中入园、盘活闲置地等用地形式, 保障当前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 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一是以工业园区为主要抓手, 高效率配置土地资源, 适当提高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 努力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二是整合已批未建和闲置零散土地, 挤出指标,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有闲置厂房资源, 做好“腾笼换鸟”文章;三是通过建立科技孵化基地, 建设标准厂房, 在基地内给予优秀企业租金返还等优惠政策, 支持初创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 政企联手培育和吸引高层次高技术人才

必须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基础上, 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综合环境, 建立完善的技术人才培育机制, 一方面,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探索一套实行定向培训、建立实习基地的政策机制, 促进校企加强对接合作。另一方面, 解除当前吸引人才的众多制度壁垒, 如放宽对高技术人才户籍制度的限制,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建立针对高技术高层次人才的保障房体系, 解决外来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等。

(五) 以城镇化建设为基础, 建立现代化的产业集群

凌海市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况调查 篇3

〔中图分类号〕R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77-02

我市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有217家,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等,分布在煤炭、冶金、建材、机械制造、矿石开采等行业。为了解6年来对《职业病防治法》宣传与培训,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更好地推动《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于2008年6-9月份笔者对凌海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凌海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

1.2调查方法

职业卫生监督员经过培训,填写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调查指标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职业病防护措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情况;职业健康监护开展情况。

2结果

2.1企业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情况我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217个,其中煤炭8个、建材136个、冶金9个、机械制造7个、纺织4个、农药1个、其它52个。职工总人数3180人,接触职业有害因素2122人,接尘工人1635人,接毒工人40人,接触物理因素447人,我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接尘工人占总接害人数的77.05%。我市共有尘肺病人66人,其中煤工尘肺28人,矽肺23人,电焊工尘肺1人,铸工尘肺3人,陶工尘肺2人,水泥尘肺1人,其它尘肺8人,累计死亡尘肺病人10人。(2)采取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①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的用人单位36个;②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用人单位8个;③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用人单位87个;④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用人单位36个。(3)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在检查的217家用人单位中,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动者2122人,上岗前应体检人数1033人,实体检人数为283人,体检率27.4%;在岗期间应体检人数1089人,实体检人数229人,体检率为21.03%;离岗的劳动者没有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应建健康档案2122份,实建512份,健康监护建档率24.13%。(4)执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情况我市仅2007年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的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就有24家,没有一家项目单位找到卫生部门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审查验收。

2.2卫生监督力量配置情况

我市地域广阔,职业危害场所分散,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多,但职业卫生监督员仅有3名,没有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取证工具仅有一部数码相机,没有专用的交通工具。

2.3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处罚情况

本次对217家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有123家企业存在违法行为,对其下发了《卫生监督意见书》限期整改。

3讨论

3.1存在问题

(1)企业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认识不足。《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已是第7个年头,每年的4月份我市都进行多渠道大量的宣传活动,企业领导及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法》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市私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用工制度混乱。有的企业以用工少,认为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可有可无,有的企业以工人流动性、临时性为借口不组织工人进行职业性检查。

(2)政府部门间缺乏协调机制,使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三同时”,从“源头”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仅停留在了书面上。

(3)从事职业卫生专业人员不足、缺乏现场快速检测仪器设备,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经费不足。监督执法力度不够,对发出的《卫生监督意见书》也缺乏跟踪问效。

3.2建议与对策

(1)加强监督,规范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措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用人单位义务的履行和劳动者权利的实现,为了强化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有效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卫生部门要确实负起责任,加强监督管理,要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督促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要督促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组织工人开展健康检查,建立健全工人健康监护档案,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2)将职业病危害评价纳入建设项目立项审批的前置条件职业病危害的特点决定了职业病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危害源头抓起,认真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和有职业危害建设项目防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卫生防护设施与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政府在推进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新批建设项目过程中,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者预评价报告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的,有关部门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同时卫生部门要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杜绝和防止新的职业病危害的发生,避免走前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提高职业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监督执法威摄力。职业卫生监督是一项专业技术性极强的工作,目前我市职业卫生监督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建设及现场检测工具的配备、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病防治及监督工作的实际需要,必须尽快加大投入,对职业卫生监督与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用职业卫生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来更好完成职业卫生工作。同时,装备职业卫生仪器设备,增加必要的经费,满足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实际需求。

在监督执法中,在宣传与教育的同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职业卫生监督的威慑力,对屡教不改的用人单位,必须对其进行行政处罚,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予以曝光,促使职业卫生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规范化的要求,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使我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上升新台阶。

工业企业调查表 篇4

相关指标解释

1、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合作机构、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汽车金融、贷款公司等。

2、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交易及结算类机构、特殊目的载体、金融控股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3、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企业融资是以企业的资产、权益和预期收益为基础,筹集项目建设、营运及业务拓展所需资金的行为过程。企业融资按照有无金融中介分为两种方式: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不经过任何金融中介机构,而由资金短缺的单位直接与资金盈余的单位协商进行借贷,或通过有价证券及合资等方式进行的资金融通,如企业债券、股票、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内部融资等。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为媒介进行的融资活动,如银行信贷、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委托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贷款等。

4、股权融资:是指企业的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与增长。

5、首次公开募股(简称IPO):是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的资金。

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调查报告 篇5

“十五”以来,市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以努力打造“一城两基地”为目标,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全市工业发展迅猛,工业企业进一步壮大。尤其是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培育了一批产值过亿的企业,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有了显著提升,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最重要的支柱,强有力地拉动全市经济平稳增长。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现状

1、大型企业数量增加。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工业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法人企业数量为41户,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6%。其中,大型企业6户,比增加3户;中型企业35户,比20减少4户。其中,工业总产值过亿元的法人企业有35户,具体分布情况见下图:

2、大中型企业资产增长。截止20底,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达到908.2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84.2%。其中,大型工业企业资产总额为414.7亿元,同比增长12.3%,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38.5%;中型工业企业资产总计为493.5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资产的45.7%。

3、非国有经济贡献显著。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年底,市非国有经济大中型企业已发展到33户,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户数的80.5%;产值达到206.2亿元,占到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0.2%;实现增加值113.5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1.3%,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2%。

4、以能源生产为主。2012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覆盖了市工业六大主要行业,但主要以能源行业为主。原煤开采、炼焦及火力发电大中型企业共有29户企业,占大中型企业的70.7%。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特点

1、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2012年,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3.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5%;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6.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72%,拉动全市规上工业经济增长11.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上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7.8%,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6.4%。占市规上工业企业数的26.6%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了近7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近半的地区生产总值,产值总量逐渐向大中型企业集中。规上工业企业产值总量的高度集中化,体现了我市规上工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骨干企业带动整体经济正向又好又快方向发展。

2、成效率较高。2012年,市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407.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63.7%,其中:大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22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35.9%;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产值17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27.8%。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产值过十亿的有11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销总值的47.2%。这11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全市的工业发展起到了主导性的影响。

3、市场份额较大。从产品生产情况看,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部分主要产品在全市工业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5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占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量的六成以上,5种产品更是达到了100%。PVC、洗煤、焦炭等产品在自治区同类产品中占有重要的份额,分别达到47.1%、31%、34.9%。

4、提高了社会就业率。我市多数大中型工业企业都属于资源生产型企业,就业容量大,工资福利较为稳定,吸引着大量劳动者到大中型企业就业。2012年,我市规上工业共有从业人员7.05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5.7%。其中,大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7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21.1%。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56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3.0%,占全部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50.5%;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8.0%,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31.2%;小型企业有12828人,占规上工业从业人员的18.2%。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行业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我市工业经济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结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行业结构较为简单,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大中型工业企业更为明显,企业生产皆依靠资源和能源,且企业门槛低,产品多属于初级产品,技术相对简单,缺乏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现有的产业链不长,企业缺乏增长动力,受市场影响严重。

2、应收账款增幅较大,企业资金回收困难。截止2012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到82.8亿元,同比增长45.3%,存货达到78亿元,同比增长16.6%。这两项资金占到企业流动资产的42.1%,对企业生产现金流影响较大,对企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负债经营,企业偿债能力降低。截止2012年,全市大中型企业的负债合计664.7亿元,同比增长36.6%,资产负债率高达73.2%。负债率偏高,将影响到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科技投入力度还不够。企业的科技投入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国际上衡量一个企业科技创新程度的指标。2012年,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投入为4.9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2%,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如果企业科研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的,企业将很难在市场中生存,2%方可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5%以上才有市场竞争力。据此表明我市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市的大中型企业主要是大型集团在我市的能源生产基地,缺乏自己的研发基地,科技投入的不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促进我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1、推进集团化发展,加强企业交流合作。要充分认识集团化发展的重要性,集中优势培养和壮大一批产品过硬、技术领先的、具有优势的大中型工业企业,以支撑全市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培育大中型企业集团的过程中,要遵循工业企业的发展规律,加强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和优势互补,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企业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正确处理好企业间的`效益关系,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骨干带动作用,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2、打造名优名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直接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经过多年培育,我市拥有了蓝星玻璃、草原水泥、黑猫炭黑等一批名牌产品。大中型企业不仅要保护好现有的名优名牌产品,还应该不断创新,大力打造更多更强的名优品牌产品。只有树立企业的优质形象,保证品牌的质量和信誉,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3、加大企业的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要积极推动和引导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用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工业大中型企业加大研究和开发投入的力度,提高科技投入在企业销售费用中的比重,提高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并且要重点引进一批成长潜力大、技术含量高,对我市发展形成良性增长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如华油天然气等项目,对我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业企业调查表 篇6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将进行“四化两型”建设,为了解和掌握我县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收集和分析中小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省统计局调查总队工业处要求,近日,泸溪统计组织专门力量全力开展企业转型升级调研工作。

今年是规模以下工业调查标准由500万提高至2000万开展调查的第一年,此次企业转型升级调研的对象是所有年产值500-2000万的样本企业。此次企业转型升级调研工作主要对企业生产、销售经营、产品价格变化、企业效益、企业用工、生产成本、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目前已完成500万至2000万的样本企业核实工作和“湖南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调研提纲”调查问卷工作,现将报告归纳如下: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我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表现在外在的宏观经济发展大环境的改变,还表现在企业内在竞争优势重塑的需要。

从宏观经济背景来看,我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与传统成功模式之间的矛盾突出。作为欠发达山区县贫困县,我们有着更加强烈的发展愿望,希望早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但我们也感觉到欠发达地区的困难,那些在发达地区起步阶段很重要的人力资源条件、政策条件、市场的强劲需求等都不存在,以往发达地区成功的模式很难被模仿或复制。“十一五”以来,国家、省不断运用环境保护、用地指标、政策倾斜等杠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就使得我县工业经济在经过快速、稳步增长后,必须进入企业转型升级角色。我县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逐年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与污染物排放的绝对值,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必须加快摆脱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粗加工阶段,尽快发展新型工业产业。

从县内企业的市场格局来看,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需求也在加大。我县的工业企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大都为中小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年产值2000万元以下的样本企业有270家,占总数的86.81%;年产值2000万以上的样本企业有41家,占总数的14.19%;二是大都为产品加工制造,无品牌。而当前的金融危机,更使我县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市场萎缩,强化了企业通过重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来增强竞争能力的决心。从一季度的工业运营指标来看,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57.22%,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6.9亿元,同比增长31.9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达到1.57亿元,同比增长19.9%,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达到0.52亿元,同比增长57.14%。我县规模工业产业今年开春以来发展势头强盛,拥有加工技术的、科技含量的或者本地市场地位强势的企业,其运营指标大大好于粗加工的中小企业,榜样的力量无疑进一步扩大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

企业应对转型升级 企业要转型升级,必须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的一般加工业为主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从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从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

科技创新是企业转型的动力。在2008年经济危机寒潮侵袭以来,许多美国大公司不得不压缩开支、减薪裁员,但不少美国大公司不仅没有降低研发开支,有些公司还逆市增加研发投入。英特尔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利润下降了90%,但其研发费用仍达到13.2亿美元,大大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美国玻璃业巨头康宁公司则明确表示,压缩研发费用是该公司压缩成本的最后一个选择。在2008年第四季度,康宁公司收入下降了31%,营销和行政开支削减了30%。为渡过难关,该公司冻结了招聘活动,裁减了3500个就业岗位,但研发费用基本保持不变。许多美国公司都强调:如果要想在经济复苏时展现更大竞争力,就必须在经济困难时期保持研发投入。

经典案例: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1999年至2002年,苹果公司收入虽下降了6%,但研发费用则增加了42%。2001年底,苹果推出了新产品IPOD,该产品迅速赢得了市场的认同,并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为苹果公司获得巨额的利润。

在我县,当然不能同国际化的大公司比较,但科研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2010年全县工业企业中,被省级认定的高科技企业仅5家。这五家高科技企业2010年的科技活动研发经费支出为144.4万元,仅占其销售收入的0.2%。2010年全县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项目经费总支出为434.3万元。但是,在我县的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中,还包含了部分基建和技术改造支出,严格意义上的R&D经费支出实际上还要少很多。企业研发力量薄弱,2010年全县4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科技活动的仅5家,其中设立科技机构的5家,占总数比例10.2%。全县从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仅58人,专业技术人员312人,分别占全部从业人员的0.45%和2.43%。

我县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企业能源消费的特点:高能耗行业比重较高,工业经济对电力、煤炭等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工业结构以“三电” 高耗能产品为主,全县企业在实现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1、资金问题成为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转型发展的最大难题。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普遍存在经营效益急剧下滑现象,企业可用资金匮乏;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特别是对高耗能行业采取了一些制约其发展和膨胀的措施,使这些企业在融资方面出现了利息高、贷款条件苛刻等困难局面。资金问题成为困扰企业改进生产设备,提升工艺技术,促进转型升级的最大难题。

2、技术瓶颈仍是制约企业节能降耗、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主要手段是依靠技术的改进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但是国内行业生产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能源利用率水平仍然偏低,污染物排放及处理还达不到最好效果。因此引进先进的技术及人才,解决技术瓶颈,已成为企业节能建好、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3、政策因素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造成了很大制约。受花垣矿山整治等政策的影响,特别是涉锰行业锰矿石紧缺,价格也长期处于高位运行,造成企业生产成本过高,出现与产品价格倒挂的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发展,对企业造成了很大制约。

提出创造有利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工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既是产业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需求,也更需要在一个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开展。对此,政府与企业应当加强协作、共同努力。

企业:需要表现出更加强烈的转型升级的意愿和行动。首先,企业需要加快自身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引进与应用,改善企业在组织管理、用人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与作用的发挥。至于企业产品研发投入,则应该在任何时候都“不差钱”。

政府: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制订我县具体的科技提升行动计划,利用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杠杆“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同时,加快政府自身的体制机制改革为转型升级搭建好更好的平台。

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营。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四个中心建设,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良好局面。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走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重点扶持我县排头兵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二是供应链创新。在当前高成本形势下,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配套协作过程中的产业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减少经营成本。三是营销创新。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的销售渠道,通过网上下单、就近买卖等方式,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能力。

工业企业调查表 篇7

关键词:环保,科技创新,企业,调查

山丹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西连张掖,南接青海,北靠内蒙,总面积5402km2,总人口20万人。近年来,山丹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四个不动摇”和保持经济发展“双快双高”的要求,大力推进三大战略和加快旅游产业开发,县域经济稳步运行,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已初步形成了以水泥、砖瓦为主的建材业,硫化碱为主的化学工业,焦炭、硅铁为主的冶炼铸造工业,煤炭、高岭土、石灰石为主的采矿业,粮油、啤酒麦芽、马铃薯全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为支撑的工业发展框架。同时,山丹县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安全,生态良好”的目标,按照“南涵水源、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林草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机遇,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受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以及设备技术制约,县域工业体系结构中“两高一低”的企业比例大,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较为落后,污染防治设施陈旧,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比较明显。虽然企业都较强的环保意识,也对环保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人力、物力,但由于环保的投入有限,影响到企业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的实际效果,使企业生产对区域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仍然巨大。而山丹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政府财政收入总量较少,难以对企业环境保护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县域污染防治压力巨大。

1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

受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制约,山丹县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还有巨大压力。一是废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污染负荷加重。全县水环境整体形势严峻,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传统有机物污染问题尚未解决的同时,氮、磷等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也越来越严重,给水体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对污染水环境现象十分严重。在农村,由于大面积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也日趋严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二是大气环境处于严重污染水平。虽然县域城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大气污染状况并没有根本好转,特别是冬季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来自城郊工业企业、中小型供暖锅炉和民用散煤。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煤炭消耗量将持续增加,山丹县燃煤烟气污染的形势将更加严峻。三是固体废物环境污染负荷仍在继续增大。近年来,该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不断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工作进展迟缓,产生量仍呈逐年上升趋势,产生量大大高于当年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排放量虽有减少,而堆存量越来越多,固废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隐患。城乡生活垃圾产生量大面广,无害化处置所占比重小,生活垃圾滤液、淋溶水严重威胁地下水安全。四是山丹县城镇建设用地呈逐渐增加趋势,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呈增加趋势,林地及灌丛生态系统变化不大,农田生态系统略有下降趋势。随着山丹县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及农业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要严格保护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重要生态防护屏障功能不退化,有效遏制土地沙漠化和草场退化,且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建成国家级生态县,面临的压力较大。

2 环保科技创新运用形势面临重大压力

山丹县环境保护新技术推广迅速,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用环保技术部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环境保护新技术推广运用主要表现为对已有技术、产品进行升级改进,提高企业效率和产品质量,加快节能降耗。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以下方面。一是在用技术缺少原创性。县域内新产品、新技术均为学习、消化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简单重复、完全模仿是主要的方式,缺乏原创性开发;简单模仿的结果是装备种类很多,能用的多,但高效、高可靠性的精品少,环保科技创新技术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使用效果差。二是清洁生产研发投入少。现有企业对清洁生产资金投入少,高能耗的机械设备、落后的加工工艺和管理方式不但使能源、资源的消耗都远远高于国内国际平均水平,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增加了末端处理的负担。

3 影响县域企业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山丹县环保科技创新意识正融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为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创造了不少有利的条件,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3.1 有利因素

山丹县地处河西走廊,兰新铁路、312国道穿城而过,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对引进、吸纳科技创新成果到山丹县转化实施,积极接受技术、产业的转移,着力打造促进最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具有洼地效应,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积极倡导创新,把创新活动融入到日常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的科技创新意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鼓励提高企业环保技术创新能力等政策文件和具体措施,奖励了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和科技人才,进一步优化了全县的科技创新环境。

3.2 不利因素

一是源头不活。作为技术创新的源头———研发机构建设没有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山丹县的科技研发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设备等较为滞后,人才短缺,研发基础较差,致使企业难以开展有效的技术创新活动。二是投入较少。我县所有企业都没有达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支出要占销售收入的5%的创新型企业标准”,没有真正认识到研发投入的重要性。三是人才缺乏,尤其是匮乏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拔尖人才、企业家和有一技专长的高级技术工人;人才激励机制也不完善,引进的人才也留不长久,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难以提供智力保障。四是含量不高。由于没有强大的技术支撑,山丹县大多数产品环境保护新技术科技含量不高,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市场雷同现象较为严重。此外,企业家的技术创新意识较为淡薄,也影响了本县技术创新的整体水平。

4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科技创新既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选择,也是推进污染减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创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载体,在区域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条件下,依靠科技创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主动构建一个促进县域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和机制、突出企业的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是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根本选择,也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4.1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通过采取税收减免、财政扶持等激励政策,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企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夯实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和载体。加快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引进,保障企业开展有效的技术创新活动,激活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尽快启动集科技交流、技术交易、成果转化、专利申请、信息服务、风险投资等为一体的县级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强大的科技服务支撑。

4.2 创建创新型企业

根据山丹县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当前扶持的产业发展政策,每年着重选择2~3家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大、资源消耗少、污染环境小等科技型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创建工作。通过加强集成,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把企业培育成产业带动大、示范效应好的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以点带面,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和产业集群,促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激励的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权,提高县域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加快形成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基础的综合竞争优势。

4.3 人才智力推动

工业区园林植物配置调查分析 篇8

关键词 工业区;园林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1 存在的问题

1.1 规划不够合理

从当前园林植物的情况来分析,绿化规划的方面显得较为广泛,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对城市进行生态环境的见识,根据合理有效的绿化结构进行空间布局,从而对石化工业有一个良好的系统规划。除此之外,其生产功能对于绿化园林有着重要影响,对于现有的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定位也组建偏于重生产方面,而对于生态面积严重不足的应对措施就应该对生态进行防护,对于景观、休闲、文化以及内涵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提升,统筹思考所有出现的可能性,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1.2 工业区的植物种类较单一

现阶段工业区内部的植物配置情况,在规划的初期虽然对园林的绿化进行了详细的计划,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进行了周密的关注,但是在施工的后期往往会收到科研投入的資金等问题。使得工业区内部的植物配置较为单一,现阶段主要存在盲目的种植、破坏种植环境等问题,很容易造成工业区中的植物在不适应的环境下生长而死亡。经过调查分析,园林绿化的种植的平均数量在20种左右,这一数值与我国规定的种植种类往往是不够的例如常绿乔木种类和落叶的乔木种类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因此不但符合工业区的种植要求,很难对生态环境起到很好的效果。对此,可以采用乔木与灌木的1:1种植方式,当前工业区灌木种类偏少就会造成层次不均匀等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工业区内部的草本、竹类植物较少,无法彻底的实现植物种类多样化的目标。总之,当前工业区虽然运用了多种植物的种植方式来对其进行优化,但是仅仅是对工业区的景观环境进行了改善,而对于生态环境等方面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对植物种类的选择与增加,达到理想的效果。

1.3 管养不够严格

现阶段的园林设计所遵循的特征就是地块形状式设计,这种设计虽然想象吸引人,但是思维却受到了限制,尤其是针对大部分的规则式设计,地块形状设计缺乏了适应园林特点的部分,显得过于单调、缺乏层次感、缺乏生机。又如当前比较流行的生态园林式的石化绿化方式,不根据实际情况以及规划的风格而实际的园林,缺少了假山、亭台以及楼阁的摆放,使得绿化的总体感觉不够吸引人,景观给人的效果也比较乱,影响了石化绿化的程度。此外,对于建设的配置和对于园林植被的布局有了明显了冲突,对于现有的配置,其人工植被的配置明显不足,因此,需要人工管理和培养植被日后的除草、浇水以及修剪的部分,就现状而言,工业区内的园林绿化还没有达到一个良好的标准,所以针对园林绿化的提高还有一定提升的空间。

2 相关策略

2.1 对植物种类进行协调

协调发展对于工业区的园林植物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协调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进行规划等措施将多种物质达到相互促进的目标。也就是说协调主要有相容性以及互动性两个大的方面,协调性对于规划体系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业区就需要不同的植物种类来进行完善,具体可以根据工厂的性质、工厂的规模以及工厂的自身特征等方面来对植物的种类进行详细的规划,以达到对多种植物进行协调的目标。

2.2 生态需要以人为本

此外,工业区的生态功能的完善,还需要完整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理论为依据,需要对绿化空间进一步设置,除了对环境的美化外还需要从防火、防灾以及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等方面的完善。也就是在保证园林绿化植被合理化完善的同时,加强生态的演变。还需要从形态、层次内涵等方面出发,更好的为工业区内部的环境做出卓越的贡献,进而达到实现多角度发挥的局面。

2.3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对此,工业区内部植物配置的完善,需要对当时的工业区环境和周围的资源环境进行分析,尽可能的融入一些高科技的设计方式与类型。同时以地方特色为核心打造出更加具有美感的园林景观。此外,在工业区树种选择的角度来分析,需要以乡土植物为主要对象,并且以一些抗性树种为辅助种植,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植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

3 结语

总之,在工业区的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不但是园林建设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绿地系统的重要分支。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是在多方面的调查后,根据科学、合理的分析,遵照生态学、园林美学等理论以及石化工业区生态建设的一般做法,针对不同的问题,区别对待、统筹考虑,统一规划、设计、实施等环节,才能为工业区园林绿化建设的提升,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上一篇:领导视察解说词下一篇:调换老师